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房屋建设加固工程

时间:2023-09-17 15:03:33

导语:在房屋建设加固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房屋建设加固工程

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基础工程;加固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地发展,各种各样的工程建筑不断地兴建。商业宾馆、高层住宅、大型娱乐场所、豪华饭店、体育场馆等建筑越来越多,但正因为建筑越来越多,适合建筑的用地就会越来越少,导致许多的建筑不得不建造在地质不良的场地上,从而引发难以挽回的工程事故。因此,加强对建筑基础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是促进整个建筑行业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施工技术革新的重要需求,更是新时期下,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选择,因此,加强对基础工程的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1、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1.1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和经度的范围相对较广,使得我国地质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着盐碱地、多年冻土地以及易塌陷地等地质。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不同气候条件使得我国给房屋的地基建设具有复杂性。同时,我国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对房屋建筑地基的建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使得我国的房屋建设的地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2潜在性

房屋建筑工程各项施工工序环环相扣,互相依托。一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被及时发现,便会成为危害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潜在威胁。为了有效避免房屋建筑工程存在潜在质量威胁,在完成房屋建筑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对工序存在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1.3多发性

据相关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整体质量不高,时有发生因施工不当引发的质量房屋的坍塌事件,为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严重威胁到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

2、基础加固的方法和措施

2.1基础工程加固前期准备

基础工程加固前,应先对地基和基础的情况进行鉴定,方可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基础工程的鉴定以及加固设计和施工,应该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其次,对地基基础加固的建筑,应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检测,对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在加固后继续进行沉降检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同时应对邻近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除此之外,基础工程加固的施工人员应熟知所承担工程的加固目的、加固原理、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等,而且在施工中应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并进行缜密的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妥善解决。

2.2加强测量控制

在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对于基础桩位来说,通常情况下,其施工更需要准确的工程测量技术。按照施工规范的相关要求,在偏差方面,对承台桩位要求比较严。在开挖土方,以及进行底板基础施工时,为了避免挠动工作面以下的土层,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进行开挖。因此,为了控制土方开挖的深度和部位,需要做好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超挖、乱挖现象。另外,在基础施工阶段,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点。对于结构复杂、面积较大的工程项目来说,为了确保墙柱插筋的质量,需要提高测量放线的周密性、细致性,进而避免发生偏位、移位等情况。

2.3加深基础法

这种方法应该用于地基浅层中有能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同时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在较好的持力层上进行基础支承,这也符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地下水过高的情况下,应该进行排水安排。在钻孔时应该运用小型钻机,利用水和泥浆对钻头进行冷却,或者实现除渣功能。对较硬土层应该利用水力扩孔钻头进行扩孔,在饱和软土层钻孔时应该利用岩心管不断磨动旋转流砂层表面,使孔壁表面形成泥皮,保护钻孔。在表土层较为松散的情况下,应该利用套管进行护孔。对于灌浆成孔而言,应该对埋设的钢管实行二次清孔处理,在施工中运用底部注浆法。

2.4增大承台面积法

这种方式适用于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设计不符合的情况。利用这种方法时,可对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以利用。在工程中,利用增大承台面积的方法能够使建筑物工程桩与加固钢管桩形成一个整体。在建筑物的工程桩承台中置入预留钢筋,保证工程中不会出现“吊脚”现象。在基础承受偏心受压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不对称加宽,而在承受中心受压的时刚好相反。应将原有地基洗净并铺设一层水泥浆,使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增强。同时在加宽部分的地基上使用夯实垫层,其厚度和材料与原有地基的一样。条形基础加宽时可以沿着纵向分段,分段长度为1.5~2m,扩大的宽度部分底面应高于或等于原有基底。加固混凝土套的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基础工程设计规范》中所提出的标准。

2.5注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注浆地基施工技术,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地基强度。硅化注浆地基处理技术和水泥注浆地基处理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注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注浆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中的水泥注浆处理技术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压浆泵与灌浆管在不良地基的土体中均匀地注入调配好的水泥,利用水泥浆直接填充、渗入以及挤密等方法,提高岩石、土颗粒间的密实程度,并将土体中的水分和气体及时排出,填充孔隙部位。当注入的水泥浆材料完全硬化后,会与原有土体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地基的抗渗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地基土体的压缩性,达到地基的处理和加固的目的,为房屋建筑工程的各项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2.6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在开展土体质地较软、无法承载建筑实体结构的施工地基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来开展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在开展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时,应当挖除一定部分施工地基中的软弱土体,然后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作业面上回填压缩性较好、强度较大以及不含有腐蚀性成分的灰土、矿渣、粗砂以及卵石等材料,并对回填材料进行夯实处理,确保地基土体形成稳固且符合施工标准的持力层,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实体结构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在进行换填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适应的回填材料,确保房屋实体的结构安全。

2.7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是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常用技术,可以按照施工材料的种类将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划分为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砂石桩地基处理技术以及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处理技术。在进行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中,主要采用较重重锤通过施工机械的击打,将钢管置入不良地基的土体中,侧向挤密成孔,在拔出钢管后,向桩孔中回填灰土材料,并进行夯实处理,实现灰土材料与周边土体形成一个复合地基,提升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在进行砂石桩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主要有砂桩和碎石桩 2 大类,该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土体较弱的施工地基,采用高压水的冲刷或采用震动、冲击等方法进行开设孔洞,同时在开设的孔洞中回填砂或砂石,形成密实桩体,从而提升房屋建筑工程地基的强度。

3、对基础工程加固设计施工的建议

基础工程加固施工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要做到科学设计;要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要对整个加固工程设计施工都进行全程监控,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监督。在建筑结构修复中,地基基础加固常用方法有:用分批分段更换病弱地基土、压力灌浆加固(包括硅化法加固地基)、挖钻孔灌桩加固、加桩加固等。地基加固方法选定时应充分地了解地基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一般是在建筑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地基加固工作的,因此施工比较困难。所以既应确保地基的加固质量,达到极好地加固效果,也应采取措施来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在这些常用的加固方法中,压力灌浆加固施工工序为:钻孔清管打管注浆拔管清管。(1)钻孔:电动钻孔机在布孔位置钻孔,钻至设计的标高;(2)清管:注水清理胶管、无缝钢管,检查能否确保注浆通畅;(3)打管:按设计要求分次将无缝钢管插至设计标高位置;(4)注浆:用灰浆搅拌机搅拌水泥浆,吸入注浆泵内,通过胶管注入到无缝钢管

