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辩论基本流程

时间:2023-09-12 17:09:40

导语:在辩论基本流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辩论基本流程

第1篇

一、活动主题:“思辨青春,筑梦独秀”系列辩论之“爱国心重于行/爱国行重于心”辩论赛。

二、活动背景:XX级同学刚刚进入大学,摆脱“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窘境,思辨意识不够强烈,对大学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还颇感陌生。

为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同学们尽快融入大学,我年级各班委员会特合办此次辩论赛,普及辩论知识,并希望借此营造青年学生勤于思辨,主动学习的良好理论学习氛围,从而推动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目的:普及辩论知识,营造青年学生勤于思辨,主动学习的良好理论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举行“思辨青春,筑梦独秀”系列辩论主题团日活动。

四、活动对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XX级全体学生。

五、活动形式:一共组建的4支辩论队之间进行班级赛辩驳,同学们作为听众提出意见、质疑,发表感想。

六、活动时间:XX年11月16日(本周日)下午14:30~17:30。

七、活动地点:物理实验楼101阶梯教室。

八、活动内容:班内选拔赛:

1.各班根据通知安排进行简单测试考评,自行开展辩手选拔工作,最后组建成正、反2支各为4人的辩论队参与班级赛。

2.组建的4支辩论队进行班级间比赛,最后累计各队得分和各班得分。并为得分为前三名的辩论队分发奖品。

九、活动开展:

(一)、活动前期准备:

1.各班文艺委员负责绘制宣传海报。

2.各班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按照策划书和相关安排负责对班内同学做好宣传工作,普及辩论知识,例举思辨角度,介绍本次辩论的详细规则,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本次辩论赛的详细规则会制作电子版发表在各群上供各宣传委员阅读学习和宣传使用及辩论队员学习。)

3.各班信息委员组织同学们报名,记录好有意参加的同学的姓名、学号、电话号码、qq号码等基本信息,进行汇总后,制作电子版报名表发到所在班级的宣传委和组织委的qq邮箱。

4.各班组织委对有意参加比赛的同学进行训练后,按计划公正公平地进行选拔,务必组建正、反2支各为4人的辩论队。

5.各班组织委员组织已组建的辩论队进行精心准备。

6.各班班长互相协商组建评委席(一组)和主持人。

7.年级长负责编制辩论赛展示需用的ppt和准备辩论席、评委席木桌。

8.生活委员负责购买比赛用品。

9.团支书代表借团旗。

(二)、活动期间流程表:

(二)、活动期间流程表:

时间活动内容负责人备注14:30~14:35 点名签到各班劳纪委员缺一不可14:35~14:50合唱团歌/赛前致辞年级长陈南煜 14:50~15:00宣读比赛规则三位宣传委 15:00~16:30正式比赛全体学生 16:30~16:40宣布比赛结果主持人 16:40~17:10学生代表发表感想各班团支书每班预备两位代表17:10~17:20辩论队员合影摄影爱好志愿者 (三)活动后期工作: 1.年级长组织同学还回借用的木桌; 2.各班宣传委协助团支书收集活动策划书、报名表、活动全程(准备阶段、举办阶段)照片并写好活动总结上传至班级团支部qq空间和团支部微博。十、活动准备物品及开支预算和相关负责人: 活动用具

奖品:笔记本/笔 数量

8/16 开支预算75(元)负责人

各班生活委员

长木桌/小红凳/木凳/名牌5/20/9/150(院办借)陈南煜

注:1.活动用具在院办或学生会处借取,注意登记在册。 2.各项分工由相关负责人找同学协助完成,以提高工作效率。

“思辨青春,筑梦独秀”主题辩论团日活动总结

在XX年11月16日下午两点半,我们14物理班级联合14科教和14测控班在物理实验室101阶梯教室开展了第一团日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思辨青春,筑梦独秀”。

通过辩论“爱国心重于行,还是行重于心”这个辩题,同学们能更为辩证地去看待爱国心和爱国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其有更深地了解。14物理班的团干以及各位班干部都十分积极主动地去筹划以及为这场活动做准备,辩论赛的队员们认真准备材料,同学们按时到场,班干们在场上认真地为这次活动留下精彩的瞬间等等都是本次活动的闪光点。

第2篇

一、活动主题:扬学习风气,展辩论风采

二、活动时间:*月*号(友谊赛)

