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健康科普知识宣教

时间:2023-09-14 17:39:11

导语:在健康科普知识宣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健康科普知识宣教

第1篇

关键词:融媒体;互联网;卫生健康知识;传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个专项行动,第一个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重点工程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传播媒介形式从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网络,到新兴媒体的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直播平台,多种媒介形式实现融合。在融媒体时代,医学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传播效率倍增,更好地满足了大众不同的健康需求。通过多种媒介形式持续性向大众传递医学科普知识、科学的健康观、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提升了大众的健康综合素养[2]。同时让大众在获得正确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医院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从而树立了医院品牌的权威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持久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作为首批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体验示范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昌平区健康科普基地,20年来致力于“小汤山大健康”品牌建设,真正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彻落地。2017年—2021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共组织医务人员发表科普文章4400余篇,举办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660余次,参加拍摄1000余部科普微视频,受邀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BTV)等科普节目650余次。医院以健康传播为抓手,不断加大医院品牌宣传,为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做好医院品牌的健康传播,以宣传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综合医疗、预防保健知识为主,充分发挥医院的优势学科,积极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将临床实践工作与科普写作相结合[3]。鼓励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搜集、挖掘线索,找准科普报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紧跟大众关注的健康热点,从科普创作的选题、标题的吸引力、内容的故事性等多角度进行创新。通过写作医学科普文章、拍摄医学视频,以自媒体图文、短视频、一对一咨询、电视台(电台)节目、专题讲座、义诊咨询、科普作品比赛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开展特色医学科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防病治病理念和健康教育防范传播给社会公众,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业务的推广,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打造多媒体综合健康科普宣传平台

1.1利用好医院内部传统科普宣传平台

利用电子屏、门诊等候区电视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向患者提供健康资讯类知识;在各临床科室开展出院健康处方工作,为出院患者从用药指导、居家康复、照护和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制作系列宣传展板、海报、手册、文化墙、宣传栏,向广大患者传播疾病知识、健康科普知识、防疫知识等。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在健康体检期间,为体检客人免费提供内科、营养、中医、运动等健康讲座和现场咨询,年接待量可达5万人次左右。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将筛出的慢性病人员按不同病种分期分批组织健康管理工作,多次为国航飞行员、在京两院院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为大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不断创新,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电视、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同时探索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入驻科普中国科普号、北京号、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扩大科普平台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普作品的传播。充分运用互联网多种平台,推送医学知识、疾病常识、重点卫生健康日、科普视频等内容,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健康知识;科普专家通过参与网络直播节目,利用评论区互动功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利用院内宣传栏、电子屏、闭路电视系统等宣传设施常规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广泛开展讲座、义诊、健康教育活动。2017年—2021年累计举办660余次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发放上万份健康宣教资料,惠及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向大众传播健康理念,打造立体化健康知识宣传新格局。文字、图画、视频相结合。随着网络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普从写文章衍生出图文、视频等其他传播方式。科普图文可以全面、多角度,详细地介绍疾病知识;科普视频则具备知识传播即时化、复杂知识通俗化的特点,更利于人们理解。北京小汤山医院在科普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凭借报纸、图书、网络等传播媒介,采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传播工作。2017年—2021年发表科普文章共计4400余篇。积极组织专家参加主流媒体节目的访谈、短视频录制。2019年、2021年先后与薄荷医生、泽桥医生等新媒体合作,组织专家参加1000余部医学科普微视频的拍摄,并在百度、搜狗明医、爱奇艺、优酷视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广泛传播。2017年—2021年医院专家650余人次受邀请参加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BTV、新华网等节目,与市民直接对话说健康。

1.3科普内容的创新

由疾病预防向健康促进转变。“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4]。北京小汤山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探索出了一套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预警、检后追踪监测、慢性疾病及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体检者在健康体检期间可以现场咨询医生有关自身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问题,医生会给予详细的健康指导。根据体检报告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按不同慢性病种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康复临床中将医疗康复手段,与作息、饮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手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小汤山特色的新型康复管理模式。由注重患者向全人群转变。医学科普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更能有助于公众关注自身健康,做好疾病预防。北京小汤山医院通过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途径,全面传播健康知识。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为社区百姓提供中医、内科、康复、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及科普知识。走进军营开展《聚焦健康睡眠拯救失眠的你》宣讲;走进校园开展“预防青少年近视”“脊梁少年,柱力成长”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公益活动,指导老人如何自我锻炼。“药+”志愿团队志愿者走进社区老人家中,为用药复杂、腿脚不便、空巢居家患者提供一帮一专属药学服务,把安全用药常识送进社区、送到家庭,从而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意识和安全用药常识,2020年,医院“药+”志愿服务荣获、中央文明办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将运动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由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慢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运动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北京小汤山医院充分利用有氧运动中心,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和健身活动,安排专职运动教练讲解运动常识及损伤防护知识,将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年均接待量达2万人次左右。组织运动专家编写《偷菜不如偷健康》《微运动———最最简单的塑型健身法》《高效微运动》等科普书籍,教导公众如何通过运动强身健体,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将康复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康复产业的发展,存在康复需求的潜在人群数量巨大,北京小汤山医院利用医院多个康复专科特色优势,围绕公众关注的康复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医学知识科普。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成立“金拐杖之家———骨关节病康复病友会”和“脑卒中康复病友会”,在平台上交流共享科普知识。线下举办了60余次健康大课堂系列活动,讲座内容涵盖《脑卒中发病的原因》《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骨关节病康复》等,向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康复动作的指导。

