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化地理教学

时间:2023-09-12 17:09:55

导语:在数字化地理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化地理教学

第1篇

一、地理学科特色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使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高效获取信息和高效保存信息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的,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感觉器官。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作了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四、地理教与学方式的现状

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地理学习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目前我校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主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大致分为:(1)被动接受型。地理教师、始终是地理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你讲我记”的境地,地理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2)模仿再现型。这种地理学习类型的主要任务是把学过的地理知识、技能再现和模仿,而不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封闭读书型。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一步,过分拘泥于课本知识,甚至对过时的事实材料有疑义的地理结论也“照单全收”,另外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地理学习方式与地理课程改革的关系十分紧密。地理课程与教材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理学习方式,如呈现学生的是以“干巴巴的知识点”堆砌起来的地理教材,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而相反,学生地理学习的方式也会制约地理课程的改革进展,如果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的“惯性”仍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再富有创意的教材还会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对待。为此,针对地理学习的这种现状,决意实行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来。

五、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构思

要真正实施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首先要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教学结构,创造新型教学结构。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那么,如何真正地做到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

5.1 数字化学习是实现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核心。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5.1.1 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环境的基础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化环境,其最基础的是数字化的信息处理。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后具有信息显示的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学习环境虚拟化的特征。

5.1.2 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5.1.3 数字化学习方式。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是一味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的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数字化学习的三个要素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是数字化的学习的关键。

5.2 利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关键。

5.2.1 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的学习情境,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多样的学习情境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

动性和兴趣。从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发现与总结出探究性的学习问题,成为学习任务完成的关键。

5.2.2 提供立体化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室学习环境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也就是日前所指的立体化教材,它除了教材提供的文本、图像以外,教师设计一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媒体资源和相关网站学习资料。

5.2.3 合理选择与利用学习资源。我们知道,网络资源有共享特性,学习资源丰富多彩。由于学生存在着对学习资源和知识信息的选取、加工、处理能力较差,加上Internet网站上新鲜的、多样化的资源对学生吸引力很大,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对媒体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的合理选择与利用至关重要。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站的检索功能进行学习资源的索取与收集,成为学习任务完成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处。

5.2.4 巧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使教学内容由虚变实、化静为动、化复杂为简明。

5.3 充分体现双主,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实现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根本。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良好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及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易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既要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即“双主”教学模式:“主导――主体”教学模式。

六、信息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开展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基本上是依靠两种媒体,一个就是教师的语言,一个就是教科书,我们讲传承知识,任何教学都不可能离开传承知识或者知识的掌握这么一个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讲授,老师的语言是传播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就是依靠教科书,教科书在文本当中主要的形式是文字和静止的图象。如果没有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呈现只能局限在这里。信息技术出来以后,就从这两种媒体扩大到超文本和网络环境声、像、图文综合的动态资料的集成,而恰恰因为他有超文本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起点加以学习。教科书是一种线性结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内容的集成不是线性结构,你可以从任何的角度切入,这个就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不同课程内容,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地理课的学习中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6.1 分析地理教材,哪些章节适合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用怎样的信息技术去表现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挑选典型节次进行实验研究。

6.2 分工协作,课题组老师分别设计、制作课件、试讲,集体评课后修改、再试讲,并在学校举行公开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例如,课件中将遥远的天体、星系如火星、哈雷彗星拉近到学生的眼前;将课本上静态的地理事物动态地表现出来,如太阳系、银河系等;过去发生的事件,如宇宙大爆炸等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再现。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组合,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加信息量,使学生有时间去自主分析各种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启示和方向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

1.前言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也是一切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加工、交流以及应用、存储的方法体系。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工具融合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多样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2.1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虽然,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全新的工具,具有众多的优点,但是一些学校的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资源配备不足。另外,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没有充分的重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一些学校人力资源配备差,多媒体硬件设施配置有限,导致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无法分配给地理教学应用,制约了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2高中地理教学缺乏数字化资源建设

高中地理的数字化资源与其他学科相比明显比较匮乏,高中地理数字化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另外,地理教学的信息共享程度也比较低,需要进一步推进。与此同时,一些商业化的教学资源网站,过分注重商业性质,缺乏健全的网络,阻碍了高中地理网络资源的共享[1]。

