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39:01
导语:在经济发展状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
年,在全州各项“促增长”措施的有力推动下,我州经济总量实现健康发展、跨越发展,全年“促增长”目标顺利实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1.8%,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6和8.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32.1%,其中:工业增加值34.96亿元、增长43.1%;第三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7%、74.4%和20.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6.2和4.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调优,全州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1:50.4:30.5转变为16.2:58.3:25.5。
二、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年,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转变,现代农牧业进程加快,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8和0.3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种植业稳步增长。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23万亩,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粮食19.66万亩,增长6.55%;油菜43.07万亩,增长1.43%。粮油草经种植比例由上年的23.4:53.8:21.9:0.9调整为24.5:53.7:20.8:1。在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投入加大、订单农业种植面积扩大和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有利条件下,全州粮油亩产分别达到231公斤和107公斤,分别增加6公斤和14公斤,增长2.7%和15.1%,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4.54万吨、增长9.4%;油料总产4.61万吨、增长16.8%。畜牧业较快增长。截止年底,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35.55万头(只),其中:羊280.76万(只),占全州存栏各类牲畜的83.7%;牛50.52万头,占15%;其它牲畜4.27万头(只),占1.3%。全州繁活各类仔畜167.68万头(只),增加2.36万头(只),繁活率由上年的85.32%提高到85.89%,提高0.57个百分点成幼畜损亡4.84万头(只),同比减少0.09万头(只),损亡率由1.47%下降到1.44%,下降0.03个百分点总增牲畜162.84万头(只),总增率为48.52%,提高0.66个百分点;牲畜出栏168.52万头(只),出栏率由上年的49.24%提高到50.22%,提高0.98个百分点;牲畜出售152.31万头(只),出售率由上年的44.48%提高到45.39%,提高0.91个百分点。
三、工业主体地位凸显
年,我州坚持把四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坚持抓项目促转型、抓协调增效益,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1%,占GDP的比重从上年的33.5%提升到44.9%,上升11.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14.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3.19亿元,增长45%,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1.1和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注重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在淘汰落后产能基础上,加快以煤炭、多金属采选、水电等附加值高行业建设,高附加值行业占工业比重由上年的68.2%提高到76.1%,高出7.9个百分点。二是煤炭洗选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21.79亿元、增长74.4%,高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园区主体地位凸现。全州四个工业发展区新入驻企业22家,集中发展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61.6%,成为带动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四是主要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有11种产品增长,依次为:铜金属含量8700吨、增长3.9倍,洗精煤300.64万吨、增长95%,锌金属含量4641吨、增长57%,原煤263.75万吨、增长15%,冻畜肉0.51万吨、增长9.7%,铁合金11.92万吨、增长8.2%,供电量10.21亿千瓦小时、增长6.7%,石棉3万吨、增长6%,发电量18亿千瓦小时、增长3.3%,黄金450千克、增长3.6%,沥青6.52万吨、增长0.8%。
四、服务业平稳发展
随着各级政府惠民政策深入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5%。一是旅游业加快发展。年旅游总人数282万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3.77亿元、增长30%。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文化产业销售收入1138.2万元、增长34.1%。
五、投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持续实施,我州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州完成全社会投资53.26亿元、增长34.9%,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1和0.7个百分点,其中:州县属投资51.21亿元、增长34.1%。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6.79亿元、增长16.8%,第二产业24.29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20.13亿元、增长62.6%,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投资增速2.6、11.2和20.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投资26.12亿元、增长24%,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49%,拉动投资增速12.8个百分点;三是民生领域投资增长较快。教育事业完成投资4.33亿元、增长5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投资0.74亿元、增长1.2倍;四是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州民间投资24.22亿元、增长18.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45.5%。
六、消费增势强劲
年以来,在国家继续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共同作用下,居民收入明显增加,旅游业不断增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呈现城镇和乡村同步增长的繁荣景象。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22亿元、增长18.1%,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和1.1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市场差距缩小。城镇零售额9.67亿元、增长18.4%,农村牧区零售额1.55亿元、增长16.3%,城乡零售额增速差距由上年同期的7.2个百分点缩小到2.4个百分点;二是非公经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9.5亿元、增长16.4%,占零售额的84.7%。拉动消费品增速14.2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增长的主导力量。
七、财政收支状况良好
年,受经济增长等因素推动,全州一般预算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74.3%,其中:企业所得税增长135.8%、营业税增长87%、个人所得税增长44.3%、城市建设维护费增长40%、增值税增长19.4%。全州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84亿元,增长50.4%。涉及民生的支出增长较快,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12%、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6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74.2%、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1.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0.7%、教育支出增长5.3%。
八、金融运行平稳健康
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2.15亿元、增长36.4%。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26亿元、增长19.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3957万元、增长24.7%。
九、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受政策性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费、企业人员工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增资和增加公益、见习岗位就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上年的15843元增加到18150元,增加2307元、增长14.6%。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延长外出劳动力务工时间、加快高效畜牧业发展和农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150元,增加1337元、增长27.8%,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5025元、增长28.7%;牧民人均纯收入8882元、增长26.2%。
十、物价总水平稳定
在州委、州政府实施临时物价调控干预措施推动下,影响全州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得到有效抑制,物价调控取得积极成效。年省定调查县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6,排在全省10个调查市县中第10位,低于全国105.4、全省106.1的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水平。
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人口,要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果,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但大部分的政策都是“输血式”的帮助,“造血式”的帮助还比较少,办法不多,效果也不明显。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贫困户返贫风险,就需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扶持农村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村的“造血”功能,建设一条为贫困人口长期“输血”的通道。
