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减肥者的心理

时间:2023-09-18 17:40:26

导语:在减肥者的心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减肥者的心理

第1篇

1 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许多研究表明肥胖儿童的个性、情绪、行为、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体态的过度肥胖造成儿童较重的心理负担,继而在个性上易产生悲观、离群、孤僻及害怕与人接触等心理,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和不稳定的情绪,不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能力较差[6]。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普遍略高于正常儿童,并随肥胖的加重,其行为问题发生率增加,尤其女孩更为明显[7]。Tsai等[8]的一项选择玩伴类型的研究显示,受测儿童选择不同体型儿童图片时,他们把肥胖者归为最不喜欢的玩伴。有研究报道[9]300例肥胖患儿,其中重度肥胖9例,中度肥胖38例,发生抑郁率100%,轻度肥胖253例,发生抑郁169例,抑郁率66.8%,说明肥胖越严重,发生抑郁越明显;肥胖患儿发生抑郁主要是由同龄人的歧视加上不合群及自卑心理造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10];杨勤等[11]研究发现肥胖儿童的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有更多的焦虑、不合群、幸福与满足感差等。

2 肥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肥胖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安春日等[12]以肥胖学生136人作为肥胖组,体重正常学生726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中学生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等维度上较体重正常的学生严重。肥胖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随着肥胖程度的加重,心理问题随之加重,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学生[13]。肥胖中学生与人相处时易不自在,交往缺乏主动性,长期不良情绪会导致生活兴趣减退,甚至自杀,肥胖男生表现为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强迫、不能守纪律等,肥胖女生表现为过度依赖、不听话、逃学等[14]。

3 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肥胖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带来严重伤害,使负性情绪增加[15]。一项通过scl-90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肥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同龄大学生组常模,特别是在焦虑、人际关系、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和精神病理6个因子的得分较高[16]。一些肥胖大学生表现为固执、内向、情绪不稳定的特征,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总是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对自己形象的看法,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肥胖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一些女大学生由肥胖引发焦虑,再由焦虑导致暴饮暴食,引起体重进一步增加,形成体重增加与抑郁焦虑的恶性循环[17]。

4 肥胖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单纯性肥胖成人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肥胖成人心理健康状况较适宜体重者差,表现为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明显[18]。这些精神症状究竟是肥胖的原因还是肥胖的继发性心理问题尚不清楚[19]。

5 小结

肥胖儿童易产生悲观、离群、孤僻及害怕与人接触等心理,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社会活动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家长及社会了解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开展儿童肥胖的防治工作,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肥胖儿童给适当的心理干预。肥胖中学生较体重正常者易出现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为应对此情况,肥胖中学生应合理安排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另外学校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来帮他们改善不良心理。肥胖大学生焦虑、人际关系、强迫症状、抑郁、敌对都较体重正常者明显,因此,学校、社会要给肥胖大学生尊重及支持,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并改善他们对肥胖的认知。肥胖成人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明显,这便需要在防治肥胖同时,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恰当的心理治疗。总之,无论是肥胖儿童、肥胖中学生、肥胖大学生还是成人肥胖者都较体重适宜者心理健康状态差,笔者认为在改善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适当体育锻炼的同时,需呼吁全社会对这一群体进行关心和爱护,不歧视,不远离,给予适当的社会及家庭支持,并提升肥胖者的自我意识,以进一步提升肥胖者的身心健康,对心理问题突出者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朱慧娟,肥胖症的诊疗现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5):385-386.

[2]盛志峰.肥胖与胰岛素抵抗[J].医学综述,2003,9(7):428.

[3]雷芬芳,陈彦霖,罗少松.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健心效应[J].湘南学院学报,2010,31(2):122-124.

[4]许丽丽,王志春,石武祥,等.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29-3531.

[5]孙志娟,黄之瑜.肥胖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1,32(1):39-43.

[6]周 丽,程 颖,周 颖,等.肥胖儿童的个性、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1998,12(1):36-39.

[7]董燕燕,梁丽娟,田红霞.单纯性肥胖儿童智商及社会适应能力调查[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13-14.

[8]Tsai AG,Fabricatore AN.Obesity: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onsideration [J].Am Fam Physician,2006,74(5):867-868.

[9]李高云.肥胖患儿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疏导[J].工企医刊,2009,22(6):68-69.

