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4:27
导语:在石油化工安全经验分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世界石油石化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多地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技术以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客户服务。国外石油石化企业主要竞争对手积极渗透国内市场,直接参与国内竞争,这便给中国石油石化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如不及时采用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模式,将难以参与世界竞争。然而,石油石化企业目前应用的电子商务体系尚不完善: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差、物流体系的不健全、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营销系统薄弱等,都将制约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发挥最大力量。所以要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系统,才能确保石油石化行业的稳健发展。
一、石油石化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 石油石化行业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明显特征
在众多行业中,石油和化学工业具有行业多、门类广、产品多等特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约占20%,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几乎渗透到所有行业领域,包括轻工、纺织、冶金、机械等行业中的化纤、洗涤剂、化妆品、电池、橡塑、医药化工、国防化工、化工新材料等。石油化工行业规模大、品种多、产业成熟度高、国际化标准化程度高、交易活跃、企业资信容易查验,而且企业、市场高度分散,现实交易成本高,现实市场价格地区差异较大,这使得石油化工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相比其它行业,具备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营销成本、增加商业机会、提高企业整体效率等之外的更多好处。石油石化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好处是很明显有效的。
充分发挥行业规模效益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加强与国际接轨,降低产业能耗,将石油和化工行业中产业链长、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企业互为原料与产品的特点,通过建立产品信息化标准,实现产品信息交换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和化工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对石油石化企业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石油石化企业战略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石油石化企业战略的影响,包括对石油石化企业竞争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影响。在竞争战略方面,电子商务有很多竞争优势,其中包括:巩固石油石化企业现有竞争优势、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为入侵者设置障碍、提高新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等。在营销战略方面,电子商务要求把消费者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并且石油石化企业必须严格地执行以消费者为出发点,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归宿点的现代市场营销思想,否则难以在竞争中取胜。
(2)电子商务对石油石化企业组织的影响
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技术变革,它还带来了一种通过技术的辅助、引导、支持来实现前所未有的商务经济往来方式,是商务活动本身发生的根本性革命。对石油石化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贸易的新形势,从其本质上说,电子商务应该是一种业务转型,从而引起石油石化企业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其中包括: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产生虚拟的石油石化企业;石油石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和分布化的扁平结构发展。
(3)电子商务对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对石油石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在传统经营模式中,决定石油石化企业发展和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的拥有和培养。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人们的工作时间更具弹性,工作场合不受限制,员工更加依赖于自身的知识智慧和创造性思维,并逐步脱离开机械设备、原材料和工作条件的束缚,逐渐摆脱对岗位的依赖,从而找到内在的自由和平衡。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系列新观念、新机制来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增值,从而适应信息时代真正个人化管理的需求。
其次,对石油石化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对石油石化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替代,人们直接从网络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广告宣传也为适应新的传播媒体而改变。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上网者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总之,企业的市场调研、产品组合和分销等一系列营销管理活动将会因电子商务而发生改变。
最后,对石油石化企业结算方式的影响。石油石化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进行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当然,目前主要的信用传输安全保障和认证问题还未得到全面解决,但是纸货币流被无纸电子流所替代而引发的结算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做好改变传统结算方式的准备。
二、电子商务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1. 石油石化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1)第三方网站
在国外,第三方网站是电子商务最早的进入者,也是石油石化行业目前电子商务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引入风险投资,开展网上交易并获得足够的交易量,为卖方买方企业提供交易平台,收取会员费及交易提成,以此盈利。但在实际运营中,与行业脱节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使得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遇到阻碍。因此这种网站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出现兼并、联合等趋势,比如Chemconnect与Chematch的兼并。Chemconnect始建于1995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学产品交易网站,使买方和卖方在线连接,进行实时贸易,包括BP、道化学公司、伊斯曼化学公司在内等40多家石油、化工及其他工业企业为他的投资者。而Chematch建于2000年,也是当时最大的石化在线交易网站之一。
我国涉及石油石化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数量很多,其中一种是行业性比较强的第三方网站,如由上海今日石油网络销售有限公司建立的中国石油销售网,是立足于国内外石油天然气企业、面向整个能源行业的、中立性的协同交易平台,主要业务是为石油工业的用户提供广泛的电子商务功能与服务,实现网上的实时交易;另外一种是汇聚各行业的综合性网站,比如慧聪网。其服务对象覆盖30多个行业,其中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这类网站虽然整体规模比较大,但行业性不强。
(2)企业自建网站
国外传统石油石化企业多数为大型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及渠道基础,因此一些企业选择自建网站的形式主动地参与电子商务,通过自行投资或引入部分风险投资,建立具有网上订货、安全交易等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站。这种模式下,企业担任网站建设、维护、运营的主要角色,将电子商务纳入企业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合作,节约采购销售成本。然而选择这种模式投资费用巨大,可能还会因为缺乏IT技术而导致网站运营的困难。如今国外的石油石化企业已经很少选择这种方式发展电子商务。比较典型的有德国拜尔公司建立的BayerOne网站、伊斯曼公司的eastman网站。
2000年8月15日开通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网站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自行投资建立的,其包括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网和化工产品销售网。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负责网站的运营管理,不对供应商收取任何费用。其物资采购网中采购规模达22个大类84000多个品种,中国石化集团各油田、炼化和建设单位以及2500多家供应厂商在该网站进行交易,注册用户达5700个;而化工产品销售网上销售产品有7大类1000多种,客户700多家。
(3)联合共建网站
国外的联合共建网站是以多个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及IT网络技术公司共同投资合作,小型石油石化企业参股的形式建立的进行大宗专业产品交易的B2B电子商务网站。这种网站成为石油公司、供应商及用户共同的商务中心,网络的建立以公开权益所有为基础,允许不同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互接,一个集中的切换中心保证公司间的安全通信。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即丰富的经验、充足的资金、著名的品牌、大量的渠道和足够的交易量。成本节约的效益将在所有合作者间传递,而非一个公司的优势。这种网站的出现成为石油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现在国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选择的方式。如Intercontinual Exchange是由BP、壳牌、道达尔三大公司及其它风险投资商于2000创建的在线商品交易网,其中包括石油、贵金属及期货交易。
国内以能源一号网为例,能源一号网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高盛(亚洲)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建行国际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于2001年在中国北京市成立。它为石油石化工业的用户提供广泛的电子商务功能与服务,实现网上的实时交易。能源一号网自运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综上可以看出,联合共建网站很好地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又具有自己独具的优势。由于其具有大型企业的信用支持,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因此联合共建网站的应用模式成为国外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无论是第三方网站,还是企业自建网站,都通过合并外包、合作等各种方式向联合共建发展。
2. 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特点分析
(1)模式选择特点
国外石油石化企业多数已选择联合共建的模式深入发展电子商务,但我国石油企业并没有盲目追从、一步到位,而是从起步阶段尝试摸索,这符合我国当前情况及企业现状。首先,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盲目的大搞容易偏离方向,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法规及信用体制还不健全,缺乏法律信用保障强制推行电子商务是有很大风险的;最后石油石化是传统行业,其企业传统采购销售方式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巨大的改变,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要循序渐进。
(2)服务内容特点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能实现网上交易、业绩最突出的两大电子商务网站是能源一号和中石化电子商务网站,它们主要为企业采购服务,主要目的是节约企业的采购成本。这种以买方为主导的一对多的方式,虽然在国外会使买方在竞价上处于不利,但在我国却正好相反。这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在国内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它们都在全国各地拥有着几十家的分公司,通过各自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很好的整合各分公司的物资需求,将采购集中起来,从而有效降低价格及采购成本,使得电子商务效益凸显。
(3)第三方网站发展特点
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第三方网站在数量上并不算少,但能够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盈利的网站却不多,很难成为各大石油石化企业提供实质电子商务服务的共享平台。对于石油石化这种大企业为主的行业,不会依赖于这样的网站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毕竟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利润与第三方分享。但它的存在也具有其必然性,因为价格信息、供求资讯、询价比价对于多数企业来讲是最有意义的功能。因此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要求第三方网站拥有专业的信息及良好的服务,而且如果能与大型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会使其盈利和发展上都获得有力保证。
(4)企业自建网站尚需完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作为全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巨头之一,选择了企业自建网站的方式推行电子商务。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外已不被看好,但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石化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也正处于建立与推行初期,因此网站更容易完成和内部系统的集成,实现供应链的集中管理。通过系统的集成优化,相信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将会给中石化带来更大的效益。
(5)联合共建网站发展方向
同志们:
大家好!为提升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化工灾害事故处置能力,培养业务骨干,按照《消防救援局关于深化应用化工灭火救援技术培训成果的通知》精神,经总队领导批准,决定利用一周时间在大亚湾石化服务基地举办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化工灭火救援技术实训班。在目前严峻的形势下,全省各类培训班除了本培训班外,均已暂停,充分体现了总队党委对此次化工救援培训及化工救援骨干培养的高度重视。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学有所获!
