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成本控制风险

时间:2023-09-15 17:14:21

导语:在成本控制风险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成本控制风险

第1篇

关键词:税务风险 成本 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供电企业的社会关注度、影响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供电企业执行的购售电价政策主要由国家掌控,企业社会责任凸显而赢利空间越来越小。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趋缓的背景下,供电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期,企业管理要从粗放化向精益化方向转变。供电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努力挖潜增效,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以此提高企业内生增长能力。本文从税务风险角度研究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正是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二、企业成本控制与税务风险的关系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的竞争。企业成本控制,首先要从控制企业风险入手,而税务风险的控制,即是为了控制和降低企业成本,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税务风险是指由于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纳税人经营行为的不当可能导致纳税义务增加而形成的风险。笔者认为,从税务风险角度研究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不只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更多的是基于税务风险来源于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理念,从控制企业税务风险过程中实现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

三、税务风险视角下的企业全过程成本控制

(一)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1、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供电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每年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额在供电企业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2009年实行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后,供电企业进项税主要包括水电、火电、固定资产及其他生产成本进项税。以YF供电局为例,近三年各类别的进项税实际认证抵扣情况如下(图1):

由图1可知,供电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占全部进项税总额比重较大,大约在35%-60%左右。供电企业设备投资大约占总投资的70%,实行新的增值税政策后,通过对电网投资测算,电网的工程造价大约能降低10%。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抵扣对于供电企业是一重大利好政策,但企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是否足额抵扣了,还需要看理论进项税(笔者所讲的理论进项税是指所有购进的固定资产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全部在取得当期认证抵扣)与实际进项税是否相符。现以YF供电局2009-2011年数据为例探讨理论进项税和实际抵扣的进项税是否相符(图2)。

从图2可以看出,供电企业2009-2011年度固定资产进项税实际认证抵扣额低于理论抵扣额,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间与实际认证抵扣进项税的时间与不一致,造成了时间性差异;二是业务部门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未取得;三是相关部门延期提交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过期无法抵扣。我们认为,应充分利用固定资产进项税允许抵扣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固定资产进项税应抵尽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规范企业供应商管理,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要求供应商提供有效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加强物资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物资部门需及时提交增值税专用发票至财务部进行认证抵扣,防止产生超期增值税抵扣联,确保增值税及时、足额抵扣;对于超期而不能抵扣进项税的情况要实行问责制度或者将其纳入部门之间的绩效考核范围,对相关部门进行约束。三是企业制定有效制度,规范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规范和流程。

2、企业选择产品对象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企业选择采购产品虽然都是基于企业发展需要,但对于产品对象的选择也会产生税务风险:一是采购产品的性能不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导致不能充分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二是采购产品价格偏高,可能存在关联交易导致采购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可能被税务机关要求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的税务风险。我们认为:采购对象要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选择有国家税收优惠的产品,如购买变压器时优先选择高效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和高效干式配电变压器等。根据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所以,只要企业购进了符合要求的节能节水设备并且实际转增了固定资产,则可以享受10%的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优惠;规范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招投标管理,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谨慎处理关联交易。

(二)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1、“甲供材料”产生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甲供材料”是指施工合同中的甲方(即建设单位)自行采购材料提供给乙方(即施工单位)用于建筑、安装、修缮、装饰等工程。供电企业工程建设项目大多采用“甲供材料”形式,施工方只提供零星材料和施工劳务。供电企业处理模式是:供电企业领用工程物资时直接计入工程项目成本;工程结算时根据与施工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支付施工款并取得对方开具的建筑业发票;供电企业工程决算时考虑到施工方没有将“甲供材料”纳入工程成本计算缴纳营业税,因此自行计提并缴纳营业税。我们认为,目前这种由建设方计提并缴纳营业税的行为完全没有必要并且还可能导致税务风险:一是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由此可见,尽管是建设方提供的工程材料,但纳税义务在施工方,建设方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施工方不缴纳工程材料营业税及附加税费的风险转嫁给自己;二是建设方承担了本不应该由自己承担的税费,可能存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不予税前扣除的风险。

2、闲置物资再利用产生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闲置物资主要包括闲置固定资产、闲置工程物资、闲置存货。闲置物资再利用主要是为了盘活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目前,广东电网公司加大了对于闲置物资再利用的管理,一是大力开展母公司内部各分公司之间的闲置物资调拨利用,只需双方履行调拨手续即可;二是母子公司之间的闲置物资再利用,先由子公司所在地的分公司先在母公司范围内办理闲置物资的调拨手续,即由调出方将物资调入子公司所在的地市级供电局,闲置的固定资产按净值向子公司销售,按税法规定计缴各项税款;其它闲置的存货或工程物资由子公司所在的地市级供电局按账面价值向子公司销售,按税法规定计缴各项税款。企业对上述两种情况的处理规定看似考虑了税务风险问题,其实不然。第一种情况,分公司之间物资再利用存在税务风险。各地分公司之间调拨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若不涉及资金支付且不开具发票,则不需考虑增值税问题;若涉及资金支付,则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税局可能会认定为一种购买行为,需要缴纳增值税。若调拨的是存货,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因此,需要按视同销售计算申报增值税。第二种情况,母子公司之间闲置物资再利用,要先通过当地地级市供电局,再履行调拨手续。从税务风险角度我们认为是人为增加了处理流程节点,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因为独立法人之间的业务往来,无论是否支付资金,均需要缴纳流转税。

(三)企业人工成本支出中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供电企业的人工成本包括工资薪金、福利以及各项社保费用等。目前,供电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引入了绩效考核机制,体现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同时,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及个人所得税政策法规的复杂性使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风险成为了企业税务风险多发领域。