[10]肖延风.肥胖儿童自我意识与心理行为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34-635.

[11]杨 勤,陈 非.肥胖症的行为心理影响因素[J].现代康复,2001,5(9):14-15.

[12]安春日,杨 慧,陈晓梅,等.136名中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社区医师,2007,9(5):139.

[13]王 岩,李凤英.单纯性肥胖初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8):979-980.

[14]艾 霞,杨艳杰,张 旭,等.哈尔滨市肥胖中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12-613.

[15]廖 锋,王小英.肥胖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64-67.

[16]雷芬芳,罗少松,何琦峻.健身塑形运动对超重肥胖大学生血脂体质指数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8,29(5):120-123.

[17]增 红,黄文庚,黎光明.高校肥胖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04-524.

[18]李红政,姚树桥,蔡太生,等.单纯性肥胖成人心理健康状态的追踪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3):258-260.

第2篇

其核心挑战在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正日趋社交化、移动化和定位化。如今,媒体传播的新常态就是激烈的媒体平台竞争和内容形态竞争,这使得精准营销愈加艰难。

多屏幕竞争时代

互联网初兴,就有很多人断言,传统纸媒和电视媒体将不可避免地慢性死亡。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对于销售人员,这一进程最大的意义就是,媒体娱乐资源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1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达到了5.13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亿。如果把手机之外的其他移动终端也计算在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至2012年有望突破6亿,超过桌面互联网用户数。

广告市场格局也在迅速改变。数字广告在整体广告市场中所占份额,将从2011年的32%上涨到2015年的40%。根据我们的研究,广告主正逐步意识到其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费用,和消费者实际在各类“屏幕”逗留时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配。随着广告主逐渐觉醒,在未来两到三之年内,全球广告市场的30%将体现为互动广告、移动广告和社交媒体广告。

与此相对应,广告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打造品牌形象为主的线上广告(ATL)和以建立更直接消费者关系为主的线下广告(BTL)在加剧分野,后者在广告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了25%左右。

媒体传播模式和广告市场生态格局的颠覆式变化对CMO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数据太多也麻烦

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就是,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随着企业营销策略开始逐渐从广而告之转为寻求建立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能力,能否出色地吸引消费者参与并与其互动,目前被视为利润增长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格局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市场营销目标的实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鉴于公司利润增长的压力和当下媒体传播环境的日趋复杂,CMO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确立新的营销模式;获取消费者行为洞察;衡量营销绩效和投资回报。

传统媒体时代,公司市场营销人员通过不断的试错,来确立最佳广告投放模式和广告创意。随着多媒体平台以及社交化内容形态的兴起,传统的大众传播和广告模式受到极大挑战。人们不仅在电视、报纸和杂志等大众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更少,倾注的注意力也更加分散。据估计,现在的电视广告对消费者的效应仅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众广告创意是否能有效影响到消费者,能否创造有效的认知度,能否建立起公司产品服务与目标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CMO没有一个工具可以对此进行准确评估。

因此,他们必须寻找新的渠道组合和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CMO的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多:微博和社交网站,搜索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基于移动平台定位服务的Apps。也正因为可选项过多,因此确认这类新渠道的有效性和敲定组合方式,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互联网2.0和社交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和体验。消费者更倾向于基于网络上的评论来评估产品,并且进行比价。中国消费者尤其如此:72%的人每月都会多次通过社交媒体网站,了解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客户服务,60%的人则通过该渠道与企业直接进行有关产品或客户服务的交流互动。此外,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社交媒体上褒贬不一的评论对其决定购买某一产品具有一定影响,企业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影响力将提高他们购买该企业产品的可能性。

消费者在网络上留下的数字足迹也十分重要。这些足迹包括:消费者在购物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发表对产品的评价;在购物网站和搜索引擎上留下了倾向信号;机顶盒将记录下订户的收视内容偏好等。这些使得营销人员可以更方便和准确地洞察消费者行为。

但这些海量数据所引发的直接后果是,依然很难确定绩效指标和投资回报。百货店之父约翰?沃纳梅克(JohnWanamaker)在100多年前就曾抱怨道,“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一情况在现今依然存在。对此,CMO依然无能为力。如何准确衡量、影响营销效果和财务回报、确立市场营销组合,依然是公司营销组织部门的长期挑战。

