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3-09-15 17:14:38

导语:在中医学的主要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第1篇

儒学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宗地位;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以《内经》为其代表作。儒学与中医学共同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这一丰厚土壤。

中医学理论是一种带有浓厚哲学色彩的科学,《内经》表现的中国哲学的特征极为鲜明:阴阳互补、五行反馈、动态平衡、中庸和谐[1],《内经》深受儒学“中庸”哲理的影响,中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都蕴含了“和”的思想。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一书是论述中庸哲理的儒学主要典籍。 中庸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哲学核心。“中庸”是儒家最高的准则,它要求人们立定“中道”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2],中庸之道,重视和谐。

儒家的中庸与中医的理法方药在哲理上都体现了“和”的思想,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特别是古代农业社会中,除军事斗争的特殊情况,并非任何矛盾都必须激化或转化。特别是从一些生命有机体来看,以维持机体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的,强调对立项的依从渗透,中和互补,避免激剧的动荡、否定、转化、毁灭[3]。这种“和”的思想,在中医学具体表现为中和、平衡、适度的意思,崇尚和谐。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也蕴含着“和”的思想,如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个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亦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是结构上的和谐;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这是功能上的和谐;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分亦相互影响,有不和谐的表现。中医也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人与自然环境应保持和谐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密切,亦须保持和谐的关系,中医学的整体观应是整体衡动观[3],和的思想贯穿其中。

中医学的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它是中医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也蕴含了“和”的思想,如阴阳交感的理论,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蕴含着“和”的思想。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是阴阳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状态。这种最佳状态的实现来自于阴阳二气在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协调,即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的“和”[4]。阴阳二气和谐而发生交感,就产生了自然界、万物及人类。阴阳学说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指导养生、临床诊断与治疗时,实质上把“和”放在核心。

中医的五行学说,也蕴含着“和”的思想。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和制化,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这是五行之间关系和谐、亦即正常的状态。五行的相乘、相侮、母子相及是五行之间关系不和谐状态,亦即病理状态。其原因不外“太过”与“不及”。五行学说运用于临床指导,亦是致力于人体和谐,如确定治则时针对“太过”或“不及”原因采取抑强扶弱,治疗木旺乘土宜疏肝平肝为主即是一例,总宜使人体复归于和谐状态。

阴阳的和谐,是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根本。人体组织结构属性既中和又平衡。阴阳失调(即失和),则是一切疾病发生的重要原理之一。阴阳的过与不及都致人体失去和谐,发生疾病。治疗就是要首先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以恢复阴阳的和谐平衡。和谐,必须适度,方能做到。

《内经》的养生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更蕴含着和的思想,以顺应自然致和谐,以调摄精神情志致和谐,重保养正气保持和谐,和谐的思想存在于养生方法之中。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实持是调和,即“以平为期”。李东垣提出“善治者,惟在调和脾胃”,强调“和”的重要性。清代程仲龄更把治法归纳为八法,专门叙述和法,通过和解或调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主要包括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具体治法,这是后世医家对《内经》“和”的思想的具体应用之一。

总之,有关“和”的思想贯穿于全部《内经》之中,这是儒学中庸哲理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医学是“和”的医学。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73-196.

2 刘俊田,林松,禹克坤.四书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9.

第2篇

【关键词】整体观念临床进化心理学土家族人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学认识到情志的重要性,七情内伤会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引发多种情志病症。而情志作为中医学对现代心理学情绪的特定称谓,认识到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会产生心理上的复杂反应。心理学家通过明确心理障碍的具体标准,以中医学“整体思想”来研究土家族人的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本文简述如下,以供今后进一步学术探讨与交叉研究之用。

1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主要特点

首先,中医学将人体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长期的生产与临床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内外联系、自我调节和自我适应的有机整体。运用古典哲学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思想,中医学认识到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的结构和功能都是作为人体一部分而存在的。通过非常注重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病情的实质,作出正确的诊断。其次,中医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中医学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的阳光、水、温度、生物圈等,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再次,中医学认识到人与社会环境是相统一的。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的好坏也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之所以为人,是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紧密相关,当这种社会因素与人体不相适应时,稳定、有序、平衡、协调的健康状态就会被破坏,从而成为邪气影响人体的正气而致病。

2 进化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在相应的背景下,如果一种机制未能执行它在进化中所形成的设计功能,那我们就可以说该机制发生了功能障碍。

3 进化心理学所致问题的表现

3.1 当面临相应的适应性问题时

由于设计功能未能被激活,常会出现一些由心理障碍引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土家族人强调存在的“基本问题”,如老人正常死亡后举行丧礼时,常常会以笑丧的形式,这反映了土家族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于死亡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如果存在心理障碍时,扭曲的思维方式会让他们在面对死亡的降临时,非喜悦而是痛苦。

3.2 当机制在不应该激活的背景下被激活时

外显与可观察的行为方式,周围环境的条件反射与影响效果,反映了条件性情感反应在新情境中的泛化和发展。例如土家族人通过哭嫁,有回忆母女情深,有诉说分离别哭,有感谢父母养恩,有教女为人处世等等,可见其十分丰富的感情内涵。在哭嫁歌时,一般即席而坐,见谁哭谁,以娘婶多见。如果这种哭嫁过多地倾向于不合适的对象,缺乏哀婉离别,甚至有一种报复的冲动,苦笑皆非,于情于理不合,凸显的就是变态心理下“患病行为”的刺激强化。

3.3 当一种机制未能和其他机制相互协调时

协调的失败,可能存在对信息加工的不完全性和缺少言语理解的相互协作,也有器质性损伤参与调节作用。由于机制的“平均”功能所伴随的正常错误,人类在用相应的心理机制来对自身和他人的配偶价值进行比较和评估,并非将主要经历和策略用在吸引同自己比较相配的对象中。例如在恩施地区的梭布垭石林,每年一度的土家族女儿会主要通过对歌和诗意,来表达青年男女对理想爱情伴侣的追寻与选择,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但是由于受各种媒体的影响,如土家族人看到的节目主持人和女演员都十分漂亮,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较高的比较标准,因而低估了自己配偶的价值。为了在女儿会上能吸引更多的目光,一些土家姑娘可能因为抑郁、体型等功能障碍而出现不协调。

