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化学方法

时间:2023-09-13 17:12:40

导语:在初中化学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化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引导;教学方法;研究探索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引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充分发挥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方法的作用也需要调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各方力量。

一、建立化学教学引导方法的实践基础

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思想文化素养是确保初中化学中的引导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大的动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引导教学方式的应用来说,开头第一件事便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支持下才会对化学课程有求知欲,开始重视初中化学基础的学习并且乐于通过教师引导教学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时候,可以用各种形态的水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流动声音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这一单元的“水”有兴趣了这时将学生的心思引导有关“水”的组成、净化等问题上时过渡效果很好,这边说明吸引学生兴趣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

2.提升教师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引导方法的主要执行者和主导者,这一方法能否发挥高效教学效果与教师的个人素质休戚相关。为了能做好化学教学引导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明确的教学目标。②高超的教学能力。③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善于接受和理解新事物、新思想、新理论。

二、创造教学引导方法的执行环境

教学引导方法是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之一,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必须以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基础。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教师所授的课程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学生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信赖,利于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影响巨大。教学引导方法的实施同样需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适应教师的引导教学方式,理解教师开展引导教学的原因并掌握引导教学带来的有利条件。初中化学课堂上和谐师生关系包括:在化学课堂上建立公平、公正、民主、开朗的状态,师生之间维持相互信任、信赖的感情,且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效果良好。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教学引导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式,所以这种教学方式实践应用所需的环境、观念也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学引导方法的应用需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换言之,教学引导方法的顺利使用必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学习《燃烧及其利用》这一单元的时候,初中化学教学首先要让自己从思想观念上认定学生才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主体,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燃烧的要求和效果,同时辅以大量学生自主参与的燃烧试验锻炼学生的各项自主能力。

3.正确认知当前教育教学形势

作为一个出色的初中化学教师不仅要掌握高超的化学教学技巧,还需要准确把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教学形式。目前,新课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各地初中化学教学形势已经发生了许多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的教学形势是“引导教学方法”的使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三、有序开展教学引导工作

教学引导方法是指导实践工作的理论知识,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的是对化学教学引导方法进行有效实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稳健有序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引导工作、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化学教师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第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例如,学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时候。教师首先需要确定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以及简单的酸碱反应。然后根据教学计划开始教学,先教酸的概念、特征和特性,然后再教碱,最后再综合讨论酸碱化学反应。在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引导方法分别包括:自主学习法、范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四、引导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经常有人说化学课程是一门实验课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但实际上,初中化学是一门理论概念与基础实验并重的学科。凡是认识到初中化学课程本质的人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时都会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化学教学引导方法的应用也是如此。化学教学中教师以理论性质的引导教学方法指导实践推动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和教学任务有效完成。

以《化学与生活》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引导教学方式主要有①将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到课堂互动之中。在理论教学中了解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然后以社会调查或者实验的方式去了解这些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展开学生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思考。②引导教学方式始终围绕课堂教学核心展开。这一单元内容的核心便是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化学在生活之中的应用,授课时情境创设的主题必须紧扣这一核心。③明确区分化学教学中出现的化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引导教学是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引导教学方法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当然,现在对教学引导方法的研究可用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对方法实施需求的研究,如“如何让引导教学方法发挥实际效果?”二是对方法策略的总结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依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教研),2011(04)

第2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64-01

1 教导学生转变观念,使“化学有用论”深入人心

无论是在初中学生还是家长眼中,化学似乎一直是离生活比较远的科学知识,其实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出行所乘坐的汽车等交通工具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驱动的,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也是同样利用了化学原理,例如醉酒的人喝点醋可以醒酒,用饱和盐水可以洗掉茶渍等等[1]。所以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之始,就是要改变学生的观念,化学并不是一门无用的学科,而是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种物质、了解整个社会的一门有用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想要学习。

2 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化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作为学生刚刚开始对化学的接触的阶段,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刚刚接触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奇的学科,尤其是仿佛可以解读实际奥秘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所以,对于初中化学老师而言,要做的就是深化他们的这种兴趣,引领他们进入真正的化学世界,并且不断地排除各种让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失去兴趣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学生对于化学老师的厌烦,对于各种化学元素的记忆,多而复杂的各种化学作业,这些都是学生对于化学兴趣的无形杀手,化学老师尤其要注意。只有保持对于化学的兴趣,学生才能真正主动的学习化学,乐于学习化学,这个就是初中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最好的、最强的学习方法了。