1、个人所得税“雷区”引发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6号)规定,从2011年9月份开始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由九级调整为七级,一方面降低了低收入群体的纳税负担,另一方面加大了高收入群体的纳税负担。但无论怎么变化,只要个人所得税率依然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制,且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方法还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的规定执行,年终奖就存在(税率级数-1)个“雷区”,即增加的应纳税额超增加的工资额,职工收益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状况。目前年终奖存在六个“雷区”,分别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为避免“踩雷”,企业应该统筹安排全年职工各项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应税收入支出。

在职工薪酬总额一定的情况下,虽然不管发放方式如何,都不会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但影响职工税后收入额,若通过调整工资发放方式降低了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相当于变相提高职工收入,何乐而不为?举例说明如下:某职工2012年度工资总额为104000元,1-6月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额为1800元;7-12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额为2000元。有四种分配方案(见表 1)如下:

由上表可知,方案3按季度发放奖金的方式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最高,为3500元;方案4计算的应纳个人所得税最低,为1400.04元,比方案3节约2099.96元;方案2和方案3均次之(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工资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有规律的月度工资薪金支出并不一定就是纳税额最少的(如方案2和方案3);而不考虑年终奖“雷区”则可能导致企业成本支出多职工反而收益少如方案1,企业年终奖从20000元降低至18000元,应纳个税从1895元降低至540元,即企业少支付奖金200元却给职工多带来收益1355元,出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局面!企业完全可以按不同的职工收入层次,制定出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达到提供职工收入的目的。

2、创新收入形式引发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创新,企业可以选择的增加职工收入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等,但正因为新兴事物的出现,税务风险也可能随之而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及所属单位从2003年开始实行企业年金制度,但因当时税务政策不明晰,未缴纳年个人所得税,在2009年的税务稽查行动中被要求补缴了个人所得税3.3亿元;另外,广东电网公司在2007年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也被悉数收回,原已缴纳的商业保险个人所得税虽然按规定可以申请退税,但其中的代价实在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企业创新职工收入形式需先充分论证,在工资支出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明确纳税义务及计税方法,防止在政策规定不明晰的情况下 “好心办坏事”。比如,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部分单独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不与职工正常工资薪金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这对企业职工来说确实是的一种优惠。但要注意的是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的规定的补充保险缴纳限额要求,防止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出现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的情况。

(四)电力产品销售过程中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1、线损问题存在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线损是指电能损耗率,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线损包括统计线损和理论线损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线损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二是,理论线损率是各网、省、地区供电局(电力网)对其所属输、变、配电设备根据设备参数、负荷特性计算得出的线损率,计算公式为:理论线损率=理论线损电能/供电量。供电企业线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线损的产生是否是正常的、合理的?供电企业实际的线损率高低不一,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线路的合理 、客观损耗;二是管理不善造成的线损如偷漏电损失;三是核算不规范引起的,如供电企业福利部门用电、办公场所用电等自用电未装表计费。除以上第一种情况不存在税务风险以外,其余两种情况均涉及税务风险。企业发生的非正常损失,要计入“营业外支出”会计科目,同时要转出相应的进项税;供电企业办公场所和福利部门用电需要单独计费并缴纳增值税。因此,我们认为:线损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确定合理的线损指标,通过线损的变化分析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自用电要装表计费,区分福利部门用电和生产用电进行准确核算,按要求计算缴纳相关税费。

2、营销活动中赠送营销礼品产生的税务风险及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电力营销已成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企业每年的营销费用支出中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或定制营销礼品赠送客户,供电企业的营销礼品特点是量大价值小,购买价格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从涉税情况来看,一是营销礼品要按视同销售行为缴纳增值税,对于该种情况只需对方提供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已经认证抵扣,则对企业增值税没有影响;二是营销费属于企业业务宣传费,超过税法规定的标准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因此,营销费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主要是时间性差异问题。三是需要按20%的税率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0号)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企业营销过程中涉及最大的风险当属营销礼品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风险,原因在于:一是由于供电企业营销礼品量大价值小,涉及客户数量多,业务部门在赠送营销礼品时可能嫌麻烦或因“面子”问题而不愿主动代扣个人所得税;二是企业办税人员在计算缴纳营销礼品个人所得税时也存在客观的执行难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申报需要提供身份证等个人隐私信息,客户可能拒绝如实提供。以上原因可能导致营销礼品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最终由企业承担,增加了企业成本。为此,我们建议:一是积极向税务机关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某项业务纳税与否也是税企“博弈”的结果,电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商品以及企业客户群的广泛性是供电企业的特色。建议供电企业与税务机关进行磋商,积极争取税务机关的理解并明确给予电力企业营销礼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二是根据财税[2011]50号文规定,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供电企业也可对客户实行积分制,在客户消费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时才予以派发营销礼品,如此则可免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三是完善供电企业营销礼品出入库管理,对于营销活动中向客户派发的营销礼品的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四是在明确企业需要代扣代缴营销礼品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下,严格按税法规定执行,不该由企业承担的费用坚决不承担,企业要效益就要舍弃一些所谓的“面子”!

四、结束语

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其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业务处理的不规范或经营管理的不到位引起的,这一点常常被企业尤其是我们国有企业所忽视。企业一旦发生税务风险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企业发展中的“危机”。因此,我们认为,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的过程即是企业成本控制的过程,也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的过程。从控制企业税务风险角度研究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关键是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及控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的内容

1、房地产企业的成本

房地产企业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和经营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土地的征用和拆迁补偿,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前期工程费以及开发间接费和公共配套费等。

2、房地产企业的费用

房地产企业的费用主要指的是应摊费用,具体来说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建设和经营期间应承担的各种费用。主要包含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销售费用。

(二)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

1、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

立项阶段需要做好成本规划,成本规划的确定对成本控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成本规划,可以对项目的预期成本分布、收入,利润和风险进行相应的分析。立项阶段的成本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经济分析,成本规划及估算,现金安排及敏感性分析以及利润测算等几个方面。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成本,需落实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严格按照立项阶段确定的成本规划落实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二是要强化技术沟通,贯彻执行限额设计;第三要大力推广价值工程方法;第四要强化施工前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3、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

