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时间:2023-09-12 17:09:49

导语: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利益相关者;关系

一、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分析

上市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主体,其利益相关者重多,利益索取的图径、目的不同,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本文阐述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监管部门、债权人、经营者等。

从股东个人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披露对其利益主要产生两个影响。首先,会计信息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委托-成本,提高公司治理绩效,从而有利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其次,由于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会计信息有助于推动股票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良性运作,减少市场泡沫成分,因此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公司股票价格涨跌,进而影响股东投资利益。表面上看,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但会计信息一旦披露出了“利坏”消息,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方面,这种信息肯定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股东得以更多了解其人的经营情况,但另一方面,“利坏”的信息一经披露,必然会很快反映在股价上,使股价下跌,从而使股东立即蒙受损失。因此可以看出,会计信息披露实际上既有利于股东的长期利益的增加,但又存在着压低股价损害股东当前利益的可能。会计信息的披露将股东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置于了相互矛盾的境地。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不仅依赖于会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还有赖于强有力的政府监督规范。然而,监管的同时也不乏疏漏之处。上市公司为其自身利益,仍然胆大妄为。因此,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管,充分发挥监管在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改变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有着重要意义。

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债权人治理机制。债权人治理机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分别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债权作用的全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质量发挥有利的保障作用。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事前监督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上,首先债权人可以起到监督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一旦负债融资形成,当公司需要再融资或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活动出现债务契约中所规定的限制情况时,债权人便有权力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强制其披露相关财务信息。

(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事中激励根据债权人治理机制的激励作用,负债融资通过增加经理人员相对持股份额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进而降低成本,对公司平时的管理决策产生制约作用。

(三)对公司信息质量的事后约束当企业违反契约或资不抵债时,债权人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和迫使企业破产等制约性方式行使权力,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债权人拥有控制权转移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经理人的会计信息舞弊行为。

经营者作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有其两面性,一方面,由于个人利益与公司业绩相挂钩,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提供虚假信息。另一方面,受到来自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制约其违规行为。管理者的报酬通常通过经营者的业绩指标制定的,这样做的目的,有助于经营者尽心尽力的为企业创造效益。但,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经营者可以不通过努力工作而仅仅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获取利益。因此,对经营者的监督越有效,就越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防范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行为

1.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消除经营者的违规动机。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建立一套科学的经理选择和评价体系,形成高效的经理人才竞争机制,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内部人控制”,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减少会计信息生产者的违规机会。在建立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具有前瞻性,要统观时间与空间全局,通过营造有利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有效的会计系统和各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辅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并将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种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中。

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责任者,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完善现行会计规范体系,增强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正确处理各项具体规范的关系。完善与发展会计准则,一方面必须有与之配套协调的法规体系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必须理清各种法规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准则与其他经济法规的关系。

2.加快具体准则出台步伐,减少实务中的真空地带。

3.正确对待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1.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注会行业目前总体执业质量不高,行业自律性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加强注会行业监管,制止弄虚作假仍是行业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任务。

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一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机制。上市公司应由审计委员会行使委托和批准解聘审计机构、审查审计工作的职权,以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二是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业务涉足过深的现状。

3.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

三、结语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其他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必须建立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监督治理机制,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得到公平的实现。

第2篇

摘 要:目前,我国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方对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质疑与关注。尽管政府有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诚信原则的缺失。本文正是在这个现实背景下,对诚信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关键词:诚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关系

1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1.1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应该满足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企业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的基本特点。2001年葛家澍撰写的《财务会计的目的与信息质量》中阐述道“会计信息质量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最低要求,如果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的最低要求,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不合格的”。前文已经指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其关系到众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不合格的会计信息会干扰监管层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合法及合规性监管,会误导使用会计信息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同时也会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1.2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会计信息几个不宜理解的特征:

第一,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应该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充分诠释了会计信息质量预测价值、反馈价值的职能。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以便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现有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以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状况。

