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生教学实践

时间:2023-09-15 17:14:37

导语:在小学生教学实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生教学实践

第1篇

一、记牢平舌音

一年级上下册语文书中的生字,平舌音的字有三十四个,翘舌音的字有八十六个。相比之下,平舌音的字少,易记。我就在识字教学中,强调学生按顺序学一个记一个。为使学生记忆牢固,我帮学生按顺序把三个或四个平舌音组合到一起记,如:“三四左足”“字在扫做”等。

在记这些平舌音的字时,还有同音字、形近字存在,学生通过比较组词,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区别,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二、比较辨形

在平、翘舌音的字中,学生最容易读错的是一些声母相对(如“z”和“zh”)的字音。如“竹”读成“足”,“扫”读成“少”。在教学中,我自编儿歌,先教学生读好“像把椅h、h、h”,在学生认准“z、c、s”三个声母的前提下,进一步引导学生推导“z、c、s加把椅子zh、ch、sh”,这样学生就自然能区分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在形体上的不同之处了。

三、演示辨音

对于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既难学又枯燥,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讲故事、编儿歌,使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对平、翘舌音的区别,教师不可能跟孩子们讲述太多的发音方法,只能自己反复演示,先带学生读好平舌音“z、c、s”,然后,自己通过手势,教学生把舌头向上翘起,反复练习翘舌音“zh、ch、sh”,并用做游戏的形式,对比读好平、翘舌音。

四、朗读巩固

第2篇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例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与宽,并求出面积,再到磁转店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磁转,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求出面积,最后算一算家里客厅铺这样的磁转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让学生把课内外知识紧紧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有利工具,进而提高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有些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如教材第十一册《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囿于公式的推导与应用,而忽视其数学原理的探究。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u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第3篇

引言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情趣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1.生活情境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在学习理论性知识时往往会感到吃力。学生对于自己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境非常熟悉,此时可以用生活情境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不仅能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也能使学生更加重视数学。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内容,避免过于理论性的知识使小学生感到畏惧。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情境,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避免对小学生的天性造成压抑。生活情趣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使小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情境的具体对策

2.1创设与小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息息相关的问题

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时也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入手,将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人教版一年级《分类》这一课的教学,如果教师向小学生讲述类别这一内涵,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类,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并通过层层诱导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来的图书分为一类,玩具分为一类,水果分为一类,文具分为一类,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每一大类之间有什么不同,从而逐渐地使学生在脑海中确立类别这一概念。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循循诱导,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数学理论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小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

2.2巧用游戏情境

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事实上在游戏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游戏情境,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将课堂游戏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可以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公交车”这一生活情境来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排成队,后一个学生用手搭着前一个学生肩膀,形成一辆“公交车”,在教室中绕圈开动,其他学生则在教室里设置的一个一个站台中等待候车。公交车每到一个车站,有学生下车,也有学生上车,此时教师就会要求扮演售票员的学生计算公交车上的人数。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几轮游戏之后,学生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很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使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能够在生活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

2.3巧用故事情境

喜欢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蕴含在故事中,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理解和思考知识,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和领会数学知识。例如要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这个概念,教师就可以巧用教学故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的情境设计教学故事:“羊村共有4块蛋糕,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每只羊应该吃几块?”,学生得出结论“4÷4=1,因此每只羊应该吃1块”。教师再追问:“在前一天懒羊羊偷偷把4块蛋糕全吃掉了,那么今天每只羊应该吃几块?”,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除法式子列出来:0÷4=0,也就是每只羊都没有蛋糕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而且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过程。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测量自己的课桌、椅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结语

第4篇

>>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B 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B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论小学数学对学生教学实践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数学对学生教学实践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文章论述了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考虑实践能力培养

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制订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学目标既要考虑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又要考虑能力目标。要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教学的重点要放到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尽可能多地提供动手操作的内容和机会,培养学生浓厚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倡教师在备课中体现三点:一是本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是什么;二是本课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哪一个要素;三是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利用课外活动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只有让学生多做有创意的实践作业,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强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使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大大缩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调查活动,数学调查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调查就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某一问题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了解和分析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体会到数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使知识得到升华。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

