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40:19
导语:在数字经济的必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现代化建设;必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力日益增强的同时,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测绘技术是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地理信息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测绘工作,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现代化的房地持图形的现势性,导致房地产测绘手段起步较晚.不能直接为物权管理、城镇建设信息化建设、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提供可靠房地产测绘基础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测绘工作有了快速发展,其作用日益突出,现就房地产测绘在现代化建设中各方面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1.房地产测绘在物权管理建设中的必要性
物权管理包括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产抵押查封商品房预售管理和房地产项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在各项管理中的基础核心是房地产测绘数据,这些管理都是建立在可以共享和准确的房地产测绘数据的基础上的。
1.1 房地产测绘数据在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必要性
房产产权产籍的管理是房产管理的核心内容。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系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房产管理的初始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补证登记、换证登记以及更正登记等。房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对房产的进行实地询问、丈量和观测等所得到的原始数据。同时将实测纸质地图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包括房屋分层分户图、相关的地形图以房产的平面图等直观性较强、能够生动的反映出各个客体之间的关系数据。应用于房产平面的更新处理以及科学合理的测绘房屋分层分户图形,形成准确和详实的数据才能为下一步房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1.2 房地产测绘数据在房产抵押、查封、销售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必要性
房产抵押是指抵押人将合法的房地产采用不转移占有的方式向抵押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债务人在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法用抵押的房地产拍卖所得的价款优先进行受偿。抵押管理主要是根据法律规定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禁止被抵押的房产在抵押期内进行转移和交易,严格规范市场行为。房产抵押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房产抵押登记和抵押注销两部分内容。通过抵押管理系统可以将房产抵押的全部业务流程顺利办完,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房产查封是按照相关法律对产权进行冻结,在房产查封过程中不能对房产进行变更和抵押。通过房产查封系统可以顺利开展房产查封登记和房产查封注销工作。这项管理系统中都需要将众多单一的房地产测绘信息汇集成数据库,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查询系统,并通过这些数据对房产进行合理评估和监控,从而完成房产抵押、查封管理工作。房地产管理人员通过应用房地产测绘的数据库建立商品房预售管理系统,可以对商品房进行接件处理、登记、测绘勘丈、初审、复审、审批、缮证、收费、发证和归档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防止商业欺诈行为发生,能够有效的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1.3 房地产测绘数据在房地产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个房地产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会需要和产生大量的房地产测绘数据,而这些数据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历史性较强,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建立房地产项目档案,对房产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图形进行严格的管理。应用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将空间信息以及与空间信息相关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输入、编辑、分析、统计和管理等,及时的输出房产管理要求的标准的房产分幅图和分层分户图等图形和相关的重要统计数据。为今后房地产信息管理的共享和对比研究提供依据。
2.房地产测绘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必要性
未来城市发展功能会随着经济的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差异性,但总体会朝着人居和谐、高效便捷、功能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中国城市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精确的三维空间上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资源。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交通安全、应急响应等尤其需要地理空间信息的辅助支持。提高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处理能力,这就需要靠房地产测绘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提供三维、动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绘产品。因此说房地产测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
3.房地产测绘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早已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列为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地理空间信息属于重要的基础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系统和国家或区域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测绘数字化、信息化、基础测绘成果数字化和城市基础测绘信息系统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数据共享能力差、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及效率不高、信息应用的深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快发展房地产测绘事业,提高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提高测绘数据信息共建共享服务水平,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对房地产测绘发展的迫切需求。
4. 房地产测绘在城市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建设中的必要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开发,资源开发又势必会对周边的环境破坏。从楼房的开发、市政管网配套建设、旧城区的改建、历史建筑的保护、医院学校等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等都离不开房地产测绘,房地产测绘必须在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先驱作用。城市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对房地产测绘、房产地貌测绘、城市资源环境遥感测绘、物流导航定位产品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5.结束语
总之,房地产测绘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房地产测绘在物权管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资源开发和环境监测建设中必要性进行了探索,从而实现房地产测绘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能够对房地产测绘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提供参考性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房地产测绘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安泰.浅谈房地产测量的特点[J].甘肃科技,2002,(11)
