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40:21
导语:在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其实,在这个话题的背后是朱晓明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战略的思考。“这或许是一场颠覆我们从前习以为常的理论和概念的革命,全球经济都将面临新的挑战。机遇在哪里,需要我们所有人思考。对于商学院来说,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挑战、大机遇中,更要先行一步进行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教学手段的探索,这样才能帮助中国企业家和创业者们寻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将遭遇什么样的挑战?在我们的身边又将蕴含什么机遇?记者日前采访了朱晓明,聆听了他的独到见解。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消费者不太重要,没有太大的权利;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消费者变得非常重要,拥有更多的权利
3D打印技术揭示了什么?朱晓明认为,至少是一种添加型、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已经开始。举例说明:使用3D打印机的创意产品社会化的电商Quirky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吸纳各种想法,然后放到脸谱上测试受欢迎程度,选择受欢迎的产品在电脑上具体制作,再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最后为产品定价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成为了产品或者服务的制造者。现在这样的生产模式还不多,但假以时日一定会走向普遍。
3D打印技术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关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化的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米里·里夫金认为,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可结合起来,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强大的基础设施。《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作者斯蒂芬·贝克说,数字科学家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他们正面临新的挑战,不仅要描述网络用户的品位和嗜好,而且要洞悉人类不断变化的心情。
这场数字化革命使更多的定制化产品、服务和促销信息得以实现:市场营销者可以建立和维持与顾客的关系;可以收集和分析日趋复杂的消费者购买方式和个性特征方面的数据;可以使得消费者更容易也更有效地寻求到更多关于产品、服务和价格的信息。
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消费者地位的转变: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消费者不太重要,没有太大的权利;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消费者变得非常重要,拥有更多的权利。
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例如应用IBM的SmartCloudTM技术,意大利渔业(第一次产业)的生产者可以大幅提高收益。至于第二次产业方面,杰米里·里夫金介绍得很详细,他说,更聪明的计算机软件、新材料、更灵巧的机器人、网络制造业服务商和新的制造方法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的发展。第三次产业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也受益良多。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例,它是一家主要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企业。大家都知道,小微企业融资难,因为外人很难了解其真实情况,贷钱给它们有一定风险。可阿里金融做到了。阿里金融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阿里金融靠的是数字技术。由于任何个人和企业在使用网络后都分别留下经营行为、消费行为的数据,阿里金融可以运用大数据这种数字技术的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了这些小微企业的情况,也就有把握、有底气把钱贷给它们。
第三次工业革命颠覆了很多从前习以为常的理论和概念、也让已经选择好的经济发展路径开始面临瓶颈
朱晓明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经济学、管理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我们过去习以为常的理论和概念正在被颠覆,很多我们已经选择好的发展路径开始面临瓶颈。
第一,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产品经济时代讲求规模经济,即生产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而服务经济年代,企业制造出来的可能不仅有有形的产品,还会有无形的服务。这时的经济规律不仅有规模经济,而且有范围经济,即品种多、规模不大但效益不见得不好。
前几年有本很流行的书叫《长尾理论》,研究服务经济年代的生产规律:用流行度和产品种类标识企业盈利的能力。过往的理念是这样的“二八现象”:由于20%的大客户会带来80%的利润,另外80%的小客户只能带来20%的利润,企业必然牢牢抓住那20%的重点客户。但数字化时代,网络让资源可以共享,它提供了我们另一种思路,即服务类的产品,短头和长尾都应充分得到重视。此外,苹果9万种软件满足用户的繁多需求却带来丰厚的利润,是范围经济的极佳案例。
第二,从收费到免费。以前会计学教授都是讲授收费经济学,教大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企业家也都觉得越早开始赚钱越好。但现在不同了,免费的现象在一些行业,尤其是平台类行业相当普遍。依靠部分免费的营销策略,企业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群体从而赚到更多的钱。
实行免费策略的平台可以分为四类:交易平台、媒体平台、支付平台和软件平台等。免费交易平台的典型有亚马逊中国等电商网站,它们提供购物满额多少就免费配送的服务;免费媒体平台的典型有中移动的飞信业务,它依靠免费吸引了大量用户;免费支付平台的典型有招商银行等,信用卡刷卡达一定金额就可以免年费,还有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企业目前对个人免费服务;免费软件平台的典型有盛大推出免费的网络游戏《征途》、奇虎360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杀毒软件。
第三,从企业内研发到研发的外包与众包。过去企业内的研发被看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在不一样了,将研发封闭在企业内部是缺乏创新力的表现,研发可以外包,甚至要众包。
举两个众包的例子:前几年的调研告诉我们宝洁每天都有新产品被开发出来,光凭企业内8000多名研究员显然是不够的,宝洁用众包的办法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可以征集到14万个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它开发产品,如此一来,宝洁的产品创新源源不断;维基百科全书如果光靠几十个人可能要写上数十年,但依赖全球网友的力量只用了4年就完成了。研发众包的案例越来越多,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第四,从供应链到需求链。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供应链是企业赚钱的法宝之一。那时,企业虽然也重视产品开发,可是更专注于打造分销门店和团队。而在当今服务经济时代,需求链才是赚钱的关键之一。需求链是服务经济时代诞生的新产物。当所有企业都在追寻同样的顾客,并在相互合作的网络中进行顾客的需求信息分享时,就会导致需求链的产生。需求链能容纳的企业越多,产生的效益就越大,享受需求链服务的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
第五,从传统产业到以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和云服务为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都可以应用以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和云服务为基础设施来提高生产效率。如多利农庄属于第一产业,以前它生产的产品是从田间到地头,现在实现了从农作直接到餐桌。农作物种植的温度、光线、施肥等都靠电脑和网络掌控,客户、品种与产量的需求也全部实现数字化。又如香港利丰行属于制造业,但它没有一家工厂、一个工人,却能一年出口价值80亿美元的服装,依靠的是“网络协调员”。利丰行有一条网络供应链:在巴基斯坦采购棉花、在中国内地采购纽扣、在日本采购拉链、在孟加拉国制衣、在中国香港实现销售和出口。一批网络协调员通过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手段掌控着这条供应链。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到了极限,经济增长当下可以依靠数字革命,因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力结构对年轻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拥有全球大学生人数最多的中国将拥有太多有利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是一次挑战。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发展中国家翻版复制了发达国家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济增长模式。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到了极限,因为前两次工业革命最终将表现为:经济增长了,却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并驱使全球均难以承受碳排放过量带来的环保危机与温室效应等气候危机。
不过人类是充满智慧的,大挑战也意味着大机遇。
如果说,30年前我们依靠引资建厂、从事劳动密集的加工业;20年前我们依靠扩大出口、从事国际货物贸易;10年前我们依靠承接服务业转移、从事国际服务外包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依靠数字化革命。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力结构对年轻者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拥有全球大学生人数最多的中国将拥有太多有利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年代的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与云服务等服务经济的基础设施,让我们见识了任何一个产业终将“无数而不生”、“无网而不胜”。这个年代,“数”与“网”等成为迅速崛起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的基因。
对企业家来说,“数”与“网”将蕴含什么机会?
