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时间:2023-09-13 17:12:43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笔记

第1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错位,兴趣度较低。

师生关系错位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没有主动权,无法实现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必须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填鸭式教学,这在根本上降低了数学教学效果。这种缺乏教学互动的课堂,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少数学教学课堂上,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学习和传输,忽视了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教导,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迎合各类考试,不得不增加知识本身的学习时间,忽视了对于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综合素质的锻炼,这对于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十分不利。

3.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体现,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时候,仅仅通过对于学生成绩、做题能力、做题速度等方面的片面评价,忽视了对于他们日常学习表现、个人创新素质等要素的有效整合,这在根本上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反思,这对于日后数学教学行为的督导和促进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思和解决,推进教学进步。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师生彼此尊重、信任,创造和谐、宽容的数学学习气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地寻找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积极回答学生的疑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向老师提问,从而实现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2.优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作为老师,应该善于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来开启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以此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本身的视野、思维、情感、大脑等各个方面的要素才能够得以共同调动,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数学教学的有趣性,为教学效果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化教学改革。

3.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技能和综合能力,应该将这种指导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一,实现有效的预习指导。在进行数学课堂预习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来实现自学,找到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后续学习。第二,在数学课堂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包括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听课笔记,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小结等,提升数学课堂的专注度。第三,实现有效的作业指导。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提倡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多种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以此来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进步。

4.构建科学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

第2篇

【摘 要】对于数学我们可以将其规划为: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的概念。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大致可以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类。作为重点学科之一,初中数学更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所在,所谓“基础打不好,根基学不牢”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初中数学的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本文将针对如何学习好初中数学展开讨论,通过讲述积累知识、合理规划和主动复习等方式方法,提供给广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规律;总结

一、概念

“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数学。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划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类。我们小学、初中和高中时期所进行的是初等数学学习,步入大学时期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时便是高等数学。伴随着高考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也越来越得到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初中数学学习是打好数学基础步入更高学府的关键所在。而很多同学都会和家长老师反应在学习数学时,感觉比较吃力,很多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原因就是初中数学相对于浅薄的小学数学来说,难度相对提升幅度较大,知识点和难点也更多一些,所以要想学好初中数学,正确有效的方法是关键。

二、学习方法

1.积累知识,运用规律

其实数学学习并不困难,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很轻松的学好数学。在数学学习中要掌握正确的规律和学习方法。

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规律。有时我们在做题中遇到难题时,我们会去问老师答疑,老师看过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道题应该用某些方法去做,好像并不用经过太长时间思考,便可以立即解答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出题人也是按照规律来进行提出问题的。因此,只要能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好规律所在,在发现问题时也就会迎刃而解。用最少的“东西”去证明最多的事物,那些最少的“东西”就是最精华的基础知识,正如建造大厦混凝土架构一样。而基础知识都在课本之中,因此如何利用好课本,总结吸取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课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前人研究并且总结出的精华,因此我们要接受消化并且读懂他们,有些时候甚至需要死记硬背。其次,重视课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养成做学习笔记的习惯。将课本内的一些重要概念、公式、难点等记在笔记上,并且经常温习。每天在做习题之前,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预先预习,养成习惯。尤其是做练习题遇到困难时,作业中往往不会出现课本中的例题类型,因为课本中的例题一般都是最基础的类型题,有时不能完全做到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进行落实,日子长了就会造成损失和遗漏知识的后果。每做完一个类型的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不一定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来解开更多的习题。知识和规律运用的多了,便灵活了。熟悉并贯穿知识,就能找到规律的基础,总结知识经验。

2.合理规划,调整状态

初中的学习节奏也是很紧张的。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自己几乎全部的精力。要想能够迅速的学好数学,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较长远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详细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并及时作出合理的微量调整。

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认真听讲,做好课上学习记录,对于不懂或者不是很透彻的问题和知识点,要及时通过同学或者老师进行学习并做好课后复习。在回家后和复习的时间中,要合理利用分配好,确保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及时调整状态。

