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园区网络建设

时间:2023-09-15 17:14:41

导语:在园区网络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 校园网 存在问题 优化建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校作为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校园网的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节约教学资源,促进创新性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存在多个校区的院校,通过校园网连接和管理多个校区,可以使不同学校之间能更快地融合,在管理和教学中,校园网的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然而,不同校区存在不同的网络基础,如何在此基础上根据优化原理提出多校区校园网络建设优化策略,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设计,优化网络性能,是多校区校园网的建设中需要关注的焦点。

一、多校区校园网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

学校作为一个非盈利性单位,基础建设资金有限,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它于200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自治区农牧学校和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作为一个年轻的学校,其各项建设都在进行中,在校园网建设的投资就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就米下锅”,从而导致校园网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设备性能达不到实际网络运行要求而需要更新设备,造成重复投资。

2.网络管理问题

校园网络需要管理复杂的内容,不仅包括网络设备、网络线路、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网络硬件、网络软件,还包括教学资源、行政管理等。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管理模式还采用人工手动模式,面对如此众多的网络资源,如此繁杂的网络管理内容,使用人工手动模式会导致信息资源、网络链路利用率低,甚至会出现当一条链路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要实现多校区的联网,实现网络对于校园管理和教学科研的支持,多校区大学校园网络的建设就应该不仅在速度、容量上完全满足长时间、多人数上网的需求,使长距离的主分校区实现一致的网络体验;还要实现教育教学自由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并完成校园异地FTP下载、VOD点播。

3.网络安全问题

校园网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使老师和学生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不安全因素,如病毒肆虐、黑客攻击等,这些不安全因素会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有些软件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经常死机数据丢失或损坏,更有甚者会导致网络和服务器瘫痪;校园网络还面对形形、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如果没有进行过滤、识别,就会造成大量非法内容或邮件出入,占用大量网络资源,导致网络速度缓慢、网络交通堵塞,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

许多师生对于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足,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由于其便捷性而广泛运用,在网络上随意浏览、下载,这些行为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轻则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下降,重则导致网络瘫痪,甚至造成重要资料丢失、泄露等。

4.网络速度慢

多校区院校师生众多,在网络使用的高峰时期网络将承受上千人同时在线的压力,对网络速度无疑是一个挑战。同时,使用网络时间比较集中,一旦用起来速度比较缓慢,就会使人产生烦躁的心理。

5.网络管理制度

多校区网络建设环境复杂,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易造成管理混乱。网络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如果不够完善,就会造成学校师生上网身份无法唯一识别,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师生的非法访问行为,缺乏有效的上网监控和日志。

二、优化网络的建议

1.优化网络设计

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综合布线的设计对整个网络速度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总体规划和网络设计,不仅追求网络速度与硬件性能,而且应该能够满足网络升级和扩展的未来要求。根据网络设计的可运行性、灵活性、易管理性、可扩展性等基本原则对校园网进行设计,同时在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初期,最好考虑由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组建和管理的技术人员解决技术选择和设备选型问题。

在网络设备的选取中,最好选取知名厂商的网络设备,这样在产品性能、质量、售后方面会有更好的保障。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向Internet服务提供商购买更多的带宽线路,或者提供高一级的高速交换机,这样可以解决大部分的瓶颈问题,但关键是要有效利用现有的带宽。

2.优化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员需要经常监听网络数据包,了解网络中所传输的内容。能及时处理网络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并限制学院员工和学生使用在线视频点播系统或数据传输软件,如P2P、迅雷、电驴等需要消耗大量带宽资源的软件的使用,以免影响网络传输速度。对于由使用该类软件形成的网络瓶颈,可以利用路由器过滤相应的传输请求,以达到限制该类软件使用的目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带宽资源。当然,网络数据传输软件,尽管传统的P2P软件没有占用带宽,但多个局域网的计算机和数据传输时,很少或没有受带宽的影响。在校园网中大量用户集中在节假日和休息的时间,特别放学后这个时刻上网,因此用户可以避开高峰时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购买更多的带宽,或提供更高的网速,这样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然而,关键是要利用现有的带宽。例如,视频点播,如基于IPTV软件的思科交换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视频网络内部的问题,效果很多。

专业网络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技术,避免出现由于自身的知识或技能不足而导致网络故障不能及时发现、排除。

3.提高安全防范

在多校区网络建设中,各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是首要的安全问题,由于多校区环境下,网络设备使用不统一,在建立全院的网络安全体系时,要避免考虑到失窃、水灾、火灾、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一些突发事故,导致网络设备损坏或丢失而致使网络无法运行。

外部网络对于内部的DOS攻击和端口扫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安装一个软件防火墙或购买一个硬件防火墙,就可以解决许多网络安全问题。有三个选项可以实现局域网内的安全:一种是使用新一代的局域网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在认证方面优于802.1X,具备对用户和设备基于应用策略的访问控制能力,选用这种方式组网,网络便直接获得了这种能力。如不考虑升级交换机,则考虑具备认证用户和设备能力的安全应用程序,且能够自动设定角色并通过分区和申请提供基于应用策略的访问控制。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入侵检测防范系统实时地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测,对异常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识别攻击类型,并向网络管理人员报警。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授权的用户活动。

4.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网络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方法。多校区校园网建成之后,需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制定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密码管理及应急措施等相关制度,配备专业知识扎实的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同时还需要在学校中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使全院师生对网络的使用、网络安全有清楚的认识,从而避免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网络问题。

高校校园网络的优化与提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牵涉整个校园网的综合布线、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网络维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本文重点对影响校园网络速度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因此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参考文献:

[1]浅谈多校区职业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电脑与电信,2009.06.

