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5 17:14:29
导语:在关于档案管理的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无纸化办公,档案管理,方法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办公技术的普及和运用,电子文档及部分音像制品进入了档案领域,尽管没有能够动摇传统纸质档案的地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档案已经越来越多地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办公逐步实现了无纸化。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在第三次浪潮》里预言:“后工业社会将必然进入无纸化办公的时代”。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办公领域的一次革命,带来了人们观念、制度、乃至生活和工作方式上的巨大变化,无纸化办公已然成为现代化办公的一种标志。现有的传统纸质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及其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技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本文结合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无纸化办公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无纸化办公条件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一、实现无纸化档案管理的好处
(一)无纸化办公与档案管理实现无缝连接,能够减少档案管理工作成本,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变得非常方便,使得档案资料实现高密度永久保存。
(三)档案资料的目录和索引生成快捷,在查询和利用方面也是传统档案管理所不能比拟的。。
(四)能够实现档案资料更加安全的加密保护。
(五)可以实现基础数据的快速统计和分析。
二、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实现无纸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途径
(一)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今天数字技术的高度发展,电脑日趋普及,互联网全面开通,人们在逐渐习惯电脑上办公,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都已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电子政务系统、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和门户网站,数字化电子文件在现代化办公中大量出现,办公越来越多的实现了无纸化,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非常便捷地查询和阅读所需要的文件档案。现代科学技术开创了电子文件生成和阅读的多元化以及文档合一的全新管理方式,为适应这一发展方向,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2008年下发了《关于实行无纸化办公的通知》,文件要求根据学院办公特点,推进办公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决定从2008年3月1日起所有部门的各类文件材料,通过办公平台,实行无纸化办公,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尽量采用电子存档、网上传送、网上交换等形式,一般不得再印制纸质文件进行流转。在此种情况之下,势必会对档案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各部门产生的档案的形式会变的更加复杂。在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管理制度上都是对传统档案工作的挑战,随然现在显现的还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办公现代化程度逐渐深入,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工作瓶颈会逐步加剧。。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办公方式,做到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等方面能够适应新形式,那么只是探索一套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如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利用手段等,为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实现途径
1.必须拥有一支适应时展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我们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载体为主的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档案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开展工作,通过多年的工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而在现代化办公条件和方法下,档案管理工作也已逐步向着现代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那么能够拥有一支适应时展的档案管理队伍是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化队伍。一是要做好专门人才的引进、吸纳;二是对原有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学习掌握新知识,尽快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三是合理的组织形式。
2.修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现在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各项制度共十四个,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借阅管理制度》、《档案室工作制度》等,这些工作制度都是建立在纸质载体为主的形式之下,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我们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充分进行调研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制度体系,保证在学院推进无纸化办公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面向电子文档、声像、图片等数字信息,要从形成、收集、鉴定、管理、利用等环节入手,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已成熟的经验,自上而下逐步展开。规范制度不能自搞一套,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兼容性强的工作制度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实际。
3.档案载体的变化给档案工作方法和程序带来了新问题。自从纸张的诞生档案载体就从原始的石头、行简、青铜等逐步转向为纸质载体,并形成了现在的关于纸质档案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与工作程序。过去我们一直着重档案的实体性,因其作为历史的见证,它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可以说“原件”就是传统档案的灵魂。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纸化办公以高工作效率、低成本逐步推广开来,以至于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产生电子文档等以磁盘和光盘等介质保存的文件,这些以虚拟形式存在的文件,在编辑、修改、传递、复制等方面相当方便和快捷。
四、具体工作方法
一、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并将电子文档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纳入文字处理人员岗位职责之中。按照电子文件处理的要求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二、档案管理应是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管理。纸质档案具有直观性和法律效力的原始凭据。而电子档案具有不确定性,但其形成、传递和数据共享相对于纸质档案更加便捷,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作为现代化办公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加强对纸质档案的管理,同时要更好的开发电子档案的价值。
三、电子档案的形成应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和程序。在电子档案形成时就应确定其是否在归档范围,在归档时将电子档案制成光盘或其它数字承载形式,上交档案室进行归档,上交时要上交二份,一份进行永久保存,一份备查利用。