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营销生态中,主要由企业和媒体以及线下营销机构组成生态光谱的两端。中间则是咨询机构、广告中介和创意机构。传统营销中,企业需要通过媒介到达和营销目标消费者,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媒介,都没有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如今,一个新的营销生态圈正在形成。这个我们称之为“精准营销生态圈”的核心,就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创建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获得消费者洞察,实现营销投入的最优化。

原因之一在于,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模糊。所谓旧媒体,都在积极寻找移动化和社交化转型,而新媒体依然需要依赖传统的内容提供模式。媒体将逐渐改变运营模式,重新思考价值定位。未来的市场赢家,一定是那些能帮助客户建立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能力、建立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精准量化营销投资回报的媒体公司。

传统媒体广告的投放是基于模糊的读者/观众构成和身份定位,媒体、受众和广告商之间是一种松散的、难以精确的关系。受众对广告商传播的信息反应如何,他们的购买决定是否或在何时受到了广告的影响,广告时段是否最佳等问题均无法获得准确答案。新营销生态圈,则有望基于强大数据分析能力、整合营销策划和实施能力,把广告价值链上的多个参与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彻底颠覆上述传统关系和业务模式。

环闭式营销管理模式

对于CMO来说,这也意味着营销管理转型,建立环闭的营销管理模式,他们需要考虑如何确保每个营销活动能将适当的信息在适当的时候传递给适当的受众,实现卓越的营销绩效。

首先,要用精准营销建立和消费者的直接联系,它以获得消费者行为洞察为基础,对营销受众目标进行精准筛选,建立双向的沟通过程;其次,要用精准营销优化营销方式,在多种营销方式中选取符合预算的最佳组合,建立可预见的并以洞察为依据的营销指标;第三,要用精准营销模式拉进媒体和广告主的关系,双方根据营销目标来优化选取多个营销渠道,对营销效果进行直接衡量,将广告投入和销售成果直接挂钩;第四,要用精准营销转变广告定价模式,新模式下的线下广告定价将直接和效果联系,按照营销效果和产生销售意向和机会来给广告定价。

但是,建立精准营销生态圈是一个长期过程,无论是能力建设,还是商业模式以及合作共识都需要长时间。这需要媒体组织、企业、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咨询机构、广告公司以及提供信息技术和宽带技术的公司等,都能找到这个价值链上的位置,发挥各自特长,在新的市场常态中获得新的增长。

对于CMO来说,想在精准营销新生态中取胜,需要做好战略转型的思维准备和能力建设。

第一,拓展营销部门组织疆界,建立客户分析和洞察能力。企业营销部门需要和公司的多个部门一起推倒部门之间的围墙,重新审视数字营销能力、销售渠道效率、客服中心以及IT技术部门的状况,建立跨部门和跨平台的客户洞察获取渠道和分析能力。

营销部门亦需改变自身的组织文化和人才组合,建立面向客户分析和洞察价值取向,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和效率。

第3篇

【关键词】 PiCCO血流动力学; 重症肺炎; 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131-03

doi:10.14033/ki.cfmr.2015.16.076

重症肺炎患者由于严重感染、摄入不足等因素常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进行液体复苏,而此类患者往往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来指导容量管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70.2±13.5)岁,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符合美国胸科协会(ATS)2007年发表的成人CAP共识指南,心力衰竭诊断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指南心功能Ⅲ~Ⅳ级。排除标准: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血流动力学监测

所有患者入ICU后立即行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右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接PiCCO温度探头,自股动脉置入PiCCO导管(4F,PV2014L16,pulsion medical system,Germany),打开PiCCO监测仪,连接压力换能器,调零后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用冰盐水(低于8 ℃)15 ml自右颈内/锁骨下静脉导管所连接的温度探头处快速注入(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室后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开放外周静脉通道,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达到机械通气标准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然后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进行液体复苏。如果患者并存感染性休克,则参照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集束化目标进行液体复苏,情况改善后适当限制补液,以EVLW达到正常为指导,调整补液速度及量,应用有效的血管活性药物。其他治疗包括: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痰标本、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降阶梯,化痰、解痉平喘、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微循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记录患者入科后24 h APACHEⅡ评分。本组患者20例均行机械通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7.3 d。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0例患者中,生存组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9.5±12.3)岁,APACHEⅡ评分(21.5±3.5)分;死亡组5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70.5±11.5)岁,APACHEⅡ评分(22.8±4.0)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院后28 d,15例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难治性心力衰竭死亡。

