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产品运营管理

时间:2023-09-12 17:09:51

导语:在金融产品运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金融产品运营管理

第1篇

在徐总眼里,这幅字既富于浪漫主义豪情,也充满了激情,这样的激情也许就是远传团队一直保持正能量的原因,使得远传的发展欣欣向荣。十年来,远传吸引了众多有梦想的员工,培养出众多的运营专家,研发出专业的管理软件,成为一个服务运营管理渠道的专业建设平台。我们期待通过对徐总的采访,与业界分享远传的成功经验。

《客户世界》:徐总,远传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业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您最近提出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对于这一理念,您是如何解读的?

徐立新:远传技术经过近十年历练,提出了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这一理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通过哪些手段和流程把呼叫中心管理好?”“如何提升呼叫中心的管理效能?”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不是单纯地写代码,不是简单地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是主动把行业内先进的、最适合客户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嵌入软件,帮助客户提升管理的幸福指数,降低痛苦指数。

比如远传技术的排班软件,这是公司的明星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就是因为其中凝聚了许多远传技术专家和客户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无数次的算法模型的测算、无数次与排班师的交流、无数次的流程实践,才有了这款比较成熟的管理软件。

《客户世界》:您提出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是基于哪些方面的因素?

徐立新:远传技术经过近十年的沉淀,对大型呼叫中心的运营管理非常熟悉,例如电信运营商和金融行业的呼叫中心。我们一直聚焦在呼叫中心与客户服务行业,精耕细作,今后还会坚持这条道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力争成为呼叫中心这一细分市场上的领跑者。基于“聚焦行业、精耕细作”这一战略,远传需要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除此之外,还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是客户价值提升的需要。

呼叫中心行业已经从建设期转入运营管理优化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呼叫中心服务与营销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管理者将迎来更多挑战,他们需要一个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来帮助他们将复杂的管理问题简单化。远传技术根据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价值创新,给客户不同的差异化体验和价值。

二是市场竞争需要。

当前软件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十分激烈。在缺乏产权保护的今天,我们只有更加快速地前进、更好地创新机制,在与友商们一同进步的同时,我们前进得更快些,优势更加明显一些。只有足够有差异化的产品才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是公司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远传技术是一家务实的公司,我们一直认为客户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我们从大量的项目中汲取管理的营养,由我们的咨询顾问加以提炼提升,最后变成产品和服务,并在我们自己的呼叫中心基地演练。公司一直奋力培养这种创新机制,保证产品和服务不但一直能跟随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潮流,而且能够足够“接地气”,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管理需求。

《客户世界》:从理论观点到实施落地,需要具备多种条件。请问徐总如何将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落地?

徐立新:理念的落地,的确需要多方面的支撑。

首先,远传技术已经具备了这一理念当中最重要的要素——管理思想。早在远传建立之初,公司就成立了咨询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咨询部成果丰硕,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和运营思路,为打造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提供了专业支撑。

其次在技术上,远传技术曾经成功开发了排班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知识库管理系统和客户行为分析系统等多款管理软件,在电信运营商、金融保险、航空、电力、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拥有众多的成功案例,获得客户广泛赞誉,公司在近十年中积累的开发经验和实施经验,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最后是公司着力建立一支顾问型的销售队伍,每一个销售人员都是顾问,以管理人的视角开展项目实施,为客户提供专业呼叫中心战略规划咨询,将集合大成的服务理念和经验推荐给客户,实现有思想的人去推广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

《客户世界》:徐总,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是远传技术的明星产品,您能从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角度,结合客户案例,来谈一下这一款产品吗?

徐立新: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在远传技术已有8年多的历史,成功应用于全国二十多个省的电信运营商以及金融、航空、电子商务等行业,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这款产品的诞生与成长,恰好印证了“做有思想的专业管理软件”这一理念。

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是诞生于公司的第一款产品——排班软件。排班软件主要是用于座席人员的排班管理与调度协调,而整个呼叫中心的管理内容远远不止于排班调度。远传技术提出“一体化(All-inone)”的管理思想,把呼叫中心管理中涉及到的日程管理、现场管理、流程管理、培训考试等内容融入到排班系统中,创造出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帮助客户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多媒体多渠道的接入,呼叫中心管理者需要面对更多的挑战,比如客户变成专家消费者,客户对服务的期望提升;渠道更加扁平,让服务响应能力提升变得相当迫切;员工技能要求趋于复杂化,员工的技能管理变得困难;服务的预判和渠道协同有助于提升客户感知;渠道大数据沉淀,客户轨迹数据如何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远传提出多媒体运营管理的理念,并融入到U-CCMS多媒体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系统中,主动推送给客户,协助客户在复杂的多媒体服务场景下,建立运营支撑的一体化,帮助客户成为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楷模。

《客户世界》:徐总,在近十年中远传技术打造了多款明星产品。在未来还会有哪些软件?这些将给呼叫中心运营管理带来哪些改变?