县乡有五个市级贫困村,共900户2215名精准扶贫对象,是不发达乡镇的典型代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发展经济的难度非常大,有效办法不多,一些看起来好的办法,由于每个经济区域的条件差异较大,可复制性不强,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显得有些“水土不符”,成效不大。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对类似于县乡这种浅丘乡村经济发展的研究非常少,所以通过调研,本文将结合县乡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能做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二、县乡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乡位于县中东部,距县城38公里,与县镇、凯河镇、镇接壤,与本县镇、镇、通山乡毗邻,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乡。全乡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2个居民委员会,11个行政村,2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226人,是一个偏僻的非轴线农业大乡。全乡共有4个小型水库,人民渠和左干渠穿过11个村,乡内支渠100余公里,共有堰塘200余口,供全乡农业用水,耕地面积24599亩,山地林地面积13812亩,区域内有一条6.5米宽草油路面的省级道路三金(县到金堂县)路通过,各村的路面大多是3.5米宽的水泥路。
全乡的村社集体经济较少,发展相对落后,有的村社除了部分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的集体经济收入,导致了村社公共财力不足,服务能力低下。
全乡以农业经济为主,发展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己散户种养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工业经济主要是以简单的手工业为主,集中在乡场镇所在地,总的参与人数不到500人;服务业长期从业人数不到1000人,这其中包括餐饮,小家电,维修,小商户等。据统计,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16%,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6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18%。从中国全国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的15%、52%、33%;从世界平均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的5%、31%、64%;而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的1.2%、19%、79.8%;由以上数据可见,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它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越低。
由此可见,乡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不高。需要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降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来达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的协调发展。
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675元,收入来源超过75%是外出务工收入,全乡外出务工的人数有1498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一半,年轻人很少有人留在家乡,这也就导致了本地区的发展出现缺人,缺人才,缺钱,缺技术,缺知识的现象。
由于都是发展的传统农业,手工业,所以,这里的生态环境没有破坏,依然是绿水青山,风景秀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条件。
三、县乡乡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1.公路里程少,硬化比例低,毛坯路多,路面状况差。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道路不通,造成很多的不便,一是“出不去”,特别是到了雨季,当地生产的农副产品运输不出去,本地区的市场容量不大,无法完全消化生产出来的农副产品,农民生产的瓜果、蔬菜运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收入,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二是“进不来”,外面的车开不进来,外面的东西运输不进来,外面的好货物也送不进来,虽然目前电商发达,但物流运输困难,也给当地的发展带来障碍。
2.水利设施老化。全乡4座小型水库中有3座为病险水库,渠道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有少数不能通水,收取农业水费困难,水利工程正常维护费用不足,这也进一步加速了水利设施的老化。人畜饮用水大多来自于井水,规模小、设施简陋。有1个水厂,仅仅供全乡场镇人口基本生活用水。
3.农村通讯设备落后。农村通讯事业虽然发展迅速,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手机,电话普及率为95.2%,但是,现在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各村的宽带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滞后。由于农村用户分散、线路远,单户造价高,导致经营农村宽带效益不好,给电信公司发展农村宽带带来了困难,除了场镇以外,最多的一个村有30户人用上了宽带,还有很多村民用的“棒棒机”,不能上网了解信息,不能上网购物,仅仅能通话、发信息。
(二)科学技术运用程度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是在农业生产还是企业发展等方面均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本乡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运用程度很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机器的运用很少,比例很低,还不到总量的20%,全乡对购置农机进行了补助,近三年来,虽然做到了应补尽补,但是购置农机的依然较少,一是由于本地区属于丘陵地区,机械耕种不是完全适合,二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机械化收割上来。
2.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以及自然因素的限制,本地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使得农业生产依旧存在严重的低效率。
3.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手工业为主,技术含量低,效率低下,产品的附加值小,乡区域内还没有一家以生产线、生产车间等有科技含量的公司入驻。
(三)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其所从事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本乡乡村经济发展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人均受教育年限不到6年,乡内没有专业的技术培训机构,全乡60岁以上681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24.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较低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发展产业的业主和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对企业管理的认识不足,很难在经营过程中对市场变化进行准确预期,存在很严重的盲目经营和发展的情况,从而使得乡镇企业的发展生命力周期不长。二是农民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思想难以转变,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难以运用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致使农业生产活动在技术层面上相对落后,效率低下。
四、县乡乡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好与不好的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的基本形象,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使农村经济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长期受益。所以基础设施的投入至关重要,县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基础设施:
1.充分抓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机遇,一是综合利用“一事一议”道路奖补政策,扶贫项目等,加大投入,兴建乡村道路。二是用现有的集体资产承包收入,进行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例如:一个社的堰塘需要整治,但是社集体又没有资金进行整治,就可以通过引进承包人的办法,提前预支承包费用,用提前收取的承包费用,对该堰塘进行整治,整治好的堰塘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归承包人所有,这样也可以降低承包人的成本。
2.运用农村公共服务资金,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是通过省级财政下拨到每个村,着力解决村内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突出问题。这笔资金每年每个村平均5万元左右。对于渠道年久失修,渗漏严重,不能通水,收取农业水费困难,水利工程正常维护费用不足等问题就可以利用农村公共服务资金,作为基本启动资金,再通过筹资筹劳,每年对渠道等设施进行整治,除淤等处理,使农业用水得到正常提供。
3.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改善通讯设施设备落后的状况。通讯设施设备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速度,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生产力,所以,加快改善通讯设施设备落后的状况是非常必要的,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培训、考察等,引入通讯企业,以最优惠政策为本区域建设通讯设施,达到改善通讯设施设备落后的目的。
(二)强化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在乡村经济落后的地方,因为主要是以农村散户种植、养殖,不成规模,没有自己的品牌,经济收益不高,效益不好,所以必须要用政府的引导来统筹,才能不盲目地发展经济,才能少走弯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县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大力发展柚,创建本地农产品品牌。柚以独特的风味著称,果大,皮薄,可食比例大。果肉乳白微黄,质地脆嫩化渣,酸甜适度,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有止咳,化痰,顺气,平喘的药用功能。2019年9月,、2个乡镇联合申报了柚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乡的紫桥、群龙、玉溪、普陀、左街等5个村,栽植柚48910株1191.08亩,目前万亩柚现代农业园区栽植规模基本完成,2019年通过绿谷博览会、电商平台等渠道,柚的销售额达到了2300万元,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重点挖掘特色产业“柚”的发展价值,加强园区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业主统一管理,建设田间生产作业道、滴灌工程,初步达到作业道路网、灌溉体系、病虫害防治措施三网配套,有效提升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综合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计划在德遂高速沿线5个村再发展柚800亩,全乡柚预计达2000余亩。加快推进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产业发展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最终实现柚在助农增收、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农旅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小镇。重点打造乡石河村千亩精品梅林基地,推动万亩“、柚扶贫产业园”建设,以梅林+柚为依托,将乡打造为特色旅游小镇。“乡石河村千亩精品梅林基地”位于县乡石河村,距县城中心42公里,德遂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势突出。