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09-15 17:14:27

导语:在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护理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1篇

护理礼仪是护理工作者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 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它既是护理工作者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 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护理礼仪课程不仅能激发护生热爱护理专业, 增加学习兴趣, 而且能提高护生整体素质。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礼仪等专业选修课不感兴趣,也有个别院校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致使培养出的大部分护生临床实习和工作中应用能力较低的现象。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护理礼仪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在护理礼仪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景教学并真正提高护生交际能力,一直是高职护理专业讨论的焦点。为促进护理礼仪教学的发展, 提高护理礼仪教学质量, 笔者对2014级护理专科学生护理礼仪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情景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便激活学习者的情景思维,从而在情景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法可以模拟各种护理活动, 让护生在护理的职业环境中运用护理礼仪的知识, 以展示护理人员、护理活动及护理人际关系中的礼仪之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运用护理礼仪知识的能力, 为其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认可度较高,值得提倡。情景教学法包括“情”与“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问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带有感情的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景”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情绪的优化的环境。教学中融入情景,通过真实医患工作场景模拟,可以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形成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2.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措施

2.1 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规律开展课堂活动,如果整堂课仍按照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教师教授的护生文化修养、综合素质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情感类型、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均因人而异,只有尊重他们的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设计合理的情景,教师才能寻找到适当的方式有效地开展教学。课堂上融入情景教学,还要求教师对情景具有控制力,教师能对课堂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布置活动内容,说明活动重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想表演”且知道“演什么”、“怎么演”,这样的教学课堂更具针对性, 使得护理礼仪的理论及实践能力学真正成为有效性课堂。

2.2 遵循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创设过程中, 所进行的活动必须是科学合理的,必须符合教授对象的思维发展实际。情景创设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结构要科学。并且在情景教学中所体现的信息要有明确的目的, 必须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护理礼仪教学中融入的情景必须以护士工作为背景信息,紧密结合相关章节护理礼仪内容,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融于情景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会护理礼仪的理论知识,并能在情景教学中自然掌握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礼仪技能。

2.3 注重情景

创设真实场景,既包括学生个人因素、教材因素、环境因素所衍生出的场景,也包括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课堂突发的随堂场景。一般说来,护理礼仪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新讲授知识在场景中的运用与体现,对学生和课堂本身所蕴含的潜在情景信息出现挖掘不够,任课教师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些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场景不至于陷入老生常谈的局面。在护理礼仪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展现与护生相关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各种礼仪知识,以便于将来踏入工作岗位,一切会顺其自然,也顺理成章。

3.4 利用现代化教具和立体化教学手段

护理礼仪课堂需要真实再现护生工作、生活情景,提供标准的医患沟通、医护沟通过程中真人语音、语调、行为动作,以帮助学生达到视听融合的效果。一系列现代化教具和立体化教学手段为情景法在护理礼仪课堂中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今先进的数字化、立体化教材和多媒体教具已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它们在充分实现礼仪教学情景化目标的同时,更增加了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 它们已逐步成为了教师高效开展护理礼仪教学以及逐步提高护理礼仪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4.结论

应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护理礼仪教学,使学生的个人气质和行为习惯都有明显改善,大多数护生在紧接着开设的《基础护理学》操作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行为,检点言行举止。同时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能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规范化的护士礼仪行为训练,不仅得到了自身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对护理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对护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试、竞争上岗作好了铺垫,有效地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护理的艺术性、护理工作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悟、尊重和理解,丰富、完善了自己,增强学生对未来所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和生活的自信心。

护理礼仪课程中融入情景教学是现代社会培养高技能、高涵养护理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理礼仪课程主体由“教师”到“学生”转变的关键。礼仪修养、沟通能力的培养应持之以恒。通过护理礼仪的学习,学生反复训练,逐步矫正护生的一些与职业礼仪不符的日常习惯,提高护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静.浅谈护理礼仪情景教学的优点[J].中国医疗前沿,2010,5(7):89-75

[2]宋文娟,宋建玲.护理礼仪课程教改实践探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 1(13):30-31

第2篇

关键词: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7-02

1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指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个成分构成的,4个成分缺一不可,职业道德的最终指向是职业道德行动[2]。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护士与病人,护士与集体,护士与社会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3]。社会主义护德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为人民服务为基本护德原则[4]。

2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护士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影响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与完善。护理人员除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医院、爱病人、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病人秘密等方面[5];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职业道德转化为护理人员的内在品质,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护生的实习阶段是由护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6],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实习护生从心理和行为上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树立正确的、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实践。