第二,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记账规则中重要的原则,同样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的会计处理必须以业务的经济实质为依据,而不局限在法律依。虽然企业的大多数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一致,但是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在发生的过程中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企业发行永续债,从法律形式上来看其应当作为负债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但由于其经济实质满足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此时,当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一致时,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将企业发行永续债作为所有者权益科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谨慎性。谨慎性是指企业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应当考虑企业可能面对的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进行资产科目及收益类的科目处理时,不能过高估值;在进行负债类及费用类科目时,不能过低估值。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出现明显的坏账时,应当及时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固定资产项,应该严格按照折旧规则进行折旧。如果在此类项目的会计处理中没有遵循谨慎性要求就会导致资产高估,这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因此,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环境时,应作出相应的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2诚信原则对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诚信作为会计所必需的重要品质,在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会计缺乏诚信原则,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企业缺乏诚信原则,不仅会影响到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对自身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缺乏诚信原则的企业由于披露的信息质量缺乏保障,企业难以获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对于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也难以顺利解决。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履行的是“ 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而诚信原则与上述的“三公” 原则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 然而由于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企业都未能很好的履行这些原则,会计诚信原则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而会计诚信原则缺失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情况下,形成与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真实可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样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错误决策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果会计从业环境较差、会计行为人道德品质不高,缺乏会计诚信原则,必然会导致不道德的会计行为发生。而与会计诚信原则缺失密切相关的不道德会计行为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使会计行业陷入严重的诚信危机,而且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从所执行的准则制度和程序方法而言,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结合程度的影响。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分析,由于不同的会计从业人员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准,这就决定了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作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与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危害社会和广大公众,侵蚀广大投资者的相关利益。

3.1诚信原则匮乏,由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失真行为影响较大,所以本文所分析的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小于收益,那么上市公司将进行会计造假,而上市公司因会计造假而承担的风险成本取决于市场环境,假如没有相关的会计信息监管者,并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识别出会计信息的真伪,那么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将陷入类似于“囚徒困境”,会做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决定,只有作为会计信息质检员的审计师和作为会计准则制造者的政府部门的介入才能打破上述的平衡。事实证明,市场环境给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弄虚作假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比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逃避被特别处理(ST)的命运,会不择手段地粉饰业绩,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

3.2会计事务所缺乏诚信原则,未能对企业会计信息严格审查

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组织,主要通过审计鉴证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他们可以服务于市场中的任何机构,他们可以站在政府部门这边,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者,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鉴定并出具公正的审计报告,他们也可能站在上市公司这边,为了谋求长期合作与高额的审计服务费,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最终为哪一方服务取决于其获得的审计舞弊的相关收益和被监管部门惩罚的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显然,如果舞弊的收益大于惩罚的成本,注册会计师将会选择同上市公司一起造假。通常为了节约成本,保持充分的利润空间,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就简化程序,甚至放弃‘谨慎性’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东方电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中,其外部审计机构――乾聚会计师事务所就是一大帮凶。据了解,乾聚事务所通过连续四五年为东方电子审计财务报告,仅审计费用就获得240万元,在这个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注册会计师很轻易地就将独立性抛在脑后了――这也正是东方电子公司一系列虚假财务报告能够出笼的根本原因。

3.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的整体水平而言,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不能坚持诚信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为了自身利益,进行会计信息作假。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会计人员在面对领导伪造企业会计数据的指令时,不敢进行反抗,最后成为会计信息作假的帮凶。上述的这些行为都会带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可见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是会计信息失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4塑造会计诚信原则,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4.1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加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力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鉴于此,证券监管机构应设立专门委员会,对于某些典型行业的关键的财务数据要与同行业进行分析对比,具体的做法是借鉴当前流行的绩效评估的做法,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一些典型的行业建立一套可行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对财务指标异常的上市公司要求相关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释并进行重点抽查,不要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审计,除对有迹象显示存在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的上市公司进行针对性的查处以外,还应就上市公司年报设立正常的抽查复审制度,保证每年一定比例的抽查面。不能完全依靠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质量抽查,证监会还应及时修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处罚条例,加大处罚力度。

4.2加强会计事务所执业人员执业道德的培训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执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主动地组织执业人员参与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的讲座,向其宣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尤其是诚信原则的重要性,以及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后果,将职业道德意识传达给所有执业人员,并且促使他们将这种意识贯穿于自己的审计工作之中。职业道德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很衡量的,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职业道德与审计质量挂钩,这样能够促使员工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4.3提高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诚信原则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会计人员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可以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培育会计人员“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念。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要强化他们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中能自觉的以“ 不作假账”为道德准绳, 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关于诚信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76-78.