徐立新:远传技术未来软件的研发,以客户需求、客户体验为导向,将聚焦客户更高层面的管理需求,从三个方面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一是员工心理管理。结合客户的运营管理需求,针对员工心理特点与情绪管理,结合员工胜任力模型,提升员工归属感与满意度。心理管理是远传技术产品在运营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对原有运营管理系统软件的补充,目的是通过心理管理手段来增强员工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提升员工的正能量。

二是电子渠道客户行为分析。通过对企业的电子渠道的客户行为轨迹分析来优化服务渠道,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与服务,这是远传技术向互联网方向衍生的升级产品。在渠道扁平化的今天,来自渠道端的压力和行为研究有助于服务者提供更好的针对,开展服务营销。在未来,服务与营销将越来越紧密。客户的感知、企业的美誉度,都来自于扁平化的渠道体验、多渠道的协同服务研究与行为分析,这也将是下一阶段服务行业发展的热点。

三是数据分析。对企业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商机,为企业的营销与服务提供决策依据,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因为不管是传统语音呼叫中心还是如今如火如荼的多媒体呼叫中心,都沉淀了大量的数据,传统的轰炸式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数据里面找到客户所需,分析并提供适合客户个性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正是大数据应用的价值。

第2篇

 

关键词:资金筹集 资本运营 运营管理 运作效率  

    一、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资金筹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经常性事务。它是指企业分析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和资本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规划,确定投资资金的需要量和资金投放的时间结构,然后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和渠道,衡量筹资风险,在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前提下,及时、适量地获得所需的资本。企业资金筹集是企业进行资金运营的基础和前提,资金运营则是资金筹集的下一个必经阶段,是对资金的重新配置,直接影响到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的主要任务有所区别,但却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资金筹集以低筹资成本为目标,以最大限地实现资本增值;而资金运营管理的目标就是资本增值,而通过资金筹集获取低成本的资本是实现企业增值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将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筹资过程应注意三点: 

第一,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原则。这是企业任何经济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到企业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即要求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资本营运中时,不仅要考虑各种筹资成本,还要权衡各种形式资金的投入收益,综合权衡比较之后,选择合适的筹资渠道,确定科学的筹资方案,以保证运营管理的实际效益。 

第二,服务资本运营项目原则。不同的投资项目需要的资金规模不同、资金性质也有差异,选择适合的筹资方式是决定企业资本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筹集资金时必须从资本运营项目出发,结合投资项目的经营特点和资金需求的特殊性,比较不同筹集方式的优缺点,或者对各种方式进行合理组合,选择能够最有效地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顺利实现投资项目收益的筹资方式。 

第三,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资金筹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获得投资收益,而这种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通常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所以,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资金运作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坚持收益与风险权衡原则,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客观评估资本运营项目的收益与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保证通过资金运营实现预期收益。 

二、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面临更宽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资金来源渠道也日益拓宽,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筹集和外部筹集两种方式。 

(一)企业内部筹集资金 

内部筹集资金主要源自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扣除成本及税费后的盈余,即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的自我积累。如果企业当期利润率较高,就有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此时可以通过内部筹集方式获取发展资金。当前常用的两种方式分别是提取折旧费用和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折旧费用是非付现成本,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中扣除,不需要付现,因此会滞留在企业,形成企业的现金流量,可以用于企业发展。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则是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利用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购买原材料或服务时,达成暂缓支付货款协议,从而形成应付款融资。企业可以将该部分应支付的资金暂时用于其他急需领域,调节资金余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外部筹集资金 

企业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相对来说要丰富很多,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吸收股东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向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预付货款等商业贸易融资、买方信贷、票据贴现以及获取政府补贴等方式。不同的筹集方式对企业的制度体系与经营发展潜力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经营特点与业务发展需求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运营管理;价值分析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的市场分析、设计、以及售后服务,通过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于提高企业质量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体系。

二、当前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单纯停留在产品生产管理这个传统的观念,就会严重阻碍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质量管理应该包括产品的品牌管理、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产品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研发的管理,这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2.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常常忽视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经济的问题,由于这些不经济的问题会严重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都限制了企业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我国许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知识创新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再创新能力。而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应用

1.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员工在第一时间充分满足客户的期望和要求,你怎样对待员工,你的员工就会怎样对待客户,这是一个作风传递的过程。当前很多企业在制度层面上存在着不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现象,在执行层面上也很少关注客户的满意程度,在检查层面上更是存在着“为检查而检查”的应付情绪,这都严重导致了企业在一些环节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与“经营”的失衡,从而给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添加了很多阻力。因此,企业运行管理人员要以提高整体的服务水平为宗旨,运用客户满意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更好地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在监管过程和处理效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检查人员的真实感受,进而提升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