2建立一支科普队伍

北京小汤山医院积极发动全院医务人员加入科普队伍[5],经过多年来对科普人才的持续培养,医院建立了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阳光长城微博专家、科普达人、科普红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团等500余人组成的科普专家团队。目前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05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75人。包括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名、北京健康科普专家8名、北京市科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1名、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4名、“阳光长城”微博专家4名、注册志愿者485人。打造一批科普明星科室、明星专家,同时也吸引众多媒体平台来院寻求科普宣传合作。

3科普传播机制创新

为切实做好科普宣教管理机制的创新,北京小汤山医院专门成立宣传中心和健康教育部统筹管理。医院制定了《科普宣传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宣传奖励办法》,成立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形成了医院内部健康教育网络。培育机制创新。一是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参加科普宣传技能的培训,从科普写作的基本认知、技巧和方法、思维方式多方面讲解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医学科普文章的编写,助力营造良好的科普发展环境。二是制定科普创作者奖励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这些手段充实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科普人才团队,有利于提升科普文章的质量,创造利于科普推进的有利环境,为科普宣教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鼓励医院职工开通个人科普抖音号、公众号,人人成为健康的传播者、助力者。运动专家开设科普公众号“老牛微运动”,用户数达32000多人,推送1400多篇科普类文章,阅读量累计96万人次。北京卫视《养生堂》录制抖音64期,累计点击7200万人次。药剂科中药师主编的《位妙用养全家》《小本草妙用养全家》《小偏方妙用养全家》多部药学科普图书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四是鼓励职工利用个人自媒体(微信群、朋友圈、抖音、视频号等)广泛转发医院官方自媒体的科普文章、媒体节目、科普微视频等,积极参与科普讲座、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五是激励医务人员参加互联网+健康大赛等各种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科普能力。2019年和2020年度,在人民网组织的“互联网+健康中国”科普大赛中,北京小汤山医院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药剂科陈尚岳荣获“科普达人”和“科普红人”奖;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刁倩荣获“科普红人奖”。六是聚合媒体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策划品牌活动,在科普内容、渠道、技术、参与临床科室等方面不断汇聚力量,由独立传播向联合传播转变,协同传播科普知识,共担科普社会责任。CCTV新闻频道媒体记者来到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邀请体检部、放射科、超声科、健康评估部等4位科室主任共同参加现场直播节目《科学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央视新闻、百度直播、bilibili直播、今日头条等多个频道进行直播,其中快手@新闻联播直播平台观看量突破170万,点赞10.1万。运动康复科主任武亮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健康中国直播节目《健康大家谈———康复不是锻炼那么简单》,11个平台直播,超145万人观看,宣传康复科普知识,广受百姓欢迎。

4健康普及效果评价

通过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借助图书、文章、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形式,多媒体全方位向公众传播正确、科学的防病、治病理念,让科普知识更易懂、易记、易学。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大众利用掌握的健康预防保健知识,日常做好营养、睡眠、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和干预,使更多人少生病。有小病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就医,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保护大众健康的同时,也为国家和个人节约大量的医疗医药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征宇,张梦婷.自媒体时代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实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9):861-863.

[2]姜航.公立医院开展医学科普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4):538-540.

[3]林佳滢.KF医院品牌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池杨.运用医学科普打造公立医院人文品牌[J].中国医院,2019,23(8):43-44.

第2篇

一、抓组织建设,把社区科普工作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社区成立初始,就将科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抓。但当时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普宣传仅停留在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出科普专刊的层次上。近年来,根据省、市开展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的要求,结合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需要,北都社区成立了科普宣传工作小组,由社区主任担任组长,还聘请了街道科技副主任等担任科普宣传工作顾问。社区制定了年度科普宣传工作计划等,做到科普工作有人抓,年度计划有安排,年终总结有成果。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在北都花园,绿都嘉园、杏林雅苑内设置10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社居委社立科普图书室、电教室等),从此,社区的科普宣传工作走上了新的台阶。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北都社区在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中,在“实”上下功夫,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使科普工作逐步在社区形成多样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具体体现在:

1、坚持开展经常性的科普讲座(报告会)。社区按照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坚持经常性的科普电视讲座,定期播放科普电教片,为居民群众进行内容丰富的各种讲座,有中老年健康讲座,有家电使用常识,有破除迷信方面的,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社区还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母乳喂养周”,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到社区宣讲母婴知识,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在“世界环境日”,组织社区中小学生清理社区环境卫生,培养爱护自己的家园的环保意识等。

2、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期间,集中力量组织科普志愿者开展科普知识咨询、放映科普电视片、发放科普知识资料等活动。

3、社区内建有科普图书室,备有1000多本的各类科学教育材料,如少儿图书、因特网应用技术、卫生保健知识、科学烹饪技术、老年保健常识等,还为社区居民订阅各种报刊、杂志等科普读物。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在节假日闲暇时间,科普图书室、电教室吸引了众多的居民、中小学生及个体私营工商户等,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需求。

三、教育为本,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第3篇

【关键词】眼科;科普教育;全民科学素质

1 科普工作的意义

中山眼科中心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具有为广大市民进行眼科疾病科普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中山眼科中心依托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其它单位或部门开展了许多社会公益性的科普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与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普宣教活动,“广东省阳江市白内障复明项目”、“广州黄花岗街社区青光眼筛查项目及青光眼知识普及项目”、“世界青光眼日青光眼知识普及活动”、“儿童视觉关爱行动”、“广州市户外活动预防近视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本科普教育基地基本概况

2010年成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获得广州市科普基地认定,同年开始在市科信局的资助下,与广州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合作,为数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覆盖广州市8区近百间学校,获得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并获得广州市教育局的充分认可。

