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常见的结构设计

时间:2023-09-18 17:19:27

导语:在常见的结构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常见的结构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问题

Abstract: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work, is the premise and the basi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design work ok or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st. The current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of common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and research, to solve design problems, preven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the building has a higher level,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economic structure. This paper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common problem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hope to play a reference design workers.

Key words: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地基基础问题

(一)有软弱深厚的淤泥土层时,忽略水平力的影响。

有软弱深厚的淤泥土层时,柱下桩基础不仅要计算桩承台水平位移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而且要验算桩基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其水平承载力能否满足要求。

桩基持力层选择不妥,如选择液化土层作为持力层。

持力层应为稳定的、非液化的、压缩性小的、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如粘土、粉质粘土可作为摩擦桩的持力层;密实的砂土层、岩层可作为端承桩的持力层。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验算时,单桩承载力根据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桩承载力没有考虑液化土层的影响。

抗震验算时单桩竖向承载力可参照《桩基规范》JGJ94第5章的相关规定要求扣除液化土层的侧阻力部分;或按《抗震规范》GB 50011第4.4.2条和第4.4.3条对低承台桩基进行抗震验算。

地下室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直接取用静载荷试验确定的特征值,导致承载力偏大,埋下安全隐患。

用于静载荷试验的桩顶是在自然地坪处,对于地下室的桩基,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为试验结果扣除地下室深度范围的桩侧阻力,即试桩加长部分的桩侧摩阻力。

挖孔桩的桩长不论长短,单桩竖向承载力均考虑桩侧阻及端阻。

一般情况下,支承在微风化岩层上长径比L/d<5的端承桩,只计端阻,不计侧阻,支承于其他土层上的桩,可计入侧阻及端阻,但有扩大头的桩其扩大部分及以上2d范围内不计桩侧阻力。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存在的问题

房屋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现行的规程、规范给出了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个别高层建筑房屋设计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且无可靠的设计依据,在抗震设防区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抗震加强设计,给结构抗震带来一定的隐患。

结构布置不合理,体型不规则。结构的合理布置使结构尽可能“规则”,是抗震概念设计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由于引起结构不规则的因素太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一一用若干简化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程度并规定限制范围。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仅规定了规则结构的准则,没有对规则与不规则作出定量的划分,也没有对不规则结构作出相应的设计规定。由于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加之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缺乏应有的了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规则性难以把握,有时甚至听任业主和建筑师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不少规则性很差、对结构抗震十分不利的高层建筑。

配筋构造不合理或不符合有关规定。屋面梁配筋太少。结构建模时, 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计算结果配筋不多,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导致裂缝宽度较大。受扭屋面梁缺少必要的腰筋。对于一般的梁,为了保持钥筋骨架的刚度, 也为了承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一般构造设计时会在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时加设腰筋,其间距≤200mm,然后拉筋勾连。对于受扭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2.5条第二款规定,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在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未按受扭构件设计配筋。

三、楼板设计问题

楼板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承重构件,它将楼面、屋面的荷载传递到周围的墙或梁上,因此楼板的设计问题必然关系到梁、墙、柱等构件的安全,若对整个设计考虑不周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埋下安全隐患,楼板设计中常存在以下问题。

(一)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仅按构造配筋,造成配筋严重不足,致使楼板出现裂缝。

(二)楼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大楼板设计中常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楼板的配筋计算。但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楼板的总面积。另外,楼板上隔墙顶部处理时常采用立砖斜砌,砌体顶紧上部的楼、屋面板,这样会给上部的楼板增加中间支承点,使其变为连续板。支承点上部出现负弯矩,而在楼板的设计中又没考虑该部分的影响,致使楼板顶出现裂缝。

(三)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d(d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得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个方向的有效高度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缝的现象。

四、结构缝设置不合理

结构缝设置不合理,缝宽度不足。对于超长建筑物,为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合理地设置伸缩缝是必要的。有些设计人员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其实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后浇带仅能减少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不能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封闭后,若结构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后浇带就不能再起任何作用了。对于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留设施工后浇带外,还应采取其它构造加强措施,如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配置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度筋,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五、结构的抗震等级

在工程设计中,多数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设防分类属于丙类建筑,如民用住宅、办公楼及一般工业建筑等,其抗震等级可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按《抗震规范》确定。而对于电讯、交通、能源、消防和医疗等类建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零售商场等公共建筑,应当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确定其中哪些建筑属于乙类建筑。对于乙、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均按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对于乙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抗震设计措施应符合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所谓抗震设计措施,在这里主要体现为按所在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由《抗震规范》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例如,位于6度地震区(如北京)的乙类建筑,应按7度。

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所要施工的建筑的表达,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结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建筑设计中,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再加上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保证设计工作高质量的完成,为房屋建筑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建国,赵锡宏.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与实践[M].上海:济大学出版社,2007.

[2]于桂萍.关于多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3]莫雪辉.深度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J].科技资讯.2008(28).