四、档案室在接收时要认真检查。检查电子档案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原始性,保证接收电子档案是否有信息破损或是被非正常改动。
五、电子档案保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配备电子档案保管设施和设备,达到防写处理,竖立存放,避免挤压,远离磁场和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国家标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参考文献:
[1]蒋永香 无纸化办公与档案管理[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2]燕开良 无纸化办公中加强档案管理[J] 《政务办公》 2006年4期
[3]曲卫华 王海英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趋向[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年第2期
[4]张海洋 从档案管理角度看“无纸化办公”[J]《中国档案报》 2006年第3版
一、电子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电子档案优点
1、效率高
电子档案管理的中心工作是通过无纸化办公,将工作中的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总结、报告、通知通告等,都通过办公软件系统向特定对象予以,节省了大量文件印发、转送、通知等,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此外,经过计算机系统整理后,便于文件档案的归档、查找,由此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绿色环保
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无纸化办公,大大降低了文件纸质的使用,节约了纸张不但能够节省办公开支,而且有能够减少木材的使用,降低来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3、空间占用少
电子档案的存储可以借助于硬盘、光盘和云盘等多种手段,其特点是占用空间少,不需要占用大的空间存储,此外电子档案可以实现异地查询和共享的功能,这些电子档案特有的功能,为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了便捷性、高效性和灵活性。
(二)电子档案缺点
电子档案信息与载体相分离的特性,使得信息不在固定的载体上附着,在资源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篡改、窃取或者删除而且不留痕迹。并且电子文件经过不同格式的转换以后,原始文件易变得面目全非,使得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此外,由于电子档案存储在网络上会出现被病毒攻击或被盗的风险。因此,在电子档案的技术难点是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二、纸式档案的优点和缺点
(一)纸式档案的优点
纸式档案的特点是确保原始性和真实性,纸质档案通常经人工撰写和机器打印等媒介将文字、图像、表格清晰的展现在纸上,能够可见的原始资料,不宜被经篡改,如果篡改也容易发现,便于确保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二)纸式档案的缺点
随着纸式档案保存时间的长久,就会发现纸式档案很容易受条件影响。纸质档案的纸张在高温、较潮、发霉、虫蛀等环境下,容易对纸质档案产生破坏,再被化学分解后形成“档案砖”。
三、纸式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性
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载体,电子档案和办公档案都既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起到了互补互进的作用。如何加强办公纸式和电子办公档案的互补呢?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重视纸式档案向电子当转转化的质量
纸质档案的内容经过扫描和转换就能够直接完成电子档案的录制工作,所以电子档案的质量也是由纸质档案的质量决定的。因此,在对纸质档案进行入库和存档时,要加强对纸质档案的质量管理。
(二)建立电子档案归档的工作制度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归档应该是按照科学的制度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存档党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才能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纸式档案的不足,在工作中应当避免机械相加等现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轨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只有科学制度指导才能保证管理的规范和有章可循。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目前办公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对档案的管理只停留在基础的归档和保管,没有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得档案管理在发生重大变革上没有应对能力,容易出现档案保存管理中的遗漏、删除、重复归档等重大问题,并且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缺乏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人员,使得电子档案在形成和保管中存在重大隐患,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并具有各方面专业技能的档案管理团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已迈入到数字时代,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档案的信息管理就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开始从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占有主导地位,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现代知识管理正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它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也被引入到档案界,英国档案与文件管理专家迈克尔?库克在2001年11月17日至18日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时指出:我们可以宣布自己已步入知识管理领域,知识管理也是整个档案界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可以说档案管理在经历了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后必然步入到知识管理的阶段。那么到底什么叫知识管理?有人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这是典型的对知识管理的狭隘理解,笔者认为要明确知识管理的概念,首先要区分一下几组不同的概念。
二、区分知识与信息
首先,知识并不等于信息。信息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根据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包括四大类:1,“知道是什么”的事实知识(know-what);2,“知道为什么”的原理知识(know-why);3,“知道怎样做”的技能知识(know-how);4,“知道是谁的”人际知识(know-who)。由此可见,知识的概念比信息的概念要广泛的多。信息仅限于“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即是记录于一定物质上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而“知道怎样做”、“知道是谁”,是存储于人们大脑的经历、经验、技巧、诀窍、体会、感悟等尚未公开的秘密知识,或者只可意会而难以表达的知识,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不属于信息的范畴。
其次,知识是有用的信息,信息分为正确信息和虚假信息,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而知识都是正确的、有用的信息。
三、区分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
首先,从管理层面来看,档案管理主要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且属于价值观念、管理范式、管理理念范畴,还包括了组织更高层面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
从管理深度来看,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文件、档案实体(载体)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对文件、档案内容(信息、知识)的管理。