建设阶段是成本控制中心环节,除了要做好现场控制,严格按图施工、控制变更及签证外,还应注意:第一,结合现场的情况,做好土方平衡;第二,对照施工图纸,做出详细的预算,拟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与工程部一道制定详细的成本控制措施;第三,制定和落实招投标制度,选择质优、价廉的承包商;第四,规划和落实好工程款的支付时间节点,有效控制财务成本。

4、交付阶段的成本控制

交付阶段分两个阶段,第一是承包人按照图纸完成全部工作并取得验收合格证后向房地产企业交付,第二是房地产企业按照合同向业主交付产品。第一阶段成本控制关键在于加强竣工结算的管理,重点审核竣工图、审核施工过程的变更和签证以及审核工程结算。第二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和物业管理方协调好,做好产品交付工作,防止出现产品交付纠纷、违约情况。

二、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风险指的是企业为取得财物利益而产生的举债,这会增加企业到期付息的负担,还存在着资不抵债和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在财务的杠杆作用下,如果付息前的收益下降,那么股东的收益将会有大幅下降的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规模持续增长,融资渠道集中于银行信贷,房地产资金信托等。

(二)房地产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指的是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由于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益,从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以及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风险的表现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规模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库存较高,房地产企业部分投资行为不合理等。

(三)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收与收益分配的风险分析

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房地产企业由于财务问题而导致企业再生产时发生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利润分配给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带来的影响。房地产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内外两个方面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为管理层制定的企业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规定不合理;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对所处环境了解不足,如未能掌握行业和国家政策的变动等。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于财务风险间的关系

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等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将会带给企业非常大的损失,甚至会导致破产的危机。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融资规模、投资时点以及资金回收等方面。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融资规模的大小及投资收益等。如果成本控制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风险分析  成本控制  途径

        1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概述 

        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规划、工程成本的预测及投标报价都是基于对将来情况(包括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界等各个方面)的预测之上的,是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和组织之上的。然而,在实际实施某一项目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产生变化,各个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些变化会使原订的计划、方案受到干扰,使原订的目标不能实现。这些事先不能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人们将它称之为风险。

        现代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复杂、工程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可以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危机四伏。在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中,由风险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许多的工程案例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人们认为风险是项目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风险与机会同在,通常只有风险大的项目才能有较高的盈利机会,所以风险又是对管理能力的挑战。所以在现代项目管理中,风险的控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甚至有专家将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目标系统的内容之一。

        2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就是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后果,完整的风险分析过程应包括风险识别、分类与衡量三个阶段。

        2.1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的识别 项目成本风险的识别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辨别出影响项目成本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及其存在的可能性,并予以分类,并且对这些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作出定性判断。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财务状况分析法、保险调查法、分解分析法、特尔菲法和缺陷树法等。

        项目成本的风险识别过程主要立足于数据搜集、分析和预测。一般借助于风险识别的各种方法,找出各阶段不同层次的影响成本的风险事件,确定一份合理的风险事件清单,用以包罗对项目成本构成威胁的所有主要风险。还应指出,由于风险是随时存在的,因此风险识别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2.2 工程项目成本的风险分类 工程项目成本的风险分类目的有两个,首先是可以提高承包人对影响成本的风险事件的认识程度,其次是可以帮助承包人根据风险的性质采取相应策略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以往对风险因素的分类,都没有考虑风险的性质或潜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合理的风险分类方法,它根据风险的性质及其潜在影响来划分风险因素。利用此法,承包人就可以全面地评价影响成本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此方法中,选用的风险类型说明了风险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检查风险的广度,这样承包人不会只注重于某些风险而忽视其他风险。表1列出了影响项目成本的风险类型及其典型事件。

        3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3.1 工程投标阶段 在此阶段应根据工程概况,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认真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综合分析,进行项目的成本预测,为投标决策提供意见。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加强对此阶段主要责任部门的管理。

   3.2 在施工准备阶段 应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编制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应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分解目标,划分责任和权利,保证目标的实现。

        3.3 施工阶段 以项目经理的责任为中心,以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实施控制。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3.1 材料成本控制

第4篇

关键词:矿山企业;成本控制;风险

前言:当前,我国的总体发展形势良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矿产品在现货市场中的买卖情况变动较大,由此导致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针对这种状况,应该从材料供应等方面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确保矿山企业能够顺利向前发展。

一、矿山企业成本控制概况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成本进行控制是其核心内容。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将成本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我国的矿山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许多矿山企业的可开采资源日益减少甚至面临枯竭的困境,面对这种状况,开采、加工、运输等成本都逐渐上升,但是,在对其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价格的波动起伏使其矿产品的销售面临较为严重的价格波动风险,使销售成本随之增高。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矿山企业的销售额逐年下降,使得矿山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发展挑战[1]。

比如,东方钽业是一家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矿山类上市企业,主要的经营对象为钽、铌、铍等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根据该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其2014年度经营成本总额67255万元,其中:营业成本61605万元,销售费用为818万元,管理费用2749万元,财务费用2083万元。但是其净资产收益率为-1.07,总资产利润率达到了-0.5589,销售净利率系数为-4.0006。

针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营业成本占全部经营成本的92%,企业要想获取理想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就不得不关注营业成本的变动,在生产的各环节控制成本。矿山类企业在进行开采或者加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时,针对某些细小环节方面浪费采取较为轻视的态度,使得企业的成本中出现了一部分浪费原因造成的成本上升。如果对企业的总成本进行查阅便可知晓企业在成本方面的支出之大,如果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便能够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矿山企业难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仍然在成本控制方面单纯地强调节约,常常在进行企业成本降低的研究时侧重于通过制止浪费达到节约的目的,以达到较少资金支出提升利润的目的。这种状况使得矿山企业的员工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主动性,企业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其也会对矿山企业整体的发展起到较为严重的阻碍作用。比如,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问题矫枉过正,使得涉及矿物开采的各种设备要素进行重新分配,对整个企业的工作状况造成不良影响[3]。

