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学特点

时间:2023-09-15 17:14:23

导语:在统计学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学特点

第1篇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收治水痘患者共616例,研究对象为其中的儿童期水痘患儿56例,包括观察组,即ALL合并水痘患儿16例,平均年龄(7.65±4.38)岁,男10例,女6例;对照组,即无基础疾病的随机普通水痘患儿40例,平均年龄(6.23±2.58)岁,男27例,女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及诊疗方案参照全国小儿白血病诊疗方案进行诊疗[2];水痘诊断均按《实用儿科学》中诊断标准进行[3],所有确认水痘的患儿均经血清学确认水痘病毒-IgM阳性,并有皮疹和(或)发热等临床症状。除被观察因素ALL外,两组患儿均无先天遗传代谢疾病,患儿出现水痘感染前无其他并发症、无多脏器功能不全。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及对比情况参见表1。观察组及对照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等基础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方法分析观察组ALL合并水痘患儿及对照组普通水痘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临床特征,包括水痘接触史、热程、皮疹结痂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结局,分析不同临床结局ALL合并水痘病例的差异。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年龄、热程、皮肤结痂时间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其余观察项目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儿童期ALL合并水痘患儿的一般情况ALL合并水痘组病例与普通水痘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11/1668.75%)ALL患儿无明确水痘接触史。ALL合并水痘病例均因化疗诱导缓解,处于巩固治疗期及或维持治疗期。其中,在进行化疗或结束完成化疗1周内的患儿7例(7/16,43.75%),处于化疗后休疗期患儿9例(9/16,56.25%)。应用静脉强化疗方案化疗的患儿共计10例(10/16,62.5%)。

2、儿童期ALL患儿合并水痘的临床特点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患儿较普通水痘患儿多见高热,有更长的热程,平均为(7.38±3.32)d,观察到无发热患儿1例;皮疹结痂时间相对较长,在病程约(10.92±2.50)d;100%的ALL病例出现骨髓抑制,其中10例(62.5%)患儿出现粒细胞缺乏,7例(43.75%)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8例(50%)患儿出现肝功能异常;皮肤感染者3例(18.71%),少于普通水痘患儿(χ2=6.899,P<0.05)。经积极抗病毒、丙种免疫球蛋白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患儿治愈11例,死亡1例,危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详见表1。

3、儿童期ALL患儿并发水痘预后不良的临床相关因素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危重患儿或死亡的患儿具有应用静脉化疗方案治疗、化疗中或完成静脉化疗1周内罹患水痘、所有的病例均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且持续时间较长[(10.08±2.77)d]等特点。同时,儿童期ALL合并水痘的危重患儿高热5例(100%),多于普通水痘患儿7例(63.64%),平均热程8.8d,长于普通水痘患儿(6.73d),详见表2。

三、讨论

水痘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儿童。VZV活动性感染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4]。人体在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者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后,会产生特异性抗-VZV,这种保护能力在机体内能够存在较长的时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强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儿童期ALL患儿获得高于90%以上的缓解率及较高的5年无病生存率,但长周期的强化疗导致ALL儿童长期体液免疫异常,容易并发各种包括水痘在内的严重感染。既往研究显示,ALL患者在经历骨髓移植后,原有的抗-VZV会出现丧失,导致ALL儿童出现对VAZ再感染的易感性。有研究对化疗前后ALL患儿血清中抗-VZV水平进行了报道,发现在化疗结束后12个月以内,35%患儿原有的抗-VZV水平会出现降低或者消失呈低于检测下限,机体针对VZV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力下降或者丢失,不足以产生保护能力,使得ALL患儿对外界环境中的VZV敏感。这种情况出现在年幼儿童,ALL患儿较AML患儿多见。在整个儿童期人群中,ALL同时并发VZV感染的患病率较低。美国有报道在既往接受过水痘疫苗接种的172163儿童中,ALL并发VZV感染发病率仅为0.7%。血清抗-VZV低于检测下限的ALL患儿更易感染水痘。在我国,水痘疫苗是非常规必须接种的疫苗,所以并非所有的儿童都接种过水痘疫苗。

有文献报道,在研究者所在医院10年期间的640例水痘患者中,同时罹患白血病有15例(2.34%)[9],本院作为北京市传染病专科定点收治医院,在2008至2014年收治水痘患者616例,其中儿童期ALL合并水痘患儿16例(2.59%)。虽然ALL患儿合并VZV感染的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对于ALL患者及免疫异常的群体而言,发病率却并不低。文献报道在血液肿瘤中心进行骨髓移植的人群中,合并感染VZV的比率高达15%~30%,还有报道VZV会影响到高达50%的患者。尽管水痘在健康儿童是一个自限性的疾病,但对于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来说,合并水痘可能是致死性的,儿童期ALL患儿合并VZV感染是临床危急重症之一。ALL患儿在原发骨髓再生机制异常的状况下,化疗后骨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再生抑制状态,水痘病毒感染会对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造成进一步的抑制,机体面临多重打击,极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危重状态。既往报道显示,恶性肿瘤和白血病患者以及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感染水痘病毒后病死率很高;有报道白血病患儿罹患水痘时常发生内脏扩散,病死率7%~25%;文献报道16例白血病患儿中有2例并发出血性水痘,因肺出血、ARDS、Ⅰ型呼吸衰竭、DIC死亡,病死率达20%。本研究观察对象16例中,出现死亡1例,病死率为6.25%。对儿童期ALL患儿合并水痘的病例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总结与不良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并定期积累的重要课题。

