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12:47
导语:在乡村治理体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今年,文大叔早早就对苗年开始期待,还和邻居们讨论到底会有多少游客来到寨子一起吃长桌宴。他家的民宿从春天路边野花盛开,一直忙到国庆稻米收割,过去几十年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来到过龙塘。
穿过山中薄雾进村,吃过龙塘鱼酱的人,都说“龙塘不错”。
龙塘是融创中国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2018年融创中国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进驻帮扶,2019年全村脱贫成效检查通过,2020年帮扶成果移交,2021年融创宣布继续支持龙塘乡村振兴工作。曾经被千米海拔深山“封印”,大部分青壮年流失到广东、福建、浙江、北京打工,老幼留守、村落衰败、年关冷清的百年老寨,复活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图景实现。
融创中国之前积极参与了13省21村的帮扶工作,2021年又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并从龙塘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总结经验,在重庆中益乡、延安万庄等大量帮扶项目开展中进行补充迭代,归纳了基于企业责任和自身资源的融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文旅切入,实现“四推动、五振兴”,切实助力乡村在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维度上全面振兴。
1
以文旅带动一产、二产,打牢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
农村穷,是因为产业弱。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6,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偏高水平,意味着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产业差距是导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农户为了保障生活水平,不得不外出打工。人才外流,又进一步削弱了乡村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偏僻地区。
建立合理的产业体系,成为改变乡村现状,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之一。融创在龙塘村的帮扶过程中发现,此前因为交通闭塞,龙塘保留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且有完整的苗寨村落风貌和苗族的人文环境,具备做文旅乡村的基础。
而融创自身在文旅产业方面有技术优势和运营基因。因此,“文旅切入”成为龙塘乡村振兴的第一落点。融创依据龙塘自然人文资源,定制了观光游+苗乡生活方式深度体验的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
常年在雷山县城打工、老房闲置的村民文武家和另外一家贫困户的房子被融创与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整体翻修,改造成荷塘雅苑、粮仓楼,做成了示范民宿。并因此带动了村里15户村民相继自发改造了自家老房子,开起民宿和商店。
融创又联合知名设计师孟凡浩建造了“龙塘山房”这一高端民宿IP,和村民家的民宿形成产品错落搭配。大体量民宿形成配套,龙塘的村容、道路、居住设施也得到规划、修整和升级,龙塘也具备了接待游客的前提条件。
改造好“硬件”,经过企业自身资源和平台导流,大量游客涌进龙塘和村民们一起过上苗年、鱼冻节。预计2021年全年,龙塘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万人,为龙塘带来三百万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客流和知名度,再加上文旅产业建立之后部分青壮年回归,龙塘的产业被真正激活。
在此基础上,融创联合友成基金会又对龙塘村产业进行了调优升级。一方面,支持龙塘的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协助龙塘打造“龙塘好物”自有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通过消费扶贫方式,打通推广渠道,带动龙塘村合作社销售本地鱼酱酸、茶叶、玫瑰花等产品的市场化运转,形成可持续模式。
农村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像龙塘这样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不仅具有数百年历史,还保有有自己独特的技艺和文化习俗。因此,融创在龙塘挖掘苗乡非遗文化,通过技艺、技能培训打造“绣娘团”和扎染、苗绣等文化特色产品,搭建文化产业,增加龙塘产业体系的立体性和体验感。
建立产业体系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抓手。通过文旅切入带动一产、二产,龙塘形成了旅、农、文乡村“新三产”的跨界深度融合,用产业化思维推动了龙塘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带动,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打造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多样化增收体系;另一方面,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安居乐业的乡村新生活方式;此外,还通过产业化运作,增加了公益触点,拓展了公益场景,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
2
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推动可持续运营
2018年12月,龙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前在外打工、夏天才回村的文远胜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之后,决定留在村里,加入合作社。文远胜的父母强烈反对,但他自己则异常坚定。
合作社组织开展了生态稻米种植和销售试点工作,文远胜和另外6名村民积极响应。今年他们种植的 6.9亩红米,5.4亩香米,预计产值可达11.7万余元。除了村里的经营性收入,种地的收入也提高了,又可以陪着家人孩子,文远胜的生活有了富足感。
组织村民开展生态稻的种植和销售试点,推动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之外,融创和友成基金会帮扶项目组还以合作社为基础,带动成立了非遗发展小组、社区应急响应队、导赏员小组、民宿发展管理小组等,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通过一批人影响一村人。
非遗工坊成立的时候,在外打工的潘晓芬也和丈夫回到了龙塘。她很快成为非遗工坊第一批参加培训的“绣娘团”成员。她们的蜡染、苗绣产品,现在已经成了村里的特色旅游产品。潘晓芬自己在今年也成了非遗工坊的负责人,开始培训更多年轻女性成为“绣娘”。
没有产业引不来“金凤凰”、留不住“能人”是以前乡村的痛点。现在的龙塘有了产业体系,人才能不能跟上、有没有成长空间、愿不愿意留下来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龙塘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融创和友成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之后又以合作社为示范,引导村民自发组织了各类经济、技能培训、文娱、公益小组。帮扶项目组还展开了一系列培训,这些培训包括了餐厅和民宿的运营管理、蜡染和苗绣的技艺技能学习、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的市场推广、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合作社等小组的管理知识和龙塘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机制等等,逐步培养提升龙塘村民的运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合作社资金互助小组也在融创与友成基金会的推动下成立。通过资金互助的方式解决村民在生产经营和生活提升方面碰到的资金问题,同时又将利息收入归还于龙塘,用于敬老社员的生活改善。
龙塘的生产、管理方面有了组织协作体系,过去农户自给自足、各自为战的状况被改变,村民之间再也不是“小散”关系。通过生产经营管理培训、职业技能培养、资金互助,龙塘的村庄治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有能力的村民也可以在新的体系中找到位置,发挥更大作用。村民有了成就感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在中益乡,融创捐赠建设初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开展党建引领、组织振兴工作。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重庆石柱远程教学站、清华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初心学院挂牌,面向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举办高层次教育培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初心学院探索“党建引领”,不仅让中益乡实现了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教学基地的模式也搭建了中益乡和校企资源的长期联结路径,形成了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融创认为,乡村振兴模式中,产业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人则是一切的基础和源点,通过人才培养激活人的因素,才能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和治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的关键。
3
改善人居环境,复活风俗风貌,推动人文宜居生态
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差距体现在现代化程度上,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其独特性,大量民风民俗和建筑风貌还带有文化的传承功能,需要被充分尊重,这是融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原则性前提。
例如,龙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全村285户中有苗寨吊脚楼200余座,其中一百年以上的传统建筑就有9座。村里还有大量古树和一口古龙井,每逢新年和嫁娶,龙塘人都会去古井挑水取一个好的寓意。
位于石柱县武陵山区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中益乡,是土家文化的传承地。融创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了非遗研培点,启动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针对本地百姓和相关爱好者提供技术培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文化是乡村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内容和身份认同。融创认为,尊重乡村风俗风貌,才能达成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实现乡村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因此,融创在乡村振兴模式中,会先对乡村的资源和文化进行摸底和系统梳理,做因地制宜的文化激活,不搞标准化设计,不建“欧洲村”,不盲目推进现代化,重点做人居改造和历史人文特色景观带的打造。
在被帮扶之前,龙塘村委会主任文冲有一个心愿:改造之后的龙塘仍“保持原有的生活形态,不走过于商业化道路,而是做成一个苗家生态核心博物馆。”
龙塘帮扶建设期完成并运营迄今的一年内,文冲的愿望实现了。龙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被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苗年、鱼冻节、吃新节等重要节日比以前更加热闹,游客们来到龙塘和村民一起跳芦笙、抓鱼、斗鸟、拔河、赛苗歌、斗牛,还喝上了村民自酿的米酒。住吊脚楼、深度体验龙塘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最吸引游客们的旅游项目。
在重庆中益乡,融创根据村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捐赠打造初心学院、毕兹卡里、中华蜜 蜂谷、伴乡原宿四大项目,带来了中益乡基础设施的巨大改善。一套绵延 6 公里的景观谷地在“乡村地文化渲染+旅游产业唤醒”理念中,复原了中益乡的土家文化和乡村文化,同时融入红色主题游,打造旅游体验和文化教育复合功能空间,让它成为了被激活的中国传统村落人文宜居新样本。
通过乡村振兴复活传统村落和文化,提供一个区别于城市的美好生活样本,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看到的另一层重要意义。
4
做好教育帮扶,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推动下一代看见美好
乡村化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生活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乡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差距却显而易见。因此,教育帮扶是融创乡村振兴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育扶智方面,融创将英苗培养计划带进大山,用教育的力量让龙塘的未来焕发生机,嫁接自身文旅及文化资源,打造“一进+一出+全面探访”的助学模式,更深度、长线地为龙塘等乡村的孩子提供多样化教育支持。
针对乡村学校教育设施、教学器材等硬件和课程落后、信息“软资源”鸿沟两大方面的不足,融创一方面通过捐赠教学器材、改善学校设施,提升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募集网上名校精品课程,搭建英苗书屋,邀请部分师生代表走出大山体验外面的世界,开拓师生视野,建立信息获取渠道和意识;此外,融创还通过教育基金方式给具备特定条件的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维度支持。
通过教育帮扶,让乡村的孩子亲身体会到爱心的温暖,发现更美好的世界,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这是融创做乡村振兴的一点心愿。
会议采取参观典型、专家辅导、集中开会、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10月12日,在郑文芝副书记、陈巳副市长的带领下,利用一天的时间,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双阳、莲花山、九台、德惠、农安和绿园6个县(市、区)的11个新农村建设典型。10月13日上午,邀请省财经办郭庆海主任做了《关于农村发展形势与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副书记郑文芝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同时,会议总结交流了德惠市和双阳区整体推进经验,学习推广了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土地整理推进新村建设模式、九台市龙嘉镇红光村村企联姻建新村模式、莲花山开发区景观带建设模式、绿园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模式等新农村建设模式。会议还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会议对过去几年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议指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长春实际,突出抓好167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创新开展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活动,深入开展乡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长春市农村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
会议认为,长春市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二是建立了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三是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四是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五是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这些思路、经验和模式也是下一步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要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创新思维,抓住工作重点,用现代意识教育农民,用现代装备武装农村,用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业。
