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7 15:03:55
导语:在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探究热情;教师情感;电子白板;探究实验;巧妙提问
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快乐探究的基础上,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结果。现代教学更加重视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新课改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倡导快乐教学、趣味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也要摆正素质教育下生物学科的地位与关系,改变机械而单调的理论灌输,要善于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让学生信心满满、快乐满满。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饱满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呢?
一、用教师的热情换来学生的热情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激情,首先就要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学生只有喜爱教师,才能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树立,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对生物倾注热情,以对学生之爱,对学科之爱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学科的热爱。
(一)对学生要面带微笑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要将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机械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只有尊重学生不同的心理、情感与学习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与热爱,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学生才能愿意接近教师,他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与目光集中到生物学科上来。
(二)对学科要充满感情
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要热爱生命科学,要有一颗不断钻研、不断进取的心。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在线培训等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小天地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学科的大世界。教师只有对生物学科充满感情,热爱学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现生物学科的魅力,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才能换来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爱。
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吸引学生注意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科技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于单调而枯燥的传统黑板教学,也不同于高度程序化的传统课件教学,而是继承了传统黑板教学与课件教学的双重优势,更具互动性与有效性,是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于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利用其讲解标注功能、绘图功能、遮屏功能、聚光灯功能、放大功能、录音录屏功能以及实物投影功能等,可以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学界面,带学生走进奇妙而丰富的生命殿堂,可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新课改下推动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时,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事物上,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将呼吸系统结构图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于白板之上,带给学生一个全面而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依次显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这样逐一显示,就可以让学生对呼吸系统结构的认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而这正是传统的挂图教学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三、用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可以说实验让生物探究变得更加精彩、更加生动。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无视实验,认为实验在整个生物教学中是可有可无的,教师以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都很少,更不要说学生的动手实验,这样的教学只会陷入机械的灌输中,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也只能处于肤浅而机械的记忆层次,一知半解。初中生只有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验才会更感兴趣。为此教师要重视实验,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以直观的实验操作、生动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也不能无序展开、放任自流,而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注重实验方法的传授,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桥梁功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深刻理解与掌握抽象深奥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这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走进生物科学的殿堂。
四、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趣味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这样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制造悬念,引发冲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进而使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一)问得好
即问题本身要具有探索价值,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处,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激情与动力。问题本身的设计除了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果子。
(二)问得巧
即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地随意提问,只能让问题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疲于应付,怠于思考,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功效,甚至会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探究热情。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困惑时、理解肤浅时巧妙地提出问题,以问题来打开思维的闸门,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三)问得奇
即要注重问题的呈现方式,如果只是单一的提问形式,教学枯燥,无法激起学生探究的激情。教师要注重提问形式的多样化,如可以寓问题于生动故事、趣味游戏中,可以以学生所喜爱的多媒体来呈现,这样的问题更加丰富,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作者:孙一芬 单位:河北省青县流河中学
参考文献:
[1]郭秀芝.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实践;体会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说,高中生的生物课程属于半文半理的学科。这是因为生物不仅学要计算一些数据,还要需要像背文科生的史地政一样需要进行背诵。而且本来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由于成绩这个门槛的限制,使老师压缩试验时间都用来上课讲解,这样就造成了生物这门课程十分枯燥无味,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厌倦,学生在理解起来也很困难,这也是目前生物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有如下几条改革建议和体会:
一、加强上课师生的互动沟通,提高生物课堂的质量
目前,虽已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学校还是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虽然这样会保证课堂的教学秩序,但是就教学的效果上来看,并不可靠。对于此我认为,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应该多向美国学习,在课堂上多采取和学生对话聊天的方式进行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乐趣,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提高听课效率,使学生知道的更多,记得更加牢固。
另外,在学生作业上和学生进行知识性的互动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办法。老师可以通过在作业上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统一的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对于个别问题,老师可以单独和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改正。
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生物这门学科与一些科目不同的特点在于很多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实践来完成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动手时间的机会,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入。但是就目前来讲,大多数尤其是条件不太好的农村学校,并不重视实践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在耽误时间,只是在快考试的时候进行突击,这样即便有好成绩,学生也不会应用,学得也只是死知识。为此,我建议学校开设开放的实验室,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去进行生物实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对生物问题的理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考的考核形式促使老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味重视学生的成绩。生物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更加要重视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成绩只能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一个标准,在生物教学中切不可因为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要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所讲的内容总是面面俱到,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讲解,这样教学的重点很难让学生进行把握。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不仅是生物学科,其他学科也都应该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课堂要有针对性,对重点问题要重点分析,这样不仅有效的利用了课堂的时间,生物知识的重点难点也一目了然。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在多数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都已经完善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动画生动形象展现细胞分裂的过程,还可以利用各种音效视频完成生物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不仅如此,多媒体的利用还增强了生物学科的“时效性”使得生物紧跟时代的步伐。
