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19:25
导语:在医疗行业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医疗器械;税收筹划;现实意义;优惠政策
一、税收筹划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纳税意识和税收管理意识
大部分的医疗器械企业都是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研究出的科技成果创立的,在创立之后便迅速的产业化,但是这些企业管理者的纳税意识比较薄弱,给企业带来了较高的税务风险。通过进行税收筹划可以很大程度上让企业管理者深入的掌握国家的各类税收政策,想方设法如何合理的减少税额,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医疗器械企业会主动的研究各类税法和政策,从而使得企业的纳税意识不断的增强。另外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税收是一项占比很大的强制性成本,因此为了尽量多的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企业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税收管理,在降低自身税务风险的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企业的应缴税额。
(二)帮助医疗器械行业合理节约税收
税负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成本,对于医疗器材企业来说税负在整个企业的运营中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一些小型的医疗器材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而出现了偷税漏税的情况,给企业带了很大的税务风险。一旦国家税务部门对企业进行稽查的话,企业面临的处罚一定会比漏税付出的更多,因此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能够在合法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应缴税额,那么何乐不为呢。税收筹划就是利用合法的手段,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减免政策,使得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针对的并不是某一项税收,或者是某一个环节,而是针对的企业的整体利益,因此利用税收筹划可以在符合国家政策和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帮助企业节约税收。
(三)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企业管理水平
为了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企业需要聘请一定专业经验的人才来帮助企业制定税收筹划方案。高水平的财会人员的引入会让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好几个档次,为了配合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的各方面的管理都会变得更加的严格明确,因此医疗器材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还能够让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的上升,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有很好的好处。
二、医疗器械行业在税务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企业缺乏税收筹划意识
多、小、乱、散是当下医疗器材行业的特点,企业的税务管理更是散乱的,更不用说税收筹划意识。很多小公司为了企业的生存不惜冒着行政处罚的风险,也要偷税漏税,公司也没有专业的税收管理人员,一般财务人员都是身兼多职,不仅是企业的会计,也是企业的报税人员,税收筹划意识相当的薄弱。另外一些企业在了解到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之后,只关注了某一项税收的减免,没有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上,导致表面上看起来企业的税额减少了一些,但是总体上企业的净利润并没有得到改变。
(二)自主研发力度不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减税政策不多,大部分都集中在医疗器械行业的自主研发上,但是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自主研发的创新意识薄弱,产品的创新性不够,大部分都是重复的产品,导致符合减税资格的企业很少。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是一件非常被动的事情,很容易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单靠价格的优势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生存,因此医疗器材企业一定要抓住国家在自主研发上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研发费用加以扣除的优惠政府,打造一些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
(三)对相关的税务政策了解的不够透彻
随着税务改革的深入,税收政策变化比较大,很多企业因为对税务政策了解的不够,导致制定的税收筹划方案的效果不佳。税收筹划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当下的税收政策去寻找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如果对税务政策的把握不及时、不透彻,就会影响税收筹划方案的时效性。很多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企业没有进行相应的税务筹划方案的调整,进而让企业背负了本来可以避免的税务负担。
三、医疗器械行业的税收筹划对策
(一)医疗器械企业要培养税收筹划意识
纳税是一个企业的义务,因此在税收是一项强制性的支出,企业和财会人员必须意识在纳税的重要性。首先是作为企业要树立起税收筹划意识,绝对不可以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一旦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将会受到行政处罚,这就导致企业所面临的处罚金额往往比应缴的税款更大。医疗器械企业一定要制定相关的财务人员工作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的纳税意识和法律知识,税收筹划一定要在合法的基础上进行,否则税收筹划行为都应该被禁止。其次是财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税收筹划意识,税收筹划实施的效果基本都依靠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度,财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办事,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最后税收筹划方案的更新,税收筹划方案是建立在一段时期内的税收政策和企业的运营情况的基础上的,如果政策出现变化,一定要将各项税额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新的筹划方案,另外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税收,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改变的时候也要进行相关的调整,确保筹划方案是在合法的基础上,维护企业的最大利益。
(二)坚持利润最大化原则,综合衡量筹划方案
医疗器械行业面临的税种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其他的税种,筹划方案不能单独考虑其中的一种税种,而是需要站在一个整体税务负担上考虑;另外影响税额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经济形势、国家的政策变化以及税法的变化,因此税收筹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繁杂,只有在整体上增加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才算的上是一个合格的税收筹划方案。目前企业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减少纳税的金额,这样在税负叠加之后,整体的税收金额是降低的;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延迟缴税,有效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来实现企业流动资金的增值,从而来增加企业的整体利润。很多企业都把节税的金额作为衡量筹划方案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样单一的衡量标准是片面的,税收筹划的目的并不是单一的降低企业的税负,更重要的一点是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和整体利益。如果仅仅是降低企业的税负,那么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总成本,这样反而会造成企业利润被压缩。
