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13:00
导语:在智能建筑的主要功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智能建筑;办公建筑;信息技术;自动化;建筑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deas,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gradually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com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field of a critical philosophy. A style of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this stag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most common, the design idea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lligent degree. In this paper,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alysis, it will offer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work.
[keyword] intelligent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utom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逐步采用了智能化方式,这也是现代化建筑形式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建筑物的发展可谓是经过了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其中,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和建筑物中各个结构、设备和管理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结构。在建筑设计中,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设备为手段实现高效、节能、舒适的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师关注的焦点。办公楼作为当前建筑中的主要形式,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使用功能,更是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
2、智能办公建筑概述
办公建筑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形成的产物,它是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个人企业等进行办公的建筑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在智能化领域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办公建筑当中,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入智能化至关重要。所谓智能化办公建筑也就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及先进的管理措施来对办公建筑的各种电器设备进行管理,使智能化建筑电器设备在办公建筑内部进行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这就提高了人们在工作中的舒适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3、智能化建筑的起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美国是最早对智能化建筑定义的国家。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措施以及管理水平。目前,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技术手段等等。在建造智能化建筑的过程中,只有将上述几种技术水平的发展巧妙的融入到工程建设中,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智能化的效果。智能化办公建筑的实质是一种弱电系统,其范围要比弱电系统工程要广。智能化建筑主要是根据弱电系统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所存在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使用功能,着给智能化建筑的弱电系统工程技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建筑正在不断的改善与发展,从而使人们接受。
4、智能化系统设计
在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将智能化集成系统与信息系统合理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与方法实现良好的办公智能化设计效果。并且在施工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优化,以此来提高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4.1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应用为了能够促使智能办公建筑设计实现合理优化,在设计中应当适当引入智能化集成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的功能作用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水平,以此来使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功能作用,保证提高智能化集成系统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效果。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
4.2信息系统应用
在智能建筑的施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般体现在对建筑的通信接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以及其他信息系统中,对于办公建筑来讲,由于其需要接收与传递的信息较多,为此必须要设计一套符合办公建筑运行要求的信息系统,以确保用户在使用智能办公建筑时能够充分享受到信息系统所带来的便捷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信息传递缓慢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若要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也可以再配置一些卫星通信系统和卫星保护系统来辅助信息管理系统,从而进一步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高效。
在进行办公建筑中,所接入的通信系统通常都是依据该建筑的办公业务类型以及办公实际的需要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而在建筑中进行专用通讯网络或者公用通讯网络进行安装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防止网络因为某些原因而出现混乱,保障网络稳定运行,从而减少办公工作受到网络影响的可能性。
行政办公楼在进行系统和信息设施安装的过程中,必须要先对各个位置的线路布置进行科学的分析,在布线的过程中,布线系数必须要能够充分的满足该建筑楼宇内不同种类信息能够安全的传递,最大限度保证信息在线路中进行传递可靠性、高效性的要求。还需要在工作中对各项业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定,根据办公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能够满足当前工作要求的缆线和配置柜。
5、智能办公建筑设计策划影响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完全保证设计能够符合建筑智能化的相关标准,从实际要求出发,对各种类型的设备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设备的变动对建筑带来的巨大的影响以及对智能化建筑设计带来的不利因素。从建筑规模上来看,通常需要结合建筑实际规模以及建筑实际的构造情况来进行智能设计,从而使得智能建筑能够更加的实用与经济。设计智能建筑的一个主要宗旨就是为了创造出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周围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智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环境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因素。
