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2 17:09:47
导语: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文化是以观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员工的思想,用以调节员工行为,是一种非直接的、又是更深层次的企业管理,其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从大量事实中不难看出:处在同一经济区内的一些企业,论其规模、经营方式、市场条件等基本因素相似,但实际经营效果却相差甚远,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那许多相似之处,还有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经营哲学以及由之派生的服务水平等等的不同,而这些正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差异。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与功能
美国IBM公司总裁华特曼在《企业与信念》一书中说过:“企业的成功主要是跟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驱策动机有关,信念的重要性远超过技术和经济资源…...”(彼特斯•华特曼《追求卓越》第25页)。许多经营管理学家也都认为,企业能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取成功的秘诀。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的社会系统,其行为标准体系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决定着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集中反映,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定向与规范作用,它为企业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坐标系统,促使企业始终把企业的价值观看作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最终依据和衡量方案决策优劣的最终尺度。在“一切为用户着想”的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目标制定就必须以产品的服务及对顾客有益为出发点,用“制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要求员工;在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中,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则是统帅企业一切经营决策的灵魂,达到消费者与经营者双赢的目的。同时,企业文化还可通过自身强大的感召力,把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引导到先进的目标上去。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本部门工作目标时,首先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观,一旦由于工作性质、角色差异和利益差别产生矛盾时,企业文化也可凭借它所特有的目标协调作用促使各部门自觉进行调整,达到理解与沟通,从而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2.凝聚作用。一个企业要搞好经营管理,必须使全体员工在统一的价值观指引下,产生对企业目标、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以一种特有的整合力和推动力,促使人们遵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习惯等,从而使人们的行为汇聚导向终极的企业目标。企业文化就象粘合剂一样,持久广泛地加固、充实着企业的经济、政治等刚性部件,使员工能够在一种自主自觉的意识中以企业利益为坐标,调整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为企业无私奉献。
3.激烈作用。马斯洛心理需求学说认为,人类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易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成为人们刻苦工作、不懈追求的强大驱动力。企业文化也正是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容,借助典范人物、奖罚仪式、“光环效应”等方式,向员工传授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其充分认识企业行为的意义,自觉地把企业目标内化为自身的追求,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和发奋进取的竞争精神,同时,赢得个人事业的成功、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推动企业顺利发展。
4.制约性。它与企业文化的激烈作用是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但是当这种文化已内化为企业干部员工内心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时,便在无形中具有了一种潜在的强制作用。这种无形的强制作用即表现为员工在实施行为时对企业共同目标自主自觉的选择,这时,企业文化就已升华为一种信仰,一种一切都可以改变,而唯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不可改变的精神追求,这样企业管理就有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同时,一个企业总是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即给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丰富的物质利益,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还要通过自身的价值观念、经营原则、精神风貌来影响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活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把眼光转向社会,转向更广阔、更长远、更崇高的目标,促使企业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润目标。一旦当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目标、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社会责任或企业长期目标。这样,企业文化的价值就体现在维系企业生存,推动企业不断向更高、更快、更强发展的深层次意义上。
二、建设民营企业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到2006年10月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430多万户。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半壁江山”,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2%。民营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的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增加城乡人民收入以及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总体上讲,民营企业既是一个数量庞大、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既存在创业难、融资难、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总体素质不够高、经营增长方式粗放、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些企业由于多年形成的经营模式和思维定式积重难返,竞争意识淡薄,观念更新缓慢,经营视野狭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造成了决策迟缓、措施不力、管理混乱、利润下滑。还有一些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内功不足”,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工夫,没有长远规划和整体观念,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严重匮乏,前途渺茫。甚至有个别企业还以次充好坑害顾客,使得企业信誉扫地,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所有这些,虽然与国家政策、外部条件、“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企业没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和完善的企业文化系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量,也是企业难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这方面的原因还是持久的、深远的,更具决定性意义。因为,市场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已是不可逆转;加上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双重挑战,局势是非常严峻的,任何幻想都无济于事。企业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在强化“硬件”的同时,大力加强“软件”建设,构建起自身正确、完善、有效的文化坐标系统,以此指导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追求整体效应和长远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企业的有识之士经过市场经济的磨炼,已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敏锐地把握住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与精神”所在,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苦心构筑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优势。
三、如何构建民营企业的文化模式
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要求出发,吸取我国企业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民营企业本身特点,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意识体系和物质文化的结构为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立开放发展、多元稳定的企业文化模式。笔者认为,其基本框架应是: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信念,竞争创业、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团结、勤奋、开拓、创新、身体力行的经营作风和管理作风。