(三)税收筹划要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持企业不涉及税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获取最大的利润,这点是完全符合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很多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会面临多种筹划方案,不同的方案的侧重点会不一样,导致财务管理的特点也会发生变化,有些方案不需要改变现有的财务管理流程就可以实现,但是有的税收筹划方案需要建立在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变化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的实施。如果单独看来税收的减低额来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显然是不合理的,筹划方案还需要依靠财务管理制度去实现,因此企业管理者在选择筹划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短期内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中长期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医疗器材行业的企业,它的目标不仅要让企业产生利润,让员工安居乐业,还需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医疗器械行业在税收筹划时花费更多的精力。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数字医学电子档案的建立也逐渐增加,医院的档案管理逐步由纸质文书发展为多层次、大容量及多形式的档案模式,电子档案文档逐步占据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主要形式[[3]但是,医院电子档案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亚待解决,强化医疗行业数字医学档案的建立,使得数字档案现代化、准确化及正确化,并增加其实用性是医院数字档案建设的根本任务。本研究通过对现存的医学电子档案的不足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实现电子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尽一份力。
1医学电子档案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电子档案也逐渐被普及,在医院电子档案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电子档案满足了各种科研数据的处理,尤其是科研数据中比较复杂的图表和数据的处理及存储,都可以由各种计算机软件及绘图工具完成,极大减少了手工劳动,节省人力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不同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记录,将情况相近的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同类型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统计比较,有利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f}l。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翻阅电子档案能够极大减少寻找时间,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为此,医院电子档案的建立能够完善纸质档案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体现医院科研工作的全部情况,有利于医院长期发展。2医学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有待细化及责任化
对于医院电子档案的管理,一般采取行政人员负责的制度,但由于医院资料的特殊性,如一些病理切片的档案、X射线的档案以及各种影像检查的档案,在各个科室中都会用到,且通常情况下都由本科室进行管理。但电子病历及医疗电子信息则由信息科管理,存在管理多线条的现象,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很难做到细致化。更重要的是电子档案的建立,不能形成立竿见影地体现经济效益,从而造成了许多医院管理层对电子档案的不重视,管理人员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不细心[[9]。因此,应当充分将医学电子档案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及责任化,以保证电子档案的价值得到充分开发,为医院的诊疗系统服务。
2.2缺乏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
电子档案自身具有载体的依赖性、信息载体分离性、所含信息不可识别性以及可共享性等特点。电子档案的特点能够极大地降低医院科研工作及患者管理工作的中间步骤,科研工作进度及成果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汇总并汇报,患者的基本情况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但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也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重点体现在:①重要文件依赖载体进行存储,一旦载体被破坏或者遭受病毒侵染,文件也会随之丢失;②电子档案可以进行修改,纸质档案的原始记录及修改痕迹将不复存在,科研及患者档案的真实性可能会相应下降;③电子档案是存在于电脑中的一个文本文件,则不存在正本、副本的差异,使得收集人员在进行资料收集时的针对性下降。因此,聘请计算机学科的专业人员对电子档案所涉及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信息汇总进行监督管理及统筹十分必要。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掌握医学、计算机学和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方能胜任此项工作。加强医学电子档案的管理,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聘请各学科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对电子档案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2. 3管理中所需的硬件设施有待提高
电子档案在医学的管理中普遍存在,在各科室中应用广泛,但有的医院仍存在电子档案存储的硬件条件不完善,投入不足,合适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对匾乏的现象,往往导致电子档案的存储与管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mo3强化医疗行业数字医学电子档案建设的对策
高关注:专注掘金医疗行业
近年来,为了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民生大计的医疗事业受到了老百姓的极高关注,医疗服务体制更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有统计数据显示,医改前,中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4%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因经济负担过重而“小病拖、大病扛”、放弃住院者居多,不少患者因病致贫。以2003年为例,中国农民年人均收入2622元人民币,而平均一次住院要花去2236元。如今,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亿之巨,覆盖率超过95%;其中“新农合”参保农民超过8.32亿人,覆盖率超过97%。
“中国医改编织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保网,放眼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能在五六年里取得这样的成就。”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之一《柳叶刀》如是评价。
随着“医改”的推进,医药板块可谓A股市场的“金矿”。医疗保健行业近10年来的高速发展,孕育并诞生了许多涨幅10倍的股票。而且,过去一年医药板块经历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医疗保健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值得期待,因此,博时基金选择发行了一只专注于“掘金”医疗保健行业的新基金——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主要投资于医疗保健行业股票,精选医疗保健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力争获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投资回报。拟任基金经理李权胜,科班出身,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毕业,拥有较长期的证券从业经历,具备较丰富的行业研究及投资管理经验。2006年3月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助理、特定资产部投资经理。