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国家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关系着当前的生态环境效益,也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数字林业技术的实际价值,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这种先进的林业技术和退耕还林工程有着正确的认识,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地保障。本文将对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环境质量;退耕还林工程;数字林业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可靠地保障,促使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发展现状,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客观地决定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必要性。这项工程的有序开展,不仅关系着当前我国环境建设的实际作用效果,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深远的影响。
1退耕还林工程的相关内容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对于各种能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增强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结合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现状,可知其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荒漠化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绿化面积少、森林资源匮乏等。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体现了目前我国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利的发展现状,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相对而言,退耕还林在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资源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效果显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草木树种。这项工程的政策性非常强、持续的时间久、影响范围大、群众参与度高,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无论是耕地方面的退耕还林,或是荒山造林,都给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其中的林业资源众多,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巨大,客观地决定了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好这项工程相关成果的必要性。截止到2015年,中央对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49.64亿元,工作经费一次补助0.36亿元,明显高于2014年。
2数字林业技术的主要内容
作为林业资源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林业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它的本质是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有关数字领域方面的科学认识,其中包含着众多的数据信息,是一项研究林业资源方面的重要科学技术。数字林业技术的内涵主要体现在:a.高度智能化的3S技术作用下的林业信息数字化。这种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具有空间遥感的功能,可以完成实时的图像采集,并对相关的林业信息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b.在可靠的系统平台支撑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信息的存储、分析和处理。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林业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a.数据的实时共享、快速的存储、数据挖掘;b.具有遥感功能的3S技术;c.系统功能完善的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大,客观地加大了林业资源方面的数据信息量,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而采用数字林业技术,可以运用可靠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地分析、管理。在其中的中心数据服务器的作用下,大量的林业资源数据通过高速的传输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共享。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转换、模型化处理等,可以完成数据的挖掘,。而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实时存储效率高,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信息,增强森林防火的实际作用效果,需要依赖具有遥感功能和全球定位系统的3S技术。
3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
3.1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退耕还林工程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在建设和推广的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范围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其中的林业资源非常丰富,工程涉及的面积非常大,客观地决定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必要性。而数字林业技术的出现,为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尤其是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比如,运用数字林业技术中的3S技术可以对火灾事故的有效预防和处理提供必要地指导。当退耕还林工程中某些重要的林业带发生火灾时,消防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与林业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取得联系,利用3S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火灾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火势的大小、事故发生地的环境特点、火灾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从而对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做出全面科学地评估,并制定出详细的救援事故,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援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客观地反映了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预防自然灾害方面应用的重要性。
3.2退耕还林工程长远规划布局方面的应用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地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为了使退耕还林工程长远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的林业管理部分充分地发挥数字林业技术,为相关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比如,在工程实施中不同区域对于草木树种的生长特性可能影响不同,需要技术人员对这些区域的土壤特性、气候环境等有着充分地里了解。此时,相关的工程人员便可以充分地发挥数字林业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中的数据挖掘功能,可以对不同区域有关气候条件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处理,并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构建可靠的参考模型,为当地草木树种的栽植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这样的举措,不仅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也会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入成本,实现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结束语随着数字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在管理方面有了更多的参考依据。这种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采取可靠的技术增强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力,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成本的降低提供必要地保障。文中通过对退耕还林工程相关知识的阐述,客观地说明了数字林业技术对于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鑫.浅谈“3S”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11).
[2]汪明华.浅析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20).
[3]桑娟萍,廖永峰.退耕还林工程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4).
[4]喻永红.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5).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7-8122(2012)04-0071-03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7] 金元浦.新技术革命与文化产业[N].膝望新闻周刊,2004-05-24.