3 课堂上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学生简单学习初中化学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深刻的了解到单纯的教与学是很难将抽象的化学知识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中的,更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几点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

书本上的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初中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初中化学老师用生活实际引出化学知识了。化学老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候,要结合所教内容,举几个生活中的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寻找答案。这就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为具体的生活实践了。

例如,在对于氯化钠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举例食盐的事例。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清洗有汗渍的衣服,为什么食盐水可以清洗有汗渍的衣服。这样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会让他们有种有所收获的感觉。课堂氛围也会被调动起来。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也是完全有可能答出答案的,之后化学老师才来讲解氯化钠的特性,也是更加能够让学生记住的这些有趣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多观察生活,结合化学课本,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这些有趣的生活常识了解化学知识,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初中化学,增加学习兴趣,也比较容易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

3.2 实验化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曾经有一名化学家说过,化学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只是片面的,要做到全面学习化学,还有通过动手实验,这是化学学习的必要过程[2]。所以我国中学几乎都有化学实验室,里面的材料也是比较齐全的,作为化学老师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多通过实验方式传授化学知识。而且学生一般对于实验都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书本知识常常是看得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通过实验表现出来,就会给人以生动的感觉,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的很重要的一步。有时候一些很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用实验来教学,就会容易很多,例如,催化剂的概念,这个初中学生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之一,可是如果我们在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分别加热KClO3、MnO2、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就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这几个实验的反应来了解催化剂的概念了。这样也是比较符合认识的规律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初中化学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化学实验的有趣性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吸引力,这项武器化学老师一定要利用好,对于化学的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3 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方式相结合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用更多的资料和图片、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认识更大的世界,但是有时候知识量过多,也会让学生感觉烦躁,反而记不住,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时候一定要把握好那个度[3]。多媒体等等教学工具仅仅只能是辅助教学,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要依靠化学老师的讲解、课本,而不能单纯依靠多媒体教学。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冲刺高分化学

对于学生而言,对于学习最好的回报就是高分了,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多教给学生一些化学解题、记忆的方法,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化学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化学虽然作为一门理科学科,但是需要记忆的内容仍然很多,那些化学名词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等等如果没有记住,是很难学好化学的,但是这却是一个难点,所以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元素符号表前几位的元素编成的顺口溜,是很有效的记忆方法。

高分是对学习的肯定,是每位学生的追求,这就需要复习。复习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特别重要的,人的记忆曲线就是记住之后开始时间会忘得快,注重复习之后就可以几乎长久记住了,所以化学老师在每堂课要注意给学生做上一节课的复习,也要让学生自己课下复习,通过检查等形式看效果,这样学生想要的高分就不是难事了。

5 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是化学入门的基础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将化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化学老师的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我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李其榕.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J].2011.

第3篇

    无论学习哪一科的知识,都必须培养好对这门知识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能对它感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就会自觉学,认真学!     学习,必须上课认真听讲,但想要精神高度集中,主放过一丝一毫的重点,做起来很难,有时教师讲了一个难点,等你好不容易明白过来,也许老师又讲了好几个重点,难点了。因此,我们应在上课之前预习一遍,了解这一小节的大概,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上课时带着疑问去听,这样你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试图捕捉到能解决的讯息,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当然,学化学并不是有兴趣,认真听便能学好,想学好它,还必须做好练习。我所指的练习并不是说搞题海战术。题量不必多,但必须有代表性,掌握一种做题方法比做十道题有用得多,我们在平时做题当中不能死做,应在做过几道同类型的题之后归纳,总结做题方法。

    考试之前,我们应如何复习化学呢,这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初中化学中的知识点是很零散的,要复习起来确实很难,但正因为化学中的知识很零散,我们容易遗忘,才更应在考试前系统地复习一遍,那么,复习时该注重那些方面呢?首先,是各个定义,定律,我主张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只会加重学习负担,我们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它们,这样也便于解题。其次,要牢记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称及符号,还有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及性质,用途等。要记住这些,最好能联系日常生活及有关实验记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各重要实验,我们应在平时观察实验时,记住整个实验,从装置到操作步骤,从反应现象到应注意的事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平时这样做,在考试之前一看到有关这个实验的内容,就会在脑海中浮现整个实验过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记,最后,要把自己不会的,和老师标出重点的题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时请教老师及同学以求解决。