第2篇

关键词: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课程资源;人文发展观

一、新课改的发展呼唤资源建设的变革

(一)课程资源的广义观

新课程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在课改实验区,广大教师最迫切的呼声也是课程资源的短缺。对比传统教育中以教材为中心的狭义课程资源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中课程资源开发的范畴明显是界定于广义的课程资源观,即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学校、家庭和生活环境以及教师、家长、学生和学科研究专家等而形成大课程资源观,强调学校和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开发力量,学习者则是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因此应摆脱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观点,形成广义的课程资源观。[2]

(二)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

作为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网络教育资源的理念也随着新课改下课程资源观的广义定位需要而有所发展。通常提到的网络教育资源多指狭义的概念,即数字化的教育信息资源,然而从系统的观点来看,网络作为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不少学者认为广义的网络教育资源观应包括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环境资源三个重要的组成因素,[3][4]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则是由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组成的动态平衡体系。教育人力资源是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用过程中各种人员的集合,如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管理者和应用者,其来源主要是教师(学科专家)、学生、社会人士(家长、学科爱好者、社区会员等)。教育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特别是互联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教育环境资源是提供资源建设和应用过程所需的硬件设施和各类软件工具及应用平台。如面向资源管理者的资源管理系统,面向教学者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面向学习者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等,这些无不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这三者当中,教育人力资源是实践的主要施行者和开发应用的主体,人力资源开发和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是建设的主要目标,教育信息资源是核心内容,是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对象,教育环境资源则体现为软硬件相结合,作为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保障条件和实践基础。这三个要素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实践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过程,通过环境资源的构建和网络空间的资源共享,结合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资源应用中实现学习者所获取的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最终达到人员素质的提升。因此,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这三个要素的综合作用,特别是地区教育信息化,区域性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都由这三个要素交互不足或某一因素的作用考虑欠缺所造成,例如资源应用效果低下可能涉及人力资源的观念问题,也可能是信息资源的有效性问题或者欠缺资源应用支持环境等问题所造成的,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课程改革强调从广义角度即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相结合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在开发过程中重视人力资源的内生性价值的体现。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面向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也应扩展到充分考虑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环境资源三者相结合的广义概念。从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的组成来说,与课程资源的组成内容相对应的是,教育信息资源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教育环境资源属于非生命载体形式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而教育人力资源则属于生命载体形式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之间的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课程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的关系

二、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新理念与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然而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中重点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却普遍存在重复建设、应用效率低下、资源陈旧、应用面不广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缺乏科学、完善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欠缺站在人文主义高度上的建设理念,使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没有系统总体的合理规划,因而没有准确定位和把握应用者适应时展的需求。那么如何把握应用者的实际需求呢?这反映在网络教育资源的核心特征即资源的教育价值上面。笔者认为,从课程改革的观点来说,资源的教育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在于有效地促进作为主体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并充分发挥学习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者在资源应用的过程中积极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选择和挖掘适合自己的知识资源进行实践和创新,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并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新理念──“人文发展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脱离为建资源而做资源的狭隘建设观,从广义的网络教育资源观出发,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与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三者交互结合的“人文发展观”。此“人文发展观”认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是一个基于广义网络教育资源观的包含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环境资源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环境。资源建设的过程是知识价值在主体间的传递与转化过程,是体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人的知识价值的发现过程。该过程兼顾面向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知识价值的传递与转化、区域人文关怀与资源共享文化的创设)、信息资源建设(优质信息资源的良性互动)及环境资源支持(技术开发与应用环境支持)这三个崭新的教育资源建设内涵,在基于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围绕学习者的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环境资源配套、信息资源建设三者交互所形成的广义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来开发新课程资源,期待学习者在资源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能具备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努力为社会培育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通过构建这样一个有机的区域生态整体来促进资源的循环流通,体现知识价值的螺旋上升,在信息资源的实践应用中凸显学习者的发展潜能,同时学习者通过与这三者之间的交互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思想情感与发展价值观,并在实践过程中能动地创造出更大价值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符合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者与三要素之间的交互过程如图2所示。(1)学习者与人力资源的交互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群体的人文关怀和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的创设,资源型学习中的师生交互等;(2)学习者与信息资源的交互方式主要是学习者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实践,如研究性学习、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等;(3)学习者与环境资源的交互方式体现为学习者开展资源实践,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以及技术支持(如规范化的教育资源建设标准、资源库产品间的互操作、多样化的学习工具等)。

图2 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

教育资源实践的“人文发展观”

(二)“人文发展观”指导下的资源建设新模式──“五维发展循环”模式

依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实践一般分为“资源开发、资源整理、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更新”五个维度,它们通常是由不同的参与者从事实践,并随建设规模的大小和应用程度的深浅组合成不同的建设阶段,诸如大规模的资源整合阶段(资源开发、资源整理)、个别化资源的优化重组阶段(资源整理、资源共享)、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创新阶段(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更新)等。而就建设应用过程来说,“资源开发──资源整理──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更新”的线性组合过程是较为全面的资源建设流程,它代表了人们从事资源实践的完整周期,我们将在此完整建设流程的基础上提出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1.“五维发展循环”模式的内容

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人文发展观”,应用知识管理及动机理论,我们提出资源建设的“五维发展循环”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建设“五维发展循环”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资源建设流程是资源在不同知识主体间传递和转化的动态循环过程,该流程就学习者认知发展而言是由资源开发、资源整理、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更新五个过程共同线性组合而成,这些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教育资源实践的五个维度。

(2) 根据知识管理理论,这五个维度正好体现为学习者知识管理活动的不同阶段,五个维度的循环发展正好反映了学习者内在知识价值的螺旋式上升发展,从而体现其能够在资源实践过程中得到认知发展。

(3) 学习者具体参与到资源建设流程的全部五个组合过程,体现其为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实践的主体和资源型学习过程的主人,而教师是资源实践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情感因素的正向激励者。

(4) 在资源实践的每一个维度,都要通过广义网络教育资源三要素合理的相互作用,即人力资源开发、环境资源配套、信息资源实践这三者相结合,为学习者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实践的具体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 新课程改革强调资源型的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广泛开展为本模式中资源更新过程的知识创新和资源的滚动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6)内外因素相结合的动机影响是推动学习者持续参与资源实践各个组合过程,实现动态循环的主要动力,而学习者自身价值内生性的充分发掘,创造比自身原有资源更大价值的教育资源,是资源更新过程中实现资源滚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转贴于 2.“五维发展循环”模式的知识传递与转化过程及其本质

表1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分析该模式中学习者信息资源实践的知识传递与转化过程。

表1中所述的知识转化过程,表面上是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学习主体间的流转(即形成了资源流),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其实质上是依附于不同主体的知识价值的传递转化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我们称之为“知识流” (Knowledge Flow)。 “所谓流是一个形象的动态概念,指一个实体或抽象事物的不停顿的运动状态。”[5]在“五维发展循环”模式中学习者参与了动态流程的各个阶段,这种动态过程是由具有知识价值的资源在经历了不同主体的知识外化、中介、共享、内化、创新等多种处理过程后最终转化为学习者的内在知识,从而形成了“知识流”。

