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09-12 17:09:38

导语:在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浅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作用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从古至今人类都离不开音乐。人类的文明,人类的教育更离不开音乐教育,而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普及的音乐教育途径。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进行音乐教育的意义

(1)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注意力、智力的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老师演唱歌曲、演奏乐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活跃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记忆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课程。

(2)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减轻心理焦虑。心理焦虑和恐惧,是当前中小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音乐教育通过放松学生大脑,调整学生情绪,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这种学习压力,减轻心理焦虑。音乐教育是一种非功利性教育,它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使学生暂时忘却学习烦恼,放松紧张的神经。

(3)音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现在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缺乏创造力,没有创新。而音乐课程里很多环节对中小学的思维创新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音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想象和思维联想,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很好的基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音乐可以使人陶醉其中,产生各种灵感,所以说,音乐对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

2、利于学生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人类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开始认识音乐教育。古希腊的柏拉图,我国的孔子等,都把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不能忽略重要途径。他们的一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的塑造。人需要音乐,同样培养人的教育也需要音乐。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之一就是理性与感性或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只重理性发展而不重感性发展的教育不能算是全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像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

3、利于学生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表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合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4)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具备特殊知识和独特技能的学科,在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中,音乐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其音乐教育的作用表现在第一,音乐教育无国界,接受音乐教育能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和传播思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人的感受性,提高人的欣赏力,拓展人的音乐视野”。第三,好的音乐教育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创造力,使在其他课程领域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发现其才能,在音乐或者其他方面获得成功。第四,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让年轻人认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全是量化和客观的,世界上的许多领域,需要给予主观的处理。

总之,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没有用的,它是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和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中小学生刚好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感情需要强烈,情绪多变,感情也不够成熟,不够稳重,所以,特别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小学音乐课可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使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的丰富和深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中小学生的性格的形成,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必须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 白娟.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J].消费导刊,2009(9).

[3] 范晓君,王朝霞.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4] (美)哈罗德·艾伯利斯,(美)查理斯·霍弗,(美)罗伯特·克劳特曼著,刘沛,任恺译.音乐教育原理 [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25-01

通俗而言,视唱练耳就可概括为唱和听,其中,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是其两项核心内容。所谓视谱即唱,它旨在培养音乐学习者根据乐谱要求准确无误地唱出歌曲的音调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视唱的过程强化学习者对于节拍、调式等的认识。而练耳则着重训练音乐学习者的节奏辨别能力,以加深其对于音乐的听觉和记忆。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也是必须掌握的关键环节。科学的视唱练耳,能够有效提升音乐学习者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强化其乐感和表现力,使其在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下更好地驾驭音乐。

对于音乐教育而言,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科学合理的视唱练耳往往能够使得音乐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言之,视唱练耳能够有效地提升音乐教育的效果,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和掌控力,并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作为基础环节,贯穿于教学即发声练习与作品试唱的始终。如何在扎实学生基本功的同时提升课堂效果成为了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使音乐课堂生动、具体,就必须首先建立起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为深入地讲解乐理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

面对生疏的乐曲,学生很难发现其中的美妙,也就无法投入到音乐之中。对于此,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引入视唱练耳,通过学习掌握音乐语言要素,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而对音乐作用进行听辨、理解,实现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

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掌控力

视唱练耳旨在强化学生听觉,促使其正确辨别音调高低、长短、音色等的同时训练其读谱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帮助学生接触和掌握丰富的音乐词汇,从而使学生准确感知音乐,更好地掌控和驾驭音乐。

具体而言,提升音乐感知力和掌控力的关键就在于乐曲节奏和音准的把握。其中,节奏可谓是支撑乐曲的骨架,是整个乐曲的灵魂与脉搏,但凡音乐,都不可或缺鲜明的节奏。

三、强化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要将乐谱变成悦耳动听的乐曲,使听众感受到曼妙的旋律、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就必须通过表演者的演奏,将声乐作品传达给听众,从而实现声乐作品的创作意义和创作价值。要将音符变为传递情感、流露心声的实际音响,就必须融入表演者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最大化展示声乐作品的魅力。

所谓音乐表现力,是指演唱者对于乐曲的自我理解和解释能力,就是“识谱”能力。对于演唱者而言,即便有着高超的演唱技巧,也离不开对乐谱的准确认识。

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能够丰富和拓展学生的音乐词汇,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于乐曲的感受和理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贯彻音乐素质教育理念

