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

时间:2023-09-15 17:14:46

导语:在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

第1篇

【关键词】早期阅读 教师提问 有效性

问是思之始,学之端,也是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有效地运用提问策略,可以打开幼儿思维,促进幼儿思考,使他们一步步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早期阅读学习。因此我们要重视早期阅读中提问的有效性,这是教学中的关键。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问题开始,在我们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可以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幼儿园纷纷开展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让幼儿与教师有效地来互动激发幼儿对早期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在早期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早期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早期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低端低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影响到了幼儿早期阅读的积极性。如何在早期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早期阅读教学中如何增强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一)多提开放式问题

教师的提问类型基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问题一般是“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喜不喜欢”这类要求幼儿朝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有些像判断题或选择题的问题。这类问题多数没有实际意义,回答与否跟课程的进行关系不大。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能给幼儿以更多的思维空间,主要询问“为什么”“怎么样”等等。这类问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因此,在早期阅读中,教师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二)所提问题要具有引导性,适合幼儿的能力水平

古人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尤见提问贵在“巧”字。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例如《摇滚青蛙》的故事中,将“故事中有谁?青蛙乐手们准备做什么事,它们又该怎样打扮自己,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它们个个表现得又是怎样呢?”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孩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引导性。

(三)提问要注意幼儿差异

虽然年龄接近,但是幼儿之间由于自身原因及其社会环境原因会存在许多差异,我们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幼儿发展的层次问题,尽可能地让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多进行一些思考,根据学生发展层次的不同,每个学生设计的问题难度都用不同,而且相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要加强一些思考性问题的提问。对于所提问题,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能力强者可以对其多讲述一些知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的就要求教师少讲述一点。如果有幼儿回答不出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多进行思路的引导。通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一些指导,指导过程中应贴近生活实际,这样幼儿思路得到转变教学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去。

(四)注意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先提问一些简单的认知性问题,再跟进理解性问题,最后升华为创造性问题,从而一步步引导幼儿理解所学内容,对阅读产生兴趣。

(五)幼儿回答时要耐心等待

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教师在提问后马上让幼儿回答,这是不科学的。幼儿回答问题的思考过程要经过听到问题――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言语组织的过程,因此要给幼儿考虑的时间,3-5秒或较长的时间有利于幼儿表达和教师提问策略的调整。

在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借助提问这一有效手段组织活动,促成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发幼儿思考,促进幼儿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每个教师应认真思考提问的内涵,尽量做到让每个问题都有各自的功能和明确的指向。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三、结语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活动中,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幼儿的提问、质疑,是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的,对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都是没有帮助的。现实教学中,大家都比较关注教师该如何优化教学中的提问,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而并不关注给幼儿提问、质疑的机会。早期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注重老师提问的问题设计,也不能忽略了给幼儿主动提问的权利,应关注早期阅读活动中双向性的提问。

【参考文献】

[1]周兢. 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光荣. 3-6岁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是学生认识、体悟知识,提升语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他们的语感也得到的锻炼,思维得到了发展,它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与主要的教学模式。但是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往往重视课堂集中教学知识的讲授,多采用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忽视学生自主体验与语言的内化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同时语感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课内阅读是有限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更多是阅读方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因为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选择阅读教材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只要是正面的一些书籍都可以,将阅读的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养成有计划、有目标的好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将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好词汇、优美句子摘抄下来,这样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其次,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是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只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落实,那么学生就可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课堂实效

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作为教师,首先,我们应该不断扩大阅读量,丰富自己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阅读内容的讲解更深刻、具体,做到游刃有余,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应该恰当的选择教材以外的读物。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典型性、可分析性的读物是较好的选择。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准确,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准确的导向。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启迪他们的智慧,将重难点及时消化、理解。我们应该舍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多鼓励学生提问,与学生一同探讨难题,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反思教学

