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智能建筑的概念

时间:2023-09-12 17:09:49

导语:在智能建筑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智能建筑的概念

第1篇

1智能建筑概念和发展

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由美国IBI(即美国智能建筑协会)提出的。智能建筑,是一座通过它的四个基本元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内在关系的优化,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和成本合算的环境。智能建筑可以帮助业主、房地产经营人和用户实现在这一领域中的关于成本、舒适、方便、安全,长期的灵活性和市场活力的目标[2]。智能建筑主要包括大厦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综合通信系统3个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源于美国。1984年,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将一幢旧金融大厦改建为都市大厦,完成了传统建筑与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尝试。随后,智能建筑蓬勃兴起,以美国,日本兴建最多[3]。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程度不高,但业内专家的认可。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提出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有了较全面的阐述。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建设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10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及《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截止1999年底,据估计仅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已建起约1150幢智能大楼,90年代中期,智能住宅小区也迅速从概念、商业宣传到形成建设热潮。智能建筑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智能建筑的建设已成为一个迅速成长的新兴产业[4]。

2综合布线系统

2.1综合布线概念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既实现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图像的彼此相连传输,也实现了各个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5]。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分为六个子系统,它们是由传输介质、管理硬件、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备等硬件集成在一起的。

2.2综合布线特点系统性:在建筑物的任一区域均有输出端口,在连接和重新布置工作终端时无需另外布线;重构性:在不改变布线结构的情况下组织网络结构;标准化:整个建筑物内的输出端口及相应配线电缆应统一,以便平稳连接所有类型的网络和终端;通用性:综合布线系统一旦安装完成,应可以连接任一类型的终端。它独立于任何电脑生产厂家,但能适应不同类型的网络[6]。

2.3综合布线系统支持的计算机网络标准(1)IEEE8023总线局域网标准;(2)IEEE8025环型局域网标准;(3)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4)CDDI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5)ATM异步传输模式[3]。综合布线系统标准是一个开放系统标准,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协议的网络系统中。

2.4综合布线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构件,是连接各个子系统的中间介质,是信号传输的媒体,它决定了网络的传输速率、网络传输的最大距离、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容性和连接器件的选择等等。综合布线的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和光缆。光缆主要用于智能建筑群之间和主干线子系统的布线,其优点是容量大、传输距离大、安全性好、传输信息质量高。双绞线主要用于建筑物的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目前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由于考虑传输介质的质量、价格和施工难易程度等,最常用的是五类、超五类或者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作为其传输介质。

2.5综合布线的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划分为6个子系统,分别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1)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物子系统是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相关支持的设备组成的,敷设电缆的方法有架空电缆法、直埋电缆法或管道布线法。架空电缆法用于有现成电线杆;直埋电缆法是先开挖沟道,再将电缆放入沟道内,最后填土;管道布线是由管道和入孔组成的地下系统,将建筑物的各个建筑物进行互连。(2)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是由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水平电缆、楼层配线架上的配线盘和跳线等组成。每个工作区最大为10m2,每个工作区至少配置2个信息点,推荐配置3个信息点。确切的信息点配置应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并为将来系统的扩展留有适当冗余量。双绞线信息插座的接口是8针RJ45形式,必须符合ISO8877和ISO603.7标准,电气性能至少保证五类指标。水平电缆与插座模块的端接一般按照T-568B定义[5]。光纤信息插座可采用ST或SC形式。水平布线的长度不得超过90米。(3)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设备间子系统或管理区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连接线缆组成。对于电话主干,一般采用大对数三类主干电缆;对于高速数据主干,可选用光缆,如果主干长度不超过90米,也可采用五类25对非屏蔽主干电缆[5]。在系统设计施工时,应预留一定长度的线缆作为冗余信道。(4)工作区子系统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称为工作区子系统,是由终端设备及其连接到水平系统信息插座的接插线等组成。它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话、电脑、或特定用途的设备。对于计算机终端,采用RJ45-RJ45的4对跳线,跳线的长度必须是厂家提供的1.5米、3米或5米,信息插座是由八芯模块化RJ45头插座组成,其功能规定符合568标准;电话终端采用RJ11连接电缆。一个终端设备的服务面积一般应按10m2设计。(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是建筑物用于安装进出线设备、进行综合布线及其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场所。设备间的位置应设置在建筑物平面的中间位置及建筑物干线的中间楼层。(6)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是由配线间的线缆、配线架及相关接插线等组成,它是管理线缆和连接硬件的区域。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人员可以在管理区子系统中灵活的改变用户的路由。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大厦;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183-03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及办公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诞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4个基本要素,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有高效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它能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话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文章对智能建筑概念、智能建筑系统构成及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存在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论述。

