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40:13
导语:在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发展理论 自我概念 社会环境 自我塑造
一、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中的个体发展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所谓社会心理发展就是描述个体情感需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理论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指出:“他人关系在形成个体自我同一性上的重要作用,在个体一生中,个体发展存在八个阶段或关键期。”[1]而且他认为个体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危机。根据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解决冲突和危机的能力,个性才得以发展。
具体八个阶段如下。
阶段一: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出生至1岁)。
阶段二:自主感对愧疚感和怀疑感(1岁至3岁)。
阶段三: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至5岁)。
阶段四: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至11岁)。
阶段五: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12岁至18岁)。这一阶段是青少年阶段。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即一种幸福感,明确自己要去哪里。对预期中可获得的认同有一种内在自信。[2]在这一阶段,青少年试图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也就是说,随着他们的参照标准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了解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异同。
阶段六:亲密感对孤独感(18岁至35岁)。该阶段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心理关系的状态,其主要危机是建立真正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该阶段的个体应能够在不失自我同一性的基础上关爱他人。
阶段七:繁殖感对停滞感(35岁至65岁)。该阶段描述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自我关注,心理健康的中年人更多把心思放在照顾下一代上,而不再过多地关注自己。他把繁殖感界定为一种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这种体验的个体很可能会出现停滞,并且过分关注自我。
阶段八:自我整合感和绝望感(65岁后)。这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个体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如果这一阶段的老年人回顾过去的一生是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对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就会有一种自我健康感,感到没有白活,度过了丰富多彩的有成就的一生;相反,如果这一阶段的老年人感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想要弥补但为时已晚,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二、自我概念的定义及结构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各个方面特质的知觉与判断。研究者把其定为“个体对自己的身体、社会和学业能力的总体认识”,[3]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在人的自我概念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体的自我概念并不是对现实像镜子式的简单反映,自我概念包括大量有关信息的整合和组织,如对他人和世界的印象。人们自我概念的来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在与他人交往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虽然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概念是在变化着的,但它的基础在人幼年时就形成了。儿童从经验中形成自我概念,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影响儿童未来的经验。总的看来,我们可以把自我概念的结构视作一个人的各种同一性的各层组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系统。具体结构如下:
三、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的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1)承认自我的价值。我们在别人的目光里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而是有思想有地位有意志的。我们的目的既不是心甘情愿被人操纵,又不是妄图操纵别人,而是仅仅有能力去表达自己。(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3)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学会总结别人提出的建议,归纳总结,才能了解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
2.积极悦纳自我
“心理学家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4]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身上只有缺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丧失信心,产生自卑,这样的人就会缺乏积极性。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只有自信,才能使一个人的潜能、才华发挥到极致。要悦纳自己的全部,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成功还是失败,要学会爱自己、爱生活。一个人首先应该自己欣赏自己,在自己悦纳了自己之后,才能被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不仅仅指的是悦纳自身的优点,对不足之处也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乐观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认识社会,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积极价值和意义”。[5]“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过来又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自我概念是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自己有关的知识、情感和相关事情等抽象出来的图式”。[6]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活动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5.成功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指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自信、自尊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卑、自责则是消极的情绪体验。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着成功的,期待着被赞美。“当个人的才智与能力在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同时,也就享受到了成功的愉悦”。[7]
6.准确的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世界上不存在所谓完美的人,即使是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否则只会让自己生活在烦恼之中。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做到自己最好的程度就要对自己进行鼓励,我们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不要高估自己,同时也不要贬低自己,只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同时,准确的自我评价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方式。
7.适度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在某种思想指导、影响下,支配自己言行,调节自我心理的一种能力”。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每种欲望都会带来一个追求目标,它们之间常常会相互“打架”。因此,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坚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人生道路上就会一事无成。人要能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衡量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能律己,也就意味着能理性思维,对各种情况都能冷静考虑,是非轻重的衡量有依循标准,不致利令智昏,误了大局。
参考文献:
[1]孙灯勇,郭永玉.自我概念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叶丽红.自我概念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
[3]陶琴梯,杨宏飞.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教育科学,2002,(6).
