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心理暗示的方法

时间:2023-09-18 17:40:12

导语:在心理暗示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心理暗示的方法

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方法

一、目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普遍状况

(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和利用不同于以往各类学校档案的管理,他是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以分享资源为目标的,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为要求的档案管理。作为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的档案,自然就是学校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它的功能往往是被忽视的。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是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档案,仅仅是储存保管,并没有将它们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发出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特别是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当中,经常将涉及多专业的档案没有进行整体的信息化规划,经常出现收存的档案不能够积极地被开发和利用而被束之高阁,就使其会失去档案自身的价值。

(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近年来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档案是在电子计算机中生成并储存的。在管理中,如何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更具有系统性、价值性、让广大师生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是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趋势。其次是档案在信息化过程当中必须面临的安全化的问题。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发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着巨大的安全挑战。在开发当中必须将各种类别的系统和资料加以整合,这样来说就必须利用新的思路去进行开发和创新。但是在网络当中存在的缺陷有很多,加上没有相应的内部措施加以管理、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可能就面临着巨大大挑战。

二、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一)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

规范性原则: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安全性原则: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效益性原则: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馆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考虑馆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

(二)逐步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总的来说就是在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实现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的一体化和快捷化程度,从而将有用的信息高效的分享出来,方便广大师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

(三)以人为本,通过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档案工作人员在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改革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管理理念影响着整个学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特点。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低。我们应当充分重视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科的创建,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加快档案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1.培养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院校档案管理不同于企业档案的管理。其档案资料具有多样性,多学科性等特点。只有站在对于各种知识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语言能力,才能简明扼要的对于各种档案进行分析和归类,才能首先在入库的过程当中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效果。然后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要进行培养的。院校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面临较为庞大的信息档案资料的时候,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档案的分析,检索,筛选的能力才能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2.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途径

(1)应当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在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当中,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往往要付出很大的脑力劳动,所以一定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否则如果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在疲惫的状态之下,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和更新的停滞,甚至还有安全的隐患。所以作为领导者,和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是必须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也一定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自己在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系统中的重要性。

(2)不断进行新的学习,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水平

第2篇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

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

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

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第3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开发 管理流程信息化 管理瓶i突破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09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早已在我国普及应用,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开展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达到管理提升与成本控制,企业应考虑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定制开发信息化系统。该文采用ASP+SQL进行系统开发,以基础平台+扩展接口方式(Open API)模式,可以快速进行系统部署。

1 系统平台构建模型

系统平台开发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1.1 平台中间层-Open API(核心)

平台中间层即核心层,负责系统平台的基础支撑。其中包含了系统主界面、平台标准应用数据接口(Open API),以及其他核心管理。例如,主界面数据集成、用户管理、权限修改、系统操作关系配置、系统日志记录等。

1.2 用户验证及系统配置判断模块

用户登录验证,是用户名及密码基础规范判断,以及登录页面切换使用等。例如,系统重大升级提示、重要信息通知及调查问卷等。例如,系统是采用WEB方式访问交互数据,则检查客户端IE版本是否支持该系统的组件及脚本运行等。同时,还包含了系统用户操作权限判断。

1.3 协同服务平台

协同服务平台主要负责整体系统的配套服务。例如,提供整体信息系统平台的邮件、手机短信息的提醒和告知业务。

1.4 功能模块(或子系统群)

功能模块(或子系统群)是系统平台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负责某个业务流程的应用模块(或子系统)。这些功能模块(或子系统)通过API协议层与平台中间层(核心)进行数据交换。

2 系统平台开发

2.1 基础数据库建立

2.1.1 基础用户权限配置表

基础用户权限配置表包含用户名、密码、部门、系统操作权限、系统应用流程配置关系等。

2.1.2 组织机构表

组织机构表即部门表,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当前用户部门,区分信息系统中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同时也包括了信息系统电子流程流转定位等。

2.1.3 系统日志表

系统日志表存储用户在系统操作过程中流水记录,包括账户注册、账户变更、登录状态即查阅信息记录等。

2.2 用户验证及系统配置

我们先做好配置文件(Config/Config.asp),在里面配置好数据库连接、数据集等信息。再建立信息系统登录页面(Login.asp),负责信息系统初始用户登录,其中应包含判断登录用户是否存在、密码是否正确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密码进行了MD5加密,将明文转化加密为MD5密文进行验证。同时还进行了fldUserAuthorization="Power"传递判断用户系统操作权限值的系统配置。