关键词:文化信息网 资源共享
信息的收集与传播是人们学习工作和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图书馆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工作模式与服务项目正在由传统意义的借还服务向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转变,特别是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为人们了解文化、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建设地方文化信息网是通过互联网、卫星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传输到群众身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整体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这已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点。
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1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功能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所有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为公众提供切实的文化信息服务,从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达到对外宣传和弘扬本土文化的目的,营造良好的文化投资环境和建设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因此,建设好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摆在各级党政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1.2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的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在公共图书馆普及以来,各省级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开展了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但通过网络整合各种资源,使所有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体系相关、业务数据融会贯通的技术协同平台还没有出现。随着地方文化信息网的建设,必然会出现技术应用与数据资源的重复和交叉。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省的人文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优势,通过文化标准的统一和文化资源的整合,促进本地文化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通过搭建网络文化平台,丰富网络文化信息量,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
2地方文化信息网的目标定位和信息资源内容
2. 1地方文化信息网是政府网
作为政府网站,目的在于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扩大对外交往的渠道,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作为文化网站,旨在将文化和科技结合起来,借助因特网这种高科技手段宣传本土文化,传递文化娱乐信息,将文化作为资产来盘活,形成自己的网络文化产业。因此,地方文化信息网建设也不仅局限于政府机关的工作内容和简单的信息,而应将各种文化元素和文化服务内容融人到网站中,努力建设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本土文化网站,最终把这个网站建成海内外人士了解本土文化和为群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窗口,为资源共享打好资源基础。
2. 2地方文化信息网主打地方文化信息
随着文化信息网站的逐步建设,各地都在对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公共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所以地方文化信息网在资源建设定位方面,应该充分整合本地特色资源,开发地方民俗资源、旅游文化、舞台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加工,这样各地方文化信息网才能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样的文化信息网才能吸引读者,增加点击率。
2. 2. 1开发地方民俗资源现今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已成为地方民族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又一亮点,成为地方民族旅游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成为地方民族教育的重要内涵和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各类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对于地方民族文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地方民族文化宣传有着潜在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对于地方民族文化教育、民族学科资源建设、民族的对外文化交流,以及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多样化、电子化、网络化、共享化的重要方略。
由于地方民俗内容丰富多彩,诸如民族的衣着打扮习俗,居住、饮食习俗,生产、旅行习俗,买卖交易习俗,婚姻、丧葬习俗,姓名、称谓习俗,人际交往习俗,岁时、节日习俗,信仰、迷信习俗,礼仪、禁忌习俗,游艺、娱乐习俗,结盟、议事习俗,财产分配与继承习俗等等。所以数字化方式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录音、摄像、扫描、拍照等。
2. 2. 2开发本地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地方文献,发挥旅游信息中心作用,是人们认识各地区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它记载着本地区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如本地秀丽风光、历史上本地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历史遗迹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产品等。图书馆可根据旅游经济的需要开发馆藏资源,按照不同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旅游信息二次文献,建设旅游特色数据库。通过富有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使本地文化更全面地予以展示,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本地。
在网页制作方式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图片、音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使页面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2. 2. 3本地舞台艺术的数字化本地舞台艺术包括地方戏曲、民歌、戏剧、舞蹈、曲艺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群众文化艺术,是本地区的特色艺术。比如山西的道情、罗罗腔、碗碗腔;福建的闽戏、高甲戏、莆仙戏、歌仔红戏;湖南的花鼓戏、荆河戏、辰河戏等等。这些地方戏曲只有依照地域划分,进行本地化的数字化加工,才能全面具体的展现给广大群众,并且对这些珍贵的民间艺术加以保护,得以长期流传。
关键词:智能家居;信息技术;系统设计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宅中的智能应用越来越普遍。住宅配套设施已从原有的基础型、应用型向网络型、智能型、舒适型转变。因此,智能家居的概念应运而生。
1、智能家居采用弱电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智能家居的弱电系统设计是智能家居的重要基础,在装修时结合生活习惯,量身设计一套智能家居弱电系统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1)发展的必然性。以地面、墙、家具为主的基础装修如人的躯体,而针对家庭智能化的弱电系统就像是分布在人体上的神经。新居装修入住后,人是否感觉到舒适、方便,与家中是否预先设计布置了完善、有效的“神经系统”有直接关系。