[4]高立人,王跃.结构设计的新思路--概念设计[J].建筑,2009(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改变,人们对建筑工程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设计来讲,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我们要始终把提高设计质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本文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一)剪力墙砌体结构设计

剪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

(二)楼板变形程度计算不准确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作为计算的大前提都无法“准确”,就不可能指望其结果会“正确”了。据此进行的结构设计肯定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成分或者结构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

(三)屋面梁配筋少

结构建模时, 设计人员图方便,屋面梁直接拷贝下层梁的尺寸。由于屋面梁荷载较小,计算结果配筋不多,这样屋面梁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受力等作用下因配筋率过低而裂缝宽度较大。

二、解决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箱、筏基础底板的挑板

从结构角度来讲,如果能出挑板,能调匀边跨底板钢筋,特别是当底板钢筋通长布置时,不会因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底板的通长筋,较为节约;出挑板后,能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当基础形式处在天然地基和其他人工地基的坎上时,加挑板就可能采用天然地基;能降低整体沉降,当荷载偏心时,在特定部位设挑板,还可调整沉降差和整体倾斜;窗井部位可以认为是挑板上砌墙,不宜再出长挑板。虽然在计算时此处板并不应按挑板计算。当然,此问题也并不是绝对的,当有数层地下室,窗井横隔墙较密,且横隔墙能与内部墙体连通时,可灵活考虑;当地下水位较高,出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角度讲,取消挑板,可方便柔性防水做法。

(二)梁、板的跨度计算

一般的手册或教科书上所讲的计算跨度,如净跨的1.1倍等,这些规定和概念仅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而在应用的宽扁梁中却是不适用的。梁板结构,简单点讲,可认为是在梁的中心线上有一刚性支座,取消梁的概念,将梁板统一认为是一变截面板。在扁梁结构中,梁高比板厚大不了多少时,应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选梁中心处的弯距和梁厚,及梁边弯距和板厚配筋,取二者大值配筋。(借用台阶式独立基础变截面处的概念)柱子也可认为是超大截面梁,所以梁配筋时应取柱边弯距。削峰是正常的,不削峰才时有问题的。

(三)主梁有次梁处加附加筋

一般应优先加箍筋,附加箍筋可认为是:主梁箍筋在次梁截面范围无法加箍筋或箍筋短缺,在次梁两侧补上,像板上洞口附加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也不是绝对的。规范中说的比较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总的原则,当主梁上次梁开裂后,从次梁的受压区顶至主梁底的截面高度的混凝土加箍筋能承受次梁产生的剪力时,主梁可不加附加筋。梁上集中力,产生的剪力在整个梁范围内是一样,所以抗剪满足,集中力处自然满足。主次深梁及次梁相对主梁截面、荷载较小时,也可满足。

(四)设计刚性楼面

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至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外伸翼块太长、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 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或者弥补由于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五)承重墙结构设计

一般房屋为矩形平面,其横向刚度远小于纵向刚度, 因此有足够数量的横墙,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途径。由震害可知,墙体多为剪切破坏,因此,为了提高横墙的抗震能力,必须提高其抗剪强度。主要措施是提高材料的强度等级,增加横墙上的轴压力。为此,应尽量使横墙成为承重和隔断合二为一的墙体。当房间较大时,设有沿进深方向的梁支承于纵墙上,使纵墙承重。楼板沿纵向搁置, 故形成横墙承重,横墙间距不入,一般可满足抗震要求,同时纵墙也因轴压力的存在而提高了抗剪能力。另一方案是纵墙承重与横墙承重沿竖向交替布置,这种方案实际应用不多。混合承重结构体系由两种结构材料弹性模量和动力性能相差很大的两种结构体系组成,因而不是一种良好的抗震结构形式。但因其能满足建筑使用要求,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且结构经济、方便施工,应用较多。总之,选择哪种砌体结构是抗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应从抗震的概念设计出发,综合建筑使用功能、技术、经济和施工等方面进行选择。

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 常见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height, the building types and functions ar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he structure system is more diverse, and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becomes the main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for engineers. Aiming at the aspect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type selection, structure calculation, contortion problems, lateral displace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needing to pay atten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structure design; common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一座座拔地而起。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设计往往是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的最佳结合。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1决定因素——水平荷载。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

1.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1.3控制指标——侧移。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 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二、高层建筑结构受力性能

往往建筑师对于一个建筑物考虑更多的是它的空间组成特点,而不是详细地确定它的具体结构。建筑物底面对建筑物空间形式的竖向稳定和水平方向的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物是由一些大而重的构件所组成,因此结构必须能将它本身的重量传至地面,结构的荷载总是向下作用于地面的,而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搞清楚所选择的体系中向下的作用力与地基土的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就必须对主要的承重柱和承重墙的数量和分布作出总体设想。对于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竖向和水平向结构体系的设计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竖向结构体系成为设计的控制因素,其原因有两个:其一,较大的垂直荷载要求有较大的柱、墙或者井筒;其二,侧向力所产生的倾覆力矩和剪切变形要大得多。与竖向荷载相比,侧向荷载对建筑物的效应不是线性增加的,而随建筑高度的增高迅速增大。例如,在所有条件相同时,在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基底的倾覆力矩近似与建筑物高度的平方成正比,而其顶部的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地震的作用效应更加明显。在高层建筑中,问题不仅仅是抗剪,而更重要的是整体抗弯和抵抗变形,可见,高层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与低层建筑有很大的差异。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高层建筑,合理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

