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水粉画教案

时间:2022-09-27 02:47:32

导语:在水粉画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水粉画教案

第1篇

关键词:ANSYS斜拉桥 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场

中图分类号:U448.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斜拉桥主塔属于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水化反应生热不易较快散失,从而形成结构内部较大的不均匀温度场,导致构件产生截面应力重分布和结构内力重分布,影响结构的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发展等使用性能,甚至影响极限承载力。本文以某大跨度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主塔节段混凝土浇筑水化反应生热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结构的应力,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合理的温控措施。

1.工程概况

某大跨斜拉桥主塔选用花瓶形,塔高102.5m,采用C50钢筋混凝土结构,分节段爬模法施工。下塔柱第1节段高4.5m,分为实体段和单箱单室段。其中实体段高3m,横桥向宽5.85-6m,顺桥向宽10.8-11m;单箱单室段高1.5m,横桥向宽5.77-5.85m,顺桥向宽10.7-10.8m,横桥向壁厚为1.2m,顺桥向壁厚为1.5m。

2.温控计算

2.1计算模型

根据图纸尺寸取第一节段1/4对称部分进行计算,有限元模型如附图1所示,建模要点如下:

附图1

(1)浇筑前模拟参数:

混凝土密度为2450kg/m3,导热系数为300.89,比热为1.01,初温度为28.7℃。边界及对流条件如下:

塔座底部和承台之间以及结构对称面与外界环境之间不考虑热交换:HFLUX=0;

第一节段混凝土外侧为钢模板,对流系数取;内侧为木模板, ;

塔座外侧、第1节段混凝土表面与空气接触,对流系数取。

当与空气接触或有模板和保温层时,可按下式计算对流系数:

式中,为模板的厚度(m),取21mm;为模板的导热系数(W/m·K),木模板取0.23;钢模板取58;为空气的传热系数,可取23(W/m2·K)

(2)浇筑后模拟参数:

混凝土密度为2450kg/m3,泊松比为0.167,线胀系数为2.0E-5,参考温度为28℃。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取指数式: 其中a=0.402,b=0.335,。则E(1)=1.29e10Pa,E(7)=2.11e10Pa。

(3)水化热模拟:在ANSYS中,混凝土的水化热是通过生热率来施加的,即单位时间内混凝土的生热率。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放热过程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过程具有一致性,水化生热量取指数经验式。第一节段在内一次浇筑完成,计算浇筑完成后第T天的水化反应热量,时间单位以天计。假设时间变量为T,水化热公式采用

式中,M为水泥水化速度系数(/d),取m=0.45;为龄期内(通常为28d)单位重量水泥的水化放热总量(kJ/kg),取;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实际用量(kg/m3),取; 为混凝土龄期(d),为混凝土浇筑时间,取。

(4)徐变模拟:在结果文件的后处理中利用应力松弛系数来考虑混凝土的徐变。根据热应力分析结果文件,计算每一时间段内的温度应力增量,则计算时刻的徐变温度应力为:,为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系数。

2.2分析过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场模拟的实现,关键是要准确模拟施工过程中结构的逐步增长及材料的变化。如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龄期的增长和混凝土徐变等因素的影响。在计算过程中,主要通过运用单元的生与死和宏命令来实现各项参数,即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变化。首先进行热分析:给塔座和第一节段混凝土分别施加初始温度、边界条件和对流条件,考虑混凝土的水化反应生热影响并求解得到第一节段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结构分析:首先将热单元转化为结构单元,并将热材料转变为结构材料。然后在塔座底部施加固定约束条件,对结构整体施加重力作用,最后读入热分析的结果作为荷载施加在结构上并求解得到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

3.分析结果

根据温控计算结果,第一节段混凝土在浇筑后的第5天最高温度达到了53.69℃,测点处最高温度出现在第3天为43.52℃,而后温度逐渐下降。监测结果显示:第1节段混凝土浇筑后,测点处温度平均在40℃。理论结果略比实测值偏大,这是由于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内部布置有冷却水管道,可以起到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作用。诸如此类不能在有限元模型中详尽考虑的因素导致了理论计算结果偏大。混凝土浇筑后早期阶段水化反应生成大量热量,且内部采用木模板保温效果较好、外部采用钢模板散热较快,内外温差较大,导致内部混凝土受压,外部混凝土受拉,容易出现表面裂缝。最大拉应力出现在截面有拐角的地方,因此应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混凝土养护工作,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裂控制措施防止发生开裂。下面根据有限元分析的温度分布结果,对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差进行分析。第一节段混凝土浇筑后1-7天最高温度变化图和内外侧点温度变化图如附图3~4所示。

附图2附图3

4.结论

本文探讨了用ANSYS软件模拟斜拉桥塔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化反应生热引起的不均匀温度场和应力场,特别是如何合理地选取材料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化热能量引起结构内部较大的不均匀温度场,应采用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尽量减少水化生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减小结构内外温差,特别应注意结构截面发生变化地方的养护,防止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缝。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的对比表明:塔柱表面无明显裂缝出现,温控措施可靠,温控计算结果可信,计算方法可行。另外,在大体积高标号混凝土温控计算中,应合理选取材料参数,如抗拉、压强度,弹性模量及应力松弛系数等的取值。早期混凝土各项性能参数随龄期不断发展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较大。

参考文献:

李欣然,陈德伟.斜拉桥主塔中下塔柱连接段水化热温度-应力场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4月.第30卷第2期:131-132

