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药行业投资规模

时间:2023-09-18 17:19:34

导语:在医药行业投资规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药行业投资规模

第1篇

摘 要:本文介绍了医药项目投资决策中对决策指标选择的调查和对比分析,得出选择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作为决策指标是比较科学的。

关键词 :医药项目 投资决策 决策指标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医药行业长期以来保持较高增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前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政策利好,行业新版GMP改造的背景下,医药龙头生产企业纷纷进行新生产基地的投资和建设。与一般项目相比,医药项目具有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期长,资产变现能力弱等特点,因此对医药项目投资决策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医药项目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目标、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成本与收益等经济活动中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

一、现实中决策指标选择的调查

调查现实中10个医药项目投资决策指标选择的情况,如表1。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后得出:现实中采用净现值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60%,采用内部报酬率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60%,采用静态回收期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60%,采用动态回收期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60%,采用技术优势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40%,采用内部附带效应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30%,采用净利润作为决策指标的比例为10%。如图1所示。

二、决策指标的对比分析与选择

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全面地考察投资项目与资本投资目标实现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个极为紧要的环节。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就是忽略了投资项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而斤斤计较于项目本身的有关特征因素,比如单纯技术方面的高水平等。现实中,有些投资决策往往是基于所谓的技术层面的考虑做出的。因此,要利用科学的决策指标,根据相应的决策准则选择项目,这是实施决策项目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步骤。

从表2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

①使用静态回收期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仅仅收回了初始投资额的本金,而没有收回投资额的机会成本。

②利润指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会计政策下的利润存在差异,没有扣除权益资本的成本,所以利润的增长未必意味着公司价值的增长。

③将回收期这一指标作为主要的决策指标,容易造成管理人员的短视,不利公司战略投资。在医药项目这类寿命期内现金流相对稳定的投资项目,不宜将回收期作为主要的决策指标,可以作为辅助指标。

综上所述,净现值同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市场风险,可度量“公司价值”;而内部报酬率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及投资方案在整个寿命期内的经营情况,不依靠其他项目以外的任何信息和参数,不需要事先给出折现率即可直接求出,是一个相对值。根据调查如表1及图1可知,目前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是医药项目投资决策中采用最为频繁的决策指标,现实中绝大多数项目选择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作为决策指标,还是比较科学的。

参考文献

[1]邵希娟.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第2篇

近日,医疗器械板块在股票市场上表现抢眼,理邦仪器、和佳股份、阳普医疗等医疗器械股平均涨幅超过5%。

这跟卫生部近期的一项报告不无关系。8月17日,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7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

“对我们医疗器械厂商当然是利好消息。”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毕飞飞说,在卫生部4000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090亿元将用于县医院建设,“而和佳股份目前则正在加大力度开拓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市场。”受此利好消息,和佳股份的股价在8月17日后最高涨幅超过10%,一度逼近涨停。

而在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夏庆看来,从4000亿元的投向看,此次加强扶持的领域是新医改的延续和深化。

投资主要针对医疗行业

据悉,此次投资主要针对医疗体系,投资资金将主要流向医疗行业。在各大投资项目中,县医院建设行动计划(1090亿元)、护士培养工程(1050亿元)和特聘全科医师计划(1000亿元左右)是投资规模最大的3个项目,合计占总投资规模的75%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分析师董世高说,卫生部如此大规模的医疗投资计划,尚属首次。

“然而,此次的4000亿元投资显然更加势大力沉。”董世高说,虽说此次投资规划期较长,至今仍有8年,但是年均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是2008年投资规模的10倍。

此外,记者注意到,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其中,卫生部计划设立210个项目基金,其中100个项目将资助医用耗材研发,每个项目2000万元,100个项目资助医疗器械研发,每个项目5000万元,另外10个项目用于资助大型医用设备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左右。

“县级医院设备装备有望成为下一块医疗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董世高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高新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厂商、医疗信息化的相关企业(如医疗电子信息采集设备制造商)、医院基础建设承包单位以及医疗护理行业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

专项资金投入,

将起到杠杆作用

“在国家对药品价格加强监控的背景下,医院为了平衡利益链,诊断时会加强医疗器械的作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力度会越来越大。”毕飞飞告诉记者,相对药品而言,由于起步较晚,在投资的拉动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成长性将更为突出。

有数据显示,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00—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5年预计将超过3000多亿元。

夏庆更为看好此次4000亿元专项资金所带来的拉动与刺激作用。“通常专项资金的投入会带来相关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最终起到杠杆作用,将翘动更多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中。”夏庆向记者说道。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专项投资,企业关注的是这些资金将投给谁。“在扶持领域中的企业,只要其产品或服务物美价廉、品牌知名度高、营销网络广泛、或具有进口产品替代优势、或产品为创新药等,这些企业受资金支持的概率就非常大。”夏庆说,对于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并及时提供下游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分享4000亿元资金支持这个大“蛋糕”的机遇更高些。

但毕飞飞也坦言,4000亿元的资金规模虽然足够大,但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医疗企业来说,能够获得资金专项支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监管问题成关注焦点

正是由于企业数量多,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疗服务专业性较强,使得医疗资金的监管工作变得很复杂,需要很强的技术性以及技巧性。“因此在监管这项巨大工程资金时,需要在整个流程中加以审核,并对有效性、公平性、管理便捷性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夏庆说。

董世高也说道,国家、地方政府、甚至到各县级医院,都应该围绕该次投资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投资规划,从使用目的上保证资金用到正确的地方,“要建立起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体制。”

用好4000亿元医疗体系建设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十分关键。“投资立项必须坚持可行性、可控性原则,注重项目科学规划。”董世高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责任制、投资审核制与监督制。

第3篇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表示,该政策将对上市寿险公司的基本面产生负面影响。在升息预期落空、债券收益率低迷、股市震荡探底的投资环境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很难提升,此时放开传统险预定利率可能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国金证券分析师则认为,传统险定价利率市场化将使传统险新单利润率下降约l,3,但传统险占比有限,政策对公司实际业绩影响有限。该政策若出台,有利于增强传统保障型产品的销售量,推动传统险竞争。

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该政策对保险市场总的影响不大,因为目前主流的保险产品均为分红险和万能险,而且近几年的分红水平和万能结算利率均超过3.5%。在以前的产品试点中,已出现过3.5%定价的传统险产品,但销售情况一般。

华泰联合研究报告表示,3家上市公司传统险保单的销售量占比较小,因此,影响相对有限。目前保险股估值较低,所以对股价影响的空间也相对有限。长期看,保险股依然极具投资价值,但需等待更好的介入时机。

中金公司也仍然看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但短期股价难免波动。不过,如果深幅下挫,也将带来买人机会。

国泰君安分析师建议暂时回避保险股,但如果市场对这一消息的负面解读过度,则可择机买人。

申银万国认为,今年保险公司业绩预半将负增长。保险行业下半年无向上的催化剂,且面临补跌风险,维持中性评级。

行业评判

申银万国 电力光纤入户有望暴增

光纤入户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内在要求,电力光纤到户有望成为三网融合在用户端的破局之举。预计在电网“十二五”规划方案最终确定后,电力光纤入户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国家电网的积极推进将催生OPLC新市场和提升EPON设备需求。重点推荐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和烽火通信。

东方证券 种子价格有望大幅提高

国内种子的相对价格远低于国际水平,而种子质量、服务和良种补贴水平的提高都将为种子价格上升打开巨大空间。建议选择具备优势玉米品种的上市公司,推荐敦煌种业和登海种业。建议关注具备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和存在潜在引进技术可能的上市公司,如大北农、奥瑞金和隆平高科。

华泰联合 农网改造利好配电企业

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将启动。今年国家将投入120亿元资本金,未来两年国家资本金的投入将不低于此数。预计每年可增加投资200亿-300亿元,每年农村电网的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800亿~1000亿元,对于配电企业是实质性利好。重点推荐北京科锐、置信电气和安泰科技。

平安证券 煤炭板块估值逐步筑底

政策未明确之前,煤炭股反弹更多是交易性机会。短期看,下游需求(钢铁、电力)有减弱迹象,煤炭库存仍维持高位,用电高峰过后,煤价将会下调,预计调整幅度为10%左右。目前煤炭板块整体估值在12倍左右,逐步进入筑底阶段,预计在四季度完成筑底,左侧投资者可建仓。

中信证券 汽车业投资机会渐显现

二季度汽车需求维持高位,环比略有回落,但主流公司盈利能力仍较强,盈利环比提升。中报业绩超预期将使汽车行业投资机会逐渐体现。随着9月以后汽车需求旺季来临,行业认同度也将提升。重点关注一汽轿车、一汽富维、华域汽车、福耀玻璃、中国重汽、潍柴动力和福田汽车等。