三、主办单位:

四、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辩论培训

①比赛前*—*周开始通知各班支书报名参赛,并作好宣传及选手登记工作。②比赛前*—*周准备好辩题及相关的辅导材料。(包括如赛制规则,评分标准,辩论的一些基本知识)

③比赛前*—*周确定各班带队人员。

④请各参赛队领队、队员仔细阅读策划书,熟悉赛会的日程安排,并希望能同承办单位达成下列共识。遵守赛会的记录以及规则规定,请在各场比赛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以利于辩手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水平。请各参赛队遵守赛事各项时间安排,如遇特殊问题,请及时与大赛承办单位联系,以便安排协调,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请各参赛队于每场比赛前*分钟到达比赛现场,以利于组委会对赛事的统筹安排及各场比赛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赛期间,请各参赛队不要与评委接触,如想表达对赛事的意见,请与组委会联系。各班可专门组织本班同学观看比赛,并可组织、准备适当的宣传、标语、口号等,但不得有影响比赛现场进行的行为,组委会有权组织并要求其离开比赛现场。

(二)活动现场现场分工如下:*、现场布置组:负责现场的布置,包括挂条幅,贴辩题,摆放桌椅,分区安排作座位,及事后的整理工作。

*、音响组:负责音响的调试(有一个*的音响师负责整场的调试)。及事后的音响搬运归还工作。

*、茶水礼仪组:负责茶水的供应,及相关的礼仪工作。*、计时组:负责计时及吹哨,以提醒辩手。

*、现场维序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提醒吵闹的同学。并在现场观众迟到时,进行催促。

*、统分颁奖组:负责及时算出各班得分,并填写奖状。

(三)辩论赛程式(由主持人执行):*、辩论赛开始,公布本场辩论题目*、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介绍评委*、宣布比赛规则*、开始辩论比赛*、评判团退席评议*、观众提问*、评判团入席,评判团代表评析发言*、宣布比赛结果*、颁奖典礼

第3篇

【关键词】“问题研究” 辩论赛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6-02

“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通过富有启发性的地理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提出和求证地理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解决“问题研究”一直是我教学中琢磨的地方,如果当作新课或单元总结来进行教学也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在“问题研究”上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并在“问题研究”上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看自己的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本人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作为研究性学习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完成,课堂上交流。今年我尝试了用辩论赛的方式解决高中地理必修二的“问题研究”,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人文地理问题具有可辨性

必修二属于人文地理,主要是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与人们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如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激烈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将这些问题进行一番“包装”定是很好的辩题,因此我们备课组通过充分讨论针对年段八个班级斟酌了四道辩题,即农民工进城的利弊问题(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下同);在厦门,住宅选择岛内好还是岛外好问题(正方选择岛内比岛外好,反方选择岛外比岛内好);海沧翔鹭石化工业给厦门人民带来的利弊问题;厦门岛内恢复自行车道的利弊问题等。这些辩题即源于教材(即第一章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第二章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第四章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第五章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又联系实际生活,还是社会热点。如农民工进城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学生家庭中间,我校近年来农民工子弟大大增加,已成为“主力军”。将农民工进城问题作为辩题,因为有亲身体验,必然激起他们的感慨,燃起强烈辩驳的愿望,如在辩论赛中,正方辩手总结“农民工进城虽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农村,随着社会历史的进程,一步一步地把农村改造为现在的城市,农民工因此也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说的激情四溢,博得热烈掌声。

二、辩论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使辩论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理问题研究,我制定了为期一个月的辩论赛流程时间表,按时间顺序依次是:公示地理辩题――各班地理科代表抽取辩题――各班竞选辩手并公示名单――辩手培训――各班辩论材料准备和试辩训练――上交辩论材料――辩手再培训――年段辩论赛(评选优胜班级和优秀辩手,点评总结辩论赛)。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个流程环节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争辩。如地理辩题一公示就引起学生的强烈辩论,有的认为正方会赢,有的认为反方会赢,有的认为这题好辩,有的认为那题好辩等等,这种争辩实际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在各班抽取的辩题公示后,再一次激起激烈的争辩,有同学与同学争辩、老师与老师争辩、同学与老师争辩,真是场内还没开始,场外已辩得不可开交。辩手的培训很重要,就是教学生如何理解辩题,如何收集资料和事实依据,如何求证、演绎、推倒、解释、辩护和反驳辩题,这就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才能获得(即指导学生如何对这些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再通过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视频了解辩论赛的规则,从而认识到辩论赛不是泼妇吵架、不是强词夺理、不是大声就有理,而是论据的应用,论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当然还有语言能力等的表现,通过辩论赛会教我们如何理性地思考,快速地反映。上交辩论材料也是必须的,虽然学生参加辩论赛非常积极主动,但教师的跟踪不可少,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便于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辩论赛的进程。 最后,评委的总结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有对辩题进行一番梳理,又有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辩手们个个信心满满、意犹未尽,纷纷要求下学期再举行辩论赛。