下面,我就做好此次培训工作提三点意见:
(一)第一,要把握形势,明确培训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特殊灾害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事故日益呈现突发性、多发性。我们在化工灭火救援方面的业务骨干还是偏少的,去年、前年我们举办过LPG、CNG、LNG槽罐车处置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些骨干,反响不错,但涉及的技术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为此,我们今年主要抓好综合性、精细化培训,本次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槽罐车灭火救援技战术之外,还增加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各类化工生产装置、储罐灭火救援技战术,泡沫灭火剂实战应用和火场供液技术,化工事故救援现场消防车辆应急操作等等,另外,我们还专门安排了复盘推演典型化工灭火救援案例的分享课程。授课内容更加全面、更加精细、实操实战性更强,目的就在于要为各地重点培养一批业务骨干和师资力量。因此,希望大家充分认识此次培训的重大意义,学理念、学经验、学方法、学组训,并通过培训这个平台多交流多沟通,将课堂所学与本地实战情况相结合,真正将知识学深学透,争取在这一周的时间里让自身的业务水平上一个台阶。
第二,要突出重点,确保培训学习效果。此次培训我们精心设计了授课科目,将通过课堂授课、现场见习、实地讲解、战法演示、战例复盘等多种方式,对化工灭火救援技术进行系统学习。培训班的师资力量不仅有参加过全国化工灭火救援技术培训的几位同志,还邀请了宁夏总队战训处李有东处长、广州支队罗志勇参谋长等单位的内外专家,帮助大家从不同层面学习、了解化工灭火救援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找准自身定位,有的放矢。全体参训学员要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每一名学员都是各单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只有大家学得好了,回去之后才能教得好,带出更多的业务骨干。总队在培训班筹备中,为大家配发了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自学、培训有所帮助。
关键词:杜邦 安全环保文化培育 模式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此事件发生后,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整个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问题上的反思。痛定思痛,这一事件暴露了国内石化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较低水平,尤其是安全环保意识的缺位和忽视,凸现出石化企业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不足的“硬伤”。“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既是势在必行的客观需要,也是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在。本文以享誉全球的美国杜邦公司为对象,探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相关问题。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的特性和态度的集中表现,这种集合所建立的就是安全拥有高于一切的优先权。在一个安全文化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中,从高级管理者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需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领导感;员工个人需树立起正确的安全态度与行为;而企业自身需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管理以及对安全问题和事故的重要性有一种持续的评估,对其始终保持高度的重视。
美国杜邦公司的安全环保文化是:致力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正直和具有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及公正和尊敬地对待他人。这一文化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由安全环保理念、安全管理原则共同组成,其培育过程经历了自然本能反应、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管理4个阶段。
一、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的互动对应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是指:安全理念与安全管理原则。见表1。
表1 杜邦安全文化培育的两极互动表
建立“所有事故伤害和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
安全视为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关心员工的安全与健康至关重要的认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必须优先其他目标
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遵守一切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并努力做到高于法规的要求
员工是公司的最重要财富,每个员工对公司做出的贡献都具有独特性和增值性
员工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
为了取得最佳安全生产效果,管理层针对安全生产必须做出承诺,并做出表率和榜样
认为管理者伤害和职业病的预防负责,对工伤和职业病的后果负责
安全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社会公众和顾客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求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安全知识来帮助我们的客户和社会公众
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应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
要求每一个职员都有责任审查和改进其所在的系统、工艺过程
制定严谨而广为认同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确立安全和健康作为就业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职工都必须对此条件负责,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负责,同时也必须对其他职员的安全负责
积极参与安全活动,有助于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对危害的识别能力,对预防伤害和职业病有极大帮助和作用
使所有员工参与到职业安全卫生活动中去并使之成为产生和提高安全动机、安全知识和安全成绩水平的手段
在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两极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原则中,是互动对应的关系。安全理念是安全环保文化的精髓和指导思想,安全管理原则是安全环保文化的内容和操作标准,二者呼应互动;而且,八个理念元素与八个安全管理原则是对应的关系。组成了杜邦安全环保文化培育的骨架。
然而在我们国内,这种明确的安全理念还有待概念化和提出实施。
二、杜邦公司安全环保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
美国杜邦公司在其200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步培育出了安全环保文化。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了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四个不同阶段(见图1)。这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员工的安全行为处于①自然本能反应阶段;②依赖严格的监督;③独立自主管理;④互助团队管理。
图1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工业伤害防止和员工安全行为模型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建成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表2就是这四个不同阶段的安全文化培育措施和特征汇总。
表2 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四个阶段汇总表
依靠人的本能——员工对安全的认识和本能保护
管理层承诺——从高级至生产主管的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出无处不在的“有感领导”
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员工具备熟识的安全知识,员工本人对安全行为做出承诺,并按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生产
帮助别人遵守——员工不但自己自觉遵守而且帮助别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
以服从为目标——员工对安全是一种被动的服从
确定安全为受雇的条件——安全是员工受雇的条件,任何违反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被解雇
个人价值——把安全作为个人价值的一部分,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庭和亲人
留心他人——员工在工作中不但观察自己岗位上而且留心他人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
将安全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各级管理层仅仅是配合的角色
害怕、纪律——员工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仅仅是害怕被解雇或受到纪律处罚
实践和习惯行为——安全无时不在员工的工作中,工作外,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
团队贡献——员工将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事
高级管理层给予安全口头或书面上的支持
监督控制、强调和目标——各级生产主管监督和控制所在部门的安全,不断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
内在化——把安全意识深入员工之心
,把安全视为个人成就
关注他人——关心其他员工,关注其他员工的异常情绪变化,提醒安全操作
培训——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员工和管理层
集体荣誉——员工把安全作为一项集体荣誉
显然,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告诉我们,国内石化行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前文中提到的吉林石化的苯胺装置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到我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多的严峻形势;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到安全环保经济的提倡,都能得出一个结论:我国迫切需要培育安全环保文化和意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安全环保文化培育模式和做法。美国杜邦公司不管在安全环保文化理念上,还是在文化培育的措施上,都能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学习。其两极互动的文化要素给我们在安全环保文化培育上以思维的启发,即:一方面从思想意识上灌输安全和环保概念,另一方面在实际企业管理中践行这一文化。而其四个阶段的培育发展道路,为我们培育自己特色的安全环保文化提供了模式借鉴。
参考文献
[1] 韩燕晖.石化企业安全危机管理问题多[J].化工管理,2005 (10).
[2] 姜国军,董国治.石油石化业构建和谐企业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6,(01).