在课余时间,要精心挑选课外学习资料,提高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初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新题的能力,不论自己老师的水平有多高,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善于使用课外读物,积累更多的知识。从练习册中获取其他的学习和做题方法来充实自己。当然,不能选择知识点太偏的学习资料,倘若可以独立脱离校内教学和自己老师的局限性,定会事半功倍。

3.主动复习,善于总结

在学习中进行章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时老师会给学生做总结,做得很详细、深刻和完整。而初中生,学习的知识会更深入,更丰富,所以步入初中我们更要给自己做好总结,该干些什么,准备做些什么,老师并不会一一具体指明,不会给你做太多的总结,而是讲到哪就考到哪,节奏比较紧迫,学生复习的时间也较为紧张,因此初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要加强。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高主动性,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并且完成习题之后要加强反思。善于反思自己做过的题,总结经验,举一反三。类型题一般都会为做题者留下一条路,通过规律,可以找到它。把它作为一条基础路,然后去寻找一条更广阔的新路,要懂得随机应变。

要善于做好总结,因为题目会做了,但也不一定完全做得准确,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对此我们做出总结,比如一看到求值域,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定义域,就会减少犯错的概率。学习的同时,总结出自己的规律并铭记于心。规律是需要靠自己总结出来的,就算别人给你总结好了,你也应该再总结一次,这样它才会成为你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数学就建立在许许多多总结出的规律之上。熟悉它,掌握它,拓展它。通过做题和复习,重点总结出,这道题目内容中蕴含的类型以及使用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科学联系的网络系统。

三、结论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有心理压力和顾虑。任何其他的学科也是一样的,是一个慢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但要记住一点,这个过程是我们能否学好数学的重点过程。除了本文中所提的学习方法,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出自己优质的学习兴趣,掌握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并很好的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雷俊鞭.浅谈数学学习方法.学园,2009.10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每名学生身心发展,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揭示了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已超出了过去“双基”的要求,越来越强调能力的培养,在能力的培养中,越来越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那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教学方法改革呢?

一、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要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建立民主的数学课堂,实施合作教学。创造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提出书本上的疑点,根据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努力的互动过程,既然是“互动”,那就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上面的个体差异,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可以找到学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好像航船找到了方向,可以轻而易举在知识的海洋中进行翱翔。客服思维定势,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以提高自身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利用多媒体上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感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因此利用这些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大量的素材。而在教课过程中,多媒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上文字说明和音响,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演示录像过程中,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电教媒体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合理使用,则使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增多了,记忆加深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三、学以致用 帮学生树立信心

数学是一门实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多。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致用,联系实际教学。由于受传统环境影响,我国的教师和家长在表扬和鼓励学生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为此我国的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缺乏鼓励和关注而丧志信心,尤其是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得不到教师应有的关注,为此,在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需要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等等。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将现实问题理论化,通过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因材施教 多鼓励学生

初中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分水岭,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不能跟上教师节奏,从而数学成绩下降,作为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个人素质,认真总结教学方法,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首先,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依靠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从而为学生解决更多的学习问题。

其次,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提倡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能集中注意力,而通过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课堂学习,还有利于来帮助学生在复习时,按照课堂笔记来系统掌握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再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思维,不断扩大知识面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提问的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创新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 盘荫成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J].新课程学习,2009,(09)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现状;十字环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26-02

一、初中数学学习现状

一方面,数学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长期以来数学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即教师为主体,而学生能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教学方式上没有一点创新性,根本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不敢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教法比较枯燥无味,缺乏趣味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还有的一些教师没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在教学上比较随意。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数学顶多就是为了自己的升学考试,根本就谈不上兴趣;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部分同学还只讲究速度,从来不知道去审题,缺乏规范的步骤和详细的解答过程,看重的只是结果;在课堂上,只知道去听讲例题,而不懂得去深入地了解理论概念;还有很多的同学既没有课前的预习,也没有课下的复习和练习,所做的只是有题就做,没题就置数学的学习于脑后。总而言之就是很多学生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式。