长江证券 医药行业值得长期看好

近期医药板块大幅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估值偏高,该板块的估值水平受小盘股影响较大。国家发改委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和卫生部关于继续打击商业贿赂的文件,对行业基本面的影响为中性。对医药行业仍然长期看好。可继续长期持有同仁堂、天士力、东阿阿胶等优质公司。

投资策略

国元证券 业绩预期进入拐点区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上一轮经济周期末期、新一轮经济周期即将启动的转折点区域,政策处于“两难”之中,这将加大A股市场的不确定性。下半年业绩预期将进入拐点区,A股估值已经合理。预期下半年市场将进入震荡筑底(2100~2600点)和政策业绩融合(2400~2900点)两个阶段。整体而言,沪深300的动态估值中枢运行在13-19倍之间。目前市场对政策的担忧,已开始转变为对经济的担忧,尽管估值已合理,但对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下调仍是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

东北证券 下半年有望筑底反弹

经济短周期回落、民生政策持续推出、调控政策缓和,将使A股市场迎来筑底反弹行情。预计下半年上证指数低点在2250-2350点,高点在2800-2950点。就估值底、经济底、政策底的关系来看,市场往往与政策同步而领先于经济基本面,即股市有望领先经济3~6个月见底。因此,A股三季度将处于筑底阶段,下半年整体有望以筑底反弹形式演绎。建议关注以下投资主线:民生政策推动下周期性行业的修正机会、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受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经济转型阶段受益收入改革又具防御性的行业。

第4篇

医药物流基本上可以分为制药企业物流和第三方医药物流,与其相关的医药行业管理法规GMP标准和GSP标准也给各自的物流流程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指导。药品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命问题,不仅要根据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实现高效率的配送,减少差错率,更要注重物流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追踪管理。

配送中心能带来效益

从目前大部分医药商业企业来看,还是存在着高销售额、高费用率、低盈利率的普遍现象,据了解,医药商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足1%,更多是在0.5%以下。费用成本过高是造成其利润过薄的根本原因,这其中物流费用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药企利润的来源首先是整合分散的配送中心或着建立合理的中央配送与区域配送,包括节约租赁成本和高额的运输成本及减少人力成本。其次是合理化内部物流流程。有多大的销售额增长是企业规模发展中可见的结果,而物流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灰色”收入。据统计,如果医药商业想获取2%的利润率,那么销售额至少要翻一翻。但是基于高效的医药配送等物流优化,节约1%的成本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尽管物流不是一个产生利润的环节,但是它扮演着能给企业带来明显变化的重要角色。另外,从节约运行和运输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上讲也算得上是对保护地球的间接贡献。

药品配送技术要与设备相配合

医药商业企业通常涉及几种不同类型的业态,医药批发,医院/社区配送,医药连锁零售和3PL业务。每个业态的比重不同或者说企业的战略目标、投资规模不同等,也决定了配送中心采用的核心技术与设备的不同,这也是尽管医药商业企业有很多但各自的配送中心却不尽相同的原因之一。

根据品种多,批量小的普遍特点,通常注重的是保管技术,拣选技术,复核技术和多订单多区域货物的出货整合技术,而针对不同的技术需求也有多种多样的设备来完成。比如托盘式、料箱式堆垛机常常在FIFO等管理基础上发挥着保管优势(图1,2),数字拣选系统DPS(图3)是针对零品拣选的一种选择,计算机复核(图4)是校准过程中比较有效的环节,而自动集货和按定单、配送路径分别出库的机能往往由滑块式分拣机(图5)来实现。但不是所有的上述设备都适用于企业,根据企业运行模式来量身定做往往能取得很好的实效。

系统建设的难点

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系统中往往有以下几个难处理的环节。部分零品药品缺乏条形码,同品规不同包装,出货验证,退货环节等。这里特别想说明的是条形码缺乏的问题。我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都对收银台扫描商品条形码的动作习以为常,但奇怪的是这么强调重要性的药品上,国内有许多药品的包装上却没有条形码!条形码技术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是自动识别、自动数据采集中应用最普遍、最经济的一种信息标识技术。目前不仅仅是传统的一维,二维码,连RFID技术也开始在某些行业普及,但基于用药安全的医药行业中却在实施药品条形码化管理上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进步。

据资料显示,根据一项总样本数约为10000的药品抽样调查,约有30%的药品包装上没有条形码,其中5000多个处方药中有35%的品种没有条形码。2008年,国家药监部门推行了“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来识别药品的批号信息,即为每件药品赋予标识,每件产品的电子监管码唯一,实施“一件一码”。但根据统计,在已批文的196273个药品中,进入电子监管范围的只有3422个“四大类”特殊监管药品,总比例只占到了1.7%。这就使医药流通企业的零品拣选,特别是复核阶段产生了很大的困难。综观国内医药配送中心的现状,不难发现由此引起的复核人员、设备投入,复核效率极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暂时的矛盾,包括大福在内的多家医药物流系统集成商提出了库内事先贴码,按SKU投入拣货核对策略,与制造商间信息共享文字识别等技术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零品复核的效率。

面对上万种SKU和频繁的定单处理,如何有效解决药品种类繁多带来的存储与订单拣选难题也是一个着重点。这就要回到物流配送的原点,除了通常所讲的ABC分析之外,主要是以流程简洁流畅,作业内容分类明确,作业方式简单,需要思考的动作最少,行走路径最短等所谓“低级”思路来实现高效的存储和拣选,这也使设备的选定要给物流流程让路,也就是说合理的做法是物流应该先行,不仅要先于建筑设计,还要先于物流设备选型。一些有效的做法是托盘,箱,零品分区,药品双补策略,拣选定单并发策略,设备合并定单策略等,用以缩短订单响应时间。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作为提高效率的关键之一。在物流系统中,WMS就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要完成作业任务管理以及库存管理,在同样满足运作的基础上,一个成熟的系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附加效率。

医药物流个性化需求太多

一个配送中心的建设已经突破了内部物流优化的概念,尽管还没有涉及SCM整个物流链,但是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也成了规划中不得不考虑的要素。比如配送中心定位问题,销售市场规范,定单截止时间,发货要求时间,库内人员调配等。

其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成了两个矛盾极为突出的对立面。简单地讲,A客户向配送中心要货,药品数量不多,但是要求马上送货。从配送中心的角度来看,这么少的物流量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浪费的运输成本,实属低效的运作。但是如果不出货的话,A客户马上会说那我们向其他公司要货,以后也不从你这里进货了,配送中心面临失去客源的风险。所以发货要求的合理化成为每个医药商业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在物流系统建设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靠强行制度或命令方式不太符合中国的现状,而且许多医药商业企业也没有达到那样强势的地位,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增加对客户的服务,比如替客户掌握安全库存并及时补货,进一步的话管理客户的库存,再尝试取消客户存储仓库而由自己的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同时以低价获取上架业务等来提高配送效率并扩大赢利范围,最终取得双赢。

一个医药物流系统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诀于两个部分,一个是客户的准确定位。一般客户都是在扩大发展的过程中要投入新的配送中心,已经运行了多年的经验使得客户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特点,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但是企业的发展方针又不是作业人员所能决定,这就要求决策层制定准确的战略方针,运行操作人员提出现场的需求,两者的结合会使得新配送中心的定位和方向性更加清晰。另一个要素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系统集成商。从前面的叙述看得出,好的医药配送系统不是设备的堆积,而是有效的运行机制,这就使系统的规划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一点正是经验丰富的系统集成商的优势所在。

流通环节多导致药品价格偏高

第5篇

关键词 投资非洲 中小企业 政府引导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2008年中非贸易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提前两年实现总理2006年在第二次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上做出的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的承诺。贸易和投资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在2006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对非洲投资也出现了迅速增长。截止2008年末,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达到7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的4.2%,仅2008年一年就高达54.9亿美元,较2007年增加249%,占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的9.8%。2009年11月,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对话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举行,在此次论坛上通过了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在该计划中,中国政府承诺在未来三年,将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30亿美元,以支持中国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将成为投资非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一、中国对非洲投资历史发展

中国对非洲投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中国对非洲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在非洲开始了包括兴办合资、独资企业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当时其主要动因是为了巩固以往的经济援助成果,同时带动工程设备、原材料以及其他产品出口。从总体看,此阶段中国对非洲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规模较小,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50万美元。第二阶段:发展阶段。90年代初,中国开始将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的多样化,因此提出要积极推动双方企业合作,并把援助与投资、贸易和其他互利合作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国家(肯尼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喀麦隆、赞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加蓬、马里、埃及、几内亚)逐步设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为双边投资和贸易提供信息与服务。1998年,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确定对非洲投资规划方案,第一次就对非洲投资领域、规模及投资目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姚桂梅,2009)。90年代末期,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为适应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的需要,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资源丰富的非洲成为中国实施此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对非洲投资工作开始孕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转变,即由贸易型投资逐渐向资源开发类投资转变。第三阶段:逐步成熟阶段。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建立中非发展基金等新举措不断出台,推动了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快速增长。截止2008年中国对非洲投资存量为78亿美元。据中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在非洲49个国家设立的境外企业达1600家,占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12.9%。中国对非投资主要集中在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南非占中国对非投资总额的39%,中国对非投资前十名的国家占中国对非洲投资的82%。在非洲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轻工产品制造、建筑业、农业等行业。其中,除100多家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可以预见,随着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政策的实施,更多的中小企业将走向非洲。