二、矿山企业面临的风险

2.1勘察风险

针对矿山的发展前景进行勘察,对其能够创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判断,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虽然能够从客观的技术指标对矿山中的矿产的价值进行判断,但是矿物产品的销售前景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针对其进行研究必然需要运用经验进行分析,致使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勘察的专业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工作效果会受到其自身理论知识的丰富程度、现实经验以及市场分析水平等因素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具备较强的波动性和可变性,使得风险的出现难以避免[4]。

2.2工程技术风险

开采过程中,矿床的水文地质、岩层结构等因素较预期的复杂,造成开采难度大大提升,整个工程的开展进度受到较为严重的拖累,造成采矿成本增加。比如,实现针对矿物开采已经制定好开采方案,但是常常会出现一些水文地质方面现实问题使得原本已经设计好的方案成为无法实现的条文。这仅是矿用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方面的工程技术风险问题,还存在较多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引起的生产风险[5]。

2.3生产技术风险

在矿物开采的过程中,生产技术水平会对整个矿物开采工作起到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实开采中,地质条件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比如,遇到低品位矿山,应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就可能使得矿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如果能提高勘察工作精准度,企业预先根据矿山的储量状况制定多种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开采和充填方案,实际开采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预案,绕开企业尚不能冶炼的或无效的矿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开采导致的成本增加,使企业能够较好控制开采成本。

2.4市场风险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矿物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较为特殊,其价格方面出现较大的波动。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十年,2003年我国的矿业生产开始出现较为繁荣的发展局面,与其相关的产品开始呈现出较为蓬勃的发展局面,各种类型的矿山企业快速发展,诸多投资人员被吸引进这个市场。2007年以后,我国的矿物产品的价格上涨趋势达到极限,难以预料的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矿物产品的销售状况开始向着不良方向发展,价格开始暴跌,许多矿山在进行高额投资之后,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损失,甚至出现关门停业的现象。

三、矿山企业成本控制与风险应对措施

3.1转变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观念

对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和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相应的改变,能够为矿山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强劲的发展动力。矿山企业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考量,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针对成本问题要进行重视,确保其能够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适应。矿山企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企业的经营者应该认识到其对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转变自身的认识。对矿山企业的成本采取各种措施,使其能够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可以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发挥带动作用,为社会经经济的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3.2加强技术引进,减少技术因素引起的风险

矿山的生产过程充满各种各样的风险,技术方面不足引起的风险能够在技术更新之后得到较好地控制,因此矿山企业应该引进技术,针对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考量,对外国的先进技术进行调查,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提升生产效率,进而降低成本,还可以规避以往生产方式中的弊端产生的各种风险。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想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矿山企业应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立属于企业的研发部门,邀请各类研发人才,专门针对矿山生产以及加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能够解决的方案。

3.3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制

在矿山企业中,针对其现实状况进行相应的分析可知,某些矿物生产出的边角料或者碎渣具有较多的用途,但是某些企业却将其遗弃,使得能够进行利用的资源被无故的浪费。这种情况使得矿山企业原本能够达到节约成本目的的材料被浪费。这种情况应该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使之改变,为企业控制成本以及财务方面的风险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总结:我国的矿山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都可能涉及成本控制问题,如果能在这个方面取得较为良好的发展,那么就可以使得企业的经营利润得到提升。一些由于技术等因素造成的风险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扰动,针对这种状况,矿山企业应该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矿山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作者单位: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昆明分所)

参考文献:

[1]师秀红.论矿山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专业素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6):115-116.

[2]罗建华.矿山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145-146.

第5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采购成本;风险控制

1园林工程采购的成本分析

园林工程中的采购成本是采购部门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的物品进行采购,根据需要物品的数量和特殊性,对其实用性和实效性进行选择。因此采购的成本直接影响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但是其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采购的物品无法满足实际的工程建设的要求,采购的成本就会增加,造成物品的浪费,这样就会增加损失,从而为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

2园林工程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2.1园林工程采购成本的控制原则

首先是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在实施成本最低化原则的时候,需要最大限度的减低成本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采购人员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其次全面控制的原则,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对采购人员素质、采购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控制;再次,实行动态控制原则,采购人员需要实时关注市场物价的变动,注重整体的物价节约;最后,建立权责统一的原则,采购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位员工划分实际的工作属性和工作内容,使其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建立责任制度[1]。

2.2做好采购成本的预算工作

园林工程承担的项目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的钱财数目也比较大,因此需要对采购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规划,及时做好账务的明细工作。采购部门及时与施工部门进行沟通,使项目的实施明确具体,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园林工程中技术人员的分析,对需要采购的物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确定采购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浪费;也不宜过少,因为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采购部门合理采购有利于降低整个工程建设的损失和风险,实现预期的目标。2.3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地监管科学具体的安排采购人员。采购部门的任务不仅是物品的采购,也直接决定了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影响其成本和利润。因此园林工程的采购人员需要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划分部门职能之前先对整个部门的人员素质进行考核,不能选择见钱眼开的采购人员,这样只会造成利益的损失,影响园林工程建设的整体利益的同时,也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威胁[2]。

3园林工程采购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3.1园林工程采购风险分类

在日常的生活中,采购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包含政治环境的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内部风险主要包含采购计划风险、采购价格风险、采购人员风险、采购合同风险和采购质量风险等。这些风险不仅严重影响采购的进度和质量,也为园林工程的建设带来了质量和安全风险,因此对采购风险进行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3.2园林工程采购风险规避