高需求:消费刚性决定“钱景”
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世界人口达67亿,年人均健康保健消费支出854美元,全球医疗保健市场销售额为5.7万亿美元,相当于德国GDP的1.5倍。全球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年均增长6%,多数国家医疗保健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本国GDP的增长速度。如全球医疗保健市场保持当前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30年该行业的营业额可能将达20万亿美元。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现有大中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远远超过其公共资源容纳限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的数据,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已超过6.9亿,约占总人口的51.27%,从数量上首次超过农村。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至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39 亿,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约1.12 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8%,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从2011年的9.10%增长到11.92%,届时每8人中就有一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人的医疗消费很多是发生在年老之后,老年人口增多会带来医疗保健费用的高速增长。
社会的变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医疗消费需求激增,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到2013年,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时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权胜表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医药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行业由2千亿元的产值上升至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未来十年,医药行业的消费刚性决定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仍值得期待。
高跨越:估值底部布局良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2006年以来国内A股的医药行业指数总计涨幅超过485%,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超325个百分点,医药行业指数也已经跨越了2007年6124高点。国外投资经验也有同样的轨迹,医药行业1989年至2011年,美国标普500医药指数上涨608%,是标普500指数上涨幅度364%的近两倍。1995年至2011年,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医药指数上涨155%,而同期日经225指数则遭受了近60%的跌幅。
另外,从近十年的数据看,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市盈率仅在2005年至2006年的行业低迷期、2008年年末的金融危机期低于30倍。而目前医药板块的市盈率在21倍左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医药生物指数推出以来累计涨幅为394.03%,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5倍多。
多层次医疗 社会力量要弯道超车
2009年新医改以来,已有大量上市公司逐渐开始布局医疗服务领域,不过山西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王腾蛟告诉《经济》记者,由于医疗服务在整个医药板块估值相对较高,反映到二级市场并不强烈,在近期的市场风格下,资金还是偏向于估值低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行业。
《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从多层次来看,目前医疗服务还是以三甲医院为主,其次有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另外还有一些社区医院、民营医院和专科医院作为补充。中国医疗产业联盟的创始发起人之一、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对《经济》记者称,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而很多基层医院无论是医疗设备、医生能力还是资源都比较薄弱。
目前除了政府公立医疗服务之外,民营医院在机构数量上早已超过50%,但提供的服务数仍偏低。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研究员曹健告诉《经济》记者,虽然是国家鼓励社会办医这么多年,但还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的数量占到44%左右,服务量达到了86%左右,“而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16000家,但其服务量只有14%左右,所以多层次的办医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格局”。
近期国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力度逐渐加大。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对《经济》记者表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公立医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些经营较好的民营医院通过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在新医改政策利好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品质和完善服务,加速市场扩张冲浪蓝海,对医疗服务市场格局产生极大影响。
这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投资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正面消息,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特约研究员施国敏对《经济》记者称,结合国家医疗服务产业的现状及“十三五”期间的规划,至少未来5-10年的行业增长仍然会保持相对快速的发展,会有很多机会,特别是民营医疗服务的机会。
公立与民营、外资与内资、专科与综合、连锁与单体、社区与健康管理等目前确实存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其实大概在5年之前,就M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地产公司,很多都在布局医疗市场,通过医疗实现业务转型。
当然,那时的社会力量更多是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出现的,发展较好的民营医院基本是在公立医院无力顾及或无意投入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包括眼科、口腔科、整形美容、妇产、骨科等。应该说,现在有初步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
零点研究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姜健健对《经济》记者称,真正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社会力量不应该只是个补充的定位,而应该是公立医院的竞争者,甚至是超越公立医院。“社会力量要做弯道超车。”两个方面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一是服务驱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取胜,在妇产、整形、康复等市场可以布局;二是技术驱动,比如肿瘤、心血管、精准医疗等。
谢嘉生也表示,我们国家现在要重点发展基层医院,把三级医院简单的门诊或治疗放到基层医院去做,而三级医院更多的是做比较复杂的、需要研究的治疗为主体,“目前我们国家医疗改革的趋势就是要壮大基层的设备、医生的能力、医生的资源等”。