很多教师可能会忽略反思教学这一行为,其实这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反思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我们应该改变教与学脱节的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效,征求他们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更新自己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时,我们还可以主动与同行沟通,探讨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需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知识贵在积累,阅读在于坚持不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2]陈永忠.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6)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语文这个学科而言,小学生需要在掌握了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更进步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准确地反映其掌握书面语言成都的就是阅读能力。所以在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生最重要的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有待优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课程,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体的授课中,还存在教学方法欠缺的情况。首先,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还是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多重视理论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很难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学方法趋于形式化。教参书是教师主要参考资料,为了能让学生考试中取得高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会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在做符合标准答案的试卷,并且在教学中也力求按照答案的思路进行引导和讲解,很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有待丰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作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多维度的,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多维度的。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不丰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的问题。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很难起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不利于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3.教师素质有待强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师作为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的的专门人员,除了在具备专业的文化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师的水平有待于强化。首先,专业知识缺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非常高,专业知识匮乏不仅不利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整个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其次,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于提升。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对策

1.积极创设阅读情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阅读情景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情景创设的直接动力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兴趣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比如,在学习《乌鸦兄弟》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乌鸦兄弟,然后进行对话,一方面把学生引入到乌鸦兄弟的世界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去把握阅读内容,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兄弟俩都不去修洞?为什么会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团结的重要性,为以后个人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去感受文章的美学意蕴,去感知作者的思想内涵。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直观感受,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走进语文阅读,走进生活。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首先,积极引入竞赛课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之心,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逐步扩展,让阅读课堂动起来逐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所以说,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活动课来提升阅读教学的魅力。其一,明确阅读教学目标,确定阅读活动课程;其二,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方案;其三,正式实施活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也逐步提上了日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对课堂阅读内容的掌握程度。

3.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发散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只是认读文本,对于文本的思想情感都依赖老师的讲解,这样的情境下,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能力也就成为无稽之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小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创造性地区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让阅读文本中的含义在小学生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文本中得到启发,拓展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会自己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还要学会正确、有条理地表达。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让文本中的字活跃起来,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感知文本。

【参考文献】

[1]周湘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J]. 教育导刊,2012(02)

[2]蒋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07)

[3]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02)

[4]王要飞.从审美的视角反思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

第4篇

有效提问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有些教师对阅读问题的设置常常偏离文章主旨,很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停滞不前,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下降,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去甚远。为了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效率,本文针对阅读教学有效提问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与研究。

一、对文章的作者进行提问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寓意来进行筛选与编排的,并不是为了学生爱读以及教师方便讲课才被挑选出来的,它们一般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而被采用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不仅对作者同年代的人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教学,也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指路明灯。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描写的父亲的背影,与此同时,它也表达了那个年代浓厚的亲情,以及父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与关怀。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文章中真正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更明确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东西,理解文章。

由此可见,在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时候,对文章作者的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在了解文章作者的生活年代和写作背景之后,就能很好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地了解文章,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悟。

二、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

由于语文中的文章有许许多多,这就导致了许多文章结构也相继出现。不同的文章结构,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主旨与思想,初中接触过的结构有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以及诗歌等。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结构的同时,也能够真正掌握文章的主题大意。

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的时候,由于这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词的意境也营造得非常成功,教师就可以提问:“文章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文章中是否借用了载体?文章中是否存在着平仄结构?文章中用到了哪些词语的具体用法?”这样,学生在感受诗词营造的优美意境的同时,也能对诗词的主题大意了解得更加透彻,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学会为自己以后的阅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提问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普及。因此,多媒体也逐渐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推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占去了课堂的大半时间,而多媒体就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为学生展示更多的课外知识,使课堂的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在进行有效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解《祥林嫂》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祥林嫂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学生充分了解了祥林嫂的故事之后,再在多媒体上展示出要提出的问题,这种方式能够杜绝学生中途忘记问题的现象产生,避免了教师一遍又一遍重复问题的尴尬,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充分掌握文章的主旨与大意。

四、加强学习培训,更新提问方式

由于现今社会发展脚步非常快,许多东西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学生的思想也逐渐变得成熟起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摒弃落后观念与思想,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与想法,用新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

第5篇

关键词:教师素养;教学观念;课堂督促

在当前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对课本中的文学经典缺乏兴趣,备受追捧的却是些武侠、言情小说、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快餐文学”。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而对阅读教学中的名篇、名著鲜有关注,学生的阅读存在着盲目随意、片面单一等弊端,阅读教学费时低效,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难以真正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和提升精神素养,反而容易心浮气躁,误入歧途。