二、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行业分布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壮大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对非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除传统的餐饮、零售业外,在工程承包、医药、纺织、机械、电信等行业中的发展最为明显。此外,在农业、采矿、能源等行业,中国私营企业也开始涉足,其中工程承包、医药行业、纺织行业由于涉及到非洲国家民生工程,且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是增长最快和最受非洲欢迎的行业。

(一)工程承包

非洲各国工业化梦想由来已久,他们都希望改变本国单一的经济结构,因而把新建和改善公路、港口、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作为发展经济的优先选择。这为中国对非工程承包提供了众多机会。对非工程承包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劳务输出等,往往可带动相关行业的对非贸易。近二十年来,中国工程承包私营企业对非承包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也日益增加。它们在非洲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增加了投资机会。例如浙江天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所民营企业。2007年,该公司在商务部援建“贝宁中心”项目中成功中标,承担开发和经营“贝宁一中国中心”项目,并获得项目五十年的经营权益。该承包经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品的对非出口。又如,香港的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2006―2007年间在安哥拉修复一条在内战中被毁的连接安哥拉东西的铁路,这条铁路修复后长1300公里,从本格拉港至靠近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洛武阿铁路,还延伸至赞比亚境内,在赞比亚铜矿区和安哥拉港口之间打开了一条运输通道。目前,在许多非洲国家都活跃着中国民营建筑与工程企业。

(二)医药

非洲是各种流行性疾病多发地区,多种致命疾病不仅威胁人的生命健康,而且也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非洲医药工业研发和生产水平较低,大部分药品需依靠进口解决,是一个具有相当开发潜力的市场。因此,非洲国家非常关注医药产业的发展,欢迎在医药产业领域的投资。在非洲的各种流行性疾病中,艾滋病和疟疾是为害最烈的两种疾病。据WH02010报告统计,目前全球约有34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2600万在非洲,在15-49岁人口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人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5-20%。疟疾是另外一个导致非洲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2010年非洲大陆平均10万人口中就有104人死于疟疾。中国医药企业近年也开始视不同地区的疾病状况和用药需求有针对性地投资非洲医药行业。1993年,“北京科泰”到非洲销售抗疟药品,2002年开始进军非洲市场。北京科泰被华立药业收购后,华立药业公司仍对此十分重视,不断改善产

品,提升技术,“科泰新”抗疟药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特效药。2003年,华立药业开始改变经营模式,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招募本土员工,逐渐在这个贫困与疟疾盛行的地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口碑。当其他医药企业甚至是西方跨国公司在非洲经营失败的时候,华立生产的抗疟疾药物在东非和西非市场的占有率已排在前两位。另外,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国公民在非洲经营小型医院和诊所,利用中医中药为当地居地提供可负担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纺织

由于国内纺织品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为开拓市场和节约成本,近年来,有大量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从事服装批发销售,它们的注册资本都较小,但经营灵活,获益不小。此外,由于从非洲国家出口纺织品具有到欧美不受配额限制并可享受普惠制待遇的优势,从9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中国纺织企业选择在非洲开办服装加工厂。坦桑尼亚的中非友谊纺织厂,成立于1964年,近年经由中国常州一家纺织公司改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山东青岛纺织总公司与赞比亚合资建立的穆隆古希纺织有限公司在赞比亚投资与经营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与成本,采取与赞比亚农场主签约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种棉花用的化肥、种子,并派专人监管,收获时再付棉花款,通过与农户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直接获取纺织用的棉花。穆纺公司用这种方式陆续控制了1万多公顷的棉田,成了赞比亚最具实力的棉花开发商之一,不仅为穆纺公司降低原料成本40%,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更有助于平抑赞比亚当地棉花市场的价格,为当地经济的平稳发展做出了贡献。公司从1996年成立到2006年十年间,已经发展成赞比亚最成功的纺织厂,而且利用非洲产品出口欧美无配额限制的规定,将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服装产品成功出口美国。

三、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特点

(一)自发投资,范围广大

大多数中小企业投资非洲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自发行为,这促使中国投资非洲的地域范围空前扩大。截止2008年,中国对非投资项目已经遍布49个非洲国家,覆盖率达81%。

(二)小本经营,商贸活跃

在非洲各国开办的贸易性、生产性中小企业近900家,另外还有数百家从属于大企业的中小企业(主要负责承担大企业的一些分包业务,例如大型建筑工程的分包等等)。对于零售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加工行业或可获分包的建筑工程、采掘作业等领域来说,中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点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国对非洲投资最多省份之一的浙江省截止2007年在非洲投资的中小企业达到200多家,但超过100万美元的只有14家。

(三)传统产业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非洲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工业经济相对落后;而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中小企业加工制造能力相对较强。一些企业反映,在非洲特别适合于兴办制鞋、制衣、手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例如,由浙江台州市中小企业经营者李传法于2002年投资兴建的埃中兄弟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有中方管理和技术人员30人,埃及员工500人,短短五年间,已拥有埃及50%以上的旅游鞋市场。

(五)投资创业的回报较为丰厚

一是许多非洲国家实行低税赋。如在埃及自由贸易区投资创业只需按销售额的1%纳税,其他税费一概免除。在工业区投资创业还可免费获得工业用地,这就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赢利空间。二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埃及普通技工的月薪仅为80美元左右。三是能源充裕、价格便宜。南非素有电力大国之称,企业用电非常方便,平均商业电价每度仅为2.5-3美分。鉴于上述原因,在非洲兴办的中国企业大多绩效良好,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投资260万美元、于2005年兴办的达亨(博茨瓦纳)集团有限公司,在2006年就实现销售额1.09亿普拉(折合2725万美元),并带动国内产品出口1000多万美元,成为当地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在刚果(金)开发铜矿、钴精矿,投入当年即实现销售额200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了6000万美元。

四、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投资策略

大多数中小企业企业对非洲的了解非常有限,投资非洲并没有全面明确的计划,多是抱着“试一试”甚至“赌一把”的态度。就目前状况来看,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在对非洲投资策略上都需进一步清晰定位。例如,在中国中小企业投资非洲比较集中的纺织行业就存在较大风险,这是因为纺织服装业也是许多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自2000年美国颁布《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以来,非洲国家的纺织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一些国家的纺织服装业逐渐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但与纺织服装业大国中国相比,非洲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毕竟还显得相当稚嫩,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与中国产品竞争,这就导致非洲一些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和产业在全球的扩张充满戒备乃至敌意。特别是自2005年1月1日起,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及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中国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众多纺织品出口国产生了摩擦与纠纷。鉴此,中小企业赴非洲投资前应当对所属行业前景和区域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投资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

(二)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中国在非洲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不仅自有资金不足,而且在信贷、抵押等方面无法满足银行的要求,致使外汇资金的融通和汇兑渠道不畅,制约了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决策效率和投资规模。虽然国内出台了各项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但缺乏相关配套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也有限。

(三)对投资风险认识不恰当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对非洲认识片面偏颇,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在有些企业的认识中,夸大了非洲偏远、贫困,多疾病和灾难,经济落后,市场狭小,劳动力素质低下等表面现象,对非洲发展的潜力估计不足,从而在投资决策上犹豫不决,错过最佳投资时机;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非洲投资又过于乐观,认为非洲各国渴求发展资金,投资条件优惠,投资成本低等,以为非洲遍地是黄金。这种盲目又往往忽略了在非洲投资的风险。

(四)企业人力资源不足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海外运作的能力,不仅海外经营运作的经验非常贫乏,而且从目前在非洲的中小企业来看,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对非

洲情况非常了解,同时懂经营、会管理、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随着近年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国家政府在颁布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外,也增加了对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来应对所在投资国政策的变化。

(五)国际同行的竞争和指责

由于企业本身缺乏“非洲通”式的人才,对非洲文化、宗教、习俗了解不足;再加上有些企业缺乏长期战略目标,注重短期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乃至中国国家形象,例如,在对非出口中占最大份额的电子产品,部分商品在售后服务上并没有做好,少数不法商人贩卖劣质产品等,这一切都成为西方国家指责中国企业的把柄。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美、欧、日等从投资及援助等多方面加强了对非洲的控制。西方国家还以人权问题为借口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例如,2008年联合国人权年度例会上,欧美代表就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竞选问题指责中国在上述两国的投资活动。