整个村栽种梅花品种主要以杏梅为主,骨里红梅、白梅、青梅等多个品种,目前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2018-2019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梅花节”,引爆了石河村乃至全乡干部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激情,下一步要把石河村千亩精品梅林基地作为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引擎来打造。以举办梅花节为依托,探索“基地+专合社+农户+电商”运作模式,加快建设千亩精品梅林基地和苗木示范区,撬动相邻村连片发展四季观赏花木,发展生态、休闲、观光等绿色旅游文化产业,达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良好效果。同时结合农工发源地、秦皇宫历史文化,讲好故事,实现农旅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3.引入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手工业。在本乡区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发展大型工业企业是非常困难的,为了让农民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合理有效地利用农村剩余劳力,一是适量地引入部分小型微型企业,从事手工编制藤椅和其他简单的工艺品,这种劳动不需要长时间的培训,成本低,简单易行,风险低,投资小,利润丰厚。二是积极引入电子厂业务企业,就业灵活,人员多少不限,由农民将铜线领回家进行手工绕线也可,在场镇集中劳动也可,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实现了在农闲时间的就业,使本地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4.发展绿色养殖,助力乡村旅游。在本乡金湾村,发展了融合绿色养殖、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服务项目。该项目是由返乡农民工投资,乡政府的帮助下开发的。一是承包了100亩农田,通过整理改建,发展水产养殖,年产值可以达到150万到200万元,水产全部用本地生产的粮食和绿色草料喂养,这样生产出来的鱼、虾等,肉质鲜嫩,口感极佳,经济价值也非常高,价格是一般鱼、虾的三倍左右。二是开发娱乐、餐饮性项目,客人可以在这里垂钓吃到最新鲜的鱼、虾等水产品。同时还开发了200亩的林地,种植不同季节的水果,让客人可以在这里自己采摘最新鲜的水果品尝。自从开发以来,受到很多城市客人的喜爱,效益不错。既发展了生态养殖,又发展了乡村旅游,既得到了经济收入,也赢得了品牌价值。
(三)注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也是最宝贵的一种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才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镇企业业主及从业者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生产技能,增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能够对市场经济有清晰的认识,以市场经济理论来指导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2.强化农民对科技和市场的认识,依托“农民夜校”“农民大讲堂”,让他们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使其在农业生产中从原有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中解脱出来,不断增强其认识水平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世界主要国家;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064-03
1模型设计
1.1系统聚类法分析模型的基本思想
首先,把每个变量(每个样品)看作一类,并规定变量间的相似性测度换算成的距离(d2ij=1-c2ij,其中,表示变量i和变量j之间的相关系数,或样品i和样品j之间的相似系数)(或样品之间的距离)看作类与类之间的距离,然后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成新的一类,每次减少一类,重新计算新类和其他各类的距离,重复进行最近类的合并,直至所有的变量(或样品)合并成一类。
1.2因子分析模型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原始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
2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处理
2.1指标选取
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综合水平的指标很多很复杂,本文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兼顾统计年鉴所能提供的统计资料,选取了比较主要和常见的10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从树状图可见,可以将20个国家分为4类:
第一类:美国,是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强国,而且还是科技和军事强国。
第二类: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国家。
第三类:日本、荷兰、韩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以色列、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均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第四类:俄罗斯联邦、土耳其、巴西、南非、埃及、印度、越南和泰国,这些国家中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3.2因子分析
(1)KMO和Bartlett检验。
由表1可知,KMO的值为0.700(大于0.6),近似卡方值为193.257,自由度为45,球形检验的结果表明,在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矩阵的原假设下,观测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故拒绝原假设,说明这些变量各自不全独立,它们之间有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原有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2)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分析。
表2给出了各因子的初始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以及三个公因子旋转后的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了三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184%,说明前三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来10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由于每个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载荷没有明显的差别,为了便于对因子进行命名,需要对因子载荷阵进行旋转。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分析。
表4列出了各国社会经济指标的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和排名。从该表可以看出,综合得分排名前五位的是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英国,排名后五位的是印度、泰国、越南、埃及和南非。总体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排名跻身前五的发展中国家,其他的都是发达国家,排名靠后的都是发展中国家。
3.3存在问题
(1)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世界20个主要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整体趋势为发达国家的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但是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突出,在因子得分综合排名中,中国排在第三位,巴西排在第十位。因此,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正发挥本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不断地发展壮大,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2)从国民生活水平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活的水平。发达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因子F1的得分均大于0,其中,得分最大的是美国,为2.0278,得分最小的是意大利,为0.175;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因子F1的得分均小于0,其中,得分最大的是俄罗斯联邦,为-0.4316,得分最小的是印度,为-1.4458,国民生活水平因子F1的得分极差为3.4736。由此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3)从经济发展潜力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济发展潜力综合了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三个因素,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的资本可以自由流通,发达国家的投资商看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前景,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取得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国外投资商带来的利润,但像美国和日本等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4)从经济发展速度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储备最大,而美国的相对较小,主要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中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致使其在F3中排名第一位,相反,美国的人均GDP增长空间较小且其外汇储备较低,导致美国在F3中的排名最低。
4政策建议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发展,进一步的国际分工使得各国间优势互补,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国际贸易,以开放的心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加速本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加强防范国际风险,防止自身被其他国家越来越“边缘化”。
(2)中国虽然是世界经济大国,但并非经济强国,仍需各方面的努力。首先,经济要保持稳步增长,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人口总量却是世界第一,国民人均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其次,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比例严重失衡,应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最后,促进国际贸易协调发展,一般来说,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以抵御金融风暴,方便本国国民出行,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金英.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区域经济综合评价[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
[2]蒋志华,顾振海.西部12省经济发展状况对比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5).
[3]李海舰.世界经济国际化与中国的对策[J].开放导报(世界经贸实务),1993,(6).