首先,在工程前期的采购中,需要严格选择供应商,其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整个采购产品的质量,也影响了园林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工程企业需要成立采购质量中心,按时对采购供应商进行质量测试,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其次,园林工程施工应该注重对工程质量的监测,严把质量关,避免由于返工造成的质量和进度问题;最后,园林施工前需要对整个施工团队和采购团队的人员素质进行测试,提升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水平,同时加强对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指导,保证技术水平过关,从而促进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3]。

3.3园林工程采购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采购部门的人员在进行物品采购之前,需要对整个市场进行细致而具体地考察,了解相关物品的基本价格,做到货比三家,在保证物品基本质量的同时,从价格低廉的物品入手,减少整个工程建设的基本成本;其次,由于园林工程需要采购的物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出现大小幅度的变动,因采购前需要充分预见类似的变动,采购时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最后,园林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满足基本工作条件的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个美丽而赏心悦目的外观。物品采购时一定要注重美观性原则,充分考虑价格、质量以及美观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大降低由于采购造成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为园林工程的建设提供基本的前期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加大对园林工程的建设和规划。成本和风险控制是园林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对成本及风险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园林工程的建设,对其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成本及风险控制的中,需要对风险进行归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在保障采购物品质量的同时,遵循价格和美观的原则,为整个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慧.园林工程采购成本及风险控制策略[J].南方农业,2014(36):106+108.

[2]黄颂谊.园林工程采购成本与风险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营销成本营销风险模式

营销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然而营销成本与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有效控制成本与风险是企业财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必然选择。

营销成本与营销风险的互动关系

营销成本是指企业由产品最初所有者到最终所有者的营销过程中花费的代价,是企业利润的必要投入。包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谈判成本、契约成本、运营成本、物流成本、税收成本、协作成本与诉讼成本等。一般而言,企业发生的耗费是为了获得收益,在实现收益目标的过程中,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成本与风险的压力。实际上,营销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风险的形成基础。根据必要收益模型,必要收益等于无风险收益与风险收益相加之和。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风险收益又可以用风险价值系数与标准离差率的乘积来表达。标准离差率以期望收益或期望利润以及概率为基础来衡量风险。

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必要收益模式也可以转化为必要成本模式来进行决策。因而,风险衡量必须考虑成本因素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两者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成本越大期望利润或是价值降低的风险诱因越多,不可控环节也有增加。同样,风险越大,企业也承担了较大的成本或是损失。当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中出现不利的环境因素而导致市场营销活动受损甚至失败的状态,便认为存有营销风险。市场营销风险主要有可控风险(也称特种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也称系统风险)两种。有效的风险管理主要指可控风险控制。诸如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存货量风险控制、价格风险控制、业务风险控制和道德风险控制等等。这些风险主要源于产品自身、市场状态、销售渠道、企业客户及企业人员等方面,有效的决策要考虑这些方面形成的期望利润(包括成本)与风险的大小以及两者的内在关系。例如对营销的应收账款风险在会计制度中主要以应收账款的成本为基数并以一定风险比进行衡量;而存货则采用了市价与成本孰低法进行有效衡量。也就是说,营销风险以成本规模和成本与市场的对比为基础构建分析体系与控制体系,从而寻求有效的成本与风险控制的结合点与途径。目前,大多数企业营销成本与风险均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但执行效果欠佳。

笔者认为,从财务角度来说,营销成本的发生规模多以营销人员为主导产生并增加了相应风险;而营销风险大多是由于企业反应机制相对落后造成不利的后果与代价。所以,营销成本与营销风险的控制应以成本规模的有效控制和市场作用的有效规避为主。当然,这一观点是以制度合理设计与管理有效施行为前提。

营销成本与营销风险控制模式

人本因素控制

从上述成本与风险的互动关系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本因素是一个应基于成本规模控制而制约风险控制的主要方面。这一选择是为适应营销工作而提出的,也是目前成本责任中心将成本落实到人的推广。其中涉及营销人的观念、素质、道德与责任等内容,从微观角度控制成本与风险效果更佳。

有效的人本因素控制应注意以下工作要点:

更新观念。树立“服务营销”思想与“客企关系营销”理念,将成本耗费与市场风险融合在市场与消费者的有机结合之中。浓重的市场观与服务观和信用观念会使营销运作有一个良性的起点。成本节约思想与风险规避教育是该观念的核心。为此应强化“制度+奖惩”的管理模式。制定营销过程中严格的制度化的行为准则,使人员行为规范化、量化衡量的同时,严格奖惩制度,凡是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与市场占有的行为应当奖励;凡是有利于降低成本与规避风险的行为应当奖励;讲求抓住商机,但也讲求减少风险与代价,渐近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

提高素质。风险的形成有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经营理念对人员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高素质的人可以正确理解与把握成本与风险的关系,有效消除不利因素而正确决策。因此营销人员不但应当牢固树立“以销定产”的观念,而且应熟知市场规则及法规、企业价值目标、经济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性等素质。企业应采用“兴趣+激励”模式调动营销人的参与感与长远观,以利于降低成本与风险。

教育监督。营销成本经常是在一定的授权下发生的,然而成本规模界定却很难把握。道德因素成为成本控制的主导。建议实行一定的信用担保政策,减少客户风险、企业成本风险和其他潜在的风险发生。企业应在保证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日常成本甚至因此而引发的诉讼成本与风险。“教育+监督”是良好道德规范的基础。

明确责任。责权明确是一些企业运营的共识,明确责任包括设计与执行两个方面,有效执行是关键。对于尽职尽责人员及时奖励,对于损害企业形象、“拉走”客户、贪图利益等行为应有快速的应急对策与措施。职责划分应当体现“利益+防范”的原则,相应人事制度配套机制应当明朗化、透明化。机制因素控制