6、结束语
办公楼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经常面临着需求、标准和费用的矛盾,特别是等待出售或者出租的办公楼,其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容易音响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和设置,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之下使得系统设计更加优化、合理和经济。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办公;建筑;设计研究
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需求尤为重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智能工厂、智能学校、智能图书馆和智能机场等,其在设计上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目前应用最多的智能办公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和分析智能办公建筑设计,为其他类型的智能建筑设计提供启迪和帮助。
1.智能办公建筑的发展背景
智能办公建筑的形成除了经济、社会、技术和生活需要这些客观因素,智能建筑本身的一些独有特点也加速自身的发展。也就是说,现代办公方式不仅需要智能办公建筑,还须适应智能化的趋势。
信息重要的地位在现代办公中凸显,促进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购物中心,信息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通过调整的人数、物流、方向、速度、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降低人类的劳动,并释放的最大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沟通越顺利,效率越高。因此,现代办公比任何其他行业更加追求信息流通的效率。
2.计算机应用对智能办公建筑的影响
办公环境是工业社会的产物。科学和技术、管理和环境是分不开的。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的共同战略,不在乎空间形式和空间规模,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环境。以下几个方面都对办公建筑的设计从功能到形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的发展空间,创新的环境形式。为适合个人或小公司使用,将空闲办公室和仓库,转化为工作和生活类型的公寓。现代电子通讯技术、使工作和生活环境双向互动。公司管理权下放,人们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个计算机网络、电话、传真、扫描和打印机展开工作。办公空间布局应注重私密和开放,变化的使用者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应更加的灵活。
3.智能办公建筑的空间设计
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它已经把设计理念带来了的新发展,也将从本质或更深层次上对建筑物的创造性思维,审美和建筑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建筑师,我们不只关注设备、系统和线路等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还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构建建筑本身的智能化、建筑与智能化的适应性,智能大楼的环境影响及控制等层面的问题,寻找对建筑设计共性。
3.1智能办公建筑的核体空间
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和管道设备在一起,并发挥重要作用,决定着高层建筑的构成模式。
3.1.1核体的布局形式
通过核心筒和办公空间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平面形式,每个形式的特征如下:在设计中,选择哪一种核身体布局,也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智能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和电信通讯设备,其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中继装置等,每一层都必须设置上面的三个地方才合理的。许多建筑设计为了满足机电设备的需求经常变化,将“核”的多元化,分配多处设备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结构抗震、避难疏散及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
3.1.2智能办公大楼核体空间的大小
在实际工程中,在满足消防安全检查、运输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核体的规模应尽量缩小,这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提高平面利用率。在智能建筑中,核规模将会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技术在空间智能布线区域需要的面积更大。
3.2中庭空间
智能建筑中插入一个或多个关闭或或开放的中庭,内部空间设计手法可以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改善封闭的室内环境,反映了建筑风格和空间变化,使得楼层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成为可能并利用中庭节能。
3.3办公等使用空间布局
3.3.1决策空间
其空间区域、照度、家具和办公设施等建筑标准应该是非常高的,所以为决策者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工作环境和辅助决策支持工具。
3.3.2会议空间
添加现代的通讯手段和办公室使用长途通信网络,可以进行语音和视频会议。设定在安静的地方、减少回声,根据需要容纳的设备和人员来决定面积大小和形状、会议人员均在摄像区域内,可以看到图片和影像。会议坐席背面的墙面不得开窗或有强烈的光线,空间形状和装饰可以使用防止回声、隔音、吸音装饰材料。
3.3.3接待休息空间
布置在靠外窗周边区,放置谈话桌,内部设小会谈桌椅供员工交流。
3.3.4办公空间
建筑布局合理,良好的照明设计,满足安全、健康、温暖和方便等条件,配备先进的信息环境及自动化的办公条件。以上只是几个代表性的布局形式,实际项目的安排是不同的。紧凑是彼此为了节省办公空间,便于办公区内环境设备的集中和配管布线;合理的空间来分隔是为了减少干扰。
4.智能办公建筑的专用空间设计
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中,存在与智能布线相关,特殊功能要求的内容,相应的建筑空间设计也有其独特的需求,被称为智能建筑界面环境要求,建筑设计师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4.1监控室
监控室内主要设置各种各样的监视和控制设备,如火灾报警和消防设备、电梯操作监督工作的设备,电源控制的现代化设备。监控室环境要求较高,通常在房间内进行防火分隔,室内照度应该充足,尽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产生眩光的现象,对温度和湿度也需进行控制。
4.2电信间
电信间是电缆在垂直方向及干线和水平通道在水平方向的连接点,其中包括有源语音设备、数据通信设备、终端区和交叉连接。建筑师应理解当前弱电竖井不仅仅是走线缆桥架,它是楼层设置间。电信间的位置通常是在每一层的中部,距建筑物的外边缘的距离应适宜,以方便电缆的进线与出线。
4.3电话程控室
由于智能办公大楼通信需求的增大,对电话、传真等使用较多,智能办公大楼须独立设置电话程控室。房间的大小应取决于办公建筑内电话数量的多少,并应该留有发展的空间。为了缩短线路距离和减少信号衰减,电话程控室应该位于五层以下。
4.4智能化布线方式及对建筑层高的影响
智能布线是智能建筑提出的新概念,它是智能办公建筑的“神经系统”,它不仅与自动化工作站密切联系,和室内家具和装饰也联系紧密,同时也与建筑物的层高、总高及建筑结构主体相关。
5.结语
本文分析了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背景,进一步探索智能办公建筑的主要空间构成。通过分析计算机在智能办公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已经清楚一些特殊要求的智能系统技术、空间布局和技术处理,以更好地对智能办建筑进行设计。 [科]
【参考文献】
[1]吕超,张晶晶.办公建筑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06(05).
[2]毛荣华.社会背景因素下的现代行政办公建筑空间类型转换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
[3]黄杰.高层办公建筑形式设计中的优势和基本特征分析[J].科技风,2012(15).