[4]邵光田,刘珠,许昌东,刘勇.综合国力评定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6,(3).
[5]张幼文.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J].国际经济评论,2005,(9).
1.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进农村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作为农村经济开发的重要物质保证,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来看飞,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道路交通不够完善。
交通是实现农村经济对外的基础,是农村最主要的设施之一,当前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较为落后,承载量低且宽度不足,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的运行,交通网络结构单一,质量较差,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第二,水、电、通讯网络不够健全。
作为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法,但从当前我国农村自来水的网络情况来看,生活用水的治疗较差,电力也无法满足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设施不够健全,农民无法及时获取信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结构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信息的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的进步。
2.2 经济发展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第一,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保障,当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模式发展。
第二,农业的结构较为单一。
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植业仍然是最典型的生产方式,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渔业一体化的农业,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第三,农村市场不够规范。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市场的健全情况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同时网络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的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第四,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源优势,但开发力度低且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无法促进资源优势的发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多数农村经济过于封闭,缺乏开放性。
2.3 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
制度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前提,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性不够,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激励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农村人才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较差。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对策
3.1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拓展投资领域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
第一,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水平。
要想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水平,国家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村道路交通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道路的利用率,打造现代化的乡村与城镇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第二,完善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水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后备力量,完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力度,完善通讯网络,实现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信息水平的提高。
3.2 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一,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
生产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善管理水平,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第二,加大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改造力度。
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的主要方法,实行立体化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渔一体化农业方式,建立独特的生产模式,科学合理的布局,建立立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
第三,规范农村的经济市场。
这就要求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农村市场的管理体制,确定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完善农村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强化各村与市场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第四,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改善农村资源的利用率。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看到,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资源的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协调。
第五,加大对农村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
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增多,这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有必要加大农村乡镇的发展力度,除了可以改善农村经济水平外,还可接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聚类分析;广西;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经贸往来愈加频繁。广西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门户省份,加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环境承載能力,无疑将会为推动广西区域经济的腾飞提供持续的动力和良好的机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人口、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仍处于中下水平,与上述提到拥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是极不相称的。广西下辖的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差距,是各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现象[1]。如何就广西下辖的14个地级市进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析和分类,对于正确认识广西各地级市经济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正确的宏观政策,以促进各地区的良好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区域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与广东、湖南等省份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尤以海洋资源和矿产资源为甚。截至2015年12月,全区辖14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区111个,行政区划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2015年全区总人口为551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803.12亿元,占全国的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150元。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人口、社会和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地区生产总值还是三大产业结构完善程度等方面,在内陆31个省市中均处于中下水平。区内下辖的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各异,部分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广西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资本和人力涌入,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依靠单一的指标,是无法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与分析的。因此,在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个评价指标,构建合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在参考以往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广西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条件、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取了11个具体指标,分别是:行政区划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户籍年末总人口(万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不含农户)、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进出口总额(人民币,万元)。为方便后续各指标数据的处理,分别以X1、X2、X3、X4、X5、X6、X7、X8、X9、X10和X11指代。各指标详细数据均来自《广西统计年鉴2016》和《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数据处理
本文利用SPSS19.0对反映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由上述内容可知,研究所选取的11个指标由于它们原始数据量刚的不同,为防止指标取值的分散程度较大,需对各指标的取值做标准化处理。
各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X2(地区生产总值)与X5(固定资产投资)、X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故而这四个指标不必均作为聚类变量,选择其中一个即可,本文选择X2(地区生产总值)。接着,运用不同的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三)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PSS19.0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在对选定的11个聚类变量的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依据结果聚类个数的不同,而相继运用系统聚类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出结果。参考以往文献资料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分类,以及广西各地区实际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状况,本文认为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聚类个数分为四类比较适宜。对于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应为:南宁、北海、钦州为第一类;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为第二类;防城港为第三类;崇左为第四类。
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南宁、北海、钦州为第一类,这三个地级市经济相对发达。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经济发展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完整,良好的区位优势、众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使得南宁在多方面的发展都领跑于广西区的其他地级市。北海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处于泛北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便捷、高效的交通设施,众多经济圈的发展福利,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繁荣的旅游业,都推动着北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钦州,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依托于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为第二类,这9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三大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各自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增速较快。