[4]樊富珉,付吉元.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2).
[5]范凯.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人们所生存的环境受到越开越严重的污染,特别是林业资源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我国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是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措施。
1 实行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对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效益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而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强林区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促进林区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 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是保护有限林业资源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对林业资源需求日益加大,林业资源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日益减少,在这种严重形势下,保护林业资源是我国首要任务之一。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背景环境下,社会对资源的配置已经由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林地作为一种有限性的经济资源,只有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林地的实用价值。而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正是适应时展的需求,也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1.2 实行林权制度改革能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其改善生活
1.3 实行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发展林业的根本任务就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那么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责权分明的林业经营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和爱林护林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林业技术在林权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性
实行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保护林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要保障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进行,其具有专业的林业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来看,林业技术的发展是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其次,从我国传统林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林业技术比较落后,而实行林权制度改革,引进和利用新的林业技术是保障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推器。因为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林业技术,林业经营者们才敢于进行林权的流转,尝试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带动我国林业的发展。最后,实行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变林业发展的模式,走产业化经营道路,而林业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林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其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给林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保障其蓬勃向上的发展。
3 在林业技术层面上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的林权制度改革机制 首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一个完整林业管理数据库,主要是反应林业发展的状况,给林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林业信息,从而为制定合理准确的林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农民参与林业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向农民提供有力的育林造林新技术,从而增强林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3.2 利用先进的育林技术,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林业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发展,其最终是要看种植树木成活率的高低,高的成活率才能有效证明林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效,这也是林权制度改革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为了达到林业发展的高成活率,可以利用现达的生物技术,选用产量高、抗虫病能力强的优良树种。
3.3 建设一支高技术的林业发展团队 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的核心力量是林业发展团队,具有高素质的林业管理人员才能够培育出好的林业资源,才能够提高林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靠人工检测来了解林业的发展情况,要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对林业进行跟踪。其次,国家和政府要投入一定的物力、人力,定期的对林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上的培训与进修,掌握最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林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后,要加大农民对林业发展知识的普及,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林业发展对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让他们深切体会到林业对国民经济的利害关系,在他们的积极帮助下,才能够达到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
4 结语
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实行林权制度改革,保证林业的良性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而林业技术是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其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加大林业技术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改变我国林业发展现状,为我国林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矿山安全生产 经济建设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一、全面认识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矿山的安全工作是企业最大的效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我们绝不能心存半点侥幸心理,为一时的眼前利益铤而走险。
首先在思想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我国现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矿山开采肩负着企业的建设、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等多重责任。我们只有把职工的身心健康、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就会充分体现安全的重要性。当然,作为一个矿山开采企业只讲安全,不追求经济效益不现实也不切合实际,应当说,安全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安全是不能用经济效益来补偿的,安全生产在国家现代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地位。只有我们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对人、对企业、对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才能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来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满足国家的愿望、社会的需要和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的追求。
其次是对矿山开采的安全文化建设上要有足够的认识。正确的安全文化理念,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间接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生产过程中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在这个文化氛围中,其行为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在崇尚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健康完善的心理定式和正确的安全理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的生产秩序的现代化员工队伍。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人,其关键是通过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开展活动采取激励措施等改变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使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使保证矿山开采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成为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使实现企业生产价值与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的高度统一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二、科学加大安全经济投入打造平安矿山
科学合理的矿山开采安全生产投入,能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矿山安全经济的投入增加了矿山开采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本质上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解决这对矛盾的关键是如何找出两者之间即安全投资与收益的关系。
