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12:49
导语: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有效的教学引入, 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
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学习,课前引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根据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入新课。
第一,通过实验引出课题。物理学科离不开实验,学生甚至对于非常的小实验都会产会浓厚的兴趣,所以精心的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验来引入新课,会有效地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建议教师多思考一些有新意的实验,在教学中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电荷”内容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引课的,首先教者出示一根用金属丝绕制的顶部扎有数十根白塑料丝的自制教具,用绝缘体夹住后,将金属丝接触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一瞬间塑料丝全绽开了,就象一朵盛开的“雪绒花”开放在初春的课堂上,更妙的是老师的点评“是什么使这朵美丽的雪绒花在我们的教室里绽放?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它盛开的秘密吧!”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一下子全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 由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或体验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工具,通过激活学生内心与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关的亲身经历,引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和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见闻。这当中有许多是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反映。利用生活体验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即将要学的新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有物理,书本上所学的物理知识其实可以解释身边许多物理现象,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增强物理的亲和力。
第三,设置问题情境,以师生讨论的方式引入课题。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一课的引入。先讨论一个普遍的现象,例如: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它在不断的运动着。那么维持它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的学生会说好是有力的作用)。这种说法跟二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说法是相同的,可能也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说法不对,究竟那种说法是对的?这节课以设疑引入。激发兴趣。对某一现象,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陷入事先设计好 的“圈套”中,是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由此引起思考和讨论,引入课题。
二、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深入浅出,明晰概念和规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应该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物理概念是表述研究对象具有的物理属性的思维形式,而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般要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因而概念教学的形成,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必须经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至始至终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为以后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的教学语言,生动自然,调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能够感染学生的。当教师始终板着脸讲课,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造成心理不舒畅,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 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输入。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活力。而在一些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往往不高,一些学生常常是考试及格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就是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有效的板书设计,步步精心。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板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板书。不同的课程内容,板书设计也可能不同。
在板书设计时,应尽量将重点、难点、关键公式写在这些区域内。黑板的两端及下部由于光线的反射及学生座位、讲台等的遮拦而影响学生视看效果,这些部位可为教师流动板书的空间,还可以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书写区域。这样就做到了版面安排上的主次分明和充分利用了。如在讲授《电阻的串联》内容时,可在左上角板书初中知识回顾,在黑板的中间部位板书中电阻和各分电阻的关系,电压的分配和各电阻关系、电功率和各电阻的关系及推导过程等新内容,在黑板的左下方作为学生上讲台演练的区域,在黑板的右下角作为布置课外作业板书的部位,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效果较好。
五、有效的课堂练习, 提炼精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教师经常在交流教学经验时,常常会提到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这四个字,体现了在课堂上“练”的重要性。要想在“练” 的方面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练习。练习要有针对性,要有层次,要由浅入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中考的考点要求,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
六、有效的课堂评价,增强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要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与方法,不能只在乎他们回答的问题对与错,或者一些概念、定律的结论,而更要关注他们是如何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即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态度要诚恳。
第四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有层次性和发展性。每一个闪光点就是学生的一份成功、一份自信。努力寻找和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正确的评价。
七、有效的教学反思,去粗取精,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设计教学环节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环节构建的。教学环节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生实际等,就某些知识点或解决学生某些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为解决传授教学内容或学生实际问题的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教学细节,可以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或教学形式作为载体表现出来的。它反映了教育者教育智慧、教育能力,也体现了教育者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能力。
教学环节虽然细微,但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设计教学环节上,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的。
一、导入环节