3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3.1服务意识的培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医院里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较强的服务意识。领导为员工服务,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护士热情、对工作敬业,他们提倡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我在为别人工作”,这与国内护士认为“我在为医院工作”的思想大相径庭[7]。日本富士虎之门整形外科病院的第一条院训就是“真心实意为病人服务”[8]。2010年1月22日,我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活动方案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医院临床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与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举措。要求各医院夯实护理基础,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并将整理床单位、洗脸、梳头等列入基础护理服务规范,彻底改变护理工作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9]。由此看来,中国护理事业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层面,首先就要使护理服务理念与国际接轨。护生实习期间初次深入接触医院和病人,可塑性强,在此期间,培养其服务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3.2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受当时哲学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此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st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发展阶段。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1020年)》以全国护理工作回忆上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近年来,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并且在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0]。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3.3慎独精神的培养。“慎独”来源于我国古代儒家著作《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能够谨慎行事,坚持原则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11]。“慎独”是护理道德的一种境界,在护理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很多护理工作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由护士一个人独自完成的,护士是否具有慎独精神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和护理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护士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慎独”原则,另一方面,目前实习护生慎独意识普遍不强,更突显了培养其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3.4职业礼仪的培养。护理礼仪属职业礼仪范畴,是护理工作者在进行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大家公认的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既是护理工作者修养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12]。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征,是护理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13]。有调查发现,88.7l%的医生认为护士职业形象将影响医护质量,19.35%的医生对护士目前职业形象的看法为“一般化”,1.62%的医生认为“不满意”,护士形象状况与病人的需求、医师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14]。而实习护生作为医院的间接组成部分,其职业礼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形象,在实习阶段对护生进行职业礼仪培养,既可以弥补了护生校内教学方面的不足,又可以提升护生自身素质,维护护生自身和医院形象。

4护理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

4.1国外的护理道德教育研究现状。在护理发展史上,从1983年起,就有一门等同于专业课程教育的道德教育课程,之后经过重新考虑,护理道德教育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之前的道德教育课程也在1995年被淘汰[15]。以美国、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以下特点:①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注重实效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对医学教育进行了改革,强化了医学预科的人文教育,并要求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后,仍要学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许多院校开始增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并得到联邦基金,特别是国家人文科学基金的支持。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1978年也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计划。1999年3月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进一步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对毕业生“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关系课程从第2学年开设,贯穿4学年时间,1987年英国的医学院校就将医学伦理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并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按一定时间间隔由医学以外专家进行跨学科的伦理教育。③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包括讨论会、社会活动、角色扮演等。美国的哈佛大学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医德的课外教学,学校成立了“哈佛医学院道德期刊编辑部”,学生可以就涉及医学道德的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并由医学道德教研室为该编辑部提供指导和资助。德国的医学院让学生走进医院,走近病人,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16]。

4.2国内的护理道德教育研究现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培养目标比较宏观,缺乏具体标准和专业特色,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甚少[17],而且目前护理道德教育面临来自市场经济、患者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以及基础教育、护理教育中“重专业,轻道德”的影响[18]。在香港,职业道德准则用于指导护理实践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没有调查结果来反映香港本科护士对职业道德准则的认知情况[19]。因此,加强我国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需不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渠道;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好做法。

5展望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护患关系逐渐从指导-合作型向共同参与型的人本模式转变,作为调整护患关系行为规范的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将护生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升华的过程,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实习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惠珍,苏爱华,张玲,万学英,徐迎春.浅谈护理工作中的道德美[J].社区医学杂志,2007,5(01S):66-67

[2]孙云霞,傅增智.带教情景的建构与实习护生的道德认知[J].德育与素质教育,2008,24:155-156

[3]王玉兰.护士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08-509

[4]刘彩英.浅谈护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J].内蒙古中医药,2005,9:52

[5]吴美琴,刘喜梅.导师制运用于护生带教[J].CHINESE NURSIN G RESEARCH,2005,3:556

[6]王斌全,商临萍,金瑞华.护理实习生的职业情感培养[J].护理研究,2005,19(1):80-81

[7]赵文慧,张淑艳.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05,19(9):1704-1705

[8]王亚琴.《日本医院护理模式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11:42-45

[9]冯蓉.我们今天怎么做护理之五我的人生、我的专业、我的职责我做主(中)[J].当代护士,2010,11:4-8

[10]计惠民,蒋鹤生.护理人文关怀影响因素及对策[N].护理学报,2010-11-27(133)

[11]段成花.临床带教老师要注重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J].现代医院管理,2008,2:57-58

