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19:31
导语:在初中物理项目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密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57-02
所谓“项目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从而完成相关章节知识的教学。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以便学生自主选择优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或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发展技能,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实质上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建构和物理规律探究与制作一个“产品”或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联系起来。
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一般包括项目导入、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展示和项目评价五个环节。为讨论方便,在此结合“密度”的教学,从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五个环节及注意的事项筛龇矫行分析探讨。
一、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五个环节
(一)项目导入
[导语]同学们都学过了质量,知道了物体所含物质越多,其质量越大;反之,质量就越小。
[出示]教师出示两个用纸包好的体积相同的物块,请你掂量一下,哪个物块质量大?
[体验]请学生体验。教师再问:假如一块是砖头,另一块是木头,你能区分吗?说出你判断的道理。
[结论]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其质量也不相同。
[出示]教师出示两袋质量相同的大米和沙子,请你区分一下,说出判断的道理。
[结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组成的物质不同,其所占的空间(体积)不相同。
[结语]我们可以通过相同体积比质量,或者通过相同质量比体积的方法来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
(二)项目设计
[问题]假如我们手中有两个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的物块(铜块和铁块),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来区别呢?
[出示]每个小组:两个立方体物块,一个涂红漆,另一个涂白漆(或者两杯液体,一杯是纯水,一杯是浓盐水);天平与砝码;刻度尺(或者量筒)等。
[讨论]小组讨论。由于学生有学习比较运动物体快慢的经验,自然会想到:可以通过比较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或者体积与质量的比值,也许能区分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
[分享]学生交流区分方法。聚焦“通过比较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区分铜块和铁块”。
[结语]我们一起来测量物块质量和体积。
(三)项目实施
[操作]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把测得数据抄写在黑板上的表格中(表格如下)。
1.用天平分别测出两物块(两杯液体)的质量m。
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物块的长、宽、高,算出体积V;用量筒分别测出两杯液体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物体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讨论]涂红漆和涂白漆的两个物块,究竟哪个是铜块,哪个是铁块?A杯液体和B杯液体,究竟哪杯液体是盐水,哪杯液体是纯水?根据测量结果和你的经验判断一下。
[操作]用小刀刮去漆皮,观察物块的本色;再尝一尝液体的味道,看看你的判断或猜想是否正确?
(四)项目展示
[观察]观察各组提供的测量数据,你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让学生讨论、提炼和归纳。得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的”。
[讲解]1.质量/体积一常量,在数学上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在物理上说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揭示了物质的某种性质。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密度”。
[分享]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一质量/体积;代数表达式为:ρ=m/v。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五)项目评价
1.比较一下,哪一组数据采集得既快又准?与其他小组的数据比较,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出现偏差的原因是什么?
2.学会了测定物质密度的基本方法。在具体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物质的这种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
4.课堂巩固练习。
二、开展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应当注意的几点
现有教材通过学生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无疑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好方案。但是,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寓物理学习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让物理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富于情趣。
(一)课前,教师要立足教材,创设合理恰当的任务
“项目学习”不是对现有教材简单的补充和拓展,而是对现有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所涉及的不只是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教育要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拘泥于所用的教材,不必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项目学习”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学习和物理规律探究,还原到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场景中,使物理学习真正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这样的学习肯定会更有情趣,课程更加生动。
(二)课中,教师布置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知识经验成长
“项目学习”是围绕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来组织教学的,学生分工合作,人人都能品尝成功的喜悦。“项目学习”基于学生的经验,重视学生经验对学习品质的影响,在合作互动中,学生的经验彼此影响,他们会把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训练程序介绍给同伴,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其效能远远高于教师的简单传授,所以基于“项目学习”的课堂教学更加灵动。
(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合作共享,要多元评价
“项目学习”为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提供实践的舞台,在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项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角色。学生们不仅生成性地接受知识、训练技能,而且还能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学会彼此接纳和尊重、赢得自信与信任、乐于挑战和创造、积极参与和合作等,更有利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学生会更加活泼、主动。
(四)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项目学习的流程
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小组之间互相协作,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流程有六步:选定可行项目、制定周密计划、自主活动探究、动手制作产品、结果交流、开展评价。
(一)选定可行项目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三维学习目标要求,选择项目主题。同时,教师应考虑这样两个问题:对于所选项目有多少学生乐于参与?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制定周密计划
首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其次是组内分工,应具体到时间的安排、资料的获取等,引导学生有节奏、有顺序地进行。
(三)开展探究活动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时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脉”,让探究的内容围绕项目主体,并为回答驱动问题服务。
(四)动手制作作品
学生要同时运用学到的知识以及一些专业技能来创作作品,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报告、图画、PPT等。
(五)成果交流
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小组内部成员,小组与小组之间能够分享探究中的各种经验与体会,除了单纯探讨外,组织展览会,辩论会也是很好的选择。
(六)开展活动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展开定时定量评价,按照评价主体,可以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中重视知识学习。
