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40:11
导语:在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学原理:通过理解创业精神的概念,初创者就能够对他们所发现的创业机会做出评估,并且能够利用机会,开展创业活动,造福他人。
创业者所要具备的特质
讲这个话题之前,可以例举一下自己过去曾经遇到过的难忘的生活情形和处境,回忆一下自己是如何应对生活状况的变化,从中寻找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特质。
人的一生要面对众多不同的生活处境。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换,你、你的家人、你所处地地区乃至政府部门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各异。自然环境、法律、金融部门、劳动力市场上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你的处事方式。在全球化浪潮下,即使远离你居住地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可能对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特质之随时准备应对挑战
在任何环境下,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创业精神的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质就是,他们随时准备积极应对新状况的挑战。他们第一步是研究、分析并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由此能清晰认识到面临的新挑战;第二步是找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并从中选择出最佳方案付诸实施。
特质之惯于充当领导者
每个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有应对挑战并从中获益的潜能,前提是他们必须具备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然而在现实中,面对挑战,大多数人却反应迟钝或者习惯于尾随别人行事。具有
创业意识的人通常是行动导向性的,惯于充当先行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特质之认知机遇抓住机遇
通过在异常情形中采取积极行动,人们能够在物质或心理方面获得收益。在新环境中,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比普通人反应更快,他们能够认知机遇,当机会来临时能够紧紧抓住它。他们天生具有冒险精神,并随时作好准备,因此行事往往超前于其他人。
特质之行动迅速决策果断
具有创业精神的人的一个关键特质是,面对新环境时能立刻采取行动。他们决策果断,制订并实施明确的行动方案。
特质之行动迅速决策果断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们需要利用各种工具(理论、技能和知识)。通过适当的规划,人们能够识别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心理方面的),同时能够了解自己现有的资源去及需要去争取的资源。
特质之创新意识和忍耐力
创新意识和忍耐力是创业者的另外两个关键特质。一旦明确目标,他们会尝试各种新方法去实现它,并且决不轻易放弃。
未来你所处的新环境可能会给你带来许多机会,其中一些有可能转化为利润丰富的商机,会被你变成利润丰厚的企业。在任何环境下,取得成功是你的职责。为此,你必须谨慎思考,明确未来的人生目标以及实现该目标的路径。积极地面对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将帮助你充分发挥你的才能。
创业所需资源
创业者运用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来实现他们的商业想法。经济资源包括资源和设备;人力资源包括精力、技能、知识和时间。
经济资源
资金 为获得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资金是不可或缺的。资金的真实价值在于它 预期能够带来的收益。
设备 设备的价值在于它的使用效率,不过,即便最好的设备,脱离了人工操作也无法独立发挥作用。
人力资源
精力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保持充沛精力的必备条件,为此要保证充实的营养、休息和锻炼。个人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影响,要有积极的心态和明确的目标。
技能 技能是个人通过“干中学”培养出来的。任何人只要努力都能够实现。技能有多种,诸如日常实用技能、职业技能及娱乐技能。
知识 热爱生活、积极求索,激发学习兴趣。阅读、观察和倾听都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发展诸如听、说、读、写等交流技能来获得某种知识。
时间 时间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其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余下来的用于从事能带来满足感的娱乐活动及特殊爱好。
创业的动机
俗话说,上帝从不垂青无准备之人。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对事业充满激情的人来说,市场经济为其提供了盈利的机会。自由企业制度的本质是竞争。竞争使人们更加努力工作,而不是停滞不前。
独特的商品或服务会增强竞争力
这种竞争使消费者的选择多元化,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当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货币被作为选票投给消费者中意的商品或者服务。那些不受消费者喜爱的企业最终将倒闭。因此,追求成功的商人倾向于提供一些独特的商品或服务,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商人的工作就是能够成功地提供更优质的产品、额外的服务或者通过其他的方法提高其竞争力。每年总是有很多企业倒闭,又有很多企业获得成功。那些获得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够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婴儿出生,这些婴儿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蕴含着无数的商机。如果现有的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那么就会有新的企业诞生,并且迅速发展。
把握住机会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一个成功的商人不一定必须是最优秀的经理或拥有最大的商场。成功是相对的,如果你能够先于别人发现市场机会,并且能够把握和利用机会,那么你就能够在竞争开始时处于领先地位。
任何人,只要具有想象力和勇气,勇于进取,敢于承担风险,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通常都会成功。任何商机中都蕴含着风险,为了降低创业失败的几率,创业者必须要具备基本的技能、知识和特质。
机遇也是创业成功的一个要素,有些创业者十分幸运,但只有运气是远远不够的。
创业者在创业中的作用
1.创业者的作用之一是开创企业。没有创业者就没有企业。创业者都能够识别出市场机遇,并将之转化为现实的商业机会。
2.创业者为企业筹措资金。在发现商机后,创业者就要融资。个人储蓄只是资金的一个来源,更重要的融资方式是获得贷款。
3.创业者的另一个作用是管理企业。管理职责涉及面很广,如组织、协调、领导、招聘、奖励、评估、市场营销、人员管理等。
4.创业者要承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因为资金是由创业者筹措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创业者要承担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5.创业者的工作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和财富。创业者的活动支持了竞争和市场经济体制,而这一体制有利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创业是确保革新和创造力的有效机制。
(下节课预告:为什么要创业)
创业的作用
A能够:
创造工作岗位
促进有序竞争
创造财富
促进繁荣
带来创新和改革
促进百姓生活提高
社会进经济增长
B能够:
发掘市场机会
寻找资金和其他资源
经营和管理企业
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个创业者
是通过发掘市场机会成为企业的发起者和
创始人
是资源的调配者
要组织和管理企业
承担所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通过努力获得收益
创业收益
自我实现或者自我满足
具有自由感或者独立感
使自己获利
使他人获利
创业成本
时间
精力
社会生活受限(比如运动和闲暇的时间更少)
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会更少
资本投资
创业活动的特征
开放的市场经济
私人企业
发掘变化
增加价值
产品/服务的需求
新的领域
个人的进取心
竞争
不确定性
摘要:女性创业者个人特质与其创业发展绩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创业女性的抽样调查,得出女性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越高,就越有可能取得更高的创业发展绩效;学历对女性创业发展绩效有显著影响,与创业不成功者相比,女性创业成功者多具有自我效能高、情绪智力高、学历高的“三高”特质。
关键词:女性创业;个人特质;创业发展绩效
Abstract: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entrepreneurs have a certain relevance with their business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Through a sample survey of women entrepreneurs, we get that the more self-efficac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h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higher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education of female entrepreneur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many un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successful female entrepreneurs have high self-efficacy,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Key words:female entrepreneu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business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女性创业创造了市场空间,女性创业者成为新生经济力量,但问题也很明显:女性创业者与男性相比仍是少数,并且由女性创业的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创业发展绩效偏低;女性创业多局限于服务业,很少涉足高利润的IT技术及生物化学等行业;女性创业发展的信心不足。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15个行政区域的创业女性进行了抽样调查,厘清女性创业者个人特质与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为女性创业者通过改变个人特质来实现创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本研究的理论背景
创业者的个人特质是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学者们对创业者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两性比较,并对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创业生存/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创业者人力资本的两性比较。Birley等人(1987)作了两性创业者教育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女性和男性创业者教育水平相似,但是受教育的内容有差异[1]。Brush,Hisrich(1991)等学者将女性创业者描述为大学教育水平,更多地是接受文科教育,而不是商业、科学或工程方面的教育[2]。女性创业者比男性创业主有着更少的产业经验[3],Carter et al.(1997)为这个观点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女性被局限于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业及房地产业之内,女性创业的企业在其它产业领域的生存率较低,如制造产业和高技术产业[4]。女性通过管理经验来获得人力资本的可能性更小。在2005年,全球财富500强企业董事席位只有14.7%为女性所拥有[5]。女性大多数占据管理职位中的参谋职位,而男性占据对损益负责的直线职位。同样,女性缺乏与创业经验相关的人力资本[4][6]。对加拿大小企业的研究显示只有30%的女性以前创办过企业,而男性的对应数据是57%[7]。
2.创业者人力资本对创业生存/发展的影响。Boden etc. (2000)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比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生存率高6%,创业公司的生存率受男女创业者的经验的影响,女性通过工作来积累与创业相关的人力资本不占优势[8]。研究显示产业经验与产业内创业企业的生存/成功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4][9-11]。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创业者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从而实现创业生存和发展。风险投资者重视寻求创业者和创业公司的“管理”水平,创业者以前是否有开办企业的经验,创业者在营销、管理、领导及决策方面的成功经验[12-13],有上述经验的女性获得风险投资的可能性更大。胡怀敏等(2006)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技术,从人力资本视角观察女性创业,发现中国女性创业者的教育背景对女性创业有影响,但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掌握的某项特殊技能比起单纯的高学历更可能促进女性创业并取得成功,是人力资本存量的结构而不是人力资本存量本身对女性创业有影响[14]。