2.3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效率低

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一些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习惯了传统的极爱哦学方式,不愿意去学习计算机,不远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另外,也有一些教师由于日常工作繁重,工作量大,缺乏钻研信息技术与教材结合的方法和技术。而对于一些新教师而言,由于他们缺乏教学的实践经验,难以把握地理教学大纲和体系,缺乏教学技能,缺乏优秀的地理教案和课件以及相关的习题和案例的资源的储备,导致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低下。

3.整合优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措施

3.1建立健全信息资源网站

高中地理信息教育不仅包括了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资料的应用和存储,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资源体系,还包括信息资源呈现和应用的方式,如何利益地理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们结合起来,讨论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以章节的形式收集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做成基于教学目标的课件、案例、习题以及创新题库。构建信息资源网站,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网站应该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

3.2提高对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认识并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增强地理教学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和情景创设,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并且充分的加以利用。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配备。教师也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感性。

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配合上生动的解说,这样优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融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深入思考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这样就有效的导入了课堂,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和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3.3强化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化信息环境之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必须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为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一方面,打破传统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里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教育服务,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游刃有余,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完美的融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激发其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效果[2]。

4.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工具,具有很多优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规律,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教学领域,推动了新的教学改革。作为一种新生事物,E学习平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E学习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基本学习能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然而课堂E学习不能纯粹化,因此E学习平台与传统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E学系平台为基础,开展混合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E学习平台;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有了更多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也对现代教育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谓的E学习指的是E-Learning(ElectronicLearning),也就是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数字化学习。纯粹应用E学习平台来进行教学又会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流,因此将传统课堂教学和E学习平台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视为一种更为科学、更为实用的教学模式。

1.混合式教学模式

E学习平台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E学习,又被翻译为网络化学习、电子化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不同的翻译方法也表明了对E学习的不同观点,而这3种观点都强调将网络资源和数字化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数字技术来对教育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快速学习和网络传播的目的,逐渐向无纸化教学、虚拟化教学的方向发展。然而纯粹应用E学习平台进行教学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E学习平台中在线交流的模式忽视了最快捷、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面的语言交流,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被逐渐拉大。而且E学习平台在一些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中也并不适用,因此一些教育学者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1]。也就是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混合起来、将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起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混合起来。

2.基于E学习平台的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策略

2.1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混合起来

所以教无常法,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情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个人表现、教学语言、肢体语言和板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交流。而基于E学习平台的在线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体现良好的人机互动性。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这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例如初中地理《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这一章的教学中,要对降水和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充分应用E学习平台的分组讨论功能,设计一个“我想对你说”的教学环节,教师先通过分组研讨功能在E平台上向学生一些极端降水的数据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心理波动,然后再让学生选择一种极端降水天气,向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人们送去自己的关心和祝福。这个教学环节既使学生对极端降水的天气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予以关注,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将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起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用到现代媒体,也要应用到传统媒体,二者的混合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和黑板板书的结合,能够创造一个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教学环境。一直以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强调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媒体,例如多媒体、EDA技术、多媒体CAI课件等,这些现代媒体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展示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但是教师要考虑到如果只使用现代媒体,学生也可能因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而感到疲劳,或者被过多的无效信息所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传统的,黑板板书也不可偏废。在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些知识重点进行总结,并将其制作成为简明扼要的板书[2]。

2.3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混合起来

以学为中心和以教为中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比较重视教师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在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但是带来了学生学习过于散漫、随意的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该结合这两种教学观点,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达到和谐的境界。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适当地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习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学生可以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依据进行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3]。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E学习平台为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所有的学生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也可以通过E平台的展示功能来畅所欲言,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作者:李妍 单位:常州市新闸中学

[参考文献]

[1]门路,王祖源,何博.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关注点———基于MOOC平台的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5(01).

第4篇

关键词: GIS 高中地理新课程 三维教学目标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开展了对中学GIS教育的研究,欧美国家GIS教育已经在中学教育阶段普及,对GIS教育的研究也日渐深入,重点放在学习GIS和利用GIS辅助学习两个方面[1]。

我国对中学GIS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新颁布的国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在地理必修、选修课程中均设置了包含GIS在内的地理信息技术内容[2]。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中学教师开始关注GIS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但关于GIS对实现中学地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探讨较少。我在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GIS专业学习经历和地理教学经验,谈谈GIS对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意义。