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解决数学学科问题,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寻求自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①提供足够的问题解决活动时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活动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探索、发现,新知识才能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②引导学生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会看问题,会想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实践活动、作业,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④重视开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五、利用教材,培养应用意识

何为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5篇

1. 词汇记忆,加深学生的快乐体验

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词汇记忆往往会使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教师通过游戏的融入,可以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记忆单词,提升记忆效果。例如在教学Unit 6 In the park时,出现了bee,monkey,bear,duck等动物名称,传统教学中的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记忆的模式单调机械,这些词汇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会感到相当枯燥。于是教师让学生在互动游戏中背诵与加强记忆。例如,在单词提问环节,学生模仿蜜蜂嗡嗡的叫声,另一学生根据叫声辨别动物,并且可以说出bee这个单词的拼读形式;学生做猴子吃果实的滑稽动作,另一学生可以根据动作猜出monkey这个单词;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简笔画来相互提问单词,学生用简笔画画出鸭子,其它学生可以在图画上写出duck这个单词,并且进行正确读音。实践证明将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 对话教学,让学生在表演中享受快乐

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通过教学活动尽量满足学生心理诉求,就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英语教材中的对话教学占有很大比重,传统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教师往往采取枯燥的讲解与剖析的形式,英语课堂教学陷入沉闷窒息的局面。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了视频模仿、对话创编、角色表演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Unit 9 Shopping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购物对话视频,学生则边看视频边模仿,模仿对话的语音语调,甚至模仿人物的动作与神情。学生通过视频反复模仿之后,在各小组内进行对话创编活动,即根据原对话视频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新编写一个购物对话。并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活动。最后,是各组学生进行“汇报演出”的环节,各小组成员把准备好的角色扮演“节目”到教室前进行汇报演出。学生们在表演中从人物的神情到动作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教师与学生组成评委,对各组学生的表演评比计分,最后评选出表演优秀的小组,并给予肯定与鼓励。有的学生表演后意犹未尽,要求教师再给个机会,保证表演得会更加精彩。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在生动的课堂体验中提升学习效率。

3. 课堂竞争,激发学生乐于争先的热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自尊心与好胜心。但是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热情很难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竞争意识也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因此,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竞争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即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及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中等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三个层次,分组时将三类学生平均搭配到各个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分层竞争的原则。即各组的优等生与优等生竞争,中等生与中等生竞争,学习困难生与学习困难生竞争。对于一些英语口头作文、对话创编等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由各组的优等生参与竞争;诸如句型转换、完形填空等中等难度的题目可以由各组的中等生参与竞争;诸如单词背诵、句子顺序排列等基础性的题目则由各组的学习困难生来参与竞争。再次,教师要定期对各小组竞争的成绩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成绩最高的小组,给小组成员戴大红花,小组集体被授予一块“学习优胜小组”流动牌匾。学习的竞争格局拉开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小组成员不甘落后,优生会主动帮助中等生与学习困难生,中等生与学习困难生会主动向优生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差生会转变为中等生,中等生会转变为优生,优生则会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取得更大进步。学生们在学习中享受到竞争成功的快乐,学习积极性也充分激发出来,提升了英语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快乐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不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1] 杨涛. 浅谈小学英语快乐教学法[J]. 学周刊, 2015(03).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01-02

目前,许多院校都开设了小学的英语教育这一专业,目的就是为小学的英语教育培养专门的教师。但由于该专业的发展并不成熟,相应的配套建设也不完全,对于小学英语教师这种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在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多欠缺。教学实践是每个师范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这种能力要根据教学的相关对象和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设定,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该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实际的教学中,师范学院的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每天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识记,这虽然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当学生长期保持识记的这个过程会形成一种定时思维模式。而且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只有最后的一个学期留给学生进行实习,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使学生养成教学的意识,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2.缺少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有:英语歌曲的演唱,用英文进行演讲,会画简单的简笔画,还可以对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组织。但在具体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上述技能的相关训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尤其在今后走向教师的岗位后,不能较为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

3.课程的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师范类学生所要修的学分,包括公共课的学分,专业课的学分和选修课的学分,分别占50分、80分和40分。而相关的教学学课程和教育实习只占14个学分。由于学校中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偏重,从而对教学实践方面的学习并不重视,而且学校这方面的教学也十分的匮乏,造成该能力的缺失。