2.3 系统平台中间层(Open API)

2.3.1 用户权限判断(Power)

用户权限判断是信息系统用户权限配置核心,也是Login.asp页面“用户名和密码验证代码”中“Power”传递后期判断处理。下面我们新建一个页面命名为QX_User.asp(User代表通用权限,Admin代表超级管理员权限),同时将所有用户权限判断所有页面放入信息系统站点Int/QX_User.asp。

2.3.2 用户终端操作系统基础环境判断

“用户终端操作系统基础环境判断”可以判断操作系统、浏览器是否满足要求,或者判断浏览器是否满足安全设置要求等。

2.3.3 用户第二次安全验证

用户第二次安全验证,即不允许使用系统默认密码登录信息系统。如果判断是系统默认密码,则强制跳转至密码修改页面进行密码修改。

2.3.4 操作日志记录

操作日志记录首先应在活动页面进行变量声明,然后在Config.asp配置文件中写入操作日志记录数据库集和数据记录代码。

3 结语

至此,信息化系统基础平台已完成搭建和开发,接下来就可以依据企业文化特性,快速开发结合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模块或子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文武.企业信息门户管理平台[D].吉林大学,2015.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施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科过程的有机结合。它能把信息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像在传统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而且还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一种崭新的观点来看待所教的课程,并不断注意是否有某种技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教师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真正的工具。在现阶段,我们首先要转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路,进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实践。“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很不够,回顾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历史,主要矛盾有三次转移:1.在刚开始时,主要矛盾在于硬件供教师的教学活动使用。2.当硬件问题得到缓解后,主要矛盾转变为缺乏能够在教学中应用的软件。3.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也同样难以在学校中推广使用。其原因是各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还比较差,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比较低,从而很难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这些软件。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就是以数字化为支柱,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从而会引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1.数字化学习的组成要素

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际上也就是数字化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等特征。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络、因特网、软件系统等组成部分。

2.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3.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

四、信息技术各学科融合的一些案例模式

客观地说,现阶段国内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工作更多地还停留在探索实践中,在此我们罗列一些案例模式:

1、利用EXCEL软件提供的直方图和贺饼图,可以形象直观地开展数学学科中有关比例和份额的教学。

2、上地理或历史课时,可以利用因特网的搜索功能,让学生们搜索一些有关某一地方或某一历史事件的资料来阅读。

3、用几何画板,可以很好地演示物理或数学中的很多定理或原理。

五、结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这个初级阶段上,让广大普通教师一下子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宝生《信息术与学科整合》,2002年7期

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食品营养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67-02

食品营养学(food nutrition)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1],主要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内容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社区营养等;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对于居民改善营养、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还要深入理解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民营养。

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为12985821人,占全疆总人口的59.52%。由于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偏远地区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另外,汉语的熟练程度也是影响他们学习适应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基础相对薄弱,语言不够熟练,文化背景差异等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3]。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资源,积淀厚重、种类多样、特色鲜明,是我国饮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将食品营养学基础知识与新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结合起来,调动起民族学生的积极性,是讲好少数民族学生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关键所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主要特点。首先,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在于突出经典案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等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学生掌握熟练的严密的逻辑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其次,有客观真实性,客观真实性主要表现在所有的案例讲述都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学生结论也需要总结得很真实。第三,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要能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及决策。第四,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一门辩证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思索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五,突出实践性。校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给予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在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同时,自然要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能力。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即指由教师选出专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后,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1)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学员查阅相关资料和刊物,搜集信息,积极思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2)分配学习讨论小组、讨论地点等。(3)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之后小组内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提出合理解决方案。(4)小组总结,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首先,案例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典型性,具有可讨论性、启发性。所选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还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学生易于认同和接受的,最好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实际,案例涉及内容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可以引起争论,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在学习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时,可举新疆抓饭的例子,通过分析抓饭的组成与营养来指出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与血脂的关系,进而分析少数民族群众长寿等关系。教学开始前1~2周,把案例布置给学生,并提供相应一些参考书目、文献等,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分配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大小、汉语熟练程度、查阅文献的能力等分组,如在学习能量或膳食宝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新疆馕作为主食案例,分析目前新疆馕产品品种、生产方式和营养关系等,将学生3~6人分成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分配讨论地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基本素材,梳理案件背景信息,通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小结,通过兴趣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再次,集中讨论,交流案例,如在学习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可以将新疆各民族特色饮食作为教学案例,全班各个民族小组代表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其他人员可对其观点提出质疑并得到合理解释。集中讨论是学生参与表达、质疑,澄清理解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集中讨论时,每个小组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

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知识误区,补充知识盲点,尤其是指出新疆民族特色饮食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外,帮助学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将整个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概述清楚,鼓励和赞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观点,激发学生继续对该案例探索的热情。

案例教学的体会:通过案例教学把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与少数民族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思考实践模式,同时将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自然地融入角色,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教学模式,仍然由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远明.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马正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状况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1):80-89.

