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12:41
导语:在水环境污染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环境科学;水体污染;大气污染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39
[中图分类号]P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1
地质统计学被称作空间信息统计学,是数学地质领域中发展较为迅速且具有广泛发展空间的一门学科。它将区域之间的变化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多孔介质空间结构变异函数,研究空间分布中具备一定规律性的自然现象,随后使用取样方案进行优化,对一些不规则取样进行处理并插值计算。在矿业、石油、农业、林业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较大的研究应用成果。
1 地质统计学发展历程
20世纪中期,南非的矿物工程师DG Krige结合对南非金铀砾岩的研究经验以及对金矿储量的计算,根据样本区域位置的差异及样本关联性差异,首次提出了对每一个样本赋予相应的权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波动加权,以此方式代替传统的平均加权计算法。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的统计学家G Matheron经过大量实验后,将DG Krige的研究升华为了具体的理论结果,并系统地提出了区域变量这个概念,由此形成了地质统计学这门新型学科。
地质统计学基本理论是在1978年由我国地质专家侯景儒引进的,前后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为止无论是在理论方法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环境科学领域方面的应用还不够成熟。
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地质统计学已经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目前为止形成了两个理论学派,其中一个是以法国统计学家G Matheron为主的“枫丹白露地质统计学派”,另一个是以美国的统计学及AG Journel为主的“斯坦福地质统计学派”,这两种学派根据其计算方法及应用方式的区别又分别被称为“参数地质统计”和“非参数地质统计”。地质统计学领域还出现了局部空间估计法如普通克立格法、对数克立格法和因子克立格法等。此外,我国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也研究出了一批以地质统计学为基础的软件。
2 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
20世纪初期,人们利用统计方法研究空间变异性,该方法提出将所收集的信息转变为单独的数值进行观测。可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依靠收集的信息进行空间变异性研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很难实现对空间变异性的客观研究和评价。随着地质统计学的完善和进步,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1 土壤环境研究中的地质统计学
自然环境下的土壤分布系统非常复杂,同样性质的土壤受土壤深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土壤分布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证明,土壤的自然密度、粒径等特性在同一水平或不同深度上的分布也是不同的。这些土壤特性的非均匀分布状态决定了土壤特性在空间中的变异性,从而导致土壤理化性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变异性。
2.2 地质统计学在水环境研究中的运用
水环境污染迁移参数的离散性与随机性两大问题是水环境污染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地质统计学被引进该领域之前,利用传统地下水水流和水质迁移模型的参数求证方式,对迁移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合理的研究与评价。如果单纯使用确定性或偶然性的研究模型是很难正确且全面地描述整个水环境污染物迁移参数的变异背景,地质统计学可以对空间信息与偶然信息进行随机性处理,可以对这种随机性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
2.3 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由于地质统计学可以有效描述同时具备结构性与随机性的环境参数,因此利用地质统计学研究大气污染物分布也有很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孟健宇和马晓明就通过指示克立格法对某个城市大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浓度的变异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该方法是研究大气污染差值的最佳手段这一结论。
3 地质统计学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展望
随着地质统计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其实践方式和理论已经在环境科学研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土壤有毒物质研究以及水环境污染等研究课题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由于土壤多孔介质特性中显著存在空间的变异特征,地质统计学对于这种随机性的事物来说是最佳研究手段。现阶段,对于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研究重点在重金属领域,并逐渐延伸到部分难降解污染物质的研究中,例如:影响内分泌物质及一些强致癌物质,他们的分布形态类似于重金属,地质统计学在这一类物质的研究当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自然界中含水介质的非均匀性导致了其他水环境污染参数迁移物质中具有高度变异性,特别是环境十分复杂的地下水环境系统。在以后的环境科学研究中,可以将地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形理论和灰色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这样不仅会进一步降低研究复杂性,还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污染物迁移预测以及污染物迁移参数的价值估算,提高环境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先进性,为环境模拟和环境评价建立高效、科学的模型。
4 结 语
将地质统计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具相结合,为目前的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地质统计学的应用扩大到其他领域中,比如: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研究领域,可以通过地质统计学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环境污染。
主要参考文献
[1]陶月赞,郑恒强,汪学福.用Kriging方法评价地下水监测网密度[J].水文, 2003(2).