本组观察对象显示未询问及明确水痘接触史的儿童占68.75%。建议尽量避免儿童期ALL患儿这一高危易感群人群和水痘患者或携带者的接触。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的特异性的抗-VZV-IgG,被认为能降低ALL患儿感染水痘的机率。故建议加强对水痘接触史的及疫苗接种的调查,对无水痘抗体的个体需要考虑化疗前进行水痘减毒疫苗的接种。多项研究针对感染后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抗体生成的有效性、早期免疫接种优化方案等进行了探讨,目前,在ALL患儿化疗期间使用减毒活疫苗的使用尚受争议,最近研究认为新型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疫苗被认为是一个新的选择。

第2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 语体特点 教学意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3-01

一、前言

在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体特点和教学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加以明确。

儿童文学的读者指的是0到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个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包括身心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等,因而又区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儿童文学(亦称少年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和发展心理的艺术特征,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我们这里探讨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童年文学。

二、儿童文学创作特点和语体特征

在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及同一些概括性的道德标准相联系的道德感,语言和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针对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渐进性提高,开始运用道德意识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个性倾向、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在增长,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而且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常常从表现现象出发,求知欲增强等等一些心理特点,童年文学的要求是:创作主题要具体、明朗、简单、浅显、有教育意义,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则;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故事性;语言要生动有趣;主人公形象应该是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同龄人形象或名人形象,可以设置一些反面形象,人物事件塑造时,可以少量穿插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主要使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

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在语体方面,儿童文学具有单纯、生动、趣味、优美等艺术特点。又由于儿童文学具有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理,表达儿童情感和愿望,关注儿童心灵世界,有助提升儿童理解力的特点,所以它的语体必须浅显明白、具体形象、准确规范。儿童文学,因为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对语言有着特别的要求,它的语言不仅要把简明、规范和鲜明、生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才能吸引儿童,让他们感悟到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国内儿童文学教育缺陷

目前在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第一,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新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不足。目前教材上选用的除了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小马过河》、《小蝌蚪找妈妈》等),国外安徒生、格林等的经典作品外,有时代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多。

第二,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大多以教育性为主,忽视了儿童纯真好动的天性。这既和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上尤其是家长对于学生成绩急功近利的风气有关,也暴露了我们的作者常常以成人的视角来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致使优秀和真正受孩子们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缺失。

第三,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过于强调思想性,总脱不了说教色彩,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空洞乏味,不能紧跟时代脚步,脱离了现代孩子的生活。比如家长教师偏好于《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但并不真正能够为儿童喜闻乐见,像国外的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童真童趣的刊物在国内儿童文学市场销量很好。

第四,由于教师对儿童文学不了解,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语言形体表达,或教学思想太过于成人化,或者过于注重课文的教育、测试功能而忽视其生活情趣与审视世界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功能和作用。部分教师没有阅读习惯,或文学素养不足,抑或是无法融入儿童天真烂漫的世界,不能带领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感受愉悦,受到启迪,获得生活上的领悟。

四、儿童文学教学意见与策略

首先,教师要经常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将优秀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作品,译成生动有趣的白话文,不能让孩子直接面对空洞无聊的大道理。同时把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落实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上。在教学中,要注重儿童的生活情趣和习惯培养,以课文为导向,让孩子把眼睛、行动、思想都集中到作品中,集中到身边的人和事上 。

其次,要把学文本内容转变为学语言欣赏。1.变被动读课文为主动学语言;2.变讲课文为讲故事、说生活;3.变悟课文为领悟生活、提升道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语言,进而发现儿童文字运用的奥秘,引领儿童把学到的语言和道理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日常言行中。

最后,站在儿童的兴趣和视角教出儿童情趣来。儿童作品的面向的对象是孩子,但创作和教儿童文学的是成人。我们知道孩子的世界是与我们不同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的功利心和对应试的目的性来讲课,那么孩子得到的只能是乏味与反感,这样的教学,我们不进入孩子的心灵,孩子也不会得到文学本身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必须细心琢磨,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儿童的心理去思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儿童作品教出儿童情趣来,让儿童真正喜欢上文学,真正地从源头培养孩子的高雅情趣和良好习惯。

总之,儿童文学文本接受有其特殊性,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着年龄上的隔阂状况,在阅读和创作都介入了很大程度的成年人因素,致使成人观念难免会与儿童的审美发对立与冲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教育和指导作用,还要充分尊重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个性和接受方式,并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当的价值观引导和兴趣培养,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琴.儿童文学教学方法初探[J].群文天地,2011(23)

[2]何德珍.儿童文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9)

第3篇

【关键词】 肥胖症;高血压;儿童/生长和发育;体质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2-0138-03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besity Children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ZHANG Ying-xiu. Shan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nan(25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obesity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children,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primary prevention fordiseases.MethodsA total of 2 777 children aged 7 to 9 years old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besity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group, obesity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group, normal body shape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group and normal body shape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group. Their development and physiqu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 of obesity was 9.11% (12.65% for male and 5.63% for female). The prevalence of relative high blood pressure was 26.29%(28.07% for male and 24.54% for female).Among the obesity children,the prevalence rate was 4.43% and 4.68%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normail;among the non-obesity children,the prevalence rate was 21.86% and 69.04% respectively.The children of obesity and relative high blood pressure had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lower lung function and athletics capable. Conclusion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disease should start from children of school age, and the children of obesity and relative high blood pressure should be taken as the special population.