20例患者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复苏48 h后CI、MAP、GEDI较复苏前升高,HR、SVRI、EVLW、CVP、La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一种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同时也是ICU常见的一种危重症[1]。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重症肺炎的易患因素之一,对于存在心脏收缩功能减退者,治疗中往往需要加强液体管理,避免发生或加重肺水肿,影响氧合功能及抗感染治疗效果[2]。杨从山等[3]认为,对于严重感染者,在循环监测的情况下适当限制总的液体入量,在维持重要脏器基本灌注的前提下可适当应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以减少单纯为维持血压而使用大量的液体复苏。因为在重症感染时,为纠正组织缺氧需要心脏能够代偿,一旦心功能不能代偿,病死率必将明显增加。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导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监测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VP)、血压以及通过Swan-Ganz导管获得的肺动脉阻塞压(PAOP)在危重患者中与容量负荷相关性差,不能反应危重患者的血容量,而且CVP、PAOP等指标在机械通气时易受胸内压升高的影响[4]。PiCCO监测以微创的方法获得反映心脏前、后负荷、心功能状态及血管外肺水等指标,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以精确地指导补液及正确使用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活性药。

本研究发现,合并心力衰竭的重症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提示CI降低,GEF%低,MAP偏低,HR代偿性增快,SVRI增高,表现为低排高阻的特征,组织灌注不足,加上重症肺炎导致缺氧和酸中毒加重了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无氧酵解增加,动脉血乳酸增高。在PiCCO的指导下,通过适当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等,调整心脏前、后负荷及适当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得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CI明显升高,MAP有所升高,SVRI作为反应机体外周血管舒缩状态的指标也明显降低,全身组织灌注好转,动脉血乳酸有所下降。本研究中,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复苏48 h的HR、MAP、CI、EVLW、Lac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5 ml/kg时,65%的患者死亡[4]。本研究中,复苏48 h后死亡组EVLW>15 ml/kg,而生存组EVLW降至(8±2)ml/kg,与Sakka等[5]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为临床提供实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从而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的正确使用,而且该项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尤其适用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Niederman M S,Mandell L A,Anzueto A,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Diagnosis,assissment of severity,antimicrobial therapy,and preven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7):1730-1754.

[2]刘大为.实用重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17-823.

[3]杨从山,邱海波,刘松桥,等.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194-195.

[4]兰美娟.ICU严重心力衰竭患者Picco监测及护理[C].全国第三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A],2006,26.

第4篇

前言

现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商品消费也不断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消费环境也日益丰富。商业空间为众多商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消费者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越来越多的商业空间设计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促进消费者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商业空间设计

商业空间是现代城市建筑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商品提供了多样化的销售场所的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商业空间不但为商品提供展示的空间,也为人们的休息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对促进消费产生重要作用,也使消费者在消费时产生更多的心理愉悦。商业空间设计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要在表达商业理念和服务品质的同时,兼顾大众消费者的审美体验,并且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

商业空间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创意、功能布局、动线安排、空间组合、色彩搭配、空间照明、展示陈列、广告宣传、环境绿化等方面,各个方面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了现代商业空间设计的时代性特色。在进行商业空间的设计时,要将时代精神和时尚元素融入在其中,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使现代商业空间具有时代的烙印和文化气息。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消费是通过购买商品来达到心理需求的一种经济活动,消费的过程包括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的原因、消费者进行消费的方式、以及对整个消费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而对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就是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个体和群体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多样性的特征,良好的消费文化和消费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也会造成影响。消费者在商业活动中,要考虑是否进行消费,在哪里消费,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消费,所有这些环节都会在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消费者会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做出最后的选择。在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做出选择时,就会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商业空间针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设计运用

1.商业空间照明设计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必然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对消费者的消费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做出更好的营销策略,而商业空间中的照明设计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进行商业空间的照明设计时,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商业空间的照明对消费者的感觉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消费活动的完成,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会在商业空间的照明设计上朝着能够促进消费的方向进行。设计师在设计时,可以对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阶层等特征,以及消费的地域性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对商业空间的环境照明进行设计,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营造出不同的消费环境,能够迎合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使消费者在消费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产生积极的消费

行为。

空间照明设计的色彩和明暗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照明的色彩、在光源的映衬下商品的色彩以及建筑材料的色彩等,都会在潜移默化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使消费者产生审美愉悦和享受,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商业空间橱窗设计