(一)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概念
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防治农村水环境的污染而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规范的总称。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的总称,是指运用有关法律法规调整农村水污染防治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时形成的各项法律制度。
(二)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特征
农村水环境是整个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不仅防治农村水污染,保护良好的农村水环境,而且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决定了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
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调整手段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由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等各种法律规范组成,这决定了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调整手段的综合性。
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核心价值,这体现了其调整时空的可持续性。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应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二、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存在起步晚、不受重视等原因,我国现行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缺乏切合农村特点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现代环境问题起因于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严重的城市污染,最先受到污染的城市自然成为我国环保立法的背景。在该立法背景的影响下,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立法思想。我国对城市和大中型企业污染的治理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而农村水污染的治理却鲜人问津。例如大中型企业的排污费返还使用制度、可低价或无偿征地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这些在农村水污染的防治上并不适用。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严格执行
乡镇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是该农村的经济支柱。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使得当地的环境执法机关很难在农村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得乡镇企业的水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甚至没有水污染防治设施,严重污染农村水资源。
(三)地方政府环境法律责任不明确
近年来,中央出台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治理水污染,但是依然收效甚微,因为相比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对于污染防治有更重大的影响。我国法律虽然规定了地方政府监管木行政区域水环境的权力,但是并没有规定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现如今,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越发严重,从表面上看是地方政府环保机构不健全、执行力不足,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没有明确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
三、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农村水污染形势严峻,农村水污染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仅依靠以往的行政手段难以取得较大成果,需要我们运用法律手段来防治农村水污染。
(一)转变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指导思想
农村水污染防治首先应该转变立法指导思想,改变现行立法中重点防治城市和大中型企业水污染的状况,建立起城市和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的水污染防治机制。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应确立为:以保护农村水源和居民饮用水安全为目的,协调农村水资源开发和水环境保护间的关系,结合农村水污染的特点,积极推广高效低耗的水污染防治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农村水污染,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该原则适用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可以有效防治农村水污染。然而我国农村水污染具有污染面广且污染源分散的特点,因此,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还需要明确环境公平原则、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分类治理原则。
(三)构建并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法律制度
1.建立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
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是以管理农村水环境为目标,遵循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调整农村水污染防治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综合考虑与农村水环境有关的地理、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合理安排排污时间和排污空间,从而达到预防农村水污染的目的,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建立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制度
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投入专门资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政府环保部门要形成一个标准体系来监督管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管理,有效利用环保资金。
关键词:城市建设;污染控制;规划;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我们生活与学习的地方,我们是离不开它的。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正在突飞猛进,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但是环境问题也突显出来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污染问题。总所周知,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而水污染的与日俱增,已经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止水源的污染,保护水源的再生,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措施。
一、城市环境与水环境
1、城市与水环境
生活用水、雨水和河流等共同构成了城市水资源。这些水是以河流为整体的循环利用,所以说河流是城市用水的一个重要存在,是城市水资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城市环境中有很大的作用。21世纪,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使污水产量越来越多。并且工厂污水的直接排放,也直接污染了水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丧失,同时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还原水源的优美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进行城市建设时应下很大的功夫。
