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电发展前景

时间:2023-09-14 17:39:06

导语:在水电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电发展前景

第1篇

本文是作者在2002年“史论坛”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的基础上写成的,文章根据清代经济史课题组多年的成果,比较全面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的特点与水平,是会议讨论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该文为本坛首次在网上发表。本坛同时将陆续发表与“再评价”有关的文章和资料,供读者研究。

提要:

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参以师友与时贤的研究,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诸方面阐述了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水平。作者认为,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在清代前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制度形式、经济运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其间有新的因素显现。但从更广阔的范围看,当时的生产与交换以家庭劳动为基础,落后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落后于近、,落后于资本主义。

关键词:

清代前期、经济发展、家庭劳动、雇佣劳动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绪论》的开篇中说: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有重大发展,诸如粮食生产、农业和手的商品生产、市场一体化,以及财政制度、租佃制度、雇工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均大大超越前代。清代社会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笔者在此所关注的,只是它的特点和水平。

这里,笔者根据《中国经济史·清代经济卷》,参以师友和时贤们的研究,试行撮要归纳为12条,分别叙述如下:

一、 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总量与家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清代与前代一样,以农立国,但土地的垦辟有很大成就。康熙二十四年耕地约600万顷,嘉庆十七年增加到近800万顷,前夕估计在800万顷到850万顷之间。人口也从顺治年间的一亿多,增加到前夕的四亿一千多万。只此两项已可见清代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粮食产量,考虑到复种的发展、玉米和番薯的引进,总产和亩产都有增长。据郭松义教授估算,前,全国平均亩产239市斤,粮食总产量274 509百万市斤,人均占有粮食653市斤。如果把全国划分为北方旱作区和南方稻作区,则北方平均亩产114市斤,总产量60 123百万市斤,人均占有464市斤;南方平均亩产344市斤,总产量214 386百万市斤,人均占有737市斤。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总体上要高于北方。这个估计并不包括粮食而外的商品性农作物,如棉花、蚕桑、苎麻、烟草、甘蔗、茶叶、蓝靛、花生等等的种植均有发展,其中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等的种植,发展尤为显著。据估计,清代前期商品性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1/10左右。至于清代前期的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空前的发展,下面有专条论述,这里暂时不提。

这里要说的是全国人口的构成。据郭松义教授估计,前,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10。其中,大概自耕农占四成到四成五,半自耕农占二成到二成五,佃农占三成五到四成,农业雇工占百分之一、二。这里农业雇工不包括临时打短工的人数。非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10。其中,大概手艺工匠、矿工、航运工人等占三成,地主绅衿占二成五,商人和小贩接近一成五,各级吏役兵弁占一成,盐灶人户占一成,从事牧畜业和游民、下层求食者各占百分之五、六至七、八。此外,在前夕,全国的城镇人口不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6%,人口的城市化比例还是很低的。

仅仅根据以上的两类数字,我们就可以推论,中国封建经济到了清代前期,已经发展到了它的高峰。不过,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是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雇佣劳动虽然已经存在,但数量不大,在人口中所占比重还低,作用并不显著。所以,在劳动生产率时,就不应该采用适应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计量生产和交换的概念和,而应该采用适应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计量生产和交换的概念和方法。因此,李伯重教授提出了农民家庭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他认为,应该按照一个农户在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量计算,包括农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自给部分和商品部分,统统在内。他说:农民家庭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其劳动生产率并不等于农夫和农妇二人劳动生产率的简单总和。这是因为合理的经营规模和合理的劳动分工,能

够使农夫和农妇的劳动更好地彼此协调,以及使得农民家庭中的辅助劳动力更好地得到动员,从而产生更高的综合劳动生产率。这里要申明一句,清代前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不大。纵然如此,根据他的估算,清代前期农民家庭劳动生产率还是有所增长的,而不是停滞或者下降的。李伯重教授是根据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江南的情况估算的。因此,随着江南地区先进技术和生产结构向四方扩散,受益地区的农民家庭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应该是更为显著。

在家庭劳动生产率普遍增长的基础上,清代前期的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商品性生产、自给性生产总量都分别达到了上的高峰。

二、 土地分配中出现的分散趋势显著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分配情况,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清代,大规模实行暴力强制以改变土地分配状况的现象,只在清初发生过。清初圈占民地为旗地,以及施行更名田政策就是其最突出的表现。此后,虽然各地还时有强占、强买的现象发生,暴力因素在土地分配中的作用是越来越不明显,越来越不普遍了。改变土地分配状况的机制,一般说来,是通过分家继承和买卖、典押和转让。随着地权和佃权的分离,佃权像地权一样进入流通过程的现象日益普遍化,因此,所谓土地分配状况,就不止包括地权的分配,还包括佃权的分配。这时候,国家,还有宗族,对于地权和佃权买卖、典押和转让的干预也大大地减弱了,土地买卖的自由程度是空前地提高了。可以设想,与佃权和地权流通相对应的,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货币流通量。地权和佃权与商品货币关系如此紧密联系,形成了土地集中与分散,地主、自耕农、佃农新陈代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运行机制。这是历史上土地买卖的重大发展。

土地分配的因素很多,比如官田、旗地的民田化,宗族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发展,地租转化为高利贷和商业资本,高利贷和商业资本投入土地,等等。这里只谈主要的两个。一个是农业生产中剩余的积累速度。从上说,农业生产剩余分配在地主和农民手中,扣除了地主和农民全家的消费基金以后,剩下来的都可以作为积累基金,用于购买土地。这一兼并土地的力量还是随着地主制经济的发展而增强的。但是,这一兼并土地的力量受到了一个使土地分散的因素的制约。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里通行的遗产多子均分制度。一户人家,不管有多少个儿子,都可以分得其家产的一个部分。所以,通过遗产多子均分制度,一个大土地所有者可以分成几个小土地所有者,一个小土地所有者可以分成几个穷困人户。在所说的这两个因素中,一般说来,积累农业生产剩余、兼并土地的速度是缓慢的,而分家析产则大约30年一次,是比较频繁的。清代前期,30年内使土地增加一、二倍的家庭是不多见的,而参与分家的兄弟超过一、二人的家庭则是相当普遍的。准此而论,土地的分散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清代前期的土地分配,虽然是时有集中,时有分散,此地集中,彼地分散,发展极不平衡,但总体看来,并不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是十分集中、日益集中的。根据江太新教授的研究,土地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存在的,同样,土地高度分散的地区也是存在的。这两者都属于极端现象,不可以据以概括一般。一般情况是,土地的40%到50%集中在地主手里,土地的50%到60%掌握在农民手里,亦即土地是分散的,至少不像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集中。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分散的趋势还有所发展。清代前期,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绅衿地主衰落,庶民地主增加,自耕农普遍发展,每户地主和农民平均土地占有规模日益缩小,都是土地分散化的具体表现。三、 租佃关系的演变与佃农中农化趋势的

在地主制体制下,地主的土地,除了极少量自己经营外,绝大多数是用来出租以收取地租的,这一点始终没有变化。但是,具体的租佃形式却是随着的发展而变化的。清代的情况是这样的:严格隶属关系,亦即劳动者作为土地附属物的佃仆制度,只在部分地区存在,而且日益趋于衰落。明清时代的新型租佃关系,即摆脱了严格隶属关系的分成租制度和定额租制度,在向前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佃农支付代价取得耕作权的永佃制度和押租制度。这三类租佃关系,标志着租佃关系依次发展的三个阶段,它们的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当然也是不平衡的。

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这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类型,可以看出:

佃农与生产资料的关系方面:在严格隶属关系下,进入租佃关系的劳动者是一无所有,他们住主屋、佃主田、葬主山之后,就丧失了自身和家人的自由,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依附农。摆脱了严格隶属关系的分成租制和定额租制下的佃农,他们多少不等地具有土地而外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分成租制下,他们所有的不多,还要靠地主补足。在定额租制下,他们可能具有全部经营资本,经济实力,一般而言,较之分成租制下的佃农,要殷实一些。至于永佃制和押租制下的佃农,他们不但自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且还有能力支付佃权的代价,他们的经济实力,与分成租制和一般定额租制下的佃农相比,是更为殷实的。