一、GIS在实现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中的应用

GIS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地理教学理念,可以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发挥独特作用:简化学生认知过程,优化教学环境,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原理,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理解地理现象的发展过程。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GIS多维可视化动态模拟功能可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抽象概念或原理进行多视角、全方位、多层面的表达;也可对地理过程进行模拟、再现及预测。抽象概念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空间想象模型,提高课堂效率[3]。如在“地球运动”教学中可以利用GIS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过程进行再现。

2.GIS(MGIS)热链接功能,可在专题属性表中增加图形、视频、动画等文件,实现地图要素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信息多样化管理,教育手段多层次辅助,有效增加课堂容量及课堂信息的发散。

3.GIS可以优化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GIS可将复杂的自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用直观的方法表现出来,特别是图层的叠加和缩放功能较传统的地图显示更胜一筹。

4.GIS可以更新教学数据。教学地图的老化、缺乏等都影响着教学质量,利用GIS软件可以进行地图的存储和改编,更方便教师取得新的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和地图都与时俱进,按照教学内容或进度进行增减[4]。

5.利用网络GIS(WebGIS)丰富教学内容。WebGIS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GIS的功能,培养学生空间信息查询和空间信息分析的能力:大多数WebGIS提供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在线互查功能,并且WebGIS地图可以由用户自由选择地图风格、地图比例尺及图层目录,实时更新数据,使学生能够将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属性进行有效联系,也可以通过图册的增减得到最新的专题地理,或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的乡土地理素材进行学习。

二、GIS在实现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中的应用

借助GIS独特的功能使地理课堂整体优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其对纷繁复杂的地理环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通过GIS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基本的计算机能力,使文件管理、数据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储存、数据表制作、制图工具使用、数据表达和分析等能力得到提高。如学生能学会筛选和整合有效信息:学会利用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等遥感数据获取信息,学会通过因特网搜索数据,学会利用影像软件,学会制作多媒体作业,并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效整合。

深层次地利用GIS辅助教学,可引导学生利用GIS探索世界。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使用GIS,用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地点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用GIS主动的摸索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并为学生世界观的培养提供条件。

三、GIS在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中的意义

GIS对教育来说不只是“一种制图手段”。在高中地理教育的应用中,它还体现了一种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的思考。GIS可以影响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6]。

1.GIS的练习和使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数学逻辑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外,还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7]。

2.使用GIS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习惯后,更易尝试探索新的可能性。在探索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决策思维的发展、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从而在认识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3.GIS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关注世界。使用GIS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相互结合,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为学生建立自身世界观提供有利帮助。

4.在GIS教育中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进步、成绩或者发展,需要采用那些适合学生兴趣、学校课程和社会需求等多元方式进行评价。通过多元评价体系,真正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评价。

四、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GIS进行辅助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将是一个数字化的地理课堂,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扩展课堂知识容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地理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教学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在与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学生间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观。综上所述,有效利用GIS可以很好地实现高中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学习策略是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存储、提取、组织和理解的心理行为,是可用于不同学习领域的通用技能,是“学会学习”的标志。教学策略则是教师用以促进学习者为有效获取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措施,大多数用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其实就是学习策略。

“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变革地理教学”为初中地理课堂带来了重大变化,开创了教学策略创新的广阔前景。本文将结合相关教学案例,阐明“任务驱动、支架引路、学以致用”三种教学策略的创新应用。

1 课程标准关于地理空间能力发展的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努力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初步理解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发展作为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什么是地理空间能力?袁孝亭等人认为:地理空间能力是在地理空间认知的基础上,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能力。包括分析、理解其中的诸事物和诸现象的相关位置、空间分布、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和规律等方面的能力。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等要求,我们将初中生空间能力发展目标分为以下三个维度:形成基本的空间定位能力;形成地理空间分布的觉察能力;形成简单描述和分析空间关系的能力。

2 数字星球系统促进空间能力发展的优势

空间能力是人类智能的一个基本维度,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地理空间与认知心理学研究之“空间认知”研究的小尺度空间(桌面空间)略有不同,地理空间通常指大尺度空间(环境空间),这是一个无法“搬”进教室的巨大空间,教师只能通过相关教育装备向学生展示学习对象,传统教学中使用的挂图、板图等即是这样的教育装备。虽然这些传统装备对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结构功能简单、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实际教学中普遍感到其对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效能不高。