一、智能建筑概念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建成,它利用计算机与通讯设施连接,廉价地向住户提供计算机和通讯服务,在为地产开发商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优质服务。它是时展和国际竞争的产物,它的建成正式拉开了智能建筑的序幕。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各高科技公司纷纷建成或改建具有高科技装备的高科技大楼(HI- Tech Building),我国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被认为是北京的发展大厦。此后,相继建成了一批准智能大厦,如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把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 American Intelligent Building Institute)给出的定义:“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其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获得的高效率、高功能与舒适性的建筑物”。它利用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二)智能建筑的特点

根据智能建筑的定义,智能建筑具有如下功能特点:(1)性能良好的通信设备,具有多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2)能对建筑物内部机械电气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实现运行状态监视和统计记录的自动化以及安全状态监视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3)具有电子计算机系统,能实现办公自动化;(4)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5)所有的功能能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

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具有良好的信息接收、处理及通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可对灾害和非法入侵及时发出警报并自动采取措施,排除或制止灾害蔓延;(3)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性,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4)改进了对建筑物的处理,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并能节约劳动力。

(三)智能建筑的目标要求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对使用者其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环境。

2.对管理者其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二、智能建筑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励人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配置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建筑。我国2003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T50339-2003)中规定,智能建筑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系统(CNS)、信息网络系统(INS)、火灾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和智能建筑管理集成系统(IBMS)七大部分组成。其中,BAS包括空调、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等子系统,CNS包括语音通信、卫星通信、有线电视、公共广播、电子会议等子系统,INS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关、路由器、数据库等硬件及软件,FAS包括火灾探测、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自动灭火等子系统,SAS包括闭路电视监控、防盗报警、门禁、防盗等子系统,SCS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和电气保护没备等部件。

通常情况下,智能建筑系统是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BAS的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检测、显示其运行参数,监视、控制其运行状态,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索、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其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自动监测并处理诸如停电、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

BAS按建筑设备和设施的功能划分为十个子系统:

1.变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

2.照明控制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舞台艺术照明、障碍灯等特殊照明)。

3.通风空调控制子系统包括空调及冷热源、通风环境监测与控制等。

4.交通运输控制子系统包括客用电梯、货用电梯、电动扶梯等。

5.给排水设备控制子系统。

6.停车库自动化子系统(Park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PA)。

7.消防自动化子系统(Safet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FA)。

8.安保自动化子系统(Safety Automation System,简称SA)。

9.公共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

10.多媒体音像系统。

(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CAS是在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光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异地互通信息的系统。通信系统的功能包括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图形图像通信。CAS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Private Automation Branch exchange,简称PABX)和有线电视网CATV)两大网构成。CAS按功能划分为八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

3.无线通信系统。

4.卫星通信系统。

5.多媒体通信系统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

6.视讯服务系统,(包括可视图文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电视会议系统)。

7.有线电视系统,可接收加密的卫星电视节目以及加密的数据信息。

8.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三)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使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日标的人机信息系统。

OAS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物业管理系统不但包括原传统物业管理的内容,即日常管理、清洁绿化、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也增加了新的管理内容,如固定资产管理(设备运转状态记录及维护、检修的预告,定期通知设备维护及开列设备保养工作单、设备的档案管理等)、租赁业务管理、租务管理,同时赋予日常管理、安全保卫、设备运行和维护新的管理内容和方式(如水、电、煤气远程抄表等)。

(四)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SCS又称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PDS),它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其系统包括所有建筑物与建筑群内部用以交连以上设备的电缆和相关的布线器件。综合布线系统以一种传输线路满足多种通信业务终端的要求,再加上多媒体终端集话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通信应用方式,给用户带来更多方便和经济实用的效果。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在信息插座的布局上采取均布和冗余的设计,具有很好的灵活性,用户更换办公位置,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快速地进行配合。可以说,只要传输频率符合各类电缆规定的范围,指标符合要求,各种通信业务都可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通用的、开放式的传输平台,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传统上所说的3A建筑,即是上述的CAS、OAS、BAS的简称,5A建筑是3A又加上防火自动化系统FAS(Fire Automation System)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 (safe Automation System)。国际上,FAS和SAS通常包含在BA中,国内由于管理原因,通常把FAS、SAS与BAS分开。

三、我国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我国智能建筑开始于20世纪80年后期与90年代初。1991年开始,我国建成不少智能建筑,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其运行不正常,最严重的情况是系统处于停运状态,要么系统仍在运行,但只能进行显示与手动控制,这种情况比较多,这就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另外,还存在理论研究跟不上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概念不清楚、智能建筑设计缺乏可依据的设计标准和规范、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管理水平低下、智能建筑市场缺乏政府部门的统一管理等等问题。

进入21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各种技术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智能和生态是今日社会对建筑材料的两大需求,在实际中必须配合互补,不能顾此失彼,智能建筑设计应与具有智能、生态功能的建材同时使用,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生态智能建筑,即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这应该是智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21世纪世界建筑与建材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总之,智能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科技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必定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为发展趋势,促进人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华,刘政.探讨智能建筑系统构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

[2]南川.智能建筑探讨[J].山西建筑,2008,24(5).

