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

时间:2023-09-17 15:03:38

导语:在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

第1篇

公司长期致力于山楂叶总黄酮和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和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开发研制的新药有山楂叶总黄酮冻干粉针剂、胶囊和滴丸,并已申报了国家专利。通过技术研发和专利实施,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公司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始终将专利技术实施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积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

多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专利工作机构,充实专利工作人员,落实专利工作经费,确立专利保护工作制度,将公司的专利保护工作纳入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一、专利工作机构

山西金甲药业有限公司是绛县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从企业建立之初,我们就将依托科技进步,带动企业整体实力上升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规范企业的科技研发行为,我们先后制定了企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企业突出技术人才奖励办法、企业人才库建设方案、企业科研开发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

我们针对公司科技研发工作的实际,成立了公司的专利管理机构——山西金甲药业有限公司科技研发管理中心。并从企业内部择优选拔了一批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该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设主任一名(副总经理待遇),其主要职责是全面统筹协调公司内部的科技研发工作和专利管理工作。下设研发管理部和专利工作部,各设部长一名。其中,专利工作部专门负责公司专利法规宣贯、专利申报、专利推广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设专利申报科和知识产权保护科,各设科长一名。专利申报科负责公司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工作,并负责将形成的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科负责公司已形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重点是专利涉及法律的相关事务。

二、经费配置

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专利工作当作保护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在人员和队伍上予以重点保障以外,还在资金上给予了重点扶持。特别是在公司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申报乃至专利保护工作方面,更是重点予以资金扶持。自一九九八年以来,公司在专利工作方面的资金投入达到了近三百万元。

三、专利工作制度建设方面

针对当前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情况,公司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专利工作制度。从专利研发、专利申报、成果转化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均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公司所获知识产权的特点,专门制定了保密项。制度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公司专利保护工作的进展。

四、近年来专利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2篇

一、高等科研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现状

然而,笔者发现,虽然目前高校对科研档案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高等科研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管理制度缺失和管理设施缺乏

目前,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不尽如人意,一般采用常规性的档案管理方式,而这种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求。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手段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对归档的具体工作的敷衍。

高校的科研档案管理缺乏必要的基本管理设施,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柜,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际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对科研档案有足够的认识,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对科研档案进行系统管理。

1.2科研档案管理意识缺乏

科研档案管理意识的缺乏不仅仅存在于档案管理人员,也存在于具体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不重视,使科研档案在初始阶段就失去了有效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就会形成项目进行到最后才进行补充,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高校管理者的科研管理意识水平也有待提高,目前学校对于科研档案的管理也存在着管理、检查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也没有相应的规定来约束和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

1.3科研档案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高校的科研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应当对阅览、下载、复制、转载等手段进行控制和约束,严禁杜绝非法利用。但是在实际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相当缺乏,很多高校并没有相应的规定,或者有了大概的相关规定,但是在执行方面也没有完全落实。

1.4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宣传不足

随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撑,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对于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远远不够,导致了很多科研人员并不了解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时导致了很多从事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也严重制约和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等科研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改善与优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高等院校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2.1规范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

首先,从宏观上来说,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从制度上和资金上给予科研管理工作倾斜。建立明确和详尽的工作管理制度,以及合理的归档程序。并且,在具体的实际管理工作中,也要保证管理人员经费、办公设施的到位,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落实工作制度。

其次,从微观上来讲,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必须依托现代管理理念,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点,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同时把科研档案管理和现代办公技术结合起来,来达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目标。具体来说,科研项目的申报环节、研究试验阶段的各种原始数据和报告等、验收阶段的研究报告、论文等、成果申报阶段中成果登记、成果应用等。这些所有的案卷,都要按照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归档和保存。并且还要注重档案管理过程中分类检索原则,充分适应当前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2.2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意识,规范科研档案管理

首先,从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角度来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能力,开阔自身的眼界和思路。不仅仅把自己看做一个服务人员,而要进一步投入到实际的科研活动中,及时掌握科研工作中的原始资料,从初始阶段就保证科研档案的高质量。通过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为学校提供高效的服务,从而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其次,从科研人员的角度来说,要增强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使其充分明白科研档案的具体价值。这也进一步要求科研人员要重视科研档案的归档和管理,把这份工作作为自身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也是科研档案管理发展的必要基础。

再次,从学校管理者角度来说,要注重培养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提升具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适应当前时代对优秀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并且,要为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使二者互动交流,并能有效的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有效的为科研人员进行高效服务。

2.3规范高校档案管理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首先,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来保护高校的知识产权。对所有的知识产权的产生、获取、流转等具体过程要真实和完整的记录,合法并且合理的来利用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知识成果。利用归档保存的方式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统一集中管理,促进知识产权的流转规范化,以及在下一步的科研活动中的推广和利用。

其次,相关规章制度要落实到人,做到有责必查,出现问题能够找到相关的责任人。科研文档的形成、积累、完成由科研负责人负责。科研负责人对文档的管理期限和密集提出建议,并且要对科研档案进行超前控制,确保科研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且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科研负责人进行监督和知道,帮助科研负责人保护原始科研文档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双重保护促进科研文档的知识产品不受侵犯。

第3篇

1、双软企业认定:指的是“软件产品登记”和“软件企业认证”。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3、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促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确保各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工程质量,信息产业部从1999年开始建立的制度。

第4篇

但是目前平台只有单一的基础专利信息,尚不能满足广东省众多有不同应用需求的用户对各种知识产权信息的迫切需求。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分散,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没有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机制;第二,全社会特别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不强;第三,能够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指导信息利用服务的队伍严重不足;第四,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和服务网络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公众缺乏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权威、高效,便捷的手段。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自主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利用和服务的任务十分紧迫。国内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较快的兄弟省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正在加大投入,抓紧建设综合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为顺应广东省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形势,为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拓展职能、提升服务提供支撑,我们觉得应该尽快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以大力提升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为特色,以集成共享,扩大服务为目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通过3~5年的时间,建立各类知识产权信息基础数据群和专题数据库群,以及各类知识产权应用系统,创新一个集基础数据源与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信息综合服务体系,为广东省不同应用层次的用户提供知识产权信息及全方位服务,为实施国家和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广东省从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的跨越提供有力支撑。

1 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广东的迫切需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广东,实现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广东省的重要任务。在这一重要进程中,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化传播和服务向深层次发展,为各级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综合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和服务,将有助于广东省政府、企事业单位及时掌握技术市场动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知识产权及时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全面提高广东省产业竞争力,为构建创新型广东,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和谐广东服务。

2 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实需要

2007年,广东省政府颁布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7~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备,共享高效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省、市(区域)、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三级专利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及时扩充其他知识产权信息源,向社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查询和咨询服务。建立广东省知识产权人才,九大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医药知识产权专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系统,在研发、出口、诉讼、技术引进等过程中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深层次利用。