2、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正处于迅速发展中,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增多,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是一个循环系统,城市水资源被严重污染,会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粮食产量降低。人工用水污染还会使水中生物死亡,影响城市的发展,其后果难以想象。我们现在正处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更好的完成城市建设,对水资源污染做到更好的控制,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二、城市建设中水污染控制规划
1、水污染控制规划基本概念
上世纪提出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水污染控制规划。它是根据水污染的调查和人为的评价,以城市水资源的环境标准为基础,建立相关的图像,然后算出一个最大范围,即为水资源中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额,最后算出污染物的减少最大额,这样就可以使水资源环境达到标准。
水污染控制规划过程
流域、区域和设施规划共同构成水污染的控制规划。每一个规划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计划目标、建立图像、模拟实验和评论决定。在整个规划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穿行,再得出几套可行的方案,在经过一系列的评论、协调和验证,最后得到一个最好的方案,才得以实施。总体来说,一个方案从讨论出来,产生分歧,再得以协调,再实验验证,最后达到统一,是为了让方案最好的实施,达到最好的目的,让我们的城市建设更加的完美。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思路
1、科学合理地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针对城市水污染,应深度调查研究,根据水源自身的环境,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对河流水域功能进行调整,这也是规划水环境优化的重要部分。要对水域环境规划仔细、认真、有效的操作和管理,对水环境的保护达到最大有效化。根据水质状况对水域进行划分,每一个部分具有一定的要求与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越来越严格。一个水域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着许多作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对每个部分都应做最严格的要求,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在合理利用水资源这一方面,应有严格的政策,合理的开发方案与相关措施来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利用。
2、加强城市水污染控制设施的建设
城市建设对水污染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水污染控制处理的设施,也是基本处理方法之一。由于城市的空间有限,又汇集了大量的人口与工业,更突显了水资源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建设与人的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水,这些废水、污水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将会对城市建设产生很大的危害,所以这些污水、废水都必须要合理地,及时地,有效地排放或循环利用。一些有利的设施是对水资源优化再生的有效保障,是保护水资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污水处理与排放,城市建设与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3、建立科学的城市用水与污水处理回用机制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污水处理水平的提高,我们也有相应措施,把污水回收处理,再生利用。经过一系列处理,使污水成为一种再生的资源,这样不仅保证污水的合理利用,又解决了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城市建设中对水的循环利用也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相关部门应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以达到城市建设中对水污染最有效的控制与优化,使城市建设中经济最好的发展。
4、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一体化
在对整个水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时,既要保证水资源的优化与再生,又要保证城市建设对水资源有效的利用;既要使城市经济有效的发展,又要使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城市建设发展与保护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实现城市建设的发展,这就是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一体化。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只有利用合理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对水污染进行控制。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结合我国水污染现状进行有效的可持续的管理,将水污染控制规划有效的进行到底。利用其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紧密性,相互作用,协调决策出合理地方案,用最合理的措施来对水污染进行最有效的控制,使水资源能够有效合理的再生利用。
四、城市建设水污染控制的措施
1、强化对城市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相关部门规划相关区域为水源区,在一些地方设置横幅告知人们要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加强绿化工作,并派相关人员定期检查。从人自身解决城市建设污染问题,达到理想的效果。
2、加大城市建设中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是改善城市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步伐,应建立起强而有力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只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有效合理地运行,必能改善城市建设中水污染的问题。
3、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污水再生利用,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技术。发展再生水在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利用。实现污水再生利用,对我国缺水城市和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其用途选择上,既要经济合理,又要满足基本要求,这样我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城市建设化中的水污染问题,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要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人们的环保观念增强了,破坏坏境的行为也就减少了。
参考文献
[1]金相灿;水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研究报告[J];学术报告;2009年12月3日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环境监测
对环境污染的检测,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往往很难评估其潜在毒性,在毒理学领域, 传统的测试方法主要集中与污染物对指示生物的急性毒性,致死或半致死效应的分析等,虽然这些数据对预测污染物的致死浓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污染物的急性效应,其发生的预测率远远不亚于致死效应。为了评估污染物的潜在毒性,探索反应低浓度对生物早期影响的参数,就需要发展生物亚致死效应的生物标志物来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情况,所以生物标志物是目前毒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被称为环境医学发展到分子水平的重要里程碑,他的研究在分子流行性病学,分子毒理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生物测试的定义和基本类型
生物测试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要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基本类型:短期生物测试、中期生物测试、长期生物测试。