音乐素养是一个人对于音乐的听觉、记忆、想象、情感、审美、节奏、旋律等诸多方面的内在渊源,除了需要先天的禀赋外,音乐素养的形成更需后天环境和教育。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以音乐为内容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这一活动就是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不仅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更决定着音乐能力和水平。它注重对音乐听觉的发展和音乐语言的积累,从而使学生具备敏锐的听觉和过人的识谱能力,建立良好的节奏感、节拍感以及速度感,形成自我的内在听觉。

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崇下,音乐素质教育凭借着特殊的美育、德育以及智育功能成为了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视唱练耳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不仅承担着挖掘学生音乐潜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和热情的职责,还肩负着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强化学生审美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的使命。

五、结语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也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和热情,增强其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推动下,视唱练耳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第3篇

毕业论文 摘 要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ABSTRACT

This passage analysises the importance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 mus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atus quo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coming down in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ropounds four measures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music culture . Namely, firstly, lucubrate and sum up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assing in month but teaching by heart "; secondly, adopt the music teaching model that we learn knowledge from society; thirdly, mingle Chinese culture with westerns in music education; fourthly, borrow the music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foreign nation and promote our music development.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s a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culture, so paying regard to national music teaching and culture coming down in music education have re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thnic music civilization; school; musical education; cultural heredity

第4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技能 综合音乐素质

对于日新月异的中国而言,素质教育也不断攀升着它的位置。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及家长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公选课“大学生音乐欣赏”,但任课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有近60%的学生对于音乐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尽管学校为其创造条件欣赏音乐,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归根结底,是基础教育做得不好,在孩子对音乐最敏感的时期没有及时开发,导致其成人后再对其进行音乐修养培养的困难。可见,学前教育中对音乐感知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上,我们已经饱尝了因启蒙音乐教育的失败而导致的音乐方面人才培养的艰辛与困苦。为什么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专业课程的教学那么的难开展,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乐理要比数学都难学”;还有的学生对于音名只会顺序排列。学生问我这是为什么?“音乐怎么这么难学”,我对我的学生说“20年了,你们在这方面从未开发,都这么大了才开始‘开发’能容易吗?”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不正说明了这批孩子在早期教育中缺乏音乐启蒙教育吗?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良好的启蒙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啊!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他不懂得选择老师,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我们应该懂得把最好的教育给他们。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它同一切事物发展规律是相同的,开个好头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学前教育这一朝阳专业,正式我们八九点钟太阳起步的奠基石。所以,一个幼儿教师看似交给孩子们的知识不多,但却可能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音乐知识的获得与音乐兴趣的培养主要依靠的就是幼儿园的教师,但就现在我所教授的学生来看,幼儿教师的音乐素质不容乐观。首先,从招生方面来看,报考学前专业的学生并不进行术科考试,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在音乐基础上参差不齐。其次,全国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学历层次不高,一部分是高职毕业,另一部分是高专毕业。由于,当代家长对于学历的看重,能考上本科的不考专科,能自费花钱上本科的也绝不上专科。基于家长们的这种追求学历的认识,使很多高考学子也被蒙上了双眼,有了上学一定要上本科的思想。有很多学生选择考不上本科就重读或是能花钱走本科什么专业都去读。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的发展考虑专业的选择。错综复杂的原因导致,学前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并不高,这在专业学习上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根据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当今社会需求,为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含量

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所招收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学生在过去的十二年学习中,更多的接受的知识是当今应试教育所需的考试内容,而更多的是缺少艺术文化与文史文化的积累与学习。在当今社会大众的心理,都认为学习音乐就是弹弹琴,唱唱歌,跳跳舞。而且由于高考中很多家长把学习成绩并不太高又会一点音乐的孩子送进了音乐专业或与音乐相关的专业,致使社会上流传一句话“学习不好就考艺术吧!”作为一个学习音乐并从事多年音乐教学的教师,我有责任让大家走出这样一个认识的误区。

首先,让我来了解一下音乐这个词的来源与解释。音乐(mousik)一词,涵义要比现代的music一词广泛,它派生自缪斯女神(muse),而希腊神话中的缪斯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分管历史,音乐与诗歌,喜剧、悲剧、舞蹈、抒情诗、颂歌,天文和史诗,所以,音乐教育在古希腊人那里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演唱、演奏,而是全面培训,教会学习者数学、写作、绘画、朗诵、物理、几何等。