防城港和崇左分别是第三和第四类。防城港是中国的深水良港,是中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对外贸易额较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崇左位于广西西南部,地理位置相对较差,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设施落后,虽然资源丰富,但限于人力资源的短板,是广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级市。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SPSS19.0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广西1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四类,分别是南宁、北海、钦州为第一类;柳州、桂林、梧州、贵港、玉林、百色、贺州、河池、来宾为第二类;防城港为第三类;崇左为第四类。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就如何促进广西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增强较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力度
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各自依托的经济发展要素也不尽相同,例如人力资本、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地理位置等就相差较大。因此,各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的同时,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互通,人力、资金的自由流通,各自取长补短,将为促进各地区的快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以南宁、桂林和柳州为主的老牌较发达地区,拥有较发达的工业基础、第三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在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加强与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中,要發挥好领头羊的作用,率先做出垂范,积极探索出可供借鉴的合作模式,增强对周边地级市的经济辐射力度,以少带多,以强扶弱,真正促进广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叠加的政策优势,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在不断加深,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及各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广西借助于自身的区位优势,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广西的外向型经济近些年来虽有发展,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后劲以及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级要素也存在不足[2]。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机遇和叠加密集的国家开发政策,依托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借鉴东部沿海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例如上海模式和东莞模式,积极推动广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才能快速、协调地完成广西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强化科技创新,加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长期的协调关系,依托于科技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指的是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另一个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如果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那么可以说它的高级化程度越大[3]。未来一段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加速广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协调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以统筹科技创新全方位管理;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保证各项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行使到位;三是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保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更要全面扩大科技创新的主体,落实科技创新成果的投入使用。
(四)完善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相对发达的地区,例如南宁、柳州和桂林等,除主城经济区外,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尽完善。河池、百色、崇左等市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良好的交通条件、便利的通讯设施、覆盖全面的水利、电力设施等是居民和企业的共同物质基础,更是物质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各地区应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适当扩大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积极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文资源,打好“侨牌”,让更多拥有广西籍的海外华人华侨参与到广西的经济建设之中,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地区应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结合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地区特色经济。
参考文献:
[1]孟倩.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2016(1):138-139
[2]李继宏.“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4):14-19
关键词:浙江各县;主成分分析;SPSS;经济排名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迅猛发展,使浙江迅速由一个“资源小省”成为“经济大省”,但是这种发展带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性,不同县(市、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经济发展的好坏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去评价。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使用SPSS15.0软件对浙江省90个县(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中进各单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其中差距的原因,为探索经济发展规律提供帮助。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描述和评价一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最理想的就是能够建立一个总括性的足够反映一个县经济发展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指标体系。通过参考众多的已研究得出的城市经济水平指标体系,结合指标的构建原则,从总量、潜力、质量和活力四个方面确定出一套含有七个指标X1到X7的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县(市、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 标记
地区总人口 (人) X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X2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X3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X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X5
产值2000万以上企业数 (家) X6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X7
三、主成分实证分析探究过程
1.数据的获得
本文运用SPSS15.0软件对浙江90个县(市、区)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各县(市、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12年浙江统计年鉴》,各县(市、区)人口数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个别县(市、区)少数指标数据缺失,采用各地区相关指标数据滑动平均代替。
2.KMO检验
KMO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
表2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KMO值 0.826
卡方检验值 515.634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 自由度 21
概率值 0.000
由表2可知原始数据的KMO检验值为0.826,介于0.8与0.9之间,表示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测试的卡方检验值为515.634,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α的0.05,则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综上分析得出此原始数据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
3.数据的预处理
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一般统计量的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描述统计量
N Minimum Maximum Mean Std. Deviation
人口 90 7.65 151.86 60.7316 35.58523
地区生产总值 90 35.34 1611.72 356.1241 267.73826
地方财政收入 90 2.15 152.50 32.0572 29.88098
固定资产投资额 90 26.09 616.93 173.5920 128.8530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0 14.40 635.00 149.5741 121.92583
规模以上企业数 90 12.00 1123.00 372.4778 271.41685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90 2.93 52.48 10.0111 5.53110
Valid N (listwise) 90
4.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
通过SPSS分析得到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4。
表4 相关系数矩阵
X1 X2 X3 X4 X5 X6 X7
相关性 X1 1.000 .802 .600 .792 .678 .771 -.203
X2 .802 1.000 .840 .842 .726 .794 -.161
X3 .600 .840 1.000 .764 .652 .636 -.188
X4 .792 .842 .764 1.000 .541 .723 -.191
X5 .678 .726 .652 .541 1.000 .551 -.178
X6 .771 .794 .636 .723 .551 1.000 -.193
X7 -.203 -.161 -.188 -.191 -.178 -.193 1.000
表4是原有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相关系数都较高,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因子,再一次说明原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5.求特征根、方差贡献率
表5 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
Component
初始特征值 提取的载荷平方和
总共 方差贡献率% 累计方差贡献率% 总共 方差贡献率% 累计方差贡献率%
1 4.642 66.318 66.318 4.642 66.318 66.318
2 .946 13.520 79.838 .946 13.520 79.838
3 .517 7.380 87.218 .517 7.380 87.218
4 .437 6.237 93.455
5 .264 3.770 97.225
6 .102 1.454 98.679
7 .092 1.321 100.000
由表5可以看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7.218%,说明选择3个因子分量就能保留原始数据87.218%的信息,于是,取前3个成分作为主成分。在碎石图(见图1)中,拐点3之后趋于平稳,也说明保留前3个因子将能概括大部分信息。
图1 碎石图
6.载荷矩阵
表5 初始因子载荷阵
因子
1 2 3
人口 .887 .027 -.128
地区生产总值 .954 .102 .015
地方财政收入 .856 .048 .156
固定资产投资额 .893 .052 -.2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84 .025 .568
规模以上企业数 .855 .033 -.300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266 .964 .003
从表5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中看出:在第一主成分中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企业这四项的指标有较高的载荷,说明这四个指标起主要影响作用,可以把第一主成分解释成总量指标;在第二主成分中GDP增速指标有较高的载荷,说明在第二主成分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起主要影响作用,可以把第二主成分解释成经济发展速度指标;在第三主成分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有较高的载荷,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起主要影响作用,可以把第三主成分解释成经济质量指标。
7.求特征向量矩阵
主成分特征向量的数值是主成分载荷因子除以相应的特征值得到的,依据公式,取前3个特征值,经计算得出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见表6。
表6 特征向量
第一单位特征向量 第二单位特征向量 第三单位特征向量
.4117 .0278 -.1780
.4428 .1049 .0209
.3973 .0494 .2170
.4145 .0535 -.3477
.3639 .0257 .7900
.3968 .0339 -.4172
-.1235 .9911 .0042
8.计算各主成分得分
计算出第一至第三主成分:
F1=0.4117*X1+0.4428*X2+0.3973*X3+0.4145*X4+0.3639*X5+0.3968
*X6-0.1235*X7.
F2=0.0278*X1+0.1049*X2+0.0949*X3+0.0535*X4+0.0257*X5+0.0339
*X6+0.9911*X7.
F3=-0.1780*X1+0.0209*X2+0.2170*X3-0.3477*X4+0.79*X5-0.4172
*X6+0.0042*X7.