[3] 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 徐德蜀等.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关键词】 BOT 融资模式 石油行业
一、引言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政府通过契约授予企业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设施,并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1]。
BOT基于三点考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耗费是政府巨额财力;政府直接投资和经营项目往往不如市场化企业的成本低、见效快;将涉及能源安全的行业和公益财产交给私人运营,政府会失去公共服务的定价能力和对能源安全的掌控力。 [2]。
二、BOT融资模式在我国应用简介
我国大陆近年来很多港口物流项目、高速公路建设、水利工程设施等均采用了BOT模式。BOT的兴起,为政府提供了财力支持,同时为有一定能力的综合类大型企业带来无限商机,他们不仅可以参加投标、承包工程,还能以其全部或部分工程收入参与投资并分享项目长远效益。BOT在我国的应用已形成良好空间和广阔前景[3] 。
三、采用BOT模式融资进行油气资源开发符合中国国情
(一)BOT适用于我国的能源产业管理机制变革新需求
当前,BOT项目融资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领域采用BOT融资方式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发达国家,油气资源勘探经营中,各种项目融资方式都被广泛应用。在我国,虽然一些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目前也会采用股权融资如发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但是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是交由几个国有石化企业计划并开发,这些中央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渠道广阔,这样一些比银行贷款操作灵活、成本低廉的新兴融资模式无法试行或浅尝辄止。然而BOT项目发起的引导者即政府,我国政府是中央企业的出资人,所以采用BOT项目融资来发展我国的石油行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4,7]。
(二)我国油气勘探供给及产业开发现状
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成本高、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使BOT项目融资有机会有所作为。现今国内石油勘探的高成本多是因为向国外购买设备和技术支付的费用,国外石油公司也对我国的石化产业进行技术孤立,以便从中牟利。我国石油行业陆上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约43%,尚有57%的剩余可采资源有待探明,这些尚待探明的石油资源中至少7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黄土塬、山地等,勘探难度加大,技术要求和成本费用越来越高。
国内石油供给状况也愈发捉襟见肘。近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达到43%。预计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资源瓶颈将对我国各行业发展形成限制[6]。
(三)BOT模式是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石油开发技术的利器
未来中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内陆及东南部领海。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100亿吨,其中70%储量在中国领海。海上油田会在海床下流动,早开发者会得益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海走向深海,近年已建成投产45个油气田。但急需快速占领海洋石油时,我国相比发达国家落后的深海勘探技术限制了获取能源的脚步。目前,世界上深水钻探最大水深为3095米,我国为505米;世界上已开发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192米,我国为333米。因此,可以通过向跨国公司进行BOT项目融资开发,由我国政府作为BOT项目发起人,吸引跨国石油公司投资技术入股高难度石油开发,并以份额油或中长期作业合同作为相应回报吸引投资方竞标。这样可以节省政府引导的一次性投资,最大限度降低我国企业深海石油开采向国外跨国公司高价购买设备和技术的成本。
(四)BOT项目融资在国际合作石油开发中的利用
BOT项目融资还可以带领我国相关产业走出国门。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行业发展,中国公司在浅层开发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我国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经扩展到中亚、中东、中南美洲和非洲。我国在境外的油气合作开采也可以基于BOT项目融资方式进行,即按照一定参股份额与当地政府合作,在产油国参股投资,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油田的开采和运营权,并按照投资比重获得权益油。这种由国外政府特许,中国公司投资参与的项目融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和我国现今严重的石油缺口,还可以防范国际油价变动所带来的突发影响。
(五)BOT项目融资在国家原油运输行业的运用
我国境外供油路线90%是通过海上航线。对于远洋运输来说,目前我国缺乏有效手段确保能源安全。我国所进口原油中由油轮进行运输的占90%以上,其中 80%是委托国外航运公司负责承运,花费高昂的运输成本,且一旦航道出现问题,就会切断石油供应。 [8]
相对海上运输,管道运输是更加直接、快捷、便于管理的方式。石油运输管道的架设可以为我国提供长期稳定足量的能源供给,而且可以与管道所连接的产油国保持密切的国际合作[9]。
制约能源管道铺设的最大问题就是一次性投入成本极大。BOT融资方式在需要大型资本投入的项目中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向能源国以及我国石油公司以BOT方式筹措资金,经过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来弥补企业财务成本和建设支出,最终管道的所有权移交政府所有,这样不但节约了财政支出,又活跃了相关产业。
四、将BOT模式合理运用于石油行业发展
BOT融资模式出现时间较短、相对复杂、涉及面多,在我国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模式在目前行业环境中会遇到不少问题。
(一)发起人面临的问题
不规范的招投标会使很多BOT项目在发起时就存在隐患;一些BOT项目发起人给予了外商高昂的承诺回报,增加了运营成本。
(二)政府面临的问题
很多地方政府负责BOT项目的官员对相关法律和政策认识不足,没有专门机构对BOT融资项目进行管理,且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指导BOT项目的实施。[5]
(三)如何最大限度避免以上问题在石油行业与BOT项目融资的结合中出现
选择合适的项目、项目公司和合作模式。应和投资外商谈妥合理的回报率,将外资转化为股权,与外商共担风险。还可通过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和技术入股的方式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保证投资安全。在参与境外合作开发前,应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并制定有效措施。还应该要求项目所在国政府提供必要的担保和风险补偿。
政府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有关项目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入国际上通用的风险管理机制。
五、结论
石油行业是国家经济命脉,BOT项目融资方式与石油行业的结合在弥补技术差距、填补投资模式空缺、引领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走出国门方面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关律法的完善和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BOT融资模式一定可以成为我国石油行业腾飞的支柱和催化剂。
参考文献
[1]蒋先玲.项目融资.金融出版社.
[2]陈石清,肖长江.BOT模式的投资应用价值研究.
[3]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4]马秀岩.项目融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5]陈治东.关于BOT项目的风险分析及政府保证的法律问题.
[6]陈永武.我国油气工业现状与“十一五”发展趋势.中国石油化工经济分析.
[7]Luigi Ventura,Joseph G,Managing System Integrity.
[8]American Petroleum information weekly.
大众搬场上海大众交通旗下:上海大众搬场物流有限公司,始建于一九九四年,上海大众搬场公司运输业务实行电话预约、上门勘察、编制计划,从原始编号、打包、运输、保险等。
主要生产单双梁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冶金起重机等产品.适用于冶金,电力,铁路,水利,码头,化工等行业.经营各种起重机配件.
公司北京分公司为卫华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地区的营销公司,专业从事起重机、电动葫芦和防爆起重机、防爆电动葫芦的销售、安装、修理、改造和维护保养。
这里有你想知道的关于电解水机的知识经验分享与网络文章总整理,让你想知道、该知道、应当知道的事全知道,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脑袋加分,长知识。
中国制造网为您提供专业的大理石风水球产品,大理石风水球工厂,大理石风水球生产供应商及出口商名录,内含丰富的大理石风水球行业信息与最新资讯。
廊坊彩虹钛白颜料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销售钛白粉和立德粉的大型化工企业,生产的钛白粉和立德粉现已畅销20多个国家,而且生产的钛白粉和立德粉已顺利通过ISO9000认证。
体操垫采购,请到环球资源网,环球资源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健身配件供应商目录,提供最优质的体操垫产品.
供应销售红双喜乒乓球台、双鱼乒乓球台、地球乒乓球桌、爱博乒乓球桌、乐吉高手牌乒乓球发球机、乒乓器材,乒乓球拍、乒乓装备、乒乓球网等。
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成搪玻璃反应釜,搪瓷反应釜等重型工业设备.本厂生产的各种搪玻璃反应釜,搪瓷反应釜产品质量优质,技术优良,是您的首选.
原矿蛭石经过开采、碾轧、筛选、膨化等物理过程后是保温、隔热、隔音、消音、是防水、绝缘、填充料、装饰材料等行业的主要原料。
本公司生产伟特牌导热油,导热油有合成油和矿物油两大类,在石油化工、橡胶、纺织印染、建筑材料、汽车工业、电器加工、造纸、采暖、食品、医药。
碳酸钙基本信息,(tansuangai),碳酸钙性质介绍,化学分析,碳酸钙分类情况,碳酸钙泄漏应急处理,健康危害,碳酸钙用途介绍,碳酸钙分布情况.
济南唐王回转支承有限公司位于济南市章丘城东工业园,加工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是从事回转支承的技术开发与生产制造的专业厂家。
据网上的资料,只要把五行蔬菜汤喝上半年,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等统统能 ... 专家林丽珠看过“五行蔬菜汤”后,认为虽然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
我厂主要产品有螺旋榨油机,小型榨油机,全自动榨油机,大豆榨油机,花生榨油机,液压榨油机等欢迎求购榨油机的朋友来我厂考察洽谈合作,我们将以完善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热诚。
花生摘果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把花生果实从花生穰上采摘下来的现代化新型农机,花生摘果机的问世使花生的产业化种植提供了基础性设备保障
碟式分离机是转鼓呈管状的高速离心分离机。它的转鼓的直径较小,长度较大,转速高,用于处理难于分离的低浓度悬浮液和乳浊液中的组分。图为分离机的结构。
大买家电子商务网为您提供河北供应葡萄苗,汇集台州,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江苏,厦门,长沙,浙江,济南,宁波,成都,深圳,广州,广东,福建及其他城市的河北供应葡萄苗.