1.建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民营企业作为商品流通的承担者,其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应确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优质商品、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一核心价值观还可引伸出“顾客至上”、“客户第一”、“公平交易”等一系列价值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养成了“等客上门”的习惯和“座商”作风,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这些与市场经济准则截然相悖的习气,成为民营企业走向市场的严重障碍。而有些个体经营者却能以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赢得顾客的青睐,与国营企业和较大型民营企业争夺市场。因此,如何在拥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切实确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就成为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建立以员工为本的信念。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也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许多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不把资金和设施作为提高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唯一源泉,而是从企业主体——员工出发,致力使员工内心深处理解、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念,并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人与企业、人与人、人与工作的关系,从而达到经营管理的和谐统一。为此,必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主人翁意识。这一方面可通过关心员工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文化娱乐等来增强员工爱企业如家的感情;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即通过提合理化建议、健全民主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强化员工参政议政的相关机制等,使员工真正确立起企业主人翁地位,满足其自我尊重的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北美和欧洲正蓬勃兴起的“员工参与制”就收到了这一效果。它使员工不仅对自身工作岗位、对企业基层,而且对高层决策、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都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竞争创业、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都具有如下特点:开拓、创新,具备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员工爱企业如家;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关系融洽、默契;精打细算,勤俭办企业等等。我们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惰性因素还严重禁锢着企业的肌体。造成不少企业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看不到市场竞争的严酷性;有些企业以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缺乏勤俭持家的精神;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松散,人情淡漠,缺乏凝聚力。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与腾飞,需要大力改进。
4.建立扎实、高效、身体力行的管理作风。这一点是针对企业领导者而言的。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和“布道者”,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观念的“耕耘者”和“播种人”,他们的一些日常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如对员工与顾客矛盾的处理态度,对员工的奖惩办法、晋升标准,本人的个性、品质、道德水平等,都对企业文化的风格具有重要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领导者优异的管理、工作作风能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企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优化领导艺术,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起到表率和风范作用。
5.建设表现现代的企业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形象是企业参与竞争、打入市场的最好广告,它具体地、外在地昭示社会,自身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导经营。通过观察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既可得出一种亲和的行为感应。总的讲民营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历史中,积累了深厚的“家当”和丰富的经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顾客心中形成了较强大的信誉效应,这是我们的巨大优势所在,值得在市场竞争中大力发扬和着力强化。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有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不注意优化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甚至有些企业不珍惜多年来辛辛苦苦形成的良好声誉,追求短期行为,在经营中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坑害顾客,造成了极坏影响,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处境。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妨害了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等于把市场和顾客拱手送给他人。
四、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企业精神
“团结、服务、勤奋、高效”的八字企业精神,在实践中作为员工的一种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取向,体现了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其精髓至今仍是我们应该共同遵循的准则。但无庸讳言,目前在部分民营企业中,这个企业精神体现得不那么令人满意,不团结、服务差、效益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企业精神的确定,不能以有文字表述为结束,而必须使其真正形成企业员工群众共识并用其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摒弃那些有悖于企业精神的言行,激烈全体员工为企业兴旺发达而努力。
浦东新区周浦镇历来是一个工业重镇,这里工商业云集,经济繁荣,在当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更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已逐步发展为“浦东二次创业”的沃土。浦东新区工商联周浦镇商会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无价资本。商会立足本职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的突破口。经过几年的努力,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文化建设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提升,非公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一做法也得到广大非公企业和企业家的认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周浦镇商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以企业文化论坛为平台,提升企业认可度与知名度
如何通过基层商会平台将周浦镇的非公企业文化深入发展,做到宣传企业的同时也能惠及非公企业,是周浦镇商会近年来思考的重点问题。自2010年开始,周浦镇商会与镇总工会、企业文化促进会联手举办专家、企业家和领导共同参与的高端企业文化论坛,如今已成功联合举办了四届,深受大家广泛认同。
今年8月20日举行的周浦镇第四届企业文化论坛,辖区内100余家国企、民企的负责人与相关专家汇聚一堂,一起探讨如何运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家争相交流发言,相互取长补短。上海浦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张世和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感悟和具体做法。张世和认为,企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的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广纳人才,人尽其才。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教授认为,企业都应该对未来发展设定愿景,这是未来五年或十年可看到的、可触摸到的目标。为什么要追求愿景?怎样去实现愿景?企业文化建设正是着力点。论坛结束了,会后个别交流的人群久久才散去。
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幸福指数、企业凝聚力这些潜在因素,是经营企业长远发展的无形力量,作为基层商会,没有办法帮企业去搞生产、搞销售,但能通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为非公企业及企业家带来潜在经济效益。周浦镇商会正是看中企业文化能为非公企业服务,才决定举办这样一个企业文化交流平台,希望这种服务新举措能为周浦非公企业在未来发展方向上起到指明灯作用,更希望能把周浦一些优秀企业在文化建设上好的做法和经验惠及给更多企业,通过先进典型宣传,倡导和鼓励更多非公企业学习和借鉴榜样精神,促进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周浦非公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最终达到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愿景。
如今,周浦镇商会主办的企业文化论坛已走过了4个年头,每年举办论坛形式和内容都是依据非公经济人士合理需求进行修正完善,论坛从最初本地企业交流,到邀请市级专家、浦东知名企业家来传授企业文化建设经验,这既是顺应新形势需求,更是论坛本身的一种自我进步,自我转变。希望未来发展道路能从“自我学习”、“请进来学习”发展成“走出去传授”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能把本地非公企业推广出去,进一步提升企业认可度与知名度。
以“道德讲堂”进企业为平台,提升企业道德观与价值观