3.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在此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 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3.2结构的超高问题

我国对于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 A 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 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 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 B 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 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 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 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 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3.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通常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 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 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3.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从新规范中看出,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 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侧移和振动周期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侧移和振动周期建筑结构的振动周期问题包含两方面:①合理控制结构的自振周期;②控制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尽可能错开场地的特征周期。

4.1结构自振周期 高层建筑的自振周期(T1)宜在下列范围内:

框架结构: T1= (0.1 一 0.15) N

框一剪、 框一筒结构: T1= (0.08—0.12) N

剪力墙、 筒中筒结构: T1= (0.04—0.10)N; N 为结构层数。

结构的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宜在下列范围内:

第二周期: T2= (1/3—1/5) T1

第三周期: T2= (1/5—1/7) T1

4.2 共振问题

当建筑场地发生地震时,如果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和场地的特征周期接近,建筑物和场地就会发生共振。 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应针对预估的建筑场地特征周期, 通过调整结构的层数, 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别和结构体系,扩大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特征周期的

差别, 避免共振的发生。

五、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扭转问题

建筑三心分别为建筑结构的几何形心、刚度中心、结构重心,在结构设计时要求建筑三心尽可能汇于一点,即三心合一。结构的扭转问题就是指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未做到三心合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发生扭转振动效应。为避免建筑物因水平荷载作用而发生的扭转破坏,应在结构设计时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平面布局,尽可能地使建筑物做到三心合一。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扭转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分布。为使楼层水平力作用沿平面分布均匀,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应使建筑平面尽可能采用方形、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简面形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城市规划对街道景观的要求以及建筑场地的限制,高层建筑不可能全部采用简面形式,当需要采用不规则L 形、T 形、十字形等比较复杂的平面形式时,应将凸出部分厚度与宽度的比值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在结构平面布置时,应尽可能使结构处于对称状态。

六、侧向位移的限值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位移随着高度增长而迅速变大,为防止位移过大,规范对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都作了一定的限制。 控制顶点位移u/H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内人体有舒适感和防止房屋在罕遇地震时倒塌。但控制房屋在罕遇地震时倒塌与否的条件是结构极限变形能力而不是u/H限值。另外, 为使结构具有较好的防倒塌能力, 应在结构计算中考虑相关效应。控制层间位移u/H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填充墙、 装饰物等非结构构件的开裂和损坏。

七、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展望

(1)概念设计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概念设计是指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的问题,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概念设计是根据抗震设计的复杂性、 难以精确计算而提出来的一种从宏观上实现合理抗震, 避免不必要的繁琐计算, 同时为抗震设计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法。

(2)采用先进的计算理论。空间受力分析,非弹性变形分析,塑性内力分析,由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受力分析,时程分析,最优化设计,方案优化等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步向前推进,城乡建设速度逐渐加快,房屋等各类建筑建设规模及数量均以较快速度增加。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楼板设计

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楼板设计师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它决定了建筑空间的划分。而且,楼板能够把建筑的荷载信息顺利传递给墙面以及屋梁,使得房屋建筑的承载系统得到稳固。因此楼板设计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今后建筑的使用安全,一旦没有处理好细节就很有可能买下安全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1)双向板有效高度的计算应该分包采用两个方向的有效高度,然而有些设计师对楼板受力认识不够,又贪图计算方便,往往将双向板的有效高度取值设定得比较大,使得长跨的有效高度也随之偏大,降低了配筋,导致楼板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2)对于楼板承受线荷载的弯矩计算有误,将非承重隔墙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来进行配筋计算,或是没有考虑到支承点上部会出现负弯矩,使得楼板出现裂缝。

3)没有把握好楼板的受力情况,贪图方便就将双向板作用按照单向板作用简单地进行计算,使得楼板的实际受力状态与设计中的计算不符,最终导致配筋严重不足或是一个方向配筋过大,楼板出现裂缝。

2.地基设计

房屋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地基的设计是进行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所以地基设计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其合理性、安全性以及适用性。目前,许多房屋建筑的地基设计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计算柱、梁和基础负荷时,计算荷载值普遍偏大,主要是因为在计算荷载值时,没有按照设计规范对荷载进行折减。

2)没有地质详勘的资料和报告,也没有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因素,仅仅单纯地凭借地耐力数据或是参照附近建筑物来进行地基的设计。

3)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软弱地基危害认识不够充分,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也没对垫层厚度和宽度等进行计算,仅凭经验使用砂垫层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这会给房屋建筑的使用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3.按单梁设计来处理连续梁设计

由于房屋中边梁的荷载能力往往比较小,因此在阳台边梁的结构设计中容易受到忽视,导致出现按照单梁设计来处理连续梁设计的情况。这种设计违反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不仅仅只是混淆了两种屋梁的小事,而是很有可能会造成房屋整体建筑质量上出现严重的问题。除此之外,因为边梁是在室外的,受环境影响因素很大,因此会产生收缩应力造成裂缝,或是出现受拉力影响出现梁上部的竖向裂缝,从而降低房屋的安全系数,影响今后的房屋使用。