二、初中物理项目学习内容的生成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通常是依照学科逻辑来安排的,章节之间分得比较细,想要引入项目学习,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梳理与整合,从学生兴趣出发,联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开发项目,生成学习内容。具体的生成方法有以下三种:首先,在实验探究中生成,这类项目是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展开的,学生学习了书面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师指导或者是查阅资料,掌握物理技能,比如在学习“探究简单电路”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串联、并联电路,让电流表指针摆动,完成“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这一教学任务。其次,在课题引导下生成,主要是把物理教材和物理课堂中有关人文、社科等综合知识融合在一起,以课题为指南,让学生共同完成。比如在讲《光学》的时候,可以确立《太阳能的应用前景》《太阳能开发的建议》《新能源开发的意义》等课题,学生对感兴趣的课会的建设者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交通便利,信息传递迅速,许多设施科技含量不断增长,更新换代快。处在这种环境下的中学生,他们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展现在他们身边的科学技术成果,除了与物理学知识相关联外,还有许多是与高新技术相关联的。例如,航天、通信、微机、能源、生物工程、环保等领域的新问题、新发明、新成果等(美国的硅谷一年就有上千件的发明创造)。所有这些知识,都应该成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简介有关信息,推荐有关文章和书目。例如,结合“人工降雨”的讲述,介绍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成果。结合“电功”的讲述,介绍电度表的计电方法和校验方法,鼓励学生对自家的电度表进行校验。结合“核能”的讲述,介绍了我国核电站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并推荐有关“水堆”和“块堆”的科普文章,鼓励学生阅读学习。这些做法不但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
课题组以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初二、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课题实施的有效载体,基于课程标准梳理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价值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具体详实的课时学习目标;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维度实施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操作能力的目标设计活动环节,有效达成学习目标;课堂内外基于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栏目开展项目学习活动。通过课内和课外两条主线,架构起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框架;通过建立过程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对学生操作技能与学业成绩进行有效评价,进而不断优化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
二、研究成果概述
1.基本明确了以“文本研读”为主要研究方式,初步归纳出“操作能力与学业成绩相互促进的物理课堂”的建构流程。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是界定学生技能目标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教材则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通过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究学情,就能更有效地探寻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
课题组在课题立项之前对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20个必做实验进行研究,初步梳理出相关实验所涉及的操作技能及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操作能力的分解及其技能目标案例如表1所示。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题组成员研读文本的能力,2014年1月课题组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物理教师许帮正老师来校做了“文本研读”讲座。许老师以“力弹力”这节课为例阐述了基于标准的文本研读流程,即教材分析及流程设计、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衔接语及创新点的设计。随后,课题组基于文本研读开展了系列研讨课学习实践。
通过进一步的文本研读以及理论学习,课题组关注到目前物理教学中对学业水平的评价正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结果性评价向以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主的过程性评价转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正从传统的注重数理逻辑能力向偏重于操作能力转变。关注到这些转变,将有助于教师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并发展其与过程相关的能力和习惯。
课题组从“理解性学习”的角度出发(理解性学习通常包括两层含义,即“理解的心智模式”和“理解的实作模式”)对“操作能力”和“学业成绩”这两大核心概念进行了剖析与重新界定。课题组认为:狭义的“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使用器材达成探究目标的能力;广义的“操作能力”则不仅包括外显的观察能力、使用器材的熟程度,还包括实验设计、逻辑分析、归纳整理等心理加工的过程。“学业成绩”通常是指个体在学业领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或取得的成绩水平,课题组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程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涵盖其中。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仅为学生在课堂之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也提出了“构建学生操作能力与学业成绩相互促进的物理课堂”的设想。
建构流程如下图所示:
2.以项目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之一的评价体系。
课题组通过研读教材,对多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开展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同时梳理课本中常见的教具、学具,设计制作方案,引导学生制作相关作品,在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激发兴趣。初二物理备课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自制冻豆腐、分解太阳光、自制魔术储蓄罐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初三物理备课组组织学生进行制作杆秤、设计简单电路等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学校组织了科技节展评活动,评出了自制小电扇等一批制作精美、实用性强的小制作,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团体和个人进行了奖励。课题组定期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梳理,制作了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海报来展示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为了提升课题研究品质,2014年12月底,课题组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杨勇诚老师来校做了题为《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讲座,再次为课题组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及具体的实践路径。课题组总结杨老师的讲座主旨,将项目学习的流程要点与本课题进行有机整合,即确定项目任务、进行项目设计、制作产品、进行项目展示、开展项目评价等。同时对课堂内外正在开展的一系列项目学习活动进行了更加科学的优化。
通过研究学习,课题组认为物理学习中的项目学习,就是指在物理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流程、感受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通过完成具有挑战性或者趣味性的任务,制作出相应的产品,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对物理概念或规律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增强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课题组也注重在项目学习中不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将科学方法内化于心,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对于项目学习的流程,课题组认为学生经历的学习环节包括:确定项目任务、进行项目设计、制作产品、进行项目展示、开展项目评价等;而根据学习任务的需求不同,可以选取必要的环节或者将这些环节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关于项目产品的评价,课题组认为将项目产品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发挥其资源载体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课题组专门设计了系列评价量表。
注:本评分表总分10分。请根据实际情况,在对应的达标情况栏打“√”,在得分栏填写得分情况。得分8~10分为优秀,5~7分为良好,3~4分为合格。