【Key words】 Obesity;Hypertension;Child/Growth and development;Body constitution

【作者简介】 张迎修(1965- ),男,山东淄博人,大学专科,主管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常见病防治。

【作者单位】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所,济南 250014。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一些与生活行为性因素密切相关的成年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单纯性肥胖症、糖尿病等)发病始于儿童期,这一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常自幼形成,如不加以干预,多数可持续终生。因此,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是非常必要的[1]。儿童期肥胖是成年期肥胖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中存在着部分无症状、无明确病因而血压持续偏高者,其血压偏高和成年高血压间有密切关系,这一现象被称为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tracking phenomenon)[2]。有必要通过学校常规体检等手段,筛选出儿童青少年中肥胖和血压偏高者并及早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笔者对7~9岁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开展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7~9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7岁886名(男童430名,女童456名),8岁1 014名(男童507名,女童507名),9岁877名(男童438名,女童439名),共计2 777名(男童1 375名,女童1 402名)。

1.2 方法 按照中国学龄儿童BMI肥胖筛查分类标准[3]筛查肥胖儿童;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制定的各年龄组血压百分位数[4]筛查血压偏高儿童,SBP或和DBP≥P95为血压偏高,SBP和DBP均<P95为血压正常。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血压偏高,肥胖血压正常,不肥胖血压偏高,不肥胖血压正常4组。

将个体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速度(50m跑)、耐力(50m×8往返跑)、立定跳远和立位体前屈分别对照其性别、年龄组的均值、标准差,转化为无单位、不受年龄和性别影响的标化计量值Z(Z=x-x/s),分析4组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水平。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儿童肥胖和血压偏高检出率 肥胖总检出率男生为12.65%(174/1 375),女生为5.63%(79/1 40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41.31,P<0.01);血压偏高总检出率男生为28.07%(386/1 375),女生为24.54%(344/1 40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4.48,P<0.05)。其中,肥胖且血压偏高儿童的检出率男生为6.04%(83/1 375),女生为2.85%(40/1 40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16.62,P<0.01);肥胖但血压正常儿童的检出率男生为6.62%(91/1 375),女生为2.78%(39/1 402),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22.90,P<0.01);不肥胖但血压偏高的检出率男生为22.04%(303/1 375),女生为21.68%(304/1 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不肥胖且血压正常男生占65.31%(898/1 375),女生占72.68%(1 019/1 402),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17.65,P<0.01)。

2.2 生长发育和体质水平比较 4组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指标比较见表1,2。从形态发育来看,4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不肥胖血压正常组,呈现明显的梯次下降趋势,说明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形态发育水平较高。

4组儿童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组间的梯次变化趋势截然不同,肺活量基本上呈现梯次下降的趋势,即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肺活量大于不肥胖和血压正常的儿童,肺活量/体重指数则表现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不肥胖血压正常组,梯次上升趋势。原因在于肺活量与身体发育水平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与体重关系最为密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高体重的儿童肺活量也较大;而肺活量/体重指数是用体重来校正肺活量以消除体重因素对肺功能的影响,即所反映的肺活量是克服体重负荷后的体现,更能真实反映肺功能的实际水平[5]。肺活量/体重指数的组间差异和梯次变化趋势说明,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肺功能较差。

从速度、耐力、爆发力和身体柔韧性4项运动素质来看,速度和耐力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表现为肥胖血压偏高组<肥胖血压正常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不肥胖血压正常组(速度和耐力跑是以时间计算的,时间越长,素质越差)。爆发力也表现出同样的梯次变化趋势,其中男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儿童在身体柔韧性素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来看,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运动素质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明显较差。

各组间体重和胸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肥胖血压偏高组显著大于肥胖血压正常组,肥胖血压正常组显著大于不肥胖血压偏高组,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又显著大于不肥胖血压正常组。身高和肺活量除肥胖血压偏高组与肥胖血压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各组间肺活量/体重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除肥胖血压偏高组与肥胖血压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速度、耐力、爆发力3项运动素质除肥胖血压偏高组与肥胖血压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肥胖血压偏高组速度素质显著低于不肥胖血压偏高组和不肥胖血压正常组(P<0.05)。女生耐力素质除肥胖血压偏高组与肥胖血压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来看,除肥胖血压偏高组与肥胖血压正常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体重、胸围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外,其他各组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状况都存在明显差异。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肥胖儿童中大约有50%在成年后依然肥胖,儿童肥胖不仅使其机体器官、系统功能、活动能力和体质水平下降,而且还是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严重成年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1]。儿童少年血压水平存在明显的轨迹现象,儿童时期血压偏高与成年高血压有着密切关联。国内的一项追踪研究资料显示,青少年初始血压水平在P75百分位数以上者,8 a后血压≥18.7/12.0 kPa(140/90 mm Hg)的机率是初始血压水平在P50百分位数以下者的3.91倍,且初始血压百分位愈高,其相对危险性(RR)愈大,青少年初始血压偏高是成年高血压的易感人群[6]。因此,从儿童时期开始早期预防成年期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表明,肥胖和血压偏高儿童的形态发育水平较高,但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存在明显的高身材、低机能、低素质的“外强中干”特征。其心肺功能和运动素质较差可能与户外活动和锻炼不足有关。因此,在开展儿童期成人病的早期预防工作中,指导儿童适当加强体育活动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体态较胖且血压偏高的儿童更应列为一级预防的重点人群。

本组儿童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26.29%,高于湖北省2000年7~9岁儿童的检出率(9.17%)[7]和合肥市2001年7~11岁儿童的检出率(8.84%)[8]。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与各地在饮食习惯、食盐摄入等诸方面的差异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儿童少年血压与生长发育水平关系密切,在年龄和其他体格发育状况相似的个体间,血压的高低更取决于身体的胖瘦程度[9],山东省儿童少年形态发育水平较高,特别是BMI和肥胖率较高[10-11],这一点也与山东省是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高发区”相吻合[9]。

4 参考文献

[1] 叶广俊,主编.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5.