五、促进中小企业投资非洲的对策

目前中国投资非洲的中小企业存在缺乏清晰的投资定位、人力资源不足、资金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在非洲投资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情况下,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在非洲投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投资非洲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制定相应政策规范中小企业的投资,变自发无序投资行为为政府引导下的有序竞争行为。

(一)加强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

与大型国有企业不同,中小型企业往往规模小、技术层次低、对非投资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因而更需要政府的扶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型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政策。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白皮书,其中涉及到要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促进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良好环境。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决定设立总额达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用以鼓励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建厂,在非洲国家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2007年8月,中国外交部在各经济贸易合作区内成立中国公民领事保护中心,为中国公民提供全方位的领事保护与服务。2009年,第三次中非合作论坛更强调进一步在非洲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更多中国企业人区投资,并为非洲中小企业人区发展提供便利。目前,需要加强上述政策与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有力地保障与推进中国私营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

(二)设立投资基金,鼓励中资金融企业进入

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政府一方面应当大幅增加优惠资金,在中非发展基金的基础上专门设立针对中小企业投资非洲的支持基金。另一方面应当积极鼓励中资国有金融机构进人非洲,为当地中国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贸易结算、财务管理咨询上的服务。

(三)完善政府机制,提供投资公共服务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有充足的物力、财力、人力来全面了解有关投资领域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建立相关机构来负责对非洲投资的信息咨询、评估,尤其需要学术界共同参与。目前,我国对非洲投资在数据收集、研究上还很不完善,国家关于对非洲投资信息的公布并没有规范化、常态化和细节化,这应当作为今后重点推进的内容。

(四)发挥行业商会的作用,规范投资行为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规范中小企业投资行为、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性,并且鼓励通过行业商会的方式来实现。目前在非洲许多国家和城市,中国私营企业和商人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需要及时建立中国商会或行业商会,以维护和规范中国私营企业的利益和经营行为。2005年3月,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政府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发起建立了中非商会。其目的是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促进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投资与贸易项目,它也是中国和非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举办的第一个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项目。2006年11月5日,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成立,中非签署19亿美元合作协议。此组织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与非洲商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商会联盟共同组建,旨在创建并发展中国和非洲工商界在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服务业、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综合性框架,推动中国和非洲间的商务活动,帮助中国私营企业进行合法权益的维护。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经济周期;产业;投资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后工业时代,经济周期的波动和产业的变革正深刻影响着当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如何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产业变革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对经济周期和产业发展的初步分析,得出若干投资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经济周期和产业发展概述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般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产业泛指一切生产物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教卫生业等行业。一般来说产业根据与经济周期的依赖程度可以简单分为:周期性产业,这类产业的景气周期变化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如能源、电力、房地产等产业;和防御型产业,这类产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需求弹性小,其经营状况在经济周期的上升与下降阶段都很稳定,如粮食农业、医药卫生等产业。

二、不同经济周期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普遍来说,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热点。经济复苏期,最先启动的行业是周期性消费品行业,如房地产和汽车产业。然后随着投资的加大电子信息、机械设备以及交通运输等产业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达到繁荣期时,能源、基础材料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些行业的增长会延至整个经济繁荣期的结束。一旦经济开始收缩,进入衰退期,投资收缩,消费减少,周期性消费品也最先感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防御性产业如粮食、医药等由于消费稳定受波动较小。经济周期进入到萧条期后,百业待兴,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显著降低,政府开始介入,实行刺激经济政策,市场开始静待下一次复苏的到来。

如果按一、二、三产业来划分,第一产业在经济周期间的波动幅度一般比较有限,除非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 有机构成高,投资规模和生产规模都很大,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在推动其扩张与推动其收缩两个方向的作用很强,一遇需求变动则具有大规模的、突然的扩张力和收缩力,所以,在经济周期转换间其波动幅度可能很大。第三产业有机构成相对不高,而且直接与相对稳定的居民基本生活消费联系紧密,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其波动幅度较小。

三、不同经济周期下的产业投资策略分析

与一般发达国家区别的是,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主要是由投资需求不稳定导致,实际上以往的投资周期决定了中国经济的经济周期。同时中国产业发展还受到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严重影响,所以企业需要在考虑一般经济周期转换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包括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振兴政策、环保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明确判断所处经济大环境的状况和具体产业发展的情况,才能有目的、具有针对性的制定有关产业投资策略。

1.经济复苏期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投资策略

经济复苏期整个经济形势处于逐渐上升阶段,一般性规律是下游产业先开始复苏,再沿着产业链向中、上游传递。这是因为下游产业复苏后,才会为中上游产业提供需求。受到具有中长期意义的需求拉动,产业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有:

以汽车为龙头的高增长产业群,包括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以薄钢板和钢带等汽车用钢为主),机械工业中的机床业(特别是数控机床)等;以房地产业为龙头的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特别是砖瓦等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建筑用金属制品业等建筑投入品行业,装饰装修行业,及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以机械制造为龙头的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零部件制造业和其他普通机械制造业等。

这个时期投资者和生产者受到效益日渐好转的鼓励,会积极投资,满负荷生产。企业在经济复苏期可以加大投资,积极扩张,加快新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调试,确保快速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但在项目投资中,也要盯紧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和限制方向,增加项目的科技含量,加大创新力度,避免投资限制产业和落后产能。

2.经济繁荣期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投资策略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社会需求大大增加,投资者和生产者热情不断高涨。受此影响,资源类商品,受需求旺盛出现价格快速上涨。最终结果出现,物价逐渐上涨,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政府也开始调控,采取加息、提高银根等调控措施防止经济过热。这个阶段产业投资的方向主要有:

能源行业与基础原材料产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以及原材料行业如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这类行业处于产业链最前端,虽然也具有较强的经济周期性,但敏感度不如上一类行业。竞争程度比下游产业相对要低。受资源禀赋、规模经济、必要资本规模高等行业技术特点的影响,这些行业进入壁垒往往较高。这类行业一般在经济复苏期保持稳定或缓慢增长,当经济步入繁荣期时,产能一时难以满足需求,从而拉动这些基础产品的价格,使得行业效益有比较显著的增长。

金融服务业。如银行,证券,信托,保险。金融服务业的运行表现为顺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经济的强劲增长促成了银行业的高速增长,但也孕育了经济波动时显现的风险。

企业在经济繁荣期可以考虑投资以上高增长的产业,已期获得超额利润。已有项目应保证满负荷生产,并研究企业的下一阶 段发展方向,是选择继续扩大生产,还是进行转型升级,需要提前做好战略发展布局。

3.经济衰退期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投资策略

经济发展过热后进入衰退期,出现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需求减退,但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处于高位。市场上产品出现大量过剩,企业利润降低,并出现亏损。政府开始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又担心经济继续过热,政策调控出现反复,但由于需求不足,经济出现滞涨现象,最后经济危机开始到来。

这个阶段产业投资机会出现在防御性产业范畴,主要包括城市公用设施类行业和一般消费品行业。一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类企业受经济周期影响相对较弱,在经济收缩、利率下降时,该类行业的利润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一般消费品产业,如农业、食品,零售业以及医药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不明显,而是其他一些独立经济变量如人口起决定性作用,也可以作为投资的考虑对象。在经济衰退期,企业一般可以选择上述产业作为安全投资,因此这类行业又被称为防御型产业。

4.经济萧条期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投资策略

经济出现衰退后,陷入长期低迷的底部平台,这表示经济进入萧条期。由于需求低迷,物价水平开始从高位下跌,通货膨胀率下降。为刺激经济复苏,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实行刺激经济政策,降息、减税和加大公用设施的投入。经济萧条中,大多数企业应保证现金为王,艰难的等待复苏的机会。

这个阶段不宜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投资,企业可以采取收缩生产规模,减少亏损;加大成本管理,降低物耗;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削减部分工资,减少企业支出;暂缓新项目开发,控制资金流出等措施。同时也要看到政府推行宽松的财政政策,降低了融资难度,降息减少了贷款融资财务费用;经济衰退造成的原材料大幅下降也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企业可以抓住此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信贷资金,加快在建项目工程建设,早日投入运营。严峻的经济环境下一些企业纷纷关闭停产,危机中蕴藏着转机,为企业通过资本运营,重组、收购、兼并一些优质资产提供了机会。

综上所述,企业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应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应依时依势而变,找准方向,研透政策,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力,做出最佳的选择,确保企业能长期生存,不断做大、做精、做强,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方式 投资区位

一、引言

传统观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是国际资本输出一方,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资本输入一方。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80年代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从90年代开始,增长速度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所占份额快速增长,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对主流国际资本流动相关理论提出了挑战。