主佃关系方面:在严格隶属关系下,劳动者处在地主的直接统治之下,没有人身自由,不得自由离开土地,不得自由出雇,不得自由婚嫁,他们处在低下的等级地位,到封建法庭上不得与地主平等相对。摆脱了严格隶属关系的分成租制和定额租制下的佃农就不同了,他们取得了与地主平等的地位,可以自由离开地主的土地,自由出雇,自由婚嫁,他们虽然还要听从地主的役使,但与佃仆一类相比,是少得多了。至于永佃制和押租制下的佃农,由于他们的经济实力较强,无求于地主,纳租而外,两不相问,他们的经济地位和地位,一般而言,比前此是好多了。

分配关系方面:从严格隶属关系到享有佃权的佃农,他们应负担的劳役地租部分,是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而减少的,到了享有佃权的佃农,其劳役地租部分,一般而言,都消失了。交纳分成租的佃农,随着分成向定额的转化,应纳的实物地租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削减。当然,也有分成向更高定额的转化现象,但大量的是减少而非增加。享有佃权的佃农,由于享有部分所有权,可以保留一部分地租在自己手里,应交纳的地租数量,当然会相应地减少。如果考虑到佃农工农结合体生产的发展,则定额地租在佃农家庭总产量中的份额,更可能是下降的。结合这两个因素来看,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一般而言,这个时代的地租剥削率,不应该是上升,而应该是下降的。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说,随着租佃关系的发展变化,佃农中农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永佃制和发展了的押租制就是佃农中农化的最显著的标志。

四、 农民经济向商品性生产和手生产倾斜以及农民小商品生产者化

明清时代,佃农和自耕农是农民经济的主体。在地主制经济体制下,农民经济是自给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的结合,又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兼业化的二元经济(二元经济是马克NFEB3教授用语)。农民经济的这一双重结合,在清代的显著变化,是向商品性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倾斜加强。农民经济的这一双重结合又是以自有或佃入的土地作为基础的,从而,清代前期土地占有的分散化又促进了倾斜的加强。通过上升运动和辐射运动,农民经济的商品性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日益普遍,农户的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率有明显提高。因此,在农民经济中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商品生产结构。方行教授指出,它包括:自给型生产、半自给型生产、为温饱的交换型生产、为利润的交换型生产四种。他说:从清代前期的情况看,第一种类型的生产还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更是这样。第四种类型的生产虽有增加,但为数仍然很少。只有第二种类型的生产有比较普遍和大量的增加。第三种类型生产也有明显增加,但它在整个农民生产中的比重却仍然不是很大。这就是说,清代前期农民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给性生产为主,商品性生产为辅的农户有大量增加,自给性生产为辅,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农户也有一定增加,但为数并不很多。李文治先生根据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不同类型,对农户产品的商品率分别作了估计。他认为,以中等户计,买布而衣的种粮户,产品的商品率约为30%到35%,以种粮为主兼营植棉纺织的农户,黄河流域20%到40%,长江流域23%以上,以植棉及蚕桑为主兼事纺织的农户,60%到80%,棉蚕以外其他经济作物同粮食作物混合生产的农户,一般在30%以上,50%到60%者占大多数,高者可达80%。商品率是相当高的。有的学者因而强调此时小农已转化为小商品生产者。我认为这种说法,以之说明少数地区的情况,或有可能是正确的,以之概括全局,就有点太夸张了,应该说此时小农正在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正在小商品生产者化。

这里需要回答一个:此时,这样的农民还是封建地主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时的农民还没有摆脱农民地主相互循环依存的圈子。地主由于分家继承和遗产多子均分制度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大地主变为小地主,小地主变为自耕农,而自耕农又可以通过勤奋劳动,积累财富,购买土地,转化成为地主;或者,经营不善,抵御不住天灾人祸,丧失了自己原有的土地,不得不佃种地主的土地,转化成为佃农;或者变成一无所有,不得不受雇于地主的雇农。由此可以看出,地主经济的发展是以小农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其基础和条件的,而小农经济的发展和分化必然导致地主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这要算是一条。在这种情况下,小农经济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从属的地主经济的性质,从而小农经济构成了地主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地主制经济下,农民和地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以,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组成的单位经济实体,并不是稳定的、恒常不变的,而是处在经常变动和新陈代谢之中。地主制经济的生命力就是依靠这一变动不居的新陈代谢来维持的。五、官营手工业衰落,以兼营为主要经营形式的家庭手工业普遍发展,少量手工业工场出现在整个明清社会生产中,农业而外,还有次于农业的手工业。农业和手工业构成当时国民经济的两大生产部门。明清时代,手工业经历了一个从官营手工业占统治地位到民营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此乃前此所无的变化。

明代官营手工业占统治地位。官营手工业是依靠强制手工业者劳役来经营的。明初,国家把手工业者编人匠籍,称为匠户。隶匠籍者按例不准分户,世代相承,永充不变。匠户必须向封建政府提供一定的徭役,然后才有为自己的作活时间。劳役形式分为住坐、轮班和存留三种。凡籍隶京师就近当班的工匠为住坐,籍隶各行省赴京应役的为轮班,留存本省地方官局服役的则为存留匠。成化二十一年明政府改变征发轮班服役制为出银代班制,嘉靖四十一年规定轮班工匠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由劳役改为以银代役,叫匠班银。至于住坐工匠以及存留工匠,则没有什么变化。在这一制度下,明代官营手工业,如矿业、瓷器业和造船业等获得了突出的发展。

清代顺治二年,清政府废除了匠籍制度。此后,官营手工业规模缩小。官营手工业和公共工程中使用的匠役,改为一种计工给值的雇募制。对民间丝染织手工业者,则用承领机帖、轮值等方式加以控制和利用。又,随着匠籍制度的废除,清政府从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一年间改变了矿业政策,特别是对于供鼓铸制钱原料的铜矿、铅矿和作为银货的银矿,准许各省任民采取。对铁矿、煤矿也采取了比较放任的政策。因此,清代矿业手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从采矿冶金业看,尤为明显。铜矿乾隆盛时大约年产铜1 500万斤左右,贵州铅年产最高达1 574万斤,前全国年产铁5 000万斤以上。矿业中间,使用雇佣劳动不少,但个体户仍然很多。据董孟雄教授,云南铜矿业中,正是在个体专业户中,发展出了炉、石曹、炭、马专业户组成的联合经营。

铜矿业中的现象并不是唯一的。据徐建青教授研究,在发达的江南丝织业中,许多工序都独立为社会分工的一个行业。在景德镇陶瓷业中,瓷土、制坯、绘彩、烧窑形成几大行业,每一行中又分为一系列专门工作。井盐业中,有井户、汲户、笕户、灶户,还有牛户,专为使用者提供牛力。佛山铁器业中分为土针、铁镬、铁砖、铁线、铁钉等行业。甚至造船业和造纸业等行业中,也有类似情况。这都表明工矿业中,行业内分工发展。但的内部分工,除少数行业外,并未有相应的发展。

清代前期,构成城市手工业主体的仍然是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除两京外,还形成了某些手工业的重要产区。如苏杭的纺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景德镇的制瓷业等等。全国各大城市和市镇中差不多都存在着磨坊、油坊、机房、纸坊、酱坊、铜作、漆作、铁作等大大小小的手工业作坊。乡村中,有手艺人走乡串户,在那些不便的偏远地区,他们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随着乡村手工业的普遍发展,有一些手工业者集中到城市和市镇中来,虽然他们未必都同农业割断了联系,但毕竟具体地表明了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一些不适宜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行业中还出现了少数的手工工场。

清代前期,发展得最为普遍的是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手工业,不但增加收入,还可以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和农业闲置劳动力,是最合理的经济结构。这种结构这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突出的表现是,棉纺织业由江南扩散到华北、华中、华南,桑蚕业也在江南、广东、四川普遍兴起。全国各地,许多农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选择有利的副业进行经营。农民家庭经营手工业的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了以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地区性分工。不过,以农民家庭为基础的专业化分工,如棉纺织业中纺与织的分工,并不脱离农业,仍然与农业相结合。这是在分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兼业化,是与专业化并行的发展趋势,它们结合起来,与上面提到的行业内分工发展、企业内分工欠发展一起,构成了清代前期手工业发展的时代特点。

