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

时间:2023-09-13 17:12:42

导语:在初中音乐教学心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音乐教学心得

第1篇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次提及“自信”和“自信心”的问题。例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及“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在“学段目标”中提及“能自信地、有感情的演唱”。可见“课标”十分关注学生音乐自信心的形成。

“课标”的要求是切合音乐教学的实际的。在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自信。不管是集体当众唱歌,还是个人当众表演,甚至在音乐课上视唱练耳,都常常出现紧张、怯场。这种缺乏自信心的状态阻碍了一些学生音乐爱好的发展和音乐能力的提高。

所谓自信心(confidence),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也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条件。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控制及评价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稳定的态度倾向也将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因此,我们应当趁此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参与、活泼进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

以往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点强调技能和技巧教育,对于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有所忽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观、思维方式、知识能力以及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社会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其中不少孩子到校后往往表现出性格孤僻、偏执,甚至自卑、脆弱。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内涵。其中,首先要注意的的就是在艺术活动中自信心理的培养。

二、采用正确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1.以兴趣为动力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烈的兴趣、饱满的热情,是音乐学习、欣赏和音乐表现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地聆听、欣赏、歌唱、鉴赏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设疑、故事、顺口溜、表演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七年级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时,音乐教师做了精心的策划。第一课时一上课,她便穿戴着新疆维吾尔族服装进了教室,引发学生一阵热烈的掌声,接着她用多媒体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同时在讲台上走出几个典型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打响指、移颈、翻腕、这些具有强烈少数民族艺术特色的、优美的乐曲和舞蹈动作,一下子俘获了学生的心,使得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课的音乐欣赏和学习之中。

此外,有的老师还采用突出学生自我表现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上网查询,收集资料。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演讲,向大家介绍一个自己崇拜的音乐家或者喜爱的音乐作品。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的机会,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

2以经常性的音乐活动为手段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学生对音乐活动表现出紧张感、怯懦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经验,缺少所谓“自我享受”的成功体验。因此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他们经常性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更多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欢愉和美的享受。

要设法更多地、不拘形式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音乐活动。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主动与语文、美术、体育等音乐的“近亲”学科教师联手,与班主任合作,相机开展音乐活动,如课外音乐欣赏小集会、中外民歌欣赏聚会等。同校以及相邻学校的音乐教师还可以创建音乐沙龙,吸引学生参加。先吸引音乐爱好较强烈、音乐基础较好的学生参加进来,然后再通过他们,发展壮大音乐沙龙的“粉丝”队伍,最后做到所有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毫无疑问,在相对较为频繁的音乐活动中,在多次的音乐学习、欣赏与表演活动中,“生铁也会炼成钢”,学生的音乐自信心会越来越强。

3.以中外音乐家为楷模

教师在课上相机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佚事,可以点燃学生热爱音乐、钟情音乐欣赏与表现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自然而然地克服对音乐的神秘感和对音乐表演的畏惧感,自然而然地树立起音乐自信心。例如,在经典作品《蓝色多瑙河》(人音版九年级下)的欣赏教学中,教师适时穿插了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音乐历程中的故事,从他六岁时就在钢琴上弹奏出了自己构思的圆舞曲,到他背着父亲悄悄学习小提琴,直到他后来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与父亲抗争的感人故事。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的这些真实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从而更加强化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励了他们在音乐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心灵,表现自己的意志,歌唱自己的梦想的自信心。

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创新教学; 培养; 激发

1 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1 发散思维,焕发活力: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1.2 创新教法,大胆实践: 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 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音乐 信息 技术 运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受刺激,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认识兴趣,把他们带到兴趣横生的环境中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

2.直观形象,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 CAI 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3.优化教学,扩充容量。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在完成作业并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时,能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教师通过监控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能及时调整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充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模式:

1.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出学习任务,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便是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分解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搜索引擎或相关的网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务。输入关键词通过搜索相关网页资料可能会多达数百上千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2.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学生听的少、见的少,所以,他们对京剧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擂台赛,同学们纷纷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教师同时也在网站上开了一个 BBS ,供学生协作讨论和与外界交流。就这样一节本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音乐 教学模式 创新

