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40:16
导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00名将进入我院血管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生,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58人,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的PBL法进行教学,另外4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进行教学。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以往成绩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师6人为带教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培训后带领实习生。参加研究的实习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分管病床,学习并考核相同的内容。
1.2方法
1.2.1实验分组对照组(LBL组):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进行辅助授课(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
(2)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上知识,下一节课上教师带学生在病床边做病例示范讲解。
(3)组织学生针对病例的病史、体征特点、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并讨论。
(4)组织学生讨论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情况。
(5)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终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实验组(PBL+PICOS组):即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向式教学法(PBL)教学,主要方法如下:
(1)上完一节课后带教老师依据PICOS模式构建临床问题。
(2)要求学生依据该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收集证据并汇总,在下一节课上按照PBL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进行小组讨论。
(3)把汇总出的相关文献与现有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找出疾病的最佳证据。
(4)把当前的最佳证据应用于病患的诊断及治疗决策。
(5)对循证实践和结果进行后效评价。
(6)血管外科实习结束后同时进行出科考试。
1.2.2教学效果评估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期学习内容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教学主观指标为学生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教学客观指标为学生对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考试分为临床病例分析及理论两部分,每部分各50分。临床病案主要评估学生对疾病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能力。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考试内容为基础与临床试题。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PICOS+PBL、LBL的评价及对学习的帮助情况。
1.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在病例分析成绩及研究问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文献评价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通过PICOS+PBL教学模式,对PBL、PICOS、循证医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认可,提高了学习的兴趣(P<0.05)。
3讨论
1医学留学生外科实习轮转教学的困境
1.1相互国家文化差异 来我校学习的医学留学生基本上来自于东南亚国家,而且分布几个国家各自的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差异性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直接的障碍就是很难寻找统一的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差异直接导致教学进度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简单的说,医学是一个伦理性很强的学科,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可能会牵涉伦理方面的抉择,这个时候,往往决策的方向都取决于各自的文化底蕴和基本思想教育。
1.2教材的选择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对于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材的选择往往是自主选择,选择怎样的教材,对于学生的领会和接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内的医学教育相关的教材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征性的教材,还没有系列的。所以,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们很难找到良好的学习方式去外科实习,更加不能跟上三甲医院的日常的临床任务。因而,具体的学习还是受到很大的约束。
1.3语言交流的差异 本校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本身也是以英语为基本交流语言,但是他们的英语都带有很浓重的国家特色[1],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以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可能很难适应相互的语言方式,因而出现不必要的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授课质量。①两国的文化背景不一致,对于很多的价值观,尤其是医学伦理学,都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具体的医疗实践当中。②医学的实习过程,其实最为重要的是与患者交流,患者的病情是我们最好的课本,如果留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汉语基础,就很难在具体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通过实践巩固。
2加强实习轮转的教学探索
2.1对留学生有个全面的摸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增加对本校留学生的认识。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学习的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往往会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而在彼此的交流对话中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需要相互的磨合[2]。另外,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需要和患者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来自于少数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他们有很好的中文基础,可以再具体的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2.2加强双语教学和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在外科的实习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中国的患者,我们的官方语言还是汉语。所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就需要①学生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以能够与患者进行基本的沟通,帮助实习知识的巩固;②也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加强英语功底的同时,多和外国的专家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基本要求是将基本的汉语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交流。并就外科的相关基本操作,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考核,以提高外科轮转的手术技术的提高。针对教师队伍,定期对留学生带教老师举行相关的英语授课培训,制定统一的教学案例,并备课的形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听课,学习良好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思路[4]。
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课为主,即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为主,意为1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甚至是讨论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为了提高最佳的教学质量,需要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外向积极的性格, 可以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制定相关的PBL教案手册,在具体的年轻带教老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授课,例如CBL,PBL,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等[1],以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教科书等多途径获得所需要的医学知识。例如,在普外科胆囊炎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化病例,选定某一患者或者正常人模拟患者,以供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从来完成教学任务[5]。标准化的病例,可以很好地解决了留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不能很好的采集病史等实习任务,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拟环境,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4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采用多形式的评估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课程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和检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检验的形式可机动采用口试的方式,灵活机动的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减轻期末考试的理论课程的压力,真正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和主动[1]。
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的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困境。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探索,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需要让留学生在具体的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并让临床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为今后的医学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邈,郑凯,周剑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80-81.