概括地说,清代前期手工业的发展,虽有生产技术、生产结构上的变化,但生产工具方面的改进有限,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的数量增多。除少数行业外,手工业行业内的社会分工虽有发展,但还有限。手工业与农业和商业的结合密切,并从属于农业和商业,手工业成为主业的情况不多。虽然如此,地看,清代前期手工业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是毫无疑问的。

当时出产的棉布、丝绸、茶叶、食糖、瓷器、铁器、白铜、锌和船舶,在国外所到之处,都可说是抢手货。前夕,英国需要购买中国的手工业品,无以抵偿,就运来鸦片和白银以平衡贸易。但是,手工业产品的广大市场还是在国内。

六、市场的形成,市场上物流的增长,市场一体化与封建的繁荣

明清,中华大地上一个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正在形成。它通过新的陆路线的开辟,内河水路交通延伸到偏远的上游地区和沿海航线的联结,把东北、塞外、西北、西南、沿海以及周边地区同内地紧密联系起来。它也把基层市场、集散市场、中转市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事实上,基层市场、集散市场、中转市场是相互联结的,根据联结的构成不同,大体上可以区分为集市、市镇和城市。

农村集市,包括市、集、场、墟,是小农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的农产品、手品的出售,生产资料、手工业原料乃至口粮的购买,随着小农经济向手工业和商品性生产的倾斜,越来越离不开集市。小农经济的商品化程度越高,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强,农村集市的也就越来越突出了。据许檀教授估计,明代农村集市在10 000左右,清代中期发展到至少22 000到25 000个,清末超过30 000个。集市密度和开市频率都超过以前。农村集市是商品物流的起点和终点。在此基础上,起着集散市场和中转市场作用的市镇随之而发展起来了,大市镇也随着中、小市镇的发展而发展起来了。市镇中最多的是地方供需型市镇和商业转运型市镇。此外还有手工业者集中的产品产销型市镇,以及三者兼备的综合型市镇。市镇与市、集、场、墟不同,有基础设施,商铺林立,人口众多,有经常性的集市。清代前期,在集市和市镇空前增长的基础上,城市也有显著的发展。特别是沿江、沿海交通枢纽型城市,如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汉口最为突出。也有例外,比

如随着沿海、沿江航运的发展,运河航运衰落,沿运河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如临清、淮安就式微了。此外,还有由于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如南京、苏州、杭州、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山东的博山镇,但为数不多。上述农村集市、市镇和城市由四通八达的商路联结起来,组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是清代前期封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这个市场网络中流通的主要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竹本、盐、铁器、茶、丝绸等。其中长途贩运的粮食,据邓亦兵教授估计,每年可达8 000万石,布疋据徐新吾先生估计,每年超过3亿匹。《的资本主义萌芽》估计,前全国年产盐约32亿多斤。流通中的商品数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更应该注意的,也是更重要的是,据晚近学者们,在不同城市中粮价变动的同步性相当高。这表明市场一体化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为商品流通服务的机构——钱庄和票号。在这个市场网络中活动的商人群体也空前庞大,形成了晋商、徽商、陕西商、宁波商、山东商、广东商、福建商、洞庭商、江右商和龙游商等十大商帮。在许多城市中都新设了商人会馆。

根据以上说明,清代前期,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上述商品粮不过占粮食总产量的11%,布匹也不过是总产量的一半稍多一点。许多商品仍然是自给有余的剩余产品。自给自足的经济部分不但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总量也有不小增加。自给产品和上市商品基本上都是包括佃农和自耕农在内的小农和小手工业者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重复一句,清代前期的生产和交换是以个体家庭劳动为基础的,雇佣劳动不占重要地位。所以,不论是自然经济的增长,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反映的都是小农经济的繁荣,地主制经济的繁荣,和封建经济的繁荣。这里,是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都与封建经济有着本质联系的角度来审视封建经济的发展的,这样看也许更加符合的实际。

七、工商业经营中出现了近代化或化的因素

明清时代工商业中,除了独家独资经营、自购自造自运自销的工商单位外,合伙经营的现象,愈来愈为普遍,而且,随着工商业规模的扩大,合伙的形式和经营方式也随之而有所发展。

据徐建青教授的研究:合伙的初级形式是劳动合伙。合伙人身份平等,多半自带工具,共同经营,不置备共同的财产,收益按人头或劳动分配。进一步的是劳动与资本兼有的合伙。合伙人既出资金又亲身参加劳动,置备有共同使用的工具和财产,收益分别按投资数量与劳动数量分配。再进一步的是资本的合伙。合伙人只投入资本,并不都亲身参加劳动。有的亲身参与管理,有的并不参与。这后一种情况下,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分离开来了。不论合伙人是否参与管理,合伙人都共负盈亏。收益依投资数量按比例分配,一般称为“股”或“分”。这后一种合伙形式,只是资本的合伙,已经摆脱了与劳动合伙的联系,可以称之为股分制合伙。合伙开始时多发生在同姓宗族亲戚之间,后来才出现在异姓之间。在股分制合伙形式

下,出现了土地入股、人力入股乃至字号招牌入股的现象。这需要作些说明。

先说土地入股。在冶铁、采煤、铜矿、制盐业中,合伙出资人租佃矿山土地,将收益的一部分分给矿山地主。这一部分,在京西煤矿,一般是收益的1/6,在云南铜矿,一般也是这样。这大概是传统的惯例。1/6并不是土地的价格占总股本的比例。这实质上是以土地入股,所取得的矿山地租。当然,如果矿山地主另外又以资本入股,其分配所得就兼有矿山地租和投资收益双重性质了。

再说人身股。在较大规模的工商业中,需要有专门人才进行经营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主管人员,称为经理等等。这类人不出资本,不出土地,而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经营管理获取一份报酬。这份报酬以股分所得的形式出现,不像后来的工资。这种股分称为人力股、身股。接受这种股分的人,一般说来,并不意味着对拥有所有权,在企业亏损时也不承担责任,一旦违约或退出企业,所接受的股分也就随之而被勾消了。由于这类人出现,出资人不再参加经营管理,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分离开来了。在晋商经营的企业中,人身股,或称股俸制,首先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里,出资人称为财东,财东将资本、人事全权委托经理负责,一切经营活动并不干涉,日常盈亏也不过问,静候期终决算报告。经理的人身股由财东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职工的股分则由经理确定。这种人身股的总和在分红中的比

例可以相当的高。说不清在什么时候,形成了股息、红利、花红三者组成的分配制度。股息是股分的应得利润,也称股利,后来按固定利率分配,形成所谓官利。股东提取股息后始能分配红利和花红。红利是股东所得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花红是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分给董事、监事和以额外报酬的形式分给职工的部分。

在合伙制下,也有以字号招牌作为资本参加合伙的,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原有独资店铺无法继续经营,招集资金,改为合伙经营之时,这时,商业信誉已经被视为无形资产了。

此外,股分合伙制的集资方式还是相当灵活的。在四川井盐业中,投资者事先并无投资数量的限额,而是随着工程进展的需要陆续投入的。如果原有的投资集团无力继续投资,还可让第二集团继续投资。前者只提留不再出工本的股分归己,让出若干股分归第二集团,由第二集团承担继续投资的责任。这样,每股的投资量并不是相等的,但最终却是按股平均分配。

总而言之,不同的合伙形式是适应经济发展、资本集中对企业形式、企业管理的要求提高而出现的,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多层次发展。它们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在空间上又可以是并存的。在这中间,集资方式、管理方式、分配方式等等的发展,实开近代企业之先河。不过,发展缓慢,到前,股分合伙制也不曾发展到近代股分制企业。

