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

时间:2023-09-13 17:12:42

导语:在对风气建设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对风气建设的认识

第1篇

自接到我院开展“除骄横、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贪污”专项活动以来,我庭开展“五除”活动期间,为加强我庭干警的队伍建设、提高全庭干警的整体素质,教育引导我庭干警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统一思想;引导我庭干警认真学习“五除”的核心精神,清醒认识五种不良风气的严重危害性,深刻理解开展“五除” 专项活动的意义;进一步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加强对立案管理工作,使我庭立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庭在我院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开展“五除”活动的主题思想,围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的 指导思想,以开展 “五除”专项活动。通过开展接访活动、自查自纠活动、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等举措,不遗余力地抓审判;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查违法违纪,不遗余力地抓队伍;通过推行裁判文书上网、网络视频直播等举措,不遗余力地抓改革 ,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庭立案工作的提高、队伍素质的提升,受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法院的任何一项举措,任何一个判决,任何一名法官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的信任和评价。

通过近期开展“五除”专项活动我庭干警已经充分认识到五种不良风气的严重危害性,充分认识到开展专项活动对于全省法院加强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推进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开展“五除”专项活动作为解决我院司法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促进审判质量和效率提升的有力抓手;作为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改善人民法院在群众心目中形象的有利契机,作为巩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作为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铁下心肠,硬起手腕,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根除五种不良风气,通过作风的转变带动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和发展方式转变,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同时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确保推进专项活动和做好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通过近来努力各项工作虽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但我们会努力改进。进一步加强立案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彻底根除这些不正之风,使我庭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2篇

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学风建设无论对高校自身发展还是高素质人才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活动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搭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思想引导及舆论宣传、健全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是实现科技创新活动带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科技创新;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永恒话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这既对学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学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习风气,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对学生群体产生深入、广泛、持久、稳定的影响。然而在许多高校中,科技创新活动参与面不广、学校整体学术氛围不浓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提升到带动学风建设的高度。如何发挥科技创新活动对学风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1高校学风建设概述

1.1什么是学风学风的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包括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及学校的学术风气,是高校全体师生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在求学治学上的综合体现[1]。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纪律、氛围等方面。本文所研究的学风是广义层面的学风。

1.2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任何规章制度都代替不了的特殊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无论对高校自身发展还是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从宏观角度看,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优良的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加强学风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在高校扩招形势下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加强学风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术氛围浓厚、学风优良的高校是学生和家长的首选,其培育出的高素质人才也能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加强学风建设能够使高校在争夺教育资源、优质师资引进、招生就业等工作中处于有利地位,促进高校长远可持续发展。从微观角度看,加强学风建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优良的学风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学习、探索、创新,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优良的学风能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成才观念,培养大学生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等优秀作风和品格,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1.3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各高校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学校层面,问题表现为:一,高校对学风建设的内容没有全面把握,学风建设多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主抓课堂出勤、教学质量和考风考纪,没有充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环节和创新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校园文化氛围浮躁,学生课外活动以娱乐性活动居多,缺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科技创新活动,整体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在教师层面,问题表现为:一,学风建设参与不足,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自己的科研工作,疏于课堂教学和专业指导,未能起到敦促良好学习行为、提高学生专业兴趣的积极作用;二,个别教师治学态度不严谨,甚至出现学术造假行为,对学风建设造成了严重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层面,问题表现为: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性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二,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投入时间不足,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三,部分学生对专业了解不深入或对专业前景不看好,学习兴趣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四,部分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缺乏动手实践,不能做到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

2科技创新活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本文研究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其定义为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的一种科技学术活动[3]。科技创新活动对学风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

2.1学校层面第一,从战略高度来看,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高校学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完善学风建设体系、拓宽学风建设途径、丰富学风建设形式,打破以往学风建设思路的局限性,使高校学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从具体功能来看,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使高校全体师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以高校优良的学术风气促进教师治学风气和学生学习风气的不断优化。

2.2教师层面第一,能够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传授能力,使教师游刃有余地做好学生专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育人使命感,使教师自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第三,有利于教师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抵制不良学术行为,净化校园学术风气,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2.3学生层面第一,相比于枯燥无味的书本理论知识,科技创新活动更容易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开启专业学门的金钥匙。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可以加深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增强专业自信,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分配课余时间,避免学生因无所事事而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科技创新活动能帮助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做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第四,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严谨的学术性活动,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气。

