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19:41
导语: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农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工业领域等其他行业的技术创新具有研发、推广及应用上的难度,但在国家利好政策的驱动之下,我国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
农业技术;难点分析;技术创新;成效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过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耕运作体系并总结出一批优秀的生产经验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农业生产效率及作物产量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农业技术创新进程中显现出区别于工业、水利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独有特征,从技术的研发到投入生产过程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周期,其应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所以在研发、试验、推广及应用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独有特征。
1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现代农业生产不同于传统农业耕种,现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涉及大量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工具、先进管理与经营体系等的介入,农业生产目标除了提高作物产量,还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活动的环境效益及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等。所以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进度,以实现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首先农业技术创新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年收成的好坏全凭天意,农民的收入基础不稳固。现代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农业生产方面完成了农田水利工程、农机推广服务等技术性攻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农民的收入基础。未来农业生产要走“稳定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位产出量”的路子,只有通过科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手段,才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然后农业技术创新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正面临着土地、淡水等资源的短缺问题,在资源短缺矛盾日渐激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农业技术创新开辟一条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农业科技进步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后农业技术创新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农业生产国家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表现力不足,农产品在发展速度上远远跟不上我国总体贸易的发展速度。对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资源环境友好型技术等科技术加大投入,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农业技术创新难点分析
农业技术要实现创新过程需要承担创新周期性长、创新效益滞后、推广使用存在地域差异等风险,农业技术的创新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等,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较强的准公益性特征,市场竞争机制的体现程度不强使得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另外,农业技术创新的应用对象是依赖自然条件生长发育的生物,不仅包括植物范畴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还包括畜牧与家禽养殖中的牛、羊、鸡、鸭,甚至特殊用途的德国小蠊等动物,这些不同的生命个体生长于繁殖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针对这些复杂的生命体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其过程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变化性及高风险性,大大增加了农业技术创新的难度。
3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成效
3.1农业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进展
近年在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过程中,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强、传统农业改造加快等方面。具体体现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落实了“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在体制完善、队伍健全的基础上实现了服务水平的提高。良好的政策环境催生了农业实验室的一批前沿农业技术成果,如黄瓜苦味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成果,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等一批领先国际的前沿成果。
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加快
在科技兴农的战略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农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在农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其重要的主导作用,并同步实施多项兴农举措与计划。另外,我国还在多个国家已建立了农业示范中心,并与其他具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国家进行技术交流,这些举措加快了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3.3农业技术创新确立了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
农业资源压力的日渐增大、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全球气候条件变暖及土地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将环境因素纳入了技术创新的思路之中,在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合环境规制,新的技术既要适应市场需求与实现技术市场的价值,又要朝着环境友好的方向稳步前进。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需要依赖于优良的农业生产传统、政府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及先进的农生生产科学技术。我国农业的健康发现需要在不断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营造支持农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攻克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以利我国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林业发展;现状;影响
一、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在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应用的同时,我国将科教兴林作为了促进林业发展的口号。林业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虽然我国林业在科学技术的作用下有着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的力度,从而使科学技术在林业中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二、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一)更新林业旧品种
我国以往的林木品种有着较长的繁殖周期,同时随着时间的增长,生命强度会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必须通过更新林业品种来提高林木的质量,从而使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二)加强林业管理
随着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困扰。近年来,林业工作人员虽然在运用了最好的培育方法和药物,但是仍然无法使病虫害得到根除。而病虫害对于林业木苗的成活率又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林业的管理模式属于粗犷型。因此,当前我国需要通过专业人士来改变管理模式,确保管理模式由粗犷型向着集约型发展,同时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数字化。
(三)提高林业经济利益
一般传统的林业模式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却没有较高的收入。这种模式会受到大量因素的影响,从而经常出现经济低下的状况。林业技术创新能够减少林业在生产环节中的投入,从而有效提高林业整体的质量,降低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四)提高林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林业发展中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工作重复性较高且无法得到控制。这导致林业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来维持进一步发展。而林业技术创新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作中的劳动强度。同时,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林业发展对于高素质的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林业工作人员都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进行工作的。林业技术创新可以使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林业中,为林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使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将新的理论及技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有效利用林业资源
林业资产的管理对于人类生产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使得林业技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林业技术的创新表明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说明了环境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林业技术创新使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机融合,从而使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能够相辅相成,确保生态系统多样化,使二者能够得到和谐发展。
(六)实现林业角色的创新
林业技术创新能够使我国林业产业增添更多新的品种,并且能够在无形中提高林业产业的质量,从而使林业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林业技术创新还能够提高我国林业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确保林业产业能够带动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调整和改变,市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导致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之间无法得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种植者会通过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来保证市场的稳定性。并且林业经济作物生长的周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如果市场中的林业作物已经饱和,那么林业经济作物在市场中则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会导致市场中出现恶性竞争,致使市场发展更加盲目。如果目前我国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林业产业的角色发生改变,从而使整个市场的走向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滞后性。
三、我国林业发展的展望
在我国所有产业当中,林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在我国林业发展的同时,林业相关部门要通过规范规章制度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制定的制度来完成工作。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尽量发挥引进的新技术的作用,从而保证我国林业发展的稳定性。
四、结语
林业的有效发展对于我国环境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环境的质量和人类身心健康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国应促进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通过实现林业技术的创新来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使林业品种能够得到更新,转变传统林业的角色,从而使我国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促进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浩.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北京农业,2015(33):220.