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工工程基础施工是一项首要环节,对其进行控制,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严格控制其质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同形式的基础进行处理,为了确保施工质量,要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进而有效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红.既有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及其工程实现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第2篇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危旧房屋改造暨地震恢复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不久前在我市**召开的全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暨农村危旧房屋改造现场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全市20xx年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建设工作。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基本估价

一是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成绩显著。20xx年,是我市认真总结20xx年试点经验,在五县区全面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共完成建设任务1万户。其中:完成省级补助项目9000户(拆除建设20xx户、加固改造7000户)、完成市级配套项目1000户(拆除建设200户、加固改造800户);实施项目中,包括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80户;实际运用省级补助资金24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78万元,县区投入191万元,农民自筹投入1.62亿元,银行贷款973万元,社会投资36万元,彩票公益金投入2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9.69万个;项目涉及70个乡镇、724个村委会。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工程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分别被省人民政府评为20xx年度云南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二是“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迅速有效开展。盈江“8·21”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及受灾县(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恢复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新建和维修加固并举、速度和质量并重,迅速有效地开展了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目前,恢复建设工作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全市民房恢复建设项目共有8665户,其中,重建项目3703户,修复项目4962户。目前,重建项目已全部动工,其中:基础已完成3414户,占92%;主体结构已完成2801户,占76%;瓦屋面已完成1946户,占53%;入住1946户,占53%。民房修复项目已全面完成4962户,占100%。5890万元民房恢复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已全部下拨,各县区已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发放补助资金5253.88万元,占补助经费总额的89%,其中:隆阳区850.78万元,**县2902.5万元,龙陵县1500.6万元。

教育系统恢复建设总项目66个,其中:已完工项目24个,占36.4%;正在进行主体施工36个,占54.6%;正在开展地勘、施工图设计等相关项目前期工作6个,占9%。3148万元教育系统恢复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已全部下拨。

卫生系统恢复建设总项目56个(拆除建设38个,维修加固18个),其中:已完工项目18个,占32%;主体工程完工6个,占10.8%;在建28个,占50%;正在办理招投标4个,占7.1%。662万元卫生系统恢复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已全部下拨。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民房建设和地震恢复建设工作仍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民房建设压力较大。一方面,震情形势严峻。我市属地震多发地区,仅1900年以来就发生5.0级以上地震33次,每次地震,农村民房均不同程度受损。据地震部门分析预测,今后一段时期,我市仍将处于新一轮强震活跃期,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现有农村民房地震安全隐患突出。我市农村民居建筑质量普遍不高,大量农村民居建筑结构不合理,整体稳定性不好,抗震性能差,普遍缺乏科学的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和防震减灾对策措施。据20xx年普查统计,我市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农村民房高达34.9万户,仍有墙抬梁房屋约5.06万户。在普查统计的58.19万户农村民居中,特别危险急需加固改造的达6.21万户,特别危险急需拆除建设的达8.85万户。二是部分灾区民房统建点恢复建设进展缓慢,按照预定时限完成恢复建设任务繁重。三是恢复建设内业痕迹管理、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全面抓好“三项”工作

20xx年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全省开展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为重点的农村民房建设的有利时机,全面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和“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

(一)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20xx年,省下达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任务8600户(加固改造6000户、拆除建设2600户);安排市级配套任务1000户,要求与省里的计划同时安排、同时展开、同时完成 、同时检查验收。省财政户均补助标准与20xx年相同,即加固改造20xx元/户,拆除建设5000元/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继续纳入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实施,安排我市建设任务270户,资金在省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由专项彩票公益金再增加补助1000元/户。今年,要把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要坚持预防为主与救助相结合、重点防御为主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固改造为主与拆除建设相结合、农民投入为主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提高抗震性能为主与改善村容村貌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要把经济条件和住宅条件差、抗震设防问题较为突出的村镇作为重点区域,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村民住房作为重点对象,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分步实施。有关县区要把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作为兴边富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先边后里”、逐步推进实施。

(二)加快“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进度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市“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已到最后攻坚阶段。各有关县区、部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恢复建设任务。

一是要及时发放补助资金。县、乡、村民房恢复建设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机制,逐户检查恢复建设资金补助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验收完工项目,对验收合格的完工项目,要在第一时间将恢复建设资金补助到位,补助到农户手中。

二是要切实加强管理。要严格实行基本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加强恢复建设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痕迹管理;要加强对灾情定损、资金补助、救灾物资发放、张榜公布、资金补助和项目验收等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相关归档建册工作,为审计和检查验收奠定基础。

三是要认真做好检查验收工作。6月中下旬开始,对已完成的恢复建设项目实行由下到上逐级检查验收,村级验收到户,乡镇验收到村,县区验收到乡镇。7月上旬,市里将组织对受灾县区恢复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检查验收恢复建设批准方案、救灾款物、恢复建设资金的发放使用和管理、灾情定损、张榜公布、资金补助和项目验收等情况,有关县区要切实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要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安排灾民群众基本生活,是灾区恢复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已进入春荒灾民生活困难救助阶段,市级已下拨经费60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灾民春荒生活困难。各县区要把上级补助资金同本级安排经费合并安排,把安排灾民基本生活和加快民房恢复建设作为恢复建设的两个重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要组织工作组深入灾区,进村入户,加强检灾区的五保户、低保户、困难户、优抚对象救济救助情况,逐户检查救助措施的落实情况,抓好粮食、衣被等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基本生活所需,确保不出现非正常情况。

(三)抓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摸底调查工作

摸清农村危旧房屋底数,是搞好民房建设改造的基础。最近,为加快制定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实施规划,全省正在对农村危旧房屋及其居住对象情况进行全面分类调查和数据收集,我市对此已作了初步安排。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根据调查范围、调查内容和填报要求,认真、如实填报;同时,要注意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心中有数。要加强对上汇报衔接,争取尽快将农村危旧房屋纳入全省改造实施计划。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和“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整体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做到“四个强化”,搞好组织保障,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和“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和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和领导挂钩到片、部门联系到村、干部负责到户的工作机制;要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明确质量要求,明确完成时限,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和“8·21”地震灾区恢复建设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较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要坚持“渠道不变、任务不变、用途不变”和“统筹规划、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救灾建设、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建设、移民等各类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安排项目计划,科学配置各种资源,整合各种相关力量,促使项目和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强化跟踪督查,加快工作进度