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通过多读好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阅读作品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品质,发展他们的个性。

一、农村初中生阅读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学生不良的阅读现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影响密切相关,阅读教学往往偏于理性和应试,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有些教与学的策略往往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本文仅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初中生存在阅读问题的原因。简单来说,主要问题有:

1.农村教师本身不爱阅读,不愿潜心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缺乏活力。

语文教师应该是读书爱好者,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是如饥似渴的读书痴迷者。然而有些农村语文教师工作几年之后就很少再去学习,只限于学校所发的教师参考用书,对经典作品了解不多,教材“信手拈来”,忽略了对文本的品味和探索,少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学缺乏激情,并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没有深入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从而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方案。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学生又如何能沉浸其中呢?

2.应试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教师往往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课堂教学也紧紧围绕考试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分析,忽视了激发学生对文学美的独特感受,学生感受到的不是阅读的快乐,而是学习的痛苦,大大扼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与阅读文本没有心灵的共鸣,也就感受不到文学的美了。

二、农村教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生之所以不能进行成功的创造性阅读,与教师个性品质、能力、知识、教学观念有关,从问题出发,探寻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课堂活力,让他们能更轻松地走好阅读成长之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在经典的语言环境中享受语文阅读的乐趣,从而最终更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师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丰富储备,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在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是“一桶水”,而应是“长流水”。能敏锐地感知和吸收新知识、新思想并将其运用到阅读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交流,不断地积累运用,向学生传递新鲜的知识并回顾总结。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系统地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材教学的需要,把这种“长流水”升华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甘甜水”。教师要博览课外书籍,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吸收、积累相关知识,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厚积薄发,课堂才能深入浅出。如果教师不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照搬教学参考书,就不可能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

另外,加强教研交流,共同提高。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形成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进而促进学校或区域的和谐发展。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应当始终把握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信息,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与实质,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主导,不仅要注重知识性目标的完成,同时要兼顾能力性目标与思想教育的渗透。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当转变应试的刻板观念,在教学中渗透知识点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与平台,语文课堂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或“满堂灌”,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教师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就要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鼓励有不同的观点,有思维碰撞的火花,尊重每个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其次,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平等互动”、互教互学。让学生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阅读,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这会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实用、有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加强课堂督促,提高课堂效率

在初中阶段,学生相对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而且农村学生因家长大多外出打工缺乏有效监管,本身又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在课堂上往往有打瞌睡、玩手机、说话等违反纪律的诸多不良表现,但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锲而不舍,农村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终会被克服。

首先,农村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要善于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宽严相济,既树立威信又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爱,同时要注意学生不良习惯的反复性、长期性,加强有效的督促。教师不仅要熟悉阅读文本,追求课堂的生动,富有情趣外,还要进行充分的课堂观察,才会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教学才有可能得到实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薄弱,没能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必要的引导,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必然会严重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的效益大打折扣。教师也会因为课堂高耗低效显得无奈,进而丧失信心。

第6篇

一、巧设悬念,提问要“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求知欲会得到有效激发,就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例如在进行《鸟的天堂》的教学时,有些学生感觉这株大榕树普通。我想:它真的普通吗?独木成林,高大茂盛,充满生机,它是大自然最神奇的树种之一,成群的鸟儿在此安家,其乐融融,这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为了让学生们喜欢上这“鸟的天堂”,真正走入文本。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我带领着学生充分感受了大榕树蓬勃的生命力和早晨热闹的场面,一静一动,对比鲜明。紧跟着我抛出疑问:为何作者两次见到的鸟的天堂会不一样呢?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此时下课铃声已响,同学们却似乎意犹未尽,课间也在积极地交流。原来,大榕树不仅枝叶繁茂,鸟儿们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人爱鸟,鸟近人”!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提问激发了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探究的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突破重难点,提问要“准”。