其次,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与人类发展的历史分不开的,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文化印记。同时,在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姊妹艺术之间的互相借鉴与渗透也是很多的。在音乐中,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就有很多,例如,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等音乐作品都是音乐家在读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后有感而创作的。反之,很多文学家也都酷爱音乐,例如,门德尔松在小的时候每天下午要去给年仅70的大文学家歌德演奏一个小时的钢琴,歌德还戏称为每天的“音乐课”。所以,在学习音乐时必须注意积累和学习其他姊妹艺术的相关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未来的学龄前教师,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就更显的重要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系专业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是学生学习音乐,将来教授音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

这里提到的“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与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既上音乐技能课又上音乐理论课的安排有所不同。我们的学生入学时都没有音乐基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乡镇的孩子在小学中学阶段根本就没上过音乐课。本该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学习过的记谱法都不会。近98%的学生不认识五线谱,近85%的学生简谱也认不全,认不好。

由于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故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边学边忘,记忆不深刻或知识混淆等现象。那么,在学习中不断的重复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音乐技能老师与音乐理论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相互沟通,知识互溶。音乐技能老师在教授学生演唱,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巩固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比如,帮助学生识谱,记忆音乐中常用的各种音乐记号及术语。教授音乐理论的教师也不能空讲理论,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例子(音乐理论所选择的曲例尽量选择他们在技能课上弹过的,唱过的音乐作品作为讲解的例子),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这样授课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形成“音乐技能学习与音乐理论学习双管齐下”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这种在不同的课堂上,从不同角度去重复巩固相同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加大音乐欣赏的比重,整合音乐知识

目前有很多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都将“音乐欣赏”这门课程作为讲座或是选修课程来开设,导致很多学前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音乐欣赏”,同时也不注重对音乐作品欣赏的感性积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认为“音乐欣赏”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它的开设于否都不会影响学生的钢琴技巧;不会音响学生的声乐技巧;同样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舞蹈技巧。但恰恰就是这种认识影响也耽误了学前专业学生们在音乐方面学习的完整性。

在很多人看来,教幼儿能不需要多少音乐知识,能弹弹儿歌,跳跳儿童舞蹈就行了。其实,这是我们对学前教育认识的一个严重的误区。从表面上看,一个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有限的音乐课堂教学所能用到的音乐技能并不复杂,技术要求也不高。但一个幼儿教师在音乐课堂上所要传递的音乐知识却是广博而富于感染力的。试问一个没有良好音乐素养的教师又怎能传递给孩子们这样的信息!任何教育启蒙都是最重要,给孩子兴趣,传递给孩子对这门艺术正确的认识,对这个孩子一生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启蒙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想象力的发展。一个不具备良好音乐素质的幼儿教师如何让孩子对音乐有兴趣,如何为孩子建立正确的艺术观?

一个幼儿教师光单纯的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有综合音乐素质的幼儿教师才能很好的为孩子们学习音乐、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喜爱音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儿童舞的编排也需要教师对音乐的正确理解才行。一个教师对音乐的理解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音乐欣赏,就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多读书一样。多听音乐是提高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这种素质的培养除了专业的音乐技能及音乐理论的学习外,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当量的音乐作品储备。这种储备主要来源于音乐欣赏,音乐欣赏不仅能帮助我们从专业的角度欣赏音乐,学习音乐的基本曲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听可以帮助我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这种在潜移默化中的熏陶为我们形成了良好综合音乐素质。它可以将我们学过的其他音乐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自如。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对音乐的各种“材料”都能运用自如。

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漫长而又艰巨的。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责任。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培养出最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参考文献:

[1]时丽.当前我国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师范大学.