作为升降机,液压升降机的专业生产商,我们公司保证为你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升降机产品。目前公司承接种类升降机,液压升降的设计与开发。
多年的行业积累,该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耐腐蚀材料,公司形成了通用不锈钢磁力泵系列、工程塑料磁力泵
大众搬场,大众搬家-上海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家专业搬场、搬家、物流、托运、为一体的大型搬场运输公司,大众搬场承接货物长途打包托运一条龙服务发往全国各地、安全
SPJ-500型水井钻一台、SPJ-300型水井钻二台、取石钻机一台(可取500米深)、SPJ-150型四台、SPJ-50型六台、轻型井点降水设备30套。满足企事业单位用水量3-300吨/小时。
“作为柴机油的领导品牌,壳牌统一以实用科技为理念,顺应发动机技术创新需求,在今年夏天推出了全新油压王CH-4。作为统一柴机油的旗舰明星产品,特别为重卡、客车量身打造,为该类消费者提供全面的发动机保护。全新油压王CH-4在今年夏天百万公里挑战赛中,历经国内多年来的最热夏天、多弯沙石等严苛路况以及不同车况的考验,保障了油压稳定,并持续呵护发动机,获得广大卡车司机的一致认可”。壳牌统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翠薇表示。
“今年是壳牌统一成立的20周年,20年来秉承‘与客户靠的更近,以消费者需求出发’的理念。作为根植中国本土的油品牌,对中国卡车驾驶员的使用需求和生存状况十分了解。以往,我们选择将健康、关爱带给卡车驾驶员。而在20周年之际,我们也为他们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首度拍摄了一部以他们为主题的微电影,希望让社会公众了解这一群铁血硬汉的别样故事,为他们加油喝彩。”这也是壳牌统一的品牌责任。
百万公里挑战赛完美收官 全新油压王CH-4备受认可
在颁奖典礼上,三名获奖选手、最佳车队以及其他提名驾驶员身着壳牌统一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的“铁血最强阵”POLO衫到达现场,加冕了壳牌统一颁发的重头奖项:铁血硬汉奖和终极铁血车队奖。
据了解,“百万公里道路挑战赛”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一场专属于“铁血硬汉”卡车驾驶员们的赛事,将活动聚焦于全国600万卡车驾驶员坚强、勇敢的硬汉一面。通过激烈的竞争选出的几十名卡车驾驶员,根据不同的驾驶路况、车况、天气等特点被分为5支车队,装载全新油压王CH-4,共同面对百万公里的严苛挑战。参赛选手通过试用体验、行车经验、硬汉故事和网友支持,构成的独特公里数积分制,决出了3位“铁血硬汉”和一支“终极铁血车队”,分别获得更多的油压王免费试用机会和亲赴2014达喀尔拉力赛现场的机会,体验别样的硬汉感受!
在历时46天的比赛中,参赛选手提交了百余篇优秀的参赛作业,提供了大量有关全新油压王CH-4的真实试用反馈。活动期间,驾驶员的试用分享赢得浏览量超过200万次,吸引网友互动超过1.4万次。全新油压王CH-4在任何严苛路况下油压始终稳定这一卓越性能,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肯定。
“很荣幸成为第一批试用新产品的卡车驾驶员,整个赛程我都一直在使用这款产品,从产品的色泽外观上看,确实是一款极具品质的产品。另外从爬坡时所听到的发动机动力和声音上辨别,能感受到它对发动机的完美呵护。”卡车驾驶员们还谈道,今年他们曾担心车辆能否经得住历史“最热夏天”的考验。然而装载满油压王后,油压一直保持稳定,安全度过了这个难熬的酷暑。
据悉,统一油压王CH-4经过渐进的脉冲调和工艺精制而成,在各种长途、重载、爬坡、高低温等严苛工况下,为发动机提供油压稳定、重载保护、高温抗磨、清洁力强四大长久稳定保护,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款极具韧性的柴机油产品,帮助用户挑战道路上的严峻考验,为发动机提供不懈的强大动力支持,顺利完成繁重的运输任务。
微电影展示卡车驾驶员铁血硬汉一面 做最懂消费者的品牌
这次颁奖典礼现场还首次播映了以重卡驾驶员为故事原型的微电影《一百万零一公里》。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运行;关键环节
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环境、安全、健康等管理方法,在建立HSE管理体系后,单位会将所有的体系文件正式进行实施、运行。目前,已经有很多单位在运行、实施HSE管理后不管是在环境方面,还是在安全、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实现稳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充分发挥HSE管理体系的作用,提高运行效果,应注意下面几点关键环节。
1.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动员所有员工参与到HSE管理体系运行管理活动中
实施HSE管理体系主要是为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人员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自觉的评价风险,识别潜在危害。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全面理解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内涵,明确实施HSE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自觉遵循HSE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要求,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HSE管理体系运行目标的尽快实现。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工作人员关于HSE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和管理理念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正确掌握HSE管理工具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与控制、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经验分享、目视化管理、作业许可、安全观察与沟通等。使员工全面掌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严格控制作业风险,尽可能减少事故隐患,保证安全作业生产。
2.实现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动态跟踪管理,确保结果的及时性、科学性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工作就是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的基础是风险评价及危害识别,只有全面、充分的识别各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及危险,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制定出有效的、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但是鉴于生产活动具有可变性、连续性的特点,因此风险评价以及危害识别工作也必须是连续的。如果是工程比较重大,这类风险的控制目标应进行合理的分解,明确年度管理目标以及相应的指标,然后再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应执行岗位责任制,一旦发现出现执行偏差,应立即追溯,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
3.立足于当前的管理体制为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
3.1认真落实“领导承诺”制度
单位领导对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态度以及重视度会直接影响到HSE管理实施的成效。单位领导不能只是喊出HSE管理体系运行的口号,更应该亲身参与到HSE管理体系构建以及实际运行工作中。在HSE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单位领导者应及时组织HSE管理委员会会议,共同协商、讨论如何解决原有工作程序衔接、调整与划分HSE管理职责、HSE管理规范化、HSE责任制考核等比较重要的问题。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规范、认真地执行HSE的职能,并且积极、主动协助HSE管理部门人员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提高HSE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3.2应明确划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及职责
HSE管理体系运行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单位各部门及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只有明确每一个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以及相应的职责,才可以做到分工明确,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目前很多单位并未成立单独的HSE 管理部门,基本上是临时挂靠在单位的安全环保部门,或者是一个临时机构,极易出现职责不明,交叉管理的问题,导致管理混乱,这种结构设置并不利于HSE管理体系的顺利、有效运行。一旦出现问题时,找不到责任人,无法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因此,单位应设置独立的HSE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士负责监督、管理HSE管理体系运行工作,使各职能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HSE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3.3加强作业现场HSE管理
作业现场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作业现场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为了提高作业现场HSE体系运行的效果,首先必须确保现场风险评价以及危害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充分性、全面性。同时应加强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尤其是对于环境、安全风险较大的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在作业现场,应通过标牌、标签、安全色等方式明确设施、设备以及工器具的使用状态,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掌握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情况。
4.结语
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单位应立足于实际发展情况加强管理薄弱环节以及相关要素的管理,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对HSE管理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动员全体员工参与HSE管理,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为HSE管理体系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研讨类培训课程的特点与分类
研讨类培训课程要求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借助质疑反思等研讨工具,学员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独立系统思考、相互交流启发,最终实现能力提升。与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课程相比,这类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讨主题,契合成人问题导向的学习动机。二是借助思维发散、探索和收敛的工具方法,促使学员不断进行质疑反思,在研讨过程中进行学习与提升。三是以学员为主体,为学员提供一个安全而舒适的对话环境,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和催化,促使其积极参与到研讨交流中,在参与过程中学习。四是通过团队学习方式,提供交流平台,增加彼此之间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共同学习成长。按照内容,研讨类课程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经验分享型,以交流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开拓思路、经验运用为主要目的。这类课程要求学员在课前根据主题准备好报告材料,课程实施过程中,其他学员围绕主题报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提问,展开讨论。第二类是案例分析点评交流型,以研讨典型案例处理方法,升华认识,固化经验为主要目的。这类课程一般要求选取典型企业典型案例,引导学员从自身角度思考事故处理方法,相互启发,最终固化事故处理步骤,为以后工作提供借鉴。第三类是问题研讨型,分为共性问题研讨和个性问题研讨两类。共性问题研讨主要是针对组织层面和岗位层面所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学员通过团队学习方式,对问题进行澄清、重构和分析,最终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和建议以及下一步行动方案。个性问题研讨主要是针对学员在工作或生活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通过学员自身对问题的提出,其他学员对问题重构和解决策略的提问,启发学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个人学习与发展。第四类是专家点评或答疑式交流研讨。这种形式主要为学员搭建业务部门领导或专家之间的交流研讨平台,请业务部门领导和专家针对学员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既解决了学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使业务部门领导和专家了解基层工作和实践状况。
2研讨类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
目前,人们对讲授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相对还比较薄弱。笔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感到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应遵循以下四个方面原则。一是规范性。要将研讨交流定位为课程,按照课程的标准和规范性进行设计,才能避免课程的简单化、过程设计不细化,确保研讨课程质量。二是针对性。研讨类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要进行组织、岗位和个人培训需求调研,根据需求,有针对性设置研讨目标和研讨内容,完成从需求到目标、目标到课程内容、方式方法的转化。三是差异性。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要紧密结合研讨类课程自身特点,有针对性把握关键环节,将研讨类课程差异性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要根据研讨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实现研讨课程目的。四是创新性。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也要与时俱进,融入培训新理念、新工具、新方法,不断提高研讨类课程质量和效果。