从全球著名科技预测曲线“Gartner”中可以窥探一二。“Gartner”曲线起始于1995年,精确预测了科技发展趋势。而在“Gartner”曲线2011年预测的42个事件都与数字技术有关,其中有6个事件将在未来两至五年内发生,它们是大型数据与极端信息的处理与管理、无线充电、私有云、网络平台、位置感知应用、语音识别技术等等将成为主流。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抓住其中的技术也就抓住了机会。
科技革命的挑战与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中国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这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大机遇,也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方面,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历程有较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串联式”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依次顺序发展。以工业发展为例,德国已实现了工业1.0、2.0、3.0,正在向“工业4.0”迈进,而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我们还在进行工业2.0,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
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很大机遇。总体而言,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我国制造业有着独特而巨大的发展优势,有着光明而美好的发展未来。我们要后来居上,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必然是“并联式”发展过程,整体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对产业发展而言,就是要工业2.0、3.0、4.0同步发展,这给我们提供了机遇,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
通过掌握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可以不再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一步步顺序发展,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
今后三十年,在“智能制造”这一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制造业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完全可以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并行甚至超越。
我们应当有这样的道路自信,应该集中全国优势兵力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必将取得伟大胜利。
智能制造的内涵与愿景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有四大驱动力:一是信息技术指数级增长;二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普及应用;三是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战略突破;四是集成式智能化创新。
因此,智能制造即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我们其他相关的工程和行动,如绿色制造、服务制造等都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牵引。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以CPS系统和工业互联网为基础。我认为,智能制造在中国工业的实现至少需要20年。目前大家提到的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只是初级的智能制造,真正走向智能制造需要长远目标,也需要阶段目标。因此,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发展策略。十年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三五”时期,即2015~2020年,这一阶段应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部分行业和企业可以开展智能化应用的试点示范。第二阶段是“十四五”期间,即2020~2025年,这一阶段基本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应用。
“十三五”三项重点工作
对“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要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特别是推进制造装备技术改造工程和数控的创新应用工程,推动行业和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强调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高度重视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盘活巨大存量资产。支持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这是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着重推广应用数字化、网络化装备和生产线,同时抓好智能车间和工厂的试点示范项目。“机器换人”可以节省生产一线劳动力,但是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还要推动“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数控和智能技术是革命性的共性技术,可以普遍应用于各种机械产品创新。“十三五”期间,要使我们工业产品整体升级为“数控一代”,同时也要抓好“智能一代”创新工程的试点示范。
二是用自主可控的先进装备和系统武装中国制造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我们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大规模“机器换人”,但是装备从何而来,不能够也不可能大规模用外国机器来替换中国工人,不可能也不能够用大规模的外国系统来支撑中国制造业。因此,《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是做强做优智能装备制造业,用自主可控的先进装备和系统武装中国制造业。
三是强调“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即产业模式的升级换代。2016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前景广阔。长远来看,“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不断产生,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商机和历史性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建议要着重推进定制化规模生产,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推动广大制造企业产业模式的升级换代。
推进产学研金政深度融合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是主体,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升级的主体。
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调动企业家、管理者和工程师的积极性。企业需要思考、探索和奋斗: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动力在哪里?如何创新驱动?如何产业升级?企业发自内心的发展需求、企业极为强烈的发展需求,应是我们推进《中国制造2025》最强大的动力。
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越性,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推进产学研金政深度融合,动员千军万马,全面推进有组织的创新。需要强调的是,广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动员他们、组织他们、依靠他们。
【关键词】个人化时代;全数字化广播;DAB技术;DMB技术
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图景:“它为我们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观念,以及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统一的标准化方式重复生产的经济形态。信息时代虽然显示了相同的经济规模,但时间和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减弱了。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能制造比特……”
那么对于在数字化技术下的传统媒体――广播媒体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一、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的含义
“数字化”对于广播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广播媒体中的个别环节或者某个领域采用数字技术;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广播媒介领域,确切的名称为“全数字广播”。
就目前来看,各级广播中心系统数字化程度平均接近50%。广播节目的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接收的各个环节都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从节目制作环节来看,MD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编辑系统、数字录音系统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在播出分配环节中自动播出系统、播出资料库也已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广播是信息服务的新领域,被看做是继第一代音频广播(电台)、第二代视频广播(电视台)之后的第三代广播业务类型,结合了互联网与有线电视的特点,让用户利用已入户的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用户利用个人电脑或电视机,加装相应的接收设备,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来享受多媒体信息服务。只要家里已接入了有线电视信号,拥有个人电脑,和一个数据广播的专门接收设备,就可以接受中国数据广播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
从目前发展的情况分析,可以说广播媒体的数字化基本上是遵循先易后难、先部分后整体的策略推进的。由于选择路径的不同,各地区在广播节目的播出和传输系统的数字化方面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态势。