[2]杨兴全.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J].上海会计,2001,(9):132-134.

[3]应松年.政府应成为整个社会诚信的示范者[J].法制日报,2003,(3):156-158.

[4]苏文胜, 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J] .财会通讯2005, (8):72-74.

第3篇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会计

一、引言

长期以来,盈余管理一直被视为会计信息质量的破坏因素而饱受批评,实际上从发展的眼光看,盈余管理一方面对会计信息进行了必不可少的完善和补充,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破坏,体现着两者之间的对立。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这种矛盾统一关系客观上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逐步提高。

二、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盈余管理的内涵: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凯瑟琳·雪珀则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从这两个权威性定义可以得出盈余管理的主要涵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经理人员、董事会和其他参与决策的权力部门。虽然这些部门和人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上也有分歧,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是他们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约瑟夫·M·朱兰从用户的使用角度给出定义——会计信息质量应是其满足需求者的程度;克劳斯从生产者的角度给出定义——会计信息的质量应是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国际标准化组织1994年颁布的ISO8402-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是,会计信息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根据以上三个权威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会计信息实用性和符合性两个方面,具体的特征应该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及时性及效益大于成本等。

三、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立

(一)对立关系的体现

第一,两者在动机上是对立的。盈余管理是为了满足编表者或部分人的利益需要,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多计或少计收益,少计或多计成本费用,将公司的财务报表从其应有状态转换为编表者所期望呈报的结果;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为了所有报告使用人的需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对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达到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目的。第二,盈余管理的结果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背道而驰。盈余管理将使公司的真实状况不能全部反映在对外呈报的财务报告中,这必将使广大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判断发生错误,从而做出非最优甚至错误的决策。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帮助报告使用人做出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对立的。第三,盈余管理与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对立。企业管理当局按照企业管理目标的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改造,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真实性,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及时性等大打折扣,从而与财务报告的其他使用人的实际需求产生对立。第四,两者在产生的风险上对立。严格按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报送的财务报告,体现了公司的真实现状和发展前景,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降低了企业发展的风险;经过盈余管理的财务报告则相反,一旦报告使用人发现企业进行了对他们不利的盈余管理,就会对公司管理当局的道德和履行责任与义务的能力失去信任,导致资本市场、借贷市场失灵,企业声誉丧失,使管理当局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给公司以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实现对立的途径

第一,两者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等职业判断手段实现对立,具体途径主要包括:1.利用资本化与费用化分界点对职业判断的依赖,针对无形资产中“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与“研究阶段支出费用化”和借款费用中“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区分,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将应该资本化的支出费用化,或者将应该费用化的支出资本化,达到影响财务结果和财务报告的目的;2.利用公允价值固有的“重复验证性”相对较差的缺陷及对职业判断的依赖,控制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或债务重组环节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得出有利于企业的公允价值,达到控制财务结果的目的;3.利用会计估计对职业判断的依赖,控制固定资产折旧及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的数额和时间点,达到调节、控制财务结果的目的。第二,通过规划交易实现对立,具体途径主要包括:1.规划非正常易,主要是规划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交易,利用资产交换和重组收益或损失,调解、控制财务结果;2.规划隐蔽的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关系不容易全部或准确界定的特点,根据企业需要,规划与隐蔽的关联方的交易,调解、控制财务结果。第三,为收入、成本费用选择会计期间,具体途径主要包括:1.通过对相关交易方的施压或协商,提前或延迟确认收入,人为调节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结果;2.通过推迟结算、内部控制等手段,提前或递延确认当期费用或者费用资本化,达到控制财务结果的目的。第四,削减酌量性费用,具体途径主要包括:1.根据本期需要,削减广告费、宣传费等酌量性费用;2.根据本期需要,削减职工福利、教育经费酌量性费用等;3.从短期利益出发,直接削减维修费、安全费、劳保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