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中员工是根,质量是本,企业文化是魂。员工的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建设,乃至对于非公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员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间接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保证了企业文化的生存和延续。
周浦镇商会有效地结合镇文明办“道德讲堂”平台,积极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了“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道德讲堂”进企业活动进入了上海通领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上海澳星照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这3家非公企业,纷纷受到了非公经济人士重视,积极在企业中倡导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活动通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讲述身边人的道德模范事迹,大力推进了非公经济人士和广大职工的道德建设,提升了正确的企业道德观与价值观。
“道德讲堂”进一步引领了非公企业打造以先进道德理念为核心的非公企业文化,提高了职工综合素质,提升了非公企业凝聚力,增强了非公企业发展后劲,形成了和谐的劳资关系。如:上海通领公司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职工思想阵地,结合传统节日联谊、党建工作等形式来活跃和陶冶职工的思想情操,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周浦镇商会积极倡导非公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弘扬传统文化、履行社会责任、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结合起来;把开展非公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构建和谐的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既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构筑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激发员工,增强使命感,形成驱动力,已成为周浦企业的共同追求。
同时,周浦镇商会将坚持以理想信念活动为抓手,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企业联系沟通,贯彻落实送服务进企业为工作重心,搭建企业与党委、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
以先进典型精神为引领,提升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优秀非公企业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和激发更多非公企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周浦镇商会通过企业文化论坛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非公企业先进典型,把这些挖掘出来的优秀企业作为试点加以培育,精心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样板案例,逐步向区,乃至市级层面推开。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氛围的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不强,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无法体现。重视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不可缺少的法宝,要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荣耀。这样能够体现员工的社会价值,是企业发展建设的财富,员工才能被企业吸引,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后续发展的动力。
一、创新观念,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不是响亮的口号,不是展现民营企业家主人地位,是持之以恒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企业高管要树立“寻求长期生产和稳定发展而制定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即要有方向感和战略眼光。企业中层人员要重视培养并影响他们的管理风格和思维习惯,使之适应企业的文化发展要求。对员工文化要鼓励员工“自强自立”、“乐于成事”、“主动创新”、“积极主动”它不仅指导企业在优势条件下取得辉煌经营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劣势条件下能够帮助企业取得最终成功。企业文化需要是一种理念,让大家感到有一种动力和追求,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文化氛围,需要全体员工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理念一旦确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其核心价值,并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为核心价值观赋予新的意义。过去的“要爱厂如家”,大家是企业的“主人翁”,随着产权改变,企业性质也在改边,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已经有了改变,再拿这套东西已经不能说服员工和凝聚员工。企业文化也要有创新来指导企业的发展,维系众多优秀人才,服务企业,创新企业发展为目的,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理念指导企业中长期发展。
二、塑造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行为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哪一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颇,在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建设好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要“以人为本”,重点发挥人的能动性,姐姐“喜欢唱歌”,妹妹喜欢“跳舞”这是人的个体差异,发挥好个体作用,组织安排好员工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员工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和发展,要员工都知道自己能行,企业文化才能被渲染,核心就有动力。企业文化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无疑是企业核心理念,而企业核心理念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民营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企业之“魂”。企业要建立激励机制,多唱赞歌,多鼓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一切企业发展为目标,重点奖励,尽量做到不打击和批评员工。重点要体现“能者上,庸者有下”,把能干事的人放在关键岗位。企业核心理念是每个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工作中应该着力抓住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塑造企业核心理念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并以此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职业道德。只要培养好员工的职业道德,才能让员工养成一种敬业爱岗,主动发挥自己才能,才能为企业建功立业,塑造好企业优势的企业文化气氛。
三、适合本企业建立个性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就强调要建立个性企业文化,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份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顾客至上",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他们都取得成功,说明建立个性文化的重要性。发挥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领导者文化,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共同探讨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要管理就应先尊重对方,使与被管理者建立起信任情结,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整合,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
四、全员参与共同倡导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上。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推动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全体员工的创造,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创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更需要有企业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就无从谈起。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他们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特别是他们中间的先进模范人物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集中地反映了企业价值观,而这些先进的思想和主体意识,正是提炼总结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管理目标、信念等深深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形成他们的共识,变成他们的共同信仰,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工作职责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五、强化管理,建立配套的制度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2