二、广播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曾几何时,当电视出现以后广播便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无数的广播人对于电视冲击下的广播应如何突围一时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广播并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预计的那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反而以全新的方式找到了适合当下情境的发展出路。接着互联网、手机……新媒体接踵而来,广播在经历过与电视的竞争融合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慢慢的摸索出了一条在新媒体环境中生存的道路。然而我们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认清形势,看到广播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才能针对这些挑战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一)广播面临的挑战
1、首先是广播自身的缺陷。第一、广播相比电视、网络等视听兼具的媒体而言有着与生俱来的劣势――线形传播和非实体的特点。由于线性传播的特点使得所有的广播节目只能顺序收听,无法倒检索,转瞬即逝、过耳不留。非实体的特点主要是指“受众只能听,而不能看到或触摸到它。”但是这些缺陷将随着传输和接收设备的数字化越来越容易得到克服。第二、广播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由于媒介间所享有的信息有限而媒体之间竞争压力又都十分的巨大所以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现象。第三、广播单位收入渠道单一,多数广播电台主要将广告收入作为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故更多注意销售广告,而面对内容资源及其他经营性资源的多重开发和利用还远不够,电台的产业化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产业链并未得到有效的延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广播台的收入规模扩张和经营的稳定性。第四、广播节目需求还未放量式显现,广播节目的市场化进程缓慢。不少广播电台的直播还没有真正的分离,多以自制自播为主,很少从市场上购买广播节目,结果实广播节目的需求市场尚未真正的形成。
2、其次,推陈出新的其他媒体的压力。相比较而言,广播与电视、互联网、手机在市场占有率、受众影响力、整体竞争力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电视的图画符号具有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优势,另外现代城市中地铁电视、车载电视的大量使用无疑更是对拥有流动性强的优势的广播一大打击。互联网这一第四代媒体的出现更是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互动性、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特别是青年受众的青睐。手机更是以其便携性的优势而且价格的低廉满足了各个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3、再者,传受格局的变动。在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媒介环境中,传受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种由传者占主导的格局,受众的被动接收的地位因为传统媒体的特点得不到改变。但是新媒体的出现使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受众变成了具有自主性、主动性的“使用者”,这种全新的传受方式让一直以来广播媒介的传统单向传播格局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局面。虽然广播媒体也在不断的试图通过热线电话、短信互动甚至网络论坛的形式进行着互动,但是听众的主动地位并没有网络中微信、手机媒体等等那样的明显显现出来。
(二)广播的发展机遇
虽然上述提到了不少目前条件下广播面临的问题,但是事实一次又一次的向我们证明任何媒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广播也不例外。广播具有东山再起的四个资本:媒介资本――当电视夺走了大部分人之后,广播仍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远不及的优势发挥作用。受众资本--广播是一种个人的传播媒介,是“幻想着的乐园”,精神世界的天使。它可以让人戴上耳塞独自静静地收听、慢慢的咀嚼、自由的想象。收听资本-广播是一个“从不妨碍我们的朋友”,听众可以一边做事一边收听。经济资本――广告客户的小算盘在某种意义上也帮助了广播,因为做广告的人发现,在电视上做广告花的钱多,相比之下,通过广播做广告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此外,广播在引进数字化技术之后也会给其发展带来第二个春天。数字广播不仅可以与CD相媲美,而且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车载音响、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多媒体接收。这不但使传统广播超越了声音的局限,而且还极大的拓展了广播的传播功能。
新与标准是IT成功的两翼
“标准和创新之间是一个矛质,因为创新是不断创造新的东西出来,标准是继承的现实。创新要不断打破以前的东西,把新的技术引进来,不断地降低成本,不断地提高效效率,不断增加社会的财富和方便。”UT斯达康(中国)CEO兼董事长吴鹰着重分析了创新与标准是IT成功的两翼。 吴鹰认为:创新与标准化的根本利益是―致的,现代经济中两者缺一不可,对信息技术和通信业的发展来说尤为如此。技术创新是标准化的基础,创新需要并推进标准化。标准化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协调不同的创新努力,将其统一到―套新的技术系统,从而开创千个新的市场。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在工业化进程中有过这样的例子:标准使新技术难以融入标准体系,从而窒息了技术创新。所以,有时标准也会成为垄断的借口。
中国互联网正处在跳跃的转折点 “八年前我刚刚回到祖国,IT主要是硬件和软件;现在谈IT,互联网就成为IT―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搜狐CEO兼董事局主席张朝阳不无感慨地说。
张朝阳认为,比较中国和美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在文字媒体和无线收入方面非常领先,在搜索和电子商务方面比较落后,如果跳出互联网来看,中国在很多方面实际上能够实现跳跃式发展,现在中国的无线用户和固网用户数量都是近3个亿,而1994年手机用户只有100万。在移动方面;除了声音以外的很多服务(如短信和彩信)都是中国非常特有的现象,而这将会形成千个领先的优势,使我们能够有跳跃式发展的基础。
互联网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互联网是比软件更新的产品,我相信它是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可靠推动力。”新浪CEO兼总裁汪延如是说。 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互联网市场,因为在2007年中国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从互联网的用户角度来看将超过美国。2003年,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加在一起有2.6亿美元的收入,相对于2002年,成长率翻了两倍还多。三大网站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5亿美元,市值近50亿美元,2003年收入2.62亿美元。这样的成长态势首先带动的是什么?是整个IT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成长。
其次,无线互联网推动移动通信的发展。事实证明,在今天2.9亿的中国手机用户当中,70%到80%的人除了打电话以外是获取信息,使用数据业务。这些数据业务量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无线增值服务,这个市场在过去两年中是增长得非常快的。
客户对媒介商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品牌战略营销及媒介业务是我们专注且长期深耕的领域,在现在,我们需要扮演全方位的角色,包括战略营销专家、数字营销专家、媒介购买专家等。近几年以来,PHD又增加了内容营销和电子商务营销部门。因为许多客户都在努力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对媒介商的要求越来越高。
媒介碎片化发展给予了用户以及媒介公司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市场对营销及媒介人士的要求。以我们在2015年与可爱多合作的《遇上200%的你》整合数字营销为例,自可爱多甜筒于1995年进入中国,现已成为联合利华(中国)和路雪旗下最畅销的冰淇淋品牌之一,深受15~25岁青少年喜爱,并长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如何进一步增进消费者喜爱度,促进其购买频次的增加以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是品牌的主要目标。作为一个定位同“爱”紧紧关联的品牌,可爱多在2012~2014连续三年推出爱情微电影,向年轻人倡导积极向上的青春爱情观念。在2015年,该如何把爱与内容相结合,带给90后全新的爱情主张呢?我们抛开以往以名人带动整个营销, 这次启动了整合的跨数字媒体营销:微电影提供了男版和女版两个版本,而且观众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果;应用了业界还未广泛使用的打点广告技术,即可以实现有男主角元素出现的视频,网页中都会出现相关可爱多的微电影;集合了线下,再从线下到电商,形成完整的闭环。
现在,PHD的专有服务部门数量已经达到了史上的最高水平,涵盖了媒介购买、谈判、电子商务营销、广告技术等不同领域。随着创新科技带来更多的机遇,我们还会持续开拓更大、更广泛的市场。
2016年,程序化技术在中国市场还在不断发展。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看到程序化广告的普及、并逐渐成为国内媒介购买市场的主流。数字、户外、电视、广播以及其他媒介都将融入到竞拍系统里,程序化将开始取代人为来做出决定。
在新的一年,雇佣最好的人才将是我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我在媒介行业工作了26年,无论是哪家商,人才都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是核心资产。在PHD,我们拥有最具才华、最有创意、最热情的员工,这也是我为什么热爱PHD的原因。
2016营销关键词
移动与内容
很多人担忧中国经济的发展,但自从我1995年来到中国,我就一直听到这样的说法和担忧。我相信,中国的政府是非常明智的,他们知道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措施,所以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保持乐观。
就国内媒介市场来说,移动营销将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内容营销将成为品牌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战略,从而降低传统电视广告的市场份额。
2015营销感悟
虚拟现实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我的一个朋友是企业市场高管,在我的生日当天送了我一个虚拟现实眼镜。我们都相信,这项科技在未来将有很多机遇。
世博会为*的新一轮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遇?我们首先对它作一个基本分析和判断。从世博会的历史来看,世博会被称为是“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林匹克”,除了展示各参与国家和地区代表当今最新成果外,它也是东道主展现现有的综合经济实力的舞台。更重要的是,东道主可以通过举办世博会,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发现和培育新的产业,进而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可持续繁荣。