音乐是一种艺术,反映着现实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可以让音乐学子从中感知到新的东西,那是一种艺术的美。中华民族有传承文化的责任和美德,音乐学子也担负着这样的一个使命去传承音乐艺术文化。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得跟进,顺应新时代的要求,跟从新课标的脚步,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实现全面化提高的目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因而,我尝试建立一种突出学生发展,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开放性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1.1发散思维,焕发活力。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此类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通过自主地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1.2创新教法,大胆实践。因为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也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想象、解释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我个性。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例如在进行歌曲《青春舞曲》伴奏节奏的学习时,我没有拘谨于书本上原有的伴奏节奏,而是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自由创作不同的节奏。我的要求是:一要符合歌曲情绪,二要与众不同,假如创作得好,全班同学都用他们创作的节奏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出了许多不同的富有特性的节奏。我协同他们把创作的节奏整理书写出来,写成打击乐器合奏谱,让他们用合奏的方式为同学们的演唱伴奏。类似这样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在以后的创作环节中,学生都争相要求进行创作表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3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收获高效课堂。有同学认为现在人手一个移动播放器,要听音乐很方便,还能听自己喜欢的歌,在这句话当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高科技进入我们普通人家生活的时代,一个移动播放器确实解决了学生所说的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这种所谓的听音乐只是纯粹的娱乐消遣,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欣赏音乐中的美,因此,音乐课的开设还是很有必要的,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是音乐课教学的核心,这令我反思了两点:其一,就是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过于随意,只是简单地走走流程;其二,音乐课的教学所选取的切入点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审美趣向。因此,我认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创新,而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便是我得出的方法。

1.4.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力的提高包括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切莫以权威自居,应该是摒弃师道尊严。抱着一种教育相长的态度,认真和学生沟通,培养师生之间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学生们的心理自由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无拘无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得到切实的体现。

在课堂上,老师们应该在释放学生的同时释放自己,和学生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欣赏。在语言使用上,应该多用一些能拉近双方之间距离的词句,如“大家的想象力真的很棒。超出了老师的预期”“让我们一起来吧”“请”,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他们就可以充分地在课堂上展现自我。[1]

1.5创设环境,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创新教育的实施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做条件,这其中的小环境的良好课堂氛围,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充分展示教材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音乐。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们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要提供和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老师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景。学生们跟着老师的创设环境去积极、轻松地探索、想象。这样的情景包括语境和画面。在语境中,老师们可以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风格和极富感情的语调来描绘音乐环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他们在这个创设环境中,自由想象,深入音乐情景。在画面表现中,可以通过借助一些动画、图片,来简单而形象地演示词曲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创新教学手段,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鲜明生动、具体直观、形象逼真等特点,能够使教学内容得以充分的表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切实地解决教师无法讲清课本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充分体现了“听觉艺术”与“情感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过去教师用了很多方法,如编故事、画图片、讲解、提示等等,但往往学生只记住老师说的,而对该听的却听不进去。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意境,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粉笔+黑板+挂图+录音机所达不到的效果,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能力和想象力,对欣赏的民族音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信

在以往的课堂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评分,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其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印象,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其二,教师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好坏不能正确评估,从而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三,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让那些平时上课表现欠佳,老师印象中的“差生”产生不满,认为是老师偏心眼,不公正,丧失学习兴趣。其实对学生来说,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的。音乐成绩的评定与其他学科相比,缺乏绝对尺度,音乐课的成绩不能完全用书面的形式来统计,一首歌、一张卷子不能评定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音乐评价手段的不正确,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和兴趣,会把音乐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构建开放的音乐评价方法,积极探索过程性、主体性、展示性评价方式。主要内容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器乐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班级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实践表明: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

同时,建立奖励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还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在获得成功的奖励时,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类体验能够鼓励被奖赏的学生继续努力,因此当学生在创作上出现一丝灵光火花的时候,作为老师要适时地去予以保护,对不同的学生取得不同的成绩时要给予不同的奖励,从而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音乐学习和创新的兴趣,也就勇于探索、敢去实践,其创新能力也就能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