(2)设计的必要性。由于弱电系统涉及多种弱电线缆,线路众多,且日益复杂,科学合理地预埋全部弱电线缆,保证了家庭装修的美观和一致。
(3)可观的经济性。通过量身定制,在装修时增加智能家居弱电系统设计与施工,从前期看会增加少量的装修成本,从长远看却节省了大量的家庭支出。
2、弱电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2.1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局限性,目前大部分业主在建房或装修时仍按照传统的观念,只专注于外观设计,而没有对智能家居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2.2专业涉及面广
智能家居弱电系统是一个跨行业、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3行业规范难以统一
目前,国内住宅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家居智能化系统是一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产品,缺乏标准会使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厂家粗制滥造,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3、常见需求及设计实现
3.1网络综合布线系统
1)常见需求分析
目前,住宅小区仅仅是“宽带到户”,而现代人真正需要的是“宽带到桌边”或“宽带到床头”。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运用有线和无线的互联网技术,完成家庭智能联网环境的构筑,实现Internet资源共享,实现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
2)设计思路
家庭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目标的实现相对简单。通过运营商提供的主干电缆连入住宅内部的多媒体智能集成箱,运用有线和无线路由设备进行集成。通过百兆以太网技术,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连接,从多媒体智能集成箱预埋六类双绞线至各个信息端口,墙面用RJ-45模块以及信息面板进行集成。
3.2电脑音视频共享系统
(1)常见需求分析
书房、卧室的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音视频信号、互联网等信息资源共享到客厅的平板电视上,用无线键盘和鼠标直接控制电脑,实现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多点对多点控制,也可通过遥控器随意切换各输入点的视频信号。
(2)设计思路
实现视频共享的方法很多,较常见的有采用VGA、HDMI,S端子,DVI接口。在选择比较方案时,首先要确认电脑和电视的接口。这里主要介绍VGA+音频线(RVVP2+0.5)和HDMI线路两种方法。
(1)“VGA+音频线”方法。优点为材料经济实用,施工简单。缺点为由于存在技术缺陷,在数/模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具体方法:①调查确认硬件。VGA接口共15针,分3排,每排5个,是显卡和平板电视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电脑显卡应具备双VGA输出或VGA+DVI输出(可采用DVI-VGA转接头进行转换),电视同样应具备VGA接口。②两端面板集成。从电脑摆放点预埋VGA线及音频线至平板电视处。VGA线两端可以焊接,两头均用VGA模块及面板集成。音频线两端可以焊接,两头用AV模块及面板集成。③无线终端控制。对电脑的控制可采用无线键盘+鼠标的方式来实现。
(2)“HDMI线路”方法。优点为预埋1条HDMI线可同时传送音视频信号,解决家庭娱乐系统背后连线杂乱的问题,音视频传输质量高。缺点为价格较高,且线路长度固定,不能焊接,不易维护。
与方法一相同,从电脑摆放点预埋HDMI线路至平板电视处,两端采用专用HDMI模块面板集成,用延长线连接两端终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HDMI端口处镀金保护层的保护,导致端口生锈而引起接触不良。线材闲置时应防止灰尘、水汽等进入端口,造成线材内阻增大,信号传输不畅。
3.3数字(有线)电视共享系统
3.3.1常见需求分析
将客厅的数字电视机顶盒,DVD等播放设备的音视频信号共享到其他房间,节约设备及收视费用。
3.3.2设计思路
数字电视共享是指一个机顶盒能使几个房间都能收看数字电视,并且可以自由遥控客厅的机顶盒进行频道切换、音量调节、开关机等。
3.3.3数字电视机顶盒)共享
“数字机顶盒+AV分配器+红外转发”方法是目前共享数字电视最常见的方法。如果AV视频源太多(如PW、卫星电视),可以考虑“数字机顶盒+视频钜阵+红外转发”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机顶盒的接入位置,再确定房间共享点的位置,从机顶盒位置布设两组复合音视频线至房间共享点。音视频信号传输的问题解决后,需要考虑如何远程控制机顶盒。采用红外遥控信号转发器即可实现。同时,模拟音视频信号最大传输距离要根据线材质量及信号源强度等综合因素决定。
3.3.4常规的有线电视信号共享
与网络综合布线相同,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连接,从多媒体智能集成箱预埋有线电视线至各信息端口,墙面用有线电视模块及面板进行集成。
3.4家庭内部电话虚拟网
3.4.1常见需求分析
在家中任意房间可接听或拨打电话;任何分机进行通话或与外线通话时,其他分机均无法接听;外线呼入转接后,主转方和被转方之间可实现对外线保密通话;内部通话免费;在外线接入时,允许任意几台分机响铃,各分机可设置为免打扰状态,该项需求主要适用于复式结构、别墅等户型较大的住宅。
3.4.2设计思路
“星型分布线路+家庭(集团)电话交换机”的方法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连接,从多媒体智能集成箱预埋六类双绞线至各个电话信息端口,墙面用RJ-11模块以及信息面板进行集成。电话和网络都采用六类双绞线,可互换。主卧和主卫生间的电话可使用串联方式。同时,在多媒体智能集成箱中加装家庭(集团)电话交换机,并进行集成。
3.5家庭无线安防系统
3.5.1常见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选择性设计,主要包括对讲门禁、智能监控、无线报警、门铃等系统。在这里主要考虑家庭内部的无线安防系统。主人外出时,按“布防’键,无线安防系统启动,遇到非法入侵,系统立即自动拨打预先设定的报警电话。主人回家时,按“撤防”键,自动解除报警功能。该系统较适合主人经常不在家等情况及别墅等大户型住宅。
3.5.2设计思路
无线安防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套防盗报警器,它集现代高新技术与智能化监控于一体,由无线发射模块和磁铁盒两部分构成,用以探测门、窗的开合。当防盗报警器探测到大于15mm的位移(开门)时,报警指示灯亮,并发送报警信号至智能主控器,智能主控器若此时处于布防状态,报警并自动拨打预设电话报警。该产品只需购买安装至相应布防位置即可,无需布线。
3.6其他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家居中常见的还有智能照明、智能窗帘、家电远程等控制系统。
4、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二室一厅两卫的户型为例,讨论智能家居弱电系统的设计及配置。具体流程如下:下面表中列出的是三房两厅两卫。
4.1确定需求
该套住宅的弱电子系统主要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电脑音视频共享系统、数字有线电视共享系统、家庭内部电话虚拟网、家庭无线安防系统等。
4.2科学设计
首先要根据住宅的土建平面图,结合户主习惯,立足目前需求,充分考虑使用方便和室内布局可能发生的变化,为可预见的未来留有合理的升级和扩展余地。应严格按照需求,确定好信息点的型号、数量及位置(详见表1),绘制弱电施工图纸,计算出设备的型号、数量及线缆的长度,列出工程量清单,为施工提供专业的标准化设计。
4.3材料选购
电话和网络均采用六类双绞线,电视采用屏蔽数字电视专用线,VGA,HDMI,AV视频线均采用知名品牌线路材料,以保证传输质量。弱电箱内部采用配套的电脑数据、电话、有线电视及扩展接口等模块和成品化的有线、无线宽带路由器。
4.4组织施工
(1)严格区分强电、弱电。从多媒体智能集成箱到面板出口均单独走线,墙内无复接点,以减少故障率,维护方便。线路应使用PVC管保护,并在拐角处使用圆角或双通,以便抽换。线槽横截面留40%的裕量,以备扩充。穿线时强电和弱电不能穿同一根管,应避免与强电线路在无屏蔽、距离
(2)位置关系应执行国家标准。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管线走向、标高及信息面板的位置。信息面板间距不大于3m,距地面30cm左右。除特殊要求外,同一室内的电源、电话、电视等插座面板应在同一水平标高上。进入暗盒时,打开暗盒原有管孔,从穿线管穿出,穿线管在暗盒中保留5mm,暗盒接线头留长30cm。所有线路应贴上标签,并标明类型、线号。线管超过两个弯头必须留分线盒。布设地插应由最近的吊顶线槽沿隔墙下到地面。
(3)强电配套的电源插座应跟上。在弱电系统设计与施工的同时,强电插座应同时跟上,尽可能在每一组弱电信息接口处都应配备220V电源插座,并预留充足的强电接口。
5、结语
