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4 17:39:08
导语:在经济学的发展前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发展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 新发展观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 然而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需要继续加以完善和发展。通过研究发展经济学新发展观的背景,内涵和不足提出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及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发展问题始终是人类 社会 所热切关注的一个永恒课题。发展经济学自诞生以来, 就一直以发展为核心来探讨发展
2 在新发展观模式下实现 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
笔者认为,当展 经济学 家植根于发展
(1)树立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学技术观。
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都依赖或取决于科技进步。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结合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政府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要的地位,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由正副总统任正副主任,以加强国家对科技的领导作用。根据经济学家的测算,二战后的50年中,美国生产率增长的1 /3应归功于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就亚洲来讲,日本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1959~1979年,日本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引进技术33 854项,居世界第一位。因而要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观念,以科学技术为先导,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
(2)具有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多层次 教育 体系及职业培训机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之一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伴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实现的,而技术含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保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 人力 资本,即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得多。从美国等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和该比重提高的速度看,这些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这是使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措施。而我们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政府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及职业培训机制,其开发和 投资 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积极促进结构调整,适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广义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发展
(5)以科学发展观为 指导 ,大力发展循环 经济 。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式的外延扩张,以“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为特征,以牺牲生态 环境 为代价,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却造成矿产资源和能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后果。据 统计 , 2003 年,我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总产量的30% ,水泥总产量的40% ,煤炭总产量的31% ,实现gdp却仅占世界的4% ,并使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陕西省在石油和煤炭等能源开发上也经历了同样过程,付出了沉重代价。因而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新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01
人类社会所热切关注的一个永恒课题就是发展问题。自诞生以来,发展经济学就一直以发展为核心,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不发达的困境。在此过程中发展经济学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与贡献,他们对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做不懈的探索,使得人们不断深化对于发展的认识,已经形成了相对全面的新发展观。所以,梳理和分析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观, 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有着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一、新发展观问题研究
本文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完成了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也就是经济发展不再局限于经济增长,取而代之的是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实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文明化,新发展观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体系,包括了许多当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问题的新认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收入、财富、社会现代化、技术进步等属于工具性的范畴,最终是服务于人的发展、人的福利的。在新发展观里,发展被看作是一种不可剥夺的人权,其认为发展过程应该是公民真正参与的过程,应该本着公平和公正利益分配原则稳步提高所有人福利的过程,在此进程中所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最终都将逐步充分实现。
2.发展的方式要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观对增长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看作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孤立系统的这一重要缺陷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认为经济发展只是外部有限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 经济发展的子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必须反对人类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无限制索取。只有这样,发展才能持续下去。
3.新发展观对发展的机制、手段也做出了新的思考。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极不充分导致了政府和市场失败,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纠正,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交易规模普遍较小,导致了司法成本一般都超过了调节争端的预期收入。所以,实现国家、社区、市场之间的互补结合,经济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作者认为,新发展观的产生不仅标志着对于发展理论的研究正朝着更大的领域扩展,也说明发展经济学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理论固有的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在新发展观模式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