3.对研究现状的简评。虽然有研究已关注创业者个人特质与创业生存/成功之间的关系,但最终着眼点依然在两性比较层面,并没有专门针对女性创业者进行研究,更没有比较创业发展绩效较好的女性创业者与创业发展绩效较差的女性创业者在个人特质方面的差异。
就创业者人力资本的两性比较研究文献而言,研究者通常从创业者所受的教育及培训、创业者的工作经验以及创业者的个人特质等维度衡量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其中个人特质部分又重点关注创业者的自我效能,很少有研究文献关注女性创业者的情商或情绪智力的水平对其创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如果将女性创业者分为较成功的和较不成功的两类,其中较成功的女性创业者指获得良好创业发展绩效的创业者,那么较成功的女性创业者与较不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在个人特质方面有何不同之处,前人的文献亦没有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做出很好的解答。本文拟跳出传统的对男女创业者的个人特质进行两性比较的思路,关注成功女性创业者与不成功女性创业者相比更加具备的个人特质,以及女性创业者的情绪智力及自我效能等个人特质与其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
二、研究问题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寻成功女性创业者的个人特质以及这些个人特质与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而创业者个人特质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创业者的智商、情商及自我效能水平都是创业者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既有文献对创业者所受的教育及培训,创业者的工作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创业者的情绪智力水平及自我效能水平与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研究较少。除创业者个人特质会对创业发展绩效产生影响之外,创业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创业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抚养情况、老人赡养情况、学历①、政治面貌、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可能影响创业发展绩效。成功女性创业者之所以成功,可能是由于她们比不那些不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在某些个人特质方面有过人之处。这些过人的个人特质究竟是什么,综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女性创业者的情绪智力与自我效能对其创业发展绩效有何影响;(2)女性创业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抚养情况、老人赡养情况、学历、政治面貌及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创业发展绩效有何影响;(3)成功的女性创业者比不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在个人特质方面有何过人之处。
三、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一)概念界定
1.情绪智力。在情绪理论以及多元智力的基础上,Salovey和Mayer(1990)[15]这样定义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监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和行动的能力。”戈尔曼(Goleman,1995)[16]将智商和情商区分开来,认为情绪智力是“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进行自我激励、有效地管理自己以及与他人关系中的情绪的能力。”戈尔曼还认为人们的情绪智力水平并不是出生时就固定不变,也不是只在童年的早期才会发展,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习得的,而且随着人们生活和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发展。也就是说,学习在情绪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类的情绪智力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持续增长。由于戈尔曼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有着清晰的维度,可操作性较强,本文采用戈尔曼的定义。
2.自我效能。学者们通常使用的对自我效能的正式定义是班都拉(Bandura,1982)[17]早期的一个陈述,即个体关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采取一系列必要的行动去处理未来的某些情境”的一种判断或信念。班都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把社会/环境的、认知的因素,与行为本身结合起来,解释了心理机能在外界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作为内部个体因素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变量,并讨论了行为模式。环境、个体认知特点及行为产生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班都拉特别强调,自我效能对自我影响的心理机制作用最为广泛,也最为重要。“除非人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并能够阻止不理想结果的发生,否则他们就没有行动的动机。不管其它动机性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都植根于一个核心信念,即自己有能力实现理想的结果。”斯塔科维奇和鲁桑斯(Stajkovic and Luthans,1998)[18]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或自信心),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能够调动起必需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行动。”这个定义认为自我效能是特定情境下的自我效能,涉及到特定任务和背景中的行为有效性。近年来一些自我效能的研究者们把班都拉的一般性自我效能概念视为自我效能的一个维度,认为除了特定性自我效能,还存在一种一般化的自我效能,反映人们对自己在各种各样的任务环境中成功完成工作的信念。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本研究采用班都拉的一般性自我效能概念界定。
3.创业发展绩效。Kirzner认为创业发展虽然是企业层面的结果,但它同时反映了创业者个人的发展绩效和创业企业的发展绩效[19]。由于创业者个人发展绩效不易测量,且个人发展绩效最终将体现在创业企业的发展绩效层面,所以本研究将创业发展绩效界定为创业者所拥有的企业的发展绩效。这种发展绩效又可分为组织体的发展(organic growth)和非组织体的发展(non-organic growth)两个维度[20]。组织体的发展指企业规模的扩大(具体指标有固定资产及员工的数量),非组织体的发展指通过战略联盟或网络集群获得成长,可能体现在利润或销售额等指标的增长上,但企业的固定资产及员工数量并不一定增长。
(二)研究假设
人口统计学变量中除年龄、学历及专业被研究者经常提及外,其它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创业者的婚姻状况、子女抚养状况、老人赡养情况及政治面貌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很少被提及。女性创业者负有创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有独特的社会性别角色及不能推卸的家庭责任,可以合理地假设,其婚姻状况、子女抚养状况及老人赡养情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可能会对女性的创业发展绩效产生影响。
假设1:女性创业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抚养情况、老人赡养情况、学历、政治面貌及专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创业发展绩效有显著影响。
创业者在与人相处时以及遭遇创业失败时的情绪控制能力对其创业发展有重要影响。Shepherd(2004)认为情绪智力(情商)能帮助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经验[21]。如果创业者因失败而陷入悲伤的情绪沼泽不能自拔,就不可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进而也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业发展。创业者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是非结构化的,应避免焦虑、沮丧及脆弱等负面情绪,保持平和、放松及自信等正面情绪。Lister(2003)在其对性别与公民行为的分析中指出男性公民被认为是理性、抽象、独立、积极及强大的,而女性公民角色往往被局限在家庭领域,被认为是情绪化、非理性、依赖及被动的[22]。女性的情绪波动较男性大,但在人际沟通中调整他人情绪的能力较男性强。
假设2:女性创业者的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其创业发展绩效越好。
创业之路充满着风险或变数,需要创业者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水平,即相信自己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境下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Krueger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能够预测创业发展意愿[23]。Zhao等人(2005)证明了创业相关课程的学习经验、以前的创业经验以及敢冒风险的个人特质通过影响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进而影响其创业发展意愿,自我效能在三个前因变量及创业发展意愿的关系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24]。根据Lumpkin和Dess(1996)的观点,创业者的自我效能与创业者的思维模式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创业发展意愿,再进而影响创业者的发展绩效。创业者发展绩效的提高又具体反映在创业者自治能力、革新精神、敢冒风险的意识及进取心等方面的提升上[25]。虽然Lumpkin等人的研究着眼于创业者的个人绩效,但综合研究者的观点,可以合理地假设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也会影响创业者所拥有的企业的发展绩效。
假设3:女性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高,其创业发展绩效越好。
较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其情绪智力及自我效能水平是否比较不成功的女性创业者更强?如果假设2及假设3得到验证,则进而可以验证以下假设。
假设4:成功女性创业者相对于不成功的女性创业者而言,拥有较高水平的情绪智力及自我效能。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性方法设计,通过向女性创业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女性创业者的相关资料,然后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一)量表选择及问卷设计
根据戈尔曼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自我觉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共情及社交技能。由此,研究者编写与这五个方面相对应的语句:(1)您能够认识自己情绪上的变化;(2)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利于工作;(3)您能够克服负面情绪,坚持追求理想中的目标;(4)您能够敏感地觉察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5)您能够引导他人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形成社交网络。测量尺度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被调查者根据以上语句与自身情况符合的程度选择“不赞同”、“不太赞同”、“一般”、“较同意”及“完全同意”选项。五个题目共同测量一个因素,解释的方差为62.17%,Cronbach α系数为0.845,显示由五条语句组成的“情绪智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自我效能”量表采用被广泛使用的班杜拉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由10条语句组成:(1)如果您尽力去做的话,您总是能够解决难题;(2)即使别人反对,您仍有办法取得你所需要的;(3)对您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4)您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如其来的事情;(5)以您的才智,您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6)如果您付出必要的努力,您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7)您能冷静地面对问题,因为您很信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⑧面对一个难题时,您能够找到好几个解决办法;(9)有麻烦的时候,您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10)无论什么事在您身上发生,您都能够应付自如。测量尺度同样采用利克特五点量表。10个题目共同测量一个因素,解释的方差为53.17%,Cronbach α系数为0.899,显示由10条语句组成的“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创业发展绩效分为组织体的发展和非组织体的发展两个维度,组织体发展的代表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及员工数量的增长等,非组织体发展的代表指标包括利润或销售额的增长等。利润指标涉及企业机密,难以通过问卷获得真实信息。本研究整合销售额增长与资产增长的指标,选用创业企业“年均净资产增长”和“年均员工数量增长”这两个指标来测量创业发展绩效。
(二)样本的选择与回收