中山眼科中心是一家集眼科医疗、科研、教学、防盲治盲和干部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在建设规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人才素质、技术力量、医疗服务、专业设置和仪器设备等多方面都已居国内领先地位。

技术力量雄厚:眼科学各专业齐全中心所属眼科医院有12个专业科室(角膜病、青光眼、眼底外科、白内障、眼肿瘤和眼眶病、眼底内科、眼整形、眼外伤、眼肌屈光、中医眼科、神经眼科、准分子激光)和12个辅助科室;眼科研究所有11个专业实验室,开设黄斑病、小儿遗传眼病、免疫性眼病、隐形眼镜等临床专科。角膜病和白内障专科被列为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每个专科已形成了自己的医疗和科研特色。角膜移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角膜形态学、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病机制系列研究、青光眼和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诊治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基地的医务人员每年诊治大量海内外的眼疾患者,2012年门诊量达70万多人次、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年手术量达4万多例。开展了许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手术和诊断治疗技术,成为国内复杂疑难眼病的会诊和治疗中心之一。早在1989年,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学科被批准为我国首批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被教育厅批准为首批广东省重点学科,1991年被卫生部批准成立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1995年被评为国内首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1年,经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和教育厅批准成立了相应的眼科重点实验室。2006年,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建设论证,成为我国唯一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研究基础扎实:一直以来中山眼科中心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还承担了我国首个眼科学领域的973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从1996年以来,获科研成果73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0多项,已获专利授权26项。

师资队伍充足: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培养眼科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其中获博士学位47人,担任全国学术团体负责人10人,学科中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多数是年龄在40岁左右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并且在各自的研究专业方面都已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中心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30余人(在学研究生总人数220余人)、进修生200多人。研究生和进修生除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外,还有来自国外和澳门地区的进修生。

举办大型活动经验丰富:近年来中心举办过多次大型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每年举行数次科普活动。2007年以来在广州和北京举办5次8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两千人次国外专家参会,积累了大量的组织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经验;2011年还成功举办了第16次全国眼科年会。另外,中心每年定期举办2-3次大型科普活动,内容涉及眼保健知识、近视防治知识、白内障防治、青光眼防治等各类眼科学保健和疾病防护知识,受到病人和社会各界好评。

广东省科普展厅、科普画廊:

中山眼科中心于2010年投入200万元成立的广东省科普基地,科普展厅、画廊面积200多平方米,其中有多功能化的视听教学室面积为105平方米,视听教学室配备有幻灯投影实物展台、裂隙灯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VCD和DVD等音频视频播放的活动图像,资料室13平方米、办公用房37平方米。同时为科普基地提供服务的场地还包括: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国科发基字[2006]324号),批准建设眼科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获批准建设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1个公共实验室(750平方米)和12个功能实验室:拥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质谱仪、荧光PCR仪、全自动遗传分析仪、细胞显微注射系统等国际上最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300万元,硬件设备步入国际眼科先进行列。实验室包括一个750平方米的公共实验室,大型贵重设备集中在公共实验室,面向整个中心和向国内、外科研人员提供实验平台,开放使用,设备有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操作及进行培训使用;另有12个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包括视觉科学实验室、角膜病实验室、免疫病实验室、眼表疾病实验室、玻璃体视网膜病实验室、视觉生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病理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眼药理室、白内障实验室、眼眶病眼肿瘤学实验室,均为开放实验室。每年获得科技部投入750万元,2010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经费1400多万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公用平台的设施与设备优势,秉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交流”的运行原则,实验平台与设备面向国内外科研人员开放运行,最大限度的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

眼科学实验动物中心:建设面积由原200平方米扩增到500平方米,经过重新装修改建,分为两个区域:普通区和屏障区。普通区约280平方米。有5个饲养室、2个动物手术室和1个动物检查室;可以进行猴、兔、小型猪、猫和豚鼠的动物实验和饲养。屏障区约250平方米,有5个饲养室、1个动物手术室和1个动物检查室,可以进行SPF级的大鼠、小鼠、裸鼠、SCID小鼠、兔和豚鼠的动物实验和饲养。动物中心还装配有现代化的恒温恒湿系统、自动监控动物系统。同时装备齐全的眼科学实验仪器,如眼科手术显微镜、手术无影灯、超声波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眼压计、电子天平、低温保存箱等,及价值600多万人民币的眼科检查设备,如荧光造影机、超声波机、带照相系统裂隙灯等。实验室按照标准化SOP进行管理和运行,制度健全,操作规范。实验动物中心已建设成为完全符合眼科学动物实验需求并可开展国际水准的前沿性动物实验的现代化动物实验室。

图书信息中心:建设面积扩增至700平方米,设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料查询区(装备计算机10余台),环境宽敞明亮,图书馆收藏及定购了全面而丰富的国内外知名眼科杂志和最新眼科专著。现有藏书16700册,中文医学期刊85种,外文原版期刊57种,几乎囊括了全部SCI收录眼科期刊,并开通国际互联网络、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及网上信息,为科研人员查新资料提供舒适方便及充足的信息来源。

眼科动物显微手术训练室:眼科动物显微手术训练室建设面积65平方米,装备蔡司手术显微镜10台(有2台为录像投影系统实时演示显微镜),爱尔康PHACO机3台,供科研人员、研究生进行动物眼科显微手术实验及训练。训练室还配置手术操作实时演示录像投影系统,通过实时系统演示,手术操作可直观地呈现,供教师授课及指导学生训练使用,为科研人员、研究生开展动物手术实验,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训练室建设以来,已开展了如基层眼科医师、眼底病专题学习班PPV手术操作、白内障专题学习班phaco手术操作、广东省“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定点医院手术医生、研究生进修生动物显微手术操作等培训项目,共计52期、769人次,接待社会各界来宾500人次/年。