关键词: 建筑节能;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January 2007 th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issued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eptance rules "(GB 50411-2007), is our country the firs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nspection standard,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as a division engineering into building engineering division. Now in recent years combined with my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ergy quality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Preparation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Energy conservation project quality acceptance.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节能工程基本规定:
1、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并具有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2、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必须符合建筑节能要求,任何人和单位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
3、节能工程应选用经过技术鉴定并推广应用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及其他性能可靠的建筑材料和产品,严禁采用明令淘汰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4、建筑节能材料进场验收时,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送检及复验,检验的项目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进行。
5、建筑节能工程应单独组卷;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资质审查:
承担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单位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
2、施工图审查: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图纸必须通过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检查节能使用的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规定。并符合建筑节能规范规定和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
3、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审查:
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4、材料进场验收:
建筑节能工程的材料进场验收必须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各章及附录A提出的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隐蔽验收:
建筑节能工程的隐蔽验收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各章要求进行。对与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控制:
⑴ 检查主要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与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相符。
⑵ 检查主要材料的合格证、形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送检复试报告的核查情况等。
⑶ 检查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签认情况。
2、墙体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⑴基层表面空鼓、开裂、松动、风化,平整度及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的处理。
⑵保温层重点对保温、牢固、开裂、渗漏、耐久性、防火等性能进行检查。
⑶雨水管卡具、女儿墙、分隔缝、挑梁、连梁、壁柱、空调板、空调管洞、门窗洞口等易产生热桥部位保温措施。
⑷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架眼、孔洞等)处理。
⑸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容易碰撞的阳角及门窗洞口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保温层防止开裂和破损的加强措施。
⑹隔汽层构造处理、穿透隔汽层处密封措施、隔汽层冷凝水排水构造处理。
3、幕墙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
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缝隙处理。
建筑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保温密封处理。
遮阳设施的安装。
4、门窗节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⑴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外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处理。
⑵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及金属副框隔断热桥措施。
⑶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情况。
⑷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安装及特种门安装的节能措施。
⑸外门窗遮阳设施的安装。
⑹天窗安装位置、坡度、密封节能措施。
⑺天窗扇密封条的安装、镶嵌、接头处理。
⑻门窗镀(帖)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及中空玻璃均压管密封及中空玻璃露点复检情况。
5、屋面节能工程:
⑴ 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质量、厚度控制。
⑵ 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平整度、坡向、细部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⑶ 屋面隔汽层位置、铺设方式及密封措施。 6、地面节能工程:
基层处理的质量。
地面保温层、隔离层、防潮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
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的粘结及缝隙处理。
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的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⑸ 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等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7、采暖节能工程:
⑴采暖系统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①采暖系统的制式及安装;②散热设备、阀门与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安装;③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④分室(区)热量计量设施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⑤散热器恒温阀的安装。⑵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热力入口装置的选型;②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③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④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及各种阀门的安装。 ⑵采暖管道的保温层、防水层施工。 ⑶采暖系统安装完成后的系统试运转和调试。 8、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⑴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①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②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③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④空调系统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设备安装。 ⑵ 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的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及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和调试检测。 9、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
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绝热层和防潮层的施工情况。
⑶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的系统试运转及调试情况。 10、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11、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
四、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1、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
⑴施工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系统检测资料等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等;
⑵检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重点部位隐蔽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⑶检查相关节能分部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标准及合格依据,以及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的划分;