4 中医学“整体观念”在土家族人心理障碍中的应用

4.1 中医学“整体理论”在土家族人心理障碍方面的丰富内涵

以“整体观念”作指导的中医学,在长期的医学临床实践中,认识到七情会影响人的身心。如土家族人十分信奉的《灵枢.本神》道:“是故怵剔思虑者则伤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乐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它本身强调了心理方面的异常会引来人们情志上的疾患,与进化临床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心理障碍存在许多同源性。在整体分析土家族人远古环境与现在环境之间的差别性时,由于适应性问题的主要特征发生了改变,会引发土家族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与中医学七情治病还受到年代心理特征、当前生理状态等紧密相联。

4.2 中医学“整体观念” 指导进化临床心理学

以整体观来辨病求因,中医学认识到人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分析进化临床心理学时可把心理障碍的问题与其相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统筹兼顾地利用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去正常地挖掘其设计功能。

4.3 中医学“整体观念”应用于土家族人心理障碍的治疗

在多年的生活生产与临床实践中,以“整体观念”为思想指导的中医学摸索了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如在土家族地区十分流行的针灸、推拿、气功、穴位封闭等。这些方法因为成本低且简单而易于操作,特别对一些疑难的心理障碍具有独到的疗效。如因七情不畅引发的顽固性呃逆的土家族病人可针刺内关或穴位封闭;惊恐过度所致发热的土家族病人可针刺十宣放血;耳穴压豆可解决长期因为心理障碍所致土家族病人的睡眠状态紊乱等。通过权衡土家族病人心理障碍的整体表现形式,熟悉土家族人的人体经络循行走向和分布状况,结合土家族的民族医药特色,可以帮助更多存在心理障碍的土家族人走向康复。

参考文献

[1]孙朝文,陈平,吴双等.探讨中医“整体观念”在临床护理程序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13(5):3-5.

[2]孙广仁,童瑶,陈文垲,李其忠.中医基础理论[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增刊:224-228.

[3]D.M.巴斯,熊哲宏.进化心理学[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52-457.

作者单位:

1.湖北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445000

第3篇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为了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我们引入了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一些特殊性,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中医情景教学法需要凸显的关键;需要丰富情景创设,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将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沟通理论和临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主导。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军课堂,当时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亦称听说法。它以语言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强调在环境中教学,利用一种强化了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与目的语的接触面,通过全境化教学,加强了学生接触和运用目的语的学习机会,收效良好。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或景象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1],其最重要的手段是案例教学,目前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并受到教育者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在各级学校的英语、语文、体育、生物等课程中应用。各类医学教育也在逐步尝试采用情景教学法。中医内科学是一门搭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的课程,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适宜于基本知识的学习,但对于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明显力量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引入了情景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临床思维决策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收效良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认识到,情景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其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现介绍如下:

1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中医情景教学法的关键

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情景设置,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一点,就在于需要体现出中医的特色。中医的特色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如何能体现出整体观念,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演示天时、地域等相关因素,或借助于教师的情景描述,来虚拟情景,例如可以在寒湿腰痛的病例演示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阴雨天、潮湿的居住环境等场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中医学的情景教学法一定不要脱离了中医的精髓。采用案例模拟的情景教学法,可以在教室中安置诊桌、椅子、脉枕、血压计等来布置诊室的环境,由学生扮演医生,教师扮演患者,来模拟诊疗情景。各种病史、症状的询问,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动作形态、语言声息都可以通过表演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来,但是虚拟病人无法把舌苔、脉象表现出来。这是中医辨证论治情景教学法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的教师直接通过语言描述告诉学生相应的舌苔、脉象,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还有欠缺。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智能舌象仪、脉象仪来部分弥补这种不足。在模拟诊治患者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注重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整个诊疗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望、闻、问、切,要望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注意听患者的声息,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注意切脉的动作要领等,然后就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处方用药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医生诊治患者,给他们以真实、具体的情感感受[3],锻炼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

2丰富情景创设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创设情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4]。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其所包含的阴阳、五行、天地人统一等思想抽象难懂,对于初涉中医的学生来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就要想方设法创设丰富的情景,用直观感性的情景表达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激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情景设置可以包括图片、多媒体资料引入、创设问题情景、虚拟环境、临床病例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牛彩琴等[5]将情景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中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包括:创设背景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活情景,化解教学难度;再现历史画面,丰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力;虚拟自然环境,增强教学效果;引入临床病例,培育思维能力;引入实验情景,提高动手能力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置各种情景,以景触情,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癃闭”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告诉学生朱丹溪提出了治疗癃闭的“提壶揭盖”法,就是开肺气、利小便的方法,但是学生往往还是不太明白,因此在教学中预先准备了一把紫砂壶,在紫砂壶中装上水,但是事先把壶盖和上面的小孔都用胶带封住了,这时给学生演示倒水,水并不能倒出来。把胶带撕掉,再往外倒水,水可以很顺利的流出。这就是气压的缘故。这时学生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重温了水壶倒水的情景。人体也是如此,它和自然界很多原理是一样的,肺主气,气行则水行,开提上焦肺气,可以通利下焦膀胱,故上窍开则下窍自通。通过这种情景设置,把医学的原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印象,掌握了知识,启迪了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将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沟通理论和临床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两者并重,缺一不可。传统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情景教学偏重临床技能的提高。以情景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为例,案例教学一定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传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如果学生尚不明白什么是水肿、淋证,什么是癃闭、关格,何谈其临床特点,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呢?因此,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深入理解,才能在情景教学中进行成功的案例模拟、病例讨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还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好,临床辨证论治,适合灵活地采用情景教学法。只有将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相得益彰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沟通理论和临床,使学生听完课,多思考,会看病。