论文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是企业把握技术创新的本质和规律,在竞争中检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结创新经验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策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减少创新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介绍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完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措施和建议。
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要寻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企业正确认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完整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以研究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劣势。
1 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概念
Bargelmm M.A.Maidigue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系列特征的总和,它包括利用创新资源的能力,对行业发展的认识能力,对企业发展的认识能力,对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的认识能力,和对企业的管理能力。
D.C.Barton认为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体系的能力和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
王伟强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组合,是两者的耦合及其决定的整体能力。
本文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耦合,是一个系统的能力,以实现企业的创新战略为目标。
魏江(1995)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6个能力组成,创新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金能力和组织能力。
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国家对其评价的指标也是不同的。例如意大利采用的是专利、技术贸易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日本则采用专利、技术贸易、技术密集产品输出和制造业总附加值四个指标。我国使用技术开发经费投入、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技术转让、新产品销售、新产品出口作为技术开发的指标。这被大多数学者认识能够反映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被用于评价各个区域的技术创新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研究的相对较少,并且由于对于研究企业的相关指标很难搜集。远德玉等(1994)论证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也是不同的。Robert J.Watts,Alan L.Porter(1997)从三个方面预测了技术创新的前景:技术生命周期、创新环境和产品价值链,但这并不能运用于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王伟强将技术创新能力的两个子系统产品创新能力指标和工艺创新能力的指标的组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分别为企业产品研制周期、产品研制效率、综合商品质量;样机生产周期、模具生产周期、工艺准备周期。
国内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还不够深入,一些问题还存在空白。首先,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认识不够清晰,结论差异性较大。其次,虽然意识到了环境和时间在技术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但没有将其纳入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未来评价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没有反映各要素间的关联性,使得评价结果的现实意义降低。因此,有待对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
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性
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技术开发的能力,给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的本质就是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否使企业获得利益进行评估,对以往的技术创新进行经验总结,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系统评价,是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潜力的评价,为企业探索、发现和应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是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基础。对技术创新的消化吸收能力的评价,可以得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能力,只有提高了消化吸收能力,企业才可以说是在技术引进后提高了技术创新的能力,否则知识提高了生产能力。对企业长远的技术要求的分析,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企业创新倾向的评价,反映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且创新氛围浓厚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可能性越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成果的持续性研究,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饿持续性;自主创新产品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营销能力的评价,可以看出企业市场研究的水平、对消费市场的了解程度和营销体制适合度。这些因素对企业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都非常重要,而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将大大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在目前的技术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不论是国家之间和一国内部,企业间的技术转移日益频繁,科学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成为企业发现劣势,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我国目前的技术转移主要以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战略中存在诸多缺点。短期的技术引进有时并不会带来效益,反而造成了企业的损失,对我国经济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其次,种类繁多的技术创新,使企业对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理解不够,不能正确给自己正确定位。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企业是迫切并且是必要的。
3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作用
3.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战略依据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在企业制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受环境的影响很大。Fransman是技术创新能力支持系统研究的最早学者,他的观点是国家技术基础设施的薄弱和科技环境的不完善造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UNESCAP(1989)通过对国家技术能力的分析,认为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Nawaz Sharif(1994)通过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构成时,认为企业要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受到四个方面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技术所有者和供应者、国家的政策法规、技术使用者和社会以及技术竞争者。首先,在现有的环境中,对企业核心技术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风险性分析以及市场前景分析,可以得出这一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带来多少的利润,确定技术存在的瓶颈,给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依据。
其次,通过对技术创新投入资源的分析,根据不同的资源的贫富程度,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向。例如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哪些投入的增加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而提高利润,哪些投入的增加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会减少利润,这就会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较少资源的使用量或者提高使用的效率。
