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8 17:40:22
导语:在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食堂文化建设是学校创建“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食堂文化建设,旨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二、主要设想
(一)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就餐环境。
根据小学生健康活泼的身心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对一、二楼学生餐厅的就餐环境进行布置,在学生餐厅的墙壁和立柱上安排一些水果、蔬菜等鲜亮逼真的图案,结合爱惜粮食、文明就餐、讲究卫生、和谐相处、助人为乐等基本要求有机安排一些宣传标语,让每一面墙都能 与学生形成交流,让一句话都能给小朋友一个启迪。同时在食堂外走廊精心布置中华饮食文化、文明就餐要求及小厨师实践剪影等宣传画廊,使学生能够通过就餐学到知识养成习惯,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良好品质。
(二)强化管理,加大对过程的考核和宣传力度。
组织后勤服务人员认真学习食堂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讲究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在学生餐厅分别设立“后勤工作人员文明监督岗”、“文明餐区公布栏”、“岗位能手公示栏”及服务反馈意见箱及服务热线zz。为了提高各年级和班级就餐管理的水平专门设立“文明餐区经验介绍公示栏”,对文明餐区的管理水平和经验进行推广和宣传。行政处与学生处、大队部及值周老师共同配合,加强日常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努力使全体师生员工自觉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责任感和乐于争先的使命感,从而使食堂就餐管理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三)营造人文化、特色化的生活氛围。
食堂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宗旨,一方面根据住校生远离父母的情况,与学生处合作为住校生专门开展“生日祝福”系列活动,在当日公布“祝福×××生日快乐”展示牌的同时,还专门准备一份生日礼物:一句祝福的话,一张祝福的卡,一碗祝福的面,一块祝福的蛋糕等,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欢乐的气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为了给师生员工提供营养搭配合理,价廉物美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我们还组织后勤服务人员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食堂运行管理台帐。
对食堂采购、操作、保管、财务等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检查和总结,对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日常管理的台帐建设,做到目标明确到位,制度执行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检查评比详细记载并及时反馈,拟采用校务公开的形式对食堂运作管理过程中的财务收支,物品采购及保管、操作流程及要求,员工及餐区的考核等情况进行公开。
三、实施过程
1、通过食堂工作研讨会提交方案并征求意见;
2、完善创新方案并拿出预算报校长室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人文素质;现状; 就业
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在本科院校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高职院校,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成效亦不明显。高职院校要切实扭转被动局面,必须走出认识的误区,加大力度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而努力。
一、认识上的误区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上的误区有如下两点:
第一,把“素质教育”简单等同为“通识教育”,在具体操作中,没有突出“人文精神”。我们今天提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人文素质教育”。“素质”外延较大,内涵较浅;而“人文素质”则外延较小,内涵较深。这也就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不等同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虽然也重视人文教育,但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人文素质教育”则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做人的教育。通识教育是有益的,应大力提倡,但不能替代人文素质教育。
按照这种认识来看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虽然有些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地行动起来了,但由于认识或条件等原因,常常只从“通识教育”上做文章,注重了内容的广泛性,但“人文”内涵尚不够突出,所以,远没有收到人文素质教育应有的成效。
第二,重职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由于高职院校学生高考成绩与本科生相比有一定差距,而培养目标不能降低,学制又比本科教育短1-2年,这就增加了在校期间专业教育的难度。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常常偏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和提高,挤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时间。殊不知,高职学生业务的学习和提高也必须是以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基础的。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有之义,是一切教育的共同本质和基础,丢掉了这个根本,就失去了教育的骨血,就是失败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通过理性与信念的追溯,使之获得立于身、立于家、立于国、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道理,在把握人生的真谛和享受人的尊严中,感悟人生的胜境。
第三,认为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就业影响不大。就业率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一些高职院校看来,要实现这些,只要靠学生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职技巧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学历问题,人文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本科生学制较长,相应较多地接受了人文教育和熏陶,综合素质较好,因而有着较大的适应性和发展潜能。高职学生在缺少学历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一个人所学的科学技术,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被正确运用,受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所制约。高职毕业生如果人文素质低,就可能片面逐物,唯利是图,难以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而且即使由于其对某项技术操作表现出了较娴熟的技艺而得到录用,由于其人文底蕴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同样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二、具体实施方案探索
走出上述认识上的误区,是高职院校在教育实践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要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则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师资建设。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学科的教育来实现的,而这些方面的师资,高职院校十分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会比较肤浅,缺乏感染力,而且会使人文教育活动徒具形式,还可能出现不应有的错误。所以,吸引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二、在加强人文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非人文学科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善于在理论技术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江西省龙南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97年,是一所集实验性、示范性、窗口性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学。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2407人,其中城镇学生400多人,本县进城务工子女1600多人,外县、外省务工子女400多人。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等各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户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让全体师生感受到“走进实小校园。融入温馨家园”的幸福,构建新时期“和谐、幸福、美丽新实小”是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实小”?我们认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目标,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其灵魂,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其重要基础,优美的环境是其主体内容。