[2] KLUMBIENE J.The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toblood pressure:Longitudinal study of juvenile hypertension in Lithuania. J-Hypertens, 2000,18(5):531.

[3]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79-284.

[5] 季成叶.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现状及趋势和干预建议.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1-4.

[6] 陕西少儿高血压易患因素识别研究协作组.青少年初始血压高者在高血压发生中的预测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4):254-256.

[7] 余毅震,胡虞志.湖北省中小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率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08-210.

[8] 潘发明,陶芳标,张洪波,等.合肥市城区小学生血压水平的现况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13-315.

[9] 季成叶.中国血压偏高青少年的地区分布特点和体格发育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7,18(6):401-403.

[10] 张迎修.山东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BMI)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34-135.

第4篇

关键词:童话;低年级学生;心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39-02

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需要编写的幻想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童话故事不仅合乎低年级学生爱幻想的心理特征,而且能活跃情绪,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创造性思维。

根据童话的特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幻想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赋以人的思想,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

如教学《风娃娃》“做好事”这一环节。我采用“导学”的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同时播放有趣的课件动画,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这样,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

童话语言具有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和音乐性等特征。童话的语言通过动物或人物之口来表达,这些语言来自生活发乎内心,与儿童自身语言比较接近。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很容易进入童话故事创设的情境,同文本进行对话,与童话作者和作品人物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

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麻雀三次说话的内容及产生的结果进行感悟,即“齐下手”―雀鹰心里有些发怵,打算飞走。“各顾各”――雀鹰高兴,不费劲地叼走一只麻雀。“查查少谁”――麻雀失去了一个伙伴。这样,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麻雀的不同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从而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本文重点是体会角色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可通过朗读时的角色体验来进行,把朗读和感悟结合起来。麻雀三次说话的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麻雀三次不同表现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出:“齐下手”应读得语气坚决,因为麻雀们“早有约定”“一齐下手跟它干”。把麻雀的每次表现与结果结合起来,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麻雀准备反抗、雀鹰望而生畏、集体的力量吓住了雀鹰。“各顾各”要读出畏惧、惶恐的语气。麻雀们“惊慌失措”“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各顾各”的做法只能使它们失去伙伴。当学生读到“查查少谁”时可能有各自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去读。

学生读读说说、想想议议,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加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量,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三、读演结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童话语言优美,让学生反复朗读,能够激发联想和热情,进入奇异的幻想世界。童话中一般都有较好的对话,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便更深、更准确地体会和探索人物的性格。如果能够配上头饰和面具等,让学生表演,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特定动作的表演,会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下面是运用读演结合方法进行《蜗牛搬家》一课的教学步骤。

(一)先让学生体验了解蜗牛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进入情境,扮演蜻蜓和螳螂,弄清蜗牛搬家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上下文对比理解,蜻蜓和螳螂住的小山丘上有什么?而蜗牛住的水池边怎样?让学生对文中省略号补白,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在说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4至6小节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依靠情境体验法,让学生扮演蜗牛、喜鹊、燕子、蛤蟆,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理清蜗牛三次搬家的经过及蜗牛三次没搬家的原因。第一次,怕太阳晒,有些犹豫;第二次,怕满天风沙,有些犹豫;第三次,怕蒙蒙细雨,又有些犹豫,总是找理由来推托。

(三)结束课文,拓展练习

第5篇

关键词:儿童;口语交际教学;特点;内容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8-0067-03

心理学研究表明,3岁幼儿掌握的词为800~1000个左右,5~6岁的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发展到3000个左右,他们基本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闻。因此有人认为,学龄初期儿童的口头语言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他们入学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的书面语言水平,没有必要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周士魁在《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一文中指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小孩子7~8岁,基本能说完整的话,基本符合汉语规律。他们学语文应着重于读写,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四大能力目标提出来,未必科学。所以,认为语文教学大纲能力目标中关于听说的陈述有失妥当,不该将听说读写同等视之[1]。

事情真的如此吗?

一、学龄儿童(6~12岁)口语交际水平现状

首先从学龄初期儿童(指6~12岁)的言语表达的质量来看。上世纪80年代,戴宝云曾对初入学的31名儿童进行口语测试[2]。在儿童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回答“你家里有几口人?有那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等几个问题。测试结果显示:甲类占10%,乙类占70%,丙类占20%。乙丙两类的主要问题,一是用词不确切,语句不够恰当;二是层次不清楚;三是语言不规范,方言土语、口头禅很多。2003年上海市教育局对上海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口语交际态度、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调查,情况也不容乐观。说得连贯与流畅达到满分的,一年级为58.3%,在涉及“安慰别人、交新朋友、在商店买东西、请求别人帮助”等主题时,学生普遍存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缺乏的问题,80%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打断别人说话。由此可见,学龄儿童的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他们的口语交际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是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他们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句子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话,不能用连贯的句子来表达。

这是因为儿童进校前的语言是在自然的语境中无意识掌握的,“惯于说他感兴趣的东西,说话时随心所欲,要说什么就说什么”[3]。他们的大部分谈话属于“自我中心语”,“在‘自我中心’的言语中,只谈论他自己,对他的对话者不感兴趣;并不设法交流,不期待任何回答,而且甚至不关心是否有人在听他讲话”[4]。在与成人进行言语交际时,一般只是向成人提出问题或要求的简单的对话言语,很少有表达式的独白言语。因此这一时期的言语在文法结构、逻辑系统和得体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严谨。