2.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是全面质量管理落实的关键。一般县域金融机构的运营监管主要是由网点的会计主管和支行的运营监管人员配合完成监管工作。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对核算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会计主管的主要工作就是现场的组织和管理,而不是对具体的工作都要亲力亲为,然而当今的制度设计和实际要求却将大量的具体工作交给了会计主管,比如:业务专用章的使用、挂失业务的审核工作等。这都导致了会计主管由于忙于许多具体的事物,而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对现场进行管理。另外,当今很多工作人员故意违规和恶意破坏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大多数违规主要是柜员对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流程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很多柜员在培训期间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要不断坚持持续改进的步伐,不断优化管理的流程,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更新质量管理的概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两个部分,内部质量主要指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水平,外部质量主要指客户的满意度。首先,要准确界定企业的风险点。如果监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风险点,就会有利于防控企业风险,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强对重点业务的监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银行柜面的业务的急剧增加给运营管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想真正提高全面质量的管理水平,就要细分风险的类别、明确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以及重点注意事项。最后,优化工作流程。企业运营管理人员既要发现风险防控较为薄弱的环节,又要发现系统流程中的不足,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水平。

4.坚持企业的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从一定程度来看,全面质量管理是方法、技术问题,而企业的战略是发展方向问题。如果企业的发展方向存在问题,那么企业技术即便十分先进,最后企业也不会发展壮大。这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才会达到最优的整体效果,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现代企业质量管理观念较为落后、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企业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知识创新,但是只要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加强工作人员的作风建设,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坚持企业的战略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就会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马伊双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宋长宏.浅谈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中国商贸》.2014年2期.

第4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国有企业;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佼佼者,而资本运营作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运营的关键切入点。资本运营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是被所有人都熟知的,但是在资本运营中也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当今国情下国有企业中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一)资本运营的外部条件十分恶劣

企业摆脱困境最有效的一项措施就是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因素,这项有效措施迟迟不能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实行起来。我国的失业保证制度很不完善,不足以承担减员下岗后造成的巨大社会压力。

在现行的企业制度中,有很多的制度都是不合理的,对资本运营管理起着阻碍作用。国有企业中实行的财税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税制度不能作用于股份制企业和资产重组企业。现行的金融体制不能够随着区域灵活的周转,导致企业跨地区兼并之后不能实现资金的跨地区。企业所有的投资项目都是由政府决定的,在这种投资体制下导致企业投资供求脱节,影响投资的效益。在企业进行兼并之后,分配体制的不完善也会束缚着企业的正常运营。

市场经济是它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法制经济,但是在如今的企业经营中,法制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法制这一环节一直是比较薄弱。在利益当前,部门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法规的定制甚至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在许多非法的法律实施面前,存在着大量的违法现象。而在这些不健全的体制之下,资本运营根本就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运营。

资本市龅姆⒄够剐枰进一步的努力,完善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占全社会融资的十分之一,这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偏小。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资本市场融资总量占当前国内生产总值也达到了10%,提高了五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存在发育程度较低的现象。资本市场内部,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发展所有的资本都是依靠银行贷款,股票与债券所占的比例十分少。这不仅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且会对企业的债务产生沉重的负担。

(二)国有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甚至负债的现象

根据调查显示,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总资产在七万亿余元左右,负债达到了五万多亿元,所有者权益仅有两万亿元,负债率竟然高达71%。在经济转折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因为诸多因素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经济开始全面滑坡。在如今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中,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呈上升趋势,企业的债券限制十分严格,在这两种现象下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基本上已经与市场分离。

国有企业的资金现在严重不足,有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负债的现象。在国有企业的融资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积累能力逐渐变得薄弱,甚至阻碍了资本运营方案的正常实施。

二、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主观上存在的弊端

(一)经营理念和思想还处于落后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买卖和兼并企业的现象开始泛滥,这不仅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导致资本运营管理日趋艰难。虽然买卖和兼并并不被多数人支持,但是这种主观的想法仍然流行在企业运营中。在这种经营思想下,大量的资产被封锁在经济效益低下的企业中,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在某些国有企业领导错误的思想领导下,资本运营只是被作为企业产生利润的最佳途径,只是作为一种证券投资而存在。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下,国有企业指望在股票交易中获得巨大的利润,最终却造成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企业的产品逐渐失去了市场的地位,甚至扰乱了国家的地位,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片面思想下,资本运营仅仅是为了扩大资产的规模,而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企业仅仅是为了增产扩股,而不考虑长远的计划,不计算经济效益,最终偏离了资本的效益原则,导致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政府干预力度过大

在市场的运营中,企业作为资本运营的主体受到了政府的过多干预。在政府过多的干涉下,企业资产重组的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企业之间存在过度的竞争,导致许多重复的建筑出现,资本配置主体出现错位。政府的过多干预,还会导致企业内的部门开始出现分割的现象,在区域上也会出现分裂。