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效益,要让矿山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益,实现有效的高效运转。这就要求矿山开发企业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和满足职工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让职工在感到满意的舒适环境中工作,使劳动者保持较好的心情和劳动热情积极参加劳动,且能提高工作效率,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尤其是矿山开采企业,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给企业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此外,伤亡事故还能造成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避免事故的发生,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增加必要的安全设施投资,有效的预防和避免生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增进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但影响矿山开采正常的生产经营,给职工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还会影响矿山开采方方面面的工作,给矿山开采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用矿山开采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对矿山开采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可见矿山安全生产是做好矿山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障生产力。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受到结构、体制和环境三大因素的制约,而安全生产是影响环境因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安全生产在市场竞争中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砝码,良好的环境因素可以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充足的资金、可观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国际市场,欧美发达国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制裁,其中安全卫生方面的限制和标准,也影响我们参与国际经济领域的活动,安全和谐发展对于开发国际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矿山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平安矿山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狠抓安全生产,为矿山经济建设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西部黄金克拉玛依哈图金矿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孙华山著.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8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80-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一、教育与城市化进程
(一)教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基本含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新生代系统的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并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活动,教育不仅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引擎,也是传承人类文化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发展包含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机构的建立健全、教育资源的积累与使用、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教育事业的扩展与进步,教育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有无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有多大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因此教育发展备受世人关注。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功能的完善使城市逐渐成为承载人类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随着人类认识的变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到以城市化为主的过程即为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一种社会结构的转变过程,城市化进程展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反映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更体现出一种社会分配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考察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
(二)教育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深入分析教育与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可以发现教育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育能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创新支持,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能为教育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文化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有序的城市化进程决定了教育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二者间的积极影响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研究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重要性
(一)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教育的基本属性已经决定了教育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积极的,其中积极的影响主要包括:教育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家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设和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教育发展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产生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教育通过对人类自身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传递创新实现对人类宝贵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所导致,最显著的就是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问题,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例如外国很多的大学都在小城镇,当地产生和拥有的文化与人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但中国的大学却都集中在大城市,机制上的不公平导致了文化和人力资源的异常流动,这种异常的流动将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正常发展。
(二)研究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了人口素质的高低,而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水平,据有关专家对劳动生产率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1进行计算,那么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1.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2.08,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4,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不仅是直接影响人的劳动效率和自身收入,同时也是决定国家与民族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学术界关于城市化进程的研究理论成果中缺乏教育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研究,在城市化进程的探索过程中理论指导实践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积极深入地研究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阿坝州城市化进程与教育发展现状
(一)阿坝州城市化进程现状。阿坝州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13年底阿坝州的城镇化率已达34.59%,但仍未达到全国53.73%的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75%的平均水平,阿坝州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焦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二、三线城市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阿坝州也正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当地的城市化进程,但不容忽视的是阿坝州的城市化进程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城市化进程起步晚、路径单一、必需的基础与承载体薄弱等因素是导致阿坝州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阿坝州教育发展现状。建国之初,阿坝州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农牧民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州仅有百余所学校,在校生不到5000人,教职员工不足300人,阿坝州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后,阿坝州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特别关注教育民生,突出教学质量主题,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阿坝州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建成了与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具有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但必须正视的是阿坝州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教育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尤其是阿坝州拥有较多的优势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较低层次的教育水平也严重阻碍了阿坝州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如何有效利用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城市化进程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机遇,而失衡的城市化进程则制约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利用好教育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认识。