从管理范围来看,档案管理的对象限于文件、档案;而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文件、档案这种内源显性知识,还要管理图书情报之类的外源显性知识以及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
从管理侧重点来看,档案管理更侧重于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文件、档案的凭证性价值、长远价值与保存价值;知识管理则更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可用性,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
从管理特点来看,档案管理更强调对文件、档案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知识管理则鼓励一种较为宽松、便于创新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关注自身的良好定义的政策和可审计的程序,而知识管理致力于以一个不受约束的、宽组织的创造力和知识交易的方式忽视组织传统。”
四、区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更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
1.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连线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荣.杨(Ron Yang)说:显性知识可以说是冰山的尖端,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的果实。而且隐性知识往往具有独占性,开发利用价值比较高,管理难度更大。
2.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现有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
3.信息管理仅仅重视对信息本身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
4.信息管理仅仅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向适当的人员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
可见,知识管理不是信息管理的简单延伸和发展,而是对信息管理的一种变革和超越。
五、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的可行性
1、从档案信息属性的角度分析档案均具有知识属性,这些知识主要是显性知识,档案是知识储存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智慧的一种物态结晶。档案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两者有共同的资源基础。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针对的主要是对文档这种显在知识的管理。
2、从知识管理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知识管理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尽管有些还不是十分成熟。一套成熟的管理理论成立主要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实践需要,二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三是有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基本条件,知识管理都已具备。融合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指导档案信息管理是有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的。
3、从档案信息管理的困境分析。目前,档案管理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些困境的外在表现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越来越暴露其不足之处,档案资源利用率低,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档案部门有成为产出低的内耗部门的趋势。为挽救这种困局,有些单位也采取了一些办法,如人员培训、引进管理设备等,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档案信息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开发。现实的困境迫使我们寻找档案信息事业发展的新出路。
4、从二者管理的目标和动机分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来说偏重于“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则专门指向档案的内容信息,其目的和动机是使档案的内容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作用,实现价值。档案信息管理无疑也针对这一方面,即以信息内容的开发为宗旨和方向,为组织的各项工作提供凭证和参考作用。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组织的显在知识,发掘组织的隐含知识,实现隐含知识向显在知识的转化,在组织内实现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档案中蕴藏着大量显性知识,对组织的经营决策、生产管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组织档案中也蕴藏着大量可待开发挖掘的隐含知识。因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开发档案的信息内容,为各项工作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档案中的隐含知识,将这一部分知识转换成显在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组织的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具有共同的目的和动机。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原有的管理方式已暴露其不足之处,而拥有一套完整理论与管理技术的知识管理无疑为现代化的档案信息管理指明了出路,是对传统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六、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1、知识管理可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职能。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知识管理对战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知识管理的加强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变,需要拥有全新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以适应这种需要。其职能的根本转变,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从过去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向注重对档案内容即知识的管理;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将档案信息管理真正看成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职能。职能的转变赋予档案职业更新的内容,同时也带来档案人员角色的转变即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
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对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应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文件档案看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文件连续体。打破过去文件工作与档案工作的界限,实现企业文件档案一体化,在业务流程上进行统一的设计。该流程包括文件从产生、运转、归档、永久保存或销毁的全过程。这种新的业务流程有助于加强文件、档案的知识管理,同时强化了对各项业务管理工作的服务功能,提高了整个文档工作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人事档案;档案管理;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000-00
1要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
要结合普法教育、结合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结合本地区、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使大家都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的竞争,还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一个对人事档案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才信息资源没有充分认识的领导,就不可能更多地发现人才、更好地使用人才,更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使干部职工自觉增强档案意识,牢固树立价值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和服务观念,真正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好。