[关键词]网络经济 中小企业 现状 必要性 创新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经济仅仅属于部门经济的范畴,是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即指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网络部门及部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它的内容包括:网络建设的费用及收益,网络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网络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等。
笔者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以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网络信息为核心资源,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工具,以经济全球化为社会基础,以经济结构的扁平化为组织形式的经济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网络经济下发展的现状
1.网络建设投资不平衡
我国网络建设好的有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网络建设一般的有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网络建设差的是西北地区。
2.网络经济的标准制定相对薄弱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相关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相对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网络经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对薄弱,大部分相关网络标准是从国际相应标准等同或等效转换来以外,由我国自主制定的、直接与网络经济相关的标准几乎为零。
3.观念滞后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网络经济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网络利用率低
我国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参差不齐,应用极不平衡。大部分上网企业只是将一些基本信息如厂名、地址等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已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网络营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但却是空壳网页。网络对企业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5.人才素质不高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高层对企业网络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树立网络经济的概念。企业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具体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深度的培训,复合型网络经济人才更是匮乏。企业员工的管理素质、技术素质难以适应网络经济模式下的变革。
三、中小企业如何进行创新
1.管理观念创新
(1)经营目标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尤其是那些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更应适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及时进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生产方面,注意职工保障、社会环保等问题,将我们的企业改造成“绿色”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做到“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满意、社会满意”。
(2)产品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应发挥自己船小好调头、决策快、敏锐于市场发展变化的独特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投资策略,伺机开发新产品,而且应以高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实行名牌产品战略,增强企业产品形象塑造、品牌推广、营销整合、售后服务等产品附加值方面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同时应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产品时刻保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
(3)市场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竞争对手强弱等情况选择发展的目标市场。如今人们的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个性化变化,企业应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依据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同时变市场导向为创造市场需求,即营造时尚的消费氛围刺激消费欲望。尤其应重点开发潜力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开拓国际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占领更广泛的市场。
2.组织结构创新――圆饼结构
圆饼结构内部是固体的和确定的,而则是空的和不确定的。饼圈结构规定了组织的内核,由一些业务单元和工作人员组成,而连接的是市场环境、供应商、顾客以及与此共生共长的伙伴关系。饼圈结构的决策中心是董事会与总经理,若干部门或工作小组决定饼圈的四周,管理决策或命令由决策中心发散到饼圈的四周,再与市场环境、供应商与顾客进行业务联系。饼圈结构与金字塔结构相比,组织内部价值链(生产、营销等)直接与外部环境(市场、供应商、顾客等)进行业务联系与信息反馈,业务能力可自行复制、再生和扩张,提高了组织的经营灵活性与敏捷性。
3.生产经营方式创新
(1)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
(2)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
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使得它的产出和就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使服务业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3)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
虚拟企业有如下优势:有利于技术开发,有利于资源优化组合,有利于拓展市场,有利于共同筹资,有利于精简机构,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多元化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家龙.网络经济发展初探:科技资讯,(2):216(2007).
关键词: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7-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整理和收集文书档案的电子文件,不断推行电子化管理方法,是目前文书档案管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应用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比如,数字压缩、文件扫描、影音文件以及视频文件等,通过文字识别技术获得图片文件,并且利用先进的存储管理手段将图片储存于数据库中,有利于对文书档案的及时检索,同时凭借网络技术实现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于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实现网络共享和文书档案的远程传递,可以建立起及时、快速、精确、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实现文书档案的智能检索,最终能够提高文书档案的利用率。
1 建立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交流的基本要求 目前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文书档案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文书档案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加便捷、有效的途径获得各类所需要的文书档案,需要文书档案管理部门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部门之间文书档案的信息共享。