商业橱窗是商品展示的最直接平台,可以让消费者产生直观的消费感受,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进行商业橱窗的设计时,要对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消费者对商业橱窗的浏览时间平均只有八秒,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消费者对橱窗展示的商品产生兴趣,并且最终成为其选择的对象,商业橱窗的空间布局、色彩和照明等方面都十分重要。

设计师在进行商业橱窗的空间布局时,要给消费者一个十分直观的感受,让消费者对商品的属性和价值等有一个快速的了解,在消费者的心中为商品树立相应的形象。还要在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和风格去进行布局,要在形式上创新,并且简单明了,但不可随意堆放。在色彩和照明的运用上也要充分考虑其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色彩的搭配会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刺激作用,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在色彩的搭配、明暗、纯度等方面要特别注意。橱窗的照明可以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促进消费行为的产生。

总结

第5篇

健美先健心

塑造体形美,运动是关键,饮食是要素。然而,心理卫生同样不可忽视,不良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容貌也衰老得较快,还未到应有的年纪,便过早地出现眼睑下垂,头发灰白脱落,脸上爬满了皱纹。

有些人节食一段时间,一旦体重减轻,多吃的毛病立即重犯,这是节食减肥很难成功的原因。更有甚者,节食减肥之后,吃得反而比以前更多。美国有心理学家指出:绝大部分靠饥饿减肥的女性,都无法持之以恒,而且这种因饥饿再食所造成的身心损害,会超过拒绝减肥的身心损害。突然性地采取大量节食和完全节食的减肥者,会导致体内供需失常、内分泌紊乱、酸中毒等,因而重新进食者,体重会直线上升,往往会超越减肥前的体重标准。

解读“苗条意识”

瘦身计划失败,通常都是心理的原因,请对照下面的情形,只要有一项符合的话,你就应该加强意识训练。

A.嘴里不停念叨着“不瘦下来不行”,但瘦身行动根本一次也没有实行过。经常说:“我太胖了所以……不行。”把肥胖当做借口。经常以严肃的态度说:“我都这么胖了!你们还……”以此来为自己搪塞。

解读你是不是会有“反正有办法瘦下来”的想法而放松了对吃喝的要求呢?是不是会有因为理想过高,与现实的距离相差太远等原因,而失去了实行减肥意愿的现象呢?

B.当听到“减肥”这句话时,经常冲动地想到“我要认真、努力、坚持”。虽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减肥,却又想“明天再开始吧”,以此来逃避现在。当心中想要减肥时就马上买本书回家,但却没有认真地研读和体会。

解读虽然心里有了决定的事并打算马上实行,不过转眼就忘记了。当想到下个礼拜要去运动时,又会感到心情慌乱。

C.自认为已经瘦下来了,就将忍耐已久不敢大吃的食物好好饱食一顿。

解读因为达到了目标体重便感到解放了,你不知道“不辛苦就没有成果”吗?

学会调节情绪

减肥的方法有千万种,但都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才能见效。为了让自己的毅力永远存在,不妨这样做:

1.从减肥开始,可以固定时间用固定的方式称量体重,每次小小的进步都会激励你继续下去,让你尝到甜头,养成习惯就可以把减肥计划愉快地坚持下去。

2.如果减肥效果不显著,或者出现反复趋势,则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往往让人失去减肥的决心。此时,千万不要急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人人都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只要加强毅力锻炼,自觉地控制自己,进行心理调整。可以试着稳定情绪,反思自己的减肥方法是否适合,请教医师有何欠缺的地方,继续减肥,最终一定会成功。

减肥的心理训练

减肥的心理训练运用的是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设法纠正肥胖者摄食行为的特征和运动类型,以此为基础,合理修正导致肥胖的行为,培养正确的行为。

控制进食的速度。如果肥胖者学会了慢吃东西,他就有时间对所吃的东西加以品尝,并且到时间就会自然停止。这种方法可以让减肥者掌握忍耐饥饿的技巧,逐渐确定合理的食量。

第6篇

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而引起的。正常人摄入的能量刚好与机体消耗的能量相等,所以保持体重不变。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了消耗所需的能量,则出现能量多余。多余的能量除以肝糖元和肌糖元贮存外,几乎完全转化为脂肪,贮存于全身脂肪库中而形成肥胖。