三、辩论赛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学习

辩论赛中各班采取自愿报名或科代表安排形式产生辩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全体同学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资料收集、数据整理、问题讨论等不同内容的学习活动。各班抽取辩题后,同学们往往只关注到本班的辩题,而忽视了别班的辩题,为了让同学们在探究本班辩题的同时又能分享到别班辩题的探究成果,我组织全体同学观看,并各班抽取十位同学共八十人与五位教师共同组成评委,学生以举旗唱票形式,一位学生算一分,教师以打分形式,最高十分,这样统计出的最高分就为优胜班级和优秀辩手。此外,我还在辩手上交的材料中,选取较好的论文制作成年段宣传栏公示,让同学们分享大家共同的学习成果。

四、辩论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辩论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但他不只是四位辩手的事,而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因此,我采取了八个班级两两对抗的形式。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积极地参与到本班的辩题探究中来,有的帮助查找资料、整理思路、探讨论据,有的充当对手进行班级试辩训练,有的对每位辩手辩驳的内容进行逐句斟酌,俨然他们就是导演,就是评委。充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个辩题就牵动了两个班级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四场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场上辩手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高中新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开放式教学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的可能性。辩论赛给学生创造了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开放式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第4篇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教学策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

一.实施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应该注意的问题。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

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研究导入的技巧,为一堂课创造良好的开端。

讲到九年级《五十六的民族是一家》,我制作了一个展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幻灯片,涉及到衣着打扮、语言文字、参政议政等方面,学生普遍对于少数民族的衣着打扮很感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几位同学结合旅游见闻自愿介绍了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课堂笑声绵绵,大家积极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堂课老师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

2.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目标确定上要更新旧观念,重视学生的能力形成、情感培养、态度转变和价值观教育,注意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的统一。

学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一章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台湾和平统一问题,核心是我国政府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候,最后应该归结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

3.合理加工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清理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梳理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

例如: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准备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等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在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小组派学生代表发言交流。在课堂上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锻炼思维,加深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4.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而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查了解是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重要环节。观察、谈心、问卷等方式都可以尝试,选择比较好的适合自己的调查方法坚持下去,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性是有明显作用的。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应该注意的问题

1.灵活运用教材,调控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合理取舍流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调控课堂教学强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候,为了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安排的教学流程如下:

谈谈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感受列举全面对外开放的典型事例讨论对外开放应该注意的问题通过辩论明确对外开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展望我国未来美好前景,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在这个教学流程中,我着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辩论能力和想象能力。

该流程的主要要点如下:

首先,以中国成功举办第28届奥运会的典型事例引出我国在文化体育方面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让学生谈谈切身感受,加强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同时初步感受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其次,从文化体育方面的对外开放拓展学生视野,由点及面,指出对外开放不仅仅限于文化体育方面,让学生列举我国在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对外开放的典型事例,感受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的开放。接下来,讨论全面对外开放是不是要全面引进外国的东西?通过讨论的出合理结论,让学生明确我国对外开放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辩论阶段,结合我国加入WTO一级2008年中国经济社会状况和美国金融危机现状,分正反两方辩论:对外开放对于我国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最后一个环节是,联系九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让学生展望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景,以及如何通过自身努力用实际行动贯彻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展望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景方式不限,图画、短文、诗歌、对联、顺口溜等都可以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

事实证明,采取这样的流程教学,学生愿意主动广泛地参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及增加了趣味性,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问题设置讲求实效,不搞形式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讲法和学生的学法。教法与学法都可以预设,但不一定要恪守。随着课堂教学流程推进,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红的生命体,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