二、培养教学实践能力的相关策略

1.将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很多学生有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都较简单,因此,只要具备一些相关的英语知识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对任何对象进行教学,都需要根据其发展的规律和相应的特点,而不是将书本的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时,要注重将学科方面的知识和教学的理论进行结合。由于学科知识的重要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在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小学生原有的知识理论来选择适合每个阶段学生的方法,将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较好的学习,将知识与方法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使小学生较快、较好的掌握知识。

2.加强对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要想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是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对课堂的管理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灌输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的实践,使学生树立教学实践的观念。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让其改变身份当教师,为班上的其他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不断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学校没有课程的时候,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小学进行听课学习,在真实的课堂中总结经验,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通过做家教的方式,积累教学经验。

3.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根据小学生具体的发育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英语教师具备较为综合的素质。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程度有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和一些简单的绘画等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对学生进行口语方面的培养,尤其对于较为内向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简单的话语将事情交代清楚,在日常学习中,要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练习,最终由教师进行相关的检查。还要培养学生操作多媒体的能力,开设专门的课程使学生学习如何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还要学习简单的简笔画,能够在讲课的时候,作为一个辅助的工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组织游戏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劳逸结合。由于小学生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较好的展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英文歌曲的演唱、演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总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在英语教育专业小学方向的学生正式进入课堂之前要进行全面的培养,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在师范学校的培养中,要将教学实践能力的学习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将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良好的结合,在日常的课堂中对教学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参考文献:

[1]蒋显菊.高师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12):117-118.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8-82.

第7篇

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虽然有生物因素的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文化。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初入社会、接触社会的启蒙期,教师如能通过研究运用同伴交往、群体建设、校园文化等教育方式,科学而系统地把相关知识、社会规范、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传授给学生,对影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方面的作用将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学校作为一个人的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科学引导青少年性别角色合理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为此,我校参与了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大纲(修改稿)实施研究》的课题,根据本校情况设立了《对小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悦纳教育的实践研究》子课题。从性别角色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筛选、教育方式以及实施途径的实践落实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依据《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修改稿),将以开发与实施“性别角色悦纳与学习”主题版块为主要方式,通过课程平台建设形成初步的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教学途径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通过配套拓展活动的建设形成初步的家庭教育与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系列。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适宜的家庭教育等宽松自然的氛围中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的认知、认同和悦纳。

1 研究内容

·将青少年的性别角色悦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保证一定的课时。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性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系统的进行,避免随意性,使小学性健康教育真正成为人生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构建小学阶段“性别角色悦纳”主题版块内容,并在研究实践中逐步完善确定,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见表1)。

通过研究帮助学生主动认识和学习性别角色内容,在心理上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性别角色,为他们将来成长为健康、自信、快乐的男性和女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本着“学习-计划-实践-修改-再实践-提升”的行动过程实施研究,最终通过实践操作、反思、总结教育策略,积累相关的理论和适于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悦纳教育的资源和策略。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和制定评价标准。

开发课程资源法。开发了6个主题课程资源及配套家庭教育指导要点、学生探究实践活动。

活动法。开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家庭教育讲座。

3 研究过程

开发与建立“性别角色悦纳与学习”主题版块。

·建设课程平台。形成各年段初步段围绕“性别角色悦纳”,并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同时对教学方式、教学途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配套系列活动。通过配套拓展活动的建设形成初步的家庭教育与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系列。

·形成课外教育。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利用自我教育、同伴教育、适宜的家庭教育等宽松自然的氛围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的认知、认同和悦纳。

以此课题为切入点在学校文化活动中得到推介,从而带动学校其他教师参与性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

三、课题成果

1 根据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我校分六个年级具体确定了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与方法,以体现随着年龄的变化性别角色悦纳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化与提高。