2.受试生物的选择条件
对试验毒物或因子具有敏感性;地理分布广泛,数量多,易获得;具有重大生态学价值;易于培养和繁殖;生物学背景资料丰富,已被清楚了解;对试验毒物或因子的反应能被测定,并有标准测定方法或技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并考虑与人类食物链的联系;考虑受试生物的个体大小和生活史长短;考虑是否曾经受污染;等。(选其中几个)
3.半数致死剂量、蓄积系数、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小有作用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LC50,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蓄积系数:分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量(ΣLD50(n))与一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受试动物出现同一效应的剂量(LD50(1))的比值,即蓄积系数K=ΣLD50(n)/ LD50(1)
最大无作用剂量: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最小有作用剂量: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某种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4.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的一般程序。
急性':选择受试生物;预试验及确定剂量组;染毒方式;观察指标;确定LD50;试验结果评价。慢性':选定试验动物并分组;确定染毒剂量和实验期限;选定染毒途径;观察指标;试验评价。
5.致突变、致畸效应和致癌效应的基本概念。
致突变:某些物质引起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结构改变的作用。
致畸效应:致畸物通过母体作用于胚胎而引起胎儿畸形的现象。
致癌效应: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于生物体引起生物体发生肿瘤的作用。
6.致畸物的致畸作用毒理学特点
毒理学特点:胚胎与致畸物发生接触时,可因胚胎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而呈现不同敏感性;种属差异在致畸作用中较为明显,不同种系的动物呈现不同的敏感性。
意义:同种动物重复试验和多种动物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才可对受试物的致畸作用有助于作出比较可靠的结论;由于动物的种系间存在差异,不能根据一种动物的致畸性而简单推论对人类一定具有致畸作用。
7.微宇宙的基本概念。
微宇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包含生物和非生物的组成及其过程,能提供自然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功能。
8.生物检测与化学测试相比优点与不足
优点:能直接反映出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能综合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监测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不需购置昂贵的精密仪器;不需要繁琐的仪器保养及维修等工作;可以在大面积或较长距离内密集布点,甚至在边远地区也能布点进行监测。
不足:不能像理化监测仪器那样迅速作出反应;不能像一起那样能精确地监测出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生物监测通常只是反映各监测点的相对污染或变化水平。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9.大气污染的生物检测方法
指示植物;现场调查法;植物群落监测法;现场盆栽定点监测法;地衣、苔藓监测法;微核技术的应用;污染量指数法;大气污染的综合生态指标。
10.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
细菌学监测(通常以大肠菌群为指标);浮游生物检验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
11.水环境的生物学评价
水体受到污染后,对生存于其中的生物产生影响,生物也对此做出不同的反应和变化,其反应和变化是水环境评价的良好指标,这是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和原理。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一般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污染生物系统;生物指数;种的多样性指数;生产力分析;残留量指数和富集系数。
12.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基本内容和评价程序
定义:确定环境中的化学品对非人群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概率和大小,以及这些风险可接受程度的过程。
基本内容:暴露评价、受体分析、危害评价、风险表征。
评价程序:危害识别、暴露―反应估算、暴露评价、风险表征。
13.生物标志物的定义、种类以及在监测中的作用
定义:亚个体和个体水平上既可以测定污染物暴露水平,也可以测定污染物效应的生理和生化指标。
种类: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
作用:能在最早期阶段发现污染物的危害,起到预警系统的作用;预测污染物对另一个物种的影响更加准确和精确,可用低等物种来预测高等物种;可以反映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体在生理上是否正常,起到环境诊断的作用;反应一般较为快速,通常在48h可表现出来。
14.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它们的基本内涵。
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基本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的性质及数量进行评定的一种概念。
基本内涵:环境质量指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质量,又可具体划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
生态环境质量: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物组成的生命系统在人为作用下所发生的好与坏的变化程度或总变化状态。
基本内涵:生态环境质量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研究系统各组分,特别是有生命组分的质量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为作用下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从而评定其环境质量的优劣,其综合性很强。
总之,传统的环境监测主要通过化学分析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浓度,难以显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因而难以反映其环境风险。生物监测方法与其相比,生物和生化效应可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与其在靶器官的浓度和内在毒性相联合,能直接反映污染物对生物及人类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摘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就防治水污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首次在报告中提到“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两方面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农村水污染,尤其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农村水污染的重要来源和面源污染的特点