4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主导

在中医内科学情景教学中,学生扮演医生是案例模拟的主角,教师可以扮演患者,起到主导证候的作用。以淋证为例,患者可以说出排尿痛这种主症,但是医生能否问出病程、相关症状、既往史等,则需要看学生对这种病的掌握程度,这也可以起到一个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教师扮演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引导出不同的证候,例如尿痛伴有尿血,就是血淋;尿痛伴有砂石,就是石淋;尿痛伴有病情反复,劳则犯病,则是劳淋。可以判断出学生对这种病各种证候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情景教学中的作用还包括引导学生抓主证,明诊断,掌握类证鉴别。主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依据,它是患者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主证决定了诊断、处方、用药等一系列后续工作。例如胃痛,患者感觉胃脘部疼痛就是主证,明确疼痛部位就可以做出诊断,它和心前区闷痛的心痛、两侧胁肋部疼痛的胁痛,显然不同。教师可以在情景模拟中进行引导,以使学生明确诊疗的程序。在情景教学结束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表现中的优点予以肯定、表扬,同时指出问题和不足。总之,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拉近理论与临床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但其具体应用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特殊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华洪珍.论情景教学模拟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

[2]郝加虎,孙业桓,张秀军.情景教学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5(3):263-265.

[3]杨磊.浅谈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68-69.

[4]孟爽.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0(4):57-59.

第4篇

头是三阳经络汇合的地方,也是脏腑气血聚集的处所,而偏头痛又称偏头风,是以头痛偏于头一侧或一点而得名,属祖国医学的“头痛”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中医学把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两大类。内伤头痛多因风、火、痰、虚、瘀所致,偏头痛所属内伤头痛之列。偏头痛的主要特点为头痛偏于一侧,病程长,痛点固定,时痛时止,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发作时呈跳痛、刺痛,严重时牵掣致眼、额、眶等处,常伴有头晕目眩,烦躁等。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自1998年以来,我院收治偏头痛患者46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1)偏头痛反复发作,呈周期性,每次持续5-15分钟,有时数小时或数天;(2)头痛部位限于一侧的颞部、额部、颈项部等;(3)为较强的搏动性跳痛,锥钻样痛;(4)可伴有出汗、恶心、呕吐、颜面苍白或是颜面及眼结合膜充血;(5)头部胀痛,跳痛难忍。在本组内46例,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23-68岁。头痛持续时间5-15分钟,病程最短12天,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用过西药、中药,效果均不理想。

1.2中医辩证分型,根据临床见证,舌象、脉象分为4型 (1)风寒型11例,症状体征:平素多畏寒喜暖,遇风则头痛发作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弦;(2)风热型19例,遇热或日晒时即发作,夏季重于冬季,春季重于秋季,舌质红、苔黄腻、脉眩数;(3)痰湿型9例,临床体征是嗜睡或昏蒙,全身沉重,可见恶心呕吐、流痰涎、舌质淡、苔腻脉眩滑;(4)肝阳上亢型7例:症状:情绪紧张,易怒或情绪波动时发生头部胀痛或加重,舌质红、舌边较明显、脉眩数或浮紧。

2 辩证及治疗方法

以活血化瘀为主,养血祛风温经止痛类为辅。

本方组成:川芎(15g)、防风(9g)、羌活(15g)、甘草(6g)、荆芥(9g)、薄荷(9g)、(9g)、扭子七(20g)、血丹参(20g)、九香虫(9g),以250ml冷水煎服,每天1剂,饭后分3次服,7天为一疗程(并配合麝香药线,银针粗样快速点激),印堂、太阳及阿是穴,每2天1次,服药期间限烟忌酒。间隔3天后再服下一疗程。风寒型上方加重细辛、羌活适量;风热型加黄芩、生地;痰湿型加京夏、川贝、岩白菜;肝阳上亢型加夏枯草、重用血丹参、扭子七,中成药可服杞菊地黄丹、丹参片。

3 治疗结果

一般服药3周后症状消失者40例,其中风寒型10例,占21.74%;风热型15例,占32.61%;痰湿型9例,占19.57%;肝阳上亢型6例,占13.04%。服药4周后诸症减轻者5例,占10.87%;无效者1例,占2.17%;总有效率为97.83%。 转贴于

4 典型病例

病例1:扎××,男,39岁,宁朗乡则洛村,初诊2001年3月29日。主诉左侧偏头痛呈跳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曾在云南的永宁镇及周边乡医院治疗,口服西比灵、扑炎痛、去痛片、天麻片等药,疼痛可暂时缓解,但是停药后仍然作痛,已有6个春秋。

诊查:精神较差,痛苦面容,舌质黯淡有瘀斑点,脉眩,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

辩证瘀血阻络,治疗活血化瘀,理气祛风通络。

方药:丹参(30g)、扭子七(15g)、川芎(12g)、白芷(10g)、荆芥(6g)、甘草(6g)、羌活(15g)、防风(10g),用250ml冷水煎服,每天饭后30分钟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并麝香药线(麝香壳3克、麻细线数米装入瓶内备用),旋紧盖子数小时即可用。用线快速点激太阳、印堂、例缺及疼痛部位,每天1次。4月5日复诊服上方7剂及药线治疗后头痛消失,如常人能参加体力劳动,为巩固疗效按上方又服7剂,随访至今,除有时感冒外未见头痛。

病例2:李××,40岁,于1998年2月15日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前来我院治疗。