(三)中介组织缺乏规范化的组织领导

中国的国有企业或者是说金融体系中,比较偏重的是传统的借贷业务,侧重发展的是商业银行,对于能够对产权介入动作的中介媒体很少关注。产权交易最关注的就是产权、资产方面的问题,而缺少中介媒体的作用,资产的正常流动就难以实现,交易成本也会变高。调查中显示,我国的投资银行起步较晚,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服务意识等知之甚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市场的炒作上。在中介组织的评估中,评估结果也令人大跌眼镜,有的时候竟然超过了50%。

以上几点都是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虽然受客观条件限制较大,但是主观的人为因素也有很多。根据这些弊端,提出相应对策是重中之重。

三、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打破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传统的经营思想并不适合现今的企业制度。转变思想成为改善资本运营的关键。首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产品经营转变为资本经营;树立不断创新的思想,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否定、不断创新,谋得企业的长远发展;紧跟改革的步伐,在懂得经营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带领下,树立增值为核心的资本经营管理理念,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不盲目跟风。

(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企业的财力

国有经济中的资本经营已经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只有增强企业的辐射力,才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建立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健全资金注入机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秉承政府企业政权分立的原则,由国有资产所有者掌握国有企业的利益、运营等。在资金注入机制中,国家应该建设项目资本金注入,企业所求高于国家的资本金,可以向银行贷款。税利分离,国有企业的利润作为投资的利益,应该用于国有企业的再投入。通过进行土地转让金的操作,将土地转让金运用于企业的再投资中,来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

将银行的债券转化为企业的股权,减轻企业的负担。共有企业的债务由于企业无力偿还,最后都是银行的不良资产。为了改变这一根本现象,可以将企业的债务改变为银行在企业的股权,进而实现对企业的产权重组。在银行参与企业的管理之后,要做好监督者,减少企业在决策中的失误。

(三)转换政府职能,提高企业效率

在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管理中,要取消政府的一部分职能,由市场来调节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改变市场的运营环境和为企业出谋划策中,而不是对企业的资本运营进行全面的干涉。在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的基础上,还有确保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实现政企分离。

第5篇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作的基础,其建设也是城市开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先期工程。然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又具有投资大,风险大,利润也不高等特点。因此,如何拓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渠道,如何实现合理的运营管理,使之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问题。

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和分类,对应总结归纳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渠道,然后提出可以拓展增加的资金渠道。最后提出一些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最后讨论部分,提出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有待研究的方向。

1、特征分析

有研究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纯公共品性质的设施,以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城市绿化、城市防灾设施为主。这类设施具有纯公共品的所有特性,因此,城市政府是主要的投资主体,预算拨款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第二类,公共品特性较强的设施,以城市道路、桥梁、环境卫生、供电、供水、供气等设施为主。城市政府仍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城市财政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但当资本条件和技术条件具备时,私人资本的介入是可能的,另外,由政府投资、私人经营是这一类设施的又一特点。

第三类,私人产品特性较强,但仍为准公共品的设施,以资本进入规模较少。排他成本较低的城际,区间高速公路或公路,市内外公共交通,集中供热等设施为代表。一旦条件具备,立刻可以转化为私人资本投资和经营的项目。对这类设施加强监管和采取包括财政资金引导、补贴和税收优惠等诱导手段在内的方法,是解决城市财政资金供给不足,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的有效办法。

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渠道基本来源都是政府财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等,单纯靠政府财政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困难,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单纯靠城市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因此,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拓展新的资金渠道,建立公开、规范、适应城市基础设施筹资需要的投融资体制十分必要的。

2、建设资金渠道――经验与建议

根据国内外的投融资经验,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渠道可以向以下4个方面拓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项目融资、专项资金。

1、 股权融资:

其特点为融资主体主动、筹集资金广泛、资金用途灵活和使用期限长,较商业银行贷款优越。按照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发行证券融资(公募)和私募融资两种方式。

(1)公开发行证券融资:对于像供电、供水、公共交通、邮电通讯等巨额投资,垄断性强的城市基础设施,证券化融资方式具有较强的优势,原因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服务层次属于满足社会基本需求,需求弹性较小,又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青睐。建设运营的筹资比较容易。长江电力(长江三峡工程的电力公司)就是一个汉好的例子。

(2)私募融资:在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备与组建过程中,通过私募方式,吸收多种渠道的资金。此方式可减少审批手续,减少不必要的信息披露,筹集的资金量大,公司决策层稳定。

2、 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可以分为外国政府贷款、金融机构贷款、债券融资等几种方式。

(1)金融机构贷款。银行贷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常用的一种凑资方式。由于投资巨大,企业债务负担重,还贷压力大。

(2)债券融资。通过向各类社会投资者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可以收费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需要得到法律或国家特殊批准,要通过一定的程序。