3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及关键控制点
中石化管理干部学院经过长时间探索和实践,提出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第一步,进行需求调研,即针对组织、工作和个人3个层面,开展需求调研,广泛收集各个层面培训需求,同时了解课程背景、目标学员群体特点和可获得的课程资源。第二步,在完成需求调研基础上,对课程背景、培训需求、目标学员和课程资源进行分析。第三步,进行课程目标设计、研讨主题设计、研讨过程设计和学用转化设计和学习评估设计。第四步,完成课程大纲编写。依据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原则,笔者结合炼油企业质量处(科)长培训项目(下文简称质量处长培训)中“如何提升油品质量全过程控制(下文简称油品质量控制)”研讨课程为例,重点探讨研讨类课程设计与开发环节流程中的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控制点,包括目标学员分析、课程目标设计、研讨内容设计、研讨过程设计和学用转化设计。
3.1目标学员分析
目标学员分析的目的是使课程开发者充分了解学员群体的特征及最佳学习方式,这一点对课程开发者尤其重要。质量处(科)长培训项目目标学员主要来自于炼油企业从事质量管理的负责人,学员分析及课程设计需要考虑事宜。
3.2课程目标设计
企业高层管理者不仅关心培训过程,更关心培训效果,关心培训能给企业带来多大业务收益。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阶段,运用“以终为始”的理念,寻找解决业务问题所带来的业务收益,以企业的业务收益为出发点,确定实现业务收益所需员工的行为改变,进而确定促进员工行为改变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需要提升的这些技能、态度、知识或视野就是本次培训课程目标。此外,课程目标既是开发培训内容的依据,也是评估培训效果的标准。因此,课程目标的设计必须清晰明了,符合SMART原则。运用“以终为始”理念和“SMART”原则,油品质量控制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促使学员系统思考和创新思考,激发学员自身智慧,梳理出从原油、加工过程、产品调和到储运全过程的风险点,提出有效防控措施,并着手开展管控工作。“培训目标设计”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结构,即理解并重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策略、采取行动并进行反思,将油品质量控制课程目标分解为4个:目标1,运用澄清问题工具方法,促使学员梳理出从原料、加工过程、三剂调和到出厂全过程的风险点。目标2,运用原因分析工具方法,促使学员寻找风险点出现的原因。目标3,运用激发学员群策群力的工具方法,促使学员寻找有效的防控措施。目标4,运用方案优选和促进行动的工具方法,促使学员结合企业实际,优选防控措施、制定行动方案,开展管控实施。
3.3研讨内容设计
在课程目标清晰的基础上,接下来可设计研讨内容,目前有很多方法有助于研讨内容的设计。在油品质量控制这个课程中,我们运用“对策型鱼骨图”的方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带领学员进一步思考和找寻解决这些问题办法和措施,逐步明确了研讨内容。油品质量控制研讨课程运用
3.4研讨过程设计
一是研讨方法和组织形式设计。研讨类课程设计的关键是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发散、探索和收敛工具来促使课程目标的实现,获得预期的成果。而研讨组织形式的选择主要根据目标学员人数和课程时间来决定,如果目标学员人数较多、课程时间相对较短,可以采用先分组再集中方式,分组原则主要根据目标学员工作年限、职位层级来确定,尽量保证小组成员的多元化;如果目标学员人数较少,采用集中研讨。“油品质量控制”研讨课程的目标有4个,根据4个目标选择合适的发散和收敛工具以及组织形式。二是研讨时间和空间设计。根据西里尔.帕金森所提出的帕金森定律——“工作可以自动膨胀,占满所有可利用的时间”,研讨时间设计可以比预期少一些,当学员需要时再延长。针对“油品质量控制”研讨课程,目标1(寻找和梳理风险点)安排4学时,目标2(风险点原因分析)安排2学时,目标3(防控措施寻找)安排8学时,目标4(制定行动方案)安排了2学时。研讨空间设计既包括物理空间设计,即研讨场地的布局,也包括学员情绪/心理空间设计,即要营造一个氛围,让学员感觉说出他们的想法是安全的。针对“油品质量控制”研讨课程,根据研讨方式和组织形式,考虑到学员心理安全氛围营造,进行研讨场地的设计。
3.5学用转化设计“油品质量控制”研讨
关键词: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16.22
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彼此利益关切,积极开展石油天然气的联合开发、管道建设及深加工合作,既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维护了国际市场稳定。能源合作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利益的交汇点。只有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规划,才能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之一,也是巩固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加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有利于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建立在政治协调和经济互利基础上的共赢。应抓住机遇,以互利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制定互利共赢的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使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健康稳定地发展。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言,石油领域巨大的互补性决定两国可以找到互利性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进一步拓展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为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经济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
一、制定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发挥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俄罗斯是油气资源大国和生产与出口大国,而中国具有巨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推进中俄油气合作的基础。俄罗斯的油气发展战略及其调整变化,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与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合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问题较为复杂。只有深入研究俄罗斯的油气发展战略与变化,适应俄罗斯战略安排与调整变化,结合中国的发展战略,做好动态规划,才能把中俄战略油气合作成功开展下去。应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形成具体工作规划。为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需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建议我国尽快与俄罗斯签订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长期规划,这有利于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政府要强化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开拓俄罗斯市场的资金困难,积极推进外经贸企业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对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骨干企业。
应努力消除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体制障碍,保证合作渠道畅通。要抓住俄罗斯“入世”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俄方解决合作中的体制问题,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有序开展扫清道路。双方要在金融、保险、税收、仲裁、商检、海关、运输等领域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规,共同打击各种商业欺诈和不法行为,为双方合作主体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完善双边贸易协调机制,缔结有关贸易秩序、通关便利化、贸易权益保障等条约。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的形式,积极开展双向投资合作。双方应努力就能源进出口、输油气管道建设等问题达成一致;双方政府要为企业间的大项目合作提供优惠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其丰富资源和较优惠政策将对外资形成强烈的吸引力。为避免恶性竞争,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俄政策沟通协调,了解信息,掌握政策法律,明确重点支持对象和重点开发领域,实现有序推进。
政府应组织力量研究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俄罗斯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潜力巨大。我们既要研究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又要注意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俄罗斯投资市场需求及其走势,做好市场调研,对俄罗斯的经济、社会、政策、法律、市场行情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选择项目,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我国石油天然气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买不到或买不起石油天然气,而是如何安全、价格有利地把石油天然气买回来。这就要研究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地研究石油天然气的国际市场。不论怎样下力气去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包括到海外去勘探开发,离开市场,我们已经不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在过去的实践中,我国在找油气、采油气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对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几乎没有多少经验。迄今,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被动地接受价格的地位,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在总供给中所占比重将超过50%。近年来,俄罗斯投资环境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我国新的石油天然气战略研究应当把主要力量放在研究市场上。但研究国际市场并不是简单地研究在采购中如何讨价还价。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中国能源的根本出路是“走出去”,“走出去”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包括:参与到现货、期货、产权等多层次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去;通过大量、反复交易去主动影响价格;通过建立期货储备来维护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安全、减轻短期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把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建立在银行系统支持下的能源金融体系等。在我国的石油战略中,研究石油市场可能比研究如何找到油和如何把油采出来更急迫、更重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市场化的避险手段、掌握市场运行规律才是我们规避风险、提高安全程度的最好途径。从本质上说,市场经济中的所有“游戏”规则都和降低风险、控制风险的社会共同约定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了大量的市场化避险手段。如,期货市场的首要功能并非是放大风险,而是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在这个市场上,一些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恰恰是市场分散风险的方式之一。要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就必须学会驾驭市场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2]。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信息和政策法规服务。为降低投资风险,应主动与俄各级政府和中心城市等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定期通报相关信息。依托国家驻俄机构和在俄中资大企业,建立境外信息站点,形成信息网络。进一步整合国内的信息资源。建议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对俄信息中心,及时收集整理境外相关信息,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如,针对俄罗斯的新版《矿产资源法》草案第9条第2款的规定,我们无法改变俄罗斯的立法,但可以调整我们自己的立法。这迫使我国矿产投资的自然人、法人组织必须先转换身份,在俄罗斯注册公司,成立俄籍的法人组织,取得俄罗斯的法人资格方能进入俄罗斯的矿产开采领域。中俄政府间应尽快签订完善的投资保护协定,为两国间的石油天然气合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此外,建议成立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研究机构,研究包括定价机制在内的相关问题;整理翻译俄罗斯相关法规,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系统清理俄罗斯能源矿产等经济领域的法律。为避免对俄罗斯能源经济合作的盲目性,吸取对俄合作的经验教训,必须对俄罗斯的相关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和系统的调查研究。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法》及其最新出台的新版本草案就是调整能源开发与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最为重要的立法文件。与其配套的还有其他相关立法,如《大陆架法》、《产品分割协议法》、《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的提成率法》等,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形成了必须引起外来矿产投资和经营者注意的法律框架。