《2010―2012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报告》表明,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公司开始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主体,今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将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对外投资者之一。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地理位置相邻,均为人口大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历史背景相似,这种相似却又不完全相同的关系构成了它们之间进行比较的基础。目前在中印两国比较的内容方面,学者们重点关注两国的发展模式,而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均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投资方式和投资区位两个角度对中印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比较,研究两国的异同,便于发现问题,从而借鉴印度的可取之处,提出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

二、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比较

(一)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发展现状

世界市场上,企业进行国外直接投资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收购兼并当地企业,即跨国并购;其二是投资创建国外新的企业,即绿地投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绿地投资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跨国并购的比例有所上升。跨国并购逐渐取缔绿地投资,将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9―200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跨国并购较少,平均值为24%;2008年我国跨国并购额占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的比重创历史新高,为73%;2009年我国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其他国家小很多,但跨国并购比重仍下降了28个百分点至45%。20世纪90年代经济自由化改革前,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大多采用合资企业的形式,在那之后独资公司成为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又一大投资方式,如今跨国并购已成为印度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主要方式;印度1999―2005年跨国并购额占投资流量比重平均值为60%,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均值;2009年印度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十分严重,跨国并购额所占比重下降了71%,下降至2%。

(二)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异同

从资金额的角度来看,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两个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初期,跨国并购交易额所占比重均不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跨国并购交易额所占比重均大幅上升,在这方面印度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甚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压缩了可用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导致两国跨国并购交易额均大幅下降,在这方面,印度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

从投资领域的角度来看,中印跨国并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排除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我国跨国并购交易额所占比重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且在世界跨国并购交易额排名中非常靠前。我国参与跨国并购的多为国有企业且交易额极其巨大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战略性资源开发,如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而私营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非常低,仍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国不同,印度私营企业在汽车机械、生物医药、金融服务、软件服务业等领域正显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印度跨国并购经典案例主要有:汽车机械行业,2008年塔塔集团以23亿美元从福特汽车集团购得路虎和捷豹两个知名汽车公司品牌;生物医药行业,印度Jubilant Organosys公司以2.55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Draxis Health公司;金融服务业,2007年印度Firstsource Solutions公司以3.3亿美元价格收购美国MedAssit公司;软件服务业,2008年印度软件服务企业3i Infotech公司斥资1亿美元收购美国Regulus公司。通过跨国并购,尤其是对发达经济体的企业收购,印度私营企业在获得先进的机器设备、知名品牌的同时也壮大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印对外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的发展速度和所占比重都比较接近,而相比之下,印度跨国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私营企业的发展。

三、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比较

(一)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发展现状

根据《200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从投资覆盖率来看,2009年末我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覆盖率为72.8%,其中亚洲、非洲地区的投资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90%和81.4%;从资金的地区分布来看,亚洲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密集区域,资金流出流量比重高达71%,其余大洲的资金投入比例都非常低,按比重依次为拉丁美洲13%,欧洲6%,大洋洲4%,非洲3%,北美洲3%。

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自由化改革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主要是亚洲地区,尤其是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行业主要是贸易和资源开发领域;此后,在投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印度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军,其中西欧和北美开始成为印度的重点投资区域,投资行业种类繁多,其中以IT服务业和制药业尤为突出。印度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图1反映了2000―2007年印度跨国并购的区位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印度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欧洲这些国家和地区,跨国并购的特点主要是以技术为导向。

(二)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差异

从投资区位的角度来看,中印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率较高,但从投资流量的区位分布来看,亚洲仍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印度基本上完成了对外直接投资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转变,目前以西欧和北美为重点投资区域。

就总体而言,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上都经历了从发展中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逐步转移的过程,显然印度企业在进入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其中以技术和品牌为导向的跨国并购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建议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方面,应提倡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使之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应完善有关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且提供关于国外跨国并购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咨询;另一方面,应为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提供相关的税收、信贷优惠,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便利。

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方面,应扩大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规模。我国应鼓励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并购,学习和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林康.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②钱学锋,张瑶.中印海外投资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11)

③王峥,赵曙东.中印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6(8)

④高巍. 印度对外投资的经验及启示[J]. 国际经济合作,2006(12)

第8篇

【关键词】 债务期限结构; 投资不足; 过度投资

一、问题的提出

MM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假设下,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是相互独立的,他们认为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在现代的企业资金运动中,投资和融资作为企业的两项基本的财务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作为企业,一方面,由于资金的有偿使用,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不能够盲目,而是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要在充分认知自身融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Jensen(1986)、Myers(1977)等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用的理论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他们都是以西方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作为样本的。相对于西方,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政策、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对资本结构特别是债务融资和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学者们大都研究负债整体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其实,当企业的债务总体保持一定的条件下,债务的不同期限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众所周知,生物医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具有五大行业特征:一是高技术,主要体现在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二是高投入;三是周期长;四是高风险;五是高收益。因此,本文以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着力研究债务的不同期限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期对完善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研究综述

(一)理论研究

1.股东—债权人的冲突

Jensen and Meckling(1976)以及Myers(1977)运用成本理论,鲜明地提出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股东—债权人冲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资产替代与投资不足。Jensen and Meckling(1976)指出,在负债的比例较大的时候,当股东和经理的利益一致的情况下,代表股东利益的经理们将非常热衷进行一种如果成功会获得巨额经济利益的非效率投资,即使该项投资的成功机会很小。原因就在于,对于该项投资决策,一旦成功了,股东/经理会取得相当可观的收益;一旦失败,则该项投资的大部分费用,将由债权人来承担。这样一来,财富就从债权人的手中转移到了股东的手中。Myers(1977)发现负债融资,代表股东利益的经理们不会选择某些可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债权人将获取较大比例经济利益的投资决策,即使该项投资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代表股东利益的经理们也不会去做,从而导致企业现行市场价值的降低。为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重视缩短债务期限的方法。短期债务一方面能够比较好地控制因为股东和债权人冲突而引起的资产替代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能够比较理想地解决因为股东和债权人的冲突而引发的投资不足问题。原因就在于,一方面从债务的期限对公司价值敏感性的角度来考虑,相对于长期负债来说,短期负债对这种变化的敏感性较低;另一方面举借短期负债,能够使代表股东利益的经理们常常处于还本付息的压力之下,使得他们降低对风险投资项的偏好,降低由于股东和债权人冲突引发的资产替代的动机。此外,从债务的期限和优先权上来看,相对于长期负债,短期债务将会提前到期并偿付,因此,即使在公司破产时,短期和长期债务有相等的优先权,但是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债务的期限越短,它具有的优先权将更有效。再加上短期债务往往使得企业重新签订债务契约,这样一来就会约束代表股东利益的经理放弃对偏好于债权人的投资项目的动机,所以,缩短债务的期限可以控制由于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引发的投资不足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当债务整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债务的期限可以有效地解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引发的各种非效率投资行为,这时债务的成本是比较小的。

2.股东—经理的冲突

Jensen(1986)比较详尽系统地研究了股东和经理的冲突问题,并提出了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当公司拥有较高的自由现金流时,公司的管理层会更加倾向于利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进行扩大企业规模的投资上去,即使该项投资项目不是最优甚至是非盈利的项目,他们也会有很强烈的动机去从事该项投资。由此看来,这时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不会把企业多余资金用来支付股利返还股东,牺牲了股东的经济利益,获取了由于企业规模扩大而获得的各种货币和非货币收益。Jensen(1986)又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得出了负债具有相机治理作用的结论。他认为举借债务可以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要想解决股东和经理的冲突而引发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缩短债务的期限、举借短期债务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原因在于,一方面相对于长期负债,企业高频率的举借短期债务,可以经常性减少公司自由现金流的数量,减少经理们手中的闲钱,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企业举借短期债务,使得企业破产的几率变大,经理们会受到更多的监督和约束,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股东和经理的利益冲突。由此,笔者认为缩短债务期限可以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更好地发挥发债的相机治理作用。

(二)实证研究

1.国外学者

(1)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负相关

Barclay、Smith(1995)研究结论是成长机会越多的企业,他们往往更偏好于缩短债务期限。Parrino、Weisbach(1999)从债务的期限结构和股东—债权人冲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债务的期限结构和股东—债权人冲突的大小成正比,即长期负债比例越大,股东—债权人的冲突越大,此时他们之间的成本也就相应越高;债务的期限越短,股东—债权人的冲突越小,此时他们之间的成本也就相应越低,甚至没有。Ozkan(2000)采用广义矩估计法实证研究了债务的期限结构问题。发现成长机会越多,企业往往采用短期债务的方式进行融资。Billett、King和Mauer(2007)认为缩短债务期限可以减轻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且相对于低成长性的公司来说,高成长性的公司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对于成长机会较多的公司来说,缩短债务期限无疑是解决利益冲突的一种可行方法。

