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生辩论

时间:2023-09-14 17:39:22

导语:在初中生辩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生辩论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学探究;对比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77

一、前言

从新编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可以看到,探究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等再搜索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生物界的认识。笔者认为新编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具有贴近生活、启发性强、步骤科学合理、拓展延伸空间大等特点,较好地适应了现代教育要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新编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活动

初中生物学的探究活动是比较浅显的、基础性的探究,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出一种比较严谨的、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了解课本知识,通过实地探究和过程学习加深对相关动植物等生物的多样性、规律性印象,并培养基本的探究能力。尽管初中阶段生物探究不够深入,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整体探究流程依然是全面的,是一种由浅入深的、过渡性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能够得出一种契合课本的结论就足够了。

1. 创设探究活动情境

教材通过对知识点的介绍,比如八年级下册第21单元――“生物的繁殖与发育”,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引入学生对繁殖的思考。在探究活动开展之初,引导学生对要探究的目标进行初步认识。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开展实践的能力有限,因此出现的探究活动是最基础性的,不像科学研究那么严谨。这里创设一种情境,就是让学生能处于一个发现繁殖与发育的环境,自然而然就可引入到下一个提出问题的环节。

2. 提出问题和假设

学生通过思考什么是繁殖,联想到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便是繁殖,但是对于植物来说呢?是不是存在其他的繁殖方式。于是便做出假设,假设存在一种繁殖方式,不是有性繁殖。因为学生是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而且由于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广,一些学生可能对于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所了解,所以这些探究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让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通过一定的资料收集,学生便可做出一些假设。

3. 设计计划并开展活动

既然假设还有一种繁殖方式,那么一定要有事实依据,这时候就要制定可行的验证计划。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逐步引导学生寻找可行的探究方法。根据教学条件,教师可以提出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的生长情况。但是具体如何设计活动计划,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讨论,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可行性上进行有效的分析,鼓励学生大胆实验。通过分成几人一组,开展相关实验活动。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指导,但是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

4. 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最后,学生会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酵母出芽生殖的情况,这个现象说明了有些生物的繁殖是不需要与卵子结合就能进行的,从而验证了假设。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观察,探究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因为人们往往眼见为实,对自己看到的确信无疑。学生通过探究并验证,知道了书本上的知识是有很多事实依据来佐证的,更加认识到在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很多规律。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即使是大学毕业生,在迈入社会后也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弱的现象,他们都学习过探究活动,也参加了不少实践活动,竟也这般,所以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朝一夕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生物学探究活动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通过对新编教材的研究分析,认为其探究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实验条件与生活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文中提到的观察酵母出芽生殖,从实验条件来看是非常适合教学的,因为酵母的生长周期短,能够在显微镜中看到不同生长期的形态,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很低的教学成本下,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不知道酵母是什么,酵母作为一种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一些家庭对酵母的应用也很少,在一定程度上,该实验条件与生活环境仍有一定差异。能不能找到更广为人知的教学实例来放到实验课上呢?笔者认为霉菌更具有普遍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东西放久了会生霉。很明显,这种繁殖方式不是有性生殖,而且肉眼可见。但是从教学角度上讲,霉菌具有污染环境、影响学生健康等缺点。对此,笔者认为,酵母作为出芽生殖的实例是最优化选择,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酵母实验延伸到更贴近生活的实例。

2. 很多动植物生长周期长,短期的探究活动效果有限

真正的实验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比如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是以年为一个阶段。但是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初中生物探究活动往往是一两节课的时间,尽管学生有兴趣去探究但往往深感时间不够,而离开课堂又没有条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课本上提出让学生课后去观察一些动植物、查阅资料等,但是由于一些实际条件的约束,加上时间有限,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四、结语