所以,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指引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向。
3.2 技术创新环境的分析,保证了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的协调性
通过对技术创新环境的深入分析,了解企业在国际、国内环境中的优劣势。同类企业的技术水平如何,现有的最高技术水平状况,自身技术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回答了这些问题,也就明确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是什么,抱枕过了技术创新能力与环境的协调性。
3.3 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长远发展
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进而制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通过科学的评价模型,确立了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使企业在复杂的环境中不会迷失方向,不被短期的收益迷惑,保证了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3.4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利于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宏观管理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国家不再对企业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通过政策制定进行间接的宏观引导。国家通过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
首先,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是国内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对宏观环境改变影响企业的发展。例如,日本就是通过反垄断法改善了宏观环境,给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条件,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利于国家制定正确的技术政策。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企业营造良好技术创新环境是国家技术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日本战后实行的“科技立国”战略,不仅就科技战略,还从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最终带来了经济的复苏。
4 推进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水平还不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其原因之一。因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要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着手。
4.1 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最大障碍就是注重技术的短期收益。企业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就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企业的行为,不能局限于当前的技术创新优势。其次,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机构建设存在空白。企业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机构,要想及时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不得不注重评估部门的设立。
4.2 国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评估推广力度
首先,国家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估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国家政策、法规层面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的法律地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技术创新,这样企业才会大范围地进行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其次,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引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和长远的利益的技术,在政策上可以适当鼓励和指导性规定,这也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作用之一。最后,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工作还相对不足,国家可以提供技术部门和专业人员的便利,给企业市场的帮助。
随着国内外技术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技术创新的不断的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也逐渐受到重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工作必将在国家和企业的支持下越加成熟,推动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Xu Qingrui, Wei Jiang. The Concept and Assessment of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Research Report. Research Center of Management Science & Strategy,1995.
[2]D.L.Barton.Core Capability &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gt.J.13,1993.
[3]王伟强,组合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1995.
[关键词]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绩效;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41
[中图分类号]F273.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02
2006年,我国创建并改变了原有的发展道路,改为了科技创新型的新时代路径。但是科技创新型的发展道路是需要耗时耗力的一项体系性的建设,而且需要一种适合科技创新的建设环境。经济的发展便是能快速加快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拥有一个完善运行的经济体系不但可以创新发展,还能有效减少风险。最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有关科技管理、科技创新的行业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协调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国内的科技管理行业的融资较难、创新的成效不高等方面的缺陷依然存在。
1 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1.1 选题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飞跃的进步,但是这种进步是依靠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存在潜力的市场等来提高的,并不是质的提升,所以这种状况是难以维持长久的。培育和发展创新型的企业,是加强科技以及经济紧密结合的作用点,也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需要突破的点,不仅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的发展也证明了科技管理的发展对企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我国政府在2006的时候便推出了新型的发展计划,在之后我国又将其上升为我国发展的核心目标计划和提高国力的重要方向。加快提高科技科技管理与创新技术是我们建设创新的制度,科技的支持可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
为了使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很多企业已经创建了许多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利的举措,比如,增大对科技领域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等等,这些举措不仅能促进科技的发展,还能推动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结合成效。当前,国内很多的科技公司都面临着各种情况,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科技系统向企业提供科技的过程中,科技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在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行为会降低科技系统向企业投资的意愿。所以,企业创新融资难、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却始终存在。加强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缺少的问题,还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2 我国科技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2.1 科技管理的概念