[3]孟琪,张燕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及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信息,2013,(20).

[4]张焕新,张伟.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225.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食品营养学》课程创新实践教学研究,(TDGJ1312)”,塔里木大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重点扶持学科”支持。

第6篇

The source and medical practice of the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 Xin ZHAO Fazheng ZUO Jun SONG Rui CHI Mengya TONG Zil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racing the source of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good treatment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odern med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ignificance of widely used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medical practic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psychotherapy, providing the ideas and methods for modern "b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 social medical model".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sugges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urce; Medical practice

从近年来的一系列医疗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已经开始重视心理疗法的运用,如何正确地将心理疗法应用于治疗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现代心理疗法包括疏导疗法、放松疗法、暗示疗法[1],而暗示疗法作为一个要贯穿治疗全过程的非常细致而又充满技巧的疗法尤为重要。在现代医疗中,心理暗示疗法已经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医疗领域,本文通过介绍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来源及其在中药命名中的体现,结合心理暗示疗法的典型临床运用及其优点,来凸显中医心理特色治疗――心理暗示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

1 心理暗示的来源及在中药命名中的体现

1.1 我国最早的心理治疗方法――祝由术

想要探索和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祝由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而中医心理暗示疗法的体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祝由术,换言之,心理暗示疗法可以说是来源于古代的祝由术,并伴随着祝由术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祝由是古代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情志疗法。从现存典籍来看,大都认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移精变气论》,“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此外,根据《五十二病方》“尤(疣)方”中有“祝尤”二字,所以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祝由”的最早提法[3]。祝由术传说创自于苗父,经夏、商、周、东汉、南北朝之后,祝由术渐渐完成了从“巫”到“医”的转变,而在隋唐时代,流行于民间的祝由术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而且已经成为历代医事制度规定的专科。宋代设有金镞兼咒噤科,元代正式命名为祝由科,而且祝由术在医家的著作中也有体现,如《儒门事亲》在阐述治疗疮肿丹毒、金疮等疾病中都提到了祝由的运用。祝由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成为以“禁、咒法”为主的“祝由”,其原理比较符合现在心理学原理中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疗法,故而说祝由术是我国心理暗示的来源是有证可循的。

在今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祝由术”,其实主要是运用了暗示、归因替代等方法来治疗疾病。如《五十二病方》疣题:“令疣者抱禾,令人呼曰:‘若胡为是?’应曰:‘吾疣’。置去禾,勿顾。”把禾比作“疣”,令患者把禾扔去,当即走开而头不回顾,患者当然可以设想,他的疾患也像那把禾似的一扔而去了,暗示其将禾丢掉病就会好。还有如诸伤题:“伤者血出,祝曰:‘男子竭,女子敛。’五画地之。”即对出血患者念咒文:“男人出血停止,女子血流截断”,再用手指画地五遍,并唾之,使出血者的情绪安定,防止休克的发生和加重,这些是利用了暗示疗法,古代医家治疗的对象一般都是具有迷信心理、易受暗示并且善于幻想的人,医生抓住了患者对于鬼神的畏惧心理,对其进行暗示,从而来治疗疾病[4]。

祝由术使得人们在一定层次上实现“物我同一”的目的,也使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合理化”,解决了人们的心理冲突,求得了他们对自己心理的抚慰和解脱。祝由术作为我国中医心理暗示的来源,为现代心理暗示治疗奠定了基础,并在现代临床治疗中仍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现代应用过程中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从“祝由”中吸取其以患者固执己见的那部分心理内容为突破口、施加积极心理暗示的规律,顺其意、顺其情而导之,而对其中迷信的思想与方式应当予以剔除。