数字星球系统强大的三维情境创设能力,为创设促进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发展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强力支持,其“促进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基于“数字星球”3D展示优势,有助于空间定位能力发展 地理空间定位能力是指学生在认识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时,运用地图、略图、星相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必备基础。在初中地理学习入门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孩子都掌握“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的方法与技能。但这个关于空间定位能力要求却常常成为初中地理学习的“滑铁卢”。究其原因,与地理教具设计水平落后有关。近百年来,我们的示教地球仪面貌没有大变化,存在着球体尺寸小、球面色彩对比不鲜明、地理信息模糊等问题。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用32厘米地球仪演示经纬网,前排学生还可以观察到部分经纬线,后排学生只能看到球体的大致轮廓,具体的经纬度的数据等等根本就不可能观察到。这些从来没有从观察地球仪过程中,获得过经纬网直观映像的孩子,当然不可能在脑中建立起以经纬网为基础的球面坐标系统,也就没法掌握“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的方法与技能,空间能力发展的起始阶段就“输在起跑线上”。

数字星球系统的出现,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数字星球系统独有的3D展示优势,为学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数字星球系统可以用数字化的“突出显示”功能,展示球面坐标系统,凸显经纬度信息,学生看得清楚、读得轻松、记得牢靠。此外,数字星球系统还可以演示球面动画,引导学生通过娱教游戏,熟习在地球仪上进行空间定位的方法,掌握空间定位技能。

数字星球系统独特的可视化优势,有助于空间分布觉察能力发展 地理空间分布的觉察能力,是学生在观察确定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展开范围和排列现状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分布格局所必备的能力。初中生年龄小,缺乏正确的空间观察技能,空间想象力、空间分布规律的概括能力也不够,因此,“观察确定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空间展开范围和排列现状”,也成了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

数字星球教学系统独特的可视化优势,为突破这一难点创造了条件。数字星球系统有强大“模拟现实空间”优势,可以展示多种地图,还可以将大尺度、动态、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过程(模拟大陆漂移、大气运动等),通过仿真模拟演示生动地呈现出来。有了数字星球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观察地理事物空间状况,自主建构知识,有助于空间分布觉察能力发展。

数字星球系统强大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优势,有助于空间关系分析能力发展 空间关系分析能力是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生空间关系分析能力的形成,一般需经过“建立地理表象——觉察各地理要素空间的联系——发现空间分布规律——形成意义建构”这一认知过程。

数字星球系统中的数字视像圆球体屏幕可展示数十张地图,系统内部装备的软件系统支持跨平台、跨媒体服务,装上Google earth客户端、连上互联网,几乎可以呈现初中地理学习所涉及的一切地理信息,还能运用高亮显示、动态变幻等方式凸显关键地理信息,用数据分析工具帮助学生分析地理信息,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技能,提高空间关系分析能力。

3 促进空间能力发展的地理学习策略创新

综上所述,数字星球系统在促进学生空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基于数字星球系统创新教学策略的主要途径,在于落实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发挥系统优势;从任务驱动、支架引路、学以致用三个方面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知识建构,推动学生空间认知能力发展。

任务驱动,提高空间定位能力 任务驱动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习内驱力。我们在应用任务驱动策略方面的创新实践,体现在有一个设计学习任务的独特视角——整合的视角,要求贯通课程要求、激发兴趣和发挥数字星球系统助学优势,使每个任务都具备目的明确、生动有趣、促进学习的效能。

案例概述:应对“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这条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设计,主要包含如下关键环节。第一步,前端分析,包括课标分析(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把“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这条课程标准分解为4个微型知识点和能力点,由此确定评价标准,并将它们凝练成一个情境主题)、学生分析(包括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学习环境分析(理解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优势)。第二步,任务设计,按上述情境主题设计任务——角色扮演活动“2016,条条大路通里约”。以2016里约奥运会为背景,要求学生扮演俄罗斯、法国、几内亚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应用数字星球系统支持学习,找出自己出发地的经纬度,说出由出发地到里约,穿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第三步,教学实施,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

教学反思: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任务很感兴趣,很乐于和同学一起努力思考用经纬网定位的方法,当听到同伴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会邀请对方一起再次观察球面地图,或上网搜查资料,寻找确切的论据,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实践令我们感悟:应用任务驱动策略,引导学生基于数字星球系统展开有意义的地理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动机,引发主动学习,不但能引导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空间定位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有益于空间能力可持续发展。