1.树立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科学技术观。科技的进步是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的根源,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参考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可见,在美国,政府始终将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要的地位,因此专门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副主任由正副总统兼任,以加强国家对科技的领导作用。有经济学家进行过测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50年里,1 /3的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都归功于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亚洲,日本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1959至1979年之间日本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引进技术33 854项,居世界第一位。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要实现转变,就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观念,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
2.具有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及职业培训机构。“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是伴随着技术含量的提高而实现的,而技术含量的提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保证”,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之一。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 人力资本: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素质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得多。美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从其国家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和该比重提高的速度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及职业培训机制,其开发和投资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政府具备较强的驾驭经济的能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能够进行适度干预。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政府进行发展管理来弥补以确保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政府很有必要对经济的有效干预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积极促进结构调整,适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广义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地区结构、消费结构等。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是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就要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及产业引导,以实现工业现代化。粗放型经济到集约型经济的发展是发达国家普遍走过的一条经济发展道路。提升第二产业的技术含量、改造高能耗的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促进投资结构的演进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具备良好的经济体制环境和完善的市场机制。发展经济学研究体制应把体制作为发展的因素。这其中必须要有相应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活动的舞台是市场,市场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进行资源市场配置的空间和环境。市场状况、市场体系完善与否,市场机制健全与否,都决定着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这是西方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成功转变的经验 ,也是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失败教训之总结。
6.依据经济发展的进程科学选择经济增长方式的能力。研究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验可以看出:人的主观意愿决定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其转换是由经济发展的进程所支配,跨越客观发展阶段而人为地进入某种经济增长方式对一国经济发展进程而言,未必是最优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我国,要迅速全面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过渡到低投入、高效率的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是不切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1]李国.自主创新任重道远[N].经济日报,2005(04).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飞快,已经渐渐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快速发展中不免有些隐患,因此谨慎分析现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对计算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生命力强、发展前景良好的科学技术,在个人、家庭、企业乃至国家各个层面区域的应用都很广泛,在开发成本、运行速度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带动了集成电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相辅相成,共同向前进步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已经融入了千家万户的生活与工作中,在各个行业如工农业、文化教育行业、社会服务业等之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对于社会来说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方面的作用。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生活与工作之中,信息传递是格外重要的。而计算机科学技术则是通过互联网的作用改善信息传递的方式,加快其速度,从而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同时,人们对于信息的认识也与日剧增,从而对信息选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确性、有效性、及时性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由于计算机与网络的运行形势,使得人们的劳动方式与工作模式也得到了转变。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得完成工作与学习任务,节省了更多人力物力去完成其他的事情,对行动与思想方面也有一定的解放作用。这正是说明了科技乃人类社会第一生产力。另外,计算机科学技术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推动着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2.1生物计算机
早在1994年3月就有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计算机这一设想。将DNA碱基序列当做信息的编码载体,利用当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适当使用控制酶,改变DNA碱基序列并使信息有效反映出来,对数据进行运算。DNA计算机设想的出现有效拓宽了人类对计算机了解的视野,改变了计算机仅仅只是简单是物理性操作的性质,增加了操作方式。如今,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做出的重大突破使得人们对信息储存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转变。科学家们将文学家莎士比亚的154首诗歌的音乐文件(mp3格式)以及相关的照片编制了DNA序列,使得储存密度大大增高,这一消息使得人们对生物计算机的构想进一步贴近现实。