近年来阿坝州城市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各阶层也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将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出来还没有达成共识。城市的发展是多元的,目前中国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的社会问题,加之城市发展会受到许多难以预料到的新问题的影响,我们需要科学引导民众认识社会发展问题,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合理使用,就需要对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作出更多的宣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教育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来强化教育的舆论引导,改变当前社会和家庭受社会舆论的误导和对教育功能的认识的片面,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第二,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政府和有关部门编制的教育发展规划要符合国家或区域化整体规划,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当前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事业做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但部分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缺乏相应的改革勇气和战略眼光,制定的规划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前瞻性。远离城市中心的学校存在软硬件缺失的问题,即便是在就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在这些地方要留住人才都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地方政府往往很难将教育发展纳入到了城市整体规划之中。例如:2011年阿坝州就提出要大力促进自治州州内城镇化,这说明阿坝州在发展上已意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但却没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意识到教育在阿坝州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未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利用教育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政府也就未有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为了促进教育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规划,还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第三,合理分配和使用社会资源。熟悉教育规律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其作用的体现有隐含性和延时性,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政策的支撑和扶持,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投入,更需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阿坝州地广人稀,自身拥有的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当地城市化进程的优势,但阿坝州的发展历来都不均衡,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教育尤其如此,如何开发利用好是关键,通过现实规律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全力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教育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才有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天津市宝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国的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对于提高我国计划生育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提高人们对计生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入手,并对档案管理在计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做了详细分析。
[
关键词 ]档案管理;计划生育;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我国也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档案已经成为各项工作的必备工具,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计生档案是各项计生工作的法律依据和重要的凭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不仅对我国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有重要影响,还对我国以后计生工作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高对计生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
自1981年我国成立专门的计划生育机构以来,具有我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工作蓬勃发展着,我国的计划生育的机制在不断的完善着,计划生育体质也在不断的健全,我国人民的婚育观念也在计划生育教育的影响下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但是人们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充足,不能使档案管理在计划生育过工作中发挥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各个部门及各级领导对计生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使档案管理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尽可能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各部门及各级领导对计划生育中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通过培训、杂志、简报等各种形式来加大宣传的力度,使相关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加强对计生工作中的档案管理。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对计划生育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估来对该工作起到鼓励和宣传的作用。
2、计划生育工作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2.1计生档案是计生工作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都是与档案及档案工作分不开的,尤其是进入到信息时代,档案及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更是突出。计划生育的档案指的就是计划生育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档案的总和。档案工作指的是专门管理档案的业务。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计生工作也开始走向正轨,计划生育的理念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与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已经由以前的社会制约及行政干预转为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结合,与科学管理、宣传教育相统一的新机制。各种优生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支持。计生档案也又一次记录了我国新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的方法方式及思想的转变过程,成为我国计生工作发展过程的重要凭证。
2.2计生电子档案是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在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服务技术也有了越来越高要求。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也跟随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和使用各种信息系统及数据库,使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水平。计划生育的电子档案大大加快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体现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
2.3计生档案对我国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作用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转型,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思想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也在不断的深入,我国的各级相关的职能部门也都出台针对计划生育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国在独生子女等的一些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不同类型的档案以及一系列相关文件的档案,此外,还包括一些二孩生育证的管理档案等,都已经成为那些享受优惠政策的相关人员的主要的佐证材料,对我国的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政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计生档案可作为我国人才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
我国任用干部的相关制度越来越规范化和法制化,各级政府及党委干部的选拔和任用的过程中都把计划生育作为选拔和任用的重要门槛,把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情况作为选拔和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对于没有严格按照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生育的人员将一律取消任用和选拔的资格,所以,在相关的资格审查时,审批和办理再生育证的相关资料是十分重要的,计划生育的档案就为政府及党委在人才提拔的科学决策过程提供了有用可靠的依据。
2.5计生档案可以农民致富服务