支架引路,提升空间觉察能力 地理空间分布的觉察能力的形成,是地理空间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三位一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而地理空间观察方法与技能,则是生成地理空间分布的觉察能力的基础。与教师相比,学生是地理空间观察方面的新手,相对缺乏地理空间观察方法与技能,为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观察方法与技能,促进地理空间分布的觉察能力的发展。我们应用“支架引路”策略的创新实践,是用学习任务单做学习支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掌握有序观察、合理想象、发现规律的技能。

案例概述:在海陆分布这一节,应对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一条课程标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数字星球系统展示的大陆漂移3D球面动画,将观察结果填入空白的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在他们经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以后,让他们凭记忆画出概念地图,比较填充图和概念地图的差异,并能够说明用什么方法更简洁清晰地表达板块分布特征。

教学反思:应用 “支架引路,提升空间觉察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迅速领悟地理空间观察技能要领,学会有序观察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展开范围,概括地理事物排列现状特点,从而促进空间觉察能力发展。

学以致用,提升地理空间关系分析能力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方法和技能,借助工具和软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在提高学生空间关系分析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学以致用”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我们从两个方面实施“学以致用”的教学策略。第一,深度开发系统应用范围。我们将数字星球系统的球面信息展示功能和网络互连功能相结合,创建可视化分析工具,支持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阅读、分析和交互地图信息,支持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第二,设计学习情境。我们选择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PM2.5空间分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认识身边的地理现象,提升地理空间关系分析能力。

【案例概述】应对内容标准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设计了以“探究PM2.5分布规律”为主题的学习任务,基本流程为:第一步,空间定位,学生观察全球PM2.5分布图,找出PM2.5浓度较高区域,将它们记录在空白地图A上;第二步,收集信息,用数字视像圆球体屏幕展示带经纬网的大洲地图,让学生们找出PM2.5浓度较高区域的经纬度,继续标注在空白地图A上;第三步,收集信息,用数字视像圆球体屏幕展示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们找出PM2.5浓度较高区域的气候类型,再次标注在空白地图A上;第四步,收集信息,应用互联网,查询PM2.5浓度较高区域的工业部门分布,再一次标注在空白地图A上;第五步,数据分析,列表,分析叠加在空白地图A上的地理信息,寻找PM2.5浓度升高与某区域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和人文环境(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第六步,画思维导图,概括PM2.5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第七步,小组合作,制作PPT,展示学习成果;第八步,交流学习成果,各组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间、师生间讨论、辨析,汲取不同观点,形成有个人特点的知识建构。

【教学反思】“学以致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接经验和与他人交流的间接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我们观察到,源于生活的任务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当学生投入到有导向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活动中时,他们会看到更多不同的地理现象,这些现象会引发更多的疑问,使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话题,为了解决问题,他们会主动应用数字星球系统的多种功能搜集地理信息,通过主动发现、分析和可视化更多的数据,建构自己的知识。学生们还会通过可视化作品(填充图、PPT、Word文档等)与老师、同伴讨论自己的问题,汲取建议,帮助自己建构知识,掌握空间关系分析技能。最后,通过全班交流,可以促进每个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丰富空间关系分析思路,提升关系分析能力。所以说,“学以致用”是基于数字星球系统,提高空间关系分析能力的有效策略。

4 总结

数字星球系统在促进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提出“任务驱动、支架引路、学以致用”的创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动机,引发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迅速领悟地理空间观察技能要领,学会有序观察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概括地理事物排列现状特点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空间能力发展的培养效能。

参考文献

[1]袁孝亭,王向东.重视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与地理观点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3(10).

[2]徐志梅,袁孝亭.运用GIS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3]单昭伟,数字星球系统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

第6篇

关键词:GIS技术;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学逐渐受到重视,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展开。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GIS技术得到了飞速进步,应用GIS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当前地理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关键和重点。

一、GIS概述

GIS,是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指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空间范围内的地理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显示的一种技术系统。GIS的概念最早提出了1963年,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GIS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由原来单纯的地图或图纸发展成为可以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即时可视化的动态分析,并通过在三维图形中的显示,结合先进的立体视觉技术,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对空间进行重构。因此,GIS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防军事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属于一种具备良好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有效尝试。