[2]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3]杜瑾,穆瑞锋.多元文化融合教育手段提高医学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J].科教文汇,2014,1:102-102.
特点一:我校招收的临床医学留学生大多受到良好的英语教育,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是这些学生的英语发音普遍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成为师生交流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沟通,逐渐使得留学生和授课教师能够彼此熟悉和接受对方的语音语调及表达方式。特点二:留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课堂提问,自备许多原版英文教材,善于使用计算机并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因此知识面相对较广,这也给我们授课老师带来了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注重带教老师的培养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认真备课,制作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对于那些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动态的、要求直观形象反映的对象,可以选择或制作适当的动画、视频,让留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讲述胸外伤所导致的反常呼吸时,我们引入了一小段动画,使本来生硬难懂的反常呼吸过程,变得简单易懂;在讲授胸外科基本临床操作时,通过小片段的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英文版录像,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了临床操作的方法和注意要点,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特点三:留学生普遍自律性比较差、缺乏对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的认识,鉴此,除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教育,我们也非常注意留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自豪感的培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医院医教科的管理老师负责对学生的见习、实习进行严格的考勤,凡严重迟到、早退超过三次的学生将被禁止后续的见习、实习课程,为了避免给患者留下不好的印象或拒绝问诊和试教,我们要求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必须穿着白大褂,凡着便装或穿拖鞋的学生禁止进入病房进行见习或实习。通过多年的严格管理,学生也逐渐意识到职业行为规范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态度也由原先的抵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配合。
二、参与《医学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后期临床见习、实习,学院为留学生设置医学汉语课程的学习,并安排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参与该课程的授课。《医学汉语———实习篇》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常用的汉语,也涉及门诊常用汉语,具体来说,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中文名称、常用药物名称、人体各个结构的中文名称、常见病的中文名称、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报告及病历书写、住院部医生与病人的日常用语、实习医生与指导医生的日常用语。例如《医学汉语———实习篇Ⅱ》第十四课是由我们心胸外科负责给留学生讲授的,课文介绍了一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诊疗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典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涉及的中文,例如,涉及患儿症状的中文“身材比同龄的孩子小、容易出汗、咳嗽,有时伴有心慌、胸闷等”,有关体征的中文“收缩期杂音”,我们还会给学生展示典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X光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参与该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一方面逐步适应了学生的浓重语音,另一方面为学生后期进入心胸外科见习、实习过程对于心胸外科疾病的判断力及疾病发生发展的理解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标准化病人在胸外科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
[摘要] 笔者就医学本科实施临床医学院“3+2”模式外科教学改革5年来的实践进行简要小结。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的体会是:领导重视,理念先行,目标明确,计划科学,组织周密,全员参与,机制及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是推进临床教学改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先决条件。
[关键词] 教育,医学,本科;教育改革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并造就符合时展要求、具有较高素质的医学科学人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这不仅是实现“三个面向”的要求,而且也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1~3]。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化知识为能力的一个重要起步阶段,也是医学入门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校自2001年起建立临床医学院教学模式,实施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教学改革,将原先的“4+1”模式改为现在的“3+2”模式,运作4年余,已初见成效。
1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理念与目标