2要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
人事档案应逐步从“单位档案”向“社会档案”转变。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禁锢,“人是国家的、地区的、部门的、单位的”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从上学直至毕业分配,个人选择的余地相当小,人事档案也随之成为地区所有、单位所有,人事档案变成“单位档案”。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人的属性己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是属于全社会而不仅仅属于某个地区、部门或者单位。只是在某个时段区间里,人与单位订有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关系,而一旦劳动关系解除,人自然而然又回归社会。人的属性己经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也应顺应这一变革,实行社会化管理,变“单位档案”为“社会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与人的社会化属性相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到,人事档案制度的人本化必然以承诺个人的自由与流动、发展的权利为前提,只有实现档案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分离,实现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至于社会化管理的具体模式,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经验,先建立地区性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由政府赋予专门的职能,集中管理一个地区的人事档案,在条件相对成熟后,再建立全国性的管理机构。这样,既可解决目前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问题,也可以摆脱“死档”、“弃档”现象大量存在的困境。
3要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
社会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向,但它的实施涉及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高层次决策问题,而且需要其他社会改革配套进行,不可能一墩而就,因此,在大力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进程的同时,必须抓紧进行政策创新。就当前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各地方党委组织和政府人事等有关部门要负责牵头相关组织对各级各单位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进行资格认定,并实行年审制度,符合条件的发给资格证书,年审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合格,否则取消其档案管理资格。其次是要规范人事档案的内容,尽量减少陈旧、不合时宜的信息。第三是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揭开多年来笼罩在人事档案头上的神秘面纱,尊重和维护公民个人的知情权,将人事档案作为社会信息源之一,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特别向本人开放,让公民有依法维护个人档案的权利,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要有责任追究制度。只有令人事档案成为一个透明、适度开放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充分保障人事档案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到保障,也才能使现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在公共平台上实现共赢。第四是要把人事档案管理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要加大个性化管理的力度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本质要求。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人事档案的客观性、完整性、合法性,这是真实性的基础层面,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有效,来满足对人事档案主体的管理和一般了解;第二个层面是人事档案的个性,是人事档案的纵深面,体现人事档案的价值,来满足对人事档案主体的筛选和使用。真实性的第一个层面是前提和基础,而第二个层面则是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人事档案失去第一层面的真实,人事档案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基础则个性和权威都无从谈起;而人事档案失去真实的个性,则意味着失去了重要的内容特质和价值要素。两个层面相互依存,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人事档案主体,彰显人事档案鲜活的生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事档案真实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不可否认,第一层面确系首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对真实性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也显而易见是不妥的,人事档案的个性化同样不容忽视。缺乏个性的人事档案尽管客观真实,但因它缺乏实用的信息,其价值、作用便大打折扣。真实的人事档案需要由个性的内容来支持,个性鲜明的人事档案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真实。人事档案个性化管理正是要求人事档案形成部门和形成者需要兼备政策观念、责任观念和创新观念,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去体现出不同人事档案主体的特点和个性,档案内容要与主体多元化、社会职能多样化相适应,根据不同类型人员,可采用不同的归档标准、内容,尤其是需要增加反映个人综合能力、专业素质、科研水平等实际材料;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事档案内容更应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信用体系相联系,增添诸如个人身份证明、履约情况、银行信用记录、涉案情况等信用记录材料。更通俗而言,也就是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服务。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一种新型的档案信息形态,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它能够把分散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载体的人事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贮存起来,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接起来,是提高档案利用率,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最有效途径。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面对传统人事档案政策老化失效这一现实情况,必须做出积极回应:探索良性的政策替代方案,选择科学的最佳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想见,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走更科学、更富实效的创新改革之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国人口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人才优势,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赵汝周,赵志英.论档案服务创新的主要方式[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03).
[2]所桂萍.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疏漏及解决对策[J]档案时空(业务版),2005,(04).
[3]吴承明.论二元经济[J]历史研究,1994,(02).
关键词:房屋拆迁 产权档案管理 关系
一、产权管理部门在房屋拆迁之前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的工作