9.计算综合得分
通过SPSS15.0软件,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后,再运用Excel软件根据计量模型:
计算出各县(市、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得分,并按主成分得分高低进行排序,得出最终的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排名。
表7 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综合得分排名表
排名 县市区 得分 企业数 所属市 排名 县市区 得分 企业数 所属市
1 萧山区 5.616 820 杭州市 18 江干区 1.341 170 杭州市
2 鄞州区 4.488 1100 宁波市 19 桐乡市 1.216 713 嘉兴市
3 慈溪市 4.107 1123 宁波市 20 上虞市 1.02 520 绍兴市
4 鹿城区 3.395 700 温州市 21 拱墅区 0.902 180 杭州市
5 绍兴县 3.017 1112 绍兴市 22 海曙区 0.728 500 宁波市
6 余杭区 2.998 410 杭州市 23 龙湾区 0.579 460 温州市
7 余姚市 2.688 1058 宁波市 24 东阳市 0.451 616 金华市
8 诸暨市 2.492 789 绍兴市 25 长兴县 0.428 531 湖州市
9 北仑区 2.457 700 宁波市 26 苍南县 0.427 283 温州市
10 义乌市 2.344 319 金华市 27 上城区 0.4 350 杭州市
11 乐清市 2.225 903 温州市 28 平湖市 0.399 538 嘉兴市
12 温岭市 2.104 662 台州市 29 南湖区 0.375 480 嘉兴市
13 瑞安市 2.054 837 温州市 30 临海市 0.336 403 台州市
续表
排名 县市区 得分 企业数 所属市 排名 县市区 得分 企业数 所属市
14 下城区 1.924 330 杭州市 31 路桥区 0.248 380 台州市
15 西湖区 1.781 300 杭州市 32 瓯海区 0.168 390 温州市
16 海宁市 1.719 949 嘉兴市 33 嘉善县 0.095 594 嘉兴市
17 富阳市 1.507 663 杭州市 34 永康市 0.087 460 金华市
35 吴兴区 0.084 475 湖州市 63 江山市 -1.044 271 衢州市
36 镇海区 0.082 310 宁波市 64 莲都区 -1.071 200 丽水市
37 椒江区 0.045 370 台州市 65 浦江县 -1.18 274 金华市
38 玉环县 0.013 618 台州市 66 武义县 -1.213 401 金华市
39 江东区 -0.002 410 宁波市 67 柯城区 -1.266 110 衢州市
40 象山县 -0.066 366 宁波市 68 龙游县 -1.294 173 衢州市
41 宁海县 -0.073 425 宁波市 69 金东区 -1.347 179 金华市
42 德清县 -0.085 585 湖州市 70 天台县 -1.355 129 台州市
43 越城区 -0.089 504 绍兴市 71 淳安县 -1.405 122 杭州市
44 临安市 -0.149 515 杭州市 72 缙云县 -1.461 221 丽水市
45 滨江区 -0.199 220 杭州市 73 三门县 -1.488 100 台州市
46 嵊州市 -0.204 305 绍兴市 74 青田县 -1.52 100 丽水市
47 秀洲区 -0.237 320 嘉兴市 75 仙居县 -1.54 108 台州市
48 江北区 -0.275 230 宁波市 76 衢江区 -1.632 131 衢州市
49 平阳县 -0.289 264 温州市 77 嵊泗县 -1.69 12 舟山市
50 婺城区 -0.294 298 金华市 78 岱山县 -1.702 54 舟山市
51 永嘉县 -0.298 315 温州市 79 常山县 -1.763 91 衢州市
52 黄岩区 -0.45 280 台州市 80 龙泉市 -1.817 135 丽水市
53 海盐县 -0.5 374 嘉兴市 81 开化县 -1.835 77 衢州市
54 奉化市 -0.518 410 宁波市 82 遂昌县 -2 42 丽水市
55 定海区 -0.519 179 舟山市 83 松阳县 -2.004 112 丽水市
56 南浔区 -0.52 413 湖州市 84 文成县 -2.016 29 温州市
57 安吉县 -0.735 340 湖州市 85 磐安县 -2.038 101 金华市
58 桐庐县 -0.738 347 杭州市 86 泰顺县 -2.103 19 温州市
续表
排名 县市区 得分 企业数 所属市 排名 县市区 得分 企业数 所属市
59 兰溪市 -0.757 332 金华市 87 洞头县 -2.135 15 温州市
60 建德市 -0.93 354 杭州市 88 庆元县 -2.142 45 丽水市
61 新昌县 -0.948 197 绍兴市 89 云和县 -2.195 35 丽水市
62 普陀区 -0.976 112 舟山市 90 景宁县 -2.235 26 丽水市
四、结论
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得出浙江90个县(市、区)的最终经济发展状况排名。从排名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排名靠前的县基本属于浙中北环,杭州湾的几个市,比如杭州、温州和宁波。而排名靠后的几个基本属于浙西南的衢州、丽水两个市,虽然衢州、丽水两市的辖区面积占浙江全省面积的25.7%,但是浙西南多山地,平原和耕地稀缺。这个排名结果很有力地证实了之前提出的经济和区域有关的假设。相比之下浙西南山区因为缺少足够的平地,开设工厂受到一定的制约,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后的几个县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一百家左右甚至更少,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利使得招商引资都变得困难。
依据对浙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立足本省的实际情况,针对浙江省内存在区域差异的困境,提出一些提升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对于发达地区政府要继续深入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让经济发展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土壤,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快欠发达地区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欠发达地区创业创新能力。继续发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使浙江经济整体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3]吴建群.浙江区域经济差异与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
[4]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方龙福,张永凌.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
[6]李桢业,汪贵浦.基于浙江省64县(市)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32(10).
[7]张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J].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4.
[8]高敏雪,李静萍,许健.国民经济核算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韩方.“浙江模式”研究综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9(4).
[10]廖妮.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长沙大学学报,2011,9(25).
