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09-13 17:12:43

导语: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1篇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时代,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魅力日益显现,文化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的前途日益明朗。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前进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一个好的班级要有班魂,要有精神,也就是要有班级文化。

杜威说过,“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文化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间的个性特征,更反映了各班级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班级文化,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班级就是学校的细胞。班级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与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和实践。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终生影响超过了校园文化。优秀的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班级文化是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在班级空间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它是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班主任的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的多重角色地位,决定了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套符合社会家庭等需要的多重角色行为。

班主任是班级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些思想会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团队。班主任思想开放,班级就不会很保守;班主任做事效率高,班级就不会很拖拉;班主任有大局意识,班级就不会很自私。

班主任必须与学生一起营造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一种沟通社会和校园,适合新时期特点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创造着一个无形的陶冶学生心灵的“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班级文化渗入学生心灵。良好的班级集体又像一块“磁铁”,吸引学生。学生在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与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中,得到教育和鞭策;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滋润和熏陶下,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班级文化的内容结构应当包括教师文化、班干部的核心作用,教室物质环境布置,健康的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风,礼仪交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影视媒介,体育运动,制作创造等许多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师群体的主导作用,教师群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人格美(性格、情感、理智、意志)、行为美(文化礼貌、工作作风)、仪表美(风度、衣着)等方面。完美的教师人格力量,较高的道德水准和高雅的志趣、风度以及严格的教风、学风,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行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常常会同各科任老师一同商量、研究学生,统一要求,在学生心中树立教师群体印象。

班级文化建设要刻意追求教育物质环境布置的教育象征意义和科学性。如在教室内设置公告栏、生日栏、雏鹰争章、荣誉榜、心语心愿、读书驿站、书画天地等宣传栏。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学生的班级,班主任应带领全班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着重在“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着眼于班级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着眼于物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我们的教室,墙壁粉得雪白,启示学生的心灵应当一尘不染,一学期下来,没有人愿意在墙上留下墨迹、污迹,前面黑板上方是玻璃镶着的五星红旗,让学生心中牢记祖国,激发为国家刻苦学习的信心,后面黑板两旁是队角,布置了许多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志气。展板上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成果,内容大多由学生供给。墙上挂着科学家、英雄模范的画像、治学名言,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产生趋同心理,砥砺志向,激发成就动机和学习热情,形成浓厚的学风。

学生把自己的志向追求,激励言词,奋斗目标等能够表达自信、自强、自我激励的立志格言,用统一纸张工整书写,并统一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要培养学生乐于为他人服务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运用中外不同的礼仪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预习和实践。我在班上建立了文明监督岗、卫生岗、纪律岗、小银行、小图书室,让学生人人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平时多给机会,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领导,多接触交往,练就一身适应社会的本领。

教室就是身处的自然空间。在这里,我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整洁、爱护公物、学会关心周围生态、珍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在教室里放进金鱼缸、花盆,让他们学会自己改善环境。再加上窗明几净、文化版面的装点,整个教室呈现出整洁、优美的环境,易于引导学生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靠近,向知识靠拢,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品味。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让校园文化充分投射到班级之中,引导学生进入绿化、美化、诗化的高品位校园审美意境,古朴典雅的礼堂,一丛丛充满生机的梅兰竹菊、假山、小池、睡莲、喷泉……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学生,催人奋进。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的远大目标。”

班级就是通向科学殿堂的长廊,我通过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焕发探究精神,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形成求知、求真、求实的高尚人格。我班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学校航模组、机器人组、计算机组,代表学校出去获奖的大都是我班同学。

班级也是文化艺术的一方绿洲,在这里,我极力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与中外优秀文化结缘,使学生钟情于杰出作品的审美理想世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体验过程中升华心灵,提高素养,我倡导成立新绿文学社,27年来,我班同学在文学社里一直是中坚力量。先后在江阴市级别以上获奖、发表作文1300多篇。培养出众多的文学高手,不少已成为国家级出版社的编辑、报社记者。