六、建立生物兴趣学习小组
突破原有自己学自己的学习方式,建立生物兴趣学习小组,四到七个人一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解决生物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之上,不定期进行学习小组之间的比拼测试,对暂时领先的生物学习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以此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迎合新课改的要求。
七、引导学生多渠道的获取知识
原来由于科技并不是十分发达,教学设施也不完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充分认识利用这一便利的手段进行研究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真正完成“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八、体会总结
所有的教育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学生知识的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的改革也是如此。高中生物学科是中学一门基础的学科,对学生认识自然万物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中学阶段学好生物十分重要。在生物学科改革进行的大条件下,我认为老师在教学总要善于学习国外教学的先进经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不仅如此,教育心理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此外,笔者认为,老师不仅是“授业”,更应该起到“解惑”的作用,老师不应该什么都去告诉学生,应该留一些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实在思考不出来在进行讲解。老师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所以,提高学生以及老师的教育素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真正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我们的教育之本。但往往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无论教育如何改进,学生也只是把知识学死。
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包括化学学科在内,在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实验的重要性,真正把实验融入到教学当中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加。还要根据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有所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的知识点,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新鲜”的。我相信,在教学改革下的今天,生物学科的教学一定更加完善,学生的学习也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天丽.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1.前言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有没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标志,是民族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同志1998年在参观美国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后感慨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一番讲话,明确指示了我国要大力发展各种创新,创新的任务要落实到教育上。生物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也是一门综合科学,它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克隆技术、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生物新材料等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物教学是生物科学的基础,是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窗口。不能把生物教学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学科知识传授,生物教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应该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利用生物学科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的教学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围绕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教学。
2.生物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意思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并能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主动的探究欲望,达到能理解、会应用的程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了教育要进行创造的观点。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史,管穿着教育创新的科学理念。所以,利用生物学科教育的优势,在生物课堂上落实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教育历史科学观念的继承,是教育对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很长时间里我国学校教学一直继承前苏联的学科教学模式,在教育活动中以掌握科学本身的知识点为主,对学生的教育以培养大公无私的精神为核心,很少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基础学科,基本上不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所以世界上很多教育学家对我国学生的评价是“中国学生基础很好,但缺乏创新能力与精神”。近年来,党和国家认识到教育创新的积极意义,对学校教育教学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我国科学创新能力国际排名也大幅度上升,据统计:以科学技术统计为主的国家核心竞争力排名,我国从2000年的第30位提高到2004年的第24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国家创新指数研究显示:中国创新指数为57.9,排名21位。在我国创新能力排名不断上升的同时,我们要冷静地看到,我国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问题,特别是生物科学,重视知识教学,对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评价单一,即以学生应试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教学的方法陈旧,不注重思考、动手、观察,以教师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记忆为主,这严重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初衷,生物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所以,生物学科本身的特性,以及国家对创新教育的要求,决定了生物教学要克服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生物教育要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为主,为培养我国未来的生物技术人才做好基础保障。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现的途径
3.1提高教师、学校创新能力的认识
创新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将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生物基础教学不是只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还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物技术人才的任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工作者都要提高对生物教学的认识,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走向更开放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物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喜欢新奇的特征,把生物课堂变成一个科普课堂或探索新事物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3.2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树立起学生的为主体的思想与地位,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围绕学生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与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教师要积极运用第二课堂时间,利用生物学科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的特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生活中涉及有关生物知识的内容,扩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与视野。
3.3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顾忌学生的感受,教师自己设计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讲学生听、记,学生互动的环节少,学生对知识能不能理解,老师没有去关注,要求的只是不停地记忆,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没有运用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的学习抽象的知识,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讨论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录音录像、课件,制作复杂生命现象演示动画等。比如:在进行细胞分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动态图片,运用Flas演示整个分裂的过程,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兴趣,更易掌握知识。
3.4营造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生物教学不能只是课堂教学,要利用好第二课堂,或者课余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知识讲座,科普图片影像的展示。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座谈会,鼓励大家对生活当中不明白的生物现象进行辩论或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一些生物知识的小研究、小论文撰写。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生物知识,对写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总之,要利用课堂、讲座、展示、实验等营造生物科学研究、探索的良好环境。
4.结语
生物教学是学生了解生物世界的窗口,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发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利用好生物教学的平台,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做为教学的重点。学校与教师要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营造创新的环境与氛围等,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永胜.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2-263.