一、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引领教师走内涵发展之路
积极实施“师本理念”,真正做到人文关怀,从思想、生活、工作中引领教师建立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让教师心情愉快,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进发,从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此,学校采取了五项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一是“三帮扶”,实施青蓝工程,让教师全面对接。制定出教师相扶相助方案,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以党员教师带非党员教师,以骨干教师带一般教师的形式,让教师在互帮互学中增进友谊,激发热情,共同成长。
二是以教师成长册展评为推手,引领教师走名师之路。每年11月开展教师成长记录册的制作评比展示活动,让教师互相欣赏,彰显成绩,查找不足,引领教师夯实业绩,争做名师。
三是实施“和谐、温馨办公室”评比办法。让办公室成为教师学习、工作的乐园。制定出《“和谐、温馨办公室”实施方案》,以办公室为单位,实行出勤、教学质量、师德师风捆绑评定,激发教师的斗志,增强集体荣誉感,人人成为和谐温馨办公室的主人。
四是开展创温馨班级评选活动,调动班主任积极性。通过评选活动,让班主任教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争做创“和谐、温馨”工作先进个人。
五是丰富工会生活,彰显教师特长。学校工会要适时开展好教师基本功展示评比活动和文体活动,活动评比中既有个人竞技,又有集体协作,让教师彰显魅力,让年级组彰显团队战斗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课堂教学走高效之路
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而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师生之间真诚相待。和谐交流:即教师要关爱、理解、宽容学生,要热情、真诚、公正处理学生问题,不偏袒,讲究实效。以新课标实施为契机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倡导平等、民主、尊重、信赖的教学氛围;学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积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尊重知识,热爱生活,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学校通过开展三项活动,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亲生”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情感。让教师对学生有智慧的爱。
二是开展“培优扶中辅差”活动,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权利,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爱。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尊师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感恩老师。
三、建立互助的同学关系,引领学生共同走成长之路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让学习优秀生帮扶学习困难生,让生活宽裕生帮助生活困难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和谐同学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校园里宽容待人,积极进取,共走成长之路。
学校通过“两处”共抓,打造学生自我成长的学习平台。
一是政教处制定好《德育工作方案》,创新德育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一步提升文明素养。制定好安全教育方案,建立安全教育网络,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懂得安全知识,会用安全知识守护生命。
二是教务处制定好《实验小学“抓基础、抓书写、抓朗读”工作实施方案》《实验小学“体育艺术科技2+1”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实施来引领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会写规范字,能读有益书,同时让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拥有一项艺术专长。和学会一项科技知识。
四、建立互动的家校关系,引领家校教育走互信之路
良好的家校共育链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借力、产生推力、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向上品德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家校共育以《家校联系册》为依托,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家校联系方式为平台,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两轮驱动”,创建家校共育平台。
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网络。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联络网络,参与家校共育的各项具体工作,解决部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为学校争取经费、监督学校的收费问题等等。
二是“三定_一建”促家校和谐。“三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三建”即: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
五、营造优美育人环境,提高办学品位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构建和谐美丽校园重要内容,是和谐美丽校园的根本。校同的自然环境包括花草树木、空气质量、噪音范围和光线亮度等。把校同的自然环境建设的和谐优美:青草连天,鸟语不绝,亭榭错落。优秀学生的照片、精心创制的作品、构思曼妙的书法作品都可构成校园一道道风景线。景秀则神怡,置身这样的校园中,学生会尽享无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模式
一、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目前,高职教育在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高职院校缺乏人文教育,忽视学生人格的培养
高职院校在强调专业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部分学生人格境界偏低。有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差,除了专业知识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因此常常感到精神压抑、思想苦闷、情绪消沉;部分学生精神世界空泛,判断是非的能力差,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在专业技术、或者专业技术的某一个方面是表现突出的,但却在一些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观念和品质上面,却表现出令人不解地薄弱和单一。他们不知道或不屑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中华文明及其价值观念知之甚少。
2、高职院校忽视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证书的取得以及创建世界一流的中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而在做人、做事、为国、为民等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塑造上的明显不足。缺乏对敬业精神、务实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开拓精神的宣传,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重心偏移。
3、高职院校片面强调技能学习使学生工具化,缺乏创新精神
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学生成为只有技术没有性情的“单面人”。只有工具性没有社会性的“机器人”这些人注重技术的学习,对专业技术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他们可以熟练操作一台设备,却不能或想不到将设备性能和原理移植或创新。在他们看来,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强调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其结果会把部分学生造就成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不懂创新的“工具”和“机器”。
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上的探索