    有人说:“我复习得非常认真,但还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试时也像复习一样认真。考试,切忌心浮气躁,中国人民要铃声一响,马上聚精会神,做到心无杂念,不必再想自己复习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会怎样,就只会认真审题,做题,一切只为了做好它,考试之中,不必规规矩矩地按顺序做,当你遇到难题时,一时想不出怎么做时,不必死钻,可以先跳过,做后面的题,一般计算都不会很难,所以不要空着,并要验算是否正确,还有,千万要检查答题卡上有没有抄错,若是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序号而丢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试卷一定在认真复查。

    当然,学习方法有很多,每个人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第4篇

关键词:化学 学习 指导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21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已不应仅仅关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应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及“学会关心”。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课呢?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学习起来后就比较顺利。为此,笔者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参考、补充和指正。

1. 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内容是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和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自已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学会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教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听课效率;(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这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书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3. 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要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就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

4. 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1)补充笔记。(2)实验笔记。(3)改错笔记。(4)系统笔记。

5. 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时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气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 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教师应当根据遗忘曲线,提醒学生在什么时间进行复习。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下障碍、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7. 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 学会阅读教材与课外读物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主要用于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因此,读书应当根据需要选择粗读还是精读。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们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是学生的好朋友。

9. 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观察方法,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总量急剧增加,信息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要能快速地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研究和学习的基础都是观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以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来进行。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都需要观察。不善于观察的人,不懂得观察方法的人,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表面的和肤浅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一直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初中化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科学方法的基础学科,利用科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在观察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培养科学的化学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伟大的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研究首先必须从仔细地观察开始经过简单枚举法或直觉归纳法而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以一般原理作为推理的大前提,运用演绎法推论出需要解释的自然现象"[1]。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观察不但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观察方法是以获得关于物质和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觉活动的具有科学性的方法的总称。这里的知觉活动包括对观察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物理/化学变化、物质种类及对化学模型、图象等的知觉内容"。[2]中学的化学观察主要是验证性的观察,通过验证性的观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获取基本的化学知识和理论,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和发展。

科学观察方法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列为必考内容。观察方法在化学学习和培养高素养的学生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观察力的培养是需要方法的,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做实验就只是集中在化学现象的新奇和好玩上,很难以积极的探究态度来注视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观察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观察是科学原理学习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观察,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与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大脑的思维加工,去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东西,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可以在众多的信息中排除干扰,快速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以利用问题的解决。

二、化学观察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观察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观察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对这些现象做本质的分析,有效的观察涉及到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观察品质。正因如此,化学观察方法教学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缺乏科学的观察方法知识是阻碍有效观察的一大原因。初中生没有经过专门的观察训练,缺乏观察的背景知识,简单地认为观察就是"看",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当观察到的现象与教科书上的不一致时,就容易放弃观察,不去思考出现不一致的原因而盲目相信教科书。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及时地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知识,指导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一味地让他们"看"实验现象,这是很难让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和良好的观察能力。

初中学生感性思维明显强于理性思维,对没有新鲜感的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其观察目的,及时帮助学生在观察中排除与目的无关的现象的干扰。

实验条件控制得不好,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准备时一定要提前反复演示,选择反应效果明显的、实验过程中干扰少的来进行理论验证。

三、化学观察方法教学的实施步骤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要求学生能在见识过的!变化不大的情境中模仿应用该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初步有所体会,并能对一些步骤做出简单和适宜的变通。[3]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做到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初步学会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来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观察的重点是对仪器和简单现象的观察,对观察方法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精确观察的科学方法、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能力,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观察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会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具体的观察方法教学的步骤包括:

首先是通过明确的观察目的来选择观察的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其次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观察的程序和观察中所借助的手段,培养学生要养成拟定观察计划的习惯,不同的化学反应其观察顺序是不同的,在反应观察中出现的颜色、气味、沉淀或气泡、反应的快慢都不相同,所以有效的观察必须提前做好观察计划。然后是能够科学记录观察现象,这也是培养科学观察方法的重要方面,也是良好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记录既指记录结果的准确,也指要尊重实验事实,切忌为了迎合书上的结论或应付老师的检查而随意篡改数据。最后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比较、对比、分析和归纳找出其现象背后的本质特征,得出其简单规律。这样通过一次次按照科学观察方法来进行的的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去观察和记录,怎样在观察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和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