有了计划生育的档案信息,农民可以通过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了解并掌握我国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及我国的一些科技信息,进而帮助农民致富。尤其是在帮助贫困的计划生育家庭进行发展生产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根据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向他们传递我国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及两个女儿的家庭的优惠及奖励政策,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政策中获利,进而对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帮助他们致富做出贡献。
3、总结
计划生育档案记录了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面貌,同时计划生育电子档案的应用也是我国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并且计划生育档案也为我国相关部门的干部提拔晋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外,计划生育档案对我国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作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档案管理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我们必须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提高对档案管理在计生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使我国的档案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尽快迈向现代化。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档案进行高效的管理,进而提升我国计生工作中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管理在计生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晓英.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兰台世界,2013,(z2):129.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环境监测站内蒙古包头014100
摘要: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人类自身和社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式,影响到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0 引言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也给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障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尤其是随着现代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益恶劣,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样的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而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的实现。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协调发展的,这是因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良好的环境条件为基础的,而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必要条件的,二者紧密联系,互为依托。只有保护好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此外,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环境与资源一旦衰退,将不能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环境保护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科技进步创造了空前富足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日益恶化,雾霾笼罩、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相当严重,这都是由于人们环保意识淡薄造成的,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变得非常的重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关注长期的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 环境保护需要经济发展所能够提供的资金和技术, 而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搞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2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了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人类在以环境为代价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20 世纪以来,尤其是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三废”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能源枯竭、温室效应等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多,更是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才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悲观状况。因此,要想谋求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2.3 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实质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首先能够使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最终达到保护生产力的目的;其次,环境保护能够防止生态破坏,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充分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力的效益,维护生态平衡。与此同时,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能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袁实现可持续发展
3.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环保相关的制度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改善环境质量出发,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此外,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功, 必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全面落实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和各项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
3.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经济和环境被人为割裂的弊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循环经济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物质的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目前我国要想实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应注重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的开发和建立,采用清洁、无害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还可以开发建立一批新型工业生态园区,大大降低生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还要加强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推行绿色GDP,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现状,走经济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注重发展循环经济,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减少浪费,最终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兰.浅谈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43-46.
关键词 大学本质 公民社会 核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的本质
(1)传承人类文明。大学乃知识传承之所,大学担负的首要历史角色就是责无旁贷地将人类文明、历史文化以原来的面貌呈现给受教育者,本着求是、创新的精神,不断地赋予人类文明时代的新色彩,历史是活生生的,大学将它的精华提炼出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大学宣扬并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民主等文化价值理念,而不仅是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知识也是历史的结晶。世界是开放的,我们的心胸也必须是敞开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才有能力包容和接纳这个色彩斑斓而又复杂的和陌生的世界。大学作为一个理性的文化再生产的重地就是不断发挥其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2)培育社会英才。社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近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那就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建设的动力军。这些英才应具有历史责任感和能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势能。这是大学所应做的“准备工作”。大学锻炼人们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投身于社会实践的魄力,大学培养的学生不只是有知识的头脑,更应是有改造现实能力的英才。大学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兴衰成败,大学即是这个社会的缩影,社会要发展,首先要坚守大学这块阵地,这是大学的本质重要性。
2 公民社会阐述
2.1 公民社会内涵及本质
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产生是民主政治发展成熟的表现,反映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民社会与国家是平等的,都是公共治理的主体。公民有话语权,他们关心政治,关注公共政策,不只是向政府反映意见,更会主动影响或干预政府的行为。公民是自愿的汇集一起,自觉地维护他们关注的公共利益。公民社会从根源说是市场经济和政治的产物,但却是独立于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第三领域”。