二、加强中俄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边相互信任理解
中国石油两次投资尝试的失败和中俄原油管道、天然气管道项目的搁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俄罗斯内心深处对中国的不信任,对中国强大后之于俄罗斯地缘政治安全的担忧。因此,增强政治互信成为推进中俄油气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发展同俄罗斯各政治势力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接触与对话,宣传我国的对外政策,打消俄方的顾虑,消除“中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俄形成任何危险,相反,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不仅可为俄罗斯提供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而且也将为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愿意加强同俄对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支持其融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俄油气合作将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共荣”的合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为主渠道的民间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外交活动,增加中俄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往来,让俄罗斯民众进一步加强中俄政治互信,密切两国政府间的磋商和协调。中俄之间的油气合作还存在着日本金元和美国大棒的围堵。在这样的大背景推进中俄油气合作,必须加大能源外交力度,将中俄油气合作纳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之中。增强政治互信成为推进中俄油气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中国在开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中,尤其要注重加强与俄政府间的协调和磋商,争取首先在政府层面建立政治互信并达成共识。能源合作因涉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安全,且具有长期的性质,因此,政府间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应加强与俄有关主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强化对有政府背景的能源机构和能源公司的游说和公关,规范和协调企业在俄油气领域的投资行为,从大局出发,切忌急功近利。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双边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中俄多层次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俄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中俄世代睦邻友好具有深远意义。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使得两国关系迅速改善,在国际多边机构中的步调也越来越协调一致。同时,中俄互办国家年加强了双边合作和高层交往,为两国教育、科技、文化方面的合作得到更大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要深化与俄罗斯的教育交流合作,互派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举办好中俄学生夏令营活动及文艺、体育交流,扩大和提高在我国的俄语教学和在俄汉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二要鼓励中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与俄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并通过合作科研项目培养人才队伍。三要实施好中俄文化交流计划和项目,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交流[3]。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信任理解,这将有力地推动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上新台阶。
三、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地区合作机制,开展多边能源合作
中俄还应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平台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等机制,加强区域一体化框架下的多边能源合作,使能源合作真正成为保障本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可靠基础。俄罗斯倡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这是具有深远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目的的战略性举措。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虽可增强俄对中亚油气的控制能力,但也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我国展示和推行新能源安全观,有利于增强上合组织的活力,有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也有利于抵御外部势力对中亚的扩张。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可能同时带来某些挑战,但应从战略层面观察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关系,通过俱乐部机制规则的制定,避免不良事态的出现。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机制,俱乐部机制和规则的建设关系重大,必须格外谨慎。因此,宜采取“稳步推进、水到渠成”的做法,先建立上合组织“能源论坛”,待条件成熟时,再适时升格为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能源组织”。考虑到在此问题上的广泛利益及上合组织的发展,我国在建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问题上宜全面论证、权衡利弊,把握机遇、不惧挑战、积极主动、稳步推进[4]。
东北亚地区的俄、中、日、韩等国在能源合作方面,构成了既有竞争又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中、日、韩是俄油气资源的净进口国,俄罗斯是能源净出口国。东北亚各能源消费国应共同协商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将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油气开发与运输放在整个地区能源安全的大框架下,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经济的规划与开发。各方只有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家间的共同发展与利益最大化。再次,积极协调政策,走多边合作道路,建立世界范围的统一能源空间以及增强地区和国家层面能源机构之间的互动,成为世界能源市场发展的基本特点。加强本地区的合作,可以保护各消费国的利益,使运输安全更有保障,也有利于解决环保问题,在经济上给各国带来好处。因此,各国应努力淡化地缘政治因素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消极影响,面对共同的能源供应安全隐患,东北亚各国应强调合作,摈弃零和观念,发展开放型的能源供应体系。中、日、韩三国占据了本地区能源(主要是油气资源)需求的绝大部分,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第六大石油消费国。三国的能源对外依赖日趋严重,尤其是日韩两国的石油消费几乎100%依赖进口,而且还是世界第一、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国。中国在1993年以前还是石油净出口国,如今,就石油消费和进口总量来说,已经超过了有效使用能源的日本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消费石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1990年以来,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净增长量占全球净增长量的76%,其中,中国1998~2003年的石油需求累计净增长量占亚太地区总增长量的64%。2002―2008年,亚太地区油品需求年增长率为2.3%;2008―2015年,年增长率为2.4%。未来世界六大石油消费国中的四个将在亚太地区,它们是: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其中,中、日、韩三国都是东北亚国家。2003年,中、日、韩三国的石油进口量达到4.97亿吨,占亚太地区石油进口总量的57.6%和世界石油贸易量的22%。由于21世纪是东北亚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保障区域能源安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东北亚能源需求不能自给,且严重依赖持续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海上运油必须途经包括霍尔木兹和马六甲海峡在内的漫长海上运输线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因此,近年来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北亚国家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石油进口通道,俄罗斯首先成为其最重要和最有前途的合作伙伴。
中国在与俄罗斯进行石油合作时,应考虑到这种国际竞争环境。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高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发展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探索合作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事实上,无论是作为石油出口国的俄罗斯,还是作为石油进口国的中国、日本和韩国,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从另一个思路考虑,俄罗斯油气资源的开发也为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创造了空间。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机制,筹建共同开发投资资金,为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资源开发和管道建设提供国际融资,不仅能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共同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国际石油安全史表明,在应对能源危机时,仅靠一国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而当今东北亚在能源安全问题上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就是缺乏一项共同的能源安全政策。
鉴于中、日、韩三国在能源领域有着共同的弱点和难题,诸如三国均受到能源市场动荡的巨大冲击,均严重依赖中东的石油,均面临不断增大的海上运输风险,均遭到能源“溢价”的盘剥等,组建地区性的能源合作组织将会大大降低上述风险给各国造成的损失。作为行动的第一步,东北亚首先应建立起地区性的能源合作对话和论坛,开展政府与政府、政府与民间、企业与企业间的对话。之后,逐步向成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组织过渡,共同促进东北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尤其是建立以俄罗斯为供应国的能源网络,对实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意义特别重大。此外,中、日、韩、俄还可就石油期货、石油过境运输、区域天然气贸易和发展液化天然气的计划、能源环保、节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保护国际海洋运输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合作研究,以提高共同应对能源危机的能力。
2007年上半年,俄罗斯启动建设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输油管道,俄罗斯与日本、韩国的天然气合作等迅速推进,中国、日本、韩国能源部长会晤等,预示着东北亚能源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从长远看,东北亚各国在能源方面的诸多互补之处,展示了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光明前景。东北亚能源合作也必将为东北亚地区经济的更加繁荣注入强劲的动力。