(一)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近况
1、文明财产(含新闻出书)开展根本状况。至2010岁尾,市拥有演艺业运营单元91个,文明文娱业运营单元802个,文明旅行业运营单元11个,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运营单元263个,艺术构思和设计运营单元376个,收集文明运营单元757个,文明产物数字制造与相关效劳844个。新闻出书行业有印刷企业205家,打字复印单元300余家,出书物刊行单元513家,公开拓行的报刊21家,驻绵记者站9家,发行报型内部材料31家。
2、重点行业完成添加值
3、文明财产抓住时机,做大做强。2010年,市委市当局抓住灾后重建时机,积极招商引资,新上了一多量严重工业项目,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以“节制总量,注重质量,培养一批亿元企业,在现有的根底上,做大做强”的指点思维,新审批设立了4家大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家出书物印刷企业,2011年悉数正式投产运营后,将会完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盈,有用促进我市印刷业开展。
4、文明财产行业构造剖析。从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根本概略和添加值状况不难看出,市文明财产开展进程中,传统行业依然为市文明财产开展首要力气,而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文明财产构造散布不平衡。据计算,演艺业,文明旅行、新闻出书、文明文娱业等传统文明财产占有市文明财产总收入的88.84%。而新兴行业开展滞后,尤其是高科技文明财产的开展严峻缺乏,市动漫业开展才方才起步。
(二)全市文明财产开展成效
为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当局主导、市场运作”准则,积极接纳政策搀扶,加大公共文明投入,积极指导民营本钱进入,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等多种办法,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近10年,市市级财务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市藏书楼、市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市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还,市各级财务先后还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县(市、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文明财产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经由多年起劲,市文明财产开展迅猛,据计算,截止2010年岁尾,市共有文明财产运营单元6267个(含新闻、出书),从业人员35373人,完成出产总值26.13亿元,占全市GDP2.72%,具体完成年度目的义务。
(三)首要经历
1、进步看法、增强指导是要害。市文明财产开展遭到市委、市当局高度注重,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鼎力搀扶文明财产开展。还,市委、市当局历届首要指导屡次作出主要指示,要求各级文明部分增强指导,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为市文明财产开展供应了思维支撑和组织保证。
2、深化调研、科学规划、合理结构是根底。为了具体摸清市文明财产开展状况,市先后于2007年,2010年两次对市文明财产进行具体调研,摸清市文明财产根本状况。并先后制订了包罗“十二五”规划在内的多项开展规划,为市文明财产疾速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
3、增强文明财产政策研讨,进步政策搀扶力度是前提。为了加速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组织精壮力气,对文明财产政策进行专题研讨,市文明局编制了《文明财产政策汇编》,为研讨规划市文明财产供应了政策平台,为文明等部分展开文明财产任务指点供应了便利,为文明财产运营企业进行运营治理、应用政策优惠拓展开展空间供应了政策根据。
4、增强市场监管,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是保证。市在积极推进文明财产疾速开展的还,昌盛与治理并举。经过健全各级文明行政法律机构和步队,进步文明行政部分依法行政的程度,加速文明市场综合法律体系体例建立,增强对文明市场的指导,加大文明市场法律力度等行动积极构建优越市场治理体系体例,保证文明财产有序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文明财产总量偏小,竞争力衰。因为文明经济政策落实不敷,文明财产开展总体规划性不强,招致市现有文明财产主体规划偏小,力气涣散,短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首要显示为运营单元财产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和规划没有真正上去;文明企业融资才能弱,贸易运作水平较低,市场综合竞争力不敷强,有规划效应的大型文明财产项目较少。开展相对掉衡,事业开展较快,财产开展较慢,与市拥有的文明资本和经济社会开展的情况很不相当。
2、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市现有文明财产在整个文明财产分类系统中侧重于“传统型”,财产主体在运营上根本上局限于本人的传统主业,在开展上首要靠内容的复制、模拟与传达,短少构思型、带头型文明资本装备特征,短少有才能进行跨行业、多范畴运营的企业,高科技动漫财产更是一片空白。
3、区域开展不平衡。文明财产项目标根本近况是“弱、小、散”,一些县级城市文明标识和人文形象不敷分明,文明财产堆积才能较弱。文明财产的开展与相关财产开展连系不敷,凸起显示为与非物质文明遗产、少量民族文明财产以及现有文明事业单元财产局部的连系不敷。稍有规划的文明企业首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区市县除江油、梓潼、安县、平武外,其它区县文明财产机构数目较少,总量规划很小,文明财产空间结构不服衡的情况比拟分明。
(五)对文明财产开展的建议
1、确定文明财产支柱位置。固然文明财产获得疾速开展,对GDP的奉献率有所进步,但离真正的支柱位置还有一段间隔,这就形成了文明财产在全体经济开展所遭到的注重水平和投入力度偏小,制约了文明财产的开展。因而,积极推进文明财产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位置,将有利于文明财产疾速开展。
2、加速文明财产政策配套办法。当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好的文明财产支撑和配套政策,与财产政策配套的保证系统也有待树立。文明财产作为新兴行业,市场系统的构建尚未完成,形成了良多文明财产融资渠道不畅,文明财产运营主体后续投入乏力。建议积极推进文明财产政策及配套办法的出台,为文明财产开展供应政策保证。设立文明财产专项资金,搀扶文明财产开展。
3、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因为文明财产开展不久,文明财产界定较为恍惚,特殊是跨行业运营项目标定位尤为坚苦,地域间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存在差别,这对文明财产政策的制订和文明财产的开展发生不良的影响。建议增强与上级主管部分的沟通和联络,为企业当好政策参谋和信息顾问,科学指导,营建宽松情况,做好后勤保证效劳任务,促进财产晋级;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促进文明财产的开展。
4、充沛发扬文明财产协会的效果,指导企业相互监视,标准治理,协调提高。加速推进网吧连锁企业的开展,积极搀扶动漫财产,加大对无证运营、违法违规运营行为的查处和袭击力度。在“十二五”时期,要进步微小企业的审批门槛,促使其天然裁减,确保“高、精、尖”企业的市场据有率。
二、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状况
公共文明设备是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根底平台,是展现文明建立效果、展开群众文明运动的主要阵地。变革开放以来,跟着我市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我市公共文明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开展,城乡文明根底设备不时更新,文艺人才步队不时开展强大,公共文明效劳程度取得了极大提拔,较好地知足了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进的精力文明生涯需求,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具体开展发扬了积极效果。
(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状况
1、地动前后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根本数据比照。开国以来,文明建立有了长足的开展,公共文明设备逐渐改善。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藏书楼、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博物馆、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和农家信屋建立。各县(市、区)“两馆一站”等底层文明根底设备建立也大大增强。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村村有农家信屋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广阔人民群众就近、便当、有选择地享用文明效果、参加文明生涯供应了便当前提。我市截止上一年12月,共建农家信屋1257个。
“5·12”特大地动的发作对我市公共文明根底设备形成极大毁坏,大都文明设备损失了效劳功用。据计算,大地动对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形成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损掉,严峻制约了我市文明开展和文明效劳的展开。
2、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灾后具体恢复重建的根本状况。地动发作后,为了实时恢复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效劳功用,知足灾区人民精力需求,我市积极展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时机,施行项目带动计谋,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效劳收集,方案投资74141.3万元,经中期调整及再评价调整,重建250个公共文明设备项目,建立面积222783平方米。当前我市文明重建项目具体启动,全市公共文明项目曾经开工250个,竣工220个,完成投资近70000万元,全市文明重建任务已逐步接近尾声,掩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明效劳收集系统获得了具体恢复。
(二)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的成效
1、指导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获得强力推进。我市高度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2007年,市委、市当局就把乡镇综合文明站、农家信屋文明信息资本共享等工程建立归入全市民生工程同摆设、同审核。上一年,我市展开了第一批“优异农家信屋”评选运动,并在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买卖博览会分会场揭幕式长进行表扬。本年,我局和市财务局先后2次到各县(市、区)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农人群众对农家信屋建立治理的定见和建议。在此根底上,对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进行了标准治理,实时增补了价值80余万元新书。
2010年,我市按方案建成农家信屋600个,还还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312个农家信屋建立义务。在建立进程中,我们严厉按“科学选址,面积达标,设备完全、准则完美,编目陈列,情况整洁”的规范建立每个农家信屋,一切农家信屋都配有专职(兼职)治理员。按《四川省农家信屋工程专项资金治理方法》要求,连系我市财务实践,市当局决议,非扩权县新建农家信屋市县配套资金,由县级财务悉数承当,市级财务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按1000元/个对已建立验收及格的予以补助,个中,600元用于增补新书,400元用于添加书屋设备。上一年,市财务拨付专项资金6万元,用于全市农家信屋治理员营业培训,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77.4万元,实践到位69.1万元。2010年农家信屋验收任务,我局严厉按30%的抽检比例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反省验收,各县市区新闻出书局对属地所建成的农家信屋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反省验收。还,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农家信屋工程信息治理系统反省验收填报任务。
2011年度农家信屋建立信息治理系统申报任务已完成。本年,市财务将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作为全市农家信屋任务治理经费;拨付专项资金26.8万元,对涪城、游仙、平武、北川4个非扩权县(区)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予以补助,个中,涪城、游仙按1000元/个规范补助,平武、北川按1200元/个规范补助。2011年度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170万元,已到位77.18万元,余额暂由各县市区新闻出书部分垫付,验收及格后,县级财务将一并拨付;市级财务仍按1000元/个的规范,对非扩权县(区)拨付补助经费。
2、立异机制,农家信屋工程获得继续开展
依照省委、省当局关于加速农家信屋工程建立,提早完成掩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到2012年,我市将建成3301个农家信屋。要使这项重大的“文明惠民”工程长时间生活和继续开展,就必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治理、效劳机制。2009年1月,经市委、市当局指导赞同,我市成立了“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6期共500余人参与的农家信屋治理员培训班,向全市各农家信屋配送社会捐赠图书10万余册,音像成品1.5万余张。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的树立,为我市农家信屋工程“长效、稳步、顺畅、良性”开展供应了效劳保证。当前,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已列入新闻出书灾后重建项目,与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明遗产博物馆打捆建立,该项目共投资2.3亿元,个中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投资600万元,估计2013年投入运用。
(三)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短少特征,标记性元素不敷明白。近年来,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获得了极大开展,建起了科技博物馆等一些具有较高层次的文明设备。但是,作为中国独一的科技城,还缺乏一批独具特征、设备进步前辈、档次典雅、功用完美、可以表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文明设备。
2、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与治理力度有待增强。虽然这些年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与治理力度有所增强,用于文明事业的经费总量逐年在增进,但与财力增进速度及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投入增进幅度比拟较,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的经费增幅分明偏低。还,用于公共文明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目标,加上当地财务的坚苦,一些当地财务根本上只能包管人员工资和文明事业单元的根本运转,使得不少当地公共文明设备根底单薄、设备老化、人员和运动经费缺乏保证,公共文明效劳功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扬。