《纲要》对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对广东省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广东省知识产权信息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为实施广东省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升广东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服务保障。

3 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是实现拓展职能,提升服务的客观需要

通过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利用,形成以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为主导,全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的系统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知识产权咨询、检索,保护,信息、技术交易,司法鉴定等功能,使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为实现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拓展职能、提升知识产权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计划通过5年的努力,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将建成集知识产权信息查询、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平台将立足广东省知识产权发展的要求,借助信息技术,整合专利、科技文献、商标、版权,标准等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等资源,优化服务结构,形成一个覆盖全省,满足广东省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技术复杂,为确保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按资源需求的迫切程度、建设的难易程度等进行分布实施,同时采用“边建设,边服务、边优化”方式开放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台的实用性。

(二)整合资源,突出应用

平台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等资源,并提供多类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利用、传播服务,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不同系统和资源的业务协同。以知识产权信息集成共享和扩大服务为目标,立足省情,面向需

求,注重实效和突出深化应用,在开展以公共服务为主体的信息服务的同时,根据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提供有偿增值服务。

(三)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在抓好平台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平台利用,维护、运营、服务等每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基础设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据中心机房等方面的建设,确保平台安全正常运行。借助平台建设的机遇,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综合信息复合型人才,提高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平台基本功能

初步设想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分平台,二是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分平台。

(一)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分平台

建成后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分平台,计划由8个子平台组成,面向全省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公众等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查询服务。

1、专利基础信息服务子平台

在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服务,不断扩充广东省急需的各类信息资源,完善专利信息基础服务子平台的功能。

2、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子平台

根据广东省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广东省九大工业产业,重大科技专项,以及省委,省政府重点鼓励发展、重点扶持,重点引进的产业和项目,将基础专利信息按广东省重点产业或行业专业技术分类方法结合专利文献分类特点,建设产业专题分类数据库,以及相应的产业分类导航、申请人/专利权人分类导航、法律状态库,辅助信息库等,将各数据库整合构成该子平台。

3、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子平台

通过购买或交换数据的形式,将科技成果、中文期刊、各类论文等文献信息整合到该子平台上,提供服务。

4、商标信息服务子平台

目前只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建有中国商标网,可以查询所有的商标注册信息。建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商标局协商,以链接的方式将商标信息整合到该平台,为广东省提供一站式服务。

5、版权信息服务子平台

主要提供计算机软件等相关信息查询。

6、标准信息服务子平台

提供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标准信息服务。

7、知识产权专家库子平台

包括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信息运用等方面的各类知识产权专家。

8、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子平台

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整合在该子平台,方便用户查询。

(二)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分平台

建成后的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分平台,计划由7个子平台组成,能够为广东省用户解决不同的知识产权问题。

1 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展示子平台

孩子平台主要为专利技术供需各方提供技术及产品咨询、展示、交易、技术合同登记及其他相应的一系列相关服务。

2 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子平台

孩子平台以电子政务的方式实现全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的互通与共享,最终在省、市,县(区)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实现便捷、安全可靠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广东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 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子平台

孩子平台提供服务机构的信息,包括机构、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社会团体及其服务内容的信息数据库:通过整合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和服务人才,向全社会提供包括网上咨询、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方面的服务。

4 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子平台

孩子平台通过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分平台的信息资源,整合广东省各类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专家及各产业、行业的专家,提供知识产权统计、分析、战略研究服务。

5 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子平台

孩子平台提供关于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资产评估指标,资产评估数据库信息等各类信息,并由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咨询,资产评估服务。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引导、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评估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评估报告管理体系,规范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行为,从而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6 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子平台

孩子平台提供网上咨询、受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委托等服务。

7 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子平台

孩子平台主要提供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基础知识,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等知识的信息及培训,培训包括集中培训和网上培训两种方式。通过该子平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网络教育培训,以推动广东省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

在建设广东省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之际,还需逐步制定一系列的平台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规范,加强人员培养,保障经费投入,从制度,人员、经费等各方面保障系统的实施和运营。

服务保障系统包括制度保障系统、人才保障系统和设施保障系统。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平台建设、运行、维护、服务、管理等行为,培训一支稳定的、致力于知识产权信息综合运用和研究的人才队伍,保障平台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搭建系统所需的软硬件环境、信息安全环境,保障平台正常运行。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只要有经费保证,设施保障系统建设没有太大的问题。服务保障系统最关键的在于人才保障系统的建设,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

1、拓宽渠道,培养和壮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匮乏是制约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瓶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要加大投入力度,狠抓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探索建立适应广东省知识产权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加强广东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

要做好全省专利信息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不断拓宽渠道,开展专利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工作。借助平台网络,通过课件、视频和交互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以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专利信息服务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工作深入广泛地开展,从而形成自下而上、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格局。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专利信息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地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有效开展专利信息服务人才培训工作,不断充实和壮大专利信息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强化培训,逐步建设一支具有现代信息化管理知识、专利信息相关业务娴熟、能够从

事专利信息开发利用和专利战略研究的人才队伍。

除此以外,要探索建立新型的灵活用人机制。在开展专利信息化建设和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在促进人员流动、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事业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新型用人机制,充分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将信息化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整合到广东省专利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统筹协调,省市联动,加强全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在新的时期要做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就必须规范服务标准,扩大服务范围,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全省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统筹发展,加强全省专利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促进专利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专利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使用价值,做到全省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科学建设、省市联动、资源共享,加强全省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全省综合服务能力。

第一,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全省专利信息资源,制定全省专利信息服务工作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全省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适时召开全省专利信息服务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全省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经验,推广专利信息服务工作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案。对地市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实行宏观统筹与地市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指导地市专利信息服务工作,定期对地市专利信息服务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考核。广东省专利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和完善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扩充专利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专利信息服务内容,面向全省开展专利信息服务工作。

第二,各地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辖区内的专利信息服务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配合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对地市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管理和维护广东省专利信息服务分平台或使用分站,制定和完善各自辖区内的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并报送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备案。

第三,建立全省专利信息开发利用通报制度。各地市知识产权局在建设地方特色产业、行业专利数据库前,应及时告知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管理部门,以便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建设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专利信息进行数据再加工、开发新系统,须向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提出需求申请,经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5篇

(一)专利商用化的目的

农药专利商用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农药企业在知识产权商用过程中的“三大作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的主体作用,自主创新的源头作用,专利商用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专利商用机制的“三个转化”(引导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引导知识产权的权利资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价值优势,引导专利产品品牌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商用优势)和激活知识产权内含的商用价值努力实现农药企业自主创新的“三大目标”(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打造新的发展优势)。