在拆迁工作进行的前期,产权的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的配合有关单位的工作,并主动的介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拆迁范围内的房屋调查工作。
第一,对房地产的权属档案进行查阅。城市房屋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一般处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其产权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再加上产权关系的复杂性,只有通过查阅房地产权属档案才能够了解其真实的内容。对此,产权管理部门应该与拆迁单位以及评估机构等进行协调,对房地产权属档案进行查阅,明确房屋的合法权属、建筑面积、设计用途朝向等,这样,就能够对将要拆迁房屋的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拆迁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做好现场的勘测调查工作。虽然房地产的产权档案能够对房屋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反映,但是仍会有一部分的房屋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没能够确权登记,在这些没有确权登记的房屋中,甚至还有一部分房屋是违章建筑以及临时建筑的简易房屋。此外,经过确权登记的房屋中,有一部分在登记发证以后又重新的翻修和扩建,这些房屋在修建后也没能够及时的申请变更登记,这就导致产权档案中所登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想解决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还应该要求产权管理部门与评估人员以及拆迁当事人在现场进行实地勘测来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从而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拆迁补偿标准。
二、强化强拆范围内房屋的产权限制管理工作
一旦房屋被列入拆迁范围内,当拆迁公告时,其土地的使用权就已经被收回了或者由其他机构进行拍卖、转让,这就使得拆迁范围内房屋在产权处置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对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熟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城市房屋抵押管理办法》等,并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
如,在《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的第六条第三款中就有规定“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不得转让”,以及在《城市房屋抵押管理办法》的第八条第四款中规定的“依法纳入拆迁范围的房地产不得抵押”等。
三、做好对已拆迁房屋的消籍以及新房屋登记的工作
第一,对于拆除房屋的灭籍工作。在房屋拆迁结束以后,被拆迁的房屋就不存在了,所以要对这一房屋原有的产权档案进行灭籍处理。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按照《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内容进行处理,其内容主要为:“因房屋灭失、土地使用权届满、他项权利终止等,权利人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但是在拆迁的过程中,许多当事人最为关心的是拆迁补偿的问题,其在取得拆迁补偿安置之前是不会主动到产权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等级的。针对这一现象,产权登记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中第二十五条规定内容的要求,将注销被拆迁房屋权属证书的书面说明送到产权人的手中,并收回原房屋权属证书。此外,还要对登记簿册上的一些资料进行修正或更改,使得产权资料所体现出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第二,对于新建房屋的登记工作。房屋拆迁过程中的补偿安置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一部分的补偿安置可以采取原地补偿的方式进行,所以,新建成的房屋产权关系相对来说就会复杂一些。而为了有效的减少产权纠纷的发生,保障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产权管理部门还应该及时的通知房屋产权人办理相关的产权登记手续。
四、完善房屋拆迁范围内的产权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
第一,产权档案的收集工作。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中的第八条规定中就明确提出了拆迁过程中工所产生的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安置协议书等都是对被拆迁房屋进行灭籍的依据,同时也都属于房屋权属档案归档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现阶段拆迁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体制还不够完善,产权管理部门和拆迁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从而阻碍了产权档案收集工作的开展。对此,产权管理部门应该与拆迁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并在产权档案收集工作方面达成协议,提高产权档案收集工作的效率。此外,拆迁改造后新建房屋在办理登记手续的时候,产权部门还应该要求产权人提供拆迁许可等相关的证明材料。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
在最近几年里,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创新,使我国知识产业不断的发展,而且不同行业都在日益完善,以往的档案管理形式已经不能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不能适应知识发展的形式。而对于档案管理体系的提出,是在不同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是通过相应的理论依据而提出来的。
一、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背景
(一)时展潮流提出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朝着市场化的道路前进,而企业属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不同部门的发展都会对市场发展带来影响。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自从我国迈入21世纪的道路上,知识产业的飞速发展促使对社会的依赖性逐渐加深,知识经济的产生愈来愈对信息的生产、分配等方面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且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所达到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为了使用知识的改变而体现经济价值,所谓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社会不断的发展。在这种形势的发展下,相关企业以往档案管理形式早已经不满足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样就要求相关企业应当不断的创新,要对档案管理体系进行开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要求
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富强,使我国信息化技术也得以提升,企业的发展紧跟社会的脚步。从当前的发展形势上看,相关企业是在市场制度下不断发展的。因此,企业之间所产生的竞争力就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加深,为了符合这样的发展形势,也为了可以开拓出更好的空间,就需要对相关企业的内部情况进行适当的完善。然而档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和市场不断作用下,已经做出了适当的改革,从而形成了新型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内涵
