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商业模式分析法

时间:2023-09-13 17:13:02

导语:在商业模式分析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商业模式分析法

第1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走出了一条独有的道路,虽然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成功转型,说明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是有效的,是正确的。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依然不足,所以,本文主要针对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找到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确保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维持本土经营模式

不同地区的农村经济情况和特点是不同的,而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开发有关的金融产品,适合本土的金融产品,更容易受到当地百姓的喜欢和购买。

(二)建立异地分支机构模式

农村商业银行想要实现建立异地分支机构,就需要各项标准符合审核要求,才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开拓市场,收拢客户资源,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情况。避免了因为所有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盈利,会出现巨大的经济风险的情况。所以,采取建立异地分支机构的发展模式,是为了分担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一)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国政府和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等,是对经济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能够有效的控制的市场货币流通量。但是在政府和央行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时候,农村商业银行因为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产生的问题,就是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或是减弱该影响。

(二)经营环境因素的影响

农村商业银行因为发展时间短,自身体系并不成熟,所以,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十分的恶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无论是在客户资源,还是贷款标准等,都不如其他的银行具有竞争力,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从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模式上的选择受到了限制。所以,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因素,是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农村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影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体系的建立,主要分为总行和分行,但是由于总行和分行所在的位置比较接近,市场份额划分不足和经济链条比较短,虽然存在的风险比较小,但是减少了盈利性,却可以保证农村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

(四)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

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迅速,各银行在客户资源上的竞争能力十分的强大,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夺客户资源的能力不占优势。但是真正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则是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如果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好的项目投资,那么所获得的盈利就会减少,这样就不能吸引客户资源,而如果不能吸引客户资源,则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不能回馈客户一定的利息,也不能继续盈利。

(五)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储备人才能力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要比总行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要比城市有所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很快就可以弥补。现阶段,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不够好,很多优秀的人才就流失掉了,而且由于农村商业把银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机会较少,很多员工失去了进修和进步的机会,导致员工的跳槽。所以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储备人才的能力不足,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予以支持。这也是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由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时间比较短,金融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农村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不足。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是比较科学的,但是有很多因素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改变。无论是宏观环境因素,还是经营环境因素,以及软硬件设施等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影响,都能够让农村商业银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因地制宜才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彭红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以Z农村商业银行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3(03):144-148

第2篇

关键词:商业信用信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征信机构

文章编号:1003-4625(2014)01-0024-04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一、商业信用信息的定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资源披露、开发和利用机制,在“十二五”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商业信用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对优化商业信用环境、维护正常商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单地说,商业信用信息是指商务活动中反映企业信用情况的所有信息,不仅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银行往来、经营情况、股东情况、主要管理人情况,还包括企业的买卖交易、投资合作、合同履约等经营行为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商业信用信息具有动态性,一段时间内记录的信息只能反映被记录人该时间段内的交易状况,体现的只是该时期内的资信状况,因此广义的商业信用信息是随着时间不断更新与变化的。除了常见的信用信息外,商业信用信息还包括守约、违约等多样的商务活动记录。对各级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来说,商业信用信息是商业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决策者进行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开发和利用好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可以有效降低交易风险,提高决策准确度,激发市场授信活力。

区别于社会信用信息可以通过法律、行政手段推动共享,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信息受到市场主体分散性和复杂性的影响,整体开发和利用的范围较小。尽管商业征信机构、行业协会等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但国内商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工作仍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普遍存在着企业信用管理理念缺失,商业信用信息共享利益机制不完善,商业信用法律不配套,信息采集、验证、共享技术手段落后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二、国内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的六种主要模式分析

在具体实践层面,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六种模式,分别是征信机构建立的商业信用信息交换数据库、商业信用信息自主交换平台、企业之间自发的俱乐部、政府主导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行业协会或商会主导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和第三方交易平台运作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

(一)征信机构建立的商业信用信息交换数据库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交易信息交流计划。美国邓白氏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交易信息交流计划”并推广到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拥有超过6亿条数据记录,成为世界范围内商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来源。交易信息交换理念引入中国后,国内征信机构的代表华夏邓白氏和新华信公司开发了各自的商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都已拥有成员企业数百家、交换记录数百万条,为成员企业的商业信用管理提供了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