[3] 黄玮.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若干问题探讨[J].科协论坛,2008(7).

[4]徐晓捷. 智能建筑及智能住宅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8,34(7).

[5]王旭东.智能建筑与消防[J].建筑科学,2008,24(10).

[6]辛向华,赵玉民.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及其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7]夏瑞丽.浅谈智能建筑[J].机械管理开发,2008,23(5).

[8]黄子雄.我国智能建筑现状分析与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8,29(3).

[9]张良.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状况的理性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10).

第3篇

关键词:电气技术;智能建筑

一、网络与布线

很多智能设备的网络化就是智能建筑的实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集成(BMS或IBMS)是它其中所包含的。但是因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FAS}采用的方式是集散型控制,所以在我国,FAS系统还是独立的控制系统,只是留有通信接口等到以后和BAS系统集成,而美国的FAS系统是分散型控制方式可集成BAS系统。全新概念的布线系统就是综合布线,传统的布线系统和它的优越性是没有可比之处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开放性是其主要体现的――向所有的通信协议开放,灵活性――对设备的增加和跳线管理进行设备的更改和开拓,可靠性――通过ISO等组织对器件的认证,星形拓扑结构等一条线路的故障会影响其它线路的正常运行;先进性――对最新通信标准的5类、超5类、6类双线或光纤进行采用,对多路多媒体信号进行实时传输;适用性――在统一标准布线系统中综合分散线缆。从网络架构上来分,局域网,控制网,广域网和城市网,是网络可划分的几个方面。TCP/P协议是世界公认的网络协议标准,实现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无缝连接。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城市网一种新型的数据网发展起来,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连接多个局域网,构成更大覆盖范围,对高速传输和综合业务有所支持,成为对城市范围适合使用的计算机网络。

二、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跟不上智能建筑的发展

虽然我国对“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进行了确定,但是还没有足够重视和发展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科技产品的开发,对它的认识也一直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停留。直到96年才出现了专业学术刊物,而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深度的文章是很难看见的,专业理论著作更是少之又少,智能建筑相关的全国统一标准规范也是一直没有实施出来。但是我国的智能建筑却等不到理论的发展,很多“智能大厦”都是根据自己理解而不断的进行建设,没有现金而成熟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方向也就不明确了,在摸索中前进,这样那样的问题就难免会出现,“智能大厦”会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2、智能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不强

因为相应的规范稀缺,通常是发展商对大厦智能化的规划进行确定,将他们的要求作为依据,对设计方案的提出,通常全面性和长远性也比较缺乏,同时因为短缺的专业工程师,很难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

3、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

当前在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对国内智能建筑市场的产品有占据的还是属于国外的几家公司,如美国的江森自控、IBM、朗讯科技和Honeywell等。没有自己的产品,自自然就没有,智能建筑能够很难完全真正地对中国国情进行适应。

4、技术障碍

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在整个智能建筑领域还是存在着,比如限制网络频宽:迅速增加的数据传输量和使用多媒体,要求通讯空间必须宽阔;使用天线局域网络也要对宝贵的音波频率进行重新分配。在新网络科技如ATM、Frame-relay等问世后,可以部分解决通讯空间的问题,但是对于全面而完整的数据模型有所缺乏,各个建筑物自动化和应用系统之间仍然无法有效地交换数据。另外数据安全性和无缝话音与数据通讯之间还存在着矛盾,很多机构非常关注其内部资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保护其电脑和话音系统免被非法接达的问题,但如果把某建筑物隔离起来提供保护的话,就会导致无法使用更先进的通讯工具。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智能建筑是我们国家从90年代开始引进来的,建筑无非有几个功能,第一是生产,第二储藏,第三居住。建筑本身要达到的一些目的,当然是舒适、安全、节能,提高工作效率。发达国家40、50年代就有这个概念。智能建筑,虽然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逐步起来,要赋予电子控制,给一点智能的能力,也就是自动化程度要高。我们国家发展比较晚,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从90年代中就开始发展得比较快。因此,这样逐步的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引进起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好是一个变革的阶段。这里边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工业发达国家所谓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个别到现在的系统,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而我们国家因为晚,因此我们是从规划到实施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国家建设部专门有一个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是制定规划要求。建筑方面都要按照它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国家 智能建筑从9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到2000年以后发展比较快。做的一些工作基本上按照这个要求做的。至于说好不好,有国情的问题,有应用的问题。按照我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地继承。我们是一下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提的比较多的都是系统集成,什么事情都要在一个大的概念里做。有一个好处可以先规划,一些弯路可以少走。也有一个问题,要做有智能,很聪明的东西,没有经验。因此,是这样一个循环的观点。我们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样的事情。但一般来说,作为智能建筑,无非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我们当然要考虑一个大的整体概念。第二,从小的角度来看,一般以家庭为主。目前家庭的量是很大的,市场也很大,用的也很多,这样保证家庭的一些安全,这是一个方面。第三,有一些要求防范比较重要的部门的需求。现在我们说的安全防范是指安防、消防归纳在一起,这样需要哪些我们就做哪些。所以,一般来说现在从我们国家来说,从现在来看,现在我们总的规划是从“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社区”,到“数字化家庭”,而工业发达国家是家庭、社区到城市,是这样发展。因此每做一样东西产品都有市场,而现在走的路,应该怎么走都有一套程序。我们是按照它的规则往下走,有的时候很好,走很顺的路,有的时候就走一些弯路。很简单的住宅的门禁系统,防尾随的问题,我们国家一直没有解决。我们搞安全都有这样的问题,都有这个概念。安全搞得再好,中间只要有一个很小的漏洞,看上去不起眼,但实际上它可能就破坏了你整个安全,也就是你整个系统都不安全了。换句话说原理上就是木桶原理,我们讲“安全的安全”。每一项事情都要考虑这一点,一般搞系统的人一般不考虑这些细小的问题。因此,某一个标准、某一个规范下来的时候,下来实施的时候五花八门,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提到发展的现状,大致上我们是先有规划,再到具体的实施。