中山眼科中心可以提供科普教育基地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师资力量、活动场地等各种条件,是可以进行科普宣教、科普观摩和实际操作的理想的眼科学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眼保健和眼病防治的科普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3 科普基地工作内容

(1)利用中心已建立的广州市青少年近视科普教育网络,继续与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的科普宣教活动。定期邀请中小学生来到基地进行科普宣教和体验活动;

(2)收集动物眼科标本,建立标本库

对各种动物不同发育期的眼科标本进行收集。建立各种实验动物眼睛标本,如大、小鼠、豚鼠、兔子、猴、狗和小型猪等;

(3)制作科普课间、读物和展板对动物和人的眼球结构进行图解

依托我中心强大的科研队伍,组织各方向专家从比较解剖学、组织形态、视功能分析和影像学三个方面,对各种典型动物的眼生物学特征进行收集和组织。初步建立形态数据、视功能数据和影像数据库。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对各种动物的眼球结构制作展示课件读物和展板,展示近视和其他眼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动物的眼部结构、功能与人的比较性差异;

(4)每年世界青光眼日、爱眼日开展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健康讲座;

(5)每年不定期开展病人及家属科普宣教活动;

(6)定期向市民、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科普对象开放科普设施;

(7)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并跟广东电台、39健康网,中大电视台合作制作讲座视频进行网络共享;

(8)在中山眼科中心网站开设科普专栏;

(9)跟各大媒体健康版合作宣传眼科科普知识;

(10)跟省科普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多媒体、宣传册子等科普资源;

(11)参加国家、省、市科协组织的各种大型科普活动。

4 科普基地的创新之处

(1)充分利用了中山眼科中心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科研基础和师资力量和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培养青少年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素养;

(2)利用动物和人眼的形态、功能等数据和图像资料,更加生动地展现近视眼等各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使学生和民众可以更加感性地认识眼睛的科学;

(3)直接帮助我市近百万中小学生获得科学的防近知识,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本科普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山眼科中心依托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其它单位或部门开展了许多社会公益性的科普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与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普宣教活动,“广东省阳江市白内障复明项目”、“广州黄花岗街社区青光眼筛查项目及青光眼知识普及项目”、“世界青光眼日青光眼知识普及活动”、“儿童视觉关爱行动”、“广州市户外活动预防近视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仍存在不足,主要包括:

(1)政策各职能部门对科普基地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展厅相关设施更新不及时;

(2)科普教育基地对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3)负责接待人员和讲解人员的综合能力需加强。

6 结束语

科普基地应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和科普活动经费,进一步提升科普基地的设施,在科普宣教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实验动物眼科科普教育设施。充分利用中山眼科中心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科研基础、师资力量和临床资源,发挥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开展一系列如近视眼防控、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眼科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健康宣教,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飞凤.科普教育基地运营及管理模式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D].

[2]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2006-2010-2020)[Z].人民出版社,2006.

第4篇

根据县人口计生局、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新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开展生育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农村生育文化建设水平,促进生育文明和乡风文明,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生育文化特色村(企)创建活动,现将创建活动的内容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积极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将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有机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在农村中大力传播新型生育文化,积极弘扬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乡风文明,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育文化服务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目标任务

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目标:促进农村生育文明,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的乡风文明,提高农村人口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主要任务:通过传播人口理论、国情国策、法律政策、男女平等、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思想和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通过加大对生育文化阵地、设施环境、机构队伍、工作机制等建设的投入,为传播弘扬生育文化创建物质条件。

三、工作内容

(一)注重特殊人群的宣传教育。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在做好户籍地已婚育龄人群的人口计生宣传教育重点的同时,重视其他三种特殊人群的教育和服务:一是广大青少年尤其未婚青年。通过开展婚前宣传和服务,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二是企业中育龄人群。通过企业、计生协会联合会等组织,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育龄人群的宣传咨询和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服务,以推进企业生育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三是流动人口中的育龄人群。按需提供宣传和避孕服务,维护其获得计划生育知识信息的基本权利。

(二)加强村级生育文化阵地建设。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一室多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生育文化阵地:一是设立人口学校,配置桌椅、电视、VCD、远程教育系统等宣教设施,并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二是设置计生服务室,配备相应的孕检、避孕药具柜等设施设备,相关科普知识上墙,服务人员提供宣传咨询服务;三是在村图书阅览室设立人口计生图书角,购置一定数量的有关人口计生内容的图书、报刊、杂志等读物,供村民借阅;四是在村计生服务员办公室内,存放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小折页、宣传挂图等宣传品,形成较浓的宣传氛围。

(三)提高人口计生环境宣传水平。结合村庄整治工程建设,要不失时机地优化、美化人口计生环境宣传,努力提高人口计生环境宣传水平。一是有条件的村,可结合村民公园的建造,建设生育文化园区或园地,设置有关生育文化标志、长廊、实物等景观。二是在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置人口计生宣传窗(栏),张贴人口计生墙报,做到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在村口路边等合适场所,布置数量合适、亮丽醒目的公益广告或墙头标语。三是规范更新人口计生标语,体现时代精神,内容文明温馨。对各种场所人口计生内容上墙,要做到少而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起到美化农村整体环境的作用。

(四)强化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宣教功能。镇计生服务站要根据上级关于技术服务二次发展的要求,加快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度,全面履行好宣传、技术、培训、药具、咨询等“五位一体”职能,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场地安排、设备投入上,强化人口计生宣传咨询功能,体现计生技术服务特色。要加大对村计生服务员的业务培训力度,使其及时了解人口计生工作的形势和方针政策,更多地掌握有关人口计生方面的科普知识,不断提高传播生育文化的能力和水平。