第5篇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幼儿素质;培养;重要性;分析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育工作要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确保人才的能力素质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能够通过自身优美的旋律变化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而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逐渐具备综合素养,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无法满足学前音乐教育的实际要求,致使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得到落实。

一、当前学前音乐教育所呈现出的弊端

(一)片面强调技巧的教学。对于幼儿音乐教学来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是以音乐在听觉上的优势作用来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这不仅符合了幼儿发展阶段的特点,同时也是幼儿教育阶段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注重的是音乐技巧的传授,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唱歌,而不是如何通过歌曲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幼儿音乐教学更应注重的应是情感教学,强调的是要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对幼儿情感的启蒙,进而确保幼儿能够度过健康、快乐的童年。

(二)过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商业价值。实施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对幼儿智力以及其情感的启蒙,以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开展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一教育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之上。但是,由于大多数家长要么禁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要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出现偏差,使得学前音乐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偏离了轨道,成人化的教育思想使得教育者过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的商业价值。实施学前音乐教学是为了给幼儿以更好的情感启蒙,进而使其在音乐的世界中懂得什么是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幼儿音乐教学之所以倡导寓学于乐的原因所在。

二、学前音乐教学对幼儿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一)能够通过音乐韵律节奏的感染力来激发幼儿的感知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通过韵律与节奏的变化来展现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引起聆听者情感上的共鸣。而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来讲,其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以感性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音乐在听觉上所制造出的感染力要远远强于生硬的语言文字,这就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幼儿注意力的吸引,使幼儿全身心的融入于音乐的世界中。正因如此,在学前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的感染力能够启发幼儿的感知力,使其在音乐的情感世界中快乐的遨游、健康的成长。比如在节奏、韵律欢快的音乐中,幼儿能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力来享受音乐的快乐;在节奏与韵律舒缓的音乐中,幼儿能够放松自己,安逸的聆听。

(二)能够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并具备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在感知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以快乐、轻松的姿态来度过每一天,而正是在这种积极、阳光且快乐的心态下,幼儿才能在受教育的最初阶段拥有良好的心态,这就为其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也是确保当代学生实现全面成长的根本所在。与此同时,开展学前幼儿音乐教育能够使幼儿具备审美能力,进而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能够将美进行传递,这种正能量的传播是一个人终身所应具备的美好品质,只有幼儿阶段具备此种意识,才能够乐观、自信的成长、成才。

(三)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并培养幼儿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的培养、增强幼儿的兴趣,才能够使其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音乐本身所具备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会使得幼儿愿意投入到其中,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会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幼儿便会情不自禁的走进音乐的世界中,这种好奇心与兴趣的培养不仅使幼儿能够更好的投入到音乐教学中,还能够使其逐渐探索新的未知领域,进而具备敏而好学的求知精神。知识的世界是无穷的,只有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具备奋发图强的精神。

(四)能够通过对幼儿情操的陶冶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这是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艺术魅力。在音乐的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优美的音乐往往能够使人变得从容而豁达,而高亢的音乐往往能够使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都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正是通过音乐本身能量的传递来实现对幼儿心灵的净化与陶冶,进而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品质,能够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力量,并健康、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音乐教学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感知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良好的精神品质,并使幼儿具备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在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确保幼儿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这就要求当前学前音乐教育要结合自身在教学中所呈现出的问题,强化对学前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发挥出幼儿音乐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穹,张智辉.权力制约与反腐倡廉[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第6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一个人最快乐的朋友,音乐就如同生活当中的涓涓清泉,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能够熔炼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应当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就对其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历史当中众多的成功人士都对音乐情有独钟,甚至将音乐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重要动力。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启蒙阶段接触音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一、培养幼儿了解音乐节奏

在这个世界当中,节奏充斥在各个角落里,并以各种形式与状态出现。例如唱歌或者是走路等行为都包含着丰富的节奏感。节奏就是一种在高度、宽度以及实践等多维世界当中产生的一种规则或者是不规则的阶段性变化。音乐含义上的节奏则主要是指音乐基于时间意义当中的一种规律性的组织,可以说,节奏就是音乐当中的核心骨骼与脉络,更是音乐艺术展现魅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音乐而言,节奏更是组成音乐的主要因子。节奏产生于客观资源变化与生命运动特征之中,能够模仿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运动特征,甚至能够模仿人类的种种。因此,节奏性变化甚至可以从心理学当中进行分析。幼儿阶段对音乐的认知主要是指对节奏的认知,通过了解和把握节奏感,促进幼儿对音乐世界的兴趣。

那么,在幼儿阶段如何去感知节奏与形成节奏感,是幼儿教育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培养活动。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经阐述过这样的一个道理,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属于积极认知与体验音乐的重要情绪与能力表现。也就是说,幼儿阶段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以及相关方面感知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与生活,能够更好地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积极的感知心理下完成相关动作与互动,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通过美的音乐产生的节奏,展现音乐情绪当中的情感内容。