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部分采用是非问、特指问、填空问,例如“这场雪大不大?”“从这句话看出是什么季节?”“雨来是哪个地方人?”“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这样的提问,没有思考价值。长此而问,让学生对文本依赖于老师的“启发”,这样的“问”没有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不能突破重难点,也不能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因而,教师的提问要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直奔主题,设计有思考价值和空间的问题,避免过于繁琐、直白。这样的提问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次在“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同是《我的“长生果”》一课,为了突破作者写的“童年读书、作文的事”这一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从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当教到作者酷爱读书从中受益匪浅这一部分时,一个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读书?作者又是怎样喜欢读书的?作者在班上得到了什么?”结果得到的是学生的沉寂。而另一位老师这样设计:“细读课文第7自然段,从哪些词看出作者很喜欢读书?”生:如饥似渴、醉心。师:作者由爱读书有什么样的收获?生:写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师:从课文中哪里看出?生1:我得到了报偿。生2:拓展了我的想象力。3:构想了种种神话传说。师:作者具体写了哪件事从中受益的?生:《秋天来了》得了“优甲”,并在班上范读。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篇作文的?生:是作者爱读书后别出心裁写出的。师:怎么看出别出心裁?生1:“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生2:“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由作者的作文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呢?生:有仙女的仙境、天高气爽的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瓜果飘香的秋天……师:作者能写出美丽的秋天,写出那么美的作文,这是因为作者酷爱读书,悟出道理――生齐读:“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该老师富有创意的提问设计,选准问点,指导学生品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把握课文的切入口,提问题精炼干脆,“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这个教学重难点很快就让学生把握了,体现浓浓的语文味。

三、引导思考,提问要“活”。

提问能够启发孩子的心智,激发孩子进行积极思考来解决疑问,课堂氛围就活跃、融洽了。我们可以从王崧舟老师《草船借箭》的课堂中领略到一番。师:同学们,到底是哪个问题困扰着王老师呢?(师板书: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生齐读)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生:可以看《三国演义》。生:可以上网查询。师:是呀,可咱们现在是在课堂上,身边既没有《三国演义》,又没有电脑,怎么办呢?生:我们可以动动脑子。生: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来解决。师:不错反复读书,认真思考,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康老师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做好旁批,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可见这个问题确实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接下去我们来汇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认为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肯定想到(什么),我的根据是(读课文中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地说一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这点的。(学生说得有理有据)

四、开发智能,提问要“有序”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遵循的3P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绕如何“教”展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太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潜能发挥的机会很少,或者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语文阅读训练,阻碍了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长此以往也使得学习热情大减。

1 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特征的,强调尊重学生的初感。这里的“初感”,指阅读时对文本的初合作探究,写作时对某一话题的初经验,语言运用中对语词、句式、修辞等等的初感觉。这种初感会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有误的,但却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合作探究。这种自己的合作探究感受是独立阅读、自行写作、自主运用的起步。我们说,独立阅读、自行写作是学习的要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标志,因而培养独立阅读、自行写作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有自己的经历和合作探究,这是目前通行的“告诉”式教学无法完成的。教师要做的,绝对不是将自己的解读或是所谓权威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去点破那层学生阅读时有疑惑有困难的“窗户纸”:在学生有疑惑时,予以点拨;在学生理解有误时,予以矫正;在学生的理解有待深入时,予以引导。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构过程。

2 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室是地方的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课堂问题不仅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单向活动,也包括学生的老师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动机和通过的问题,没有问题,学习的学生不会深入思考,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只能是负的,被动的接受;没有问题,教师教学是干瘪的僵化的知识教学。所以,提出问题,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整个过程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提出问题,但也语文教学、教师和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从合作探究教学整体发展考虑,开展团队学习,小学要聘请具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教授担当学科带头人和专职督导,积极引进211高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保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梯队。在引进高级人才的同时,小学要通过加大对系部主任的考核力度,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以及强调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实践工作经历等三级建设来保证教师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一种是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理论课教师,本身缺乏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一种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技能的技工和技术人员,但缺乏较宽的专业理论知识,既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很强的实际探索能力的不多。要建立既能理解“双元制”教育教学的本质、思想,具有很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从事专业所需的操作能力的一支教师队伍。