征信机构商业信用信息交换的主要操作步骤为:首先,成员企业与征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成为该交换平台的正式成员;其次,征信机构负责数据处理,单方面向成员客户提供法律文件,承诺对所收到的付款信息承担保密的责任;再次,将信息交换的付款记录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成员企业,相关付款记录同时也成为征信机构提供的商业信用报告的组成部分。

问题分析:这类信息交换数据库中的商业信用信息以商务主体的交易付款记录为主,涉及较多的企业内部信息与商业秘密。虽然平台发起方是业界知名的征信机构,且与企业签订了保密协议,但是受到国内外不同的法律、商业环境影响,在国外适用的运行机制出现了“水土不服”,特别是国内企业运用商业信用信息的意识还不强,商业秘密的保护意愿过于强烈,参与积极性不高,商业征信机构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和时间说服企业参与交换计划,最终导致推广速度慢、运作困难。

(二)商业信用信息自主交换平台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国际信用监督网。国际信用监督网由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ICASA)创立,作为一个商业信用信息的自主与交换平台,会员单位可以在平台上或交换法人、自然人的商业信用信息,为商业信用的监督工作提供了一个第三方渠道。

截至2010年1月,国际信用监督网的会员在网站上公布了多家企业在商业活动中的恶意失信行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网站也同时公布国内多家企业的诚信行为与案例,营造出一种抑恶扬善的氛围。需要说明的是,所有浏览网站的访客都能看到这些诚信与失信主体的名称,网站会员单位则可以查阅到这些主体的具体诚信、失信行为,并据此来了解相应的风险情况。

问题分析:由社会第三方发起的自主交换平台模式虽然能够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商业信用信息交换,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平台上交流的信息以负面为主;同时平台运作主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较低,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负面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验证,因此这类模式的认可度较低,运营面临较大的局限,信息的交换量和交换频率都不高。

(三)企业之间自发的俱乐部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药企)需要借助各地的药品批发商把商品销往各地,而一些批发商凭借多年的经营积累,在特定的销售区域拥有较多与药企讨价还价的筹码。相对弱势的药企会被这些批发商以应收账款的方式占用大量资金,进而面临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的风险,因此药品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批发商的商业信用信息作为授信的重要依据。

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一些行业峰会或合作伙伴介绍,结成了商业信用信息共享同盟,相互交换各自了解的批发商情况。多个来自于不同制药公司的信用管理者自发组成信息网,如果某一个客户拖欠某家药企的账款,那么这一消息会在信息网上迅速传播,信息网的所有参与者会根据相关信用信息调整针对该批发商的信用政策,从而降低面临的风险。

问题分析: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俱乐部模式属于初级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模式,模式的建立需要至少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参与方之间的竞争性不强,二是有着较强的企业信任关系,这些条件限制了参与者的数量和范围。此外,这类模式往往通过职业经理人私下交流获取信用信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保障机制,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信用信息处理与交换。交换的信用信息虽然比较有价值,但是信息量太少,未必能起到有效的决策支持作用。

(四)政府主导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平台。2007年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自主申报试点工作,探索中小企业商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比对、更新、共享服务机制。平台基于上海市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在互联网上搭建了市、区、企业三层平台,通过区县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部门的宣传、发动,鼓励中小企业向区级平台自主申报信用信息。相关信息经区级平台和市级平台比对后,纳入上海市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为每一个中小企业建立一份信用档案,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实现共享。

经过上海市、区各级部门一年的努力,数百家中小企业向平台提交了商业信用信息。但参与的中小企业大多是为了完成政府部门交办的行政任务,积极性不高,所提交的数据也残缺不全,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停滞。

问题分析:政府开发的商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机制。商业信用信息并不完全符合公共产品的特征,不应该由政府来直接提供,政府应该担任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的支持者和规范者,牵头开展信用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出台规范性文件等。参考国外信用管理模式,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信用信息(如政策扶持基金、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等)是商业信用信息的重要来源,由政府主动提供而不是索取将有利于信用信息资源利益机制的形成。此外,这类模式受到政府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的限制,无法将企业实时交易记录纳入系统,在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上存在问题。

