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电信诈骗法律法规

时间:2023-09-17 15:03:46

导语:在电信诈骗法律法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电信诈骗法律法规

第1篇

[关键词]垃圾短信 手机实名制 社会责任感

一、垃圾短信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垃圾短信概念在我国尚处探讨中,我国学者对其的观点也不一,但通过对现有观点的总结,笔者认为所谓垃圾短信,就是未经接收者同意强制发送给接收者的包含违背法律法规规定或具有广告信息内容的或以恶意报复他人为目的、侵害接收者通信自由、生活安宁或违背社会善良风俗的对接收者无价值的信息。

垃圾信息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第一,不法分子发送的具有违法犯罪信息意图的短信。如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诈骗,骗取、偷盗他人钱财;从事制作假证件、假公章、假学历、考前出卖试题等违法活动;散布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谣言或有害信息。第二,不良移动通信服务提供商制造的“短信陷阱”。例如通过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平台向消费者发送“诱惑短信”,诱惑用户回复其短信,而一旦回复短信就被当作确认定购服务,从而产生费用。第三,具有广告意图的短信。指未经接收者同意而具有广告性质的信息,如某公司通过群发短信推销其新产品或服务。第四,制造“精神污染”的不良短信。以具有骚扰、报复等整人为目的信息或黄色信息,给接收者带来了身心的烦躁甚至伤害。此类信息的内容一般内容低俗,格调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对发送垃圾短信现象屡禁不止原因的分析

(一)在立法方面存在盲区

1.手机短信息立法不健全,难以进行有效规制。手机短信做为第五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很多法律大都是在手机短信出现的初期就制定出来了,因此,对于手机短信的规制并没有在现行法律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更不用说对作为手机短信的负面产品——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制了。

2.个人信息保护上的法律缺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商业逐利的天性,使批量处理和传递个人信息频频发生,公众对此几乎防不胜防,但又很难追查信息的来源。

(二)电信运营商监控技术的缺陷和疏于承担社会责任

1.监控技术的缺陷,对现有技术监控只能识别信号的传输质量,无法识别以及过滤信号的内容和图片信息,对可疑短信不能进行准确识别,但要通过人工识别在目前每天的短信发送量极其巨大的情况下,对每条短信都进行监控识别不具有可行性。2.电信运营商片面追求巨大的商业利益,疏于承担企业责任。电信运营商疏于承担社会责任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益的驱使。SP(Service Provider)企业和电信运营商通过发送垃圾短信,共同获取巨额利润。垃圾短信每年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收入至少占10亿元份额。

(三)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

按一条短信八分钱来计算,一万条是八百元,十万条才八千块;而做一个路牌广告,动辄一年就得上百万元,如此低的成本不仅吸引了“三无”商家,连一些正规商家也趋之若鹜。

三、结合国内外情况提出对我国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制措施

(一)在立法方面,出台专门立法,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或作出司法解释,搞好法规建设。

在我国,目前与电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由于不是专门性的法律法规,所以对于短信的规定极不全面和详细,不具有可操作性。若想要从根本上遏制垃圾短信,只有尽快制定相关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加快立法脚步的同时,还要对一些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以适应现代科技及社会的发展,对一些模糊不清的法律作出相应司法解释,让垃圾短信的治理有法可循,有法可依,这将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有很大帮助。

(二)实行手机实名制

全面推行手机实名制,使每个手机机主的资料掌握在运营商手中,使得追查垃圾短信始源地的工作变得简便易行,不过还要注意几个实际操作中的问题:1.针对手机实名制中使用虚假身份证明的问题,可以在每个办理的网点设置全国联网的身份证查证系统,加强办理实名制时的查证工作。2.现阶段,我国没有进行手机实名制登记的用户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要注意循序渐进而卓有成效地推行手机实名制。另外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也应该采用多种类的吸引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推出一系列的办理实名制有奖活动。引入手机实名制治理垃圾短信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只有运营商、短信服务商、手机用户和政府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根本性的治理效果。

(三)加强行业道德自律,增加社会责任感

短信服务商要有行业道德,做到自律,能够起到遏制垃圾短信的重要作用,要从源头上自律来控制企业为了获利的目的,而不顾自己的服务质量和信用。短信服务商尤其是大型的短信服务商的自律,能够起到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要想从根本上根治手机垃圾短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手机用户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需要相关部门积极给与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只有这样,手机短信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规制垃圾短信、净化手机语言环境, 可谓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社会各方的努力,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垃圾短信的规制必然逐步走向完善, 垃圾短信将会退出我们的手机屏幕, 还手机用户一个清洁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娟.垃圾短信侵权问题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2009,(5).

第2篇

(一)当前中国电信产业失信行为的表现

1.企业信用缺失。(1)企业之间竞争不规范。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擅自改变资费标准,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用户或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散布涨价或者降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订立价格联盟,损害其他经营者或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2)企业之间信用无保障。互联互通中,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的约定,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1]。(3)企业自觉履约率低。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当地通信管理局或行业协会的倡导下,行业自律公约或自律协约签了不少,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个别企业言行不一,背弃协约条款规定,有的甚至擅自撕毁协议,在经营中仍我行我素,继续违规,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2.个人信用缺失。电信企业的欺诈行为使用户、投资人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样,电信公司也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如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及网上商业诈骗等,蒙受巨额损失。(1)用户的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行为普遍存在,致使一些恶意欠费者在不同运营公司消费而得不到追究。特别是取消入网费以后,恶意欠费的欺诈行为更加难以防范,已经使电信运营企业呆账比例增加、企业利润不实、资产流失严重。(2)欺诈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少数电信用户或盗用他人电子密码通过电信网络侵害合法用户的利益,或伪造身份证注册和上网或盗打公用电话,或伪造电信卡使用业务,手段多样化。