1.2 体现于中药药物命名中的心理暗示

在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有很多治疗疾病的方法中都存在运用心理暗示疗法的记载,而古代中医对中药方剂相对于其他疗法更直接地体现出来心理暗示。我国古代的中医在采用“望、闻、问、切”的手法运用中药方剂来治疗疾病的同时,已经运用了心理暗示疗法。充满智慧的古人,凭借形态、气味、颜色、功用、产地、药用部分、采收季节等诸方面的特征对中药进行了命名,而在中药治疗疾病起药理作用时,其实很多的药名和方剂名称本身对于患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起到了良性的心理暗示作用。

一些中药方剂名称的心理暗示作用体现在直接方面,如复原活血汤,一看其名便知其意,其功用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而复原的意思是恢复原来的健康,对人们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还有表示美好祝愿的方剂名如保和丸、逍遥散、返老还童丹等。另外一些则体现在间接方面,即需要我们稍加思考来理解其隐含的意义,如赤芍,赤即红色,红能联想到血,而赤芍正有活血凉血作用[5]。还有一些类似药方如百合、合欢皮、远志、何首乌等。

由于有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而药物的命名恰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产生了心理暗示,由此联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使情绪转好,因而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再加上人受外界环境或他人行为的刺激易产生暗示作用,患者对医师的信任,能够与医生合理的治疗行为相辅相成,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加速药物的作用。这些意义对于中医药治疗疾病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中医治疗心理疾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比于西药以冷冰冰的化学成分作为药物名称,中医对中药的命名,既充满形象性又具有人情味儿,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患者的心理起到了积极的暗示作用,促进了疾病向良好的方向转归。

2 心理暗示在现代医疗中应用

通过了解古代心理暗示的来源,其实心理暗示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只是一直都没有被我们刻意地去发现或单独提取出来应用。在现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多地开始对心理健康逐渐重视起来了。目前心理暗示疗法也被应用于医疗中,起到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沟通、帮助患者减轻由于疾病导致的心理和躯体上痛苦的作用[6]。

心理暗示已经逐渐被应用到现代医疗中,但因为心理暗示疗法治疗的对象是人,而人人均不同,我们要通过凭借“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去运用心理暗示去治疗和护理患者,并不能简单地用统一的方法去治疗,其具体方法运用在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中均不能简单地表述,所以我们选取单纯运用心理暗示疗法和在治疗中心理暗示起辅助治疗的典型案例,来简述下心理暗示在医疗中的应用:

2.1 单纯运用心理暗示疗法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

癔症的治疗充分体现了单纯运用心理暗示疗法治疗的方法及效果。癔症是一种心源性疾病,是指人遭受强烈刺激而引起的无器质性病变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临床多见于心理应激不良[7],即应激源长期超过人的适应、人的应对能力时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而癔症患者大多心理脆弱、情感复杂、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对周围环境反应敏感、缺乏安全感且遭受过重大的精神刺激,既对自身症状充满恐惧,又不愿意配合治疗,对于癔症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全程中利用心理暗示干预,往往能收效显著。

在治疗开始前,医护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描述,如果患者及其家属有问题要认真解答,目的是要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而癔症患者本来就具有敏感的特点,要注意不要流露出怀疑其无病或是装病的态度。对于那些对外界缺乏信任感的癔症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言语暗示[8]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你的主任医师某某是一流的医生,你的这点问题治疗起来绝对没问题”等,来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感。同时患者的医护环境也要尽量舒适、整洁,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感、放松感。

在治疗过程中,家庭的支持作用很重要,建议在患者家属的参与下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医患交流,更好地了解病情,更能使患者有种安全感。治疗过程中,要正确运用心理暗示,为了达到更强的暗示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医疗仪器、药物载体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和间接的暗示干预,如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尽量由知名专家操作专业设备仪器,借助专家在操作仪器设备过程中的娴熟,让患者产生信服感并对检查结果深信不疑。

在治疗后期的护理中,心理暗示干预主要是通过及时评价肯定治疗效果和出院后利用心理暗示对其效果进行后续支撑等。癔症性失明和癔症性耳聋是癔症的两种表现形式,我国对此类患者采用心理暗示疗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湖南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眼科于2000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此类患者6例,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采用心理暗示干预进行治疗和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6例患者中经一次治疗痊愈,其中随访半年的2例,随访7~12个月的3例,随访13~18个月的l例,均无复发[9];2003年3月~2007年3月,浙江省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19例癔症性耳聋的患者,通过心理暗示疗法痊愈出院[7]。心理暗示在癔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暗示疗法不但在治疗癔症方面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合理正确的心理暗示疗法在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缓解疼痛、减除老年人牙科畏惧症等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2 运用心理暗示配合其他方法治疗疾病