形成有效责任中心与量化成本风险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要是明确责任流程、责任范围、责任奖惩等。企业可以设立相应责任中心做到责任与风险共担。同时建立赊销信用政策审批机制,慎重选择客户与市场商机,对信用条件、信用政策、收账政策决策经过严格的授权与审核,防止营销中心的短期行为,注重对中心的总体考核。定期不定期编报营销责任报告,进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通过信息反馈控制和调节偏差。对于营销成本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方式,按照环节量化定额,设置企业总体量化成本与风险,保证营销中心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风险衡量可以依据上文述及的方法进行,既考虑企业内部因素又考虑了企业市场因素。在经营中善于利用组合经营理念分散风险又与企业价值保持一致。责任中心考核中可以选用双重市场价格结转为主,例如,对于成本等中心依据购进市场价格结算,有利于企业各方积极性的调动。

形成有效会计控制与即时监控机制。会计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是资产经营者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建立起来的会计工作各环节、程序和方法核算手续间相互稽核和制约关系。会计控制对于营销成本与风险可以做到总体控制,但是长期以来的工作体制一直限制了它的作用。笔者认为,一方面应积极考虑建立营销预算,将其纳入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将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突出营销工作的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企业应注重对预警指标的设计选择,如竞争风险指标、顾客风险指标等。增强企业高层管理对成本与风险的预先获知能力,提高反映速度,减少企业营销损失。成本与风险控制应当具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引用营销杠杆等指标体系,如,DML(营销杠杆)=基期营销中心的边际收益/基期营销中心的息税前收益。其数值越大,风险也就越大,体现成本与风险作用的综合。增强了操作性,并依据此量化结果做到“即时监控”的有效与合理,对成本与风险做到前馈与后馈管理相结合,注重全员管理与例外事项的特殊剖析,为决策提供可行的基础。同时,应结合授权分工、职责分离、管理机构设置理顺会计控制的关系,使各项指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宋旭芒,施放.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商业研究,2001(4)

第7篇

关键词:公路 工程项目管理 成本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正在迅速发展,大中型企业正面临转换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食业活力,增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以招投标形式来承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已经是公路市场的主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合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为业主及社会提供质最优、工期短、成本低的公路工程产品。因此,工程项同成本是反映项目经理部及整个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指标。

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周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存在的风险

1.物价上涨。材料市场放开以来,流通环节和渠道增多,层层压价,形成连锁涨价。工程标价本来就低,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找不到合理的补偿途径,这直接造成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

2.成本管理意识薄弱。表现在:施工企业高层领导者对成本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作出各种经营决策比较感性,缺乏科学理性,成本费用方面因素考虑较少;企业职工不关心生产成本,施工中材料、机械等浪费现象很严重。

3.注重施工成本,忽视其他成本的分析控制。在工程施工当中,项目部主要人力、物力集中于工程项目本身。由于工程进度是办理施工结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成本方面,相对重视较多。采购行为远离施工现场.工艺革新重视不足,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之前,不易引起重视,因而采购成本、工艺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易于被忽视。

4.成本控制能力较弱。首先,材料采购环节执行合格的分供方评价制度不严,材质不符合工程要求,或以大代小造成材料积压和浪费;其次,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限额领料制度不落实.不能准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最后,机械设备利用率低,窝工现象时有发生。

二、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1.合理地控制工程材料费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费占整个工程费用的比例很大,材料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有效的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的采购、管理、使用上应高度重视加强管理,严格控制采购程序,并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1)材料采购:开工前应详细测定材料实际数量,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在材料采购前,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询价小组的价格。

(2)材料的使用: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对于材料消耗特别大的工序,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超耗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2.机械费的控制

合理使用机械,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能。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机械设备需求及进出场计划,根据工期分项工程开工的具体要求陆续进场,避免机械闲置。在数量上按照满足要求留有余地的原则配备。在同类机械选型上,在满足保证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以小代大、以国产代进口,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要尽量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严格控制油料消耗,严格控制机械修理费用,严格控制机械租赁费。

3.控制人力物质资源的消耗

第一,项目开工前应依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按照施工预算定额编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工程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应由预算员对施工预算作统一调整和补充,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执行;其他人不得任意修改施工预算或故意不执行施工预算。第二,对施工队的任务安排,必须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并向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第三,在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执行过程中,要求施工队依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实耗人工、材料、台班数量做好原始记录,作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结算的依据。第四,任务完成后,依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进行结算。并按照结算内容支付报酬(包括奖金),这样不仅能控制成本支出,还能促进队组按质按量全面完成任务。为了保证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结算的正确性,应对此两单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的验收和核查,并与施工预算逐项对比。

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控制成本目标的前提。不合格工程或业主不满意的工程将影响整个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认真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的原则,对人、材料、机械,施工方法、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在实际施工中,把提高质量看成是技术部门的职责,把控制项目成本则看成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业务要求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会不同,我们应学会运用价值工程,使质量、成本、进度得到完美的统一。

5.合理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成本并确定施工责任预算

组建项目经理都后,公路施工企业(或其分公司)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责任预算。

项目经理部的责任目标应由企业按以下程序确定。首先,每个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合同签订后,企业与项目经理协商,由企业根据合同造价、施工图和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确定正常情况下的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制造成本。其次,企业将正常情况下的制造成本确定为项目经理部的可控成本,形成项目经理部的责任目标成本项目经理在接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后,应通过主持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主持编制施工预算,以此来确定公路工程项目的计划目标成本。

6.完善健全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项目成本管理不仅决定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最终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在管理工作中,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企业的许多活动需要控制,根据计划对实际结果加以衡量比较。然后采取纠正措施,以取得更接近于希望的结果。”所以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的基本保障,是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紧紧盯住成本控制环节,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

