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阅读的方法

时间:2023-09-17 15:03:50

导语:在高效阅读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阅读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阅读方法 课堂模式 自主合作

实践研究证明,改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进而达到全面提高阅读题准确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一.改革课堂模式: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工具学科、语言学科。这种性质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人”(学生)为本,语文学科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具体而言:锻炼学生的眼,让学生看(阅读和观察),多读好书并及时了解和关注身边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锻炼学生的耳,让学生听(闻),认真听别人交谈、听新闻等;锻炼学生的口,让学生说(讨论、交流、诵读),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大家上课的讨论、辩论等锻炼口才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手,让学生做(写),可以限时的写片段随笔等;从而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它要靠学生日积月累;语文能力也决不是一张嘴“讲”出来的,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逐步形成的。

因此传统的单纯讲方法课可以改为师生讨论课、点评课、学生交流反馈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改变思维的模式化和机械化,让学生通过各个渠道的交流增长见识,改变思维,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改变整个人生观。这无论是对于语文还是人生都是受益匪浅的。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否则,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这样不仅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还会降低语文的阅读及表达的能力。因此,课堂上必须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高中生的思维已较灵活,多鼓励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也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语文课程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首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还需大胆鼓励学生下水,在水中学会“游泳”。教师要走出习惯的“满堂灌”“填鸭式”的窠臼,让学生放出目光,用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甚至是文化背景来解读文本。再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世界充满了迷离变数,尤其是一些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主题多元,我们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读出他心中的那个独特的它。当然,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可是习惯是慢慢形成的,我们作为老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形成一种个性阅读,摆脱依赖心理和单一化的思维的模式。养成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其次,授人以渔,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质疑。

培根曾言:“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则标志着我们的阅读教学已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学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敢疑、善疑、乐疑,以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学习《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学生围绕四节诗的内容,自然会产生以下疑问:(1)囚徒为什么还要向他致敬? (2)使人为什么把“希望”称作“灾难的忠实的姊妹”?(3)诗人写此诗时已受到监视,为什么还把自己的诗作称为“我的自由的歌声”?(4)“枷锁”和“利剑”分别象征什么?这四个问题很好的从背景到思想内容再到作者情感都进行了很好的设计,解决了这些问题,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也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生的阅读和认知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再次,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尤其是综合性学习中的合作精神。”阅读教学除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外,还需要学生之间平时的合作学习,因为思想是在碰撞中会产生绚烂的火花,虽然有的学生意见相异,但也不妨碍他们在交流过程中阅读能力的提高。因为有了讨论,他们就会再次思考,从而对作品、对人生产生深入的思考。如上外国小说或做相关的阅读题时,学生可能本能的想到单元话题知识要点,但怎么具体联系到本阅读材料时语言组织时,学生却无从下手。这时我让每个人先自己写答案要点,再四人一组来讨论,相互思想碰撞中使思考更深入,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趁机再由一人写下本组讨论的成果,最后由各组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使合作探究的活动进一步深入下去,老师只需稍加点拨和指导,同学便可轻松而真正掌握了此知识要点。

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做好一些操作性的内容就好了,至于他们迥然不同的文本解读,我们可以不置可否,一笑了之,因为只要不关乎政治性的事情,“百家争鸣”又何尝不可,百花齐放不是更好吗?因此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文学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三.以阅读方法指导为主,注重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阅读能力和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息息相关,课内的阅读训练又非常有限,要高效率地提升语文整体能力,特别是更加偏重考察阅读能力,教师必须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同时,要体现以课内为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一个总体的规划和具体的措施。在知道阅读时,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大致计划。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对学生进行俯瞰。故,我们可以把要读的文本先教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读。然后,我们给学生在阅读上可以授予一些方法。比如说对于文言可以是细致的圈划式的,而白话就可以浏览式的;对于外国的可以是领略一番就罢,而中国的一些重点作者还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我们可能在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接触他们,更重要的时候,一些作品还可能作为考题出现;对于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等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时候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无非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分明就是读多了会作诗了、会写诗了。这就说明。我们如果能在读的同时让学生多写,这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写的过程可以分以下几步走:

1、先让学生抄写文本中的一些优美的或者有哲思的句子,要求是抄清楚、整齐。这一阶段目的是培养他们对文本的、了解、感知。

2、在能抄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文本中某一个片段的概括,要求是间断、明了,能一语中的。