3.政府信用缺失。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关键,起示范作用。电信改革已经走过十年的艰辛历程,围绕提高电信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电信服务两大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重组改革,但市场绩效并没有取得基于有效竞争的良性结果。政府在市场进入、互联互通、电信资费、普遍服务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令广大消费者失望:垄断定价、限制竞争、服务低质量、“不联不通”,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二)电信产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1.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失信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建立健全合理的失信惩戒机制,是规范信用交易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保障。中国电信产业存在大量失信行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失信违规成本小。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诚守信用的立法明显滞后[2]。

2.电信产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对失信行为的社会联防和适当惩戒,有效保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综合抓好信用道德文化、信用法律环境、市场培育和中介服务、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技术支撑体系等多个环节,全面考虑制度安排、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行为主体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完全契约,是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主要根源。

3.市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由于当前电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产权制度不明晰,国家代替企业成为社会信用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成为自主经营主体,而由于产权边界不清,企业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很难使市场经济主体自觉讲信用,一大批企业会“搭便车”,坐收失信之利,却不用付出任何(失信)成本。因此出现了电信市场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2]。

二、构建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加快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电信产业乃至其他领域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关键在于长期以来缺少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部件——失信惩戒机制,这使得市场中信用主体的失信行为几乎不受成本约束,造成信用市场中的虚假信息普遍存在。

(二)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不是仅靠道德的软约束就可以形成的,还需要社会制度的硬约束。中国自20世纪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与之伴随的就是原有的社会规范基本丧失殆尽,社会各经济主体利益边界模糊,市场范围扩大的速度远远快于社会约束与制度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发展,使得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和承担责任条件的市场主体大量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3]。

三、构建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理

(一)失信惩戒的内涵

失信惩戒就是对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和办法,对失信行为能够及时、适当地进行惩戒,造成对失信行为人的经济、道德或者其他约束,使其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并对其未来的预期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这是失信惩戒机制的内在含义。

(二)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失信惩戒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基于信用记录,通过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信用产品对失信行为进行的市场性惩戒,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的司法性和行政监管性惩戒以及对失信行为人的社会性和行业性惩戒。其运行机理在于以信用记录的形式对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予以准确的记录、保存和标识,并将其置于全社会的监督控制之下,通过市场、行政监管、法律、行业自律及社会道德等综合惩戒机制给予失信者及时适当的惩戒,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

(三)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运作机理

1.通过生产、销售、购买、使用信用产品形成的市场性惩戒机制,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拒绝进行交易,让其遭受种种不便。

2.通过综合利用市场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机制,记录和公示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和组织,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并形成对失信行为的威慑力量。

3.通过行政性监管性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经济赔偿或行政处罚,使之在财产、人身自由、资格准入等方面付出代价,同时,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减少重复建设。

4.通过行业性惩戒机制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对政府委托下对失信行为人进行行业资格准入的限制,甚至责令退出行业,使之在行业内难以立足。通过自律、互律和他律的约束机制,提高行业信用水平。

5.失信惩戒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信用水平和创造信用环境,因此要及时接受被失信惩戒机制处罚者的投诉和申辩,纠正记录错误和帮助失信者修复信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信用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推进电信产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失信惩戒创造前提条件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早建立起政府推动、以信用服务业为主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能够如实反映市场交易者信用状况和应对措施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快信用立法,为失信惩戒提供法律保障

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保障。要尽快推进《电信法》的出台,同时制定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内容,失信惩戒的实施主体及其责任。

(三)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为失信惩戒创造基础条件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防止因授信不当以及因客户违约而发生信用风险,是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目标。鉴于电信企业在信用管理上比较薄弱,没有形成防范信用风险的机制,所以应该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尽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把现代信用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四)推动行业协会建设,为失信惩戒提供客观环境

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间体是行业性惩戒的实施者,在失信惩戒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协会按规定承担行业性失信惩戒功能,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记录、披露所属企业信用行为,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自我约束,改善业内的信用状况。政府应当在法规建设、业务环境和人员安排等方面支持信用行业协会,使协会得到培育发展,同时又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业协会能够诚信守法、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赵兴源,吴烨.信用缺失已成为电信业做大做强的“瓶颈”[EB/OL]..

[2]谭永智,李淑玲.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薛兴华.诚实为本信用为先——谈培养健康的电信市场体系[J].通信世界,2002,(32):21-24.