任务确定后,落实是关键。县区、乡、村三级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跟踪督查工作,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市政府督查室、市委政研室要牵好头,联合审计、财政、建设、民政、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督查组,适时有重点地深入开展专项检查、督查工作。

(四)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房屋建设;施工;注浆技术

注浆技术作为一种结构的加固方法,经常使用在房屋建筑上。注浆的技术原理是在松散的土层中或含水的土层中注入浆液,确保固结颗粒能够对土层进行填充,从而改善土层的力学性质。这种工艺已经广泛应用在房屋建设中,通过填充房屋建筑的裂缝,来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1 注浆技术的适应性和优点

1.1 适应性

一方面,注浆技术主要使用在已经建成的楼房建筑中,尤其是已经装修完成的房屋。当房屋出现裂缝时,采用注浆工艺,能够不影响原来的混凝土结构,对装饰面产生的影响也会降至最低。注浆技术的加固原理是在压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将流动性的粘结剂压入需要加固的物体中,来提高密封性和粘结效果。

另一方面,注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使其能够在一些特殊的工程中应用,比如因为周围环境制约而无法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施工的部位,常见的例如文物建筑中,雕刻的花梁或者琉璃瓦面出现裂缝的施工。

1.2 优 点

(1)从施工工艺的角度讲,注浆方法所使用的操作设备比较轻巧,操作工艺也是很简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也能够适应。

(2)从防水效果的角度讲,在混凝土的裂缝中注入浆液的充填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密实度。对于已经老化的、出现蜂窝麻面的混凝土,注浆工艺能够起到对内部改善强度、对外部补强粘结的双重作用。

(3)从使用性能的角度讲,在注浆施工中,使用的都是综合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良好的材料,且材料不容易出现老化的现象,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注浆技术的类型

2.1 静压注浆法

静压注浆法通常使用在地基比较松软的地方,施工中用到的是劈裂原理。所谓劈裂原理,也就是在地基中注入水泥浆。由于水泥浆的比重大、压力大,就会找到地层中应力最薄弱的地方进行劈裂和延伸,于是就会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凝结体。这种凝结体起到骨架的作用,在地层中能够对周围的土体进行挤压和密实,从而减小土体中的孔隙,使压缩模量增加。于是,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大大减小了沉降变形的现象。

2.2 复合注浆法

复合注浆法通常使用在桩基础的加固上,该工艺结合了静压注浆和高压旋喷两种方法,将两者的优点发挥了出来。在施工操作上,一般是首先采用高压旋喷注法使水泥浆喷注成为桩柱体,然后使用静压注浆法使浆液向四周扩散,从而消除注浆的盲区。该方法使用范围比较广,砂石、卵石层可以使用,粉土、粘土、细砂层、淤泥层也可以使用,甚至在岩溶土洞上也能够使用。

2.3 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通常用在水利工程的防渗上,用在公路软地基的加固上,用在矿山井巷的加固上。另外,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和地铁的快速修建,高压喷射注浆法也逐渐应用在深基坑的止水防渗上。

3 房屋建筑中注浆技术的要点

当房屋出现病害时,清凿是一种处理方法。但是该方法工作量大,会对房屋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强烈的震动也会使房屋构件之间的接缝产生松动,带来安全隐患。相对比之下,注浆工艺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注浆材料的使用不合格,也会为施工带来困难,增加成本。因此,在对房屋采取注浆工艺时,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3.1 通过房屋病害分析,选择注浆方式

房屋出现病害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影响因素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设计、施工、管理、选材。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速度很快,新型的施工材料不断更新,为房屋质量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因此,要事先对房屋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了解病害成因,从而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作为一名工程人员,必须掌握新的技术和材料。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才能正确的选择注浆方法,真正提高地基承载力,达到加固和防渗的效果。

3.2 注浆材料的选择

3.2.1 材料选择的原则

①对于普通的裂缝而言,材料要具有渗透性和亲润性,能够保证浆液可以进入细小的裂缝。对于潮湿度比较高的裂缝而言,材料除了具备亲水性以外,还要具有扩散性和粘结性。②材料要不易老化,有较高的粘结力和强度,填充性要好,综合力学性能要好。③材料在施工中的操作要比较简单,价格适中。④材料要无毒无公害,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3.2.2 注重材料的质量

房屋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房屋病害的防治上要特别关注材料的质量。因为在缝隙中实施灌浆,一旦材料质量不过关,后期的处理会很困难。所以,要把好注浆材料的质量关,禁止使用假冒伪劣的产品。在使用之前,要详细了解材料的相关特性,确保准确无误方能用于注浆。

3.3 控制注浆压力

注浆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注浆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容易带来损失和破坏。经过相关的实践证明,对于门窗、墙体、窗墙孔等,最适宜的注浆压力在0.1~0.3MPa之间;对于梁、板、柱、地下室混凝土等,最适宜的注浆压力在0.5~0.8MPa之间。只有控制好注浆的压力,才能达到最佳的加固补强效果。

3.4 对注浆效果进行监控和检测

注浆工艺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注浆的效果进行检测。注浆的检测有两个方面,一是堵水测试,二是加固测试。对堵水测试而言,方法主要是在注浆工艺实施的前后,对土的渗透性变化进行判断和比较;对加固测试而言,方法主要是分析土层在注浆前后的强度变化。

4 结 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但是,受工程材料和建筑自身重力的影响,工程会出现裂缝,从而引起渗漏,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注浆技术针对于裂缝,能够进行加固和修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工程人员应当重视这一技术,加以充分的利用,以保证建筑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董秀鑫.建筑土木工程中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J].建材发展导向,2013(04).

[2]黄源昌.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注浆技术研究[J].建筑,2013(23).

[3]靳少华,宁敏.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22).

[4]董维.论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2010(16).