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 宇.浅谈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科学素质教育[J].西北职教,2011(5).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合作性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要求初中历史要求要注意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以便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合作性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各个学科中被普遍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合作性教学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性学习是初中生以团队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中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实践教学证明,合作性学习可以提高初中的反应速度,培养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把握合作性学习的度,以不断提高合作性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立足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依据初中生的学习需要,不断创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育质量。我国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讲授基本的历史理论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主要学习任务便是死记硬背各种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忽视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被动的知识积累,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合作性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素材,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或者辩论,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开阔学生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古明”这节课时,可以给每个小组都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他们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寻求各种途径搜集与古明有关的素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这样通过合作性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历史内容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注重合作性教学,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改变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培养初中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在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其一,为了吸引初中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在课堂上营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其二,初中历史教师在将学生按照4―5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注意成员之间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以便让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一方面可以加强理论教学,帮助初中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意识随之增强,提高了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对于“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这节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分组针对“两极格局瓦解的利多还是弊多?”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辩论,让不同的组选择是肯定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然后一分为二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集合整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以便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辩论中去,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合作性教学的氛围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历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合作性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阶段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贯彻个性化、人性化的历史教学理念,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及时加以纠正和调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性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深受教师和学生喜爱,为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将合作性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永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08)

第3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入手,为学生提供更便捷和完善的学习体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实践和理解逐步形成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人生真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发。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初中阶段德育的关键课程,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果,比如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使学生对枯燥的课文失去兴趣;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太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思想落后,不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等。如何改变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就成了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难题。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初中生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初中生成为懂纪律、讲文明、爱生活的阳光少年。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优化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创新,挖掘教材背后的真谛,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对初中生的综合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行为规范和心灵启迪,帮助初中生摆脱错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装备,密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我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将生活中的小事件体现在微课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对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我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实现由文字向音频视频的转化,在新旧知识衔接方面更顺畅和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讲到《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生活中初中生犯罪的视频,告诫学生要做守法的好公民,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否则将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污点,对学校和家庭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给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常用到的法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法律条款。还给他们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升对法律的认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很多内容都要放到具体的生活中感悟和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会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丰富人生阅历,提高道德素养。比如在讲《做自立自强的人》时,针对初中生过于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现象,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出自己的优缺点,然后提出改进策略。当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听取他人评价的时候,也是一种锻炼。然后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模拟辩论赛,双方辩论的题目是“初中生是否应该自立”,然后我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给予他们详细的指导。初中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主观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需要思想品德教师给予心理和道德方面的辅导,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在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初中生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厉,只有自身提高重视,才会有新的进步。比如在讲到《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我会让学生模拟法庭审案,分别选择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律师,思想品德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防患于未然,做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活动,因为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也可以让初中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安排进行设计,使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促进初中生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经常组织学生到公园里或者广场上进行分小组问卷调查,并将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学生在进行调查的时候,不仅锻炼了发挥能力,还使随机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网络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新的机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初中生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让初中生了解网络中的陷阱和误区。比如我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设计一期以“提升初中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黑板报,当学生竭尽全力地发挥聪明才智时,对学习更感兴趣,同学间的团结协作更和谐。在具体绘制黑板报时,锻炼初中生的编辑排版和色彩搭配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使初中生保持爱生活、爱学习的好习惯。

四、布置探究性的作业内容,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成长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即初中生运用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识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我在布置作业内容的时候,往往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贴近生活的实践内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比如近年来我国各地雾霾严重,污染人们的生活,我会让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义务宣传,提倡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初中生在宣传的过程中,更坚定了信念,以后在生活中注重环保。比如我会让初中生课后探究如何打破消费陷阱,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到自己家附近的超市或者商场了解他们的促销政策和打折力度,这样当受到消费欺诈时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打破不正当竞争带来的隐患。比如我会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或者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和无私的爱,可想而知,父母一定都会感到很欣慰,也会使初中生学会表达,逐渐成长。具有生活化的作业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新型教学观念的体现,并且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培养途径

随着教学的不断革新,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从原来的重视分数论转化成重视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初中生学习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的能力,也是评价语文成果的标准。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必要要重视初中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完善教学环境,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1.老师教学观念方面

老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老师不可以在限制于教材之中。语文教学的素材必须要广泛和多元化,而目前的教材只是这些素材中的一小部分。老师也不可以再限制于课堂中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知识的来源是非常有广度的,如果单纯的局限于课堂中学习,便犹如井底之蛙,学习范围很小。而正确的教学环境应该把社会、家庭、生活和大自然融合到教学中。比如在进行以景寄情写作技巧的传授时,可以灵活的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利用丰富的画面引导学生对观景的兴致,关注保护环境的创意广告;还可以组织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和家人有去过哪些地区游玩;老师还可以组织出去游玩,让学生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多和大自然进行交流,把想要和大自然说的话语全都说出来,多收集一些大自然相关的材料。这样下来,不但使语文的学习与家庭、社会和自然亲密的联系起来,更为语文的写作提供题材和创意。