表1 “五维发展循环”模式中学习者的知识发展过程

资源建设流程

知识管理内涵

学习者的实践角色

信息资源实践

资源开发

知识外化

建设者

学习者个人资源建设(个人知识积累、个人学科专题网站建设等)

个人内在的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并进行结构化的信息管理

资源整理

知识中介

管理者

资源按标准优化改造、审核入库、管理等过程

对外在显性化的信息按资源标准审核和重组并进行属性编码入库的过程

资源共享

知识共享

交流者

资源、浏览、推荐、评价、社区交流的过程

对结构化的显性知识资源进行、浏览、评价及知识导航的过程

资源应用

知识内化

应用者

资源型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合作学习)

显性知识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最终形成内在隐性知识的过程

资源更新

知识创新

创新者

(学习者)

对原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知识挖掘、优化改造或资源创新的实践,实现资源的深层应用和知识创新

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发现知识的内在价值);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知识流”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作为知识主体的学习者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知识主体在实践不同维度的动机因素起到促使知识传递和转化乃至创新的主要驱动作用。学习者在参与前述不同维度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实践时,若其应用模式不同,则其参与实践的动机因素也有所不同。例如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采用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整合资源的方式,则对于参与资源整合的单位和个人来说,其动机因素也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一种是内在的认知内驱力的作用,即实践主体希望在参与过程中开展项目研究提升自我,这种因素占大多数,另一种是外在附属内驱力的作用,作为服从上级部门安排的被动的任务式整合,这些内外的动机因素往往会联合发挥作用。其实无论何种动机因素,我们在资源实践的“五个维度”设计广义网络教育资源的三要素对学习者的相互支持作用时,应主要考虑有利于正面激励并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动机作用,以求最大限度地鼓励更多的学习者自发地参与到资源实践过程中来,从而让学习者自身建设实践转化为其自觉的行动,使知识资源的应用者、实践者自觉成为资源建设的开发者,在实践中产生资源、创造资源,让“知识流”形成持续不断的循环,最终实现了本模式的目标和本质──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般的网络教育资源实践,通常此“知识流”是单向线性的,即一般到知识共享阶段或知识应用阶段就结束了,无法实现资源的创新发展。而本模式的突破之处在于实现资源建设流程的发展循环(即“知识流”循环),其中资源更新(即知识创新过程)是实现整个“知识流”循环的关键,也是促进资源增长的重要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大力开发,基于资源应用基础上的知识创新已成为可能,即面向师生的基于资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资源型学习模式的广泛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探究并进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将产生大量如主题知识、课程整合资源、学生电子作品集等知识创新型的学习资源,为资源的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本模式中各个实践过程所形成资源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共享文化氛围的形成、人文关怀下虚拟时空里学习者地位的提升、资源应用和开发工具的易用性、学习者自身的认知发展的需要及知识创新的激励与评奖机制等都可以促进学习者在资源更新阶段价值内生性的充分发挥、激发优化改造和创新资源的主观欲望,并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知识创新的实践,最终实现资源的增量滚动发展。与一般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相比较,本模式更能体现对新课改的有力支持。(如表2)

表2 两种不同的资源建设模式比较

资源建设模式

一般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五维发展循环”模式

网络教育资源的定义

狭义观(即只重视教育信息资源)

广义观(重视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

资源建设观

为资源而建设的简单信息资源观

人文发展观(学习者认知发展与网络教育资源实践相结合)

资源建设主体

教师

学习者(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科资源网站会员等)

资源型环境

工具型环境(重视技术支持,忽视人员交互)

学习型环境(重视资源的应用实践和学习过程的交互作用)

资源内容

内容教材化(以教为主)

内容多样化(学教并重)

续表

资源建设模式

一般的教育资源建设模式

“五维发展循环”模式

资源流

信息流

知识流

资源管理模式

信息管理(显性知识管理)

隐性/显性知识管理并重

资源实践

重开发轻应用

实践的“五个维度”共同发展

资源应用目的

辅助教师教学

促进学习者认知发展

资源的传播方式

单向展示

多向交流

资源型的教学结构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资源服务

单一服务(信息检索、获取等)

多种服务综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知识创新等)

资源建设流程

单向线性过程

“五维发展循环”过程

3.实践案例

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广东省佛山市同样面对与课改教材相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是随着课程资源观广义定位的发展,原有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新课改下基于资源的新型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协作学习等)的变革,又能让更多的学习者在资源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参与到资源收集、整理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二次或多次开发。综合以上情况,我们采用广义课程资源观指导下网络教育资源的教育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环境资源三要素同步配套相结合的方法,确立了以学习者(即资源应用者)为中心的“人文发展观”,应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五维发展循环模式”开展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实践,通过基于知识管理的资源应用环境设计,成功地将资源建设过程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和知识应用与创新结合起来,实现有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用和共享,成功地支持区域性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该模式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信息资源实践前面已详述,下面主要就佛山地区级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设计谈一下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1)基于知识管理的资源应用环境设计。

佛山市在资源型环境设计上主要针对课程改革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变革的特点而设计,采用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下的“资源管理与教学应用”的一体化方案,通过学科群资源网站这一网络平台将课程改革实验中学习者的学习实践与资源建设和应用结合起来,使其知识发展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相联系,最终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前端学科网站会员的发展、交互式模块的设计及多种激励机制能促进网上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动态网站的生成和维护,“站点化”和“页面化”管理则凸显管理的个性化,有效吸引学习者(应用者)主动参与资源管理;通过与资源库的实时交互,实行分布式资源建设,集中式资源管理的开发模式;互动式信息和交流、有效资源导航和评价可促进资源广泛共享;模板化在线教学设计、网页课件生成器等支持基于资源的电子备课等教学应用;高效的资源搜索模块、自反馈式交互试题、动态文稿演示等支持基于资源的学习等。以上设计方式无不应用知识管理理论,通过“知识流”在学科网站会员间的有效循环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从而实现资源的增量发展,并且在课改实验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产生适合新课程所需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知识管理的佛山市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环境设计

(2)实践成效。从2002年到2004年,佛山地区在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专题网站展评”活动中“面向新课改的佛山市学科群教育资源网站”整体项目以其完整性、规模化、丰富性两次荣获最高奖“全国优秀特色教育网站”奖,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及中央电教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该学科群资源网站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科会员达十八万人,运行三年以来超过六百万的点击量,本地经过质量优化的总容量超过600GB的海量学科资源库。现已完成“支持新课改的学科群教育资源网及其应用平台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科技成果荣获佛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教育科研吴汉良二等奖,并入选国家科技部2004年度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据2002—2004年的统计,佛山市共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信息化考察团近200个,其信息化应用成果与实践探索经验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结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相应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也要作出多方面的调整、如上述技术支持的资源型环境的调整、信息资源内容的及时更新、人力资源开发构成的变化等。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五维发展循环”模式能在系统方法上为面向新课改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已在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此观点的应用,新课改课程资源观的发展变化只需要对广义网络教育资源的三要素做相应调整并应用到资源实践的“五个维度”即可,因此有利于推动新课改下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

[3]李文光,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22.