激发医疗三大领域投资活力
医疗产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根据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给它进行分类。整个医疗行业根据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可以分为药厂、器械厂、经销商、医院、病人五大环节,同时根据产业链也可以将医疗行业分为医生端、医院端和用户端。
整个医疗产业简单说就是生产、流通、服务,医药和器械属于生产环节,服务就包括医疗服务中的医院、诊所等,一些互联网医疗或者移动医疗的创新都可以归纳到新型服务这个领域。
《意见》中提出要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医疗领域社会投资活力。对企业来说,投资要看其有没有创新。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元伟在《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医疗板块要看其专业化,例如专科医院,“传统的全科医院竞争很激烈,但专科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如果在某一领域如癌症,有很好的研究和科研团队,这些医院就值得重点投入”。
创新本身不容易,医疗服务行业也如此,但包括高端专科、连锁等模式已在过往被证明是相对比较成熟和成功的投资模式,施国敏表示,包括社区连锁、互联网医疗、细分专科的深入等创新,以及各层级的资本化尝试未来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得到发展也需要做好十足的内功和运营。
在王腾蛟看来,医药行业按二级市场分类主要分为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目前由于政策的导向,药品板块即化学制药、中药、原料药等承压明显,不过其中创新药,不管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资本长期关注的领域”。
非药领域机会也比较多,其中包括医疗器械(国产进口替代)、医药商业(两票制营改增利好商业龙头)、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废除以药养医等给服务端带来机会)。
医疗服务领域再细分还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第三方体检、第三方透析、独立医学实验室等,其中专科医院以及第三方的一些机构比较受投资者青睐,特别是像专科领域的眼科、口腔科等,目前在上市公司里面已有成熟的运营模式,类似爱尔眼科、美年健康等。
王腾蛟认为,在目前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基层医疗市场即医疗资源下沉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存在非常大的机会。
在细分领域,比如移动医疗领域包括健康医疗、医疗器械、医药等,刘杰豪表示,其中健康医疗行业是VC和PE最青睐的行业,但是今年的增速情况并没有那么快,重点关注领域是在生物技术(创新药等)、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和医疗服务三大方向,其中创新药是未来中国医药产业中投资的大方向。
从资本市场估值来看,创新药的市盈率通常是仿制药的两到三倍;医疗器械的监管没有医药那么严格,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认可,未来十年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此外,姜健健还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有三个领域比较受到关注。
一是新兴技术。包括医疗与3D打印、AR/VR等新兴技术及解决手段的融合,还有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干细胞技术,它们最有可能对医疗健康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二是跨境医疗。在三个方面都会有市场,轻医疗(整形、体检、旅游)、重医疗(肿瘤)、境外远程会诊。盛诺一家、春雨国际都已经在布局了。不光光是赴欧美日的高端医疗,很多在泰国的医疗是普通阶层也可以接受的。这个领域未来会产生巨头。
三是仿制药。2016年,国家食药总局正式开始292个品种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要求在2018年完成。这给投资者带来刺激,而且中国资本的主流,对像生物医药这种长线投入的项目其实不感兴趣,对于像仿制药这样的市场,因为它相对短期,马上就能看到效果,所以从资本特性上来说,他们对仿制药感兴趣。世界范围内,仿制药的增长率11%左右,是药品市场的2倍。
而前几年受到追捧的数字医疗,实际上开始遇冷。其实一直到去年为止,中国在在线医疗领域的开放度是比较高的,有不少的项目被投了。但从2017年出现了一个瓶颈,就是对于在线医疗的管理、管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出,对这个方面的投资是一个很大的抑制。
就拿医疗服务领域里的医疗机械的厂商来说,从技术端来看,医疗机械本身成本非常高,有很多投资人去投,但无论这个行业怎么发展,政策还是最重要的一点。
易观分析师张怡丹就对《经济》记者表示,所有的资本都是跟着政策走的,投资人会随着医疗产业相关意见稿的思路,“这个思路是要做什么,投资人就会去投什么”,《意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药服务会发展中医;另一方面是会细化一些分级诊疗,在细化过程中降低社会办医的门槛和提高社会办医、审批流通过程中的效率。
医养结合牵头 探索新商业模式
医疗产业可以和其他多个领域或产业相结合,如医疗+养老,即医养Y合,这也是国家一直积极推行的重点,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在65岁以后对医疗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如果医疗和养老产业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谢嘉生对医养结合的模式很看好,“但在投资方面还存在一些阻碍”。
从产业现状来说,我国医疗+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主流市场参与企业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格局初步打开。政府支持力度逐年增大,纷纷探索具备区域特色的智慧养老平台模式。在刘杰豪看来,目前,医疗+养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产业资本通过联合、收购医院等来获得医疗资源,从而进军养老行业;二是以医疗或者护理为主,同时提供养老服务;三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生自由执业的解放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由品牌医生建立的中小型养老养生机构,以预防和健康、养生为主。
未来需要在养老机构中引入医疗护理资源及特色养生资源,为机构中老年人提供系统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养生保健产品。刘杰豪认为,医疗+养老可以在家庭医生制度、医保体制等方面入手,从而给我们的养老服务带来相对应的改善。“首先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家庭医学服务和老年医学知识的家庭医生,同时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实现健康管理和疾病的预防。”
传统的养老都是在家里,但是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养老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新的养老行业产生以后,很多人就会在老了之后到养老院,有专门的医生、护士和营养师提供服务”。陈元伟表示,相关的产业,如营养食物搭配、康复中心这些都完全可以和养老结合起来,同时良好的社会保险等保障制度,不仅老人有很好的养老的地方,也会给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对国家来说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养老院也会产生一些收益,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陈元伟还对记者称,今后中国的老龄化非常艰巨,两夫妻结婚之后要负担四个老人的生活,自己要上班,还要抚养自己的孩子,压力会很大,所以这个社会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很大。
姜健健认为,医养结合要想做好,需要解决四个核心问题。
一是观念问题。这个观念不是老人的观念,更多的是子女的观念,现在很多医养结合入住率低,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支付能力的问题。我国养老金本身的替代率很低,因此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但我国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
三是医疗问题。目前所有成功的养老项目,都有与其相匹配的医疗业务作为基础支撑。但医养结合的“医”,需要符合老人的需求,是慢性病、心血管病、肿瘤、康复疾病的治疗,需要的是这方面的医生、护理资源。
四是医保的问题。医养结合其实牵涉到人社、卫计委和民政三个部门,在很多疾病上存在医保是否报销、报销标准低的问题。