二、幼儿音乐启蒙当中音乐节奏感培养方式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在谈及有关音乐能力培养方面都强调应将节奏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奥尔夫教育系统当中对此进行了归纳,并形成了一种通过培养节奏感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节奏朗读教学方法以及器乐表演教学方法等,共同构成了完成的音乐练习系统教学内容。这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让幼儿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律动,进一步在美的音乐当中唤醒其潜在的艺术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针对不同年龄范围内幼儿的节奏启蒙

针对3~7岁年龄范围的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应当十分谨慎与科学,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形成,应当对幼儿阶段孩子进行年龄区间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大、中、小班教学。

1.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的幼儿年龄范围应当在3~4岁年龄范围,这个年龄区间中,教育主体从婴儿时期进入到幼儿阶段,教育主体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直觉行为方式。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比较弱,主要通过无意注意的方式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主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小班阶段的幼儿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环境与事物。因此,小班音乐节奏感的教育应当通过简单模仿开始,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中应当设置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中的节奏朗读教学法,让幼儿跟随教师朗读不同节奏感的歌词,令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节奏感的独特性。不同节奏的儿歌也应当让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好奇。

2.中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在4~5岁左右,属于音乐节奏学习当中承上启下的年龄范围,并且思维活动也正在从原本的直觉行动模式中不断蜕变。中班年龄范围的幼儿具有夸张思维现象的特征,在音乐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充分认知这个特征,不仅要设计夸张的游戏内容,还应当引导中班阶段的幼儿进行具有创造性意识的互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方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说“什么动物出来玩啦”“火车开啦”等的歌儿,让幼儿在编唱歌词的构成中直接参与行为。中班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还应当融合体态动作,通过这种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3.大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一般在6~7岁之间,大班阶段,幼儿在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更能够主动地具有目的性地去体验周围的事物与相关活动,甚至产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柯达伊音乐培养教学系统当中的节奏唱名教学法以及奥尔夫系统当中的创作教学法可以被应用在这个年龄范围的幼儿节奏感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掌握教音乐的乐趣。幼儿甚至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自我创作,并通过创编的方式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感知能力,形成健全的审美艺术与自我探究能力。

根据不同的年龄范围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在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培养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与过程。从最初的探索与发现,到操作与尝试,最终实现感受与直接体验,甚至是即兴创作。这个完成的过程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潜能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与理解。

在整个教学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是关系到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音乐教育当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音乐素养对于促进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音乐与节奏感的培养,幼儿能够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蒋荣辉.幼儿音乐教育[M].21世纪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出版社,2010.

[2]刘碗碗.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2(11).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育 德育功能 实现路径

1.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高中音乐教育激发了道德情感。德育实质上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而道德情感是基础。高中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其中包含的深厚情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情感可谓是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引子,如在《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学习中,通过给学生播放青海民歌、山西民歌、山西民歌等多种民歌的方式,很容易地激起学生对祖国民俗风情的热爱之情[1]。

(2)高中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思想道德水平往往不取决于智力,而取决于道德思维方式。高中音乐教育通过抽象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百态的方式,使学生感知到“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正确辨明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道德思维,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3)高中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思想、道德情感及道德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高中音乐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并在社会行为中表现出来,成为一种道德行为。

2.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弱化的问题

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逐渐弱化的问题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下面笔者具体分析。

(1)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很多教师和学校领导心中,音乐课程可有可无,因而音乐教学的课程管理、教学投入、课程开设等均没有得到教师及领导的重视。另外,在学生心目中,音乐课程不列入考试范畴,也不算做升学成绩,因此学生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比较随意。在以上两种情况的促成下,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无从谈起[2]。

(2)高中音乐教师不够专业和敬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高中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数量不够,或者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专业能力比较低;第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认为非音乐特长班的音乐教学不重要,所以没有必要花费较高聘金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第三是从事非音乐特长班音乐教学的教师在福利及职称评定方面处于劣势,所以不愿意花费精力对音乐教学加以研究,因而德育难以实现。

(3)高中音乐教育缺失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可以从中看到教学优点与缺陷。然而,高中音乐教学若缺失这一关键性内容,上级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都没有对音乐教育进行评价。没有教学评价自然没有奖励与惩罚,受此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励,使得音乐教学流于形式,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相应地被弱化[3]。

3.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经过反思,笔者认为我国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实现路径主要为以下几点。