总之,任何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都是具备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要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在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获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方法化学教师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李建珊.科学方法概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17,74-91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3—0088—01

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载体,提高记忆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把大量的知识压缩成少量的文字或符号来记忆,就是利用载体记忆的方法之一——压缩记忆。如“盐的溶解性”表,如果不加指导,让学生死记是很困难的。如果让学生认真寻找表中的内在规律就会发现:盐酸盐除氯化银外都溶于水;硫酸盐中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铅微溶外都溶于水;硝酸盐全部溶于水。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其余不溶。这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前三种酸几乎全溶于水,碳酸盐多数不溶于水,能否找出一个记忆的载体呢?许多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前三种酸属于强酸盐,碳酸盐属于弱酸盐,这一现象可总结为“强溶弱不溶”。但碳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溶于水,它们可看作是由强溶解性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形成的盐,其他碳酸盐则是由溶解性弱的碱形成的盐(钡盐除外),也符合“强溶弱不溶”的规律。这样把溶解性表的内在规律归结为这五个字,就是该表的记忆载体。将这五个字背熟了形成口诀,就会终生不忘。当然,还要理解这五个字的内涵和外延。“强溶”中也有不溶的,如氯化银、硫酸钡;“弱不溶”中也有溶的,弱酸盐中的钾盐、钠盐、铵盐可溶于水。为了让学生记住盐的溶解性的同时,把氯化银、硫酸钡这两种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稀硝酸的特性也记住,不妨称它们为“不溶明星”,因为它们出现的机会太多了。这样,就使这两种典型的盐通过“不溶明星”这个载体得到了强化记忆。

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少资料都总结了许多记忆该实验操作步骤的口诀,这些口诀多则上十句,少则四五句,学生要花许多时间去背这些顺口溜,因此并不实用。实际上让学生记住四个字就可以了:“氢灯灯氢”。这四个字不但直观地提醒你“请等等氢”,也直观地告诉你做这个实验的步骤:先通氢,再点灯;先撤灯,后停氢。这些步骤的规定、原理就要通过这四个字为载体去联想记忆了。

在讲解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时,首先要讲到:对实验室中的药品要做到“不闻、不触、不尝”,对实验完毕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不回、不丢、不拿”,取用药品的量如无特别要求应取最少量:液体1至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这些内容可以用“提示口诀”为载体来记忆:“药三不,剩三不,最少用量要记住”。取块状固体时可用三个字概括操作要点:“横(试管先横放)、放(用镊子将块状药品放在试管口)、竖(将试管慢慢竖起)” ;取用粉状固体也是三个字:“横(试管先横放)、送(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竖(将试管竖起)”;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可概括为:“放平、视平、再读数”;取液体药品用“倾倒法”时可概括为:“一塞二签三瓶口”,以提醒学生记住三个注意点;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时分别概括为:“先捏、再伸、后松手”和“上悬、下直、再挤滴”;对于取用药品的工具可提示学生:“块用镊子粉用匙”。这样就把药品取用时复杂的注意点用少量的文字概括出来了。这些提示语连起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顺口溜:“ 横放竖,横送竖,放平视平再读数;一塞二签三瓶口,先捏再伸后松手;块用镊子粉用匙,上悬下直后挤滴。”

第7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引发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在内心深处扎下爱好化学的种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学生更热衷于通过动手实验来认识事物,从这一点出发,我觉的教师通过实验巧设化学场景,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到《纳与水反应》这一节课的时候,在一开始的教学引入中设置了一个魔幻的场景:先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展示了一位神秘的具有”超能力“的巫婆抓鬼的场景,巫婆先是拿出一个碗,然后装模做样的滴入灵液,之后将所谓的吸血丹放入碗中,发出“嘶嘶”的声音,不一会,灵液变红了,这时候巫婆又向众人蛊惑说鬼已经被她杀死。视频放后之后,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初中生已经接受了无神论的教育,自然不会相信鬼怪的传言,但水中燃烧的吸血丹和变红的灵液又让学生觉的与常识不符,强烈的好奇心引导着学生急欲知道谜底,这个时候我再讲授纳与水的化学反应,学生自然用心听解。巧妙的设置场景,即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达到令人满意的授课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化学课而言,我觉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自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我在教学主主要采取以下两种作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对于教材中难度不大的文字知识,只给出学习提纲;二是对于教材中难度不大的实验知识,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比如在学习到氧气的制取、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试验时,我会首先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步骤的安排,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实验课上依据学生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同时,我还把课本中一部分安全的验证实验改为学生自主试验,比如石蕊遇酸变化、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混浊等验证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果。通过自学,学生能极大的增强自信心,同时由于自己动手操作,对化学原理和实验结果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更重要的长期坚持下来,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重视学习规律