心理暗示疗法不仅仅可以单独治疗一些疾病,还可以配合其他方法如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疾病,而且功效显著。

目前中医在运用针灸和推拿手法配合心理暗示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满意的疗效。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成年累月地长时间伏案工作、开车、玩网络游戏和打麻将等,造成颈椎的慢性损害和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这些因素使得颈椎病的发病率大有逐年攀升之势,并且颈椎病出现年轻化倾向。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国内外研究表明,躯体的不适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的问题也经常会以躯体不适的症状表现出来[10-11]。另一方面,心理暗示疗法的介入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患者对疾病充满紧张、恐惧感等不良心理状况,因而对颈椎病的转归又有着积极的影响[12-16]。

中医疗法在我国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一方面对它充满神秘感,一方面对它的许多经典理念既耳熟能详又深信不疑,如“通则不痛,不通则痛”[17]。因此,针灸推拿配合心理暗示,将经络作为载体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针灸推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暗示贯穿于它的全过程。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增强针刺感的传导,改变患者随意肌或不随意肌的功能,并引导患者体验治疗所产生的效能感觉,使患者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制得到改善。另外,在采用电针治疗时医生亦可通过运用先进仪器(电针仪)对颈椎病患者产生暗示作用,即以电针仪为载体暗示患者电针治疗可以使其紧张的肌肉放松,症状也会随之减轻[18]。而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揉压弹拨经络路线及穴位的同时,适时给患者介绍一些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和经络穴位等方面的知识,诱导患者认真体会有无痛麻酸热等得气感,使患者想象脏腑精气顺着经络路线向病灶部位传导,而后病痛随之转走。最后,对患者进行经络梳理和穴位按压,令其闭目宁心、调匀呼吸,并随着医生的指令配合鼻吸口呼,调整气机结束此次疗程的治疗,一般配合的推拿治疗以3~5次为佳。

针灸推拿和心理暗示并不是分别进行的,而是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发挥作用的,做到“手到口到心到”,三者浑然天成。除此之外,心理暗示还可以配合中药方剂来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肠易激综合征,与电针结合治疗失眠等临床常见病症,而且相对于仅采用药物等治疗方法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3.1 心理暗示的医疗意义

综观心理暗示疗法在医疗中的应用,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全面综合应用,还是作为辅助疗法往往都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相较于药物治疗、仪器治疗等方法,心理暗示疗法对于治疗疾病有如下的意义:首先,心理暗示法对机体的作用虽然没有药物、手术等作用对机体那么明显,但心理暗示疗法风险性小、简单易行,并不需要精细复杂的医疗仪器和手术,需要花费的费用也相对低廉。合理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痛苦较小,对帮助疾病转归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次,心理暗示疗法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恐惧、畏缩等情绪和患者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减少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阻抗现象,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感受到安全感,便于医患交流,从而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最后,心理暗示疗法除了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以外,还能影响到人的生理功能,使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帮助病人的生理功能沿着健康的趋势改变,从而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应对社会的能力。

3.2 注意事项

第7篇

关键词:心理暗示;剖腹产;康复

暗示是指用含蓄的语言或示意的动作表达意思,接受暗示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心理现象[1]。暗示不仅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人的生理活动。所以消极的暗示可以导致疾病,积极地暗示可以治疗和预防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多疑等不良情绪反应,对自己疾病异常关注,接受暗示的感受性更强,对于护理人员言谈举止异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通过语言性暗示和非言语性暗示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护士素质的暗示作用在医院形成了特定的社会角色,患者对护士寄予了特殊的期望,希望治疗及时准确,病房舒适安静,服务热情周到。当一个患者接触到的是全身心地进入护理角色的护士时,护士的个体素质合乎或超出患者的希望值,就能对患者心理产生积极作用。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30岁;孕1产0孕37~40 w,无孕期合并症 ,因为个人及家属要求行剖腹产的孕妇,将其分为两组护理小组,一组运用心理暗示护理方法,一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法,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方法