科技管理也就是通过采用最佳的途径与方法,根据科技发展的规律,将其与社会、经济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从而有效满足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及技术转让的总称。科技的种类有很多,其分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狭义的科技管理又被称之为科研管理,是一种微观层次的科技管理。科技管理通过运用科学性的方法来调节和控制社会的科学技术活动,是对资源、研究和成果进行相关的管理,职员对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所创造的效益进行考核,为所制定的目标提供事实依据,并制定新的目标。科技管理可以促进职员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同时保证资源、研究及成果的顺利完成。
2.2 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
科技管理是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的科技管理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整体性、策略性的科技预测与规划,还有促进企业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科技管理的重要性,科技管理是企业取得效益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企业需要把科技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科技的投入和产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且科技投入的积极影响会更大,主要是对人才和经费的投入,通过对企业技术的管理让企业快速地发展。当下,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对科技进行有效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如何能有效进行科技的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企业技术是广大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很多企业在科技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合理等,这些情况都会对企业技术的创新绩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3 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3.1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
科技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低效的问题。企业对技术有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说明是其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一般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创新型企业的技术能力及水平比较高,还能有效减少风险、发展激励等目的的实现。通过加强对科技的管理可以直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增长。因此,为了能更好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还需不断鼓励和加强员工对科技、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合理选择且有效利用对科技的管理。
3.2 合理配置技g资源,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科技
一般情况下,创新型企业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技术水平会比较高,创新的能力自然很强。科技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进行相关的管理。经研究发现,在对企业的科技管理中,科技的经费和人员非常重要,这两种因素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大。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让投资人群利用企业技术来促使技术创新的提高,降低一定的风险,间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为了能有效地维持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所带来的优势,需要对科技的管理采用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合理配置相关技术资源,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3 促进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企业绩效是企业活动对企业目标贡献程度的评价,是人们对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的一种主观评价。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从而对企业的技术长期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科技创新与市场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它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对科技进行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但是很多人员对科技合作组织的方式并不了解,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没有时刻对科技进行管理,并没有使其发挥出太大的作用。所以,还需加强对企业内部科技的管理,以促进企业长久、健康、有序的发展。
4 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对科技管理来具体介绍和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从理论中得到的结论是不仅要重视科技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国家也需进行适当的鼓励并重视科技管理的存在。要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缺少的情况,就要对此领域上的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以严谨的态度看待我国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现实情况,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以往的规律,发现以往的问题,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相互结合发展。
4.2 相关建议
对此,对科技创新的研究有了相关建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所以,目前我国还需从更深层次的层面来探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由于我国政府的科技管理理论和实践还不够完善及成熟,所以还需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填充新知识。科技创新要依赖经济、企业技术等之间的协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与配合,这样才能树立一个更系统、全面的科技管理体系。
5 结 语
本文主要系统全面地分析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创新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人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创新及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还有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专利和新产品,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具体介绍了科技管理的含义、我国科技管理的现状及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等。
以上就是笔者对科技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玲.知识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4).
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继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造对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最后将评价方法应用于某中小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一般的结论。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效果评价
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是在定性定量分析所搜集的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评判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运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的程度。评价结果关系企业的未来决策,是企业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评价,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缺陷,继而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加以修正,确保其始终保持先进性和指导性。[2]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1.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技术创新效果评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清晰描述系统的本质及规律,以控制它达到预定的目标,需要建立指标体系。一项指标只能反映技术创新效果评估体系的某一属性[3]。