查体:舌质红绛、脉眩数、舌苔黄腻、大便干燥、小便黄,饮食尚可,体温37.5℃ ,血压95-150mmHg,诊断肝阳上亢。

治疗法则:平肝潜阳,活血养血通络。

处方:丹参(30g)、扭子七(20g)、(9g)、川芎(9g)、防风(9g)、甘草(6g)、羌活(12g)、茶叶(6g)、九香虫(6g),每天1剂,7天为一疗程,服法同上。2月22日复诊,头胀痛及诸证明显好转,测血压90-145mmHg,体温37℃,大小便恢复正常,脉浮数、舌质淡、苔薄白。为巩固其实效,再服上方2个疗程,并配合药线点激乔弓、太阳右手掌背,每天一次快速。10天后即3月4日复诊,血压降至正常,头痛诸证消失,随访3年无复发。

第5篇

关键词:中药外洗;暴风客热;病机

暴风客热是指外感风热、猝然发病,以白睛红赤、眵多粘稠、痒痛交作为主要特征的眼病。该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属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属接触传染,易在公共场所蔓延,散发于学校等集体生活场所,常为突然发生,双眼先后发病,一般发病后3~4 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轻,1~2 w痊愈[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以冲洗结膜囊及局部点眼为主,中医治疗主要有内服中药、针刺及外治(熏洗、点眼等)等。

近2年来笔者采用洗眼药外洗联合抗生素滴眼液治疗暴风客热疗效显著,大大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本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门诊搜集暴风客热患者124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52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42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表现为眼睑红肿、白睛及睑内红赤、眵多胶结及怕光流泪等。排除角膜炎、沙眼、过敏性结膜炎等眼病。

1.2暴风客热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1骤然发病,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则白睛赤肿隆起,高于黑晶,多眵。

1.2.2睑内面红赤,粟粒丛生。严重者可见附有灰白色伪膜,易于擦去但又复生。

1.2.3患眼沙涩、灼痛、刺痒、畏光,眵泪胶粘。

1.3方法 门诊暴风客热患者124例均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点眼,4次/d加洗眼药外洗。患者治疗前均未曾用过其他药物治疗。

洗眼药组成:黄连5 g、板兰根5 g、野5 g、金银花、炉甘石5 g、冰片2 g。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可适当的增减药量。

用法: 上方前5味药用纱布包裹,冷水浸泡30 min,大火煎开后转文火煎5 min后放入冰片,将液汁放凉洗眼,2次/d。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患眼无分泌物,异物感及灼热感消失结膜充血减退。显效:晨起患眼有少量分泌物,轻度异物感,结膜充血基本消失。有效:患眼分泌物减少,异物感、灼热感减轻,结膜充血减轻。无效:患眼各种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124例患者治愈的为82例,显效的为42例,有效率为100%,平均病程5.6 d,其中累及角膜呈星点状浸润者8例。由此可见洗眼药外洗对治疗暴风客热是有效的,能明显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暴风客热的发病机多为风热毒邪,突从外袭,风热相搏,交攻于目,猝然而起;如肺胃积热,与风热之邪交炽于目睛,则病情更重。《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指出本病病机为:"乃素养不清,燥急劳苦客感风热,卒然而发也"[1]。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以胞睑红肿、白睛赤通、 眵多黏稠、畏光流泪为主要特点;其潜伏期一般为 1~3 d ,病程为 1~2 w,严重者可达 2~4 w。 西医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 选用多种抗生素滴眼液频点,同时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一般 1~3 w治愈。而中医学认为,本病系风热毒邪炽盛、上蒸于目所致,治疗应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又称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温热地区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少部分病例由葡萄球菌或其它链球菌引起,儿童患者多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2]。笔者采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合并洗眼药外洗治疗疗效好。其中黄连、板兰根、野、金银花共奏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效。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中上焦火,对目赤效果好,现代医学研究黄连具有抗炎、抗真菌、抗病毒作用;野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解毒消炎的作用;板兰根:清热解毒,具有抗病毒,消肿,抗过敏的作用,板兰根中含有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抑菌物质;金银花:清热解毒,体外实验表明,金银花的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金银花还有加强免疫机能作用。炉甘石: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冰片明目,去目赤,退翳用于目赤肿痛。诸药合用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洗眼药眼局部外洗能明显的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3]。

根据本文研究可得出,用黄连、板兰根、野、金银花、炉甘石、冰片等中药熬成药液,外用与眼部,在治疗后124例患者治愈的为82例,显效的为42例,有效率为100%,并且平均治疗时间为5.6 d。说明中药外洗是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暴风客热的患者采用中药药汁外用的方法,具有起效快、简便、安全性高的特点。其方法可以通过眼部直接作用于病变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能促进病变处对炎性物质的吸收,起到最大程度消炎、消肿的作用[4]。保障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治疗暴风客热的临床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主编.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7-139.

[2]惠延年,主编.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

第6篇

吴以岭,河北故城人,现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心脑血管)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12月2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9项,获发明专利11项、国家新药6个,培养博、硕士研究生近40名。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首席专家、河北省名中医等荣誉称号。

“国医国药”就是“中医中药”,为了将中医中药发扬光大,历史上曾将每年的3月17日设立为“中国国医节”。建国六十年来,中医中药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项国家科技大奖、何梁何利奖的获得者、我国著名心脑血管病专家、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以中医传统络病理论为指导,创新确立了“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和药物,帮助许多心律失常患者重获健康。为此,本刊就心律失常患者关心的几个问题对吴以岭教授(以下简称吴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

吴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对心律失常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请问心律失常都包括哪些疾病,又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

吴教授: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其实质就是心跳的快慢、节奏出了问题。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心跳变快为主要特征,包括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特点就是心跳缓慢,也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如窦缓、病窦、传导阻滞等都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类型不一样,对身体的影响就不一样,表现出的症状也不一样。比如发作次数较少的早搏患者或者轻度心动过速、心律不齐患者,可能就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偶有心慌、乏力、头晕等。但如果任由心律失常频繁发生,就有可能会引起心慌气短、胸闷疲乏等症状,甚至加重患者原有的心脏病或引发新的急性病变。如房颤频繁发作,就会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运行可引起脑梗塞。所以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心律失常,更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记者:

中医络病理论对于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有什么意义呢?