如何认识*世博会给*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从*区现在所达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结构等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要以对举办世博会的经济预期和*的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为基点,结合本区的相对优势,认识和抓住世博会给本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我们的认识,我们认为至少在两个方面为本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好的机遇。
第一,给我区的制造业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这一机遇。
一是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从*年的统计数据看,制造业对本区经济贡献为61.3%(按占经济结构的比例计算),也是本区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增幅与第三产业的相当,当在经济增加值上却是第三产业的两倍),是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部门,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是从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看,目前国际产业正处于新一轮的转移之中。从国际产业的转移历史来看,从*世纪到现在,国际上制造业共发生了5次转移:*世纪后期开始的美国工业革命引起了全球制造业从欧洲转向美国;*世纪中期开始,日本作为低成本的制造基地吸引了国际产业向日本的转移,随后向临近的韩国辐射;*世纪*年代后期,产业转移方向为东南亚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改革吸引了国际产业向中国沿海和一些内陆省份的转移。综观几次产业转移,共同的特点是向具有成本和地域优势地区转移。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中国以成本和市场优势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向。而*又以其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成为国际产业转移向中国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伴随这一产业转移的结果是,*中心区域的一些制造业部门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正在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向*周边地区和内陆省份转移。*区作为*的中心区的近临区,显然在这一产业转移中占有区位优势,而世博会无疑将加速这一转移的到来。
三是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并具备一定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体系。目前,我区形成了包括一个市级工业园区在内的区内13个工业园区的产业格局,主导产品集中在信息电子、汽配件、生物医药、机电、文体产品、服装和建筑材料等产业部门。主导产业方向中的四个(信息、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和*市大力发展的六个支柱产业相一致,这将至少在两个方面享受到来自*中心城区的好处:技术扩散的直接受益和紧邻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和终产品市场)的潜在的优势。
当然,将制造业的机遇转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是实现抓住机会的条件之一;作为企业方,需要强化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在公司治理、市场定位等企业发展战略上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决策。
第二,给旅游业带来的机会。
未来几年将是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几年,为此,我们首先对旅游市场的容量作一推算。按权威部门测算的有关数据,2010年*世博会将吸引7000万的人次的人员流动,1.4亿人次的海内外游客。按*市*年的不变消费水平计算,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70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将“人均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的同向关系”的规律考虑进去,预计会超过20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上述数字还只是世博会直接对旅游市场的拉动。我们还可以对由于经济增长对旅游市场的推进进行分析。*年,*的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在中国大陆省市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人均GDP将达到8000美元水平。GDP的增加意味着以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国际公认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指标,表示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生活必需品所占比例。该比例越小,表明民众的生活富裕程度越高)度量的人民生活品质会大大提高。以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人均GDP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这意味着人们用于衣食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越低,而用之于其他消费如休闲娱乐和旅游方面的开支将增加,这是显然又是拉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的趋势也将出现在临近省区,因此发展旅游业的外部宏观环境正在形成。
再看*区的旅游资源占有量和特色。*地区旅游优势在于:一是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经济同样发达的江苏、浙江两省,水陆交通便捷;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有*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市母亲河——黄浦江源头的淀山湖,环淀山湖有包括水乡古镇朱家角在内的一批颇具份量的旅游景区和景点;三是悠久的人文历史,区内有距今五、六千年历史的崧泽遗址、多处有数百年的古典园林和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等。与*的其他区县相比,*区的旅游资源占有量和特色有相当优势。
*区旅游业近年来有很大发展,但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年*区年主要景点的旅游收入是*全市旅游收入的1%左右,全年接待的旅游人数占全部在沪旅游人数的2.8%,这两个数字与旅游资源禀赋情况相比,既存在很大差距,也意味存在一个巨大的的发展空间。
如何利用世博会机会,发展我区的旅游产业?我们可以从外地来沪旅游的消费支出情况可以得出一些思路。从*在沪旅游消费支出构成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购物(29%)、餐饮(17%)、住宿(16%)、市内交通(6%)和门票(4%)。针对国内外旅游消费结构的特点,可以重点发展占消费比例大的部分,如提供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物品和餐饮服务。*年,*旅游的人均消费2040元,高于*人均1134元的水平。从旅游收入和入区旅游人次的增长幅度上,均大大高于*全市的增幅。这表明*的旅游业有相当竞争力。问题在于如何将旅游者吸引到*并愿意消费,这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也是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前面已经提到,人均GDP的增长是拉动休闲消费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上下的发展目标,发展都市休闲渔业将是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途径。在现有的设施渔业基础上,以渔业综合开发为内容,建立层次、规模、类型各有差异的具有观赏、垂钓、体验和教育等功能的观光渔业旅游。
[关键词] 网络财务 电子商务 虚拟企业 知识资本 网际企业
随着网络时代的经营管理及环境变化,电子商务将成为网络时代的企业交易方式和生存形式。新生的基于网络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和虚拟企业等开始出现,网络经济逐步形成。网络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财务正是这场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网络财务发展及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冲击
网络财务是运用网络财务软件,以整个电子商务为目的,基于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网络财务的出现使企业业务流程中产生的商品交易的资金支付和书面凭证都被电子凭证所取代,网络经济的一个最大特点是边际成本递减原则,网络财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一部分实现了低成本的财务管理活动。
随着网络财务观念不断的深入,网络财务带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概念越来越模糊,电子商务条件下客户需求也出现了需求个性化、随意性,以及由此带来电子商务模型多样化等新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传统财务管理内容的冲击
(1)无形资产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商务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对经济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迅速上升,已成为企业的主要资产。为适应工业经济向无形资产转变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应转变到无形资产的管理上来。
(2)“筹资管理与投资管理”意识的转变。电子商务的应用扩展了企业资本的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电子商务企业筹资与投资管理应着重考虑“筹知”与“投知”,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资本的筹集进行规划,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管理。筹集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企业财务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本,使企业知识资本达到最佳效益结构。