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当前国外智能化建筑的范围已经从办公楼向公寓、医院、商场、体育馆,尤其是住宅,进行扩大。另外,智能建筑也由单体规划发展向区域,就想“智能广场”、“智能住宅小区”等新概念。在我国,国家科委、建设部把对小康住宅工程用智能化住宅作为支撑的关键技术,对政府和建筑行业高度重视智能化住宅建建筑发展有所表明。

参考文献:

【1】黄浩宇.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0,(08).

【2】张玉青.论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8).、

【3】韩冬晓;曹毅.对当前智能建筑发展中的一些认识和看法[J].硅谷2008,(09).

【4】邓颖.智能建筑电气的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06,(08).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物联网;智能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产生活的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渴望拥有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居住环境。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它通过监测建筑物内设备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最优化的组合管理,为人们提供了安全、高效、便利、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智能建筑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本文就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建筑作简要的探析。

1.智能建筑和物联网概念

智能建筑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最早由美国提出,目前普遍采用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的定义,即智能建筑是将建筑、设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各自优化、互相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与高安全的建筑物。它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05年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利用传感器等感知技术,通过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传输网络,将设备和设施进行互联互通,采用计算机、智能处理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使得人与物以及物与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控制,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测、调度指挥、安全防范、联动报警、远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功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智能建筑与物联网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点,它将各类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使得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服务。智能建筑通过对其各个子系统(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梯及停车场系统等)进行集中监视和管理,综合协调,保证了各类设备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在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中,强调了对信息的采集、传递、管理和应用,而信息的采集、传递、管理和应用都离不开传感器联网技术,可以说,很多子系统内部设备或是子系统之间都具备物联网形态,处处是“物联”的理念。物联网技术可将各类信息和智能系统进行无缝链接,使得建筑物更加智能,势必会给智能建筑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物联网在智能建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的技术对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智慧的生活。但是要想在智能建筑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全方位互联,智能化管控,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1)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生产智能建筑各子系统设备的厂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往往各行其道,有各自的协议和标准,这将难以实现物物相连,加大了系统集成的难度。因此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

(2)建立强大的安全保护体系。对于我们的智能建筑,一旦管控网络遭到破坏,对个人、对社会甚至对国家都会造成损害,这将极大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需要建立强大的安全保护体系,保障智能建筑内信息的安全,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建筑环境。

(3)加强智能建筑人才的培养。目前高校并没有专门的智能建筑专业,而且智能建筑涉及到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和建筑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导致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因此,要加强智能建筑人才的培养,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4.小结

“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智能建筑的发展,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物更加智能,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健康和舒适的空间环境,给智能建筑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春华.浅谈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建筑[J].福建建筑,2011(7)

[2]谢发龙.建筑智能技术的问题浅析[J].科学管理,2011(1)

[3]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2010(1)

[4]李宏霞,王娜.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内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现代建筑电气,2012(8)

[5]高峰.我国发展智能建筑若干问题探讨[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11)

作者简介:

魏宏飞(1984- ),女,硕士, 助教, 研究方向:智能化控制;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设计 发展趋势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a product of information, 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development,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ff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technical research further,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design.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建筑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过往一般的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即可的状态,可以说,现代智能建筑的出现很好的符合了当前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更为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智能建筑中的智能一词来自于3A系统,及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通讯自动化系统,将三个系统的优点结合,技术合并,便有了现代的智能建筑。现代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不单单要提供相应的空间位置给整个智能建筑,而且,它需要更为主动及时的更新建筑设计观念,将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融合为一体。在现代建筑系统中,建筑从从空间布局到交通核的布置、整体构思到结构形式及外部造型等各个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智能建筑的特点。智能建筑作为新时代建筑领域的心突破,它在硬件上应用了高科技,同时在软件的设计观念上也综合应用了现代高科技,整个结构堪称新时代高科技产物。