2.1护士的整体面貌对孕妇的暗示作用 心理暗示护理组的护士要具备良好的仪表仪容,只有容貌端正、态度和蔼、待人真诚、乐观、自信,才会使孕妇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会得到患者更多的信赖与配合。护理组的每一位护士每天都要着装整洁,淡妆,面带微笑,护理中充分运用礼貌用语,与孕妇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2.2护士的言谈举止对孕妇的暗示作用 心理暗示护理组的护士应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谈话艺术。在做好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应掌握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应用技巧。除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高尚的医德、良好的素质、敏锐观察事物的能力外,还应使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表情。护理操作中,积极运用语言的暗示作用,利用孕产妇对你的信赖,按照你的要求达到康复的标准.每一项操作前后都要积极与孕产妇交流,告知,积极帮助解决问题,暗示她所有的操作你都会照顾她的感受,而且你的每一项操作技能是最好的.操作中也要采取合适的方法转移其注意力,达到你的暗示目的。

2.3护士的专业水平对孕妇的暗示作用 心理暗示护理组的护士应有高素质业务水平。对于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都能有合理满意的回答。只有孕产妇认识到你的高专业水平, 产生高度信赖感,后面的操作和护理中的暗示效果就会更好。例如,产妇产后怕痛不愿意下床活动,你不要一味的讲活动的重要性,那样她会很反感.首先要肯定和理解她的感受,然后,非常坚定的暗示她,只要她按照你的指导做,,你可以让她的疼痛降低,而且顺利下床活动,因为你是专业的护理人员,再运用一些幽默轻松的语言调动家属的配合,你会发现她真的能马上慢慢下床活动.这就是暗示与鼓励的作用。

2.4护士的爱心对孕妇的暗示作用 心理暗示护理组的护士在每一项的护理操作中都要有饱满的热情,对孕妇及新生儿都要充满爱心,每次的交流及护理都要让产妇及家属放心,满意,.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时每刻表达你对她和她的宝宝的关爱,让她放心,能够安心休息,按照你的要求配合.3结果

运用心理暗示护理法护理组的产妇术后康复指标达标率远远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4结论

通过心理暗示护理产妇,剖腹产术后康复指标达标人数远远高于常规组,心理暗示在剖腹产术后的康复中有积极的意义。

临床实践证明,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同样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心理护理包括很多内容,它是用语言、动作、形体、表情做感觉性的提示。在临床护理中护士是给予患者积极的暗示,还是消极的暗示,会给患者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整体护理中充分运用心理暗示,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护理效果。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传授道德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任。但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实效低下,难以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课堂教学“多灌输、少启发;多压制、少诱导;多说教、少指点;多替代、少帮助;多言教、少身教;多理论、少实践”的方法,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抵触情绪,加之崇高的人类道德理想和泛政治化倾向的德育目标空洞而遥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德育课如何“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放松、无对抗的心理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并逐步认同、内化,优化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心理暗示的内涵

《心理学大词典》是这样描述心理暗示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人人都会受到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心理暗示通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是在无对抗情绪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暗示往往不易受到个体的抵触和对抗,容易被暗示对象所接受,会使他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

心理暗示法的内涵及其积极意义

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将心理暗示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创立了“暗示教学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暗示教学法理论认为,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暗示则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人的学习活动是意识与潜意识交织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而实际学习成效受制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状态。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意识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他们的潜意识也在吸收各种信息,并对意识时时刻刻地施加影响,增加或削弱意识学习的效果。当意识和潜意识处于积极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学习效益就会成倍提高;反之,当潜意识处于消极状态或抵抗意识活动时,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起潜意识并诱导其倾向于学习对象,最大限度地将潜意识与意识协调起来。因此,教学应力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高记忆、思维、想象、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正如洛扎诺夫所说,暗示教学法“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组织起来”。实践证明,通过心理暗示手段,能够使受暗示者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导这种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情感、意志等因素有机结合,发挥出受暗示者的积极潜力。

心理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大教学流派。近年来,心理暗示教学法在我国学校中也逐渐得到重视。有人认为,心理暗示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改革的新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将心理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和经验渗透到德育教学实践中,以优化德育课堂教学。

心理暗示法优化德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青少年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人格尚未独立,具有一定依赖性,受暗示性较强,同时青少年具有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在德育课教学中巧妙运用心理暗示方法,将德育知识和道德规范以含蓄、间接的方式,通过人和环境的暗示作用渗透,相比直接的教育方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暗示环境

暗示机制存在于人和环境的关系之中。环境心理学认为,任何环境都易激起人的情感共鸣,它是产生熏陶作用的重要因素。环境以各种方式刺激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做出反映,养成习惯,形成观念并指导我们的行动,许多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环境的各种暗示所做出的反应。