第2篇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为了解与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以衢州中专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以衢州本地幼儿园为调查样本,共走访了25 所幼儿园,其中机关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 6 所;希望幼儿园、手牵手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 7 所;白云幼儿园、欢欢幼儿园等 150 人以下小规模幼儿园 6 所;乡镇幼儿园4 所;早教中心 2 所。同时利用衢州学院学前教育大专函授班来校面授机会发放调查问卷 92 份,收回 92 份。调查显示,中职生就业单位在民办幼儿园的有 76人,占 82.6%;在三级园就业的有 22 人,占 23.9%。月薪在 800~1000 元之间的有 60 人,最高的 1500 元;取得教师资格证 18 人,占 20%;92 人一致认为五项技能、保教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都是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职生的就业层次偏低。

二、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

对 25 所幼儿园的走访,主要以交流和座谈方式进行,对象为幼儿园园长,各年级段组长及大班、中班、小班、小小班一线教师和我校毕业生。以下是幼儿园的反馈意见,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

1. 人文与基本素养欠缺。现代青少年往往有“三高”症状———眼光高、心态高、要求高,这也许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并不高,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评价。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职业兴趣感与使命感,对自己的专业、岗位、服务对象爱的成分少,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弱,有的甚至随意指责、训斥幼儿。文化基础薄弱,而继续学习、深造的愿望不强。有 4 所幼儿园(占比 16%)教师反映学校部分实习生书面语言组织能力差,写实习小结语句不通畅,有错别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交流言不及义;“说”的基本功不扎实,讲故事、读儿歌不流畅、不生动,不能养成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等等。

2. 管理与保育能力不足。班级管理方面,独立带班能力欠缺,对幼儿突况的应急处置和课堂调控能力不足。对幼儿“一日在园活动”的保育方面的意识薄弱,能力低下。首先反映在安全教育观念淡薄,忽视密切关注幼儿生活细节,忽视对幼儿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的环节,个别实习生甚至发生在上班时间私自脱岗外出的教学事故。其次反映在缺乏对幼儿的关爱方面,少数实习生存在着怕脏、怕累、怕苦的思想,不愿从事与幼儿饮食、睡眠、排泄等相关的生活事务。有的实习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既不愿接受园里的其他事务,又不能主动协助他人的工作。

3 .教学与专业技能不够。教学设计(备课)、组织教学(上课)、说课等方面能力欠缺,教学法、教学大纲及幼儿园纲领性文件等的学习与掌握有待加强,专业技能方面不够扎实,“专业不专,特长不长”。实际上,要满足现代幼儿的培育,从业教师不但需要具备美术、舞蹈、音乐、口语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每个人还要有自己的特长。譬如在水粉、蜡笔、水彩等简笔画以及手工制作上需要有专长,幼儿舞蹈基本功、创编能力及舞蹈模仿教学等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音乐弹唱、歌曲教唱、音乐游戏的创编和欣赏等也能够自如地教授幼儿。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做人与师德教育并进。培养人才的两大要求就是“德才兼备”,而“德”始终是列在首位的。尤其是对教师职业而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孔子要求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也”,强调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唐朝文学家韩愈的“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道”摆在第一位;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是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规范。针对幼教专业的学生而言,要从“学会做人”开始,继而强化他们“德高为范”的师表素质,这是该专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可是,在我们目前幼教专业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轻德重能”的现象。在校注重“技能”,忽视“修身”;在岗讲究“回报”,不愿“付出”。鉴于此,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实施教改,以强化学生的师德规范、树立学生的师表意识为切入点。改教材,全力开发体现专业性的职业道德校本教材,旨在“活学活用”;改教法,举办“修身大讲坛”系列活动,聘请专家、特级教师以及优秀毕业生进校开设“师表”讲座课,以求“潜移默化”;改模式,广泛开展观摩学习和模拟教学活动,达成“身体力行”。多项并举,帮助幼教专业学生强化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师表意识。

2. 专业与文化素养并重。专业技能主要指弹、唱、说、画、跳五项技能,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理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幼儿园模拟教室,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二是针对幼儿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侧重训练某方面的技能。如美术课以色彩水粉画、线描画、蜡笔画、水彩画等为主;音乐课以音乐游戏、律动为主;数学课以区分图形、分类、按物点数、一一对应、大小比对、数的组成与分解等为主。五大领域的教材教法应以设计教案、试教为主,并兼个案分析研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普遍存在片面强调五项技能、教学技能而忽视文化素养的倾向,专业学部作专题研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文化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目前,尚有文化课教学跟不上教改步伐,教学方式陈旧,沿袭应试教育模式,照本宣读,空洞说教,说写指导不切实际,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幼教专业实施课改,就要以改革文化课教学为突破口,对症下药,一改教学导向,合理安排课时,端正师生认识,改“重技能轻文化”为“技能与文化并重”;二改教学方式,文化课教师也需贴近专业,走进幼儿园,改“闭门教学”为“开门办学”,了解学生专业能力的需要,做到“文化课为专业学习服务”。这样,“校园接轨、学教结合”的教学模式才得以形成。

3. 保育与教育能力共建。幼儿的成长离不开保育工作。保育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标志。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才能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简而言之,就是“保育”和“教育”“。保育”是“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保育”,就没有优质的“教育”。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幼儿教师,职责就是上好课,至于“保育”那是保育员的事,与教师无关。实际上,学生的观念恰恰也反映了目前中职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在“保育”与“教育”两方面,我们的确过分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保育能力”的训练,在“保育”方面严重存在着“三少”现象:一是少“教”(缺少师德教育);二是少“见”(缺少见习机会);三是少“练”(缺少保育训练)。对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彻底革除“重教轻育”的教学弊端,树立“育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学,无论是模拟教学还是入园实习,都要加强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幼儿专业的学生具有“重保育”的意识,具有“善保育”的技能,这样,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目标。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