心理学告诉我们,设悬念越新奇、多样、生动,越容易引起对象的注意。精彩的“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一)漫画导入。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的内容,我精心选了一幅漫画导入(如图)。阅读下面的漫画《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漫画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上述漫画,符合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而且结合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的时政热点,把知识情境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起学生激烈的讨论和思维的火花迸发。整个课堂都动起来了,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
(二)表格导入。在复习初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内容时,我引用了09年广东中考题第六道综合探究题的第3问的表格问题导入教学探究环节(具体内容略)。表格的内容是学生未来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既结合时代的热点又贴近学生实际,激发了他们探索创新的热情。么想到,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答案比中考的参考答案更丰富、更有创造性。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漫画导入或表格导入探究,直观性强,符合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导入”要注意:一是把准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增强其科学性和目的性;二是多样性的“导入”形式,要为探究的内容服务。
二、探究环节
“探究”环节是在“导入”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带着“导入”的问题,通过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去读书,获取新知识,解决“导入”环节所提出的问题。“探究”环节要注意:
(一)储备知识。储备知识,虽然靠平时积累,但探究“导入”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在上课过程中还是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或复习课文的内容,储备探究必备的知识,而且给学生以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要注意:
(1)时间分配。一堂课40分钟,应给学生多少时间自主学习、“阅读”的时间才适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阅读”的时间与“导入”的问题多少、难易程度成正比,但不应过长,以免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落实。
(2)方法指导。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适当指导学生阅读。第一遍,“宋、黑、楷”字的内容都读,了解全貌,、理解全文,把握全局;第二遍,着重读“黑、宋”字体的内容,了解结构,分析层次,把握要点,解决“探究”的问题。虽然教材的编写可读性强,但老师也要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扫清盲点“知识”的障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促进其能力发展。
(二)讨论探究。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小组讨论要注意:人数不要过多,小组成员4―5个同学比较适中;要选出小组长主持;要有记录员记录;统一了讨论的意见后,要选出代表发言或回答问题。
(2)民主平等。师生、生生参与学习探究,要体现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含两层的内容:一是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二是同学之间民主平等,不能因成绩好坏、平时的表现不理想而超越了人格的平等,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差异,构建和谐平等的同学关系。
通过探究过程自学储备知识,小组自主探究问题,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开拓其思维能力。
三、提问环节
教师要根据探究小组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提问,分享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焕发青春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问不得法,则会堵塞学生的思维,窒息课堂气氛,影响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问学生要注意:
(一)要有代表性。选学生回答问题或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代表性,既要问成绩“好”的,也要问成绩“中”和“差”的,做到“好”、“中”、“差”三者兼顾。
(二)要适度补充说明。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对或错,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做适度的补充说明,强调重点,突破难点,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纠正的纠正。
(三)要点评阳光。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适度点评,点评既不要夸大,夸大了,会让同学感觉老师的点评是应付式的、不真实的;也不要打击学生,虽然学生的回答不够理想或展示内容不够全面,也要及时捕捉、发现和欣赏其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总结环节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精华化,有利于促进学生从简单的、零碎的知识理解发展到系统化、理论化和逻辑化的理性思维,“把书读薄”,使学生知识与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运用环节
知识的运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一些练习训练加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内化成为能力和觉悟。练习既要注重课堂的练习,也要重视课外活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练习,既可用“书面”练,也可用“口头”(讲故事、演讲或辩论等)练,但要注意:要突出重点;知识覆盖面广;题型灵活多样;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等。
课外的练习,既要注重内容,也要注重形式,兼顾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在学完《学会调控情绪》这一章节,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课后“搜集3―5条有关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名言”、“对自己的心理特点自我画像,回家讲给家长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层层跟进。
我日常的英语教学经常出现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过于复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看了鲁老师的课堂教学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性,达到逐层深入的目的,使学生能入耳、入心。设计时,我们可以首先简单地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使这一目标有所体现,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由零散到系统,关键时刻找准时机直观展现。如果能做到这样,我想我们的英语课堂肯定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倡导任务型教学,活动要多而不乱,要有语言知识作支撑。
一、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1.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教学有五个特点:引起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明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基于学生的接受方式授课,引导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指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2.科学家的科学探究与学生的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点:这两种探究活动都是一种求知的过程,探索的结果对探究者本人来说都是未知的;两者进行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也基本相似,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雏形。不同点:(1)探究目的不同。科学家的探究是以发现人们未知的事物及规律为目的,而学生的探究是以探究的形式为载体,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的思想,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2)探究过程有区别。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是真实历程,学生的科学探究大多是模拟过程,是对科学探究的再探究;(3)探究程度有差异。科学家是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较高层次的探究,学生是在浅易的专业基础的背景下进行的局部的、较低层次的探究。