一、引言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企业迈进文化管理阶段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促使企业和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曾有学者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过专门的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的落后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企业文化指引的错误。我国民营企业要真正摆脱传统观念价值影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理念,建立有效、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本文以A面粉集团为例分析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和作用。
二、A面粉集团及其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A面粉集团简介
A面粉集团作为一家大型制粉企业,A面粉集团公司坚定不移地坚持客户得利、农民得利、工人得利、国家得利、企业得利的经营理念。目前,其所需小麦供应已涉及周边多个县市,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龙头带动作用。即农民得利;公司为社会提供了1900多个就业岗位,吸收了100多名下岗职工和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即工人得利。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税金,同时,企业也积极帮助公益事业以回报社会。几年来,为乡村修桥铺路、兴办学校、资助农村贫困户累计捐赠资金达200多万元,即国家得利;同时还实行服务“三农”反哺“三农”方针,为此,他们延伸产业链条,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充分发挥集团重点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服务“三农”,从而使集团步入农民因企业的不断发展而持续得利,企业因农民的支持而迅猛发展的良性循环中。选择A面粉集团作为案例,一方面,它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民营企业,在它的成长中企业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同时也回报了社会,体现了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即使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缺陷,和其他民营企业文化一样有着自身的弊端。
(二)A面粉集团企业文化的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A面粉集团尽管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企业文化方面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
1.用人机制落后
每一个人都想征服别人,想独立地干一番事业,从而实现其生存的价值。优秀的人才更是如此。由于在企业中,一般外来人的地位永远只能是打工者,始终难以融入组织之中,这与社会发展至今天,人人欲彰显其个性的时代特征不符。在A面粉集团可以凭借血缘关系把持企业的重要岗位,参与重大决策,并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没有关系的普通员工他们的努力往往不能换来职位和待遇的提升。此外,管理者对于亲人往往是“情大于法”,犯错误时不予追究。而对于普通员工则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家族企业中事实上存在的对员工信任上的内外有别,又使家族之外的员工受到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都无法融入企业的核心团体,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2.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该注重员工
在A的待遇是不需要担心的,但是伴随着高待遇而来的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时间。员工被弄得身心疲惫,很多个人问题都解决不了。一年内只有年假7天,每天不用看星期几,睁开眼准备上班就对了。车间生产是24小时不停歇的,车间工人即使有三班轮流工作,可不合理的作息时间使得A的员工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每年集团都会招聘做多员工,有车间工人也有公司管理人员,可是最终留下的人却很少,有的不到半年就自动辞职了,归根结底是企业不够重视员工的真正需求。
3.企业员工素质偏低
企业的劳动大多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民工文化程度比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工作的目的基本上只是为了如何挣钱最多,不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去甚远;而企业由于资金、观念认识不到位,对员工的技能提高、素质培养基本上没有投入,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
4.文化统一制度逐渐被质疑
“文化统一”的制度有可能会抹杀了员工的个性,对A的发展并不是件好事情。每个新进入A面粉集团的员工都要进行培训,他们灌输的理念是:制度高于一切;员工长时间工作是正常的,一个人做完两个乃至三个人的工作是你高能力的体现;个人的看法要服从企业的观点等文化内容。
三、针对A面粉集团的文化现状的建议
(一)吸收优秀人才
由于家族企业中利益关系复杂,有自己人和外人之分;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没有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一连串的原因使得许多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家族企业望而生畏。对此,家族企业一是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选拔、晋升和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约束机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以避免经理人员的败德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二是应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平等、公平的氛围,逐渐淡化“外人”意识,将员工视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让他们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员工的素质成为左右企业生产力、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使用物力、财力和信息的是人,其使用方法的和效率如何,将影响企业绩效。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必须进行有效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在知识、技术、技能、道德、品行等方面适合企业的要求,能够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其工作,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提高其技能,使企业保持生机和活力,提升竞争力。
(三)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企业环境
重视员工的个性和自主性,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积极地表达自己对公司的建议与看法,实现企业内部的无障碍沟通,方便企业快速地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员工们的紧张心态和压力心境,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为员工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定期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作为员工和企业重要的沟通渠道之一。满意度调查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应设计出符合企业现状,迎合员工的满意度、需求点,解决员工关注的问题等切合企业实际的满意度调查表,并结合其他诸如访谈等手段全面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也可以借助外部管理咨询力量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最终获得员工与企业的通畅沟通效果。
(四)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保证,通过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积淀。在建立企业文化制度保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合法性。企业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各项法律法规,不能自行其事;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内容、要求都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三是坚持机制可操作性;四是坚持公平性。在制订制度时不能对人不对事,要体现公平,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员工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和标准,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形象。
(五)提升企业家素养,让企业家成为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
A面粉集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以自身魄力、魅力引领、推进公司企业发展的结果。企业家的价值观和精神状态影响着企业行为和员工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程度。企业家的改变也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当企业家持续进行价值观念更新时,企业家精神作用就会不断增强,企业文化也会随之扩展;当企业家的价值观念趋于停滞和保守时,企业文化也会随之日趋保守,直至消逝。企业家应加强以下方面的修炼:职业追求——兴办实业,以产业报国,部位各种荣誉迷眼,有坚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职业意识——即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主要包括:文明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信誉意识和风险意识;职业能力——即胜任职业的技能、本领和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预见能力、开拓能力、组织能力和反省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攀科.浅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之路[J].商业现代化,2010(3).
[2]潘红梅.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J].企业经济,2010(1).
[3]王娟娟.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
[4]程光德.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发的策略[J].理论月刊,2010(2).