[5]刘美艳.小议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第4篇

20*年,我部围绕抗震防灾法制建设、工程抗震技术标准、工程抗震质量监督、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和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等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指导建设系统的抗震防灾工作

20*年初,我部印发了《建设部20*年抗震防灾工作总结及进一步加强抗震防灾工作的意见》,总结、部署建设系统的抗震防灾工作。7月,组织召开了“全国抗震办主任座谈会”,云南、安徽、新疆、北京、江苏等地交流了抗震管理工作经验,会议讨论了新时期建设系统开展抗震防灾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抗震防灾工作的工作重点,提出从房屋建筑设防为主转向房屋建筑与市政设施并重;超限高层抗震审查与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并重;城市房屋建筑抗震与村镇房屋建筑抗震并重;新建筑抗震设防与使用过程中维持设计抗震能力并重;从应急预案编制和颁布转向日常演练和应急措施落实等新思路。

(二)加强抗震防灾法制建设

20*年,我部依据《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制定《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抗震质量监管责任、抗震设防强制性要求以及在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环节必须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等提出了更明确、更严格的要求。

(三)完善工程抗震等防灾技术标准体系

20*年,我部在继续贯彻《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工程抗震技术标准的制定步伐。《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村庄与集镇综合防灾规划标准》的编制工作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进展顺利。

(四)强化工程抗震设防监督

20*年,我部在组织全国工程质量大检查时,把新建工程抗震设防质量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组成15个工作组,抽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通过质量检查促进各地提高新建工程抗震质量。同时,我部继续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管理工作,全国和各地专家委员会依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要求,严格审查。

(五)提高城乡抗震防灾能力

我部编制了《城市建设综合防灾“十一五”规划》,作为《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在城市抗震工作中,着重推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和实施,各地积极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试点,完成了福建省泉州市等城市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在村镇抗震工作中,注重基础性工作,组织有关课题研究,完成了4册村镇建筑抗震图集初稿,并结合《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的编制,完成了西南农村木构架、土坯维护墙房屋1∶1足尺的振动台试验等。

(六)加强建设系统地震应急能力

20*年,我部按照国务院应急预案工作会议要求,印发了部门预案《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各地建设系统也制定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七)推动工程抗震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积极推动城市燃气突发灾害与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试点工作。牵头组织召开了中美地震工程协调会,探讨进一步拓宽中美地震工程的合作领域。

二、20*年抗震防灾工作要点

20*年,我部将继续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25号),切实增强城市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村镇抗震防灾工作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与完善抗震防灾法制建设

通过宣传、贯彻《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进一步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指导各地在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环节严格执行抗震设防强制性标准,做到依法开展抗震防灾工作。抓紧起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组织开展《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调研工作。

(二)强化抗震防灾领域的基础性研究

强化城市抗震防灾体系理论研究和工程抗震等防灾领域的基础研究,大力开发和推广工程抗震等防灾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继续完善工程建设抗震技术标准体系,

提高我国工程抗震和城市抗震防灾的科技水平。包括组织大跨空间结构抗震设防审查技术要点、喀什老城区抗震对策和市政基础设施抗震设防政策等研究课题,争取尽快颁布《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标准》、《村镇综合防灾规划标准》、《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等抗震防灾技术标准。

(三)加强村镇抗震防灾工作

进一步研究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的工作思路和对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关于村镇建筑抗震防灾的措施,推广各地开展村镇建筑抗震防灾工作的先进经验,组织《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和相应图集的培训,开展“村镇农居地震安全工程

”试点工作,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抗震技术,对新建农房设计与建造进行指导,使其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导致的村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部署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抗震普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关于“2010年前,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完成县级以上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搞好抗震加固或改造”的要求,指导开展地震重点监视区的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普查工作,通过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普查,摸清现有建(构)筑物抗震能力底数,为旧城改造、抗震加固、抗震鉴定提供依据,为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为地震应急、震后恢复重建和城市安全防范研究提供条件。

(五)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专家对部分地区抗震防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进一步加强对各地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指导。颁布《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指导有关协、学会组织开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技术标准的培训工作,提高各地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水平。

(六)指导城市建筑物加固改造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各地加大投入,明确责任,确定时限,加快抗震加固工作的进度。特别是要重视对城市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及抗震防灾能力的鉴定和评估,完善鉴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第5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 结构 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正文: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特大地震的频繁发生,对建筑结构加固的问题受到了建筑工程界的广泛关注。而我国建筑大多数都采用混凝土结构,结构的抗震性能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的加固。而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问题就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问题。由于混凝土结构建筑往往会出现裂缝的现象,这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施工以及改造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与建筑物功能相适应的加固模式,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保证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安全与稳定。

1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基本原则

1.1 房屋结构力学体系的总体效应原则。虽然结构的加固有时只针对某些危险构件,同时也应考虑结构加固后对整体结构体系产生的影响。

1.2 应遵循先鉴定,后加固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需要加固的房屋建筑结构或构件进行检查,对其进行可靠性的鉴定分析;全方位地了解现有结构材料的性能、结构与构造、结构体系、结构存在的缺陷、结构及构件受损程度、结构受力状况及持力水平等相关信息,为确定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案奠定前期基础性准备工作。

1.3 方案的初选应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取值与原结构设计相一致。

如原房屋结构缺少原始资料时,一般采取实测材料强度等级,然后按现行规范和标准来取值。在进行用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比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方法对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1.4 应尽量利用原有材料和构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原有建筑结构虽然有一定的破损,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所以,在结构加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建筑结构的损坏,减轻对原有建筑结构或构件因拆除造成的二次损伤或破坏。

1.5 房屋建筑的结构或构件的加固方案不是唯一性的,应采取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优化加固方案的原则。既要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可靠性,又需在经济指标上合理承担、在施工加固过程中方便快捷,也要考虑到加固方案减少对使用环境和周边及相邻建筑的影响。

1.6 房屋建筑的结构加固要与抗震设防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6 级及以上的地震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区。从我国房屋建筑过程分析来看,在1976年以前的建筑物大多数都没有考虑抗震设防问题。1989年以前我国的抗震规范也还是对 7 级以上震区才进行抗震设防。从 2008年汶川地震及后面的多次地震灾情来看,我国地震引发的灾害与程度等已不能小视,它已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2 房屋建筑结构的常用加固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建筑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也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建筑业就必须进行多元化、多方位的发展,我们要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良,将新建筑材料、新建筑工艺以及新建筑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在新技术和旧技术的交融之下,建筑结构加固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进行讨论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碳纤维加固技术