另外,除了需要更多的医疗设施、人力资源等资源,医养结合还缺少很多有力的措施。首先,现在很多养老机构还偏小,医院承担起来很吃力,需要国家更多的扶持政策,同时鼓励更多民营资本投身到养老行业。
医卫用纺织品的产业发展问题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医卫用纺织品发展的春天在哪里?据预计,2016年全球一次性医疗用纺织品需求量将达1980亿美元,或许这个数字可以直观表达医卫用纺织品的发展规模。
“应重点研究开发医用组织器官材料,同时发展高效医用防护产品,推广新型轻量、超薄、无刺激、可降解卫生用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这样总结医用纺织品的发展方向。
极具发展潜力
有报道指出,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市场渗透率和消费量逐步提高。随着技术进步,医疗用纺织品在技术水平、防护功能上都有了极大提高,我国企业生产的高性能、高品质的医疗用纺织品大多出口到美国、日本、欧洲、大洋洲等地。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的医疗用纺织品达60亿美元,而进出口的价格差达3.19倍,可见该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
为此,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建立了“医疗用纺织品联合推进机制”,旨在推进我国技术水平高、产品性能好、防护能力强的医疗用纺织品在国内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医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目前医卫用纺织品最发达的五个市场依次为美国、欧洲(以欧盟国家为主)、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这五大市场医用纺织品的销量约占世界医用纺织品市场总销量的90%。
我国医卫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从2000年之后才真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公开数据显示,2008-2012年中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年均增长16%,2012年达11.5%,同年产量达到90.6万吨。产品涉及一次性医用服装、医用敷料、卫生巾、纸尿裤等。国内产品主要集中在医用防护纺织品和保健卫生用品方面,而生物医用材料则由于技术和行业壁垒等原因,一直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李陵申谈到,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医用纺织品产业规模迅速提升。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医用纺织品在我国市场的认知度和消费量不高。医院更容易接受国外权威产品,从而造成国产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应用受限。
我国现有6万多家医院、11.5万家诊所、450多万张病床,为一次性医疗用纺织品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李陵申强调,内需是拉动一次性卫生用纺织品市场的主要动力。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具有规模、技术和市场优势,经营状况良好,部分企业有计划投资新的生产线。医用纺织品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需要生产商和医疗部门之间合作更密切,尤其是在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初始阶段。
多重因素制约
在产业用纺织品的细分领域中,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一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生物医用材料。尽管发展潜力巨大,但医疗用纺织品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机制缺失;标准制定滞后;资质认证空白。
据介绍,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疗卫生用基础材料,如手术洞单、手术服以及纸尿裤、卫生巾等产品纺织品,我国发展很快,但应用率不高,大部分都是出口;另一方面是生物医用材料,如手术缝合线、人造血管、人工透析导管、人造皮肤等,目前我国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产品基本靠进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医疗卫生用纺织材料领域,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更大。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应用研究阶段,我国仅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究其原因,一是技术研究水平较弱,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人才缺乏;二是体制方面的问题,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引发医疗纠纷,企业为了解决成本问题,更倾向于进口相关产品;三是标准制度方面的因素,例如临床试验,因为审批制度的原因,国内一些生产企业宁愿先到国外进行认证,然后再销售到国内,也不愿意在国内进行认证。此外,标准体系也不健全,还有一次性手术用纺织品的环保问题等。
因此,李陵申建议国家加大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生物医用纺织材料的基础研究力度,争取早日向应用研究过渡;二是加大低技术含量的医疗卫生用纺织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提高基础医疗卫生用品的使用率。他指出,医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医疗卫生用材料的快速发展,反之,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尤其是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也可促进医疗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这一领域,急需加大研发的力度。
李陵申还强调,要开展国内与国际技术合作,加快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用纺织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整理加工技术研究、整理加工的试剂材料和设备研制和创新开发力度。
新材料 新驱动
医用纺织品是用于医疗、防护、保健及卫生用途的纺织品,它是纺织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迫切的一类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新型医用纺织品产业正以1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天然抑菌纤维、水溶性纱布等新材料的出现,使医用纺织品的质量和功能不断提升。它们以抗水、抗血、抗酒精、抗菌、可降解等特点,正逐步替代传统医用纺织品原料。”李陵申表示。
在长春宣贯会上,与会专家反映热烈,如原来的洞单、手术服等掉毛绒,容易形成伤口感染等问题,现在用熔喷或纺粘法长丝非织造布做成的医护用品则能有效降低该污染源,从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大家真切感受到新型医用纺织品的好处。
在去年结束的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以壳聚糖为原料生产的天然抑菌纤维、以植物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水溶性纱布、采用新型干法纸技术生产的各种无尘纸,以及采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生产的口罩、防护服、手术巾、手术包、灭菌包布等创新产品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
【关键词】医疗卫生;结构调整;问题;期望