4.横向框架与纵向框架的关注度不平衡

横向框架与纵向框架对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框架结构设计中,忽视纵向框架结构设计只重视横向框架结构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与砖混结构房屋的结构设计中,构造柱被作为承重柱来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通常,构造柱直接与地圈梁相连,当把其当承重柱使用后,则对应柱底基础的抗弯、抗冲切和局部承压强度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柱底基础发生局部承压或冲切破坏会引起裂缝出现。

此外,我国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还存在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工程勘察资料混乱,建筑抗震要求不严谨,对桩基工程检测要求随意性较大,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过简单等问题,这都会为我国房屋建筑的施工及正常使用埋下安全隐患,从而给我国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把握的原则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保证房屋建设项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更好的满足建筑用户对建筑物的各项需求。如果无法保证建筑的结构设计水平,轻则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建筑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经济纠纷。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严格遵循以下几点:

1.善于把握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抓大放小”,增强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对于房屋建筑的关键部位,如基础、屋顶、楼梯等,一定要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建筑物关键环节的设计质量。

2.要通过多项设计举措,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安全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在设计环节构建多条安全防线,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房屋结构设计要坚持“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原则。这主要是为了使建筑长期处于原始的静态下,因为当建筑物内部力量不均衡时,建筑物构建之间的静态平衡也将被打破,这时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就会发生变化,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情况,通过有效的设计措施和方法,避免建筑物构件相聚后导致的静态失衡。

4.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还要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这有助于建筑物综合职能的实现和发挥。

三、加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措施分析

1.设计人员应充分掌握我国现行的房屋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以及建筑技术的标准,这就要求了房屋建筑设计人员的强专业性以及持续学习性。其别要注意的是,建筑设计师因为担负了建筑的一部分安全责任,所以不能一味地想要提高进度而忽略了建筑质量,任何错、漏、碰、缺等现象所带来的后果都是致命的。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最新的专业知识应加强学习,包括设计规范、设计标准以及建筑技术等等。

2.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不能脱离建筑所在地的地质特征。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然后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来设计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同时需注意的是,不规则结构是建筑设计中的大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如果在特殊条件下必须要设计不规则结构时,一定要采用力学模型对实际受力状态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并且一定要采取加强抗震的有效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3.确定建筑详图之后,可在其基础上绘制出大样详图,又或是在旧有详图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进工作。绘制大样详图时,必须注意结构受力的合理性以及施工的方便性,尺寸的设定也要符合建筑的专业性,当然这些都是在保持建筑外形的前提下的考虑。

4.尽管高层建筑结构的追求是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企业不能盲目追求高效益。房屋设计上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杜绝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建造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因此,在采用现下热门的异形柱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注意对房屋高度 的计算,房屋结构尽量保持规则性以及从严掌握建筑的抗震措施。

5.采用的建筑材料必须确保其符合国家现行的质量要求和规定,不能因小失大,使用劣质材料影响到建筑的安全使用。

四、结语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坚持正确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尤其是对于房屋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要给予重点关注,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字:混凝土结构设计 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的常见问题

广泛而言,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结构工程师也应该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结构整体设计阶段,工程师在设计阶段经常受到困扰的问题是对结构整体计算的软件的选择。由于采用的计算模型的不同,每一个计算软件计算的最终结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尽管结果差别不大,但是对设计标准和规范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比较普遍的计算软件并不少,SATWE、TAT、TBSA或ETABS、SAP等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然而,设计工程师在选择时要么只是单一考虑设计模型的特点而忽视结构类型,要么只是着眼于结构类型而忽视对计算软件的分析,导致在整体计算阶段,设计工程就出现纰漏。

解决方法:对于结构设计工程师而言,一个科学的计算软件绝对不是单单取决于软件系统的优越与否,而是这种计算软件是否与设计的结构类型相适应。因此,结构设计师首要要做的,就是对各个计算软件的计算模型的特点进行对比和比较,熟悉结构设计的类型,从而依此进行计算软件的选择。

具体上,在地下室底板和外墙配筋计算时,设计工程师往往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计算设计,然而,假设条件的选择与采用与现实情况并不是相符的。例如:在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中:对于外墙带扶壁柱的结构类型,设计计算时一律不区别扶壁柱尺寸的大小,全部按双向板来计算配筋,而在扶壁柱的整体计算分析阶段,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的公式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分析,这样粗放的设计计算方法会导致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

解决方法: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并且与带有钢筋砼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者是截面尺寸较大的外墙扶壁柱之间的外墙板块采用双向板来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应该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

2 地基与基础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俗语精炼的道出了地基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地基的好坏将决定一个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在地基与基础设计阶段,对于设计工程师而言,这一阶段是决胜局,正是因为其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问题与错误都是不被允许的。在地基与基础设计阶段,一般来讲,要重视以下问题。

由于地下室底板与柱下独立基础会受到建筑物上部整体重力的沉降作用的附加应力。在共同受力的情况下,地下室底板会一起沉降变形。工程师在底板设计时,很有可能会忽视这种附加应力,而导致设计的底板负载能力不足而造成底板开裂,这对于地下室建筑是不安全的。另外,地基的稳定性也受到极大的威胁。