(2)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非负相关

Shots和Mauer(1996)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负债期限结构与投资之间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但是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明显。特别是在考虑杠杆率和内生性因素后,发现企业的成长机会跟杠杆率成反比,这时,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不会用变化债务期限的办法来降低行使期权带来的冲突。Scherr、Hulsurt(2001)的研究也得出企业增长型期权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的结论。Childs、Mauer和Ott(2005)从债务的期限对公司价值的敏感性角度来考虑,研究发现了债务的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支出之间既可能是正相关关系,也有可能表现出负相关关系。Cai、Fairchild和Guney(2008)以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债务期限结构。在考虑期限的内生性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公司的成长机会对债务期限结构有着非常显著和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增长机会越多的企业往往更加偏好于延长债务的期限。Deesomsak、Paudyal和Pescetto(2009)认为,债务的期限没有被用作控制投资不足。

2.国内研究

(1)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不足问题

韩德宗、向凯(2003)以中国的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这些公司中并没有通过缩短债务期限的办法来控制投资不足问题。杨兴全和吕珺(2004)的实证研究结果和韩德宗、向凯(2003)的研究发现类似,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解决投资不足问题时并没有采用缩短债务期限的方法。童盼(2005)研究同样表明:缩短债务期限的办法对控制投资不足行为没有起到作用。肖作平(2005)认为缩短债务期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于股东和债权人冲突引发的投资不足问题。他们的研究均未涉及内生性问题,因此还有待于完善。王治、周宏琦(2007)的研究表明,举借短期债务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

(2)债务期限结构与过度投资问题

陆正飞、韩霞和常琦(2006)实证研究发现,新增的长期负债与新增投资成正比。油晓峰(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债务融资能够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公司的投资效率。王治,周宏琦(2007)研究表明,举借短期债务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此外,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在利用短期债务的相机治理作用方面效果更明显。王艳辉、杨帆(2007)研究表明,相对于短期债务来说,延长债务的期限,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3)不同成长性企业的债务期限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李珣(2006)研究发现,在低成长性公司中,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负相关;在高成长性公司中,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支出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刘新(2008)研究发现,无论是在高成长性的公司还是在低成长性的公司中,短期债务与投资负相关。

3.自己的见解

国外学者认为,举借短期债务能够降低成本,发挥债务的相机治理作用,而债务期限结构与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是否显著?西方学者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变量、模型的选取,样本和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的差异造成的。国内的许多研究结论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致,认为缩短债务期限并没有降低债务的成本,或者发挥相应的相机治理作用。我国企业所处的特殊制度环境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相对于国外企业,本国企业还大量存在着长期占有短期债务的行为,长、短期债务差别不大,再加上银行预算软约束现象的普遍存在,此时,短期负债给企业管理层的再融资压力比较小,短期债务的成本并没有显著地小于长期债务。因此,采用缩短债务期限的方式,对于缓解股东—债权人的冲突和股东—经理的冲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1:短期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投资支出负相关

假设2:长期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投资支出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国泰安数据库全部上市的2009年到2012年的非ST的制造业中生物医药的144个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

(三)变量定义

1.因变量

在衡量企业投资支出时,固定资产投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因此本文将固定资产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固定资产增长率(GTT)=(年末固定资产净额-年初固定资产净额)/年初固定资产净额

2.自变量

短期资产负债率(SDB)=流动负债/总资产

长期资产负债率(LDB)=非流动负债/总资产

3.控制变量

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公司的投资。Q模型认为,企业的投资水平受到公司价值的影响,Tobin’Q值与企业投资支出成正比;加速模型认为,产出水平对企业投资影响较大。所以,笔者用年末的Tobin’Q值和营业收入增长率S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增长率(CF)和总资产的对数LNZC作为控制变量。此外,王志、周宏琦(2007)认为在模型中,考虑行业因素和时间因素对解释变量影响不大,因此没有考虑这两个因素。其中,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收入年末余额-营业收入年初余额)/营业收入年初余额。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短期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0.283,而长期资产负债率仅为0.0508,这说明在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特点是以举借短期债务为主。同时也反映出,公司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金主要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

2.相关分析(表2)

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关性程度较高,在1%的水平上显著。短期资产负债率对固定资产增长率的影响较大,并且表现出一种显著的负相关,而长期资产负债率与固定资产增长率相关性较小。

3.回归分析(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短期资产负债率与固定资产增长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缩短债务期限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投资行为,验证了假设1。长期债务融资对企业投资规模虽然具有正相关作用,但是作用并不显著,举借长期债务对企业投资支出影响不大。

四、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生物制药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特点是以举借短期债务为主,同时也反映出,公司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金主要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仍然很严重,以致于抑制了企业举借长期债务的选择。

二是短期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投资支出负相关。

三是长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支出影响不大。

因此,应优化企业的融资方式:一方面,企业应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金融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应剖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选择合理的债务期限。可以考虑发行适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缓和股东—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发挥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内部融资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短期负债降低成本、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以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本文未把委托关系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忽略了利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周期波动等的影响,如果结合具体的金融环境,可能会使结论更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JENSEN M C.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 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39.

[2] MYERS S C.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5):45-175.

[3] JENSEN M C,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4] BARCLAY M J, Smith C W. The maturity of corporate debt[J].Journal of Finance,1995(50):609-631.

[5] PARRINO R., and M S. WEISBACH. Measuring investment distortion sarising from stockholder-Bondholder conflic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53):3-42.

[6] Ozkan,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0(2):197-212.

[7] Billett, M. T., King, T. H. D., Mauer, D. C.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oice of leverage, debt maturity, and covenants[J].Journal of Finance,2007,62(2):697-730.

[8] SHOTS M H, MAULER D C.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st ructure[J].Journal of Business,1996(69):279-312.

[9] SCHERR,F. C., HULBURT, H. M. Th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of Small Firms[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1,30(1):85-111.

[10] CHILD, P. D., MAUER, D. C., OTT, S. H. Interac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The effects of agency conflict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 76(3):667-690.

[11] CAI, K. L., FAIRCHILD,R., GUNEY,Y.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of Chinese companies[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2008,16(3):268-297.

[12] 韩德宗,向凯.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 (2).

[13] 杨兴全,吕珺.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4):24-28.

[14] 童盼. 负债期限结构与企业投资规模——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 2005(5):93-101.

[15] 肖作平. 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5(3):80-89.

[16] 王治,周宏琦.负债、负债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69-175.

[17] 陆正飞,韩霞,常琦.公司长期负债与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1):120-128.

[18] 油晓峰.我国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治理[J].财贸经济,2006(10):23-25.

[19] 王艳辉,杨帆. 债务结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3):110-111.

第9篇

崔 雄

2008年,中国经济在各项指标增速减缓的现实下,仍然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在此大背景下,货架行业难以持续过去几年飞速发展的局面,产值、产量均有所回落。2009年,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将对仓储货架行业造成很大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更加灵活、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一、2008年货架行业遭遇诸多难题

2008年,服装、纺织、商业等传统行业需求一改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增速放缓,新兴行业尤其是食品、冷冻冷藏行业需求明显降低,因此,货架行业总体表现出市场需求缩水,产值、产量均略有回落。从下半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汇率波动,导致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阴影笼罩下。出口订单的数量预计将继续减少。风险加大。

分析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频发的大事件产生巨大冲击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内外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停业甚至倒闭的境地,极大地减少了货架企业的客户群,并造成回款困难等不良后果。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也是导致货架市场萎缩的原因之一,造成交通瘫痪、项目停工。“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作为重要的货架消费群体的乳制品业陷入整顿或重组,货架订单明显减少。此外,奥运前后的交通管制以及物流企业的停缓建设也间接影响了货架的生产与销售。

2 原材料价格起伏不定

从2007年开始的原材料上涨趋势到2008年下半年开始急转直下,钢材、辅料价格大幅下跌,使得已经囤货的企业面临销售价格略高或低于成本销售的窘境,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流动资金紧张。

3 汇率变动绷紧货架生产商的神经

2008年,人民币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汇率一直在波动,这种不稳定给国内生产商带来许多难题。突然涨了,怕削减自己的竞争力;突然跌了,又因为生产是按订单生产,并且大部分订单以美元计算,又给自己造成损失。总之,汇率方面的变动不但绷紧了货架生产商的神经,也切实影响到出口业务。

二、2009年货架行业危机之中有转机

1 从经济现状来看,2009年危机四伏。

金融危机已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并引发了渗透到社会各层面的一系列问题,给货架行业的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此外,行业内部产能继续释放,中小企业仍然融资相对困难,给在“缩小的市场、加剧的竞争”中前进的企业增加了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2 从国家经济政策来看,2009年应该危中求机。