(3)风险管理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强化。电子商务条件下,客户需求主要表现为个性化以及消费时机、地点的随意性趋势。这种新的需求特性使得组织内部各关键环节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环节的不确定性最终必然反映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系数,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对传统财务管理职能的冲击
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决策、计划和控制职能。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执行呈现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的新特点:
(1)电子商务企业能在更广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扩张其经营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和企业经营的有效结合,从而节约成本和时间。通过集成信息和优化业务流程,摈弃冗杂成分,减低企业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结构化财务决策,如财务管理中的最优库存模型等的确定,可完全交由计算机来完成,铸就了最富有成效的财务分析。
(3)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企业财务进行实时管理。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在本质上提升了财务管理的质量;更有效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最后通过与网上银行的联接,可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部署经营活动和做出财务安排。
(4)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能够更有效实现整体管理,使企业的财务资源与业务运作直接挂钩,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网络财务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财务使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从而企业管理和管理流程都可以数字化,这无疑推进了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我国企业应牢牢把握住网络财务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机遇,使企业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更上一个台阶。
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现状来看,虽然赶上了世界经济的潮流,抓住了机遇。但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各管理环节与先进国家的仍有差距。在我国“网络财务”的观念虽已不断深入,但我国网络财务理论仍然极度缺乏,许多现有理论已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更谈不上具有指导作用。而且网络财务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也对我国会计人员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必须更新财务管理的理论,提升观念,同时改进企业管理方式,强化网络财务的管理基础。另外我们必须重视大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为网络财务的应用与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网络财务必将取代现有的桌面财务,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霞:《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其发展战略》.《特区财会》
[2]小华:《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特区财会》
[3]姚立新:《电子商务与管理创新》.《企业管理》
[4]鲜军:《电子商务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网络财务》.《会计之友》
[5]杨卉:《发展网络会计急需解决的五大问题》.《会计之友》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化时代机遇挑战
2009年10月,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传媒大鳄默多克说:“我们身处信息革命的浪潮之中,既使我们兴奋不已,又让我们诚惶诚恐。数字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跨越了地域、行业和媒体的边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物质社会财富的新来源。”兴奋不已是由于数字化时代的便利性、信息的共享性带来的,而诚惶诚恐则是指数字时代、网络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巨大。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新”、“旧”媒体概念正日益模糊,全球化、数字化的浪潮正推动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二为一”。世界媒体正面临着媒体界的“新游戏规则”,需积极制定应对之策。
新媒体的出现,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成果,因而其出现后,很快就以其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大容量、易检索和强大的交互性以及对媒介间壁垒的消除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以至于很多的传统媒体人不禁大呼“狼来了”、“暗地里希望被称之为数字革命的这些事情赶快滚出我们的视线”,甚至不少人发出“数字媒体终将取代传统媒体”的感叹。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们看到:数字媒体并没有也不能完全代替和吞并传统媒体,尤其是印刷媒体长期以来已被人们习惯和认可,在数字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仍然显示着它的巨大魅力。如果说广播电视的视听效果可以为数字媒体所取代、其顺序播放的弊端终究为数字媒体所弥补的话,那么书籍和报刊的随意、舒适和简单,也许永远会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人类传播的发展趋势是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向点对面、面对面的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发展的话,那么网络传播的出现则可看成是传播形式上的某种“回归”现象。因而在世界媒体峰会上,世界各国的媒体人都达成一致的共识:“我们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世界传媒业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①
挑战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金融危机的冲击。据统计,美国甘尼特公司等几家最大的报业集团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收入下降了大约30%,其他报纸的广告收入降幅多在20%以上。2009年上半年,日本报刊的广告收入较同期减少9.7%。中国报纸广告收入同比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负增长。②面对这种情况,全球不少媒体纷纷采取裁员、减薪、缩小版面等措施以求自保,甚至通过变卖资产、申请破产保护来维持生存。然而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媒体的广告收入在今年第二季度就有所上升了。
来自新媒体的挑战与冲击。这一点可以说是目前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众媒体接触方式的变革。数字媒体迎合了受众接收信息的新变化:人们总是希望有选择性地接收与自己有关、会影响他们生活的信息;他们希望自己所关心的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他们希望控制作为信息来源的媒体,而不是被媒体控制;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对重要信息的编制与谈论……数字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因为网络传播既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当信息面向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媒体可谓大众传播的工具,而个别独立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挑战在于如何按照受众喜欢的方式传递信息。
第二,媒体内容结构的变革。数字媒体所使用的先进技术,使得其具有很大的信息容量,突破时间、空间、行业甚至媒介的限制,已经进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在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不管你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只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你的关键词,就会有百万、千万整理好的信息源源不断地涌现在你眼前。传统媒介受到成本、时间、空间、版面的限制,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媒介的特色,在内容容量与结构上根本做不到像数字媒体那样包罗万象。
第三,广告模式的变革。在数字技术全面侵蚀媒体的趋势下,消费者对于传统广告形式的狂轰滥炸已经厌倦,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中被动地接收广告信息。数字时代的企业营销传播策略将不再以广告为主,越来越理智的消费者需要有实际的体验才会去购买产品、必须是真正的喜欢才会与企业发生联系,因而体验营销会越来越盛行。同时,数字媒体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而娱乐恰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数字时代的营销正在走向数字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向,数字媒体的选择与互动性,加上娱乐形式的大众性与广受欢迎,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在营销传播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未来的广告将走向点播式和主动传播式,控制权完全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数字娱乐营销所强调的互动、主动、分享、体验,将是未来营销传播不得不面对的主流。未来的营销如果不具备娱乐性和资讯价值,将不可能成功,而数字化将前所未有地渗入营销、公关和广告中,正如之前其成功地渗入传媒一样。