3、公共文明设备结构不敷合理、城乡开展不协调。首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当地:一是城区公共文明设备结构较为涣散,文明设备大都零星、孤立,之间缺乏需要照应,晦气于城市文明全体形象的树立。二是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社区之间文明开展不敷均衡,资本装备不敷合理。城区公共文明设备、公共文明运动、文明传达渠道、文明传达伎俩、公共文明气氛等都要优于乡村。局部底层公共文明效劳在经费投入、公共设备、人员组成、文明运动等方面碰到不少坚苦和问题。招致一些当地底层文明运动比拟穷困,进步前辈文明阵田主导效果发扬不敷,单个当地甚至封建迷信运动昂首,俗气丑恶景象时有发作。
4、公共文明设备运用效率有待进步。跟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深化展开,全市的公共文明设备总量在不时增大,但因为一些当地指导对文明在新乡村建立中的效果看法缺乏,加之经费严重,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支撑力度不敷,人才步队建立跟不上,招致治理和相关配套办法滞后,严峻影响公共文明设备应用效率。
(四)增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几点建议
1、一致思维,进步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注重水平。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和治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文明权益的完成和文明开展效果的共享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文明大开展大昌盛”指点方针,我们必需高度注重、深入体会其精力本质,充沛看法到文明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主要性,具体了解公共文明效劳在进步公众文明本质和促进社会调和中所发扬的主要功用,树立抓文明建立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认识。还,要在充沛调研,普遍寻求定见的根底上不时完美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审核评价准则,依照政治、经济、文明、社会四位一体的计谋结构,恰当进步综合审核中的比例,从财务投入、义务目标、效劳质量等方面临指导干部进行严厉审核,使文明建立的软目的成为推进公共文明效劳系统的硬抓手。
2、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我们在持续促进城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还,应该统筹村庄普及性公共文明事业的开展,加速规划并具体建立掩盖城乡的公共文明设备收集。一是科学规划、综合统筹,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规划。使城区公共文明设备修建成为地区的标记和人民群众文明生涯的集聚地,完成更大局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底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准则,执行向乡村倾斜的政策,合理调整公共文明资本,逐渐改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子之间不服衡的问题,进而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全体效劳程度。
特殊是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我们建议,要着重完美现有公共文明设备及其效劳功用。此次市藏书楼被归入全市灾后重建方案,依照规划将搬家至园艺山建筑新馆,旧址抛弃。因为涪城区、游仙区均没有公共藏书楼,假如市藏书楼搬家,就将形成主城区、七十多万常住居民没有一家公共藏书楼的为难场面。因而,我们建议,市藏书楼应在旧址恢复重建或是主城区贱内口密集、交通便当的当地异地重建,还可以思索在游仙区和高新区兴修分馆,更好地知足广阔群众对科学常识的渴求,以及从事进修、研讨和文明文娱运动的需求。
3、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项目如期完成。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各级当局应充沛发扬主导效果,加大财务对文明事业的投入力度,树立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刚性投入机制,将公共文明建立经费归入到财务预算傍边,严厉执行,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供应需要的经费保证。还,逐渐树立开放式的融资渠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舞、吸引社会本钱和财产本钱进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范畴,完成公共文明投资供应系统多元化。
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总体思路,大力推行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奋发有为。圆满完成年各项任务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年对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克服困难、经受考验中开创了省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年也是市规划事业继续进步的重要一年。继年“6.26会议之后,9月29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再次专题研究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对省会规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今后两年工作做出了安排。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市长张建国同志、常务副市长同志也多次专题听取规划工作汇报,给予悉心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市中心城首次实现了控规全覆盖,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规划进展顺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全部完成,城乡规划体系不时完善,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为规划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年工作主要总结为八个方面:
(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完善。规划史上首次实现了中心城13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标志着我市科学民主依法规划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提高乡村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力为目标,已完成30多项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竣了乡村综合交通规划和道路红线等“六线”规划效果,相继启动了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乡村防洪、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生态水系等专项规划。落实“南控”北跨”战略,编制完成了山区维护与发展规划》和《北跨及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全力推进县(市)总体规划修编,章丘市、济阳县总体规划已分别上报省政府、市政府待批,县、县的总体规划效果也已通过市规委专家委员会论证。完成了19个试点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和近100个试点村的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积累了经验。
(二)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规划取得突破。集中力量抓好奥体文博片区、特色标志区、新客站片区规划。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机构,组织了文博中心、新客站核心区规划方案国际招标;完成了奥体中心及相关体育场馆、运动员村、商务区、服务区的规划谋划和编制;以“一城一湖一环”为核心,编制了特色标志区规划》得到各方面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围绕西客站场站区、拆迁安排区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大量规划工作。完成了经十路规划与城市设计,围绕胶济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小清河综合整治、分洪工程、铁路沿线综合整治、河道综合治理、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以及北园大街、历山路等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做好规划设计与服务,有效加快了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依照三年完成棚户区改造的目标要求,确定了三符合一提高”谋划原则,提前完成了全部棚户区改造规划谋划任务。
(三)规划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坚持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加大对贫困县重点规划的资金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针对普遍性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各县(市)规划部门抓好整改。以完善城乡规划监管网络为目标,组织开展了镇村规划管理模式调研。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成立高新区规划分局,强化派出规划管理处职能,就近为辖区提供服务。突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规划选址、用地管理、违法建设项目和“双清”项目处置等重点,加强与发改、国土、建设、执法、房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办事顺序,提高工作效率。开辟“绿色通道”一切事关全局的重点项目超凡规办理,随到随办,保证了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展。
(四)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完成《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并进行了社会公示。根据全年制度建设计划。完成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日照分析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修订,新研究起草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管理暂行规定》等十多项制度。依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区别对待、分类处置、有情操作”原则,认真做好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相关规划审查工作。建立规划巡查制度,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规划批后管理得到加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聘请了38名各界代表担任特邀规划监督员,进一步完善多角度、全方位的规划监督机制。
(五)规划服务效能不时提高。优化分级分类审查审批制度。不时提高规划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实行办件质量检查制度,针对主要审批环节制定了审查要点。落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追踪问效等制度,有效防止了迟办、漏办、误办现象的发生。高度重视对外服务窗口建设,制定《服务窗口工作规则》采取电子报件、处室值班、电话预约等措施,为建设单位和市民群众提供便当服务。围绕重点工程、大型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旧村(居)改造项目,加强对外协调,主动做好服务,有力促进了各类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共研究料理各类项目事项3700多件次,按时办结率达到99%以上,办事效率继续稳步提高。
(六)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和谐规划。重点抓好政务公开。修订《服务指南》把服务事项、料理要求、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全部公之于众。落实规划公示和听证制度。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事项组织了多次公开听证。全年共料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30件,满意率达到100%突出抓好规划宣传。开辟报纸规划专栏专版,编印《规划动态》年乡村规划蓝皮书》规划美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优秀方案汇编》全面介绍规划工作的新进展;扩展规划宣传阵地,完成乡村规划展厅一期建设任务,举办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参与“政务监督热线”和“政务面对面”活动;全面改版规划局网站,增设特色频道,加快信息更新,全市政府网站群测评中我局网站名列前茅。大力抓好“和谐规划行动”市中心和各区设立了规划宣传专栏;深入开展规划下乡、规划进社区等专题活动,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组织召开各区和社会各界恳谈会,认真听取市民意见改进规划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参与规划的热情继续高涨。
(七)基础测绘和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加强测绘管理。组织开展了丈量标志普查。根据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完成1500地形图测绘77平方公里、12000地形图修测近320平方公里、水准丈量374公里,实现了市辖六区4000多平方公里数字地形图全覆盖。积极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完成了市连续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乡村规划决策管理三维支持系统研发工作,规划管理的准确性、直观性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一张蓝图”建设,确定了建设工作方案,启动了总体设计招标,基本完成了需求调研、网络设备及平安管理监控系统布置和综合办公系统建设。
(八)规划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狠抓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建议以“十要十不要”为核心的规划文化和知难而上、雷厉风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狠抓执业能力建设,开拓规划视野,与香港大学和香港规划署共同举办了乡村规划管理研修班,与建筑大学联合兴办的专业干部培训班顺利结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正反两方面事例开展警示教育,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注重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强调以人为本,更加关心干部的生长和生活。坚持以科学的决策目标引领工作、明晰的执行责任推进落实、规范的考核监督凝聚力量,加强“三个体系”建设,形成了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工作格局。
计划管理、文秘档案、工作、组织人事、工会、共青团、机关财务、后勤服务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市规划院、勘测院等局属单位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此外。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规划设计水平、勘测作业保证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总结经验。坚持规划事业良好发展势头