解决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沉降量的工程,地基与基础设计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也是不同的。对于沉降量相对较小的工程,可以采用褥垫的方法处理,也就是说在地下室与持力层之间建筑一层保护带,在沉降作用发生时,保护层会承受一部分的附加应力,防止地下室地板因受力过度而开裂或沉降。同时,对天然地基也起到了养护的作用。这样,地基保养便从根本上达到了解决。

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也是影响地下室底板的重要因素。当降水期来临,地下水位升高。底板的防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一般的地下室建筑,由于柱下承台的形式比较复杂,其基槽地膜形状也是较为繁复的,建筑复杂的外在轮廓一方面加大了防水设计的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工程造价。很多设计工程师仅仅考虑到建筑物当时当地的地理状况,忽视对降水这一因素的考虑,而导致在地下室底板设计时对防水工程的不全面、不科学。

解决措施:在在室外地坪之下的结构部分,外轮廓形状设计应尽量简洁,这样有利于建筑防水的施工。另外,在具体的设计方略上,采用统一地下室底板和柱下承台的下标高的反承台法。这一方法的具体做法:在地下室内部做滤水层和覆土,同时对柱下承台进行加厚工程的设计。这样一来,基槽地膜形状变得简单,方便施工,缩短了施工时间,从而施工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3 上部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上部结构设计时,框剪结构剪力墙在设计上布置不均匀,经常出现单肢刚度过大的剪力墙,这样会造成应力的过度集中,容易造成剪力墙的部分破坏。同时,在上部结构设计阶段,与之相关联的结构构件,比如连梁等构件的设计难度也很大。

第6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电力工程质量安全。结构设计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电力工程结构设计方面常见问题,工作中严格遵照电力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确保供电安全。

一 地基与基础方面常见问题

地基与基础设计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承重砖基础用材合理性。根据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室内防潮层以下或地面以下的基础不得采用多孔砖砌筑。然而不少项目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

(2)软弱地基采用换土垫层处理时,只凭经验处置,不进行换土垫层设计。有时设计者轻视软弱地基的危害,不进行垫层宽度和厚度计算,只是简单地凭借经验采用砂垫层加强一下承载力,安全性和经济性都不规范。

二 楼层平面刚度问题

有些电力工程结构设计,在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或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情况下,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尽管计算机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因此,这样的建筑结构设计定会存在着结构某些构件或部位安全储备过大或者结构不安全成分等现象。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以使计算机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至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当然,要实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甚至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凹槽缺口太深、块体之间成“缩颈” 连接、外伸翼块太长、楼层大开洞等。

三 结构缝设置以及缝宽度问题

温度的变化对建筑结构有着不利影响,因此,电力工程物尤其是超长电力工程物设置合理的伸缩缝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部分结构设计人员不使用伸缩缝减少温度影响而使用后浇带代替,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后浇带不能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仅能减少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在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封闭后,若结构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后浇带就不能再起任何作用了。一些超长建筑结构不便或不能设置温度伸缩缝时,应采取其他构造加强措施,不能只留设施工后浇带,例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配置间距较密、直径较小的温度筋、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等。

四 振型数取值问题及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计算结果的精度与振型数取多少密切相关。对于刚度不均匀、平面不规则的复杂电力工程结构,尤其对于大底盘结构、多塔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很难确定应该取多少个振型数来计算地震作用。若振型数取得太多,则增加了很多计算工作量;若振型数取少了,有些高振型的地震作用计算不出来,结构抗震设计不安全。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当考虑扭转耦联时,振型数应取≥9,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振型数应多取,但又不能多于房屋层数的3倍。当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至少应取3;当振型数多于3时,宜取3的倍数,但不应多于房屋的层数;如层数=5层时,振型数可取3,而不能是6;如层数≤2时,振型数可取2或1。

五 计算结果的大致判断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借助计算机软件是十分必要的,但判断计算机计算结果也十分关键。判断计算机计算结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正确对待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结果,判断电算结果的合理性。正确对待结构计算软件的分析结果。《抗震规范》2.6.6条规定:“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分析过程和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差异的误差、材料弹性和弹塑性参数的假定、各类荷载的确定,都会造成计算结果的误差;计算机分析是根据结构的力学模型进行的,采用简化的模型和简化的荷载。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算分析没有绝对正确的结果,只有更合理的模型和结果,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对于复杂的结构设计任务,结构设计人员要清楚计算模型的假定和适用条件,需要借助计算机以提高计算效率,但绝对不能单纯依赖计算机,对计算结果判断校核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予工程设计。

六 单桩承载力取值出现偏差或缺乏计算依据问题

电力工程结构设计时,单桩承载力取值易出现偏差或缺乏计算依据,此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工程项目场地原为地势较低或河道时,松散的新近填土作为上部土层,桩基设计时直接采用试桩提供的承载力或直接按经验公式计算单桩承载力数值,没有考虑上部未固结(或欠固结)土层在固结沉降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2)桩身承载力验算时,没有考虑桩身压曲或施工工艺系数ψc的影响,对抗拔桩,没有进行桩身抗裂验算,仅计算桩身承载力。3)对于不同的桩型,按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各土层的极限端阻力和极限侧阻力是不同的(即成桩工艺不同,地基土对不同桩型的支承能力不同)。一些工程项目地质勘察报告仅提供了计算打入式预制桩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参数,而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并直接引用地质报告中的设计参数,使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出现偏差。4)电力工程有地下室时,在按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没有扣除地下室深度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 由于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不宜过长,试桩一般都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基坑开挖后,地下室深度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己不再存在。