二、GIS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高中地理都没有充分重视,一味关注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而忽视地理、历史等“辅科”,在课堂教学中也都是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低下。而GIS技术自身的学科特色,以及对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专业的教学平台上,寻找自身感兴趣的、对教学有用的信息,也可以对信息进行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得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僵化模式,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GIS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GIS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和数据可供借鉴,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就目前而言,GIS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GIS技术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地理要素的掌握能力。作为地理教学中的关键和重点,地图的识别和分析可以说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但是,传统的平面式地图形式,虽然容易分清方向,但是也无法使得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图所要表达的含义。而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地理空间的分布特征通过三维立体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接近真实,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对河谷地区的地形地势进行分析时,运用GIS技术,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每一条等高线在实际地形中代表的含义,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要素的掌握能力。

其次,可以加强地理事物的环境分析教学。通过GIS技术,可以直观的显示地理是事物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从而加强环境分析教学。例如,以我国的黄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沿岸地区大中型城市分布格局的分析,可以明确河流对于人类活动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理性分析,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可以对地理事物的形态变化等进行直观清晰的显示。GIS技术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技术,对地理事物复杂的变化过程进行直观保险,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地壳的变动进行教学时,可以运用GIS技术结合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将缓慢的地壳变动过程和变化趋势清楚地表现出来,使得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地壳变动引发的沧海桑田的变化,加深其对于相关地理事物的认识,也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变,更富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最后,加强对于数据的统计分析教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直是地理教学的难点,由于其自身的枯燥性和繁杂性,使得学生不愿去学习和记忆。GIS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库,对数据统计进行优化,并以相对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更加快捷,更加便于理解。例如,在对一个地区的30年内的年均降水量进行分析时,利用GIS软件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迅速将其变化趋势通过波状图或柱状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便于进行分析和应用。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GIS技术应用与高中地理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高中地理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运用GIS技术,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晓云.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甘肃科技,2006,22(5):229-230.

[2]王杰人.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22-23.

第7篇

 

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的必要性出发,两者有机整合的方法与注意问题,较为全面地解决了整合教学活动平台中的实践操作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教学的日渐普及,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

 

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初中地理教学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

 

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促使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必要因素

 

1.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数不胜数。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3.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方略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2.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由于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一套较为成熟的初中地理教学配套的电子材料出版发行。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象、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3.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中学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2.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元而广阔的教育平台,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也要落实我们的最终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多元素质的和谐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第8篇

关键词:地图阅读 绘制 教学 作用

地理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地理景观的产生、发展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地图的作用就是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明显地用图表示出来。因此,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直观、有效的地理教学。做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丰富的知识、形式多样的课堂讲授方法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熟练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否则,语言无论多生动、多准确,也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地图的构成元素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能直观明了的反映出某一区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积大小、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及水文等各种地理事象的特征。它能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各地理元素相互联系的地理意境。通常构成地图的主要元素有:图形标志元素、绘制标尺元素、附加元素及补充元素。地图图形是用地图符号所表示的制图区域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联系以及时间变化等内容,这是地图构成元素中的主体部分;绘制标尺元素是决定图形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基础,可以说是地图的“骨架”。主要包括地图投影、比例尺、大地控制点等;附加元素是为了便于读图与用图而设置的图例、图名、出版年月、编图时间、编图资料的情况等;补充元素就是在地图上的空白处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或资料。总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一种视觉语言,其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有线划地图、影像地图、立体地图、地球仪,还有现代化的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等。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运用地图教学可以明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在学生大脑里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其次,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使学生形成对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运用地图更方便地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再次,运用地图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及发展。

二、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学生阅读地图主要是通过对地图的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及图例注记三个方面来完成的。

如在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对照高度表,根据颜色的深浅变化来分析地势变化趋势,学生根据地图就不难得出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掌握了地形地势分布特点、规律,在学生的脑海中会留下较深的印象,又使学生掌握了全面的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综合地评价地理事物及现象。所以,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地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智力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和如何使用地图。

有些地理知识教师单用语言文字是难以给学生解释清楚明白的,靠学生的死记硬背也是不能牢固掌握的。但一旦使用地图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在地图上既直观又清晰的讲解分析,就变得非常简单。当然,懂得地图的语言是读图的关键。让学生掌握地图语言,比如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图例、注记等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记住地图的语言,才能使学生会顺利学会读图。另外,能够熟练运用地图的关键在于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向导,是沟通课文与图像的桥梁,是图文结合的媒介。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加强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从地图上寻求答案和获取相关地理信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图像化。

再次,地理课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文字内容中间穿插大量的地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等。