⑷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⑸监理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验收组成员组成及节能验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3、对节能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测、对观感质量进行检查。
4、对节能工程竣工资料进行核查。 5、确认程序合法、质量合格后,参建各方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上签字;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 电气施工 技术要点
前言
1984年,世界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哈特福德市,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而成的,并在大厦出租率、投资回收率、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成功。日本在1985年开始建设智能建筑,新建的大厦中有近60%为智能型,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亚太地区的智能建筑则主要集中在汉城、曼谷、香港、雅加达、吉隆坡等中心城市。新加坡政府投入巨资对智能建筑进行研究,规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公园”。智能建筑以其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并引起普遍重视。智能建筑的最终受益者是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一栋大厦智能化程度,不能全视其所装设备器材的先进程度,而主要取决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国外的智能建筑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简单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来实现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环境的品质,更好地为人服务,这就使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的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就我国智能化建筑中电气施工的技术要点谈几点粗浅意见。
1 智能化建筑中电气旅工存在的问题
1.1 整体水平不高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化水平很低,相关技术产品尚不适应市场需求与合理滞后的矛盾,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硬、软件产品。许多建设单位对智能建筑电气技术的期望值过高,设计人员因不熟悉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方法,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竣工后出现应用效果差的问题。
1.2 施工规范不健全
近年来,由于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发展迅速,相关设备与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在建筑电气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不少智能化电气设备验收时无测试、无规范、无标准。
1.3 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电气设计通常由设计院负责,具体实施由施工队伍来完成,普遍存在不协调甚至脱节。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也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由于施工队伍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且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好多工程建成后,电气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2 智能化化建筑中电气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基础施工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人,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2 主体施工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的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略损坏时,应及肉修复。
2.3 内部装修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2.4 设备安装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性强,在工程投资少、时间紧、作业面宽、工程繁杂、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若不分轻重环节,势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监控过程中,应认真学习、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分析工程实际、抓住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处理解决关键性质量问题、避免施工中的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状态的发生。
2.5 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的表量,也是电力负荷在现场的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大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消防等弱电专业的控制,箱内原理复杂、设制严格。电气系统施工队在设计中受各方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配电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的错误。电气设备的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的,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埋下事故的隐患。
2.6 交错施工
跨专业之间的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早作分析,协调进行。如在电磁屏蔽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电磁屏蔽在挂网时,要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而各专业一般只为自己进度着想,只顾自己施工方便,技术交底不深,从而产生互相埋怨、吵闹情绪。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各专业施工进度,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土建施工时要督促风、水、电等专业的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的会签,制定局部的施工进度配合计划,检查落实每一步琐碎的施工工序等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磨合,得到较高的质量保证。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二、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几个设计要点
1.设计混凝土的目标性能
应该根据工程的使用功能与混凝土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混凝土的目标性能。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这不仅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且也要造成资源上的极大浪费。
2.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采用低水胶比,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增强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能,减少硬化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水胶比较大时,混凝土中会留下较多的毛细孔,增加硬化混凝土的收缩。
3.适当的掺加矿物细掺料
使用矿物细掺料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抑制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吴中伟教授认为,矿物细掺料是商陡能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它起着根本改变常规凝土性能的作用。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部分活性矿物细掺料可以促进水泥水化生成的进一步转化。改善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提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应该注意,矿物细掺料的用不是简单的对水泥的代替。应该根据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具体况确定矿物细掺料的品种与掺量。研究表明,两种以上的矿物细掺料复合使用时,其综合果优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总和,这就是所谓超叠加效应。
4.掺加高效的外加剂
高效外加剂是配高性能混凝土的必备材料。正是由于高效外剂的发展才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制造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了制造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虽然他们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超加效应也存在于外加剂与外加剂的复合使用及外加剂与矿物细掺料的复合使用中。将两种高效减水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使用,以使复合后的产品的各组分间的作用相互节制,从而达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的目的,其综效果超过两种外加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的总和应该通过试验,找出最佳匹配材料与最佳匹比例。
5.保证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塌落度