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的医疗卫生产业是个规模比较庞大的一个行业,其主要包括6个部分。第一,是医院或者是诊所等护理机构;第二。是以医疗保险为主的,其中主要是以政府的医疗保险为主,以商业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行业;第三,是以医疗管理组织为主的医疗服务中间组织等,例如:PPO;第四,是以医疗设备为主的供应商,其中主要包括医用耗材和设备等供应商;第五,是以医疗生物为主的部分,主要是以药物和生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第六,是以医学教育机构或者是医药咨询机构为主的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其开放程度和融资格局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这几年,这种现象逐渐凸显,市场格局也逐渐被创新,现在主要是逐渐注重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格局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方向。现阶段,自从医疗改革之后,其新型医疗保健方案逐渐实施,其中,对于PE投资者来说,是充满商机的。例如,对于我国第一家并且规模很完善很大的医疗产业基金———建设银行,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在国际进行建银医疗产业基金的建立。现阶段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但是存在很多的变化,其中,存在医疗设备行业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很有必要加强医疗服务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健全我国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规范医疗产业模式,不断推动我国的医疗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现阶段的医疗体制而言,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医疗服务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刺激我国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医疗供求平衡的目标。
二、近期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一)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
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二)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我国医疗产业结构之中,医疗专用传感器或者是健康管理的传感器等都是属于医疗的核心技术。对于传感器而言,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市场的无线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WIFI为主,2/3/4G移动通信网络为辅的的无线网络环境,因此,需要对具体环境的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接口进行一定的开发,保证传输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保证信息处理的质量。其次,现阶段的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之间的对接进行传输的,但是存在开放性差的问题,不具备行业认可的公用协议。现阶段,在车联网领域,对于公用协议的相关情况已经得到处理,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几年前进行物联网终端的规范,同时,对M2M平台间数据通信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对于终端进行WMMP协议的管理约束,同时,大力的对其进行推广,这点很有必要引进在医疗产业发展领域的专用传感器方面中;最后,专用传感器涉及的隐私信息比较多,我国的法律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信息安全保护,对其进行保护体系的建立。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实施标杆项目过程中进行处理,因此,只有产业化是推动专用传感器发展的高效渠道。
(三)创新运营模式
我国当前的医疗就医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借助信息化方法进行就医,同时极大的利用互联网+应用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相关联系,特别实在进行稀缺的资源的利用环节进行生产力的解放,平衡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的使用问题,不断创新医疗资源的分配模式,优化运营状态。因为互联网的平台时逼格思维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应该对医疗卫生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创新,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点,从而实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应该在公共医疗服务行业进行医疗需求的引导和指引,从而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四)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
现阶段,在信息充斥的现代化产业,医疗卫生系统应该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进行医疗救治和服务,对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进行一定的结合,便于医疗系统体系的完善,从而建立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数据逻辑视图。其中,政府进行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管理工作是其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该环节使将数据进行分散,利用核心模型进行数据的集合目的,特别是在各省市存在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个很实际的应用例子,本文就以如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主进行阐述,该医院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体系主要存在这个数据库,第一,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库;第二,重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文献和服务记录等数据库;第三,动态远程检测数据。该体系的建立为医护人员的信息查询工作提供方便,节约时间和保证信息的正确性,能够与被监护者或其家人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时的跟进,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三、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调整期望
在当前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中,主要存在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现阶段,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主要的调整方向是进行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方向,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其中,网上挂号就是最广泛的应用措施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医院集团,同时注重对社区医院的渗透。这两者发展模式都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医疗本身具备的复杂性为两者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限制,当然,这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发展方面。因此,医疗产业模式应该对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进行一定的融合,以医疗系统框图为基础进行核心医疗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作用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重组。所以,政府应该保证顶层设计的质量,不断推广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医疗核心机构的发展,调动医疗行业的积极性,使其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总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医疗产业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依据我国现有情况和资源布局,整合资源,大力促进医疗产业发展,均衡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艾伟强.初文章.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统计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06:1080-1081+1083.