3、学生学会了第二阶段的筛选能力后,接下来让学生针对第一个阶段摘抄下来的内容进行分析、鉴赏。

4、在了解了整个文本之后,要求学生选取文中某一个人物或某一种理念做点评,然后交流,这样就回应了我们上文中的思想碰撞后出火花。

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文化。作为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阅读视野,从而打开人生视野。让学生在读万卷书的同时,领会语文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在读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写下自己的思考。这种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能力的逐步提高。最后,就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人生的一大需要,阅读是能够净化我们被尘垢蒙昧了的心灵,阅读让我们丰富、让我们宁静……

参考理论及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学生发展 教学策略

对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课堂的互动性。文字作为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典型符号,一定要让学生爱上文字、不断的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阅读过程中牵扯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它也影响到了生字词、写作、沟通交际能力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考所占的分值是比较多的,并且未来发展的趋势也看得出,阅读越来越重要。但是就笔者的调查发现,很多的语文课堂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学生课下阅读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阅读课的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非常紧凑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中学习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的出现导致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抓了易提分数的部分,比如写作、词汇、古诗词背诵等。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持久性过程,在考试的时候由于阅读材料基本都是新的,或者学生没有遇到过的,老师就觉得阅读的分数不好得,导致阅读教学形同虚设,很多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阅读课。长此下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会下降,无论是阅读分值还是综合能力都不会提升,严重的会形成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就需要革新高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教学认知,提升阅读的地位,开设语文阅读课,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阅读本来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与相应的课堂地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阅读教学其实它的范围不仅仅是课堂,还要引导学生课下学会主动阅读。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长久的坚持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勾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阅读兴趣。比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写读后感等,以一定学习压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比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等,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阅读的需要,进而提升阅读欲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旦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他们就会爱不释手,从中汲取营养,进而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高考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的扩充阅读的素材

语文课程的教学就是与文字打交道,学习的内容一般较为滞后,如果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的话,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存在这样一个悖论:高中生都识字,但是语文成绩并不理想。很多的优秀学生英语满分150可以考到130以上,满分150的数学,有的学生可以考到满分,但是语文这一科,很多学生却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能上110分都算不错的成绩了。当然我们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判定学习的好坏,但是分数的背后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实践证明,拥有浓厚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往往语文成绩较好,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各项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着直接的关联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就要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这也是阅读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学生才能开展有效的阅读。其次,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总结的能力。阅读不能泛泛而读,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就是阅读之后有所收获,这种收获的体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写读后感、可以模仿、可以完成阅读练习题、也可以总结段落大意,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定期不定期的阅读,让阅读本身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需要。针对阅读来说,不要局限于教材、辅助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当的扩充阅读材料。除了完成必要的课内阅读之外,还可以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国内外名著阅读、往年的高考阅读材料阅读、期刊杂志阅读等等,切记中规中矩。

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同样是阅读,有的学生阅读之后能很快的理解文章,理解作者的寓意,也能顺利的完成阅读问题。但是有些同学在阅读中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泛泛而读,为了阅读而阅读,导致阅读之后还是满脑子空白,也不能应答后面的阅读问题。对与高中语文阅读来说,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可以采取适当的阅读方式,如精读、快度浏览等;可以先看阅读问题,然后开展针对性的阅读,这样也能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阅读中要找准每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段落大意;耳熟的作者,要结合作者的背景来理解文章;深入的剖析文章,了解文章背后的寓意等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如何运用,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依据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势必会大大的提升阅读的质量。

新形势下,强化和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样也符合学生的切身利益。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升教学的质量。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久坚持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也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开展阅读教学工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分析还是考试所占分值的角度分析,阅读教学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多重对话,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应使几种对阅读文本的感悟合理地共存,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对话机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全身心地投向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已拥有的阅读经验的作用,维护学生感悟作品的权力与言说感受的权力,尽可能地从语言和文本内容的结构中寻找显现其丰富的人文意蕴,并且依托课堂这一交流讨论的平台,最终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努力拓展和内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从而达成学生主体的课堂生成。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够把文本置于读者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之中来看待,才能够将阅读的本质具体化。