2.2量子计算机
其特性即原子的同一时间点处于不同位置之间。在数据信息处理,数据储存两方面,量子位的能力较晶体管电子位来说都是存在很大进步的。
2.3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做出的重大突破即为可以利用光速来完成电子储存以及运算等工作,与传统的芯片计算机相比其运行速度大大增加。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有科学家提出光子计算机这一设想,同时这一设想也在逐渐向现实发展前进着。1986年,戴维•米勒研制出小型的光开关,使得贝尔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的光处理器有了一定的基础,在1990年的1月,光计算机的工作正式开启。在元器件方面,光计算机有两种类型,即光电混合型与全光学型。贝尔实验室成功工作的光计算机采用的就是混合型元器件。然而相比全光学光子计算机,其运行速度还是有些逊色的。要想将全光学光子计算机成功的研发并制作出,必需研发出一种特殊的“晶体管”,这种晶体管能够用一条光来控制另一条光。然而现今存在的光学“晶体管”存在很大的问题,笨拙且较大的体积是无法适用在光子计算机里的。因此,对光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还需要很大的努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总结
市场经济要求人们要遵照规律来办事。市场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发展方向。
几年来,我们组织专家搞市场分析和预测,陆续开发了汽车修理与驾驶、高级汽车修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道路与桥梁、现代物流、汽车商务、高速公路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十几个针对市场需求的专业,现保留6个专业,由于市场调查扎实准确,使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推荐率100%,就业率80%。
1.尊重教育规律,努力进行教学改革。
1.1建立与中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注重职业内涵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原有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已不能全面适应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对原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突出了专业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开发,使我校的成人教育逐步向职业教育转变。例如:我们在汽车营销专业加入电子商务的内涵,改变汽车驾驶作为单独专业存在的情况加入了文秘、公关、保安等知识内容,培养现代事务助理型人才,使其更完善、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我们对所有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进行了专门研究,并聘请社会同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比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
1.2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因材施教,面对学生基础不一、个性相异的特点,进行分类培养,大致把学生分成三类:一类是升学班,针对基础相对较好,又有升学愿望的同学,我们采取适应升学的教学计划,注重基础和专业知识系统性、达到扎实、夯实,再提高的目的。
适当加大文化基础课的比例,使他们能顺利考入理想学校。第二类是普通班,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方法,既教会其就业能力,又储存再提高潜力。第三类是技能班,这一类学生基础非常薄弱,但对职业技能有兴趣,我们针对这一情况,采取加大专业教学比例的教学计划,注重职业能力的开发,基础知识不求系统,以够用、实用为原则,由于我们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广大同学能够各取所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注重技能开发,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和知识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专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的根本,在于它是一种实用教育,职业教育必须有实用性和适应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其弊端是理论与实际截然分开,理论教学纸上谈兵,到实习教学阶段由于距离理论教学时间较远,还要重复讲授,造成资源及时间上的浪费,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却忽略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由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致使学生就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彻底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和形式,打破原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将汽车类专业课重新设置为“发动机一体化”“底盘一体化”“电气一体化”“汽车电子系统及检测”四个模块,每一个模块由一名主讲教师负责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其中包括汽车总成、零件的构造、修理、检测及相关的新技术知识,每个课题讲授以后,学生下到工位,由主讲教师结合实物对实习课题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进行示范,然后学生分为三组(大约每组12人),按照要求进行强化训练,由主讲教师和两名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每个实习课题结束进行考核,最后整个模块讲授结束,学生再进行该模块整体实习,考核小组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抽签考核。各个模块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理实比例。这样学生第二年进入专业课教学,每学期两个模块,一个学年正好学完汽车专业课。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了知识的实用性,同时又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大大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是否一支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客观上造成相当一部分专业理论教师只会讲,动手能力差,而实习教师只会指导操作,专业理论水平相对偏低。严格来说,上述两种教师都不适应“一体化”教学需要,但我校有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动手的“双师型”教师。我们通过民主测评,学生反馈,职能部门考核,严格按照打分,每个模块选出了3-4个主讲教师,并组成三个教研室,主有经验的教师对有缺项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在教学实践中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一个循环下来,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会有很大提高,基本上能担负起“一体化”教学任务。
2.注重素质教育,“育人教书”。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前景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109-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使孩子有优异的成绩,同时能够掌握多方面的才艺和技能,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寻找最好的补习学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就是因为这种心理使得培训机构前景比较乐观。培训机构为学生们提供教学服务,还会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当前像新东方、学大教育、北大青鸟等都是做的比较好的培训机构。