第3篇

关键词:垃圾短信;传播特点,监管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67-01

手机短信作为现代高科技发展的新生事物,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目前对其还缺乏有效的技术监控和管理,相关先进监控技术和管理办法还有待开发与加强,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加上目前我国通讯器材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手机短信很容易被一些犯罪分子用来作为诈骗的工具和手段。

一、垃圾短信的产生

(一)什么是垃圾短信

现在,只要手机开机,不时的就会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类似卖黑车的、开发票的,甚至有自称销售枪支弹药的,还有很多则是一些广告。毫无疑问,具有违法内容之类的无疑是垃圾短信,而一些公司的广告,内容不算违法,算不算垃圾短信呢?据法律人士介绍,由某一客户端发出的,含有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内容的,或者未经接收方允许,干扰手机用户正常生活的手机短信均为“垃圾短信”。即某些公司虽然是合法经营,但未经用户允许发送企业广告短信给用户,妨碍了用户的正常生活,就是属于垃圾短信的范畴。

(二)垃圾短信的危害

垃圾短信造成的危害很多,短信内容涉及诈骗,其内容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全国涉及短信受骗上当的案例很多,对个人、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短信内容中兜售假发票、制假证件、地下钱庄、贩卖黑车、黑枪等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治安。

二、垃圾短信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成本低

按照目前的短信资费标准,手机短信的发送费用从0.1元到0.15元不等。对于普通手机用户而言,转发短信的成本很低,这就大大降低了依靠转发生存的黄色短信、诅咒短信和谣言短信的门槛。

对于欺诈短信和不法广告短信的者,群发短信虽然要一定的成本,但他们骗到的钱要远远多于发短信的钱。

(二)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

手机短信与互联网等其它科技手段结合后,垃圾信息多采用群发方式完成,传播速度和数量大大提高。买一个不用登记身份资料的储值卡号码,通过手机连接手机短信“群发器”(俗称“土炮”),每两三秒钟自动发送一条短信息,一天就可以发三四万条之多。

有些诈骗分子还利用了电脑上的短信群发系统软件,用手机与电脑连接,上网后就可选定号段向某个地方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平均每2至5秒发送一条,一台电脑最多可连接8部手机,一天可发几十万次。如此大面积轮番轰炸,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上当受骗,也能给犯罪分子带来巨额“利润”。

(三)传者身份隐蔽难查

欺诈短信或不法广告的人,在很多地方开办银行账号,购买大量不用登记机主身份证的手机卡,比方神州行、小灵通等,如果用身份证购买手机卡也是用假身份证。因此即使知道了手机号码,也无法确认发送方身份。这样不良短信者的真实身份难以被追查和受到惩罚。

(四)传播动机多样

1、追求巨额通信利润

2001年起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模式与门户网站合作:门户网站提供短信内容,移动运营商提供通道向手机用户发送短信,收入双方按比例分成。许多门户网站纷纷延伸产业链,发展中小个人网站作为自己的短信联盟。这些门户网站和中小个人网站为移动运营商提供内容,被称为SP(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

手机与网站成功“联姻”,极大地丰富了手机短信的内容。然而突如其来的收益,令一些商业网站和信息提供商渐渐丧失了社会责任感,大量的不良短信通过手机源源不断地涌向了用户。短信内容提供商和通信运营商都有获取利润的需求,总希望增加用户之间的短信转发率,所以有些短信内容提供商总是“打球”,发一些黄色短信吸引订阅,或诅咒短信提高转发率,运营商也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犯罪牟利

欺诈短信和不法广告短信的个人或集团,通过短信的帮助实现其犯罪目的,然后谋取利润。如厦门警方曾抓获的涉嫌手机短信息诈骗的谢某供认,他向全国各地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中奖短信息9000多条,在短短10天内便骗得赃款6万多元。

3、开玩笑、恶作剧

很多普通手机用户转发黄色短信、谣言短信是出于玩笑的心理。如利用手机短信非典谣言者以青年人居多,大多数是无心散布,自认为是开开玩笑。但在非典时期,这种玩笑绝对开不得,因为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玩笑开过了头就会受到严惩。

(五)对传播过程的监管难

和传统大众媒体相比,手机短信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传播方式。通过短信传播的信息,其传播途径是网状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不良短信的传播者,每个人也都可能是不良短信的接收者。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我们控制所有的人,否则就很难控制住舆论。而且短信是一个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与网络媒体相比属于一个私人空间,除了发送者和接收者,是不允许第三者介入的,这对于执行监管任务的相关部门而言就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除非通过合法的程序获得监听、拦截的权利,否则根本无法对于以短信形式传播的信息进行监管。

三、如何监管垃圾短信的传播过程

监管难不等于不监管。对信息安全的监测,是一个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宪法赋予的公民通信自由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显得非常紧迫。目前国家法律对此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实施细则,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明确。

(一)通信运营商控制信息渠道

有专家曾提议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设置安全警戒线,对每条手机短信的内容进行过滤,消除或减少有害短信息。如果要对全部短信的内容进行过滤,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太高。首先需要大量的人手和设备;其次短信传送时效会大大延迟,有违短信快捷传送信息的本义。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全部过滤侵犯了通信用户、尤其是那些正常发送无害短信的用户的通信自由,目前还得不到国家法律的支持。

因为通信运营商本身没有执法权,按照法律规定公司人员如果没有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不能随便查看手机用户的短信内容,因此运营商只能保存所有用户3个月的短信记录,以便公安机关需要时查询。平时如果没有公安机关介入,即使知道有些短信含有不健康内容也无办法查处,只能向公安、通信管理部门通报。

如果不能实现内容监控,通信运营商还可以考虑实行手机实名制。通过在源头上控制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做到一户一网。手机短信发送后,就会在系统的存储单元中留下发送方的手机号码,再通过查对短信内容的记录文档,在事后就很容易通过查找发送方的手机号码来确定发送人。

第4篇

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会议,筹划安排部署"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宣传活动工作,明确活动目的,落实责任分工,突出宣传的思想性和实效性,全区师生,人人参与。

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以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一、线上活动

1、"xx市教育网"( )、"xx市教育"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xx市教育微博"( )将开设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专栏网络安全微视频、网络安全小知识,让全区教师、学生组织自行学习。