数字时代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也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动了整个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具体表现在:新媒体分流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和用户资源的现象更加明显,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继续加大;新媒体的营销价值正得到广告主以及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营销机构的认同,新媒体逐渐成为企业整合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媒体用户的潜力、营销能力等潜在商业价值,受到国际风险投资商和传统媒体机构的青睐,投资、合作、并购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创新速度加快,新的产品、新的服务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数字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跨越了地域、行业和媒体的边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物质社会财富的新来源”④。具体说来,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一批基于它的新型企业应运而生,这些新的企业充分利用了数字媒体的技术优势,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开创新的产业领域,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或服务,显示出与传统商业企业的差异。如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在其网站分类目录上,列出了超过250万种图书。网站是它的标志之一,它主要是面向家庭购物者设计,简单而实用,网页加载速度很快,使用起来也很方便,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店。数倍于竞争对手的存货周转速度给它带来了独特的优势,消费者购物用信用卡支付时,通常在24小时内到账,而亚马逊付给供货商的时间通常是收货后的45天,这意味着它可以利用客户的钱长达一个半月,这些都是依靠传统媒体开展营销传播活动的企业难以达到的效果。
新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对用户点对点的服务,其起点就是客户的需求;更强调企业经营运行的系统性与变化性,降低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可能性;而这种新商业模式的基础就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变革,传统媒体的传播技术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顺应商业模式的变化方面就显得落后了许多。
媒体消费模式由于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发生了变化,世界民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互联网、移动电话、社交网络,甚至微博客等各种平台获取信息。而媒体必须不断地利用技术进行创新,从而带来新的媒体体验,在越来越细化的市场中为全球受众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但传统媒体永远也不会被数字媒体所取代,原因就在于数字媒体的大量信息来源仍然是传统媒体,为数字媒体提供信息的“百姓记者”在专业性上永远不能和专业记者相比;数字媒体的虚拟性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不免有怀疑的成分,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有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品牌力,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
机遇
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固然给媒体带来了空前的考验,但实际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世界传媒格局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大变革。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新媒体已向传统媒体发起冲击,媒体发展到了一个重要关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被称作第五媒体的移动媒体的出现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互联网这些第五媒体几乎囊括了所有媒体的特征,再加上手机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使得第五媒体手机成了一个真正的超级媒体,万能终端。然而第五媒体――手机并没有以一种咄咄逼人的面目出现,而是通过其自身杰出的互动性把传统媒体给整合在一起了。几乎所有传统和新型的媒介都可以利用第五媒体的互动性创造出新的传播价值,第五媒体是媒体整合的超级引擎。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重要的是看清数字时代的特征,把握机遇,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在新旧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长足发展,实现新的飞跃。
参加媒体峰会的代表一致认为,对传统媒体而言,在当今数字时代至少有三方面的机遇:
第一,新闻采访技能融合的机遇。原本从事单一文字报道的记者,也可成为电视台和网站的摄像记者,可同时发回文字稿件、静态图片甚至录音录像,形成“一种内容,多种表现”的竞争手段。
第二,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机遇。新媒体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不断改造传统媒体的产品形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黄斌说,新技术通过对传统平面媒体内容的二次演绎,给用户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来武装传统媒体,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
第三,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未来的媒体应是多形式的。”德国RTL电视台高级顾问汉斯・马尔的话,表明了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⑤创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有多种媒体共同传播,方能显示其强大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策略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如何去应对这些已经存在的现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团队竞争力与管理水平,苦练内功,继续提升传统媒体的品牌形象。数字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媒体还是其他企业,要想生存立足,都要苦练内功,提升品牌文化,才能避免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命运。数字媒体的快速、无地域时间限制、大容量地传递信息,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更多地集中在了企业文化价值的竞争上,“诚信”原本就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它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和权威优势,在权威引导和理性说明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在媒介变革时代,传统媒体首先应该紧守住自己的优势,以一支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团队,提升媒体自身的品牌形象,帮助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强调通过“深度报道”巩固传统媒体优势。数字媒体打破了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在相当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权利的平等。在网上,传统媒体不再是信息的独家发言人,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通过网络新闻信息,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信息。在网络等各种新兴媒体的直接冲击下,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数字化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地位的改变,决定了深度报道才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为对非突发性事件如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报道及深入挖掘,是传统媒体的专长。虽然网络上的受众能自由地占有大量信息,但由于普通受众缺乏把关人的素质,尤其是缺乏职业的新闻敏感、宏观的透视角度以及对信息材料的过滤和二次加工能力,故进行深度报道,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这项工作,是受众无法胜任的,它是传统媒体的专长和优势,是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也是传统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第三,充分吸收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有效覆盖的前提下,获得精确的用户需求和传播效果反馈,在有限的市场中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份额和竞争力。传统大众媒体的一个缺陷就在于不能很有效地反馈信息,这一点恰是数字时代的大忌,只有首先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才能使传播是有效的。同时,媒体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已经将用户分割得越发细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既保证媒体的有效覆盖,又能有针对性地传播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就成为传统媒体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媒体在信息定制与反馈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传统媒体可以借鉴其技术、方法,正是由于技术革命带来了媒体产业的重新洗牌,因而采用新媒体的技术来发展传统媒体,是传统媒体应对数字时代的一个必然趋势。