就水污染源的大概念而言,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三个方面。就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言,有以下儿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生产废水。由于农村环境容量较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企业布局不当,技术生产落后,大部分乡镇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水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而许多城市工,企业因污染严重不断搬迁至农村,使本不乐观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二是农业生产废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表径流将大量的污染物带入水体,导致农村水源污染,这是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三是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据渊查,农村儿乎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绝大部分村庄垃圾堆放在路边、水塘边、渠道边甚至水源地,严重危害饮用水水源安全,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四是畜禽养殖业废水。所谓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在大面积范围内农村生活和农村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吲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小土粒、氮磷营养物质、重金属、残留农药,以及庭院、路旁农村禽蓄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从非特定的地域,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日|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河流、水塘、湖泊等受纳水体所引起的污染。而源污染也被称作非点源污染,是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集中式点源污染相对应的,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由于产生的区域广泛,并受气候如暴雨影响,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和突发性时空变化大,因此无法准确确定源区。农村面源产生的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二、防治农村水污染尤其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沟渠、池塘、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总称,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洪旱涝起着调节作用,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既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农村以及城市饮水安全的根本前提。因此,高度关注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大力度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
造成农村水污染防治存在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薄弱。长期以来,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主要设在城市,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管理较少,因此,导致政府对农村的环境管理不力。二是环境保护设施不足。尽管少数靠近城镇的农村建有排水管网,但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及收集系统。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三是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三、对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加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建议
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分区域做好规划。如产生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原因主要足畜禽养殖总量逐年增加,缺乏规划、布局不合理。对于农村垃圾,更应做好统一规划,制度实施方案,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县处理”的模式,建立集中收运处置体系。是要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其实肥料,即使是化学肥料本身没有“罪’,是不科学的使用方式和方法造成的。主要表现在: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而钾肥施用不足以及与区域地区间分配不平衡。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出排水或雨水进入江河沟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因此,要合理配比肥料种类,改进传统施肥方式,积极发展新兴肥料,如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三是培养农民科学的环境意识。农民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级政府要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摆卜承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改善水环境、提高人民牛活质量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改水改厕步伐,倡导农民科学的生产和牛活方式。要对本地区用水情况、废弃物、废水排放量、粪便利用率、废水处理情况及农村改水改厕等进行调查建档,为水环境整治规划提供第一于资料。四是要从政策方面给予引导。农村面源污染不仅是物的问题,而且是人的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政策制度问题。使得地块分散、经营规模小、投入成本高、生产效益低、科学技术推广难,导致短期行为严重,对工地进行掠夺性开发和使用,缺失管护,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不当的农药化肥补贴政策刺激农民滥用农药化肥,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农药技术推广站被推向市场后,自负盈亏,不再以推广农业技术、工具和培训农民合理施肥用药为主要目的,而是以销售农药、化肥为主要任务,想方设法诱导农民多买农药、化肥,造成其滥用。五是凶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鼓励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施“畜禽养殖一发酵池增肥或沼气供热(或有机肥料生产)一田园种植”的循环,实王见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新建的小型养殖场要与农田、果园、养殖水面和林业统一布局,生态经营,力争粪便就近消化。大力建没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
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猪一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开展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六是要对污水灌溉实施临管。污水灌溉虽然可以暂时解决农田干旱问题,但同时将水体中的大量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带入农田,造成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国家虽然颁布了《农出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水灌溉水质无人监督,导致污灌面积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
21世纪是一个环保的世纪,环境安全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石油化工企业因为其自身特征,环境安全更成为企业的重要关注课题。但是相比而言,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较匮乏。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和应用,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就是从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入手,探析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的应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应用
前言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且呈现出日渐恶化的势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成为了急需处理的重大问题。采取合理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真实的反应出企业对环境安全影响现状,作为环境治理中的主要依据。
2,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石油化工企业飞跃前进。但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在急剧增加,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
2.1,环境安全评价概念