关键词:三峡;民营企业文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16401
1云阳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1.1企业家素质不高,缺乏正确认识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它是“以全体员工为中心,以培育具有管理功能的、对环境适应的、系统的、完善的、强势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具有信仰特征的经营理念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扩张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种管理方式同民营企业传统的经验式管理迥然不同。三峡库区不少民营企业家,年龄在45岁左右,当年趁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春风,发掘了第一桶金,凭着自身扎实能干、精明灵活的本领将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但是,由于政治、历史等各方面原因,他们这代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人存在着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小农思想,无法理解和接受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他们看来企业要发展,主要取决于先进的技术、高超的营销或者有效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没有太大关系。
1.2缺乏专业指导,文化建设困难重重
云阳地理偏僻、经济落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条件较差,本地人才往外跑,外地人才不愿来,即使引进了部分人才也很难长期留住。有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开展文化建设,但是苦于没有专家指导,没有得力人才实施。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停滞,甚至走入误区。譬如,有的企业在推行企业文化时,没有全面系统的计划和安排,主要依照企业家主观决策,即兴开展、随意实施。这种零散性、无序性和非结构性的活动,根本无法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更不能使先进的文化理念真正融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也不会产生积极效果。有的企业家不懂得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和长期性,采取短、平、快的方式,企图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违背了文化形成的规律。
1.3企业改制完成,管理关系没有理顺
与沿海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有所不同,云阳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三峡库区的国企改制,从2000年开始陆续进行,很多企业都是这几年才完成股份制改革,转变为民营企业。但是,在改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内部还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改制完成后,企业家即要全力开拓市场,紧抓生产挖掘资源,力图尽快实现企业扭亏为盈;又要着力理顺企业管理关系,转变企业职工原有国企思维,狠抓内部管理。事务繁杂,时间紧迫,难免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2云阳民营企业文化缺失带来的危害
2.1文化缺失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云阳很多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5年,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竞争力,很快就被市场无情淘汰。企业的核心力量由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组成,精神力量在核心能力中占主导地位。在精神力量中,文化力量又占主导地位。文化力量包含了智慧、价值、道德、意志、情感等众多要素,是一种整体性的力量。国内著名学者黎永泰教授曾指出,企业发展靠文化导向,企业经营靠文化协调,企业活力靠文化启动,企业适应市场靠文化开发,企业吸引顾客的形象靠文化塑造。企业缺乏文化,就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2.2文化缺失导致企业缺乏坚强凝聚力
调查中,很多民营企业家都谈到,现在企业人心散,员工私心重,不好管理。这说明企业对员工没有吸引力,严重缺乏凝聚力。凝聚力是组织力的重要组成,它表明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归属程度和认同程度,是组织的稳定性和内在活动力的指标。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表明,企业单靠物质福利无法完全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在一个只有金钱关系的企业里,员工没有精神寄托,缺乏精神激励,必然使企业缺乏坚强的凝聚力。只有通过企业文化的普及,才能使员工认识到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以及工作的真正意义,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在共同的文化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结合起来,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将员工、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文化缺失导致企业缺乏巨大扩张力
前几年,云阳由于移民搬迁,带动了一大批与此相关的企业。但是现在新城落成,搬迁建设工作基本结束,企业无法继续获得充分的政府资源,同时,向外扩展又处处受挫,企业的生存遭遇严重考验。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扩张生存空间,传统的市场扩张主要是产品、技术、营销、服务扩张。在文化经济时代,企业扩张已转移到以文化为主的空间扩张。只有通过企业价值观、使命、宗旨、精神等文化理念的宣传扩张,才能让大众、社会认识企业,对企业产生高度认同,增强企业的影响力、信赖度和美誉度,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
3云阳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3.1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企业家素质
利用各种渠道对企业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云阳已由县工商联合会出面,组织企业家到温州等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参观学型民营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并且与市委党校、重庆大学等联系,为本地企业家开办“民营企业经营理论和实践”培训班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企业还可以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固定的联系,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到企业指导讲学,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武装企业家的头脑,更好地指导企业文化管理。
3.2培养专业人员普及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涵博大精深、范围广泛。它包括了基本价值观和衍生价值观两大理念体系,前者包括企业的使命、宗旨、目标、核心理念等,后者包括经营观、管理观、生产观、人才观等。面对如此多层次复杂有机结合体,仅仅是由企业临时抽调的员工兼顾工作,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建立专业的文化建设队伍,精心制定详细的文化建设计划,分步实施开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管理的强大作用。
3.3政府积极引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目前在三峡库区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超过40%,民营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库区的经济形势。作为市场监管者,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民营企业家遭遇管理困境的时候,政府应该主动引导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利用先进的文化管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在文化经济时代,民营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利用先进的文化管理手段,塑造核心竞争能力,占领更为广阔的外部市场空间,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民营企业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坚持长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管理的强大威力。
参考文献
[1]黎永泰,黎伟.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
一、武汉市民营经济衍变过程及发展态势
1.武汉市民营经济衍变过程。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时期大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1985年。这一时期,武汉确立“两通起飞”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有证个体户首先集聚在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第二阶段从1986年~1991年。经过近10年发展,出现雇工超过8人以上的现象,它们是私营企业的雏形。第三阶段从1992年~1998年。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进入民营企业行列。他们根据自身特长与经济能力,开始个人创业历程,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第四阶段从1999年~2002年。一批在商海中拼搏数年的个体工商户已经成长壮大,进入“二次创业”,本时期,私营企业也在经历“蜕变”过程,有的企业抢抓机遇,大胆拼搏,使自己迅速壮大起来。第五阶段从2003年至今,个体工商户开始新一轮增长态势,在国家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武汉民营经济发展态势。武汉市民营经济逐步成为武汉地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二十多万家,从业人员达四十多万人,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平均规模也逐步提升。一批民营科技企业经过数年拼搏,成长为本行业龙头企业,如:凯迪电力公司、楚天激光集团、红桃K集团、精伦电子公司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在一些行业中成为主体或占据优势,如服装制造业、餐馆业等。可以说,民营企业已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整体而言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行业构成不理想,规模化程度低;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竞争力差;管理模式滞后、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目标短视性等问题,至使武汉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非常罕见,大多数是“昙花一现”。