2、有条件的学校在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活动材料、展示活动成果。有条件的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学生参加xx市教育局主办《测一测我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线下活动

1、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

各学校在宣传活动期间利用LED大屏宣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内容。

2、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各学校利用板报、手抄报、电子屏、广播、展板、专栏等形式对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宣传,宣传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知识、预防电信诈骗、活动的动态、活动相关内容以及宣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展示。通过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全区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将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高尚的网络道德进行到底。

3、召开网络安全知识主题班会

各学校以班级召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班会,讨论网络安全知识、常见电信诈骗方式等,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能力。通过主题班会,使师生对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了很多,他们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第5篇

艾瑞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网络购物市场规模达到122.6亿元,较上个季度增长了13.2%;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体用户达到4310万人,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31.4%。应该说,网络购物已经被不少人所接受,然而,这个规模日益庞大的交易平台,却成为既不用交租金,也没有税收,工商也管不到的“三不管”地带。

网络购物乱象丛生

习惯于网络购物的部分消费者目前都在对一份“网购化妆品黑名单”议论纷纷,那些声称比百货商场便宜一半的进口化妆品果然存在问题。记者找到这份名单后发现,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兰蔻、雅诗兰黛、倩碧等都列入其中。按照名单中列举的假货在一些网络店铺中搜索,可发现这些假货在网上几乎都有销售,有的甚至是店铺里的畅销产品。对于网上热传的这份假货名单,雅诗兰黛公关负责人表示,该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上惟一的销售渠道就是各大商场,对网络上售卖的化妆品,公司无法确保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如果消费者不慎买到伪劣产品,可能给皮肤造成较大伤害。

继北京市海淀区消费者协会曝光骗子购物网站后,北京海淀工商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近期依据消费者投诉状况,披露了网上购物的3种行骗手法:网络骗子的商品标价往往比市场价格低很多,并以“海关罚没、走私、朋友赠送”等借口骗取消费者信任;为逃避网站的监控,买家拍下物品后,卖家以批发价或更低价格为诱饵,希望线下直接交易;卖家要求先付10%左右的定金或是保证金,然后再发货,之后又会以种种看似合理的理由,诱使买家追加定金,如增加航空运费、加急费等。

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表明,网上购物最不让人放心的是商品的品质、卖家的诚信、买卖的纠纷处理及售后服务。北京秀水和上海襄阳路两个市场多年以来一直存在销售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并最终落得个被取缔的下场。然而,原本在这两个市场上开店的不少商家因为失去了传统的店面,很多都转向了像淘宝这样的网上交易平台;自减肥、丰胸、增高、药品、医疗器械等5类电视购物节目实行禁播后,大部分被曝光的违规购物广告离开了电视平台后,迅速转战网络购物平台。网络已经成为假货的温床,越来越多的诈骗案也在网络生根发芽,一些不法商家利用网络购物实施诈骗活动与日俱增。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网上交易存在诸多不和谐、不诚信的现象,比如:消费者通过网上交易,收到的物品经常出现与宣传不符,功能欠缺,甚至是残次品的情况;卖家提供虚假信息,收钱不发货,骗取钱财;卖出的东西不开具发票或其他相关凭证,不负责售后服务,退换困难;依托的网站不承担责任,扯皮拖延。网上交易投诉近几年大幅度增加,与其特殊的交易方式有关。消费者因为无法面对面接触商家和产品,所以有种“隔山买牛”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只能通过网上的广告来比较鉴别,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鉴于此,消费者应当对网上交易的风险性有清醒的认识。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还没有相关内容涉及网上交易的部分,所以在调解和对网上交易的监管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将有关保护网上交易纳入《消法》保护的范畴中,该建议目前正在审批当中。

立法工作严重滞后

由于我国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监管机制还不完善,如何杜绝在网络交易平台上出现劣质或不符合标准的商品交易?如何杜绝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交易、走私商品交易甚至赃物交易?如何对注册用户进行严格审核,防止以上几种不法情况的发生?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导致一些售假行为比较容易发生,调查取证困难,投诉难以解决。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广大消费者对网络交易的信心,也阻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相比国外,美国自1997年起陆续颁布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统一电子交易法案》、《全球及国内贸易中的电子签名法》等;欧盟也颁布了《关于远距离合同订立过程中对消费者保护的指令》及《电子商务指令》等。而我国除了2004年8月28日颁布的《电子签名法》外,其余法规都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法规对于我国正在日益成熟的电子商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2007年3月6日,商务部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对网上交易参与双方主体的认定、网上交易的基本原则、网上交易参与方规范行为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该意见的使得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环境进一步得到规范。然而,这些条款只是原则上的指导意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例如,《意见》对消费者权益做了以下规定:服务提供者要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出卖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以便消费者选择可靠的出卖人。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服务提供者要积极协助消费者采取法律措施。然而,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这些像“文明公约”的条款难以落实,消费者遇到纠纷后维起权来难度可想而知。另外,从经营角度来看,在网上开店与传统的开店相比,只不过所借助的平台不同,它们同样涉及盈利、税收,性质同属于经营行为,因此同样应该前往工商部门办理执照,前往税务部门纳税,但《意见》只是象征性地提醒网上开店者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显然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曹中生处长指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任度往往成为评价电子商务秩序状况的重要指标,其中网站主办者身份和商品服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公开度成为重要内容。由于对主办者网络交易服务商的相关法定义务的监管尚未完善,进而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违法者和侵权者也得不到应有的惩戒。相比线下传统渠道而言,有关网络购物的立法工作仍处于滞后状态,各方面的内容都比较欠缺,尤其是关于网络购物纳税、监管等问题,国家和政府也看到了电子商务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尝试推出相关的法规和指导意见。随着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国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和推动市场发展,但成熟法律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堵漏”需要多管齐下