所谓的环境安全,是环境领域和安全领域相结合交叉形成的概念,是最近一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从广义上来讲,人们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与污染就是一种安全状态。这种认识将地球中的一切生物放在同一个位置,共同为地球的环境安全努力。
从狭义上来看,且主要是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为中心,针对人们生产活动、生活以及学习环境或者场所和政治活动,避免遭到危害、污染以及威胁。
2.2,环境安全现状评价概念
这个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安全,采用系统的工程方法与原理,使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分析环境危害和有害因素,进而来判断环境被污染的程度,提出科学的改变措施。这样,就可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3,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的作用
通过环境安全现状评价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环境的事故,对人员伤亡与伤害、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来,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1,成为了清洁生产一部分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预防、预测事故的环境安全评价,那就是清洁生产。而环境安全现状评价是清洁生产中一部分,对实施清洁生产起到推动作用。只有通过了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之后,石油化工企业才具备清洁生产的条件。
2.3.2,有利于国家宏观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
实施了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石油化工企业就必须要有效提高安全设计质量与投产后安全的可靠程度。通过该现状评价,就能够客观对企业环境安全水平下结论。让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知道存在危险性,有针对的做出安全改进。
2.3.3,选择合理的安全投资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让企业意识到危险性,还能够通过危险性去估计造成损失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事故的风险率。只有全面的掌控这些潜在的危害,才能够明确投入多少安全措施投资,将一些负效益降低最低。
2.3.4,确保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不是那一方面可以确保的,要由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起来共同确保才行。只有在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中,将这几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环境与资源相结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应用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处理软件来实现的,包含了大气的环境安全评价和水环境安全评价两个方面。
3.1,大气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从我国的空气污染的特点以及污染防治的重点可以看出来,现在空气中污染指数比较大是SO2和氮氢化物以及总悬浮的颗粒物。而石油化工企业的排放物中这几类又是极为严重的,从下图可以看出:
上面两张图片就是通过信息处理软件构建出来的图片。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得到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物的污染,通过信息处理软件构建出的图片就是图3―2,而经过了石油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物的影响之后,得出的图片就是3―3。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的应用,就真实的反应出了企业中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给企业提出了警惕的信号。石油化工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排放物做出整改措施。
3.2,水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从我国的GB3838―2002的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加上石油化工企业排放污水特点中都可以看出来,其重点就是:COD、氟化物、石油类、硫化物、苯乙烯等,而这些物质偏偏是污染水环境最严重的元素。从下图可以看出来:
石油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污水如果处理不恰当,就会导致河水成为了上面图片的模样,成为了5级水质量。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引起重视,对排放污水进行整改。
4,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无论是排放的气体还是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都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要在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的应用中,让石油化工企业惊醒起来,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伶瑞鹏.企业安全动态评价系统的研究[DI.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
2,符泰然,程晓舫.大空间中热隐患的可视化监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 (2)
关键词:环境容量 段首控制 段尾控制 功能区段末控制
环境容量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提出来的。60年代末,日本为改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提出污染排放总量控制问题。欧美国家的学者较少使用环境容量这一术语,而是用同化容量、最大容许纳污量和水体容许排污水平等概念。我国对环境容量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80年代初,主要结合环境质量评价等项目进行研究,研究集中在水污染自净规律、水质模型、水质排放标准制定的数学方法上,从不同角度提出和应用了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六五”攻关期间,一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把水环境容量理论同水污染控制规划相结合,出现了一批有实效的成果,初步显示了水环境容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威力,这一时期的研究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化学行为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七五”国家环保科技攻关研究把水环境容量理论推向系统化、实用化的新阶段,1985年以来,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全国一些重点城市和地区相继提出了城市综合整治规划、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以及水环境功能区划,为环境容量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前人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质模型、水环境容量的理论研究以及局部流域或河段的环境容量。基于“九五”攻关课题的研究,针对渭河干流从林家村到华县水文站315 km河段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应用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一维稳态条件下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1 计算方法
1.1 基本概念和方程