第四,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共同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市场、扩大影响,又要通过规范新闻信息产品的使用遏制侵权盗用行为,从而妥善处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实现与新媒体的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互相补缺,在传播信息方面实现多种媒体的联动,整合不同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形成最大的传播影响力,也顺应了企业经营运行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需要。在2008年的奥运会当中,这一点表现出了新旧媒体联动的强大威力。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突破以往单一发放广播稿的面貌,改为文字、图片、声音三种发稿方式,以满足广播、报纸、网站的需求。为此前方记者的装备也大为改观。一个广播媒体已开始向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进军。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更是大打报纸、期刊、网络多媒体立体战。总社成立后曾加大网络建设,所属的25家报刊的全部资料都存入数据库。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每一个成员的详细资料也都入库,可以随时调阅,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独特的有利条件。新旧媒体的融合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潮流,任何一种媒体都必须将自己当做其中的一分子,与其他媒体共同面对有充足途径获取信息的受众,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才不至于被淘汰。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存储技术等传媒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从整体上打破传统传媒业的边缘,彰显个性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实现立体式传播效果的演变过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媒介化。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种媒体都能占有一席之地,都将发挥一己之长,传统媒体也是一样,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要想不被它们吞并,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迎来传统媒体发展的新的春天。
注释:
①引自《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
②引自世界广告媒体峰会资料。
③陈格雷:《广告业危机与数字娱乐营销之生》,《国际广告》,2006(1)。
④引自默多克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讲话。
⑤news.省略/o/2009-10-10/040616412197s.shtml
参考文献:
1.陈格雷:《广告业危机与数字娱乐营销之生》,《国际广告》,2006(1)。
2.杨希:《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中国媒体业发展前瞻》,《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3.乔为国:《商业模式创新》,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版。
4.Lister?摇?摇M.?摇New?摇media:a?摇critical?摇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2002,9~11,193~194
[关键词]市场经济;图书馆事业;效益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102-03
11978年后的图书馆事业
11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1)改革开放后,图书馆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大的事件。30多年的发展历程,让中国的图书馆事业走出了不平凡的道路。兹举其要者如下:
1979年7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形成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章程》,学者来新夏曾将此事称为“图书馆学的春天”。1980年11月,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成立,根据当时的形势讨论制定和修改省级公共图书馆工作条例,同时带动地方图书馆的工作条例的制定。1998年,成立了社会文化图书馆司,下设图书馆处。1984年4月,中国第一所图书情报学院在武汉大学建立,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中国机读目录格式》正式颁布、施行,推动了中国实施标准化的计算机编目,建立规范化的书目数据库及交换、共享国内外书目信息。
此后,中国于1998年启动了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2006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立,标志着文献情报系统体制改革及其在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2)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图书馆数量、馆员队伍建设、服务创新及现代化建设方面均有发展。[1]1978年高校图书馆有598所、公共图书馆近1600多所;至2007年,高校图书馆达1908所、公共图书馆达2799所。同时,馆藏资源不断丰富,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各类图书馆数量对比
馆员队伍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80年全国高校图书馆业务人员16000多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人数近2/3。1986年后,全国图书馆工作人员中30%具有中级职称,10%具有高级职称。2006年,公共图书馆已达到国际图联1/3员工为合格馆员的标准。图书馆员从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上不断改进。
图书馆服务理念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单纯的以图书馆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服务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过渡。图书馆界逐渐重视并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向人性化服务方向发展,“现代图书馆秉承对社会开放的理念,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2]
图书馆现代化经历了几个阶段,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到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并向大规模的集成化系统阶段发展。此外,图书馆共同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资源共享,于20世纪90年代共建共享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1世纪,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入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
12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性
图书馆发展的滞后性,不仅表现在其本身的特殊性,而且有其外部原因。
图书馆在社会活动中的位置,决定了其自身的特性。“图书馆是文化教育和科研活动的辅助机构,具有依附性、中介性的特点,它距离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活动较远,这就决定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滞后”。[3]图书馆工作属精神产品加工活动,处在各种活动的底层,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它处在社会再生产的最后环节。
图书馆发展的滞后性,还表现在人才资源缺乏、经费保障困难、设备设施陈旧等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不积极、不热心者占据较大比例,伺机跳槽者比比皆是,其中不少是业务骨干。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人才流动提供了宽容的环境,鼓动并促进了图书馆人才的流失。经费供应在西方发达国家有成熟的机制,如随着物价的上涨,面向图书馆的经济政策会相应地调整;图书馆可得到私人的捐助。而中国对图书馆系统的投入跟不上图书期刊价格的增长,造成了经费相对短缺。再次,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广泛运用,图书馆自动化对相应的设备设施需求大增,但多数图书馆自动化设备陈旧,较发达国家落后数十年。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往往是无偿服务,实行事业管理。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让市场对信息服务发出强烈的信号。图书馆传统的守旧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本身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阻力。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滞后性,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会间接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
2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要求图书馆进行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已经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任。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本身就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民族素质的高低和经济发展后备力量的强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才市场的完善,各类信息服务机构大量出现,这些为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带来了希望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对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作为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一部分的图书馆工作,也必然要走入市场、面对市场,因此必然会面临大量的机遇和挑战。
22信息化有利于图书馆自身优势的发挥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含量大,传播速度快,但信息本身的传播渠道、方式、来源也错综复杂。从中选择所需信息,并非每个用户都能够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却在这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拥有海量信息资源、专业的员工、独特的信息处理途径,有利于对信息的筛选、组织、加工。通过数字化,可以有效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992年,美国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形成热潮。受其影响,数字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革命性变化,它“能在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信息,使广大读者用户像访问本地图书馆一样去联机访问网上的其他图书馆”,由此“图书馆的发展出现质的飞跃,借助高科技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4]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主方向,图书馆必然将工作重点从馆藏文献的加工管理转变到数字化信息建设上来。