网站本身的监督体系不完善是假货泛滥的重要原因,在淘宝、易趣、拍拍等知名C2C交易平台上,卖家如果卖了假货,可以重新注册用户名,售假代价比较小。

国内领先的个人交易网上平台淘宝网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声称他们是国内最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他们会运用数据监测“假货”或“超A”等代表假货的关键词,并和公安部门联手对店家上传的身份证辨别真伪。但是,这种监督还远远不够,原因之一是用户过多,目前淘宝网的用户已达3500万。另一个原因则是网站对自己是否有权对卖假货的店家做出强制还不确定,如对卖假货的店家强制其关店等。

工商部门则表示,虽然淘宝网和易趣网等网站都在页面上提醒用户,应按照国家的税收规定向相关部门缴纳税款,但实际情况是网上开店只要向可以提供虚拟空间的网站管理公司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银行账号,就可以在家里做生意,工商登记根本不被提及。由于工商部门的管理对象是商户,所以他们确定管辖权的划分标准是侵权人实体店所在地,他们只负责管理在本地区工商局获得营业执照的商户。另外,由于网络交易的远程特点,很多受骗者往往抱以“认栽”心态一弃了之,即使是投诉举报的,也多因为无法充分提供交易对象的基本情况而导致案件根本无从调查,使执法监管处于两难境地。

法律专家强调,对网络交易中的卖假行为进行举证十分艰难,法律上并没有明确规定此类案件的举证责任是在买方还是卖方,但是根据民事诉讼的通行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法院一般会倾向于让买方举证,而诸如快递单、网上交易聊天记录等是否足以作为证据,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还有一个难点是管辖地的确定,法律上可以按照侵权人所在地、侵权事实发生地、受害人所在地来确定管辖范围,但是,网络交易的上述几个要件往往难以确定。另外,卖家身份的确定也比较难,以在网上经营批发生意的卖家来说,他们可以用网络作为散发信息的窗口,然后在网下实现交易,这种情况下,如何计算假货交易总量就成为了难题。

业内专家表示,除了加强立法外,还要从制度上、监管上、技术上及行业自律方面进行“堵漏”。日前,上海19家知名网站签订了《电子商务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书》,并且发出诚信倡议,呼吁交易者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质量作为评价诚信经营的重要指标,不断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共同促进行业诚信建设。这些网站表示将以明示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基本、重要的质量安全提示,协助消费者提高产品质量辨别能力。同时,依法主动、准确提供必要的卖方信息,不误导消费者,保证交易环境安全可靠。

据悉,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已着手研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信用系统标准,将买家和卖家双方的交易信息进行汇总,形成个人诚信记录的一部分。今后,不诚信交易的买方、卖方都有可能被列入“恶意欺诈黑名单”,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通报,阻止其交易。

第6篇

我国有线电视的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发展至今,从规模、技术、网络功能各方面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网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电视网络线路达到了300万公里,并且还在逐年增加。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达到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从这一点上说,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有线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文化消费也明显提高,这进一步促进了有线电视的发展。

按照我国光电网络数字化正传规划和数字电视发展规划,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推行数字化有线电视,到2010年全国基本普及数字电视,预计到2015年,广播电视服务商将会停止提供模拟信号。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占到了所用有线电视用户的1/2以上,交互电视用户人群约有1/4。

2推行三网融合技术的现状和意义

2010年1月开始,国务院对电视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进行三网融合的试点运营。丧亡融合对我国有线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三网融合的现状

从全球的发展情况来看,三网的融合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将为客户、行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从三网融合试点运营以来,三网融合的技术体现除了其中的不足,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其中包括手机网络、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其中互联网电视以及新近出现的智能电视,逐渐成为了电视用户和运营商的新宠。随着这些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2.2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不但产生了一个电信市场的新的竞争主体,时电信行业间将产生更大的竞争力,这样能使电信企业产生更大的紧张感,从而加强对业务质量的提升,使整个信息产业链得到强化,最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它对于提高我国通信产业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3三网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从我国推行三网融合的实际情况来看,三网融合还存在着很多的难点。

(1)运营体制上难以统一

由于三网融合涉及到了电视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种运营模式,这就使三网融合后运营模式中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使三网融合后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营体制。

(2)技术适应不了三网融合的需求

由于我国通信技术上比较滞后,这就导致了在三网融合之后,现有技术适应不了融合之后业务的需求,这成为制约三网融合后广电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工作明显滞后,我国三网融合才推行不久,这就导致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指明如何进行工作;其次,网路带宽不足,随着三网融合后一些新业务的推出,更大的容量和码率的视听业务对于网路带宽的要求明显增大,现有的网路带宽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最后,由于受到以往经营方式的影响,服务质量方面明显不足,大规模的视频开放业务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3)市场发展环境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网将公众客户作为市场服务的主要对象,其中业务和技术水平都需要通过用户来进行评价。如果节目拘泥于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就会丧失对用户的吸引力。在如今,互联网上有着异常丰富的内容,这对电视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4三网融合中通信技术的发展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数字化改造技术