二、个性解读,放飞思想

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确实经常出现无视学生个性、思维桎梏的现象。有些现代文阅读课上,我们听到的是老师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或教参上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甚至伤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心理,结果只能把学生引进教师已经规划好的思路或已经设计好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怎样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效的呢?依据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得到发展,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前提必须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使每位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期待走进文本,获得别样的解读和体验,进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思维,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例如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可以和老舍的《想北平》作比较,向学生提出:两位作者都以极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对古都北平的爱,但两人对北平这个古老都市的体会和感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个区别简单地说就是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北平而老舍写的却是“心中”的北平。郁达夫“眼中”的北平有一种外乡人似的新鲜好奇,为了在欣赏风景时有多方面美的感受,郁达夫积极调动各种感官捕捉故都的秋味,然后又将这种种感觉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也跟着他欣赏这一幅幅古都的秋的美丽画卷。老舍与郁达夫不同,(下转1-8版中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用过多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忽略了现代文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切实可行的能使现代文阅读取得实效的行为进行教学。

一、多重对话,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应使几种对阅读文本的感悟合理地共存,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对话机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全身心地投向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内涵;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已拥有的阅读经验的作用,维护学生感悟作品的权力与言说感受的权力,尽可能地从语言和文本内容的结构中寻找显现其丰富的人文意蕴,并且依托课堂这一交流讨论的平台,最终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努力拓展和内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从而达成学生主体的课堂生成。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够把文本置于读者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之中来看待,才能够将阅读的本质具体化。

二、个性解读,放飞思想

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确实经常出现无视学生个性、思维桎梏的现象。有些现代文阅读课上,我们听到的是老师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或教参上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甚至伤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心理,结果只能把学生引进教师已经规划好的思路或已经设计好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难以调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怎样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效的呢?依据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得到发展,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前提必须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使每位学生带着不同的阅读期待走进文本,获得别样的解读和体验,进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思维,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例如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可以和老舍的《想北平》作比较,向学生提出:两位作者都以极真挚和细腻的笔触抒写了对古都北平的爱,但两人对北平这个古老都市的体会和感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个区别简单地说就是郁达夫写的是“眼中”的北平而老舍写的却是“心中”的北平。郁达夫“眼中”的北平有一种外乡人似的新鲜好奇,为了在欣赏风景时有多方面美的感受,郁达夫积极调动各种感官捕捉故都的秋味,然后又将这种种感觉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也跟着他欣赏这一幅幅古都的秋的美丽画卷。老舍与郁达夫不同,他“心中”的北平不会像郁达夫那样带着观赏者与风景之间的间隔感,而是与“我心灵相黏合的”物我交融的记忆,所以,他写的北平,更注重写出“我”――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热爱依恋北平的人对北平的种种感觉。这样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去体验和创造。个性化阅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能够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的进行阅读的能力。

第4篇

一、注重课前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文本有较为深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教师就必须让学生亲近文本,对文本有更加宽泛的了解。预习就为学生提高这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靠性。

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保障。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自觉地去预习课文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才能使预习落到实处,有成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子,每篇课文的预习有一个固定的安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我学会的词语;②我喜欢的句子;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例如,预习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就是这样做的:①我学会的词语:一碧千里、翠流、低吟……②我喜欢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③我要和同学们讨论的问题: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④我想问老师的问题:您去过草原吗?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学生的预习就不会停留在读一两遍课文的形式上,他们必须去认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才能完成作业。当完成了这项作业,他们对文本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这样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对一堂课的目标、方法、提问、板书,甚至教学的语言和教态都要进行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社会、对生命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文本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对文本的体验也需要教师适时引导与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当学生理解肤浅、领悟不到文本的主旨,或者说对文本的主旨缺少更深层次的感悟时,教师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适当地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结果,学生的认识都是:“我”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完全是因为唯一的听众——那个女音乐教授的鼓励。此时,教师很有必要讲解一下,“我”在音乐方面的成就,除了老教授的赏识和鼓励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我”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气馁、不放弃。这样就能使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别人鼓励外,还要加上自己的不懈奋斗,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2.学生有疑难时,教师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点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在遇到深、宽、难的问题时被卡壳的现象。当学生的讨论停留在同一个低层次,重复徘徊的讨论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讲解和点拨,以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教学《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师让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原因时,学生说来说去都是廉颇能知错就改,蔺相如大人有大量,不计恩怨,没有把将相和的根本原因说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点拨学生:①秦王在渑池会上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这是为什么?②秦王为什么不敢进攻赵国呢?③若将相不和,赵国会怎么样?至此,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原来将相和好,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们热爱自己国家的精神比起他们知错就改、宽宏大量的品质就更加伟大了。这样,学生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后拓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巩固