第7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有效对策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首先要提高建筑设计质量。从我国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不能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存在不安全因素,二是建筑的设计不符合国家规范、规程和规定及有关技术措施,三是设计工作不够仔细,细节的计算和设计出现误差,在这些问题中建筑结构设计问题占很大的比重,下面主要介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屋面梁配筋数量不足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人员在建模分析时,一些设计人员为了缩短工程设计的时间,加快建筑结构设计的进度,在房屋面的梁配筋设计时,直接复制下层的屋面梁的配筋参数,这样设计的房屋屋面梁的配筋强度较低,配筋的数量较少,若采用这种配筋梁实施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当混凝土梁出现较大程度的收缩、温度裂缝、或是屋面受荷产生应力集中时,将会给屋面梁因内部配筋承载能力不足,在梁的跨中部位出现超出规范裂缝宽度值。

1.2楼板变形程度计算不准确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尽管程序的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是成立的甚至是准确无误的,但在确定楼板变形程度上却很难做到准确。作为计算的大前提都无法“准确”,就不可能指望其结果会“正确”了。据此进行的结构设计肯定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成分或者结构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

1.3屋面梁配筋数量不足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人员在建模分析时,一些设计人员为了缩短工程设计的时间,加快建筑结构设计的进度,在房屋面的梁配筋设计时,直接复制下层的屋面梁的配筋参数,这样设计的房屋屋面梁的配筋强度较低,配筋的数量较少,若采用这种配筋梁实施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当混凝土梁出现较大程度的收缩、温度裂缝、或是屋面受荷产生应力集中时,将会给屋面梁因内部配筋承载能力不足,在梁的跨中部位出现超出规范裂缝宽度值。

1.4抗震设计问题

近几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样就需要更高质量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首先,部分的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没有严格依据建筑物所在地的实际抗震度要求,在设计的时候,对当地原有的结构设计照抄照搬,这样就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质量。

1.5结构缝设置问题

对于超长建筑物,为减少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合理地设置伸缩缝是必要的。有些设计人员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其实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后浇带仅能减少混凝土材料干缩的影响,不能解决温度变化的影响。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封闭后,若结构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后浇带就不能再起任何作用了。对于不能或不便设置温度伸缩缝的超长结构,除留设施工后浇带外,还应采取其它构造加强措施,如加强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适当配置直径较小、间距较密的温度筋,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建筑设计的不合理的处置措施

2.1建筑结构布置不合理的处理策略

结构的合理布置,是抗震概念设计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由于引起结构不规则的因素太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一一用若干简化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程度并规定限制范围。

2.2加强建筑设计的规范化

由于缺乏规范依据及相应的设计规定,加之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缺乏应有的了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对结构规则性难以把握,有时甚至听从业主和建筑师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不少规则性很差、对结构抗震十分不利的高层建筑。比如平面扭转不规则问题,在框剪结构中,纵横剪力墙布置过分集中或仅布置在房屋的一端,使结构刚度中心严重偏离质量中心。有时甚至是结构整体计算的第一振型为扭转振型。

2.3结构布置

结构布置是保证结构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结构布置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而且要防止因局部加强而忽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和强度的整体协调。设计中应遵循以上原则,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均匀对称,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和降低,但不能同时在某一层同时减小截面尺寸和降低材料强度,以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抗侧力构件应在两个主轴方向双向布置,且动力特性宜相近即振动周期相近,避免某一方向在地震中严重破坏导致整体倒塌。

2.4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的时侯,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以及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比较大以及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而折板式则适用于与梁板式相反的条件下,这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的时侯应该有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来说不能够小于120厚。除此此外,梁板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只有严格按照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于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与构造设计要求,才能够避免建筑在设计上出现质量隐患,才能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更加趋于完善。才能推动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步伐。为社会设计出更加完善、更加安全、更加节能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郭磊.探究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24.53.

第8篇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问题;建议;质量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需求量的增大,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收入得到较大提升后,对建筑质量以及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结构多为混凝土类型,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结构设计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钢结构的设计应用比较广泛,钢结构设计有着较多优势,其自重比较轻,有着较好的抗震性,而且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可以很好的满足大众的需求。钢结构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设计的质量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施工工艺流程存在漏洞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够规范,都会降低钢结构建筑的质量。

1 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深度不够

我国建筑企业很多,但是发展并不均衡,有的建筑企业规模比较小,人员配备也不全,而且企业中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不高,有的设计人员可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在对钢结构建筑进行设计时,一味的照搬,忽视了对工程重点环节的审核以及检测,也忽视了节点设计。有的施工单位设计的图纸,构件布置较为单一,而且整个设计都是焊接节点,对节点的构造不够合理,使得钢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缺乏创新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设计方案缺乏可行性,如果施工人员按照这样的图纸进行施工,则会存在安全隐患、降低建筑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所以,钢结构设计深度不够,是影响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行业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提高设计的深度,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设计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在我国建筑市场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体制,所以企业中设计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这不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建筑企业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则无法对工作人员起到管理与约束的作用。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参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有助于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钢结构的发展比较快,但是有的设计人员却缺乏对这一结构的了解,而且缺乏设计经验,有的企业甚至将钢结构设计推给别的单位,这不利于提高设计的质量。钢结构设计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投入成本进行调整,如果企业的负责人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则不利于企业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体系,还会大大降低钢结构的设计质量。