(五)行业协会或商会主导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上海市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及“诚信服务档案”。2004年4月,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与12个行业协会联合提出“建立‘诚信服务档案’的倡议”,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电子化的要求,开始了诚信档案的创建工作。协会借助管理软件将会员企业档案资料输入系统平台,会员的诚信服务情况可以实时在局域网中查阅到。协会在诚信服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医药商业行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指导会员企业开展诚信服务活动。截至2007年,该协会为2159家会员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目前还有行业协会尝试在内部引入互助基金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建立以融资为导向的商业信用信息利用机制,有效解决会员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该模式下,收集商业信用信息采用会员单位向“企业信用信息平台”自主申报和协会主动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诚信服务档案”的动态管理。对于会员企业而言,该模式的关键在于能够实现商业信誉与征信融资的双重价值。企业报送信用信息后,协会统一创建“信用诚信服务档案”,借由协会成员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企业的商业信用进行评价,相应的信用等级得分既是企业的商业信誉,又是进行融资的信贷等级,商业信用信息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能激励企业主动申报信用信息。

问题分析:行业协会主导的开发模式缺少商业信用信息中最核心的交易履约情况记录,也没有形成信息交换、共享的良性机制,诚信服务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不能完全满足商业信用信息开发的需求。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包含了会员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履约能力信息,但在具体交易信息的收集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此外,该模式的信用评价方式主观性较大,相关数据和资料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同行业间信息难以共享,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的效果。

(六)第三方交易平台运作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

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阿里巴巴的诚信体系建设。阿里巴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旗下拥有多个电子商务平台网站,仅经过认证的会员数目就超过65万。传统信用评价模式缺乏反映主体信用水平的商业行为信息(如交易成交记录等),而阿里巴巴借助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却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得并分析这类信息,甚至包括企业“发帖、友情链接、点击数”等细微的网络行为数据。除了交易数据,阿里巴巴平台还收集客户的企业注册信息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了第三方机构的认证,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一步提高了阿里巴巴平台上商业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公信度。

在大量准确、全面的一手数据基础上,阿里巴巴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会员信用档案评估其信用等级。该模式下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卖家的违约成本,降低买家的购买风险。以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购物网站淘宝网为例,淘宝网2009年的平台交易金额达2083亿元,日均交易量超过500万笔,其信用评价机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是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获得贷款的可能。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其合作银行引入公司的信用评价信息后,会员单位申请贷款的初审通过率提升了17.92%,初审周期缩短了50%。

问题分析: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的缺点是涉及范围有限,线下交易无法记录。商业信用信息第三方(主要是电子商务平台)只适用于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的目标主体,对于线下交易或只有少量业务通过线上完成的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就无法实现有效的信用分析与评价。此外,一些金融资产机构(如商品交易所)和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第三方平台也记录了交易主体大量的商业信用信息,但受到法律法规等原因的限制,这部分信息目前还不能公开进行开发与利用。

三、对现有主要模式的总结与探讨

对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六种模式进行总结,不难发现现有模式都存在着一些核心问题,参见表1。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商业征信机构、企业联盟、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等主体都对商业信用信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新华信、阿里巴巴等公司成为征信业界公认的成功案例;但从整个商业实践层面来看,尚未形成高效合理、可向全社会推广的应用模式。

从实践效果来看,前四种模式的运行效果欠佳,不少相关机构与联盟的运营陷入停滞状态;而行业协会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仍然保持一定的发展势头,处于改进完善的上升期。从运作主体的角度来看,六种模式的主体各有优势,而商业信用信息的开发利用周期较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发挥的作用也各异,存在较大的整合提升空间,关键是在合适的阶段选择合适的主体牵头。从商业信用信息获取和累积来看,线上平台的优势较大,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满足信用评价的要求,政府、第三方机构等主体应该主动依靠电子平台,充分发挥出信用信息降低违约风险、提高征信效率的作用。

未来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多个行业协会结成联盟,共享各自的会员商业信用信息,同时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在诚信档案中引入企业的线上交易履约信息,由社会第三方和商业征信机构提供权威的评价体系,为企业打分、评级,这种全面协同的商业信用信息开发利用模式更加符合国内市场实际情况,容易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常保平,杨来法.社会信用建设与金融业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2):54-56.