第3篇

关键词:水资源;BP神经网络;GPRS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050-01

1 引言

随着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执行科学的用水计划显得尤为重要。灌区量水是农业节水灌溉中的一项核心技术,通过BP神经网络对渠道水位流量关系建立对应模型,设计基于GPRS的遥测终端对现场采集的水位流量数据远程传输到监控中心,可以通过Web浏览器登陆管理系统并访问数据。

2 神经网络流量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结构由感知单元组成的输入层、计算节点组成的隐含层和计算节点组成的输出层三部分组成。各层信号逐层其前向传递,每个神经元只能够对下一层神经元产生影响,其软测量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硬件设计

遥测终端(RTU)是集数据采集处理,数据存储及无线传输于一体的现场终端设备,选择SIMCOM提供的SIM800C系列模块。其模块的主要功能具有GSM基带、GSM视频、天线接口及其他接口,其模块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

为了实现对灌区现场数据的远程采集,达到对灌区远程无线监控的目的,就需要实现远程测控系统与现场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以及两者之间数据的传输,数据的传输选用无线传输方式,GPRS的通信原理如图3所示。

4 服务器上位机设计

监测中心的软件是将各个监测点的数据信号进行收集、汇总以及分析,提供一个给用户解决方案的平台,监测中心应具备管理功能、查询功能、通信功能、分析功能和存储功能。上位机的界面层通过浏览器来实心,其具有实时显示、数据查询、图形报表等功能。

5 结语

本文研究设计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灌区量水远程监控系统负荷灌区信息话建设的需求,实现了对灌区量水的远程监控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张立华,张鲁婧.灌区量水方法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5):128+132.

第4篇

论文摘要:该文通过对我校的校园网络建设的阐述,说明了校园网设计遵循的几个原则、校园网建设中采用的关键技术以及在信息化大学校园中的网络相关应用。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络;建设;应用

1 引言

随着各单位计算机和局域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被相继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和外界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共享的要求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流,同时高校的教学、管理等急需网络化、信息化,因此我校建立起了大规模的校园网络环境以适应现时以及将来的需要。由于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信息化、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对网络新技术、新功能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求更高的网络带宽、更强大的服务器处理能力、更快的网络速度。

2) 要求在安全防范、人员管理、场地管理等行政事务的管理上更有效率。

3) 学员层次较多,要求联系手段和信息手段的多样化。

4) 更多的工作站点使结构化布线系统较为庞大,易管理性、标识清晰的布线系统将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 我校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校园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象等多媒体信息以及综合科研信息传输和处理需要的综合数字网,并能符合多种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符合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工业标准(如TCP/IP),同时能兼容已有的网络环境。

由于网络的应用日益增长,用户数量的剧增,百兆骨干网已不足以满足当前和将来的应用发展,因此我校校园网络采用交换式千兆以太网骨干网络平台,它能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另一条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将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任务关键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通过在整个校园网络中的三层交换技术及VLAN,实现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的相对隔离,便于网络的整体管理规划。

3 网络建设的几个原则

3.1 网络系统的高性能

网络系统设计中的设备高可靠性要求和系统高可用性要求:核心交换机所有关键部件可以实现冗余工作,可以在线更换(插拔),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多级容错设计基于单个设备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不管是校园网还是城域网、广域网,其上的信息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多媒体应用及新的数据应用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企业普遍采用的Intranet网络模式来说,其WWW服务器,FTP服务器,Lotus Notes群体应用服务器,Novell Server等服务器群支撑着整个企业的信息服务环境。企业各部门用户客户端应用软件,通过网络访问中心服务器,请求应用,查询数据库。网络的负载流量主要从边缘设备到和核心的数据交换,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展,以及应用的信息交换量增加,使得企业网络通常首先在核心发生通讯瓶颈现象。改善企业园区局域网的网络数据交换性能,往往是首先扩充核心交换机的交换性能,增加边缘设备到核心的数据通讯带宽,以减轻整个网络的瓶颈,使得应用软件的性能和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在设计校园园区局域网的原则上,首先应该考虑满足网络规模所要求的核心设备数据交换处理能力,以及边缘设备到核心的链路带宽。

就学校应用来说,其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支持校园应用的基础设施是校园的园区网络,它的工作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办公应用环境,教学、管理、开发、设计等业务环境,财务管理、部门管理等环境,信息检索、数据库查询、Internet浏览等支持校园正常运行是必要服务设施功能。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是保障校园应用环境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网络要求可靠性的同时,要求网络具有高可用性。不仅要求设备的部件冗余,同时要求网络的链路冗余,可结合物理层、链路层及第三层技术实现,以保证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供信息访问服务。

3.2 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

网络设计的可扩展性要求包括交换机硬件的扩展能力以及网络设施新应用的能力。核心交换机的灵活扩充性要求:核心交换机应该具有灵活的端口扩充能力,模块扩充能力,满足网络规模的扩充;同时提高性能,满足更高性能的要求。支持新应用的能力:产品具有支持新应用的技术设备,能够方便快捷地实施新应用。

在设计网络方案时,首先是满足现有规模的网络用户的需求,同时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规模的扩大,设计网络具有用户端口灵活的扩充能力。核心设备是整个网络的枢纽,用户端口数的扩充,需要增加配线间边缘工作组的设备,增加边缘设备的同时,要求连接核心骨干设备的端口数相应增加,因此核心设备应该可以通过增加的负载插槽容量。对于交换机来说,核心交换引擎应该可以满足最大配置下,无阻塞的进行端口数据饱交换,模块的扩充不影响交换性能。采用分布式交换结构可以实现了交换机的并行数据交换处理,优化网络的性能,本地交换和全局交换相结合的分布式交换实现灵活的模块、端口扩充能力。