目前,数字化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并且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
1.2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文书档案的管理应该紧跟时代前进脚步,不断地进行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提高文书档案的管理效率,转变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的模式,因此,文书档案的管理模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充分地发挥出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功能。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文书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方法,是文书档案管理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数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文书档案管理应该得到全面的推广,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文书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发展,能够有效地满足各部门对文书档案的实际需要。
2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方式,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模式中,档案管理机构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对文书档案进行了非常烦琐的数字化加工处理。数字化加工需要将文书档案通过图片扫描的方式转换为电子文档,并且将电子文档录入到数据库中的某个路径下,文书档案的需求者可以通过相应的路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然而文书档案管理机构在对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文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元数据,缺乏对文书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管理,因此,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解决。
2.1 文书档案的形式多样,整理和储存困难 目前,各部门的文书档案内容比较繁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假如还利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流程会非常复杂,而且管理效果也不够好,同时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众多的文书档案进行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无法达到要求。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由于文书档案的数量较多而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文书档案的储存环境不佳,可能会导致文书档案的损坏,因此在数字化管理方法上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需要的软件技术发展迅速 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是文书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管理软件以及操作系统,这些因素是文书档案能够进行灵活录入和检索的前提。
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升级速度惊人,因此,经常出现文书档案的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不兼容的现象,经常产生无法读取文书档案信息的情况,一些情况下,新的软件无法使用,因此,这一方面给文书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文档信息的安全性不稳定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尽管文书档案信息管理具有很好的便利性,但是它的信息安全性还具有很多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导致文档信息保密性差和安全性低的原因有:首先是文书档案信息管理人对文书档案造成的安全隐患。这是因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较低,没有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保密意识,尤其是在对某些得向公众的信息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加之操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知识因而对信息的管理操作没有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没有备份好相关的数据资料等。另外,这是因为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病毒盛行,或者某些黑客们对信息管理系统的蓄意攻击导致文件没有安全的信息保证。这些都使得让现代文献信息的收集管理受到威胁和挑战。
2.4 文档信息管理人员素质亟带提高 在传统的文件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懂得专业的文件管理技术就可以担任起文件的管理。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文档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发展,需要文档的信息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增强个人的的素质。在具备有一些专业的文档管理知识基础之上,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才能够操作某些特殊的系统软件。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产业化; 问题与策略
何谓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文献的图书馆, 是全球信息网络上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有高度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库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 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 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 实施知识增值,并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进行高效、经济地传播、接收,使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 都能从网上得到各种服务,只要通过其联网的设备, 便可纵览天下群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图书馆数字化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有组织的信息资源库大系统, 它的出现将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议和追捧。
2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
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着手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并制定和实施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有关计划。中国人民也不甘落后,自1995年把建设“中国实验型数字式图书馆”确定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各地图书馆配合,联合研究开发。经过10年努力,我国数字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先后出现了北京超星公司的“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的“书生之家电子书数据”,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的“方正apabi数字资源平台”,“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等。