秉持开放性的能源合作原则,加强同日、韩的能源合作,减少彼此在寻求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方面的激烈对抗和冲突,避免竞争过度,实现竞争下的合作,不仅可以保护东北亚各国的利益,用合理的代价获取所需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石油天然气运输安全更有保障,也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在经济上给各国带来好处。建议加强与日、韩等国的能源合作,协调相关政策,走多边合作开发之路。中、日、韩三国都需要俄罗斯的石油,且加强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均是各自对外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三方又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在一些项目上开展合作,如日、韩的石油产业已经放开,中国也将开放石油市场,日、韩的经验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参考,日、韩的环保技术也可以与中国分享,三方在东北亚地区是有许多共同利益可寻的。只要三国能够确立起共赢的理念,相互协调能源政策,确定区域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原则、任务和实施途径,使各国在发展能源产业、维护能源安全方面拥有共同的多边能源合作目标、清晰的利益确定和有效的合作方式,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与合作定会取得实质性效果。
四、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机构,争取能源合作的话语权
中国目前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中国损失惨重,并且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还可能维持相当长时期的上升态势。因此,在能源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在可接受的价格水平上保证充足的能源供应就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当今的国际能源市场,离开国际组织奢望能源合作几乎等于空谈。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组织的建立才真正意味着国际能源合作的大规模开展和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最早的与国际能源合作有关的国际组织可以追溯到煤钢共同市场的建立。但事实上,欧佩克是第一个全球性能源政治协调中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能源组织主要是欧佩克和IEA。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针对能源问题的对话机制,如八国集团议会,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之间的全球性定期对话以及联合国的一系列机制等。非政府组织如世界能源理事会等在国际能源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际能源组织之外是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为数众多的能源公司。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就建立在这一系统结构之上。一国参与国际组织的状况和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地位决定着该国进行国际能源合作的能力和程度,也决定了该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中国目前基本被排斥在相关国际机构之外,对国际能源贸易与合作缺乏话语权。中国与全球和区域层面的国际能源组织几乎都有合作关系。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拥有庞大的现实和潜在购买力,任何国际能源组织都无法忽略中国的庞大市场。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各层次、各区域的能源合作。在全球层面重要的国际能源组织中,中国作为成员国的有:独立石油输出国集团、联合国下属的某些机构、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石油大会等。在区域层面的国际能源合作中,中国作为观察员或重要成员的有:能源、欧盟、亚太经合组织、海合会、东盟等。中国参与全球能源合作程度比较低,实质性合作不多,主要是一般性合作和对话性合作。在同盟型和协作型国际组织中没有中国的身影,中国作为成员的国际能源组织往往是协调型或对话型组织。这一方面与有关国际组织具有相当程度的排他性有关,也与中国自身的参与能力有关。中国在亚太地区以内的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大多没有政治上的合作框架,更没有组建本地区的国际能源组织。中国参与全球层面能源合作的程度弱于参与区域层面能源合作的程度。在全球层面的能源合作中,中国基本被排斥于主要能源组织之外。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但从全球层面的能源组织角度来看,中国缺乏足够的发言权。虽然中国开展区域层面的能源合作较为活跃,但由于缺乏国际组织的合作框架,合作程度还较低。因此,中国应当加深与全球层面国际能源组织的合作程度,拓展与区域层面国际组织的合作。可以考虑在现有的国际组织,特别是在中国作为重要成员或主要成员的国际组织中推动创建国际能源合作的政治框架。如果时机成熟,中国应当联合某些发展中的能源消费大国创建更加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国际组织[5]。最后,建议我国石油海运与国际接轨,争取加入《73/78MARPOL公约1997年议定书》,并大力发展自己的海洋运输船队。
五、继续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争做亚洲石油天然气定价中心,进而在全球能源定价体系中谋求一席之地
当前我国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善,不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建设灵活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石油天然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998年6月,为配合中国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的改革和重组,增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适应国际石油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我国对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单一政府定价的模式,开始实行国内原油与国际原油价格联动的方式,国内原油价格进一步向国际油价靠拢。2000年6月进一步改革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为:以上月新加坡期货市场同类油品的收盘价为基础,再加上供求双方自行商定的贴(升)水,最终确定国内成品油,尤其是汽油、柴油的市场零售价。根据这个新的规定,成品油的定价原则是极为透明的,很容易被市场投机力量所操纵,因此,2001年10月,我国再度对石油市场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改革。成品油从紧跟新加坡市场每月调整的定价方式,改为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一篮子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三地价格权重保密,价格不定期调整)、两大石油集团(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它们在石油化工领域占有绝对垄断地位)有上下8%浮动权力的定价机制。国际市场油价的非正常波动甚至投机炒作又不宜放任其完全传导到国内,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必须妥善处理石油价格变动后的各方面利益关系。为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利益分配调节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改革,这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合理的定价机制。要坚持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的方向和原则,建立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和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调整行业内部上下游的利益分配,推动亏损的炼油企业恢复生产,不再“惜售”,从而保障成品油供应,避免一些地区再次出现“油荒”。政府加大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以减少海内外成品油价格的“时滞”效应[6]。
按照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思路,我国石油价格机制的改革应使石油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参与市场的力量决定。石油价格的制定必须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考虑目前国内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价格水平基本上接近国际市场。建立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灵活、开放的价格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应简单地将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作为国内石油价格。以这样的原则为标准,目前国内石油价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格功能弱化,价格构成和结构不合理没有准确反映石油产品的供需状况,不具有刺激企业提高市场效率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的功效。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采取对国外市场成品油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制定的,即在加权平均的价格上涨幅度超过8%后,我国才对国内成品油市场进行相应幅度的调整,结果国内成品油价格明显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些炼油厂在国际价格上涨、国内尚无调整的情况下开始大量将柴油等成品油出口国外,获取利润,与此同时,而国内市场却买不到油。
在我国,石油市场无论是石油生产还是石油消费都主要由几家大的石油公司垄断,进口石油也由这几家大石油公司完成。据研究,近几年国外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如BASF、BP Amoco等的销售净利润率一般维持在4%~7%之间,而我国中海油公司销售净利润率高达30%,中国石油公司也达到20%左右,远高于国外石油公司,这说明我国石油公司存在很大的垄断利润。这显然不利于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WTO),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我国应在入世3年后放开成品油零售市场,5年后放开批发市场,原油进口权也将进一步放开,到2004年我国应取消石油进出口配额,各种石油产品的关税进一步降低。因此,为尽快增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平稳应对市场化改革,应确保石油企业有合理的利润和企业留成,以保证我国石油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需要。
因此,政府应研究制定相应的经济调节手段,逐步放弃政策管理手段,引导价格发挥其市场调节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功效。如建立灵活的石油税收制度,通过对不同用油行业税收政策的差别、对石油生产、流通环节税赋的调整等方法实现对石油价格的有效调节。只有在国家调控石油市场价格的经济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后,才能放开对石油价格的直接管理。我国政府在新的能源体制中的作用应该是政府的价格管理职能逐步由直接制定价格向协调、监督方面转变,灵活利用税收、利率、储备等经济手段间接调控国内石油价格,影响石油企业的价格政策。
应完善有利于能源发展的价格、税收和财政等经济激励机制,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把资源、环境、安全等因素纳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基于能源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7]。全球四大原油市场――东南亚、中东、欧洲(伦敦)和北美(纽约)原油之间的信息溢出检验表明,拥有发达石油期货交易的纽约和伦敦市场在全球原油定价中占据主导地位,中东和东南亚市场则处于从属地位。新加坡、欧洲ARA和北美纽约成品油市场之间的信息溢出检验结果表明:在3个市场的汽油、柴油和取暖油交易中,纽约市场均占主导地位,ARA次之,新加坡市场在油价形成中地位最弱。由于其发达的期现货交易,纽约石油市场是全球几个主要石油市场中具有最高市场有效性的一个,并且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定价中心之一。在纽约市场上,原油和几类成品油期货间的信息溢出基本都在交易日当天被市场吸收消化。而在其他几个石油市场上,各品种间的信息一般需要到下个交易日才会被基本吸收完,其市场有效性远弱于纽约市场。此外,伦敦石油市场也是全球原油定价中心之一,其对全球油价的指导作用甚至与纽约市场不相上下。
近年来,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快速增长,亚太地区因此在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该地区也存在较为发达的现货交易中心以及部分石油类期货交易。然而,该地区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石油期货市场。作为该地区成品油交易中心的新加坡市场在全球油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亚太市场还没有形成权威的石油价格,几种本地基准油依然由WTI和Brent价格决定。在此背景下,谁能够率先抓住机遇,确立亚洲石油定价中心的地位,谁就能够把握石油的亚洲定价权,进而提升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格局中的地位。实际上,亚太各国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纷纷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力图谋取亚洲区域性原油定价中心的地位。早在1999年,日本在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上市了成品油期货,2001年上市了原油期货,以期依赖巨大的油品进口消费,活跃石油期货交易并确立其东北亚市场原油定价中心的地位。韩国也增加油品交易种类,试图打造亚洲能源定价中心。2006年5月5日,伊朗宣布成立以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同中国情况类似的印度更领先我们一步,在2005年2月9日上市了原油期货。据悉,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正试图成为在伦敦和东京两个时区之间交易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的第一个交易所。在亚太国家对石油定价中心的争夺愈演愈烈的同时,欧美成熟的能源交易所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地位,试图抓住时机,牵制亚洲形成独立的石油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