[2]胡安安,王晋,黄丽华.我国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索[R].上海:复旦大学工作论文,2013.

[3]贺学会,尹晨.信用体系与征信:概念与基本框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2):6-8.

[4]王晋.商业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第3篇

关键词:TRIZ 物-场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 路径

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改变了我们生活和互动的方式,也改变了企业运作的形态与竞争的方法。大量网络与电子商务公司如雅虎、GOOGLE、BAIDU、淘宝、盛大等迅速发展壮大,其他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信息化升级与改造并诞生了一批以创新商业模式为竞争基础的企业,如苹果公司、如家快捷、DELL、分众传媒、金风股份等。与此同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这个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名词,倍受关注。

商业模式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资源特别是知识、技能与信息资源高度分散于社会个体中。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实现其使命与愿景的知识、技能与信息等主要资源。企业必须以某种方式获取各种利益相关者所占有的资源,如从顾客处获取货币选票,从投资者获取财力资源,从员工处获取知识与经验、从供应商处获得协作与原材料……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利益相关者(股东、政府、社区、供应商、经销商、员工、竞争者等)的利益主张愈加强烈,权力日益增强,关系结构日趋复杂。传统的把企业仅仅当作“投资者赚钱的机器”或“满足顾客需要的载体”的观念,严重束缚了战略制订者的思考,阻碍企业价值提升的速度,越来越缺乏现实基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为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进行沟通,实现利益主张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交往界面。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或完善其商业模式,通过结构化的内部系统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拼写是由“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俄语含义的单词首字母(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 elskikh Zadatch)组成。TRIZ起源于前苏联,奠基人是阿奇舒勒(Genrich Saulovich Altshuller),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阿奇舒勒通过总结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与法则,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及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最终构建起 TRIZ理论体系(王仁辅等,2010)。本文将利用TRIZ理论中的物-场模型分析商业模式,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物-场模型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物-场模型分析是TRIZ用来解决各种矛盾的具体方法,是指从物质和场的角度来分析和构造最小技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学(王亮中等,2009)。根据TRIZ理论,任何一个系统经过分解后,其底层的功能都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元素(物质1、物质2和场)。将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组合将形成一个功能。这里的物质概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含义,不仅可以是生活中所说的物质,也可以是技术系统、外部环境、各种生物、甚至管理模式、社会组织等。这里的场表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或效应。功能则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期望的、正常的关系。定义功能最简明的方法是采用动词+名词组成的短语表示(檀润华等,2002)。不同的系统功能可以用反应式和三角形两种形式表示。鉴于三角形形式简单实用且应用广泛,故本文将运用基本三角形形式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在三角形的物-场模型中,两个下面的角分别表示两种物质(S1,S2),上面的一个角表示场(F)。复杂的系统可以看作是多个三角形模型的组合。根据元素的完备情况及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把物-场模型分为四种类型:有效模型、不充分模型、缺失模型及有害模型。有效模型是设计者追求的理想状态,3个元素都存在且相互作用充分;不充分模型,3个元素都存在,但设计者追求的相互作用未能实现或只是部分实现;缺乏模型,3个元素不齐全,可能缺乏某一物质,也可能缺少场;有害模型,3个元素齐全,但产生的作用与预期相反,必须想办法消除有害的相互作用。

商业模式创新的界定

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技术系统,它由不同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商业模式,它是能让企业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王秀先,2009)。商业模型是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实现其目的或目标的工具,商业模式是工具,利益相关者是对象。当现有的商业模式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冲突,无法实现企业目标或目的时,企业就会进行资源分析,寻找解决冲突的理想解。企业消除冲突,得到理想解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