四、盈余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统一

第4篇

关键词:核算 质量 确认 计量 记录 新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的核算要求: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3、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核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为保证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至关重要。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与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直接相关,会计所选择和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的,这样会使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际现金净流量可能不一致,会计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虽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但由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会计事项能否“如实反映”受到质疑,也模糊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处理过程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如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预计残值、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需要估计和预计,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预计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会计确认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主要是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是什么,是否应当在财务会计上反映”的问题,判断某项交易或事项及哪些数据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其选择、确认的标准有:①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时首先要明确某一项目如何形成会计要素和怎样形成会计要素,如形成的是资产还是费用,是收入、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等。②具有可计量性。可计量性是进行会计要素计量的前提条件,是指某一项目可以用货币表示其量的大小,只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会计信息得以量化的基础。③具有相关性。这一标准要求确认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项目,排除不相关项目,压缩信息的多余度,增进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④具有可靠性。这一标准要求在入账前以客观的态度审核业务内容及其数据是否真实,辨别有关数据是否可验证,以防止扭曲会计信息。确认是会计核算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涉及如下问题:一是时间的确认,指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在什么时候记录并登记入账。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作为确认依据的,如果确认依据选择不当,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身份”的认定,即确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记入哪种会计要素。如果“身份”的认定不正确,就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5篇

一、什么是军队会计信息质量

与普通工业企业、公司组织会计信息不同,军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集团,而且运行机制也存有较大差异,使得对军队会计信息质量也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不可与普通的公司组织一概而论。军队作为特殊的团体,其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对其合理运营而言,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

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是指在军队一系列军事经济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会计方面的行为,并依靠一般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结合军事行动的特殊性所产生的有关财务方面的基本信息。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的会计活动来体现军事活动当中所涉及到的资金流动等方面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产生的数据规范效应(或称为大数据效应)对未来的军事活动也具有积极的知道作用。

二、军队会计信息主要特点

(一)军队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军队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报送要及时,即在会计年度终了较短时间内报送会计报表。军队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是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报告每年报送一次并且在年度终了若干时间后才报出的传递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军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军队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遵循会计要素定义的要求,使其在会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均符合其质量特征。 财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可靠性是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

(三)军队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军队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指决策有用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 SB) 的《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构建的会计概念体系就是以“ 决策有用性”为核心,将相关性、可靠性等会计质量特性连成一体。 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

三、军队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军队会计机信息质量体现着军队会计信息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军事资源能否被

合理配置、军事经费是否取得了较高程度的使用效率,而这也直接与军队后期服务系统等相关联,对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有积极作用。当前,由于受制于主客观多方面的约束,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信息失真度较高

军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并不与真实的军事活动相一致,会计核算与制度的复核型程度越来越低,无法反映出真实的军队财务基本状况。

(二)军队会计人员业务开展所受限制较多

目前军队会计工作的参与人员较多,会计人员在主客观方面缺乏较高的独立性,难以通过自身工作取得必要的晋升与奖励,因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而这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好坏。另外,关系主义倾向也严重影响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趋向,会计工作的质量好坏以及会计信息的处理优劣并非其追求的目标,而在自身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则逐步演变为军队会计人员的普遍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

(三)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

对于军队会计制度而言,会计业务的授权与分工是其制度焦点所在,而目前这类制度仍然存在较大的欠缺。首先是缺乏必要的会计监督,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不同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确定,但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通常没有必要的交叉,部门之间的监督作用几乎不存在;其次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具体会计业务工作有不合理的干涉现象。会计工作是一项较具技术含量的工作,对会计工作的分权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仍存在上级主管部门集权的现象,将经营、控制、监督等权利统于一身、不仅削弱了下属部门的工作权利,使工作不能合理运转,而且也容易出现随意性与模糊性管理的现象,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四)军队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强