八、赋役征课制度的完善化与封建国家对劳动者控制的松弛化

明代的赋役征课制度繁琐复杂,流弊日益突出,明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实行一条鞭法,即将赋、役、丁口银等等征课项目,折银、归并、简化。明代的一条鞭法,实际上是将各个征课项目简化,而非总归为一。名为一条鞭,实为多条鞭。但是,改革并没有成功,只能说是试行。清代一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并且有所。具体地说,清政府陆续将四差银全部摊入地亩,实现了赋役合一、役归于赋。又将丝、绢、麻、棉、红花、马草全部折银和摊入地亩,将土贡物料的绝大部分也折银摊入地亩,城市中废除商役等,只征商税。此外,又将力役之征,治河、修城、修仓等等工程,以及临时夫差,实行官购物料,对民夫实行官为雇役。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完成了赋役归并,形成了赋役征课时的地赋和丁银两大项目。这就为摊丁入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决定:“嗣后编审人丁,据康熙五十年征粮丁册定为常额,其新增者,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首先把丁银数额固定了下来。接着,雍正初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地,将丁银均摊于地粮之内,造册征收。此后,赋税正项出自田赋,完全改变了田赋、差役、丁银和土贡物料分征的格局。这就是摊丁入地、地丁合一。由于地亩增长变动不大,地丁合一实际上使得清代赋税正项的总额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样一来,税制统一、简化、货币化和定额化的鲜明特点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地丁合一取消了丁银,最终使编审人丁制度失去必要而被废止了,从而,清政府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这一赋役征课制度改革的效应是有重大意义的。袁良义教授指出:赋役制度的改革,免除了贫苦农民和手者、商人、作坊主的无偿劳役,削弱和消除了他们对封建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把佃户、雇工人和小自耕农从类似农奴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迁徙的农民和雇工;使手工业者、商人、作坊主获得较前此广阔的发展天地。

九、依附关系的松弛化与劳动的自由化

明清,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对劳动者人身的束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封建国家,地主和雇主。

清初,封建国家废除了匠籍制度,解除了手工业者的劳役负担,手工业者获得了解放。清前期,实现了赋役征课制度的改革,使手工业者、商人、作坊主、自耕农、佃户、雇工人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这些,上面都提到了,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要说的是地主、雇主对佃户、雇工的束缚也松弛了。这也是重大的变化,需要作些说明。

关于地主佃户之间的关系。根据经君健教授的,明王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就把宋元两代所有关于佃户身分低于佃主的全部废除,从而置佃户于凡人等级之中。佃户摆脱了比地主低下的法律地位,甚至出现了禁止地主役使佃户抬轿的法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佃户的利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明代主佃之间完全平等了。佃户见佃主需行以少事长之礼,佃户不得编入乡约等规定,都表明他们身分仍然低下。清政府继承了明朝的政策,承认佃户为凡人而非贱民,并将其作为清代法制的出发点之一。在这项政策的贯彻上,清政府较为彻底,它多次指出社会上将佃户视同奴仆的非法性。从顺治到雍正初,陆续颁布禁令例案,禁止地主不准佃户迁移、随田买卖佃户、霸占佃户妻女、勒令佃户服役、反对佃户子孙参加以及私刑佃户等等。清代在保甲制度中也不象明代乡约规定那样歧视佃户。雍正五年颁

布条例,承认民田佃户具有凡人等级身分而非地主个人的私属。与此同时,国家也保护地主的土地私有权,并助其实现收租权。清政府在保护地主土地私有权和收租权的同时,要求在上体恤佃户。乾隆五年将报灾时不赈济佃户改为赈济佃户。上述雍正五年的条例,从法治方面,完成了佃户对地主个人之间人身隶属关系、依附关系的解放过程,开始了确定主佃之间以纳租为主要表现的经济关系的时代。但在实际生活中,主佃之间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这就是清末法律学家所说的主佃之间与平人不同。

关于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明清法典中都有关于雇工人等级地位的明确规定。雇工人指的是编制在雇主家长制统治下的一个低下的社会等级,终明清之世,都无改变。但雇佣劳动者与雇工人等级之间的关系,在各个时期是并不相同的,不是一贯制。粗略地说,从明王朝建立到万历十六年,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内,都被视为雇工人。从万历十六年开始,短工取得了同雇主平等的法律地位,从雇工人等级中解放了,大概在同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雇工也不再被视为雇工人。但农业长工显然还被视为雇工人。从雍正年间开始,越来越多的农业长工不再作为雇工人对待,开始从雇工人等级中解放。乾隆五十三年颁行雇工人律新条例以后,以有无主仆名分作为区别是否属于雇工人范畴的标准,不再考虑长短工的区别,实际上,多数长工也不再作为雇工人对待了。这个条例可说是长工解放的重要标志。不过,从万历十六年起,从雇工人等级解放出来的长工和短工,仍被视为雇主一家,处在雇主的家长制统治之下。一直到光绪初年,没有主仆名分的雇工才不再被视为雇主一家,从雇主家长制统治下解放了出来。如果把属于雇工人等级的雇佣劳动者称为等级雇工,那末,摆脱了雇工人等级而仍属雇主一家的劳动者,是由等级向非等级过渡的雇佣劳动者。万历十六年以后,这两类劳动者一直并存着,才结束了这一并存的。

总起来看,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封建国家和地主、雇主加在劳动者身上的束缚在日益松弛化,亦即劳动在日益自由化,是无可怀疑的。

十、资本主义萌芽与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或社会过渡的诸种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热潮过后,再来审视资本主义萌芽,也许可以客观一些。我们肯定明清时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估计不高。

根据徐建青教授的研究,在手工业中,商人支配生产的形式有:一种是商人以借贷或预买方式控制小生产者,在农产品加工业中最为常见;再一种是包买商形式,即商人向小生产者提供原料,收购产品;第三种是商人直接投资开办工场,雇工经营,即商人雇主制。在清代前期的手工业中,无论从范围上,还是形式上,商人支配生产的程度还不高。在前,在十几个手工行业中真正称得上是工场手工业的只有四川井盐业。不过,一些商人开设的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也可称作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丝织业、铁器业、盐业中的包买商制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种形式。此外,在云南铜矿业中,有政府放铜本支持生产,产品由政府按一定比例收购,可称为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前,这些萌芽性质的生产关系都还处于微弱发生的阶段,在各行业中均未占统治地位。

在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形式有:1自耕农、佃农雇工经营商品性生产;2地主雇工经营商品性生产;3商人租地雇工经营农业。不论什么人经营,这些都是雇工经营。这时的农业雇工还处在由等级性雇佣劳动向非等级劳动过渡之中。至于雇工多少才算是资本主义萌芽,没有一个标准。雇用一、二个劳动者的经营,恐怕算不上是脱离了家长制经营范围的、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萌芽形式。不管标准定在那里,都还要考虑超过地租的余额,亦即利润的有无和多少。上述三类雇工经营方式,以及把雇佣和租佃结合起来的过渡性的分益雇役制经营方式,都视这个余额的有无和多少为进退。在清代前期,这个余额还没有摆脱地租的限制,所以上述各种经营方式虽有发展,但并没有普遍开来;有时候,雇工经营不利,还往往退回到租佃经营或家长制经营,反映了这些过渡性的经营方式的优越性并不稳定。

如果把资本主义萌芽看作是传统社会向近代或现代社会过渡的因素之一,那么,要提到的因素就不止上述生产领域里出现的萌芽。在流通领域里出现的市场的形成,市场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工商业经营中的股份合伙制、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官利分红制度的发展;商人集团的崛起;财政管理体系中的赋役征课制度的完善化;租佃制度中的佃权与地权分离与佃农的中农化;小农经济向手工业与商品性生产倾斜,亦即小农小商品生产者化;在封建等级制中劳动的自由化,如此等等,上面都提到了,这里只不过是把它们归总起来,一并考虑。这样一来,就把资本主义萌芽考虑的范围扩大了。我认为,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本来就是同一个范围的问题,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罢了。

十一、家庭劳动与雇佣劳动以及家庭劳动优越性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

上面说过,清代前期生产与交换的是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雇佣劳动不占重要地位,这是清代前期封建的一个根本特点,那末,家庭劳动优越性的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就是事关全局的一个重大了。

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小农和小手者,十之八、九经营的是兼业化的二元经济,亦即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经济。这里,小农兼营手工业,小手工业者也不脱离土地,他们的区别只在兼业中的主业不同。在这类经济中,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劳动成本是难以分别的,而且,其商品性生产部分又可以自给性生产部分作为底垫,所以,生产者只要能在扣除货币支出的成本以后,还可以得到多少一点收入,那怕最低的价格,他也可以接受。出售的产品的价格可以低于其价值,而且经常低于其价值。无论是农产品,或者是手工业产品,都是这样。对此,马克思曾提到过,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使市场价格提高到同他的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相等的水平。这就是兼业化的二元经济产品价格的一个特点。使用雇佣劳动的专业化经营就不同了。这类经营可能具有大生产和分工