碳纤维加固技术就是通过对结构胶和碳素纤维的利用,对房屋建筑的结构予以一定程度的加固,是一种非常经济实惠、独特性质且实用性非常强的房屋建筑加固技术。这种技术使用的原材料非常的独特,非常新颖,且具有一定的特殊结构。这种原材料的强度非常高、能够经受强大的腐蚀性、应用的时间非常长,并且非常的轻巧便捷。碳纤维加固技术中富含的特殊材料还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如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占地面积较小,材料的管理也非常简单,不需要采用独特的监控技术进行监管。在房屋建筑施工领域中,碳纤维加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因为此技术花费的成本较低、实用性强、方便快捷等特性,受到很多建筑设计者的热捧。目前,碳纤维技术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结构的工程以及房屋建筑的防水防漏工程中。现在国内外的很多公司都进行了碳纤维的生产,为碳纤维加固技术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可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

(2)结构粘钢加固

粘贴钢板加固法就是通过对使用胶粘剂的运用,在建筑结构构件的外部粘贴上一层钢板,以此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粘贴钢板加固法采用了先进技术,将钢结构的作用和优秀的性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和表现。

粘贴钢板加固法只需占用较少空间,在工程完成之后,还是能将房屋建筑的原貌予以保持,对房屋建筑的外观以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粘贴放钢板加固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花费的时间非常短,建设的周期短。粘贴钢板加固法采用的原材料也非常简单,运用的工艺非常简单,经济实惠。这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施工的速度非常快,是一种少量湿作业,无湿作业,对建筑工程的外界造成的影响非常小,并且在结构加固之后,对原建筑的结构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3)化学植筋技术

植筋技术就是通过化学粘合剂的使用,将螺杆、钢筋等混凝土进行加固,从而加固房屋建筑的结构。在实施这种技术之前,应该先进行正确位置的选定,之后进行钻孔,在钻孔之后将钻的孔进行清理,然后将准备好的钢筋进行填充,通过锚定胶的使用对钢筋的方向和角度进行控制和矫正,在一段时间后,钢筋就会稳固,之后再进行养护和检验,通过这样的方法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化学植筋技术主要应用于房屋建筑结构的变更和增建,可以通过对剪刀墙、柱头以及楼板等钢结构的改造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

(4)注浆加固设计

注浆技术也是注浆法,这种方法在建筑工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很久之前,人们就对这种方法进行了使用,所以这种方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注浆技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时,应该在低压、慢速的状态下不断的灌浆,覆盖建筑结构的每一个裂缝之中,在浇灌的过程中,将注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裂缝的大小和注入状况进行明确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注入的压力进行调节。注浆技术的使用将原本的防水和加固技术进行了改变,将加固的步骤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减少。注浆加固技术主要运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如大厦、公寓的建设,对铁道的附属构建、桥梁的附属构建,河川和港湾的堰堤、便桥、堤岸、拦沙坝等。

(5)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

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加固技术,在建筑结构中添加一些托架和托梁,增强建筑结构的承受力。在加固的过程中,要将不同的分类元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之后在进行不同的分类。受力点主要分为两种,弹性支点和刚性支点,根据支撑的受力情况,我们将支撑形式分为预应力支撑和非预应力支撑。预应力撑杆是在支撑杆件的基础之上增加预应力,以此来增建房屋建筑结构的预应力。受力体系加固法能将房屋建筑的整体承受力予以一定程度的增加,而且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这种加固方法会对建筑外貌进行一些改变。

(6)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

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就是在承受力较大的结构处进行受力拉钢的补充,将结构的承受能力和房梁的承受能力进行加强,通过这样的方法对房屋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利用,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之中,创新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利用价值的工艺和技术。

结语

在实际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加深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沟通,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加固技术,逐渐增强建筑结构的加固能力,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不同的加固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建筑结构加固,选择经济的施工材料,保证结构安全,开发和研制高效的加固材料,加大截面积技术,进而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维护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建筑企业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文献标识码:A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加固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建筑物和构筑物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足够的重视,而且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凝土结构承载力不足、开裂以及抗震性能降低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下面笔者就针对在对房屋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关加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一)从设计理念上对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理解不够透彻

我国过去在房屋建筑的设计理念上,还没能从最初的单纯设计满足载荷强度的设计原则,转变到既满足载荷强度需求又满足使用寿命需要的设计思路,这也不能符合当今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对使用寿命的要求。而加强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理解,应首先要研究确定结构重要性的方法。

(二)没有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房屋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环境以及有害化学物质的侵蚀,再加上来自风荷载、雪荷载、疲劳荷载、地震荷载、甚至是超载、人祸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同时房屋建筑也会因为自身使用材料的老化而使其本身的性能处于不断弱化的状态,从而造成房屋建筑物结构各个部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此外,大量的病害实例也可以证明影响房屋建筑结构耐久性的因素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来自设计上的缺陷。

(三)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设计缺乏深入的认识和重视

近几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地震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加,对于房屋建筑物这一类的建筑工程而言,由于遭受地震而造成其破坏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领我国工程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的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扭转过去对抗震措施设计被忽略的这种错误理念。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加固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原则我们应该遵从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使得加固措施发挥其应有的综合效应,提高加固效率。其次,我们要始终遵循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始结构构件的这一原则,充分发挥其原始结构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拆分和更换。第三,尽可能的减小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影响。第四,对于加固后的力学分析和校准我们除了考虑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结构设计原则之外,我们还应该将加固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应力、新旧材料协同工作的程度以及加固部分变滞后等现象充分考虑在内。最后,我们应该最大程度的去避免和降低因为设计方案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充分考虑加固措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三、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探究

近些年来,对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也随之不断演变,类型变的复杂多样。然而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结构来找出相对适应的混凝土结果加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的态势下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进而节约成本,创造文化、环境价值。以下就主要介绍我国目前现行的几种混凝土加固的方法。

(一)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于预应力和新增外部荷载的共同作用,拉杆内产生轴向拉力,该力通过杆端锚固偏心地传递到构件上(当拉杆与梁板底面紧密贴合时,拉杆会与构件共同找曲,此时尚有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给构件底面),在构件中产生偏心受压作用,该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构件裂缝发展得以缓解、控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也随之提高。

(二)增设节点加固法

此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主要是通过增加节点来减少结构的跨度,以期达到减少结构内部应力,增强结构承受能力的目的。不过此种方法的采用易受空间的限制,通常只被运用到大跨度的梁、板、网架等水平混凝土结构上。

(三)碳纤维加固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布粘贴结构相应的部位来达到补强加固的效果,而且相对于其他加固方法有着易于施工和不增加截面尺寸等优点。但是碳纤维加固时使用的结构胶属于有机材料,因此也同样存在不耐火,耐高温性能较差的问题,耐久性能也有待改善。