根据我军的相关法规,会计部门即是会计工作的执行部门,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上级主管部门执行审计工作,而这种双重的工作身份,不仅有可能导致会计工作的不合理开展,也难以起到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这就是极大地削弱了审计工作的效果,并最终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提升军队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有关法规建设

首先,军队各级有必要对《会计法》、《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律进行系统的宣传贯彻,并严格按照这些法规要求,在法规的指导之下开展相关活动;其次,军队内部的专门审计部门应构建属于军队自身的会计职业规定,在加强对会计工作质量有效监督的同时,打击违规的会计行为和虚假行为;再次,进一步完善报表制度,提升报表自身质量,从而进一步削弱虚假会计信息,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基本的保障作用。

(二)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军队相关部门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法纪观念、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保证军队会计从业人员对法制法规、是非标准有着清晰认识,从而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爱岗敬业。

(三)优化会计工作制度

首先,要加强军队会计内部制度的建设要结合自身的组织特征,将现行现金会计准则融入到自身会计工作当中,并构建符合自身特征的会计工作规章制度,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其次,要加强军队会计外部环境的建设;再次,要加强军队会计从业人员资质评价制度,以逐步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由于业务水平不够导致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情况逐年减少。

第6篇

(一)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够重视

当前,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较慢,使得经济制度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而有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规章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些许漏洞,导致部分企业所公布的会计信息严重欠缺真实性,更有甚者是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将领导的意识过多的掺杂进来。企业的会计信息偏向于监管机构的硬性指标,而对于市场的需求则忽略不计。有的企业对于现有的会计信息作出了错误的分析,在披露信息时容易局限于之前的较为固定的模式,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失误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失误,但是会计人员的失误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出现严重的偏差。会计人员的失误主要指的是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等环节出现的无意的错误。虽然这一现象较为普遍,但这种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错误并不是会计人员有意识所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失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难以准确的把握专业化的知识或者技能而出现的失误;另一类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的会计人员由于个人的疏忽而出现的问题,而审计人员与没有审核出这些失误。

(三)企业的外部监管力度不够

尽管近几年我国为了有效的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及规章,但是这些内容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企业外部的监管部门例如税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一些中介机构等等也未能将具体的监督工作落实到位,这就使得监督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意义。而这些现象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难以得到科学有效的监管,这也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逐渐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经济的全球化给会计行业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会计人员带来的挑战。因此,会计人员要跟上时代的潮流,积极主动的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社会的对会计的新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企业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较强的分析能力以及推理能力,以此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最后,企业要定期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及时更新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要想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与本企业的会计团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求团队的整体以及团队成员都要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无误、真实有效。

(二)对企业加强外部监督

为了确保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应该逐渐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必须要以政府的审计部门为主,辅之以税务部门、会计事务所等社会性的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可以借助强制性的手段命令企业在交易的过程中公开披露重要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则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接受政府以及其他监督机构的外部监督,如实的公布相关信息,做到“不虚报、不瞒报、不漏报”。对于违背上述要求的企业要视情节追究他们的责任。会计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的”监督机制要对企业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从而与政府的监督相配合,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做到全方位、高效的监督。

(三)加强对企业的法律监督,有效提高执法的力度

从法律角度对企业加强监督,提高其执法的力度,能够有效的规范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和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也能够有效的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监督来有效的完善自身的财会机制,同时要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财务意识,落实监管制度,强化执法的力度,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有效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还需要会计人员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要学习相关的职业道德,并且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关的证书,借此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经营风险;会计信息;八项准备;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和国家财经法规,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这是防范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是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防范、自留及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的。