专业化的优势,但在劳动成本上同家庭劳动兼业化经营有很大的区别。粗略地说,当时,雇工应得报酬包括工钱和工食两个部分,工钱部分占整个雇工应得报酬的30%到50%;或者,更多一点。家庭劳动的经营,只支出工食,不支付工钱,而雇工经营不但要支出工食,还要支付工食以外的工钱,两者劳动成本的差别是不小的。如果雇工专业化经营所带来的优势,不能抵销其劳动成本的增加,则雇工专业化经营产品的价格就难以同家庭兼业化经营产品的价格相竞争。这就意味着,在同样生产力水平上,家庭产品在价格上是有竞争力的,它体现了兼业化二元经济的优越性。也因此,雇工经营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这就说明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专业户,以及雇工经营的同类专业户,难以大量地、普遍地出现的原因;这也说明了地区性分工有所发展,而专业性分工难以同步发展的原因;当然,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出现了,但未曾发展起来,原因也在于此。这就是以家庭劳动为基础的兼业化的二元经济的优越性的负面作用。至此,家庭劳动优越性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说到了。

但是,从更广阔的范围看,雇佣劳动给生产力发展开辟的广阔空间及其优越性是不能忽视的。此时的英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大量使用雇佣劳动,农业中的雇工已占人口的1/4到1/3。英国的雇佣劳动比的自由。这些都是清代前期所远远不及的。笼统地说,从家庭劳动与雇佣劳动,传统与近、社会,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从多个角度两相比较之下,清代前期中国社会经济是落后的。落后于资本主义,落后于近、现代社会,落后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如果拿上述清代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剑桥欧洲经济史和方坦纳欧洲经济史所叙述的同时期的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客观事实。

十二、从更广阔的范围看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清代前期处于封建社会的下降阶段,亦即腐朽、停滞和衰退的阶段,没有生命力之可言。近年来,通过各个方面的实证,我们发现,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清代前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一句话,它还有活力。而且,同既往的中国封建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清代前期,中国封建经济无疑是发展到了它的高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第2篇

关键词: 铜川地区; 煤矿业; 水土保持检测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1-0029-02

一、铜川地区基本情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介于东经108°35′—109°29′和北纬34°48′—35°35′之间。东与渭南地区接壤,西、南与咸阳市毗邻,北靠延安地区。南北长84.03公里,东西宽83.97公里,总面积3908.5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

铜川市由于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华北地台次级构造单元鄂尔多斯台向斜和渭河地堑之间。形成了由山、原、梁、台原和河谷构成的复杂地貌。在这样一个特有的地理环境里,构成了该市植被类型多样,蕴含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

二、铜川市煤炭资源开况

铜川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已探明地质储量30多亿吨。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能源需求旺盛,煤炭开采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全年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我市现有煤炭生产企业33家,国有重点煤矿8处,地方国有煤矿7处,乡镇煤矿18处。大型煤矿企业主要有铜川矿务局、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陕西省监狱局崔家沟煤矿以及照金煤矿、柴家沟煤矿等。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资源产业的需求也更加旺盛,煤炭业也步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近几年,国家又放开了对煤炭价格的管制,煤炭价格由过去的60元/吨,到现在的500-600元/吨,还供不应求。整个市场价格的提高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也有利于水保及监测部门开展工作。

三、铜川市煤炭业水土保持的发展

1995年,根据《水土保持法》所编制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中对开发建设项目,矿山等项目做出了系列规定。第二条规定,凡从事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第三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第七条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项目单位或个人在领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证》后,方能办理其他批准手续。以上规定,促进了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法展,我市的水保事业也由此而蓬勃发展。

煤矿业一直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前些年,由于煤炭价格较低,煤矿企业资金匮乏,这方面也限制了煤炭业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自从煤炭价格放开后,煤炭业也有了充足的资本,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市上主管部门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煤炭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非常顺利。编制了《铜川市秀房沟煤矿采煤机械化技术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等。

四、铜川市煤矿业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

2003年铜川市水保监测站正式成立以来,完成了多个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如2006年完成的《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及报告》和2010年完成的《铜川市秀房沟煤矿水土保持监测方案》都是关于煤矿的水土流失监测。

五、铜川市煤矿业水土保持监测的特点

煤矿业项目基建期和生产期没有明显截止的时间界限,基建期可以称为前期基建期,影响较小,到后期开采期多采用大型机械采挖和爆破采挖工艺,运输为重型车辆,因而对地表和地下扰动强度极大,对土壤、植被的破坏严重,并且煤矿业本身扰动面积大,后期生产期长,多达几十年,对地表、地层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应重点监测后期生产期水土流失的情况。

要减少或避免水土保持监测扰,必须精心选择重点地段,监测对象、监测时段、监测点和布设监测设施设备的位置,保证监测对象、监测点和设施设备可以在设计的时间内发挥设计的监测功能,以便能够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都能开展必须的观测、获得必要的数据,以便比较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较大的未观测区和整个观测范围的水土流失状况。

六、铜川市煤矿业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方式

照金煤矿为铜川市五大煤矿之一,现在就以《铜川市照金煤矿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为例,简要介绍煤矿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与方式。

(一)监测内容:主要有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面和弃渣、弃土场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防治责任范围随之发生变化,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是首要任务。2、扰动面积监测:对开挖面、弃土场、回填工作面、道路等扰动类型,监测扰动面积、记录扰动类型,并进行分类与土壤流失量的观测和分析相结合,确定土壤流失情况。3、弃土弃渣监测:包括弃土弃渣场、弃土弃渣量及其土壤流失量监测等。4、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动态监测:包括弃渣场地、生产生活区等的植物措施数量、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状况及生态防护效益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包括调查监测、地面定位观测两种。调查监测是指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测定不同工程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实施情况。

1.面积监测。面积监测采用手持式GPS定位仪进行。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如堆渣、开挖面、坡面等,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工程名称、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通过GPS记录所测区域的形状(边界坐标),然后将监测结果转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显示监测区域的图形和面积。对弃土弃渣量测量,把堆积物近似看成多面体,先观测堆积体的体积,通过观测一些特征点的坐标,再模拟原地面形态,即可求出堆积物的体积。

2.植被监测。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关于标准地的灌丛、草本覆盖度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国际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运行状况调查。调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布设、几何尺寸、质量等。

4.地面观测。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如侵蚀沟样方法、简易小区法等。侵蚀沟断面法,在已经发生侵蚀的地方,通过选定样方,测定断面内侵蚀沟的数量和大小来确定侵蚀量。样方大小取5-10m宽的坡面,侵蚀沟按大(沟宽>100cm)、中(沟宽30-100cm)、小(沟宽﹤30cm)分三类统计,每条沟测定沟长和上、中上、中、中下、下各部位的沟顶宽、底宽、沟深,推算流失量。

七、铜川市煤矿业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前景

目前,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再加上煤炭行业的高度市场化,使得煤炭价格持续高位,铜川市煤矿业也因此拥有大量充足的资金;并且,铜川市煤炭企业在经过关停小煤窑的整顿后,目前所保留下来的煤炭企业均属国有、地方或乡镇企业,管理更加规范,更易于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再加上国家对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视,这给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行业配合,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将这一项事业持续、稳定的开展起来。

八、铜川市煤矿业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极应付监测工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煤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管理手段,加上水土保持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监测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建设单位对必须履行水土保持监测这项法定义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视为可有可无,从而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

第3篇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220-01

自动控制技术是在20世纪中期影响最大,发展也是最迅速的主要技术之一,并在之后成为21世纪最重要、应用广泛的高新技术之一。新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队伍逐步壮大、水平的逐步提升,建筑、制造、生产、管理、军事、生活等多方领域的发展都渐渐的与自动控制技术不可分离。

新时期出现这一发展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就其定义来分析,自动控制技术就是:控制理论的技术实现与应用,是通过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某种需要控制的任务,从而来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的某个过程可以实现某个事先预设的目标或按照事先预想如期进行。另一方面,对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而言,是一种运用仪器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理论、以及其它信息技术,对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控制、检测、优化、管理、调度和决策,从而达到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等多重目的的系统综合性的技术。因为其的智能化与先进、专业化,所以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被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之一。其中工业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三个大部分。其功能是主要解决生产、工作效率与一致性有关的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与提升作用。所以,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新时期的科学技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新时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分析