3科技创新活动带动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3.1构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营造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浓厚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这些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包括:科研立项和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学科技能竞赛、科技文化月、科技实践活动等。科研立项,是指学生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并设计详细的研究方案,向学校申报获准立项后,对科研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期目标或获得预期成果的科研活动[4]。近年来,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大学生科研立项在众多高校中普及起来,特别是在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普遍开展了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学生在参与科研立项的过程中,激发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主动探索研究,形成了优良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学科技能竞赛是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学生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认识到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各类高水平学科技能竞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发挥大赛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要在校院两级开展小型多样的科技竞赛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科技竞赛的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为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高校每年还可以举办“科技文化月”活动,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如专家学术报告、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科技创新成果展、科技论文征集等等。科技文化月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了认识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机会,形成人人志在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推到学风建设向前发展。此外,科技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之一。高校要鼓励学生带着科研课题下乡,增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高校还要加强与企业联系,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动力十足、学习效果良好,催化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3.2发挥专业教师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专业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如果仅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离开专业教师的科学指导和悉心关怀,科技创新活动往往局限于低水平,难以取得较大的成功[5],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专业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推陈出新,对研究选题给予合理建议,对研究方法给予科学指导,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给予及时分析引导,减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盲目性,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水平。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发挥专业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从大一开始为每名本科学生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由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以及学习方法、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拉近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距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近距离感受到科研工作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专业教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增强科技创新活动的专业性和目的性,使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

3.3加强思想引导和舆论宣传,扩大参与面和影响面学生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持三种态度:热衷型、中间型以及冷淡型。冷淡型的学生往往对科技创新活动不感兴趣;中间型的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兴趣和参与的欲望,但是怀疑自己的实力,对参加与否举棋不定;热衷型的学生能积极关注并踊跃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但只占学生的一小部分[6]。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参赛,特别是激发中间型和冷淡型的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推动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在这其中,辅导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的内容,为学生树立创新人才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一些学生认为科技创新活动耗时费力、回报甚少,因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淡薄,对此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明确科技创新活动的功能定位,指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无论最终能否获奖,参与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大力宣传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的优秀成果,宣传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发挥朋辈激励作用,营造科技创新活动氛围,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4健全管理办法及激励措施,形成制度保障高校应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使科技创新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成立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和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其次,架构科技创新活动的运行组织体系,由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后勤公司等部门协调分工,建立科技创新活动和学风建设联动机制;再次,设立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奖励,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最后,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在学生的激励措施方面,将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在奖学金评定和优秀学生评比中给予适当倾斜;设立创新学分,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按一定标准计入学分;在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保送办法中,设立专项指标,用于保送科技创新成果突出的优秀学生。在教师的激励措施方面,要认可指导教师的劳动价值,将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量,给予工作量补贴和荣誉奖励;在职称评聘中,要将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高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李莎.新时期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工作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12):100.

[3]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13-15.

[4]张泽宏.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

[5]刘淑艳,陈光.浅谈专业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3(18):85.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25-02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础工作,好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学风的好坏主要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它不仅直接体现一所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教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学生的学习风气,还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但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校重视起来,正确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学风建设问题,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风的涵义

学风,即一所学校的学习风气、教育风气、学术风气和办学风气等。一般是指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风貌、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目前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学风建设,但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主要是以学生工作为抓手,从学校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各学院,到学生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学生干部等都参与了学风建设,但并没有使学风真正好转,学风建设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高等院校的学风既包含教师的教学风气,也包含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就是说,学风建设应包括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应重新审视高校学风的现状并深入研究其对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目前高校学风的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风的现状令人忧虑,其主要表现是:(一)利用课余时间看书学习的学生比较少;(二)学生上课迟到和旷课现象特别严重。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迟到比较多,雨雪天气迟到的学生更多;(三)学生上课听讲不认真。如睡觉、看其它书籍、玩手机、上课讲话等现象不在少数;(四)学生在教室和图书馆上晚自习的情况较差。除了低年级学生晚自习教室外,其余的教室虽然灯全亮着,但在里面学习的学生却只有几个人;(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存在的侥幸心理,考试前突击以及能够及格就行,还有一些学生在考试的带小抄、看同学试卷等作弊现象;(六)学生宿舍学风建设需要加强。目前,高校学生在宿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睡觉、上网、聊天、打牌、看电影电视了,而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七)考风不正教师监考不严。每次考试,监考教师都存在有说话、坐在讲台上不动、看报纸书籍、、随意接听手机等现象,有的发现学生作弊也不去制止,等等。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出,高校的学风建设存在非常严峻的问题,这并不是个别学生、个别学院存在的偶然现象,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视这些问题,努力加强学风建设。