3.关注物理教学的核心“实验”,以创新应用“实验载体”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课题组认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实验”。因此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及学业成绩的重点应落实到如何有效利用“实验载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上。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学科、学生认知建构与心理发展的统一,恰当处理学科的逻辑性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之间的矛盾。课题组认为,既然教材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来编写的,那么同样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该关注与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然后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相适应的教学设计。具体而言就是:关注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关注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关注学生从现象到建构模型的认知过程,课题组提倡要关注对“实验方案的评估与迁移”,突出实验探究中的评估环节,通过让学生经历该探究环节,达成以下目标: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通过实践活动,转变参与课题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策略,即通过合理的创设情境,配以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进行交流与评估。而学生通过联系之前所学,将有益的方案或物理研究方法运用到当前的学习之中,这样就能更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对概念与规律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同时探究能力、科学素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组在组织学生制作项目产品的同时,也开发了较多的实验教具,对探究活动中载体的设计问题作了系统归纳。上述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多篇相关论文在实验类期刊发表。
4.积极研究中考命题思路,把握考试命题策略,完善以学生技能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
纸笔测试是目前考查学生学业成绩、学习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无锡市中考采用初中毕业和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的形式。中考的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有利于”上:有利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基于上述思想,物理中考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考查的同时,也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及运用物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物理中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风向标,其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直接而明显。通过研究物理中考的命题策略,往往能够对初三物理的复习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摆脱题海战术的桎梏,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复习更加有针对性,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课题组通过研究中考命题,初步梳理出了“考查的依据”“较难试题的命制策略”“科学探究类试题的命制策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类试题的命制策略”及“命题素材的来源”五个方面的中考物理命题策略,为深入研究和完善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之间的评价体系提供了资源保障。
5.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影响。
课题组认为,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实践研究也表明,课题研究实施后,操作能力的提升对物理学业成绩有着显著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即操作能力越强,学业成绩也越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求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标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而要实现上述课程目标,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关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课堂内外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舞台;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分层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问题链导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物理学科的内涵,在项目学习活动中提升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制作产品及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操作能力,促进学业成绩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项目性学习
长期以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逐渐意识到不能再以老师在台上讲解知识点和例题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是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了解、学会物理。加上教材上的内容较为乏味,许多学生认为物理学习有很大困难,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物理失去了兴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适当开展一些项目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升能力,获得乐趣。
一、优选主题,挖掘资源
在项目学习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确定项目的主题,在设计主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资源,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之达到一个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精神,我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主搜集一些关于这个定律的历史发展,然后假设自己是科学家,来进行一段表演。我把这个任务下去后,当学生们一听到要让每个小组都上台表演便立刻感到十分兴奋,都开始寻找各种方式进行搜集,有的小组选择借课外书翻阅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有的小组选择利用网络寻找……经过努力后,学生们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有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这样的:
同学A:“大家好,我是亚里士多德,经过我的探究发现,有力就有运动,因此,我觉得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原因。”多个世纪之后,又出现了另外一位科学家:伽利略。同学B:“经过我对前人的理论进行研究,我做了一个理想斜面实验,因此,我的结论是,假如一个物体沿光滑的斜面落下,并沿着另一斜面向上运动,则物体将会达到原来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而已”。同学C:“大家好,我是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我对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二、问题驱动,深度探究
在项目学习中,提出问题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趣并且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究。
例如,在学习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时,我提出了一个题目:“在足球比赛中有一种比较神奇的球叫做‘香蕉球’,‘香蕉球’就是进攻方的主罚队员将球踢起后,球绕过防守方队员组成的‘人墙’而进入球门,那么这时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球会沿着曲线拐弯呢?”我引导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体验,试着用这种方式踢出香蕉球,感受它其中存在的力,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研究,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合理地解释了这个现象。原来,罚“香蕉球”时,运动员在踢球时往往会稍稍偏向一侧,并且会用脚背去给足球一个摩擦力,使球在空气中一边前进一边旋转。所以球一侧空气的流动速度会比另一侧更快。再结合初中物理压强的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气体的流速快慢与其收到的压强大小成反比,所以,“香蕉球”就是因为空气压力而使球向空气流速大的一侧转弯而形成的。
三、反馈矫正,拓展延伸
在项目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应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反馈,注意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素养。
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和透镜这一章的内容后,我联系实际举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加上它可以成正立、缩小和虚像的特点,看到的实物小,使驾驶人员能够观察到的范围更大,借此来保证车辆行驶途中的安全。“听完我讲述的例子之后,有没有哪位学生能够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实例应用到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呢?”这时一名学生指出:“老师,我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轿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而像大巴车这种大型的车却是竖直的,不是倾斜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呢?跟光的反射有关系吗?”“这位同学举的例子很好,这是因为车中的乘客会经过玻璃反射成像,倘若前窗是竖直的,乘客成的像可能会与行人重合,导致司机出现错觉,但是轿车的前窗是倾斜的时,成的像会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这样就会有所区分,以保证安全。对于大型客车而言,它的前窗高度较高,行人不会有这么高的高度,因此不会发生混淆的情况。”