课堂心理环境是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它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同心理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有很大差异,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课堂教学中的心理环境可以分为人环境和物环境两方面。人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所形成的心理场。教学中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竞争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氛围,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所谓物环境就是周围物体与人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心理场,如教室布置温馨整洁,课桌椅摆放井然有序,灯光柔和明亮,班风标语积极奋进,一个整齐有序、轻松舒畅、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应在德育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来感染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在和谐的人环境和物环境中感受和领会规则、秩序、尊重、平等、民主等等。

(二)暗示者——教师权威的运用

心理暗示的成功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存在的“自卑、自贬心理”——觉得自己不如暗示者、暗示者比自己更高明更具有智慧,自己应该向暗示者请教,接受他的判断和影响,甚至放弃自主思维。当然,这样的自卑、自贬心理以及对于暗示者的崇拜和能力的夸大,受暗示者很少意识到,这些心理过程通常都发生在潜意识,所以,暗示者的权威性及受暗示者对他的信任度,对暗示的结果具有重大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威信来自于师德修养、思想境界、敬业精神、教育教学能力和成就水平的综合反馈。教师的威信越高,相应地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威望、信任度越高;对学生的心理暗示越强烈,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尊从效应”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学生愿意服从教师的规范和要求,主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认同、接纳教师传递的理念和价值观,努力使自身行为更趋向于教师的期望等,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所以,德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威信,在民主平等、双向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利用自己的权威作用,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运用多种心理暗示手段强化或抑制学生行为

言语或非言语的心理暗示手段,如语言、手势、表情、体态、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都可以含蓄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起到强化或抑制学生行为的作用。如赞赏的语言、亲切的微笑、肯定的眼神、微微的点头、竖起的拇指等,这些都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鼓励,找到自信,赢得力量,消除戒备和对抗心理,形成支持性的课堂心理气氛和积极的情绪效应,从而强化教师所期待的课堂行为;而语气的转换、话语的停顿、眼神的凝视、表情的严肃可以暗示和提醒学生自律,抑制课堂上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避免直接的批评和师生矛盾冲突。另外,师生间的、距离同样也可影响暗示的效果,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强,坐在后排的学生接受的暗示较弱。如班主任通常把易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调到前排,以增强其接受暗示的强度,使其纪律意识得到强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和相对距离的改变来强化暗示。不管是哪种心理暗示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适当地运用,就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四)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消极暗示

心理暗示是一把双刃剑,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有缺陷。人的依赖性越强、人格越幼稚、主见越少,就越容易受别人暗示,“自我”越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学生的“自我”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倾向,而课堂上教师享有职业所赋予的权威,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教师要慎用心理暗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坚持积极、正面引导学生,避免负面暗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教师往往会列举一些名人、伟人或历史人物寒窗苦读、逆境奋发的事例来激励学生,但无形中却渲染了学习的艰苦性,让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反而望而却步。此时不如多给学生以“学习是有意思的、愉快的、不困难的”“我能成功”等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又如暗示作用应该只是作为“自我”和“主见”的补充和辅助,不能取代自我判断和自主思维,教师过多的提示、帮助,会通过心理暗示作用被学生无限放大,最终使学生缺乏自主性,过分依赖教师,思维潜能被压抑;教师对课堂上不良现象和学生违纪行为的放纵,暗示着学生的行为被认可,可以随心所欲,虽违反纪律却可以不受惩罚,误导学生藐视纪律和规则;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评价和贬低,会引发学生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教师对社会现象和现实事件的歪曲评价、偏激看法或愤恨抨击,容易诱发学生的反社会倾向等。所以,教师要慎用、善用心理暗示。

(五)引导心理暗示向自我暗示升华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自身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是自己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相应改变的心理活动。

第9篇

一、什么是心理暗示

对于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心理暗示在本质上,是把一种思想强加给另一个人的大脑的行为。

按照施加对象进行分类,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人暗示两种。自我暗示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进行的思想灌输。这样,自己的心理(心理活动)可以给自己的人格(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人格。例如,文章开头提及的刘老师,便是运用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自己建立信心,克服恐惧。他人暗示,简而言之就是他人对个体进行的思想灌输。例如,我们在给他人加油鼓劲的时候常常用到的便是他人暗示。