1 通过会计信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风险存在,有些风险是必须直接面对,无法逃避的,比如说在应收账款收不回方面,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那么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困扰。此时,企业就可以利用会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这种可能性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减少企业的风险度。化解这方面的风险,需要会计部门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保证企业尽量的减少这方面的损失,所采取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1 实行客户动态管理。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内部在对客户资料进行管理方面,基本都是各自独立掌握,每个部门或者业务员对于自己的客户都进行独立管理,自己的客户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信息比较分散,没有统一的管理,而且对于信息的完整度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由于时间的积累还容易造成丢失或是遗忘,由此导致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被遗忘的情况发生。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于客户的信息管理应该实行动态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彼此监督,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将客户分成不同的等级,然后针对每个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那些与企业主动结束合作关系、欠款量较大的、应付的账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没有到账、在未付款期间其自身发生重大变故的客户,要及时的掌握他们的动态,将他们作为动态管理的重点,可以在等级里将其标记为高危状态,对他们要应用特别的措施来进行管理,防止管理漏洞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应收账款回收。在应收账款的回收方面,要引起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要有所控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力与职责要划分明确,做到互相监督,互相配合。一般情况下,在较大的企业内部,都应该有相应的信用部门的设置,主管经营和主管财务的部门之间要明确自身的职权范围,做到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对于在给客户提供信用额度方面,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范程序层层审批,不得,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

1.3 进行应收账款跟踪管理服务。对于没有现金付款的客户,从赊账开始,就应将其具体的信息情况备注在对客户进行动态管理的系统内,直到应收的账款结清期间,都要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定期的对其进行还款提醒,而且还应该对客户的状态有所了解,防止客户发生意外而账款无从追讨的情况发生,以此来确保逾期账款最低发生率。通过这项管理服务,可以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逾期账款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客户的企业出现危机或者其他无偿还能力发生的前兆,应该积极的采取有效额追讨措施,防止发生应收账款坏账的危机。

2 通过会计信息自留企业经营风险

对于企业难以化解的经营风险,企业只能“兜着走”。这类风险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存货市价下跌的损失,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的损失,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及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孰回金额的损失。对于这部分损失,我国新会计制度采取了计提“八项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作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计提“八项准备”是一次资产夯实的举措,挤出了按过去会计制度“合法”存在的水分,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重要一步。“八项准备”政策的出台,压缩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空间。同时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还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对上市公司所作的估计和处理是否恰当作出判断,并恰当地表示审计意见。”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同时有效的防范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 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经营风险

传统的会计披露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判断,企业要充分披露其经营风险,尚须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3.1 R&D信息及披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和开发(R&D)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R&D在企业未来业务提升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由于当前尚无关于R&D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专门化规定,上市公司对R&D活动的披露仅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与其他费用项目一并列示,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年R&D支出数额,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革新活动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同时也对企业未来的经营风险难以判断。

3.2 揭示重大财务事项的信息。通过会计报表和表外注释的披露,充分揭示承诺事项,或有关事项和期后事项,并逐项详细说明其概况以反映对企业未来财务和经营成果的重大影响,使信息使用者作了正确决策,对企业经营风险作出正确估计。

此外,对于那些无法在对外的财务报表中加以揭示的风险,如投资风险,应在企业内部报表上对这类风险予以披露。在企业项目决策报告中应增加风险分析的专门风险分析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经常会有一些带有风险性的行为出现,从古至今的规律就是,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利益与风险并存,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那么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会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只有掌握好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才能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中获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常常存在失真的问题。会计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是造成信息质量失真的主要原因,此外,建筑企业负责人不重视财务管理,没有注重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是造成信息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防止建筑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出现问题,就应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完好。

1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是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传导机制的首要环节,其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内部收入分配、与供应商的关系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系数,影响投资效率和效果。施工企业会计是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施工企业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建筑产品和安装产品,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与其他行业会计相比,施工企业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都是分级核算。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地点不固定等特点,为了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反映施工生产的经济效果,需要采用分级核算、分级管理的办法,以避免集中核算造成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相脱节的现象。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分别计算每项工程。建筑是企业的这一特点要求会计必须按照每项工程分别进行成本核算。即要求采用“订单成本计算法”,并使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计算口径相一致,以便于分析考核。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中,都是分段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由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如果等到工程全部完工后才进行成本核算的价款结算。施工企业就要垫支大量资金,给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而且不利于正确反映各项的经营成果。因此,施工企业要按照已完工程分期计算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并与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收入与成本的确认披露存在不合理性。