三、新时期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基础,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学风建设来开展,充分利用校园网、优良学风创建活动等渠道加强学风建设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专家讲坛、大学生成才等报告会。并组织召开“优良学风主题班会”、“三好学生座谈会”等活动。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积极追求上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坚决杜绝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高校学风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良好教风是保证

教师教学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前清华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一句名言:“学校中没有坏学生,坏学生都是老师教坏的”。近年来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了高校的教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上课经常迟到、随意调停课、上课接听手机等等,这些现象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教风建设,端正教师的教风,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一是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积极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认真辅导答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考评办法,以此来规范、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三是要注重和加强年轻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从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加大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年轻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以此来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

(三)制度建设是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是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高校应充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并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请销假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课堂考勤制度、外宿晚归检查制度、早晚自习制度、评先评优和各类奖学金评定办法、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教师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考核奖惩制度等),以良好的管理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一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生活。二要严格评先评优和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三要严肃考风考纪。要是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作风如何对其他学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学风建设。

第4篇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职学校教师的品德和风气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学校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名利,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导致校园形成不良的氛围,对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与国家教育事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高职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我国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与不足

大部分高职学校的教师德行与风气建设呈现出良性发展的状态,大部分教师具有高素质和高品德。但部分教师品质问题也不容忽视,部分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在师德方面存在问题,育人教书的观念较淡薄,对学校办学的宗旨不是很明确,对自我的要求不高,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的需求。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在课后没有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较紧张。另外,部分教师人生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专注于教学工作,而热衷于追逐名利。在教风方面,部分教师轻视教书的本职工作,有的瞧不起高职学校的学生,职业精神有时欠缺,在学生心目中个人魅力较低。这些问题,对高职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以德治校的重要措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内容,但是师德师风的建设仍旧是新时期高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保证高职学校教育事业跟随党的步伐前进的重要措施,也是以德治国、以德治校的重要措施。教师个人的修养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整个学校的道德水准。

(2)有利于实现高职学校办学目的。高职学校办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有利于培养一支业务技能高超、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教学活动和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高职办学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改进学校风气。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教师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高尚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为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加强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1)树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识。要想加强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就需要学校树立师德师风建设意识,在思想上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领导和教育局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召开思想建设会议,对学校师资队伍进行思想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想意识。同时建立师德师风考评制度,将其与教师的薪资、职称挂钩,激发教师自觉参与该项活动中。

(2)完善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高职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不能简单地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应该在全校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学校应该根据高职学校办学的特点制定细致的管理措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守则。定期举行师德师风评选活动,实行奖优罚劣,将师德师风的评价作为教师的晋升和调动的重要依据,从而将外在的约束转为教师内化的动力,促进教师加强自我素养的提高。

(3)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对教师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学校应该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来促进师德师风的建设。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中国传统文化节、职业道德精神节等活动,让教师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不断升华自身的认识。高职学校应该转变传统的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应该与时俱进,将建设活动与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提高思想建设效果。

(4)树立教师德风典型,发挥模范的力量。高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数量较大。青年教师具有业务素质强,知识储备丰富的特点。但是,有的青年教师由于阅历较少,职业道德观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树立师德师风模范的方式,鼓励教师向模范学习,通过典型的树立影响其他教师。同时,教师的言行发生变化时对学生同样具有感染作用。典型的树立,有利于实现整个校园风气的改善。

结语:新时期,社会有时处于矛盾多发期,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有利于高职学校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正确的方向,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因此,相关人员应该根据高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效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志同.高校高层次人才特性分析及薪酬策略[J].改革与战略,

2012(6).