稀释容量和自净容量:当水体通过物理稀释作用使污染物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时所容纳的污染物的量称为稀释容量;水体通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等对污染物所具有的降解或无害化能力表征为自净容量。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1]。容量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及污染物特性有关,同时水环境容量还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的时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基于以上定义,本文作如下假设:首先,研究河流的混合输移过程通常只关心污染物浓度的沿程变化,而不关心其在断面上的变化,这时可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描述。考虑到国内,尤其是关中地区的具体治理能力及有关水环境保护要求[2],同时考虑到稳态模型发展较成熟,本文采用一维稳态模型进行容量计算。其次,当前国内河流的污染都以有机物污染为主,渭河的有机物污染相当严重,所以本文以COD(化学耗氧量)为代表对有机物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第三,为了简化计算,本文只对点源污染(即排污口)进行计算,同时假定各排污口连续、均匀排污。由于本文中只为验证方法而进行计算,故将各支流来水假定为净水,这样求得的环境容量为最大值。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将支流浓度改为相应浓度即可。
一维稳态情况下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可用托马斯(Thomas)模型表述(忽略弥散)[3]:
(1)
在C(0)=C0的初值条件下得到托马斯模型的积分:
(2)
式中, C(x)、C0为x=x和x=0处河水COD浓度(mg/L);x为到排污口(x=0)的河水流动距离(m);u为河水平均流速(m/s);k1、k3分别为COD衰减系数和COD沉浮系数(d-1)。
1.2 段首控制
段首控制中的段是指沿河任何两个排污口断面之间的河段,而段首则是指各段的上游第一个排污口断面。某一功能区内各段的划分情况如图1所示。段首控制就是控制上游断面(也即段首)的水质达到功能区段的要求,那么由于有机物的降解,则在该段内的水质处处达到或高于功能区段的控制指标。段首控制严格控制了功能区段的水质不超标。
图1 功能区段内各小段的划分
下面就段首控制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在功能区段的段首,由于来水的COD浓度与功能区段水质要求的差别,为来水提供了稀释容量:
E0=Q0(Cs-C0)
(3)
式中,E0为功能区段段首的稀释容量(t/d);Cs为功能区段水质标准(mg/L); Q0,C0分别代表来水的流量(m3/s)及浓度(mg/L)。功能区段内任意一段的容量计算如图2所示。由于控制各段段首为水质标准,那么经过一段降解(如图2中A、B所示)后,到达段末时的降解量即为该断面处的环境容量(如图2中C、D所示)。
A.第i-1段浓度衰减曲线; B.第i段浓度衰减曲线;
C.第i-1断面环境容量; D.第i断面的环境容量
图2 段首控制容量计算示意图
第i个断面处的环境容量为:
Ei=(Qi+qi)Cs-QiCsf(xi-xi-1)
(4)
式中,Ei为第i个断面处的环境容量(t/d);qi为第i个断面处的排污流量(m3/s);Qi为混合后干流流量;其余各符号意义同上。
则功能区段内所具有的总环境容量为:
(5)
化简式(5)得:
(6)
1.3 段尾控制
段尾控制中段的划分与段首控制相似,只是段的控制断面在下游的排污口断面,亦即段尾。段尾控制的目的在于让水质在各段末达到功能区段水质标准,那么我们可以反推出该段段首处的环境容量。在段尾控制水环境容量计算中,功能区段全段水质低于水质要求,但考虑到降解能力很低,而且各小段较短,超标不会太高,因此,水质超标很小。功能区段内小段的划分如图1所示。
下面就段尾控制的水环境容量计算进行分析。类似于段首控制,功能区段段首的稀释容量为:
E0=Q0(Cs-C0)
功能区段内任意一段的容量计算如图3所示。由于控制断面在段末,那么可由段末按降解曲线(如图3中A、B所示)反推到段首,即可求得段首处的环境容量,如图3中C、D所示。
(7) 式中,Qi+1为第i+1个断面前的干流流量(m3/s);qi+1是第i+1个断面处的排污流量(m3/s);其余各符号意义同上。
A.第i-1段浓度衰减曲线; B.第i段浓度衰减曲线;
C.第i-1断面的环境容量; D.第i断面的环境容量
图3 段尾控制容量计算示意图
功能区段内所具有的总环境容量为:
(8)
化简式(8)得:
(9)
1.4 功能区段段末控制
功能区段段末控制就是在功能区段的最末断面控制水质。这里的段末常常是特定功能区段的段首。方法的实质是控制功能区段最终断面,而不考虑段内水质变化是否超标。类似于段首控制,功能区段段首的稀释容量为:
E0=Q0(Cs-C0)
功能区段内各排污口的浓度变化如图4所示,具体公式表述如下:
(10)
同理可求得功能区段最终控制断面的浓度为:
(11)
式中,qi、ci为i断面处排污口的排污流量(m3/s)及浓度(mg/L);Qn、Cn为最终控制断面的干流流量(m3/s)及浓度(mg/L);qn、cn为最终控制断面处的排污流量(m3/s)及浓度(mg/L)。
A.第i-1段浓度衰减曲线; B.第i段浓度衰减曲线
图4 功能区段段末控制容量计算示意图
本论文第二部分提供的计算结果是按排污总量比例消减后得到的数据。所谓的按总量比例消减是指如果最终断面水质低于控制标准(cn>Cs),则按各排污口的排污总量进行消减;反之,则相应让各排污口增排放量(cn
2 计算实例与方法比较
取4月份保证率为75%的流量系列及1987年的排污口排污资料,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计算。对于渭河干流从林家村到华县水文站约315 km区段进行计算,各功能区段的划分及水质标准依陕西环保局的规定而定[4]。计算中各系数取值如下:林家村至咸阳,k1=0.38(d-1),k3=0.2;咸阳至华县水文站,k1=1.00(d-1),k3=0.25;流速随流量而变,计算公式由相关分析得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
t/d
编号
水域范围
水质标准
段首控制
段尾控制
区段末控制
1
林家村至千河入渭口
Ⅲ类
11.46
16.88
17.98
2
千河入渭口至蔡家坡
Ⅳ类
22.77
31.25
42.03
3
蔡家坡至咸阳区界
Ⅲ类
6.84
14.73
36.70
4
咸阳区界至兴平断面
Ⅳ类
31.57
47.85
50.69
5
兴平至南营
Ⅲ类
3.75
9.90
49.08
6
南营至铁桥
Ⅳ类
20.24
26.14
49.40
7
铁桥至天江
Ⅲ类
15.02
28.13
60.36
8
天江至交口提水站
Ⅳ类
81.24
115.76
121.14
9
交口至白杨水源地
Ⅲ类
15.10
31.02
74.02
10
白杨至华县水文站
Ⅳ类
76.99
109.63
118.13
可以看出,段首控制方法计算得到的环境容量略小于段尾控制方法的计算结果,这是与预期相符合的。因为段首控制的计算使全段水质高于标准,而段尾控制使全段略低于标准,所以才有以上结果。这两组值的差别因排污口的多少而变化。当把功能区段无限划分,即假定排污口有无限多个,且均匀分布时,用极限的原理求得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相等的。因qi相对于Qi很小,故在求极限的过程中略去。对于这两种方法,其功能区段段首的稀释容量是相等的,故只对自净容量EZ进行比较即可。
对于段尾控制:
利用倒代换,令t=1/n,则上式变为:
利用罗必达法则求极限得:
(12)
对于段首控制(类似于段尾控制):
利用倒代换,令t=1/n,而后再利用罗必达法则求极限得:
(13)
从以上推导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求得的自净容量的极限值也是相等的。在这两种方法计算环境容量的过程中,环境容量只与排污口的位置及排放方式等因素有关,而与排放浓度无关。结合各排污口的排放量Mi=qi*ci可以得出各排污口应削减量,即:
ΔMi=Mi-Ei
采用功能区段段末控制方法求得的环境容量,虽受排污口数目及位置的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该方法的计算中超标量往往很大,超标区段较长,尤其对于排污总量大的排污口。按排污总量进行削减是很不合理的,但是,可以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利用其它的优化分配方案分配最终断面的容量值,必将取得满意的结果,这尚需进一步研究。
3
结 论
段首控制方法,因其控制非常严格,所以适用于对水质要求高、经济发达、污染治理能力强的地区,或水质较好的源头地区,该方法的适用对象应为污染较轻或旨在改善水质条件的地区。
段尾控制方法对水质的要求略低于标准,所以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使用该方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污染,而并非改善水质。
现阶段关中地区污染治理过程中可将功能区段分为高功能段和低功能段。 对于高功能段采用段首控制, 对于低功能段可采用段尾控制。 这样就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污染施行控制,逐步达到改善的目的。
功能区段段末控制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区段水质有很高要求而对其它区段不限制的地区,在特定段段首处严格限制水质,其它段任意排放,只要满足特定段段首要求即可,特定段内不许排污。该方法面向污染十分严重而又急需用水的地区。从长远角度看,该方法不可取,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还是很实用的。该方法中的最终断面容量分配方案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永良,刘培哲等. 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2] 司全印. 关于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见[R]. 西安:陕西省政协会议,1998.
[3] 傅国伟. 河流水质数学模型及其模拟计算[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4] 陕西省环境质量报告书[R]. 西安: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1996.