相对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亚洲国家而言,我国在建立区域性的石油交易中心方面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石油定价权的竞争、尽快建设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就有可能失去成为亚洲石油定价中心的战略机遇。
从我国现实情况看,随着近些年经济快速持续增长,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6年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8.6%,其中进口量占消费量的47.2%。在此背景下,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以形成中国石油权威价格,谋求区域性定价中心地位,进而在全球石油定价体系中谋求一席之地。同时,我国不仅是石油消费大国,而且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在石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随着中哈、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以及国内石油储运和炼制设施的日益完善,我国在连接中东、中亚石油生产国和东北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陆路通道中将处于更加重要的枢纽地位,有潜力发展成为亚洲石油贸易和定价中心。此外,我国燃料油期货上市交易以来积累的成功经验也为推出其他石油期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而我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现货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为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发展石油期货市场虽然面临难得的机遇,但更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目前我国只有燃料油期货一种,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在全球石油期货市场中影响力的发挥。因此,我国应借燃料油期货市场运行的成功经验,尽早推出其他品种的石油期货市场,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新品种的成功推出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如原油供应主体单一、原油交易市场化程度低、外汇管理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管制等。其次,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价格调整紧盯国外市场,没有反映国内交易的信息,而且存在价格反应延迟现象,因此还需要对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改革,使价格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状况,为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奠定现货市场基础。此外,还应重视深化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积极培养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竞争格局并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进而为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8]。
六、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中国企业参与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要从简单的贸易扩展到投资等更深的领域,在合作过程中发展上、中、下游全方位的合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因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企业对俄石油天然气领域投资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联席会,通报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银企沟通搭建平台,使企业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在市场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以民营银行为载体,以民营机制为动力,把社会闲散资金组织起来,是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国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社会闲散资金庞大,而投资渠道狭窄,应发挥私营企业协会和个体私营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采取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民营企业为大股东,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组建民营银行,为对俄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合作方面提供金融服务。
建议加大对中俄两国间业已立项的能源开发项目提供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力度,为企业“走出去”进行资源开发创造条件。目前,国内能源企业大多依靠银行贷款,但这种仅仅依靠银行融资的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能源企业对资本的需求。中国必须推进能源产业融资,特别是加快非贷款融资渠道建设,来帮助能源企业拓展融资渠道。能源企业必须实现融资和扩张手段的多元化。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是能源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建议中国政府设立一项专项基金,直接以外汇资助能源企业购买海外资产。
建议加强国际金融合作,确保能源企业融资渠道畅通。如发行债券、吸引海外投资、开放民企投资能源、能源企业上市、重组与并购等融资方式都可以尝试。另外,在投资项目的融资方面,我国企业可申请联合国的资金援助;由于俄罗斯与我国同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会给予企业经济援助。鼓励有实力到俄罗斯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企业到境外上市,并提供前期费用支持,上市成功可奖励企业,不成功则由企业偿还;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优先、从速为这些上市企业办理各种相关手续,提供特殊服务。鼓励支持大企业到俄罗斯并购石油天然气企业,直接利用国外的品牌和市场,减少风险和投资成本。也可帮助企业利用俄罗斯银行资金发展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已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以加强与中国银行界的合作。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作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授权银行,是俄罗斯最大的三家银行之一。目前,该银行凭借资产赢利额跻身于世界25家效益最好的银行之列[9]。
七、适当放开政策,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
民营石油企业是我国石油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到2005年底,我国有经整顿合格的地方和国营炼油企业近百家,加工能力800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3;成品油批发企业800多家,占全国近1/3;成品油零售企业4万多家,占全国1/2;石油钻井和开采企业近100家,仍在采油的80多家。然而,由于政策的限制,这些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狭小,多数面临关门歇业的境地。据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对吉林省民营石油企业的调查,发现那里有40多家企业在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从事原油开采服务,每年生产原油超过100万吨。这些企业大多数打着外资企业的旗号,而实际上不过是在国外注册的我国民营石油企业而已。民营石油企业家们进行了多年的奔走呼吁,并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集体反映他们的呼声。到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36条政策”,形势终于有了变化。这个政策明确提出,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经济可以参股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民营石油企业家们认为:这表明国家允许民营石油资本进入石油行业,石油勘探开采应该对民营资本开放。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出了“认真落实国务院文件 为民营石油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提案。提案中指出,现行的某些政策仍然阻碍着民营企业进入石油行业,不符合国务院文件精神。在原油开采、石油加工、成品油定价、批发商资格、进口资格、国际石油开发等方面,存在着对民营石油企业不公平的现象。
因此,建议国家放宽民营企业进入能源行业的准入条件,特别是为它们进入俄罗斯能源矿业市场创造条件。在能源矿产行业放开民营企业准入条件是中国在最大程度上、在国际范围内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和在法律上清除障碍的必为之举,也是进入世界能源矿产市场的重要条件。为此,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以立法方法和颁布有针对性政策来放宽民营企业进入能源矿产领域的准入条件;在融资上给予支持;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入俄罗斯能源矿产市场。鼓励国营能源矿产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际运作上的合作、配合,避免因中国国家公司出面而受到投资目标国(俄罗斯)的各种法律限制和抵制。俄罗斯人对外来的公有制、国有资本在能源矿产领域的投资公司的担心是客观真实的存在。那种有国家在背后支持的公司让我们感受到非市场的和国家意志的“阴影”,导致警惕。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股份拍卖案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此案中,俄罗斯杜马为了保证俄国石油公司获胜,临时引用《私有化法》来迫使政府修改《招拍公告书》,使中国公司因国有股超过25%而无权参拍。
相反,俄对我非公有制企业的限制相对较松,黑龙江省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与俄资源、能源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一些油田区块开发权、矿资源开发权,并在电力合作方面稳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以非公有制企业为先导、国有大企业为后盾,推进对俄能源、资源合作是切实可行的。黑龙江省已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对俄能源、资源开发合作。重点扶持黑河星河公司布拉格维申斯石油综合体项目、南卡唐格里油田区块的勘探和开采项目、黑龙江鑫城实业集团秋明油项目、阿城华汇集团南萨哈林亚历山大煤矿项目、黑龙江华诚公司赤塔州鲁金斯克多金属矿项目、黑河星河实业公司与俄罗斯联邦国际电网公司和俄罗斯统一电力股份公司电力合作等项目,加强在政策、资金、技术待方面的协调,推动对俄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取得更大突破。
八、总结
为保证中国经济整体发展计划的实施,必须全面认识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前景。要战略目标明确,同时还要加强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特别是东部地区资源的准确情报搜集,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一些难得的经济合作机遇。
深入研究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俄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战略,知己知彼,降低风险。要对俄罗斯的大企业、大集团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做出正确的评估。深入了解与中国相关的俄罗斯大企业、大集团的构成,在倾向需求和关系网络的基础上,与其建立广泛的联系。
对俄罗斯的整体战略调整,具体经济政策法规和国际因素对俄罗斯能源战略走向的影响等情况,要全面而详尽地加以了解,充分认识俄罗斯内部利益集团在中国与俄罗斯油气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应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提出的油气合作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到既谨慎行事,又不失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及其石油公司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 杰里亚金,许金秋(翻译).俄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 几点思考[J].东北亚论坛,2004(6):14.
[2] 陈淮.石油战略要重点研究国际市场[J]. 国际技术经济 研究,2004(2):12.
[3] 抓住机遇推动中俄教育科技[N].人民日报,2006-6-20.
[4] 王海运.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中国的立场选择[J]. 国际石油经济,2007(6):5.
[5] 管清友.中国能源战略应改变“小伙伴”身份[N]. 中国 经营报,2006-7-2.
[6] 闻希,发改委. 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要逐步完善[N].石 油商报,2005-11-9.
[7] 郭云涛.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路探析[N].人民日报, 2008-1-24:7.
[8] 陆凤彬,李艺,汪寿阳. 聚焦石油定价权[N].科学时 报,2007-5-9: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