在连续浇注的混凝土结构中,必须保证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塌落度。当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同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也不同,两种不同塌落度的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裂缝。
6.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赋予混凝土最佳的性能
例如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杜拉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对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三个主要条件是使用了碱活性骨料、使用了高含碱量的水泥和混凝土结构所在处的环境中有水存在。其中结构使用环境中有水存在是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碱骨料反应除了可以应用复合使用矿物细掺料的方法加以抑制外,也可以破坏其产生的条件来加以避免。例如,用于室内的不接触水的结构,可以不考虑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对于用于室外的混凝土结构,我们也可以将使用碱活性骨料配制成钢管混凝土。由于环境中的水很难渗透进钢管里,因此碱骨料反应就难以发生含有碱活性成分的骨料也是可以使用的。这就为我们找到了合理利用高碱活性骨料的新途径。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来自致密的微观结构和低水胶比,但是其组成材料比普通混凝土复杂,而且低水胶比会使其工作性差,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品质的关键。
1.材料控制
(1)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
(2)原材料进场(厂)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3)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4)粗骨料应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5)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2.搅拌方法
(1)搅拌设备的要求
搅拌高性能混凝土的大型搅拌站应该具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且在现场关键部位采用监控系统。
(2)搅拌工艺要求
搅拌站必须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水、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1%;粗、细骨料:2%。
投料顺序: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在雨季施工时,应及时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试,然后对用水量进行调整。
(3)搅拌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是否均匀,混凝土的拌和物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通过检测其工作性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出机检查的工作性主要是坍落度、含气量、混凝土温度和泌水状况。不合格时,要查找原因,一般的原因可能是称料的误差、水的计量不准、骨料含水量测试或计算失误,等等。查不出原因时,可适当追加复合外加剂以弥补坍落度和含气量的不足,不可采取加水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
3.温度控制
施工阶段引起混凝土开裂的拉应力主要是由温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各自受到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引起的,各种收缩应力均按不同规律随时间变化,且抗拉强度等理学参数也随时间变化,当各种收缩应力的叠加值在某一时刻达到最大并超过抗拉强度时,即出现宏观裂缝,因此大型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应进行细微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据此提出裂缝控制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或对其作出校核,同时现场实施温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护方法。
四、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广泛,因其具备多种优势,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国情,在目前材料供应有限的条件下仍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国内现有的有关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案过于单一,无法满足设计不同、施工要求不同等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综合要求,且缺乏对高性能混凝土科学便捷的试验评价统一标准。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现场的施工环境,根据房屋设计和施工特点,有效地配合各种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现阶段,有关专家推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智能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我国现阶段建设部正在大力推广的“十项建筑业新技术”的重点对象之一,它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混凝土技术发展的趋势。由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联合混凝土协会举行的研讨会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不离析,有足够的韧性和体积稳定性。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相比较普通混凝土的优异之处,结合其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综合作业,必须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突破了以往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缺陷,同时也对节能、工程质量、环境维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研制成功是混凝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混凝土技术性能进步的标志,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范畴将越来越广泛,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开发、研究及推广,使其性能更好地有所改善,从而使其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设计;系统构成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ge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entering acceleration, the people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 to demand more and more.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consists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structure, intelligent systems, live with, the user needs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of four basic elements in the optimized combination, in the most optimal design, and provides a high efficiency, convenience and fast and highly secure environment space.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system component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System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述
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4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高效率的、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2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2)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建立一套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不仅要求硬件设施先进,软件方面和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素质也要相应配套,以达到节省能耗和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
3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有: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三者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建筑环境是智能建筑的支持平台。
3・1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按建筑设备和设施的功能划分为10个子系统。
(1)变配电控制子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变电、低压配电、应急发电等),主要功能有监视变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动作状况及故障报警;自动检测供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及参数;监理各机房供电状态;控制各机房设备供电;自动控制停电复电;控制应急电源供电顺序等。
(2)照明控制子系统(包括工作照明、事故照明、舞台艺术照明、障碍灯等特殊照明),主要功能有控制各楼层门厅及楼梯照明定时开关;控制室外泛光灯定时开关;控制停车场照明定时开关;控制舞台艺术灯光开关及调光设备;显示航空障碍灯点灯状态及故障警报;控制事故应急照明;监测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等。