第8篇

摘要从一个建设项目的立项至交付使用的主要阶段着手,较详尽地分析了各阶段存在的成本控制风险,并提出了控制风险的对策,力图对业主的成本控制工作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风险分析控制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全面开放的建筑业,行业的利益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成本的风险控制遂成了工程建设中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现阶段,建设单位不仅要面对建筑的市场风险,而且作为国有企业必需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政治和社会风险,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的风险控制,必须将风险成本纳入成本控制范畴,这样才能有效识别、规避、控制和化解风险。

一、项目建设中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对项目考察不到位,仓促立项,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使得资产的折旧额过大,投资回收期延长。

(二)项目经过决策立项后,设计阶段应当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一般在建设项目中设计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3%~5%,而设计环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70%~80%。以往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工程招标工作中的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63号公告,新版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自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工程计价模式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以及建筑市场主体不很成熟的现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的承担的风险远大于施工单位。

1、招标工作没有简化,反而变得复杂,也造成了时间的延长。在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的编制具体计算繁而复杂,要确定消耗量和单价,还要计算优惠后的合理管理费和利润,且计算规则和传统的定额计价不同,有可能导致招标工作时间的延长,体现不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招标中的优势。

2、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单位的风险陡然增大。在原来的定额计价模式下,其量、价的风险承担是由双方签订的合同价方式来确定的,多年来,我国实际的建筑市场中往往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建设单位几乎不用承担市场的风险。现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明确提出了“量”“价”分离的原则,要求招标人承担“量”的风险,实践中往往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工程时间紧迫等造成招标人的“量”有误差,或项目特征的描述不准确,这将会导致产生大量的工程索赔。同时,作为清单报价的一种技巧,不平衡报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投标报价中,给建设单位带来了新的不确定风险。

(四)合同签订中潜在的风险。新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原建设部等9部委制定,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新范本对工程中的造价、工程变更、新增工程、物价波动、保险及工程担保等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约定,该部分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较深、较广,若签订相关条款时,不够严密,将给竣工结算带来很多的纠纷。

(五)施工过程中新的风险。新的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在合同价款中增加暂列金一项,暂列金是用于合同签订时尚未确定或者不可预见的所需材料、设备、服务的采购,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变更、合同约定调整因素出现时的工程价款调整以及发生的索赔、现场签证确认等的费用,对此费用,有些施工单位觉得既已包含在合同价中了,就要千方百计的用掉,加之现场个别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了变更和签证越来越多,结算大大超预算。

(六)新的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结算较麻烦,容易产生纠纷和工程索赔。

二、针对上述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一)重视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切实做好可行性研究,根据市场需要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建设产品的技术工艺、市场容量、市场前景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作出深入的调研和评价,编制的投资估算要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如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工程税费的政策性调整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投资的作用。要坚持经济、适用、安全、朴实的决策原则,在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统筹考虑,相互兼顾,优选出最佳的投资行动方案,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二)积极开展设计的招标工作,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的分析、比较和确定,从而选出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如笔者在对国防工程的某技术研发中心大楼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设计邀请招标时,当时投标单位对基坑开挖的防水防渗提供了两套设计方案:一套是在基坑四周设止水帷幕;另一套就是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进行降水。本人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了经济合理性分析计算:止水帷幕的造价180万元,工期100天;而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施工造价只有60多万,工期为80天。通过比较,建设方最终同意采用井点降水的方式施工,这不仅大大降低了造价也缩短了工期。

实行限额设计。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将投资额分配到各专业,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保证投资额不被突破。目前,设计单位通过人际关系承揽设计任务的情况还不少,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设计深度不够、各专业之间冲突、图纸变更多等。采用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控制投资支出、降低成本失控风险的有力措施。同时加强设计概预算的审查,合理分配投资资金。

(三)首先明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贯彻了国家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原则,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也是一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是大势所趋。建设单位在项目的可研中,就要合理预留工程的造价计算和招标时间,不搞“献礼工程”,确保高质量的完成采用清单计价进行的招标工作。

尽量完善设计,减少不确定设计,保证设计深度,避免较大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对清单编制单位(中介咨询公司)的选择要十分重视,最好通过公开招标,挑选两家资质符合、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采用“背对背”的方式,分别编制,共同核对,从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上保证清单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能从根本上减少工程索赔。

对于投标方的不平衡报价,可在招标文件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制定严格的废标处理措施,如:可抽取一定数量项的综合单价和招标人的控制价进行算术平均值比较,对偏离平均值一定比例的项直接可认定为不合理报价,给予废标处理,对措施费部分亦可仿此处理。

(四)原范本是由当时的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主要是基于当时定额计价为基础,它与现在执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配套。新范本给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知识要求,不但要通晓《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计价规范》、《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保险法》等多种法律、法规、条例,并且要有很深的专业知识造诣,因此,我们在洽谈合同前,对相关的知识要做好充分的储备,对物价市场、保险市场的最新情况要有充分的知晓,要设置严谨、缜密的合同条款,尽可能的回避风险。如:对保修金的退还时间,因工程的保修期不同,有2年的,有5年的等,对2年期满的可约定退还大部分的保修金,剩余的防水工程待5年后退还。若约定不明,施工方诉诸法律,则可能因合同的不明晰而败诉。

目前工程索赔是在采用清单报价后,施工单位获取最大利润的有效手段,施工单位投标工程,常常采用低报价、高索赔的方法。为此,在合同条款中要规定最高索赔限额和最低索赔起点,可参照世界银行的规定,工程索赔的最高限额超过中标工程总价的15%时,具体的索赔金额就有建设单位决定。同样也可以在合同中明示,工程变更引起的索赔金额若在一定范围内,由施工单位承担,只有超过最低索赔起点的才能获得支持。

进行工程担保。为了控制工程造价风险,保证合同的履行,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6年就印发了《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作为工程的主要参建方的建设单位应积极响应,有效实施。

(五)据统计,在工程施工这一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资金的投入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此,施工阶段的资金控制应引起建设单位的高度关注。