以探究为本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中的探究应该尽可能地反映真正的科学研究所从事的工作。
3.“预设”与“生成”。
“预设”指的是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以教案的形式呈现的对教学过程发生之前的事先设定,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按教案执行的实际过程。
“生成”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过程中,脱离或超越了预设而发生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非预设”是生成最为明显的特征。
二、课堂中的科学探究实践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下面我便结合“葡萄糖结构的探究”教学案例对课堂探究教学试作阐述。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在这堂课中,我通过视频先播放一段学生非常熟悉的广告“三精葡萄糖酸钙”,学生都很兴奋。然后我提出问题:“葡萄糖酸钙可以补钙,那它的结构是怎样的,你能写出它的结构简式吗?”学生一片茫然。这时我及时作铺垫:“我们如果知道葡萄糖的结构,自然而然会写出葡萄糖酸钙的结构。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葡萄糖的结构。”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关于有机物结构的测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的教学过程如下:首先与学生一起复习回顾有机物结构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简单表示如下:分子式元素种类、原子个数燃烧法;结构式官能团种类、数目定性、定量实验。接着通过书本提供的实验事实“1.80g葡萄糖完全燃烧,只得到2.64gCO2和1.08gH2O”,由学生推出葡萄糖的实验式为“CH2O”。再根据条件“葡萄糖的分子量为180”推出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上述过程主要是学生根据我的课前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活动。接下来学生根据葡萄糖的分子式自己猜想可能的官能团,学生一般猜想得出下列官能团:醛基、酯基、羧基、羟基、醚基。我又指导学生根据分子式中的不饱和度对猜想进行条件限定,学生得出“醛基与酯基、羧基不可能同时共存”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学生的课堂生成,又有教师的预设指导,就加强了实验设计的针对性,从而节约了时间。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上,教师必须考虑时间的统筹安排。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在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之后,学生要根据猜想来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大部分学生会选择验证比较熟悉的官能团“醛基、酯基、羧基”的存在,且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先检验“醛基或羧基”,因为他们对酯基的检验不熟悉。在检验羧基时学生设计出如下三种方法:(1)往葡萄糖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2)测葡萄糖溶液的pH值;(3)往葡萄糖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检验醛基的方法一般有两种:①把葡萄糖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②把葡萄糖溶液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上述过程基本上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我对他们的方案进行了适当的指导。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设计出实验方案之后,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药品,检验羧基选用方法(2),检验醛基选用方法①。结果证明葡萄糖不显酸性、有醛基。这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我的预设只不过是预先给学生提供了实验药品,使学生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案。但是学生只能得出“葡萄糖有一个醛基和无羧基与酯基的结论”,至于还有其他哪些官能团就无法得知,这时我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些新的“支架”。这里有两种方法,一是给出实验事实:“在一定条件下,1.80g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生成的乙酸酯的质量为3.90g”,这样学生通过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推出葡萄糖分子中有五个羟基;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后进一步探究得出,也就是学生在做“葡萄糖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这个实验时,葡萄糖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加热会出现“浊液变清,溶液呈绛蓝色”这样一个新的、学生预想不到的实验现象,然后我引导学生做实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分别与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反应)进一步探究得出绛蓝色是由于葡萄糖中存在多羟基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本节课中我选择了后者。而且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我先后做了三次不同的尝试:第一次:明确告诉学生把配好的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先分装在两支试管中,一支里面加入葡萄糖溶液,然后与不加的那支试管对比,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发现了“绛蓝色”这一现象。但是我感觉预设过于明显,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也设计不出这样的实验方案,这样就有点不像学生的探究,所以有了第二次的改动:这次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就是“把葡萄糖溶液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但是在实验前,我着重强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步操作之后的现象变化,并及时加以记录。结果只有一两个学生观察到“绛蓝色”,绝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到了加热后生成了砖红色沉淀。没了教师的预设,学生无法发现新问题,后面的探究就无法进行。从而有有了第三次的改动:将第一次的“教师预设”与第二次的“学生发现”有机结合,先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如果大部分学生发现不了问题,再由我根据预先设计进行对比演示实验。趁此机会,我还在课堂中教育学生:作科学研究必须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就会因为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就错过了一个重大发现,很多科学家的重大成就都归功于他们善于抓住意外发现。
在“葡萄糖有多羟基”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我先后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实验过程全部由教师预设好,学生跟着做;实验探究能否继续全部依赖学生的能否发现新问题;在学生无法生成的基础上利用我的预设,将我的课前预设与学生的课堂生成有机结合。实践证明第三种的效果最好。
5.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得出“葡萄糖中有一个醛基,多个羟基”的结论。然后根据“在一定条件下,1.80g葡萄糖与乙酸完全酯化,生成的乙酸酯的质量为3.90g”这一事实,定量地推出葡萄糖分子中有五个羟基。再根据“葡萄糖可以被还原为直链已六醇”的事实,以及我再告之“两个羟基不能连在同一个碳上”这个信息,学生基本上会写出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此实验事实学生很难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所以必须由教师提供信息,否则这个探究也无法顺利完成。至此学生已经可以画出葡萄糖的结构,而且根据官能团可推出葡萄糖可以被氧化成葡萄糖酸,从而也会写出葡萄糖酸钙的结构式,至此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也告之结束。
三、反思与结论
通过这堂“葡萄糖结构的探究”课,我充分意识到,一节有效的课堂探究课,如果教学过程全部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学习,就没了探究的味道,不再是探究课了;同样如果整节课都交由学生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的课堂生成构成,没有教师的任何预设,那这节探究课也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课堂中的探究,不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需要有教师的预设,但不是死板的预设,而是有机的预设,是要关注学生课堂生成的预设。所以我认为一节有效的课堂探究需要“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编.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2]盛珩.关于有效课堂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8,(12):28.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能力 教学策略