关键词:会理县;经济;旅游资源
引言
会理县处于四川省西南山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26。N,102。E),东邻会东县,难接云南省元谋县、永仁县,西靠攀枝花市、米易县,北与德昌县,宁南县相接壤。会理县海拔较高,会理县城海拔达到1800米,县城四方被山脉环绕。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适宜,冬暖夏凉,适宜人类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会理县全县总人口43万,全县包括50个乡镇,2012年全县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8836元,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内县域经济前列。境内108国道经过,靠近京昆高速攀西路段,成昆铁路,有通往相邻县域的省级公路,交通便利。
1.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分析
县域发展是由一个县域范围内的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政府的政策,产业结构的构成、经济水平基础、人口的数量与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
2、会理县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2.1会理县的自然条件分析
会理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海波较高,境内拥有435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矿产资源丰富,有铜矿,铁矿等。林业资源丰富,有2570000亩森林,覆盖率为37.4%。年降水量丰富,在1212毫米左右,境内地势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2会理县的经济状况分析
会理县依靠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吸引外资企业,经济水平发展较快。
2012年,会理县生产总值达到190.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48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工业化率达到54.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5.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4.81亿元,比上年增加28.6%,税收收入7.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5元。
2.3会理县的社会状况分析
会理县人口有43万,作为一个典型的民族县,有22个少数民族,包括占全县人口16%比例的彝族、羌族、苗族等。这样有利于造就多样的民族风情,为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基础。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县内有基督教、佛教等活动场所。县城内有会理古镇古城,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县内盛产石榴,形成了以石榴为特色的石榴文化地域,被封为中国石榴之乡。
3.会理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阻碍因素
会理县位于大西南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横断山区南部。县域交通条件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县内有108国道,S11省道,距离四川省省会600公里,市场距离与省内其他县域比较处于劣势。以会理县城为中心,县城四面环山,老城区的功能区分不明显,新城区的发展得到限制,当地农民小产权房的新建不利于县城的合理规划,境内的交通条件改造的成本较高,投资较大,不利于县城的长期发展。
县城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有待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不足造成县内物价偏高。此外,工业化水平虽然达到了54.4%,但是城镇化率只有34%,低于全国的平均率以及四川省平均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需要得到改善,农民的住宿、医疗条件需要得到改善。
县域境内的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存在差异,少数民族之间由于交流不畅容易引起冲突,人口的结构、教育水平较低,社会保障等水平不高。
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石榴之乡的头衔,但是由于交通因素、自然资源、宣传程度不够、历史文化资源的组合不佳,其与凉山州其他县域比较存在劣势,因为市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旅游资源的组合不佳,在旅游的旺季与相邻的西昌、攀枝花、泸沽湖等地相比,人气不旺,旅游的相关产业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4.改善会理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建议
首先,改善交通条件,让境外的人财物容易进出。成昆铁路、京昆高速攀西路段永郎站距离会理县城有70公里的距离,由于地区山区,国道108盘山而走,客车行驶需要2个小时,货车行驶需要更多的时间。从会理县城到攀枝花市区公路有100公里,对于高速客运发展的今天,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心里距离,高速客运的发展势在必行。
其次,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与数量,加大市场宣传。把红色文化与龙肘山为首的自然风光、古城小吃、文物建筑相结合。在自然保护区设立一定数量的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以及人文风光的本体特色;加强对会理古城的修复,加大对古城的宣传,加大中国石榴之乡的宣传,树立品牌效应,建立品牌文化。
再次,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资,提高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改善农村地区的农民住宿条件,农民土坯房的改造,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素质。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加强少数名族与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发展。
最后,调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合理发展住宿业,商业等第三产业。合理发展第二产业,以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带动经济的发展。
总结
通过对会理县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的分析,得出会理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高于周边其他县域,如宁南县、会东县。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市场距离的限制,会理县的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受到了阻碍、企业化运输成本偏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协调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车冰清,朱传耿,孟召宜等.江苏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07:1074-1079.
[2] 谭云进.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的意义和指导思想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05:85-86
[3] 王强,穆久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04:32-35
关键词:人口与经济关系;主成分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013-02
1 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
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关系,人口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口,一方面,若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足够的物质产品以及再生产所需的经济物品满足人口生存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若没有一定特质的人口,就无法促进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一经济过程不断发展,如:人口数量增加可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同时增加消费需求,促进规模经济。
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包括了人口变量的诸多因素对经济增长间接、直接和双向的循环影响,现简要介绍目前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成果:
1.1 人口数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研究
人口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者的适应程度,当人口数量适应于经济增长对劳动力数量需求,且经济水平能够满足人口发展要求时,两者是促进关系,否则人口数量过大将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目前有关于劳动力需求预测、人口控制乘数、消费人口控制、城乡转移方程模型、人口年龄结构优化、人口与产业结构发展关联程度、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等研究。
1.2 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研究
人口质量通常是指人口本质的综合性素养和能力,可以分为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提高人口质量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同时人口质量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之一,投入人口质量的资本和追加资本都会取得经济收益,因而人口质量具有经济价值,属于耐用资源。
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人口质量的状况,经济是基础,发展经济才能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质量状况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劳动力人口质量对经济发展有直观作用,人口质量的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巨大影响,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于科学进步。
1.3 人口变动与市场需求研究
一般来说,人口变动对总需求的主要流程路径包括:
(1)人口自然变动(出生、死亡)、机械变动(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人口规模消费、投资总需求;
(2)人口迁移、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
(3)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政府支出总需求;
人口总量的变化对必需品市场有着重大影响,总量是市场需求量变化的基数;人口收入和支付能力是市场定位的参考指标,如不同收入决定消费档次;人口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变动是市场细分的依据,如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市场成为商家开拓的新领地;人口迁移、流动规模对交通、旅游和房地产等市场有重要影响,人口的地域分布和城乡构成,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各地区供求量等。总之,人口变动各个方面都牵制或引导着市场需求。