班级还有影视媒介的交流,我利用闭路电视、红领巾广播、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课件,利用网络,天天读报,《扬子晚报》、《江南晚报》、《无锡日报》、《江阴日报》等成为学生熟悉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频繁的信息传播中,建立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使自己接收信息的触角更灵敏。

班级文化中,还包含体育文化,我协同体育老师利用活动课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班干部的选择上,我本着“关心集体、培养能力、逐步轮换”的原则,提倡干部与同学之间“换位思考”,经常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我经常带毕业班,为中学输送很多小干部,我们六4班毕业生升入中学后,有7个同学分别在初一各班级中担任班长。

平时,我常与学生在一起,了解班级文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补充并强化积极因素,有意识引导学生吸收先进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力争领风气之先。我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班级活动,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力培养高尚情操和现代风貌相结合的有鲜明特色的优良班风。

一般来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培养学生素质基础的基本形式,活动搞得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锻炼学生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体会快乐,获得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并形成优秀班集体总是以协调一致的集体工作和有益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始的。

第2篇

什么是班级文化?要建立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更利于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呢?班级文化映射出的是什么呢?在班主任研修过程中有了充足的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及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一系列的问题变的明确了。以往不够完善的逐渐趋于协调,使班级更加和谐、文明、充满生机。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无疑是乐团的指挥,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所以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表率作用对班级文化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努力学习新的理论,勤于实践,加上爱与责任,相信自己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班级文化。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呢?一个良好的班级的形成,要多角度、多方面的配合协调,加上自己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持之以恒,运用适合自己个性,又适合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创造出了特色班集体。简单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是教师与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建立精神文化的前沿阵地。这就是为什么把物质文化放前面的原因。整洁、温馨的教室可以起到激发、熏染的教育作用。教室的卫生,教室内的墙壁的布置应带出一种积极向上、活泼热情的氛围,突出高雅的情趣,突出学生的个性特色。例如:班级坚持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无论平时,还是复习期间从不间断,并当堂课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于墙报。再如卫生:每班都有垃圾桶置于教室后面,往往成为卫生死角,这需要学生自己制定有关措施约束,民主推选班内书写好的学生书写大字贴于垃圾桶上方,警示同学们做到自觉保持班内卫生。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促使教室变成大家的乐园,充满温馨,洁净。我班教室内的纸拉环都是学生过节时装饰的,每次都有新的创意而且能持久不坏。窗台摆放的学生美术制作、图书角,所有的一切都由教师与学生齐动手布置,共同打造班级的物质文化。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接受一个班级的教学,总期盼自己的班级能够特别突出,总会努力想点子,不仅仅是教学突出,学生的一言一行乃至学生的整个面貌都要有所改观。因自己一直教授语文的教学工作,作为班主任我找到了出发点,先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始,在文学的海洋里是学生自然的得到熏染。开设图书角,每人带两本课外书充实图书角。记得班内特别突出的几名学生用了不到半学期的时间把图书角的书看了一遍,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指导学生自己去书店买书。图书角的开设带动了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进了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经常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本班开设两节阅读课,不管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还是总复习阶段从不间断。这样文学氛围出来了,于是经常性的举行诗歌、散文朗诵。有时学生会带出一种亢奋的情绪,我们班的语文课堂有时就成了一节情感释放的课堂:娓娓动听的故事朗诵,优美的文字抒情,感染着我,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文化氛围形成了,学生充实了,文明的风气自然就有了。班级文化精神建设也离不开一定的班规,自然班训的作用不能少。共同的目标在教师的指挥下形成了:班就是温馨的家,要一起努力哟!!