本调查采用典型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选取武汉市为典型城市,然后对武汉市下辖15个行政区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处于九省通衢地理位置的武汉市不仅是工业重镇,商贸及服务业也非常发达,女性创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武汉餐饮服务业的女性创业者们在全国的服务业界都享有声誉,所以有充分理由选取武汉市作为女性创业研究的代表性城市。武汉市下辖15个行政区域(包括武汉市7个城区,6个远城区以及2个开发区),每个行政区域随机选取35位女性创业者,共发放问卷525份,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达79.2%,有缺失项的问卷随机分布于各行政区域。
五、研究结果
(一)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
分别以人口统计学因素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抚养情况、老人赡养情况、学历、政治面貌、专业等为自变量,以创业发展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除学历对女性创业发展绩效有显著影响外,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创业发展绩效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如果以学历为X轴,创业发展绩效为Y轴进行曲线拟合,可以发现女性创业者学历越高,创业发展绩效越明显,而且拟合曲线还会有一个拐点,即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女性创业者创业发展绩效增长更加明显,呈很陡的线性态,而本科以下学历的创业发展绩效增长曲线则相对平缓,说明本科教育是女性创业成功的一个关键拐点。发现学历对创业发展绩效有显著影响,尤其本科学历是创业发展绩效的显著分界点。该统计结果说明,女性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越高,就越有可能取得更高的创业发展绩效;相反,女性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越低,创业发展绩效就越有可能不理想。假设2及假设3得到验证。
(二)成功女性创业者须具备的特质
前面通过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学历与创业发展绩效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但是这些特质是否是导致女性创业者成功或不成功的关键特质需要作进一步分析。以对创业发展绩效的影响比较显著的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学历与创业发展绩效一起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分成了两类:类别Ⅰ和类别Ⅱ,如果根据创业发展绩效的优劣对创业成功与否进行定义,把类别Ⅰ称为创业不成功者,把类别Ⅱ称为创业成功者。比较创业不成功者和创业成功者在自我效能、情绪智力和学历上的得分可知,创业成功者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得分普遍较高,类别Ⅱ(创业成功者)明显高于类别Ⅰ(创业不成功者),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创业不成功者相比,女性创业成功者多具有自我效能高、情绪智力高、学历高的“三高”特质。这一发现对于女性创业者是富有意义的,它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女性创业者最应该提升哪些个人人特质。
六、讨论与建议
关于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创业发展绩效的关系,女性创业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抚养情况、老人赡养情况、政治面貌及专业对创业发展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创业者可以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并不会因子女及老人赡养等家庭负担而影响自身的创业发展。各个年龄段及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年女性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创业的领域,导致年龄和专业对女性创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学历”是反映创业者人力资本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也被包括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统计结果显示“学历”对创业发展绩效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是否受过本科教育甚至成为女性创业发展绩效的一个分水岭,这充分地说明女性创业者要想发展自己的事业,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全面的素质。大学本科学历教育之所以成为女性创业发展绩效的重要预测指标,是由于大学教育的本质是通识性教育,可以拓宽女性创业者的视野,使女性创业者拥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及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学历较低的女性创业者应提高升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大学教育来补充知识及开阔眼界,以获得好的创业发展绩效。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情绪智力技能的女性创业者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情绪智力技能包括自信、共情、取得成就的需要、持续的改进、影响力和团队合作。和天赋智商不同,基于情绪智力的技能是习得的能力,即通过学习可以得到提升。情绪管理对女性创业者而言尤其重要。女性创业者在情绪智力的某些维度上优于男性创业者,如女性更易于共情,能比男性更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但在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及自信等维度上女性尚不及男性。女性比男性的情感更加细腻丰富,相应地,女性也更易于感情用事,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可能对理性的创业行为形成致命的威胁。政府相关机构(如妇联)应开展专门指向提高女性情绪智力技能的培训课程,使女性创业者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敏锐地察觉到他人情绪的变化,在人际沟通中抢占先机。
女性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与创业发展绩效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女性越有可能获得好的创业发展绩效。由于女性的自我效能水平普遍较男性低,成功意识较男性弱,所以提升自我效能水平也是女性创业培训的重点。很多优秀女性缺乏不愿意进一步发展壮大是因为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勇气和决心。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变化速度加剧,贪恋目前的安逸,会错失企业发展的良机。随着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那些不能及时发展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抛弃,所以女性创业者们应有意识地提升自我效能水平,政府相关机构也应通过宣传及培训等活动帮助创业女性提高自我效能,让女性创业者摒弃“女不如男”的陈腐观念,抓住商机,突破自我,实现创业发展。
注释:
① 人口统计学变量“学历”是反映创业者人力资本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Birley, S., Moss, C. and Saunders, P. Do women entrepreneurs require different trai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12, 1987: 27-35.
[2] Brush, C. G. & Hisrich, R. D. Antecedent influences on women-owned business.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1991,6(2): 9-16.
[3] Brophy, D. Financing the new venture: a report on recent research. In D.L. Sexton and J. Kasarda (eds)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Entrepreneurship.Boston: PWS Kent,1992:387- 401.
[4] Carter, N.M. and Allen, K.R. Size determinants of women-owned businesses: choice or barriers to resources?. Entrepreneurship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1997,(9):211-220.
[5] Catalyst. Catalyst census of women corporate officers and top earners and Catalyst census of women board directors. catalyst.org, 2005.
[6] Cromie, S. and Birley, S., Networking by female business owners in Northern Ireland,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1(8):237-251.
[7] Cliff, J.E. Does one size fit all?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s growth, gender and business siz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13):523-542.
[8] Boden, R. J., Jr. & Nucci. A. r. On the survival prospects of men’s and women’s new business ventur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15(4): 347-362.
[9] Cooper, A.C., Dunkelberg, W.C. and Woo, C.Y. Survival and failure: a longitudinal study.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Wellesley, MA: Babson College, 1988:371-395.
[10]Bruderl, J. Preisendorfer, P. and Ziegler, R. Survival chances of newly founded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2,(57):227-242.
[11]Cooper, A.C., Gimeno-Gascon, F.J. and Woo, C.Y. Initial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as predictor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4(9):225-237.
[12]Wright, M., Robbie, K. and Ennew, C.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serial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7(12):227-249.
[13]Fried, V. and Hisrich, R.D. Venture capital research: past, present & futur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88(13):15-29.
[14]胡怀敏,肖建忠.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女性创业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15]Slovey P.,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1990(9):189.
[16]Goleman D. 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17]Bandura A.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2(37): 122.
[18]Stajkovic A.D.Luthans 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Self-Efficacy: Going Beyond Traditional Motivation and Behavioral Approache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8,26(4): 66.
[19]Kirzner,I.M. Discovery and the capitalist proc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20]Reshmi M. The growth pattern of women-run enterprise: an empirical study in India,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 2002,7(2): 217-237.
[21]Shepherd D.A. Educating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about Emotion and Learning from Failure,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2004(3): 274-287.
[22]Lister,R. Citizenship, Feminist Perspective, Houndmills:Palgrave, 2003.
[23]Krueger N.F.Brazeal D.V., 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preneur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183):91-104.