(五)积极拓展宣传教育的传播途径。在采用传统的会议、办班等面授教育形式的同时,顺应当前群众求知求美求健康的需求心理,组织有关专家、志愿者开展生殖健康专题宣讲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要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举行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广场宣传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提高生育文化群众的参与度。要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广播、手机短信等传播平台。要通过购置图书、订阅报刊杂志、制作发送宣传资料,为农民群众提供形式新、品种多、质量高、数量足的生育文化宣传品。

(六)积极开展生育文化特色村(企)创建活动。各村(场、居)、企事业单位要以开展生育文化特色村(企)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大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农村生育文化传播动力,促进乡风文明。生育文化特色村(企)的创建活动列入各行政村(场、居)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力争通过三年创建,全镇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三个企业单位)达到生育文化特色村(企)标准(具体考核评分标准根据县生育文化特色村(企)考核评分标准)。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中央《决定》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为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各行政村(场、居)企事业单位要深刻领会中央《决定》的精神,不失时机地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地将人口计生工作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大力加强农村生育文化建设,使农村生育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5篇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健康的表述,也是第一次从党的指导纲领中明确健康的地位。它反映了党和政府把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健康幸福不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直以来,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不断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科学饮食习惯,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我院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计划如下。

1、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发挥健康促进委员会的作用,落实各项健康政策,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与,在全院上下努力营造一个促进健康的良好环境,使广大职工及就诊、住院病人不断增加健康知识,掌握的健康的技能,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制定2011—2013年医院健康促进工作规划;把落实《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及医务人员控烟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的大环境、关注健康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掌握传染病的流行防控动态,明确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任务。

3、调整、落实健康教育宣传网络,充分调动宣传网络人员的积极性,配合临床医疗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

4、依托工会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推动职工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通过健康讲座提高职工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促进健康干预活动的开展。

5、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工作,传播健康知识,普及预防疾病知识,构建和谐社区,做到人人重视健康,人人讲健康,人人都有健康的体魄。

6、制定健康教育经费的使用计划,争取院领导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的支持,落实必要的健康教育活动经费。

1、保证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每季度有计划,有小结,有条有理工作规范。

2、做好年初健康教育宣传员的调整工作,做到院、科领导重视、积极参与,宣传员落实、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层层深入,科室合作,推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3、依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考核标准》、《东城区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要点》进一步完善院内门诊、病区健康促进考核标准,将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医疗管理规划中,加强医疗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对健康促进工作的参与指导、监督和管理力度。

4、定期召开健康促进委员会及健康教育宣传员会议,利用院周会有效地向全院职工传达健康促进的新信息。

年度内召开两次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会议。

每季度召开健康教育宣传员工作例会。

5、积极参加市、区健教所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按时参加例会。

1、有计划地完成全年各大型宣传日的院、内外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倡导及普及卫生知识,倡导人们采纳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有益健康的环境。全年完成不少于16个卫生宣传日的宣传,及时总结,按时上报活动统计报表。

2、依靠各科宣传员做好门诊病人的日常宣传教育工作,门诊各科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护士、医生在病人候诊和治疗时适时进行专科疾病知识的指导。

妇产科每周为孕妇播放两次《孕产期保健知识》录像。

3、门诊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定时播放卫生科普知识。候诊区通过电视传媒播放健康知识。

4、继续做好门诊35岁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工作,定期进行检查。

5、病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健康宣教小广播向住院病人宣传健康知识,每月举行一次病人工休座谈会。宣传专栏、健康知识园地为病人提供与本病区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内容的宣教材料。护士、医生向病人传播健康知识,力求宣传内容通俗易懂,提高宣教质量,宣教覆盖率100%。

6、根据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各病区认真做好病人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使病人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减轻病人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减轻心理负担,清楚了解疾病恢复期的注意事项,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第6篇

妇女病的普查普治是保证妇女健康重要措施,调查掌握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顺位,有针对性的对某些疾

病制度干预措施,降低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对癌症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我院体检中心于2009年起对本地区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进行妇女病普查体检及妇女常见病的防治保健科普宣传,降低妇女常见病的发生率,提高我地区妇女健康水平。现将我地区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如下:

1 普查项目

⑴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可知是否患有阴道炎。⑵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排除是否患宫颈癌。⑶窥阴器视诊可发现阴道及宫颈病变,如阴道囊肿、赘生物、宫颈糜烂、息肉、腺体囊肿等。⑷妇科内诊可检查出子宫、输卵管、卵巢是否病变,如子宫肌瘤、附件囊肿、盆腔炎等。⑸检查,通过触诊、乳腺红外线、乳腺彩超,筛查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⑹妇科超声,可筛查子宫和附件疾患。

2 普查疾病的顺位

普查疾病的顺位依次为:阴道炎、宫颈糜烂、疾病、子宫肌瘤、附件炎、宫颈癌。其中阴道炎、宫颈糜烂、附件炎多发于24~45岁之间的已婚妇女;疾病(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多发于30~40岁妇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子宫肌瘤好发于35~55岁,尤其是45~55岁之间的妇女;宫颈癌多发于40~55岁妇女。

3 疾病因素分析

在普查的所有妇女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3.1阴道炎 多发于25~45岁之间的妇女,正常阴道内有比较完善的防御机能,保持一定的酸碱度。一旦感染,酸碱度改变,就容易引起各种阴道炎。各种病原菌,如滴虫、霉菌、病毒、细菌等在潮湿环境均为发病诱因。传染途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方式为传染,有些病原菌通过直接原因传染给女性,发展为阴道炎。间接方式为通过公共场所,如大浴池,公共用具,旅店被褥,宿舍的洗衣盆等被传染上阴道炎[1]。另外,还有经期不卫生;各种阴道炎手术操作原则放松;身体虚弱;孕妇;不洁性生活;长期滥用抗生素引起菌丛失调,导致霉菌发生。分析其原因是性卫生知识缺乏、保健意识淡薄。很多妇女,不能使用正确方法清洗外阴、滥用不洁卫生纸巾擦拭外阴,不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不节制。