中小学培训机构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在教师配置方面。家长对选择一个培训机构首先看中的是老师授课专业素养和对道德素养。培训机构招聘教师一般都是找教学经验丰富,学历比较高的,甚至他们还会聘请外籍教师。这些优秀的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尽快的提高学习成绩。
二、培训方式多样化。在培训机构的学习中,根据家长和孩子的需要,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专项辅导,更有针对性;可以在7到8人的小班上课,不仅具有高效性同时也不缺乏趣味性;也可以在20到30人的大班上课,在开心学习之余,一定要考虑到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材选用的针对性。当今市场各种各样的教辅书、练习册、真题模拟题题籍让很多家长无从选择。在普通的中小学校老师们所选择的教材大多适合大部分学生,但是在培训机构,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教材,有的优秀教师还会把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自己撰写教材供学生们学习。
四、培训机构的教学辅导过程。老师们大多选择小班教学或者专门的一对一辅导。老师和学生能快速达成统一,使得学习具有高效性和互动性,师生关系更加亲密和谐。老师也可以尽快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制定出适合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学习功效。甚至有些老师会采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调动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而在普通的中小学校,老师往往都只是承担教学工作,学生在大班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吸收课堂内容和方法。所以很多家长认为培训机构可以补充学生学习内容的不足,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学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服务和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小学培训机构前景很好。首先,很多家长都有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的心态,而且他们都认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很重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工作,他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进入最好的学校,找到理想的工作。这种心态越来越强烈,所以许多家长都愿意花大力气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其次,每个家长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比别人更优秀,成绩更优异,但是因为家长工作大多都比较繁忙,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所以他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补习。这样他们既可以放心工作,又能确保孩子的学习。最后,由于普通中小学校的大班教学让很多家长产生质疑,通过培训机构可以使他们的孩子进一步的提高。
虽然在近年来,各种中小学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有些培训机构并没有正规的办学条件,管理比较松散,为了获得收益,他们有的就在小区或者民宅开设培训班,没有一个严格的体制,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是价格上比正规的培训机构便宜一些。往往让家长花冤枉钱。
二、在招生宣传过程中,一部分机构夸大、虚假宣传。在师资上,本来是在读研究生,他们却夸大为教授级别的老师,甚至假借某大学老师之名开班,这样不仅使家长和孩子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严重影响了培训机构的信誉;在硬件设施上,一些培训机构故意捏造“企业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之类的假象,其实,实际培训场所确是居民区的民宅内,安全状况令家长担忧;在教学上,很多培训机构在宣传中展示了很多优秀学生通过在这里补习考上了好学校的照片,捏造高升学率,来吸引学生。但是在实际培训当中,随意更改或者取消课程,因为自身私事拖延课程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导致培训机构在群众中失去信誉,对整个培训行业产生质疑。
三、乱收费现象严重。目前各个培训机构没有统一收费标准,也很难统一,原因是各个培训机构硬件设施、师资情况都不一样。这样也给了一些培训机构可乘之机,自行制定收费标准,但是学生并没有接受到应有的教育服务。同时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得家长的信赖,承诺“不满意就退款”,可是,到底有多少家培训机构会那么简单就退款呢?很多都拖延时间,在各部门“推皮球”,家长们都有工作,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计较这些,要么继续上完课程,要么直接走人,造成很多正规培训机构在宣传中无从下手。家长也慢慢对培训机构的宣传产生抗体。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培训机构的形象,如果想要培训市场前景更加广阔,这样一直下去能行吗?
目前中小学生培训市场竞争激烈,但很多培训机构无法保证学生安全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培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呢?
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提高培训行业进入门槛,在培训机构达到一定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才可以进入。通过做好日常监管,规范培训行业发展秩序,铲除那些靠虚假宣传、乱收费等手段获得收益的培训机构,逐渐改变人们对培训机构的不良看法。
二、学习培训行业顶尖机构的办学模式。在培训行业内,有一些发展很好的企业,他们具有完备的教学管理体制,拥有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了内部质量监督部门,使得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这些优秀的教学管理体制值得去学习研究,同时培训机构可以进一步完善变成自己独立的发展模式。培训质量是硬道理,教学管理体系为它保驾护航。只有企业从自身内部开始完善,才能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新古典经济学派
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已有200年之久,其间许多经济学家都为这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家的努力,经济学从重商主义到古典经济学派再到新古典主义学派,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完善。任何学术理论都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经济学理论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各个阶段不同学派的核心思想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十七到十八世纪在欧洲颇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认为金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他们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来积累财富。这种政治经济体制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财富的意义。
二、古典经济学