3.3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的访问。灵活的实施安全控制策略。网络的安全性对网络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网络安全控制,可以使应用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校园园区网络中,关键应用服务器、核心网络设备,只有系统管理人员才有操作、控制的权力。应用客户端只有访问共享资源的权限,网络应该能够阻止任何非法的操作。在园区网络设备上应该可以进行基于协议、基于Mac地址、基于IP地址的包过滤控制功能。在大规模园区网络的设计上,划分vlan,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隔离子网内的大量广播,另一方面隔离网络子网间的通讯,控制了资源的访问权限,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在设计园区网的原则上必须强调网络安全性控制能力,使网络可以任意连接,又可以从第二层、第三层控制网络的访问。

3.4 网络的可管理性

网络的可管理性要求网络中的任何设备均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控制,网络的设备状态,故障报警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控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在进行网络设计时,选择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管理软件应用于网络的设备配置,网络拓扑结构表示,网络设备的状态显示,网络设备的故障事件报警,网络流量统计分析以及计费等。网管软件的应用由于提高网络管理效率,减轻网络管理人员的负担。网络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零管理,基于策略的管理方式,网络管理是通过制定统一的策略,由管理策略服务器进行全局控制。基于Web的网管界面,是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灵活的操作方式简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在设计园区网的设备选择上,要求网络设备支持标准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同时支持RMON/RMON II协议,核心设备要求RAP(远程分析端口)协议,实施充分的网络管理能够,在设计园区网的原则上应该要求设备的可管理性,同时先进的网管软件可以支持网络维护监控、配置等能够。网络设备采用开放技术、支持标准协议:采用标准的协议保护用户的投资,提高设备的互操作性。网络设计所采用的设备要求采用主流技术、开放的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能够支持同一厂家之间的无缝相互连接与通讯。在设计园区网络原则上,发挥不同厂商产品的专用先进技术同时,必须强调考察设备的技术、协议的标准性,减少设备互连的问题,网络维护的费用,使用户的投资得到有效的保护。

4 数字化校园的必要性

对于校园网络建设来说,应用是目的,网络环境是基础,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而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校园网络的应用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

4.1 学生学习的助手、学习资源的源泉

校园网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如宿舍的局域网应用系统,BBS系统等,她不但是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4.2 老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同样是一种资源

校园网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如多媒体教学系统、视频点播课件系统、虚拟Internet教学系统的应用,可以提供教师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备课,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支持教师再学习活动等。

4.3 行政部门的管理依赖

校园网是为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服务的,因此对于高校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而言,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教学、科研进行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管理、数字图书馆等。

4.4 校对外交流的窗口

校园网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网网络硬件环境建设中,利用它我们既可以很直观地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通过学校地网站向外各种信息,增强与外界地交流和合作。

第5篇

一、基础网络建设

年新建15个无线基站,实现行政村无线网络覆盖率95%;新建7个3G基站(略)。

二、惠农手机投放

按照《专题研究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第62期)要求,年内向未使用手机的农村居民和农民工投放3万台惠农手机(详见下表),投放所有手机终端均印有惠农终端标识,手机资费可选重庆移动分公司主流资费。

三、信息化平台建设

年底前,政务信息化平台(政务易平台、百事易平台、务工易平台)在39个乡镇100%覆盖、培训、使用,完成企业信息化平台(商贸易平台)5个(涉农企业优先),在年11月底前建成信息化示范乡镇、村、涉农企业各2个,确保进入年全市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先进县。

四、园区信息化

建成四个工业园区远程视频监控和管理、远程视频会议等信息化应用平台。重庆移动分公司在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报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县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开展组织实施,确保年11月底前投用。

五、资金投入

根据《专题研究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第62期)精神,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资的原则,由企业投入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用户适当承担一部分,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县财政年内预算100万元,补贴全县信息化体系建设;县经济信息委、农委、发展改革委争取落实市级专项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一是组建机构。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成立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和信息员。二是加大宣传。重庆移动分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乡镇、村信息员培训,县统筹城乡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并积极向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简报。

第6篇

关键词:校园网;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060-03

Military Academies and Research Parks Network Backup Solutions

GONG-Ying1, LIU Xiao-qing2

(1.Infomation Management Center,College of Equipment Command & Technology,Beijing 101416,China; 2.College of China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Beijing 101416,China)

Abstract: To construct a reliable data backup system and protect the data of key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the military academies.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requirement of data backup,backup policy, and propose a solution.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backup

随着军队院校园区网络建设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园区网为军队院校运用网络进行教育训练、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和科研工作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台,它存储着各种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为首长、机关和广大教员及学员提供综合信息查询等各种服务。因此,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保护关键应用的数据安全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发生人为或自然灾难的情况下,确保数据不丢失已经成为军队院校园区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1 需求分析

目前,网络在军队院校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分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系统失效,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威胁数据的安全,造成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硬盘驱动器损坏,由于一个系统或电器的物理损坏导致文件、数据的丢失;

・人为错误,人为删除一个文件或格式化一个磁盘(占数据灾难的80%);

・黑客的攻击,黑客侵入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系统;

・病毒,使计算机系统感染,甚至损坏计算机数据;

・自然灾害,火灾、洪水或地震也会无情地毁灭计算机系统;

・电源浪涌,一个瞬间过载电功率损害计算机驱动器上的文件;

・磁干扰,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磁场可以破坏磁碟中的文件。

因此,建立完整的网络数据备份系统必须考虑以下内容:

・计算机网络数据备份的自动化,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使数据备份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对介质管理的有效化,防止读写操作的错误;

・对数据形成分门别类的介质存储,使数据的保存更细致、科学;

・自动介质的清洗轮转,提高介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备份服务器形成备份中心,对各种平台的应用系统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的备份,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意一台工作站上管理、监控、配置备份系统,实现分布处理,集中管理的特点;

・维护人员可以容易地恢复损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各类数据。

・备份系统还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服务器的平台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的扩展性等因素。

2 基本概念

目前对数据备份的误解有不少。这些误解造成一些用户以别的存储方案来替代备份方案。下面是数据备份应该澄清的几个概念:

1)磁带与磁盘

磁盘复制技术如磁盘镜像,绝对不能取代磁带备份。磁盘镜像只能在磁盘本身发生故障时进行保护,如硬盘崩溃,它不能保护数据的损坏,如病毒、人为错误、黑客攻击以及潜伏的软件问题。因此,企业的信息存储系统必须是磁盘加磁带。

2)增加磁盘不应减少磁带

随着磁盘成本的不断下降,有人认为磁带已不再重要。但记住,随着数据量的迅速膨胀,企业必须考虑如何将磁带用做总体存储架构的固有部分,大量的小规模或从不被访问的数据不需要一直随着磁盘运转。