经典的创业意向影响模型分别为Shapero(1982)提出的创业事件模型和Ajzen(1991)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本文将两个理论模型相结合并进行简化,保留基本框架,将创业认知和创业合作作为影响创业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将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本文对创业认知、创业合作、个人特质及创业意向都设计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通过各个问题间的相互联系研究创业认知及创业合作是如何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意向的,并且研究个人特质是否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产生影响。上图是本文研究的模型构建:创业认知和创业合作对创业意向有影响作用,个人特质作为大学生的先天条件会增加创业认知及创业合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将利用大学生创业者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技能积累形成的与创业活动相关的认知内容,利用创业者所表现的独特认知偏差作为其在创业行为及创业决策过程中的依据,从创业认知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创业者认知的内容、创业的资源、合作的意愿对其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以及产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同时,本研究继而将个体层面的因素作为调节变量,考虑不同特质的人群对创业意愿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认为创业意向应界定为创业者由于具备某些内外部资源而产生明确创业想法的意识形态,并且该想法会驱动创业者不断创新向前,创业意向的不同会导致创业者未来的创业形式、创业方向都有所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创业认知可以显著影响创业意向;本研究将创业认知定义为创业者对机会的判断、把握以及在对环境进行考量后,结合自身的知识架构、经历背景,可能会对个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的决策。H2:创业合作(资源)可以显著影响创业意向;创业合作是创业形式之一,主要与创业者具有的资源紧密相关。本研究认为创业合作应该被定义为在创业的起初或者中间过程中选择一个甚至多个伙伴合作,增加创业成功的几率以及降低创业投资的个人成本及风险。H3:个人特质可以显著提高创业认知及创业合作(资源)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近几十年,创业研究针对创业者个人特质及其心理特征进行探讨,但缺乏统一而稳定的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认为创业者个人特质是其产生创业行为的动机因素之一(Collins&Moore,1964;Brockhaus,1980;Hisrieh,1986)。
二、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参考《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叶映华,徐小洲著,2010)一书中与本文涉及变量的相关量表,确定了最终研究量表。本文采用SPSS17.0作为分析软件。此次的样本是参与填写调查问卷及参与访谈的宁波市在校大学生,共下发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70份,经过分析和整理后,剔除废卷(包括不属于宁波市范围的答题者、漏答、错答与不认真作答)109份,有效问卷共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6.8%。
三、统计结果分析
(一)统计分析
在有效问卷中,男生201人,占问卷总人数的55.7%,女生160人,占问卷总人数的44.3%。文科生188人,占总人数的52.1%,理科生135人,占总人数的37.4%,工科生38人,占总人数的10.5%。大一学生37人,占总人数的10.2%,大二学生78人,占总人数的21.6%,大三学生139人,占总人数的38.5%,大四学生107人,占总人数的29.6%。
(二)可靠性分析
本文用SPSS17.0中的Cronbach’sAlpha系数测试问卷中涉及的四个量表的有效性,其中创业资源问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41>0.7,创业认知问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55>0.7,创业意向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71>0.7,人格特质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969>0.7,说明该问卷的可靠性很好,且四个量表都有效。
(三)假设检验
本研究用SPSS17.0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由于模型中个人特质被假设为调节变量,所以用Enter方法对创业认知及创业资源进行回归分析,而用逐步回归法对考虑个人特质因素后的整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加入了个人特质变量之后,模型2中的R平方值为0.587>模型1中的R平方值0.492,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提高了。因此,H3得到验证。在ANOVA的分析表格中可以看到模型1、模型2的Sig.值均小于0.01,验证了H1、H2及H3的假设。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及“创业合作(资源)”对其“创业意向”会产生显著影响;“个人特质”在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中扮演着调节变量的作用。大学生创业更多靠的是源于自身的创业激情和热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乐于在探索中成长的求知欲。新一代的大学生有了较之以往更多的创业机会,政府、高校和社会创业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创业的正能量,鼓励大学生参与并能逐渐成为创业人群中的主力军。
五、局限性与展望
关键词 创业胜任力 高校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Perspective
LUO Lie, YU Hong, CHEN Zepeng
(Students' Affair Office,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Guangdong 51506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oma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theory,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should have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interpersonal, market making,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business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nd promotion of six capabilities. This theory has a positive 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aim to enhance the college'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needs to ensure its ability to fit each other. To this end, the university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to enhance students' competence. These measures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entrepreneurs, creating a "double type" entrepreneurship teachers, build business support agencies and develop entrepreneurial student societies.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创业胜任力内涵
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源于人们对创业者特质的关注。一些研究者认为创业的成功同创业者的特质有关,完善的人格特质能够保证创业的成功性。企业家个人特质包括独特性、创新性、人格与心理特征、开拓新事业和谋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效果(李君,2010)。创业胜任力作为研究创业者特质的一个视角,在20世纪70年代受到学者的关注与重视。McClelland(1973)首先提出了“胜任力”( competent)概念,他把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认为这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创业胜任力能够帮助人们认识成功创业者的特质,从而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此,本研究将以创业胜任力为视角,探究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胜任力”(competent)概念由哈佛大学McClelland教授提出。创业胜任力反映的是个体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是创业者的核心能力(苗青,王重鸣,2003)。学者们对创业胜任力模型及特征维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绩效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同时,他们还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创业者的个体心理特征和认知行为。研究者发现自信和创新意识、不确定性容忍、风险承担倾向、内控倾向、成就动机等被认为是创业者一般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Shane,2000)。在创业胜任力研究中,Thomas(2002)综合了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式。他认为这一模式包括机遇把握、人际交往、市场决策、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六个维度。根据这一理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以这些内容作为基点,并以此形成完善与科学的教学策略。
2 创业胜任力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
2.1 构建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根据创业者胜任力模型,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是多维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应该建立多层次的体系。高校可以建立“知识教育—实践训练—实体操作”的三级创业教育体系。
知识教育体现为创业课程与创业知识宣传。创业知识教育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其市场决策、组织管理与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为此,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条件。在国外来看,国外开展创业课程教育较早,许多大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计划,这些课程覆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创业教育课程也已经细分为数十门课程。课程涵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系统的创业知识结构。为此,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建立相应的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同时,高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宣传。学校应该依托各种知识传播平台,对创业的理念、特点、风险与技巧进行全面的介绍。这对于优化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实践训练体现为创业比赛与创业活动。在创业教育中,创业比赛与创业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机遇把握、人际交往与市场决策进行有益的训练。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对市场机遇进行把握与利用,而且还需要同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与协调。为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关注与重视创业训练, 并促进学生将创业知识迁移到创业实践之中。比方说,高校应该认真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国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一活动中,国家将向立项的学生团队提供一万元的项目资金,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做好项目的宣传与申报工作,并在立项之后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扶持工作。这可以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实体操作体现为创业企业的运行。组织管理、战略实施和业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难以通过知识的宣传与简单的创业实践获得。创立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企业的实体操作是训练这方面能力的关键措施。基于此,高校可以在校园中成立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的创业实体操作提供平台。同时,高校还可以设立创业基金,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这些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并促使他们在创业实体操作中实现创业胜任能力的提高。
2.2 打造“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
个体创业胜任力要受到创业者能力的影响(Bird,1995)。创业教育师资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水平。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创业胜任力模式提出了满足创业需求的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求创业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拥有相应的创业实践。但是,我国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老师主要是商学院或者学生事务工作的老师。这些老师绝大部分缺乏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这影响了他们指导创业实践的效果。为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建立一支“双师型”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在校教师应该增强自身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能够丰富创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为他们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事实性的支撑。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创业者担任创业兼职教师。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个人担任兼职教师。这一群体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他们可以将自身的创业经验植入创业教育之中,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帮助。基于此,学校应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校友网络,聘请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创业扶持机构
创业胜任力其不仅仅强调的是内在因素,同时也强调创业环境与创业过程的相关性(木志荣,2008)。因此,除了创业者内在的综合素质以及创业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之外,学校同样也应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合理的创业教育理念的灌输与职能的转变服务于创业学生。这便要求高校建立专门的创业扶持机构,并依托这一机构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但是,我国不少高校将创业教育工作归属于就业指导中心,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和配备专门的人员。这极大限制了创业教育资源的优化。为此,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发展需求,重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化的创业扶持机构,并将其居于创业工作机制的核心。这一机构可以协调与整合全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同创业专业教师与团委、就业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联系,同其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高。同时,创业扶持机构应该配备相应的专职人员,保证工作开展的人力基础。专职人员能够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创业教育工作,并依据创业教育需求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可以提升创业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另外,学校应该对创业扶持机构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学校可以在每年进行预算的时候,对创业扶持机构的经费进行单列,这可以保证该机构具有充分的资金保证,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与提高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4 发展学生创业社团
目前,不少高校已经成立了学生创业社团,这些社团的成立对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高校应该积极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可以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培养学的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学生创业社团管理所需要的人际与协调能力也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学校可以积极发挥学生创业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其打造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托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把握机遇、市场决策、战略实施与业务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创业社团的构成是学生,其对学生喜欢的创业活动类型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为此,高校可以积极支持学生创业社团开展各项创业实践与创业比赛,丰富创业的教育主体,推动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学校可以从资金与专业指导两个方面对学生创业社团进行扶持。资金支持能够解决学生创业社团的资金问题,使活动的开展具有更为稳固的经济基础。专业指导则能够保证活动的方向与效率,增强活动实效,为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提供更为专业的机会与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君,陈寒松.我国创业环境研究的文献综述[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6:2-6.
[2] 苗青,王重鸣.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胜任力模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18-24.
[3] 毛翠云.创业胜任力综合测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3.
[4] Shane,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al Science,2000.11(4):448-469.
[5] Thomas W.Y. Ma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23-142.