在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诞生之前,经济学理论无疑被古典主义学派所统治着,并对经济学未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以后的经济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中以英国跟法国的经济学家贡献最大。英国的威廉·配第和100年后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以及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尓和魁奈。斯密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详细地分析了重商主义,让人们对重商主义有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认识,自从他指出重商主义的缺陷之后,重商主义也就开始走向末落。斯密从几个方面指出了重商主义理论的缺陷。首先,他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才是财富的组成的观点。他指出只有增加一国的劳动产出,或是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的增加。其次,他认为,尽管后期重商主义的理论有所改进,从认为必须把货币贮藏在国内到后期的放宽要求,认为只要保证输出大于输入(即有净输入)以获取货币流入本国,但是依然是值得怀疑的。综上所述,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热衷者,是贸易管制理论的反对者。影响斯密对重商主义看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英国的环境,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产生在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时期,英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得了海上霸权,之后通过大量的海外殖民疯狂地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英国的资产阶级们在这个过程中攫取了空前的利润,从而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由于之重商主义理论的影响,当时的种种贸易保护政策开始逐渐表露出对英国继续发展经济的限制。同时英国的资本家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在其他国家的竞争当中已经处于优势地位,所以更加促使他们推崇自由贸易的学说。从而影响到斯密自由主义的观点。斯密《国富论》的出版堪称古典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制造产品的阶段,而是真正对社会发展起了革命性的意义。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三、新古典经济学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古典主义学派得以发展,经过一系列的革命,经济学理论被赋予了大量的新鲜血液。马歇尔、庇古、凯恩斯、斯拉法、拉姆奇、米德、罗宾逊夫人、哈罗德等众多著名的经济理论学家对此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不得不承认马歇尔是当仁不让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标志性的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原理》(1890)和《工业与贸易》(1919)完成了经济学从古典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成为现代西方正统经济学的基础之作。《经济学原理》一书把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学,以及边际主义学说等,组织和融合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体系之中。然而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拼凑,而是有巧妙的构思和严密的体系。这是继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进行综合之后的又一次经济理论大综合,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几乎包含了当时经济学界绝大部分的观点和主张,把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学作了最为全面的总结,因而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经济理论体系,居于欧美经济学界的主流和中心地位达数十年之久。他的经济学说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另外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培育出来的一大批弟子。庇古自然是马歇尔最得意的门徒和“剑桥学派”的继承人。实际上,庇古在帮助马歇尔传播其经济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通过在剑桥大学为学生们讲课,帮助马歇尔传播了他的理论。他还是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开创者之一。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他的另一个得意门徒——凯恩斯。在马歇尔的众多弟子中凯恩斯不算是最突出的,但毫无疑问,他是最有影响力的。他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的出版,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独立经济学体系的诞生。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
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凯恩斯否定了传统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派相信经济规律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同时也认为在这种经济规律下,供给本身能够创造需求(萨伊定律),因此只要倡导自由主义,就能够实现均衡。古典经济学的这种理论貌似非常完美,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有大量的脱离现实实际情况的假设。就比如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自行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但是1929到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等问题的出现,根本无法解释,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对策。这种主张自由经济的思想在国富论酝酿出版的时候可能是实用的,因为毕竟世界刚刚进入工业革命的大门,生产力的发展虽说有提高,但是没有达到无法控制的状态,当时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斯密关于人们是经纪人为了谋求自己私利而做出决定的假设。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逐渐递进,世界资本财富的迅速积累,垄断厂商的出现,信息量迅速上涨等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种种违背斯密经纪理性人的假设出现的时候,这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就失灵了。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他认为无法充分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雇主(企业)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亦即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处于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而总供给可以看作一个外生变量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所决定的,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放任经济自由发展有效需求往往是不足的,因此为了提升国家的财富,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这就是著名的凯恩斯革命。伴随着预期革命,以及张伯伦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四、结语
这一时期确实是西方经济思想史上非同寻常的一页,在近200年的时间内,有众多的经济学家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经济学理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重商主义到古典主义学派再发展到新古典主义学派,从主张贸易保护,到推崇自由发展经济,再到凯恩斯的倡导政府干预,这么快的理论发展是不常见的。正如我们所知,一种新的理论的发展一定伴随着有问题的旧的理论的消亡,如上面所述,虽然古典经济学派在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期风靡一时,但是由于他的前提假设条件苛刻等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经不住历史的考验,比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西方经济经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萧条,无法为古典主义理论所解释,就必然会引起学者们的反思,促成新的理论诞生。这样,最终便必然导致一场西方经济思想创新的浪潮。西方经济学在上述时期所取得的重要发展和成就,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所有这些,我们应当给予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 付莹莹.浅谈西方经济史学初期发展[J].消费导刊,2009(23).