3)数据备份与数据归档、数据迁移

数据备份是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是指在不同存储介质之间复制数据。经过一定时间后,备份在磁带中的数据将被新数据覆盖,以回收磁带。而数据归档和数据迁移是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是指数据在不同存储介质之间移动,与数据备份完全不同。其目的是降低存储成本,长期保存数据。存储在磁带中的数据不修改、不删除,长期保存。

4)数据备份与拷贝

数据备份是针对整个系统而言,备份时要做整个系统的全面的备份。只有这样,当系统或硬盘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恢复,因为恢复硬盘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而重要的是重新设立整个网络和系统。有人认为,备份只需要备份最重要的文件,其实这不是备份,而是拷贝,它复制的只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文档,而不是系统。

5)备份磁带的容量和需要备份的数据量

这主要取决于用户制定的备份策略。备份策略越周全,数据的可靠性就越高,所需要的磁带量就越大。例如,100GB的数据每天做全备份,并且保持3个月,则需要9TB(100GBx90)的磁带容量;而1TB的数据每星期只做一次全备份,保存一个月,所需要的磁带容量仅仅是4TB(ITB x 4)。显然,第一种备份策略的数据可靠性要比第二种高多了。

6)对磁带机需求数量的计算

不能以磁带机标称指标计算系统性能,只计算单一备份速度,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果按理论计算一台磁带机可以满足数据备份要求的话,实际上往往需要2或3台才能满足真正的需求。因为大多数用户忽略了实际环境往往不能发挥单一磁带机的最佳性能,没有考虑到磁带复制中提高数据冗余度的需求,没有考虑到在进行备份时数据恢复作业需要处理的情况。而这些都需要第二台甚至第三台磁带机。

3 方案选择

所谓数据备份,就是使用合适的存储介质,定期将系统数据备份下来,以保证数据意外丢失时能尽快恢复,将用户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常用的存储介质类型有:磁盘、磁带、光盘等,其中,磁带和光盘的费效比较高,在大容量的数据存储方面比较常用。

1)四种磁带技术的比较

目前,磁带技术主要分dat、dlt 、lto和8mm四种。dat和8mm均采用螺旋扫描技术,但磁带宽度不同,dat磁带宽度约4mm。最新的dat磁带采用了和dlt类似的高强金属带,可靠性增加,容量也增加为20gb(非压缩)。dat技术多用于单个磁带机设备,它的数据读写速率低于最新的dlt和8mm产品。8mm是exabyte公司的独立技术,为增加磁带强度以提高读写速度和可靠性。dlt原为quantum(昆腾)公司的专利技术,现以oem方式向多厂家开放,在大容量磁带存储市场上dlt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市场上使用的dlt8000磁带机是技术最成熟的磁带设备,它的读写速率压缩后可达12m/s。最新由hp,seagate及ibm等厂商推出的敖群(ultrium)磁带机采用lto(line tape open)技术,这是一项开放的标准磁带技术,可确保来自不同厂商的ultrium磁带机实现数据的互换性。开放性的标准及多厂商使用户可从创新、选择、服务、价值与灵活性中大获裨益。因此,在选择大容量磁带备份设备时,dlt及lto磁带库应该是首选产品。

2)数据备份的容量计算

用户要求准确地计算出备份设备的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因素选取采用多大容量的备份设备:

・网络中的总数据量,q1

・数据备份时间表(即增量备份的天数),假设用户每天作一个增量备份,周末作一个全备份,d=6天

・每日数据改变量,即q2

・期望无人干涉的时间,假定为3个月,m=3

・数据增长量的估计,假定每年以20%递增,i=20%

・考虑坏带,不可预见因素,一般为30%,假定u=30%

通过以上各因素考虑,可以较准确地推算出备份设备的大概容量为:

4 备份策略

选择了存储备份技术(包括存储备份硬件及存储备份介质)后,首先需要确定数据备份的策略。备份策略指确定需备份的内容、备份时间及备份方式。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备份策略。目前被采用最多的备份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完全备份(full backup)

就是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完全备份。这种备份策略的好处是:当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时,只要用一盘磁带(即灾难发生前一天的备份磁带),就可以恢复丢失的数据。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全备份,容易造成备份的数据大量重复,增加成本。其次,由于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备份所需的时间也就较长。

2)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

就是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只对当天新的或被修改过的数据进行备份。这种备份策略的优点是节省了磁带空间,缩短了备份时间。但它的缺点在于,当灾难发生时,数据的恢复比较麻烦。

3)差分备份(differential backup)

就是每次备份的数据是相对于上一次全备份之后增加的和修改过的数据。差分备份在避免了另外两种策略的缺陷的同时,又具有了它们的所有优点。首先,它无需每天都做系统完全备份,因此备份所需要时间短,并节省磁盘空间;其次,它的灾难恢复很方便。系统管理员只需要两盘磁带,即全备份磁带与灾难发生前一天磁带,就可以将系统恢复。

在实际应用中,备份策略通常是以上三种的结合。例如每周一至周六进行一次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每周日进行全备份,每月底进行一次全备份,每年底进行一次全备份。

5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统计备份客户机信息

在实施备份方案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各台备份主机的系统配置、备份数据量、备份方式(文件、数据库在线)、每日数据增量等信息。同时确定各机器的网络配置信息,如ip地址,主机名,域名等。

2)做好培训工作

在备份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对系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培训需准备好各种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主机、磁带库设备等。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备份软件的安装使用,数据库备份模块的安装与使用,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系统灾难备份方法,日常维护等。

3)制定备份策略

・制定备份日程表:分析各备份客户机的数据量、数据增量、备份窗口等因素,制定可行的备份日程表。

・制定备份客户机分组方案:每组客户机有相同的备份启动时间,可以使用具有属于本组的备份介质。同组机器也可以有相同的备份时间(日程)表。

・制定备份卷分组方案:根据备份数据分类存储需求,建立不同的卷标格式和卷池(pool)。并对备份介质做格式化。

・配置各客户机选项:设定数据源、选择时间表、选择组别、设定与数据库备份有关的特殊选项、设定远程访问权限。

・其它选项配置:包括管理员设置,数据远程恢复权限设置,设备并行流设置,设备自动管理选项,数据压缩选项等。

6 结束语

网络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对保障军队院校园区网的安全运行,保障各种系统故障的及时排除和数据库系统的及时恢复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自动化磁带库及集中的运行管理,保证数据备份的质量,加强了数据备份的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房铁冰.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