三、结束语

初中音乐教学在新课标改革之下的确需要进行创新的思考,传统单一的模式应该被多元化的模式所取代,并发挥它独特又多样的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翱翔于美妙的音乐天空之中,而这一责任就在教师们的身上,要对音乐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和多渠道的创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其音乐课堂的内涵,真正的为学生们建立起一个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引领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音乐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分析研究

创新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应当将创新作为推动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只有抓住了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笔者多年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尝试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综合方面着手,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许多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音乐知识的传授以及唱法、节奏等方面的技巧,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学生性情的陶冶与思想的教育。音乐对人的性情陶冶以及品格养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带领学生进入到音乐的世界里,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一方面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神奇世界。另一方面,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强化主旋律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歌曲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演唱、感悟的过程中提升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新时期青少年的责任感,这是音乐教学与学生思想及情感教育有效融合的有力抓手。将音乐知识传授、技巧训练以及情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教育成效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整个音乐教学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广大教师一定要注重体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设计与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二、创新教学手段,让音乐教学课堂更具吸引力

音乐课堂上,教师一般会用到风琴、手风琴等演奏乐器,为学生的演唱训练伴奏,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较为有效,但是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一种激情,缺乏深入到内心的一种情愫,没有能够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歌曲演唱的意境之中,无法实现身心合一的效果。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注意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手段对音乐教学的促进功能,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演唱内容的反复播放,指点学生抓住节拍、高低音处理等方面的技巧,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与歌曲意境相吻合的画面,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到歌曲的境界之中,实现身心合一的效果,让学生用心去歌唱,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再次,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内容的补充,如向学生补充一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知识,以及播放音乐会实况等,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这对于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初中音乐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音乐课堂显得更为活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音乐教师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中,要逐步提高自主设计课件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效果。

三、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融入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最核心环节是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应当紧扣住这一环节进行优化,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学习,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得到提高。首先,笔者在课堂上开展了演唱技巧激发的指导之后,将下一步学习训练的环节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训练,相互帮助与点拨,教师在学生之间进行巡视检查,及时点拨,学生依靠自己的领悟以及同学的帮助提高技巧水平并掌握效果,学习训练的氛围更为浓厚,一改过去被动训练的枯燥状态。其次,笔者在音乐训练活动中创设竞争性的氛围,让学生在掌握了技能技巧之后,分小组推荐学生进行演唱,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通过竞争性氛围的创设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另外,笔者在音乐教学中还独创了“学生导师制度”,挑选音乐技巧掌握较好的学生担任学生导师,分布到各个小组进行技巧训练指导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演唱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内容,让乡土音乐资源发挥出作用

音乐教学活动不仅要立足教材,还要进行积极的拓展延伸,将教学设计的视角向社会生活发展,尤其是要注意搜集和发掘本地区源远流长的音乐资源,将这些乡土音乐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因为各地区乡土音乐资源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活跃在学生身边的音乐,将其纳入音乐教学体系进行发掘与提炼,更能够增加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与生动性,有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笔者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选取本地区具有显著特色的音乐项目,作为教学的补充内容,如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旱船、扭秧歌、多节快板等,这样的一些具有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内容,作为补充教材进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教学更为轻松和有趣。另一方面,笔者积极鼓励学生从家庭以及周围的人群中搜集一些乡土音乐资源,这对于丰富音乐学习内容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师生共同努力参与音乐校本课程建设,既能够拓宽音乐素材的来源,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于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方面意义重大。

五、创新教学空间,让课外活动作用充分地显现

让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感悟音乐的魅力,对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增强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学空间拓展对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当充分整合资源,将课外活动以及各类兴趣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为音乐教学的拓展延伸提供必要的载体与空间。一方面,笔者建立了与音乐相关的课外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主报名参加活动,从声乐、舞蹈以及器乐等方面进行学习训练。另一方面,针对未来有可能从事音乐专业发展的学生,帮助他们制定量身定做学习训练计划,给予专业指导,夯实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这一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举措。笔者开展了课外兴趣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成为了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主旋律,广大教师一定要坚持创新,将其有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忠明.浅谈初中音乐唱歌教学的兴趣培养[J]. 音乐时空,2011(07) .