在施工中引起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使工程实际与招标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工程造价留下活口因素。所以必须严把变更关,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等,最好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的制度,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尤其是涉及到费用增加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总监共同签字确认。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实施,并且要按月随时掌握控制项目费用额度。

(六)新的清单计价规范中,要求建设单位承担的“量”的风险会在结算中爆发出来,加之各种原因导致的项目特征描述不清会引来施工单位的高额索赔。因此要保证工程竣工结算资料的完整,要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竣工图一定要现场管理人员严格审查并亲自签字,杜绝替代签字,变更、签证、认价单应按编号顺序装订结算资料中,为减少纠纷和严格审核结算提供确凿、充分的证据。审核竣工结算人员应尽量亲自到现场查勘工程的实际情况,将每道工序的施工内容充分掌握,仔细和施工单位的投标书进行核对,确定项目特征的描述是否有差异,以及差异究竟有多少,最大限度的减少索赔,控制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工程结算的审核如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一样专业性很强,建设单位若自身没有能力,也可以选择信誉好、业务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审核。

三、结束语

建设项目成本的风险控制是一项细致、复杂、系统的工作,从项目的立项决策开始,经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与工程费用密切相关。建设单位必须与决策、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把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把风险管理和项目目标管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总体费用目标的实现,使工程项目的建设总目标最佳地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骆.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柯洪主编.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第9篇

一、经济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经济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为:强化基础管理,突出目标成本管理,始终把财务管理贯穿于采购、生产、销售、费用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贯彻“优质、低耗、高效、新品”的方针,遵循目标、指标既先进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原则。每年年初排出能源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出口退税率下降、子公司投资回报减少、贷款利率上调、原材料价格上升而产品价格未能同步上涨等客观增本减利的不利因素,以目标利润为中心,确定年度各项成本费用目标,将不利因素一一分解消化,从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方面挖掘潜力,在经济责任制中体现增效计划和措施,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把员工的工资与产量、质量、目标成本指标、目标费用指标、劳动生产率等挂钩考核,对子公司着重考核投资回报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单纯降低某个环节的成本,而是把成本管理当作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互动关系,使人人有指标关心成本,个个有压力会算成本,显现考核全员参与性。经济责任制的各项指标以公司文件下发后,各车间、部室、子公司都要认真执行,对考核结果任何个人无权更改,在考核中坚持不讲客观因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确保考核制度的公正性、严肃性、独立性、权威性,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经济责任制的主要措施

经济责任制考核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降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各项成本,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具体措施:

(一)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一直以生产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转移到以销售为中心,采购管理在传统管理中似乎不占重要地位,但从企业产品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成本约占制造成本的70%,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我公司意识到控制采购环节成本的重要性,十分重视采购管理,着力推行比质比价采购,并制定出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每月车间、部门根据各自生产经营需要,提出常备料和非常备料用款申请计划,通过物资采购平衡会,由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由物资采购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采购计划,制定合理的采购目标价格。小宗采购确定合理的供应商,大宗采购则通过招标采购,基建和技改项目必须公开招标。在确保采购物资优质的前提下,将目标采购价格、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力资费、招待费、差旅费等采购费用与采购部门的业绩工资挂钩,采购价格低于最高控制价的、采购费用低于目标费用的按节约额的5%-10%比例提奖,反之则按同比例扣减业绩工资,促使采购部门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竞标确定采购价格和供应商,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2005年我公司共节约采购成本200多万。

(二)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

对一个企业来说,对外要按市场经济 规律 办事;对内按计划经济规律办事,产品的生产环节就是按定单、按计划组织生产。生产车间作为成本中心,在运行过程中要控制好各项成本,确保生产出质优、量多、成本低的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发挥产品效益。针对这一环节的特点,我公司主要从质量、产量、消耗三方面全过程加以管理,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对生产车间确定车速、效率、运转率、一等品率,据以制定合理先进的产量指标,然后把员工的实际产量直接与工资挂钩,在此基础上加减质量考核奖惩;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工资与车间目标成本挂钩,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目标占50%,目标成本指标占30%,销售毛利指标占20%,在目标成本中分目标原料消耗成本和目标工费成本指标。通过考核,员工保质量、抢产量的意识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了客户要求,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相应降低了固定成本和质量成本。

车间管理人员围绕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对每个环节都规定了具体的措施,如专人领料配料,降低原料消耗,调整浆料配方,控制用浆成本,合理使用峰谷电,节约用电成本,按需定岗定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照目标成本指标按其节约额或超过额的5%-10%的比例给予奖惩,使处在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员工真正体会到质量产量的重要性、成本控制的压力和自己在这个环节的责任。

(三)销售环节的成本控制

产品的销售环节是 企业 产品生产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销售原则是将产品快速、全部地以最低的费用、最高的价格出售给最优客户,及时收回资金,使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为此我们首先成立了营销总公司,统一调配市场资源、统一分布品种结构、统一制定最低售价,充分发挥大集团的优势,在浙江、广东等地设立了办事处,除了负责发货收款外,同时还负责收集市场信息,围绕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形成快速反应机制的销售 网络 ,以确保产品快速及时销售,防止产品积压。其次对客户进行优选,在稳定老客户开辟新客户的同时,尽量选择信誉好、资信好、诚信度高的大客户,营销人员无赊账权,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赊账,特殊情况根据客户的银行资信等级经总经理办公会讨论后由负责营销的副总签字才生效,确保货款及时回笼。最后,公司还完善了营销总公司销售人员的薪酬分配制度,制定了开台率100%、产销率100%、资金回笼率100%、综合毛利率达10%以上的目标指标,按实际完成比例计提工资额,并按销售收入3‰的比例计提费用。通过加大对营销总公司的 经济 责任制考核,我公司产销率、开台率逐年递增,已连续几年无新增应收账款;实行营销费用包干后,既降低了费用又提高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了产品销售后的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