一年级的活动主题是“我从哪里来?”学生通过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知道从生命的开始,性别就伴随着我们,每位父母都快乐地迎接我们的降临,我们也快乐地接受自己的性别。二年级的活动主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学生通过了解家庭角色的分工,感知性别角色在家庭中的差异。渗透性别角色的意识。三年级的活动主题是“设计我的形象”,学生通过了解社会性别角色普遍的分工形式,感受社会性别角色,在设计自我造型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性别”优势,悦纳自己的性别。四年级的活动主题是“可爱的我们”,学生通过发现自己身体第二性征的微妙变化,认识到自己的可爱之处,愿意接受自己身体的这些变化。五年级的活动主题是“小男子汉和好女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性心理生理的发育情况,提高自我认识的程度,懂得欣赏悦纳自己。六年级的活动主题是“潇洒男生和漂亮女生”,学生通过了解青春期同性与异性身体的变化。认识到各自的优势。从而更好地悦纳和发挥自己性别的优势,就像名字一样做一个潇洒的男生。漂亮的女生。

2 体现三维目标整体推进的原则

三维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体现在内容上就是学习相关的生理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内容上就是通过学生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悦纳;过程与方法与我们年段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吻合,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活动过程中达到对自己性别角色的悦纳,同时便于实验教师操作。

3 呈现了六个年级段课堂教学设计

在性健康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服务者和学习伙伴。性教育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平等、尊重、宽松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以探讨的方式教学。而且这种教学由于贴近学生实际,更容易使学生投入,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探讨的过程往往能够形成共识,结果也更富有理性,对学生的影响或说服力更大。

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开发出了六个年级段的性别角色悦纳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完成了第一轮实施,有的开始进入第二轮实施。

这六个年级教学设计中,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突出实践性。如在过家家游戏中、在社会职业体验中体会自己的性别角色,初步建立和悦纳自己的社会普遍认同的性别角色形象。

(2)突出递进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用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悦纳和强化自己的性别角色。如一年级树立爸爸妈妈从我出生无论男女都喜欢我的意识,三年级我的自画像再次强化自己的性别优势,我喜欢我自己的性别角色,五年级“我是男子汉。我是好女孩”初步了解两性生理发育和相关保健知识:悦纳自己身心变化。

4 研发了适合学生的集体舞

在普及集体舞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三种方式对学生性别角色悦纳产生影响。一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聘请学生教练员,自己结伴、自己学舞或创编、自己寻找班级当小教练:二是由实验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性别角色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三是实验教师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创编新的集体舞,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校集体舞文化。

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后,我们看到学生的自信心在增长,学生的成就感在增强,他们对参与这项活动有兴奋感。可以说。使学生健康个性得到张扬、发展,身心获得和谐与愉悦。

5 形成性别角色悦纳系列童谣

《北京童谣》是由我校作为承担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获得过市级德育、教学成果奖,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利用了童谣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性别角色悦纳教育。实验教师依据各课堂教学内容创编小童谣,帮助学生记住相关的生理知识和激发学生性别角色悦纳的情感。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

1 结论

第一,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悦纳的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第二,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对小学生进行性别角色悦纳的教育不仅达到了既定的教育目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学校文化建设、班集体活动的提高和发展,更为我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水平的增进提供了平台。

第三,宣师一附小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从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筛选、教育方式以及实施途径的实践落实有系统化的研究,以保障性别角色悦纳教育的落实。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为我们的研究指引了方向,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

2 课题研究的效果

(1)理念上的转变

我校“如何对小学阶段的男生女生进行性别角色悦纳的教育”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学校相关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正是在这种孜孜不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小学生性别角色教育重要性和如何开展的认识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认为,对小学生性别角色悦纳的教育和实践,不应是一味地说教,也不是各种教育信息的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在充分尊重学生内心感受的同时,让学生能快乐迎接成长,悦纳自己的性别,塑造健康的人格。

(2)教育的连续性

《北京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实践研究》的课题内容较为宽泛,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以及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题组教师们根据不同年段分别确定了六个年级具体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和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以体现随着年龄的变化性别角色悦纳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化与提高。学校教学目标形成体系的准确制定,使我们的具体实践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可行的教育方法

经过一年的研究,教师们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尤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挖掘了相关资源,形成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如二年级贯穿课堂评价体系的灵活运用;各年级北京童谣的创编:六个年级集体舞的研发,已形成了我校校园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42-01