吴教授: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中“心悸”的范畴,从络病理论分析心律失常,络虚不荣是根本病理环节,络脉瘀阻是重要影响因素。络虚不荣就是络脉中的气血减少,使心肌细胞供血不足,导致各种病变发生,如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这三种病变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引发心律失常,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异常可以导致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以引发早搏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络脉瘀阻就是络脉中的气血运行受阻,可以加重络虚不荣,加重心律失常的发病程度。

正因为络虚不荣、络脉瘀阻与心律失常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只有采用通络的治法方药,才能彻底、有效地消除心慌、气短、失眠、乏力等各种心律失常症状,使紊乱的心律恢复正常。参松养心胶囊是我们运用通络药物研制的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它主要由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甘松、赤芍、土鳖虫、黄连、五味子、龙骨、桑寄生等12味药物组成,其中人参、麦冬、五味子能够益气养阴,消除气短、乏力的症状;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可以益气养血通络,解决患者胸闷、胸痛的症状;桑寄生、山茱萸、酸枣仁能够养血安神,消除患者心慌、头晕症状;龙骨重镇安神,黄连清心安神,可以消除失眠、多梦等症状,起到“整合调节”的治疗效果。

记者:

您刚才说到“整合调节”的治疗效果,那么什么叫“整合调节”,“整合调节”又有什么好处呢?

吴教授:

整合调节就是对疾病的所有发病机理同时进行调节。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都是主要病理变化,任何一种都可以单独引发心律失常,但实际中往往两种或三种病变同时存在,仅仅治疗一种病变并不足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可能矫枉过正,让本来还不太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变成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增加治疗难度。所以说,治疗心律失常必须做到整合调节,这是治疗作用单一的西药化学药物所难以实现的。

中药本身治疗成分就很复杂,又多是复方制剂,这就容易实现整合调节,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例,它能够同时调节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心肌细胞自律性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改善所有能引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既能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又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些治疗效果都是经过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实的。

记者:

我们知道参松养心胶囊是经过循证医学研究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药,您能谈谈这次研究的具体情况吗?

吴教授:

第7篇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的一门学科,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思维是应用想象和推理对所观察的事物脱离其具体形态,进行思考和运算,进而做出判断和结论。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其数量表现如阴阳(2个)、五行(5个),结构表现如五行循环图,变化表现如阴阳平衡,无行相生相克,空间模型表现如阴阳鱼,它既有临床诊断后的定量用药治疗方法,也有经过抽象思维建立的中医基础理论[1]。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进行不同的解题方法,尝试性进行数学思维方法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利用数学为中医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比如古代着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和尚分馒头问题、尺绳测进问题。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从宏观角度对人体肺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在什么条件之下这些量值关系成立以及反之需要什么条件,基础理论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条件都可以利用这些关系治病进行中医辨证治病,这也容易得出中医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说法。但是中医的临床经验表明,宏观原则只有在适当容许的治疗方法的前提下才成立,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数学分析,强调要注意中医的内涵与数量机理,即金、木、水、火、土之间的阴阳平衡是什么关系,这些相生相克的关系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应用数学的研究方式也就是根据疾病机理首先建立五行平衡关系的数学方程,如果方程正确,则一定存在解析解,否则,在此条件下对病人所用的治疗方法是无效的,即方程建立的前提和依据可能错误,必须变换思路重新研究整治方法。纵观古今,人类的健康和对疾病的治疗一直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也成为人们不断与疾病进行抗争的智慧结晶。研究数学理论与中医临床和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尝试采用数学定量方法对中医理论进行研究,对中医临床和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数学模型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

    中药资源包括可再生的野生、栽培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也包括不可再生的药用矿物资源。具统计,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有近13000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占85.2%,药用动物资源占14.1%,药用矿物资源占0.7%[2,3]。常用的320种植物类药材的总蕴藏量达到850吨以上,因此,中国是世界上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正在不断衰竭,有的甚至濒临灭绝。野生人参、川贝、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正沿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而走向衰竭。市场上一些中药材的销售也是鱼龙混杂,正品率受到极大的挑战,严重影响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对合理使用中药材资源,使得中药材资源能持续健康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许赣申在文献[4]中应用数学模型对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了研究,具体的方法如下:对一种可再生的中药材资源,其产量是由中药材所具有的再生力和利用量来决定的,第t代的再生量由第t-1代的存留量决定,第t代的中药材存量大小又直接影响第t+1代中药材资源利用量的大小,则可建立一般的反应中药存量和资源利用量的数学模型:X(t+1)-X(t)=F(X(t))-H(t)这里,X(t+1)表示第t+1代中药资源的存量,X(t)表示第t代中药资源的存量,F(X(t))表示第t代中药资源的非线性再生量,H(t)表示第t代中药资源的利用量。设中药资源的再生量服从经典的Logistic增长规律,即:F(X(t))=rX(t)(1-X(t)/N)其中,r为中药资源的固有再生率,N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所能支撑的中药资源最大存量。同时假设可利用的中药资源与中药资源的存量成正比,即:H(t)=kX(t)则:F(X(t))=rX(t)(1-X(t)/N)=-r/N(X(t)-N/2)^2+rN/4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很容易知道,F(X(t))在X(t)=N/2时取最大值rN/4,即当中药材的存量为生态环境所容许的最大存量的一半时,中药资源的再生量为最大的rN/4。如果此时利用量与再生量相同,则可以获得最大持续利用量。从而:H(t)=kX(t)=rN/4由于X(t)=N/2,所以k=r/2。即要想获得最大持续利用量,中药资源的开采强度必须是中药资源利用率的一半。以上只是生物数学模型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最基本的应用,事实上,反应中药资源再生量的规律很复杂,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为的干预,内在生长规律的不同,中药资源的种类竞争、合作以及相互的抑制等因素都会导致其生长规律的变化,另外,对资源的利用量也远非正比例关系那么简单,比如,脉冲式的开采,连续的开采,周期的开采等等。所以,模型的更加合理化比如导致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性态更好掌握,但是,对模型的数学分析也就必须更加深入,生物数学的发展,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必将更加规范和有序[5]。