公民社会的本质是民主政治,同时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环境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由于其固有的结构功能,成为既是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基础,又是民主政治成长后维系成熟民主政治制度果实的社会肌体。如果我们真的要朝向现代性的民主化社会迈进,就必须建设公民社会,而要建设公民社会就必须认识其民主的本质,在民主这个制度大框架下来实现。
2.2 公民社会存在的条件
公民社会存在的条件,首先是公民自由,自由并非抽象的存在,公民有人身自由、话语自由的权利,是被公认的、无法剥夺的,这是公民资格的首要保障,也是公民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公民自由之外还需自愿,即公民自愿原则,公民自由并且自愿集社、发表言论、针砭时弊,公民的行动不受政府左右,公民自愿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公民还要有必要的经济独立能力,经济独立才参与政治、实现事关自身利益的权利。公民社会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得以实现的产物。市场经济使公民社会有了更大的空间,经济独立则是公民具有实现权利履行义务的可能。权利与义务的比例制衡关系决定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政治自由与经济独立是公民社会产生和成长的必需条件。
2.3 公民社会的价值功能
(1)公民社会对政治、经济建构的正面推动作用。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功能是有限的,即“有限政府”,同时政府也应该是“有限”的,否则政府的权力就会异化。政府没有能力不能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事无巨细的管理,政府应该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公民社会作为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领域”,在有些领域,聚集资源、发挥作用,比政府(下转第16页)(上接第9页)和市场做得更好、更有效,政府让权于社会,使公民社会自治,不仅是公民社会成熟发展,更是政府职能的表现,也是市场经济灵活化的体现,因此,成熟的公民社会也是推动民主政治、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助推器。
(2)公民社会有助于实现社会的价值整合。价值整合特别表现在非营利的现代社会组织上,由于这种组织的非营利价值取向,使它们志愿涉足政府和市场所无力涉足的领域。同时一些社会组织本身即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公益组织、行会、兴趣团体,这些有着共同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的群体,通过社会组织实现政治诉求和价值目标。因此公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的有序化力量,公民社会的存在对弘扬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积极作用。
(3)公民社会对政治,经济建构中负面因子的抗衡作用。以往,国家实行的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即在政府部门内部的权力互相制约,公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之外产生的新的有序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所产生的“动能”更是巨大的,是国家高高在上的 “势能”不能阻挡的。公民社会使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一个平衡机制,这种机制能够抗衡政治、经济建构中的负面力量,促进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政府会失灵,市场也会失灵,那么公民社会可以解决这个瓶颈,即使公民社会不是万能的,但公民社会却与政治、经济领域形成新的“三足鼎立”之势,牵引着政治和市场经济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
3 大学是公民社会的重镇
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包含的方面很广,其中包括对经济效:益的管理、资产安全、会计报表、和一些合法活动的具体实施程序。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被广为应用,但今天,传统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对财务会计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给与解决,这样才能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任何时期的发展中,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都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更是成为企业与一些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对企业的进步乃至是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与时倶进的要求,任何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与法则都会被淘汰,财务会计内不控制制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也要经历社会进程变化的考验。而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把挑战逐渐转化为机遇,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下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具体如下。
(—)国外体系的冲击
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为密切,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国际大市场的形成一方面扩大了市场氛围,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率。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加之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之后,大批量的外国企业涌入中市场,在市场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发展趋势,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本土企业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相继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些企业在对国外先进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羡慕的同时,盲目的对国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引进,而忽略了自身体系的发展要求,没有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盲目引进的体系根本不适应我国自身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使本来就落后于国外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出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完整体系的缺乏
在我国传统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过于偏重于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管理手段,反而对其相应的体制进行了忽略,一个没有完整体制的管理体系又怎么能够良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呢。这种理念上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我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导致我国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在社会的快速进程中不断的出现问题。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速度的要求,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完善不能只注重管理,而是要注重管理和体制的共同发展。
(三)“软件”的缺失
无论是在什么时期,社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推动,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中,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样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而就我国目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性的人才简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针对基层的财务内部控制来说,其工作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没有接受过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专业培训与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挥。
三、优化方针
根据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改革和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面对挑战
在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本土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我们不能盲目的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学习,而是应该正确的看待机遇与挑战,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国外先进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我国的实际文化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怕”,使我国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更为完善。
(二)对体制的改进
传统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过去,我们过于注重管理而忽略了体制的完善,面对国外先进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冲击,我们必须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改进我们的管理理念错误,逐渐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体制建设,促进我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
(三)人才的幵发
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专业人才紧缺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这样重要的体系更需要专业人才的保障。第一,我们要加强主要部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有专业人才的指导来完成。第二,加强对地方基层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使员工的素养得到整体提高,从“软件”上促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
结束语
3月4日,看望民盟、民进联组会政协委员,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重要论述
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民意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