[12]李玉,侯继丹.加强护生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率[J].吉林医学,2009,30(24)

[13]罗菊英,李林.护理礼仪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调查[J].?全科护理,2009,7(20)

[14]李玲.高职护生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101-103

[15]Fariba Borhani, Fatemeh Alhani, Easa Mohammadi and Abbas Abbaszadeh.Professional Ethical Competence in nursing: the role of nursing instructors [J]. J Med Ethics Hist Med, 2010, 3:3

[16]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21):30-32

[17]吴蓓雯,曹伟新.从中美护理教育分析中国护理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J].护理研究,2006,20(5):1202-1204

第3篇

关键词 中职护理 人文素质 培养

护理职业是以母性的慈爱为基础,以对人的关心照顾为目的来维护人的生命与健康。不但要求会理解人、尊重人更要心甘情愿地为人服务,这种以关爱、尊重、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本质,如果去除了人文精神这一信念,人文关怀这一行动,任何娴熟的技术、先进的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流于冰冷的形式和机械的程序[1]。一个具备人文素质的护士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能运用心理学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在服务不同层次的人群时表现出恰如其分的礼节和沟通技巧,能充分理解、尊重不同个体的意愿和需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培养和丰富护理人文内涵,促进提高人文素质,不仅是现代护理学和人文精神整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理人才的素养、品德和人格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所必需。现针对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以达到提高护士人文素质,提升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之目的。本文以个人观点就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浅谈几点想法,以期为推进中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1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深刻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并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全体教职员工认识时展对护理教育的内涵和素质的要求,使之树立新的护理专业教育观念;其次要整合人文师资力量,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师资培训,加强对专门从事人文素质教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的观念,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要求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 职业礼仪素质的培养

培养树立护理人员的形象意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对自身工作充满着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觉地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展示出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以自身的形象换得公众的认可。护士礼仪是护理人员对患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培养护士表现端庄的仪表和风度。因此,培养学生护理服务礼仪,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护士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如学生能在迎接病人入院时,表现出热情、主动、友好,面带微笑,有礼貌的介绍自己和病房环境,介绍有关住院规则、生活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在欢送病人出院时,主动向病人表示祝贺,帮助病人整理用品、办理出院手续,向病人交待出院后如何用药,让他愉快的离开病房,重新走向社会。学生的这些良好的护理职业礼仪行为受到医患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校园文化活动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学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首先,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校园的建筑设计,以及人文景观建设上都力求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布置南丁格尔的名言等,能给护士生以美的熏陶,对学生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3]。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比如在学生中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生命关怀教育”“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更使学生的知识、人格、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再次,在“5.12”国际护士节,通过护士授帽宣誓仪式,以“烛光中的信念——重温南丁格尔誓词”为题,为特色教育活动拉开了帷幕。此外,我们邀请护理前辈主持特殊的火烛传递仪式,在前辈手中点燃的火烛在全体护理专业学生的手中依次传递下去,同时也将前辈的殷切期望传递了下去,更是将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忠诚传递了下去。

4 人文素质自身塑造的培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强,护理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各方面对人文护理的重视,以及人文护理在患者身心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护理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护士要以优秀女性的标准,全方位塑造自己,不但要有以医护人员行为规范为准则的外在气质,塑造好护士最直观的外在形象,还要具备思想先进、知识全面、形象良好、气质优雅,具有多元文化的职业女性,使自己成为美丽而幸福的护士、知识而优雅的护士、智慧而成功的护士。教育实践证明,人文教育和医学科学知识教育是护理教育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护理教育需要医学科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两种教育都具有合理的内核和现实价值[4] 。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是塑造护士内在形象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对中职护理的人文素质教学活动,不仅能拓展护理人文教育的途径,同时也能巩固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以此提高护理专业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态,优美得体的言行,熟练的沟通艺术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理念,更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代中职护理教育只有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美福,张秀伟.人文精神是建立护理专业信念的基石[J].护理研究,2006,20(15)

[1]周爱萍,张光环.创新人文素质培养模式 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的研究[J]

2011,07-21

第4篇

关键词]:新护士 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35-02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开放床位750张,年出院病人2.4 万人次。自1995年开始,公开向社会招聘,平均每年从地方护校招收了相当数量的聘用制护士。聘用制护士承担了大量的临床护理任务,缓解了床护比例和医护比例失调的矛盾,亦给护理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分析以往聘用护士上岗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护理部自2004年以来,不断完善岗前培训,将实用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入岗前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4~2007年新招聘的护士142 名,其中中专59名,大专78 名,本科5名,年龄(18~24岁)平均(21±1.3岁),均为女性。