3、 项目融资

可以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主要采用BOT的融资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一般为大财团),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收回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是一种典型的公私合作模式。

BOT模式目前应用比较多,如承包商出资建设高速公路,政府许以特定年限的高速公路收费权。但是BOT也存在很多风险,需要政府在合作谈判上审慎对待,以免承包商利用合同缺陷给城市发展带来负面效果。

4、 专项资金

指通过财政拨款、基础设施运营企业的利润留存、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把资金集中起来,建立专项资金制度,专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以上几点,是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资金渠道。笔者以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特别法令,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获取城市基础设施的隐性利润。根据谁收益谁附费的原则,让获益群体按比例支付或偿还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

4运营管理建议

当前,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是:(1)责权利不分;(2)缺少监管;(3)资源垄断转化为部门利益。这些问题的后果是,市民附费后享受不到应有的等价的服务,仅仅以铁路、电信为例,这几年民间对这两大系统的不满和投诉数不胜数,其余的还有燃气收费,自来水收费,排污收费等等,都成了许多城市居民议论的话题。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需要突破上述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发展,给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一般而言,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部门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府部门,如市政部门及下属公司;(2)大型国营企业(电信、电力);(3)有特许执照的国营公司,其企业获利来自于基础设施受益者交费;(4)公私合营公司。

对于政府部门和大型国营企业管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其管理运营的计划应向公众公布,接受公众的质询,才能使基础设施的运营切合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需要,而非是市政管理部门利益实现的工具。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成本,收益、以及收益的使用等都需要透明化。通过这些方式,划定运营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力和应得的回报等等,从而使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顺利高效,减少公营部门和民众之间的冲突。笔者认为,只有当下的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往这方面转变,才能给城市居民提供高质的公共物品(比如,公布营运计划,发展规划,机构组织和职能范围,定价听证,公布成本,贷款偿还情况及盈余使用情况等,将能使市民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也能使基础设施更适应城市居民的需要)。

对于有特许权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和公私合营的基础设施,政府在前期应制定好企业需遵循的运营规范,运营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管。这两种情况,很类似于BOT运营管理模式,BOT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固然可以解决政府投入,提高设施运作效率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承包运营商追求最大利益的动机往往会在和城市发展需要发生矛盾时,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城市利益。因此,城市政府在颁发特许权或公司合营合作的时候,需要出台规范的监管方案,使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符合城市远期发展需要,而不能完全放任为企业的纯市场化行为。

5、讨论

第6篇

根据关于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苏州农商银行特制定金融知识普及月特色专题活动方案,现就有关活动方案通知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本行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 XX

由总行办公室负责具体宣传活动筹划、推动、开展情况,各个单位做好分工内工作。

二、宣传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旨在针对消费者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金融需求,经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主动适应数字金融时代的发展,着力做好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识别和处置工作,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风险责任意识。

三、宣传活动安排

(一)筹备时期(2021年8月31日前)总行办公室制定活动方案,仔细做好各项预备工作,并依照本方案积极筹备宣传活动工作。

(二)实施时期(2021年9月1日至9月30日)各单位依照宣传工作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月”的宣传工作。

(三)总结时期(2021年9月底)各单位将宣传工作的开展事情、做法及经验进行总结,以书面形式报送至总行办公室。

四、宣传措施

1.做好宣传前期准备。一是制定宣传口号。充分协调线上、线下多渠道,深入研究宣传对象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撰写宣传内容,揭示当前非法金融活动惯用套路和手法,确保重点人群愿意听、能听懂、记得住,切实提高群众的警觉性和防范力。二是制作宣传海波。制作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海报、宣传折页,扩大宣传范围。(落实单位:办公室)

2.做好线上宣传工作。要充分依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公众号、微信订阅号、抖音订阅号等网络载体,建立精准宣传机制,定期推送各类宣传内容。(落实单位:办公室、网络金融部)

3.推动线下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物理优势,通过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厅堂摆放宣传海报、向客户发放宣传折页、工作人员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阐明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主动适应数字金融时展的重要性。结合走访工作,到农村、进社区、到商户进行宣传,做实做细宣传工作。(落实单位:办公室、运营管理部、各网点)

五、宣传活动内容

紧扣活动主题,将宣传内容分为两个系列:

(一)第一系列宣传内容以普及期货金融知识为主,内容包括但别限于金融基础知识、理财产品知识、以及最新的监管信息等。

(二)第二系列宣传内容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为要紧宣传内容。内容包含金融风险、非法诈骗风险、洗钱风险等案例信息。

六、材料要求

第7篇

通过人民银行牵头众多国家部委联合推出REITs,为房地产企业开拓一条可行的融资渠道,通过丰富房地产金融投资品种引导理性的房地产投资行为,改善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结构,是长远而有益的举措。REITs试点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某些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关系到中国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金融结构的优化。