二、企业中的“人”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仅有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和难予被模仿的因子。大凡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都有明确的经营哲学,员工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着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而失败企业的背后则是僵化的、保守的和脆弱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来讲,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粘合剂,能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方向。因此,文化战略将成为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主要包括员工和企业家,而无形的企业文化体现的正是有形的“人”的灵魂。进一步说,员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富于企业生机与活力,形成有机的生态系统。简单归纳而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家对文化建设起着倡导者、培育者、设计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承担着传承、实践和创新的角色;同时,企业文化又对员工和企业家发挥着制约、影响、引导、激励、协调等功能。
三、从人的视角提出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1.民营企业创业阶段的企业家精神塑造。创业期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是:市场规模狭小、企业知名度低、发展速度缓慢、竞争实力弱,有的公司甚至只有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迫于生存压力,无从谈起企业文化的塑造。而且,在中国家族文化的传统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都体现出家族文化的特色,家庭成员之间凭借特有的血缘关系、类似血缘关系、亲缘关系,能以较小的成本集结在一起,为共同目标团结奋斗,表现出较强的凝聚性和和谐性。而且,家族成员之间心理契约成本较低,家族管理有利于企业降低监控成本,表现出较高的绩效。
因此,企业家在民营企业创业初期表现出创业者个人的热情和雄心、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对企业文化塑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其身居群众之中具有超权力的人格感召力。依据中国国情而言,以创业者精神为楷模的家族管理在创业初期也不尝为一种合适的经营方式。2.民营企业成长期“员工”素质的提高。民营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一般表现为:资金迅速扩张,人员大量增加,企业产品逐渐被社会认可,组织机构迅速膨胀,市场迅速扩大且占有率骤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可以说,成长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决定企业文化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文化的沉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否则,没有相应文化支撑的企业越是快速发展,文化危机就越大。这一时期,除了初期企业家的精神塑造和模范带头之外,文化建设更应从提高员工素质着手,这里的素质不仅指科学文化水平,还包括文化理念,道德品行等。员工素质的提高增加文化进步色彩,同时有益的文化如同营养液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具体地说,提升员工素质的途径有以下几种方式。
(1)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理念和技能的培训,通过理念培训,传播企业家的精神与理念,企业科学的治理理念及发展目标,企业价值观及企业哲学等,正强化员工的价值观。通过技能培训一方面增加企业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增强员工的竞争信心,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稳定。
(2)沟通与参与。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让员工更多地了解企业发展目标,构造公平、透明、参与机制,使企业与员工相互信任,形成共同奋斗的文化氛围。如构建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和论坛,有助于信息的上行与下行;或者变革高度集权的管理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加大员工主人翁的责任感,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3)激励。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特质与岗位性质,合理设置报酬体系;通过职务晋升、授权和职责丰富化促使员工发展;从物质和精神上扩展激励手段。
(4)引进。民营企业用人惟亲不能惟贤的作法应被摈弃,通过健全、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纳人才,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大力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配置。
3.民营企业成熟期的文化延伸战略。在全球市场一体化和激烈的竞争中,能真正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必是行业的佼佼者,具体特征如下:企业具备相当规模,知名度较高,竞争实力强,但利润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竞争动力逐步转向文化力竞争。这一时期,企业核心价值观已确定,发展方向明确。然而,企业是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其中人是企业中生生不息的资源,新鲜血液不断地补充。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深入与传播,更应以超前的速度、战略的眼光将企业文化精神延伸到人才的主要来源地,否则企业将迅速走向衰竭。进一步说,文化延伸战略的主要对象是人力资本,其主要来源地是本地各大高校。确切地说,企业与高校可以通过无形文化的手将“人”这一重要资源联系起来,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具体策略有:
(1)企业家讲坛。企业家经过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拼搏,具备独特的经历和人格魅力。企业家可把企业精神及企业故事通过讲坛方式传播于高校中,不仅能够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精神,更为吸引人才做好辅垫。而且,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企业家讲坛拉近与社会的距离,学习更具主动性和目的性。
(2)企业奖学金设置。企业在高校中设置奖学金,一方面可以激励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优秀人才深入企业中实习,其意义从企业长远角度看,有利于人才储备,节约人力资本;从学校角度看,有利于人才培养;从学生角度看,有助于更快适应社会及就业。
(3)企业与高校教师队伍合作。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研究素质及知识的超前性,企业与之合作能协助企业发展,不仅是企业的智囊团,而且是企业丰富的资源。高校教师也可通过企业这个实践基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反馈于教学。
4.民营企业衰退期的文化变革。民营企业衰退期呈现出市场占有率下降,销售额和利润都开始明显下滑,管理体制落后,内部矛盾冲突扩大,员工队伍出现不稳定等现象。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因此,唯一解救的方法是大胆进行文化变革,从改变价值观入手,重构企业文化,重新确定企业发展思路,恢复员工信心。
关键词: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 重要性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是否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从一般的管理向科学管理的飞跃,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
一、 企业文化概述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涵义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物质部分、制度部分和精神部分。所谓企业文化的物质部分指的是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就是员工生产产品、创造利润价值所依赖的器物,主要指的是员工的娱乐环境、产品结构以及厂貌等。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价值观、理想以及精神外貌的外在表现形式,属于企业文化的外部范畴。制度部分指的是制度文化,指的是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的领导体制以及企业的而管理制度等等,它是对全体成员其约束规范作用的一种机制。企业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目标而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规范行为。精神部分也就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组成部分。显性文化是通过物质产品以及器物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精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诸如企业形象、企业设施、企业经营之道在内的那些能够直接感知的内容。隐性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之中形成的,是作为企业文化根本存在的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和企业精神,是一种直接生长于员工观念之中,虽然隐蔽但是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产生作用的一种文化。