1.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成长、发展与改革都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和广大学生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在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也相应地发展壮大。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各项举措都突出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发展与改革,才能有助于各高校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这一支庞大的队伍就肩负了更重的责任。
一个人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他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但未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正所谓“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1]。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决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2.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现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一门课程的基础,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课前的备课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学习资源、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目前,在教学设计方面,很多教师都存在教学设计更新迟缓等问题,部分教学资源与现实脱节,缺乏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课堂教学
整体而言,教学能力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一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体现出深入浅出的口语表达能力,广博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灵活应变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生动的课堂氛围,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然而,由于当前教师资源的限制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人数过多,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就教师自身而言,课堂环节的组织较为松散,教学模式重复而单一,板书随意性较强等问题也很普遍。
2.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从而有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从事多年教学活动后,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教学反思恰恰是教师最容易忽视一个环节。
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培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精彩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优异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探寻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有能力进行更加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笔者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爱好,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查找更多新鲜而生动的英语材料,改编成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英语游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掌控能力
教学能力最直接、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表现。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对更加灵活,互动性较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的进度与强度,合理控制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与难易程度,从而有效掌控课堂教学进程。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其更应该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教学培训、研讨会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只有不断学习与实践,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掌控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环节流畅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掌控能力的同时,应该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课后的教学反思提供有效依据。
3.2培养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监控能力
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监控,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2]。教学反思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还包括对学生课堂反馈和学习效果的反思。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与思考,及时修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或删减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馈,修改相应教学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与测验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教学反思是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提高的决定性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简要记录、课后的教学日志,以及课堂录像等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练习结果、课后练习检验等形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监控教与学两方面的进展。
4.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正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反思大学英语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切实提高自己课堂内外的综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09-01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由于初中生对体育课热爱程度不一,教师在课前征集教学设计提案、课中倾听学生意见、课后注重学生评价,能够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注“提案”征集,丰富设计信息来源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观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教师在具体操作教学设计时要强调一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机会。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广泛征询学生的参与意见成为了共性认知。为了获取适用度更高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让学生以“提案”的形式呈现思路,综合考量学生的“提案”诉求,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环节。