关键词:三维资本;退役运动员;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7-100-03
我国实行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虽然在国际竞技体育的舞台上实现了振兴民族精神、扬我国威等实现我国强国体育的伟大梦想。但在举国体制下从事竞技体育工作的运动员们却缺少系统的战略职业规划,以至于在完成运动员这一阶段性工作任务之后,无法适应体育竞技场以外的职场环境。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希望通过对退役运动员的创业教育与培训,构建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为核心的退役运动员的职场竞争力。关于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前人做了很多研究,但大多是以社会环境及政策法规和就业岗位等领域的研究为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理解,退役运动员作为社会工作者,其自身的职业特点具有一定的职业独特性,此种职业独特性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运动生涯中已经根植在运动员自身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认识层面。我们在将创业教育与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规划相结合研究时,不难发现运动员精神与创业者精神惊人的相似,所以对曾经执着于竞技运动的运动员做创业教育与培训,构建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三维资本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退役运动员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涵及内在关系
经过研究国内成功转型的退役运动员案例,分析得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功转型的退役运动员可分为以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职业选择特征。首先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乒乓球运动员焦志敏等退役运动员为代表的出国求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以体操运动员李宁等退役运动员下海经商,再到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以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篮球运动员姚明等退役后选择求学这三个具有普遍特征的时期表现。退役运动员在这三个时期的不同选择,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给退役运动员所带来的不同机遇选择,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发挥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住了社会发展的机遇成功转型并发展。通过以上退役运动员成功转型的案例研究,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转型是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内在的关键要素,从而发现和把握社会发展所赋予的机遇,进而成功转型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一)退役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创业者精神”
运动员精神和创业者精神二者从精神层面上来讲具有相似之处,都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同时都具有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意识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对待选定的目标所表现出的自信、沉着坚持不懈;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乐观情绪、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及在困境中的自我复原能力等。这也从理论上奠定了退役运动员是具有创业者精神的特殊人群,而这种特殊人群所表现出的特殊精神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又叫作人的“心理资本”。
(二)退役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之二“创业者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莱兰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将此理论运用于退役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的创业者能力方面,则表现在退役运动员的个人能力素质应分为显性的基本知识、健康、资质和基本技能,隐性的职业意识、动机,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这两种能力素质的综合则表现为退役运动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者能力素质。此种能力素质的显性方面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培训等方法和渠道获得的,隐性素质则与人自身具有的文化、教育及自身的品行特征相关联。此种能力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又称之为“人力资本”。
(三)退役运动员的核心竞争力之三“创业者资源”
运动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在服役期间不会过多地思考社会资本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利益问题。而社会资本的积累又是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环境的特殊性质。退役运动员社会资本的积累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从小范围退役运动员群体内的社会关系层面考虑;其次,从群体内人际关系之间的拓展层面考虑积累社会关系;最后,从组织、集体和政府这些存在于宏观的社会层面社会资本来考虑。
(四)退役运动员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及内在关系
创业者精神、创业者能力和创业者资源这三个方面的要素共同构成了退役运动员核心竞争力,三者间内在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促使退役运动员成功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退役运动员自身的创业者精神和创业动机对他们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拥有较强创业精神和积极创业动机的退役运动员的心理资本水平也表现得比较高。在他们身上多年运动员职业生涯打造的运动精神与创业者精神很容易相通,对待周围环境变化所表现出的乐观情绪能够使他们在退役后扩大注意范围,更容易接受新环境带来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从而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而创业者精神与创业动机与外界环境的相融合,更能够激发退役运动员创业能力的发挥,进而提高个体人力资本的效益。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创业者能力素质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水平的高低,也将影响和制约退役运动员创业精神和创业机会的发挥和识别。所以如果退役运动员自身具备的创业者能力是导致了他们的成功的话,那么,此种成功的程度越高,则自身就越具有更加积极的创业精神的表现,反之亦然。
退役运动员的创业能力和他们所掌握的创业资源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度,创业能力的发挥依仗创业资本的协调;同时,创业能力亦能够提升创业资本的有效程度;再则,创业能力也将随着创业资本的不断积累而继续提高。所以退役运动员创业资本的累积能够增加其创业能力的优化,进而使其创业能力实现倍增。
退役运动员的创业资源与创业精神和动机之间的联系也是相当紧密的,相同创业动机的退役运动员,他们通过创业资源的有效沟通,彼此相互熟悉和了解,进而相互吸引,形成良好的彼此受用的正能量的网络传播平台。
总之,退役运动员的创业精神和动机、创业能力与创业资本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他们身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的存量和水平的高低将反映出竞争力的水平。所以,退役运动员身上所表现出的创业精神与动机、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源这三维资本可作为判断他们能够成功转型的关键。
二、三维资本在退役业运动员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一)创业者能力有助于提高退役运动员识别和把握创业机会
美国著名创业教育专家迪蒙斯的创业过程理论提到,“创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创业过程始于创业机会”。创业者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识别创业机会的程度,所以退役运动员的创业能力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经验、动机等要素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识别和评估创业机会。为创业机会而积极准备创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创业机会。从成功转型的退役运动员案例研究来看,我国大多数退役运动员成功创业仍然在体育领域,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所以,退役运动员的创业能力是其成功把握创业机会的关键,同时,创业者能力也等同于其在缺乏市场调研的前提下处理信息和识别潜创业机会的能力。
(二)创业资源有助于退役运动员在创业过程中获取信息
迪蒙斯的创业过程理论强调了“创业资源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必要保证”,创业者资源是退役运动员获取有效创业信息的必要途径。无论是潜在的运动员创业者,还是已经创业成功的退役运动员。他们需要依靠创业资源这个社会网络获取创业机会的有效信息。而创业资源通过有效的沟通,将会有助于退役运动员们发现更多的创业机会。所以,创业资源网络的信息传递和扩散是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的直接途径。创业者往往处在社会网络中心的位置,而且,此种关系网络越大,网络成员的素质也就越高,创业者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速度也就越快,准确性也越高。同时,创业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帮助退役运动员寻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从而降低其在创业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和交易费用。由于创业资本的关系特性,网络内成员间拥有相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彼此容易形成一定的义务感,能够从对方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行动,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三)创业者精神和动机在退役运动员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创业者精神与运动员精神是相似相通的,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充满信心、坚忍不拔等态度,都将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创业者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产生希望的源泉。进而,创业者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相反,一个自卑、消极的人是不适合选择创业这样艰难道路的。同样,创业动机对于创业者判别合作伙伴的创业目的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相同创业动机的人势必在共同创业的道路上会产生志同道合的协调和默契,也将为未来创业成功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源。最后,只有具有良好创业精神和创业动机的退役运动员创业者,才能具有适应环境的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基于退役运动员核心竞争力的三维资本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创业教育中退役运动员创业能力的构建
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显性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内容。此部分的提高主要依靠运动员自身有目的地通过后天学习、培训等渠道进行补充和积累,已获得相关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的资质认证,此项渠道已经成为运动员个体获得职业地位的重要因素。二是隐性部分的创业者动机、创业者特征和自我认知等内容。此部分内容主要依靠退役运动员正确对待环境的变化和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及熟知创业过程等方面获得,在心理上产生积极对待生活和事业的正能量,树立成功创业的典型目标,并为之努力规划和积极准备。对于退役运动员这一群体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加强他们个人创业能力的人力资本构建为基础,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创业教育中退役运动员创业资源的构建
创业资源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保障,是创业者竞争的优势条件,能够为退役运动员在创业过程中竞争生存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首先,获取创业资源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渠道是退役运动员家庭人员关系的网络。家庭亲缘关系形成的网络属于他们的“强关系网络”,此关系网络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创业会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退役运动员应该格外重视家庭亲缘方面网络关系的培养与维护。其次,退役运动员应注重在社会实践中扩大自身的网络关系维护。在从事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公益性活动和到企业进行短期的服务等行为都是退役运动员积攒创业资源的机会。因此。体育职能部门在组织退役运动员创业教育过程中,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教育和培训的过程。
(三)创业教育中退役运动员创业精神和创业动机的构建
创业精神、创业动机和创业者特质是决定创业者能否创业成功的深层次因素,针对退役运动员从事创业过程的实际环境,在其创业教育中有目的地构建退役运动员创业精神、创业动机和创业特质是创业教育过程的主要目标。