(二)专利商用化的重要意义

1、专利商用化是专利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农药专利商用化是专利技术的研发、专利产品的生产、专利商用化的运用等专利价值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专利运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专利商用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专利产品的商用价值。专利商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战略研究课题。

2、专利商用化是专利从“权利”向“价值”转化的过程

专利商用化是专利从“权利”向“价值”转化的过程,也是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的过程。从农药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专利商用化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制订,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引导农药企业内部智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促进专利技术规范化管理、专利产品规格化生产、专利商用规模化运营。发展农药专利商用化事业,对于加快专利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助力农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创造农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探索农药专利商用化新途径

近年来,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绿色农华)为了充公发挥专利产品的商用价值,在探索农药专利商用化新途径,拓展农药企业经济增长新方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力推“三个结合”新举措

1、专利与产品相结合

在持有基本专利的企业,可允许其他企业使用自己的专利,但作为交换的条件,把本企业的产品强加给对方以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如“绿色农华”将自己持有的一种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与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产品)相结合,将一种复合除草剂(专利)与18.5%氟磺胺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产品)相结合,将一种唑螨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专利)与5%唑螨酯悬浮剂(产品)相结合。并将上述3个专利转让给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此举不仅提高了转让方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且还提高了受让方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发明者和生产者共赢之目的。

2、专利与商标相结合

将商品投放市场后,为使农药企业获取更大利益,可将专利权与相关商标权捆绑在一起,然后出让或者许可给其他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商标的作用,促使商标在市场上站住脚跟,促使专利运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商标的广告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采用强制使用商标作为使用专利权交换条件,从而实现持有专利权人和商标权人共赢之目的。如“绿色农华”将自己持有的一种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与华丹(商标名)相结合,将一种复合除草剂(专利)与阔亮(商标名)相结合,将一种唑螨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专利)与绿敏(商标名)相结合。同样将上述3个专利转让给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

3、专利与技术标准相结合

为了便于专利商用化,进一步维护企业知识产权,提高农药企业的专利商用价值,“绿色农华”将自己持有的一种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与Q/JNSK38-2009(标准号)相结合,将一种复合除草剂(专利)与Q/JNSK28-2007(标准号)相结合,将一种唑螨酯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专利)与Q/JNSK42-2008(标准号)相结合。

(二)开拓专利商用“四大”途径

1、专利实施

(1)实施的专利与产品名称

专利名称:一种稳定的甲氨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专利号:ZL03147791.7);产品名称: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2)专利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是研发出以“甲氨基阿维菌素及其盐类”为主要成分,以水分散粒剂为加工剂型的、具有对环境污染小、药效高、稳定性强等特点的新型环保剂农用杀虫剂,该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甲氨基阿维菌素0.1-90%,稳定剂5-30%,分散剂和粘结剂5-20%,润湿剂1-10%,崩解剂1-5%,填料(载体)0-90%。二是建立年产能力1000吨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尊魁)生产线一条。

(3)专利产品的主要特点

该专利产品具有“三低”(低毒、低残留、低成本)、“三高”(高品质、高防效、高效益)、“三性”(安全性、持效性、稳定性)的特点,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广大用户好评。该专利产品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同类产品的助剂使用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大减少了农药施用对环境的污染,是环境友好型农药的首选品种。

(4)专利产品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

该专利产品能有效防治农作物的蚜虫、螨类、小菜蛾、菜青虫、美洲斑潜蝇、甜菜跳甲、马铃薯甲虫、果树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和介壳虫等害虫。

(5)专利实施(商用化)的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的2011年度,实现了年产专利产品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200吨、销售收入1800万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新增就业12人,产品销往山东、云南、广州、浙江、福建、江苏等省。

2、专利许可实施

即专利权归“绿色农华”所有的专利,由该公司许可给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

(1)实施的专利与产品名称

专利名称:一种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810056925.2),产品名称: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2)专利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是专利技术研发的关键是把95%苯醚甲环唑原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缩合物、烷基苯磺酸钙、改性三氧硅烷聚醚、丙烯酸复合树脂、有机硅消泡剂、乙二醇、山梨酸钾、黄原胶、水混合均匀,进入砂磨机研磨,直至悬浮液的细度达到要求(D90=5um),即得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二是建立年产能力1000吨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生产线一条。

(3)专利产品的主要特点

该专利产品具有持效期长,不易产生交互抗性,与国内外其他产品相比,在保证种子正常生长的同时,可在种子外面形成一层种衣膜,尤其对小麦的真菌病害的防效可达80%以上;在保证产品药效的同时使产品的药效时间长60到90天;在具有防病功效的同时,兼有壮苗增产的作用,增产效果可达30%以上。

(4)专利产品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

该专利产品为内吸传导种子处理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种子带菌及多种土传真菌性病害,如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等。

(5)专利实施(商用化)的经济效益

一是该专利产品的研制,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量、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生产“三废”大大减少。二是该专利产品从研发到销售,使企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平稳调整,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机构的逐步转变;促进了新产品从仿制到研发的发展,引领行业以科技发展为主导,以技术研发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思路。在2011年度,“绿色农华”通过专利许可实施,实现了年产专利产品30克/升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50吨、销售收入2100万元,实现利润400多万元,新增就业12人,产品销往山东、河北、河南等地。

3、专利收买

为了扩大专利运营市场,将竞争对手的专利全部买下,从而达到独占市场的专利运营战略。专利收买与引进专利不同的是,收买专利的目的不限于引进技术,最终是为了独占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专利收买战略要适可而止,否则就有可能违反“反垄断法”。2006年12月26日,“绿色农华”将北京绿时空科技有限公司仅有的1件发明专利“泥炭育苗营养钵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310101865.9)和3件外观专利“营养钵(育苗用)”(专利号分别为ZL200330100594.6、ZL200330100595.0、ZL2003301005931)全部买断。

4、专利出售

为使达到盘活农药企业资本的目的,“绿色农华”针对本企业闲置的一种含有多抗霉素·多菌灵的杀菌组合物等专利将会成为虚商用价值或者低商用价值无形资产存量时,计划将专利权当作普通商品推向市场进行销售。

三、专利商用化所取得的主要经验与成果

近几年来,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绿色农华”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大力加强农药产品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产品应用程度,加快专利成果转化步伐,加速专利商用化进程,在探索农药专利商用新途径,拓展农药企业经济增长新方式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在北京市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国农药行业开展专利商用化活动树立了榜样。

(一)主要经验

1、组建了“五个”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为了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切实保护创新成果、努力维护知识产权、积极支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公司于2009年1月组建了由徐万涛为部长的“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部”。此后,旗下4个子公司(北京达世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绿色农华进出口有限公司、北京绿色农华植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建立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