[2]肖克奇.妥善处理高层次人才的五个关系[J].人才开发,2010(3).

第5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班干部

学风是一所学院的灵魂,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学风建设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一般解释,学风即“学院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65年前,同志首次提出“学风”概念时,亦有一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院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可见,学风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它是外显的“风气”,另一方面是内蕴的“思想方法”。

学风建设既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良好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加强学风建设。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技术院校中,一些学生思想上对理想、信念表现淡漠,对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社会风气的抵御力差;学习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生活上,贪图享乐,爱慕虚荣;在求职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不切实际,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因此,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学风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势在必行。

学风体现了一所学院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所学院的管理水平,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学风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我们也看到,伴随着各类院校的扩招,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物质、管理等方面准备得都不是很充分,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院的学风应该以勤奋上进、刻苦认真为主导思想,但是,部分学生厌学、课堂纪律松懈,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影响了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虽然学风不正问题只出现在少数同学身上,但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二、学风建设的主要目的

第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认识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第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

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第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

三、形成良好学风的具体方法

学风建设是要让学生具备认真的态度、勤奋的精神、踏实的作风、严谨的品质、高效的方法、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形成“勤奋、求实、严谨、高效”的学风。学风建设应从长远考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从实际出发,做好阶段规划,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使全体师生积极地行动起来。

1.班主任召开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班会

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学风正、班风好、凝聚力强才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们团结、勤奋、自信、乐观、坦诚等优良品质,把良好的学风建设精神传扬下去。

2.学生干部制定上课考勤制度

要求学生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教学计划中安排的上课、实习及其他活动都要求考勤。学生请病假须开具校卫生门诊或医院证明;一般不得请事假,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请假者,要从严掌握。任课老师认真填写上课考勤表,并签名确认。此考勤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3.学院设立成绩进步奖

针对学习进步的学生,可以进行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向其看齐,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营造“人人爱学习”的班级氛围。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教室设置一块文化天地的板报,将学生们写的学习体会、生活感悟以及班级发生的趣闻乐事进行张贴,让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互相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如征文比赛、读书活动、学术讲座等。

四、结语

第6篇

为什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 高师院校 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创建优良学风,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育人工程。

一、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有些不良现象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心,大学期间通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高校学风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学校的各级人员要摒弃急功近利和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把良好的治学精神与正面的科学态度传递给学生,力求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身正为范的作用,大学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与学术使命,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履行大学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高等教育处于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适应期,生源总体质量有所下降。这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录取成绩上,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上,使得学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不良学风的表现主要有学习纪律涣散,上课迟到缺勤现象普遍;课堂纪律松散,玩手机、睡觉、讲话。考风不端,投机取巧,总之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积极性等,严重影响和制约我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来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不良风气和思想渗透到高校中来,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学生。比如很多学生旷课在外打工做兼职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不乏有学生图虚荣,这对学校的学风产生一定的冲击。同时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急功近利、心态浮躁,重科研轻教学,一心搞项目,不认真备课,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在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风建设产生很大影响。

(二)高校管理制度制约

目前高校在学风建设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势必影响学风建设效果。如:学校各部门对学风建设没有形成高度一致认识、任务和职责不甚明确,缺乏总体规划、整体协调;针对学生的教育动员多、工作部署多, 落到实处少。在师资队伍、师德、教学管理等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学风不正、学术不端行为侵蚀高校学风建设,这些负面效直接对学校和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学生个人主观问题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正处于可塑性较强的年龄,如果理想和大学现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难免易产生心理落差,缺乏学习动力和自律性。学生间的跟风效仿和不良习惯也影响学风建设,不良班风和宿舍风气会导致部分意志薄弱的学生沾染逃课、上网、打牌、喝酒等不良习惯。有些大学生个人较功利,无法承受学习和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压力,感到困惑迷茫,产生厌学情绪,从而注重追求个人实际利益,想的是如何走捷径,混文凭,投机取巧,这些不良风气势必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领导全校的学风建设。学生处应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全民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形成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 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完善奖励制度、考评体系、服务体系入手规范学风建设工作程序,明确学风建设工作职责,探索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营造良好外部内部环境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促进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努力开展和谐校园环境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设施、文化景观和识别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区图书馆、校史馆、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作用,在学生集中地方,悬挂教学名师、著名校友等宣传海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三)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要把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师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学生成长,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学生,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实行学生评教制度,对教师的职务聘任实行年度考核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要注重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努力钻研业务,夯实专业基础,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学风评估指标体系,以对学风建设起到长期的引导和监控作用。