虽然我国在智慧医疗系统技术、标准、产品、应用,以及政策层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开端,但从现阶段实施情况分析,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是政府法律保障问题。智慧医疗中的个人健康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同时也涉及医师的职责。如何保证广大民众在最大程度地享受医疗健康服务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自身的隐私安全,这是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完善相应监督管理体系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是产品化与市场准入问题。现有的智慧医疗系统产品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由于系统庞大且特殊复杂,较多新企业很难取得相关资质,与市场规定准入条件和指标要求差距较大,难于遵循市场公平性原则。
三是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提升问题。智慧医疗技术涉及医疗专家系统技术、医疗感知技术、电源管理与运用技术、网络通讯的软硬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合、突破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智慧医疗涉及行业领域范围较为宽泛,产业结构和利益链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来整合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结构和转变分配方式。
五是标准化与规范问题。系统涉及信息采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终端接口、功能结构等多个环节,现有业务与技术标准涉及领域宽泛,形成各类标准错综复杂,大量的标准已过时需要重新制定,历史堆积问题日趋严重,负面影响日渐凸显。
六是资源配置与协调问题。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形成了条块固化模式,网络集成与服务商结构也颇为复杂,资源分配方式、技术协调对接、服务协同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市场、技术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管理。
七是规范运营服务和管理问题。医疗行业由于长期资源短缺,形态比较稳定,条件优越。随着智慧医疗的应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化会对医疗从业人和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改变传统工作形态和服务方式,改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
八是医疗知识普及与培训问题。传统医疗理念中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治疗过程的了解知之甚少,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和健康问题社会化的根源。医疗健康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和普及智慧医疗的难点和关键所在。
二、推进智慧医疗的有效性措施
各级政府为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性政策,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都涉及了智慧医疗的相关内容,并有明确的规定。展望未来发展,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应包括:
(1)创立科学有效的商业服务模式智慧医疗不仅会改变现有医疗模式,也会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新模式将体现智慧医疗具有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三方面的优势,让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发挥作用,让产业链中的病人、医生、研究人员、医院管理系统、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风险投资等各个群体都积极参与并能从中获益。
(2)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人体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和网络终端设备就成为智慧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非医疗机构、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专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健康参数对比模型研究及应用、个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参数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等,都是智慧医疗的当务之急。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才更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广泛地推广运用。
(3)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地域分布广泛,技术差异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应该设置重点区域重点扶持发展,集聚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础研究与配套机构、传感器技术研发机构和厂商,以及用户服务商等多方资源,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体,通过行业组织和机构搭桥,开展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市场应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交流合作,构建并不断完善智慧医疗的产业链。
(4)重视标准化工作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行业,融合有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跨度较大的领域,涉及的技术标准复杂,缺乏规范的标准体系。应该针对产品技术工艺、市场运营与服务、产业行为与管理,尽快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加快制定相应标准。
(5)强化示范应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政府主导特点较为明显,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推进和引导。在相对发达地区树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和应用试点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形成市场应用、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的混乱,为今后行业规范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以及提供良好经验。同时,制定详细的税收激励政策,并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
一、医疗行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政府在不断对医疗行业进行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医疗行业的内部控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无论是在管理控制方面还是会计控制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完善。
(一)医疗行业在内部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医疗行业在内部管理控制中的重点是药事管理和医疗收费的管理控制,这也是现在老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所以有“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出现,就是因为医疗行业在药事和医疗收费的管理控制上存在不足和违规现象,那么下面就来看看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着那些问题:
(1)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现在我国医疗行业在药品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重供轻管。在医药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制药企业多而滥,促销手段五花八门,这些都给医院的药事管理带来困难。
第二,重用轻管。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名目繁多的药品不断问世,加之促销手段的诱惑,一些医药公司、药品厂家的推销人员把药品直接推销到临床医生面前。毫无疑问带来了临床用药混乱现象的增加,带来了少数医务人员重用轻管的问题。
第三,重利轻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医院的部门及科室中少数工作人员因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出现重经济利益、轻职业道德的倾向。有些医生违背用药原则,不是因病施治、合理用药,而是片面追求新药、进口药、贵重药,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2)医疗行业乱收费问题。 2006年12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深圳市人民医院乱收费等问题,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在卫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的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卫生厅、深圳市卫生局对此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经查,深圳市人民医院在患者孙某住院治疗期间,通过多计费、重复收费、自立项目收费等方式多收取患者医疗费2263余元。此事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反映出我国医疗行业长期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没有严格落实各项价格制度和管理制度,医院的业务情况不透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医疗行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及患者,我国的医疗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关键。