2、制订了“五项”专利运营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农药企业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并通过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两大功能”(保护功能、公开功能),保护其农药企业知识产权的“两大权利”(独创权、独占权);调动企业科研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通过农药企业激励内部科研人员在高起点上去创造新的知识,提高农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效保护农药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达到农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维权和保护,加速专利商用化进程,提高专利商用价值。为此,“绿色农华”制订了“五项”专利运营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制度、专利运营管理制度、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公司商标管理制度、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救助制度。

3、提高专利商用过程的“五性”认识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了规避专利商用风险,将专利产品顺利推向市场,以此获得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药企业要提高专利商用过程的“五性”认识(专利投资的风险性、专利技术的高成长性、专利产品的多样性、专利运营的高利润性、专利市场的不确定性)及三个影响的认识(专利产品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4、重点抓好“五落实”

作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应用、保护的主体——农药企业,为使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实现“五化”:专业化、知识化、综合化、高端化,普及化(每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都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以确保农药企业专利商用化取得成效,“绿色农华”重点抓好“五落实”,即制度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

5、企业参与专利商用化人员做到“五会”

近几年来,“绿色农华”参与专利商用化活动中的专利技术研发、专利产品标准的制订、专利技术标准的运用、专利实施(产业化)、专利运营、专利信息经营等做到“五会”(会检索、会申请、会管理、会保护、会经营)。

(二)专利商用化所取得的成效

截止2012年2月底,“绿色农华”共计拥有8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75件,占专利总数的93.75%,外观专利5件,占6.25%。在80件专利当中,授权专利为12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外观专利5件)。已实施的发明专利有4件,分别占授权专利总数和授权发明专利的33.33%、57.14%。

第6篇

 

近些年来传媒集团取得了突出的进步,集团内部管理的内容比较多,影响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做好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中以传媒集团经济合同管理现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如何强化合同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革,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对内容管理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传媒集团的业务范围比较广,包括:传告传媒、互联网科技、影视投资、金融管理和休闲体育等方面,业务范围逐渐扩展,针对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在实践阶段必须落实有效的规范处理形式,满足合同管理的各项要求。

 

一、传媒集团经济合同管理现状

 

(一)所属机构管理混乱

 

集团发展中对不同的所属部门有不同的要求,由于下属的项目部比较多,包括:广告传媒部、策划部、人力资源管理部以及财务部等,因此需要对各个所属结构进行精细化管理,满足管理机制的整体要求。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所属结构管理不合理的现象,部分项目缺乏有效的规划设计形式,增加整体管理难度。如果出现所属结构管理混乱的现象,必然导致合同项目流于形式。

 

(二)前期项目审核不合理

 

在签订合同前,需要了解对方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合同必须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但是在传媒集团的经济合同审核阶段,存在前期项目评估不合理的现象,部分不具备资质的集团参与到活动中,最终导致签订的合同无效。前期项目的审核显得至关重要,缺乏完善的审核机制,必然会增加合同管理风险,甚至对集团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失。

 

(三)法律机制约束不到位

 

传媒集团的经济合同起到明显的职业性作用,在合同签订之前需要考虑到法律形式的具体要求,确定有效的约束管理形式。但是实践阶段存在法律及时不健全的现象,项目负责人自身业务能力不足,习惯于使用对方主体提供的格式签订合同,部分工作人员则没有及时对项目进行检查就在合同上签字,导致合同评审流于形式。如果在履行合同的阶段,双方存在争议,无法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则无法根据合同要求,获得充分的索赔,增加了经济损失。

 

(四)合同资料管理失效

 

传媒集团的合同管理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能及时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约束。因此在实践阶段需要做好跟踪处理工作,及时对建设项目进行诊断。此外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工作人员的法律防范意识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具体管理中如果存在合同资料失效的现象,物资采购以及设备的租赁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导致合同失去原有的意义。

 

(五)项目法律风险大

 

传媒集团项目部承担合同的签订工作,在签订前需要做好风险调查工作,考虑到所属项目的具体要求,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但是在履行阶段,需要对合同项目进行变更的时候,由于部分条例是口头约定的,没有按照项目条例履行,事后对方不承认,如果没有其他有力的证据,则会导致没有理论依据,项目部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项目部在合同管理和履行的阶段,如果忽视了对项目部门所属职责的有效划分,必然对后续管理造成影响。

 

二、集团经济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措施

 

考虑到集团经济合同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以现有的职责体系为例,做好不同阶段项目管理工作。以下将对集团经济合同的规范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传媒集团的各项管理职责比较特殊,针对不同项目的特殊性,工作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当前在合同处理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纠纷的情况,企业外部形象受到影响,因此可以从实际情况入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对各项条例进行对比分析。

 

集团可以借助自身改革发展时机,结合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合同管理的评审、签约和履行等程序的管理。分公司要对自身业务项目进行分析,按照合同机制的后续执行要求,进行动态管理,最终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升工作人员管理意识

 

传媒集团在经济合同管理中可以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提倡全员管理形式。总公司和分公司需要了解规范化系统的要求,以责任考核形式为基础,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分公司在所属指标划分阶段,要采用层层管理和层层加压的形式,项目负责人、经营人员和合同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分工,对法律变革形式进行分析。此外开展合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企业内部媒体造势,宣传合同法和建筑法,通过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强化全员

 

诚信意识。

 

(三)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传媒集团要建立有效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对各项活动进行分析。考虑到规范经营活动的要求,要提升经济效益,防范各种风险,起到维护自身权益的目的。针对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岗位要求不明的现象,可以开展组织管理形式,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处理,按照具体要求落实管理制度。在内部管理中涉及到科技形式的应用、品牌策划、影视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因素,要对各类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数据为支撑,最终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四)落实合同考察工作

 

传媒集团作为我国新型产业集团,其发展前景比较乐观,整体管理阶段,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在管理阶段会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增加后续管理难度,在前期必须做好基础考察工作。包括对方的经济能力,集团内部管理形式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只有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践中,才能保证项目的有效性,避免出现严重的风险。如果合同包括附属条件,双方应在主合同中明确本合同的所有有效附件,经加盖双方印章后方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完善最后审核程序

 

律师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涉及到的法律条款进行有效的处理,传媒集团在后续发展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因此为了保证条例符合法律框架的基础要求,需要做好最后的审核工作。该环节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扩展执行力度,以绩效考核体系为基础,做好后续的跟踪管理,直到完整归档。同时传媒集团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属性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集团发展的不要版本的合同,将关键注意事项纳入到合同中,最终保证集团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经济主体出现了改变。传媒集团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结合行业性质和企业发展特点,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传媒企业要采用规范化管理的形式,构建项目合同管理防线,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项目负责人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从集团的经济效益入手,对合同进行有序的管理,完善管理章程,最终保证合同管理的有效性,促进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第7篇