教师设置问题的时候不要为了设问而设问,应该注意几点:必须是需要设问时候才设问;设置问题不能够太简单,要有不同难度的问题供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设置问题语言应该简洁,不能够有歧义;设置的问题有利于激发思维想象和创造;设置的问题要健康,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和社会热点等。

3.合理设计课堂练习,灵活调整运用

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练习数量较少,难度偏低,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练习就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和题型。准备一些备用的练习题,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联系。尽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于不同班级的学生,课堂练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根据课堂教学状况灵活调控练习的要求,有的题目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师生尽量探讨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并加以推广。

在设计多样化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交换练习形式。如有时可以将判断题改为改错题,并指出错误地方加以改正。有的独立练习,可改为竞赛性练习,增加趣味性等。练习题目的难度可以分阶梯分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第5篇

关键词:语文 动态教学 教学活动

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基本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备课文件按部就班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单纯采用这种机械执行教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新课标下,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给予一定回应,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对话碰撞,让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精彩的奇妙课堂。而这也正是动态教学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恰当的运用动态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动态教学的运用不可强硬为之,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情况灵活运用,适度、适时地应用动态教学。适时意味着时机要把握好,提前的生成有生拉硬拽之嫌,滞后的生成又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这一分寸的把握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情境识别的敏锐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并拥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这是因为小学生的个性有很大差异,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也较为独特,在教学活动中极易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教师就不能再按部就班的执行教案,而应该运用教学机智化解这些问题,将这些突况成为学生思维的新起点,以此来延伸学生的认知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推向。

第6篇

一、参与教师独立思考,形成个体初始教案

大江大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但它们却是由那无数涓涓细流汇集而成。个人智慧就好像那无数的涓涓细流,是集体智慧的源泉。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备课的效果最终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效果,而集体智慧是否得到最大发挥,又首先取决于集体中个人智慧的最大发挥。教师集体备课,不是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取代个体备课的形式,而是对个体备课的发展、补充和完善。所以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的个体独立备课不是被取消,而是成了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是起始环节。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精心准备,是教师有效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有效集体备课,首先就是要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个体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调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形成个体的初始教案。初始教案可以是详案,但这样比较费时,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所以通常可以写成简案,甚至只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思或框架,不必写出来。

二、参与教师交流讨论,形成集体的案

参与教师个体完成初始教案后,就进入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即参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能否在好的个体教案的基础上形成好的集体教案,达到最佳的集体备课效果,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是否深入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的讨论一定要深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都发表出来。只有让这些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充分的碰撞与融合,才能从中提炼出相对较好的东西,才能形成优秀的集体教案。

教师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常常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

1.参与教师说课。参与教师说课,就是让教师把自己对本堂课教材的理解,课堂整体设计思路、基本框架、采用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媒体以及设计意图等等向其他教师进行介绍和展示,使其他教师明确,让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可以让所有参与教师分别说课,也可以是部分教师或者一个主备教师说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参与教师评课。参与教师评课,就是让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对说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表各自不同意见,评选出其中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一、设计中的不同之处和改进办法等。

3.进行辩论。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是就要对这些不能统一的意见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形成共识。辩论时,老师们要以学术研讨的精神来对待,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有所忌讳,就是要使各种思想和观点进行激烈的碰撞。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逐渐达成共识,找出最佳方案。

4.形成集体教案。经过辩论,教师之间形成共识后,参与教师就要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集体的教案。在集体教案的设计中,可以以个体教案中的某一较好教案为蓝本,对其进行增减修补,形成案。也可以参照各参与教师的意见,博采众长,重新设计。最后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教案文本。

三、结合实际,形成集体教案中的特色教案

集体讨论形成的案,只是一个蓝本,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由于各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统一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级具体情况。同时,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教学风格和教学经验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交班级的实际情况等对统一的教案进行适当细化和调整,在体验教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教学特色,使之操作性更强,更加适于自己驾驭和实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形成适于不同具体实施者的特色教案。

四、实践检验,发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教案如果不付诸教学实践,无论设计得怎样完美,都是一纸空文。一个教案是否有价值吧,必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教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暴露其中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案才能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形成统一的教案并不是集体备课的终止,而仅仅是完成了其中的一个阶段。

教师既是教案的制定者,也是教案的实施者。教师应形成这样的观念:教案的教学实施不是集体备课的结束,应看作是集体备课的继续,是集体备课的实验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效果,还要关注依据教案进行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找出教案中不便于操作的地方和影响教学效果的地方,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为了更好的发现教案中的问题,备课组内的某一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其他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听课和评课,这既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搭建了一个平台,又便于教师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五、反馈交流,逐步完善