在生存环境日显艰难的情况下,货架企业应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把握好经济发展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分析市场变化情况,合理预测货架行业未来走势。

2008年11月,我国政府对财政和货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将稳健的财政政策转为积极的,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融资难问题,并且出台了4万亿的救市政策,货架企业可以寻求新的市场。此外,降低增值税、下调贷款利率等都是有利于货架企业发展的利好政策。

3 行业内重组并购,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4 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劳动力成本下降。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形下,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将缓解劳动力成本不断走高的局面,可以降低包括货架生产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自动仓储系统发展趋缓

金桂根

近年来,自动仓储系统项目数量年增长率平均在20%以上,且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自2008年9月,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自动仓储系统需求旺盛的趋势出现“拐点”,但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战略部署下,由于该行业市场以内需为主,受出口影响较小,2009年后期的发展趋势估计会逐渐转好。

一、行业需求

2008及2009年,行业需求仍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生产仓储物流逐渐过渡到商业配送物流,二是从普通物料物流延展到特殊物料物流,对仓储装备的性能及特殊性有更高的需求。

1 烟草:2008年,有近20家烟草企业约40个自动仓储系统项目进行招投标,投资总额超过10亿,预计2009年烟草企业的技改项目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2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业产能不断扩大,对成品及零部件装配自动仓储系统有着较大需求。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下降,2009年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将会放缓。

3 军队:2008年约有10个自动仓储系统项目。由于该行业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小,2009年的建设需求预计比较平稳。

4 食品:乳制品企业已大规模建设自动仓储系统,其他如食品冷冻库、航空配餐等已有项目实施。2009年,食品生产、冷链物流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大。

5 医药:一些知名医药企业加大技改投资,自动仓储系统在医药生产和商业配送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医药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2009年估计该行业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

6 金融: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印钞厂对自动化仓库有着稳定的需求,但每年的项目建设数量一般不会多,2009年的需求也不会大。

7 货运:目前仅有少量的运营国际货运及转口贸易规模较大的货运企业应用自动仓储系统,因此该行业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有较大空间,但2009年需求项目估计较少。

8 图书:图书教材发行量较大的省市新华书店及出版社均有建设自动仓储系统的项目需求,但已建或在建的仅有四川新华书店、北京高教出版社等少量企业,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但2009年实际建设项目估计不多。

9 服装:部分知名品牌企业开始应用自动仓储系统存放布料及成品,并开始建设具有多样性、季节性、区域性、流通性的服装鞋帽配送中心。服装行业对出口依赖较大,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自动仓储需求较小。

10 院校:基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更新,科研院校对自动仓储系统一直有着稳定的需求,但数量和系统规模都不大。

二、技术发展

近年来,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国内外设备供应商都积极研发新工艺、新产品,自动仓储系统朝着功能完善、高效精确、稳定可靠、安全环保、降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其中系统工艺和装备技术是关键。

例如,自动仓储系统中,高层货架的结构近年来一直趋向于满足欧式托盘的横梁式,从节约土地资源角度不断向高度空间发展,如昆船公司承建的立体仓库高度已超过30米。此外,地面环形穿梭车、空中小车输送系统(EMS)会有较多研究和应用,其中通讯、供电方式是技术发展的重点,如轨道载波通讯、无接触能量传输供电等。

由于行业及用户需求的差异,巷道堆垛机的结构形式趋于多元化,功能要求趋于特殊化,如冷链物流冷冻库转轨堆垛机、空港货运物流集装箱库四轮堆垛机(ETV)。另外,用户对出入库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高性能、高效率成为堆垛机的发展趋势,比如走行速度更快。目前国外公司已研发出走行速度高达550米/分钟的堆垛机。

AGV的关键技术是导引方式,强抗干扰性、柔性、智能性是导引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供应商

2008年从事自动仓储系统的国内外集成商和设备制造商基本保持不变,约有15家企业,包括昆船、北起所、太原刚玉、日东、新松、沈飞、自动化所、六维、今天国际、大福、村田、冈村、德马泰克、Swisslog等国内外企业。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自动仓储系统领域市场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国内厂商相互压价,国外厂商发挥技术优势,市场竞争格局依然动荡、无序。2009年也许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时机,优胜劣汰,弱小的厂商将会逐渐淡出,具有技术和行业优势的厂商会有更大发展。

输送分拣行业保持稳定增长

马贤祥

一、2008年输送分拣设备需求旺盛

输送、分拣设备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常用的系统设备,由于行业特征及市场惯性等因素,2008年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在烟草、图书、医药、零售、快递等传统行业的强劲支撑下,我国自动化物流仓储设备市场需求仍在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烟草、图书、医药、零售四大行业在2007年以前7年的配送中心总量约为142家,估算其输送、分拣装备投资额约为9.27亿元。2008年上述四行业新增加总量为46家,相应投资金额约为3.68亿元。分拣、输送设备的投资费用比例从2005年前的2:1变为目前的1.67:1。其中烟草和医药仍是未来几年需求旺盛的行业,后期随着行业覆盖面加大,传统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市场份额比重将逐渐加大。

持续兴起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使输送、分拣装备需求迅猛增长。不仅国外知名物流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纷纷抢滩这块市场,中国本土企业也应运而生。

国外厂商除能提供输送、分拣设备外,一般都以系统集成商身份出现,较具代表性的有西门子、德马泰克、Swisslog、范德兰德、FKI、大福、村田、冈村等;也有以提供系统装备及零部件为主的分包商,如大库、英特诺、KNAPP等。

大陆及港台较具规模的输送、分拣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商主要有昆船、北起所、太原刚玉、贵阳普天、中邮科技、德马、承德天马、今天国际、锋馥、雅艺等。

据SBC提供的对不同类别企业的市场份额数据分析,本土企业占半数以上市场份额。欧美企业的项目数量只占2%,项目金额却占市场总量的16%。

其中,国外供应商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中有较大优势,而在3000万以下的中小型项目中,本土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三、2009年市场需求由量向质转变

物流输送分拣装备业的发展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转变。

1 预计全球经济下滑对仓储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影响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出租率下降、租金下跌、客户减少、运行成本增加等方面。已投产的物流配送中心已有考虑如何压缩库区容积,减少设备运行数量,以降低运行成本。拟建物流配送中心的企业则更注重投入产出,以变更投资规模甚至缓建等方式来应对。总之,市场需求开始由“量”的需求向“质”的提高转变,用户对投入能产生多少效益更加关注。

2 对于物流装备企业来说,认清形势练内功,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为下一轮发展做铺垫将是本土物流装备企业的未来走向。国外厂商和系统集成商仍将看好中国市场,但无论如何进口设备很难取得价格优势,因此,采用国外技术、OEM制造、本地化服务等措施,并通过并购、合作、品牌等综合竞争力来拓展业务将成为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

3 物流输送、分拣产品的功能及技术性能指标将进一步提高。随着新一轮市场竞争及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用户对产品功能及系统使用成本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上述产品除可靠性、可维护性外,产品的节能和高适应性、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将是供应商适应市场需求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托盘市场需求稳步上升

靳 伟

一、2008年托盘行业大跨度迈进

2008年是中国托盘行业大跨度迈进的一年,也是在复杂多变、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一年。

2008上半年原油价格飙升,致使塑料托盘生产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中小型企业几乎被逼向破产的边缘。木托盘生产企业由于资源越来越紧俏、价格飞涨、供给极不稳定和出口检验检疫标准执行力度加大而遭遇空前重创,部分企业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市场价格一度出现混乱。但即便在这种严峻的态势下。托盘生产企业还是通过新产品研发、节能减排等手段度过了难关。当然,这也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良好效果和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的大环境。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简称托盘委)的抽样调研,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各类托盘总数达到1.9-2.2亿个(一次性托盘和非正规生产的托盘除外),比2002年的调研结果增加了3倍,约相当于每年新增2500万个托盘,说明我国托盘市场在迅速扩大,托盘的利用迅速普及。目前我国每年新建的立体仓库约为50~60座,大型立体仓库使用的托盘数量可达2~3万个,因此,仅新建立体仓库所需的托盘数量就十分可观。更何况叉车销量连续多年大幅增长,化工、汽车、建筑、IT、商业零售、食品饮料、烟草、医药等行业都开始大量使用托盘。托盘用量的增加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给托盘生产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木托盘所占比例降至86%,塑料托盘所占比例上升至11%,复合材料托盘(如塑木托盘、模压托盘、刨花板托盘、胶合板托盘等)、钢托盘的比例也在上升,纸托盘保持不变。