(1)将德育理念与德育功能相融合。首先,塑造健康的身心。健康的身心是德育理念得以萌发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心,积极向上,寻求真、善、美,摒弃对金钱和名利的追逐,人才能真正回归到纯真的状态,才能真正萌发高尚的道德情操[4]。其次,借鉴国外音乐教育理念。对先进音乐教育理念的吸收,是提高我国音乐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高中音乐教育要将国内外教学思想融合在一起,从而促使音乐德育功能进一步发挥。最后,要善于利用网络,加强德育理念建设。网络是双刃剑,如果用得好则可以带来无限力量。对此,学校可以建立富于思想性、知识性及趣味性的校园音乐网站,利用网络的力量加强德育建设。

(2)完善高中音乐教育制度。首先,课程设置上,要实施分层教学和兴趣分组教学。在以往音乐课程设置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因而音乐教学效果不佳,德育无法实现。而实施分层教学和兴趣教学之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上升,学习兴趣被激发,因而他们能投入音乐学习中,进而受音乐教化。其次,彰显专业特色。音乐作为一种小门类科目,要获得重视就要彰显出它的魅力。对此,学校可以在学生及教师当中举办歌唱类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展现音乐魅力,从而引起广大教师及学生的重视,进而为德育争取机会。最后,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音乐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程度。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及道德素质,成为德育的积极推动者。

(3)创新教育方法。这是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在音乐教育方法上,首先,要在教学中加入时代元素。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应当作为教学第一题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展现与应用。如《龙的传人》这一类歌就可以放到教学中。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弘扬民族音乐的魅力。民族音乐中体现出的是对本民族的深厚情谊,而高中音乐教学给予民族音乐更多的关注,有利于形成爱国情怀,有利于民族团结。而这一点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最后,将音乐疗法融入音乐教育中。所谓的音乐疗法就是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使学生逐渐培养出积极进取、宽容友好、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美好精神品格。

4.结语

德育是培养健全人的重要教育环节。因此,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广大音乐教师要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并为德育功能发挥做出积极的探索。只有这样,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诸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陈玉静.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94-2

音乐教育是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它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对人的心灵有着美化作用,还可以陶冶情操,还对智力的开发有着一定的作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加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迫在眉睫。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党的“三农”政策和农村教育政策的逐项落实,随着各级人民政府在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极大改善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笔者就其在新寨小学调查了解,其音乐教育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笔者简单说说其看到的问题和我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及现状

(一)学校方面

1.新寨小学地处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学校开设一年级至六年级共6个班,各年级音乐课每周1节,只有一个音乐老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音乐课让课给其他课程的情况比较普遍。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农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匮乏,在师资方面该学校也是不够的,现在新寨小学里的音乐老师只有1个,一个人要教学校里所有的班级,还要身兼班主任。

2.教育形式单一。在音乐课上基本都是唱歌课,教师比较流于形式,一堂课下来,主要就是教唱,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都是在老师的教唱下学习,形式单一。缺乏创造性教学,不能很好的提起学生的兴趣,在知识学习上也很乏味、单调,激发不了学生的音乐潜能。

3.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程的发展。学校相关领导重智育和升学率的现象较多,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未纳入学校统考科目的范围内,音乐课成绩也未列入学生成绩评优的范围之视内;学校唯一一位音乐老师是在2012年招考进入这所学校,在与这位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学校不重视音乐课,音乐老师在学校里受到歧视,所有学校留不住老师,这些种种现象显然阻碍了音乐课程的发展,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4.其音乐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学设备单一,就只有由碧江区统一配备的一台电子琴。至于说音乐专用教室、钢琴、多媒体等都只能是教师的梦想。

5.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缺乏。城市与农村相比起来,区别是很大的。在城市的小学里学生除了在学校里接受音乐教育外,还可以参加艺术节、合唱比赛、观看演出等。而在这里的孩子只能是靠音乐老师来学习歌曲,学生每天放学后还得帮助家中处理日常家务、农活,就算有心想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这也是很难实现。

(二)家庭方面

1.通过笔者与学校附近几位家长的谈话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对“在学校上不上音乐课”这一问题大多数家长是报着“无所谓或者是没必要的态度,认为孩子能不能有个好前途,全靠语文、数学这两门课程,能学好语文、数学就能上初中,然后再通过考学来完成家庭致富路”;这样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其他科目如音乐等便不在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显然阻碍了孩子专门学习音乐、也阻碍了一样教育的发展。