第7篇

企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信息技术应用的脚步。与传统小作坊靠经验和信用来进行管理所不同,从采购粮食原料,到加曲发酵、蒸馏出酒、存储、勾兑、过滤、老熟,半成品过滤、灌装,包装、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泸州老窖在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控制、管理,因此需要多种生产、运营、管理类IT系统来支撑。酿酒是非常传统的一个行业,而信息化是前沿的、高科技的,两者的碰撞将给泸州老窖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

“烟囱式”IT传统弊病

近年来,泸州老窖业务不断扩张,分支机构越来越多,决策支持、业务协同、生产、OA等IT系统也越建越多。目前的泸州老窖,正面临信息化建设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即消除“信息孤岛”的过程。只有有了一个个信息岛以后,才有消除信息孤岛的机会,泸州老窖信息化加法的过程,也是多数中国企业经历的,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很多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经历的阶段,一些爱好者开始自己做一些程序,跟数字打交道的财务部门,往往是一个企业信息化萌芽的地方。第二个阶段,随着国内外专业化软件的逐渐成形,很多企业认识到自身做的软件无法满足企业更高层次的需求,开始引入用友、浪潮等财务管理软件,以及一些专业的营销系统、防伪系统和办公软件。但各个软件解决的都是局部问题,各部门之间仍然存在孤立现象。随着2000年国外ERP的兴起逐渐把一种管理理念传入中国,中国企业信息化加法进入第三阶段。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把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全面整合,ERP实施需要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种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各不相同,原有网络的短板也逐渐浮现,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分支机构的快速扩张,接入方式多样化且不标准,管理困难,维护量大,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在企业规模不大时,系统所受的压力并不明显,而一旦成长为集团型企业,业务快速增长,这一问题就显得刻不容缓。虽然近几年泸州老窖集团进行的网络改造和建设解决了部分网络隐患,但没有全局、系统性地基于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来规划设计网络架构。泸州老窖需要更加先进、规范、高效的信息网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如何构建泸州老窖未来网络建设和改造的宏伟蓝图成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关注网络应用前瞻性

面对压力,泸州老窖集团最终选择了第三方咨询服务公司――华三通信,为其提供未来网络建设和改造蓝图的网络咨询服务。

在项目启动之初,华三通信就与泸州老窖达成共识,要求泸州老窖信息部门全程参与本次咨询项目,每阶段都指定责任人与配合人员,让企业真正参与项目的各个阶段,一方面调动工程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若工作思路稍偏离可以得到及时修正。

在对原有网络和业务现状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咨询团队对沪州老窖总部级网络、广域网、园区网、分支机构、无线、网络管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概要设计,输出了总部级、广域网、大小型基地、综合性园区、大小型重要分支、无线、网络安全、机房建设布线、UPS安装等网络建设技术标准。整个咨询服务共制定出43份文档,达2000余页,为“老窖”构建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网络系统指明了方向。

网络咨询服务也涉及网络部署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成果落地。例如,一直以来泸州老窖的办公楼无线网络效果较差,虽然曾经试图优化,并增加了无线AP数量,尽管增强了无线信号,但上网速度依然很慢,有些办公区甚至IP地址都无法获取。在对无线网络进行全面数据采集和分析后,咨询团队发现,这是因为AP数量偏多,同频干扰严重,业务延时大,低速率信道利用率高等问题造成的。通过统一无线网络建设标准,泸州老窖对网络信号强度、信道、AP布局进行调整,很快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使用体验大大提升。

经过一个多月的网络咨询项目实施,泸州老窖梳理了现有网络的问题和隐患,也明确了未来网络建设的规划目标。

搭建供应链运营基础平台

随后,泸州老窖搭建了供应链运营基础平台,这个基础平台实现了未来统一的组织管理、岗位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等。2011年,泸州老窖又在这个平台上搭建了销售订单模块、营销费用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现在,泸州老窖正在搭建物流管理模块,将来还会按这个思路,不断在这个平台上丰富它的业务功能。通过信息化建设,泸州老窖在中级阶段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是六方面。

消除信息盲区,实现营销业务的全线贯通。如同一个一个搭建桥墩,有的间隔1000米,有的间隔5米,间隔5米的地方可能重复了,而间隔1000米的地方则不会。营销业务的全面贯通也是如此,把多个系统消除,只剩下一个模块,可将所有的业务有机集成在一起。整个的营销业务的主要功能是客户管理。

流程驱动,高效运转。信息化的时候,技术平台按照一种可配置的方式,把流程展现出来。如果企业最近经营的风险比较大,要加强管控,要增加审核流程和管理流程,只需要从基础的节点拖进去就可以实现流程的配置,让每个流程都能够很好的适应业务的实际需求。通过流程化明确每一个节点的职责,可实现高效运转。

记录节点信息,支持业务落地。比如一个客户的开会流程,每一个流程今天到哪个节点,每个节点耗时多长时间,在系统上都会记录得非常清楚。这将给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促使业务真正的落地和高效。

落实内控思想,提升控制力度,业务风险提前管控。企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整个业务链条的一个环节。岗位之间不是管理和被管理,应该是一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无论是财务,还是业务,都是这个链条的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有相互关系。全面拉通能让上游对下游有所约束,把内控思想、管理制度嵌入到系统中,将过去人员被动执行改为主动管理,将以前财务的事后监督、反映,变成事前控制。

价值管理贯穿业务,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业务一体化,很容易被误解为财务干业务的事情、业务干财务的事情,两者坐在一起叫做财务部业务一体化。事实上,财务业务一体化,就是把财务管理的思想和管理的游戏规则嵌入到系统中,让业务产生的同时自动产生财务信息。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通信 校园网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内容也日臻完善,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出发,多媒体教学的校园通信网建设与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是校园网建设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校电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学术科研的特点,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的建设,应适应和满足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需求。(1)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组网,实现intranet网的基本功能和服务,比如,www、ftp、e-mail和数据库服务等;(2)采用web/server或clint/server技术实现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实时多媒体教学;(3)建设开发以下网络多媒体制作使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虚拟实验室等等。以满足进行包括视听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内的各种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需求;满足为各学科教师、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国内外有关的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资料、学术前沿动态信息的的需求;满足提高各部门办公效率的需求;满足宣传和文化娱乐的需求;满足传播信息的需求;满足教育技术自身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需求。