(四)加强导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从新生抓起,发挥辅导员和宿管的作用,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完善的导学机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完善落实学生课堂管理制度,教师抓好课堂考勤、严格课业要求,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和学术道德,杜绝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现象,引导学生在学风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重视党员、学生干部和团组织的示范作用。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学校各部门协作配合,把学风建设当作工作之重,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的因素

首先,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近几年,许多中职学校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内部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以我校为例,为了升高职、高专的需要,在学校机构的设置上增设了系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学工处、系部二级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办学的需要招聘了专职班主任,形成了由专兼职班主任带班模式。为了规范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还专门制定了学生管理制度汇编等,但由于机构分工职责不太明确,专职班主任在待遇方面、兼职班主任由于课务繁重等原因,使得班主任没有充分的精力来管理,更多地强调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导致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措施不力,造成学风建设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其次,在考风、考纪方面,部分中职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考试作弊行为猖獗。但由于怕生源流失等原因,学校对违纪学生处理不力,很少学生因为舞弊而留级或不能毕业,这种情形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风的建设。

2.教师方面

首先,在中职学校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以及师德等原因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的管理,或缺乏管理能力和方法,课堂纪律松散。部分教师缺乏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精神,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只管自已上课,不管学生应用,课后也不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有的老师从不关爱学生,看不起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他们都是学习差、行为习惯差的双差生,朽木不可雕,讽刺、挖苦学生,挫伤学生学习兴趣。教风不正,学风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其次,在教学评价方式方面,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职业教育、学生实际不符。有些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还采用试卷式评价,一张试卷,几条定义,几个公式,考试前出些针对性的复习题;有的老师以为抓学风建设只要抓好常规工作就可以了;也有的教师认为学风建设只不过是搞些活动,进行一些宣传而已。这些流于形式的做法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给学校的学风建设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上课迟到、睡觉或旷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学风不正现象。

4.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思想和一些丑恶现象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中职学校,给学生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各种低级、庸俗、错误的信息极易感染青年学生,混淆学生的视听。比如,在中职校园里部分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是个拼爹的年代,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有部分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自认为自己年轻有资本,学习好坏无所谓,以后靠吃青春饭就可以立足社会等。因为中职生年龄偏小,是非辨别能力较差,不能对此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使得学校学习风气不正,学风建设工作也因此受到较大阻碍。

二、改善学风的对策

1.提高师生思想认识,齐抓共管

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的观念,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校学风建设正以申办国家重点中职学校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制度建设中重点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把他们建设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高度敬业、精通学生管理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使他们成为推动学校学风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

同时,中职学校要修订课程或技能标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的特点改革评价模式,使学生的能力、成绩、技能评定更科学合理。要完善学籍管理制度,要把留级制、预警制等制度结合起来,既不允许学生学习不努力,又允许学生学业上的假性失败,要给不同情况的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率先垂范,无疑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用知识,还要用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要提倡每个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以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作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3.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启迪、感化人的作用,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激励学生奋发拼搏的精神,对于建设优良的学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既要加强校园美化、绿化、亮化工作,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也要注重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育人的理念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环节中,深入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级、每个宿舍,影响着每个学生,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公平竞争、创新成才的校园氛围,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第9篇

廉政建设是针对执政党、政府中的腐败问题开展的社会性的反腐活动,谈廉政首先要正确认识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就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廉政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面对腐败不必遮遮掩掩,要敢于面对,敢于正视,正确认识,并坚决惩治腐败。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廉政建设,形成一种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一种文化氛围,从而防微杜渐,防止腐败的发生。

总而言之,廉政建设,是党执政建设的形象,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着人心向背。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廉政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廉政建设问题,并且,必须要明确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