技术创新以及创新系统的构建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加之创新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我们应该整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评价,比如直接的、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内在创新能力的发挥等等,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企业实际。
企业可以基于企业创新效果分析,分别从指标层、目标层和准则层三个层面综合设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结果如表1所示。
1.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的建立
第一步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权重,继而通过模糊综合决策原理综合分析评价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效果。
1.2.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几个层次。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把目标到指标的各类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纳入相对应的层次,使各因素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模型[5]。
权重向量W=(ω1,ω2,…,ωn)是可以解释为第n个因素重要性的相对权重。在分析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W排序各因素的重要性。
①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评价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以9分位比率对指标的优劣进行排序,据此构建相对应的判断矩阵。9分位比率法是用1~9九个标度来对比分析各指标的重要性,表2给出了各个标度的具体含义。
将上一层次元素视为准则,运用比较判断的手法将每一层的各因素与上一层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通过数值反映出来。构造判断矩阵前先开展专家咨询与实况调研,以调研结果为依据来综合分析评判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评定结果建立判断矩阵。比如上文提到的准则层U1包含u1,u2,…un等n个指标。评审专家将这n项指标两两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最终得到的评判值构建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A=(aij)n×n满足式(1):
aij>0,aij=■(i≠j),aij=1 式(1)
②确定权重向量
构造判断矩阵A后,通过方根法计算权重向量: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A每一行的元素的乘积mi,mi=■aij,i=1,2,…n
第二步:计算mi的n次方根,得到向量 ■i=■
i=1,2,…n
第三步:统一化处理向量■=(■1, ■2 ,…,■n),求得 W=(■,■,…,■)
由此断定,W=(ω1,ω2,ω3,…ωn)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
③一致性检验
矩阵A是根据系统自身条件和参考专家评定意见而构造的,由于专业水平的限制,专家评判结果略显片面,不能全面反映客观实际,加之评价体系综合了各因素的分析情况,因而构造结果不一定客观准确。为确保构造结果客观、全面,我们应该对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一步:根据式(2)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
λmax=■■ 式(2)
如果判断矩阵A与一致性要求不相符,其λmax>n,(AWT)i即AWT的第i个元素。
第二步:根据式(3)计算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
CI=■(n为“矩阵元素的个数”) 式(3)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
令: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式(4)
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我们可查询表3获得RI值: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与判断矩阵阶数对应表
■
检验:从第一阶和第二阶判断矩阵来看,RI仅仅是形式,一致性指标必须经过实质检验才可断定其真正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阶数>2,需CR
1.2.2 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评价模型[5~6]
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技术创新的效果评价可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评价模型[5~6]。
①设定评语集V={V1,V2 … Vm}
将各项指标作出可能结果的集合就是评语集,做出评语集后需通过专家对其级别进行综合评审。由做成的评语集,采取一人或多人对各因素现状属于评价集中哪种评语的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构建评价矩阵■i(i=1,2,…,s)。
②构造评价矩阵
构造评价矩阵时,先由8人或8人以上的评审专家以不记名的形式投票来审定各因素从属于评价集哪种评语,继而根据评价结果构造评价矩阵:
■
在上表中,eij表示第i个因素ui专家认为从属于评语Vj的得票数。如果专家评审组采取12人制,则根据式(5)求得评价矩阵R:R=(rij)n×m 式(5)
式(5)中,rij=eij/12(i=1,2 … n;j=1,2…m)。
将权重向量W(i)=(ω1,ω2,ω3,…ωn)(i=1,2…s)与评价矩阵合成运算,获得综合评判向量■i,计算公式如下:
■i=W(i)×Ri=■(ωi■rij)=(bi1,bi2,…,bim)
式(6)中,“∨”表示取大,“∧”表示取小。
至此,第一级评判顺利完成,得到综合评价向量■1,■2,
…■s。继而进行第二级评判:
将U={U1,U2,U3 … Us}视为一因素集,该因素集综合评价矩阵■通过■1,■2,…■s作为行向量构造而成,也就是说:■=■1■2■s=b11 b12 … b1mb21 b22 … b2m bs1 bs2 … bsm
将U因素集关于目标层K的权重系数W=(ω1,ω2,…ωs)与■作合成运算得出二级判别向量■,计算公式如下:■=W×■=(b1 b2 … bm) 式(7)
在综合分析评价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过程中,可根据综合评判最大隶属原则定性分析对评价对象在相应评价集中的评语属性,取bk=max{b1 b2 … bm},继而得出企业最终评价结论Vk。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根据准侧层、指标层的划分结果构造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评价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继而以本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目的为依据构建技术创新效果评语集V:
V={V1(好),V2(较好),V3(一般),V4(较差),V5(差)}
将准侧层、指标层u1~u7,u8~u11,u12~u14,u15~u19,u20~
u23等指标两两组合展开对比分析,U1~U5两两组合对比分析,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分别构建矩阵A1、A2、A3、A4、A5和A,继而对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权重向量W(1)、W(2)、W(3)、W(4)、W(5)和W:
W(1)=(0.25,0.20,0.15,0.15,0.10,0.10,0.05)
W(2)=(0.20,0.25,0.25,0.30)
W(3)=(0.30,0.30,0.40)
W(4)=(0.20,0.20,0.15,0.20,0.25)
W(5)=(0.40,0.30,0.15,0.15)
W=(0.35,0.10,0.15,0.20,0.20)
对(u1~u23)23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后,参考专家意见,根据预先定下的评语集综合分析评判各指标因素,由此获得模糊判断矩阵■1,■2,■3,■4,■5:
■
■
■
■
■
■
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1,■2,■3,■4,■5。
■1=W(1)×■1=(0.20 0.20 0.25 0.18 0.10)
■2=W(2)×■2=(0.25 0.30 0.25 0.16 0.16)
■3=W(3)×■3=(0.25 0.30 0.30 0.35 0.10)
■4=W(4)×■4=(0.25 0.20 0.20 0.25 0.10)
■5=W(5)×■5=(0.30 0.25 0.30 0.20 0.10)
以■1,■2,■3,■4,■5为行向量构造第二级评判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1■2■3■4■5
=0.20 0.20 0.25 0.18 0.100.25 0.30 0.25 0.16 0.160.25 0.30 0.30 0.25 0.100.25 0.20 0.20 0.25 0.100.30 0.25 0.30 0.20 0.10
将W与■进行矩阵的合成运算,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模糊综合评判向量:
■=W×■=(0.20 0.20 0.25 0.20 0.10)
=(0.2105 0.2105 0.2632 0.2105 0.1053)
在模糊评判矩阵■中,bk=max{b1 b2 b3 b4 b5}= b3=0.2632,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这家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属于评语V3,这说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一般。
3 结论
我们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并参考权重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刘友金,刘洪宇.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0,18(06):38-42.