2 智能建筑设计需注重的关键几点

2.1 智能建筑的灵活性

智能建筑的灵活性相对于其他类建筑物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它的综合布线系统可以使建筑随时改变使用功能和布局。这样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发展无障碍的大空间来匹配。将辅助用房、交通核和设备管线等需固定位置的部分集中布置,其余的空间都采用大柱网开敞空间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智能建筑的层高要设计得相对较高,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留出架空地和板吊顶的高度,另一方面是考虑以后若全部按照大空间使用,这种设计能使净高不会因低而产生空间视觉的压抑感。在结构上的设计,采用钢结构桁架承重,所有的设备管线都可以放置在结构构架之中,这种设计大大降低了吊顶所需高度。总的来说,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灵活性,充分发挥“智能”的优势。

2.2智能建筑的节能性

降低成本和节省能源是现代社会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同时也是智能建筑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的竞争,谁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智能建筑在这方面的设计明显要比一般建筑物做的好,它引入适宜的技术概念,在设计上,智能建筑除了采用室内照明、采光百叶、温湿环境等智能技术调节的相关设备之外,还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结合了气候,光照以及朝阳等自然因素,很好地结合了建筑物理的一般原理,合理地将各种建筑要素组织起来,这种设计大大地增强了建筑物本身就不弱的气候调节能力。智能建筑的设计包括了多方面的设计,总图规划、平面布局、形体构思、剖面设计、立体处理、景观设计以及细部构造等,建筑设计能将传统的技术发展的更为贴近自然,贴近人类,在许多气候较为严酷的环境下,当地的建筑含有各种各样十分巧妙的设计技巧,这些小小的技巧都能通过建筑和布局协调于气候等自然因素,从而使室内物理环境得到改善,这些技术也很好的应用于现代智能建筑之中,这些技术也可以称为建筑设计技术中的高科技。

2.3智能建筑的舒适性

舒适性是任何一个建筑物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智能建筑中拥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先进设备,这样给人们营造了一个更为舒适的环境。然而,不是所有的应用高科技设备的建筑都能让人感到舒服,很多人依然对其不感冒,他们认为这种将建筑物是人造的,而非自然形成的,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趋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具有高科技设备的建筑物并不能让他们觉得身处自然之中,为了觉得这个问题,现代智能建筑的设计很好的考虑了亲近自然、人性化的设计。

例如,很多智能建筑在办公室的设计中,绿色植物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设计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带来了春意,使绷紧的神经得到一刻的放松。还有很多办公室中穿插了一些休息角及交流空间等,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达到缓解办公室紧张而单调的办公气氛,缓解疲劳的效果。

智能建筑综合地运用了高科技给人们提供了高效率的办公场所,改善了办公条件,但是,这种设计并不意味着会把人变成高速运转的机器,相反是为了追求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度的目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

2.4智能建筑的可发展性

世界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使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似乎在身边而又不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便捷的通讯设备去千里之外看看,能不出门就能办理银行存取款、收发电子邮件、参加国际会议、调阅图书馆藏书、甚至能操纵远在千里之外的机械手。这种设计使人们文明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各类型建筑物,如银行、电影院、图书馆、商场等功能必需随之而改变,图书馆不再仅仅以藏书为目的,更应该成为信息交流中心,电影院将更为小型化,成为小型的聚会场所,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建筑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也是衡量智能建筑的标准之一,所以,智能建筑的设计在开始阶段就需深入研究建筑的可发展性,为建筑的未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在这种环境下,智能建筑与世界联系地更为紧密,它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节点,当前的世界正在变小,智能建筑作为单一的建筑业必须与城市融为一体。很多建筑在设计上将底层空间释放为城市广场,使其与城市空间的对话能力得到加强,并为自身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然而这只是其与城市结合的一个小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城市环境,利用现代智能建筑中的先进技术,创造出可与城市共生的高科技智能建筑。

3 结束语

人类进入21实际之后,资源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也都是建筑师应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建筑师要视野开阔把握全局,从全面、整体、综合的角度出发,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建筑。

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建筑设计理念也进人一个新时代。新世纪智能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主流,其技术和平共处产品必将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现代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将有以下几点:

1) 向专业型发展。再过不久将出现智能医院、智能学校、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住宅、智能银行等新型的智能建筑。

2) 向综合性发展。建筑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综合性大楼,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在智能办公楼中安排多种辅空间,例如:购物、娱乐美容、医疗、健身、托幼、餐饮、住宿等。

3)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城市系统域和管理系统发展。

参考文献

[1] 智能建筑宋建锋等编著/2009-07-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樊伟 编著/2006-06-01/中国电力出版社

[3]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实施指南《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编制组编/2011-11-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中国;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12.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对只能建筑的探索与实践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时期里我国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才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却不低,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力。