二、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当今国外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能力完全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后天的经验形成的,它强调模仿和强化。模仿说是192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而获得的,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强化说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模仿正确,就会得到成人的认可或鼓励,即受到强化。但后来的大量观察表明,儿童并不仅仅通过模仿获得语言。

先天决定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所以当儿童一生下来,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就触动语言获得机制开始工作。“儿童语言学习就像儿童的身体在适宜的环境刺激和营养条件下,按预定的方式生长和成熟一样”。伦内伯格(E.H.Lenneberg)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随着儿童的大脑和生理发音器官等生理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受到适当的外因的刺激,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所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伦内伯格还提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概念,他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两岁至12岁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大为放缓。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他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言语功能,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言语中枢),具有处理抽象语言符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他对当今国外存在着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即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做了客观的分析,并对三大理论作了某种继承和发展的工作,尤其是对伦内伯格的理论作了继承与发展。语觉论在继承儿童言语能力是天生、遗传的基础上,对伦内伯格的“关键期”理论本身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视,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具有“关键期”(也称“最佳敏感期”),同时又发展了“关键期”理论。语觉论提出:

(1)儿童语言的发展靠先天遗传的只是语觉能力,即对语音和语义的感受与辨识的能力,而非全部言语能力。

(2)由于除了语音、语义的感受与辨识能力以外的言语能力,如词性识别和词组构成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后天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儿童在后天仍需要有一段教育与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更深入地掌握某种语言。

(3)在伦内伯格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称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基础上作出一条“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如图2所示。

从上图不难看出,“语觉敏感度曲线”比伦内伯格的“语言发展关键期”(2~12岁)的描述更为翔实。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是呈现水平状态的,儿童语言获得的最佳敏感期是在8岁以前,从9岁以后开始下降,到12岁下降到1/2左右,到14岁则下降到1/10左右,已经进入了儿童语言发展的末期,而且在8~12岁的学龄阶段,他们的语觉敏感度随年岁增加而迅速下降。

三、口语交际教学

学龄儿童(6~12岁)口语交际水平现状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对学龄儿童的语文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众所周知,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按“听―说―读―写”的基本顺序发展的,听说也是形成与发展读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也就谈不上形成书面语言能力。张志公说:“一个人口头上词句妥帖,干净利落,写下来就不会残缺错乱,拖沓累赘;口语上有条理,细致严密,写下来就不会颠三倒四,矛盾百出。基本上照着所说的去写,写出来当然还需加以润饰,然而不费力。说话支离破碎,语无伦次,到了提起笔来才去选词造句,调整思路,作文成了苦事,写出来再去修改,也十分艰难。”[5]费根和法伦1982年也说过,“(如果)没有足够的交际技能,那么,他们在整个受教育的时间里成绩会很差。除非他们迅速掌握大多数儿童及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因此口语交际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面语言的发展。

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开始了正规的、有序的语言学习,它的目的和任务、质量和规格要求、教学方法和形式与学龄前都不一样。这时的口语表达教学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非常关注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学龄前儿童在自然的语境中掌握口语,它的随意性很强,成人(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一般不会给幼儿指出他们的错误,更不会帮他们纠正。而有序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指出他们的错误,还要求儿童言语的发音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求儿童掌握的口头语言词汇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精确,要求在口语交际时注意文明、自信,使学生根据各种前后关系说话,说的时候注意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听众并随时调整语言,说得得体,等等。这种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教学能让学龄儿童的语言(不单指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向规范、健康、得体的方向发展。

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认为,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更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因为学龄前儿童虽然处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的黄金阶段,掌握了简单的日常交谈,但由于这一阶段语言发展处在无意识状态中,他们的语言在文法结构、逻辑系统和得体性方面都不很完善,不很严谨。儿童进入学龄阶段,口语交际教学对他们的语言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他们的语言由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由“自我为中心”的语言向社会化语言过渡,由不规范的语言向规范的语言发展。如下图所示:

上图所示儿童语言向正常的成人语言过渡的年龄为8~12岁,这时语言发展虽然已处在关键期的末期,但在语言关键期末期进行规范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行为。这一阶段的教育与学习能更有效、更深入地促进学龄儿童的口语进一步规范化。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训练学生的规范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很难有效果。各地先后出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猪孩”都是证明。

无论从学龄儿童口语交际水平的现状,还是从学龄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角度,对学龄儿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都是必要的,它符合学龄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那么在学龄阶段如何有序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呢?

首先,要明确规范口语交际的特点。规范口语交际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和机敏。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复合性、临场性和简散性等特点。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向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向表述时,学生要考虑如何组织词句和言之有理,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于是,话题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进。2)复合性:复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是发话者,同时也极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人、地、时,要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进一步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4)简散性:“简”为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另外一方面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需多费口舌。

其次,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范口语交际特点,按学段低、中、高三个阶段进行各有侧重的内容训练和形式训练。其中低年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口语水平高于书面语言,但口语规范性较差,该阶段应重视学生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良好的交际习惯、文明的礼仪等方面的训练。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介绍类,介绍自己、介绍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动、植物,花鸟草虫等)、介绍旅游景点等;也可以是简单的访友待客类,如做客、待客、祝贺、问路、打电话、接电话等。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小学一年级多采用看图说话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形式。中年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口语水平与书面语言水平持平,并开始反超,应开始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锻炼学生交际的能力,并重视体态语的教学。从口语交际的内容看,可以是表演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观后感、说经验教训、演童话剧、演小剧本、主持节目等,更可以是商量、请教、赞美等内容。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在这个阶段要多注重交谈这种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式的训练,设计贴近生活的交际内容,营造多样化的情境。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此时他们的书面语言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口语水平,学生的生活圈子已日渐成人化。高年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和调节的能力,不仅要学生能听、敢说,而且要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做到大方、得体,学会如何适当地回应他人。口语交际的内容可以是演讲、访谈、辩论,也可以是劝说、沟通、协商、对话。从口语交际的形式看,既有对话形式,也有较高层次的独白形式。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才能让学龄儿童的语言(不单指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向规范、健康、得体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士魁.语文如何走出困境[J].语文学习,1988(12).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65.