1.2 培训方法

我院过去传统的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方法以院内讲课为主,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介绍,各项规章制度、院感知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常规,护理操作等。我们在沿袭多年的传统方法上延长培训时间至3月,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服务理念教育、军事训练、护理与法律、健康教育、操作技能及急救知识培训等内容。现介绍如下:

1.2.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参与培训,采用讲、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新护士做好职业定位,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作为医院的价值观。

1.2.2规范护理服务行为,重视护理艺术

罗杰斯指出:护理是科学又是艺术,护理服务艺术是护理服务文化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组织新护士观看《护理礼仪》光碟;观模市内酒店管理;请专业的职业培训人员为新护士授课,导入服务概念并说明服务价值,培训基本礼仪,如:各种姿态、微笑、着装、礼貌用语等。以酒店服务为导向,规范各种护理服务的姿势与语言,通过学习使大家改变固有的被动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护理文化建设。

1.2.3军事训练

将所有新聘用护士组成“女子民兵连”,参加三天军事训练。按要求严格作息制度,按标准进行体能训练。培养她们树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及学习习惯,锻炼合格的身体素质。通过军训强化新护士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2.4加强法律意识与安全教育

为培养新护士法律意识,下发《护理法律导论》人手一册,采取个人学习与集中讲解相结合,以法律理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阐明护理与法的关系,并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护理缺陷管理内容,分析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危害及补救方法,使新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预防护理缺陷的重要性。另外详细讲解《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反复练习,力求尽快掌握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避免由于护理书写不当而引发护理纠纷。

1.2.5加强基本技能与急救知识培训

我们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实行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首先集中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模拟训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下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结合观看光碟,强化训练,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分期分批到ICU、急诊科轮训2月,将理性的概念与规范化的操作技能不断结合,使所学专业知识、急救知识更加牢固。

1.2.6强化健康教育意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护理部请有经验的老师精心设计,采取各种合适的教具和讲课方式,学习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相关知识,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目的等等,强化健康教育意识。用真实事例从不同角度诠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鼓励新护士加强学习,在掌握医学护理知识同时继续学习与护理相关的人文、社会、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

2 体会

2.1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较好地帮助新护士尽快进入角色,使她们分配到科室后,短时间内即能独立工作,受到了用人科室的好评。

2.2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了新护士的凝聚力,调动了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明显改善,达到了病人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2.3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的知识,增强了新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自觉履行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差错事故明显下降,确保了护理安全。

2.4新护士通过规范化的岗前教育,护患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满足了病人的需求,还给病人带来了亲切感和温暖感,充分体现了护士对服务对象的爱心、细心与责任心。

2.5通过培训,新护士对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主动、熟练地运用简单的礼仪与技巧,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对新护士满意度达98%。

2.6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速新护士尽快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其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得到稳定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和规范化操作均呈上升趋势,较好地保证了医院护理用人和临床护理质量。

3 小结

护理领域的观念演变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展,护士被赋于多元化角色,对当代新护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对新护士实行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桂萍,李玉琴,古丽.招聘护士岗位培训方法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9(10):229.

第5篇

【关键词】 新护士;岗前培训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开放床位800张,年出院患者2.3万人次,为了适应新形势,我院近两年每年新增护士人数达百余名。缓解了床护比失调的矛盾,亦给护理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分析以往新护士上岗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如何使大批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环境,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岗前培训的学习和引导,将会对其今后护理生涯产生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院对大批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将实用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入岗前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2012年7月新护士194名,其中本科30人、大专128人、中专36人,男8人,女186人,平均年龄18~36岁(±3.83)岁。

1.2 培训方法 本院过去传统的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方法以院内讲课为主,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介绍,各项规章制度,院感知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常规,护理操作等。我们在沿袭多年的传统方法上延长培训时间至3个月。增加了职业道德教育,服务理念教育,护理安全,法律法规教育,护患沟通艺术,健康教育能力及急救知识,操作技能培训,设计摹拟场景给新护士提供实践交流训练等内容。现介绍如下。

1.2.1 新护士职业道德培训 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参与培训,采用讲、看、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新护士做职业定位,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培养新护士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道德准则,加强其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的教育,并切实应用于指导日常护理工作,提升新护士的护理品质。