为什么需要REITs

作为REITs基础资产的持有型出租物业,大多为写字楼、商铺、厂房等商用物业。不同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住宅市场,商用物业市场的投资者具有更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力,市场价格走势与经济周期联系更为紧密,发展态势与住宅市场相对独立,对社会民生的影响相对较小。以商用房产为主要投资对象的REITs对普通住宅市场并不会造成冲击,REITs的推出与现行以住宅市场为主要调控对象的宏观政策也并不冲突。

中国现阶段商用物业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不高。由于商用物业整体价值较高,流动性差,项目投资风险较大,投资主体十分有限;市场交易少,交易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并不透明。通过发行REITs,商用物业的持有人可以实现资产的流通,尽快回收投入的资金;而由整体的物业投资转化为基金份额或受益凭证投资,大大降低投资门槛,能够吸引到更多投资者的参与。此外,基金份额的交易有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弥补因缺乏交易造成的市场信息缺失;REITs交易中对物业管理信息的披露要求,能较好地改善商用物业经营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这都有利于大大提高商用物业市场的运行效率和水平,对中国商用物业市场的成熟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REITs产品的推出对于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方向也可能产生积极影响。REITs的基础资产是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物业,物业所产生的现金流是REITs分红(股权型REITs)或者还本付息(债权型REITs)的来源,因此,对租金的判断是REITs估价或者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和现实考虑,而物业升值则是一种预期的潜在利益,必须基于对未来租金走势的合理判断。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严重背离的环境下,REITs产品的推出有利于引导投资者更多地关注租金收益对房地产价值的内在作用,逐渐淡化市场对脱离租金水平的投机行为的追捧,从而有利于培育一个合理健康的房地产投资市场。

此外,REITs的推出也有利于培育一个健康成熟的持有型物业市场,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当租金收入成为决定物业品质的重要因素时,房地产的开发将更多地着眼于物业未来的经营效果,而非仅仅是建设和销售;另一方面,股权型的REITs产品将物业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相分离,强化物业经营管理效率对物业价值的决定作用,促使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产业的分离,将有利于培育一个专注于物业运营管理的产业,提高物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在密切关系民生的住宅市场,如果随着REITs的发展能够推动持有型出租物业市场的日趋成熟,当“租房”变得和“自购房”同样舒适和便利,买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有可能随之逐渐弱化,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国内高企不下的住宅价格。如能将REITs创新与保障性住房投资合理结合,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将可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压力,大大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发展。

债权型REITs的投资风险

成熟的REITs市场主要为股权型REITs产品,而基于中国现有的制度框架,债权型REITs的推出障碍较小,在试点阶段率先推出的呼声亦较高。债权型REITs产品的发行实质是发行企业自身的融资行为,因此产品的信用风险是投资债权型REITs最值得关注的因素。

债权型REITs的特征即以物业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第一也是最主要的还款来源,因此物业产生现金流的多少及其稳定性是判断其还款能力的关键,衡量这一因素的重要指标是债务覆盖比(DSCR, debt service coverage ratio),即作为基础资产的物业产生的可用于偿还债务的净租金收入与当期REITs应偿付的债务本息的比率。可用于偿还债务的净租金,是归属于REITs的净租金收入,在物业产生的毛租金收入基础上根据交易结构安排,可能还需扣除应纳税款及物业运营维护费用等。债务覆盖比率至少应大于1,才能确保现金流足够用于偿付REITs的当期本息。考虑到租金收入的波动性,净租金收入对当期应付债务还应有一定的超额覆盖,而超额覆盖的程度与物业租金收入的稳定性有关,同时,超额覆盖比率越高,DSCR抗租金波动幅度越大,对REITs债权的保障程度也就越高。而判断租金收入的稳定性,除了参考历史租金收入数据外,还须结合可能影响租金收入的各种因素,包括物业类型、所处位置、租户及其类型、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经济周期影响,等等。

除了关注归属于REITs的租金收入的多少及其稳定性外,租金的获得及其保障性也是投资者应予关注的。作为基础资产的物业一般仍由原物业持有人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包括收取租金的服务。以现金形态存在的租金只有在进入REITs的信托账户才能确保归属于信托所有,一旦进入原物业持有人或其他资产服务商的账户,便存在与其自有资金混同的风险,因此,REITs交易中应有一系列的机制安排来合理避免租金收入与原物业持有人自有资金混同的风险。

REITs除了使投资者获得对物业资产租金收益的优先权外,还能获得物业资产本身对投资者债权的保障。与附抵押的担保债券相比,通过信托登记,作为基础资产的物业资产与原持有人相隔离,不作为原持有人的破产财产。在物业产生现金流不足以偿付REITs投资者本息时,投资者通过受托人可以直接变卖物业资产获得偿付,与执行抵押权相比更为便捷高效。因此,在评估REITs投资风险时,还应充分考虑变卖物业资产所能获得清偿的价值及其时间因素。