3.2宫颈糜烂 发生年龄主要集中于性成熟期,尤其是40岁以前是发病的高峰期。此时期的妇女正处于生殖旺盛时期,性活跃阶段,卵巢内分泌功能旺盛,雌激素水平较高,性生活较频繁,又要经历月经、分娩、流产及放取环等宫腔手术,破坏了宫颈正常情况下具有的多种防御功能,而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并且由于宫颈管黏膜皱襞多,一旦发生感染很难将病原体完全消除,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糜烂。重度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发病基础,应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3.3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多发年龄为30~40岁,文化程度越高,发生率越高,分析主要原因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母乳喂养率降低等因素有关[2]。

3.4子宫肌瘤 多发于30~55岁妇女,此类患病妇女职业区分不明显。多见于不孕或青春期后而在绝经后逐渐萎缩的妇女。分析其原因大致为妊娠或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3.5其他妇女疾病,如宫颈息肉、盆腔炎、附件炎等。

4 预防保健措施

针对我地区妇女病常见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发病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全民卫生健康宣教工作。针对部分妇女对妇女病普查的意义认识不足,采取一对一健康宣教,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足够妇女保健意识,信息咨询平台,开通妇女健康热线电话等。通过多种形式、多样化、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妇女掌握疾病预防知识,真正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加强妇女病的普查力度。把妇女病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位妇女,增强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宣传可使许多原拒绝检查的妇女自觉参加妇女病的普查,有效地将生殖道疾病预防和控制在疾病初期。为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妇女病普查作为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普查中发现的疾病应给予积极处理,同时为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复查、随访,进行重点干预。

5 普查意义

普查使得广大女性⑴进一步了解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和蔓延。⑵降低癌症死亡率,普查可以早发现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如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降低死亡率。⑶增强妇女卫生科普知识,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性卫生知识教育、性生活保健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第7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本次共调查6285例,其中到东莞市计生服务中心寻求计划生育服务的2684例,参加东莞市计生服务中心宣教的1612例,享受东莞市计生服务中心免费发放药具的1989例,所有的对象均在2010年8月~2011年1月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285份,有效回收6170份,其中计生服务对象2605份,宣教对象1598份,药具发放对象1763份,有效回收率为98.17%。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员讲解调查表格的要求事项及保密措施后,由调查对象自填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的调查表由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科学技术研究所编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计划生育宣教的建议与意愿、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建议与意愿、对避孕药具发放的建议与意愿四个方面共24个问题。

1.2.2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v3. 1流行病学录入软件进行双机录入核对,数据处理采用Spss v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在有效回收的6170个调查对象中,其中男704人,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30.71±5.14)岁,平均结婚年龄为(24.17±2.80)岁;女2449人,年龄15~47岁,平均年龄(29.81±4.88)岁,平均结婚年龄为(22.60±2.54)岁。外来人员的户籍所在地分别为:河南1935人,湖南1336人,江西951人,广东435人,湖北307人,四川252人,广西164人,贵州151人,福建100人,共占外籍人口的86.89%;来自农村5633人(占91.30%),来自城镇537人(占8.70%)。文化程度为文盲或半文盲294人,小学953人,初中3252人,高中或职专1354人,大专及以上317人;职业分布为无业人员402人,公司职员1679人,工人2982人,农民320人,个体经营者324人,商业服务人员266人,余197人为老板、教师、干部、科技人员和其他等;婚姻状况为已婚5769人,未婚350人,离婚15人,已婚分居31人;与配偶一起出来打工并居住在一起的有4210人,与配偶一起出来打工不居住在一起的有829人,没与配偶一起出来打工与男(女)朋友同居的344人,同居时间在0~21年,平均同居时间为2年,同居时间的四分位间距为1~6年。平均月收入为1000元,四分位间距为800~1500元。

2.2 对计划生育宣教的建议与意愿

认为是提供计划生育宣教的最佳人选计划生育中心的宣传人员2911人(47.18%),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医生1745人(28.28%),医院妇产科医生789人(12.79%),药具发放点的工作人员276人(4.47%),所在单位医务人员158人(2.56%),由同伴进行宣教139人(2.25%),其他152人(2.46%);认为最易接受的计划生育宣教的地点是社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871人(46.53%),医院的计划生育门诊1988人(32.22%),所在工作单位的相关场所625人(10.13%),社区卫生服务站246人(3.99%),街头路边197人(3.19%),药具发放点104人(1.69%),其他139人(2.23%);认为最佳的计划生育宣教形式是发放宣传册2264人(36.69%),集体讲座1679人(27.21%),观看VCD宣教片767人(12.43%),同伴教育393人(6.37%),热线电话342人(5.54%),小区广播244人(3.95%),宣传长廊165人(2.67%),板报97人(1.57%),其他219人(3.55%);还最想知道的避孕知识是避孕药具可能出现的负作用1743人(28.25%),避孕药具的有效性1259人(20.41%),避孕药具的使用方法928人(15.04%),避孕药物的种类759人(12.30%),避孕药具的适用人群572人(9.27%),避孕的机制299人(4.85%),其他610人(9.89%)。