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生活即教育”等教学思想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 在发展学生思维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从而最终获得成功。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并能用量角器画一个固定度数的角(如120°的角)后练习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动手操作的机会:“同学们,我们都用量角器画出120°的角,如果不用量角器,只用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你能想办法画出一个120°的角吗?”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后,开始动手操作,汇报展示,班级中大多数学生操作方法:利用三角板上的角度画图,(1)90°的角和30°的角合起来。(2)60°的角和60°的角合起来。(3)创新想法:先画出一个平角,再去掉一个60°的角……

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运用上面的方法,你能画出一个15°的角吗”,学生有了解决上面问题的经验,再动手操作已不是难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 在激发学习兴趣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呢?在执教“统计与概率”一课时,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后收集家中上个月水、电、煤气、电话的费用情况以及上个月家庭的总收入和支出等。需要的数据是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材料,因此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积极参与到调查实践活动中,课堂上教师让他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再根据制作出来的统计表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同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此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在调查、制图、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数学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是有用的”,从而喜欢上数学的学习。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内容超越了教材的本身,但是着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培养,提高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分析、运用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 在搭建知识创新舞台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学生的探究,源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是学生“再创造”过程,而非一味地从知识中来。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对一个物体、一个图形、计量单位等平均分成2份,用分数

表示其中的1份,从而得到了这个分数;接着让学生独立

动手操作实践: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大小、形状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动手去画一画、折一折,得到这张长方形纸的

,学生展示汇报各自的方法;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大家都

得到了这个分数?仔细观察这张纸的部分:它的形状和

大小完全相同吗?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学生通过有

效操作和讨论思考相结合,理解了的本质意义。

四 在实现知识自主建构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应让学生在具体动手操作中,亲历知识的探索、形成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9篇

一、 创设情趣,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将唯一性的文字资料,设计转化还原为立体性的生活场景,将教材中机械死板的知识,精心设计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活动场景,精心策划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精心准备活动教具和有关情境图,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充分挖掘调动一切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资源。这样上课时学生会在新颖、有趣、熟悉、亲切的活动情境中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将学生沉睡的数学学习潜力发挥出来。同时,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设计成学生非常熟悉,又乐意参加的“运动会”活动情境,在雄壮激越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学生仿佛进入了运动会会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渐渐进入了学习的境界。这时,“机灵狗”引导大家及时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再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然后再动手设计各种不同形状的奖杯,最后老师开车来接大家回家时,再让学生判断车上座位是否够坐。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既学习了“两位数加法”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学得有效、扎实、牢固。现在的小学生从0岁开始就开始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刺激和“爱”的熏陶,学生一方面思维方式新颖,灵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又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个性。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灵活多样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研究新事物,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分析、解决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问题要善于归纳、梳理,从中由自己探索总结出规律来。同时,在教学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学习,但是又要善于恰当引导,不能放任自流,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得巧妙,“引”到穷到好处。

三、合作学习,动手实践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实践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取长补短,吸取对方的长处,既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完善,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还可以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动手操作演练中,可以将所学知识激活,转化为实践能力,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消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桌子有多长》一节课时,放手让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合作测量桌子的长度,学生在合作中可以互相观察学习别的同学的测量方法,还可以互相纠正缺点,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在动手测量中,既巩固记住了新学的长度单位:厘米,又学会了测量的正确方法。另外,在合作动手中,学生还有可能探讨研究出出人意料的方法。譬如,有几位学生的尺子少了一截,该怎么量?聪明的学生会探究出如果从刻度“几”开始量,那么要从量得的总数里减去“几”,这种方法如果不动手测量,不合作讨论,是不容易发现的。教学实践说明,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立体性,培养了创造性。

四、多元评价,激励学生

在教学中及时、有效、恰当地评价鼓励学生,可以促进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形式良性循环,高效地调控教学过程。根据现在小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特点,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和合作探究的潜力。学生的学习是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思维和身心的整体全面参与介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结果的单一化评价方法或者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评价方法。教师更要侧重于对学生学生过程的评价,并且要情真意切地用多种方法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使学生在一种和谐,充满爱的氛围中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例如,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加法竖式”计算时,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自己列出算式,再自己用竖式计算,学生进行了一连串的活动,如果其中出错导致结果错误,教师应该肯定学生作出的努力和正确的地方,而不能因为计算结果错了而全面否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