    3数学统计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该方法通过数量变换,构造出反应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对影响结果的一些制约条件进行分析筛选,以保证在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找到一些主要的关键制约因素。在中药研究中,传统的鉴定主要凭工人的经验,不仅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此需要对与其有关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多元统计分析正是以此为目标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包括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根据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重回归的解释变量x,y是确定性变量时,较为普遍,一般用于预测研究;当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时,一般用于变量之间的探索性研究[6]。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及数学分析,选出能反应问题本质的少数几个重要变量,以使问题的分析更加简洁明了,所选取的信息与反应的内涵关系大小通常用离差平方和或方差来衡量。他的目的是建立具有尽可能少的新变量,却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7]。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它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关系出发,从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变量中找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的统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可以减少变量的数目,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8];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它是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9]。在聚类分析中,所研究的样品或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异性(亲疏关系),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原则运用数学方法将关系较为密切的数据聚合为一小类,而将关系相对疏远的数据或者单位合为一大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上述一些统计分析方法在中药材质量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分析方面、主要影响因子分析方面以及综合评价体系和动态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如多元回归分析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环境因素对中药生长的影响及研究作物稳定性,孙视等[10]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不同生境与银杏叶黄酮积累的关系主要由生境因子的纬度,日照百分率,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说决定。郭兰萍、吕献康等[11]应用主成分分析分析了南苍术挥发油、种石斛植物的组成成份,为优质中药材的鉴定提供了有效而易行的办法。祁俊生等[8,12]应用因子分析对105味植物类中药所含有的15种稀土元素进行研究,证明建立的一个2因子模型就能理解稀土元素之间的中药关系,得出中药中稀土元素含量是影响中药四性关键要素之一。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枸杞、关黄柏、延胡索、黄芪等中药的研究,微量元素或特征性成分含量与中药药性的相关性研究,正品和非正品黄芩、不同产地枸杞、黄精属17种药用植物等的对比研究,均表明聚类分析可用于辅助鉴别中药的正品和伪品,探讨中药各类群间的系统亲缘关系,评价中药材的来源等[13]。

第8篇

社区卫生在世界上主要有三种运作方式:一种用全民医疗服务的方式,给每一个人提供医疗服务,例如英国。英国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源地。英国的社区卫生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是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筹资,即政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所有成本,医院属国家所有,医院职工为国家雇员;从事社区卫生的全科医生与国家卫生部门是一种合同关系。第二种就是全民健康保险,保险部门是第三方,通过投保再来选择医疗服务,如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计划管理、私人提供服务的经营模式,政府购买一定比例的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费用。其主要特点是社会健康保险的人群覆盖率很高,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主要是为居民购买健康保险或作为社会健康保险的主要筹资。第三种是是美国的方式,美国第三者是私营保险公司,是以私营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其运作主要遵循市场调节的原则,但是它出台配套政策,比如1965年颁发的《医疗保障方案》专用于支付所有65岁以上有资格接受社会保护利益的老人们的卫生服务资金。政府仍然参与一定比例的公共产品和基本医疗的购买。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居民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老幼妇残为重点人群,提供融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卫生监督检测等的连续性、综合性、公平、及时、方便、经济的新型卫生保健服务。最早起源于欧美国家,是发达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的平台。

三、社区卫生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情况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继*年,国家在济南召开了《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研讨会》,*年,卫生部、国家计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等十部委联合《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相应经过了启动期、发展期。截止20*年底,全国有95%的地级市、52%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这段时间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成长期。2006年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社区卫生发展问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城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并在20*年8月相继出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补偿机制等政策和指导意见。要求“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有关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现代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严重滞后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

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代表了世界先进水平。*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较活跃的国家和地区有*等。我国虽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经济增长迅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是当务之急,社区卫生服务将亦步亦趋地跟上世界潮流。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以及覆盖全民健康保险方面等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虽然不能跟上发达国家,但政府投入、补偿将明显增加,国家卫生部20*年8月已经相继出台社区卫生相关补偿政策,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城市对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财政补偿已经高于中、西部城市。部分地区已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并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自付比例。另外尝试政府购买居民的公共卫生和部分基本医疗费用,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盈利可望带来希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对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思考

早在几年以前,湘潭市即已开始社区卫生服务尝试,经过几年的探索,“湘潭市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参加全国示范评选。

我院也早在几年以前成立“社区服务办公室”,进行社区服务,为医院走进社区铺路搭桥。我院属于二级甲等医院,在为周边老百姓的健康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跟全国所有二级甲等医院一样,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医疗资源严重重复设置,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光我们医院周边,就有湘钢职工医院,力源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多家二级甲等医院),随着医改的坎坷之路,许多二级医院退出历史舞台,有的被大医院兼并被托管,有的发展为专科医院,有的随之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外插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内全心全意把重点专科做大做强,走“大专科,小综合”之路应该是现今二级医院发展的最好模式。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个新事物,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模式。