二、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功能概述

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在功能设计上,既要考虑计算机技术、CATV技术和网络技术现有的设备水平,也要考虑今后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既要考虑高校自身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现状,也要考虑文化、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

1.可以传送多套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调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模拟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

2.多媒体应用系统。引进或开发以下应用系统: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实时视频监控、远程实时多媒体教学、网络多媒体开发制作使用环境(多媒体课件制作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条件;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自学、复习、开辟第二课堂提供方便。

3.数据通信。计算机联网、Internet、教育科研网及其它专网的互联。

4.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支持多媒体应用系统运行的数据源。它主要包括视频点播音像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电子题库、数据库访问、电子图书资料馆、教学管理、信息咨询服务等。

5.网络服务功能。主要用于开通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和数据库服务。

三、网络建设有关技术问题讨论

多媒体校园通信网络主要由几大部分组成:主干技术、网络布线、系统平台、设备选型。

1.主干技术选择:采用具有高服务质量的网络主干技术。目前,校园网主干主要采用四种技术,FDDI、ATM、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保持原有CATV接收卫星电视、播放音像资料及传输模拟电视信号的功能;②配备有双向控制CATV多媒体教学系统或VOD系统节目服务器以及可接收、存储和管理媒体素材的设备及支撑软件;③配备有数据系统的主服务器、相关网络协议支撑软件及前端接口单元,提供局域网的网络支撑协议和运行软件及数据,提供路由器及网桥等网际互联设备的接口,允许本以太网和外部数据网络,以及其它以太网和Internet网互联;④可以配备有程控电话交换中心和电话系统前端接口单元,实现电话子系统交换,并具有和外部电话系统兼容和相配的接口单元;⑤具有优良的可扩充性、兼容性功能;⑥具有高智能化功能,主要设备采用冗余配备,在前端能自动设置、校准、接入和切换,对全系统能自动监测和遥控诊断,实现全网自动管理和维护。

2.网络布线是在园区内建筑物间或建筑群内,布设网络传输线路,在园区网建设中,要求布线系统均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布线系统,考虑到多媒体信号的传输,在布线系统的设计上,网络主干、分支到用户端有足够的带宽。带宽的计算可以采取由桌面带宽、分支带宽到主干带宽的估算方法,主要拓扑结构应选用有利于双向传输的星型拓扑结构,园区网中采用光纤、双绞线的混合布线方式。传输介质可视校园区域和经费情况选用光缆或同轴电缆。采用光缆的芯数应不少于4芯配置,采用同轴电缆的,应选用屏蔽性能好的。用户分配网可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采用星型与树状型拓扑结构和分配——分支方式。分配网电缆要选用屏蔽系数指标高的四屏蔽电缆。

3.网络系统平台的选择:构建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平台通常有四种:UNIX、LINUX、NETWARE和WINDOWS NT。

4.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主要包括交换设备、服务器、路由器选型。

(1)交换设备:采用高速网络交换设备;选择同一公司的产品集成方案;与已有局域网的交换设备兼容;采用具有二、三层交换功能的系统配套网络设备;有组播功能的灵活配置。

(2)服务器:作为校园网的关键设备,服务器应该具备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吞吐能力强、性能可靠、扩展性强、连网和管理功能强等特点。用于多媒体教学的服务器大多属于专用服务器。

从多媒体服务角度考虑,主要应对www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课件库服务器进行合理的选配。

①www服务器:是网络运行的核心服务器,通常兼作域名服务器、FTP服务器。访问量大,根据学院规模大小,采用适合自己规模的服务器。通常,对于综合性大学(3000-5000信息点)应该使用企业级的服务器。对于中型校园网(1000-3000信息点),可以采用部门级服务器和支持多CPU的顶级PC服务器。对于小型校园网(100-1000信息点)用户,可以采用支持多CPU的顶级PC服务器。

②视频点播服务器:是用于网上用户点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要求速度快、容量大、可扩充能力强。

③多媒体课件数据库服务器:主要用于存储多媒体课件,实现网上多媒体课件的资源共享,目前,用于存储管理多媒体课件的数据库应用最多的是sql server和lotus/domino数据库。这两种数据库要求服务器的内存要足够大,硬盘空间也要足够大,运行速度要求高,适合多用户的访问需求。因此,大、中、小型院校,应该配备企业级、部门级或多cpu的pc服务器。考虑到备份和发展的需要,应该留有足够的内外存扩展空间。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采用双机热备份和磁盘镜像,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9篇

1.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原则

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应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以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企业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始终坚持“依法治档、立足实际、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分步、分阶段实施。

2.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措施

在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方面,企业应采取投人专项资金、开发实施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标准规范等措施,对文档资料的生成、发放、接收、处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的全过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消除文档资料资源信息孤岛,使相关文档资料和信息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从文件数据生成到归档全寿命周期控制的文档资料数字化管理,更好地满足飞机科研生产的需要。

3.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

针对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新特点,企业应研制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架构。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可采用sQLserver,开发工具采用Powerbuild和ASP技术,数据处理为C/S模式,前端浏览为B/S结构;硬件基于千兆光纤主干网、桌面百兆园区网,配置高速交换机、高性能服务器、微机工作站和档案数字化加工及其它支撑设备。

4.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

完成开发的文档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能实现如下功能: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满足文档资料的综合管理要求,提高文档资料整理、编目、立卷和归档管理水平,相关数据实时到局域网上供相关人员利用。

建立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单机质量档案等数据库,以文档资料的接收、登记、分发、传阅、处理、归档为重点,强化数据源基础管理,逐步缩小纸质文件的产生和发放范围,对文件有效性控制和档案资料的快速检索提供便利,提高文档资料的接收、分发、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针对科研生产中形成的工程技术资料数据实行电子化管理,建立丰富的档案资源信息库,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通过局域网实现文档资料的实时,提高工作效率及其利用水平,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要求。对处于流转形成过程中的工程技术资料图纸进行从数据录人、版本控制、分发路线制定、有效性验证,以及网络分发、接收、传阅处理、查询归档、信息反馈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按照路线分工,将文档资半封从网上以点对点的方式直接发放到相关单位,减少纸质文件的流转和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集成档案、文献、科技情报信息资源,实现科技情报文献和文档资料一体化管理,建立文档资料纸质载体与数字化载体、缩微载体“三位一体”的存储和利用模式,逐步实现文档资料的资源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

二、航空企业文档信息化管理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