[2]粱莱歆.R&D资金筹集来源与技术创新――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7):89-93.
[3]刘友金,徐江容.基于BP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1,19(01):78-83.
[4]刘鸿渊.基于企业业务层次创新能力的AHP模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02):116-120.
[5]张春勋.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8):77-83.
[6]吴雅娟.电信运营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11(02):63-67.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现状;创新发展;建议
在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指标,对社会的进步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子通信技术是数字模拟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多种技术的总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现阶段各国都在大力开发、研究、创新电子通信技术,但是,创新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亟待需要解决。
1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
1.1从企业角度,分析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内生产运营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企业高层领导利用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市场数据调研,能够迅速掌握当前形势,并据此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正确有效地决策,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逐步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份额,增加收益。
1.2从国家发展角度,分析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了国家的发展进程,而电子通讯技术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体现,能够较好的反映一国的综合发展能力。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更加便捷、快速。更加全面、有效的科技防御力量,已经是现代化国家军事力量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国家的安全稳定、快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3从人们生活角度,分析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通信工具和手段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需求。当今世界向着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将较远距离的人、企业联系到一起,使之能够更好地相互合作、协调统一、共同发展,急需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作为支撑,为之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搭建联系的桥梁。此外,除商业需要外,人们日常生活对通信的需求,也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1.4从其他角度,分析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
除上述意义之外,电子通信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使信息共享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战略。通过电子通信技术优化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调度生产,能够使生产更简单,使之拥有更高的效率。而且电子通信技术还可以应用到传媒行业,加速信息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能够了解到需要的信息,促进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
2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电子通信行业竞争激烈,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我国在对其创新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及时发现并改正,争取实现快速发展电子通信的目的。笔者根据对当前现状分析,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2.1我国对电子通信核心技术层面的创新有待加强
相比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由于我国电子通信产业起步较晚,导致发展过程中打下的基础较差,造成我国通信核心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非常大的落差,阻碍了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不利因素,即我国在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缺陷,使我国很难自主创新电子通信技术中的基础及核心技术,突出表现在芯片、系统等方面,造成我国在电子通信行业不能与国外强有力的竞争,竞争力较差,技术创新发展也十分缓慢。
2.2我国存在电子通信技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始终存在,尽管国家已经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小差距,但却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电子通信技术发展也不均衡,相对发达的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发展差距,已经取得一定程度发展的地区开展的创新研究有相应的进步,而落后地区则基本没有成效。
2.3我国投入于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各种资源不充分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加大对电子通信产业的技术研发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但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相比较而言,投入还是较小,不能更有效地开展技术研发,取得创新技术。
3改进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建议
3.1注重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
要进行创新,首要因素是人,必须有创新型的技术人才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因此,应该注重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全面的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有效机制实现未来对大批电子通信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其中应注意要完善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竞争机制,有利益、有竞争才有动力,合理的竞争机制是有效培养的关键。
3.2加大核心技术的创新投入
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只有把握住核心技术,才能在产业中取得优先权,占据有利地位,进而使电子通信创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核心技术创新的投入。
3.3大力推广电子通信产品
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源。长时间的研究开发,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必不可少,推广电子通信产品,是为其创新提供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要全力促进生成电子通信产业链,带动技术的创新。
4结束语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逐步形成,电子通信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子通信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加强对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从创新人才培养,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及电子通信产品的推广三个方面,为实现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发展提供基础资本,提高我国电子通信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东鸿.关于电子通信行业技术能力创新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5(9):57-57.
[2]刘国平.关于电子通信的创新发展[J].通讯世界,2015(6):52-52.