(四)加大截面加固法

混凝土受弯构件往往因为使用时间的问题造成结构的破坏,而这时在其表面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能力和截面刚度,起到加固补强作用。在截面的受拉区加现浇混凝土围套增加构件截面,通过新加部分和原构共同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改善正常使用性能。加大截面加固法施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五)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在节点表面使用特殊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或是角钢,使其协同工作,利用夹钢和钢板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以及自身的承载力来提高核心区承载能力。这样加固法的优点是对结构外形几乎没有影响,施工工期较短,在作业施工时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推广的时间较短,抗老化的性能尚不清楚。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物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必须成为我们重视的问题,这不但需要我们在房屋建筑物方面多年丰富经验的积累和实践,同时还需要我们能够以积极而又谦虚态度对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与惯例做法进行良好借鉴和引进,从而最终引领我国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并入国际轨道,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姚继涛,马永乐.建筑物可靠性鉴定和加固基本原理及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第7篇

摘要:汶川地震后,豫北民居地震安全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结合工作实际,对豫北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现状进行了调查,对豫北民居抗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要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豫北民居地震安全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民居;结构型式;防震保安;措施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269-02

汶川地震的发生,又一次促使我们重视建筑抗震工作尤其是豫北民居防震保安工程。近一个时期,结合河南省实际,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全面掌握我豫北民居基础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对豫北民居地震安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豫北民居的常见结构形式

我省地质条件多样,各地农村的环境气候、建筑材料、风俗习惯差异很大,造成传统豫北民居具有很大差别。主要的结构形式包括:坯木结构(土坯房、生土干打垒)、石木结构、砖木结构、砌体结构等。

1.1 坯木结构、石木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20世纪中期之前建成的民房。目前在我省山区农村还大量存在。这种结构形式的民房,屋盖系统多为木结构(五架梁、七架梁),竖向承重系统为木结构或墙承重,围护系统为土坯墙或毛石墙。这些房屋整体性差,抗震性能不高;多数房屋建造年代久远,缺乏必要的维护和修缮,主要构件或墙体已出现各种破坏特征,无法保证正常安全使用。这些房屋约占我省农村房屋面积的20%。

1.2 砖木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建成的民房,目前是我省广大平原农村地区的主要房屋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民房,为木梁、檩、椽及混合墙体承重体系,均未采取任何抗震措施,抗震能力低。这些房屋约占我省农村房屋面积的40%。

1.3 单层砌体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建成的民房,目前也是我省广大平原农村地区的主要房屋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民房,为砖墙和混凝土预制或现浇构件混合承重体系,多未采取任何抗震措施,存在“高房、大窗”等不利于抗震的做法。这些房屋约占我省农村房屋面积的30%。

1.4 多层砌体(内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建成的部分楼房,目前,楼房是我省广大平原农村地区民居的主要发展方向,发展很快。这种结构形式的民房,为砖墙和混凝土预制或现浇构件混合承重体系,部分采取了抗震措施。多层内框架结构楼房一般为商住楼,多数采取了抗震措施,但也不完备。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交流的增多,农民工带回了先进的房屋建造技术,近年在自建的平房或楼房中也有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但依然存在“高房、大窗”等不利于抗震的做法。这些房屋约占我省农村房屋面积的50%~10%。

1.5 多层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多见于2000年以来建成的部分商住楼,一般一层为住户自营商业门脸,二层以上自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平原农村地区集镇发展很快。这些商住楼,一般均经过专业设计机构设计,专业施工单位施工、监理、监督手续齐全;这些商住楼,均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得当,抗震构造完备,符合当地抗震设防要求。这些商住楼约占我省农村房屋面积的5%。

2 豫北民居抗震存在的问题

2.1 豫北民居面临严重的地震威胁

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1966年邢台地震造成8000多人死亡,4万余人受伤,倒塌房屋8万余间,经济损失达5亿元。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更是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m2,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亿元。1998年1月张北地震造成49人死亡,362人重伤,11077人轻伤,13.6万间房屋倒塌,4.4万人因灾返贫、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8.36亿元。1999年11月浑源-阳原地震造成25542户受灾,重伤10人,轻伤60人,7万余人因灾返贫,经济损失达1.4亿元。这些统计资料表明,每次地震都给当地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

2.2 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

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农村地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这是由于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抗震防震知识,国家又未将村民自建房屋纳入建设管理,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正规施工,缺乏抗震措施,抗震能力普遍低下,普遍不能抵御哪怕是基本烈度的破坏性地震的袭击,做不到“小震不裂、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3 豫北民居抗震防震存在的问题

2.3.1 建房场地选择不合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山区村庄坐落在河道边缘、坡地、丘陵等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地震发生时,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会对民房带来严重危害。对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民房抗震也非常不利。因为采矿、尾矿渗水等引起的地质灾害导致的整个村庄民房出现明显破坏特征的案例时有发生。

2.3.2 多数民房抗震措施缺乏

政府主管部门对村民自建房屋未纳入统一管理。村民建房的传统性,使得多数民房延续着几代人的习惯,门窗的大小及设置,也少有改进;村民建房的自发性,使得村民根本不考虑房屋抗震措施,建房随心所欲,甚至取决于手中有限的建房资金。张北、阳原地震震级不大但民房损毁严重,就与当时民房普遍缺乏抗震措施有关。另外,也多次发生因为工程振动导致的整个村庄民房出现明显破坏特征的案例。

2.3.3 多数村民抗震防震知识缺乏

自邢台地震以来,我国的地震预测、抗震防灾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在偏远的农村,由于经济的落后,村民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考虑房屋抗震问题。而抗震知识又宣传不力,以及村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导致抗震知识传播受限,村民自发加强房屋抗震的要求不迫切。

3 其他地方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的常见做法

3.1 林州市的常见做法

在辖区豫北民居建设中推广抗震实用新技术,采用砌体结构来替代传统的土坯、木梁、木檩结构体系,新建、翻建、改造的豫北民居都增设了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抗震措施。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抗震、节地、节能的住宅设计样图和各种技术资料,组织工匠培训,提高了豫北民居建设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3.2 新疆自治区的做法

自2004年至2008年,自治区决定用5年时间,通过抗震加固、拆迁重建等方式,使全区城乡住宅抗震设防水平普遍提高,使城乡250万户,约1000万人口住进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2004年,全疆城乡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住房18.5万户,约有60万人搬迁新居,之后四年还要完成近182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的改造和建设任务。对和田地区7县1市农村贫困户全部纳入自治区建房资金补助范围;调整了农村建房补助标准,继续增加建房补助资金。