教学创新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当今高等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标杆,坚持以“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为指导,注重“教书育人”,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探索临床医学教育(学)新模式。基本理念是:在继承中稳步改革;在改革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深化提高。总体目标是: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根据临床课实践性强的特点,让学员尽早接触临床,充分利用临床医学院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氛围,贴近病人,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技能,引导学员开拓创新,促进全面发展。通过2年的培养,使学员掌握临床医生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处理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法,成为合格的医学生。
2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实施
面向未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引导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外科特点,力求教学活动小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直观化;重视将知识传授与临床思维、语言交流、文字表达、综合分析、信息选择、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混为一体;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以病例为中心”,且开展多样并各具特点的现代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力求趋向前沿,反映现代,综合交叉,坚持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参透融合;以活跃课堂、拓宽专业口径与临床实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为主导,学为中心,设计为先,组织缜密,形式多样,整体统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应用要富有时代创意。教学内容遵循教改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纲为蓝本,结合临床医学院和外科各学科的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对部分内容和学时等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的界定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知识传授及能力训练为基点。
3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组织与管理
本学科共有8个专业科室,由教研室总体协调,各专业学科主任主管,同时确定了分管实施组织由教学组长、带教导师和协理医师协同具体负责。强化整体合力,统一筹划,分工落实,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质量考评与运作体系等,以保证教改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临床医学院模式是我校为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对于强化理论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员的能力训练,发挥教与学的双重动能,全面提高并发展学员的整体素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的做法是:在学习和领会教改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下达的实施计划和要求,要求做到:授课任务、计划、人员“三落实”;课程表、进度表、周课表“三一致”;授课内容、时间、地点“三知道”;授课前2个月、2周、2日“三通知”;教研室、科室、临床教学中心组“三轨督管”,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笔者体会教研室总体协调是实施的关键;科室及全体教员的重视是落实的根本;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则是教改的前提。
为保证临床医学院运作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由教研室+专业学科+教学组+导师制管理的“四位一体”的临床教学网络,确立了由外科教研室全程负责教学的安排、指导与协调,实施各专科主任及教学组负责制,成立以各专科主管教学的科主任、教学组长具体负责临床教学的安排、落实、督管与质控;加强教学指导与管理,建立临床教学与医疗有机结合体系,教学内容与各学科专业对口;专业组教学人员相对恒定;临床查房及病例讨论与教学同步并形成制度化;组织、人员落实,各司其职,带教导师为高级职称或讲师人员;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住院总医师的协调、实施及管理作用。建立“一体化”资源与后勤保障共享体系;强化教学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教学指导、督查和出科考核、毕业综合评估等,为此,拟定了临床医学院体制学科教学阶段学员考核形式、组织方法、指标体系等及出科考核内容及毕业评估值:理论(书面)考试占总分40%,操作考试占总分20%,综合评估占总分的40%。是临床教学阶段知识能力训练并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4 外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体会
4.1 教改实践体会 总结近5年来临床医学院在新模式运行下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的体会是:领导重视,理念先行,目标明确,计划科学,组织周密,全员参与,措施落实,督查与管理到位,这是临床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临床医学本科“3+2”教学模式,对于强化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医学院的资源,发挥教与学的双重动能,全面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只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本科基础教育与实践教学,才能提高育人质量。下一步还应强化教改认识,积极营造并形成“人人是教员,处处是课堂”的良好环境和重教氛围;引起竞争并加大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强化奉献教学的责任意识;逐步完善教学条件和设施,建立常效的“教学保障”和“资源共享”体系和机制;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三基”训练;坚持“三严”要求;强化“四化?即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定期分析、总结、不断深化提高。