1.3 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有的设计人员思路比较古板,设计理念也比较落后,一味的照搬,使得设计盲目性比较强。也有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味的降低成本,而且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这也使得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差距比较大。一方面,有些设计人员只顾埋头设计,只照着自己的想法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施工难度和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造成了设计缺陷。另一方面,设计者有时候过分追求高标准,造成设计过分保守,安全系数过高,但实际情况却用不到那么高。所以,设计师既不要冒进超前,也不要封闭保守,要切合实际情况。

2 钢结构设计的合理优化建议

2.1 做好钢结构设计的深化工作

在钢结构设计中,除了要考虑结构的整体稳定外,还需要考虑单个钢构件的变形限制值和自身稳定,钢结构因其材料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构件截面一般肢宽壁薄,属于长细构件,所以,在设计中,钢结构截面尺寸的选定,往往不只是由材料的计算强度所决定,而是由结构的变形、稳定性、或疲劳强度来控制的,这一认识在钢结构设计中必须要建立,在地震区、沿海风作用大的特殊地区,在优化钢结构工程设计时,往往风荷载起控制作用,对壳体结构或大跨度异型结构,尤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体型系数取值、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及风荷载标准值的取值;设计人员对于大型异型钢结构的设计不只是计算和绘图这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工程实际情况(施工场地、构件的加工、运输、吊装等施工方案),对自己的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钢结构构件大部分是在加工厂就完成制作,施工现场只是完成拼装工作,应该结合施工方案进行验算、深化,保证工程在按照质量、进度控制下,顺利的施工是设计人员的第一要务。

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建立完善的结构受力体系是结构设计的首要工作,这在钢结构工程设计中尤为重要,钢结构多为杆系结构,因钢材强度高,杆件截面尺寸较小、刚度较差,多数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构件间相互约束作用也较小,因此要求支撑布置完善合理,节点连接构造可靠,运输途中补强到位等等,才能保证整个结构受力体系的稳定。

2.2 加强建筑钢结构的细部设计

建筑钢结构设计的复杂化与精致度要求越高,对细部设计的要求也越高,因为细部设计决定一个地方最终是否得到确认及其优良的质量,在现代建筑钢结构中,各种金属结构杆件,连接金属杆件的节点细部,常常暴露在外,使整体建筑物带有强烈的科技感,值得提倡。钢结构用的钢材在空气环境下形成电化学反映,会加速钢材的腐蚀生锈。目前钢结构工程普遍采用涂刷油漆的方式来达到保护钢结构不生锈的目的,油漆一般需要涂刷:底漆、中间漆、面漆,油漆颜可根据建筑需要进行调色油漆干膜厚度一般在125微米-150微米之间。对于钢构件的防火要求,普遍采用涂刷防火漆的做法,防火漆一般分为:厚涂型、薄涂型、超薄型等。

2.3 提高钢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设计施工中,都会遇到稳定问题(特别是构件局部失稳和节点失稳),钢结构中的稳定问题也是钢结构设计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旦出现钢结构的失稳事故,不但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这方面的教训也很多,所以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一定要把好这一关,目前,钢结构中出现的失稳事故大多是由于设计者的经验不足,对结构及构件的稳定性能不够清楚,对如何保证结构稳定缺少明确的认识,造成结构设计中出现不应有的薄弱部位,因此,在设计中明确钢结构稳定的基本理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钢结构的稳定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是建筑施工中性能比较强的建筑类型,其具有较多的优势,比如自重轻、强度高、稳定性强等等。钢结构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受到的损坏比较小,这也提高了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很好的满足业主对建筑质量的要求。钢结构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设计的质量,设计人员一定要具有创新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的改进与优化设计方案,这样才能促进钢结构更好的推广与发展,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建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爱华.关于钢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3,5:272.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is also improved. In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re often be neglected,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creases the economic cos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alyses the problems easily to appear i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n focus, and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mo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耐久性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必须根据相关的设计标准,对建筑结构实施合理布局优化设计,这决定建筑设计方案能否最终实现。往往一栋标志性建筑建成后,建筑师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建造者,而为了实现该建筑设计而付出辛勤劳动一丝不苟的结构师并不为人们所知。但无论如何,设计一个安全、经济、适用、美观、便于施工的结构设计方案永远是结构设计人员的责任。

1结构设计概述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结构语言就是结构师从建筑及其它专业图纸中所提炼简化出来的结构元素。包括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等。然后用这些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所以结构设计的内容由上可简单概括为:基础的设计、上部结构的设计和细部设计。