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商业模式经分解后,每一底层功能均由企业、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场(相互关系)3个基本要素构成。在商业模式领域,场可以是生产场、资本市场、商品交易的市场,也可以是企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价值交换的平台。比如企业、经销商、场形成配送的功能;企业、工人、生产场形成生产的功能;企业、股东、资本市场形成资金获取的功能。商业模式中最基本的底层功能是由企业、顾客、场构成。其他功能由此派生。企业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影响着系统底层功能的地位。当某些关键的底层功能无法有效实现时,需要引入另外的物质使系统完整或者改进系统以获得更好的功能。由此产生技术系统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生成、变换、吸收 等,物质一场模型的形式也会有所变化(张建辉等,2009)。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是系统冲突,当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无法或不能很好实现企业目的或目标时,就会产生冲突。企业为消除冲突,寻求理想解,改变物-场模型的过程,就是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TRIZ为应对缺失模型、有害模型、不充分模型等提出了6种一般解法。如表1所示。

在对2005-2010年六届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评选的60个最佳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所提及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或路径与六种解法不谋而合。故可基于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构造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

(一)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底层功能完整

当企业为实现其目的或目标,必须具备某种底层功能,由于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缺乏,无法实现该功能时,企业可以通过补全特定利益相关者或相互关系,使企业商业模式的底层功能完整。

如阿里巴巴,在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与国外庞大的需求者之间缺乏相互作用的场时,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有效的物-场模型;如家快捷通过建立租用关系,形成了由如家、旧厂房或普遍房所有者、租用关系构造的有效模型;斯威特通过兼并收购,植入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形成了斯威特、传统企业、控制关系的有效模型。

(二)加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在现有商业模式或某一功能系统中,当利益相关者与相互关系都齐备,但相互作用是一种企业不期望得到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有害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特定利益相关者,阻止有害作用。

如百度向用户提供搜索服务,却无法获取货币收益,通过引入广告商,实行竞价排名,解决了收入来源的问题,阻止了有害作用。类似的企业如迅雷、优酷等。

(三) 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抑制有害作用

当企业与特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不期望或有害的作用时,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相互关系,抵制有害作用。如淘宝,买家与卖家之间存在不信任、欺诈可能的有害关系,通过引入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工具,构造新的支付市场,抑制有害作用。

(四)引入第二个场,增强有用效应

当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考虑引入新的场(相互关系),使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更充分。比如苏宁原有的物-场模型是由苏宁、顾客与店面交易关系构成,后来引入了易购网络平台,使得苏宁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充分;圣为纸业和金风科技通过引入整体解决方案,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用效应。

(五)引入新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增强有益效应

当系统相互作用不充分时,企业可以引入第三个利益相关者和第二场,增强系统的有益效应,如万通房产引入了泰达集团、联盟场增强了企业资金、政府关系、土地资源等实力。聚众传媒在企业与广告客户之间,引入商务楼宇、视频传播平台增加了系统的有益效应。蒙牛通过引入天娱公司、湖南卫视、掌上灵通等第三方物质及相关第二场增强了与顾客的有益效应。

(六)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

当物-场模型为不充分模型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引入第二场或第二场和第三利益相关者,代替原有场或原有场和物质。如京东商场2003年之前,其物-场模型由京东、顾客、实体店场构成,后引入了网上商城替代原有实体店,实现了高速发展;盛大网络与韩国Actoz公司,原是关系,后引入资本力量把Actoz公司变成了控股企业,控制了产业的上游。

以上路径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企业应该首先基于由企业与顾客构成的物-场模型寻求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模型的变化引起其他底层模型的变化,则变革相应的模型。复杂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看作是这些路径的组合。

基于物-场分析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步骤

利用于物-场分析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冲突。对本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行业普遍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识别现有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冲突。

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物-场模型的元素,进而建立物-场模型。

确定物-场模型的一般解法。根据物-场模型的类型,确定该问题的一般解法,即选择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如果该问题有多种解法,应该将所有的解法列出来,再根据各种实际情况,确定最佳解法。

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将最佳解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结论

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企业、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构成的复杂技术系统,是企业实现其目的与目标的工具。冲突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环境、技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改变及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成长,会激化商业模式内部的冲突,从而引起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把商业模式分解成由企业、特定利益相关者、场构成的底层模型。通过物-场分析的6种解法或组合,寻求理想解,创新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仕辅,郎坤,李芳.基于TRIZ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J].建材世界,2010,31(4)