想要对企业的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就一定要对档案管理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实质上就是通过对档案的数据进行有有效的编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档案管理的模式,将用户的需要作为档案建立的依据,做到以客户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保证客户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将客户的信息当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的内容,将客户的这些档案看做是企业发展的知识资产。进而使得企业的档案的管理人员证自身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的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刺进了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对档案的信息的评价的管理模式的创新,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将客户的基本信息进行重新的编排,然后就还要实现对档案管理的服务系统的完善,加大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的投入,不断地对档案管理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创新,进而促使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的工作在不同层面上有所提高。
三、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知识编码
知识编码就是指利用精确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对知识的展示与共享,最终达到使得双方都受益的交流与沟通的目的。这种理论依据实现了对知识的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使得知识的发展逐渐的显性化,还有就是促使了知识的结构的有序化的形成。可以说,知识编码实际上就是为档案管理建立了一个知识的平台,将各种与客户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这样就会方便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他们可以直接进行经验的总结,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有序的指引,为企业的策划部门的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
(二)人性化服务
相关企业采取人性化的服务形式是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的,其根本因素就是服务客户为主要核心内容,从而为客户制定不同的服务内容,使用户能够体验到亲切的感受,然后用户就会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评价,最终可以使企业能够得到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除此之外,就企业发展来看,采取人性化的服务形式是除了人才之间的竞争情况是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倘若企业希望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站稳,那么就应当将人性化服务的品质加以提高。
四、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
(一)对档案管理的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
相关企业应当对打破传统的管理密实,是促进企业和同行之间的有效手段,使管理人员能够将用户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并且对档案做好相应的整理工作,促进管理工作能够起到灵活的效果,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除此之外,相关企业在摸索道路的同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观,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对档案工作进行制定,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知识型档案管理工作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创新
倘若想要实现档案管理效率,那么相关企业就应当对管理工作不断的研究、创新。相关人员应当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利用合理的手段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将筛选能力加以提高,确保用户能够顺利的找到想要的档案。相关部门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改善电子文件的管理。
五、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档案资产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企业应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创新。通过知识服务下管理体系的出现,能够很好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益处,确保管理工作的整体品质。
参考文献
1 高校档案管理的概述
档案是历史进行社会活动的产物,档案保存的形式多种多样,记载方式也形式各异。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承载着优良的校史文化,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收集、整理、研究、编辑、保管和服等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侧重收集、研究、利用三个方面,紧跟时展变化。高校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校园历史事件、人物、文化、思想进行档案管理,其中的资源信息为高校发展实践工作提供指导,与高校发展建设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 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依然延续传统档案管理方式
高校依然延续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管理工作的局限性越来越大,管理方式仍然以纸质记载为主,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科学的管理技术。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相关人员参与收集、整体、编辑、研究的管理工作中,造成了严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占用教育工作者的大量时间,高校教育系统十分庞大,档案资料信息来源范围大,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及无法适应这一庞大的教育系统。在档案后期的利用阶段,使用人员往往都是到档案室进行借阅,档案资料繁多,用户会浪费大量时间去寻找,无法及时地满足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易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档案管理以纸质为主,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占据档案室大量空间,运送、排序、陈列等过程十分繁琐,造成了严重资源负担,严重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纸质档案十分不利于保存,无法抗拒外界的影响因素,遇到如水患、火灾、偷盗时极易造成档案的损失。
2.2 管理意识薄弱,开发利用工作落后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党政的建设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意识淡薄的现象,工作人员对资料信息系统归纳意识薄弱,极易造成档案材料缺失、信息数据统计失准。与此同时,高校上层领导忽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人数较少,管理工作人员懈怠,档案管理创新性不强,无法跟随时展变化,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开发利用较其他教育基础业务相比也十分落后,甚至有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在“休眠”状态,很少对外开放,对档案重要性的教育工作不足,无法提高高校老师、学生、其他人员的认识,根本没有发挥档案参考价值和育人价值,档案开放利用十分落后。
2.3 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和稳定性
高校档案管理是一项科学、系统、专业的工作,需要大量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无法将档案管理工作提到工作章程上来,致使大多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而且现有的管理工作人员文化素养、道德思想、专业水平存在问题,无法将档案进行合理地分类,忽略校史资源信息的多样性,导致档案缺乏完整性、规范性、系统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稳定性,人员流动性大,高校往往都是临时选用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在其他教育基础业务增加时,会抽调档案管理人员,部分高校甚至存在只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繁重,无法顾及档案管理工作,而且相应的档案管理专业技能不足,严重影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档案管理软硬件条件不足