全局上下紧紧围绕省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年来。改革创新中求发展,克服困难中上台阶,埋头苦干中见实效,省会规划工作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主要体现在强调规划的权威性和“龙头”地位,规划意识显著增强。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以科学规划引领发展。研究决策乡村建设发展重大问题时注重听取、十分尊重规划部门的意见。社会各界服从规划、执行规划的自觉意识不时增强,规划是生产力”规划出效益”先规划后建设”只有规划好才干建设好”等观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历史上首次实现中心城控规全覆盖,科学规划水平全面提高。编竣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一批重点规划相继完成,规划研究的前瞻性、编制的科学性、效果的系统性大幅提升,规划编研与服务达到新的水平。
就空间论空间的局限,规划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突破了就规划论规划。规划视野从技术问题向经济社会文化层面延伸,管理重心从项目管理向资源配置和战略引导转移,工作领域从规范建设行为向协调建设行为面前的利益关系拓展。规划越来越成为党委政府得力的调控手段、有效的公共政策。
自觉坚持依法行政,规划的权威性切实加强。树立“规划如山”观念。坚持“违反规划的坚决不能办”刚性原则。突出规划管理的关键环节、核心指标,依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限制自由裁量权。注重完善行政链条,重视部门协作联动,把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纳入监管,保证各类规划依法有效实施。
创新运行机制,规划服务效能明显改善。再造审批流程。办事效率远远超越了行政许可法》20个工作日的要求,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找准工作定位,推行主动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肯定和信任,规划工作的社会满意度不时提升。
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近年来规划工作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一系列成绩。得益于各级各界的关心理解和大力帮助,得益于我始终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努力方向,得益于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总结近几年工作,主要体会是
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大局就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要始终坚持服从服务发展大局。就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注重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市委市政府坚持高度一致。自觉站在全市全局的高度谋规划促发展,把为谁规划和为谁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方向盘、指北针,把引领发展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动身点、落脚点。全面落实省、市关于规划工作的决策安排,突出重点工程、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全局性工作,全力以赴,强力推进,为省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坚持强劲的发展动力。近几年规划工作的历程是不时解放思想的过程。从探索规划的多种属性到确立“创新规划管理,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服务发展大局”规划宗旨和“符合规划的要快办,不违反规划的要办好,违反规划的坚决不能办”工作原则,从狠抓作风服务效率到致力于实现由规划管理者向规划服务者、由规划审批者向规划责任者“两个转变”和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三个提升”创新中规划事业不时发展、不时进步。创新永无止境。要注重总结、借鉴、继承,更要善于扬弃、创新、逾越,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发明性地开展工作,推动规划事业在革新中不时跃上新的台阶。
向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从更新规划理念入手,要始终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将外地经验与实际相结合,凝聚全局智慧,研究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六个一”工程的目标任务、公开、公正、严谨、高效”服务理念,注重转变工作作风、注重改善服务质量、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理顺体制机制、注重提升规划水平、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做好社会沟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规划工作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再好的理念和思路都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一件件去落实。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为总抓手,要始终坚持狠抓落实不放松。完善了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健全了工作落实和督查督办机制,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注重营造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的工作氛围,注重调动每位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思想统一、责权一致、配合默契、扎实推进的生动局面和工作合力。
把作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作风是队伍的旗帜。从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入手,要始终坚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树立坚持原则、严谨细致、热情服务、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规划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知难而上,善于因势利导,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维护公共利益、增进社会和谐。
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高度重视党的各项建设。切实加强思想、组织、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依靠制度管人理事,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强化团队意识,做好沟通协调,注重引导好、维护好、发挥好干部职工干事守业的积极性。
也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城乡规划体系还有待完善、法规制度体系还有待健全、规划队伍的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改善,肯定成果的同时。规划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各界群众的期望相比,与奋战两年迎全运的紧迫任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广大干部职工必需始终坚持坚定的信心、高昂的热情、旺盛的活力,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挥主动性,调动积极性,激发发明性,继续坚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推动规划事业不时跨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
三、解放思想。奋力开创规划工作新局面
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要求,深入贯彻省、市九次党代会和“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规划、民主规划、依法规划,全面增强规划的先导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总体思路,自觉树立省会规范,加快实现由规划管理者向规划服务者、由规划审批者向规划责任者的根本性转变和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由速度型向质量速度型、由把关型向把关调控型的全面提升,更好地迎接全运、支撑发展、服务市民,为促进省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要突出六项工作重点:
把保证和改善民生作为规划部门的重要政治职责,突出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规划先行,围绕棚户区改造、公益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改善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功能,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利益、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协调利益、保证公平、维护稳定的政策职能,妥善处置各种利益矛盾,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保证公共利益。
坚持市区和市域、新区和老城并重,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落实“五个统筹”要求。大力提高规划编研水平,尽快完善以总体规划为基础、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规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规划为补充的四级规划体系,大力推进县(市)城镇体系规划、镇村体系规划、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农村规划编制步伐,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调控和推动作用,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规划部门的历史责任和长期任务。要加强对规划历史、文化、地域属性的研究,突出省会特色。特色是乡村的响亮品牌、竞争优势、发展资源。继承和发扬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的乡村特色。综合考虑乡村的保守、风格、肌理、色彩等人文和空间环境要素,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采。要突出整体乡村设计研究、标志性地区乡村设计、建筑设计方案审查三个层面,进一步开放设计市场,提高编研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力争乡村建设多出精品,特色更加鲜明。
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突出规划服务监管。着力构建便当高效、公开透明的规划服务体系。优化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实现规划服务与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长效化。着力构建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城乡规划监管体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理顺村镇规划管理体制,保证各类规划依法有效实施。着力构建以《市城乡规划条例》为核心的地方性规划法规体系,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规范化的轨道。
以推行政务公开为基础、加强交流互动为重点,突出规划公众参与。围绕规划建设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完善规划公众参与体系。更加注重参与内容的深入性、参与群体的代表性,切实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建议和谐规划,坚持“人民乡村人民建,人民乡村人民管”宗旨,广征民意,广纳民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美丽
带好队伍,突出素质能力建设。抓好班子。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规划事业继续发展贮藏人才、锻炼队伍、夯实基础。充分认识新形势对规划工作的新要求,提高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创新魄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干部职工谋划工作、协调矛盾、破解难题和执行落实的综合能力。抓实“一张蓝图”等各项基础工作,夯实工作基础,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规划服务效能,力争再用2年左右的时间,跻身国内规划管理服务一流行列。
四、围绕中心。努力完成年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省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一年,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也是深入落实“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迎接和谐全运、建设美丽关键一年。局党委研究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
(一)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积极做好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审批工作,力争国务院早日批复;实现中心城控规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控规的优化提升和审查报批;邀请高水平规划机构开展中心城整体乡村设计研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确保完成体育、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园林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突出“四供两排”深化完善供电、供气、供热专项规划,深入开展供水和排水专项规划研究,加快乡村防洪规划编制;启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争取今年完成阶段性效果;依据房地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住房建设规划、解决乡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编制年-2012年五年住房建设规划。加快市域规划编制步伐。推进县(市)总体规划报批;编制山区和黄河以北重点地区控制性规划;完成市区和各县(市)镇村体系规划、各中心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力争到年实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
(二)围绕全运工程。围绕迎全运重点工程和综合整治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全程做好服务。深化完善奥体文博地区、特色标志区、西部新客站地区和大学科技园等重点片区规划,完成小清河片区160平方公里的规划谋划和“六线”规划工作。围绕今年重点改造的20个棚户片区,全民健身中心、全运会竞赛训练场馆等体育设施,北园大街、二环东路、二环西路等主次干道改扩建工程,分洪工程、电网扩能改造、污水处置厂建设等市政设施,园博园、胶济客运专线、京沪高速铁路等重点项目,做好相关规划编制和服务工作,加快省城有机更新、提升功能、改变面貌。
(三)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集中统一、责权明确、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全新的规划服务机制。加大行业指导力度,理顺市和县(区)两个关系,逐步建立乡、镇(办)和村两级规划管理机构。实施“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发挥好高新区规划分局和各派出规划管理处的职能作用。针对重大项目选址、重点工程实施及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分工明确、配合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照《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项目集中审批的要求,进一步修订服务指南,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顺序。完善规划服务绿色通道机制,提前介入,靠前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保证各项全运工程顺利落地。突出电子报件、项目查询、咨询服务等重点,强化窗口的综合服务职能,理顺运转机制,变阶段性管理为一站式服务,靠规范的管理提高效能,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发展。