The Comparis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Calculation Methods
Abstract: This paper suggests three kinds of methods for dalculting water environmental cpacity in the case of one demensional ie. the section-endig control method in the functional section. Through the comp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main stream of the Wei River and the analytical coparison of the 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nd their interconnections, it also deals with the physical connotations as well as the adoptable conditions of each method. Meanwhile,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used to check and identify each method, indicating that all the methods are feasible reliable.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保工作;作用意义
1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其中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顺利与否起到决定性作用。环境监测含义是借助特定的监测设备和手段明确测量出规定范畴内环境的污染物程度。有助于专人掌握该范畴内特定环境污染物的分布程度、变化规律以及污染浓度等。根据上述监测得来的数据能够判定区域的污染情况和未来发展形势。现如今,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渐有了新的认识,环境保护工作应运而生。环境监测首先对地域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全方位评估,掌握当地污染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划分为不同污染等级,以便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环境监测的主体则是环境污染的标志性污染要素,环境监测可以划分为水环境监测、土质环境监测以及大气环境监测等。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通过采样环境中的大气、土壤和水,对样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仪器测定样本所含成分和浓度,使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测定出来,从而使环境污染的真实状况能够得到直观体现,给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2.1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工作宗旨是利用环境管理、保护手段,恢复原生态系统的自身净化能力以及避免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污染。开展环境污染整改工作,首先要明确地域的污染物浓度的现状,全方位认知环境污物情况,对污染物的规律变化进行探讨研究,为后续环保方案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逐层复原,杜绝环境污染的再度发生。
2.2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重要的信息来源
国家出台的环境保护有关政策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出台。该制度明确了社会工程建设的投资项目的施工,首先要求该项目的坐落不会大幅度造成当地环境污染,且根据当下环境状况开展环境影响评估。
2.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国家针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不少完善该工作的条例政策,环境保护机制。代表的机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级机制以及排污收费、污染治理整改机制等。从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做起,借助各方力量下完成环境监测的功能,从而为实现环境保护奠定重要的基础,促进国内环保事业的发展。
2.4环境监测是解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方法
最近两三年来,国内工业污染事件频发,造成人心惶惶。作为环境保卫机关,对于突发性的大型环境污染事件应该及时发现,并追究责任人或责任主体,处理污染物,阻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环保部门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在出现污染情况时对污染范围与迁移情况及时了解,确保所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5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
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后,得到的地域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质污染实际数据,能够为后续环境整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让环境保护部门了解环境污染浓度和发展趋势,有效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方向性的污染整治方案,督促环境保护业务的下步开展。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措施
3.1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提高队伍业务素质
要求环境监测站的专业人员紧密了解保护地区的环境实情,提升对环境保护、污染物的认识,对于监测结果有直接的鉴定素养,避免人为业务素质造成的污染数据的错误判断。对环境监测人员设立专门培训认知,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操作方式开展监测工作。所以,相关单位要对环境监测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使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效提高,促进工作人员对新型设备的熟练掌握,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3.2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扩大环境监测范畴,提升监测结果精准程度,则要求环境监测仪器具备先进性、精准性,加大资金成本,采购现金环境监测仪器,引入国际上主流的环境监测手段,结合国内环境实情开展科学、合理的监测工作,加强国内环境监测水平以及专业监测人员的业务素养,发挥环境监测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应有的价值,为社会提供环保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3.3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加强管理力度
优化升级环境管理部门的环境监测手段,引入国际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方式。提升监测员工的业务水平,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监测人员业绩和机关部门的政绩挂钩,间接督促环境保护部门注重对员工的环境监测的监管,利用奖惩机制强化员工实地工作职责感,迸发工作上进心,从员工监测操作等基础行为做到高效的环境监测水平。
4结束语
监测部门面向当下的环境监测状况后,主动调整环境监测技术、升级专业人员素养、环境保护部门从组织到个人树立环境管理服务意识,深刻该意识并反映到行为中去,夯实人才技术优势,扩展深入化的服务领域,从而让环境监测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奠定作用。
参考文献
第四次“环保风暴”风起云涌──国家环保总局宣布自即日起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但副局长潘岳坦言,无论“区域限批”还是“流域限批”,都只是比以前的环境执法手段略狠一些而已。环境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用人民的健康换取极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潘岳感言:“把'官'的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把'官'的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把这句话转换成一个流行句式,那就是:环保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环保不只是一个环境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社会问题,而一个政治问题。之所以做这样的强调,是因为太多的事实让我们看到;“环保的归环保、政治的归政治”在一开始就已经被破坏,更多的污染直接产生于地方政府的政治决策,仅靠传统的治理手段根本不能撼动作为政治的环保沉疴。
不少大污染企业门口挂的不是由当地政府“重点督办”的黑牌子,而是“重点保护”的红牌子;连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权力的国家环保总局,污染企业都敢于不让进;安徽蚌埠百姓向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官员下跪,目的只有一个,请求治污!──谁还能说污水源头没有地方政府的“功劳”?谁还能说地方政府不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谁还能说环保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
很大程度上,污染不仅发端于企业主的利益熏心,更肇始于地方官员的政治利益。正因为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官员不仅未被问责,反而因“发展有功”得以升迁,才有一个又一个不顾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的重污染项目上马,才有一个又一个非法排污企业“一查就关、一走就开”,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癌症村”,才会因水源污染而使一个又一个城市断水……
悲哀的是,当前的“环保风暴”已经是环保总局动用了“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的结果──“再狠一些的我们没有了”。另一方面呢,却是污染问题的持续进展,一系列黑色的数据说明,传统的发展模式积累的环境成本到了临界的时刻,中国资源环境触及了难以承受的底线,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