优良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它会使学生自觉的乐予自己的思想、言行,能够和班级的荣辱与共,能够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指以班规、班纪为内容的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的中层面。

第3篇

一、实施班组文化建设应理清的几个关键

(一)实行统一的企业文化,要融合班组文化的“多样性”

目前,供电公司班组类型从大的方面可分类为生产班组、营销班组和后勤班组。按照专业细化检修分公司下属13个不同专业的班组;客户服务中心下属11个不同专业的班组;调度控制中心下属4个不同专业的班组;县公司下属四个不同专业的班组。班组的专业性质不同、人员结构和服务对象也不相同。班组的这些外在属性决定了班组文化的“多样性”。但班组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的企业文化不是背道而驰,而是“一脉相承”下的众多分支或细流。具有了班组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展现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

(二)实行统一的企业文化,要融合班组文化的“自发性”

从供电公司班组建设的状况来看,班组建设成果显著的班组,往往有一股潜在力量的支配,这股力量来源于长期班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有的模式,是在日常工作磨合中留下来的成熟的、可操作、可绦械木验,它是真正从班组当中自发形成的,一直在班组沿用和流传的文化。如电气试验班的色标化管理,输电运检一班的模块化管理等,均来源于班组、实践于班组、成长于班组。因此实行统一的企业文化在班组来看就是大方针、大导向、大模板,仍需有“自发性”的班组文化来丰富其血肉,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包容性。

(三)实行统一的企业文化,要融合班组文化的“针对性”

从班组建设的角度来看,班组有技能型、效益型、管理型、创新性、和谐型的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一个好的班组,可作“专而精”的班组,也可作“复合型”班组,班组建设的目标任务不同,必然导致班组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执行的方式不同,最终结果是形成和班组建设目标任务高度契合的有“针对性”的班组文化,这也是统一的企业文化在班组落地的具体体现。

二、实施班组文化建设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区别于制度,体现文化的软实力

制度是条款性的,外在表现是刚性的,是强调执行力的。文化是包容性的,外在表现是柔性的,是强调感染力的。因此不能把班组文化建设等同于制度建设,以奖罚来论处,认为奖罚分明就是班组的文化,认为强调班组的执行力就是强调班组文化建设,使班组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片面性,忽视了班组文化建设倡导的以人为本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软实力作用。

(二)来源于积淀,体现文化的认同性

好的文化是厚重的,其来源于日常管理、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积淀后自然而然存在于班组当中的。不能等同于搞搞文体活动、不能等同于谈心交流,更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挂个展板,写个口号,使班组文化建设走向表象化,忽视了班组文化建设来源于班组、实践于班组、成长于班组的自发性,忽视了班组成员对班组文化的认同感。

(三)提炼出精华,体现文化的引领性

班组文化好不好,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引领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班组文化的作用,才能指引班组成员的行为,成为班组的“正能量”。虽然说班组文化自发于班组,但真正形成班组文化,发挥引领作用,需要班组精心去提炼,需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班组成员参与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选择适合自己、适合班组,最后形成班组共识的一个过程,更是班组日常好的行为升华为班组文化的过程,是班组文化落地生根的关键,不能忽视共同参与、共同提炼、共同升华。

三、实施班组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班组制度和班组文化相结合,提升班组自主管理能力

制度强调执行力,文化强调感染力。制度和文化是管理班组的两条并行线,缺一不可。一味强调制度,班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反之,一味强调文化,班组管理缺乏原则性。好的班组管理因该是讲究制度的原则性,保持制度的刚性,但其过程中,一个被管理者会有不满情绪、不服气的情绪存在,这时候恰好是班组文化发挥作用的契机,需要用班组文化去影响和帮助被管理者发现错误、想通错误、改正错误。从中也可以看出,制度是阳属性,文化是阴属性,阴阳相调,才能班组和谐。

(二)班组业绩和班组文化相结合,提升班组的核心竞争力

班组的核心任务是凸显班组的业绩,因此班组文化建设也是服务于班组的核心任务。但有些班组往往把班组文化建设和班组业绩区别开来,互不联系、互不贯通,形成两张皮,班组文化建设没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了展板上的口号而束之高阁。因此班组文化建设一定要和班组业绩有效结合,融入班组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消除一些不和谐因素,提高班组的团队合力,保证班组保质保量完成班组承担的各项任务和指标,使班组文化建设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升班组的核心竞争力。