【关键词】 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1 前言
1.1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生物学科是没有什么地位的。直到2011年生物才被正式列入“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占试卷分值的40%。尽管如此,学生还是提不起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学校生物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我一人,远远满足不了七、八年级八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我们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但是由于实验仪器的缺乏、实验老师的缺乏,没有条件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现在我们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低。
1.2初中生物学习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进入人生的青春期。在这个时候开设生物课程,并且在第一章就学习《探索生命的奥秘》,对于学生来说是意义重大的。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自己是从哪来的,体会了父母的艰辛。学习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对于与异性相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增强对生活常识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对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的学习,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2.1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一位老师感兴趣,对所教的学科自然也会产生兴趣,正所谓爱屋及乌。教师要关心时事,经常阅读,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给学生举很多事例,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在课后教师也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作为山区学校的老师,更要学会利用假期的时间多到外面走走,和同行交流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增长见识,对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是很有帮助的。
2.2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如果每节课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就觉得坐不住了。每节课上30分钟,剩下的15分钟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或者谈谈和本堂课相关的见闻,有时候各个小组比赛反馈本堂课知识。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也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很多。
学生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往往都不能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感情表露过于奔放,教师的一个提问、一个“有趣”的例子就足以让他们兴奋,以至于手舞足蹈,却忽略了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在他们平静下来以后及时就涉及的知识点单独对他们提问。而内向型性格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拘谨,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不仅影响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最终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特殊关照的方法,如让他们直接朗读教材的一段比较重要的定义或概念;课堂提问后用目光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以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拘谨。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以积极的心态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3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彻底改变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的现状,就应该尽量挖掘与生物相关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贴近现实生活,持之以恒地捕抓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使之成为生物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能有效讲活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相关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无处没有生物,生物知识其实离我们很近。这样既把生物中的知识与有关现象联系起来,又把生物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同学们觉得生物真是无处不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的含义,学生自然喜欢这门学科,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生物学科的意义
在人类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极大的重视。然而在我国,仍然被绝大多数学校视为“小学科”,不受重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智力的潜能,并能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还会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更道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要想让初中生学习好生物这门学科,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使生物学科不致于变成一门“鸡肋学科”。我相信,只要重视以上方面就一定能够体现出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体现出作为生物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吴岳珊,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汕头市丹阳中学.
[2]马梅英,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县单楼初级中学.
[3]郭晓晨,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河北省涞水县求成中学074100.