3 采用合作探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如何确定自己的边界和在中等教育宏观体系中的战略定位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现实课题,并成为小学不容低估甚至是影响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用一个口头语表达: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厅堂或许是研究型的大学,厨房或许是高职高专。应用型学生上得厅堂而不是待在厅堂,下得厨房也不是终生在厨房了此一生。上得厅堂是讲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下得厨房是必须面对行业、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是技术导向的人才培养。应用型小学若只是讲通识教育,就无法面对行业、面对企业、面对市场。以下将结合小学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进行分析。

3.2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观,形成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小学要积极开展科研立项,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调动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鼓励教师、出版专著,以科研成果促进教学,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和贡献。正确地理解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与知识容量的多少有关,还要看知识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多的知识增长点。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和能力能否在他身上有效内化为素质。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明白阅读教材时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并用符号把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在书上标示出来,便于后面听老师解疑时能够更好地理解记忆,也便于将来复习时参考。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进行探究,这样更能对语文阅读知识掌握透彻,期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对同仁们有所借鉴。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素养外,更注重人文修养,语文教学在高中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语文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如何通过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将高中语文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前高中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庄华.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7):68-70

[2]吴智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今日科苑,2009(16):98-100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

1.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仍然以考试为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围绕考试进行,阅读教学得不到重视,学生理解的阅读也只是读读、背背,使得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性难以得到认可。

2.阅读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

大多数的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对文章进行分段―解释文义。教师不带领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内涵,而是一味地机械讲解,长此以往,这种方式就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

3.教师严重依赖教案,本本主义严重

很大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在阅读教学中完全按照教案的固定模式进行机械讲解,完全忽视了课堂的变化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就像复读机,课堂教学就如死水一般,难以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⒈重视对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和学习

学校要提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安排足够的教学课程,制定详细规范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给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教师要改变“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功利思想,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精神作为教学目标,把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

2.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分段朗读,提高他们感悟语言和挖掘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师要摆脱教案的束缚

在实际教学中教案只能是教学的大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和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授课,重点关注文章的构思、语言和精神内涵,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点改变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而这项改革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合作探究;自主评价;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99-01

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以精心设计教学形式为前提。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个主体,从学生的已有水平、兴趣特点等方面出发,精心安排。

一、以生为主,精心备课

在备课中,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例如,笔者曾经参与一位参加比赛课的教师的备课指导。对《欢庆》这首诗中的“鸽子”的理解是定位于“和平”还是“自由、欢乐”这一问题,该教师开始只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升华,而把“和平”作为着眼点,结果试教时发现低年级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我指导这位教师从学生接触较多的节庆日情景出发,把“自由、欢乐”作为着眼点,最后这堂课很容易就获得了孩子们的共鸣。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备课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切入点、教学材料等,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二、以生为主,精心组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在亲和、解放中让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能经常用考试、作业来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乐作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们应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例如,有的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交朋友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词语连线”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最后由小老师带读有生字词的长句巩固识字教学,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这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识字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3、让学生在多彩的阅读中感悟阅读的美丽

阅读方式单一,势必造成课堂上的心理疲劳,造成学生不愿读下去,乃至恹恹欲睡。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学生觉得新奇,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从声音可分为有声和无声,如朗读和默读;从速度可分为速读和慢度;从精细可分为精读和浏览;从感官分为听读和视读;从辅助手段可以分为配音朗读和清读;从个体与群体分为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可以分为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

阅读方式的时机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而确定,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有效阅读,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胡乱选择。比如全国著名的李镇西老师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就运用了多种阅读方式,教学效果非常好:首先是听读,让学生听录音,看画面,感知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这些朋友的;然后采用了指名朗读、齐读、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体会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多种阅读方式的运用,使课堂充满琅琅书声,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深刻、独特,达到了有效阅读的目的。

4、让学生在多样的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其次,应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

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如笔者在教学《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时,就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激活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生齐读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谈谈感觉读得好不好,学生自我评价道“没读出感情和不同角色的身份、心情特点”。然后让学生体会后合作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和先前的朗读互相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种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深入地进入文本,让文本语言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自我评价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种相互评价就是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新的感悟。多种评价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