(三)班组“8小时外”和班组文化相结合,提升班组的团队凝聚力

第4篇

【关键字】班级文化 课外阅读 班级建设

美国教育学家1932年在《教学与社会学》首先论证了学校文化,至此关于班级文化研究正式开始。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特质与灵魂,不同于其他而特有。班级文化涉及班级中每一个成员,包括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个关系。班级文化可以划分为软文化和硬文化,硬文化是利用黑板报标语等展示班级精神气质的一种方式,而软文化则包括了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文化等层面,由此可见软文化在班级建设中意义更为重要。课外阅读是学生提升自我修为,增加知识含量有的有效途径,同时课外阅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也意义重大,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魅力班级,课外阅读是有效途径。

一、倡导课外阅读,强化班级人文精神,认知真善美

《弟子规》开篇讲述“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倡导了孝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水浒传》所讲述的是以“义”字为中心的历史人物情节。可以说优秀的书籍是充实思想,探究人文精神最佳途径,又如《道德经》所倡导的“道可道,非常道。”又会开启学生关于哲学天理人文的思考。一切伟大的思想几乎都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在班级中倡导课外阅读,加大课外阅读,通过班主任推荐,学生之间交换书目的做法,达到学生之间热爱阅读交流思想的目的,长时间的坚持,关于善恶美丑真假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思维独立的净胜,一个班级的文化始于班级每一个成员,长期的阅读积累,班级以文会友,思维超前的优秀学子将不断涌现,而重要的是,班级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尊重个人的人文精神将得以塑造,强化了班级文化。

二、总结课外阅读,打造书香班级文化,认知世界观

对于课外阅读的组织形式,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以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开展推荐书目的读书会或者读后感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组织以读书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开展“颂桃花”诗歌会,以诗会友,以诗结金兰。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最终通过师生互评,小奖品鼓励以及板报等形式反馈给全校师生,让才华得以张扬,同时营造出良好的书香班级文化。课外阅读同时在班级硬文化建设方面也有贡献,可以营造以读书以及名人名言为主要载体的班级环境,外造班级文化形象,内塑班级文化素质,双管协力,打造以读书为文化氛围的特色班级。正所谓读史使人明志,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助于班级文化建设,但对于学生个体意义更为重要,通过明辨历史,激辩功德,正确认识历史,认识他人,以及认识自己,认真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有助于学生在学生阶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进步就是班级的进步,所以,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百利而无一害。

三、热爱课外阅读,凝聚团结班级精神,认知理想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造就辉煌。一个班级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影响班级团结,团结与否是班级文化建设成败的评价因素之一,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让班级成员通过参与班级建设,融入班级活动中就尤为重要。课外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同时也可以是一种集体行为,组织以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为主体的班级活动相对容易,参与度较高,而更为重要的是,课外阅读不同于其他活动,既然短期效果还会产生长期效果。通过大量优秀书籍的阅读,学生更懂得个人与集团荣辱与共的道理,也更明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所以说课外阅读不仅仅是班级文化建设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我素养提升的有力手段。当然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圣贤之士的生活诡异与历史典故,在自己理想的塑造方面也有着更加清晰的想法,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想法也都会在学生大量的阅读中慢慢解答。

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个老师的都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课外阅读在对班级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入的影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准确的认识课外阅读在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意义,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在班级文化中倡导课外阅读。打造书香文化为主的班级文化,将会让班级文化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会对班级以及班级中的每个成员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以课外阅读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讨还需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班集体以及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郭双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第5篇

“环境造就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贯穿于班级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引导着班级班风、学风。

二、主题

树班风学风,建文化氛围,展班级风采。

三、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领导小组

 组  长:各班班长

 副组长:班委会成员

 组  员: 班主任  班级成员

五、工作安排及实施

第一阶段:制度建设阶段,11月12-16日

德育处调研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征求广大师生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推广引导阶段,11月19-20日

将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优缺点分析与指导,全面推广《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引导各班建设“一班一特色”,动员班委设计本班特色方案。

第三阶段:班级建设阶段,11月21日-12月5日

各班级填写《班级文化建设申报表》,由德育处统一规划,及时批复。

第四阶段:检查评估阶段,12月5-7日

组建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会干部、班委、学生代表组成的检查评估团队,进行打分评估,合格者给予授牌。