企业文化结构并不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其各个部分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企业文化中,精神层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制度层和物质层则是精神层的体现,精神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和物质层。
二、企业文化功能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营既直观对于在企业领导处理问题以及企业发展方向问题上具有导向作用。如果一个民营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就会从内在上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规定,而作为民营企业员工也会在共同的价值目标下去行动。如果一个民营企业没有正确的目标方向,那么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对于民营生产企业来说,应该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是不断的调整企业发展目标,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会提出各种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法规这种具有强硬规定的约束力所具有的约束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才是一种无形的,但是颇具强制力的约束。它能够从内在上有效的弥补规章制度约束的不足,使民营企业形成一种潜在的免疫力。
第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文化是一种天然的粘合剂,它能够通过这种内在的东西将企业周围的一切事物团结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有层次、有序列的机构,能够给员工提供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民营企业不同于国营企业,由于其性质决定了企业员工没有一定的稳定感和归属感,但是好的企业文化是可以让本企业内部员工感受到这种来自于文化的凝聚功能,能够使企业员工为了民营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断的去努力。
第四,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功能。在具有良好氛围的环境中,职工与职工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是一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状态,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企业职工感受到一种被尊重感,会使其努力工作。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下,民营企业员工会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他们内心强大的价值需要感和价值归属感就会激励员工不断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五,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无论优秀与否都具有一种辐射力,对企业员工形成一种内在性影响。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有利于民营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实现目标升级。
三、 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就我国而言,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经营模式,实质上企业经营者既是所有者。企业的运转和经营业务,单凭所有者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带有偶然性。在宏观经济和产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能使企业迅速成长,但这种成长和它的所有者决策一样,也带有偶然性。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家族经营只能是这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必然具有局限性。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各种关系和利益纠结势必会带到企业的日常运转及经营和管理中来,这又给企业的发展更增添了不确定性,这种不健康的管理结构,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常见的问题,也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的根本根源。民营企业的这种种特征都无形之中破坏了企业内部竞争的公平性,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只有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作为企业来说,无论其怎样具有独立性都始终摆脱布鲁克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本土企业不断地向西方借鉴管理技术经验的时候,不能不看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完成帮助民营企业成长的重任。
我国的民营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大部分的企业都在生存竞争中感到文化上的迷茫。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为了不使我国企业重复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覆辙,我们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看到企业文化的战略性地位,因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仅靠人力资源管理是难以适应竞争需要的。
每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它是一种不成文的规范,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意无意间思想上的灌输,使员工能够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并心甘情愿地遵循这样的机制。久而久之,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存在不仅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实现。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培养一种良好的民营企 业文化风气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发展高度是由其战略所决定的,而战略的制定其实质是内隐着文化要素。因此,一个民营企业走向哪里,能够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企业文化起着决定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来自于企业本身的内在文化才能够抵御一切的风险,所以说在民营企业中构建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文化风气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雷夫. 略论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J]. 活力,2009(13)
关键词:企业文化 , 特点,精神 , 建设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30 years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some privat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as and the business concept to improve, the necessi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pirit, an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相较于其他行业,需要在制度化上做出更多的努力。观念滞后,管理松散,经营粗放,这些弊病在于民营施工企业尤为特出。建筑市场经过改革开放这3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民营施工企业经营思路和经营理念以有所提升,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已有的管理基础上,从而塑造企业特有的“文化”,来激励每个员工,从而为降低行政成本支出,提高生产效益,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已经成为每一个企业决策者面前的问题。当前,国内建筑形势受楼市影响,确有委缩之势,国内的民营建筑企业面对国有和集体大中型企业激烈的竞争已感到步履维艰。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民营建筑企业又将如何应对呢?因此,面对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民营建筑企业必须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竞争中不断发展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扩大社会知名度,吸纳相关专业人才。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的总称。它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对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巨大作用日渐显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面,由表及里顺次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各层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物质文化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物质形态表现出的表层文化。行为文化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团队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体现在企业员工行为的价值取向、行动目标等方面。制度文化是塑造精神文化的机制与载体。精神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含生产经营理念、管理作风、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
建筑企业的文化特点
建筑企业工地分散,流动作战,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用企业文化加以凝聚,只能给人以散兵游勇的印象,战斗力、竞争力也无从谈起。一个有着强大文化根基、良好企业文化的建筑企业无论是对员工还是业主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必然在竞争中取胜。建筑企业要建设强大的企业文化,必须先认识自己企业独特的一面。