每次上课前,体育委员负责收集学生的“提案”,为教师备课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教师针对学生意见进行评估,吸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掌握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点,使课堂教学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有一位教师准备球类训练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前收到体育委员送来的六份“提案”,有的建议教师改进预备运动形式,有的提议开展小组对抗赛,有的建议教师多参与小组活动,有的提出球类训练应该增加游戏成分,还有的建议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活动。教师综合学生的“提案”意见,增加了游戏、竞赛活动等内容,而且在学生分组、教师参与等环节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倾听学生意见,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倾听学生的意见,以便对课堂教学程序、环节、方法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的适用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感受意见有一定的价值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快速做出教学调整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需求,给更多学生创设运动学习的契机。为了理顺意见提交渠道,教师要做好信息传递体系构建,小组、体育委员、其他班委会成员都是学生意见的直接传递者。在徒手操训练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训练,结果训练秩序比较混乱,小组长束手无策,训练效果不佳。教师及时召集小组长了解情况,小组长给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小组单独训练时,小组成员不听从安排,动作不规范,思想自由化严重,不如展开小组间比赛,让大家在比赛中进行训练,每个人都力争为小组出力,其运动表现自然会有大幅度提升。教师采纳了学生组间竞赛的意见,让各个小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比赛开始了,小组成员登场亮相,学生尽心尽力操作,追求整体性、整齐度、规范化,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充当评委当场公布成绩,排出小组竞赛名次,这样将小组训练变成小组对抗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训练态度、训练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注重学生评价,展开多重教学反思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参与体育评价的反馈信息,通过整合、分析、对比、归结形成课堂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重要借鉴。课堂评价、课堂总结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可以了解学生训练的情况,掌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明晰的思路。排球训练结束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课堂小结,有的学生自告奋勇:这节课我们进行排球战术训练,开展了小组对抗赛,大家都表现得很好,特别是我们第一小组取得了多场胜利。学生都笑了,有一名学生插话:“老师加入你们小组才胜利的,这算什么本事?”有学生建议道:“下次老师不能总在一个小组,应该轮流到各个小组支持。”教师接受这个建议:“下次再举行对抗赛,咱们抽签决定,老师多参与几个小组的比赛,争取为更多小组赢得比赛。”教师邀请学生来总结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从学生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给学生带来动作示范,给出技术指导,还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鼓舞,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交互式英语教学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课程要求可以看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大学英语应该以新的教学方法为基础,以课堂教学设计为切入点进行改革。要通过教学设计运用系统方法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弊端
语言教学与教育理论及课程理论研究的结合产生了交际教学法,20世纪末期,交际法教学曾经一度受到重视,外语教师和研究者开始重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由于评价的标准及操作性较难等特点,另外,也由于大学英语过级率的要求,导致了翻译教学法实际上仍然在大部分的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以讲解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为中心;以翻译课文内容为手段;辅助以句型翻译练习,教师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加之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缺失和英语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采用学生对话练习的方式,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出现了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计划没有按时完成、过级率偏低等情况等,严重地阻碍了交际法教学的实施。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为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种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必须以精心设计为前提,因此,只有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交互式教学法才能真正体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
二、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
1.交互式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大纲、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未来可能遇到的言语情景和言语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区分言语行为和语言功能,然后在教学设计中以语言形式反映出来。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需求,设计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这四个环节相辅相成.首先,交互式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原则,即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等。其次要考虑学习者个人因素,如学习者的动机、学能、学习策略、年龄、个性和知识基础等。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再次,要将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最后,要将教学评估贯穿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及时地评估不仅是教程中的各个因素保持其活跃的功能,还能使这些因素互相关联并且因其所产生的合力进一步对语言教学产生积极影响[1]”(Brown J,D. 2001)。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的环节。可见这四个相互联系的任务是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交互式语言教学课堂结构
交互式语言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有裨益。“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是语言的使用[2]”(Yalden. J. 2000)对交互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设计,要体现交互性原则,但同时仍然要遵循传统的课堂结构,即课堂的开始阶段,课堂教学活动,课堂进度,一节课的结束这四个环节。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编写教案,教案应体现教学目的,学生活动,每项活动所需时间,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小组活动计划,预计问题应对办法等。事先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多少,教材的内容与课外内容的补充与整合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好下列各个环节。