关键词:质量安全 功能设计 成本 规避风险 满意度

随着机械设计行业的革新,机械设计管理已经不单纯的是产品的功用性管理,更为主要的表现在产品的知识密度,产品的多个功能性,产品的质量绝对安全和产品的推广价值以及规避高风险性的实用价值管理上来。机械产品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所在,再有就是在设计流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产品,通过对管理资源的有效控制达到流程的节约化,直接化和实用性,更好地保证产品使用用户对新产品的满意度的提升。

根据当前机械设计企业的行业特点,对于机械设计行业中存在的几大管理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机械设计质量安全管理

任何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是头等大事,机械设计也不例外。在机械设计行业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设计思想,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在设计中杜绝因管理疏忽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要把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责任明确,分工具体使质量得到保证,安全隐患消除与萌芽状态。

2、设计工艺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机械设计属于严谨的学科范畴,一切的设计行为要遵循科学,遵循设计原理。在整个设计工艺中要考量图纸的可行性,理论的灵活运用和灵活变通,对于设计所需要数据要进行深入的运算,确保达到数据的严密性。对于不确定的数据要进行多个论增,对于不明确的,不理解的理论要加以掌握理解,确保设计工艺的规范化,科学化,工艺流程的万无一失。只有严格地执行规范化的设计工艺流程才能保障设计成果的规范化以及它的市场价值所在。

3、机械设计中的误区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

在过去的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只是重了设计成果的使用性,但是对于设计成果的实用性以及它的多个功能,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赶时髦。为求“省事”,追踪市场新产品和畅销产品,对顾客的需求一片模糊,又不愿花力气搞清,你上我也上,一轰而起,一轰而下。缺乏科学而准确的市场(需求)调查、需求分析和产品规划,是一种盲动行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证明,好多机械设计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设计人员忽略顾客、缺乏市场调查与可行性认证,它们将导致90%的企业失败。其他导致失败的原因还有:由于管理者忽略变化、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与傲慢而错误地估计市场接受能力、吸收了不必要的合作伙伴、不能跨专业全面思考、企业缺乏长远的目标与规划,以及企业的经验没有公司和产品的特色。 “现在供应,以后修理”。忘记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触摸的)和服务(不可触摸的)只能在被顾客接受并使其满意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竞争胜利和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是企业缺乏“信誉资本(良好的社会信誉认同感)”的表现,它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企业的成员没有诚信、弄虚作假,最终使企业。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清楚地知道,信誉资本有多少进展,以便即时采取扩大信誉资本的措施。对机械设计中出现的类似误区,机械设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市场敏锐感,严谨的设计理念,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彻底矫正因为设计思维而带来的对新产品的影响。

4、核心技术的保护管理

机械产品及其制造系统的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本世纪初到60年代,机械设计业的竞争是以成本为测度的数量扩张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是成本最低,即规模经济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多数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来讲,需要的不是产品创新,而是引进产品与生产设备。70年代到80年代末它转变为质量的竞争。几十年的成本与质量的竞争,使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或可重现至今仍占主流的中低技术产品(占80%~90%的世界产品)的制造,且彼此间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成本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变化为:新产品创新与改进的设计开发能力及其上市的速度;为保证新产品上市速度、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控制和成本控制要求创新和改进制造系统及其运作;创新与改进服务及其质量。

5、机械设计的风险管理

机械设计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新产品的成功创新或改进将有利于形成机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合理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各国多年的产品开发实践证明,它是高风险、高投资、高收益的活动。其最突出的特征是高风险性。如何应对这种风险,其主要依托应当是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潜在前景科学的分析,通过分析和观察做出有利的判断,尽可能在设计之初就规避因为设计带来的市场风险。

6、机械设计的成本管理

好的设机械计不但要技术先进,制造可行,操作方便,而且要经济合理,同样也要求它易与管理,尤其是对成本的控制。所谓成本管理,其核心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说,产品成本的高低,在产品设计的阶段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降低产品成本,永远是设计人员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永恒的技术经济问题。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牢固地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确定合理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目标。加强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成败,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在成本预算中永远要把最低的成本核算到设计体系中,也就是说最低的成本就是开拓市场最大的资本,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在机械设计企业举足轻重的作用。

7、机械设计产品的质量评估管理

树立长效果的评估机制,对于设计成果的安全性能,可靠性,稳定性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通过评估掌握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发现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8、对设计人才团队的管理

人才永远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建设机械工业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各类人才队伍,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企业内在机制的建立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人才在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人才高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对于优秀的人才,企业更要做到敢于用,敢于叫他们走出去,请进来,灵活的用人机制无疑是保证机械设计技术人员设计生命力的灵丹妙药。

9、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机械设计人员每开发一个技术产品,都应注意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时申请专利或作好专有技术保密工作。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保护了自主知识产权,最大限度地发挥核心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全面提高机械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机械设计管理工作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当前我国由于机械设计管理实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管理体系,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管理的企业基本上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综合运用文中八个管理办法是增强机械设计健康有序发展有效途径。当然,在实际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以及更好的管理办法,无论如何事实说明,加强机械设计的管理是机械设计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一把利器。

参考文献:

第8篇

本刊记者通过与康信诉讼团队的核心人员:执行合伙人余刚,合伙人李亚莉律师、陈钧律师和吴琼律师的对话,为读者呈现一个新锐、专业、优秀的团队。

大道至简:业务分层,准确定位

China IP:康信公司成立诉讼团队是基于什么原因?

余刚:在2005年康信的专利商标申请业务以及人员配置达到了一定数量以后,我认为诉讼业务应该相对独立。因为对客户而言,有些诉讼案件是从申请业务中延伸出来的,有些是客户直接委托的。而根据案件的不同类型又有行政诉讼、侵权诉讼和一些涉及到打假和调查的案件,那么这些案件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如果诉讼业务不与其他业务分开的话,我觉得对客户的需求定位是不准确以及不清晰的。比如说从申请业务延伸过来的诉讼,我们人对这个案子就比较了解,虽然他们缺失诉讼流程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或者说是锻炼,但对实体方面是非常了解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有律师配合他们来做的话,就可以对客户有更好的保障。而对客户直接委托的案子,我觉得应该是以律师团队为主,人团队为辅,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和有针对性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也可以更高效,所以就成立了专门的诉讼团队。

China IP:康信诉讼团队的业务模式和职能如何划分?