1楼宇智能化的概念

自1984年智能建筑理念提出至今,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提法很多,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将这5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外加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结构化综合网络系统(SNS),智能楼宇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MAS)组成,就是智能化楼宇[1]。

2 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2]。

3未来楼宇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楼宇智能化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4我国智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

缺乏准确的建筑需求定位是智能建筑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目前只能建筑的功能需求由业主提出,设计通常有设计院负责,而智能化的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由于三者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普遍存在对只能建筑的要求不明确、规划不妥当、严重不协调甚至脱节现象,以至工程建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 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的配套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

目前,智能建筑中很多系统仍没有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工程验收标准。现行的有些规范也不能适应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使很多只能建筑的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在五规范、无标准的情况下不规范的进行着,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只能建筑不只能的严重后果。

4.3重建设轻管理

当前“重建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物业管理是薄利甚至微利企业,多数业主还不易接受智能化建筑的物业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体现这一观念,以至物业公司的运行成本合理支出受到影响,不得不减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和降低管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来弥补开支上的不足,最终使只能化系统不能运行。

4.4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只能建筑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信,供暖空调以及土建筑行业以外,近年国际动向已向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方面发展,国际上已有“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结合起来”的提法。因此,只能建筑的内涵仍囿于MB系统、OA系统和CN系统已不能涵盖它的全部内容了。将来很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它的发展还会扩大。

5楼宇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5.1在管理监控上的应用

管理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未来的智能建筑在管理监控上将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主要体现在:①智能多表远程抄收计量的普及;②智能设备监控系统;③智能停车管理系统;④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5.2在安全防范上的应用

小区和住宅的安全是智能小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科技手段和有效的物业管理、改变“自我保护”这一自闭模式、被动型安全防范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电控化及主动报警处理。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规范化必将是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方向。

5.3在通信网络上的应用

信息化的建筑将是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因此,才用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是必然趋势。

5.4在智能家居上的应用

智能化住宅界定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将来的实现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有关的通信设备、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等所有设备,与网络连接,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6结论

总之,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可以相信,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资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座位新一代的我们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楼宇自动化技术,早就一个智能、便利的新世纪。

参考文献:

第7篇

1 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

就建筑方面而言,智能化的提法较早。1986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徐兴声研究员在我国“七五”发展纲要《我国智能化办公大楼建设》中第一次提出了智能化办公大楼的概念。笔者在1996年主编出版了《智能化建筑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智能建筑专著。2000年,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主编发行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奠定了智能建筑作为国家发展方向的提法。

2004年,北京召开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2005年,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绿色建筑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

目前,绿色建筑领主要有节能建筑、环保建筑和生态建筑三大类提法,如图1所示。

节能建筑是指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满足室内热环境质量条件下,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自然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使建筑物的采暖与空调能耗降低到规定水平;同时,当不采用采暖与空调措施时,室内热环境达到一定标准的建筑物。由此定义可见,建筑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节约,即提高供暖(空调)系统效率和减少建筑本身所散失的能源;二是开发,即开发利用新能源。总之,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

环保建筑不仅要有充分的自然采光墙体也需具有保温功能。同时,建设时还要选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涂料。

生态建筑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自然因子(如阳光、空气、水流等),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并尽可能确保当地生态体系健全运作。总而言之,符合这种生态考虑的建筑就称之为生态建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在建筑领域提出了绿色智能建筑这一概念。所谓绿色智能建筑,就是用绿色的观念和方式进行建筑的规划、设计、开发、使用和管理,执行统一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认证和管理。绿色建筑,也称可持续建筑,是一种以生态学的方式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进行设计、建造、维修、操作或再使用的构筑物。

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满足某些特定的目标,如保护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更有效地使用能源、水和其它资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绿色是目的、方向、总纲,智能化是手段、措施与技术。可以说,绿色智能建筑是人类对建筑和居住环境理性思考的结晶,无疑将是我国智能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2 绿色智慧建筑核心技术

绿色智能建筑主要有四大核心技术智能建筑集成技术、智能建筑控制技术、绿色节能技术及绿色机房技术,如图2所示。

2,1智能建筑集成技术

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提出了“智能化集成系统”这个新概念,即把各种不同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同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智能建筑集成分两层次网络与集成接口:首先是IBMS第一层次网络与集成接口――实现智能楼宇管理的功能为主;其次是BMS第二层次网络与集成接口――实现智能楼宇各实时监控子系统的集成,以服务功能为主。分两层次集成接口组成结构的一个最大优点是用户可采取先上BMS系统,在有调节时再扩展和提升BMS系统的组成结构为IBMS集成系统组成结构,以利于用户分阶段实施。

2,2智能建筑控制技术

(1)能源管理和测量

(2)节能优化(SSTO)控制

通过可变时间设备(系统开始和终止时间依赖内部或外部温度)、最佳开始时间和时间基于系统计算等三种形式,确定系统开始和终止时间,以获得节能效果。

(3)峰值需求限制(PDL)