(四)强化批后管理。健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及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规划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规划监察和执法力度,及时发现违法违章建设,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及时研究提出处置意见。积极推进规划监管体系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形成无缝对接的城乡规划监管网络。
(五)加快条例立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规划编、审、管、查各层面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争取《市城乡规划条例》早日出台,抓紧研究制定《城乡规划编制审批方法》城乡规划管理方法》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通则》等附属规章,使规划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扩大政务公开。编制《市规划局政务公开目录和指南》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进一步规范规划政务公开工作。结合项目规划管理,突出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继续落实好规划公示和公开听证制度。加大规划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工作的系统性、宣教内容的针对性、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及时做好新闻报道,改版《规划动态》编印《年度城乡规划蓝皮书》进一步提升网站管理水平。全面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规划展厅、网站、新闻媒体等的平台作用,广泛征求群众对规划工作的意见建议,健全规划部门与社会各界交流互动的有效机制,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把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心系铁路照丹心 竭尽全力保平安
——先进事迹个人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铁路护路工作。
某区区总面积987平方公里,是市面积最大市辖区。辖2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24万人。包兰铁路纵贯全境达39.7公里。自20__年来到铁路护路这个岗位上,我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部门的工作指导下,充分依靠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手段,齐抓共管,综合施策,铁路护路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任职一年来未发生重大群体性涉路事件,未发生危及列车运行事件,20__年我区被自治区护路办表彰为“平安县区”。作为区铁路护路办主任,本人认真贯彻上级部署,潜心研究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精心协调部署西夏区的相关工作。我的工作体会是“五心”。
用心构建网格管理模式,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平安铁路责任大、任务重,社会各方面理解和支持不够。面对工作的困和扰,我潜心研究,搜集整理省内外兄弟县(市)区的先进做法,经过试点推广、现场观摩、全面铺开,坚持“定格、定人、定责”原则,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依托现有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管理机制,全区设一级网格,以各涉路镇(街道)行政区域为界设立4个二级网格,各涉路村(社区)设XX个三级网格的网络体系。上下整体联动,及时反馈信息,解决方案更加到位、预防机制更加完善。将涉及铁路护路的成员单位、特殊时期护路单位、护路中队、义务护路队等全部纳入网格,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宗教人士为网格义务护路队员,建立铁路法律网格宣传队、涉路信息队、涉路矛盾纠纷调解队、网格专职巡护队、网格义务巡护队、涉路安全隐患摸排队等网格管理“六大团队”,形成“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精细的铁路护路管理体系,全区上至区长、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成为铁路护路积极分子。
全心立足本职干出成绩,保持争先创优劲头
搞好铁路护路工作是我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只能干好,不能干坏,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干要干出成绩来。担任铁路护路办主任后,我带领铁路护路工作人员和相关镇和街道副主任几乎走遍了所有途径铁路的社区、村庄。多次深入到铁路沿线,了解西夏区风俗民情,铁路护路工作情况,重点区域和重点路段,不但做到掌握情况、并且掌握透情况。针对桥梁、交叉口易出现意外的实际情况,与人武部会商,组建民兵护路小分队,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白天利用每列火车到达有半小时,进行巡逻守望。一年多来,小分队出动人员18000余人次,徒步巡线20万余公里,出动车辆巡逻20__余台次,制止违规停靠道口车辆96台次,制止铁道线旁闲杂人员581人次,修复护栏85根,制止铁路沿线乱取土10余次。今年,我认真领会银川市铁路护路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深化开展“平安铁路示范村(居)”创先争优活动,以进一步加强乡村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为主线,不断创新护路管理办法,确保实现一个提升、两个杜绝、三个下降的工作目标的“乡村铁路年”建设活动等,力争全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在省市摘金夺银。今年上半年,兴泾镇被银川市定为创先争优试点乡镇。
用心解决涉路突出问题,健全铁路护路机制
“铁路安全无小事”。我在协调各方推进铁路护路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镇和街道的工作指导,深入铁路沿线和重点路段、重点地区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限期解决。牵头组织西夏区工商分局、公安分局、银川车站派出所及西花园护路办、兴泾镇护路办等单位,多次对铁路沿线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问题进行阶段性全面排查整治,整改突出问题3个,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反复。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解、大整治”专项活动,全面排查、调处管内涉路矛盾纠纷,尤其是针对“兴泾镇铁路物流货场”征地搬迁补偿矛盾纠纷多的区域,开展全面排摸,注重源头预防,全力组织化解,力争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解决在基层,杜绝阻拦施工、上路拦车等重大事件。联合城管局、西花园护路办、兴泾镇护路办、综合执法队,出动执法人员240多人次,对铁路沿线的违章广告、乱堆乱放、门头牌匾及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3月15日在西花园护路办辖区的k527到k351路段,铁道线一侧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我现场办公,要求西花园路办事处尽快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整治,确保铁道线两侧整洁,并协调落实一名清洁工负责铁路沿线的卫生保洁,形成长效管理。针对铁道线旁废品回收站多、废品堆放杂乱的现象,协调西夏区工商分局着手开展清查整治,对拒不配合工作的商户下达整改通知书。目前, 管段铁路沿线两侧已成为“安全文明走廊”,成为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名片”。
细心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事故可防可控
由于兴泾镇和镇北堡铁路沿线村庄较多,与乡村道路叉处有多处涵洞,每遇下雨天路面水流量大,且无排水设施,处于低洼的涵洞积水后,人畜、车辆无法通过,遇暴雨天气,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对此,我协同相关人员多次对辖区内所有涵洞进行实地勘察,商讨解决办法。暴雨天气时专门组织人员针对涵洞积水问题进行及时巡查,进行紧急排水,及时解决隐患,并协调资金为兴泾镇购配两台抽水泵。今年上半年,通过六次调查摸底和集中整治,共顺利及时地排出了四次涵洞积水积冰。镇北堡三闸村某工程项目将工棚搭建在了涵洞口,不但阻挡了行人通行,并留有重大安全隐患。村民反映后,我主动约谈项目工地负责人,迅速进行了处理,去年5月的一天,我例行实地检查时,在兴泾镇K963旁发现一处非法采石场。当事人把炸药、雷管胡乱堆放在一间距铁路不到30米的简易房子里,炸崩的山石飞落在铁轨里,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了威胁。当时我一边赶紧打电话通知兴径镇马上组织力量制止采石作业,一边当即对事主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在兴泾镇配合下,这处非法采石场被依法取缔,从而有效地维护了铁路运输大动脉的安全。
精心落实铁路护路责任,提升组织领导水平
因此,如何实现把经济改革重心从城市重新转回农村,是中国当前改革转型真正要面对的核心命题。
郝堂村的“80后”农民
2013年深秋记者到河南信阳郝堂村采访时,曾以该村“80后”农民张燕作为样本进行调研。
1982年出生的张燕,是郝堂村仅有的少数留守村庄没有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因为丈夫是独子,张燕既要照顾自己重病的父母,又要照料日渐年迈的公婆,还有一个孩子。由于农业种植收入非常有限,一家人主要依靠丈夫在附近一家珍珠盐矿打工挣的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勉力维持,经济十分窘迫。
调查中,张燕提到,她家中有水田、茶叶和板栗林,每到农忙时节,为了不误农时,她和丈夫要不分昼夜,连续劳作,这种状态往往要持续一两周。直到农忙过后,她再就近另找临时性的工作,收入较低,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障也谈不上。
张燕说,这两年,随着东部劳动力成本上升,家里周边工业园区的工厂多起来,她也有了就近打工的机会。村子里像她这样留守的老妇幼“闲人”少了,村民经济条件确实有了明显改善,像她这样因为家庭原因,在务工和务农之间纠结的农民还有很多。她向记者计算了一下,她每年真正农忙的时间加起来只有两个月左右。
因此张燕常常想,如果她能够找到一个不误农时的稳定工作,把务农和务工真正结合起来,她的家庭收入就能提高一大截;而郝堂村很多在外地务工的村民,由于无法实现农活与务工兼顾,在工农比较收益下,不得不抛荒土地和山林,这也是偏远农村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
记者在郝堂村看到了另一种现象,由于农村的老龄化趋势,在村庄板栗收获的季节,很多在外务工经商的年轻人不远千里请假赶回来,就是为了帮助年迈的父母打板栗;而更多家庭年轻人回不来,就只好将地抛荒。
上述现象启人深思。现实中,现代文明以城市工商业经济为中心,所以农业和工商业体现出一种对立形态,城乡之间不仅存在收入比较差别,也存在经济资源和劳动力的争夺。
农民皆顾农工的愿景
面对张燕的际遇,记者的疑问在于:农业和工商业、农民和工商从业者,真的是完全割裂对立的?农民为什么不可以既务农又务工经商?
假如国家能配合城镇化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内需产业向城市以外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工厂在农闲期间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务工机会,那么农村的经济社会现状可能会有另一番面目――
通过农工两不误,像张燕这样愿意留守农村的年轻农民,家庭收入会有较明显提高,增加数亿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从而极大地提振内需。这对于缓解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以及严重依赖外需和政府投资,实现经济自我良性循环,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工厂放每年约两个月的农忙假,相当于变相的削减产能过剩和城市经济泡沫,还能解决工农对立状态下农村和工业均存在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同时,如果能够实现工农互补和就近务工,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带来劳动力成本上涨,压缩企业利润空间的问题,从而维系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长期劳动力廉价优势。
在提高农民收入的情况下,才可能立足现实国情,建构家庭与社会结合的农村养老机制。以郝堂村为例,虽然村庄在政府资助下建立了养老院,但正如张燕所言,目前收入状态下,她无力负担把父母交给村养老院照看的每月数百元的经济支出。如果她能实现工农两不误,家庭收入提高,就可以负担父母的养老开支,这将极大刺激乡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养老问题找到一个家庭与社会结合的方式,分担政府无法负担的农村养老问题。
此举最大的价值是,将解决现代经济体系下,农村留不住农民而日益凋敝的现实。农民之所以离开农村,根源是农村经济资源的流失和城乡比较收益的驱使,留守农村的农民缺乏务工机会和收入来源,所以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正如记者看到的,在城市生活成本高企的状况下,大量农民工在城市无法扎根,希望回乡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于是形成一种长期漂泊和“候鸟”状态,变成城市的贫民阶层和农村空心化的主因。
如果能实现工农统一互补和农民就近务工,就可以让像张燕一样的农民稳定在农村,保障其家庭生活的相对稳定,亦能引导更多外出务工的年轻农民携带资金、技术等资源返乡搞建设,重建农村社会系统和家庭人口稳定。事实上,也只有在农村人员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前提下,才能改革重建农村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农村土地资源根据人口变化进行的自由流转分配和农民市民化后的土地退出机制。
此外,随着农村人口的回归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恢复提升,也才能解决现有局面下农民竞相进城带来的大城市病、城市就业压力、农村无人种田粮食危机和环境资源压力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恢复城乡经济的平衡和社会系统稳定,回归一种城镇化的自然状态,实现中国经济的独立自主。
农村其实并不缺乏有价值的经济资源,张燕的丈夫就在邻村一个珍珠盐矿打工。盐矿虽然归属国家,但被私人低价承包,结果富了极少数人,而国企经营税收也被政府拿走用于城市建设,占地经济补偿也主要是盐矿所在这个村庄的村民,当地农村真正急缺的社会公共福利保障体系却无钱建立、无人承担。
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全国性农民协作组织,将这类矿产资源划拨给农协,实施半公益性的统一开放式经营和管理,经济收益在与乡、县政府确定一定比例的分成之后,主要用于支撑农村基本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这是不是一条建设农村的适当路径呢?为了避免垄断资源的农协变成第二个政府官僚机构,形成权力寻租行为,还可以在农协摸索现代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引入招聘制和财务公开,实施网络化管理等,建立一个完全透明扁平化的经营管理体制。
“重农抑商”新解
城市与农村利益分化的重新调整,必然涉及一部分经济资源由城市重新向农村转移,城市经济规模的膨胀将因此消解和抑制,由此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和重构。因此,改革最大的阻力可能恰恰是城市工商业经济和城市人口。
如果是在封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或许通过行政强制命令可以轻易实现上述要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状态下,如何让不断追求眼前利益最大化和城市经济增长的现代经济全球化体系理解和接受上述改变,恐怕才是最困难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是现代经济全球化体系赖以维系生存的最后一个支撑点,并且为了满足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无止境的欲壑,在已经透支了自身环境资源和农村经济资源的状况下,是不是也到了一个该改变现代经济规则的时候呢?