李亚莉:康信诉讼团队主要人员有18人,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业务的划分,目前已经形成专门的专利诉讼团队、商标诉讼团队、版权及其他知识产权业务诉讼团队。在团队管理上,有一个核心的管理团队,制定我们的团队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的方案。我们的专利律师团队主要是负责专利侵权诉讼、专利许可,以及一些非诉法律业务。我们的商标律师团队主要负责商标侵权诉讼、行政诉讼,以及许可转让的一些法律事务。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调查团队,也是为了适应知识产权业务调查取证难的特点而建立的。

康信诉讼团队崇尚团队的合作理念和文化,在接到客户指示后,均由具有法官经历的资深律师负责案件总体策划、专业把关,主办律师负责与客户沟通,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调查律师负责证据的收集。在具体办案过程中,诉讼团队内部会安排案件讨论会及模拟诉讼以确定案件关键点,由主办律师负责法律文书的起草与法院交流,律师助理协助主办律师整理证据材料,并由资深律师负责案件的最终审核。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回归本源:专业为本,客户为先

China IP:康信诉讼团队每年的案件量有多少,过哪些典型案例?

吴琼:康信诉讼团队每年的案件在30件左右,多年来,康信诉讼团队成功国内外客户的诉讼案件,如2008年成功施华洛世奇与北京施华洛婚纱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在司法领域认定施华洛世奇驰名商标,该案件在2009年中国商标节上获得商标组织抗辩胜诉优胜奖;2011年成功“格力电器”行政诉讼案获得一审胜诉,该案件入选最高法院2011年度十大案例;2011年成功重庆东本工业公司“三轮摩托车车架”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并入选专利复审委2011年度十大案例;2013年成功施华洛世奇与上海施华洛礼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再次将客户的商标在司法领域认定为驰名商标;商标诉讼团队成功的中粮集团与平顶山市常绿隆华置业商标侵权案,在房地产领域的商标侵权案件中具有一定影响;在华为公司诉专利复审委的行政诉讼中,专利诉讼团队作为第三人中兴通讯的人,在诉讼中充分陈述观点,成功完成任务,该涉案专利为华为的基础专利,对中兴与华为的海外诉讼案件起到关键作用;专利诉讼团队的日本汽车厂商诉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专利侵权案,在业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China IP:国内客户和国外客户对案件会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对办案律师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余刚:康信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做国内申请人的专利案子后,我们就发现国内客户和国外客户有很大的区别,也正是基于国内外客户的不同特点,我们成立了两个专利部门。国外客户对我们的的案件要求非常专业,所以相应我们配备的律师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并对当地的文化要有所了解,对《专利法》要有一定的深度理解,给出的意见要对他们有帮助,尤其不能耽误时限,这对他们是最关键的。另外一点,就是基本上不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大部分都是通过E-mail,所以需要律师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双方文化上的差异。

而国内企业客户大部分以前都没有建立专利部门或知识产权部门,就目前而言,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从业人员对整个中国《专利法》体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国内客户有其特殊的要求,就是办案动作要迅速,支付费用要低,服务态度要好,案件质量可能要求不一定达到国外那么好的水平,但是国内客户普遍对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对康信公司所有员工而言,“专业”并非仅仅是指技术层面的业务能力,其含义第一是具有职业道德为基础的使命感,第二是要具有爱敬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第三是必须能利用专业技能为客户解决问题。对客户和公众而言,“专业”意味着康信将利用自己赖以为本的专业技能,遵循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中国特色:行政司法,多维视角

China IP:尤其是商标和专利的案子,经常会涉及到在行政和司法两套体系下来操作一个案子的情况,您对客户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李亚莉:行政和司法的两个途径是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特色,我们在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也经常遇到客户提出这样的困惑,到底是采取行政途径还是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我的权利,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实现保护知识产权的最终目标?根据我们的经验,行政途径解决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有一种很强的优势,那就是它比较高效、快捷,一般遇到侵权情况的时候,只要准备充足的证据,向工商部门或者地方专利局进行投诉,那么地方部门就会马上行动,然后确定是否侵权,是不是采取一些查处,或者是现场进行一些调查的工作。对于客户来说,行政手段一是能够及时的满足停止侵权行为的要求,另外这种快捷的方式相对来说维权的成本较低。但是行政途径的缺点就是,可能对于侵权方没有特别明确的处罚,威慑作用较低,所以复发性非常高,这也是行政手段的利弊所在。

此外,当事人或者权益人在遇到了重大的侵权案件的时候,或者是面对一些特别大型的侵权竞争对手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诉讼的方式。因为通过诉讼的方式,法院可以做出一个有效的判决,判决侵权者永久地停止他的侵权行为,并且给予权利人充分的赔偿,尤其是《商标法》修改后,商标侵权的法定赔偿数额从50万提高到了300万,这也可以看到我们从司法途径来维护合法权益的力度也是越来越强。但是走司法途径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意味着维权时间比较长,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我们在接到客户的案件后,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整体战略方面的分析,然后帮客户制定一个合适的知识产权维权战略。

China IP: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提出专利无效和进行行政诉讼是经常采用的手段,那么在行政和司法两套体系的情况下,律师该如何应对?

陈钧:在专利侵权的案子中,提出专利无效是一个比较好的抗辩手段。即使有可能无效不了对方的专利,但通过提出无效给予对方一定的压力,也存在一个和谈的机会。在这类案子中,复审阶段专利复审委是被赋予了裁判者的身份,然而到了行政诉讼阶段,复审委又是一个被告的身份。所以在行政诉讼当中,我们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身份,如果作为原告的话,需要无效掉对方的专利,那么我们跟专利复审委的立场就是对立的,但如果是作为第三人的身份,那么我们和专利复审委的审查员又是需要沟通的,行政诉讼的最终结果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所以我们会从专业出发,尽可能在庭审之前就焦点问题与审查员进行沟通。

另外,特别是在行政诉讼当中,因为法官不像专利复审委的审查员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我们要用很短的时间,把技术方案很清楚的表达给法官听,这样就需要律师透彻了解案情,并把关键点概括的很清楚,然后呈现给法官,同时把意见用很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

China IP:您认为知识产权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共同协作是否是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趋势?