[2] 张凤林.从马歇尔到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一页[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 谭崇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间二甲苯 络合 吸附分离 磺化 蒸馏
1 间二甲苯的发展现状
间二甲苯(MX) 是混合二甲苯和C8 芳烃的一种组分。混合二甲苯含邻二甲苯(OX)、对二甲苯(PX) 和MX 3 种二甲苯异构体;C8芳烃除含有以上3 种二甲苯异构体之外, 一般还含有乙苯。在混合二甲苯中,MX 的含量最大,但是目前它在工业上的用量却远不及其它两种异构体,这主要是MX 的性质与其它异构体的性质接近,特别是MX和PX的沸点相差很小,长期以来人们找不到用比较经济的方法从异构体中分离出高纯度MX 的方法。因此,MX在工业中多异构成PX和OX,或用作调和汽油的组分,或以混合二甲苯的形式当作溶剂使用。随着近代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人们不断发现分离高纯度MX 的方法,经分离和氧化MX 生成的间苯二甲酸( IPA ) 及其衍生物是生产改性不饱和树脂、醇酸树脂、油墨、聚酯纤维染色改性剂、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的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此也就带动了MX工业的发展。我国MX 在分离和应用方面都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9月燕山石化公司正式投产35k t/a 的MX装置,我国才出现规模较大的MX装置。之前有上海新联公司8k t/a 的MX 装置,其它厂家的规模都很小,大多不足1k t/a我国MX 的应用也在研究开发之中,仅有少数厂家将MX 应用到IPA、香料和农药等工业中。
2 国际上间二甲苯的发展概况
2004年世界上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41万吨/年,产量约为348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78.9%,其中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216万吨/年,产最为180万吨/年,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83.0%,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国,生产能力约为53.4万吨/年,约占世界邻二甲苯总生产能力的12.1%。
2004年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约占世界总产能的11.0%[1];其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其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9.0%。2004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消费量约为324.6万吨,总体低于供应量。
目前,世界上用于生产苯酑的邻二甲苯占其总消费量的94%,苯酐的产能及消费量代表着邻二甲苯的消费量的增减。据美国SRl咨询公司分析[2],2004年世界邻苯二甲酸酐需求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5%,预计未来几年仍将继续以这一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由于邻二甲苯受下游产品需求的变化,各国、各地区生产能力将有所改变:由于美国苯酐需求疲软,邻二甲苯消费量缩,生产能力变小;欧洲及亚洲生产能力及消费量有所上升,预计到2008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生能力将达到460.3万吨,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95.8万吨。
3 我国间二甲苯工业生产的主要产品
间苯二腈
间苯二腈(IPN)是制备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IPN经氯化反应制得四氯间苯二腈(百菌清)。百菌清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杀菌剂和防霉剂;IPN经加氢反应制得间苯二甲胺, 是性能优良且用途广泛的环氧树脂固化剂, 也是合成聚氨酯树脂及尼龙树脂的原料。我国间苯二腈的主要生产厂家有云南化工厂、湖南农药厂、湖南化工研究院等, 生产能力约为1.2k t/a。
间苯二甲酸
间苯二甲酸的最大用途是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 以及制造醇酸树脂; 也用作增塑剂、感光材料、聚酯纤维、染色改性剂、诊断药物。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不饱和聚酯、建材、卫生洁具、玻璃钢制品及高级聚酯涂料和高档聚酯面料等将有更大的发展, 对间苯二甲酸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燕山石化公司利用该厂的36 k t/a对苯二甲酸生产装置改产间苯二甲酸, 将改变我国间苯二甲酸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间苯二甲酸在我国开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间甲苯甲酸
间甲苯甲酸主要用作药物甲苯二乙胺的中间体, 以及农药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国内主要生产厂家为南京市护国化工厂, 年产1000t。
4 间二甲苯的生产技术
世界各国芳烃原料构成各不相同。美国芳烃的主要来源是催化重整油,因此美国乙烯生产的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是天然气和凝析油,裂解汽油中回收的芳烃很少。欧洲和日本生产乙烯普遍采用石脑油作为原料,因此大规模乙烯工业副产的裂解汽油成为欧洲和日本芳烃的主要原料。同时日本钢铁工业也十分重视焦油芳烃的回收,焦油在日本芳烃原料中占一定的比例。
80年代以前我国的芳烃原料中,焦油芳烃所占比例较高。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石化总公司系统4套乙烯生产装置(大庆石化总厂、齐鲁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和上海石化总厂)的投产,芳烃原料开始转向催化重整、甲苯歧化和裂解加氢汽油。国内最大的芳烃生产装置扬子石化公司芳烃联合装置采用的是催化重整油。
5 总结
国内的间二甲苯生产商任应充分利用从混合二甲苯、MX到IPA链式发展的整体优势和多年的生产技术经验,瞄准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在产品质量和节能降耗上下功夫,在保证自用基础上,努力增加MX的商品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石宝亮.间二甲苯的生产现状及市场预测[J].当代石油石化,2002,01(15):28~32.
[2]李军良.国内外间二甲苯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J].石化技术,2010,01(17):62~66.
[3]赵虹.间二甲苯的生产与技术[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7,12(30):35-40.
[4]王中南,赵毓璋,张宝贵.高纯度间二甲苯的制备工艺[J].1996,10(02):30~35.
[5]赵毓璋,杨健.间二甲苯吸附分离异构化组合工艺生产高纯度间二甲苯[J].2006,01(20):32~37.