在为退役运动员开展的创业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以成功转型的退役运动员为榜样,分析他们的创业精神的内涵,了解成功创业者特质的具体内容,明确创业动机等,帮助他们树立成功创业的希望和信心,告诉他们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让他们了解当今退役运动员在离开竞技场之后依然是有价值存在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重新开创事业是艰难的,是需要比原来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艰辛,付出更长的时间来规划和行动。此时,勇往无前的胆量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将是退役原因成功创业的原动力。因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准备充足的退役运动员便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的挑战和机会,有的甚至能够运用外界环境的机会和挑战,重新创造利我的环境。
[关键词] 网络创业 创业决策 影响因素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重要性凸显,并日益得到人们关注,而国内关于创业问题的研究才刚起步。Davidsson(2001)指出创业研究存在个体、企业、产业或人口、地区、国家等不同分析层次,创业活动也可在不同层次进行。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于企业或公司层面,且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等实体创业研究。
随着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网上购物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再加上就业压力的增加,而网络创业门槛较低、投入较少,为不少待业人群提供就业机会。网络创业有四种形式:网络技术创业、网上开店、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网上自由职业者创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创业,尤其网上开店成为许多创业者建立新事业的第一步(葛宝山、王侃,2010)。目前,国内对网店的研究,多是关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与购买意向,或网店创业者的经营策略等(黄镇平,2008)。而创业者为何选择网络创业方式,影响其做出创业决策的因素等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二、创业与网络创业研究
1.概念界定
(1)创业
学术界对创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概念(朱仁宏,2004),但大致都是从创业者特征、机会识别与获取、新企业建立三方面界定。Gartner主张“创业是新企业创建的过程”,强调创业具有不同属性,如创新、独特性、组织创建、价值创造、自主雇佣等(张玉利,2010)。
经济学家柯兹纳在1979年发表的《知觉、机会和利润:创业理论研究》一文中首次指出创业是一个机会发现活动,且创业者对机会往往保持高度警觉性(苗青,2006)。Stevenson等(1985、1994)把创业看作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限制的机会追寻,是将不同资源组合起来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就是个体或团队搜寻、评价及开发市场机会进而创立新组织的行为过程(王玉帅,2008)。本文借鉴了机会学派的观点,将创业定义为发现、评价和利用机会创造价值的决策过程。
(2)网络创业
网络创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创业形式,是指创业者在互联网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发现机会、努力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新兴创业方式,从经营方式看,网络创业/网上创业属于电子商务范畴(周常青,2007)。网络创业实质就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发现商机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2.创业决策研究现状
关于创业决策,国内外已有研究聚焦于创业者特质、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从个性心理与行为理论、文化情境、伦理背景和环境观等不同视角考察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如John W.Mullins和David Forlani(2000)认为,新企业决策角色框架包括风险感知、预期的创业回报、决策者的个体特征、环境因素等。陈震红和董俊武(2005)指出创业决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风险倾向、风险感知、创业者禀赋、预期回报及环境因素等。
关于创业决策的研究对象,主要关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家、一般管理者及学生群体等。如Phillip(2002)和Stein(2004)以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创业意向研究。李自如、黄教文(2002)以台湾中小企业为对象探讨其创业决策的关键因素。范巍、王重鸣(2006)以民营企业家、一般管理者及MBA学员为调查对象;苗青(2009)以企业为样本;马昆姝、覃蓉芳(2010)以企业创业者、管理者及部分大四和硕士学生为研究对象等,考察了创业决策相关问题。
由于不同类型创业者具有不同的认知行为,即使是同一类型创业者也会因其个人经历及个性特征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何网络创业会迅速发展,以往研究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网络创业者,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虽然有学者以网店创业者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个体特质及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葛宝山、王侃,2010)。但是目前关于网络创业决策相关研究仍然比较少,值得进一步探讨。
三、网络创业研究
1.网络创业――网上开店
对采用网上开店模式的商家来说,由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及创建网络商店(简称“网店”)门槛较低,网店成为许多创业者发展新事业的第一步,尤其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葛宝山、王侃,2010)。网上销售没有库存压力、经营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及空间限制等特点,使其经营风险明显降低;网上开店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2.网络创业研究
根据机会派对创业的定义可知,网络创业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不断发现、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的过程。关于网络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店创业者的经营策略(黄镇平,2008)、网络创业者的个体因素、网络创业特征、 网络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探讨(武峰,2006)及优劣势分析等,对于个体为何选择网络创业、怎样识别出这一机会及影响其做出网络创业决策的因素没有太多研究。
2008年,致富中国网中提到网上创业成败关键在于心态。也就是说个人心理特征等主观认知会影响网上创业的成败,即会影响网上创业行为。应光黎(2009)对C2C模式下的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大学生群体要网上创业需具备的条件有:正确的心态和一定的营销技巧等个体条件,产品供应能力、市场定位等微观基础;并且强调网络创业者不可忽视对经验的积累、网络资源及网络外资源的积累。武峰(2006)探讨了个人网商创业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如法规制度、完善的网络平台等)和内部因素(如网店信誉、货源渠道、网络营销方法、计算机技能、网络学习能力、成功的信心)。端木凡义、王芳(2009)指出,影响网络领域创业者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外在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因素(如捕捉机会的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等)。除对网商创业成功因素的探讨外,还有学者如葛宝山、王侃(2010)以网络创业者为对象,探讨了网店创业者个体特征及个人网络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
以上研究虽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网上创业进行研究,但比较笼统、不系统;尤其是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网络创业决策,在机会发现及识别过程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未给出进一步说明。
四、网络创业决策影响因素
目前,对网络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且多从成功创业者角度去分析,同时指出创业行为除受国家、地方给予的政策、法律、文化、信息技术等条件支持的影响外,更多的取决于创业者个体。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两方面。
1.环境因素
(1)政策支持。国家对电子商务的支持,推动了连锁经营及物流配送等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为网上创业(如网上开店)提供了外部条件。
(2)法律支持。通过出台网络安全法规,提高了电子合同、在线支付及产品交付等的安全性,对交易者隐私的保护程度也有所提高。
(3)信息技术环境。各种信息技术,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及时通讯工具等的发展,方便了网上营销的进行。
(4)文化环境。个体周边的文化氛围会影响其创业倾向。
(5)经济条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创业会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运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可能比边远地区的接触更多,对网络环境相对熟悉。
2.个体因素
(1)心态。创业者心态影响其创业目标的制定。摆正心态后,还需具备积极的、乐观、不断学习的心态(应光黎,2009)。Ardichvili和Cardozo(2003)指出乐观性等会影响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陈巍(2010)将这种积极、乐观、不断学习的主动性视为内控制源的表现特性。内控制源就是创业者的一种心理特征,即相信自己的努力,而不相信创业的成功取决于命运、运气等外界力量。
(2)经验和资源。通过大型BBS交易网站等,为网络创业者提供创业成功案例,实现创业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创业者还需积累网络资源,特别是社会网络资本等。此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营销技能、营销渠道、融资支持等资本条件。Shane(1999)指出先验知识对创业机会识别很关键;Hills(1997)强调了创业者的网络对机会识别的重要性。钱永红(2007)指出,个体资源水平除了包括是否已经具备创业所需的管理知识、运营团队、市场渠道、社会关系网络及融资支持等,还涉及到个体对创业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本文将经验和资源统一为资源水平,包括个体的社会资本、营销网络、创业资金及管理知识等和改变这些资源现状的能力。
(3)风险感知。网络创业所需资金少,经营风险小,影响着创业者的创业机会认知。Palich和Bagby(1995)指出创业者需要更高的风险倾向,以面对创业固有的风险;该观点暗含着个人对风险的感知,他们之所以着手创建企业,可能是因为感知到的风险小(陈震红、董俊武,2007)。
(4)网络知识。网络创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网络运行环境和掌握一定网络信息技术。对此,本文提出个体因素的新维度――网络知识。有网络购物经历的个体可能更了解网络经营的特点,更有可能引发创业行为。因此,本文的网络知识不仅包括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还包括个体的有无网购经历。
(5)创业回馈。网上创业投资少,回报快,可以锻炼个人能力和积累经营经验;还能够带给创业者一种职业控制感,不同于受雇于人。这也是许多人选择网上创业的原因之一。创业者在做出创业决策之前会考虑创业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门萍,2009)。
(6)创业动机。Shanea(2003)把创业动机看作是个体的一种意愿和自发性,认为在发现创业机会、评价创业机会和寻求资源开发机会的过程中都需要这种意愿,即创业动机。王玉帅(2008)认为,创业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创业活动,并导致创业活动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许多人进行网上创业是为摆脱就业困境,满足生存需求;还有一些人特别是职场白领选择网上创业则是基于成就需求。
综上,本文将网络创业者的创业决策个体因素归纳为:内控制源、风险感知、资源水平、网络知识、创业回馈和创业动机。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以网上开店为创业模式的群体主要是大学生、下岗职工、加工型企业职工、网下有实体店铺的店主、刚起步的小公司职员等(戴维.金 等,2007)。研究对象多以大学生群体为主,如胡桂兰(2009)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原因、策略等问题;耿耀敬(2007)指出大学生网上创业的特点、形式及存在的问题。还有学者关注于职场白领的网上开店行为。
显然,针对网上创业研究对象仍较窄,忽略了其他群体的参与。那些职场人员及非高学历人群为何会投入到网络创业中,值得我们思考。
除研究对象欠缺外,现有研究多是从理论上指出网络创业者创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而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创业决策并未给出更进一步的分析,缺乏实证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局限之一。今后研究可以考虑从实证角度探讨网络创业决策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玉利,杨俊.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 苗青.基于规则聚焦的公司创业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 王玉帅.创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创业者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4] 周常青.大学生网上创业的机会与风险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40-41.