2.3 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建议与意愿

对为你提供计划生育服务最希望由谁来?选择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生4176人(67.68%),医院妇产科医生1307人(21.18%),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364人(5.90%),所在单位医务室的医生230人(3.73%),其他93人(1.51%);你最希望得到的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是健康体检服务3093人(50.13%),性健康的相关科普知识宣教1195人(19.37%),生殖系统疾病诊治652人(10.13%),避孕措施使用的随访服务543人(8.80%),避孕措施使用的宣教服务519人(8.41%),其他168人(2.72%)。

2.4 对避孕药具发放的建议与意愿

愿意接受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有4044人(71.38%),其中最希望获得免费2749人(62.42%),宫内节育器922人(20.94%),口服避孕药248人(6.13%),紧急避孕药68人(1.68%),其他57人(1.41%);最希望获得免费发放的避孕药具的地点是所在工作单位846人(20.92%),药具发放站807人(19.96%),社康服务中心786人(19.44%),社区工作站701人(17.33%),医院580人(14.34%),街道居委会227人(5.61%),其他97人(2.40%);6170例调查者中觉着使用免费避孕药具最大的障碍是不好意思去取1377人(22.32%),不方便获得865人(14.02%),用着不放心710人(11.51%),不知从何获得630人(10.21%),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274人(4.44%),其他2314人(37.50%);对是否愿意接受以下途径发放免费避孕药具的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对计划生育宣教的需求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宣教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由于文化层次较低,计划生育知识缺乏,迫切需要计划生育宣教,在宣教过程中,对计划生育中心的宣传人员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医生的需求较多,主要期望在社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医院的计划生育门诊接受宣传,但也希望计生工作者走向基层,到流动人口所在工作单位进行宣传。流动人口最想了解的避孕知识是避孕药具可能出现的负作用、避孕药具的有效性、避孕药具的使用方法和避孕药物的种类。而其最希望的卫生宣教形式是发放宣传册、集体讲座和观看VCD宣教片。计划生育宣教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掌握了流动人口可以接受的宣教人员、宣教地点、宣教内容和宣教形式,才能采取相应的宣教方式,提高计划生育宣教的效率,提高育龄妇女的知晓率[2],使育龄群众在观念上从过去逃避计划生育转变为计划生育的主人,主动要求采取节育措施[3]。

3.2 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

流动人口从户籍地流入到东莞,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对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的选择主要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生和医院妇产科医生为主,而他们希望得到的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是健康体检服、性健康的相关科普知识宣教和生殖系统疾病诊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到城市就业,他们或多或少在城市接受了一些卫生知识,对卫生保健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以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缺少生殖保健技术服务,许多患生殖道感染的妇女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对此,计生服务部门应通过提高业务技术,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从原来单纯计划生育门诊,扩展到妇科、儿科、孕产期保健、绝经期保健、不孕症、心理咨询等门诊,广泛开展了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淋病、尖锐湿症、不孕症等疾病治疗。加强对妇女常见病防治的宣传,以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4]。

3.3 对避孕药具发放的需求

流动人口流动性大,使传统的药具管理与服务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及时、有效、快捷地提供避孕节育服务成为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本次调查中,愿意接受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仅有71.38%,而影响流动人口使用免费避孕药具的最大障碍是不好意思去取和不方便获得。随着流动人口文化知识的增加,他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渐增强,他们在渴望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希望获取计划生育药具更加快捷和私密[5]。鉴于流动人口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药具管理与服务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服务手段,才能更好地推进避孕方法实施知情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样化获取药具的需求,全面提高育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水平。对避孕药具的发放,可以采用登门服务、电话预约、持卡服务、群众自取和投币购买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渠道的发放方式,提高避孕药具的发放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鸿燕,汝小美,丁峰.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J].人口研究,2004,28:92-96.

[2]陈爱民,武俊青,高尔生.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宣教与服务干预效果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1,21(6):346-352.

[3]杨松静,周仁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05(7):404-405.

第8篇

[关键词]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感染原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1.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生殖道感染(RTI) 是由于受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霉菌、滴虫等多种病原体的侵袭,主要引起育龄夫妇生殖道感染的一大类传染病的总称[1]。主要包括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和急、慢性宫颈炎等。它可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增加不孕不育症、异位妊娠、盆腔炎、流产、早产、死产的患病率。增加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发生的危险,影响夫妻关系、性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以及学习、工作,增加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本文将根据女性生殖道特点对其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1 生殖道感染的原因

1.1生理原因女性的内生殖器是与尿道、直肠、膀胱相毗邻的并与外界相通,这是女性生殖器的独特之处,细菌可以由阴道进入子宫。平时阴道内有大量细菌,其中占优势的为乳酸杆菌,它分解糖原产生乳酸,使阴道内呈酸性环境,不利于有害菌的生长,但在局部抵抗力下降如阴道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长期使用光谱抗菌素时,在平时不致病的细菌也可致病。阴道口与尿道口、口临近,受到尿液、粪便的刺激,易得外阴炎。

1.2病理原因阴道内环境生态平衡失调,表现为育龄期妇女(特别是妊娠期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高,阴道内的的糖原含量增加,阴道内酸度增加。阴道内酸碱度异常,子宫颈长期浸泡于有刺激性分泌物中,上皮脱落引起的宫颈内膜产生褶皱以及腺体内多种病原体潜藏其中。人流术,分娩等妇科手术对宫颈的损伤以及由于手术操作消毒不严等引起的损伤感染。经期不注意卫生如使用不洁卫生垫,不洁及经期性生活史、过频等导致性传播性疾病病原体的入侵。此外,妇女过度讲究卫生、经常冲洗阴道,破坏了阴道的酸碱度,造成阴道菌群失调,滥用阴道清洗液也是导致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因素[2]。