第8篇

发展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早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一方面老龄人口的抚养比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负担比(指享受养老保险人数与养老保险供给人数之比)将在2030年达到最高的37.37%,2050年为29.81%。老龄人口的大幅增加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将使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极大挑战。

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现为五支柱)需要共同发展。1994年世界银行提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由三个支柱构成,即第一支柱国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目前已经有学者将三支柱理论进一步深化为五支柱理论,即把对老年人和部分特殊需求人群的救助作为第四及第五支柱。目前在我国,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而作为重要养老补充的第二和第三支柱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大力发展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代表的第二支柱是必然选择。

事业单位改革将深化国内养老金市场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和事业单位两套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形成巨大的社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之势。1998年企业人员月平均退休金442元,事业单位人员月平均603元;2005年分别为714元、1346元。企业与事业退休金之比从1∶1.36扩大到1∶1.88。为保持事业和企业单位同类人员退休后待遇水平比例关系的合理、公平,逐步缩小差距,未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框架很可能与企业单位趋于一致,即转变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建立必将从四个方面促进企业年金的方展,即:尽快出台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年金产品创新、推动法人受托与行业理事会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机构服务水平等。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企业年金将与职业年金等一起,通过引入市场化方式管理和运行机制,共同成为国内资本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国内企业年金市场三年来取得的进步

企业年金从不为人所知到今天许多企业和员工各自拿到了金融机构提供的企业年金对帐单,其中包含了社会各界对企业年金这一制度安排和金融产品付出的努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一是继20号令、23号令出台后,有关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流程、会计制度、运营机构资格认定、运营细则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不仅奠定了企业年金的制度框架,更规范了企业年金的市场秩序,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已有25个省市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出台,财政部在今年年初也在有关企业年金财务处理通知中,认可了企业年金缴费可以按照工资总额一定比例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二是监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运营机构共同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努力使得企业年金制度的优越性深入人心。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出资人代表,中央国资委不仅先后出台了(2005)国资分配135号文和(2007)152号文,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还直接组织企业年金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极大调动了国有企业建立年金的积极性。目前已有东风汽车、中国网通、中煤能源、联想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建立起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各运营机构纷纷加大投入,积极培育市场。三年来,仅具备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资格的中国光大银行,就先后组织和协助20多个省市社保部门、国资监管部门、人力资源咨询机构,举办超过60场次的推介会,走访了数百家企业客户,接待了数十次客户来访,印发了十几万册各类年金材料。

三是企业年金运营管理经验和客户服务日趋成熟。目前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各类机构61家,尤其是第一批获得资格的29家经过三年多的摸索和实践,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对于单一年金计划、准集合年金计划以及原补充养老保险规范转制等各类年金计划的运营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针对企业年金计划受托人和委托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以光大银行为例,目前已形成了全方位、多种方式的企业年金客户服务渠道,提供包括上门服务、电话外呼、直邮投递、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2006年10月,中国光大银行在国内率先开通专门为企业年金客户提供专业咨询的800全国免费服务热线。2007年10月又开通400全国免费企业年金专线。

企业年金发展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尽管企业年金市场三年多的发展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主要表现为:

制度建设有待完善。这几年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出台了企业年金计划报备、银行账户开立、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交易、存量企业年金整体移交等方面的重要管理制度,但是与复杂多变的年金实践相比,尚有许多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亟待解决,包括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工资薪酬体系、企业分配政策的配套等等。

运营管理模式不够成熟。国内企业年金市场在三年多的发展中出现了多种业务模式并存的局面。总结来说,按受托模式分,有法人受托和理事会受托两种;按计划类型分,有单一年金计划和集合类年金计划;按运营机构分,有2+2模式、3+1模式、2+1+n模式、1+1+1+n模式等等。众多的运营模式及众多的运营机构使得企业年金运营管理模式多样、业务流程复杂,甚至不同模式之间流程管理和风险控制出现差异,大大增加了企业决策、机构运营、相互沟通等多方面的成本。

企业年金产品和服务体系亟待建立。虽然国内各家企业年金机构都十分注重企业年金产品设计和服务水平,但是目前的管理模式与系统化、完整性、标准化的体系尚有距离。一是不同服务模式基本是围绕企业年金运营机构之间的角色分工,而不是以企业年金计划和年金受益人为核心展开;二是所有运营机构均需要与潜在企业客户沟通协商,从方案设计开始进行不同角度的业务推介,增长了管理路径和服务链条;三是企业对年金运营机构的选择更多地局限在人脉、价格等非技术因素,对年金产品和服务能力的关注度不够。