1.1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简述新时期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通过智能控制、电子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和电子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关于电气工程到应用技术学科直到发展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60年代,现代控制理学理论开始出现,并随着微型计算机在各种行业中逐步的推广加之微型计算机在相关控制专业上的实际应用,促使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控制和管理也推动自动化进入到一个全新且自动化的新阶段。可见,电气专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其发生质的变化,这也是因为信息处理与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结果造成的。

1.2 建筑、制造业网络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楼宇建筑自动化控制技术系统,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自动的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构建的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这种综合管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将建筑内部的各种设备统一的连接到一个可以互相控制的网络上,使其通过网络进行对建筑的综合、系统的控制。自动化控制技术运用到建筑网络中的设备包括:取暖照明、空调设备、消防设备、电梯、安全保障设备等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建筑和制造业网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确保建筑物内的安全和舒适的办公与居住环境,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环保、节能的新时期要求。

2 新时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以上简要分析了新时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会被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新时期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以水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现场总线监控系统为例:目前,对于现场总线、以太网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普遍的应用于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去,且已初步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在智能化的电气设备方面也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可以见得,水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可以应用其中。这些都为应用于水电厂的电气系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对于现场总线监控的方式使水电厂的控制系统的设计更具针对性,另外,针对不同的间隔有不同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间隔情况进行区别性设计。

新时期,自动化控制技术虽然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较其他一些工业广泛,但随着技术的逐渐传播与推进,现如今很多空调设备和取暖设备、照明设备中也逐步应用了这一技术,例如:照明技术的人感系统就是这一技术的直接应用,能达到更高效的节能与环保的作用。所以在未来,自动化控制技术将逐步普及,促进多方面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李楠.《浅谈电气控制系统(ECS)的应用和发展》[J].自动化博览,2004.

[2]范辉,陆学谦.《电气监控系统纳入DCS的几点体会》[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1.

第4篇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测量监理工作。择业面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检修;技术

水轮发电机组,即水轮机驱动的发电机组,是水电站最为常见的发电设备。对于水轮发电机组的容量以及转速变化,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般而言,高水头冲击式水轮发电机主要采用卧式结构,大、中型代速发电机一般采用立式结构。由于水电站作为我国利用水资源的调控机构,一般建立在远离城市的地区,因此供电需要较长输电线路,换言之,对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的稳定性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为了使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调度更加灵活,因此要不断更新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与日常检修技术。

1.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原则

在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国家的相关安装与检修标准,同时要结合实际的运行状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性。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与检修在实际的工程中要积极遵循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防护以及环境保护要求。一般而言,在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达到指定地点时,要强化设备的检查工作;二是前期性。在冲击式发电机组的安装前期,首先要认真研究相关的设计图纸以及技术要求,其次构建合理的安装和检修方案。对于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水轮机安装、发电机安装以及实验调整,而对于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检修主要分为水轮机的检修、发电机的检修以及实验调整三个方面;三是规范性。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应该积极按照设计单位的机组安装图来进行,同时结合相关的技术文件,遵循规范性原则,正确处理好制造厂在技术要求上与国家技术标准产生的矛盾。

2.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及检修技术

冲击式水轮机,即主要借助在导水机构下产生的自由射流,从而使转轮旋转作业,进而将水能转换成机械能,一种特殊的水力原动机。一般而言,冲击式水轮机由于转轮位置以及做工次数的差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切击式水轮机、双击式水轮机以及斜击式水轮机。根据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利用水流动能从而改变做功的水轮机,在实际的安装与检修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引水管安装与检修、机壳安装与检修、水轮机轴承装配与检修以及水轮机轴安装与检修,具体如下。

2.1.引水管路安装与检修

在引水管安装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引水管路的进口中心线与机组坐标线的距离,这个距离偏差不能大于进口直径的±2%。在日常检修中,主要的检查工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兰及喷嘴支撑面的高程,二是垂直度,三是孔的角度位置,这三者的偏差要按照相关设计标准。

2.2.机壳安装与检修

对于机壳安装,首先要注意与机组基准线的距离,偏差要控制在l㎜以内,同时高程偏差控制在±2㎜以内,法兰面水平偏差应控制在0.04㎜/m以内。以立式冲击式水轮机机壳安装为例,首先在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测量放置机组中心线坐标以及高程点,根据设备上的机组数据,从而吊入机坑。其次,要按照放置点的位置,积极调整设备的中心以及高程,加固机坑里衬。最后吊入平水栅,进行机坑里衬的整体焊接。在日常的检修中,要注意立式机组的焊接与机壳上的各喷嘴法兰高程变化,高差应该控制在l㎜以内。

2.3.水轮机轴承装配与检修

以立式水轮机轴承装配的安装与检修为例,在安装与检修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清点以及尺寸的校核,要检查轴承法兰的高程以及水平,把高程偏差控制在2㎜以内,同时水平偏差控制在0.04㎜/m以内。同时,水导轴承与其支架应进行预装配。

2.4.水轮机轴安装与检修

对于水轮机轴安装与检修,首先立式机组的法兰面安装水平与设计高程的偏差应控制在20㎜到25毫米之间。其次,对于水轮机轴与发电机转子的结构模式,要注意水轮机轴法兰与正发电机转子法兰之间的平行度以及同轴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言,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水电资源开发的程度越来越迅速,因此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所以,对于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与检修,要结合水电站实际运行的状况,积极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规定,同时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从而确保冲击式水轮机组的正常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逐渐迈向高水头、大容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志强.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日常检修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2(11)

[2]王晓燕.冲击式水轮机发电机组安装技术探讨[J].科学时代,2013(01)

第6篇

关键词:能源;发展趋向;非常规油气;新能源

一、以“全球观”看中国

(一)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状况(资料来源:ETRI)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将不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预测在2045年左右_到167亿吨油当量的峰值,之后增长停滞并缓慢回落。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煤炭和石油比重逐渐下降,但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未来天然气将成为第一大能源。但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加强,非化石能源消费开始增长,预测在2050年将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3%左右,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逐渐趋于清洁化。

可以看出,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逐年增长,始终排在世界前列,2016年已经成为众多国家当中能源消费最多的,占比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的22.6%。排名其后的依次是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

(二)全球剩余油气资源量

2016年,全球油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保持增长。石油剩余储量为2415.8亿吨,增长0.2%;天然气剩余储量为191.2万亿立方米,增长0.3%。可以看出,中国油气资源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相比其他国家是相当低的。也就是说在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想要完全自给自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中国必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油气进口大国的地位。

未来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增长将更加依赖于非常规资源。预计全球石油2030年达到52亿吨左右的高峰产量,其中常规油产量2030年增至42.4亿吨,之后缓慢下降。预计常规天然气产量2030年达到3.4万亿立方米,之后基本保持这一水平,2040年后有所下降;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生物气等)产量增长迅速,尤其是页岩气,其产量在2050年将增长至1.1万亿立方米左右,约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20%。因此,非常规油气行业必定很有发展前景的。

二、以国内统计数据看中国能源

(一)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情况(数据来源:中石油经研院)

国内一次能源消费持续增长,预计于2035年前后将达到37.5亿吨油当量的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在能源结构方面,国内一次能源逐渐趋于清洁。由于中国严格的控煤政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煤炭消费已达峰值开始逐步下降;石油消费还有一定增长空间,但变化不会太大;而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其消费将不断增长,并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二)国内油气行业的发展预测

(1)石油

可以看出,中国石油产量还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这主要来源于非常规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国内石油总产量预测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2.3亿吨的峰值,之后石油产量逐渐下降。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长,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对石油的需求。随着燃料替代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普及,预测成品油消费量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并开始出现较快下降。但由于国内石油产量始终满足不了石油需求量,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石油净进口国,这一地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2)天然气

由于中国的页岩气、煤层气、生物气和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且开采技术日趋成熟,中国的天然气产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预计高峰产量将达到4200-430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所以非常规天然气开采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前面提到,未来天然气将成为第一大能源,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迅猛增长。预测到2050年能够达到美国目前的消费水平7100亿立方米。这也说明中国未来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不断增长,预计2050年天然气进口量将高达2850亿立方米左右。美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在不断下降,预计到2020年将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而中国将长时间从国外进口天然气以满足庞大的天然气需求量。不过,这说明中国的天然气行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中国迫切需要天然气行业的高技术人才。