[3]朱作仁,李人凡.朱作仁语文教学研究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29.

[4]李维泽.思维与语言[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6.

[5]张广岩,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M].青岛:海洋出版社,1991:135.

[6]朱晏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第6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远程教学;传统教学;课程;教育模式

20世纪最后的十年里,通信技术的巨大进展已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结果也表明了同样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目的、教育观念产生很大冲击。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与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材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不再是培养的重点,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由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转变。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培养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减少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满足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信息的传递主要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这已不能满足目前社会教育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很快被社会各行业所接受、利用为进行网络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并对实现教育模式的突破提供了最佳契机。通过网络媒体,学习者不再局限于课堂这一特定的空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传统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传统教学的模式及其优缺点

1)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获取知识。这也就制约许多在职人员学习的机会他们在业余时间想学习时学校已经关门放学了。学生也只能到规定的地点才可以听课,缺乏灵活性,将大批希望接受教育的人群拒之门外。虽然函授和电大等远程教育形式不断补充进来,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需要。

2)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为主要的知识传播模式。教师是传统模式的主体,教师决定了学习内容、学习进程,甚至决定了学生该怎么学。这限制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些优秀教师会注意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自己教学进行适当调整,但这也是微乎其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资源环境,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3)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任务非常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进行分析,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是精英教育。

4)投资庞大、效益不高。不能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二、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

1.现代远程教学的模式及优势

A.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中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引起了现代技术的革命,同时,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的改革。伴随着信息技术在计算机、通讯和视听设备方面的应用和发展,信息技术工具的进步,一种基于网络的教育形式出现了。网络教育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生决定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对于网络学习模式和实践的探索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一个热点。在清华、北邮、浙大、湖南大学之后,某些高校也尝试提供网上的学历课程,提供给学生另一种学习的途径。同时面向中小学生的联想网校、101网校、万恒远程教育网等等也相继成立,辅助学习者的学习并提供一个老师、学生和家长交流的空间。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远程教学无时间、地域限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去查阅自己需要的资料;集语音、图像、数据于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远程教学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跨区域师资优化组合分配,实现资源共享。这无论在教案准备上,还是在学生教师讨论、答疑、案例分析(Case Study)上均具有极强的优势;远程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使学习者可按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反馈方便快捷,能及时解决学习者遇到的问题。远程教学使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更为现实。

2.远程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目前,网络教育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优秀网络教育软件的缺乏。许多网络课程仅仅是书本的翻版,没有体现出网络媒体的特点和优势。许多课程的设计对于教育软件中应包含的教育思想考虑较少,软件固然生动精美,教育效率却不高。现代的教育软件设计思想应是由学生向计算机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之间的交互作用,去探索和求解问题。这样的软件可以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要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目前的教育软件仍然主要停留在传播知识和训练能力上,由计算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然后计算机再进行判断和提示。这并没有使学习者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是基于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模式。

不良的计算机交互对学生的思维会产生消减作用。网络课程采用非线性的结构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便于阅读、浏览、查询,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如没有合适的导航措施,学习者面临信息的涌现而无从选择,容易造成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同时,这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不能从宏观上把握知识,难以构建合理的、条理清晰的知识构架。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应具有智能化的导航策略:导航策略统一,易学,符合人类思维特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跳转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可以根据学生当前的知识基础和水平,向学生建议一条或几条继续浏览或查询的路径;能替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在学生遇到困难是能对他进行帮助和指导。

网上教育的评估系统还不完善。在参加学习、完成作业和测验中可能有替代行为和欺骗行为。网上教育给学习者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行学习,但这也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网络安全性问题也是阻碍网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许多负面信息,信息接收者由于缺少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接受了一些负面信息而引起不良反映。

三、网络教育的发展及与传统课程的融合

即使网络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对于信息社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促进了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带宽传输问题正不断得以解决,这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远程网络多媒体教育提供了物理基础。尤其是人工智能(Atr ificial Intel igence)和虚拟现实技术(Virt ualReality)的发展为网络教育提供了新的前景。现代远程教学提倡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乐趣。网上教学通过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取代粉笔、黑板、讲授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

现代远程教学使得个性化教学更为现实。网上教学可以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虽然由于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个性化教学还不能成为主导教学方式,但网络媒体为这种教学方式的逐步实现提供了可能。信息社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可望不可及的,网上教学则以多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渠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同时传播大量的信息,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特点及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百色市靖西县壮族居民561例,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将结果分为痛风或(及)高血压组(133例),非高血压非痛风组(248例),分析痛风或(及)高血压组观察指标的特性,提出临床护理对策。结果痛风粗患病率为2.0%(男3.2%,女0.7%),男性高于女性(x2=4.724,P=O.030);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2.6%(男27.4%,女18.0%),男性高于女性(x2=7.194,P=0.007);高血压伴痛风粗患病率为0.9%(男1.5%,女0.4%),男性高于女性(x2=95.418,P=0.000)。痛风或(及)高血压组患者其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的平均水平及其体质指数异常率、胆固醇异常率、甘油三酯异常率、血糖异常率、血尿酸异常率较非痛风非高血压组高(P