化学课的学习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其中课前预习是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后复习是总结,尊重学习规律,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能学好初中化学。一是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除了要把课程内容深入了解一遍,还应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听讲,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记笔记的效率,知道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听课效率会较原来有较大的提升。二是课堂认真听讲,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学生要想学好化学,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不但要记忆知识点,还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学习老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突破点,边听课边做笔记,对于没有听懂或是没有及时记下的知识点,要充分利用课后或是课下时间及时向老师或是同学请教。三是做好课后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往往忽略这项内容,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已经讲过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再去看,殊不知温故才能知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的,而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复习、去总结,找出自己知识点的薄弱所在,这样才能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

四、化学学习要以课本为纲

课本是化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看课本,认为课本上讲的都是基础知识,无关紧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课本是经过很多专家多年研究之后才制定下来的,上面语言简炼,分析到位,实例又具有代表性,学生抛开课本去学化学,是不可能学好的,只有重视课本,深入研究课本,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课本的内容的学习:一是抓住框架,也就是抓住重点,这样能让学生从整体理清知识的脉络;二是看书要细致,包括课下的小字批注以及插图都了认真阅读;三是注意思考,课本是上讲解的都是代表性很强的知识,在阅读时不能读死书,要学会思考,找出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知识的迁移,将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五、重视化学课外活动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析方法和手段;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目前,化学家们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二十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分析方法和手段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这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例如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由于氧气的量不同,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再如催化剂的量的不同,导致了反应速度的不同;反应温度的不同,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溶液浓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度。

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创的周期表,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原子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镓、钪、锗)。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即质子数或原子序)排列,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这就为化学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问题奠定了基础。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分析是一种最根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量变引起质变,量变质变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化学变化是千变万化的,而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样会遇到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何定性和定量的问题。

化学变化从本质上讲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新物质,即不一样的物质,这可以从新物质的颜色状态等角度来分析,属于定性分析问题。例如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量,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其中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就是生成白色固体,产生了新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其微观解释是: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变。这一些又属于定量分析的问题。例如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蓝色)里,当反应结束(会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将严格地等于铁钉的质量和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之和。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具有不变性。不论如何分割或溶解,质量始终不变。在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也保持不变。燃烧前碳的质量与燃烧时空气中消耗的氧的质量之和准确地等于燃烧后所生成物质的质量。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有区别的。首先是手段不同,定性分析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定量分析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例如在研究溶液的酸碱性时,采用了酸碱指示剂,300多年前,英国年轻的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化学实验中偶然捕捉到一种奇特的实验现象,为洗掉花上的酸沫,他把花用水冲了一下,一会儿发现紫罗兰颜色变红了,他推断,不仅盐酸,而且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变为红色。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还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颜色的不同浸液,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不过有趣的是,他从石蕊苔藓中提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变红色,碱能使它变蓝色,这就是最早的,波义耳把它称作指示剂。其次是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例如用酸碱度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是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相关的考题有: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

虽然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第9篇

一、学会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要想提高预习的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学情,在预习前,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要使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第五单元《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导学巩固的方法。在预习导引中给学生列出预习提纲: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什么?2,计算的基本步骤分哪几步?3,你认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最关键的?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有哪一些?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未能解决的问题能有针对性地通过老师讲解来消化,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学习积极性也很高。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学会观察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而不懂门道,只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教会学生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如在教《氧气》的性质一课题时,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描述实验现象并从现象中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而非死记硬背,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三、学会记忆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相异物的共性。例如,学生学完元素、离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离子、元素与原子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酸、碱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盐酸和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四、学会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