二、初中数学十字环节教学法

针对以上对初中数学学习现状的分析,笔者介绍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即“十字环节教学法”。十字环节教学法中的十字环节即预、题、读、听、思、问、记、议、练、结。

1.预。即预习,往往很多同学都会忽略这个步骤。有的同学说时间不允许,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时间就已经不够充裕,更别谈花时间去预习;还有的同学觉着预习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其实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做了提前的预习,则会大大地提高听课的效率,因为做了预习就会对本课要学的知识知道哪里不会,从而在课堂上的听讲做到有的放矢。这样还会激发自己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大脑不断地处于兴奋状态,增强了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程度。另外由于每节课的知识都是有所联系的,所以如果做了预习,学生就会自动地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不断地易化自己的数学学习。

2.题。此处的题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解题,也就是说有些题目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解答的;另一个是指教师留给学生的思考题目或者是自学题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去提前预习,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指明正确的道路。

3.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重视讲解和练习,轻视“读”。读代表要把题目读通,读懂,这样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理解题目,进而对题目进行解答。很多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非常粗心大意,看到相似的题目就以为和原来的是一样的,往往都会费了很大的劲,结果却是错的,或者是白费功夫浪费了时间。

4.听。对于现在的数学教学,有很多的教师重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以及交流和探索,但是往往忽视了精讲的环节。这里所谓的精讲并不代表少讲,甚至是不讲,而是要边讲边听。当学生不爱听讲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方式进行一下检讨和反思。假设教师进行了不充分的备课,导致在课堂上的讲解缺乏条理和艺术性,将一类问题不断地进行重复唆,这样只能是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听教师的讲解。那么怎么样听课才是正确的呢?要做到以下三点:(1)专心致志地听课,不要分心;(2)要保证思路的连续性;(3)在讲课时教师要做到抓住重点、趣点、难点,循序渐进地讲给学生,让他们听得轻松而愉快,那么学习起数学来自然就比较容易。

5.思。即思考。也就是说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不停地转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是:深思能够帮助自己解答迷惑之处;能够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领会。

6.问。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要做到善疑好问。如果学生不能够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并向教师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则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为学生精心设问。这样做的意义有: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并突破比较难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的内容。

7.记。指的是做笔记。那么怎么样做笔记才是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呢?数学笔记不需要记录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个知识点,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记录下自己理解不了的难题,或者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特殊解题方法,方便以后自己用来解题。

8.议。即议论,讨论。每次教完新课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每组都总结出团队的方法和结论,然后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发言,待所有的团队都发言完毕后,教师再进行最后的总结和分析,给出学生一定的评判,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9.练。即练习。练习对于数学课来说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需要学生及时地进行巩固和复习,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做适量的题目进行练习,否则学到的东西都会稍纵即逝。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作业量,但是一定要注意作业题目的质量,要经过教师自己的精心挑选和合理安排。还要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不准有抄袭的现象。如果教师要杜绝这种现状,则需要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对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对中等生和后进生在练习的数目和难度上放宽要求,或者是尽心面批面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不断地提高数学成绩。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职高数学 衔接 教学现状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4-01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刻阐释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总书记还指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学生不愿学习,对数学缺乏热情、毫无兴趣。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并向好的势头发展,如何提高职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同时,职高数学教学的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是望而生畏,怯而止步。作为一名职高数学教师,首先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应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衔接;第三,责无旁贷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探索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存在问题的方法,及时变换自己的教学。 我结合十年来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农村职高生源情况分析

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父母文化不高且常年在外务工,婆婆爷爷在家无力管教且过分溺爱等原因,导致他们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认定为差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升入职高学习,大多数学生就为混混年龄,长长身体,拿个毕业证。这是农村职高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教得费力,学生不愿学习,数学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二、相对初中数学,职高数学的变化

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上调,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立方和(差)公式等都不作要求或要求较低。高中数学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中有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等),同时,职高中数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高一数学一开始便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相比之下,初中数学内容少,知识单一,基本题型及基本方法反复训练,而且题型比较有规律,方法比较死,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及思维方法较具体。