3.2 云南省的做法

云南省决定从2007年开始,用10年时间,省级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广大农村特别贫困、特别危险、特别简陋的民居拆除重建100万户、加固改造200万户。同时,对全省民居建设提出抗震防震安全的要求。要通过建设一批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进一步完善民居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规政策体系,增强农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力争到2020年使全省民居都能抗御6级左右地震,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自2007年,云南省对地震活动区带与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民居,分期分批地进行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

4 今后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4.1 搞好村庄规划编制

结合豫北民居防震保安工程普查成果,搞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村镇选址、道路布局、房屋间距、避险通道等要符合抢险、救灾、救援、疏散、逃生等要求,并应编制应急预案。对坐落在河道边缘、坡地、丘陵等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自然灾害易发地段的村庄,提出整体搬迁方案,或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消除大的隐患,杜绝大规模群体伤害事件的发生。

4.2 编制和完善豫北民居抗震技术规范、措施

4.2.1 编制农居既有房屋抗震技术规程

编制适合我省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豫北民居既有房屋抗震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抗震设防目标,不同类型结构、不同抗震能力要求的抗震规定、抗震构造措施和施工技术等。

4.2.2 编制豫北民居加固图集

在总结国内外民居抗震加固经验和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适用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类型、不同抗震能力要求的豫北民居抗震加固图集。图集力求简单、易懂、方便、实用、门类齐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的农民可从中找到满意的加固方案。

4.2.3 完善豫北民居新建房屋抗震技术

根据不同地区地震环境、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等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编制和完善《河南省村镇房屋抗震技术措施》、《村镇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村镇建筑抗震对策与技术措施》。组织修订、完善和编制适合不同烈度区、满足不同建房标准需要、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居建筑设计方案,免费提供给建房农民使用,强化这些技术规范在我省的指导性作用。

4.2.4 加强豫北民居防震保安知识的宣教

通过豫北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发挥抗震防灾、村镇建设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并借助已有的村镇建设、抗震防灾专业培训体系,进一步推进抗震知识宣传和教育;借助新闻媒体、进校宣传、大众宣传等渠道,进一步普及抗震避险、逃生自救、房屋抗震知识,提高大众对抗震知识的整体认知程度。

对于农村新建房屋,因为主要由回乡的进城务工人员和活跃在农村专门从事民房建造的“盖房班、建筑队”施工,结合我省已出台的《河南特色民居推荐图集》和《施工图集》等技术文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使他们认识到抗震措施的有效性,掌握必要的抗震知识,建房时能做到“地基牢一点,基础宽一点,离河远一点;墙体好一点,连结紧一点,钢筋多用点,水泥多用点;房子矮一点,门窗小一点,房顶轻一点;圈梁设置点,构造柱设置点;布局合理点,造型简单点。”

4.2.5 实施豫北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工程

在我省各地,搞一批“防震保安示范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已开发的豫北民居抗震防震技术措施,提高豫北民居的抗震防震能力,以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5 结束语

因为调查样本数量有限,本文可能还不能反映豫北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现状的真实全貌。

总之,为了豫北民居防震保安工程,还需要政府必要的资金投入。从技术层面,从政府管理层面,还有许多艰巨、细致的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9[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马松雯,田立臣,董殿江.中国古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2010,(01):46.

第8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建筑施工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运用结构加固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了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作为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关键标志之一,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偷工减料、材料低质现象,由此产生的房屋结构变形、出现裂缝和断裂的现象层出不穷,房屋建筑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也对房屋建筑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实际上,结构加固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施工成本,在_保房屋质量、提高房屋使用效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几种常用的房屋结构加固技术介绍和分析

(一)外包钢加固技术

这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的周围进行型钢包裹的技术,目的是提高房屋建筑本身的承载力。在运用外包钢加固施工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首先要根据混凝土的截面形状确定包角的方法,例如矩形截面采用的四角包角的方法,而圆形截面则采用扁钢夹套箍的包角方法。其次,如果混凝土出现了裂缝,则必须引用湿式外包的方法,也就是使用乳胶水泥浆、环氧砂浆等进行裂缝填充。

(二)预应力加固技术

主要是借助于外加的钢筋拉杆或者是撑杆来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的一种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中主要采用的具体加固方法有水平式、下撑式和组合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加固方法一般是应用在房屋建筑承载力要求相对较小的施工过程中,并且在高温下的混凝土和容易变形的混凝土结构中是不适用的。

(三)粘钢加固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被应用房屋建筑的梁、板、柱等构件方面的一种加固技术,是利用相关的粘贴剂将钢板粘贴在需要加固构件的表面来实现加固效果的加固技术。这种方法主要被运用到房屋建筑构件的修补,如基层修补、混凝土裂缝修补等方面。不会对房屋建筑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是粘钢加固技术的最大优势。

三、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实例

(一)工程简介

根据北京市老旧小区抗震节能改造的要求,2015年石景山区对首钢涉及老旧小区的分抗震节能改造形式,涉及到3个小区、14栋住宅。主要加固设计如下:一是建筑外墙单面加固基础设300x300mm地梁,基础埋深为地面下0.9m。二是喷射混凝土面层内设钢筋网,并设U型锚筋进行固定。三是板墙门洞口设钢筋网进行加固,板墙为C30预拌混凝土。

(二)施工操作

在具体的施工流程方面,主要是按照搭设脚手架墙体表面处理植筋钢筋网片绑扎喷射混凝土找平养护节能工序施工外架子拆除土方开挖基础加固土方回填的流程进行加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加大截面、加大预应力等加固施工技术。部分施工图纸如下。

在这个施工过程中,除了要做好相关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之外,还要做好相关的加固施工操作事项。如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等等,以此来确保加固施工的安全和效果。

经过加固施工后的14栋住宅与过去相比有了更高的稳固度,并且在建筑节能方面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

四、结语

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对房屋建筑施工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结构加固技术往往与多种技术结合应用,一定要做好施工工序的确定和施工工艺的优化,确保结构加固技术效能的充分体现。