这意味着将是对现代文明整个商业形态、产品结构和价格体系的重构。事实上,只有实现了城乡经济自身的内在平衡和独立自主,才可能在对外商业贸易交换中真正体会到工商业文明“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互利”本质和“开放多元,顺其自然”的文明真谛。
我们的祖先其实在几千年前早慧的工商业文明繁荣和城市化进程中,就已经看到了城市工商业经济过度膨胀的恶果,所以吸取教训确立了“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所谓“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自古以来,主张“顺应天道”的中国人,就一直努力探索,尽可能维系社会系统均衡的社会治理之道。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进行社会宏观管制与调控,社会资源才可能最大程度实现一种相对均衡配置,从而尽可能维系社会系统的平衡。重农抑商政策和传统小农经济并未抑制中国古代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反而对商业文明的健康繁荣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13年城乡建设工作主要目标:(1)各项重点工程完成节点计划,开工率达85%以上。(2)全面启动320万M2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工作,完成定销房建设1.26万套。(3)完成2100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创建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25个。(4)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增长率保持在18%以上。(5)新建甲类公共建筑全面执行65%节能标准,住宅建筑逐步推广65%节能标准。(6)工程验收合格率100%,优质结构工程率18%以上,市区古彭杯优质工程率6%以上,省扬子杯优质工程数量12项以上,杜绝重大质量事故。(7)大力推进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实现创建“优秀住宅示范工程”的新突破。(8)遏制较大以上事故,伤亡人数严格控制在省、市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内,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和扬尘控制有进一步提升。(9)强化燃气安全管理,确保在全省燃气管理工作考核中获得良好以上等次。(10)清欠、依法行政、作风效能、零障碍服务、勤政廉政、勤俭节约、学习型机关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一、坚持城乡统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全力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提升我市城市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抓好8大类255项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完成投资576.7亿元。突出加快铜山、贾汪融入主城区步伐,推动城市组团发展,彰显生态文明,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建设好城市生态环、生态圈、生态片区和生态廊道。加快公园绿地建设,重点抓好云龙湖5A级景区创建、泉山森林公园敞园、云龙山敞园二期、汉文化景区敞园等生态文明工程,让居民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进入公园绿地健身休闲。强力推进潘安湖和云龙湖“两湖”集中开发,故黄河二次开发,全面优化市区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城市品质,努力提高城乡生产、生活、生态水平。
二是大力实施新型城镇体系建设。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要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实施“1+3个100万”工程,促进各县(市)每年出让1000亩建设用地,每年征收100万M2土地、建设100万M2安置房、销售100万M2商品房,加快建成宜居宜业的中等城市。开展中心镇创建,完善乡镇分类考核机制,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强镇、商贸旅游名镇。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是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完成黄河故道沿线、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城镇主要出入口2100余个村庄的整治,打造60个市级重点村庄,创建25个省级“三星级康居乡村”,高标准完成吕梁风景区范围内的村庄整治。准确把握整治重点和分类整治要求,确保整治村庄环境普遍改善,规划布点村庄公共服务水平同步提升。抓好长效管理,严格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认真开展“回头看”工作,积极巩固整治成果。将国家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与村庄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探索改善困难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与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相结合的路径。
四是着力推进各项代建工程。按照年度计划和各项目节点要求,围绕老项目的收尾及新项目开工,重点抓好列入“三重一大”的15项代建工程,完善前期手续及方案报批,工程招标及开工等工作,做到责任到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方法创新、确保工期。落实项目岗位责任,加大推行力度,更好地完成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建设要求。各项代建工程要坚持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保廉洁”为指导思想,以“安全零事故,争创优质奖”为目标,规范管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全面完成任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零距离解决民生问题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房屋征收。围绕实施320万M2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任务,又好又快推进房屋征收工作。主动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认真开展风险评估,扎实做好房屋征收信息公开工作,加强拆除单位管理,强化工地扬尘控制,确保各项拆迁工作有序推进、按期完成。积极查处房屋征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被征收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妥善化解纠纷矛盾。进一步完善房屋征收工作人员培训和信用档案制度。
二是突出抓好安置房建设。新开工棚改安置房总量不低于1万套,竣工量要超过1.2万套。加强质量、安全、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尝试组建棚改工程质量义务监督员队伍,实行全天候监督,为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奠定坚实基础。把安置房配套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配套设施建设与安置房工程本身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确保已竣工安置房能及时及早投入使用。
三是大力提高工程质量。落实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和省《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加快推进监验分离。深入开展分户验收,确保住户通知率100%,积极推广聘请业主代表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住宅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实行优质工程全过程创建,强化目标过程管理。加大质量通病治理力度,确保主要使用功能和环境质量,减少住宅工程投诉率。加强进场建筑材料及工程实体质量监管,重点整治伪劣建筑材料,杜绝不合格原材料入场。加强对监理企业的动态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监理企业依法、诚信、规范经营,规范现场监理秩序,提高工程监理质量。加强对检测机构和预拌混凝土及管桩企业的监管,通过信用等级考核,增强行业自我约束能力。加快工程造价计价标准修编,加强造价咨询市场监管,不断提高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是稳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危房改造工作,根据房屋现状采取重建和修缮加固的方式,力争帮助9000户以上的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要抓好统筹协调,优先安排纳入村庄环境整治名录内的村庄农户危房改造,将危房改造与村庄环境整治等建设有机衔接,提高政策效应和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妥善解决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局维稳工作实施意见,将稳定风险排查作为一项基础工作长期抓好抓实,通过“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着力解决事关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专务员制度,及时妥善地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做到矛盾不积累、不上交、不激化、不推向社会。局领导每月接访、下访分别不少于1次,特殊情况每年不得少于20次。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做到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加强队伍建设,把责任心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专务员的岗位,切实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六是切实做好清欠维权工作。落实清欠工作长效机制,认真排查拖欠隐患,变被动清欠为主动防欠,竭力遏制恶性拖欠事件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投诉接访、处理,完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到市集访,避免农民工进京赴省集访,确保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的稳定。
七是持续推进零障碍工程。消除临时观念,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创新方式,加大力度,确保长效、持久、深入推进。在服务窗口开展“服务零门槛,质量零差错,群众零操心,行为零投诉,结果零争议”竞赛活动,积极创建“零障碍”工程“金牌服务岗”,构建方便群众办事的“零障碍”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优化审批流程,集中办事项目,完善监督评议、动态管理、责任追究措施,通过刚性制度和严格问责有效约束和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创新创优。
八是创新管理提高综治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健全紧急事项报告程序,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突发事件。加大对“平安工地”、“平安拆迁”、“平安机关”工作的指导力度,抓出亮点,抓出成效,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三、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一是加快推动建筑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市建筑业发展要尽快由量的扩张转移到做优做强上来,做好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构建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比例合理的建筑业结构体系。积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经营特色明显的专业企业以及县乡建筑业发展。加强二级以上大企业、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为建筑企业升级、做大、做强、做优搞好服务,进一步提我市建筑业总量和总体实力。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建筑业发展的意见,抓好各项奖励措施的兑现。加强与苏南、苏中地区优势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大中型工程施工能力,提高优势企业在省外市场的知名度。2013年,建筑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增长18%以上,增长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速度2个百分点以上。通过建筑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建筑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贡献率,农民从建筑业获得的收入比重保持在25%以上。