3数字图书馆的产业化
3.1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的必要性
数字图书馆发展态势如此看好,但还存在产业化的问题,这是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而信息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信息服务活动全球化,从而也催生了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的发展。再者,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的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馆舍紧张、资金短缺的压力,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仅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3.2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商业化运作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但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包括提供商、运营商、用户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良性发展,在众多企业和教育机构面前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3.2.1 数字化信息资源缺乏
数字化信息资源是指以数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有类似功能的设备进行阅读使用,我国电子信息在出版物中所占的比例相当有限。目前, 我国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着重于数字化处理技术, 关注信息资源开发的技术层面, 而对信息资源的内容开发则相对薄弱。
3.2.2 信息资源产品制作成本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但是制作成本的高昂,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难题。2000 年网络的时候,许多刚刚成立的网站突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把一本图书电子化,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就需要近1 000 元。如此一来,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需要投入近1 亿元!这些资金如何回收?
3.2.3 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产业规模还只停留在“出版社―― 图书馆―― 用户、数字资源提供商―― 用户”的单层产业结构模式。其他参与行业的作用仍处于隐性未发状态, 信息资源生产组织零落、生产过程松散、产品市场混乱,数字图书馆产业化面临着如何构建合理产业结构问题。
3.2.4 数字图书馆行业标准不统一
国内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我国至今仍未制定一个强有力的指导性行业统一标准。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资源格式、数字资源质量、数字资源兼容性等专业规范标准不够统一, 直接造成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多种困难, 数字图书馆行业内部仍然面临着信息资源产品生产与利用的多重标准问题。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资源产品的不规范生产与制作, 也大大降低了数字图书馆产业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4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以上诸多问题是制约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4.1 加强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统筹规划管理
众所周知,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对数字图书馆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规范;同时,数字图书馆产业是高成本、高科技、高风险的文化信息产业,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类繁多,结构错综,也要求政府给予引导和保障,进行系统工程的管理,采取政府干预手段完善数字图书馆的产业结构。并在此前提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制订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4.2 建立市场运行机制,搞好市场运作
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应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纳入商业化的运行机制, 构建信息资源产品标准化、信息资源生产集成化与机械化、信息资源生产组织严密化等完善的市场运作模式。与此同时, 信息资源产品的特殊性与市场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 使得数字图书馆产业更需要讲究信息资源产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只有营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才能吸引广大用户,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因此产品开发要规模化、讲究时效、注重创新;做好用户需求调查、跟踪服务, 采取多种合作手段多渠道销售产品 。再者,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资金来源,多方融资,增加产业投入。
4.3 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产业发展应采取统一、强制指导性的行业标准。一方面, 可以降低信息资源重复加工带来的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 也可以适当消除信息资源产品用户界面的专业障碍。我国数字图书馆行业标准化建设应该遵循全面性、实践性、渐进性等原则, 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系统硬件平台标准化、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化、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化、应用软件平台标准化、生产工具平台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元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标准化、资源建设标准化、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兼容标准化、文档标准化等 , 为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4.4 数字图书馆产业的国际化
欧美发达国家以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领航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故我国数字图书馆走产业化道路应与国际接轨, 借鉴各国有效经验并协调合作。这样,一方面, 可以整合全球信息资源, 降低社会能源重复消耗, 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并凭借现代先进科技构建全球统一兼容、无隔阂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产业结构、运行机制、法律保护、社会导向等全方位立体架构的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体系, 促使数字图书馆建设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绍强. 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 EB/ OL ]. http: / / w w w .dig italeart h. net. cn/ debo oks/ de100/ 5-12.