第五阶段:授牌认定阶段,12月10日

将评估达标的班级给予授牌,利用大型集会进行授牌仪式,授牌后,各班徐巩固成果、持续创建,如有后期松懈、不能凸显特色的班级,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取缔资格。

六、奖励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列入班级量化考核,定为学期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指标,另将给予专项班费奖励:1.凡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2.被评选为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班级,给予每班适当的班费奖励;3.未达标的班级不予以奖励,并在扣除班主任量化考核中一星级奖励。

七、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八、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一)班级环境文化

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做到让“室内外展示牌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老师”。

1、“阳光班级”文化展示:

各班级提供素材: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级照片、我们的班主任、我们的口号,有学校统一制作规格、尺寸统一的展示牌。

要求:特色主题名称与本班创建特色相一致,照片需高清,如需专业摄影,可联系郝鹏铭老师。

2、班级环境布置:

学校统一制作教室黑板上方的主题鲜明的校风、校训。各班自行制作色彩丰富的黑板报,前黑板一侧有班务栏、班风、班规等板块,可根据自己班级特色设置其它专栏,如班级之星、炫我风采、量化评比、加油站、知识海洋等等(栏目可以自定)以体现班级的个性化布置和班级特色。

每个版块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构思、设计、布置,布置体现“实用美观”,突显文化扭氛围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二)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加强卫生管理,设立卫生角、清洁工具摆放处、轮流值日表及爱护公物教育等。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立班风、班级公约,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课间纪律、午餐、路队、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召集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结合学校行为达标评比办法,制定班级行为达标评比办法等,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班级活动文化(该版块可设置在教室外墙):

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汇演、舞蹈、体育比赛等,学生的爱好、多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配合学校的阳光班级,打造阳光校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岗位育人”的理念服务家庭、学校、社区。

 

九、班级文化建设的创建主题(供参考)

自主管理特色:创建学生自主、自治特色班。

和谐家庭特色:创建和谐家庭特色班。集体荣誉致上,展示“人人为班”的局面。

绿色班级特色:创建卫生示范班。展示班级绿色班级、日常卫生效果、体现环保。

常规管理特色: 创建常规管理示范班。展示常规班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管理形成井然有序的自主管理模式。

合作学习特色:创建自主学习特色班。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文明礼仪特色:创建文明礼仪示范班。开展文明行为展示活动

阅读特色:创建阅读特色班级,坚持晨诵、午读、暮省做到实处,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英语特色: 创建英语特色班。开展每日生活英语读、说、写、练活动。 

注:特色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再多而在于精,做精做细便是亮点与特色所在。

 

根据各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管理特点,自选一个主题,也可自已规划创建主题,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做好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体现班级的特色,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关注班级,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内容。如何让每一个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当然,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将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高职;辅导员;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抓手。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2]。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将在学生人格的塑造、认知的转变、情感的升华、交往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引导学生共同建设班级文化,是辅导员加强班级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12年起担任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辅导员,始终以班级文化为核心持续推进高职班级建设。