2.大部分家庭经济不景气,无力承担比较奢侈的音乐消费(如购买乐器、聘请专门的音乐指导老师),其它乐器暂且抛下不说,就钢琴这门课程,在初学钢琴期间的一节课的市场价已在50元人民币以上,对农村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导致学习程度和学习效率在将来深度、发展上的不统一,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3.学校里孩子们的父母亲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不高,父母亲大多在外务工,就极少留在家里的父母亲他们大部门的时间都在田、地间干活,这严重制约了他们思想中的教育观,这也就形成了农村特有的思想风俗,无形中就导致了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社会环境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流行歌曲在村里也流行起来,该类歌曲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部分歌曲歌词粗俗不雅,但就是因为歌词易记、歌曲旋律简单、容易上口被大众所广泛传唱。特别是村里外出务工,春节回家之后最为典型,而小学里的孩子们心智还不成熟、思想还不稳定,考虑到流行歌曲对孩子思想的影响,所以不宜学唱流行歌曲;而比较传统的歌曲只能在少数文化素养较好的家庭中流传,无法影响和动摇周围的人群,使得音乐的教育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和发展。

二、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对策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孩子们完美的人格极为重要。音乐教育通过认识歌曲、教唱歌曲、理解歌曲背景,学习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训练、欣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美育,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音乐细胞,不断指引着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和管理,立足于服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关键点,对碧江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尽快实施和落实碧江区农村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做到观念与体制变革的辩证统一,万万不能把力量微薄和金钱当是无法落实的理由;同时还得改变传统的教唱模式教学,除表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外,应适当向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加强音乐课硬件建设

学校的教学设备单一,农村小学当前可能因为认识不够,也可能因为经济情况限制,致使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硬件设备稀缺,成为当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如此想来,一节音乐课是否成功显而易见,学生觉得课程单一,难以使学生感到好奇,无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使得音乐课程的作用大大降低。

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应适度考虑加大对音乐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争取丰富教学设备,这对音乐课程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备,纵使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使出全身本领,也很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充实音乐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还有学校领导应该改变观念,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课程的发展,考虑对音乐老师多关心和了解,不要有今年把老师招进来,明年就调职,只把这个学校当作一个跳板的现象发生。

新《课标》中提到:音乐课的教学课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要求所有的音乐课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走进音乐、参与音乐,这样在实践中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感受。老师在组织教学时,最好把音乐课设计为一个让学生让能够主动参与进来音乐活动,这就包括了很多,比如: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等。在音乐活动的同时把有关的课堂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音乐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很好的掌握音乐知识。所以,老师应该重视丰富自身的知识与修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丰富校园、课外文化生活

在保证智育发展的前提下,学校相关领导应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建立课外音乐兴趣小组并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音乐和活动,比如在农村学校开展一些文艺晚会、艺术节、音乐文化讲座等音乐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充实校园文化生活,增添校园音乐活动的氛围。

(五)城乡帮扶

各部门领导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希望可以让农村小学与部分城镇小学建立帮扶关系,让诚镇小学的老师能够每一个星期或者每一个月到农村小学教学一次,又或者让学生来到城镇小学每一个月听课一次,这样就能减小城乡音乐教育的差距,这样就能给想要学习音乐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不受家庭经济的制约也能接受音乐教育。

(六)加强宣传、引起重视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使学生变得聪明,能培养学生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和团结意识,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希望各级教育部门、相关单位以及学校领导能够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各级领导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走村串户,争取做到每个家庭都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可以在宣传的同时,适当的做一些文艺方面的汇演,提高农村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质,介绍音乐教育的作用。

(七)传统音乐结合流行音乐

现今的科技水平提高了,流行音乐在农村广为流传起来,而传统音乐却无人问津,在现今流行音乐风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应该积极起来,把流行音乐与部分传统音乐结合起来教授,教会学生唱健康的流行音乐,在学习流行音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音乐,争取让传统音乐也像流行音乐一样流行起来,让音乐教育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总结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担当起这个历史的重任,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对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正确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音乐课硬件建设、课外文化建设等问题,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小学教育离不开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引导,但我坚信,在相关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定会迎来充满阳光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熊秋玲.对农村音乐教师工作环境的思考(学术版)[J].大众文艺,2012,(11).