2.王亮申,孙峰华.TRIZ创新理论与应用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9

3.檀润华,马建红,张换高.基于QFD及TRIZ的概念设计过程研究[J].机械设计,2002,19(9)

第4篇

内容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价值链模式得到根本性改变,进而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构也发展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价值链模型、传统价值链模式的缺点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价值链模式,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价值链竞争结构作出具体分析。

关键词:电子商务 价值链 竞争结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商务模式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开展贸易,推动企业的变革。通过电子商务的信息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传统价值链模式的效率,使得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信息沟通更加顺畅,价值创新平台更加多元化,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价值收益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价值链模式得到改变,则企业的竞争结构就会受到冲击。那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价值链的竞争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本文对此作出具体分析。

传统企业价值链构成及缺陷

(一)传统企业价值链构成

企业价值链模型由战略管理理论开创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来,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所有的价值创造活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独立而又相关的活动组成的。在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中,这些活动可被分为两类,分别是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企业的基本活动主要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的相关活动,包括生产运行、材料供应、内部后勤、外部后勤、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而企业的辅助活动主要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建设等。以上诸多环节构成了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形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环节的进行,但是一个环节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较大关系。

(二)传统企业价值链的缺陷

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前,传统的价值链主要由一些相关企业联合组成的一个自主或是不自主的实体网络,这个网络中包含价值链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主要公司、子公司、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制造厂、物流公司、配种中心、零售商和用户。对于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最先始于供应商,用户是其最终环节,通过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运行创造价值。但是这种传统企业模式的价值链存在重要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价值链冗长分散。在传统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由于价值链中各种环节的的运行都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中包含企业的资金流、实体物流以及信息流的限制,往往一个企业不能全部承担起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活动。因此,需要其他各个公司也参与到价值链中,如此参与到价值创造环节中的公司日益增多,一个增值活动环节通常包含着几家公司的配合,价值链变得冗长而且分散,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链条变长。由于各个环节都需要获得价值回报,因此,在这种价值链条上,就相应地提高了交易成本,造成总体效率不高。

2.价值链内部管理结构过于复杂。 造成价值链冗长分散的原因不仅在于各个环节多个公司的参与,同时也在于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复杂,上下级交流不畅,企业运作效率低。在传统的企业里,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企业不得不设计更多的层次,以便使公司指令有效下达,但是这样导致企业层级结构臃肿,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管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信息流不通畅,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不强,降低了团队效应。

3.价值链内部各价值活动协作性不强。在传统企业价值链的创造活动中,由于信息交流通畅,价值链创造环节上的各企业和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不能有效的把握市场的脉搏,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在销售旺季,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销售部门的需求,或是采购部门采购的原材料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由于没有与市场部门得到有效及时的沟通,生产部门可能会生产更多的产品,造成产品积压。以上活动都降低了价值链的运作效率,减少了总体的价值。

4.对信息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商务模式的价值链中,只是把信息作为价值链上创造价值的一环。而信息在价值链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不止于此,如果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部门能够互通消息、密切合作、沟通顺畅,采购部门能够了解生产部门的计划,生产部门了解市场的动向,那么就可以有力提高整个价值链创造价值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价值链模式分析

(一)两种主要电子商务模式在提升价值链运作效率方面的作用

1.B2C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价值链的下游。所谓的B2C模式,是指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网上商店直接把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消费者。在传统的价值链模式中,产品从厂商到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批发商、经销商以及零售商等多个层级,但是通过网络销售,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厂家的网络商店或是第三方的专卖店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这就减少了交易环节,大大节省店面、库存等成本,消费者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节约了时间。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能够节约成本,提供价值链的运作效率,而且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2.B2B模式可以有力重塑价值链的上游。B2B模式,是指企业与企业通过网络开展贸易,进行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交换。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业务所需要的流程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进行,包括订货、签约、达成交易、付款以及后续服务等活动。在传统的商务模式的价值链中,企业上游的供应商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变动,那么就需要对相关供应商进行考察和选择。但是通过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以后,企业可以从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选择最佳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快速方便。这不仅扩展了企业的选择空间,而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于企业的采购管理和成本控制,以及整体改善价值链的运作效率,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价值链模式的优势分析