第7篇

【关键词】 教与学;互动性

一、基本理论知识的传输是保证有效互动的前提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运用都不是特立独行的,都会让其他教学模式或多或少的介入。问题的关键是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倡导与推行旨在为了解决什么,目的何在?就教学而言,老师应通过对学科难点、重点、疑点问题的教学互动启迪学生的心智,培育学习意识,锻铸学习素养,并为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储备条件。因此,只有对即将在课堂上意欲进行互动的选材所牵及的有关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之后,互动热情才会被唤起、互动的途径才会顺畅、互动的效果才会呈现。尽管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必要,但是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应力图较少地占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然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亦可实现教学的互动,除重点难点的基本知识可以进行互动外,其他基本知识的传授不宜运用。否则会有悖整体教学互动目的,亦会挤占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互动要针对重点和难点。

二、合适的选材是保证互动的关键

互动的选材可以不拘一格,关键看选材能否实现互动教学的目的。选材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选材应充分考虑接受能力;(2)选材应在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由易渐难;(3)选材需具有辩论性、启发性、思考性;(4)选材应能充分调动探讨热情,如选择当今社会上较流行、新颖的案例问题,便可激起好奇心与探索欲望;(5)选材应贴近解决实际问题。目前,武警院校课堂教学互动的选材基本限定在典型案例。从课堂教学的互动现状来看,使用互动选材较多的是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之所以典型,在于该例用于互动后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考激情。如组织学生观看《人生警戒线》及武警部队最新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案外有思、案外有想更会印证选材的关键。但是对所有的老师而言,立足于本职在充分尊重教学规律的同时,树立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义不容辞,选材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中之重。

三、合理的点评是教学互动的必须

根据自身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依据选材的境况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就不懂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原始与现实的心理是渴望从老师那得到正确与否的评价,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与热情的关键。如一学生高中时,因为自己对问题看法与老师意见不同而受批评,顿时失去了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到这门课程结业时成绩才刚及格。因此,要想保持对学习课程的兴趣,老师的点评显得尤为关键。老师的点评应当在阐释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互动热情与探讨精神多予鼓励和赞许。尤其是对解答偏颇的学生应在解释其疑惑的同时,使其感觉到互动的最大价值不只在于观点的正确与错误,而在于是否付出了思维。因此,才能保证互动教学的全面、充分与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老师的点评可这样概括:明、当、激、解。明指的是表明自己的观点;当指的是用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评;激指的是激励学生的发言;解指的是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问题思路。这样,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会更明显。

四、课后的集中与个别反思是巩固互动成果的保障

“温故而知新”,这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条恒古不变的座右铭。“温故”指学生对于课堂上的互动选材所作出的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自觉地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知新”是指通过互动选材的梳理归纳与总结,探寻自身发言走偏或缺憾的原因,思考其他学生的观点及老师的点评,获取、培育或强化自身的思维感觉。通过以上环节的课后行为,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重要基本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在除去学生思维障碍的基础上,为其搭建了正确的思维平台,保证课堂互动的有效延伸,巩固与再生了课堂互动成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法学专业理论教学;法学专业实验教学;问题式学习;法律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法学本科专业教育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课程的设置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教学也相应地基本遵循“教—学”的单向交流方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在实践中并不能如愿地转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普遍较弱。此种现状彰显传统法学教育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不足。鉴于此,我国的法学专业教学模式需作必要的调整,构建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以实现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

一、设置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民法学家王泽鉴曾提出作为法律人应具备的能力有三:一为法律智识,即明了现行法制的体系、基本法律的内容、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及救济程序。二为法律思维,即依循法律逻辑,以价值趋向的思考、合理的论证,解释适用法律;三为解决争议,即依法律规定,作合乎事理规划,预防争议发生在先,处理已生争议于后,协助建立、维护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

反观目前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现状,停留在第一层次的居多;法律思维的养成与法律争议的解决能力则因高校而异,参差不齐;导致法学学生存在“四有余四不足”:即专业有余而广博不足,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动口有余而动手不足,考试成绩有余而办事能力不足。弥补这些不足,仅依靠着手改良和丰富理论教学已经不足够,有必要设置实验教学体系来补正理论教学的不足。