学生的成才是多重因素构成的,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教育中,近年来人文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全面论证,制定并实施了一套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方案提出了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其中近期目标是,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重点,着力抓好课程、教材、队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的文化品位,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初步构建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和深圳地方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使学校成为国家级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长远目标是,用5到10年时间,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富有高职院校特色和深圳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组建一支稳定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显著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并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做出贡献。方案针对如何构建具有深职院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1、全面整合与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全面整合与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使人文素质课堂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项工作主要从体系模块化、选课指导化、课程规范化、任课资格化四条途径入手展开。全校人文类选修课程将分成5个模块(历史、地理与文化模块,文学、语言与逻辑模块,艺术理论、欣赏与实践模块,科技、环境与社会模块,哲学与美学通论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门课程,并对学生选课、课程设置、教师任课资格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开设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大讲堂。利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市文博会、高交会、深圳市读书活动月四个平台,联合知名专家、著名企业家和校内师资,以专题讲座方式,每月一讲,一年十讲,宣讲系列化、常态化、精品化的文化热点和深度专题,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通过讲座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2、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深职院一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节、文化艺术节、读书月活动、宿舍文化节、外语文化节等大型校园文化节活动,增加人文艺术内涵,尤其要在学生中倡导读书之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每周两次的晨读或周末夜读,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操。要深化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严格管理,开展一系列校园文明教育活动,营造一个文明礼貌、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养成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职业操守。要强化职业素质的训导,在校内工业中心实训中推进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训导,在专业认知实习、体验实习、顶岗实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培养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水平,完善心理健康三级保健网,加强心理辅导人员培训,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完善学生健康咨询档案,提高心理健康咨询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增设校园文化景点、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服务设施。突出文化个性和文化特色,提升校园育人环境的品位、格调和内涵。充分开发校报、广播、校园网、SIC、宣传栏、阅报栏等宣传舆论阵地的育人功能,满足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校训精神的教育,进一步凝练深职院精神,提高广大师生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建设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优美校园、和谐校园。
3、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将继续深化和拓展学生社会实践内容,提高社会实践实效性,主要是:利用暑期举办海峡两岸大学生夏令营、革命圣地之旅、支援西部考察之旅、生态考察等活动;广泛建立校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街道社区挂职锻炼,构建“区校共建”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大学生社区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和谐文明社区的建设;开展磨难教育系列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生存能力。
4、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管理和评估体系
【关键词】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机制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应有师范特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显现出重要的地位与功能。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机制是一项多因素、多维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既要突显出师范特质,同时也要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向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过渡,校园文化建设随之也要体现出应用型特征。探索合理、协调的校园文化机制,是加强和推进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因此,如何构建师范院校文化机制,使之走向良性发展态势,同时,也可以推动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更好促进师范院校的综合性转型发展。
一、加强领导小组建设,形成科学联动机制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校园精神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构建校园文化机制的过程中,要使校园文化显现出师范特质,体现师范院校人文精神。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工作职责,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各级部门的协调管理。领导小组必须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宣传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参与,学工部团委为核心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进行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严格监督,制定相关制度政策。
二、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形成合理资源匹配
校园文化是体现校园的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凝聚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实践心血。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有别于其他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建设内容都应该有自身的特色,树立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就是体现出师范性。学校中各类社团活动、学生实践活动、科技活动的大力开展,形成一股“师范”文化,调动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术思维和提升素质。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要将师德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创造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平台,促进师范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三、建立全程督导,形成健全组织制度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多因素相互发生作用的系统工程,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过程需要全程督导,同时,需要制定科学的保障制度。为了使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必须采取全程督导。学校应设立相应的督导机构,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展开检查,并作出适当调整。在开展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要遵循师范特征,把师范技能的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决定着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如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优秀社团文化活动评选方案》等,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从方向上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科学、良性方向发展。