(3)通风空调控制子系统(包括空调及冷热源、通风环境监测与控制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空调机组状态;测量空调机组运行参数;控制空调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空调机组预定程序;监测新风机组状态;控制新风机组的最佳开/停时间;控制新风机组预定程序;监测和控制排风机组;控制能源系统工作的最佳状态等。
(4)交通运输控制子系统(包括客用电梯、货用电梯、电动扶梯等),主要功能有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处理停电及紧急情况;语音报名服务系统等。(5)给排水设备控制子系统,主要功能有监测给排水设备的状态;测量用水量及排水量;检测污物、污水池水位及异常警报;检测水箱水位;过滤公共饮水、控制杀菌设备、监测给水水质;控制给排水设备的启停;监测和控制卫生、污水处理设备运转及水质等。
(6)停车库自动化子系统,主要功能有出入口票据验读及电动栏杆开闭;自动计价收银;泊位调度控制;车牌识别;车库送排风设备控制等。
(7)消防自动化子系统,主要功能有火灾监测及报警;各种消防设备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警报;自动喷淋、泡沫灭火、卤代烷灭火设备的控制;火灾时供配电及空调系统的联动;火灾时紧急电梯控制;火灾时的防排烟控制;火灾时的避难引导控制;火灾时的紧急广播的操作控制;消防系统有关管道水压测量等。
(8)安保自动化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主要功能有刷卡开门;手动按钮开门;钥匙开门;上位机指令开关门;门的状态及被控信息记录到上位机中;上位机负责卡片的管理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有电动变焦镜头的控制;云台的控制;切换设备的控制等。防盗报警系统主要功能有探测器系统在入侵发生时报警;设置与探测同步的照明系统;巡更值班系统;栅栏和振动传感器组成的周界报警防护系统;砖墙上加栅栏结构,配置振动、冲击传感器组成的周界报警防护系统;以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阻挡式微波探测器或地音探测装置组成的周界报警防护系统;用隔音墙、防盗门、窗及振动冲击传感器组成的周界报警防护系统等。防火报警系统主要功能有煤气及有害气体泄漏的检测,漏电的检测;漏水的检测;避难时的自动引导系统控制等。
(9)公共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主要功能有背景音乐;用软件程序控制播音;可根据需求,分区或分层播放不同的音响内容;有广播、背景音乐及扬声器线路检测功能;紧急广播和背景音乐采用同一套系统设备和线路,当发生紧急事故(如火灾时),可根据程序指令自动切换到紧急广播工作状态;火灾报警时,可进行报警层与相邻上下两层的报警广播;提供任何事件的报警联动广播;手动切换的实时广播等。
(10)多媒体音像系统,包括扩声系统、会议声频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立体声电影放声系统、视频信息点播系统等。扩声系统主要功能是把自然声源的声音信号加以增强,提高听众的声压级,使远离声源的听众也能清晰的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会议声频系统由主席机,控制主机和若干部代表机组成,大型国际会议系统由数字会议网构成。同声传译系统是将一种语言同时翻译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声频系统。立体声电影放声系统采用放映室内的杜比器声道还音系统,利用标准机柜将电影录音,经功放分若干路引至观众厅四周的扬声器组,以达到最佳的立体声效果。视频信息点播系统有随时自主点播精彩影视、各种账单查询、宾馆酒店信息查询、查看交通信息、气象预报、股市行情、商业信息、完成电视购物、卡拉OK音乐点播、Email、Internet浏览、收看闭路电视等功能。系统自动完成点播记费并可与宾馆酒店计算机管理系统联接。
3・2通信自动化系统
通信自动化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上,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与世界各地互地互通信息的系统。通信自动化主要由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两大网构成。通信自动
化按功能划分为8个子系统:
(1)固定电话通信系统,设PABX或采用公网的集中小交换机。
(2)声讯服务通信系统(语音信箱和语音应答系统),具有存储外来语音,使电话用户通过信箱密码提取语音留言;可自动向具有那个语音信箱的客户提供呼叫(当语音信箱系统和无线寻呼系统连接后),通知其提取语音留言;通过电话查询有关信息并及时应答服务功能。
(3)无线通信系统,具备选择呼叫和群呼功能。
(4)卫星通信系统,楼顶安装卫星收发天线和VAST通信系统,与外部构成语音和数据通道,实现远距离通信的目的。
(5)多媒体通信系统: Internet可以通过电话网、分组数据网(X25)、帧中继网(FR)接入,采用TCP/IP协议。Internet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内部计算机网络。
(6)视讯服务系统, (包括可视图文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它可以接收动态图文信息;具有存储及提取文本、传真、电传等邮件的功能;通过具有视频压缩技术的设备向系统的使用者提供显示近处或远处可观察的图像并进行同步通话的功能。
(7)有线电视系统,可接收加密的卫星电视节目以及加密的数据信息。
(8)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由网络结构、网络硬件、网络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部分组成。
3・3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分为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设备自动化系统要具有数据处理、文字处理、邮件处理、文档资料处理、编辑排版、电子报表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事务处理型办公系统,应能担负起电视会议、联机检索和图形,图像,声音等处理任务。
3・4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把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广义的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并采用必要的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电话局线路相连接。其系统包括所有建筑物与建筑群内部用以交连以上设备的电缆和相关的布线器件。
3・5计算机网络
智能建筑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有以太网、FDDI网(Fiber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等。
参考文献:
[1]GB50352-2005,民用计算设计通则[S]・
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总体构建框架
1.1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图1)
1.2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
简要介绍上图为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组成与结构框图,在智能建筑监控系统中,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六个子系统(照明、供配电、冷热源、空调、给排水、电梯)的监控,并可控制其运行。由中央控制器统一全分布式控制运行,但由于每个子系统都由路由器分开,所以也可独立运行,控制系统涉及智能建筑各个系统设备自动化控制,可实现高检测功能。
1.3各设备监控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1.3.1供配电系统
主要功能为智能建筑提供电力。楼层配电设备分布在各楼层,电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底层。监控系统主要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参数、配电电源、每个电源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和数据变化进行监控,同时对各楼层电设备电源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若发生故障会产生警报并记录故障数据。
1.3.2照明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智能建筑照明。其设备建设于建筑物的各个平面上,方便实现各角度全方位照明。照明监控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外照明分为公共照明部分,通过监控可根据室外照度值设定开关时间,也可通过更改程序实现不同照明灯具的启动时间。室内照明监控可通过监控数据,采用总线控制方式,设定程序对不同场景开启不同的照度。
1.3.3冷热源系统
为智能建筑供给冷源和热源,其噪音较大,设备一般置于建筑底层地下室内。通过对冷热源系统运行数据和冷热源供给量的监控和分析,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不同季节冷热源供给量和供给时间。
1.3.4空调系统
保障智能建筑的环境温度处于适宜状态,空调设备一般置于各楼层高处位置,地下室也可以配置。控制子系统主要对空调机组、风机盘管的工作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控制和设定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和运行时间。同时监测子系统还具备空调漏水监视功能,可有效实现对空调系统的漏水监测和控制。
1.3.5给排水系统
既能为智能建筑提供水源,又能排除建筑产生的污水,排水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建筑顶层,也可设置在楼宇夹层位置。监控系统可监控水泵的工作状态,并对水池的液位随时检测,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水池液位异常时,子监控系统就会向中央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故障数据记录反馈,自动显示故障发生区域和故障详细情况。1.3.6电梯系统是为高层建筑提供上下交通的便利系统,设备一般置于建筑的垂直竖井内。电梯监控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电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电梯启动、停止、方向等,动态显示出电梯实时状况,一旦发生故障,监控系统会对电梯设备电动机、电磁制动器等进行检测,自动报警并显示故障地点、状态、时间等信息,并将故障记录记忆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2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素
2.1各监控子系统控制功能参数明细
将上文中所述设备监控子系统功能要求进行统计和汇总,确认各子系统监控点的分布位置和分布数量,将子系统的监控点设置类型、数量、相关设备、安装需求、使用地点等详细列出,并备份保留。依据各子监控系统技术和系统设备实际特点,以系统高效性、可靠性、实用性为前提,以满足子系统功能需求为标准,以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节能环保为核心,以建筑设备维护保养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为主要指标,详细将设备子系统的各种功能参数、控制参数、技术参数列出并进行归档,为日后整体系统搭建安装提供依据。
2.2监控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确定