总之,物理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探索的环节不可缺少。因此,教师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进行一些项目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触一些教材之外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盛建国. 依托“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1(9).
[2] 杨勇诚.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与启示[J]. 中学教学参考,2012(5).
关键词:实验界定;存在问题;教学作用
虽然新课改施行多年,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在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强,物理知识掌握不到位。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界定
要使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就必须界定探究性物理实验。我们把探究性物理实验的涵义分为以下两点:
1.问题是探究性物理实验的中心
创新始于问题,探究的本质是科学,探究的对象自然是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应该有积极灵活的思维,探究物理问题才是物理学习的本质.物理学习是通过老师对物理现象的概念以及相应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了解掌握物理科学,物理学习应该从物理理论出发,让学生对理论提出问题,用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是从问题开始,对事物的疑惑不解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就需要实验来解决问题.学习是一个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而不是一个记忆过程,探究性实验能让学生在探索中认识事物,对知识的概念理解深刻,激发思维潜能.简而言之,探究性物理实验就是以探究为目的,把实验作为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探究是物理实验的一种形式
物理实验是体现物理原理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可以从物理实验中了解物理变化的本质,探究是物理实验的重要形式,以探究为形式的物理实验,不是照搬书本的实验,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体现不了实验的价值.所谓探究性物理实验,必定少不了探究这一步骤,不再是老师单独进行实验演示,而让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创造一个好的实验环境,满足学生们的动手欲望,让他们在探索中前进。
二、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观念滞后
自然界事物的物理变化是奇妙多彩的,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对事物变化的好奇心.目前,教师在实验教学观念上还比较落后,多数教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学生实验又不如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拿高分为目的进行教学,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探究欲望,学习知识是为了在生活中有所运用,学习的本质就是对学习能力的学习,学习方法的学习,而不是应付考试.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怕麻烦,怕出问题,没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物理实验的意义认识不深刻,认为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是通过正确的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在图片上也有详细的解释,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演示了,结果造成许多教学上的错误。
2.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叛逆的阶段,认为物理实验就是“玩”,在课堂上调皮捣蛋,故意起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师才会认为物理实验课实施麻烦,实际实施的物理实验没有起到探究性的目的.实验中学生因为不在乎,想攀比等种种心理,没有根据步骤进行实验,实验记录的结果也不规范,导致实验带有随意性。
3.实验教具单一管理落后
目前,我国中学物理实验设备较国外比较落后,也不能满足实验需要.物理实验设备往往从建校开始使用到现在,设备已经非常陈旧了,学校还没有及时进行更换;物理实验开设条件差,教材不断更新,学校却没有应教材的改变购进实验设备.对现有的实验设备缺少规范管理,学校目前对物理实验设备的管理,基本是在学生实验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用的进行清洗摆放或者是让物理老师管理这些设备,没有聘请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设备损耗记录不清,对需要购进的设备也不清楚。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符合学生的的心理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对于不懂的可以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针对相同实验方法出现的不同实验效果和数据进行探究,引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疑惑,了解书本中的定义从何而来,又能得到何种利用.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牢记课本上的知识点。
2.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中生来说,物理课是单调乏味的,探究性的物理实验可以增加课堂趣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相互探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两名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示范,指出他们的不足,再让其他学生根据同学的演示进行操作,那么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才会更加顺利,不会因为自己不会操作而放弃实验,对物理课有抵触心理。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在实验中得到具体的解释,教学质量也能有所提高。
3.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探究性实验中,班级同学一起进行操作,每一名学生的操作都非常开放,老师和其他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观看整个演示过程,在观看别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下意识地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在自己实验时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应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9-01
前言: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及其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学好物理至关重要,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看重成绩,从而忽视了物理探究实验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减少或取消了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很难感受和体会实验乐趣,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排斥心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1.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且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要想将物理探究实验有效开展,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以此为契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此期间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能够进行自我实践和讨论,进而探究相同实验产生的不同数据和效果,通过疑惑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定义的了解,进而将知识点牢记。
1.2 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基于物理学习具有抽象性和乏味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以探究性实验来促进课堂趣味性的增强,同时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和探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将良好的教学成效获得,在此期间,还可要求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示范,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查找和学习,使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的同时,也将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1.3 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设,学生能够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对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行查找,同时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教学成效的提升与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奠定基础。