我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大力推广中医中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群众乐于借助中医药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中医药在慢性病以及术后病人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美容、保健、瘦身方面也异军突起。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其服务方式接近现在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其次从中医学的科学内涵来看符合当前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整体医学模式转变,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强调天人合一及整体观念,这充分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相对“滥用抗生素”在老百姓心中的阴影,中医中药以其价廉、副作用相对较少所以近来越来越受老百姓信赖。所以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中医科或中医诊室,配备了中医药人员;积极应用针灸、推拿、拔罐、熏蒸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社区群众服务。而为了发展我院儿科,为了和附近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湘钢职工医院儿科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为了寻找发展的突破口,儿科很早即注意到这一重要意义,儿科很早即着手进行自己的社区服务,据统计,在儿科,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感染性病人逐渐下降,而哮喘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儿科主任袁海斌这次着手策划进行的湘潭市小儿健康调查中,岳塘区即有哮喘患儿约160人,占所有调查儿童1%。自儿科创哮喘中心以来,利用中西结合治疗哮喘,主任袁海斌经过反复论证自行研发的“咳喘一号”“咳喘二号”,“虫草固本汤”服务于哮喘患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人以及慢性咳嗽等患儿,以其方便、快捷、实效的特点深得咳喘患儿及家长青睐,湘潭锰矿、湘乡等地病患儿专门来我科购药,咳喘中药的收入数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儿童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重要的版块,儿科之前的为哮喘患儿建立的健康档案,进行随访跟踪,以及此次的湘潭地区儿童健康调查正为我院的医疗走进社区,为中医中药服务于社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前期工作。

另一个事实是,在小儿脑瘫中心的中医副主任医师刘卫民,扎根科室给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同时,他的治疗还涵盖“颈肩腰腿痛”、“胃溃疡”“肥胖”、“咽炎”、“高血压”、“面瘫”、“小儿遗尿”、“妇科病”等,其方法涵盖针灸、穴位注射、刺血疗法、埋线以及中药内服外敷、理疗等等,除外脑瘫患儿的收入,一年创收纯治疗费4万余元。更好的印证了“中医中药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群众乐于借助中医药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这一理论。综观我院有着较深厚的中医基础,有中药代煎业务,有大批中医专家,知名度都很高,正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显身手,彰显湘潭市一医院社区中医特色。将创下可观的效益。

(2)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社区是“下摄司街道”1.8万人口,下摄司街道距离我院较远,此地区医疗资源相对集中,有湘潭电机厂职工医院——力源医院,约塘区人民医院,有约20个个体诊所。为方便起见,使优秀的服务真正走进社区,可以考虑申请在下摄司街道办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一医院社区卫生的窗口,同时也是一医院的窗口,抽调医德医术服务态度好的精兵强将,利用有特色的中医中药,实施“窗口服务”,为平民服务,能极大的提高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必能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要求,除设置全科医师诊室外,根据我院的特色,应有儿童保健、中医中药、妇女保健、老年保健业务开展以及全民防癌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尤其是儿童保健方面,利用脑瘫中心这一基础和优势,除进行一般儿童保健服务,还可以开展相关早期智力开发、微量元素检测、新生儿游泳、亲子教育、早期干预等项目,必大受群众欢迎。我院社区卫生服务将和我院的重点专科、特色专科配套,走有“一医院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之路。

第9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穴位敷贴疗法;哮喘生存质量询问表

【中图分类号】R24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03-0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发作期远短于稳定期,且目前对哮喘的治疗大都有从对急性期的治疗为主逐渐向慢性间歇期的治疗为主转变的趋势,以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减轻疾病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受性为主要目的。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茶碱、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而从免疫学角度来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调节免疫功能很可能是弥补单纯抗炎治疗这一缺陷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中药的“整体观念”,即是对全身(主要是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增加机体的御病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且在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它通过中药外敷刺激穴位皮肤并使药物吸收,以达到治疗目的。本试验通过严格规范的科学实验方法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探求该疗法治疗哮喘非急性期的有效性,为哮喘非急性期患者寻求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研究方案:

1受试者资料

1.1病例来源:所有受试者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哮喘的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修订的标准)[1]:

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

C、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2.1.1分期标准:

①急性发作期: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②慢性持续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③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期前的水平,并维持4周以上。

1.2.1.2慢性哮喘分级:

①间歇状态(第1级):间歇出现症状每周少于1次,短暂出现(数小时一数天),夜间哮喘症状少于每个月2次,FEV1>预计值80%或PEF>预计值80%,PEF昼夜变异率

②轻度持续(第2级):每周哮喘发作2~6次,夜间哮喘症状>每个月2次,但预计值80%或PEF>预计值80%,PEF昼夜变异率20%~30%。

③中度持续〔第3级):每天有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FEV1在预计值60%~80%或 PEF在预计值60%~80%,PEF昼夜变异率>30%,治疗后可接近正常。

④重度持续(第4级):每天有症状,频繁出现,经常出现夜间哮喘症状,体力活动受限,FEV1

1.2.2哮病的中医诊断及其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2.2.1哮病的中医诊断[2]: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它是由宿痰伏肺,复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致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2]

1.2.2.2哮病中医辩证分型[2]:

①发作期:寒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隔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暗,或有恶寒、发热、身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

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气促息涌,胸隔烦闷,呛咳阵作,痰黄粘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风哮证: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舌淡苔白,脉浮紧。

虚哮证:多反复发作,甚者持续发作喘哮,咯痰无力,声低气短,动则尤甚,口唇爪甲紫组。舌质紫暗,脉弱。

②缓解期:肺气亏虚证: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病前喷嚏发作,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濡。

脾气亏虚证:平素有痰,倦怠乏力,食少便塘,每因饮食失当而引发。舌苔薄白,脉细缓。

肾气亏虚证:平时气息短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耳鸣,不耐劳累,肢体欠温,小便频数。舌淡,脉沉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诊断标准;

②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及轻、中度持续的患者;

③年龄大于18岁,65岁以下的患者;

④能接受穴位敷贴疗法可能引起的发热、刺痛及起水泡者;

⑤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受试者是否患有影响精神、神经系统疾患,例如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

②运用支气管扩张药物FEV1

③近4周内需每日口服类固醇或吸入糖皮质激素≥1000ug的控制哮喘。

④合并心血管、内分泌、造血系统、肿瘤等严重原发或继发疾病;

⑤妊娠或哺乳期内的妇女。

1.5一般资料:50例纳入患者为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就诊次序以区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穴位敷贴对照组和穴位敷贴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7例,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23-68岁;治疗组33例,男性14例,女性19例,年龄26-69岁),两组间年龄及性别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