手术前的自动控制镇痛泵的控制是以消耗手术后的整体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镇痛问题,合理的控制整体的循环系统,实现有效化的自动控制镇痛护理管理,加深综合性的呼吸监控、循环控制护理,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呼吸频率和幅度控制,逐步加深综合性的呼吸抑制控制,防止出现低氧血症,定时加强血氧的饱和度,按照医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血压控制,监控其脉搏、体温、呼吸等问题,指导PCA的系统控制结束。由于会造成紧张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睡眠问题,按照患者的整体镇痛问题防止出现疼痛问题,从而有效加深综合性的镇痛效果。观察患者的综合性的镇痛泵导管的整体畅通问题,防止出现一定的皮肤红肿问题,逐步改善患者的整体导管的控制,防止出现扭曲,影响药物的整体输入,防止出现镇痛效果。由于麻醉或镇痛药物的控制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问题,影响患者的整体呼吸衰竭问题,PCA的阵痛造成呼吸的抑制比率逐渐降低,造成整体危害逐渐增加,呼吸运动、口唇颜色和整体临床表现进行合理的控制,手术后需要合理的进行吸氧控制,加强综合性的临床护理状况控制,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整体神智状态,改善患者的整体表情变化情况。患者一旦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或呼吸减慢等问题,需要合理的控制整体患者的•综合性临床性状况,加强氧量的给予,停止综合性的镇痛泵,及时汇报患者,完成相关的处理过程控制,采用镇痛药物完善综合性的呼吸观察控制,防止出现综合性的观察管理。
2.临床外科的其他的相关护理过程
在手术中,需要合理的控制血量,逐步改善综合性的血容量控制,防止出现低血压问题。术后的护理需要合理的观察血压变化问题,改善整体的记录过程,防止出现血压的降低,快速地输液控制速度,实现有效化的血压下降,造成低血压的20%降低,采用合理的镇痛药控制,逐步完成充分的血容量控制。恶心呕吐问题的临床医学护理过程控制,是采用术后的镇痛药物控制,减少患者的整体胃肠道反映问题控制,以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患者在主观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心理影响,会出现烦躁、恐惧等问题的心理控制,距离的呕吐会增加腹部压力,防止引起上口的初学问题,造成疼痛控制,影响患者的整体食欲。患者一旦出现强烈的呕吐现象,应该及时告诉汇报医生,完善整体的协助护理,加强患者的综合性呼吸状态控制。尿潴留需要合理的对镇痛药进行中枢的神经系统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反射作用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腹肌收缩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理干扰控制,加深综合性的个体差异管理,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PCA患者的整体尿滞留问题。在术前需要合理的在控制患者的整体大小便,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膀胱按摩方法控制管理,采用合理的留置导尿控制。拔管钱需要合理的综合性•功能锻炼,需要合理的综合性尿道管理后进行排尿,做好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综合性的负担问题,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术后排尿时间控制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尿管滞留时间,实现有效化的综合体优化控制。的排气时间控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胃蠕动抑制控制过程,改善PCA镇痛的整体效果,实现合理的病人术后活动管理,加深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情况分析,实现有效化的术后1过度,加强患者的整体创下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地位变化,保护胃肠患者的综合性恢复能力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腹部控制问题。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防止出现瘙痒问题,逐步采用的组织释放完善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皮肤清洁护理。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步缓解患者的整体皮肤状况,病情严重的问题需要合理的降低或停止PCA。对于PCEA的综合性护理主要是对于防止托管问题的护理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镇痛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护理人员需要和医生进行合理的沟通,保证三通的效果,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药业渗透静脉炎控制。
3.结语
临床医学中的肝胆外科的护理和治疗是外科手术中较为重要的方面,包括急性肝胆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腹部外伤等等。这些病症都较易发展和复发,合理的提高医学临床治疗过程的治疗效果控制,保证综合性的护理质量过程,实现综合性的护理水平管理,逐步改善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的矛盾问题,提高护理的相关治疗管理意识,实现患者医疗过程中综合性的验收控制,完成高效化的护理过程。临床医学肝胆外科的护理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疾病、多种治疗问题的过程,是术后发病较高的病症,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性。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对各类环境和医疗设备的认识,加深护理过程,保证综合性的肝胆临床医学的护理过程。
1.采用合理的引流护理方法
加强临床医学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采用合理的专业技术控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综合性的医疗管理过程。加深肝胆手术的相关管理,保证合理操控控制,完善患者的肝胆并发症的管理,防止产生并发症控制,采取药效的方法完成相关急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控制,采用合理的护理完成综合性的医疗设备管理,加强安全化因素控制,改善临床治疗肝胆外科护理技术,保证合理化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肝胆科学化护理过程控制。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控制引流管、记录护理数据、转变护理观念等综合控制保证外科医学护理过程控制。
在肝胆手术过程中,合理的引流护理是较为重要的。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