设置实验教学体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地位,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像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并且通过该课程中的实践操作模拟的训练,将法律实务操作融入理论学习之中,在操作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实践技能,在办案流程、综合处理疑难问题的技能和律师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了学习、加深理解,学会批判性地思考法律问题,既能切实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又能在法律实践中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提高实践与协调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法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其发展壮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来讲,实现实验教学体系的形式化、模式化和系统化是当务之急。

二、法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1.对“问题式学习”模式的研究已经成熟

设置法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想法,受启蒙于国外建构主义教育改革。在国外的建构主义教育改革中,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已经成了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即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被翻译成“问题式学习”)。

pbl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往往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即所谓的学习议题,学生分头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讨论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果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学习议题,学生们就需要反复循环地学习议题、分头查找资料,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问题解决后,学生们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帮助学生打下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目前进行法学专业实验教学研究即是遵循这条思路,设置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使之与现行的理论教学衔接。

2.研究并引入现代案例教学模式

“问题式学习”催生了现代案例教学模式。以美国的法学教育为例,美国的法学3年的职业教育是以4年的通识教育为基础和前提的。在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法学院注重教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知识,处理各种复杂法律问题所必备的法律原理、原则;法律职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能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去思考问题。”为此,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的法学院普遍兴起了“临床法学教育”,又叫“诊所式法学教育”,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指导法学院学生参与实际的法律应用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现代案例教学模式则是指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模拟临战的机会,使其法律职业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 

三、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基于法律思维能力培养的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含义

法学教育应当成为一种素质教育,通过这种素质教育,培养既有扎实的知识背景,又有教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的法律人才。针对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法学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实践教学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将其渗透于法学教育这一工程之中,使其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指以法律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实体法和程序法教学为基本载体,以实务操作为基本方法,围绕如何建立以实训教室为主要平台,融合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习为一体的程序化的教学体系。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为补正传统理论教学之不足而设立的,需要针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学制分层次设置,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模块。在不同的模块中设置不同的法律思维实训项目,依托于不同年级所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得到实战思维的训练和拓展。

2.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设置

从全国范围来看,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系统的模式,各个高校情况差异也非常明显,远远不能适应形势要求的状况。所以,将法学实验教学具体内容和方法程式化、模式化、系统化的确是当务之急。法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宜根据目前法学本科教育学制分层次设立。首先,各高校应确立系统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与之相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实验教学体系可设置如下。

(1)法律实践活动观摩。司法实践活动观摩主要针对一年级在校生设立。目前,各高校为发展法学教育通常都会建设一些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往往是高校附近的法院、检察院或律师事务所。组织学生去上述实践基地观摩法律实践是比较有效的方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防止此类观摩流于形式。具体组织时,可在观摩前组织学生熟悉与法律实践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材料,并向学生指出观摩的重点;观摩结束后,应以学生为主导讨论观摩启发,撰写报告。

(2)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国的社会现状,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因此,社会调查应在学生掌握部分基本法学理论和技能后设置。通过选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与法学相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通过深入社会,具体接触当事人和事件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社会中法律问题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

(3)法律诊所教育。“法律诊所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借鉴美国“实践性法律教育”的模式而设立。“法律诊所教育”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现代案例教学方式,从具体的事例入手,展示案件事实,使学生弄清案件的客观事实;考察案件事实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特别是核心法律关系);考察法律适用;将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适当连接。通过这种分层次、有步骤地学习、研讨,使得学生逐步培养具备法律思维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4)法律咨询。法律咨询这种实验教学方式适合已经掌握了基础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的高年级学生,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受他人的法律咨询,接触到各种法律关系的第一手面貌,经过识别,发现问题的关键,进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寻找解决方式,因此逐步具备解决争议的能力。法律咨询同时也是真正的法律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实体会到其理论学习中需要补足的地方、其逻辑思维中尚不完善的地方;进而对理论学习形成良好的反作用。

第9篇

关键词:阅读课 创巧设情境 角色扮演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64

1 案例设计思路

本文所选案例为笔者在校内所观摩教师J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5第2单元(The environment)阅读课第一课时。教师J以考试大纲为抓手,考虑课型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安排了5个环节,即:Lead-in, Reading strategy, Reading, Task-based reading, and Role play。她巧设语境,拉开了本节课的序幕。在各个环节中,教师深度挖掘教材,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ask 1: Discuss in a group of four, and create a situation in which all the words are used.