四、提供资源条件支持,形成完善保障体制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开发利用各项人力和物力资源,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顺利开展。师范院校应加大对活动经费的投入,确保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坚持师范特色,将培养合格教师人才作为首要任务。第一,在人力和物质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第二,在各项资源的分配方面,协调资源最大化利用,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实际效果;第三,学校要提供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机会,更好地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大学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是直接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特色,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让广大师生员工感受师范大学的文化内涵。如河北师范大学的“孔子行教塑像”、安徽师范大学的“陶行知塑像”、华东师范大学的“塑像”等。总之,建设师范院校校园文化,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合理有序的运行机制,才能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发展,始终围绕着教师教育特色展开,传承师范院校传统的文化,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巍.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2]王微.我国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的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59).
[3]袁向荣.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6).
全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后,朝阳乡积极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迅速掀起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
一、领导重视,落实迅速。县里动员会后,朝阳乡立即召开了有党政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对县里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细化分解了任务,确立了乡村及乡直单位等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组织,加强了对活动的领导。为提高乡村干部和乡直单位领导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认识,他们又召开了有乡干部、各村支部书记、村长、乡直各单位领导、部分村民代表参加的朝阳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动员会议,要求各村和各单位要按照乡里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二、重点突出,安排周密。这个乡突出重要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大力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欲望。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
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概念
教育部(教高【1998】12号文件)《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校园的教育目的、培养方向、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相联系的,它不仅包含着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个范畴,而且区分为显性的文化和隐性的文化两个不同的方面。
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校园的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
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1.对学校全年的课余体育竞赛进行了整体规划,完成各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使体育竞赛逐步形成了全年常态格局,丰富了我校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互动形式。
2.逐步建立体育竞赛的各级管理机构,实现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的科学管理和组织,突出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互动的主旋律,让校园体育文化在体育竞赛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和传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点是学校是否重视了对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我校原有的体育活动仅注重制定各竞赛活动规程,对体育文化在竞赛活动中的渗透作用缺乏思考和实践,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体育部的教师进行,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很难有精力考虑在体育活动中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精神,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参与活动的学生覆盖面不广泛,体育竞赛只是成为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很难在活动中体现。通过我校全体体育教师的共同研究和反思,现在的各项体育活动由学工处、团委、后勤处、学生会、各系部、体育部共同组织和管理,体育部提出了我校一年的体育竞赛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比赛前借助各系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和管理力度,如:系部教师和学生帮助设计和制作体育节会徽及宣传海报;学生在各比赛项目中充当裁判角色;各系部在预赛阶段负责本系部的选拔赛,这些措施使校园体育文化真正渗透到了竞赛活动中,起到了全校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效应。
3.扩大体育竞赛内容的内涵,塑造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模式。体育教师们提出只有敢于创新,赋予体育竞赛内容新的内涵,塑造我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模式,让不断创新的体育竞赛活动逐步成为代表学校对外宣传,树立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时,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体育竞赛才能真正充满活力和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体育部不仅开展受学生关注、贴近学生的热点项目和活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项目,还不断创新,开展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体现体育精神文化的各项活动,如:校园吉尼斯活动;小型比赛裁判、舞龙舞狮、瑜伽选修课;跆拳道、体育舞蹈社团;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强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还让更广泛的学生成为了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活动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各体育竞赛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除此之外,为保障部分身体素质、技能储备一般的学生能参与到体育竞赛活动中,让体育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体育部扩大了体育竞赛内容的内涵,如:学生体育摄影、体育征文和体育健康知识讲座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引起了更多学生的关注,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参与欲望。
三、结语
目前,我校的体育竞赛丰富多彩,以体育竞赛为载体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设想已初具雏形,体育部正不断完善体育竞赛的相关管理制度,采用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体育热情,在体育竞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互动中坚持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努力探索和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潘丽萍.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4.