[2]李雪明.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J].素质教育论坛,2010,(20).

[3]李萍.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何维刚.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6).

[5]郑斌.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展望[J].中学教学参考,2010,(21).

[6]盛秀红.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下旬),2012,(2).

[7]宛凤杰.对小学教育现状与教育发展剖析[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1).

[8]徐小琴.浅谈思想品德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3).

[9]唐艳辉.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A),2011,(8).

[10]徐文芝等.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金色年华(下),2010,(10).

第9篇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并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一)学校及教师的不重视

从实践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学校及其教师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是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

首先,我国当前的教育仍旧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音乐教育的地位仍旧远远不及文化类学科的地位。这一点在城镇学校中也普遍存在,而农村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大部分是较为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其教育力量与城镇地区相比差距骄傲的,这一点的得到进一步突出。因此,大部分农村学校及其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从主观上不重视音乐教育。具体地说,大部分农村学校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还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在音乐教育方面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区的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导致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不强。这就导致这些地区的学校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师资力量进行音乐教育建设。换言之,这些学校无力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即使部分学校有心搞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却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将计划搁置,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成效。

(二)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不重视

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对音乐教育也不够重视。在这些地区中,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其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虽然部分家长已经在外出务工时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只是单纯的认为读好书、考上号大学生才是孩子的出路,却根本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更进一步说,对于大部分农村家长而言,音乐教师并不能直接提高学生的成绩,无法对孩子的高考提供助力。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不但要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同时还需要给孩子准备音乐器材,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因此,农村家长对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通常是持有不支持的态度,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难以开展。

此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其对于音乐教育的兴趣不够浓厚,甚至部分留守儿童认为音乐教育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事情。一方面,音乐教育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让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不愿意也不敢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音乐学习。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通常需要承担家中的农活和家务活。这就表示农村留守儿童不但要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更要在课后完成繁重的农活。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音乐训练,使其将音乐教育当作生活中的一种负担。

(三)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欠缺

另一方面,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还面对着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欠缺的现状。音乐教育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同时需要专业化的音乐教师进行授课。但是,在农村偏远的地区,学校根本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音乐课程建设,甚至一些学校连一好的钢琴都没有。这就导致学校无法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完善的音乐学习设备。

此外,农村偏远地区也难以招收到高专业能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前来执教。在这种背景下,大部分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只能选择在职教师客串音乐教师的角色,只能开展简单的歌唱教学,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并不科学与系统。

二、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

(一)推动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推动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换言之,通过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贯彻,农村学校才能正确认识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转变学校以及教师的观念和意识,促使其加强音乐课程的建设,切实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随着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农村学校才能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加强音乐教育。

在此基础上,农村学校的发展与建设需要政府做好主导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制度推动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素质教育理念能够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得到进一步落实与贯彻,改变农村学校落后的教育理念,使其更加重视音乐教育,并愿意为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方针,吸引优秀的音乐教师加入农村学校任教,从师资队伍方面推动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为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筹集资金,通过爱心捐赠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资金运转困难的难题,使其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音乐教育的建设与发展。

(二)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家长及学生的观念

与此同时,只有逐步改变农村家长及留守儿童的观念和意识,才能引导留守儿童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音乐学习,提高其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因此,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要改变农村家长以及留守儿童的观念和意识。

首先,针对于农村家长而言,当地政府应该联合当地学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要让农村家长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使其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对孩子心灵、性格等多方面的正面影响。这就能够改变农村家长的认识,使其支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愿意为音乐教育进行一定的付出。其次,农村学校应该逐步减少学生的负担,要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享受音乐、学习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教育过程中。

基于此,农村家长才会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进行大力支撑,而得到家长支持和理解的农村留守儿童才会更主动积极的参与音乐教育中,使其愿意主动的配合音乐教育,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质量,当地学校就必须要加强音乐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首先,农村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在职的音乐教师,培养其师德和师风,使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并主动的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利用更有效率的教学方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农村学校应该尽力对在职音乐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要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工作。最后,政府应该从政策上给予足够的支持。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音乐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农村学校的音乐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从内部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农村音乐师资队伍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能够利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随着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基于此,农村家长才能感受到留守儿童在心灵、性格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才能够进一步得到农村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音乐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种反映与折射,显示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因此,相关人士需要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的总结和交流,提出更有见解的策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