2.教学条件方面

教学条件是初中生学习好语文学科的必要条件,必须要有基础的教室、图书馆、信息技术教室等,只有这些条件结合起来,才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更好的学习好初中语文科目。

二、利用生活中的体验陶冶初中生的情感,培育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据心理研究表示:人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是密切相连的。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初中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找寻和生活相关的体验,让初中生的感情和作者产生心灵感应,这样便可以更好地实施教学实践,这样便会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同学们都知道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冻死的,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天气才能将人冻死,现在就请同学阅读1至4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天气冷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这样初中生可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这样调动初中生已有的情感生化,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而进行深入的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死因?再问作者最后看到的美好东西意味着什么?很快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自身的体验,知道了由于贫富悬殊社会现实,导致小女孩没有卖出去一个火柴,最后安详死去的事实。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只要可以调动初中生的已有生活体验进行教学,便可以使学生愿意探究课文内容,养成阅读、思考和反思的习惯。

三、进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进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是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是关键点。而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要通过他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呈现出来的,一个具有语文能力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会很强,也善于吸纳优秀的知识进而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表达,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但是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实践的机会。一,可以多读一些课外书、文学作品等,引导初中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适当地加入课外作业,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进行抄写黑板报等;二,多看电视和电影。现在的初中生都喜欢看电视和电影,老师可以抓住这个心理,在课外组织初中生一起观看有利于学习的电视和电影,之后在针对所看让初中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同时老师要适当地引导,使学生讨论的内容不可偏离主题,这样便可以从全方位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致和求知欲,以便于在适合的时机进行这些知识的运用。三,多发言、朗读。所谓开展课外活动,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发言和朗读的机会。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组织适合的活动,让学生多去讨论、辩论,以便于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铺垫。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便是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语文老师需要先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之后再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用正_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实. 学生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6(52).

第5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 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18

口语交际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口语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教师教学思想没能与时俱进,以至于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城市学生的有很大的一段差距。所以,提高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 要认识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重书本,不重视学生口头语言的思想。由于升学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狠抓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不抓学生的听说能力。农村初中生也对口语交际缺少正确的认识,在口语交际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误解,就是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会不会说不要紧,只要考试成绩好,能不能成为能说会道、善交际的人不重要。这种想法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导致其只重视书面知识,对口语交际训练持轻视、漠视的态度。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口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要。

二、创设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开口想说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课应该经常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教材重点、特点,灵活机动地安排口语训练。教师要大量创设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交际的环境。

三、多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说

要多渠道开展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活动调动学生敢于开口,敢于表达。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讲故事、演讲、朗诵、讨论等活动,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还可主动安排与其他班的辩论。

四、寻找学生喜欢的话题,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敢不敢说,会不会说,和选择讨论的话题有很大的关系。话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有现实意义的内容。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营造浓厚的讨论氛围。学生练习说的话题要尽量广泛,可多涉及学生喜欢的方面,而且相同内容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谈,也可选取教材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进行拓展延伸,还可以选取当今社会人们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只有有话可说,学生才会肯说,肯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谈及“抄作业”的话题时,学生争相发言,辩论得非常激烈。

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穿插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传授、讨论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口语表达训练中的几个主要训练内容如复述、讲述、交谈、讨论等都可以同课堂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复述、讲述的主要材料就可以直接从课本中获得,讨论、辩论也可就课文中某一个问题展开。另外,关于口语表达方法的教学,我们也可融入课堂教学中。课文选入了几篇展示说话艺术和辩证思维较强的古文,如《两小儿辩日》《孙权劝学》《公输》《唐雎不辱使命》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说话技巧,并进行课堂展示。

六、及时点评和反馈,让学生会说

第6篇

一、思品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即: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5.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随时保持快乐的心态很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座谈会”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一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一课第一节“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教师讲授第一个问题:“百姓生活大变迁”,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讨论,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辩论赛”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就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实验室”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本人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如:在学习“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个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小舞台”教学法