[2]李煜.浅析情感教学中的“寓情于境 情景交融”[J].广播歌选,2009(12).

[3]罗婷.对人音版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08).

[4]史洪敏.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问题分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5]刘锦.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6]杨雯.因势弄潮构建活力课堂――初中音乐课堂中创设教学的实践研究[J].成功(教育),2010(01).

[7]孙婷婷.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交流艺术刍议[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 .

第6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教学模式

初中音乐教育是美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推行,在新课标体系下,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学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对于学生解决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因此,在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必须积极开发课程新资源,并以多元化的视角对音乐教学进行审阅,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将主要从初中音乐的教学视角、方式、重心和评价方式几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学的视角

由于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必须要尽量的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并有益于学生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休养。故而在新课标的实际教学过程,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教学的视角和其原先的课程教学价值观,从多方面、多渠道的开发音乐课程的新资源,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相关的素材。

而在人类社会中,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在各种生活生产活动中,都伴随着许多的音乐。比如说各种节日、庆典、婚丧的礼仪音乐,影视作品中的背景音乐或者一些健身、舞蹈、广告的实用音乐等等。

这些音乐都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初中音乐教学,就必须要了解这些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让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够伴随终生,提高其生活的品味,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对于具体的教学设计而言,首先就要先引导学生从其生活的实践体验中去发现音乐,体验音乐,并将之与社会上的一些生活现象或者音乐现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去自主的探讨音乐与人生、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的初中音乐教学成为一门具体、生动、活泼兼具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二、转变教学的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一个是从音乐本学科延伸到其他相关学科。

为了让学生对于音乐有实际的体验,除了课堂内的教学之外,还能够让学生去主动收集课堂之外的一些相关音乐资源,并将之运用于初中音乐的教学之中,从而将音乐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生实际生活之中。比如说,对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去通过网络、书记等一些手段方法手机相关的资料,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该音乐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音乐与会对之进行简要的表述。

另一方面,初中生接触音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甚至连初中所需要学习的一些课程中也蕴含着不少的音乐资源。所以对于初中音乐的教育,也必须要持开放的教学态度和广阔的视角。比如说,对于英语的学习,可以多鼓励初中生多多听听一些高质量的英文歌曲,了解英文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得学生将对于英语的学习与音乐的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也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初中音乐教学,必须重视对于一些课外音乐、社会音乐资源的寻找,使初中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随时处身于良好的音乐环境之中,从而不仅提高了其音乐的素养,也能舒缓其学习的压力,放松身心。

三、转变教学的重心

对于教学重心的转变,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重点培养其表演的能力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初中的音乐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信地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因此,在初中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每一节音乐课程、每一个音乐知识点的教授,做好正确的引导和启发的工作,使得学生在每一次的音乐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情感体会,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并愿意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这些体会。

2.加强初中音乐的人文内涵

音乐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音乐人文内涵的熏陶,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加强其群体意识。比如说对于合唱的排练上,必须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要负责的工作,自己的音色和力度等等,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

3.培养学生的个体创造能力以及探索的精神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十分强的艺术,它提供给人们的是无穷无尽的自由空间,让人能够在其中尽情的徜徉。如果只是将音乐的创造性局限在一些音乐的教学内容之中,不可能充分的发挥出音乐的美育功能。因此对于初中音乐的教学,必须将音乐的创造性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研究,才能培养学生的个体创造能力,加强学生的探索精神,使音乐的作用更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四、转变教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方式是所有的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也不例外。

对于初中音乐的评价,应当分为课程管理、教师和学生三个层次进行,其方式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等形式,并注意将形成性的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关于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主要的评价内容,要加以充分的关注,可以进行文字描述的定性评价,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化测评。