2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地基与基础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要把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做到合理安全,设计人员就必须在进行地质勘察后方可进行设计。但是目前很多建筑并没有地质勘测报告资料,仅有的只是建设单位的口头数据以及周围建筑物的部分参考资料,设计人员的施工图仅凭盲目取小的地耐力数据进行设计;另外,在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时,设计人员并不进行相关换土垫层的设计,只凭经验处置,忽略了对换土垫层宽度和厚度的计算;另外,设计人员在计算基础负荷时,并没有按照现行设计规范计算荷载值,这样导致设计既不全面,又不安全,也不经济。

2.2悬挑梁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在悬挑梁的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只验算了悬挑梁的强度和刚度,对其梁挠度却不加重视。悬挑梁的梁高常常因为选用过小,而导致悬挑梁截面的受压相对过高,随着梁挠度的不断增大,悬挑梁截面的受压区也随之发生变形,引起建筑梁板裂缝的出现,裂缝宽度也不断加宽。同时,悬挑梁的截面选用过小也会导致悬挑梁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增加,致使悬挑梁的延性减小,一旦遇到竖向地震发生,极易受到破坏而失去承载力,不利于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2.3 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一些建筑工程为了方便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或者受到建筑尺寸的限制,或者出于建筑美观的考虑,为避免墙体表面出壳过大,常常会把承重柱截面的高度设计过小,并按轴心受压计算,同时,简化梁为铰支梁。这种做法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由于柱截面的配筋很小,一旦受力,必然导致柱顶的抗弯强度不足,导致水平裂缝情况的出现。这样不但影响了房屋的实用性和耐久性,而且一旦遭遇地震影响,建筑就会面临倒塌的危险。 2.4 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要分别计算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但是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视纵向框架的设计。部分设计人员在对非抗震设计时将纵向梁按普通连续梁设计,致使无法符合框架对柱节点与纵筋、箍筋的配置要求。同时,梁柱在框架结构的抗震作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人员若考虑不到纵向地震的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经常会导致支座负筋、纵筋及箍筋配置均不足情况的出现。必须要在考虑空间作用的同时,大幅度增加纵筋和增大箍筋。 2.5 构造柱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共同形成对墙体的约束,可以防止墙体裂缝,保证承载力,增强抗震性能。但是在当前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兼作承重柱使用,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造成构造柱对墙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降低,而且一旦遭遇地震,在构造柱的位置上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遭到破坏。这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成为薄弱部位;另外,通常情况下,构造柱一般不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一旦柱底基础发生冲切、弯曲或局部承压强度过大就会导致裂缝出现。 2.6 楼板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楼板在建筑工程中主要承担承重作用,楼板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必将影响到梁、墙和柱等的安全性能,甚至会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楼板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简单地将双向板按单向板进行计算,导致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不符,导致一方配筋过大,一方配筋不足,致使楼板出现裂缝;二是在民用建筑的楼板设计中,某些设计人员常常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该板块的总面积,造成非承重隔墙配筋不足,也导致其它部分的配筋过大,造成隔墙处楼板出现裂缝;三是双向板在两个方向都会产生弯矩,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有效高度。但是有的设计者仅仅采取同样的有效高度进行配筋计算,致使双向板的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导致开明缝现象的出现。

2.7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施工图结构设计说明过于简单。如有的工程施工图无结构设计说明或说明过于简单,对采用的结构类型、是否抗震设防及设防烈度、结构抗震等级、墙体材料、钢筋连接与锚固、沉降观测要求等内容未作任何说明。有的施工图采用 “平法”表示,但仍然采用标准图集在各层梁、柱、墙“平法”平面配筋图中,也没有按图集的规定标注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梁柱编号等,极易给现场施工带来混乱,造成事故隐患。

(2) 对桩基工程检测的要求随意性较大。有些工程不按建筑桩基的安全等级来确定单桩静载荷试验的必要性,不论工程大小,均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对低应变动力检测桩身完整性的动测桩数量,也常与动测规程中要求的数量不相吻合,随意性较大。

3 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

3.1 坚持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要坚持经济合理原则,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不过度使用材料,杜绝材料的损失浪费。在有多种可选方案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不可贪大求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2 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规程进设计

综上所列问题,总结归纳起无外乎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进设计作业。这是工程设计一大忌。设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应当认真学习会规范规程规定,熟记其中规则严格按照规则作业 ,杜绝随意,以保障设计合符规范要求,防范质量风险 。

3.3 规范日常工作

在施工图说明制作时,要尽可能翔实、明确;在说明的书写和标注上要用语规范准确,位置不可随意;对桩基工程检测的不能随意变更,要严格按照工程实际采用合理的方法,检测合格的数量,做出合符要求的检测结果,以确保质量 。

3.4视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工程勘察资料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见长结构设计的原始 依据材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要有专人负责相关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 、整理、保管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借阅、查阅、核对均应有相关负责人签字方可提供相关资料。并应及时归档,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要按照工程档案管理相关规定,与施工档案一起,及时呈报、上交有关档案专业管理部门或机构,切忌擅自销毁、处理。

4 结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施工的前期规划,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和成本, 因此,我们广大工程设计人员要深刻领会各种规范中的实质性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作业外,还要多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善于总结经验,对一些规范中规定不是很明确的问题,要多进行调查研究,绝对不能闭门造车。 参考文献

[1]孔雅莎.建筑结构设计杂谈[J].建筑结构,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