1.4 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协调发展,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不仅限于两者,同时考虑资源环境限制。如:蒋正华等学者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觉研究中国目前资源条件下最优人口比例,还有一些学者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角度认为人类达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观本质是要依靠人力资本的增进和技术的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人口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融入更多其他学科内容,更加关注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 人口经济协调状况分析
人口经济协调状况是指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生活水平等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状况
相适应程度,人口经济协调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是评价各个城市的宜居水平的重要依据,是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参考指标,是解释人口迁移与空间分布的方法,这一指标根据人口经济学中的GIS与定量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
2.1 分析方法选择
人口与经济协调状况分析需要确定一种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度量指标反映人口和经济因素,从而在此基础上得到人口经济协调状况总评价值。目前关于多指标评价和依存度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主成分分析、熵值法、层次分析法等,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定量(数值)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研究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即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主观赋权,虽能和实际情况相符但是客观性较差,考虑一这因素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
2.2 指标选择
人口自身状况,关注各地区人口数量与数量。人口数量指标,以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指标数值越大协调性越低,反之协调性越高;人口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身体素质指标,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指标,人口思想道德素质指标,分别用出生预期寿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大专以上学历占6岁以上人口比重),且指标值越大协调性越大,反之协调性越小,由于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与经济指标有很强相关性,可不做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关注各个地区GDP,指标值越越大协调性越高,反之协调性越低。
人口生活水平,关注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和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指标值越大协调性越高,反之协调性越低。
2.3 分析步骤
(1)数据选择与处理。选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有关2008年数据,由于各个指标没有统一量纲,所以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值越大越好型数据处理:x'=x-xminxmax-xmin
数值越小越好型数据处理:x'=1-x-xminxmax-xmin
(2)主成分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方差贡献率和特征值如下表所示:
根据提取主成分的规则,应选取特征根>1,且累计贡献率>80%的主成分,考虑到第一、第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不大,且第二、第三主成分特征值较大,随意选择前三个为主成分,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变量受教育程度与地区GDP、农村家庭收入、城市收入来源有很强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89、0.798、0.734,故提取出的主成分有一定解释能力。
2.4 结果解释
上述结果是按照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得到的总评价值,排名按照从高到低排列所得。为了更加清楚地研究各个城市人口经济依存程度,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考虑到共有31个城市,三类能够清楚简明地划分层次:
表5 城市类别划分结果
第一类上海 北京 浙江 天津 江苏 广东
第二类辽宁 山东 福建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河北 河南 内蒙古 湖南
第三类山西 四川 重庆 安徽 海南 陕西 江西 广西
宁夏 新疆 甘肃 云南 青海 贵州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第一类属于经济与人口协调度高城市,第二类属于经济与人口协调度适中城市,第三类属于经济与人口协调度较差城市,此结果与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水平划分结果相一致。处于一类城市的仍然是沿海东部省份,而中部和北方部分省份位列二类城市,西部和山区省份仍然处于第三类,这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有一定联系,也证实了国家目前关于中部崛起,西部开放等政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楠,林宗坚,王钦敏.人口经济学中的GIS与定量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通屏等.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星级酒店人住率纷纷减少,经济型酒店的人住率则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些重点旅游城市的经济型酒店入住率高达100%,出现了旅客爆满的情形。目前国内的经济型酒店总量连年递增,如7天、如家等一些知名的经济型酒店连锁在全国各地不断扩张;另外,地方经济型酒店的异军突起,也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城市经济型酒店和四星以上酒店的数比为7:3才算平衡。目前看来,经济型酒店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十分广阔。
1.2市场分析
(1)顾客群体多元化。随着我国假日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家庭、有车一族在假日期间外出旅游,加之外国游客增加以及相当数量的企业中、低职位的出差人员,群体十分庞大。而这一类人偏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居住场所,简洁干净为首要条件,要求十分简单,而经济型酒店自然成为了这类客人的首选。
(2)顾客需求多样化。宾客选择经济型酒店最主要的原因是价格便宜,他们一般对价格比较敏感。付出很少的价格就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性价比突出另外,经济型酒店房价虽“经济”,但不是以牺牲服务为代价的。“配置有限,服务无限”为最终的追求,以超低价格、简约设施、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客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1.3现存的主要问题
(1)缺乏企业化运作理念。经济型酒店区别于传统高档酒店,经营手段也不同,不能套用高星级酒店管理和服务模式。所以,目前经济型酒店没有稳定的市场运作机制,或者市场运作机制不符合实际情况。同时,市场竞争信息滞后、手法落后、市场拓展乏力,应对竞争能力不强。
(2)价格竞争混乱。由于近年来酒店业突飞猛进发展,酒店业内部价格战愈演愈烈。伴随着星级酒店价格走低,经济型酒店房价也屡创新低,一百多元的标准间已屡见不鲜。此外星级酒店也纷纷开设经济型酒店,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用已有的品牌形象冲击市场,这样使得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优势消失,整个酒店业有序分布规律被破坏。
(3)经营成本高。经济型酒店也要像星级酒店一样,选在城市的优势位置,员工工资、物业、硬件维护等一系列支出与高星级酒店不相上下。另外,标准化的服务模式,也决定了其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投入巨大。相对于低廉的价格,利润空间较小,生存压力大。
(4)政府监管不够,行业不规范。目前来看,经济型酒店因为门槛低,不用到旅游局报备,当然也没有监督考核,所以这一块是管理真空,有待政府部门尽早拿出对策。经济型酒店群虽然规模在日渐壮大,但仍处于一聋散沙的状态。在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和众多国际知名酒店的大举进入,众多中低档经济型酒店几乎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行业体系。
2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对策
2.1提供“标准化”的特色服务
经济型酒店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不管是从目标市场还是价格方面以及酒店的设计等方面,都要有一个合理和准确的定位,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消费需求。此外把价格定位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每间120元一150元左右,适中的价格容易被客人所接受。在合适的价格上,提供干净、温馨、安全、方便的服务标准,能够满足客人的长远需求。做好经济型酒店的思路主要是先做好“内涵”,以超低价格、简约设施、人性化服务和鲜明的地域风格来作为卖点,突出“特色”二字,这样才会持久不衰的站稳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2.2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由于经济型酒店的特色,从而决定了酒店的选址是十分讲究的,不仅要考虑酒店自身的经营成本,还要思考客人的心理需求。其一,可以避开大城市繁华的高价地段,考虑较为偏僻,但交通比较方便比如靠近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地点,周围的配套设施较为成熟的地方。其二,关心顾客的需要。客人最关心的是所入住的酒店对自身出门办事是否方便,交通工具是否便利,周围的一些配套设施是否齐全,酒店周围的环境如何等等,都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2.3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取长补短
过去,我国与外国的高档酒店的交流多,现在,对外国经济型酒店的学习、交流要增多。从建筑外观到先进材料,从设施到使用物品,从电脑硬件到软件,从经营模式到管理服务规范,以及绿色环保等等,外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时都有科学的标准和实施的程序。
2.4推行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
经济型酒店追求的不是硬件豪华,也不是软件的盲目发展,而是“软硬兼施”,和谐互补。因此,经济型酒店的专业化管理应体现在设施的实用性、客房环境布置人性化、对客服务高效和及时等方面。因此,发展经济型酒店,应该创造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域优势,加快经济型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如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以及要加强吸纳大专院校的专业人才,并鼓励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者进行专业学习、培训、交流,从而使经济型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