一、把握学生特点,确定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用来阐释学生的发展以推进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同样适合于这样的思路:从班级现有的水平出发,确定通过引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以此推动班级健康发展。在班级建设中,高职大学生呈现如下基本特点:拥有主体意识而主体能力不足。与80后、70后相比,90后的学生更加强调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求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自己做主或参与其中,在集体中有话语权,有选择做与选择不做权利。但是与主体地位相应的主体能力并不是能够及时跟进,能否客观地作出评价与抉择,能否把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挂钩,能否对班集体负起责任……在班级建设中会出现要求权利而忽视义务如此不相匹配的现象。“班集体”观念相对淡薄。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的管理模式是上课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学习,下课后自己安排生活。课余时间多数学生选择打工或者参加社团活动。班级成员集中的时间较少,加之同班不同宿,没有固定教室等因素,增加了班级内部的疏远感。大学的自由、开放式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班集体”意识。由此在学生中出现非常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对班级荣誉冷漠,归属与爱的需要难以满足等现象。渴望“肯定”却自信心不足。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渴望成功,高职大学生也是一样。但是对于“追求成功”,他们怀揣着“渴望”但又常常“怀疑自我”的态度。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多数是高考的落榜者。在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下,带着中小学曾有的教师的忽视感,带着高考失败的阴影走入高职院校。于是在专业学习上,在各项活动上,往往表现出“怀疑”“不坚定”的特质,甚至出现挫折后“自暴自弃”的现象。自觉性较差,缺少动力。大学教育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即改变中小学教师手把手教的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但在转变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过度依赖心理、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缺乏,毅力不足等因素,在高职学生中出现了不少放任自我的现象,如不准时上课、不上课、不自习甚至不考试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学业的顺利完成。从“最近发展区”的思路出发,在高职班级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不统一、班级凝聚力较差、班级成员自信心不足、学习自觉性不够等现状,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水平”,即班级情感与行为相对分散、涣散。基于德育的需要,基于班级建设中的不理想状态,建构班级文化将指向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情感与责任的增进、积极向上风气的确立,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可能发展水平”。所以,建构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将成为高职辅导员引导学生建设的基本目标。

二、着眼基本目标,探索高职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1.将“饱涵爱心”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3]。用爱心温暖学生,用饱涵爱心的情怀教育学生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爱学生。当然,这里的“爱心”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至少应包含这样的几层内涵:第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教育与管理学生中,通过教师的合理期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倡导多样化的“好学生”标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自身与班级成员;第三,思学生之所需,明学生之所困。经常性地深入学生的栖息地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为学生解决心中的“大问题”;第四,尊重学生,助力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创造一切可能的锻炼机会,任何时候做好学生自我超越的坚实后盾。2.将“建设制度”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保障。建设班级的第一步是制度文化的建设:从遵守到创建,从服从到自主。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时,在班级意识尚未形成时,坚定不移推进课堂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班级例会制度,用“强制”来推动“自主”;当自主学习与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形成时,当班级情感逐步建立时,从日常管理到协调性事务,甚至决策性工作逐步放手,由班委带领班级成员不断补充与完善制度。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辅导员的角色将由“主持与推行者”逐渐转向“支持者”,而学生则由“制度的遵守者”走向“制度的创建与捍卫者”。这样来自多数学生意愿的制度,更容易被接纳与落实,更容易引导班级的舆论导向,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主人翁精神与团体责任意识,最终实现班级成员要求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切实相统一。3.将“支持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活动按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分为:班级活动、系级活动、校级活动。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中心开展的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支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开发资源。从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需要,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班级建设的困境出发,适时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另一方面体现在培养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挖掘活动资源、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评价活动的效果、反思活动的过程等。而系级活动、校级活动由系部或学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班级之间、系部之间的交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激情与活力。在这类文化活动中,辅导员至少扮演着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成长理念的灌输者。引导学生珍惜锻炼的机会,将努力的过程视为自己成长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种角色是校园活动的支持者。用辅导员坚定的态度与专业的指导增加学生超越自我的决心与勇气。第三种是班集体概念的强调者。任何时候强调参赛选手作为班级代表的身份,促成班级成员互助的行动,突出个人荣誉与班级荣誉的关系,以此不断增进班级内在的联系。4.将“关心特殊学生”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必要补充。“特殊学生”是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的一类群体。在高职班级中主要表现为四种:第一种是单亲家庭学生。多因情感缺失,表现出冷漠与封闭的交往态度。第二种是经济困难学生。多因经济压力巨大呈现自卑、独处的状态。第三种是厌学的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表现出难以自制的逃避状态,甚至同宿舍具有传染性。第四种是身体残疾的学生。由于身体缺陷往往自我孤立,缺乏自信。作为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在关注的程度上努力,做到多沟通,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加强特殊学生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需要为他们搭建与其他班级成员互动的桥梁,引导班级成员学会接纳自我,尊重差异,并发挥班委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中的示范作用。