1.组织机构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目前石化集团已经进行的重组改制,实际上就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开展组织机构创新活动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创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要精简设置,压扁管理层次,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适合油田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要精干管理队伍,压减管理人员,通过岗位合并等措施,减少冗员,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
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它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3.经营理念的创新。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石油企业的这种模式及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4、管理制度创新。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二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5.管理方法的创新。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石油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6.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金、技术、专利等企业生产经营要素都可以相互转让,唯独只有人力资源不能自由转让,因为人力资本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过去以财务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让职工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活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关键词:石油工程 技术创新 策略分析
一、进行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技术创新符合石油工程特征
作为石油工程行业的关键与灵魂,技术指导着石油工程的发展方向,影响甚至指向石油工程的核心竞争力。石油工程的长足进步需要技术创新来奠定其技术基础。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就是石油工程的一个特征。技术创新与拥有核心技术是作为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石油工业的一个源源发展的生存之本。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断的督促着石油行业要取得绝对的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技术创新符合石油工程的特征。
2.技术创新符合石油工程的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参与全球的经济循环以及竞争,中国石油行业在面对着全球的市场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要应对严峻的挑战。残酷的市场竞争在不断的冲击着中国的石油工程项目的进步,着就决定着要从服务以及技术两个层面进行创新,根据市场发展重新确定石油工程的长远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的石油工程呈现着很大部分的技术层面的缺陷,没有创新的方法以及创新的意识。所以必须要运用创新技术才能改变我国石油工程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技术水平的现状。
3.技术创新来源于技术的重要作用
创新与技术是提高石油产品质量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赢得更大市场以及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因素。进行技术创新会带动对于技术层面的资金人员投入、对于技术资源的更高水平的指挥与调配、提高石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丰厚成果与益处是对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一个巨大的驱动力。
二、石油工程技术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整合技术资源的能力,高素质人才短缺
众所周知,石油工程一直是关乎我国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代表,像中石油、中石化等等。这也决定着中国石油工程受着原有的经济制度的惯性制约,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是石油工程技术资源系统的一个弊端。这造成了石油工程的效率极大的降低、资源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技术资源的封闭使用以及重复利用。技术服务对于石油工程的积极正面作用难以发挥出来。除此之外,石油工程的高级素质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瓶颈,对于石油行业来说。在素质层面,我国技术创新型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石油工程的创新型人才大多是初级或者中级人才,而用于世界尖端技术的处于科技前沿的高端人才缺失严重缺乏,人才的特点是确是没有综合性、创新型以及继承性。
2.没有科学的创新制度
因为我国石油产业工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存在着相对落后的运行机制,着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研发部门仅仅是石油机构的一个内部部门,没有高效科学的研发体系以及缺乏这个研究体系背后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激励。再加上整个石油研发机构背后没有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培育制度创新的土壤与温床,有的只是适当性的调整层面的技术性改革。这就难以真正激发出技术人员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没有石油工程创新技术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没有科学的创新制度是制约着中国石油工程的创新的制度枷锁。
3.没有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
当今中国的石油工程虽然在特色技术上有着一定的发展,但是石油工程的整体科研技术实力与世界发达国家得到程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尖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巨大。除此之外,我国对于石油行业的技术创新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研发流程,对于市场信息管理以及决策方面也存在着误差,着大大的阻碍了石油行业对于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降低了管理效率。滞后的信息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慢节奏的市场调节能力,市场反应的灵活性较低。
三、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策略
1.培养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作为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以及经济发展命脉的关键产业,石油工程要想实现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人员的努力与智慧。为了打造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就要培养一支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重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导向作用,在进行资源能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要面向国内外的市场。提升技术人才的服务、管理以及技术等能力,培养有核心竞争能力以及经济实力的石油工程人才队伍。除此之外,技术创新还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与培养,做到内涵与外延的充分结合,将企业的综合实力作为着力点。加大对于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研究与培训,与科研高校联合,打造科研高校的人才培养基地。
2.加大对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政策投入力度
加大对于石油工程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是保障人才队伍、增加科研设备、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的一个重要方法。资金是项目的血液,只有资金充足、政策支持才能够改革管理体制以及技术投入体制。加大技术研发的风险管理,提高科研的使用效率,形成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多元化的资金融资环境,保障技术创新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
3.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
健全完善的技术创新体制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投资领域,构建以技术为首要目标的技术创新体制。加强对于知识产权以及技术质量管理,实现岗位技术的程序化以及有形化。
4.建立信息企业内外信息交流平台
我们步入一个信息与电子化的时代,任何行业和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和使用。中国石油工程的技术的更新和创新必须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让我们利用信息加强我们对最新前沿的石油工程的了解,也便不断的加强充实自我,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行创新。
四、总结
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是实现石油行业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析完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石油工程的技术创新的问题现状之后,本文针对中国石油工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但是如何实现石油行业的技术创新依然是当今石油技术人员需要下大力气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参考文献
一、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加强创新方法工作,切实做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其次,科学方法的突破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方法和核心技术,降低对国外方法和技术的依赖,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科学工具的创新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实现发明创造的必要手段。科学工具是最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一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工具。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工具,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工具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党的*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创新方法工作重视相对不够,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自主创新成果较少,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极其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创新方法工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立足国情、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大力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发展。