[3]陶华滨等.体育文化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08.
[4]关于构建高职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08(10).
[5]刘纯献.浅谈校园体育精神[J].中国学校体育,2000(4).
【关键词】健康校园 环境 促进 建设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是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呢?笔者结合所在学院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建全各种制度
(一)提高认识。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首先是要提高认识,把全院上下的思想统一到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上来,充分认识到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打造健康校园环境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具体做法:一是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标语、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充分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二是加强学习,培养学院每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人人有责,每个人都是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不可缺少的一员,这样才能促进建康校园建设。
(二)加强领导。为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学院还应成立打造健康校园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订工作计划、健全规章制度、检查实施情况等各项工作,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学院应逐步建立起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
(三)经费保障。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肯定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学院可以专门设立打造健康校园环境的专项资金,将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公用经费统筹安排,确保专款专用。
(四)建全制度。学院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健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的有关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医务室工作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要强。为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学院师生的人身安全,还应建立建全应急机制,建立建全应急工作预案,如学院传染病预防方案、群体性中毒事件预案、意外伤亡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育人环境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还应改善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学院整体基础设施陈旧,教学硬件环境差,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为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当务之际,是学院要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另外还应该添置和改善校园文化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布局,增加景点,如增加名人雕塑,名人警句等,积极营造人文校园,让老师和学生感觉一花一木能说话,一景一地能传情,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发挥环境育人的隐性教育功能。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因此,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教育方法,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有健康的体魄。面对社会方方面面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学院可邀请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全体教师作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每年可安排教职工进行身体健康普查,切实做到温暖教师的心,健康教师的身。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可选一个时间作为教职工固定的活动时间,开展如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象棋等活动。针对教师的职业病,可在课外活动时,由值周教师督促教师做广播操、颈椎操、肩周操等。
四、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学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咨询信箱等的基础上,建好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心理辅导老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心理误区。
(二)加强法制道德教育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加强学院的法制教育工作。采取生动、直观的宣传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寓教于乐,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拒绝,防止他们误入歧途。认真开展法制教育,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法制教材、有专门老师上课,使学院法制教育工作形成系统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积极形成健康、奋发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多帮一”、“优帮差”等多种方法,使“品德、行为不良”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努力降低学生的违法犯罪率。
(三)拓宽教育教学渠道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学院还可以利用学院网站、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等宣传阵地,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专项活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活动,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五、预防为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健康服务
打造健康校园环境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学院要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院每个角落进行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学院围墙、电路的布置等。结合社会实践及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救助能力。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高职院校健康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SKO08)》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健康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重庆市学校体卫艺国防教育网,2010-1-5 19:28:02
[2]汪满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校园;《科技信息》[J]. 2007.14