1.2.2 规范服务的培训 培养新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随着患者医疗期望值的不断增高,患者在就医时更加注重的是医疗的服务性。对新护士的培训在模式上就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方式。规范其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技巧,增强服务意识。新护士必须摆正护患关系的位置,以服务理念作为工作的指导,用一颗博爱之心、同情之心、宽容之心来接纳患者,以“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方便患者,一切服务患者”为宗旨,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任。

1.2.3 护士礼仪规范培训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也是在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1],我们通过组织新护士观看《护理礼仪》光碟,请专业的职业培训人员为新护士授课。培训内容包括护士仪表仪容,要求端庄大方、举止文明,在工作中要求使用礼貌用语,禁用行业忌语,要注意护理语言的礼貌性、规范性、情感性、保密性等特点。接待患者时要求态度热情、和蔼,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主动与家属联系、沟通,有问必答,有请必到。礼仪规范的培训提升了新护士整体素质,增强了应变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操作技术经验方面的不足。

1.2.4 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 护理语言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工具,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开展,从患者入院接待到出院指导,无不与交谈密切相关。在患者把医疗作为一种高消费而要求高水准服务的今天,许多护患纠纷的产生恰恰是因为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引起的。有关资料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有50%以上来自服务性活动,而与技术活动无关[2]。语言的好与否能使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变化,良好的语言能促进治疗;相反,刺激性的语言能导致疾病。所以,在治疗和护理活动中,护士应使用规范语言。以礼相待,态度热情、称呼恰当、语言柔和、关切能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降低不信任感,有利于各项护理操作、治疗的顺利完成。非语言性沟通,如眼神接触、点头、微笑、倾听、关心或工作式抚触等技巧培训,教会新护士如何把这些技巧应用于询问病史、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护理活动中。设计摹拟场景训练新护士在遇到矛盾时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两种沟通技巧的作用,体验与患者交流的过程,提高其遇到具体情况时从容应对的能力。经过培训后上岗的护士能缓解初入社会与患者交流的紧张,能较从容、自信地控制护患交流的过程,语言表达自然、适度,而且还善于观察判断患者非语言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灵活应对,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1.2.5 加强法律意识与安全教育 为培养新护士法律意识,下发《护理法律导论》人手一册,采取个人学习与集中讲解相结合,以法律理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阐明护理与法的关系,并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护理缺陷管理内容,分析发生护理缺陷的原因、危害及补救方法,使新护士从思想上认识到预防护理缺陷的重要性。另外详细讲解《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反复练习,力求尽快掌握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避免由于护理书写不当而引发护理纠纷。

1.2.6 加强基本技能与急救知识培训 我们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实行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首先集中学习《护理应急预案及程序》,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模拟训练加深印象,帮助理解。下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结合观看光碟,强化训练,进行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分期分批到内 外 妇 儿 ICU、急诊科轮训2个月,将理性的概念与规范化的操作技能不断结合,使所学专业知识、急救知识更加牢固。

1.2.7 强化健康教育意识 随着患者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健康教育以成为护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培训部老师精心设计,采取各种合适的教具和讲课方式,学习护理程序、整体护理相关知识,了解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目的等等,强化健康教育意识。用真实事例从不同角度诠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鼓励新护士加强学习,在掌握医学护理知识的同时继续学习与护理相关的人文、社会、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

2 体会

2.1 通过规范化的岗前培训,较好的帮助新护士尽快进入角色,使他们分配到科室后,短时间内既能投入工作,受到了用人科室的好评。

2.2 通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了新护士的凝聚力,调动了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服务态度明显改善,达到了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2.3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的知识,增强了新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自觉履行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差错事故明显下降,确保了护理安全。

2.4 新护士通过规范化的岗前教育,护患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不仅满足了患者需求,还给患者带来了亲切感和温暖感,充分体现了护士对服务对象的爱心,细心与责任心。

2.5 通过培训,新护士对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工作中能够主动、熟练的运用简单的礼仪与技巧,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新护士满意度达98%。

2.6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速新护士尽快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其职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和规范化操作均呈上升趋势,较好的保证了医院护理用人和临床护理质量。

3 小结

护理领域的观念演变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展,护士被赋予多元化角色,对当代护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新护士实行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现有开放床位300张,病房护理单元12个,全院有护理人员26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5%,现有“示范工程”试点病房3个,开展率达25%。

1.2 方法

1.2.1 全面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层层动员,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积极落实在全国开展的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院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列为医院工作大事,充分利用好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医院中层干部会议、全院护士长会议、全院职工大会等在不同层面人员中传达会议精神,使全院职工认识到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全体护理人员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夯实基础护理”的工作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形成了医院领导重视、相关部门支持、全院上下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全院护士热烈响应的良好氛围,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热潮[1,2]。