【 celebrate; fireworks; moon cakes; environment; economy 】

Task 2: Can you think of other ways people damage the environment?

[反思] 教师J在上课伊始做好了铺垫,鼓励学生开展group work。恰逢中秋节,发挥小组成员合力,学生很容易创设内含那五个词的情景――中秋节前商家为促进月饼销售,博得消费者眼球,对月饼盒精包装,及中秋节时全国各地大放烟花爆竹,对环境造成破坏。教师J让这一活动在小组内开展,小组合作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思想碰撞和相互帮助,体验到成功的。教师J放手给学生,让他们真实参与,找到另一组陈述,并点评。在组与组之间“互访”的点评中,大家畅所欲言,而教者也穿梭在学生中,仔细聆听,并给出及时的指导。教师J精心设计的这一活动,通过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用英语交际的欲望,培养了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在一番头脑风暴后,而接下来的提问也就水到渠成了。

Step 2 Reading strategy

T: What is the procedure (流程)of a debate?

[反思] 这一步骤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辩论类文章的阅读技巧。处理这一环节时教师J不是向学生灌输该如何,而是让学生自己浏览阅读策略部分的文字,自己获取辩论的一般流程,这也为接下来的“实战”做好了准备。

Step 3. Reading

Task 1: Give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Task 2: Detailed Understanding

1. Note-taking: try to tell the way chemical waste destroys the world.

2. In Qian Liwei’s opinion, people have a wrong image of factories, businessmen and development.

factories:_______; businessmen:_____;developmemt:______.

[反思] 细节类、主旨大意类及标题类题目是学生在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失分较多的。主旨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或段落大意的综合、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J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训练学生此方面的能力。从设计中不难看出,她紧跟高考,吃透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开展pair work,鼓励学生两两合作,归纳段落大意,让他们共同接受挑战。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她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方法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这很值得肯定。对于采用Note-taking的形式,笔者也大加赞赏。在精读环节,大多采用提问的方式――老师无聊地问,学生毫无兴趣地答。究其原因是因将查找细节或推断题设计成问答题,其难度大打折扣,学生觉得索让无味。而Note-taking的形式,有综合、有概括、有归纳、有挑战,一方面,学生的斗志被激发出来;另一个方面,学生的查找细节、抓主旨、归纳和概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处合理的活动设计提高了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参与度、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话语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并为后续的语言输出活动做好了语言上的铺垫。

Step 4 Task-based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one proper word.

[分析]此环节教师J所设计的任务型阅读,所挖的空格符合《江苏省高考说明》要求。其中原词、归纳词、同、反义词、释义词的比例适当。既考查学生获取、加工、又考查了综合概括、表达信息的能力。教师J本着夯实基础、训练能力、掌握技巧、提高悟性的原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Step 5 Role play

T: Four students form a group. One acts as Lin Shuiqing and one acts as Qian Liwei. Each speaks one or two points. After the debate, the other two give your opinion.

[分析]此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本课所掌握的关于经济发展和环境遭破坏的信息,整理归纳,以备辩论时之用。同时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加以应用,还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经过积极思考,学生能深刻意识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必要性,并坚定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

Step 6 Homework

Finish A1、A2 in the workbook on page 102& 103.

3 点评

教师J通过给出提示词,创设语境,切入点妙,使学生的“学”能够和生活联系起来,搭建了平台,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设定情境、运用核心词汇使得活动有效开展,并能激发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兴趣;她深度挖掘教材,阅读环节重在对学生的分析篇章结构、主旨大意等综合、概括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对阅读文本进行有效和系统的梳理;任务型阅读环节的设计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学生词汇辨析与转化等细节的培养;角色扮演环节是输出部分,对学生的要求高,把所读、所学的归纳整理应用到辩论中。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安排得科学高效,面向全体学生施教,设计的活动有梯度,既照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又有利于优生拔高。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学生思考多、合作多、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不失为一节阅读优课。

不理想的地方是留给学生辩论的时间有点紧了,这部分的时间可从Task-based部分挤出,这部分的处理有些死板,不够灵活。

4 结束语

教师要把握阅读课的内在的规律,对文本进行思考和开发,把新课标理念落到实处。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做到高效链接社会现象和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rd University Pres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