2 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监督力度

第一,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政府部门应当及时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科学设计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适当增加部分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非财务指标,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长远目标约束挂钩,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二,加大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度。新《会计法》虽然对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作了明确规定,但如何落实监督职能才是关键。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应相互协调,加强联合检查,在检查信息上互通有无,避免各自为战,提高监督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能,提高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地位,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经过其审核的会计资料出现重大问题时,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并且取消其职业资格。

第三,强化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一方面财政、审计、税务应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政府监督应围绕会计信息质量即判断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以其合法性作为政府对会计信息监管的核心;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2.2 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素质和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而且还是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要对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广泛宣传,加强《会计法》执法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其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其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从经营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需要来说,要有一批合格的会计人员。他们应当掌握专业知识和财务制度,要不断通过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新的法规和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比较全面地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严格自律、不徇私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从思想上和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问题。

第9篇

关键词:综合收益;会计信息质量;公司价值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综合收益会计理论是收益会计理论的新发展,是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在收益会计中的运用。近年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等,使得会计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走向公允价值,出现了大量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项目(如持有利得或损失)。传统的财务报告损益表以实现原则为基础,反映的只是以净收益表示的已确认并实现的财务业绩,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业绩。因此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组织纷纷提出改革措施,认为业绩的概念是一个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由此产生了综合收益的概念。

一、综合收益观的必要性

报告综合收益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有序发展。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很普遍,上市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的业绩报告,无疑会起着严重的误导作用。综合收益报告把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单独报告,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以体现公允与充分披露原则,限制上市公司随意操纵利润行为。

综合收益体现了决策有用观。陈欣,张林(2009)认为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提到“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从决策有用性角度出发,在我国要求呈报综合收益信息,对于改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满足投资者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进而促使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综合收益观的引入体现了投资者保护观。通过综合收益表把绕过利润表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将已确认已实现的“净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的“其他全面收益”分类列示,可以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全部业绩信息。

二、综合收益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综合收益概念实现了会计收益观念的两大转变:一是财务呈报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重大转变;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资源委托者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履行情况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偏重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收益理论的依托(盖地,杨华,2008);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偏重于现实成本的计量,是综合收益理论的依托。二是收益计量从“当期营业观”到“损益满计观”的重大转变;本期营业观认为,非常项目和前期损益调整应列入留存收益,属于传统会计收益的范畴;按损益满计观,所有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都应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即损益满计观将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属于综合收益观的范畴。综合收益总额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其他综合收益反映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

同时,为了保持会计准则的基本稳定,我国没有单独增加综合收益表,而是在利润表中直接增加两个项目,分别是“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总额”。采用这种方式报告综合收益,将过去绕过利润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的项目包括在综合收益表中,通过全面收益额来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使资产负债表、全面收益表之间保持直接勾稽关系,可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

三、引入综合收益观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在所有可获得的企业财务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是与收益有关的信息。传统收益报告只反映已实现的收益,而不能反映未实现的收益项目,因此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决策需求。在利润表中进行其他综合收益的报告可以有效防止有大量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司运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会计准则引入综合收益观以前,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其他综合收益,在相关资产终止确认时将被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这必将对利润造成很大影响。那么,综合收益观在控制盈余管理的同时,必将影响公司的报告业绩,影响公司价值(许文静,2009)。

公司的未实现损益与公司的盈利密切相关。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计入所有者权益。这部分利润没有实现,也没有现金流入,他们随着市场价格波动, 是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的收益。当资本市场处于上升过程中,公允价值上升使企业业绩和价值提高, 当资本市场处于萧条中,公允价值的下跌会使企业业绩和价值下跌。因此,企业财务报告转向综合收益观,对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进行披露,将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的存在影响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质量,可以通过考察其他综合收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分析,并分析该影响的正负性。

四、结语

在上述理论研究之外,针对本文的问题还做了实证研究,但研究数据还在取得当中,但我们应注意到综合收益观在我国财务报告中的引入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将随着外界对综合收益关注的上升而日益显著,我们应重视对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的报告。

参考文献:

[1]陈欣,张林.对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分析[J].商业经济,2009(11):52-53.

[2]盖地,杨华.基于全面收益理念的资产负债观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体现[J].2008(0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