1.2.2 加强领导和精心组织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以护理部为主、业务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护士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分管业务副院长着手策划与实施,各级人员责任明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定期开展协调会议,解决护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把专项活动作为医院今年工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形成了分管领导亲自抓、护理部靠上抓、科室护士长具体抓的齐抓共管,有效运转,注重执行的良好活动氛围。

1.2.3 制订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订了完善的实施方案,分筹备启动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经验总结阶段,在筹备启动阶段鉴于试点病房在护理工作量、护士人力结构等方面具有代表性,全面衡量,确定儿科、外一科、外二科、肛肠科、内一科、脑外科为护理示范试点病房,各护理单元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并制订出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稳步开展,组织实施阶段,试点病房在排班、护理工作模式、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及管理体制方面实施全面改革;经验总结阶段,定期召开“示范工程”委员会、试点病房护士长工作会,各试点病房针对开展的工作、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等进行报告,及时梳理工作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1.2.4 实施方案

1.2.4.1 建立规章制度 由于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护理部围绕卫生部提出的十六项重点,根据《山东省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和《山东省中医医院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各级各类护士及护理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考核方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出、入院等相关工作流程,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制订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24项及基础护理操作流程17项,编印《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指南》下发科室,组织学习,开展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规范护士的操作规程。

1.2.4.2 创新护理工作模式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护士分管患者的分工护理方式,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核心内容。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内容将落实到每一班、每一岗位,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使患者的每项护理工作均有效落实到具体责任护士,保证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试点病房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年资和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分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每个护理单元分为2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由7名护士组成,每名护士负责4例患者,组长对小组内患者护理工作全面负责,责任护士负责分管病情较重及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高患者的岗位;同时指导辅助护士工作,辅助护士则负责分管病情较轻的患者及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者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等各项护理任务。护理改革使护士床边护理时间增多,在执行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及护理需要更加了解和深入,对其存在的问题能够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患者得到了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增进了与其沟通和交流,与患者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真正做到了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目标。此外,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实行后,护理人员相对固定,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组成治疗团队,医护配合默契,各项治疗措施更加落实到位,基础护理与护理技术服务质量共同提高,有效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

1.2.4.3 强化护理服务内涵建设 各试点病房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护理服务流程中,以“人性化服务”为理念,以整体化服务为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特色,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服务,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访视等工作。

1.2.4.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护理队伍几乎全部是女性,且年轻护士有较多婚假、产假甚至病假,以及外出进修学习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护士超负荷工作,出现服务不到位现象,也易出现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调配机动护士库,制订全院护士人力应急调配预案,根据各科室工作量、护理岗位的任务统筹护理人力资源,有效应对重大抢救、突发事件,保障ICU急诊科等重点科室的护士人力。保证临床一线护理人力,为临床一线护士排忧解难,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护理部确定弹性排班的总体模式和指导原则,推行APN排班,减少间接护理时间,减少护士交班次数,缩短护士的间接护理时间。改变了以往固定的排班方式,护士长根据临床工作量灵活调配护理人员,实行弹性化和人性化排班,随时调整,加强午班、夜班等重点时段的护理人员的配备,采用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人力配备方法。保证一定的护理人力分配在不同的护理班次,保障患者整体护理有效落实。提高护士福利待遇,在分配机制上向临床一线倾斜,对手术多、危重病患者多、晚夜间工作量大的临床科室均已实现晚夜班双班制,部分科室还安排加强早晚班以保证晨晚间基础护理质量和危重患者护理。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清理非护理岗位占编人员,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护理岗位的人员配置,遵循“以人为本、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在医院实施了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备方法。建立了限制护士转到非一线岗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出台了《护理人员离岗或脱离临床一线岗位的规定》,从而做到调配有目标、管理有秩序、队伍稳定化。

1.2.4.5 强化岗位培训 新招聘护士岗前培训、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士长管理培训、教学护士培训、进修培训、护理礼仪培训,举办护理礼仪讲座,聘请医学院教授授课、观看《医护礼仪》、举办护理礼仪表演及分批到星级宾馆进行职业礼仪培训等,使规范化的语言和行为融入各项护理操作工作中,让护理人员以端庄、和蔼、亲切、大方的形象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1.2.4.6 提高护理质量 组织学习执行《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在文书书写上,强调规范化、表格化、重点化,减少重复、套路的护理记录,建立了护理文书质控体系,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医院护理文书书写实施细则,采取集中讲座、分病区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了护理文书书写的意义,规范了护士的书写行为。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使九种护理质量指标合格率在95%以上。