近几年,网络信息技术虽然被应用到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中,但是高校档案管理却严重缺乏专业设备,严重阻碍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高校档案管理所应用到的信息技术无法跟随现代高新技术的更新发展,依然存在很大落差,档案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落后与硬件设备,这些硬件设备虽然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但是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使用技能,极易造成档案资源信息的浪费。
3 强化高校档案管理的策略
3.1 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有效利用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探索新型的管理模式,高校立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展望时展变化的形式,分析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将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与社会发展相接轨,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有效发展。传统档案管理将重点单一放在对“物”的管理上,而忽略对“人”的管理重要性,转变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敬业精神。与此同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紧随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转变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但不要忽略纸质档案的重要性,纸质档案的一些优点是无法替代的,对于校史上的一些实物和真人真事要有效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和利用,不仅促进校园教育事业发展,而且强化了校园的外部影响力。
3.2 构建专业档案管理团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管理的专业水平、文化修养、信息服务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等,有效利用信息知识管理,将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和教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高校定期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为首要任务,在进行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培养,确保档案管理人员“以德为本”开展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在对档案管理人员前期选用阶段,对即将任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把关,缺乏相关人员持证上岗,高校切勿随意选调档案管理人员,强化专业档案管理团队建设。
3.3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高校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增强适应时展的意识。高校可以建立相档案管理奖励制度,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较高的管理者,给予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调动所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有效地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6]。此外,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创新,加强对档案管理的开放,使教学档案更加真实、可靠,这能够为创新提供源泉与基础,作为档案管理者来说,应该注重对当前教学科研工作的关注,挖掘有价值的资料内容,对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管理,从而有助于知识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此同时,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快知识经济时代下档案现代化进程,科学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使用电子文件存储档案资源信息,建立档案网络信息数据库,以促进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遇到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学校档案管理的实际现状,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和修养,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创新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确保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进行,为高校自身的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学校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重藏轻用”现象比较普遍。
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随着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前几年,笔者学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同志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学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的人事审核、工资审批工作带来不便。
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如学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但多年来档案室一直是库房,比较狭小。由于单位人事管理人员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二、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高校带来了管理多元化的特点,这也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高校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1.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教学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只有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源。
(1)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等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呈报表、申请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专业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优质课件、研究立项等。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高校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新形势下,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创造、复合、协作”等多类型人才。
4.强化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手段
增加资金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高校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电子标签;RFID;实体档案;管理系统;Lab VIEW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0-0023-03
0 引 言
虽然档案管理中已经有计算机、扫描仪、档案管理软件等设备的投入,但档案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展的需要。传统管理手段和技术存在种种弊端:档案存放次序易被打乱,查询耗时长,盘点操作不科学,失效档案管理滞后,文件共享时效性差[1]。
针对当前传统实体档案管理的缺陷和现有的技术条件,在熟练掌握RFID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档案的存放、查阅、盘点和失效档案管理等,能够有效缩短管理者的作业环节,提高作业效率。