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每个人都会受到暗示,只是程度高低的问题。那么,人为什么会不自觉地接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个体人格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弗洛伊德将个体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与生俱来,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往往受潜意识支配,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遵循现实原则,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超我”遵循道德原则,用以维持个体的道德感,回避禁忌。“自我”的不完美以及“自我”的部分缺陷,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心理暗示提供了机会,因此,心理暗示可以认为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心理暗示的作用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心理暗示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作用,恰当地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建立乐观积极心态的作用。例如在重大场合时感到紧张、焦虑,害怕自己出丑,这时便可以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不紧张,我一定可以做到的”,在缓解自身紧张情绪的同时,激励自我。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还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医治,它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求生意念。当然,心理暗示的力量不止于此,我们需要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心理暗示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通常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不能在现有环境中继续活动等等。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所谓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方面工作的主观评估,自我效能感对于个体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性影响。例如,有一些教师对自己是否胜任教师这一岗位,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怀疑,进而对自己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认为自己做不好工作,上不了精彩的课,从而导致情绪低落、教学兴趣不高,影响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具有消极和积极的作用,对个体的工作、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学会使用积极心理暗示法,对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生活满意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心理暗示的基本方法

心理暗示来源于自我或是他人,学会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法,生活就会增添一丝明媚。在这里,笔者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积极心理暗示方法:

1. 扩大优点法。

扩大优点这一说法最初源自台湾作家林清玄,他年轻时曾担任过记者,有一次在报道一名小偷作案的过程时,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吧!”也正是这句话,让这名小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终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大老板。人之所以有自卑感,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光看到自己的缺陷。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自己或是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因此,扩大优点法要求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发现闪光点并且设法扩大它。即使是微小的优点,一天反复思索几遍,也能使你感觉到优点多于缺点。如果有人认为,“我什么都不会,不会做家务,不会理财,如果说我有优点,那只有学习成绩好而已”。很好,“学习成绩好”就是你的优点,反复对自己说,“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在这一点上我比别人优秀,我并不差”,以此来增强自身的自信心。推己及人也是一样的,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他人身上的优点、闪光点,而非吹毛求疵,死盯着他人的缺点不放。

2. 淡化消极因素法。

所谓淡化消极因素,就是设法缩小消极面,减小消极面对自己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以“全”或“无”的思想考虑事情,他们会将极小部分的失败或恐惧扩大化了,扩大到了工作乃至生活的整体,从而对工作和生活进行全盘否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是我们将消极因素扩大了。因此,客观看待问题,淡化消极因素也是积极心理暗示法之一。 例如:有的人对上司某一决策有看法,就对工作失去信心;有的人跟同事闹了别扭,就觉得上班没劲等等。由于某一方面的不顺心,就影响到整体工作,使自己陷入烦恼的深渊。实际上,上述情况是以偏概全,将消极因素扩大化,使自己对整个工作不满,产生了消极心态。

3. 不说消极语言法。

消极的心理暗示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危害性。因为消极语言说多了,会使人意志消沉,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更严重者会一事无成。像“反正”“毕竟”或“总之”一类的词便是消极语言的典型代表。例如,有些人当生活、工作、学习不顺利的时候,消极语言就脱口而出,对自己进行否定,而且是进行全面否定,认为 “反正我不行,毕竟是不行的”“总之,注定是要失败的”等等, 这些话都是一些全面否定自己的话,一旦开口,使得本来可以做好的事,也就做不好了。因做不好,不去做也就理所当然了,也就没有必要再努力了。这就是消极语言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树立自信,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就应尽量避免说消极语言,即使一些消极语言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也要避免使用它们。

4. 转移暗示法。

积极的暗示产生积极的心态,消极的暗示产生消极的心态。对自己而言,我们可避免运用消极的暗示,但是我们无法控制他人对自身的消极的心理暗示。遇到这种情况,就得运用转移暗示,将别人对自己的消极暗示转化为积极暗示。 例如:一位老先生踩了一位年轻姑娘的脚,这位姑娘开口就骂人:“你个老不死的!”可是这位老先生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说:“谢谢!谢谢!” 老先生的这一举动,把周围的人都闹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人家骂他“老不死的”,他不但不生气,反而乐着说谢谢,这老先生肯定有病。此时,有人就问老先生:“人家骂你,你不仅不生气还谢人家,这是为什么呢?”老先生说:“这小姑娘没有骂我,她给我祝福呢!她说的是,第一我老了,第二我不会死,这不是给我祝福吗?我不应该感谢她吗?”听到此话,周围的人都乐了,小姑娘红着脸低下了头。这就是转移暗示。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境我们无法控制,这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将不利于自己的心理暗示,转移为有利于自己的心理暗示。

5. 赞美他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