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企业年金资产保值增值难度。我们对许多企业年金计划资产配置方案的分析跟踪发现,无论是稳健型还是激进型资产的保值增值均离不开债券市场、票据市场、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过去两年间,中国A股市场从1200点上行到6124点,在此期间参与市场运作的年金资产都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是2008年以来,外部市场环境持续恶化,截止到一季度末许多企业年金资产已经严重缩水,不少投资风格比较激进的年金组合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面对大幅波动的资本市场,企业年金资产能否实现保值增值目标成为所有企业和职工特别关注的问题,从而再次引发了年金计划受益人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机构投资能力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限制的关注。

针对近几年国内企业年金市场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矛盾:

市场预期与实际执行之间的矛盾

两个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一是统一而系统的税收优惠制度是最直接的影响。在世界上发达的养老金市场,政府向养老金计划参与人都提供明确而系统的税收减免优惠安排。而在我国,一方面国家没有出整统一的税收政策,而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又不尽相同,许多跨地域企业在实际操作上很难把握;另一方面在年金缴费归集、投资运营、待遇领取等各个阶段的税收政策又不甚明朗,一些省市甚至规定员工的个人缴费仍需税后缴纳,严重制约了企业年金计划中个人缴费的积极性。

二是年金市场发展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于企业年金制度涉及社会保障、企业财务处理、金融市场交易、薪酬管理等多个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及金融监管部门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年金政策和市场发展提出了要求,导致企业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多难以准确把握的问题。另外,有些地方政府从各自区域利益出发,出台了与企业年金制度相左的补充性养老金政策,导致企业面对这些政策无所适从。2008年以来,许多企业建立年金工作的进程明显放缓甚至停滞,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态度也从以往的积极推进,变为观望等待。

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流程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由于没有明确规定,运营机构为了市场竞争需要,在业务初期都尽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随着业务规模增加和复杂程度的提高,没有标准化的业务流程,造成了机构运营成本的急剧增加。

除了需要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外,实现标准的电子数据接口也是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各运营机构企业年金业务量逐年递增,特别是法人受托机构越来越多地承担受托人的职责,使得整个业务运营中各角色之间采用电子手段进行数据交换日益频繁,建立全行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次,自2007年始,一些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计划首期合同陆续到期,其中有少部分企业年金计划出现了更换运营管理机构的现象。由于缺乏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客户信息和计划数据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平滑转移成为摆在更换机构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

合规经营与遗留问题解决之间的矛盾

尽管目前原有企业年金转制工作已接近尾声,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能得到完全解决。地方社保部门管理的年金和行业性年金曾经占据国内企业年金市场的主要部分,电力、铁路、邮政等行业性企业年金都具有各自历史演变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的存在形态,与新制度下企业年金运营要求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这些都表明企业年金市场全面规范运营尚需要很长时间。

市场快速发展与监管能力建设的矛盾

企业年金市场在我国仍属一个新兴市场,虽在中国企业年金市场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业务领域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而企业年金又是涉及千万年金计划的百年大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急待解决。我们注意到目前企业年金市场监管能力还很薄弱,监管力量不足,企业年金制度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发挥协同监管机制,对企业年金涉及的税收政策、企业年金集合产品、信息披露、运营管理收费、投资比例限制等问题统一明确的政策。

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建议:

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需要强制性的缴费制度安排。目前全球养老金市场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国,实行的均为强制性第二支柱制度,无论是一般企业人员还是公务员,政府都要求每月工资总额中一定比例的强制供款。即使像美国、英国这样非强制缴费的国家,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吸引,许多企业员工、医院学校职员都通过各自企业集团或行业组织按月进行养老金缴费。

简单明确的税收政策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我们看到,养老金发达的市场税收政策一般都具有两方面特征:一方面,企业年金税收政策应当简单易行,企业年金计划参与人不需要进行复杂计算便可清楚了解税收政策影响;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涉及企业年金计划缴费、投资收益、待遇领取等所有环节。

集合年金产品尤其是零售的年金基金产品对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世界上不同类型的年金计划都有运作成功的代表。但近年来,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集合年金计划产品发展更为引人注目。据澳大利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集合类年金计划占到市场分额的33.3%,成为占比最高的计划类型,自行管理计划和行业计划分别占到22.7%和15.5%。香港地区的集合年金产品更是大行其道,集合类年金基金和紧贴指数的集合类计划产品占到50%以上。

第9篇

玖富万卡是珠海玖富消金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一款提供大小额借款、分期消费、代还信用卡等服务的金融产品。而玖富万卡属于玖富集团旗下的产品,玖富集团是北京的公司。

据了解,玖富万卡最高额度20万元,最快一天审核到账,利息率低至0.02%每天,但是据借款人反馈,玖富万卡实际借款利息很高,堪比高利贷。另外,从玖富万卡借款除了有借款利息外,还有保障计划专款、贷后管理费、保险费、相关服务费等其他费用。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