二是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各项政策,努力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和调控,突出抓好企业管理、项目监管、市场监管,大力推进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建设。新开工保障房必须建成成品房,并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规范开发企业经营行为,严格资质和信用评价管理,健全联动机制,引导开发企业诚信经营。积极做好8个示范项目的后期完善工作,努力实现创建“优秀住宅示范工程”零的突破。
三是全面加强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完善“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管理机制,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实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管理全面覆盖。建立和完善《市建筑市场检查实施细则》、《市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加大对建设单位、承包人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将市场行为与市场准入、企业晋级、评先评优和招投标挂钩,严惩市场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外地进徐企业的管理,制定《市外地进徐施工企业管理办法》。网上核验企业、建筑师、项目管理人员业绩,凡未入“建筑市场企业信用库”的信息,在招投标时一律不予采信。
四是大力提高招投标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严厉打击规避招标、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开展电子化招投标工作,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监管和服务效率。做好“在徐投标企业信息库”的动态维护,营造公开、透明、诚信的交易环境。加强现场督导,努力提高县(市)、区交易中心的建设水平,不断满足招标投标各方主体对交易中心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新要求。加强招标机构资格管理,依法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严肃查处挂靠出让资格、泄密、弄虚作假、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
五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科研设计和抗震设防管理。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六项监管措施,加强薄弱地区监控,建筑节能工作要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绿色建筑和节能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应用、节能公示、节能意识和教育培训、建筑能效测评、专项监督和验收、分项分类计量装置、“两书一合同”建筑节能相关内容的落实。推进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工作。推动各县(市)、区争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和新建保障房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加强建设科技工作,做好各类科技项目管理。加强勘察设计市场和施工图审查监管,定期开展集中检查行动。抓好抗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关。
六是强化施工安全监管。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理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加大工程安全监管力度,督促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安全责任的落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安全生产动态监管。深化安全专项整治,督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和实施,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强化重点环节监管,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监控预警体系。全面推动绿色施工管理和建筑工地生产标准化建设,责成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扬尘污染防治责任书》,有效防治工地扬尘,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七是规范燃气供热市场秩序。加强燃气项目建设管理,坚决打击未批先建,未验先营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机动车加气站建设,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布局和批办机动车加气站的立项、建设。强化燃气行业安全和服务标准落实,积极指导、监督燃气企业提高安全、服务和内控水平。依托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加强燃气、供热管网安全管理,实现即时互动,督促企业及时抢修抢险,杜绝燃气供热安全事故发生。
四、践行十精神,着力推进党风廉政、行业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精神。抓好十精神的宣教工作,认真学习十工作报告原文和新,深刻领会十的精神实质,做到准确、全面、形成声势,突出主题,导向正确,基调鲜明。不拘一格创新学习方式,推动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努力提升学习效果。把贯彻十精神与城乡建设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紧抓有限时间,想办法、议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提升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学习型机关创建,党组中心组年度理论学习12次以上,人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两篇以上,努力提高学习实效。
二是坚持不懈改进工作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要求,坚持简化接待,深入基层察实情、解难题,推进“三解三促”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杜绝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减少纸质文件,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效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优化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督查督办,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使“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敢担当”成为全局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鲜明特质。
三是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重点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执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积极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依法扩大政务公开,做好政府信息工作,推进领导干部“晒权力”活动,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处罚案件审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及时校勘、完善行政权力库,做好动态维护,保持权力库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密切吻合。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配合做好市政府114号令后评估报告审核工作。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做到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审批操作规范,确保办件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
去年夏天,天津一个文友到西安见了贾平凹后,在文章中讲“贾平凹”中的“凹”字可解成火山口的意思。贾平凹甚觉得她说得有趣,遂将多年前购置的自然凹石从会客桌移到书桌上,以此念助书写新书《带灯》的自信和力量。
“火山口是曾经喷发过熔岩后留下的出口,它平日是静寂的,没有树,没有草,更没有花,飞鸟走兽也不临近,但它只要是活的,内心一直在汹涌,在突奔,随时又会发生新的喷发。”——这一个形象的描绘,或许可以解释他为写作《带灯》尽力排除一切干扰,推掉能推的活动,几乎不见任何人的做法。
“我得为自己活呀,为自己的写作活呀。”——他给自己创造这样理想的写作状态,为的是将“不能重复以前写法”的决心藏在这看似静寂含蓄的写作姿势背后。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次写《带灯》就像孤身一人在作坊中做试验,写法上的转换和突破亦需要敢于面对未知失败的勇气。
他的“带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2013年1月,这个周身带着萤火微光的清丽女子从贾平凹的新书中走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本来是“小布尔乔亚”情结的文艺女青年“带灯”,却来到秦岭地区的樱镇当了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综治办是各基层力量角力的大舞台,选举、上访、救灾、计划生育等各种杂碎问题轮番对女主人公进行“轰炸”,贾平凹以这样一个“摧残美的一个过程”揭示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生存状态,主题可谓剑走偏锋。
而为何以一个乡镇女干部的角度写《带灯》,贾平凹告诉《方圆》记者:“现实中的‘带灯’原型就是一位乡镇干部,她以写信的形式跟我交流,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社会基层的真实状况,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她让我敬重,欣赏,又令我同情和哀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贾平凹喜欢有意思的人。
之前写小说《高兴》,就是因为贾平凹从拾荒人刘书桢身上看到一种奇异的特质。而这次,他在这位乡镇女干部身上亦看到了这种类似的特质,都是“泥塘里长出的一只莲,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
而经他之笔将这些“有意思的人”从农村这片土地上提取出来,便就是关于中国农村现状的个例,更是当下农村正在发生着的事情。为何如此具有代表性?还是要源于贾平凹始终是一位“接地气”的作家。他这样描述自己书写农村的使命感:“我这一生可能大部分作品都是要给农村写的,想想,或许这是我的命,土命,或许是农村选择了我,似乎听到一种声音:那么大的地和地里长满了荒草,让贾家的儿子去耕犁吧。”
贾平凹几十年保持去乡下采风的习惯,但渐渐地,他发现乡下的生活早已不似从前的山水,以往将心灵退回乡村的那种想法已不复可能,而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苍凉。贾平凹在《带灯》后记中写道:“农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男的女的,聪明的和蠢笨的差不多都要进城去,他们很少有在城里真正讨上好日子,但只要还混得每日能吃两碗面条,他们就在城里漂呀,死也要做那里的鬼。而农村的四季,转换亦不那么冷暖分明了,牲口消失,农具减少,房舍破败,邻里陌生,一切颜色都褪了,山是残山水是剩水,只有狗的叫声如雷。”
除了环境风貌的变化之外,贾平凹告诉《方圆》记者:“在乡下走动发现,社会大转型期,社会矛盾从未如此集中,人性的善与恶也从未如此爆发。”
就在前年,贾平凹去陕西南部,走了七八个县城和十几个村镇,又去关中平原北部一带,再去了一次甘肃的定西。他去这些地方走动,本来,是并无写文章的打算,“如果纯粹为了创作而跑动那就显得小气而不自在”,而只是想看看真实的社会状态和人的精神状态,从而让自己对社会有个大的把握,而不至于偏颇和迂腐。
直到他遇见了“带灯”的原型,那个山区的乡镇女干部。这个女子出现在他生活中,通过和她的交流,让贾平凹突然产生了写作的欲望。
她起初给贾平凹发去短信,将她在综治办的工作和生活在短信中写得极好,这让贾平凹惊讶不已,日久天长,竟到了盼着她来信的地步。收到的每封信都是几百字或上千字,里面洋洋洒洒倾诉她的追求和向往,欢乐、悲伤、愤怒、苦闷全不避讳,这种和盘托出的赤诚之心打动了贾平凹,让他决定去她所在的地方见见她。
在深山同女干部交流的日子里,他首先看到了她生活和工作的一面,她带着他走街串巷,去给特困户办低保,去堵截和训斥上访人,而后发现了她自然随性颇有原始古风情怀的另一面,她拽着牛尾巴上山,采到山花就别在头上,跑累了便以地为席打盹睡觉。他写道:“我远远地看着她,她那衫子上的花的图案里花全活了,从身子上张上来在风中摇成鲜艳。”
相熟之后便成为朋友,她会给他寄些土特产的同时附上一包又一包乡政府发给村寨的文件、通知、报表、工作规划、上访材料、救灾名册、领导讲稿,很有意思的是,有次寄给他的文件里还夹了份她因工作失误而写的检查草稿。
她自然不知贾平凹会如何处理这些材料,但在贾平凹心里,一个构思正在成形。与此同时,贾平凹得知自己的老家正在修高速公路,一座大的工厂被引进落户,一场因在河里淘沙惹起的特大恶性群殴事件爆发,死伤严重。
社会基层如此之多的问题呈现出“像陈年的蜘蛛网,动哪儿都落灰尘”的样态,贾平凹就想写出来,他想:不能女娲补天,也得杞人忧天么。
酝酿和改变
女干部的经历让贾平凹激动,就写了些随感和散文,但是很多问题还是可以深究和延伸,他认为不过瘾,就决定写成长篇。
构思时间是漫长而又辛劳的,贾平凹感觉是到了“自己想写好也能写得好”的时候了,灵感来时可谓排山倒海,但真正落笔时,他首先自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到这个年纪,为什么还要写?