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
3.结束语
[关键词] 手术演示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外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特点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习效果,必须利用生动的教学资料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医学生展示外科疾病的特征,以便于其掌握外科疾病的特点。由于神经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较复杂,需要扎实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及丰富的空间想象力才能掌握,如果单纯进行理论教学,必将使教学显得枯燥无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手术演示这一现场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展示颅脑外伤、颅内及椎管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等神经外科常见病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可以将最新的手术设备及精细的器械展示给医学生,使其获得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因此,该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明显提高学习效果。
一、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教学
在神经外科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介绍神经外科解剖学基础知识、神经系统的基本生理及病理特点,疾病的发生机制、演变规律、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及可能的预后。微创外科以手术创伤小、疗效佳、患者痛苦少为特点,已成为现代外科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显微神经解剖学、医用材料学及计算机技术等科技的发展,神经外科手术创伤越来越小,已自显微神经外科阶段进入微创时代。在神经外科的理论教学中,既要向医学生讲述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又必须结合CT、磁共振、DSA等现代影像学科技,将现代神经外科微创理念及最新诊疗技术进展介绍给学生。神经外科的诊疗规范中有脑室穿刺、腰椎穿刺、脑血管造影等基本技能,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诊疗手段,通过录像、图片等生动的教学资料,让医学生重点了解与掌握。通过让学生学习腰椎穿刺等相对简单的技术操作,获得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对神经外科基本操作的精确性、复杂性及风险性有较为具体的感受。
二、手术演示病例的准备
手术演示前,应针对教学目的,精心选择病例。颅脑损伤的教学,可选择亚急诊手术如慢性硬膜下血肿、凹陷性骨折以及没有脑疝形成的硬膜外血肿等病例,术前准备时间比较充裕,病例亦较直观,有利于学生熟悉头皮、颅骨、硬脑膜血管的解剖,并对暴力致颅脑外伤的机制产生感性认识。颅内肿瘤的教学,可选择大脑凸面胶质瘤、脑膜瘤等病例,这些疾病可以充分暴露颅脑活体解剖,可以让医学生对相当于生理状态下的脑结构有深刻的印象。脊髓肿瘤的教学,应选择脊膜瘤、神经鞘瘤等脊髓髓外肿瘤,在手术进程中可以看到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脊髓血管及组织等结构,使得医学生对硬脊膜外穿刺及腰椎穿刺有更加具体更加感性的认识。针对脑血管病的教学,可选择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手术及显微外科瘤颈夹闭手术,在介入手术的过程中,医学生可以详细了解脑血管的影像学表现并建立三维立体概念,在显微外科手术过程中,有助于其理解并感知脑血管及蛛网膜池的显微外科解剖,从而使得学生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造成的病理生理变化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三、手术演示的现场讲解
由于大多数医学生对颅脑及脊髓的解剖知识(特别是显微解剖)缺乏系统的了解,没有经历尸体解剖的训练,对手术过程及相关应用解剖结构知之甚少。因此,在手术演示现场,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手术步骤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仔细讲解,教学设备最好配备大体摄像头及显微摄像头,以便于讲者从宏观方面延伸至微观方面,讲解应从手术前的准备到手术中解剖结构、病变组织的辨认,直至手术结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专科医师非常熟悉的解剖结构及手术操作步骤,也应详细地进行讲解,可以结合神经外科历史上生动的事例尽可能说明每一步操作的要点及意义。对神经外科相关的设备如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术床、头架固定系统、神经导航等应仔细介绍,说明这些设备应用于神经外科有何好处,对手术器械如吸引器、双极电凝器、显微器械、动脉瘤夹及夹持器、脑自动牵开系统也应介绍使用要点及其优势。否则,学生们会对手术过程的印象不深刻,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四、手术演示后的教学总结
手术演示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出教学预案,围绕教学重点,从手术中的所见所闻出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而仔细地解释,可以结合神经外科解剖基础知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手术指征、术中注意要点、围手术期处理等,引导医学生思考,从而建立对神经外科学的总体直观认识。让学生通过模拟书术记录,加深对系统知识的认识,形成记忆犹新的印象。
五、展望
神经外科学是发展最快、要求最高的医学三级学科之一,尽管其临床教学是外科学专科教学的一部分,所占课时数较少,而且大多数医学院校将神经外科学作为考查课,但是该专科与医学影像学、材料科技、人工智能科技等世界前沿科技结合最为紧密,可以让医学生感受高科技给医学带来的技术进步,激发他们树立科研和创新思维,为从事医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欧美国家,已开始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模拟系统对医学生及住院医师进行教学及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会逐步推广该系统,结合手术演示,必将为培养具备系统知识及科学创新思维的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者及其他学科医师提供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郑璐,梁平,李靖等.肝胆外科腹腔镜教学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129.