(1)课堂教学的开始。课堂教学的开始对整堂课有重要影响。开始阶段就要体现交互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前一节课所学内容;可以采用小测验的形式以检测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播放英文录音或录像,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入新课的内容。课堂开始这一过程是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开始在交互式课堂教学设计中尤为重要,新颖独特的开始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教学的顺利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在完成课程导入后可讲授教学内容,讲述时要注意先易后难,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要合理安排提问,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地与一些学生多交流,而忽略了另外一些学生。这种情形被称为“行为区域”[3] (Richards J,C. & C. Lockhart 2000)。教师应该尽量避免行为区域的出现,教师在提问时要关照每一个学生,保证问答机会的均等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反馈不断调整授课方法,要与学生多进行目光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与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师生的良性互动。在交互式语言教学课堂上,由于交际活动繁多,教师一定要事先设计好每次对话练习之间的过渡所需要的时间,要过渡得自然和谐。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结束上一个活动,然后布置下一个活动。
(3)学生练习的安排。现代英语教学更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听说交际活动是“认知型的社交活动”[4](Rivers W,M.2000),而不是单纯的以刺激---反应为特征的行为主义型的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活动。交互性教学要体现精讲多练,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练习活动要有多样性,单调的活动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学生通过语言练习要达到互通信息的目的。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练习和交互性活动。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监督学生们的行为和表现,以保证他们充分练习的时间。合作式教学法是实施交互式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采用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交互活动,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互相促进会降低焦虑,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进行师生交互,同辈交互,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人机交互。但是,教师进行课堂设计是小组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预先的前瞻性安排,课堂秩序会严重失控,同时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起着监督者和协调者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4)结束课程。课堂设计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结束课程。这个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并讨论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此次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探讨自己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建构,然后教师对学生没有记住的知识点给与提示,最后与学生一起重温和复习本次课所学内容;重申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要坦白承认,与学生或其他教师共同探讨,以保持学术的严谨性;同时布置作业和安排预习下次课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布置思考题。
三、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大学英语交互式语言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交互性的核心地位, 即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让学习者平等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作为设计者在进行交互式语言教学设计时,要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对学习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动机、兴趣和爱好等,为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再次,一定要体现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在课堂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减少语言结构的练习上,要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练习,尤其是在不同场合下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最后,教学设计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一种设计的效果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在授课之后要及时总结和记录教学设计得失与成败,为下次课的设计提供修正的依据。
四、结论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前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必要。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所必需的,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起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坚持“言语本位”的课程观和“基于实践”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Brown J, 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Development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Yalden J.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关键词】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81-02
【Abstract】The effective English teaching of vocational schools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in the witty teaching plan. Careful teaching plan can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Teaching plan Effective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英语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且还涉及到技能、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的教学。高职英语的教学理念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构建基于岗位群需求,真正体现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实现英语有效教学呢?英语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精心的教学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提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功的机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设计得法,学生容易掌握知识。设计不得法,就给学生接受知识带来困难,并且容易产生厌烦,使教学难以顺利进行。所以,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教学设计应遵循五个原则:全面性、真实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创造性。
本项目主要以办公环境为主线,介绍学生以后工作后的办公环境。办公环境是所有企业必备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以此典型工作环境展开教学。通过“公司组织结构、办公室布局、公司简介”三个学习任务的训练与完成,使学生对现代办公环境各职能部门的功能与布局、日常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有所了解;掌握公司介绍的基本方法,对公司基本情况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介绍。本次课将要完成的是第二个学习任务――办公室布局,该学习任务需四课时完成,任务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公司办公室的常见布局方式;掌握公司各职能部门、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英文表达。
技能目标:能模拟公司场景,绘制英文办公室布局图(ppt.展示);能用英文介绍公司各部门和办公室布局。