余刚:康信公司成立律所之前,在处理诉讼业务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人是可以以公民的身份去做诉讼。2008年,《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正以后,才对人是否能到法院去进行专利诉讼提出了限制。但由于知识产权是专业性非常强的诉讼,仅仅只有律师来做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想既然我们有这么多的资源,何不成立一家律所呢,这样也便于管理,可能这也是很多公司后来又成立律所的主要因素。

创新服务:资源整合,战略先行

China IP:您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李亚莉: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中国企业,我认为一方面的好处是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但另一方面也要知道竞争对手的布局,懂得避开雷区,这时候知识产权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目前以制造型企业为主,如果企业不能对自己产品的输出、销售有一个清晰的保护意识和策略的话,知识产权就成为国内外企业竞争的唯一筹码。

创新是企业的必经之路,但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目前仅依靠国家的补助来做这件事,这样的话一方面企业的创新意识并不深刻,做归做,但做得有多好,是不是对企业整体的知识战略有帮助,其实是一个问号。

如果企业没有做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可能还会“吃亏”。因为一件专利不是立刻就能得到,从撰写到提交、审查、公开等流程下来,获得一件专利可能最少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如果企业在还没有获得一项专利权的时候遇到了阻碍,恐怕企业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在做了知识产权战略之后,企业就会明确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申请专利,哪些专利是可以通过许可或者买卖来获得的,进而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谋利的一个工具。

China IP:康信是如何帮助客户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

余刚:主要来讲有三点,资源共享、专业专精、科学管理。康信作为高度信息化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以“阿米巴经营”实现一线每位员工成为企业主角,全员经营,以积极进取的组织机构,将企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负效益转化为管理与服务中的有利因素,实现“大象会跳舞”。

在“专业为本 客户为先”的服务理念下,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康信全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建立起高速响应,高效运转的组织体系,不断改进服务品质,以期实现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

并且,康信在全球拥有庞大智囊团,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拥有长期合作伙伴。专家团队与全球化战略使康信得以及时分享全世界最先进的理论成果,掌握全世界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从而帮助客户建立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和超越客户期望的知识产权服务。

团队精神:诚信为基,职业为重

China IP:作为企业管理者和团队带头人,对于团队人员构架和发展您是如何规划的?

余刚:我们认识到在事务所管理上的传统方式——“传帮带、师傅带徒弟”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业务发展和质量管理的要求。我们需要实施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高品质的流程系统。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把平台做大做强,把专业做专做精。这就体现在一方面我们要讲求专业分工,另一方面就是人才培养,我们一直在培训方面做了比较大的投入,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培训,输送优秀人才出国进修。而我们内部结合人和律师的不同职业视角,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经历的几类人聚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看一个案子,这样的话可能会看到比别人更多一些的东西。

另外一点就是职业性,我们认为好的律师不是说有多高深,而是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案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并能转换成客户可以理解的内容,最后达到客户的目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也是我们最需要的技能。

第9篇

关键词 版权资产 管理体系 价值链

卢玲,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王智源,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又称著作权,根据法律定义,是指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著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等,其包括了人身性质与经济性质。[1]从管理角度来说,它是知识产权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集技术、经济和法律三位一体的市场竞争形式的特殊管理。相应地,版权资产可以理解为被企业(组织、个人)所拥有或掌握的、能够发挥持续作用并能带来经济效益的版权的财产性权益以及与版权权利相关的财产权益。一般来说,只要是有市场价值的版权资源都可以被列为版权资产。同时,版权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其核心是对企业(组织、个人)在不断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形成的版权所有权(包含邻接权所有权)以及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一系列权益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一、版权资产的基本特性

版权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非独立性、可转化性、可交易性和可增值性等特征。版权资产管理也要顺应版权资产的特点。版权资产具有可切分、可衍生和可组合性,因此一个版权资产可转化为多个版权产品,可得到独立开发与运营。同时,版权资产具有可多次交易、多次开发、长期运营特性,即使在权力失效之后仍然可以继续开发与运营,其价值也是动态变化的。[2]

另外,版权资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版权资产作为无形资产具有独创性和独占性。版权产品只有具备独创性和独占性才能占有市场,这与版权产品的易复制传播性形成了冲突,加上目前的法律体系难以保证其独创性和独占性,使得其市场价值更加难以确定。另一方面,版权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寿命受环境影响较大。与固定资产相比,版权无形资产的盈利能力和寿命受政策、市场竞争力、网络新媒体、高新技术的发展、版权新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模仿品及替代品的出现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而表现出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3]就产业层面而言,版权产业发展的核心即在于对版权资产的管理和运营。

二、版权资产管理的基本模式选择

在对具体的版权资产管理模式进行选择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将不同的版权资产还原成具有不同属性的契约,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模式,继而通过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摩擦费用,进行管理成本与收益分析。一定意义上说,版权资产管理的有效组织需要规范的理论框架以及完善的版权监管体系作指导和支撑。虽然已有学者基于战略资源论的视角探究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内涵,分析了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4]但在版权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这一领域仍缺乏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拟从版权集中式管理、版权分散式管理、版权矩阵式管理的管理模式选择中,从版权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版权资产管理目标体系、版权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版权资产绩效管理体系4大方面开展总体论述,并结合版权(文化)资产管理、版权交易、版权行业管理、版权公共服务等机构的配合,探讨我国版权资产管理理论和实证问题,同时勾勒出我国版权资产管理体系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

1. 集中管理模式。基于实现企业管理方面的需要,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统一的核算制度、统一的报告制度和统一的管理制度运作,力求实现企业版权信息和资源的集中监控与调配。在版权的研究、开发、再开发、商业运用、转移、授权等管理方式均由企业的版权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筹把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整体的利益,实现企业内部合作共赢。

2. 分散管理模式。当企业产业发展多元化或版权资产达到一定规模时,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版权资产的价值,企业在版权资产管理时往往在版权资产本部统一管理下,对企业内的各研究事业部充分授权。而企业版权资产管理本部在固定时间与各研究事业部进行一次会议,在版权资产管理本部的指导下,由各研究事业部将各版权资产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板块。同时版权资产管理本部也会协调各研究事业部之间的联系,并对各研究事业部的人选有决定权。[5]

3. 矩阵式管理模式。亦称系统式管理,在版权资产管理中指为完成专项的版权资产管理任务而由各职能部门派人联合组成的专项事业部,并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进行领导,每个专项事业部的成员可以包括研究开发人员、市场分析人员、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以及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这样一来,一项产品从开发到形成最终产品、赋予品牌以及销售都将由该小组进行及时的全方位管理,形成最短的信息流,减少了管理层次,有利于协调管理,对技术的变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也会增强。[6]而专项任务完成后,该事业部解散,其成员各回原职能部门。

三、版权资产管理的体系化建设

对于版权资产管理来说,体系是有效管理的支撑,完善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增量精细化运营、盘活存量增加现金流、阳光化交易防止腐败、规范化管理规避风险、跨企业整合配置资源。

1. 版权资产管理组织体系。版权资产管理组织体系重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版权资产管理人员培养;另一部分是版权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业务素质,同时版权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应有所限制,既要能满足工作需要,又要避免规模不经济。版权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结合不同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制订,另在机构设置以后,要做到集分权管理恰当、目标明确、责权利一致、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进而为版权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创建创造良好的条件。