1.2.4.7 完善后勤支持系统 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建设工作不单纯是护理的工作,离不开后勤支持系统的大力保障,需要院领导及各部门的全力支持,需要医护共同努力,需要全院各系统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完善后勤支持系统,建立后勤支持系统服务标准,加强后勤支持系统服务到位的指导检查,后勤科室服务到位程度由临床科室负责考核评价,确保取得实效,有效保证后勤支持系统服务到位,从多渠道节省护士的非专业工作时间,方便护士工作,为临床一线服务,把护士从繁琐的非专业性、事物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确保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有效时间,改进临床护理工作。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全院围着一线转、一线围着病人转”的工作机制,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不断推向深入,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确保医疗安全,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

2 小结

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才刚刚起步,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护士数量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调整与配备,护理人员专业思想需进一步巩固[3]。护理工作是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基础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作为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的切入点,达到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 刘群男,周宇光.弘扬“五JING”护理化,打造“三H”阳光病房[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79-80.

[2] 黄惠根,陈玲,黄红友,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5(10):310-311.

第7篇

【关键词】疗养院;在职培训;护理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使护理队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继续教育的力度必须加强,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培训已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根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职培训的方法

1.1在职培训规划根据全院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拟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等情况,制定在职培训内容。包括: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三部分。依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的程度,首先对年轻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具备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质素的目的。

1.2 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及先进技术。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教学查房及各种讲座,巩固基本知识。结合疗养护理工作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有目的地指定课题,指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根据讲课内容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以后工作考评资料。

1.3基本技能训练护士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熟练地操作是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不定期抽查15项基本操作技术,对临床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术、氧气吸入术、无菌技术等考核,合格率达98%。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全体同志能引以为戒,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组织护理查房的机会请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示范,由感性认识来加深理性认识,多渠道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4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根据院里工作安排,拟定每年送出进修、学习深造的人数及时间。根据工作实际,安排护士进行轮岗培训,如安排疗养科护士到门诊部轮转学习,提高了疗养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安排门诊部护士到疗养科轮转培训,提高了门诊部护士的服务意识。有条件时,选派人员出去短期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配合全院工作安排,积极支持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或业务技能提高班。如:护士礼仪、仪表、整体护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计算机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等。

1.5科研兴趣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意识,学习借鉴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特点及内容,请医生或高职人员进行辅导,鼓励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行再创造劳动。

1.6考核制定一系列考核标准,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考核,并将每次考核、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年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考核,聘用护士定级或晋升时由护理部组织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技术综合考评。将每个护士的资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情况、完成论文数、进修情况、每次考试成绩、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奖罚情况等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衡量全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依据。

2效果评价

2.1增强了服务意识随着医疗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护理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以疗养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能真正做到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服务在疗养员未开口之前。

2.2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对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根据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制订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

2.3提高了工作和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在科室间轮转,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人员、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工作日程与安排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养成了虚心学习,多看别人长处以取长补短的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学会了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她们深深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从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疗养员和病人。

2.4提高了科研意识通过系统的在职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术

论文。2007年,我院护士在全院学术年会上共交论文26篇,在国家级刊物上6篇。

3经验总结

第8篇

关键词:护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建设

课?题:本文系清远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资助项目 “护理现代学徒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编号:JG14001)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以适应双导师在岗培养、学徒岗位成才为目标,以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手段。具体操作方法:针对基层医院临床护理职业岗位群,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分析典型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和相应的实训内容,构建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模块主要分职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模块、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及拓展课程模块。

2.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

(1)基层医院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2014年3月到5月,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组织11家医疗单位包括2家三甲医院,3家二甲医院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位临床护理专家(参加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护士长及以上职务)及包含“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内的全体护理学院专职教师分组讨论基层医院典型护理岗位,并对典型护理岗位进行任务分解,讨论各典型护理岗位包含的主要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

(2)课程转换。组织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与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临床导师共同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学习领域,将涉及的知识、技能、素养要求进行重组、简化,从而得到相应的课程设置,最后双方按照四个课程模块(职业素质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技能基础模块、岗位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及拓展课程模块)共同开发出相应的职业课程。这些课程根据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制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二、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在岗培养

学校、医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开发课程群,课程内容基于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学校“理论导师”与医院“技能导师”共同施教。理论导师负责岗位工作涉及的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传授,技能导师负责岗位技能传授,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在岗培养。