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和解释来获得有关制图区域内地理环境的有关知识,经过分析、比较、推理、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得出新的结论。如:通过对自然地理地图的阅读,可以了解本区域的水系、地貌、植被的分布范围、地形特征、密度大小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通过对社会经济地图的阅读,可以了解制图区域内居民地的行政等级、人口密度、交通的发达程度,从而判断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地图不仅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源泉,更是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分应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进行直观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具。其特点是图示清晰。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元素清晰明了、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课堂教学中展示相应的地图有很多好处。首先,能做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其次,能使学生养成在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好习惯,达到理解性记忆。第三,有利于了解各种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名称,掌握他们的分布规律,具体特点等。总之,地理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地图进行教学,便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地图上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在学生的头脑中迅速地建立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概念,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地图绘制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引导培养学生绘制地图是地理教学比较高层次的要求,绘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略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绘图训练教师需进行示范,学生进行临摹再到自绘,绘制要求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相对准确。低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高年级的同学,因为已有一定的绘图技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多种地理元素。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其次,随手绘制及默画地图的能力。

这个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用手指在桌面上或空中象征性的绘制,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经常是指导学生阅读完一张图后就随手画。另外,默画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也就是在脑海中画图,在教师讲解完或边讲解地图时,边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地图。在回忆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脑海里绘制出地图。这个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复习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巩固当前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让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

最后,不管是学生自己绘制学习地图还是教师绘制教学地图,首先都要绘制地理底图。

现成的地理底图资料比例尺较小,需要放大制作。在课堂教学和实习中,教学生使用最多的是网格转绘法。因为这个方法简单方便,只要在选好的底图上用铅笔加密适当的网格。同时,在绘图纸上按所需放大的比例,绘出相同的网格,把底图上各要素在方格上的位置,转绘到图纸上相对应的方格的位置上,这样地理底图就绘制成功了。另外,在现代绘图实验室中,可以采用照相转绘或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扫描转绘。经过扫描之后的底图,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数字化文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各种处理,增加或减少绘制要素,设计各种表示符号,这样就可以顺利的绘制出自己想要的地图。

参考文献:

1.许耿,梁义冰.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张克权.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测绘出版社,1982

第9篇

2007年底,一个叫“数字星球系统”(多媒体球幕投影演示仪)的、能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和地理学科等多领域教学的数字化教学仪器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从那时起,这个能动态、立体地再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现象与过程,能瞬间将平面资源转化成球面资源,并能迅速将学生眼球抓到教学中的神奇地球,风靡课堂。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解决方案也由此诞生,并在全国普遍实施和应用。

2008年,随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将数字星球系统纳入重点研究对象,以及“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课题不断深入开展,大量优秀成果得以涌现,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是北京中教启星的核心产品,一个用创新理念、创新科技打造的中国的“哈利波特魔法球”——数字星球系统。

中教启星,是一个不断用领先科技服务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的领航企业。不断领先,这是中教启星区隔竞争对手的最好手段。领先科技、精品实施、应用服务保障,中教启星不断地用科技、技术说话,用精品课程、精品工程说话,用精心应用服务促应用效果。

2013年,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又倾心打造全新数字星球系统,实现了高分辨率、高解像力和10:1的高对比度,并以全新科技的数字星球系统为核心产品,全力打造出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室方案。中教启星未来教室项目容纳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涵盖了科学、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和思维创新、创意等内容,形成了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面的综合性未来教室整体解决方案。

在中教启星未来教室中,数字化的地球三维立体动态地展示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现象与过程;最先进的教学仪器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得到最大丰富、教学效果得到最大体现;最符合人体工学的智能桌椅保证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中教启星的未来教室将最大限度地营造充分支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环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获得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强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例如,中教启星数字化地理专用教室中,从设计要求上,不断为方便学生查阅各种地理信息资料如动态环境资料、遥感遥测资料及教材涉及的相关地理案例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为探究性学习和学科实验活动创造条件;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创造条件;将地理学科发展前沿渗透于课程教学中。而在功能要求上,以满足实际教学为主,兼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兴趣小组活动;突出地理学科发展前沿及教育特点,突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数字化”为主导,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学信息,及时将最新成果纳入教学过程;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选择性的地理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同时,支持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依托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说,中教启星在未来教室项目中,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前沿信息技术,通过人性化、创新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未来教室的美好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