建筑企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员工素质较低,这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施工现场比较分散、人员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亦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建筑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的特点。大量隐蔽工程除了有限度的检查外,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自觉性。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
建筑企业文化如何建设
一、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求生存、发展而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的,并为整个职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是企业文化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运作中悄悄地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除了物质、利益的纽带,还需要文化、道德、精神的纽带。通过企业精神,企业上下各方面统一协调起来,共同行动,才能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二、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和评价,是对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对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向与企业知名度、美誉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好的企业也需要“打扮”。企业形象好,员工会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比如,在视觉识别上,建筑企业可将公司名称、标志绘制在企业日常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工装等视觉载体上,并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着色、统一标识。在行为识别上,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统一员工行为。在理念识别上,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
三、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积聚而成的,它需要植根于企业内部。人的因素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所以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去建立企业文化。建筑企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所占比重很大,这就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
针对建筑行业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员工收入少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协调和引导人的行为,统一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内聚力和吸引力。
四、工地文化
工地是各类建筑工程施工的场所,是建筑企业的基层,亦是建筑企业的窗口。工地文化是一种具有建筑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社会诚信、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它是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工地文化建设。开展工地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在工程中开展学习典型等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竞赛活动,按竞赛标准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罚,做到施工现场标准化、施工安全化。建筑企业只有将工地文化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真正使企业文化融入员工心中。
1.注重企业的硬件建设,轻视企业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的初始建立都比较艰难,因此民营企业十分注重企业的硬件建设,包括产品、技术、设备等方面,使得企业的硬件建设比较好。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自身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拥有企业自身的特点的价值观、精神等,以及这些理念在企业的经营生产中员工的行为方式、管理制度等的总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良好的人才,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部分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水平不高,因此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比较轻视。企业文化的缺失,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存在许多消极的因素,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价值观,所以民营企业的凝聚力比较差。
2.缺乏长远的规划
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民营企业的创业之初,企业十分注重收益回报的及时性,将民营企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技术方面,对管理方面比较轻视,从而使得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下去。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很多的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理念等方面与企业的创业之初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企业的现状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得两者相符合。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关注点仍然关注当前的营销与利益,并没有从行业发展高度思考且制定企业的长远规划与发展战略。这导致民营企业的规划无法更好的适应瞬息变幻的市场情况,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变差。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的优化
1.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约束,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比较典型的现代化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包括:企业资源的计划、制造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企业过程的重组等。民营企业可以参考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管理权等权利合理分开,使得企业的决策可以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以及接受不同部门的监督,降低决策的错误率。对于员工要建立起比较合理完善的激励体制和公正客观的评价体制,调动企业员工的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才能,增加企业人员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为了加强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水平,首先需要加强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些管理者意识到重要性,才能够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设企业文化。但是由于民营企业家的很大一部分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要让他们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一定的过程。企业家可以参考先进企业、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外,吸取失败民营企业的教训,对于自己企业的缺点要及时的改正。同时民营企业家还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开拓思维,使得民营企业从单纯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转向兼顾企业文化建设和关注员工的发展,更加的重视企业的长远的发展。其次,企业也会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管理者去努力,更多的需要企业员工的参与和共同努力。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由于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也比较低,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培训来增加员工素质,包括科学技术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文化水平培养等。通过企业培训,能够逐渐的改变员工的安于现状、绝对平均主义等陈旧的观念,培养员工的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观念,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3.加强企业的长远规划
为了企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企业的规划也应当相应的做长期规划。民营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目标并且积极的付诸实践。民营企业确定自身的方向和目标时不仅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还需要考虑行业环境、市场环境,从而确定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方向和目标后,企业可以分期制定实施计划,并且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及时的调整。通过企业长远规划,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增强,企业也能够得到长远发展。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