三、反思建设过程,提升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深度

第7篇

近年来,中职院校班级的文化建设受到高度的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风气构建较好的育人氛围,以此为班上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条件。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得到完善,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家”,是学生成长和了解社会的基础基地。班级文化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一种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是班集体在长时间通过一起学习、生活所形成的一种风尚。班级文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的是精神文化,后者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班级文化对学生出入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中职院校的班级意识不强

在一些班级中,相对于中学的班级意识,现在的班级意识不断地被削弱,他们对班级的集体荣誉、归属感等没有多在意。其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于其他高校不是很浓厚,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因此学生在自我约束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学生不在乎缺课、逃课、挂科等情况,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对班级的活动参与性不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较少。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内涵

中职院校目前缺乏的是强大的内心世界,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重要的部分,不仅是班级的灵魂,还是班级的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文化建设有巨大的作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的作用。在目前中职教育中,一些老师对文化的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文化的认识不深入,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很重视。久而久之,班级的问题越来越大,班级文化的建设力度较弱。

3.班级活动太少

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活动显得十分缺乏。活动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工作的载体,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班级文化增添一定的韵味。一些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开展得不多,虽然有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但是由于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导致很多活动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对组织班级活动降低了兴趣。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

1.班级环境建设

环境是对人产生客观认识的主要影响,学生所处于的主要环境是班级,班级支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班级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布置以及育人设施的建设,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面貌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教师环境能够给外人一种暗示和感染,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例如,在开学时,老师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对教室的包装,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和谐家园”,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意义,有氛围。学生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植物,如多肉植物、吊篮等。老师安排学生对该植物进行照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在公告栏中张贴一些规章制度和通知;班级小角开设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贡献出来。

2.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要建设适当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维护班级优良秩序的关键所在。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制定班规就是实施、监督、制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班级应该围绕一些规章制度,以学习、纪律、卫生等为内容建立一定的标准,制定考核量化,要突出班级的民主、科学。老师应该遵守该制度,代领班干部进行遵守,使全班学生遵守制度。

3.班级精神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的主要象征,不仅反映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还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从班风入手,培养学生重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形成一股无形的正能量。该正能量能够发挥激励、教育和制约学生的作用。增强班级班干部的凝聚力,班干部严格遵守制度,给班上同学带好头,适当地提高班干部的威信,使班干部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三、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正能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上,需要老师进行良好的班级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2]慕晓洁.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的自主管理[J].价值工程,2011

第8篇

[关键词] 生命视角;小学;文化建设

一、生命视角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生活、学习的真实反映和历史和积累沉淀,是人们的一种需要和要求。理想是人们生活的精神生活体现,它是人类精神的承受框架体现。任何的一种文化都要具备一种独特的思想和理论、独立的生存方式和方法。

生命视角与教育相关联,所赋予的便是更重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是学生与教育的重要沟通桥梁,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学习知识,教师可谓是他们的第二个母亲。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明确,对生活的认知还很肤浅,对未来的憧憬还刚刚构建起来。透过生命的视角可以让他们更深刻的去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生命视角来实现教育进步,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二、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对教室进行静态与动态的相通布置,彰显出小学学生的青春生命活力。通过加强各项特色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在参加特色活动过程中释放出生命的本意,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1、生命视角是平衡与美丽的环境殿堂

生命视角重视的是平衡、美丽和纯净,它不仅体现了对生命、对生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延伸。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守课堂、坚守讲台、坚持自己的教育风格,为小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美丽的、纯净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成为他们心灵流动的乐意,更加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智慧与知识的成果,让营造出的教学环境成为供学生学习的殿堂。

2、生命视角是诗性与灵性的相融合

生命视角推崇的是一种诗性与灵性的美丽的相融合。小学教师应当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蘊作为其教学中诗性的支撑,以其高超的教育智慧为其教学中的灵性支撑,诗性与灵性两方面往往都来自于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拼搏与思索所取得的。

3、生命视角是激情与生命力的体现

生命视野洋溢着充沛的激情与生命力,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完整体。激情与生命力才是生命视角下所真正要体现的东西,将它融入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加强,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提升。