图2 3国内天然气需求量与产量变化

第7篇

关键词 三维协同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16

Application of 3D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HUANG Hongliang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In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belongs to the larger, more difficult is strong, high utilization rate of large-scale high-tech engineering.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deal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most basic and critical part is the design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you need to consider a variety of factors, the need of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n various fields in order to achieve a. Therefore,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requirements accurately and quickly, in order to achieve less errors and saving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software and to apply,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software to some extent,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oject design, especially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Key words 3D collaborative desig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application research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发展中,主要经历了三个较为具有代表性的阶段,分别是手工绘图阶段、电脑绘图阶段以及三维设计阶段。目前国内最为尖端的技术,就是三维协同设计技术,三维协同设计技术是由三维CAD技术演进而来的,并在三维CAD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多领域协同的可能,具有许多CAD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业已成为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发展主流趋势。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三维协同设计的概念、应用价值、发展现状以及软件的分析和应用,分析三维协同设计的发展前景。

1 三维协同设计的概念

三维协同设计是一种能够将各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同平台工作的协作型设计软件,也就是说,三维协同设计也可以被称为是三维模型设计的协同效应。这种设计工作方法,能够将各种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得精准化和可视化。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当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工程复杂性越来越高,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三维协同设计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中的多角度多领域的平衡能力也越来越高,使得三维协同设计在产生和发展之余,成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热门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发展中,另一项广受关注的设计要求,就是环保节约的要求,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做到“投资省、耗能低、环保好”,也是当代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广受重视的设计出发点之一。这些要求,都能通过三维协同技术得以实现,三维协同技术能够极大的减少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人才和物料的浪费,并且能够通过虚拟模拟,极大地减少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三维协同设计的应用价值

三维协同设计在应用中,具有二维和三维CAD设计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有设计形象、设计中空间布局设计率、设计准确性以及校审便捷性等五大特点。

2.1 设计形象的优势

三维协同设计的一个最直观的优势,就是能形成虚拟的三维模型,并且能够通过这种三维模型,模拟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建设过程,通过对这种建设过程的模拟,找到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误算,并将设计中不协调的问题查找出来进行修改,并且可以将所做的工程设计直观地播放给审查和各级领导观看,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优势。

2.2 空间优势

空间优势是指,三维写作能够通过空间建模,实现二维设计技术不能实现的空间布置设计,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空间布置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二维设计技术中无法做到的对空间布置设计的把握,进而解决了二维技术下,空间布置的缺陷,使水利水电工程的空间布置更为直观和合理。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3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设计效率

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是一项非常耗时的,且需要多领域技术人员合作的项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讲究团队的协作和效率的提升,因为团队的协作和效率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间短、效果好的基本保证。通过三维协同技术,能够使同一平台上对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到专业配合,避免了传统二维或三维CAD设计当中需要各技术人员分别设计,然后进行修改和协商的问题。减少了设计稿件和设计模型的修改时间,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效率。

2.4 提高了设计方案的质量

三维协同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这是由于三维协同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在计算机内设计出三维模型,这些模型中的数据就是实际建设中的准确数据,这种数据是唯一的并且能重复使用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模型中的数据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并且能够做到修改过程中的数据十分精确。减少了设计方案的确定和修改过程中的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2.5 减少了校审时间

传统的二维或三维CAD设计技术,需要对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大量时间的校审,校审程序较为复杂,校审期间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需要进行多次校审,出现错漏的几率较大,而通过三维协同技术,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可视化校审,通过这种可视化校审,能够自动批注和跟踪管理,减少校审的步骤和次数,将校审时间大大缩短,并且提高了校审期间错误检出率。

3 三维协同设计行业发展现状

三维协同设计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在我国的市场中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并且这种技术,已经率先在机械、电子、石油、电力甚至是航天领域中应用,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提升了上述领域中的产品设计质量和使用体验,而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三维协同技术从2003年期就已经开始研究,受到当时许多先进的研究单位的重视和研究,并于5年后在业界小范围的应用,主要在我国的各个省份的枢纽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使业界看到三维协同技术的优势。三维协同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设计中,能够直观地将设计的理念和结果通过计算机表现出来,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将二维设计技术中,需要技术人员将二维的设计内容转为三维的设计内容的步骤,减少了由于认知问题所出现的错误和误差。从而减少了设计的修改和变化次数,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但现如今,我国国内并没有大面积地推广和应用三维协同技术,这是由于我国国内应用于三维协同技术的计算机平台较少,需要依托于其他国家的计算机应用平台,才能够使用和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三维协同技术的设计。并且三维协同技术的费用较高,许多省市三维协同设计平台的应用和二次开发力度不够,开发经验和使用经验贫乏,无法大范围推广使用三维协同技术,为三维协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我国的三维协同技术存在一定的广阔空间,但目前的技术发展不成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4 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使用优势

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的三维协同设计软件为Microstation Bentley系列软件,下面主要分析Microstation Bentley软件在三维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使用优势。

4.1 Microstation Bentley软件在工作效率提升中的优势

Microstation Bentley 软件,是三维协同设计技术使用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软件,设计人员能够在进行设计前,将该项目的各个领域的设计需求和设计目标进行文件建立,并分别将各个文件建立在Microstation Bentley 软件中,以种子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能够使各领域的工程设计人员通过找到自己的子文件进行设计工作,并且文件在进行设计和修改后能够保存在Microstation Bentley 软件中,无需设计人员自己单独创建文件进行保存,且在同一平台中的各位工程设计人员可以进行沟通和分析,将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也使得工程设计的团队的设计速度和设计效率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4.2 Microstation Bentley系列软件具有非常精准的工程量计算结果

Microstation Bentley 软件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能够非常精准地计算出工程计量的结果和数据,设计人员在使用二维技术或三维CAD技术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人工手动计算各部分的数据和结果,人工计算的数据结果无法做到100%准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和漏洞。但通过Microstation Bentley 软件进行三维协同设计,设计人员能够通过该软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数据和结果进行精准的区分和计算,保证了工程量计算的零失误。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工程所需的材料和数据进行不同属性模块的定义,就可以达到零失误的目的。

4.3 Microstation Bentley系列软件的建模形象直观

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完成后,需要向业主方进行设计理念和方案的汇报,传统的二维技术或三维CAD技术,无法做到对设计方案进行三维立体和动态的建模,设计人员只能通过书面文字形式或者是通过手工制作模型的形式进行汇报,书面文字形式的汇报方法缺乏主观感受,而手工制作模型又无法动态地表现出设计的成果和理念。因此,这两种方法在设计结果的汇报上都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通过Microstation Bentley 软件,设计人员能够将设计理念和设计结果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进行展示,而设计成果能够通过渲染、动画、配音等方式,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的使用做出模拟。保证了业主方在听取汇报时的感官感受,大大提高了设计方案的回报效果,有效提高了业主方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胡D,张运东,张强.三维CAD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3.23:66+71.

[2] 高博.三维协同设计在水利设计院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3.5:94-96.

[3] 原婷婷.三维协同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7:296.