降低系统的峰值需求也是节能的一种方式,智能大楼对峰值需求限制的功能可以实现电力负荷降低的效果。

(4)VWP系统

VAV是Variable Air Volume(变风量系统)的简称,指在空气调节系统,为了应对末端负荷的变化,在输冷/热介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风量来调整需要冷/热量的输送以满足变化的需求。而VVVP系统(变风量+变压力)用于大型VAV系统,系统稳定好,对于扰动调节时间短(见图3)。

以西雅图的一个医疗研究中心为例:先前用VAV系统,双风机,每个50马力带调节锥,改装为VWP后,风机使用VSD,年度总节能20万千瓦时。

2,3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节能技术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及地源热泵等。

(1)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有:

光伏组件: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控制器:连接太阳电池组件、各种用电设施和蓄电池组的中心。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功率的调节与分配,实现光伏系统的各种控制能。

蓄电池或蓄电池组:光伏系统的储能装置。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提供交流负载使用的电气设备。

(2)风力发电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2,53亿千瓦。

自2004年以来,全球风力发电能力翻了一番,2006年至2007年间,全球风能发电装机容量扩大27%;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截至2010年12月,全世界设置的风力发电设备的总容量达到了19704万千瓦;2008年8月,中国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达到700万千瓦,占中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位居世界第五,这也意味着中国已进入可再生能源大国行列。预计未来20年至25年内,世界风能市场每年将递增25%。

(3)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千瓦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5千瓦以上的热量或4千瓦以上的冷量,所以我们将其称为节能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主要分为三部分:室外地能换热系统、水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

制冷系数在6以上,制热系数在5以上,利用率比传统的中央空调高40%左右;一机多用,一套设备可以满足制冷采暖需求,又可以提供卫生热水。地源热泵可利用的低位热源水有地下水、海水、城市污水、洗浴废热水、江河湖水等。

2,4绿色机房技术

第8篇

关键词:绿色;智能建筑;新技术;发展;应用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目标是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有效应对。目前,可持续发展观念备受关注,尤其是面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绿色智能建筑的新技术不断发展,综合性更强。对于人口大国,新型建筑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发展,逐步完善。面对日益增加的绿色智能建筑面积,需要重视环保思想的融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其中,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有效应对,在根本上推动社会的长远、稳步发展。

1 对绿色智能建筑的概述

1.1 绿色智能建筑的涵义

对于绿色智能建筑,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合理的设计思想,采取整体和集成的模式,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将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在建筑中。在能源供给上,主要应用能耗较低的新能源类型,关注建筑构造中的通风和采光等问题,实现配置的合理化。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更具优势,主要是位置选择上更加趋于合理,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高效性的需求,实现能耗降低,减少废物排放,同时,建筑的功能更具全面性,智能化功能突出,使得整个居住环境更加优质。在这种建筑的应用下,既满足了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也实现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1.2 绿色智能建筑的基本内容

1.2.1 立足社会内涵,绿色智能建筑主要关注的是绿色观念,强调节能、舒适和智能高效,同时,需要操作更具便捷性。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布局特点、结构、制度、管理思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其设计的基础是基础设施,更注重环境保护和能耗节省,强调实现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彰显设计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要保障建筑物基本机构与绿色智能建筑中的网络、智能技术的融合性和匹配性。

1.2.2 立足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绿色技术隶属环保范畴,主要涉及资源的循环使用、能源的节约、用地的节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材料使用量的减少、新能源的开发以及高效应用等。智能技术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包含视频监控、图像显示、通信控制、布线、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为此,在绿色智能建筑中,能够实现自动观测的目标,同时,引发相应的内部和外部联动,满足智能化报警的需求,使得各种技术能够实现协调运行,达到与建筑自身结构的更好地结合。

2 对现阶段绿色智能技术应用现状的介绍

2.1 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对于建筑物中的节能技术,需要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例如隔热保温墙体材料、高效率的采暖设备等,目的是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满足节能环保的目标。

2.2 对节约型建筑占地技术的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用地十分紧张。因此,探讨建筑用地的节约意义重大,备受关注。当前,比较认同的是山地建筑技术,借助山地地形错台的技术,在保障容积率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地下建筑面积增大,尤其对于车库的设计和使用影响较大,切实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另外,对于建筑物的顶层阁楼,主要采取小坡屋的形式,使得整个空间面积增大,采光效果更强。

2.3 对节约用水技术的分析

对于用水的节约,主要是降低水资源使用量,也包含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对于生活中大量的污水,对其进行处理之后,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也就是通常讲的中水。因此,可以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处理,形成中水,满足绿化、洗车等诸多方面的需求。

2.4 对建筑材料节约新技术的分析

对于传统的建筑施工,资源耗费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能耗以及建筑材料。但是,在绿色智能建筑中,实现了对大量废弃物的再利用,如淤泥、废弃植物的纤维等。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其作为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行业得以应用。另外,在长江流域,拥有大量淤泥,可以作为墙体材料使用,实现对传统材料的节约,环保功能突出。