4、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文化具有一种较为隐性的教学力量,订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一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风貌和精神,而且这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特风貌和精神,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某种形式对学生的行为、意识以及思考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培养出具有独特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的优秀学生。

5、生命视角所赋予教育的意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小学班级的全体成员,营造和创新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和文化关系等,通过文化气氛的影响力,对班级内部所有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熏陶和培育等一系列的影响活动。它是在小学班级成员处于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中,并营造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有利于班级文化发展的一个文化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应当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让自己的心灵永远那么纯净而美丽,这些才是一名教师在生命视角下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诠释。

三、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它也是完善我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研究、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把日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高度,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对班级进行特色文化建设,彰显出学校及班级所具备的特有的教育风气和生命

张力,发掘当代小学生的个人特性、培养现代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拓展学校小学生对生命本然的理解和知识,描绘出小学生对生命感知的色彩,班级文化的建设还为学生营建了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的家园环境,让学生的生活更具生命力和朝气。

总而言之,在生命的关怀下,在生命的视角中,让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年轻生命力,张扬现代学生个性。在学校建设的特色生命活动中,体现出生命的本质;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体会生命的色彩,生活的本源,构建绿色家园;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生命力,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让生命的视角充溢到整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体现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的指导和调控的双层意义,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生命视角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2007年.

[2]厉江萍.建设班级文化与提升学生品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第9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广受国际关注。该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为以下四个要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际情境;注重协作学习;注重信息资源。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实践证明,该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正面的影响与积极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个性”文化,它是班级的灵魂。然而现在很多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只依靠外观装饰,注重器物摆设,忽略了精神文化和内在素质的提升。良好的班级文化除了要依靠标语、对联、班徽、墙报、班训,更多的是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精神氛围。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这样能使班级文化更趋完善。以下是班级文化建设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实践:

一、以生为本,建构信息资源,设置优美学习环境

优美的外观环境设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设置优美的外观环境能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消除视觉疲劳,由温馨整洁的环境对班级产生“家”的归属感,热爱班级,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外观环境设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学习者对知识主动进行选择加工”:

1.征集班名:为了营造高中文科班文雅博学和谐竞争的书香气,在起班名时征集了学生的意见,定下“博奕书苑”之名。

2.“激活”墙壁:学生自定班级生活、学习主题标语――“励志笃行,博学慎思”,用对联、励志标语为班级气质定调――“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每期墙报设计都有一个主题,但墙报主题不会偏离班级文化主题――“文雅博学和谐竞争”。

3.角落“飘香”:学生自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整齐放置在班级图书架上,与班里同学分享好书。

环境的布置内容都是由学生决定,让学生在选择加工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内心的班级文化理念。

二、协作学习,建构学习模式,创设良好舆论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的保证。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协作体现为“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

1.生生协作,言说自由:我班学生宿舍内部组织时事热点研讨,每个宿舍把值得研讨的议题贡献出来,在班级展开“每周热点讨论”,学生可以围绕热点自由言说,学生代表作记录,讨论热烈,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但不能离经叛道。

2.师生协作,舆论导航:班级需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航,导航的风向标是班主任。在学生自由言说的时候,班主任如听闻离经叛道的言论,要及时将其往正确方向导航;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传播正能量的节目(《社会正能量》、《新闻周刊》、《冷暖人生》、《对话》等)和报刊时评。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建构出一定的话语体系,逐步减少无聊的言说话题,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自主探究,建构认知过程,促进精神文化发展

学生之间需要协作,也需要独立思考,建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发展。“认识是一个过程,决不是一个结果。”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班级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确立班级独有的精神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目标的达成不在短期,需要不断地建构与发展。

1.利用班级公约,抓好每日常规,学生人人有事做,学生自组“管理小组”、“卫生小组”、“宿管小组”、“学习小组”、“阅读小组”五个组,大体分成五个项目进行量化管理。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独立思考,建构班级管理中的自我认知,让学生养成“人人为班级”的高度责任感,从细节教育处强化班级精神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