[关键词] 低碳经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01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02- 02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为环境会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平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总理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由于实施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进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此可见,国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方面已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而环境会计只有在可持续的低碳经济理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计量与报告作用。
1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1 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
从表面上看,发展“低碳经济”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实质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是从以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以传统会计作为核算工具已不能满足当前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下的信息披露要求,因此,急需发展环境会计来弥补传统会计的缺陷与不足。
1.2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1)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是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而且他们要求披露的信息更全面、更具体、更快速,以帮助解决所承担的财务和环境责任问题。
(2)企业员工。好的企业环境对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有积极作用,同时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可以让员工对企业有更直观的了解。
(3)投资者。随着投资者素质和修养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看重投资企业的环境绩效,从而对企业的环境信息产生了需求。
(4)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环境报告是国家从宏观上管理和改善经济及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
(5)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商品与绿色企业越来越感兴趣,而这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对消费者做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6)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企业对社会公众做好有关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3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淡薄
由于没有强制要求,再加上许多企业片面地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很少有企业对环境信息披露加以重视,许多企业仅就对企业有利的事项或对企业无足轻重的事项对外披露,而且仅通过企业董事会报告、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方式来披露环境信息。因此环境信息的质量、实用性较低。
2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低碳经济理念没有融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势必会使企业产生额外的环境成本。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由于短期内成本大于收益,企业很难自觉走上低碳发展道路。因此,“低碳经济”还未真正融入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低。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虽然已经涉及环境保护事项,但是企业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环境信息披露比例不高,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其他行业则披露较少。同时,披露的内容不独立,披露信息主要为历史性信息,披露带有随机性,缺乏联系性。由于当前关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准则不够完善,导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仅仅是一种自愿行为,缺乏强制约束。
(3)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全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王立彦教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大约有50%的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事项。主要的环境信息披露方式有:包含在内部报告中(36%)、内部工作会议记录(36%)、单独报告(14%)、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9%)、包含在董事长报告中(5%)。显然,这5种报告模式均不能使报表使用者准确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仅仅采用这5种之中的任何一种报告形式均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妥当的。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该包括环境会计报告和环境信息披露两部分。
3 改进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外部环境建设。国家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管理和环境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尽快出台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督促企业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自觉性。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使公众意识到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健全资本市场,保证投资者、债权人的行为能够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
(2)改善环境信息披露内部环境状况。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加强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信息披露的自觉性。企业内部可以实施环境管理系统,通过此举,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系统的环境信息库,从而为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提供依据。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要做好后续教育工作,以提高他们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准则。
(3)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具体实施方式。在环境信息披露方式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综合方式,全方位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对于能够用货币单位或其他实物单位计量的应该争取利用数字表示,而对于其他实在无法加以定量表示或不便用数字表示的,可以以文字叙述、图表等方式加以披露。在披露形式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企业性质、环境问题的重要程度,分别采取单独报告或包含在其他报告中披露的形式,以保证不同的群体对企业环境信息的不同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魏素艳,肖淑芳,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肖序.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徐玖平,卢毅.低碳经济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刘翠英.浅论环境会计[J].河北财会,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