1.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采购、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方式。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中,企业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于企业产品原材料的采购、市场的开拓、售后服务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关系的维护方面,然而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可以轻松地通过B2B和B2C等电子商务模式直接通过网络联系到合适的供应商,与最终消费者实现互动,解答消费者的疑惑,做好售后服务,可以有效对供应商进行比较和甄别,获得客户需求的一手资料,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制定应变的策略。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拓展企业的业务,接触到信誉好的合作伙伴、有产品附加值的经销商和投资者以及新闻媒体等企业相关的组织和单位,延伸企业的价值链,提升价值链的质量,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组织内部结构,推动业务流程重组。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信息交流变得较为流畅,不再受制于时空的限制,企业的采购部门、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以及销售管理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信息能够得到较好的交流。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的界限变得逐渐模糊,企业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跨度更加宽广,之前的金字塔式的管理层次逐步变为更加扁平化的结构,管理效率得到改善,管理成本逐步降低,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得到优化。同时,电子商务给公司的业务流程也带来了革新,基于电子商务的流程管理也需要逐步建立起来,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的管理,逐步改变企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有效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革新,从而从整体上对于价值链的价值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推动价值创新。通过利用电子商务,企业把内部各个部门、其他相关的企业以及最终的顾客联系到了一起,给予其参与的机会,因而为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价值创新的平台。通过信息的和交流,开创新的交易模式,进行业务流程的革新,提升了整个价值链环节的创新。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主要为企业提供了两种进行价值创新的途径,分别是:第一,通过网络的平台,企业可以直接接触到最终消费者,顾客通过公司的网页以及网店可以直接了解公司和产品的信息,因此企业可以借此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展示和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很快找到合适的商务合作伙伴,从而通过合作分享商业利益,谋求更大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的开展,企业可以从总体上提升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价值创新能力。相比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竞争者,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其价值创新动力更加显著,因而可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先机,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价值链竞争结构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企业价值链的模式,对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结构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波特的“五力模型”,本文就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价值链的竞争结构展开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中, 市场上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是抢占有限的市场,通过开拓市场,赢得先机,提供占有率,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的界限日益模糊,有限的区域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市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输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其面对的竞争者也不仅限于区域内的其他企业。此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抢占市场,而在于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企业价值链模式的效率和价值增值的空间大小,更多的是如何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模式。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在传统的商务模式下,现有企业往往是通过设置进入壁垒,提高行业的门槛,来阻止新进入者的竞争;通过快速扩张占有市场,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通过资金实力对新进入者进行打压,从而阻止新进入者的竞争。然而,在网络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对比不再取决于规模经济、渠道优势以及资金实力,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速度和创新成为取胜的关键,谁最先掌握信息,对市场需求作出及时反应,就能抢占先机,快速进入现有市场。因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现有企业面对的新进入者的威胁更加明显。

(三)替代品的威胁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往往对于替代品不敏感,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寻找替代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因而,替代品对于现有产品的竞争压力是有限的。然而,在网络时代,消费者可以获取的信息量得到迅速增长,过去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被打破,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得知替代品的信息,并且与现有产品进行比较,而且转换成本得到明显下降。因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源于“价值链”的无边界性,企业面对替代品的威胁更加显著。

(四)供应商以及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

由于电子商务的开展,传统商务模式中的价值链的上下游模式得到根本性的变化,鉴于“B2B”和“B2C”模式的迅速发展,企业、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交易更加透明也更加公平,企业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升,顾客对于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也是得到了明显提升,供应商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合适的商务合作伙伴。因此,电子商务的开展,使得价值链的上下游交易更加透明和公平。

参考文献:

1.林莉.竞争优势探寻—价值链分析法的运用[J].商业研究,2004(1)

2.杨桂红.价值链分解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经济问题探索,2004(3)

3.宋军.电子商务时代基于企业价值链的竞争结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