第7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 表达能力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说的难度最大。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说。尽管口语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很重要,但是口语的价值多年来在实践中一直被低估。课堂上,不少老师往往通过机械重复的句型操练和背诵对话的形式来教口语,因而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

1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会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初中是要为这种能力的分组奠定基础,让学生不仅会表达,还要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规则进行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笔者在听课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1]。

2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听英语的机会太少

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我国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是在汉语环境初中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的一点听说训练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学习了不会用,即使会用也往往无处可用。即使是城市学校,学生课外使用英语的机会也非常少,他们没有不得不使用英语的机会。

2.2教师素质上准备不足

由于教师均为国内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教师本人的口语不够流利,有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在专业上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才能适应当前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也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课堂上低估甚至忽视了口语教学。

2.3英语考试的负面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学生数量庞大,一些测试形式非常好,但是,操作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上的投入。因此,一些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好的反拨作用的测试形式(如2对1,即两个老师测试一个学生的口语),在考试评价中不具备操作上的可能性[2]。一些地方虽然尝试在中考中增加口语测试的内容,由于组织难度大,评分受主观因素影响多,测试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评分效度都大打折扣。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3.1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帮助学生的口语训练中,科学设计英语评价系统与正确使用一套好的英语教材固然重要,而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与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口语训练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情况、智力水平、口语基础等都有助于搞好课堂教学。对语音好,但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多些鼓励,正面引导其加强口语训练;对语言知识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但不喜欢开口的学生,要善于帮助他们认识语言学习规律,掌握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对于胆小爱面子,因怕犯错误而不敢或不肯开口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指出在语言学习的口语训练中出现错误或缺点是很普遍的现象,告诉他们不敢或不肯开口才是语言学习的最大错误[3]。

3.2口语训练教学中强调多模仿

强调多模仿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培养,让学生的智力在习得言语能力或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为学生建立起长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基本能力。

例如,在初中英语口语中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利用刚开完运动会的机会问学生:“Who is the better jumper,Lucy or Li Lei?”班上的男同学说“Li Lei is the better jumper.He jumped higher than Lucy.”而女生很不服气地说:“I don’t think so.Lucy is the better jumper.Although she broke her leg,she continued to jump.She is great…”通过实践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初中、在玩初中,通过表演、竞赛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开展辩论会的比赛模式,符合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而辩论会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4]。

3.3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为初中生准备好发言稿在课堂上去念,也不能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应将这项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制订出长期(学期)和短期(星期)的计划,包括汇报内容(如日期、周日、天气、出席情况、缺席原因、课程、学校和班级的重要活动、社会见闻、国内外重要新闻、对教师与同学的希望和建议等)、方式(单个或多人)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防措施(哪些内容学生汇报时困难较大,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初中生汇报时可能用到哪些生词等)。这样,教师胸有成竹,便于指导,学生心中有底,便于准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事先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低年级初中生尚未掌握足以说明各种天气特征的单词(fine,sunny,rainy,cloudy,windy,foggy,snowing,etc),教师应先将这些教会全班学生。个别学生的困难,则在准备过程中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程晓薇.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 学周刊,2011(29).

[2]王春香. 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 邯郸学院学报,2010(03).

第8篇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强调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到初中生物教学,教师灵活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教学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和操作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活动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鼓励学生多动手

生物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很多生物学理论、规律都是由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得出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素材,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并给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条件和机会,以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生物学素养。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都应该以趣味化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如亲自准备实验素材、实验用具,动手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以便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熟悉实验规范,掌握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最终强化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生物现象的认知。

二、启迪学生多思考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从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课堂大都采取教师讲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习得的知识都是教师灌输的,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新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一定要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生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多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绪,将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以能启发学生多思考的方式来展开,并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在给学生以熟悉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生物现象多思考、多探究。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探究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发现各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争取学生多表达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较强,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争取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是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生物素材,教师都要争取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对一些生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一般而言,一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总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课堂小结,并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以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和强化,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就更加深入和透彻了。

四、强调学生多阅读

初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篇章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教材内容,并能从中发现有用信息,一方面在基于教材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毋庸置疑,无论多阅读教材篇章还是多阅读学习资料,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深厚的知识积淀,以便在关键时候厚积薄发,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求知态度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外多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阅读素材,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也能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五、组织学生多辩论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如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小组,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一个可以进行讨论或者争辩的话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以便能够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可以进行正反论证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搜集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以便在课堂辩论活动中能够旁征博引,这样一来,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辩论中强化认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六、引导学生多评价