2.1分组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依据受试者在受试期间有无用药情况进行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SAS软件)将受试者按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运用安全的数据保护方法实施随机,使之被完全隐藏。纳入患者视用药情况分为两类:目前正服用抗哮喘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

2.2药物制备:治疗组及对照组药物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统一制作。

2.2.1治疗组药物组成及制备:

I号方(寒喘方):麻黄、细辛、射干、五味子、杏仁、半夏、甘遂、延胡索各10g,白芥子30g。

II号方(热喘方):麻黄、桑白皮、黄芩、苏子、地龙、鱼腥草、半夏、葶苈子各10g,白芥子30g。

III号方(虚喘方):北芪、山药、肉桂、羊藿、山茱萸、半夏、防风、 川芎、延胡索各10g,白芥子30g。

以上各药分别用微型粉碎机研为粉末,配合生姜汁和氮酮,以5:1:0.3配制成膏状搅拌均匀成膏状待用。

2.2.2对照组药物:取姜3Kg,榨汁,得生姜汁,加热煮沸10分钟,放冷备用。取红米、黑米、玉米干炒处理,分别粉碎成100目细粉混合,拌入姜汁,加纯水调节至合适的软硬度,分装、灭菌,色棕黄。低温(4℃-10℃)保存。

2.3穴位敷贴方法:

2.3.1辨证分型及应用:治疗组33例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肺寒、肺热分别予以I号、II号方,虚证患者(包括肺虚、脾虚和肾虚)均以III号方。

慢性持续期:取肺俞、定喘、风门、大椎、膻中和天突穴。缓解期:(1)取肺俞、脾俞、厥阴俞、大肠俞、足三里穴;(2)大抒、膏育、肾俞、气海、丰隆穴。缓解期的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次,每次3-4小时,治疗8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3.2贴敷操作方法:每次贴药前,先把药膏调配好待用。之后将配好的敷贴膏,取 1×1cm,大小的药膏,放在3×3cm,胶布正中,将胶布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再用另一条胶布固定,每个穴位都是如此。大约3~4小时后,待皮肤有发热、刺痛感时,即可以取掉,但也因人而异。每周两次,4周为一疗程。每贴敷1次,忌凉、腥、辣1天,发热及月经期间慎贴药。

2.3.3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穴位贴敷后许多患者局部会发红极少数患者起少量水泡,一般不需处理;若局部出现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康霜;出现水泡者,严禁抓挠,可外用龙胆紫药水,若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并用无菌纱布局部加压包扎,待其泡壁自然干枯、脱落。如水泡破溃后形成糜烂面可外敷生肌膏,一般不会留有疤痕。

3疗效评定

主要结局指标: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表: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表[3](AQLQ)进行测试,给出相应的患者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及环境影响三部分进行计分(见附表1),受试者在进行治疗前及完成治疗后进行评分及记录:

患者日常活动的评估分值为题目1-12小题,哮喘症状评估分值为题目13-20小题,受环境影响分值为题目21-25小题。每题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好。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本次试验共收集并纳入统计5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QLQ分值。

5研究结果

(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AQLQ各部分计分值及总分值的比较:见表1-4。

6讨论

哮喘是现代医学病名,但中医学对此早有认识。哮喘中医称为哮证。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哮喘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哮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因各种诱因而诱发。古人云:“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地说明了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是造成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故哮喘的发病本质为“本虚标实”。

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证实,穴贴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会使局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反馈信息原理,促进人体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和免疫功能,改善组织的功能活动。本实验主要采用辨证贴药治疗哮喘,其穴位处方的选用多为历代医家常用的经验穴,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任脉及胃经上的腧穴等。寒哮方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外散风寒,温化水饮,以致肺气得舒,宣降有权;热哮方以定喘汤加减为主,诸药配伍,外散风寒,内清痰热,宣降肺气,使肺热清,外邪散,逆气降,痰浊化而咳喘得平;虚哮方以玉屏风散及金匾肾气丸加减为主,以宣肺平喘,培土生金,固肾纳气,降逆平咳。中药外敷法由于其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明显,价格低廉及低毒副作用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哮喘的防治。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过去对于哮喘的治疗19、哮喘药物的用量及肺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来进行评判的。而哮喘的病因十分复杂,除了自身生理功能影响外,心理精神及外界的环境变化等等均有可能诱发哮喘或加重病情。如气候改变时气温、湿度、气压、和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或者是病人紧张不安、情绪激动等也会促使哮喘发作。因此,临床症状、哮喘药物的用量及肺功能指标等方面的改善并不一定都伴有健康状况的好转。而生存质量是一个能全面反映患者健康状况的指标,它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评估更全面、更客观。因此,通过生存质量评分表(AQLQ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可以全面的评价哮喘患者治疗前后的状态。而现在国内的AQLQ表[3]是李凡等人结合我国国情,依据Juniper所创立的哮喘生命质量问卷进行改良制定的,主要分为日常活动受限、哮喘症状、环境刺激、心理症状及自身健康关心等方面,这对于临床上判断哮喘的治疗和康复保健措施的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所采用的5分制AQLQ表中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及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计分。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AQLQ总分及各部分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的AQLQ总分值及日常活动、环境因素的分值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显示在治疗后的AQLQ总分及各部分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由于本试验所纳入的受试者都是处于哮喘非急性期,患者主诉症状并不十分典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哮喘症状评分值会相对较高,即症状较轻,治疗后的差异不大。以上结果表明: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提高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有明显作用。辨证治疗组的三种证型的哮喘患者经过治疗后,两两进行疗效比较。热哮与寒哮AQLQ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试验可说明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治疗的有效性,但本研究病例数量不足,时间有限,对机理以及作用途径方面研究未涉及,应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使该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哮喘患者带来福音。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志,2003,26(3):132-138

[2]郑筱英,任德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第1版

[3]李凡,蔡英云等.5分制成人哮喘生存质量评分表的检验[J].现代康复,2001,5(12):7-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