2. 版权资产管理目标体系。版权资产管理目标体系从上往下依次是战略目标、管理目标和项目目标。首先,制订合理的版权资产管理战略目标,是企业版权资产管理全局性的规范化的重要战略,因此应当符合方向性、先进性、综合性、可行性4方面的要求。其次,要明确版权资产管理目标的过程,结合各自的岗位,使版权资产管理的目标成为企业全体人员努力奋斗的方向。最后,在项目目标阶段要遵循战略目标和管理目标总要求,根据企业实际完成情况,总结分析原因,进而对版权资产管理目标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

3. 版权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版权资产管理制度应包括制度总则和详细管理制度两个部分。总则部分应说明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的范围、版权资产管理的意义、制度制订的法律依据、版权资产管理制度目标以及制度执行步骤等。总则部分确定之后,再依据企业自身现状决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如版权资产核算制度、版权资产实物管理制度、版权资产经营制度、版权资产统计制度、版权资产保护制度、版权资产考核制度等。

4. 版权资产管理绩效体系。版权资产绩效管理的建立,首先通过构建版权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如版权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投资回收率等指标,采取相关的评价方法,进一步量化版权资产绩效,找出其中的瓶颈;然后提出提高版权资产利用效率的措施,如优化版权资产结构、提高版权资产转化效率、加强版权资产的保护与法律维权等。

四、基于价值链的版权资产管理活动分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版权资产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结合版权资产特点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可把版权资产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分为:技术构思可行性检验风险投资版权保护商业应用。辅助活动有组织管理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信息技术和版权意识活动等。可以说,版权资产的价值链构建也由其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相互交织而成。

1. 基本活动。(1)技术构思:版权资产价值链从技术构思开始,进而创新性创造,通过市场需求的驱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创新要素的驱使,再不断收集已有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而不断地创新改造和完善,得出新的技术构思。(2)可行性检验:对新技术的构思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和现实意义,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论证,包括新技术实施的可能性、版权获得的可能性、新技术的市场响应程度等,通过与现有相关技术的对比论证,检验新技术创造的可行性。(3)风险投资:在新技术构思通过可行性分析之后,就需要进行投融资,由于新技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投资是必不可少的,是保证版权资产实现的重要物质保证。(4)版权保护:在新技术产生和创造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明确版权归属以及加强版权保护,在最终方案确定之后,要积极进行专利申请等版权保护工作。版权保护是版权产品市场化的前提,是激励版权所有者的重要保障。(5)商业应用:版权成果一旦获得正规授权,就应当在企业战略的规定下,在有效时间内得到充分而有策略的利用,将版权资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商业化运用过程中,还可以允许许可、合资、投资、控股、参股、兼并等战略联盟方式,为版权转化提升竞争优势,但同时应当规避版权资产的经营风险。

2. 辅助活动。(1)组织管理机构: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职能形式,最大限度利于知识和信息在组织间的共享和传递,同时设置专门的版权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版权资产管理人员,提升版权资产管理在企业内部的重要性地位。(2)人力资源管理:版权资产不仅仅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涉及各种复杂资产的融合,因此版权资产管理需要多学科专业人才,企业内部应当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训体系。(3)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版权资产传播途径也更加广泛,要综合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应用网络搜索和数据库平台等信息技术。(4)版权意识活动:除了强制性的版权活动之外,也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版权意识,要健全版权管理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实力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版权、积极学习和积极维权的良好环境,形成特有的版权管理文化。

五、版权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版权资产价值的高不确定性。版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其本身最大的弱点在于其轻资产性,其价值的来源几乎只是依靠法律规制、产业渗透和运用来获取。由此,对于版权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面临两个基本难题。第一,版权标的唯一性,使其无法像固定资产这样进行货比三家之后,与市场上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而确定价值。第二,未来潜力的不可测性。因为版权资产的经济折旧速度较快,再加之版权具有一定的法定期限,因此经济寿命无法确定;同时版权资产的盈利能力具有高度动态性。市场环境、企业环境的变化对于版权价值影响巨大,如在末日谣言破灭之前,各类末日题材的电影会获得极大的成功,但在末日谣言破灭之后,此类影片将不是观众追逐的焦点,相应的版权资产价值也将出现大幅跳水现象。

2. 版权交易的市场风险。在版权交易中,最主要的市场风险是结算风险。版权所有人的版权收入往往是通过版权的使用频度,如引用率或点击率来确定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版权方能利用信息优势伤害版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百度文库事件便是版权结算风险的典型性事例。

3. 法律保障不完备。版权产业化运营与市场化交易需要成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与保护。版权资产所涉及的法律体系远比一般资产复杂得多。首先要考虑与版权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而不同著作权的保护方式与期限是不同的,因此在产品涉及与交易时必须以版权标的为基准;同时,版权资产涉及相关财产权法律法规,但由于版权资产的特殊性,《物权法》等法律并不能完全涵盖版权资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版权所有人的利益。

六、版权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1. 启动共同市场。对于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其风险往往需要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分担,建立共同市场,可以将风险不同、种类不同、期限不同的版权资产进行组合化管理。第一,可以尽可能地比较同类型版权资产,基本达到货比三家的效果;第二,可以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与偏好进行版权资产的开发;第三,对版权资产进行打包,可以更好地降低版权资产的整体风险;第四,聚集各类版权形成版权资产池,可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价值评估标准语评估体系。而共同市场已经在2009年12月建立,目前有正式会员单位9家,列席单位7家,这对于推进版权集约化运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建立健全版权结算中心。为有效规避版权交易的结算风险,应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结算中心,这样可使版权所有人、版权受让方、版权人与版权使用者等各方共享透明的交易信息。此类版权结算中心在美国已经有效运行了30余年。2011年,美国版权结算中心开始瞄准中国大陆市场,并积极与中华医学会进行接洽。而在电子版权领域,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浙江移动签署了关于动漫项目的合作,通过DIC体系保障各方的利益分享与维权需求。

3、不断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法律和政策体系不仅是度量版权资产的合法性的参考标准,更是保护合法合规的版权资产的有效保证,因此进一步完善版权资产领域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首先,要不断完善《著作权法》和相关法律体系;其次,要完善《物权法》等财产法,版权作为一项资产类别,在相关财产法中应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定;最后,要强化政策监管,尤其是对市场上泛滥的盗版侵权行为进行有效调控与有力打击。

参考文献:

[1] 王智源. 论版权经济性质与价值实现[J]. 编辑之友,2012(7):97-100.

[2] 陈一宏. 版权资产管理与运营从规范化开始[J]. 中国传媒科技,2012(Z1):19.

[3] 李先瑞. 文化创意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问题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2012(2):73-75.

[4] 朱国军,杨晨. 基于战略资源论的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内涵探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