[4]姚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网络教学学院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追求死记硬背,要求学生将破碎的知识点和孤立的事实进行强加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抽象概念繁多的学科来讲并不实用。生物学的概念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提高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育水平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根本,不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知识,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基于此,本文从学生对核心概念认识与如何区别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方式出发进行研究,希望能对生物学教育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物学;核心概念;生物学概念;课堂教学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对学科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单方面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信息量把控,更多强调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学时,加强对生物学理论概念的深入了解便尤为重要。从生物学的学习角度看,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终身受益的观念才是根本,能够真正影响学生“三观”的不是课堂上的实验和计算,而是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学观念,能够准确的把握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1生物学核心概念与其重要地位
1.1什么是核心概念:概念是具有某些特性物体或现象的抽象概括,是相近或相似的人、物和事的总结。生物学的概念是对抽象概念的整合,是生物学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这个概念主要反映的是酶在化学本质上的共同属性。核心概念是对概念性知识的总结,包括了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是生物学学科的主要部分。其作为生物学知识的领域核心,不仅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更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综上所述可知,核心概念并不是普通的学科概念,它是对所有概念的统一概念,可以解释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具备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统一的功能。
1.2核心概念在教材研发和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对生物学学科进行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忽视教材中的概念分析,实质上,不同版本的教材就是一系列的核心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加强对教材概念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学科知识,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严谨科学态度。教材的版本繁多,但核心都在阐述核心概念的发展、更新和变化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后,在对生物学学科进行教学时把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作为了教育的重点,确立教学目标之后,教学的活动也必须围绕着该核心来进行,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中,在生态系统中,信息进行传递具有哪些实际作用就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进行学习,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对概念的理解,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死记硬背,可以通过课堂相互讨论、分析并亲自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来进行预习。首先让学生对教材之中的资料进行探讨,讨论在调整蛾、天敌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发生的的不同反映,进而得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自然得出调节生物之间关系信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一概念。再如对“光合作用”这以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一系列的光合作用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光合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2]。然后提供生物学家的实验数据给学生进行参考,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并结合生物学家们的实验结论来对概念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产生一定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
2区别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方式
生物学学科中心理论是生物学的主要部分,而且是生物学的根本属性特征,不仅能够揭示生物学学科的基本面貌,更能统一学科知识。学生对生物学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对生物学的基本学习素养的反映,如何才能从众多的学科之中将生物学核心概念区别出来呢?区别生物学概念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是学科概念的总和: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科学,所有的研究分析都是对事物的现象进行一定的描述,可以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以及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联系。在这样的信息结构中,学科之间的信息相关片段联系就不能彰显出来[3]。因此,在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汇集知识结构,在这个结构中的节点就是学科的核心概念,也正是如此,核心概念才被称为学科的基本框架的构成概念。
2.2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文件夹功能:如果教师能够完整的对教学中所遇到的核心概念进行有效的提炼,并把他们进行整合并反映出生物学学科的基本发展体系,然后围绕着这个体系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让学生淡化与体系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比在课程中给学生灌输复杂的知识具有更强的学科教育功能。
2.3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整合统一功能: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进行提炼需要对知识进行整体化、条理化,构建出一条脉络清晰的有机联系体系,但这样的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对整体思维的把握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
2.4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信息转移的功能:任何科学领域都存在反映事物内在联系与规律的核心观念,学生可以将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转移到其他的科学领域,从而学会以整体的、发展联系的角度去看问题。结语:通过以上对中学生生物信息概念的界定可以确定,生物学概念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概念,它是学科知识点整合的基本框架。学生要加强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不断深入并强化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本质的理解,更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逐渐具有持久性和迁移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王聪,刘志爽.生物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学报,2016,08(04):64-72.