[关键词】壮族居民;高血压;痛风;患病率;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09-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60028);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专项计划(桂科重1598005-9);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桂科攻1355005-3-7);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百科计20130402,20130403)。

通讯作者

体内嘌呤物质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或及尿酸排泄不良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出现高尿酸血症(hyperuicemia),患者的尿酸超过尿酸池上限,产生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痛风(gout)”。目前认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脑卒中等血管代谢障碍性疾病与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高血压和痛风的患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成为公共健康问题。为了解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其患病特点,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随机抽取20岁以上的靖西县壮族居民561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检测等,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于2015年2月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抽取南坡乡汤峒村和同德乡亮表村,选取居住靖西县≥5年,年龄在20周岁以上的壮族居民,剔除严重心,肝,肾疾患,恶性肿瘤不能配合检查者。

1.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居住史、年龄、性别和民族,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参加调查者是的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生或护士,调查前接受技术培训,受检者先测身高、体重、问卷调查,后测血压。血压测量用汞柱血压计,取坐位测量,受检者在测量血压前30min内避免饮用咖啡、茶、酒、吸烟和剧烈运动,排空膀胱,至少休息3min后进行,每例测3次,每次间隔最少3min,取其平均值为受检者血压,受检者禁食lOh以上,早晨7:00~9:00采取坐位肘静脉血2mL,以3000r/3min,离心3min,于30min内用日本日立公司HITACHl7600-020ISE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尿酸。

1.3诊断标准和分组方法

(1)高血压病:平均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Pa)或平均舒张压≥90ram 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已确诊高血压病;(2)痛风: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于197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①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1d内即达到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整个关节呈暗红色。第一拇指关节肿痛;③单侧跗骨关节炎急性发作;④有痛风石;⑤高尿酸血症;⑥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⑦发作可自行停止。凡具备上述条件3条以上,并可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3)高血压伴痛风:同时具备(1)和(2)的患者;(4)体质指数异常:体质指数(BMI)≥25.0kg/m2体重(kg)/身高(m)m2。(5)胆固醇异常:胆固醇≥5.7mmol/L为胆固醇升高;(6)甘油三酯异常:甘油三酯≥1.7mmol/L;(7)血糖异常:空腹全血血糖>6.1mmol/L;(8)血尿酸异常:男血尿酸≥420umol/L,女血尿酸≥350umol/L。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l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Y±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双侧P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接受调查者561例,全部为壮族,其中男277例(占49.4%),年龄22~90岁,平均(52.3±12.8)岁,女性284例(占50.6%),年龄22~92,平均(53.5±15.6)岁。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5,P=0.321)。

2.2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接受调查561例,发现痛风患者11例,痛风粗患病率2.0%;高血压患者127例,高血压粗患病率22.6%;痛风伴高血压患者5例,痛风伴高血压粗患病率0.9%。

2.3壮族居民痛风或(及)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

调查发现痛风或(及)高血压组133例,其中男81例,占60.9%;女52例,占39.1%;非痛风非高血压组428例,其中男196例,占45.8%;女232例,占54.2%,男性高于女性(x2=9.265,P=O.002);痛风或(及)高血压组患者其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较非痛风非高血压组高(P

3.讨论

痛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urate crystal)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尿酸盐结晶包括磷酸盐、磷酸镁铵、磷酸钙等。因各种原因导致血尿酸升高,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长时期的超饱和状态时,尿酸就会形成单钠尿酸盐结晶或尿酸盐晶体(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而过多的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超过机体清除尿酸盐晶体能力时,尿酸盐晶体就会刺激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出现临床痛风病发作,本病虽然病因有多方面,有些还不太清楚,但其多数患者常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好发于肢体远端关节。多数患者在大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过度饮酒、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或应用利尿药、吡嗪酰胺、水杨酸类药物,或有食物过敏、关节损伤、感染等生活史后发作。其临床特征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常伴有关节畸形及其功能障碍和尿路结石。在患者的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慢性痛风患者可出现破坏性关节变化。

高血压是以持续性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在居民中,高血压和痛风常常互为因果,相伴出现,在高血压患者中85%以上有痛风,在痛风患者中85%以上有高血压,高血压和痛风均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中风、心脏病、血管事件、肾衰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在多数的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均与生活水平骤然提高,健康护理教育滞后密切相关,经济富裕的地区,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贫穷落后的地区,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低。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百色市靖西县壮族居民痛风患病率为2.0%,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高血压伴痛风的患病率0.9%。为国内首次报告,有高血压或痛风患者其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水平较非高血压非痛风高(P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同步视频;视频课程;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34

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不仅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会直接影响到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从这方面而言,运用网络同步视频技术,结合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网络同步视频发展现状

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网络同步视频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能够适时分享各种知识和信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还可以在各种新型学科充当教学实践的媒介。利用网络同步视频直播技术,国内学生可以在课堂层面直接了解到国外最前沿科研技术的发展。

可以说,网络视频课程已经运用到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个学科,窃取的诸多成就。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网络同步视频技术在国内发展尚刚刚起步,并没有大规模的运用于教学、科研等层面。当前,网络同步视频技术课程仅仅体现出学生者自主学习的重要特点层面,利用率非常低。缺乏了解和经费限制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同步视频课程发展的症结所在。2011年,复旦大学、东京大学以及哈佛大学相互合作,联合主办“桑德尔的教室”网络同步视频课程。国际著名学者、哲学家、哈佛大学教师桑德尔给学生带来“关于日本大地震的思考:我们如何生活”的课程讲座。三校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讨论过程中,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已形成良心运转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非常优秀。

自此之后,国内也开始关注到网络同步视频课程建设发展现状中,并促使网络同步视频课程建设逐渐受到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