[5] 葛宝山,王侃.个人特质与个人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网店创业者的调查[J].管理学报,2010,7(12):1819-1824、1830.
[6] 李自如,黄教文.台湾中小企业创业决策关键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2):154-158.
[7] 钱永红.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37(4):144-152.
[8] 武峰.个体网商创业成功的因素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3):78-79.
[9] 端木凡义,王芳.影响大学生在网络领域创业的成功因素――以邵亦波和丁磊为案例分析[J].内江科技,2009,30(2):65.
[10] 王若蕙.C2C电子商务创业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毫无疑义,成功不存在偶然。无论个人的成功,还是企业的成功,都绝非偶然。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心理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常常左右人们滋生仇富心理,其表现之一是,人们常常把别人的成功看做偶然,看做运气好,而不善于承认成功者的素质和能力,承认成功者的历史必然性。尽管从个案上来看,有的创业者先人一步,勇夺商机,似乎存在偶然因素,实际上,发现商机而勇于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特质。因此,所有的偶然中都包含着必然,偶然只是一种外在条件,必然中存在的则是成功的内在条件。
何谓创业家
创业家起源于法文字“Entreprendre”,其意为从事创新和发展的人。从概念上说,创业家一词是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于1803年提出并加以论证的,萨伊认为:创业家能够将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产出多的地方。
在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崛起的过程,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三次重要变革,其代表人物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代表人物是鲁冠球、汪海等。第二次发生在1992―1993年,代表性人物是柳传志、傅成玉等。第三次发生在1999―2000年,代表人物是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
企业家由两种人构成,一种是创业家,另一种是受雇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前者是狭义的企业家,后者是广义的企业家。笔者所说的创业家,指的是公司的创始人,是事业的奠基者。经济学家把创业家定义为成功地创立了前所未有的新企业的人。从这个定义来看,创业包括“创”和“立”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指的是把企业创建起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立”则指的是要使建立的企业发展壮大,这是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只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只能视为“创业者”;只有完成了第一个阶段,将企业带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人,才够得上“创业家”的称号。
那么,创业家的确切定义是什么呢?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创业家就是以创新的方式将社会上闲置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或者把那些效率低下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方式重新组合与改进,以此为社会,也为企业、为自己创造财富。创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财富创造与创业成功的基础,是企业家或者亿万富豪的前期化身。但是,成为创业家绝非易事,在现实中,仍只有一部分创业者能成为创业家。
创业家及其境界修炼
成为创业家需要经历哪些境界修炼呢?
境界修炼体现在一个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人生需求层次的提升、事业目标的追逐向往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既是人作为一个高级动物的自然本能,又是一个人的社会本能。境界的修炼因人而异,一个人对人生及其事业境界的追逐和向往,取决于他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及其价值观、人生观。那些对个人价值目标与事业方向明确的人,境界的修炼是一个积极主动和自觉自愿的过程;那些对人生目标不明确、事业动机不强烈的人,其境界的修炼可能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甚至可能无法修炼成功。
创业家的境界修炼与角色定位,是企业成功的开始,也是随着企业成功之后作为企业家的第一重境界。一名企业主,自然有着明确的职业身份,这个身份也决定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与事业目标,因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主的境界目标。
往往,一个创业者总是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充满激情,对自己的创意、愿望及公司充满期待。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与市场目标,没有基本的物质基础及相对成熟的环境条件,其创业几乎很难成功。因此,作为创业者的企业主,要想使自己的创业取得成功,就需要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甚至从一开始就应该对自己进行角色定位与境界修炼。
创业者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与修炼,对企业目标的设计,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者自身和企业的命运。基于成功企业的前提条件来说,创业者应该具备基本的成功欲望、冒险精神与角色意识,即应将自身定位为创业家。正如《孙子兵法》所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面对市场,企业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好高骛远,把目标设计得高一些,其结果才会更令人满意。
可以说,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对于创业成败的影响极大。创业的过程及成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创业者的要求极高。且不论物质资源,对创业者本人的心理素质、身体条件、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均有极高的要求。本文的创业家是指,在规范的组织条件下创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公司的法律主体。创业对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至少要修炼并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修炼敏锐的洞察力。市场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一位创业者缺乏洞察力,就缺乏对市场机会的发现,就谈不上创业。其实,今天的市场机会远比一二十年前要多得多,虽然未必比一二十年前容易成功。因为,随着今天社会财富的快速增加,人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这就为创业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供给。但是,缺乏敏锐洞察力的创业者往往与机会擦肩而过。
第二,修炼果敢的决策力。发现市场机会之后怎么办?如何组织生产要素、如何整合市场资源、如何建立组织结构、如何创造产品或服务,如何设计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等?这些都要求创业者具备充分的决策能力,否则只会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或者因缺乏坚毅果敢的决策力而使创业遭遇失败。
第三,修炼开明的人事力。创业的过程就是用人的过程,创建公司就是搭台唱戏,需要各种角色。因此,较好的人事力是创业成功的基础,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企业的成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上有许多用人制胜的故事千古传扬,其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如果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三国鼎立。
第四,修炼灵活的筹资力。创业的成功需要各种资源,其中资金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今天,创业已经不像一二十年前,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资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的全球化、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化、资金的全球化都在快速形成。各种新的创业方式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组织形式不断产生,各种新的风险投资越来越多,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创业者只要拥有好的创意项目与赢利模式,各路战略投资者可能就会盯上你。可以说,今天的创业家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要在创业中成功,则需要掌握灵活的筹资能力,学会“借鸡下蛋”。
第五,修炼坚毅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创业者的个人目标,也是企业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可以说,不管战略蓝图制定得多么宏伟而严谨,创业目标多么现实而动人,甚至其他资源条件统统具备,只要缺乏执行力,创业者就不会成功。所以,创业者及其组织不仅要有明晰的战略,有充足的资源条件,还要有严谨务实、坚持不懈、贯彻始终的执行力。
其实,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及其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伟大壮举,使自身享受到了人类文明福祉的同时推动着新的商业文明的进步,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勇于创业、成就未来。
勇者及其境界修炼
勇者,是从中国传统文化及人生角色系统为企业主所进行的人生坐标定位。从企业立身境界管理模式出发,针对企业主境界修炼目标――创业家的要求,企业主可进行以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的人生境界修炼,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关于“勇者”的人生实践与道德修炼。
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道家讲“无为”的学说,儒家则讲“无所为而为”。依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无为,因为每个人都有他应该做的事。然而他做这些事都是“无所为”,因为做这些事的价值在于做本身,而不在于做的外在结果。孔子说他自己:“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一切努力,而又归之于命。命就是命运,孔子指天命,即天的命令或天意。换句话说,它被当做一种有目的的力量。人们的活动,想要取得外在的成功,总是需要这些条件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整个看来却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之外。所以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不必计较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要做儒家的君子,知命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由此看来,知命就是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永不失败。如果我们尽了应尽的义务,那么,通过我们的行动,此项义务在道德上就算尽到了,这与我们行动的外在成败并不相干。这样,我们将永不患得患失,因而永远快乐。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智也。孔子的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三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进而达到圣人的目标。
孔子指出:智的最高修为(炼)是不惑;仁的最高修为是不忧;勇的最高修为是不惧。虽然圣人是极高的境界,不易达到,但可以通过修行达成。因为,当一个人真正明白做人的真正目的时,他便会因为生活中的自我要求而心性提高、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也能锻炼出大无畏的勇气去面对各种人生困厄与命运考验。
勇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人生范式与修炼境界。一位创业家如果没有勇敢的、大无畏的精神,就很难克服企业成长中必然面对的种种困难。古往今来凡有事业抱负的人,如果无法达到勇者之境界,也就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的企业家对它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到许多企业家谈他们的创业史,甚至是辛酸史,谈到曾经有过的困厄、艰难和不解,谈到社会,甚至政府曾经对企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存在的偏见,致使他们很受伤。
综观30年来的中国企业史,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批浸泡于市场、“先知先觉”的商人,他们没有资源,没有文化,“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使他们面对复杂的商业问题,更善于采取简单的操作方法和思维模式以至离经叛道。对贫穷的蔑视,对金钱的欲望,使得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失败,从而谱写了中国商业史上令人赞叹的创业故事。
浙商是我国商帮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有很多创业家就是凭着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吃尽人生苦头,历经挫折磨难,终于开创了事业的新天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曾经草根创业、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可谓其中的佼佼者,李书福的创业与守业经历颇具代表性,从吉利企业的发展和创业者身上可以看出创业家(即勇者)的境界与特质。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对位来讲,李书福就是一个“勇者”的典型。其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决策力、坚韧的执行力,都是他创业成功的优秀素质。创业艰辛并充满风险,李书福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是,李书福却有着一种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即便遭遇失败,也会让他越挫越勇。这种“勇者不惧”的精神正是创业家的优秀素质,也是后来李书福获得更大成功的原因所在。