正所谓“最是书香能致远”,不妨让我们从九龙坡启动的“修远行动计划”开始来求解这一方程式,观察教育行政的统筹力量如何引导并为教师的阅读需求提供更完善的平台,教师在这一行动中又获得了怎样的自觉成长?希望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刘一是九龙坡区兰花小学四年级学生,以前每天晚上爸爸妈妈都会给刘一讲故事。可是近来孩子变了,从听故成了要求给爸爸妈妈讲故事。从听到讲,孩子更投入了。问及原因,刘一说是班里正在开展“我爱读书”的班队活动,老师对孩子们提出了一日三读的要求,其中就包括晚上陪爸爸妈妈读。这才让刘一的爸爸妈妈恍然大悟。其实走出兰花小学,刘一爸爸妈妈所不知道的是九龙坡区所有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就在11月1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拉开了大幕。
设问: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2012年6月,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全国第6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对于如何建设这一实验区,九龙坡区教委主任陈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提升全区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关键。因为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水平的教育”,“而教师只有潜心阅读一些名著、阅读一些教育名著,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性,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对于阅读这一话题,陈瑜谈兴很浓。他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喜爱书籍、爱好阅读,应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他还说:“爱读书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于是,一场起点高、筹划精、行动实的“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在九龙坡区启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史习琳,市教委副主任钟燕,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区领导胡奇明、曾熔、汪平、荆瑜,市教委有关处室、市教科院、市教育评估院、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负责人,中国教科院九龙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驻区专家等出席。区教委机关干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中小学负责人、教师代表800多人参会。
杨家坪中学李勇作为校长代表在发言中声情并茂讲述了对于教师阅读的认识及该校推动教师阅读的打算。他还讲了一个发生在汶川大地震的小故事——一个在废墟里的小女孩打着手电筒看书,以克服内心的害怕,引发了与会教师的深思。
会上,重庆市教委副主任钟燕说:“新课改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对于老师来说,就必须转变观念,必须要通过学习来认识为什么要进行课改?怎样进行课程改革?阅读是我们当好学生人生导师,教好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九龙坡区副区长汪平与教师们分享了读书的乐趣,他指出这一行动是构筑九龙坡区教育“三支点”(人文、科学、民主)、“三原色”(爱心、书香、理性)、“三特质”(公平、个性、卓越)的重要举措,号召校长们要做喜欢读书的校长、带头读书的校长。通过校长们的引领、示范,把学校建成一个爱学习、爱读书的好环境,通过校长带领教师引导学生读书,通过学生引导家长读书,并带动社会来共同构建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
11月的重庆,初冬的天格外湿冷,但是启动仪式上,领导的期望、专家的建议、同行的感悟,让参会教师心里燃起了渴望走进书海的热情。
构建:“修远行动计划”旨在通过“规定动作”的有效落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和形成高度的阅读自觉和教育自信
为了推动全区教师阅读计划的落地,九龙坡区教委搭建起两套班子,打出了“行政+专家”的组合拳。
成立领导小组,区教委主任陈瑜担任组长,教委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在区教师进修学院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过程指导、检查督促、活动服务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工作。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在阅读计划推进中做好表率,才能言出令行。
此外,教师阅读计划成立了专家指导组,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李镇西等21位知名学者专家受邀为专家组成员,以加强对九龙坡区教师阅读的指导、培训和引领。
在启动仪式上,宋乃庆教授告诫教师:“当今社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被誉为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哥白尼革命’。教育承载的希望注定了我们的教师应当成为学习的先行者。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做到学而不厌。终身学习无疑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对于行动计划的实施,他的建议是:一是要认真读书,引导教师们踏踏实实读书,不要走过场;二是要坚持读书,引导教师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要搞一阵风;三是要知行合一,引导教师们做到学以致用,不要为学而学。
为了加强指导,区教委下发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系统“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实施方案》,强调落实,给出了“规定动作”。
规定动作一:加大保障。如,在九龙教育信息网设立九龙教师读书专栏,推进电子图书阅览室建设,建立教师阅读在线网络系统。加大图书装备经费投入,区教委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实施“修远行动计划”,为深入推动教师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
规定动作二:精心组织。坚持把阅读学习与建设“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干部教师阅读活动,大力推动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让书香熏陶师生、浸润人生,真正把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坚持把每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所在的周确定为九龙坡区“教师阅读活动周”,集中开展系列活动。
规定动作三:科学考评。探索构建以研读教育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将干部教师阅读情况纳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管理体系,赋予一定学分的继续教育分值,并纳入各级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精心研制九龙坡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干部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阶段性的科学评价。
与此同时,九龙坡区教委清晰地认识到,阅读更多是一种个体精神成长的过程。区教委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和鼓舞,要有规定动作,更需要培养教师的阅读自觉和教育自信,让广大教师灵动地自由成长。
解答:百花齐放的“书香校园”才是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沃土
2012年11月22日,西彭园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在会议室进行了一次集体阅读活动。整个读书会场鸦雀无声,教师们沉浸在书海世界,浑然忘我。
又到了陶家中学每周五教师会召开的日期,这一次是郑三中校长为全体教师作读书专题讲座。讲座围绕着“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展开,踊跃的提问展现出教师极大的求知热情。
11月底是走马小学图书室教师这一年最忙碌的时间了。针对学校图书数量有限、内容杂乱的现状,学校启动读书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购买图书,整理书库。
在九龙坡实验二小,教师阅读计划已扩展到学生。学校的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学生阅读的不同要求,提出了专门针对学生的实施途径。
如今,无论走进哪一所学校,随便问任何一位教师,他都能说出对正在阅读书籍的感悟。
杨家坪中学黎歆老师说:“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后,我才明白,要做幸福的教师首先要做幸福的人。阅读让我再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