1.4 有助于教学范围的延伸。对于探究性实验而言,是带着目的与问题进行的实验项目研究,并非照本宣科,在此期间能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引进,实现物理知识学习向生活的延伸,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2.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加强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物理知识具有难度大且抽象的特点,因此对诸多学生来说具有很大难度,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然而引进物理探究性实验则能将以上问题改善,促进物理知识学习趣味性的增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光现象的时候,可将人工彩虹借助物理教学仪器--三棱镜展现,让学生观看到不一样的光,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并对自制彩虹实验产生兴趣,进而以此为契机探究彩虹的形成与光的形成,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基础。
2.2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含义的明确。基于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规律及其定理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则可将探究性实验开展,如进行简单机械讲解的时候,仅仅依靠传统的力的方向和滑轮演示图绘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可将滑轮模拟仪器引进课堂,并向学生演示,让学生依据习题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对力的方向予以感受,同时深入了解简单机械知识,实现物理知识的更好掌握。
2.3 有助于知识立体感的强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基于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实践不长,且知识储备不多,因此很难想象一些物理现象,对于该情况假如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借助教学仪器开展探究实验,促进学生知识立体感的增强。如进行摩擦力讲解的时候,可将一些生活常见现象向学生讲解,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感受,则应将小车运动实验引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小车接触不同地面的摩擦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结语: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能够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学范围的延伸,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加强探究性实验的引导与应用,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同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兆彪.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 求知导刊,2016,48:19-20.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策略;分析;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概述
(一)个性化教育含义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这样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获得发展,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天生就是存在差异性的。我国著名学者钱志良教授将人出现的先天差异原因归为三种,第一种是由遗传导致的差异;第二种是由于生命孕育导致的差异;第三种是产程导致的差异。而先天差异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兴趣的差异;四是性格和气质的差异。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且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差异为孩子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缩小差异的目的。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学生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学生坐在台下听讲。或者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课程当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扮演主导角色,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水平都不同,物理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同时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都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理解,物理教师在一旁发挥辅助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编写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小组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在开展物理小组学习之前,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长短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将其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后,每一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分别被安排不同的角色,并根据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变化,适当对角色进行调整,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彰显出来。初中学生在物理小组学习中,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个性能得到张扬。
(三)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物理水平采取的不同物理教学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对于物理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目标只要能够达到对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并能够运用其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就可以了。同时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让他们不再对物理学习充满恐惧感。而对于物理比较好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并且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的物理学习,同时还要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初中物理习题,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满足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实施个性化物理教学模式,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承认存在客观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制定出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物理教学方法。
作者:刘海涛 单位:梅河口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一、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突出
一般而言,学校的物理课时根据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来制定,而省教育厅颁布的物理课时标准普遍存在课时偏少的问题。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并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但是很多学校盲目执行也是造成物理课时过少的原因之一。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这就造成物理老是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这样也就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外辅导的机会减少。
2、过于追求教学情景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都被批判过于死板,缺乏课堂气氛。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很多教师都尝试使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情景设置在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中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好的情景设置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一方面可以使生活走向物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现在,部分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而忽视了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很多情景教学的设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只注意情景本身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滞后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是加强对物理现象理解,提高创新能力和物理实践能力的关键。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这实验教学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教学观念不足,忽视实验教学。有些老师由于安全性、纪律性或者怕麻烦等原因,对于应该走进实验室的内容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滞后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全,不完善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初中最为明显。很多学校使用相对于老版的教材,缺少新教材中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栏目。有些学校虽然使用的是新教材标准,但是实验设备却远远不能满足物理新课程对于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要求,很多地区,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前要话费大力气才能准备好教学仪器和实验器材,这样就为实验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1、综合各种措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破课时少的局限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物理课时,不能盲目的执行上级对课时的规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课时少问题的关键。通过集体物理老师的智慧探讨出高效的物理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与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初中学生认识到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物理规律,从而形成适应学生自己的不同物理学习方法,养成物理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物理之后的物理学生打下见识的基础。