[2]洪燕飞.探索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建构的课堂实施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37):211-212.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这一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和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初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不过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初中生物学科长期不受重视、记与忘的矛盾较突出以及学生厌恶生物学科等几个方面。在我国,目前有很多学校都将生物课程安排在下午,而一般来说学生在下午都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开始生物课程的学习,即使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类“小课”不够重视与关注,是导致生物课程教学效果整体下滑的重要原因。记与忘的矛盾在任何学科任何学生身上基本上都是存在的,不过在生物学科中这种矛盾似乎更加突出,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来说,课时本来就较少,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得在课堂上来完成与实现,所以虽然有很多学生能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较好的把握,但一段时间过后还是会出现测试成绩不佳的现象,究其原因则在于记与忘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厌恶也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厌恶多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生物课程的枯燥等,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兴趣;其次,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必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归结起来,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情感教育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帮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些因素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其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初中生物课程主要讲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环保以及能源危机等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其对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节约等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
对于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注意,以更好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其一,教师应对生物课程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鉴于生物课程与自然、环境等的联系较为密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对生物课程中的资源进行挖掘,以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二,教师应在教学中以情施教,以理育情。所谓情感教育当然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投入自己的情感,自觉地把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看作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在每一节课上,都能积极通过各种言语与行为等来感染学生,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与教学氛围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其三,教师应尽量保证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接受能力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必须严格按照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特点来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除此之外,生物课程的内容贴近生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调动其学习兴趣,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与情感的双重教育,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学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教学 新课程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以一系列核心概念作为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等逻辑思维过程的依据来揭示本学科的基本规律。生物学概念不仅是生物学科的基础,而且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就是“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见提高科学素养不是追求对科学事实和信息量的更多占有,而是要求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的深刻领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接触到新的“原理、规律和方法”时能借助生物学概念能进行自我阐明的能力。因此,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建立起反映生物学思想的基本的生物学核心概念体系,应当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认识
在学科教学中,建构汇集信息片段的知识结构,并将其纳入到信息结构之中,这个知识结构的节点就是核心概念。在生物学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中,离不开对事物和现象的具体描述和分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是指代表生物世界中同类的“事”、“物”及“规律”。我们要从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中提炼出能反映学科本质的、构成学科骨架的概念,因为这样的概念可以统摄学科的一般概念,可以揭示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统整学科知识的功能,这样的概念就叫核心概念。我们在课堂上抓住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教学中前后一致、将生物学思想主线贯穿始终,致使学生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的认识深入,提高学生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为什么要进行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第一,生物学核心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考试评价已经悄悄地由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转向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近几十年来,特别是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破译以来,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生物科学知识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面对如此繁多的知识,如果仍然要求学生记忆生物学事实,哪怕是一些经典的生物学事实,恐怕也很难做到。最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等一般不发生巨大的变化,创设新的情境,要求学生应用概念、原理、规律等来分析解决问题,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已成为评价学生学业的主流方向了。
第二,生物学事实往往是相互孤立的,难以建立合理的联系,组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因此对生物学事实的考查往往是检查学习者是否记住,是否记得清楚。而生物学概念主要是在运用中得到巩固,概念的运用是把已经概括化的一般属性应用到特定场合。
第三,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统摄思维功能。核心概念的提炼和梳理需要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将零散的整体化、条理化,建构起脉络清晰、条理分明、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体系。
第四,生物学核心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教育功能。概念的过程也是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一般而言,概念的应用有两种途径:一是引证具体实例来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如何进行核心概念的教学
1、以教学单元作为建构核心概念体系的基本单位
教学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它由若干节具有内在联系的具体内容组成,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教学单元是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单位。
2、充分应用生物科学发展史建构核心概念体系
生物学概念的发展史中,不仅记载着生命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蕴涵着科学家的创造思维方式。所以学习生物学概念的发展史,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学概念,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3、通过模型法建构核心概念体系
“模型”是人们按照科学研究的特定目的,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用物质形式或思维形式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通过构建模型和直接认知模型来把握生物学概念,是当前课改实践中的常用科学方法。模型法可以让抽象问题更易理解和直观化。
4、通过概念图方法建构核心概念体系
“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通过建立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新知识,形成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生命科学中的“规律、原理和方法”都是借助于有关生物学概念才得以表述。而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掌握概念,不仅是学好生物学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生物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运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进而运用生物学原理、规律解决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The California State Board 0f Education, Science Framework, California Department 0f Education. 2000.