新课改强调了课堂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肢体,应该教师一起参与到生物教学评价中来,可以师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以便在评价中更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能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他人交往,提高综合素养。

七、强调学生多练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教学相长才是最佳的教学状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新课的教学,而且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或者进行一些小测验,以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测验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通过这学生的练习作业或者小测试,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加强针对性。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德育;初中;生活化;策略

一、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概述

在当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逐步扩大其对学生的生活影响程度。《思想品德》课程的标准也明确地提出,教学要面向生活,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关注的话题,真正地让这门课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所以,思想品德课程如果切断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而不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那么它是空洞的、苍白的,任何脱离生活的德育,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简单来说,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从广义上来讲,德育是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采取的品德教育,通过内化和外化两种方式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方面得到系统的完备。狭义的角度上来讲,德育教育就是受教育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德育教学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受益终身的,这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实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有更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养,最终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能够做贡献的人。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叛逆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都是他们对这个年龄阶段探索的反应,如果不在这个时期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工作,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影响。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思想品德和修养素质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更加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教学要让学生从理想世界中走出,让他们去正式这个世界,回归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当中。这也是当下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改变思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感染学生的品格与修养。

二、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1.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环境,就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生活趣事来进行授课。将这些案例作为讲解知识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要想做到这些内容,就需要教师勇于挑战,要及时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天性,去探究学生的行为特点,真正地让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轻松地氛围中掌握有关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安排“模拟市场运行”等活动,组织学生一部分作为销售者,一部分作为购买者,然后让学生根据市场交易的规则,进行上货、商品标价以及销售,运用到这些知识点,遵循着平等、自愿以及公平的交易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知识,他们用自己的理解,为教师展示各式各样的推向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更能够体会挣钱的不易,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一些社会基本知识。这样的互动教学、生活化情景构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同时也大大地提升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

2.教师应着重提升自身的素质

德育教育主要内容与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拥有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道德理想、集体主义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师从事德育教育工作,要积极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在具体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丰富的体验、情感与态度投入在工作当中。要想要育人,首先教师本人要有一个榜样的力量,用高尚的言行举止来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师德会促使学生进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养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进行说教,而是要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由此可见,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现下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带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当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以及小品表演等形式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用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初中生集体活动,社会活动,来丰富初中生的内心体验,让初中生每天汇报一些自己生活的琐事,然后对正确的事情,教师给予鼓励,对错误的事情,教师要给予纠正。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展开辩论赛,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为主题组织学生辩论,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准备充足的材料进行辩论,然后组员之间分工、相互配合。通过辩论,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引经据典,用高昂的斗志来完成了对自己观点的表达。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课堂更具有真实性与活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团结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思想品德教育,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知识点,而是让学生明白在遇到一些问题时,该用什么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3.利用丰富的社会素材充实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去对学生进行教育。生活中具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运用的。新课程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学当中,教师要以生活内容为主,构建富有生机的生活化课堂,捕捉生活中的素菜,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课程与学生个人生活的连接,让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开辟更广阔的空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事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通过做正直的事,才能够成为正直的人。并且“生活即教育”,要让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贯彻的生活日常中,努力在生活中激发初中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以此来提升初中生的道德素质。

例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什么是责任,以及承担责任会带来什么。责任不仅仅是对一个事情负责,同时也是一个人自尊自信的表现。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在世界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与斯洛文尼亚队比赛的例子,其中中国男篮运动员王仕鹏在最后的一秒钟里,用自己的一个三分球使得中国篮球进入了世界十六强。事后人们对他进行采访,问他为什么不把球传给应该接球的队员呢?他说,当时的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总结:王仕鹏在关键时刻,敢于力挽狂澜,把这个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勇于去承担,他拿住了最后的球,抓住了最后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这样将生活中的事件和书上的知识点有效结合,学生不仅听得津津有味,他们也会更加明白责任的内涵。

三、结语

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阶段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德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有关的思想品德内容,对于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大有裨益。教师应该结合当下社会生活的热点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获取更多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德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这不仅是对于这门课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周文静. 生活,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 双语学习,2007,09:1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