创新方法工作要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逐步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跟踪模仿、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培养一大批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型人才,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方法和工具支撑,大幅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大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一是,重点从“娃娃”抓起,不断总结完善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投入科研工作,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一批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继续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手段,促进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有效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具,增强创新素质与技能。
加强素质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建设一批实习施训设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新方法继续教育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熟练掌握创新方法的人才保障。
(二)加强科学方法的研究、总结和应用。
着力推动科学思想和科学理念的传承。通过科学大师科普展览馆和筹建我国科学大师网上在线档案和数据库等模式,对我国当代科学大师的科学思想、科学理念进行挖掘、整理与传承。
大力开展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应用。一方面,动员组织各有关学术团体、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广泛参与,按照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对各学科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归纳、总结,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与方法研究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分阶段、分学科逐步完成涵盖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科学方法大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方法的广泛利用,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
积极推动一批急需科学方法的研究。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实施及一些热点问题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新兴学科、衍生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领域急需科学方法研究,催生一批原始创新性的重大成果。重视在科学方法研究过程中创造知识产权,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
积极开展科学难题和技术难题的征集活动。着重开展“10000个科学难题”和“10000个技术难题”征集活动,提出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明确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培养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加强科学思维,探索创新方法。
(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推进技术创新方法的引进与发展。针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需求,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推广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进化模式与路线、冲突解决原理、效应及标准解等TRIZ中成熟方法在企业的应用;加强技术创新方法知识库建设,研究开发出适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软件工具和平台。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工作。编制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教材,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择优选择部分省(市)区域和行业,以及创新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训,特别是推动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训,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工程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的挖掘、总结和推广工作。
推动企业形成关注创新、践行创新的良好氛围。发挥企业职工的首创精神,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技术创新活动;积极鼓励和表彰对企业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科技标兵;将学术团体资源引入企业,深化“厂会协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四)着力推进科学工具的自主创新,逐步摆脱我国科研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
加强科学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鼓励创新思维,突破传统理念,开展科学仪器的新原理、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催生一批原创性科学仪器设备。
积极推进重要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自主研发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共性、核心关键部件,带动科学仪器设备相关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兴领域的需求,自主研发相关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与大科学装置配套的重要科学仪器,提升现有重大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强试剂、软件模型、样品前处理设备等科学仪器辅助设备的研究开发,有效解决我国科学仪器设备配套性不足的问题。
加强科学仪器升级改造技术研究开发和二次创新。坚持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充分挖掘现有科学仪器设备潜能和利用水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并推广应用;在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产生的科学仪器设备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化和应用研究,增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二次创新,大幅提升国产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水平。
积极推进国产科学仪器的应用。一方面,进一步研究运用政府采购、产学研结合、科技金融等政策措施,出台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大幅度提高现有科学仪器成果的市场转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工作,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科学仪器的知名度。
(五)推进创新方法宣传与普及。
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强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重大进展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弘扬科学与创新精神,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创新方法的意识,为开展创新方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创新方法工作。联合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推广创新方法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学术团体的资源优势,广泛深入开展创新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企业科协、工会的有利条件开展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相关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创新方法。将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学方法的普及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科学方法的推广相结合,全面推动创新方法的普及。
(六)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创新方法交流。通过组建创新方法相关学术团体,创办学术杂志以及举办创新方法论坛等措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各界人士对创新方法的重视和参与。
加强创新方法的国际合作。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国外先进的创新方法的理念、模式,积极开展创新方法相关领域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性,将创新方法作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创新方法工作的协调、咨询机构;制定推进创新方法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方案,切实推动创新方法工作。
(二)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投入,为创新方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必要的财税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创新方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