2、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教学多属于“输入式”教学,其特征是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以基础知识为教学目标。在“输入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输入阶段”,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也大都集中在认知、记忆阶段,其加工、运用知识(即“输出”知识)的机会较少。相比之下,现行的“输出式”物理教学更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输出式”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以任务为途径,以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目标。在“输出式”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先将有关资料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有关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和类比,而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有关概念和物理规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分析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很显然,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输出式”教学活动中均得以充分发挥。
3、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增强实验设备的配置要求,提高实验设施的配置标准,完善实验设施。第二,采用新课程教材,建设和改进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切实完成“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第三,加强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归纳,提高实验创新能力,组织物理方面的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改进实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方案。第三,加强教师实验观念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才能贯彻落实实验教学,从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物理的有效学习是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为了分数、为了考试,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物理的有效学习更能有利于学生各种技能的掌握,学生涵养的提高,通过有效学习,要促使学生能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开放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09
关键词:初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37
1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学的侧重点逐渐由理论知识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原来传统的教育转变成适合时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程提供良好的基础。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通过讲述理论不能使得学生完全接受,因此要通过开设各种研究性活动进行巩固和练习,当代教学不断地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应该将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考核的主要项目。
2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1 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有利于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初中生在刚刚接触物理之际,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再加上初学生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难免会处处碰壁。所以,针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及其他种种因素,应提倡合作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和能力。
2.2 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力学还有电力学,同时也有各种发明制作的原理,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会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知识巩固,在不断进行的实验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前提。
3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3.1 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生活化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比如老师讲到某个概念时,就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更直观透彻地了解概念。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仅仅讲述密度的字面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北京的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呼和浩特等等,用过实际的例子来深化物理概念。
3.2 学生应该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和期刊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初中生不能总是被动地学习,应该培养主动好学的精神,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战胜别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面对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凭空地去钻研,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查阅相关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关知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纸空文。
3.3 开设各种科技和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透彻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学校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科技制作和手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废弃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制作出不同的科技制作成品,比如量筒,望远镜,天平等等。通过科技制作和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学习物理难免会做一些实验,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同桌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再或者小团队一组进行讨论和突破,众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人数过多反而不利,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能更有效地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由小组或团队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和心得。
4 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物理教学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绩表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升学甚至不如社会的良好保障,对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周忠武.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顾宝华.浅议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N].学知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