(二)医疗行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行业在内部会计控制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1)内部控制制度整体框架尚未形成。就我国现状而言内部控制工作还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很高的框架概念,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整体来看,宏观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还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项制定要求。就医疗卫生系统而言,由于行业及历史的局限性,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内控制度也仅仅散见于各单位的相关文件中,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整体框架。
(2)收入控制混乱。现今我国的医疗收费过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在我国“看病贵”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医疗服务提供者过度提供服务是最主要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之所以存在过度提供服务的行为,原因之一是目前采用的按项目付费方式难以控制费用。医疗费用的水平不仅取决于服务的价格,还与提供的服务类型和数量密切相关。原因之二是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收入总量缺乏约束。再者对于药品收入的控制难度很大,现在很多医院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情况,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已经到了必须控制的局面。要改善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对收入的控制,这对于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有积极的影响。
(3)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医疗行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财务部门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各部门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医院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医院雪上加霜。
有的医院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医疗行业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针对医疗行业在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使我国的医疗行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得更全面,更多体谅广大患者的难处,切实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重新树立医疗行业的天使形象。
(一)完善医疗行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对策 具体如下:
(1)加强药品控制。医院的药品管理主要体现在入库和出库核算上,所以如何做好这两项的控制是关键。药品入库的核算:药品购进入库是关键环节,验收入库时,随货同行严格核对验收品名、数量、质量等。对质量、数量不符合规定的和有效期近3个月的药品应拒绝验收入库,要及时更正或退换处理。采购药品及时入库,填写药库药品入库单一式三联,第一联由药品库房留存;第二联交财务部门作为药品购入的凭证,每月月底,财务部门按不同的医药公司来汇总当月的药品入库单,填写药库药品入库汇总表,借:药库药品;贷:应付账款。药库药品下设西药、中成药、中草药二级明细,应付账款下设各医药公司的二级明细账,药库药品入库单装订成册,作为附件备查;第三联与药品发票一起,由供应部门保管,每季末,供应部门将药品入库单与发票交财务部门,审核无误后付款,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药品出库的核算:药品出库必须根据领药票据,掌握“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发、后期后发”的原则,按批号先后顺序、有效时间分发药品,严格执行复核查对制度,详细点收,双方签字,坚决不错发、错漏一种药品。各临床科室领取药品作为消耗材料,填写一式三联药库药品出库单。第一联由药品库房留存;第二联交财务部门记账,直接进入药品支出,借:药品支出;贷:药库药品;第三联由各科室留存。各药房领药,填写一式三联药库药品出库单。第一联由药品库房留存;第二联交财务部门记账,作为药库药品减少,药房药品增加的依据,借:药房药品;贷:药库药品,贷:药品进销差价;第三联由各药房留存。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汇总当月的药库药品出库单,填写药库药品出库汇总表,按不同的领用部门记账,药库药品出库单,装订成册,作为附件备查。
(2)解决医疗行业乱收费问题。针对医疗行业收费贵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抑制这种现象,最近又出台了医改的第七套方案,其中心思想是:政府支付的固定医保“人头费”,决定了医疗机构只能靠固定的医保收入生存,医生们将自觉选择疗效最高、成本最低的治疗路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由于医保收入是按固定人头计算下发的,医生们开大处方、滥开贵药或搞过度检查,并无助于自己的收益。因此这会让他们主动杜绝过度的医疗行为,从而解决“看病贵”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医生们一味地压缩成本而不顾疗效,也会被患者投诉,无法通过政府的考核,会因医疗服务不佳而丢失医保合同。医疗机构将在成本与效率之间自动寻找平衡点。
(二)完善医疗行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内控法制建设,强化内控法律责任方面,就现行法律法规体系而言,仅有《会计法》、《审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有所论及,但都未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的规定,更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责任要求,因此,在当前普遍存在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淡漠的情况下,应着力加强内控工作的法制建设,让内部控制成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构建医疗卫生内控体系框架。西方内部控制框架理论较为完善,对医疗卫生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但也不能盲目照搬,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多数医院的国有性质以及医疗卫生活动特点,尤其是当前内控制度建设的着眼点主要在于防范和躲避经营风险,堵塞国有资产流失漏洞、遏制、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借鉴和运用当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找出中西方内部控制制度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建立具有医疗卫生特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推动和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内控工作水平。
(2)收入控制的加强和改善。要对医院的收入进行有效控制,就是要对医院的收入总量进行控制。实际上总量控制已实行多年,由于大多数地区没有严格执行该项政策,不少医院即使收入总量突破了政策规定,也没有受到处罚,该项政策是名存实亡。事实上,控制了医院收入总量,即使医院盈利,也不可能超过该总量。医院难以从增加的收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会考虑通过控制成本来获利,这样会促使医院自觉控制成本。
如何界定医院收入总量的标准,有两种方法:
第一,根据某地区既往医疗收入情况,确定区域内医疗收入总量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标准,如各个医院的服务对象构成、服务量、提供服务的复杂程度、服务质量等,将其分配给各个医院,作为各个医院收入总量控制的目标。
第二,根据各个医院既往的收入情况,分别确定各个医院的收入总量控制目标。
(3)加强费用支出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必须加强经费使用的计划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办理支出,建立健全严格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手续,讲求资金使用效果。
第二,严格执行财政、财务制度和定员定额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一切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及违反财经纪律的开支,不得报销。
第三,各项资金的使用要划清资金渠道,分别列支。
第四,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并提出两个以上方案,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安排专项预算。一般性购置和修缮,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以保证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第五,开展科室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以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总之,对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孟凡利:《内部会计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钱存荣、闫双银、王丽芳《目前开展合理用药评估的必要性》,《天津药学》2006年第1期。
历史数据显示,截止7月24日,申万医疗生物一级行业指数过去十年涨幅达487.59%,同期上证综指仅上涨49.57%。这一“双面伊人”渐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大众情人”, WIND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底,2013年以来已发行成立12只医疗主题基金。目前市场上仍有嘉实医疗保健基金等两只医疗主题基金发行,显示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偏爱。
据一位新药研发领域专家表示,中国医药消费市场预期5年内年度增长率14%-17%,超过1700亿美元,2017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另一方面,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使医药行业可迎来短期内的爆发性增长,如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基因测序等,这些领域的科技突破往往能撬动行业一波向上行情。因而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和风格下,医疗板块都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可期,但投资者和医药行业这位“大众情人”的恋爱并非只有甜蜜。目前医疗保健相关行业股票有近200只,行业股票良莠不齐,且子行业投资逻辑各异,在行业牛股迭出的同时也有些个股长期收益为负,因此在行业高速发展期,要想获取更高收益,投资上更需前瞻性,而对此普通投资者往往难以适从,不妨以借道嘉实医疗保健股票基金这类专业的医药行业主题基金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