2.有益于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

课程学习采取弹性制度,兼顾学习和工作。每月集中2~3天进行理论授课,解答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其余时间岗位培养,形成以工作岗位培养为主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直接在岗位中学习技能课程,利于岗位成才。

3.能有效解决学校育人与医院用人的脱节问题

课程体系根据基层医院对护理岗位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内容“量身定做”,适合医院用人需求,实现学校教育和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学校育人与医院用人的脱节问题。

4.能有效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需求问题

目前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多与护理岗位任务不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关联不紧,护理学专业课程多按临床医学分科或按系统划分,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仍是“炒剩饭”“穿新鞋走老路”,而社会学、礼仪、人际沟通等人文教育方面未被足够重视,强调了教育的“高等性”,却弱化了“职业性”,导致教学内涵相对滞后,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清职院护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紧贴临床护理工作,针对基层医院护理岗位群,通过分析典型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重构课程内容,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可有效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需求问题。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04(1).

第9篇

关键词 实习生 岗位准备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临床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护生学习阶段中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是护生成为护士的重要环节。护理工作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职业,护士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望有了新的概念,对医护质量和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护士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期望。为了使护生在入院临床实习中能较快适应护士角色, 圆满完成护理教学任务,保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安全,保障护理对象的健康安全,我校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习前培训,为学生进入临床岗位开展护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素质教育、护理质量标准、护士职业防护、护理礼仪和护患沟通技巧及实习生管理制度等。

1 加强思想教育,从心理上适应临床实习

毕业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护士不可缺少的经历。进入医院实习前,多数学生会产生既兴奋又焦虑的情绪。兴奋的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多年,即将踏入社会,初次尝试将要成为自己终生职业的工作;但实习医院的环境是陌生的,带教老师是陌生的,担心病人是否接受实习生等,学生会产生惧怕的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心理准备。

(1)利用课堂自习时间,专门安排实习班主任到每个实习班级进行情况介绍,如各医院基本概况,医院的规章制度,带教教师的基本要求,护士工作的作息时间及各班主要工作内容。要求实习班主任作出讲授计划,时间安排在教学课表中,以保证培训效果。

(2)利用课堂班会时间,请高年级实习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谈实习体会,如何与老师沟通,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和技巧。高年级实习生与学生们年龄接近,学生们愿意听并容易接受。

(3)利用“5.12护士节”庆祝活动,请实习医院优秀带教老师来讲述真实的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体现出医护工作者严谨优良的工作作风与为病人服务的护理理念,让学生深深了解与认识护理工作。

2 严格实习标准,从能力上适应临床实习

(1)巩固理论知识。实习前每月进行一次理论综合考试,涉及基础护理和各专科护理内容,使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学的医学基础和护理知识,有一个温习、融合和巩固的过程,这对临床实习时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的帮助。

(2)强化护理技能。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学生实习前一个学期学习。课程中重点练习医院护理工作中最常见和最使用最多的基础护理操作,如压疮的预防、生命体征的测量、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各种注射、吸氧心肺复苏术等。通过强化训练,学生操作更熟练了,对临床实习充满了信心。

(3)尝试语言沟通技巧。护理工作是对人的健康进行服务的,护士要有很多的时间与各层次人员进行沟通,护士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语言沟通技能也是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处处尝试沟通技巧。如在护理操作练习中,进行角色扮演,演练护患之间的沟通。日常生活学习中,体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沟通是形成良好第一印象、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圆满完成临床实习的关键。

(4)训练文书书写。护理人员要经常书写各种护理文书,提供病人的信息资料。为保证护理文书的清晰性和规范性,实习前对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进行训练,每周安排2学时的写字课,从写好规范汉字、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开始,抄写卫生宣教的短文,逐步练习用医学术语描述病情,书写交班报告、护理记录等,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练习,更是让学生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严谨和细致。

3 重视护理安排和护理职业防护,保障病人和自身安全以适应临床实习

(1)实施护理安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对学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医院工作“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急危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等,防止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2)增强护理职业防护意识,保障工作时身心安全。护理工作由于职业性质和特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有潜在的职业危害。学生将要从学校学习进入医院工作,非常缺乏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因此教育学生具有对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自觉做好职业防护,可以通过讲座、影像、事例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防护教育,如对锐器损伤的防范和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理,药物伤害的处理等。

4 承诺实习保证书,全方位准备迎接临床实习

为把好实习之路第一关,使学生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学生在实习前认真学习学校制定的关于实习工作的规章制度,每位学生签署安全实习承诺书,并将承诺书和签名张贴在教室,使学生每天都看到自己的签名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