2.5 对智能设备和技术应用的分析

对于绿色智能建筑而言,其主要实现了对各种现代技术的融合,满足建筑物智能调节功能的需要,保障整个建筑物实现内外结构的统一,协调性突出。例如,对于供暖和制冷,结合室内外环境的温度进行有效反馈和调节,实现对最佳室温的维护,提升温差的科学性,满足建筑物舒适性的原则。另外,智能化门窗应用越来越多,外形美观,实用性较强,具有突出的隔音效果,气密性强,同时,具有自动报警的功能。另外,风雨传感器也应用在建筑中,一旦遭受外界风雨,窗户会实现自动关闭,远程操控功能也十分突出。

3 对现阶段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缺陷的分析

3.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在绿色智能建筑技术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合理引导。一些法规贯彻不到位,影响建筑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速度。

3.2 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影响

当前,绿色智能建筑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资金存在不足的问题,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很难支撑起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

3.3 缺乏对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的深刻认识

我国地域辽阔,但是,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很多地区没有认R到绿色智能建筑的价值,缺乏对其概念的全面理解,很难将绿色建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协调性不强。另外,在建筑行业内部,诸多建筑主体对这一概念理解不透彻,无法在根本上保障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3.4 能源结构存在不合理

当前,主要的能源应用类型仍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大量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

4 如何促进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

4.1 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对于绿色智能建筑的发展,一定的法律法规支撑意义重大,因此,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制定和出台,不断完善,借助法律作用,实现对相关行为的约束,推动绿色智能建筑技术的顺利发展。

4.2 强化对激励机制的完善

对于绿色智能化建筑技术,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民众对其存在质疑,没有认识到其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因此,相关部门要大力完善绿色智能建筑的激励机制,立足目标、规划和技术等多方面,形成鼓励性的政策,推动绿色智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

4.3 对智能技术的发展模式进行完善

对于绿色智能建筑技术,需要重视思想转变和战略思维的完善,立足自然,实现生态与社会发展的融合,达到协调统一。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开发可再生能源,提升利用率。

4.4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绿色智能建筑发展中,要重视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材料处理技术以及能源开发技术等,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5 结束语

综上,随着绿色环保观念的增强,绿色智能建筑发展迅速,大量先进技术应用其中,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降低能耗,强化建筑功能,在根本上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电气技术;弱电技术;建筑设计

一、建筑电气技术与智能建筑的概念

1、系统集成

指以搭建建筑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2、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的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对于功能近似、统一管理的多幢住宅楼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又称为智能小区系统集成。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3、系统集成功能:

对弱电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集成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弱电子系统,用相同的网络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大厦的控制流程自动化――弱电系统实现集成以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的角度来看,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受控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提供开放的数据结构,共享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信息环境的建立及形成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集成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各弱电子系统的功能。

二、优势

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

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另外,通常的自动装置不能接受、分析和感知各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形象、声音的组合以及外界其它的情况. 为扩大信息通道,就必须给自动装置安上能够以机械方式模拟各种感觉的精确的送音器,即文字、声音、物体识别装置. 可喜的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控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使智能控制变成了多方位“立体”的控制系统.

3.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 ,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因此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可比较复杂,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它要求系统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具有自动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有自动躲避障碍物运动到某一预期目标位置的能力等. 对于这些具有复杂的任务要求的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便可以满足.

4. 传统的控制理论对线性问题有较成熟的理论,而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虽然有一些非线性方法可以利用,但不尽人意. 而智能控制为解决这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找到了一个出路,成为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除具有上述几个特点外,又有另外一些特点,如被控对象往往是动态的,而且控制系统在线运动,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实时响应速度等,恰恰是这些特点又决定了它与其它智能控制系统如智能机器人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等的区别,决定了它的控制方法以及形式的独特之处.

5.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6.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能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

7.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能总体自寻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能力.

8. 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

三、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经济方面

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要遵循经济实用的原则,做到经济节约、技术可靠、质量过关。在实际的工程中,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案应符合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新技术,保证技术的安全可靠,选用经过检验的合格产品,利用新型的技术来简化系统的设计,从而减低工程造价,保证经济上的合理,降低投资的成本。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建筑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应该做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追求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智能建筑的功能全面、设施复杂,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不同设备均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功能和性能上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想要盲目追求最新和最全是不切实际的。若片面的追求设备的先进和功能的齐全,不仅在设计上会存在意想不到的难题,还会加大项目实施的难度,并抬高投资成本,增大运行所需的费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却难以达到预想中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基础出发,选取适合的设备和系统,采用恰当的技术,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设计要求,也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

3、质量方面

首先,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认真审阅和校对设计图,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其次,操作的过程要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质量规范,采用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严禁使用伪劣产品,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

四、总结

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