1 RFID系统的组成原理
1.1 RFID系统的组成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RFID标签、天线和阅读器组成[2],大部分的RFID系统还要有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用于对读写器发出命令以及对读写器读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图1所示是RFID系统的组成原理图。
图1 RFID系统的组成原理图
1.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最常见的被动射频系统中,当附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阅读器的有效查询范围时,电子标签会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经过内部处理器后可将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读取出来,从而射频识别系统实现了非接触物体的识别[3]。在主动射频系统中,标签中装有电池并可在有效范围内被识别。
2 总体系统方案设计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主要由RFID电子标签、馆员终端设备、智能安全检测门等设备构成。总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RFID电子标签作为信息存储媒介并粘贴在档案袋上,在其芯片中存储该档案的基本信息和借用、归还记录;利用RFID读写设备与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相配合,可以实现档案的智能化管理。同时,出入口处的智能安全检测门有自动防盗和档案出入库确认功能。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2.1 档案电子标签的选择
电子标签的选择应该避免在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牵涉到过多的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验证数据所需要的细节,以保证档案管理系统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通过阅读器读写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数据。考虑成本的原因,本系统选用NXP公司ICODE SLI-SY标签,该标签价格低廉,其工作频率也不受政府约束,为档案文件专用 。
2.2 馆员终端设备设计
馆员终端设备主要包括中距离读写器和馆员工作站。中距离读写器具有快速防冲突解析和读写能力,读写距离可达35 cm以上。馆员工作站以管理电脑、管理软件为基础,具有对进、出档案信息的识别和数据处理的系统设备,自动识别贴有标签的档案是否合法出入,为馆员提供流通档案操作平台。
2.3 智能安全检测门设计
RFID智能安全检测门是一套RFID智能门禁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档案出入门口自动识别,并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同时,自动开启和关闭通道,并能自动统计和显示人员进出次数,将出入口的控制变为主动监控, 从而加强对档案安全的管理,达到了防盗和监控的目的。
3 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详细的分析,智能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档案入库、档案出库、档案盘点、档案修改、实体利用等模块 [4],图4所示是一个人事档案实体管理系统的组成图。
图4中的几个部分除了其各自的主要分工不同以外,具体的操作人员及操作对象也不同,现将各个部分的具体功能进行说明。
3.1 档案入库模块设计
读卡器接收到RFID标签卡的卡号数据之后,自动对比人事档案表格中的卡号数据。如果卡号不存在人事档案表格中,就自动跳转到档案入库的选项卡中,然后通过在输入框输入数据、点击 “添加”将需要的档案数据添加进入人事档案表格。
3.2 档案修改模块设计
与添加不同的地方是,修改是其自动搜索到人事档案表格中的序号是已经存在于表格中的,其也是自动跳转到修改所在的选项卡中,由人手工输入修改完成后,点击“修改”,就将修改的数据整理为数组输入到人事档案表格中,并且提示修改成功,然后自动清除输入框数据。
3.3 档案删除模块设计
删除就是通过找出总览表中的索引,然后删除掉这一行,最后写入人事档案表格,并且删除掉输入框的数据,来达到删除该份档案数据的方法。
3.4 档案表格总览模块设计
在初始化的过程中,程序会对人事档案表格信息进行第一次的读写,对本VI同目录的路径下的一个“人事档案表格.xls”文件进行读取电子表格,然后生成了档案表格的总览。
3.5 档案批量查询模块设计
在使用程序的时候,点击“查询”,会出现所要输入的参数,包括姓名、部门、职务、性别、民族、学历、入职起止年份和位置,都可以进行搜索查询。其原理就是在人事档案表格里面读到了查询部分的每一位的字符数据,然后对比那个查询部分的输入数据看看有没有。如果有的话,不管哪一个部分存在的,就会把存在的那一行的数据停留记录下来,最后显示在查询结果的界面。
4 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4.1 基于Lab VIEW技术的上位机界面
开发智能管理系统的语言很多,比如VB、JAVA、android和Lab VIEW等,其中Lab VIEW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具有更高的效率[5]。
系统上位机的主界面是图形用户界面,也是VI的前面板。该界面上有交互式的输入和输出两类对象。系统主界面主要分为3个区域:选项卡区域、显示区域和功能按键。图5所示是系统的主界面图。
图5 系统主界面
选项卡区域主要包括了主界面上方的选项卡,主要实现的是各个功能之间的切换使用,如档案查询、修改与删除、档案入库、档案批量查询、档案总览等等。
显示区域主要包括主界面中间部分的大片区域框图,用来观看基础信息,包括序号、工号、姓名、性别、职务、所在部门、学历、民族、档案分数、籍贯、存放位置等基础信息的显示和记录。
功能按键主要包括主要界面的右边部分的一些功能按钮,主要用来实现对不同功能的使用,包括修改、离职、添加和查询等等。
4.2 串口通信的实现
首先要初始化端口号,从init.ini中读取端口,然后还要初始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在设置发送和接收的波特率时,对于通信这一块,则首先要配置串口,如图6所示的第二步,可通过Lab VIEW中的 VISA Serial函数进行配置。接下来是通过VISA清空I/O的缓冲区,再由VISA读取串口信息,进行一定时间的延时等待后写入信息到上位机。而对于下位机,则要在上位机向系统发送更改波特率的命令。双方同时默认的数据格式为:波特率 9 600 b/s, 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位。最后如果初始成功了,就可以正常通信;初始不成功,就会提示无此串口或该串口被其他软件占用。
图6 串口读写框图
如果改变了串口号,就会进入open,将会再一次对一个新的串口进行打开,就好重复化,函数是一模一样的。如果端口、校验位、数据位、停止位的值改变,即没有关闭的情况下直接换了参数,就会进入这个部分。退出就是关闭串口,也会关闭VISA。
4.3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是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 数据库在智能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检索、更新、加工、统计和等功能[6]。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处理需求以及运行环境的特性,设计出合理的数据模式,确定数据库类型,确定数据库的安全保密措施和共享机制。
4.3.1 数据库的连接
LabSQL与数据库之间是通过ODBC连接的。使用LabSQL 之前,需要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ODBC数据源中创建一个DSN(data source name,名)。LabSQL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就是建立在DSN基础之上的。否则,LabSQL 将无法正常访问数据库。其连接流程如图7所示。
图7 LabSQL与数据库连接框图
4.3.2 数据库的操作
使用LabSQL进行数据库操作[7]的流程如图8所示。
图8 数据库操作流程
利用第三方软件LabSQL对数据库访问时,其操作步骤可简单概括为:与ADO建立连接;打开数据源;执行数据写入、查询、删除、修改等操作;关闭与数据库的连接。
5 结 语
通过对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基于 RFID 智能档案管理系统。本系统投入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人事处档案管理工作中,较好实现了档案管理智能化,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参 考 文 献
[1]魏凤梅. 基于RFID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J].中国档案,2013(4):66-67.
[2]暴建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物联网技术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4]杨玉梅,黎仁国.基于RFID物联网的档案管理研究于设计[J].档案学研究,2012(4):62-64.
[5]夏红梅,胡柏青,潘华.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3):4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