[3]H.Lynn Erickson著,兰英译.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一、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偏差
第一,教师认为生物是高考科目,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准确,认为是理科中的文科,没有注意到高中生物知识叙述的准确性、严密性、抽象性。
第二,生物概念的抽象概括过早过急,这属于教师的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师首先是一味地让学生把生物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对其内涵却不甚理解,而教师在不提供较为丰富详细的材料前提下,过早地对高中生物概念给予抽象概括,以便学生从感知到概括的缩成。
第三,忽视思维过程的再现,这是教师对学法的指导不到位。解题过程极容易忽视思维过程的剖析和思想方法的传授,使学生丧失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导致学生在遇到新情境下的问题时,无从下手。
第四,教师对学生成绩评估失当。进入高三时有些生物教师在编拟试题时,过高的评价学生,总认为生物试题应设置一个“小陷阱”,这一个一个地“小陷阱”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大迷宫”。学生在考试中失败,自然也就无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高考中就会一败涂地。
二、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偏差
第一,生物是自然学科,本来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较浓,仅凭多读多背就行,但忽视了知识结构建构能力,使得生物知识成为一盘散沙,做题时就显得乱了章法,结果对生物学习产生了畏惧情绪。
第二,认为生物学科在高考理科综合中的分数比重小,难度也小,考前临时突破即可。平时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掉以轻心,或是不管不问,对知识系统性的总结把握不好,使得考试屡战屡败。
第三,生物也是实验学科,自然而然实验试题比例较大,学生没有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导致做题出现失误。
第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将直接认知作为了主题,认为是“自主”,忽视了间接把握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妄自菲薄,好高骛远。结果在考试中不尽如人意,因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可知,教师给学生的应是“授之以渔”,这样认知才不会出现偏差:
首先,在教法上教师要自觉地保持警觉认知偏差的产生。因为教师定式思维是产生认知偏差的主要根源,适当地降低教学目标很重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建立高中生物知识框架。真正的做法就是加强学法指导。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中学;教学观念
1、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
虽然国家教育部为初中教学上安排了生物及其实验教学,但其至今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观念陈旧,缺乏对生物实验教学功能的认识。
由于传统影视教育的影响,虽然新的生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但是由于教师的为应试而教,学生的为应试而学,从而导致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由于没有对其功能的识,实验教学也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安排和考卷上的分数。实验课堂上,教师为了保护教学器材,很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而是通过自己的演示和讲解来让学生统一的接受一个实验现象,并要求学生记住实验结果。因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并且由于实验教师过分强调实验设备的珍贵,很多学生在心里上就不敢做实验。这种观念上的错误,使实验教学的目的扭曲,学生也获取不到真正的知识。
1.2只求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因此,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要能得到与实验相同的结果就可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实验指导教师也只检查实验结果是否与教材中所给实验结果相同,而完全忽视实验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得到的都是一个唯一固定的答案,缺少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培养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学生对科学的概念和任何培养科学能力的概念没有深刻的理解。
1.3实验教学评价手段单一,教师缺乏监管。
在现在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往往是待客教师和实验室老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只要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教学,其教学评估就可以很顺利的过,因此实验老师往往是通过走形式的式,并且由于考试不会做实验,而是考实验的结论,学生只要记住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教学评论方式,是教师对试样缺乏重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2、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2.1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旦他们觉得学习起来难度高,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的时候,就很容易失去对生物课的兴趣。而生物实验恰好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而且学生自己动手能够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而认识兴趣恰好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教师一定要利用生物实验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学习,从内心对学习感到一种渴望,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生物实验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深入理解学习内容。
2.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人类认识的一般步骤。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达到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的目的,最终理解生物学科的本质,做到学以致用,实验教学恰好满足这一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锻练意志、培养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通过实验来获得生物理论,并证实生物知识,再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改善初中生物教学的建议
3.1增加探究实验,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针对现阶段探究实验少而验证试验多的情况,我们应该调整实验教学的安排,尽量将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安排中,尽可能多地安排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情况下,经过教师的指导,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是不要直接帮助学生做实验,而是提供给学生一些可用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要想发挥生物实验的巨大效果,还必须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的全过程。有趣味性的生物实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如果教师多做一些有趣味性的实验,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3.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这是普及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普及生物实验教学继续深入开展的根本保证。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派教师脱产学习,可利用假期全员培训,可请专家讲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还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以达到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认识,提高生物教师实验教学理论水平和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3.3改革现行的中考制度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中考的理科综合中增设生物学科的考试,以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对生物学科的重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在考试评价中,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只有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才能使“普及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是扎扎实实地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麦麦提江・阿布都克力木,曹丽萍,依明江・阿布来提.学实验能力调查与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究,2006(3).
[2]詹 萍,甘耀坤,陈凤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
[3]赵亚平.中专卫校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差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6(5).
[4]白 茹.如何提高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质量[J].陕西教育,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