素质目标:团队协作意识、计算机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一学期的学习与训练,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得到强化,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便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步骤:
知识回顾:复习公司组织机构。
课堂讨论:办公室常见布局和其理由。
角色扮演:寻找办公室(复习指路用语)。
词汇学习:办公室常见词汇。
感受情境:经理秘书向新员工介绍工作环境。
综合训练:巩固并检测所学内容。
笔者将几个教学环节设计成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师生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理解并运用英语语法。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将枯燥的语法练习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达到爱学、乐学、会学的目的;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具体活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导入,妙趣横生入佳境。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的活动形式。笔者在本环节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办公室的录像,里面包含办公人员、办公用品和办公室布局。之后,让学生猜其办公室布局情况,引导学生通过瞬间记忆说出录像中出现的图片名称。
活动2:教师将录像中出现的图片按数字排列,隐藏图片,让学生任选数字猜测图片名称。
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公司组织机构包括哪些部门。
本环节利用录像导入办公环境,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感受办公环境。
2.猜谜游戏,全体参与学语法。
趣味性也是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时代特点,创设多种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本环节创设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1:教师呈现课前搜集或拍摄的有关办公的照片,让学生分别用简单句和定语从句来描述图片。在操练中,教师稍作指导。
如:T: Why should the reception room be set in the first room?
S1: I think it is convenient to …
T: Why should the meeting room and multifunction meeting room be set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manager?
S2: Because they …
活动2: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人写一个名词,小组之间相互交换。给学生一些常用词组表达,例如:enter the gate、go through、the room on your left / right然后每组选两位代表上台表演。全体学生竞猜,最后进行汇总。
有人曾说: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达到两个75%,即75%以上的学生获得课堂输出75%以上的信息量。这充分体现了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本次活动设置的任务较简单,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猜谜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习得并运用语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适当练习,在操练中获新知。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难度适中;任务分配到位;保证学生高频率地接触英语,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以寝室为单位成立一公司,为公司命名,并完成下列工作任务:①画出公司职能部门图和公司办公室布局图;②公司负责人准备向新员工(其他组组员)介绍本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公司办公室的布局(ppt.展示)。
考核与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选出几个最佳:最佳公司;最佳陈述员(公司负责人);最佳ppt.制作小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在获取语言知识,实现有效交流的同时,提升职业综合素质。要使高职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他们积极探索、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建明.教育原理案例教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笔者正是借鉴情景教学法中“情景设置”这一步骤,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或以暗示悬念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以情感共鸣形式来烘托学习氛围等等,目的都是要增强教学效果。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是最佳选择。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实践证明,将问题教学教学法的理念融入教学设计,有利于对教学的内容的把握,重点和难点都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来一一化解,对于改革和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它自身多么完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不恰当,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两年多教学实践下来的教训及反思使笔者意识到,要想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再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三、峰回路转——反馈预计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论语》中关于启发式教学方式有这样的描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的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状态,那么教师就不可能恰好处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转换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掌握控制教学反馈信息的技能还是非常需要的。
问题设置之后,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很有必要预计好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能够应付突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每设置一个问题,都会预测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随时随地对教学进行效果评价。
学生在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情况分为几种:一种是对教师引导问题的直接思考回答,一种是与教师情感交流的共鸣;还有一种是学生对于课文难点提出的质疑等等,如果能够预计到问题的设置会产生不同意见的争鸣,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便不能一成不变了,要随着学生的反馈情况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
四、拨开迷雾——引导过渡
教师的引导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问题设置后,引导学生分析,层层剥离,化解难点;第二,及时将教学反馈信息总结,形成完整的表述,根据表述,提出新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内容。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又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删繁就简,拔深提高,这一环节也很能够考验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重点构思这方面的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引导过渡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许多教学内容之间本身就有很密切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就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过渡;前后教学内容如果相对独立,那么教师在讲完前一段教学内容后,可以采用前面提过的情景设置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向下一个教学内容过渡的目的,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过渡方式;其余还有像小结式过渡法、故事过渡法等等,可以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判断选择合适的引导过渡的方法。
五、画龙点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