三、学习环境、教师教法的改变

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阶段性的适应.学校环境,周围同学,教师,以及周边环境的改变都对成长期的学生有很多的影响,尤其是我们职高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缺乏兴趣,自控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进入学校就已经完成了家长布置的任务,在学校混满三年,拿到毕业证就好。这就要求职高教师的教学相对于初中的教学有很多改变。在初中,最终目的是升学,且所学内容少,涉及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教师在重难点内容上反复强调、举例示范,学生有很多课余时间进行演练、巩固。而高中,内容难度大,独立性较强等。这些问题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困惑,甚至有的学生开始畏惧,不愿学习。如何做好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衔接工作

1、重视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给予学生关心、帮助、信任、期待等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树立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是教和学之间激起的“教育共振”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的感情沟通与交流,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要讲求心理策略,对学生加强激励法、表扬法,通过语言、行动把精神传给他们,让学生自然感受到“我行”“我能”“我可以”。

2、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观念

首先,学生从初中升上高一,帮助他们全面了解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明确高中数学课程。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数学的地位,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职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所以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1)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2)引导学生学会听课;(3)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小结的习惯。

4、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数学知识层次深入的,职高数学知识也涉及到初中的知识。可以说是某些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但是相对来说,难度增大了,若能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便能顺利地进行初中数学与职高数学的教学衔接,使学生快速适应职高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先复习初中旧知识,进行铺垫,达到降低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转变学习观念,通过努力,有所成就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五、学好高中数学的建议

记数学笔记, 建立数学纠错本,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的运算技能娴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对知识进行归类。 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多做数学课外题,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复习,强化知识体系。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无论是作业还是检测,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

参考文献:

[1]张奠宇.当代职高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J].数学之友,2009,20(10):33-34.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自主探究;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75-02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理论说教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教学变得沉闷、刻板,学生不仅思维受到局限,久而久之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初中数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思维导图(Mind Map)是近年来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新工具,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它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具有显著功效,目前已被普遍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能够使数形结合,将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用层级图像表现出来。最初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是英国科学家托尼・巴赞,他独创了一种新颖的笔记方法,以直观的方式将数据与图形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事实上,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记录思维导向和过程的图形工具。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带来重大启示和借鉴价值,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系统而完整的知识框架,其形象思维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建构。

一、思维导图概述

本文就以下两方面对思维导图进行综述和简介。

1. 思维导图的具体特征

思维导图形象地模拟了人脑的神经放射结构,凭借形象化、具体化的图示展示认知结构和思维过程,后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心智图”。它与人类的神经网络极其相似,都是由内而外地向四周发散,最中心的关键图形类似于人脑的神经元,向外发散无数的触角一般的图形。它以图形并重的形式,使人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在对学习者思维的开发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2.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通过手工绘制,这也是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的常规方法,便于操作。只要确定主题,由主题发散,逐步延伸到子主题、二级、三级、四级子主题,做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即可。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通过软件绘制。常见的软件有Mind Manager,X-mind,Free-mind,Novamind,Edrawmax等,软件思维导图的使用需要建立个人的本地图库,然后根据主题进行编辑定制。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以山东省临沂第十二中学教学案例为例,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1. 利用思维导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无论是在学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都能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以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习题课为例,详细阐述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方面的妙用。

例题:鸿辉商店有A、B两种商品,如果全部按135元出售,则A商品盈利25%,B商品亏损25%,请问该商店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先认真读题,明确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未知条件。在这个题中什么是已知条件呢?

学生:商品标价,利润率和折扣数。

教师:那么未知条件呢?

(学生沉默)

教师:其实这道题并不难,已经知道售价了,要想知道盈利和亏损,还需要知道什么呀?