初中的音乐教学是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完善初中音乐的课程体系,探讨科学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推进美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王安国.音乐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

第7篇

1 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途径

1、 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 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2 欣赏课的比例逐渐增加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觉得欣赏课难上。但这次评选中,水平比较高的几堂课,在我看来,反而都是欣赏课。在这里教师的个人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怎样深刻的去挖掘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律动音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的“耳朵”要灵,通过反复的听赏,把握音乐要素,去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

3 教师的专业技能普遍比较突出

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音乐教师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例如《走进新疆》一课中袁丽丽教师优美的琴声,娴熟的舞姿;《影视音乐欣赏》中教师精彩的情节朗诵;《大海啊,故乡》中教师美妙的钢琴伴奏都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1、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能力,教学环节设计自然流畅的能力。

理解教材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好比是知识的骨架。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熟练运用这三种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比如聊城市水城中学的音乐教师在讲授《非洲的灵感》这节课时,专门针对非洲的鼓乐进行讲授,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并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自发地学习,教学效果非常好,可见其对教材的了解非常透彻;聊城的音乐教师在讲授《g大调弦乐小夜曲》这一课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象声词模仿试唱主旋律,轻松地教会学生分辨各段主题旋律,使难点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另外,在这次比赛中各位老师都精心的设计了自己的讲课思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经行音乐的学习,很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2、教师必须懂得教法引领学法,为学而教。

在个别教师的课堂中,因为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只是一味的讲解,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没有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学生如何学习,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这些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可取的方面。

3、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才能理清课堂的脉络,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在《青春舞曲》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注重审美体验。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通过这次活动我也身感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一)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今后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努力争取参加,通过这些活动确实对自己有所提高,不论是教学方式方法,还是教学观念都会有明显的改进。

(二)努力钻研教材、教参

第8篇

一、音乐教师应成为课程决策者、课堂引导者

传统音乐授课方式中,教师成为了执行者,这使教师丧失了独立的见解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成长。现在的新课程中则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使得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查找大量相关资料,用于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宽;在教学中,不能使用统一的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创新教育;增加了地方课程和兴趣课程,大大提升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教师就成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具有了多样性、创新性,教师成为课程的决策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营造新氛围,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发挥引导作用,打造高效课堂。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较以往发生了改变。教师教学时可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从课外收集相应的音乐资料来补充音乐课上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音乐资料时,得到大家的认可,便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信心,使其在亲身参与中喜爱音乐。比如,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利用网络、电视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音乐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音乐教育还应具有较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如在教授“欣赏艺术歌曲《春晓》”一课时,在通过欣赏和哼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春晓》的意境。这时,学生采用了自创诗朗诵,歌舞表演,模拟自然音乐,绘画展示并讲解等方式来表现自己对这首歌意境的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音乐素材,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个性及自信心。例如,对于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歌曲《樱花》的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日本的音乐特点进行教学。《樱花》告诉学生,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描绘了花的颜色和盛开的季节,叙述了每到樱花开放的季节,人们纷纷结伴出游赏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了培养,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更加能投入感情,深深地体会到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同时,学生会将学习到的日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歌唱方法不失时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培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教师以音乐为媒介和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设计音乐思路和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教学要不局限于课本,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课程活动。如“小音乐会”活动,可发挥学生爱唱爱表演的特长,融歌曲、舞蹈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歌曲小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设计音乐剧”活动,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能力。教师还也可以利用课下,把电影剪辑、图片、音频资料结合起来,把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 在协同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任学生的思想去驰骋,去飞翔,让学生去唱,去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角,引导他们去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在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五、以人为本,多样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用来检验教学效果,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方式与方法,并注意各种方法与方式的结合,因此,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教师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交流、演唱等方式进行,应运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情感反应等进行定性描述,给学生以鼓励,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音乐学习潜能,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恰当地将各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评价作用。

第9篇

一、运用课外活动实践,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艺术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全方位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立体性教育为目标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促进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效。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到陶冶,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最终创造力得以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音乐内容,激发音乐兴趣

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到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创新音乐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