2 预防措施

2.1健康宣教 加强对广大育龄妇女的健康宣教,可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画册、进行免费健康讲座、观看健康妇女电教片、开展咨询服务、避孕节育措施指导等健康教育方法,不断普及女性健康知识,以提高育龄人群对生殖道感染科普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特别是对一些弱势群体如偏远农村地区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做到户户宣传到位,努力提高她们生殖道感染预防的科普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生殖道感染的发生,加强个性化服务,定期主动的上门跟踪随访服务,让这些弱势群体充分享受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2.2定期妇科检查 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有感染,要定期作“环检、孕检”,对大多数高龄妇女进行分泌物涂片,宫颈细胞刮片,以及早期宫颈癌荧光检测仪检查,对一些不便做妇检的人群,给予知识上的讲解,并争取在下次普查时给予检查。使所服务范围的育龄人群一年至少有一次生殖健康的全面检查,在检查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患病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医。

2.3改善求医行为 主要是针对有症状不求医或不及时、不到正规医疗单位就医的那部分人群。其目的是缩短出现症状到求医的时间,提高到正规医疗部门求医的人数。患者应面对面的咨询医生,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学习相关知识,获得更为详细、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自觉就医的目的。

2.4群体治疗与选择性群体治疗 人群中存在着大量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和有症状不寻求医疗的患者,对这些人应定期、重复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但治疗药物一般针对多种病原菌,既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又有增加病原菌耐药性的危险。群体治疗虽然能够快速降低人群的患病率,但是效果相对短暂,需要与长期、持续的控制措施相结合[3]。

2.5避免经期同房 因为盆腔、子宫、宫颈、阴道、体外环境都是相通的,这样的结构使女性的生殖系统特别容易遭受外界致病物的侵袭,尤其月经期间,生殖器官的抵抗力下降,比平时更加脆弱。所以,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夫妻前后,双方都要清洗外生殖器,对方患有生殖器炎症或性痛时,应注意隔离,做好避孕工作,减少怀孕的机会,避免人工流产时器械对生殖道造成的感染和伤害,避免婚外性生活史。

2.6正确使用卫生巾和清洗外阴 经血中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易成为细菌大肆滋生的“培养基”,所以,卫生巾一定要勤快地更换。慎用药物卫生巾,对于过敏体质的女性尤其要慎重使用正规厂家的卫生巾,皮肤敏感的人最好多棉质网面少用干爽网面,因其柔软舒适对皮肤的刺激小。一般情况下用清水、流动水清洗外阴即可,如没有用药指引而自行用消毒剂冲洗阴道,就有可能破坏阴道的防御功能。另外,频繁使用中药洗剂和高锰酸钾洗外阴,还可使外阴皮肤的抗病能力下降,并可使皮肤油脂减少,皮肤过干,引起外阴瘙痒症[2]。

2.7尽量避免使用公共用具 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使用公共用具和设施会生殖道感染,但危险还是有的,所以我们要尽量使用自己的毛巾、牙膏、牙刷等个人生活物品,避免与他人混用。

生殖道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卫生问题,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疾病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因此,每一个女性都应该重视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感染杜绝在萌芽状态,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女性。

参考文献

[1]范文燕,袁兆康.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干预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6,7(6):154-156.

第9篇

关键词 哮喘 心理护理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06例,其中轻47例,中43例,重16例;男女比例1.5:1;年龄1.5~14岁,平均6.5岁。平均住院日13天。

基础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空气清新、舒适的环境,一般室温20~25℃,湿度50%~60%,鼓励多饮水,室内禁止放鲜花,避免空气中的粉尘及烟雾刺激而加重发作。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记录24小时出入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变化,呼吸>40次/分钟或心率突然减慢,原有的哮鸣音减弱或消失,血压降低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对症护理:对张口呼吸的患儿,可氧化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及时更换,及时拍背促使痰液排出。

心理护理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患儿刚入院时发病急,病情重,对医院有较强的恐惧感,惧怕操作检查进一步引起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而紧张的心理会加重哮喘的发作,因此,护理人员应首先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态度和蔼,向年长儿介绍病区环境及同病室的小朋友,尽快消除其陌生感。年龄较小患儿可先向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协助护理人员稳定患儿情绪,使患儿身心放松保持愉快的心情,比如给年幼的患儿讲故事、玩玩具、听音乐、分散其注意力,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要根据其心理活动讲道理,争取患儿的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状态。特别对首次哮喘发作的患儿应耐心解释,通过护理干预缓解患儿的紧张心理[1]。

住院中的心理护理:这是心理护理的重要阶段,有的患儿感觉每当哮喘发作时先精神紧张后又注意力集中怕发病,这样往往更容易发病。护士应加强巡视,对精神紧张引发哮喘的患儿要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使患儿心情开朗愉快。对不按时服药的患儿,发药时要耐心解释,看着服药。对静脉输液的患儿,医护人员要体贴关心患者,操作要熟练,并尽量陪在患儿身边安慰患儿,提供心理支持,并允许家属陪伴,身体状况许可者鼓励患儿在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应重视患儿出院后的健康宣教,介绍哮喘的基本知识,包括制定并发放哮喘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疾病病因、治疗等科普知识,使家长和患儿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教会患儿和家长使用药物的方法与技巧,以保证疗效。教会家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消除引发哮喘的诸多危险因素,例如患儿居室应通风良好,环境清洁,室内避免摆放花草、香水,不养宠物,鼓励患儿接受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指导患儿家长学会日常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记录,帮助安排生活起居,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发作次数。

讨 论

通过对哮喘患儿及家长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了哮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也大大提高了护士素质及业务水平。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