传统的电视和电信网络传播的信号为模拟信号,数字化改造技术就是通过转换技术,将这些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目前,真正运用到实际中的数字电视还比较少,这就需要使用第三方设备将从网络得到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才能使电视正常的播放。目前我国使用的是机顶盒,但是机顶盒覆盖率还不是特别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数字化技术改造的目标就是普及机顶盒的使用。

(2)对网络进行整合

我国传统的通信网络是分级进行建设、管理和运营的。这种分级的方式在提供语音、数据的业务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我们除了对传统的通信网络进行体制改革外,还要从技术上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以实现对现有网络的有效整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各种业务的服务。

(3)现有基础上增加网络接入的带宽

目前,随着视频清晰度越来越高,其容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网络接入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网络接入带宽制约了我国电信网和互联网向电视业务发展。目前,电信网络对家庭接入带宽进行了大范围的升级。将原有的带宽进行免费升级,以满足广大用户群体的需求。这对与电信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积极存进互联网资源共享

互谅网在设计的过程中所针对的就是点对点的单一通信,但是这种模式不利于对网络带宽资源的有效利用。目前,随着网络资源流量越来越大,也对互联网带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需要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缓解这种压力,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在传送过程中占用的巨大网络带宽。

(5)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控性

网络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加之我国对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这就大大降低了网络内容的可控性。这就导致了出现用户信息盗用、信息泛滥、网络诈骗等等各种现象的出现。这些情况必须要通过提高防火墙技术、用户身份认证技术以及信息加密技术等来提高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并且有关部门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控制互联网中一些不和谐、不健康内容的传播。

第7篇

   大家上午好!

   诈骗,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放肆,几乎无处不在。可以随着网络,随着聊天工具,随着电信……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市场买菜,买了好多好多。我们在路上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个乞丐,那乞丐可怜兮兮地说:“我已经五天没吃饭了,给我一点钱吧!”妈妈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五元。当我们会到家后,很不幸的事发生了:我们家没煤气了。妈妈就带着我去餐馆吃饭,让人很恼火的事发生了。

   我在餐馆里看见了,那个向我和妈妈要钱的乞丐,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食物,而且还和他的同伴说着令人反感的话:“今天有好几个傻瓜,给了我好多钱,以后要是还像今天这样就好了。”说完还笑的很大声。当我听见这句话时,我真想走上前去责骂他,可以看见那么多人,我便忍住气让妈妈换一家餐馆、还有一次,我在电脑上看见怎么一则新闻:在深圳市居住的一位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苹果4,商家要她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说,还有一千元钱要给她。王女士居然就这样糊里糊涂给了商家银行账号和密码。商家从银行上取走了一万元,就逃之夭夭了。

   不过,后面他还是被警察给抓走了、诈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着,所以让我们学几条防止诈骗的方法。

   一、在面对任何与财产有关的事时,要用头脑想清楚那是不是诈骗。

   二、千万不要给网上的人银行账号和密码,因为那百分百是假的。

   三、不要贪图一点钱,因为到头来,只会得小失大,是一笔不划算的选择、防止诈骗,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

   预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

   骗子,社会的产物。为什么会有骗子呢,就是因为人们的贪念造成的。所以,防骗又是一个关键了。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心术不正的人,总想着怎么欺骗他的,来谋得自己的利益。这种人,大家就要多加防范了。首先,不要轻易的相信别人。那些说什么哥们啊,讲义气啊,都大多数是骗子。讲义气?到我困难的时候什么忙都不帮,还讲义气。义气都见鬼去吧。

   还有呢就是在网络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骗子,这种人就是利用人贪小便宜的心理谋取利润的。往往这种骗子更加可怕。因为这种人都比较了解你的心理,利用你的心理弱点来欺骗你。比如说一些网上购物的也很多欺骗广告。最进在电视上就说过一段新闻。有人利用腾讯QQ和淘宝网来骗人,骗子利用人的贪小便宜心理,在网站处发广告。上面说,你幸运的抽中了大奖,叫你汇款到哪里哪里去。虽然这是种很低级的骗术,但是还是有不多公民因此而受骗。要知道天里没有吊下来的馅饼。古人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学习一下古人的良好美德。

   相信现在有不少青年都喜欢玩网络游戏吧。这里面也有很多骗术。最低级的还是发假广告,这些稍微有些头脑的人都知道那是骗人的。防不胜防的也有,试问你的好友像你借钱,你好意思不借吗?不借他又说你不够朋友啊,不够义气啊。这些人往往借钱都不会还。人家不还你又怎么样咯,在网络上,你能拿人家怎样!更有一种更厉害,最近出的骗术,盗号的人盗了你的号。然后又和你朋友到处借钱,你朋友认为你是急要了,就借给你了。没想到,到你上现的时候朋友叫你还钱,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叫做被别人卖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还有就是在学校的时候,这种现实的人。还好说点,至少还能找得到人。比如说同学叫你借钱啊,饭卡之类的。你认为他肯定会还的,就借了给他。谁知道他打死也要赖。你能怎样,那只有告到老师那去了。我以前就有过这种情况。借了饭卡给同学吃,他不还给我。后来呢,吃白饭咯。这些事情实在气愤。所以大家以后借钱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认为他信得过的在借。