二、网络同步视频教学特点

网络同步视频最大的优势在于实时性,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要可以体现出以下特点:

1、 创新知识获取方式

当前信息发展非常迅速,高校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样注重知识快捷性。通过网络论坛、互动社区,交流群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选择自己喜欢获取知识方式,已针对性的补己之短,且贴近生活。

与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和传统网络视频不同,同步视频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模式。传统教学和网络视频往往注重知识信息的传递,仅仅以简单讲解或者举例说明为主,缺乏互动性,无法将现代科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大都简单理解,单一记忆,无法做到举一反三,缺乏思考。同步视频教学则会避免这些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与杨。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步视频课程能够延伸到全球各地,让学生行之有效的对社会环境建立感性认识,以加深知识记忆,形成较为全面的知R体系构建。

2、提升学生自我分析能力

以工科课程为例,实践性非常强烈,实验课程和科研类课程占据较大比例。网络同步视频在很大程度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根据同步课程的讲解,了解专业知识,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形成自我观点。当然,学生还可以在课堂层面通过同步课程与国内乃至国际一线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和探讨。当然,同步视频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同样强烈,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相关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转变学生知识接收方式,力求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学生则可以根据自我思考和实践结果,来印证自己建设,并撰写实验报告,以从根本层面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科研相互结合的重要目的。

3、 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充

近些年来,各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同步视频技术能够直接将与国外现金科研机构、知名高校以及大型实验室进行合作和对接,了解各学科成果的发展动态,并与一流教授进行交流学习,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扩展学生交流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并向多元化思维不断转变,更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总结

可以说,随着各个高校人数的不断扩充,各高校网络教育投入也在逐年投入,但网络同步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其一、在时空因素制约下,网络同步视频技术想要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除却基本课程外,还必须拥有网络设备硬件的支持,这是网络同步视频技术的前提所在。除此之外,网络通信技术同样是影响网络同步视频技术能够顺利运用的重要因素,缓冲时间过长以及网络不稳定或者网络中断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其二、部分课程选择同样面临制约,网络同步视频技术的本意在于让学生与国际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触真实的社会环境。以生物科学、医药等学科为例,学科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相对安静的要求,对网络同步视频技术要求更高,这同样对课程选择和安排提出进一步要求。从这方面而言,高校应该不断加强技术保障工作建设,师生则应该在课前进行深入交流,逐步实现网络同步视频教学过程的完善。

总之,网络同步视频教学发展还存在巨献所在,但无疑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教学深入教学改革和探索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思路之一。笔者认为,网络同步视频教学模式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并以积极心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进,最终实现课程建设体系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崴.刘学敏.网络精品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75-77.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童真特点;童趣课堂

一、用童话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1.策略

比如,在进行简便计算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引入这种计算方法必要性的相关说明。这时候笔者就引入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阿里巴巴和强盗准备瓜分五个山洞里的宝藏,已知每个山洞里都有2个宝箱,要想两个人分得一样多的财宝该如何分呢?

很多学生在听到教师的提问之后,结合童话故事大致都能联想到这样的解决方式,将所有的财宝聚集到一起,进行平均划分。但是同时很多学生也意识到这样搬来搬去有些麻烦。可不可以省去这个搬运的步骤,直接进行瓜分呢?换言之,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将总的宝藏数直接分成两份,利用基本的口诀出发来进行计算?

当教师按照如此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就说明学生已经走进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当中,已经知道方便计算、快速计算的意义何在。接下来教师只要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学生马上就能有所领悟。

2.评述

童话对于小学生有着异常强大的吸引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童话故事,不仅能够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让课堂充满童趣,增加吸引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的因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注意的就是尽量不要使用那些存有争议的故事以及存在两极分化评议的故事角色,避免让故事本身的情结喧宾夺主。

二、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1.策略

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将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折纸游戏结合起来,首先让学生尝试着对折一张长方形的纸张,看看能对折出多少种效果。有的学生直接将长方形纸张的两条边对齐,这样就会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长方形;有的学生从两个角的位置进行对折,这样就会形成两个三角形。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三角形和长方形知识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将由长方形所折叠出的两个三角形用剪刀裁开,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三角形是怎么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大家肯定也能将这两个三角形还原,再拼成一个长方形,但是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其他形状?”

很多学生因为之前对三角形的裁剪过程印象非常深,所以当笔者问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还是会习惯性地将刚才分离的两条边组合到一起,但是这样组合而成的依然是之前的长方形,显然不是笔者所要的答案。当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定,并没有实现思维的灵活转换时,会接着问:“既然三角形有三条边,那么大家可不可以尝试着将其他的边拼到一起呢?”学生一听犹如受到启发一般,纷纷跃跃欲试,于是一个全新的图形就出现了。

2.评述

游戏是较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最为他们所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合理地将游戏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在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当中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心智,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使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游戏的主体性原则,即对游戏的选择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没有围绕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游戏必然只是学生间的嬉戏打闹,不仅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认知的效果。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一定生活气息、竞赛性质的小游戏来辅助记忆和掌握。

三、结论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理想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让学生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以轻松的状态接受和感知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记忆能力。而要想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最为有效和合理的方法就是基于小学生机体成长的特点,充分利用其成长过程中性格和心理上的特征来展开教学。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具有单纯、真实而又充满童真与童趣的特点,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幻想,对美好事物充满着向往和追求,所以常常沉迷在童话故事里,沉迷在单纯而不复杂的游戏世界中。数学知识看似冷静、毫无感彩,事实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情感上的特点,利用童话般的教学情境和充满童趣的游戏设定来展开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大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满“儿童味”的尝试[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