学生:商品进价。

教师:非常好!那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售价=标价×折扣数。我们可以根据下面图1来求解:

通过这个图,可以设置A的进价为x,那么135-x=25%x, x=108,那么A的利润为135-108=27元,同理可得B进价为y,解得y=180,那么B的利润为135-18=45,27+9-45)=-18,因此该商店是亏损的。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理清思路,在启发其主动思考、调动积极性等方面有促进作用,能帮助其正确、快速地得到结果。同时,一个复杂的问题能够通过图形清晰、明确地表现出来,无形中也会减少学生的负担,增加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的学习时,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点梳理清楚,便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欲望。如图2所示,该图涵盖了所有初中与函数相关的知识点,主题下面又分了很多子主题,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只需根据图表一一回忆即可,既方便又直观,是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良好的辅助工具。

2.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遵循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原则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实施步骤,依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教师设定的习题和情境最好是现实生活中学生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或常见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互联网等设备辅助教学,为课堂创设与题目相关的情境中,安排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思维导图的评价要多元化,不能将评价局限在期末考试成绩上,还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对于评价的内容也不应只有学习成绩,还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角度进行u价,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思维导图成为教学反思的有效工具。

3.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这使学生思维能力的主动性被大大削弱了,导致其养成了机械性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弱化了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提倡师生角色的合理转换,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状态勤加关注,适时提出构图任务,如果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不够牢固,可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知识点,并督促其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要避免“一言堂”,多提倡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小组合作能够使彼此之间的想法得到有效沟通,使之设计的导图更加完善,做到查缺补漏,拓展思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 严格规划教学内容,做到详略得当

一学期数学学习结束后,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感觉一本书已经学完了,但没觉得每一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出现这种问题并不意外,这主要是每一章节结束后没有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将它们整理到一起而已,久而久之会造成知识点松散,也比较容易遗忘,难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比如,在讲到圆的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知道圆的基本概念、基本用途及方程式是什么。之后再带领学生一起通过目录梳理知识体系,共同完成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能明确地知道哪些是重点内容,圆与哪些章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详略得当的图示,学生能够掌握清晰的学习目标,对学过的知识也不会出现思维混乱。此外,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时,要注意按照梯度来设计教学内容,比如在复习数列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先把最容易想到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进行总结,然后根据各个数列的性质再推导其他复杂的数列,最终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C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使思维更具严谨性、科学性、接纳性和广泛性,使整个数学课堂在一种轻松、愉悦、互动的环境中进行,将松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脉络体系,从而真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点评适当,引导适度,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高茹.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59).

[2] 李清德.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浅析[J].科学导报,2015,(2).

[3] 赵淑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第7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

针对目前的初中教师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低下的问题,必须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公正客观的课堂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养成经常反思、总结经验的好习惯,让评价成为改变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真正的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的科学评价体系的发展:

一、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将枯燥的数理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研究的能力。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在以往的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教师只能通过口头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透彻清楚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语言解说的不足,用动态的图象帮助学生认知数学的本质规律。在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寻求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方式,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是“哗众取宠”的摆设物。

比如在学习解析几何中,同学们刚接触抽象的三维图形,空间想象力水平没有达到,教师的语言表达有限,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就可以利用Authorware或fiash等三维软件演示几何图片的结构的动态,帮助学生理解点、线、面建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节约了教学时间,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又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函数“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一系列过程,这比教师口头的讲解、黑板画几个草图效果要好的多。

二、鼓励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上课之前大概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设定宽松的时间,任务和目标应是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解决的,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其次,在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谈论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注意留心学生们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把控教学时间,有组织、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教师要把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列在黑板上,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解决方案的不足和缺陷,做好讨论的收尾工作。

三、用科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好的教学思想,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接受心理,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因此,教师要把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为学生从事教学活动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在形成自主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的能力。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树立自我批评的意识。教师在自我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同时,要做好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的工作,帮助学生自我审视,发现问题。师生互相提出建议,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推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制定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准则