(作者专著《境界管理:五重境界管理模式》即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出版。更多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lupeikang.省略)
天使投资人谭智也在天使大会上讲过,20年前,人们最骄傲的是进外企,创业意味着找不到工作。而现在相反,你要说自己在外企工作,会被人笑话,令人激动的事儿是去创业。
对外企的人来说,这两段话有点偏激有点刺耳;但纵览当下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出自外企的比例的确不高。所以最近我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外企高管甚至职业经理人不太敢出来创业,或者创业的成功率不太高?按道理讲,外企高管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比较高啊,他们学历高、英文好、懂管理。但是我研究之后发现,有三大因素导致外企人不太敢创业。
“花瓶现象”是首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当你特别努力用心地做成一件事情之后,它反而会成为你下一步发展的限制。就好像你精心塑造了一个花瓶,这个花瓶的外表十分光鲜,附着了你的职位、金钱、家庭等。但你的内心和潜力,也同时被束缚在花瓶之内,很孤独,没有安全感。
外企的人都处于一个大的系统之中,就算做得很成功,也只是整个环节的一部分,背后有品牌、后勤、产品等很多资源在做支撑。这种成就感其实是很有限度的,越到最后,越只是系统里很小的一部分。有人做过统计,空降到民企的外企高管成功率不到10%,除了文化因素外,就是适应力问题。
所以,外企的人看着别人去创业心里痒痒,但是面对没有系统、平台、品牌的支持,又比较胆怯和恐惧。在原来的地方待舒服了,就不太愿意出来冒险了。我遇到很多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往往决定是否创业就需要两三年,等想好了,机会也没了。他们善于理性分析,实际上,创业是一种冲动和激情,不是靠分析能得出结论的。
第二,创业者往往是有特别大的优点,同时有很多缺点的人。创业最重要的是把你的长板发挥到极致,这个我在5月刊专栏《成功创业者的7种特质》里讲得很清楚。但是外企培养人的方式和目标与此不太一致。每到年底,外企都做各种绩效评估,“今年你有什么成就,有什么不足,根据你的不足,需要做哪些提升。在外企工作的各色人等,最后都变得差不多是一个类型。让你失败的可能是你的短板,但是让你成功的,一定是你的长板。
第三,失败是创业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能在逆境中走出来,能够屡败屡战,是创业者的基本功。比如,史玉柱、丁磊、江南春、张朝阳、马云、陈天桥等明星企业家,都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过九死一生,而且还正在经历着。
[关键词] 创业者 心理健康 维护与辅导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但影响他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影响其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的树立,影响健康成才。作为现代的创业者,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心理的维护是他们必须重视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和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以下简述几项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一、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以及自身与客观世界关系认识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良好的自我意识,不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是理性地认识自己,其实质是自知自爱。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最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维角度来看自己。学会历史地看自己:对自己的成长历程予以肯定,从中找出自己发展的优势人格特质,增强对生活的自信心。学会现实地看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善于接纳自己,倾听朋友忠言。学会未来地看自己:要善于创造未来,设计自己明天的生活。
创业者应科学、客观地对待心理疾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要过分看重所患疾病,整日焦虑不安,甚至自翻医书“对号入座”,加重精神负担。二是不要讳疾忌医。一些患者出于虚荣或其他原因,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这样则会延误治疗良机,于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当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时,如神经衰弱、病理性单相思、幻听、幻觉等。单靠心理咨询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应及时地求助于医学治疗。
二、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
稳定而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安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与信心,对身体状态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舒适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不稳,患得患失,喜怒无常,处在不良的情绪状态中,而自己又不会调节与控制,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甚至精神错乱。因此要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学会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在创业和生活中,无论是面对困难重重的事业,还是难堪、复杂的人际环境,都要认真地把握自己,以乐观向上的心情对待,冷静地分析处理,这样才会越来越成熟,越活越快乐。
人的心理保健是同生理保健联系着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要做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促进,合理地调整自己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对防治疾病、增强体质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亦有益于心理健康。
2.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大多数人来说,少睡一点,并不影响健康,但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会有很大损害。保证充足的睡眠是维护健康必不可少的手段。
3.改善生活环境。人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环境而生存。良好、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适应是创业者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标准,创业者的苦恼多半来自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对个人心理健康和事业追求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自己经常陷入心理紧张和情绪压抑之中。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这是维系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自尊是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权利,承认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古人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宽容原则。在追求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要互谅互让、宽以待人。对于原则问题,应在弄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对非原则性问题要以“和”为贵,相互原谅,。宽容有助于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空间。
3.互助原则。交往的双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既可满足双方各自的需要,又可促进相互间的联系,深化相互间的感情,在交往中实现“双赢”的目的。
4.真诚原则。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心换心,以诚相待,才能使双方相互同情和理解,建立信任感,进而结成深厚的友谊。有些创业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同情,但又不愿意袒露心扉,这样就会阻碍自己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使自己陷入苦恼中。只有坚持待人以诚,才能产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感,只有真诚才能得到知己。
5.安全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创造一个彼此感到放心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更多的人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有轻松、放心的感觉。要给对方以安全感,让对方乐于与己交往。同时,在交往中也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处理好诚实与警觉的关系,防止上当受骗。在网络的虚拟交往环境中,这一点尤其应当注意。
四、消除创业心理障碍
每个渴望成功的创业青年,都愿塑造自己内在的优秀品质。但是,新的行为习惯往往要在克服旧习惯时养成,创业的心理优势也只能在破除阻碍创业的心理中形成。为此,我们在培养创业的优良品质时,必须破除原有的不利于创业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掌握调适情绪的方法,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换个角度看问题。无论是创业过程或是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情绪困扰如果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认识,会使我们烦恼不已。但若换个角度去认识,理智一点看问题,我们便会豁然开朗。正所谓“换个角度天地宽”。
2.转移注意力。当遇到使人焦虑郁闷的刺激时,要想方设法静下心来。可以通过聊天、听音乐、外出旅游、参加体育活动等,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或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让快乐淹没忧郁。
3.语言调节。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受到委屈后向亲人或朋友倾诉后,心里会好受些。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的情绪体现与表现的一种工具。如林则徐遇事好发怒,于是他把写有“制怒”二字的条幅挂在公堂的墙上。当他愤怒要摔茶碗时,看见“制怒”二 字,便克制住了。所以把名人格言抄下来,放在随时可见的地方,以约束自己,也是一个好方法。
4.小事糊涂。创业者面临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都去计较,弄出个所以然来,不但精力有限,而且心理上也承受不了。所以就要对一些无关大局的非原则性的问题,在认识上要模糊一些,在心理感受上要淡漠一些。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种超然处世的态度,显示出一个人的气度、自信和修养,需要有意识地、经常地加以培养。
5.合理宣泄。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该加以合理的宣泄,这样才能调节肌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抑,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如遇到挫折和失败,内心苦闷难忍时,畅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人诉说一通,都是缓解情绪压抑的好办法。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同事、老乡、恋人,特别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作为倾吐的对象。这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缓解消极情绪压力的“精神港湾”。
6.升华。升华是惟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它是把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的渠道。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如你想攻击人,并且做了,你将陷入困境。但把这些冲动升华为诸如拳击、橄榄球比赛,就可以被人接受。
创业者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既要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冷静思考,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的潜能,减少挫折,增加成功的机会。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主观努力外,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要从失败中悟出道理,在竞争中学到知识,为明日的成功打下基础。
社会生活中既有竞争,更需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的现象,也是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它们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是统一的。不论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合作伙伴,在合作中获得成功。
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没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创业者的心理健康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也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创业者要培养热爱生活的激情,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要将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和创业中去,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以健康的心理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徐昌年:创业高手[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
[2]王艺荣:求职与创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