关键词: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 《动物临床外科》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食品及宠物等的需求日趋扩大,对畜牧兽医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也高。多数畜牧兽医本科专业侧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专业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而传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以理论为主,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经验丰富毕业生的需求[1]。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及教学手段上对临床外科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动物临床外科》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开设学科中的主干专业课程,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将畜牧兽医专业其它基础课程综合为一体,构造了该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能平台。所以,该课程对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畜牧兽医专业临床外科学科教学的发展。因此,在临床外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并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愿意动手,主动学习,增强教学效果[2]。本文对具体做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该课程目前在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了讨论,对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临床外科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去引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临床外科课程的兴趣呢?首先,质疑设问,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带着问题,由因及果。其次,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然后,创设“实景”场所,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教学内容模式化
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识面较狭窄,对偏重理解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很吃力。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了“三段一考核”的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的讲述;第二阶段,实景阶段,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动物临床外科手术,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老师联系宠物医院、兽医院,让学生去生产中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阶段,考核阶段,在动物临床外科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4]。
2.2教学课时分配
传统的动物临床外科教学,理论讲授时间安排占本课程总学时的80%,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极少,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并导致培养学生能力的低效性。因此,我们对理论课时进行压缩,减少至总学时的40%,加大实践课时,并调整到总课时的60%。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解释能力比大学生稍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以技能教育为主,将相应的实践教学安排到每一个理论课之后,强化学生的学习。
3.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通过挂图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4―17岁之间,活泼好动,意志较薄弱,学习自制力差,易产生厌学情绪。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等教学辅助工具纷纷进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鲜明、动画演示和音像示教的特点,非常符合中职学生求知的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对生产实践第一线的畜牧兽医相关知识进行摄像、编辑、整理,加入课堂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眼界,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5]。此外,将实景场所的相关知识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提前熟悉,利于他们从潜意识中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能在动物临床外科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较快适应畜牧兽医临床工作,培养个人专业技术能力[6]。
4.考核手段的改革
目前,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试卷成绩和实验报告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靠考前一周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因此,本课程组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的需求,调整了考核手段[7],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40%,实验成绩为20%,课程社会实践环节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2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
5.结语
根据现在的教学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本课程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教学方法,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了以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不高的局面。总之,通过对动物临床外科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该课程内容安排更加合理、科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常,刘思当.动物病理教学与兽医临床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04,(03).
[2]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兽医专业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
[3]张林涛.有效生物教学所经历的阶段[J].考试周刊,2010,(46).
[4]陈宏智,易本驰,何书海.etal.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2009,(22).
[5]刘超男,郑世民.多媒体辅助动物病理生理实验课教学的应用初探[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
[中图分类号]R291.8;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0067-01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肱骨外上髁综合征,或“网球肘”,多发于中年。临床上表现为肱骨外上髁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尤其在前臂旋转、腕关节主动背伸时疼痛更为明显,同时,延伸腕肌向下放射,握物无力,手掌向下不能负重平举。笔者自2005年4月~2008年4月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合穴位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05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肱骨外上髁炎病人105例,其中男39例,女66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2d~19个月。诊断标准:①有前臂伸肌的慢性牵拉损伤史;②肘外侧痛,可波及肘两侧或前臂;③桡侧腕伸肌起点处(或肘外侧)压痛;④前臂内旋、屈腕伸肘时引起肘外侧痛;⑤肘关节活动正常,部X线片显示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壮医药线点灸取穴
患侧肘曲池、尺泽、消泺、天井、外关、小海、后溪。采用壮医药线直接灼灸在选定的穴位上,一点为1壮,一般每次每穴灸1~2壮,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停3~4天后。再行下一个疗程。
2.2 穴位封闭取穴
取网球肘穴,位置在在肱骨下1/4,曲池穴上约3寸处;阿是穴,在肱骨外上髁压痛点或肱桡关节处的压痛点。取患侧网球肘穴及阿是穴,拇指按压两穴,有酸胀感后,做常规消毒6号或6.5号5ml注射器,抽取醋酸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ng[1ml]、1%利多卡因2ml混合液,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2cm左右,待得气后,回抽无血时,方可缓慢推药,每穴推药1.5ml,疗效不佳时可下一周按上法再封闭一次,1~2次后可收到满意疗效,无副作用(本疗法操作应严格无菌,手法轻缓,以防感染及刺伤神经)。
3 治疗结果
痊愈:肱骨外上髁部疼痛消失,局部无压痛,患肢活动自如,能胜任日常劳作;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仍需继续治疗;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改善甚少。
105例病人经过壮医药线点灸1个疗程,穴位封闭2次治疗后,痊愈97例(占92.38%),显效8例(占7.62%)患者,总有效率为100%。
4 典型病例
黄××,男,40岁,农民,右臂长期提重物,肘关节疼痛半年加重两周,以肘后外侧疼痛为重,得热则舒,得寒则重,提物时患侧疼痛加重,无法做投掷运动,抗阻力伸腕时疼痛明显,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患者曾经痛点多次封闭及针灸治疗,效果不显,笔者采用上法壮医药线点灸1个疗程,穴位封闭治疗2次,诸症消失而愈,随访两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