第9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加固技术;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证房屋安全的大前提下,人们在经济能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房屋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要求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中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现就房屋建筑工程改造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所用到的几种加固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房屋改造装修墙体拆改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1、承重墙不能随意拆改在墙体拆改时,承重墙是不可以随意拆除的,因为这关系到房屋的结构安全。而且如果拆改了承重墙,邻居是有权投诉并要求恢复原状。同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房屋建设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

1.2、墙体拆改应注意隐蔽工程在房屋改造装修的墙体拆改中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则以外,还得注意墙体中的隐蔽工程。一般墙体中都带有电路管线,不要野蛮施工,否则弄断电路的话轻则影响正常使用,重则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在拆之前,也要对电路的改造方向详细考虑。在墙体拆改时也要考虑水路的影响。

二、外包钢加固法的技术要求

2.1、材料

2.1.1 加固用钢板或型钢应采用Q235和Q345结构钢

(1)所用钢材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材。

(2)焊条的型号应与被焊接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并且满足设计要求。

(3)焊接工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或《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l的规定。

2.1.2结构加固用胶粘剂同下文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要求

2.2、外包钢加固法工艺流程

(1)施工准备一(2)脚手架搭设一(3) 表面处理―一(4)密封边缘―一(5)配胶―一(6)注胶(或涂胶)一 (7) 固定及加压一(8)静置养护一(9)质量检测一(10)粘贴钢丝网―(11) 防腐处理。

2.3、加固施工的要点及施工步骤

2.3.1、常规粘钢施工要点

粘钢加固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粘结施工质量。粘钢加固施工应严格按上述工艺流程进行,并由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

2.3.2、柱子外包粘钢加固施工步骤

(1)实际测量柱子各细部尺寸。

(2)根据加固设计图纸及柱子实际尺寸,进行材料(钢板和型钢)剪裁。

(3)在地面上将各种钢材焊接起来,形成几个部分。

(4)通过定滑轮将各部分安装在柱子上,通过焊工,将各部分型钢焊接起来,形成加固柱子的框架。

(5)由下而上分别焊接地脚板、加力板、拉劲板。

(6)对需要灌界面胶泥砂浆的部分,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钢板除锈及涂刷界面胶剂。

(7)灌界面胶泥砂浆时,应每焊接一块高50cm钢板就灌浆一次,保证所灌的结构胶泥砂浆密实。

(8)焊接完毕后,对加固的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

2.4、外包钢施工检验内容

(1)粘钢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呈新混凝土表面,无粉尘,无污物。

(2)所粘钢板的抹胶表面,必须打磨出金属光泽。

(3)严格按照A、B组分配胶比例,并进行充分搅拌。

(4)钢板上抹胶应两边薄、中间厚,并100%抹满,对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凹处抹胶补平,混凝土上钻孔,应灌胶入孔内。

(5)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方木条加压,检验时以钢板两边缘有胶溢出为合格。

(6)在常温20℃时,固化时间大约二十小时,温度越高,时间越短。

(7)粘钢拆模后,检验钢板边缘溢胶色泽、硬化程度,以小锤敲击钢板的有效粘结面积。标准锚固区面积S≥90%,非锚固区S≥70%。

(8)防腐处理应满涂所粘钢板并将钢板溢出胶的范围也包括进去

2.5、质量验收

外包钢完成后,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现场检测。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为验收依据。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抹灰隐蔽。

三、碳纤维布加固技术要求

3.1、碳纤维布的选择原则

(1)碳纤维布的采用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是聚丙烯腈基(PAN基)12K以下小丝束连续纤维。单位面积质量300g/m2。

(2)结构加同用胶粘剂采用A级配套胶。必须是免底涂,且浸渍、粘贴与修补兼用的单一胶粘剂,胶粘剂厂商应出具免底涂的胶粘剂证书。结构加固用胶粘剂应进行安全性能指标、湿热老化检验合格;必须通过毒性检验,对完全固化的胶粘剂,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实际无毒卫生等级要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简易鉴别纤维织物(碳纤维布)采用剪下一小块纤维织物用打火机或在煤气炉上点火燃烧,织物立即卷曲或有灰烬出现,判定该产品系用劣质纤维或掺合其他品种纤维制成。

(3)碳纤维布和胶粘剂必须按规定做适配性试验,进场时按规定取样送检,并随产品一道提供相关合格证明文件。

3.2、施工工艺

3.2.1表面处理

(1)混凝土表面处理应平整、清新、干净、无杂物、油污并打磨除去碳化层,用丙酮擦拭保持混凝土表面清洁、干燥。

(2)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凹陷应采用修补胶修补填充找平。进行糙化处理。

(3)碳纤维布转角粘贴时,对梁、柱、板的棱角应用机械打磨成圆弧角,进行圆化处理。

3.3、碳纤维布粘贴方法

(1)碳纤维布粘贴应采用湿法铺层和常温固化。

(2)应采用滚筒将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指触干燥后进行找平,找平层指触十燥后尽快进行碳纤维布粘贴。

(3)粘贴碳纤维布用手轻压贴于需粘贴位置,采用专用的滚筒顺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纤维布,密实结合;滚压时不得损坏碳纤维布。

(4)对粘贴空鼓的确认和处理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2009相关条款执行。

(5)多层粘贴时,在碳纤维织物表面指触干燥后立即进行,若超过40min,则应等12h后,再行涂刷粘渍胶粘贴下一层。

(6)沿梁长方向粘贴纤维布,在截断处、支座和集中荷载处设横向压条;梁斜截面粘贴同定粘贴纤维布宜采用织物压条。

3.4、碳纤维布加固的施工程序

(1)施工准备一(2)表面修补一(3)修补找平一(4)定位、下料一(5)粘贴碳纤维布一(6)表面防护一(7)检验、验收。

3.5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1、施工开始前,应确认碳纤维材料和粘结剂、底层树脂、找平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2、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见下列要求:

1)碳纤维片粘贴位置与设计要求位置相比,中心线偏差≤10mm钢尺测量全部。

2)碳纤维片粘贴量≥设计数量根据测量计算全部。

3)粘贴质量:单个空鼓面积<1000mm,充胶修复;≥1000mm,割除修补 ;空鼓面积之和与总粘贴面积之比小于5%,锤击法全部或抽样。

4)粘结剂厚度板:2mm±1.0mm;钢尺测量每构件3处;织物:<2mm。

3、粘接质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补时,应沿空鼓边沿,将空鼓部分的碳纤维割除,以每边向外缘扩展100mm大小之同样碳纤维材料,用同样粘结剂,补贴在原处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