按照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控制标准和监控点数量,结合安装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控制点进行设置和筛选,设计出被控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控制区域内部的监控点分布图,并根据实际要求确定选择现场控制器。除了现场控制器,还要确定现场传感器和执行器使用标准,传感器和执行器是对被监控设备现场数据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可监测设备状态和数据变化,执行器对此进行分析和反馈,可以说两者在自动监控系统中属于核心构件。根据系统设备特性,对关键设备要采用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智能型传感器和执行器,以提高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质量。非关键设备上可以采用传统传感器和执行器,如此可减少成本,降低整个系统造价。
2.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网络构建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整体网络构建如上图2所示,建筑设备LON现场总线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实意义上实现了分布式监控。此系统不同类型的控制器节点都具备高智能化特性和网络通讯能力。由于控制器各节点具备通讯能力,能够使节点与节点之间实现相互通讯功能,构成完整的通讯网络。系统中的控制机构和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总线现场连接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自动化监控任务,两者可实现控制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硬件支持
智能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构建必须有硬件支持,在硬件方面,主要选用以下器件:中央监控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处理子系统反馈的综合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监控显示屏(将监控图像实时显示,便于观察和分析故障状况);键盘(更改程序或设定程序,典型的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不间断电源(为监控中央系统和子系统供电,保障监控系统不间断运行,保证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网络路由器(中继器、桥接器、配置型路由器等联合使用,实现网络分布);控制总线(无屏蔽双绞线、控制总线LON);控制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2.5建筑设备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支持
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央监控器软件功能具备操作级别和身份识别管理功能。软件系统采用8位通行字进行鉴别和管理,对操作人员实现权限设置,只允许有权限操作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浏览,并对访问者身份信息、访问时间、访问内容进行识别和记录,且具备交互式菜单,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数据目录,节省操作时间,便于高效作业;中央控制系统设计还具备逻辑格式数据显示功能,可描述短语、数值、单位等数据,对不正常数据报警显示;具有高效数据分离终端,控制特定数据在特定端口运行,只允许一个操作人员或打印机进行处理;具备特殊指令操作功能,响应命令,逻辑显示并进行标识。
3结束语
随着《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的出台,智能建筑理念已从原来的建立“高效、节能、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转向建立“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绿色智能建筑和绿色工作环境。
“绿色推动智能、智能服务绿色”的设计理念正在广泛的被建筑智能化所利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 智能化系统
1、高层建筑智能化简述
高层建筑是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密度、狭小的城市区间,为建筑向高处发展造就了空间,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不少高层建筑已经成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如何为高层建筑设计和配套智能化系统,实现哪些功能等问题,我们在这里作一个相应的探讨。
2、高层建筑结构分区特点
高层建筑一般都集于城市繁华地段,使用上多为功能齐全的商务大厦,集购物、办公、酒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高层建筑从建筑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份:一、主体部份,也就是高层建筑的中心大厦;多为金融办公性质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等。二、裙楼部份,辅助中心大厦的地面建筑,通常为大型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三、地下部份,承接主体和裙楼部份地下空间,通常为大型的停车场和相邻裙楼的购物街。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特点能有效进行智能系统的建设规划。
3、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规划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的水平越来越高。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前期的规划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规划表
4、高层建筑智能化各系统功能规划
4.1智能化系统集成
功能规划:
1)智能化系统集成应建立各专业子系统的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子系统集成、网络集成、功能集成和软件界面的集成。
2)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自上而下设计、自下而上实施的原则。
4.2信息设施系统
4.2.1综合布线系统
功能规划:
1)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需满足办公网络的布线要求。能支持语音(电话)、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传输的要求。
2)应根据建筑物的业务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条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
3)应根据缆线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满足对防火的要求,选择相应防护方式的缆线。
4.2.2信息网络系统
功能规划:
1)信息网络系统的是对语音(电话)、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应用的支持。可设计为租户网、智能专网、公共网三个相互独立的网络。
2)不同网络之间通过硬件设备物理隔离,单独组网。
3)各网主干速率为1000Mbps,楼层到桌面速率为100Mbps。
4.2.3有线电视系统
功能规划:
1) 有线电视系统为有需要的租户提供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网络为双向传输。
2)利用光缆将电视信号引至有线电视机房,再经由放大器及分配网络, 利用同轴电缆送至各终端点,完成系统信号的传输。传输系统需能同时兼容数字电视。
4.2.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功能规划:
1)公共广播系统应具备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消防紧急广播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广播系统。
2)系统可与消防系统对接,报警发生时兼作火灾紧急事故广播。事故广播可以通过话筒现场指挥人员疏散。
4.2.5无线对讲系统
功能规划:
1) 整栋大楼内采用数字无线对讲模式实现无盲区的无线对讲通讯。
2)系统采用多台数字中继台的单基站,通过功率分配合成器,同轴电缆、功率分支器,分布若干付天线,在整个楼宇建筑对电波屏蔽较严重区域内形成若干个辐射场的集合。
4.2.6信息查询及系统
功能规划:
1) 办公楼信息查询系统为租客提供诸如物业介绍、物业设施、物业服务、收费等普遍关心问题的解答。主要安装在首层物业接待处。
2) 办公楼信息系统以LCD显示器为主,安装于电梯轿箱内、各楼层电梯厅、办公楼大堂等位置,向租客提供直播电视、影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各类信息。
3) 系统可与有线电视系统、计算机系统连接。
4.3信息化应用系统
4.3.1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根据物业管理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定制相应的管理软件,涉及范围包括物业管理日常工作。
4.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4.4.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功能规划:
1)系统应为建筑中所有设备的监测、控制和集中管理而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及高质量,集中体现了楼宇管理与控制的最新潮流。
2)系统应符合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理念,因而它更高效,更可靠,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
3)系统应该集中监控和管理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诊断、显示设备的故障,进行报警、存储、统计和打印。
4)系统必须有效地节省能源消耗,达到绿色节能标准。
4.4.2集中抄表及冷量计量系统
功能规划:
1)系统应提供灵活的构建方式和选用主流技术产品,可在相当长时间内使用,降低投资成本。
2)系统应能提供多种报表和相应数据输出报告,满足系统功能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3)系统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4.4.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功能规划:
1)系统应是一个基于事件控制的分布式系统,灵活、方便、智能化。
2)系统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3)系统应有可视化中央监控,照明回路灯具均按实际位置图形显示于各区域平面上。
4.5公共安全系统
4.5.1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
功能规划:
1)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将组成安全防范系统的各子系统集成到同一界面下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2)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为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提供安全防范各子系统集成、整合、管理平台的技术架构,确保安全防范各子系统所有相关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安全的最佳运行状态,为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
4.5.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功能规划: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大厦部分各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录像资料长期保存,可供查询和回放。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具有集成功能,系统提供信息接口,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与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集成。
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具有联动功能,在统一的通信平台上,监控系统与安防其它子系统实现报警联动,报警进行实时录像和对象跟踪。
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具有扩展功能,预留相应数量的接口进行扩展及与当地公安监控视频网进行对接。
4.5.3入侵报警系统
功能规划:
1)入侵报警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对前端重点位置、重点房间等位置进行探测,对非法闯入进行报警,同时对紧急报警及求助报警信号进行响应,通知值班人员对报警信息进行处理。对于重要报警信息与当地公安110接警系统进行接警。
2)入侵报警系统具有扩展功能,预留相应的报警接口,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增加相应报警点,系统结构保持不变。
4.5.4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功能规划:
1)电子巡查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指定有效的巡更路线,对巡更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巡逻到位。对巡更记录进行统计,有效进行工作成绩考核。
2)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具有集成功能,系统提供信息接口,通过统一的通信平台与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集成。
4.5.5出入口控制系统
功能规划:
1)出入口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进出大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合法人员充许通过,非法人员禁止通行,对强行闯入者进行报警。
2)出入口控制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具有硬联动功能,当火灾报警发生时所有通道门应自动打开,便于疏散和逃生。
3)出入口控制系统具有扩展功能,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增加相应的门禁点,系统结构保持不变。
5、结语
关键词: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建设
1 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系统简介
一般来说,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系统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即BAS,又被称作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最为基础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智能建筑物内的环境、安全、能源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为智能建筑提供安全可靠、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
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它是实现智能建筑物内语音、视频等数据传输的根本基础,同时也是智能建筑与外部通信网络,如计算机网络、电话网络、卫星网络相连的唯一通道,从而实现与全球各地进行信息的交互。智能建筑的通信系统主要包含两大系统,一是程控数字交换机系统,二是有线电视网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该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先进的办公设备来提升办公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办公的简易化、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智能化。
2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
按照上述的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三大系统应分别基于智能建筑的实际需求,完成基本功能的实现,具体如下:首先是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实现对建筑物的自动监视并实现对各类机电设备的开始或运行控制;二是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基本参数和机电设备参数的自动检测、显示、汇总、打印等功能;四是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的协调管理和统一控制,尤其是对水、电、暖、气的自动计费功能的实现。其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在智能建筑内表现出很强的系统性、网络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实现对建筑物物业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物业管理信息、电子账务处理、物业信息、业主会议管理、综合文件等功能;二是实现对传统办公与服务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有文字处理、公文收发、档案管理以及各种公共服务的管理、建筑物人员管理等;三是对建筑物内的信息库的管理,建筑物内的资源信息种类繁多,公共信息需要办公自动化来维护,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或资源的采集、检索、查询、等功能。
3 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方法
3.1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法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应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控制的综合系统,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集中管理且分散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内部是把智能建筑内的各个主要子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开放式结构和协议之下,保证接口的标准化,集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完成硬件网络的集成,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集成结构应该采用两层网络的形式,第一层为以太网络,第二层为LonWorks等速率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来完成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串连,同时,这种集成的结构还可以留下与第三方系统的接口,从而实现把多种系统都集成到主干网络的目标。
二是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通过采用ODBC技术等,实现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各设备管理软件的集成,也就是能够透过硬件网络集成的架构,实现各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把各种信息综合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整体获取、利用和分析。
3.2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法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内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高速网络的集成系统,该系统的建设需要主要以下两点:
首先是应该设计建设一个合理的能够完全满足智能建筑需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众所周知,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化的根本,大多数的智能建筑通信网络都会分为主干网和子网,主干网的建设必须是基于ATM的高速宽带局域网,并能支持建筑中的各种通信业务和子网互联的需求。
其次是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在建筑物内构建虚拟局域网,这样,每个虚拟局域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物理位置不会影响逻辑子网,同一个虚拟局域网内部的通信不受其它子网影响。同时,一些需要在物理上进行改动的网络设备也能够保持在相同的虚拟局域网上不发生改变。
3.3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方法
在办公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以个人PC为主,辅助以大型的数据服务器,PC作为终端或工作站,并与程控交换设备相连,服务器则用来存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所有数据。同时,还应该配备有一些基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录音设备、投影设备等,以支持更复杂的办公需求。
二是软件的选型,根据智能建筑的办公自动化需求,应该按照操作系统级、应用系统级等分别进行选型,操作系统建议选择较为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系统则根据实际需求,可直接购买或定制,同时,还应该配置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语音识别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等。
[参考文献]
[1]王浩.智能建筑控制网络安全探讨[J].建设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