2008年下半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越刮越猛,全球经济危机蔓延,但托盘领域却呈现出别样的景象。其一,2008中国托盘国际会议暨2008全球托盘企业家年会出现火爆场面。参会代表、参展企业超出预期,会议代表的高涨情绪、会场气氛的热烈程度前所未见。其二,关注托盘的人增多、开展托盘研究的学者增多,转向托盘生产的企业增多,开展托盘新产品、新材料开发的单位增多。其三,外国托盘厂商加快对中国托盘市场的开拓。如韩国众力物流集团在北京、青岛、上海、苏州等地建点之后。已准备把网络扩张到深圳、厦门等城市;美国集保公司近两年在华扩张力度不断加大;欧洲托盘

协会在境内托盘企业的资格认证方面已有突破;澳大利亚路凯也在连续作战,力图进一步扩大地盘。其四,一些托盘生产企业开始注重编制长远规划,绘制发展蓝图,并争取行政支持,与科研相结合。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愈发严格的进出口标准要求,江苏泗阳县某生产模压托盘的企业,拟置地建设年产100万个模压托盘的生产线,预计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他们还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以取得政策支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合,构筑产学研一体化托盘研发体制。

总之,2008年对于中国托盘行业是一个突变的年份,可圈可点的实例很多,可喜可贺的成果不胜枚举。

二、2009年托盘企业面临优胜劣汰

2009年,中国托盘业仍将保持大发展的态势。多数托盘企业将冲破重重阻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困扰,实施机构调整,资产重组、机制转换和技术创新战略,加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在新的一年中,托盘企业优胜劣汰、重新洗牌的现象不可避免。托盘委将进一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抓好托盘标准制修订工作,规范托盘市场运作,指导和协调托盘的生产和应用。

仓库周边设备行业喜忧参半

张文雄

现代化仓库周边设备的第一主要设备为装卸货平台(又称高度调接板),按照驱动方式分为电动液压式、电动气袋式、机械式等。其中以电动液压式使用最为普遍。

现代化仓库周边设备的第二主要设备为物流门。其中滑升门以其较高的开启速度、极高的安全性、较高的保温性及气密性,成为现代化仓库物流门的首选。

其他辅助设备包括门封、装载房、快速门、锁车器、平台灯、交通灯等。

一、2008年周边设备市场有喜有忧   回顾2008年,物流企业在大城市的仓库建设脚步放慢,或项目完工,开始在中等城市建造仓库。因此,周边设备需求量相比最高峰的2007年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初步估算,2008年国内滑升门的销量约为2.4万个,装卸货平台销量约为1.2万个。

可喜的是,国内品牌供应商所占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滑升门约占到709%,装卸货平台约占65%。

令人担忧的是,严厉的竞争体制导致产品的价格已严重背离了价值。产品毛利率严重下降。甚至对于很多订单,供应商之间在进行恶意竞争。加上原材料价格在2008年居高不下,许多供应商已站在盈亏的边缘。

二、2009年周边设备供应商面临考验由于仓库建设的脚步已经放缓,假设没有金融危机影响时,2009年的正常需求预计会比上年下降10%~15%。但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许多大型仓库项目推迟或停工,因此,2009年仓库周边设备的市场需求量可能只有2008年的75%左右。

对于供应商来说。2009年将是十分难过的一年。由于产量大幅下降,单位利润也极低。本来站在盈亏边缘的供应商只能面对亏损。一些资金实力不雄厚、产品成本控制不善、销量不足的公司在2009年底可能会倒闭或转行。情况可能会在2010年的下半年有所好转。

在严峻的形势中,“仓库周边设备在中小物流企业的普及率有所提高”这一事实可以算作一丝安慰。

自动识别行业向集成和一体化方向发展

孔洪亮

2008年,我国自动识别技术行业与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奥运门票用上RFID标签,矽感网格矩阵码成为AIM Global国际标准,坤锐芯片通过EPCglobal全球认证……条码技术日渐普及。但核心技术尚在他人手中;RFID有所突破,但标准缺失。应用之路仍然漫长。

一、2008年自动识别技术行业经历不平凡

总的说来,目前自动识别技术朝着集成和一体化方向发展,即一维条码、二维码与无线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应用集成,用于信息跟踪系统、质量追溯系统、支付系统、查询系统等实际应用。

1 条码技术

传统的应用还在推广。食品安全追溯目前是条码技术应用的一个主战场。使用的条码采集设备,目前还主要是来自国外先进制造商的产品,国内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条码采集设备的厂商还为数不多。

在条码打印设备方面。仍然是国际厂商占居主角,国内厂商在中低端产品及部分行业市场中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持续上升。相关配套产品如标签、耗材等,性能质量已适应市场应用要求,但国产配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为满足市场的低成本需求,国际品牌正在向中国制造转移。

在标准方面,2008年12月16日,中国矽感科技公司的网格矩阵码(简称GM码)二维条码被国际标准组织AIMglobal(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正式批准为国际标准,这是来自中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国际标准,为我国自动识别技术在国际上取得了新突破。

2 射频识别技术

目前RFID的应用仍然是以封闭环境为主。开放环节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RFID技术2008年最大的亮点在于奥运门票上的应用,以及首都国际机场行李管理上的成功应用。在标准方面,有关流通领域的RFID编码标准已经立项,这将推动我国支撑有关RFID技术应用的信息化基础工作迈进一大步。

国内系统集成商均加入到射频识别系统的集成开发中,已经成为我国射频识别技术推广中的重要力量。国内多个行业的应用系统集成方案日趋成熟,集成商已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高频、低频的标签与读写器产品已初步实现规模化制造与应用,UHF频段读写器国内厂商也已自主研发成功,低、高频标签芯片设计技术已成熟,超高频标签设计技术有重大进展,EPCUHF Gen2芯片已研发成功。上海坤锐公司设计的标签已经通过EPCglobal的认证,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全球认证的标签产品,规模应用正在逐步形成。读写器芯片尚处研发阶段。目前,国内市场UHF Gen2标签芯片仍以进口为主。

二、2009年自动识别行业保持平稳

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缓和,自动识别技术行业将呈回暖趋势。具体来说,随着标准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产品不断涌现,自动识别技术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特别是RFID技术,随着标准陆续出台。硬件I标签、读写器、芯片)成本不断降低,产品性价比持续提高,应用环境不断成熟,我国的RFID/EPC发展必将实现突破,特别是在出口产品中。

另外,有关二维条码和RFID应用测试技术与手段的需求,也会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开拓和发展而日趋完善。特别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与移动通讯业务结合将会有巨大的应用发展前景。

物流咨询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杨广君 翁卫兵

一、2008年物流咨询业经历不寻常的考验

2008年,物流咨询行业经历了不寻常环境的考验和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

1 行业集中度仍然很低

与前几年相比,物流咨询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面对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带来的巨大的咨询市场,不仅国内物流咨询公司先后成立,国外物流咨询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的物流咨询公司主要有四类: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传统管理咨询公司的新增物流咨询部门、各大学的物流研究所或中心、物流装备公司的咨询部门。种类不同,战略也各不相同。

虽然经过21世纪初若干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物流咨询市场相对欧美市场的成熟度仍然存在相当差距,尚缺乏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领军公司。虽然,行业内出现过联盟或合作,但是这种联盟与合作还处于原始阶段,满足不了物流咨询行业发展的需求。

2 对中立咨询价值的认知有所提高

企业对于物流咨询的价值认识有所提高,认识到咨询行业提供的是智力产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目标。但由于智力产品是非物化的,而且企业从接受产品到实现受益有一个主体实践的过程,缺乏一个客观评判的价值体系。再加上物流咨询行业自身的专业性,即物流咨询是在帮助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如果不对项目实施前后的成本投入做确切的分析,企业往往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种印象不免使国内企业在对是否引进“外脑”这个问题面前犹豫不决。而事实上,独立的物流咨询机构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量体裁衣,提供适合企业未来至少5年内发展需求的解决方案。

二、2009年物流咨询呈现新需求

经历了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全球经济,对于2009年的物流咨询业也将产生一定影响。这是我们分析2009年物流咨询业的发展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1 多数企业更关注内部物流的优化潜力

全球经济放缓了脚步,但各行业内企业的整合并没有放慢速度。汽车、家电、钢铁、石化等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于物流咨询的需求不再是大规模新建物流中心或采购物流设备等方面,更多地体现在通过自身物流流程的优化,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取得竞争优势。2009年,如何帮助企业优化流程、取得成本优势将是物流咨询公司的重要课题。   2 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

随着企业更加关注内部物流的优化潜力,以及对中立咨询价值认知的提高,企业对于物流咨询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将不断提高,物流咨询公司的起点将会越来越高。咨询公司自身良好的品牌和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将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企业会越来越多选择拥有中立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为他们服务,从而对物流咨询业的市场构成形成影响,逐步提高行业集中度。预计未来5年内,将形成若干家市场主导型专业物流咨询公司。

3 物流人才的培养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