第8篇

引言

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近六年保持了相对稳定学生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1999-2009年为我国水电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水电工程技术人员需求远大于供给,基于此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培养出大批该专业学生导致该专业大学生过剩。自2009年大中型水电项目筹建和在建项目缩减,中水各工程局也逐渐将市场由原来的水电建设为主转向工民建和其他市政基础建设,华能集团、金沙江中游公司等业主单位、各大设计院、科研所招聘水利水电工程毕业生也逐年减小[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水电施工和设计单位为就业主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文于2010-2015年连续6年对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本科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就业去向、职业取向、期望薪资等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招生规模、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探索解决思路。

1样本研究

在2010-2015年,课题组选取昆明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简称昆工水电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6年共调查本科生845名。样本情况详见表1。

2调查结果

2.1就业去向

①工作落实率。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昆工水电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近6年的就业状况分为4类:1)已经签约;2)升学、出境;3)自主创业;4)未就业。2010-2015年,昆工水电本科毕业生签约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尤其是近4年下降明显,而未就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表2)。这说明水电行业整体处于下坡趋势对水电本科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直接的影响。自主创业一直未实现“零突破”,体现出水电本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②已签约毕业生去向。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排序为西部、东、中、北部地区,留在云贵川等西部地区工作认识毕业生的首选。纵向分析发现,到西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97.66%下降到2015届的80.00%,而到中、东、北部地区就业毕业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10届的0.78%、1.56%、0.00%上升到2015届的4.14%、11.03%、4.83%,其中到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增幅最大,6年间增长了11.03%;在2015届到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稍微有点下降,但近6年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表3)。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近6年,已经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点排序依次为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就业仍是学生的首选,但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0届的70.31%下降到2015届的47.10%;相应的到省会以下中小城市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10届的25.00%上升到2015届的43.15%,增长了18.15%,增幅较大;到乡镇、农村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低,且变化不大,尤其是到农村就业的毕业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表4)。第三、按就业单位性质划分。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事业单位是水电毕业本科生就业的主渠道(表5)。尽管在排序上稍有变化,到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就业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到私有企业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另外到事业单位、升学就业的比例波动较大。

2.2职业取向

①择业时考虑因素。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在选择个人职业时考虑最多的是“个人是否适合该职业”,“薪酬收入”,“个人今后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各因素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考虑“薪酬收入”和“行业发展前景”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考虑“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比例逐年下降(表6)②理想工作单位。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择业时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6届毕业生理想工作单位排序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排序在近6年内是比较稳定的。6届毕业生对比,选择“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选择“科研机构”的毕业生比例较为稳定(表7)。③自主创业的意愿。通过对水电专业毕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原因进行调查,2010-2015届毕业生有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感觉“创业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工作时间自由”和“偶像崇拜心理”排前三位,其中“偶像崇拜”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创业比例逐年增长(表8)。

2.3求职指导与信息

就业指导。根据问卷调查,从就业指导内容上看,“就业面试技巧指导”一直是毕业生最需要的,但所占比例在逐年下降,由2010届的46.09%下降到2015届的23.97%;而“行业形势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2015届比2010届分别高出11.86%、10.49%(表9)。②就业信息。“学校、学院就业部门”、“老师推荐”和“招聘会、双选会”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6年的排序比较稳定。近6年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占到70.00%以上,最高的一年2010届有82.82%的毕业生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获得就业信息(表10)。

2.4期望薪资

期望薪资是指求职者在应聘时预设的一个最低“工资水平”,当单位给出的工资水平低于期望薪资时,一般求职者会拒绝接受这个职位[4,5,6]。分析6年来调查问卷,本科生择业时要求的期望薪资呈上升趋势,2015届较2010届高471.19元。不同性别、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地点的毕业生最低期望月薪存在差异。男生期望薪资高于女生;就业到东部地区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中部、北部、西部地区;就业到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大城市毕业生期望薪资高于省会以下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当期望薪资达不到个人要求时,愿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期望薪资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门本科生愿意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来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表11)

3结论

第一、水电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但下滑趋势明显。高校应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走出行业局限、面向相关新兴行业就业。第二、毕业生眼界不宽,扎堆严重。学生就业仍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省会城市以及国企,传统水电行业,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薄弱。高校因引导学生分层次、分类就业。加强职业生涯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做实国家“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到基层就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引导,大力扶持,鼓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三、毕业生对个人待遇过于看重,个人职业取向太过功利,超前意识不够。对于高校,要合理引导,告诫学生要结合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来理性看待薪资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第四、有70.00%以上的水电本科毕业生需要学校、学院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单位引导作用还应继续强化,形式也应该紧跟社会发展,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云南鲁地拉水电站投资219亿,闸门突然被冲走损失6亿[N].云南新闻网,2014(3).

[2]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昆明理工大学就业中心,2015(12).

[3]麦可思《2015大学生年度就业工作》[R].麦克思研究中心,2015(11).

[4]孙百才.甘肃省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007-2010年)[J].中国高教教育,2011(2).

[5]李可,顾志勇.苏州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14).

第9篇

关键词:化学工艺;化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环境;高分子材料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前言

化学,从古代时就引起了重视。古代帝王的炼丹术,就是一种化学工艺,也是从那时起,化学教育起步了。对于当时而言,炼丹术就是一种新的化学工艺,随着历史的车轮,现在世界与那时相比较,进步的太多了,可是,化学的新工艺还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我们要想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就应该清楚地掌握现在化学新工艺的发展情况,然后再分析它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让化学这一门科学更好地为人们所用。

一、重视化学的必要性

化学早已作为一门中学的必修课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化学的重要程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W.Kroto曾经说过,二十一世纪虽然是一个以生命与信息为主要技术的时代,但是化学的地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走上了新的高度,这是因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过渡的、集多种新兴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化学的发展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了,化学是一门可以引起质变的学科,为人类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与之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以我国为例子,这几年化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相关的论文、期刊,不仅数量在增多,文章的质量也显著提升,这都是化学发展的客观反映。在如此大好的局势下,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分析研究化学新工艺的发展情况与前景,从而推动化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化学新工艺的发展现状

就国内而言,我们单单从近年来化学工作者所获得的奖励情况就可以看出化学新工艺的发展是多么迅猛:如侯建国等的“单分子结构与电子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陈新滋等的“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制备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等奖项,都是高水平工艺的代表。下面就国内的化学新工艺中比较突出的几点现状做一简要介绍:

首先,出现了很多与生命科学融合的化学新工艺,比如化学与生物医学的联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就是一种化学上的新工艺,一般来讲,这种高分子材料分为体外应用与体内应用两大类,比较新的工艺是体内应用的生物可吸收或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于手术缝合、体内固定件等处。制造这些高分子的材料主要来源于胶原蛋白与一些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比如外消旋聚乳酸等物[1]。将化学与生命科学融合所取得的成绩是很显著的,成功地解决了一些医学上的难题,造福于人类。其次,相对重视与国民经济的结合,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正如我国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基本一样,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因此,化学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当然也要重视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在这一点上,我国取得了很多成绩,比如稀土镁合金的成功应用为神州6号飞船减重13kg,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再比如四川攀西矿高效、清洁稀土的分离流程,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流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都体现了化学新工艺与国民经济结合的密切性。再次,现在的化学新工艺的发展很重视创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几乎涉及到了各个领域。比如应用纳米技术创建了一些高敏感度、高选择性的酶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于医学[2]。再比如利用纳米技术制造了一些灵敏度高的、稳定的化学传感器,除此之外,纳米技术在研究高分子的工作中也有重要作用,比如杨柏等相关工作者,通过带烷基季铵化聚苯乙烯共聚物与巯基取代羧酸包覆的纳米晶复合,实现了其可加工性,能形成环状、螺环和纤维状的单色或多色微球,还能形成纳米图案化,在高含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制备方面进展明显,这些成果对相关的科研、工业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后,将化学新工艺用于缓解环境污染也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尝试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在水处理方面,科研人员将生物与化学工艺结合,研究出多种方法。比如BC法,这种方法既经济有效,又减少了投药量[3]。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发现,而在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方面,比如有毒物质的转移、水体沉淀物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等,相关的科研人员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同样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环境污染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利益的事情,因此国际上对此的重视程度很高,运用化学工艺改善环境、减少污染,是一项需要一直坚持的事业。

以上只是化学新工艺目前为止在国内的较为典型的发展情况,对于国外而言,这些方面都有发展,并且相关工艺比国内要先进,比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国外早就采取了一些生物化学的方法,可是这一技术在我国还并没有普及,我们应该加强与外国的联系,相互交流,促进化学的发展。

三、化学新工艺的发展前景

立足于有利于我国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认为化学新工艺的发展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尤其是现在国际上的学术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现象,越来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的地位愈加显现,通过化学,学者们可以把多个学科相贯通,这样也许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成就。尤其在一些纳米技术、材料技术、环境科学、航天科学、核技术方面,化学的新工艺已经取得了比较瞩目的成绩,相信在这些工艺的发展下,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科学的进步。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简要的分析了化学相关新工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体现出了化学的重要性,如今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应用到化学,化学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这不仅仅对相关的化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国家提出了要求,从国家来讲,一定要营造一种学术的氛围,而对于个人,要积极地学习、研究,发现更多新的工艺,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范如霖.新药研发中的化学和工艺战例九则[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