23市场经济为图书馆效益化提供了机遇
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图书馆的兴起,推行图书馆效益化,必将改变图书馆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轨迹,继而引发和带动图书馆结构的变革。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将图书馆列入第三类产业。由此图书馆从单纯的事业单位,过渡为拥有资本、可以实现自我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并独立发展的产业。
追求效益是市场经济条件的需要,图书馆产业化有困难,也引发了较大争议。有学者认为产业化的图书馆应具有社会公益职能和产业经营活动的双重身份,在产业化的初始阶段开始某些领域的“有偿服务”以验证产业化的可行性程度及弥补财政之不足,同时举办图书馆产业化实体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信息服务功能引导至平衡发展,最后发展为“股份集团”的产业化模式。[5]
24国家政策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国家相关的图书馆政策,从内容上包括文献资源、拨款、读者服务、有偿服务、技术与设备现代化、教育、人才管理、科研、国际交流、未来发展等方面,保障了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尤为重要的,是制定一部图书馆法,这是决定图书馆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一些文件、政策的出台,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1980年,图书馆事业被纳入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后,全国图书馆兴起了研究和制定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热潮。“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维度规划公共文化建设,因而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环境。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图书馆开设政府信息查询服务。图书馆将成为获取政府信息最为重要的渠道,开展政府信息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有效切入点。电子政务环境下,图书馆应研究如何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全方位、系统地提出了总目标,构建服务社会、惠及全民的图书馆体系;加强学术研究,推进图书馆事业法治化进程,提升图书馆社会价值;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图书馆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3图书馆发展要融入市场
31图书馆融入市场是时代的要求
市场经济下,图书馆面临着“一馆两业”的局面:既是事业型单位,也面临着产业化的客观要求。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对图书馆事业造成巨大冲击。此后,在各种考验面前,图书馆频繁改革。竞争机制迫使图书馆变“藏”为“用”,只有动起来,才有生存、发展的希望。
图书馆历来都是依靠财政拨款而生存的公益性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很多固有的矛盾,其服务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种种困境迫使图书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各种问题,以市场供求双方的满意程度来衡量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在市场经济下,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须适应环境,完成自身的市场化转型,努力争取经济利益。引进适应市场需求的资源,寻找市场经济下的新型服务领域,如分级服务、举办教育活动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应向市场看齐,将薪酬市场化。
32追求效益是图书馆融入市场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有利于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较为有效的经济方式。
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关于“图书馆产业化”的研究较多,有学者认为“图书馆产业论被现实否定了”。[6]图书馆的公益福利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将向产业经营性转变,将以市场为导向,将图书馆信息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诸多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并计算其投入产出,提高图书馆投资的经济效益的一体化经营过程。[7]
过去重建设、轻服务、重规模、轻效益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图书馆追求效益与其他生产部门明显不同,它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经济效益以各种数量指标衡量,其表现形式较为显著;然而社会效益尚缺乏有效的评估量化体系。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投入产出比”的评估体系,是重要突破口,也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新工程。
4图书馆的创新之路
41转变管理模式,实行战备管理和制度创新
图书馆战备管理,指通过改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配置及信息服务手段,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8]。整体战备的宏观布局,需要业务战略的过程实现,而业务战略重点要从读者需要和服务方式方面予以分析。此外,职能战略在图书馆战略管理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好其职能将大大提升图书馆创新的效率、增进图书馆创新的质量。
市场经济中的图书馆,不再固守着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引入更多的市场因素。图书馆除在信息知识经济环境下,不断开展馆际合作并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外,还要在资源专业化、特色化上加大建设力度。最为重要的是,图书馆应该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以读者用户为中心的高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运作体系,唯有进行制度上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图书馆封闭落后的状态。
42服务创新是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业务。
图书馆应从自身寻求读者需要和从社会寻求图书馆的服务定位。运用系统软件对读者需求进行全面评测、分析,通过软件采集、调查表、读者信箱、微博等手段,第一时间获取需求信息,据此采取相应策略。这一形式较为传统,且时间跨度大,很难形成连续性,因而更有必要坚持。如何从社会获取读者需求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大量的横向比较,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纵向的前瞻探索。图书馆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始终跟在社会发展的步伐后面,这种状况尚有改进的空间。
上述供给什么服务,以及需要什么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落实到实处,从服务内容、方式、手段角度看,就要有针对性。“图书馆的服务重心要从提供一般的纸质文献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图书馆的重心不是阵地服务,而是要学会打理和优化知识”。[9]无论是纸质资源,抑或是电子资源,要走数字化之路;同时,整合系统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
原有的单一的借阅功能,应向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知识库及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转变。创新型图书馆,可以大胆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的服务思想理念下,不断扩大、丰富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服务的品种。
43将信息化放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位置
图书馆信息加工和开发,总是围绕着信息资源的整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服务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图书馆为解决信息量剧增、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而作出的选择。通过组织本馆资源、外来资源及网络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体系,提供大规模、分布广的知识中心;强化网络中心联合服务功能,弥补单一图书馆信息相对较少的不足。
“市场经济离不开信息,图书馆只有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10]当前,信息同能源、物资一样,成为三大资源之一。整合适合不同专业、不同领域需要的信息资源,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7个关键词[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55-58.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5.
[3]阎素芹,杜文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现象[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1(4):89-92.
[4]蔡曙光数字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5):60-66.
[5]焦俊梅图书馆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J].图书馆杂志,2008(12):8-9.
[6]胡至洵图书馆效益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6(5):28.
[7]刘建丽刍议图书馆产业化[J].商业时代,2010(1):121.
[8]周蕊“十二五”时期图书馆战备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0):44.
[9]刘红试论图书馆从基础服务向创新服务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