“在教学工作中,大量的复习、巩固、运用的工作是在课外完成的。其中课外作业就是重要的一环。组织好学生课外作业,有利于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课外的广泛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可能。所以,教师应注重阅读的课外拓展,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课标中对5—6年级的阅读有具体的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根据调查发现,凡是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喜欢课外阅读。可见,拓展课外阅读空间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延伸,巩固课堂阅读效果。如今课外阅读的渠道很多,阅读的内容也良莠并存,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一定要加以引导。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所以,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阅读感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好语文创造重要条件。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东莞是发达地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图书馆、家庭藏书等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安排具体的作业。比如,学习六年级第六单元后,我们就设计了一项探究性阅读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的总标题是:调查人类生活的资源情况。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大气资源。学生通过上网等渠道查找资料,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览这次实践活动的成果,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还满足了学生上网的迫切愿望。

总之,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根据实际,切实可行地去做,就一定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实践取向——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现代教育学.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教育的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5篇

首先,快速阅读掌握大意。不管平时阅读还是考试做阅读题,学生们应带着问题快速浏览从中寻找答案。把握关键词是必要的。通过关键词来推理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态度。如果阅读文章时,阅读速度太慢,就会出现看了下句忘了上句,对文章没有整体把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外,阅读时,特别是第一次阅读可以跳读。千万不要一字一句地读。阅读时,可以以词组或短语为单位。当然,仅读一遍难以全部领会文章的意思。必要时,可以多读几遍。第一次,要快读;第二次以后,可以仔细地读。

第二,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要学会猜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会影响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一个单词往往会有许多意思,有时不联系文章特定的情景,很难确定生词的确切含义。学生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等规则去大胆地猜这个生词在文中可能是什么意思。如能猜中词意,那么学生会对阅读英文文章兴趣倍增,会有成就感,这样对提高英语水平非常有益。

第三,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需要找出主题句。主题句一般位于句首,有时会出现在句中或句末。把握好主题句能更好地理解全文。主题句是每段的关键内容,如能正确把握,对中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起轻重的作用。

第四,多读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文章,多多益善。刚开始。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读一些英文小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入状态有了感觉。这时可以读一些有生词但可以通过上下文能推理出词意的原著简写本。这样通过扩大阅读量,学生们可以尽快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扩大词汇量,一举两得。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字、词、句,还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准,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举动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据此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提出了建议。

一、情景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他们往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重,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挖掘出自己独有的阅读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创造出不同的模拟情景,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时,要结合传统教学的特点,开拓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学习中的主体,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个开放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可以畅所欲言,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使学生在轻松学习中获得知识。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运用到多媒体。将枯燥的语言转换成生动的动画、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小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狐狸和蝉》一节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个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同时用笔描绘出阅读到的情景,等到上课时,教师在多媒体放映中,将画面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能加深印象,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阅读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小学生的口语练习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大声朗读,对阅读好的同学,教师要进行奖励,对阅读不好的同学,教师也不能指责,要进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备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起主导作用,只能适当进行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作为新生的一个群体,思想还很不成熟,思维处于很活跃的状态,仅仅依靠自己学习,往往效果甚微,这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将他们带入到阅读的世界中去,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遵循课本,不敢创新,这从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去大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多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多写日记和观后感,还可以为学生在教室设立一个课外阅读与体会专栏,在繁重的课业之外为学生开创一个放松的空间。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上还不是很精通,表达也不能尽善尽美,教师在这些方面就可以适当给于指导和讲解,通过一些经典篇章对学生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感知能力。但是语感时不能训练的,这需要学生长期积累的经验,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经验,这些日后都是很宝贵的素材,长期坚持,语文素养必然提高。

三、互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行互助教学。所谓互助教学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竞争与合作。这样既能将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表达出来,又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可谓“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要督促学生之间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通过课堂内外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见识。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无论是以师生互助的形式或者是以学生之间互助的形式,都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让他们愿意自主的进行学习,课外阅读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

总之,阅读是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一个主要渠道,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也要适当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他们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增进师生交流,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小学高年级 语文课外阅读

一、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增强学生阅读效果的可靠保证。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身阅读,享受读书的快乐。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受家庭条件所限,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无书可读。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班级图书柜”、“连廊经典诗词”、“楼内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有效的阅读,在班级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推荐学生喜欢的读物。教学发现,如果一味地强调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势必扼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小学高年段孩子喜欢情节曲折、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读物,我们推荐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的现时畅销书籍。如五、六年级的孩子对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情有独钟,我们以此为契机推荐并鼓励孩子们进行系列阅读。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理解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应鼓励他们从中外名著中汲取营养,丰富视野,增长见识。