教师要做到堂堂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有效、教学时间(教师的讲授时间为25分钟左右,学生的学习时间为15分钟左右)把握是否合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要注意有和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做比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中,首先,关注问题设置的效果,应从学生的接受程度、问题设置的方式,问题解决的清晰程度、学生们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评价。其次把学生的参与合作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在合作交流中,注意记录交流的时间,优差生的参与程度,对合作交流的的态度 ,参与过程中的认知情况;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是否做好预习工作,是否积极思考问题、是否课堂做好笔记。第三,评价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接受程度。最后,关注数学的课后学习巩固,应从学生的反思、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评价。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定数学课堂中的具体有效评价准则,张贴于班级内。在每堂课结束之后,带领学生按照已制定好的准则为为老师打分、为本堂课打分,每两个星期评价结果做一个概括和总结。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转变,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改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评价地实施,数学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有效评价教学的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和探寻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新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数学 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必然结果,它是逐步由“应试教育”转轨而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突际应用能力。

一、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其原因产生于自我因素与社会因素。

初三数学整个复习过程中,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有理数”一章时,学生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复习“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学生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学生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这一教学过程仅仅相当于一种游戏,但突出带动了学困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数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习状态,学习的被动性较强,主动学习和探求知识很不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的被动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按教师指定的背课本和笔记,还有许多学生大量地看各类题解,这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学习缺乏独立性,离不开教师这根“拐棍”;而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三,学生被迫在课上课下大量做练习,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负担过重,这就显得学习被动和方法过死,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环节上,凡采用具有独立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与其学习效果的相关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级的相关点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对于初三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要开设学习方法课,引导学生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概念内容逐句、逐段举例、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其次,自主选题、做题,最准确地巩固当前所复习的知识。最后,做好错题集,进一步回顾自已过去解题时忘记了什么,忽略什么,找到最佳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第9篇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在教课过程中,老师系统的将一系列重点罗列在黑板上,学生在下边低头抄笔记,机械式的记忆知识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理解层面儿无法向运用层面发展.本文就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关键词】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的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十分适合初中数学这样逻辑性强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思想、研究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应用能力,也会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

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不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形式化的指导学习,更不用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定义原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新教学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学习,然后自己根据情境组织教学材料,自主建构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真正含义弄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探究完成知识的共享,以小组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探究性学习的知识设计应该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一方面学生可以自己看懂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内容就不能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补充材料、提供思路学生才能掌握的内容也不能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探究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研究性学习包括四个阶段:创设情境、展示讨论题、师生共同研究、总结反思.

2.1创设情境“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题词:“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创设问题成为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用问题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研究精神.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将与新课程有密切联系的且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向同学指出,引发学生的疑问,在学生的意识中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进而导出课题的研究问题,在明确的研究方向中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

2.2展示讨论题展示讨论题就是教师用准备好的课件或者其他形式的问题将知识的重难点向同学展示出来.

2.3师生共同探究师生共同研究的内容,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自己探究,依据教材提供的基本思路,对数学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消化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并总结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见解,借鉴学习他人的看法,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4总结反思总结反思就是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效果的检验,对答案的及时反馈.教师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指出思维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研究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有层次地布置课后练习题.

3.教师不再适合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老师课堂讲授获得知识,而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探索直接获得知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面对面对话,不仅仅是语义层面上的交流,更是双方自我意义的构建.例如,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对称轴一课中,可以先让学生将一张纸对折,在其中一面纸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再在另一面纸上将这个三角形临摹下来,得到三角形A′B′C′,由老师指教,学生观察,比较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顺其自然的得到定义和两个图形全等的性质.然后,让学生连接AA′,BB′,CC′,对线段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很自然并快速的得出MN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的性质.老师可以跟着提出问题,以便同学课后思考研究,比如,将各对应边断开,猜想由什么结论?就能够得出对应线段或断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的性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样就能将比较抽象、难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4.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提纲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的难易度,重难点和关键,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对学生采用有的放矢教学方式进行引导,确保学生能在研究中经过自己的努力学懂、学会,感受到研究性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及信心和决心,加深拓宽研究学习的内容.

5.总结

总之,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材的“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学环节上,在开放题或社会实践中都可以渗透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淑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学周刊C版,2014,(4):38-39.

[2]崔艳有.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