关键词:美术教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一、研究对象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是以普通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行为为对象,研究教学情境中的各种心理表象及其发展规律。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在学习技能和理论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等,从而找出教育者在美术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规律,用以指导教学活动,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变化。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是教育心理科学的一门独立分支,也是美术心理科学的独立分支。因此,对于美术教育心理的研究,有人认为它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对象更加具体化。
我们认为,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心理科学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美术教育教学现象,也并非把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美术教育教学情境中,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美术教育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一方面与儿童教育心理学、发展教育心理学、生理教育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叉,另一方面也与美术教育心理学、美学、教学论、美术教材教法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主要是在美术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综合这些学科的有关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体现了美术教育科目与心理学科目的交叉,体现了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结合。
二、研究任务
研究特别对学生美学创作和鉴赏中感知力和观察力的培养作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有关感知与观察的定义及其与思维的关系,并提出了对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在分析一般美术活动中的感知与观察的心理过程及美术活动过程中感知与观察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生美术学习中的感知与观察的过程及特点,提出了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感知与判断力的发展所遇到的困难,从学生美术创作活动探讨中学生感知力与观察力的培养,从学生美术欣赏方面探讨中学生审美感知力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探索创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促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譬如从时间链上看有幼儿美术心理、小学生美术心理、中学生美术心理的研究等,从空间链上看有美术教育教学目标论、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论、美术欣赏教育教学心理、美术创作教育教学心理、美术表现教育教学心理等。这些方面研究的成果,势必为构建我国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指导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为美术教学的过程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及方法、技术,为美术教师科学地、有效地解决美术教学过程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和参照。
三、研究方法
1.方法论原则
(1)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哲学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必然存在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是可以认识、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而认识必然以实践为基础,在历史地展开实践活动中认识、预测、控制对象。
(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可以避免概念的杂乱堆砌,它要求有序地揭示概念、范畴的内在必然联系,历史的东西是在已往时期发生的发展历程。时间是有先后顺序的、不可逆的,所以具备历时性发展过程的对象都有它的历史。历史不仅是指已经发生了的事实,还包括活动着的正在展开的过程以及未来进行的可能性事实。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不是历史自然过程具体事实的描述,而是从宏观的历史结果上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消除了偶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对客观历史发展的影响,抛开了历史的具体细节描述,摆脱了偶然性和历史的外在形式。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对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有完整的认识,使对它的预测、控制成为可能。
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宏观研究是在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它的具体研究方法则是多层面、多视角的,既包括学科的方法,又包括经验的描述和理性的概括。
2.学科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方法
心理学其实与科学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美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是测定美术教育的效果,总结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寻找达到美术教育目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实验方法较侧重生理的层次,不能说明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对于这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前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无法从光波和声波的物理测量中准确地推断出它们可能产生的和谐的或冲突的效果。实际情况是相当复杂的,它所涉及的心理因素实在太多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以物理学为基础判断颜色或音调的和谐效果的严重障碍。因此,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把它和其他的方法对比结合使用。
(2)社会学方法
社会的文明状况决定着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的规模、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对美术教育心理提出目的、任务和方向性的要求,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要致力于这些任务和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美术教育教学心理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和知识经验的培养,使人建立理想的、科学的、自我实现的人生,这有助于个体融入群体,使人际关系走向和谐,最终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美术学方法
美术作品是以意象形式存在的,它通过感染接受者而不是理性地说教来发挥作用,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必须以自己的情感经验模式去解释、体验、玩味,不能有标准化的答案。因而,美术教育教学心理学在重视教育的形式、方法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交流、平等和富有感情,从而使广大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技能水平上得到提高,还可以在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发展。
(4)教育学方法
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还会受到当时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影响,尤其是对教育思想的改变。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念圣贤之书、培养符合封建伦理的顺民,是国家的教育导向,因而,美术教育是封建正统教育的附庸和点缀。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人们的认知要求已经成为时代的重大课题,这就为美术教学教学心理学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所以,研究施教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受教者所应具备的素质,教育媒介所应具备的特殊形式,其运作的过程、推动、调控等,都是教育学方法要探讨研究的。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远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06-02
Developing Problem Analysis and Prospects Explo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hina//Gao Xizhi, Zhou Wei, Yang Xiaofeng
Abstract Some problem is pointed ou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Then the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 is introduced. We prospect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finally.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on of subjects;distance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1 No.1 Middle School in Pingyi, Linyi, Shandong 273300