   人心都有黑暗的一面,请大家小心。

预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已然过去,现在在场的各位都是经历了高考的选拔才得已聚在一起的,相信经过这几周的适应,你们对未来四年精彩无比的大学生活也有了相应的了解。但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谨防诈骗。每年的开学季,各大高校的校园内都会有许多横幅,它们的内容无外乎两个:欢迎新生和谨防诈骗。其实我知道在场的很多同学心里都对“诈骗”这个词不以为然,因为大家都不觉得自己会是被骗得那个倒霉蛋,更何况自己还是一个法学生,但是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被诈骗,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曾盲目自信的认为自己不会经历这种事情。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对“防诈骗”这件事情加以重视,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避免一件事情的发生首先要充分认识这件事情,防诈骗也不例外。对于大学生来说,被诈骗的方式途径是十分集中的,一般是冒充亲友借钱、开通各种"校园卡”、购买学习资料和中奖等。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骗子的手段也随之更新,花样百出。许多骗子利用网络漏洞,盗取社交帐号,然后发送一些借钱的信息,许多同学因为急于帮助别人,便容易好心做坏事,遭遇诈骗。还有一些骗子冒充学长学姐甚至老师领导,说服同学们开通各种各样的卡,或者购买所谓的官方学习资料,从而进行诈骗。

   虽然社会各界都在很努力的打击诈骗,但是不法分子和违法行为依然存在。而大学生这个群体被诈骗的几率是十分高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十分谨慎,提高自己对危险的辨别能力,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向其他同学宣传防诈骗的重要性。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骗子有骗子的手段,我们也要有我们的应对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能准确辨别骗子的身份。学校在我们开学时都曾发学生手册,上面有所有学校具体规章制度和部分办公室电话。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首先考虑对方的身份和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而不是因为着急去轻易相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而在网络上,面对和金钱有关的话题,一定要认真确认对方的身份,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直到确认身份后,才可以选择提供金钱上的帮助,而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即使是认识的人,对待金钱交易也要格外注意,尽量让对方写出借钱说明以及还钱时间,省去了日后可能发生的许多麻烦。而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让他们都远离诈骗。

   或许大家对“防诈骗”一词早就听腻了,但是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实在是不能大意,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给大家带来或多或少的一点帮助,也祝大家未来学xxx步,生活顺利!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聆听!

预防电信诈骗的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平湖已变得越来越美丽,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部将今年3月28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放学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队。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灾难的发生对每个人来说,不分贫富贵贱,不论性别年龄。孩子、学子、工人、知识分子,人民公仆……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无论幼小纤弱,还是身强力壮,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不懂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本可能逃离的厄运,却都会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

第8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风险分析;安全策略

1 引言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移动支付突破了传统电子商务的载体和地域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地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交易,大大增强了买卖双方的灵活性和支付性,从而使大规模用户参与和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2016年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年,全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专业调研机构分析,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将突破10亿,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

根据中国银联近日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

但是,目前在移动支付信息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因此,保障移动支付安全将是移动支付发展的一大瓶颈。

2 移动支付的风险分析

2.1 基础网络风险隐患

运营商网络通信环境的潜在威胁无处不在。一是手机目前还无法完全验证网络接入点的安全性。黑客从伪基站、恶意WiFi网络可能获取用户信息,发起恶意攻击。二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黑客可通过技术手段窃听无线信道,截获传输消息报文,伪造合法用户身份或篡改数据信息。三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技术发送诈骗短信,利用群呼、透传等技术实施电话诈骗,将主叫号码伪装成虚假的银行、运营商等官方号码,迷惑用户上当受骗。

2.2 移动设备安全漏洞

移动支付业务的实现依托移动设备,而作为最常用的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安全性值得高度关注。一是手机操作系统漏洞不易修复。手机生产商在安卓操作系统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开发后,难以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尚未形成如个人电脑Windows系统那样全球统一的漏洞与补丁更新机制,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面临挑战。二是手机病毒防范能力较弱。手机客户端软件打开的网址往往无法被手机安全软件捕获,二维码扫码工具仅简单地将二维码翻译成网站地址,并不具有识别恶意网址的能力,使得手机被木马程序入侵的几率大增。

2.3 服务提供商重便捷轻安全

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抢红包、打车补贴、互联网理财等支付场景积极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往往牺牲部分安全性以提高便捷性。如部分快捷支付功能在绑定银行卡后仅需输入支付密码即可完成网上支付,二维码扫码支付通过手势密码登录客户端后就可进行200元以下的免密小额支付,某些应用程序通过读取通讯录和短信记录可实现免填验证码等,强调了用户体验,却埋下了安全隐患。如何在便捷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积极探寻的突破口。

2.4 行业制度规范尚不完善

我国移动支付方兴未艾,相关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尚未形成明确的监管框架和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责任不清、监管缺失的真空地带。当前,互联网上借贷理财、众筹模式、虚拟比特币等新兴金融工具给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如红包浪潮中红色“AA收款”诈骗事件再次给我们提出安全警示。完善制度约束,保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移动支付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对于传统的支付方式来说,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尤为严峻,产业链上所有部门都必须从技术到信用通力合作。如果要让移动支付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就必须先保证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如果人们在第一次认识移动支付时就有很不好的或者不安全的体验,那么以后移动支付想要扭转这个“第一印象”会非常困难。因此手机支付发展的瓶颈是安全问题。根据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而保证其安全性。