之前写了那么多,这次书写却是一次彻底整理自己的过程,当他想到“要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去突破和提升”这样的一个写作念头时,连他自己也被自己吓到了,“这怎么可能呢,这不是要夺掉我手中的笔吗”,可是,“不写东西我还能做什么呢,让我试试,我没能力做到我可以在心里向往啊”。
这样反复自我拷问的过程,是惊恐的,也是痛苦的,想提升境界就需要审视自我的勇气,他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伏在书桌上痛哭过,贾平凹向《方圆》记者叙说那种构思的状态:“如果重复别人或者重复自己,这就是无能的表现。可想在书写上突破和提升,哪怕是一点点,却是非常难的。这个时候,就会感觉自己能力不济,恨自己,所以写作总是在惊恐中完成。”
卦书云,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在群形中寻式,需要有所体会,体会后有所顿悟。贾平凹有热情观看体育比赛的爱好,起笔写《带灯》之时,欧冠杯赛正热,而巴塞罗那的一支足球队的踢法给贾平凹写作《带灯》灌注了新的血液。“踢球其实大脚开最容易,但是在人窝里传球要求就高很多,巴塞罗那所有队员都是防守者和进攻者,进攻时就不停地传球倒脚,繁琐、细密而眼花缭乱的华丽,特别讲究。”这种消解了传统阵形和战术的踢法,恰好可用于《带灯》的结构。结构和题材有关,《带灯》要反映一些基层黑暗的东西,分小节靠细节推进,不倚重故事和情节地写,可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圣经》的写法,多少也给《带灯》启示。”贾平凹告诉《方圆》记者,《圣经》从创世纪开始写起,分若干小节,不是按时间顺序写,亦不是按照故事发展脉络来写,随心所欲写到哪儿就停下来,这种大气之举反而能将涉及的好多东西塞进去。这就是要“写饱”。
贾平凹曾在《高老庄》后记中,借夫子自道:“我是先失去了一部分我最初的读者,他们的离去令我难过而又高兴。”贾平凹又说:“我得改造我的读者,征服他们而吸引他们。”而到如今,是到了写《带灯》的年纪,他已经不单在乎自我领略,“亦愿将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在此之前,《秦腔》和《古炉》的叙述方式虽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认可,但其明清文学的柔美文风亦疏远了一部分认为“书难读”的读者,所以这次的《带灯》,他想有意靠近两汉文学的平实硬朗,“沉而不糜,厚而简约,用意直白,下笔肯定,以真准震撼,以尖锐敲击”。
“《带灯》是围绕带灯一个人的故事,要避免单调,就尽力展开乡镇政府日常工作,将故事散开,事件与事件,段落与段落,句与句之间留空隙而产生张力。再加进许多信件,史记,政策条文等,说它华美时华美,朴实时朴实,实时要真实,虚时要空虚,一切要淡,要静水深流。”贾平凹告诉《方圆》记者,一切都还在摸索和试验着。
“写字,功力没到字在面上,功夫到了力透纸背。”他自信这力透纸背的力量来源于长久以来对真实境界的追求。当他用看似平常的笔调讲一个镇长为了治病吃胎儿,讲领导让带灯假冒上访人员以避免暗访,讲带灯最终走入迷茫的疯癫之境,激烈的残酷就慢慢渗了出来,看似平常下的无意识,比残酷更残酷。贾平凹讲:“我的写作不是类似火的那种写法,可以说像水,水是柔的,平静的,但走进去,或许会把人淹死。”
《带灯》里人和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这些现实中的真实经历和多年来在农村的体验,以及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让他完成了《带灯》。“把真实呈现出来,再是一定要投入真挚的感情,正在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东西才鲜活。”贾平凹说。
提供一份中国经验
作品所阐释的意义是作品的灵魂和高度。在这一点上,贾平凹思考得尤为严肃。书写当下现实社会的艰难之处在于,“画鬼容易画人不容易”。人类的困境就是社会的困境,也就是文学的困境。贾平凹认为,《带灯》中带灯作为中国社会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工作人员,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艰辛,恰是当下所有中国人及中国社会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围绕在带灯身边的故事,即是中国文化特有背景下的世情、国情、民情。
而我们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反映现实问题的题材,吃穿住行的生存问题,虽然早知道,提升作品高度需具备现代意识,而如何将创作之路打通,通向现代意识,贾平凹在《带灯》中给出解答:正视和解决那些我们通往人类最先进方面的障碍,比如在民族的性情上,文化上,体制上,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上,行为习惯上,怎样不再卑怯和暴戾,怎样不再虚妄和阴暗,怎样才能真正的公平和富裕,怎样才能活得有尊严和自在。
这就是《带灯》提供的中国经验。对此,评论家李星认为,《带灯》表现出了贾平凹空前的尖锐,“这部作品反映当代农村社会问题,作家以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呼吁对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刻且犀利,标志着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又迈上了新的高度。”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4.011
Investigation of Rural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 in Lijiang River Basin in Guilin
LIU Xue-chuna,LI Shi-yingb
(a.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b.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ural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 in Lijiang River Basin in Guili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rural environment in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were living sewage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he uneven living garbage collection and the growing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ource control of pollution sources, sewage collection and combination 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nd the mechanism of rural an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Lijiang River Basin;living pollution source;agricultural pollution; Guilin
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是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是生态广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桂林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更是建立科学保护漓江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因此,做好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污染源的调查研究能为漓江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流域概况
桂林漓江流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于珠江水系的桂江中上游河段,发源于猫儿山主峰1 860 m处的八角田,境内流域面积12 565 km2,干流长295.27 km,包括兴安县、灵川县、市区(含五城区)、阳朔县内总共37个乡镇,426个行政村,共有27.11万户,169.20万人。桂林漓江流域以汉族为主,有瑶、壮等少数民族。漓江流域所在的桂北经济区,其农林、旅游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在广西区内极为明显。漓江流域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广西重要的粮食和林业生产基地。2008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39.46亿元,粮食总产量209.43万t。
2 污染源调查研究方法和内容
2.1 调查方法
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抽样调查、现场分析采样进行数据分析,明确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环境污染基本状况。
2.2 调查内容
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区域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选取兴安县溶江镇的莲塘村,灵川县海洋乡的大桐木湾村、定江乡南边山村,阳朔县杨堤乡的杨堤圩等4个村落作为典型村庄,调查村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环境现状概况。
从生活污水水质、农村生活垃圾两方面调查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染源情况。
调查流域内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农田秸秆的处理、禽畜粪便的排放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计算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进行农户问卷访谈,通过综合数据分析,确定桂林漓江流域农村和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因子的排放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典型村庄污染源状况
通过对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村庄的现状调查、统计、分析,得出漓江流域典型村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环境现状概况。典型村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以及环境现状见表1。
3.2 漓江流域农村水污染现状
3.2.1 生活污水排放量 生活污水来源受生活用水的影响,主要有厨房洗涤、洗衣、洗浴、清洗农具、冲洗卫生间的粪便等方面用水。通过查询村镇供水情况,选取8个村庄进行调查,统计计算后得到,村民人均供(用)水量的范围为60~180 L/d,人均供(用)水量为110 L/d,人均排放污水量为100 L/d,年人均排放量为36.5 m3/d;并初步给出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系数:人均COD产生量40 g/d、氨氮4 g/d;猪COD产生量为50 g/d、氨氮10 g/d,最后得到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量(表2)。
3.2.2 农村生活垃圾调查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为生活源、农业生产源、建筑源和其他产生源,主要由燃煤灰分、厨房残余物、农作物残余以及其他常规生活垃圾等组成,成分以有机物为主;生活垃圾的处置方式是将塑料袋、纸屑等垃圾倒入垃圾桶,在村里的垃圾池堆积到一定程度后焚烧,或者是堆放在村口的某一位置,导致白色污染较严重,影响环境;而厨余物则进入沼气池,燃柴灰分作为农肥进入农田。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莲塘村、大桐木湾村选取10户村民,通过称取每户排放的废弃物和焚烧后灰分,计算得到人均垃圾排放量为1.41 kg/d,漓江流域日垃圾排放量为374 t/d。
3.3 漓江流域农业污染现状
漓江流域和全国其他农业地区一样,都存在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农用薄膜残留难以降解,禽畜粪便排放随意,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农业面源污染源相关信息见表3至表6。
通过实地调查还发现,直接还田和垫圈还田是漓江流域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约占秸杆综合利用量的61%;其次为过腹还田和用作牲畜饲料,约占秸杆综合利用量的31%。漓江流域部分村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高,达到90%以上,部分村庄农田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仅为15%左右。部分村庄农作物秸秆就地直接焚烧,这样使得能源被浪费,养分利用率降低。
3.4 农业污染排放量计算
对农田径流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进行计算,分析各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表7、表8),结果表明,灵川县农业径流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最大,阳朔县次之。
4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漓江流域典型乡村的调查及对整个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及农业污染源产生情况、流域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统计,漓江流域农村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生活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程度差异较大
通过对典型村庄及部分近河流村庄的调查发现,虽然漓江流域村庄农户生活污水基本没有进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但部分村庄黑灰水分流,黑水基本综合利用作农肥或者进入沼气池处理;另外一部分村庄虽然也黑灰水分流,但黑水进入简易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溢流到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2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参差不齐
通过对典型村庄的调查发现,漓江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不高,大部分村庄生活垃圾均未得到妥善处理。部分村庄建有生活垃圾临时堆放池,生活垃圾由专人收集清扫后倒入垃圾堆放池后直接焚烧处理;部分村庄生活垃圾随处乱倒,堆放无序,对整体景观环境影响较大,同时遇雨水冲刷则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3 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通过资料分析及现状调查可知,漓江流域农村化肥农药施用量近几年呈缓慢上升趋势,农村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漓江二三级支流的小河沟水质较差,水环境污染严重,其汇入漓江后对漓江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已成为影响漓江水质的重要因素。
5 对策及建议
5.1 推行污染源源头控制
针对漓江风景区农村环境水平较低的情况,采取源头控制是有效遏制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染的主要方式:一是完善污水收集基础设施,使污水能够统一收集,统一处理;二是建立垃圾统一收集处理体系,避免垃圾随意倾倒;三是实行畜禽规范化养殖,建立专门的畜禽粪便排放和处理场所,杜绝畜禽污染物进入水体。
5.2 推行污水收集和组合处理
妥善处理污水的集中和分散处理间的关系,是确定污水处理的技术路线和排放方案的基础。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具有旅游服务功能,包括住宿和餐饮等,环境卫生及景观要求较高,应集中收集处理;漓江风景名胜区沿江村镇受地形和河流分割明显,且村镇的建成区和需处理的污水量均较小,污水处理难以体现处理规模扩大带来的效益,单位污水建设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随规模扩大不明显。因此,漓江风景名胜区村镇的污水应以山体与河流为界线,进行分区收集、处理和排放,这不仅可以避免建设污水提升泵站,而且可以减缓污水集中排放对局部水域景观污染的压力。
依据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村镇的实际情况及处理要求,结合国内外及桂林市现有的小城镇污水处理的运行实践,并考虑到对漓江风景名胜区村镇污水分片区收集处理的需要,按处理规模的大小,可将漓江风景名胜区村镇污水的处理技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为村镇小片区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适合处理规模较小的片区(处理污水量20~200 m3/d),其组合处理工艺技术为依靠或人工构建水力坡度,污水自流进入处理单元。第一处理单元为高效地埋无动力生物反应器(包括了高效化粪池的功能,不影响周边环境);第二处理单元为潜流复合式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上种植的景观植物美化环境;第三处理单元为景观生态塘溢流技术进入水体,该处理技术具有无动力、运行不需人员操作、对景观影响小等特点。第二种为村镇大片区污水处理技术,适合处理规模较大的片区(处理污水量200~1 500 m3/d),其组合处理工艺技术为:采用一体化厌氧好氧(A/O)生物反应器、人工湿地和景观排放系统结合。该技术特点是结构紧凑,对各种污染物有高效的去除能力,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人员少、景观协调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