2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 276826
1 对教育技术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在高等学校举办教育技术专业,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经过70多年的风雨历程,教育技术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特色鲜明的重要学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甚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1]。但是由于中国教育技术专业形成与发展的学科背景、社会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在国际上还缺乏比较系统、成熟的可借鉴经验,需要人们在实践中探索研究。
1.1 我国教育技术学存在的问题回顾历史,我国教育技术学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1)普通高校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教育技术专业,导致教育技术专业人才质量下降,就业职位吃紧,人才相对过剩。这一点在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表现尤其突出。
2)没有特色,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没有独到的竞争力,动手能力不如计算机专业,理论能力不如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3)教育技术专业高层次人才地区分布不均匀,目前教育技术的大师主要集中在华南师大、华东师大、北师和南师等具有博士点的大学。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整体比较落后,地区差异性较大。信息技术办得较好的中小学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僻的农村,有的学校根本就不知道有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并且即使在信息技术办得比较好的学校,信息技术课也多是一门可有可无的活动课。
1.2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经济落后和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导致许多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育机构没有经济能力去发展教育技术学这一学科,这是根本原因。只有发展经济和改革落后的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相关部门对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校把关、监督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把关,师资力量不够的、标准达不到的学校不准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对已开设的学校进行评估,不合格的禁止其继续招生;并根据当前的人才需求调整招生计划,保证人才的供求平衡。
3)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是计算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简单拼凑,这是绝对不合理的。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使专业具有特色,而不再是计算机和教育学的简单组合。
4)相关部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要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管理,加强评估考查力度,发达地区将其纳入高考,以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的整体进步。
5)大学生思想落后,价值观不正确。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把自己的理想目标放在大城市实现,几乎没有希望到农村发展的。而教育技术人才在大城市已经饱和,如果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把眼光放在城市,那么导致人才相对过剩就是必然的。据笔者调查,仅山东省乡镇和农村就缺少信息技术教师约800多人,如果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思想开放些,愿意到农村就业,目前的就业形势就会好得多。因此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做好“三支一扶”工作。
2 前景展望
我国教育技术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方向和独立于其他教育学科的新的方向,这是教育技术学学科地位的保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专家和学员们都有一个基本一致的看法,就是不能固步自封或者自己画地为牢,而是应该拓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地和学科渗透能力,做好教育、技术、人三者之间的桥梁作用,重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目前在实践领域比较受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强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持。教育技术与心理的互动关系也提示人们,不同的人在面对各种技术进行学习时是存在差异的,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特征存在差异性。所以运用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来指导、促进新技术的有效应用,考察新技术环境下认知、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新变化、新规律,又可以丰富和推动原有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2]。从这里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心理学问题必将是目前乃至未来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闪光点和突破口。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学实践领域的重要内容,它使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性发生根本的变化,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依赖于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此,要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质量等方面的应用策略的设计;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学信息资源库;增加信息技术文化教育内容,理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信息环境对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3 加强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需要来自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背景的专家和学者的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是一种区域范围内的合作,更强调一种大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强调一种打破行业约束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教育技术本身的特殊性,更应该关注与心理学以及IT业的沟通与合作。在教育技术领域内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能够将所有的相关知识,不论是在纸上、在数据库里或者在人们头脑中的,整合在一起,形成合理的知识流,并对重要知识的创造、收集、组织、使用等实施一系列显性的、系统化的管理。这些知识既包括全球化知识,也包括本土知识。
2.4 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出现和普及,对于人们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学习需要,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方式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远程教育这种新型教学形式自身的特点以及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决定了它将对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预示着其很好的发展前景[3],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因此,加快远程教育的发展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必然。
3 总结
经过老一辈教育技术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实践领域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教育技术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者众多、领域广泛、发展迅速的重要学科,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及教育学科知识库的丰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也同时凸显出来,这既是对本学科发展的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教育技术学科要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除了上述要关注的问题外,还必须要重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合理应用,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跨学科的特点,吸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要运用能够深入研究人机交互问题的话语分析方法和开发性研究方法,系统科学地规划研究问题[4]。同时,还要关注本学科的知识积累问题,促使后续研究工作能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向纵深推进,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
参考文献
[1]南国农.电化教育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9):1-20
[2]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