3.1 完善手机支付的安全管理

首先,对于移动应用发行商与移动支付服务商,二者要加强安全管理,通过测试与监管等手段,对恶意应用进行预防,对应用软件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保证应用市场的安全性,提升渠道的安全性。其次,要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对于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与操作系统等进行不断的研发,从而保证其安全能力的逐步提升。最后,可以将手机支付业务也纳入到金融法律法规监管范围,当用户遇到欺诈等安全问题时可以在法律责任上找到明确的判断,明确各方应付的责任和赔付条款。

3.2 强化安全模块的保护功能

安全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应用的实现,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并且要提供相应的安全运算服务等。安全模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手机支付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机中的安全模块,即:用户识别卡(SIM),用户识别卡保证着手机支付的安全,是最为基础的安全保障,在其中将用户的私钥与数字证书进行存放,此时,要保C密钥也在卡内,对于加密与解密等操作,均要在卡中实现,从而将实现对用户数据信息的保护。现阶段,在手机支付中,主要的方案是机卡协作,此方案是最为基础的,其原理与Usbkey相似,其主控制芯片便是安全芯片,进而具有了诸多的功能,如:防复制、防篡改、抗攻击等。

3.3 引导客户建立手机支付的安全意识

培养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譬如只从官方网站或可信任的网站下载软件,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不点开陌生的彩信,不接收陌生的蓝牙推送程序,不随意扫描二维码.不要随意连接陌生兔费WiFi等。

参考文献

[1]陶凯.红包大战引发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冷思考[J].中国信用卡,2015(5)

[2]陈钟.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挑战与机遇[J].金融电子化, 2012(6)

第9篇

【关键词】电子支付;网络安全;研究

现在是互联网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中也得到了发展,出行了多种交易形式与支付形式。各个电子商务网站也随之开启,对人们的购物及消费方式带来冲击,人们的购物理念及消费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而电子商务虽然在电子化购物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但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对网上支付和网上购物的方式有深深的担忧,电子支付和网络安全是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以及交易双方的信息安全等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众多研发人员都关注的问题。

1电子支付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近些年来,在电子商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购物能满足人们基本的消费需求,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传统的电子商务支付方式是线上交易,线下支付的方式,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商品信息进行查询,问价,然后订货,最后采用货到付款、邮局汇款、银行转账等方式进行支付。但由于近年来有网络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网上支付成为重要支付方式。在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要求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良好的特点,电子支付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对商家、消费者及电子支付系统的三方安全,涉及到三者的利益问题。但在交易过程中或是在支付过程中,由于支付方式及支付系统尚不十分健全,容易造成交易双方的支付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可能通过信息技术来窃取交易信息,从而造成交易双方的私人信息泄露,甚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存在一定的风险。

2第三方网络平台支付的安全问题

第三方网络平台支付是一种高级的电子支付形式,具有灵活性的特征,因此也是目前主要支付方式。网上支付的主要形式有电子支票、电子现金、银行卡网上支付、第三方平台支付、移动支付等,其中目前在电子商务的主要支付形式是第三方平台支付。即将第三方机构看作是交易双方的担保人,在沟通平台上建立起卖方与卖方的协议关系,从中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验证的过程,从而使消费者和商家、银行这三者关系在支付平台中实现交易活动。

2.1网络支付安全问题

网络支付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网络安全、资金安全与法律安全等方面,而本文主要是对网络支付中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由于第三方支付的潜在威胁是在网络支付中,容易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被盗取和被篡改的现象,对消费者的私人信息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容易造成消费者资金丢失的现象,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及支付流程中由于自身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被不法分子进行利用,对支付系统及支付安全带来重大影响,例如网络黑客、病毒入侵、恶意代码等对支付平台及网络安全造成危害,最终导致消费者及用户的信息数据造成泄漏,使用户的数据信息机密性、真实性与完整性造成威胁。一旦网络安全的问题发生,第三方平台的资金交易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也会随之发生影响,出现交易问题。且由于在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中的交易行为是一种匿名性和隐秘性的行为,当网络安全受到侵害时,部分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支付系统的漏洞实现诈骗行为、洗钱或者是恶意交易,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的安全问题不能得到保障。

2.2网络支付安全策略

为了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安全,首先需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络建设进行加强,通过构建支付安全体系,确保第三方支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了防止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或网络黑客的威胁,需要加强计算机的防护能力,构建完善的第三方支付系统,确保网络支付及交易行为的安全,保证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与信息安全等。其次,在现代的金融体系中需要加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其看成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技术标准来对网络支付安全进行实时监控,加强网络支付平台的安全建设。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还要加强信用管理机制,对用户进行交易行为及交易安全的交易,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在保证支付平台安全的同时,还能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保障网络支付的安全,离不开政府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网络支付平台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保护交易双方的个人利益。但我国目前在对于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中仍不完善,还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切实保障交易安全与支付安全。

3结语

总之,我国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主要的支付方式是第三方网络平台支付,能有效保证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与资金安全。但由于第三方支付所具有的特性,使交易过程中仍具有不稳定性,因此不仅从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和买卖双方的自身利益角度来看,还需要对电子支付及网络安全问题予以充分重视,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交易双方的个人利益。此外,还要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与管理职能,为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法律支持依据,还需要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支付的技术水平,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管理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才能切实保障电子商务的支付安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企业的便捷性、高效率与低成本的优势,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舫.网络环境下电子支付中的安全性问题及其相应的法律保护[J].邵阳学院学报,2003(01):58-60.

[2]罗新星,江景佼,汪晓.电子支付安全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02):66-69.

[3]陈晓勤,钱守廉.基于电信级网络营造“随时随地和诚信安全”的电子支付服务环境[J].电信科学,201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