3.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不会脱离文本而孤立存在,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性阅读,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学习《祖父的园子》,可指导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学生走近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然后相机推荐高尔基的《童年》,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体会: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仅有快乐,而且有苦难。课内外链接阅读可极大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4.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自主参与,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成语接龙”、“故事会”、“我是小小广播员”、“经典诵读展示会”等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好书对对换”、“手抄报展评”等活动,能让孩子们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得以陶冶情操、涵养气质;“演讲赛”、“国学知识赛”、“小小辩论会”,能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如学习剧本《半截蜡烛》后可指导孩子将诸如《晏子使楚》、《将相和》这类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编写成课本剧,并组织学生表演。孩子们一旦迷上表演,就会主动搜集、阅读一些儿童剧本,从而引发学生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演为高年级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汲取营养,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更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

1.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我们除了提倡学生圈一圈书中的好词,划一划书中的精美语段,写一写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外,还可以制作一些读书记录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片段,写读书体会,从而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每天读书一小时。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倡导学生取缔抄写字词等重复的书面作业,把晚上8:00―9:00确定为家庭读书时间,让学生养成每天读书1小时的良好习惯。

3.经典诵读成常态。作为炎黄子孙,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国语言学家、作家季羡林先生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提出:“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也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只要我们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三、从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入手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典籍浩若星辰,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得沧海一粟。用科学的方法作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孩子们来说是必要的。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通读、跳读、精读,略读、泛读等。

2.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的读书。遇到自己喜欢的读物可多读几遍,从而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自己欣赏的段落,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制作阅读卡。如摘录法、体会法、批注法、提纲法、卡片法等制作阅读卡的方法,可有效地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8篇

1.讲究速度

它颠覆了传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方法。计时阅读,我们班在刚开始练习时学生只能达到每分钟130至270字左右。经过三个多月的练习,现在每分钟达到400至600字左右,个别同学达到每分钟800字。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效率就提高了,阅读量增大了,理解率相应也提高了,阅读能力自然跟着提高了。书读得多了,知识储备就增加了。理解率的相应提高又能提高阅读速度,良性循环下去,高效阅读对提高语文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固定的模式与方法

它的另一特色是固定的阅读模式,阅读内容相对简单,便于学生摸索规律。固定程序阅读没有那些学生害怕的理解题、发挥题,而是选择题,将难度降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固定程序阅读的规律和答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带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良性循环使学生由害怕阅读转化到爱上阅读。

3.采取默读的方式

传统的阅读要求学生朗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以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朗读纵有许多益处,但忽视了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因素,这样,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很容易走神,从而影响阅读质量。默读是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学生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

4.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溜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程汉杰高效阅读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为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提供了保障,久而久之养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好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只读一遍不复读

很多学生在读文章时有重复的习惯,有时一句话甚至重复几遍,这虽然有助于文章的理解,但影响阅读速度,更养成了啰啰嗦嗦的习惯,说话缺少干脆利落。程汉杰高效阅读要求不管文章有多难,只能读一遍,这样,迫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改变了复读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坚定果敢的性格。

6.科学坐姿不摆头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阅读;思考优化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灵活运用英语、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表现。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学情景不容乐观。如何提高我国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英语综合能力突出的语言运用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析了有关初中英语高效阅读的思考与优化。

一、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高效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快速阅读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由于词汇量欠缺和不足,不能提高阅读速度,准确把握文章的大体意思,在解题过程中,答题方向不明确,做题效率低下,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不强的阅读现状。甚至某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初中生,竟然出现“抱着词典做阅读理解”的错误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扩展学生的词汇积累,具体可以使用听写监督方法。教师可以每天规定学生识记背诵一定数量的单词,并有规律地进行听写抽查,加强学生背诵单词的实施力度。教师在学生记忆单词可以教给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对于形容词、动词词性不一样的单词分开记忆,对于意思大致相似的单词注重辨别记忆等,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词语接龙大赛等游戏,激发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

二、掌握阅读中思考过程的秩序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遵循阅读思考过程秩序。(1)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比如说,在英语阅读前,自我发问一下,我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2)选择阅读技巧。阅读理解存在一定的技巧和规律,在大量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应当注重积累一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总结做题经验。比如说,在阅读材料前,学生应当粗略看一下题目和相关涉及的问题,大致明确问题取向,推断文章所讲述的大概内容。在阅读中,应当将阅读材料与问题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另外,在英语阅读应当避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出声阅读、心中默读、过度使用词典、回视等不好的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