大量吃甜食、动物脂肪,胃口较好,睡眠较多,又不常常进行体育活动,就会形成肥胖。但吃同量食物,做同量运动,为什么有人发胖,有人却不发胖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基因的影响。一般双亲肥胖者,其下一代肥胖发病率高达80%,且常伴有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他们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大多自童年期就有很好的胃口,喜好甜食或油腻食品,这些人往往自幼形体较胖,但有时他们之间是相距很远,生活条件完全不同的直系亲属,也可以在肥胖体型上完全相同。还有的是即使他们摄入的热量并不高,或相对低于另外瘦的家族,也会产生肥胖。

2 饮食不科学的影响。从饮食角度来看,有些人由于多量进食,尤其是进甜食或油腻食品过多,使身体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大大超过身体生长和活动的需要,转化为脂肪,贮存在脂肪细胞内,促使脂肪细胞肥大,久而久之,脂肪大量堆积而发生肥胖。

3 缺乏运动的影响。运动减少也是肥胖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家务劳动机械化与电器化的不断普及,人们的体力活动大量减少,使能量的供给超过了需要,导致肥胖。一些重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一些运动员终止运动后,饮食习惯没有改变,饮食量较多,造成体内热量过剩,多余的热量转变成脂肪而形成肥胖。

4 内分泌失调的影响。肥胖与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内分泌功能紊乱往往会发生肥胖。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首先,肥胖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基值及葡萄糖刺激后分泌量均偏高,故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其次,肥大的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减少,对胰岛素不敏感。再者困肥胖者具有胰岛素抵抗性而血糖仍倾向于增高。这些原因都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形成恶性循环,且常导致糖耐量异常,甚而诱发糖尿病,尤其是血型肥胖型糖尿病。

总之,导致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热量过剩是促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专家建议,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调理,肥胖的身体应该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甚至把体重减下来。

控制入口,从饮食上调理。一是饭前喝汤。这是美国科学家研究后推荐的方法。此种访求的原理是饭前先喝汤,脑干食欲中枢的兴奋性会下降,这样可以降低食欲,食量自动减少1/3,二是多咀嚼,放慢吃饭速度。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如果将用餐时间从10分钟延长到20分钟至半小时,细嚼慢咽,由于消化腺分泌时间有限,进食慢就能达到少吃的目的,食量就能减少。经脑电图测量,人咀嚼肌运动,脑血流就增多,可预防脑供血不足,还对老年性痴呆有预防作用。三是不把“吃”作为发泄情绪的途径。这就是晓珂后来学习成绩下降后,反而越来越贪吃的原因。因为吃能转移情绪注意力,可以暂时缓解压力,但是,在转移情绪的同时,就易不知不觉过多地进食,由于吃进去的多为高热量食物,久而久之养成习惯,就十分容易发胖。四是作好规划,把一天饭量的大部分放在早上、中午吃,晚上吃得少些,当然更不能吃夜宵,这样可以降低体重。吃饭如果按这四条执行,体重自然减轻。

持之以恒,从情绪上调理。大量的经验表明,要想成功减肥,必须注意如下原则。一是坚持良好的减肥心理暗示坚信自己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二是培养责任心,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三是设计切实可和的减肥目标和计划。减肥者的心理,情绪的稳定与否往往是减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很多肥胖者由于减肥效果不佳而是最终放弃,甚至自暴自弃,不再为减肥作任何努力。因此减肥者需要调理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绝不轻言放弃。减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它可以使人健美,使人更加健康,更加愉快。能够下决心减肥是件令人敬佩的事。能够长期坚持减肥更是伟大的,我们为什么不坚持做下去呢?

第7篇

问题出在哪儿?看到很多姐妹在减肥过程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瘦佳人》发现很多人失败的关键还是因为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瘦身的成功与否和自身心理的积极程度是成正比的。

解读你的“瘦身心理”

瘦身成败与否,心理原因占着很大的比重。大家可以对照下面的情形,看看自己是否曾有过类似问题出现:

在开始减肥前就遭受挫折了

只是嘴里说“不瘦下来不行”,而瘦身计划根本一次也没有实行过。

经常说“我太胖了,所以……不行”,把肥胖当做借口。

经常以严肃的态度说“我都这么胖了!你们还……”来为自己搪塞。

已经准备妥当了,但就是无法再进一步

听到“减肥”这个词时,会立刻想到“我要认真、努力”,但却没有下一步行动。

虽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减肥,却又以“明天再开始吧”为借口逃避。

当心中想要减肥时,马上买本书回家,但却没有认真研读。

虽然减过肥,却无法持续下去

对流行的减肥法和热量的计算法相当了解,却没有让这些知识用在自己身上。

停止使用的减肥食品、书籍、器械等,塞满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虽然持续了一阵,但因体重并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而中断了。

又开始肥胖起来

好不容易达到了目标体重,而这种状况却无法维持三个月。

自认为已经瘦下来了,就将忍耐已久、不敢尝试的食物好好地饱食一顿。

当减肥结束,就停止了所有运动。

由于暴饮暴食的原因而肥胖

心情焦躁时,虽然肚子并不饿,却什么都想吃。

如果手边没有吃的东西,心就静不下来。因此,会买很多食物贮存起来。

上班或做家务的时候,有吃东西的习惯。

《瘦佳人》知识点链接

新闻背景:心理学家通过一项调查发现,一个人悲伤的时候,食欲会降低,所谓茶饭不想。而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明知自己肚子不饿也会赌气大吃一顿。这说明人的内心状况、情绪状态和食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能力把握自己内心欲求的人,才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食欲,也才可能瘦身成功。

减肥心理疗法:也称“即行为疗法”,它是根据条件反射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分析肥胖者过食行动的行为特征后,采取心理措施设法纠正肥胖者因异常习惯所造成的不当行为,从而培养有利于减肥的饮食习惯。

7大心理疗法之瘦身魔力

一个处于内心满足状态的人是不会暴饮暴食的,他们的饭量会在无意识中自动调整到一个很正常的范围,体重也会因此变得最为适中。所以,MM们忽视对自己心理的关注,只片面地奢谈瘦身,是没有多大的实际收益的。“荷尔蒙”是脑内瘦身法成功的关键,因此,你应该努力寻找“吃”以外的,来摆脱对食物的依赖。

减肥心理疗法的成功秘诀:首先要想着自己一定能减肥成功,不要怀疑自己会变瘦。只有不放弃,才能使自己“肥胖的身材”无形中瘦下来。

厌恶法

厌恶法:是指运用一些附加条件,使肥胖者对自己的肥胖产生厌恶感,以抵制强烈的食欲诱惑。

《瘦佳人》支招:你可以在冰箱旁贴上因体态肥胖而遭人嘲笑的漫画,或把自己大腹便便的照片置于餐桌上,让自己面临美味佳肴,正欲狼吞虎咽之时,马上受到反面刺激,抑制食欲。

特别提醒:这是一个希望你能坚持减肥的刺激方法,MM们不妨试一试。

自我奖励法

自我奖励法:是建议肥胖者利用奖励的办法来坚定自己减肥决心的方法。

《瘦佳人》支招:奖励的方法很多,例如每坚持一天就往储钱罐里丢一个硬币或者奖励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也可以标新立异,将奖励具体化,比如体重每减轻一斤,就往袋子里装上一斤沙子或其他东西,再时常提提那个袋子,看看它有多重了,而这个重量就是你以前身上多余的脂肪哟。

特别提醒:奖励自己时,千万别往嘴里“奖”食物。

借力使力法

借力使力法:即借助别人瘦身有成效的影响来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将减肥进行到底。

《瘦佳人》支招:应尽量避免自己单独进食,最好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在亲朋好友当中,“聘请”几个对自己有影响的“监督员”,他们能及时提醒你的进食量,而且还能在你绝望的时候鼓励你,既不会让你空着肚子,也不会让你敞开肚皮吃。此外,你也可以找一个与你有同样苦衷的减肥者,互相鼓励,共度难关。

特别提醒:建议你不妨到《瘦佳人》QQ群中去寻找和你有相同问题的同盟。

想象法

想象法:就是利用大脑的一系列想象,来抑制体内消化液分泌,从而不思饮食或不过量饮食,以此达到节制饮食、减轻体重的目的。

《瘦佳人》支招:

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瘦了之后苗条动人的样子,就能抑制体内消化液的分泌,抑制食欲。

想象当自己肥胖后,身体出现了很多疾病,每天都得拖着臃肿的身体去医院。

想象一堆白花花的油脂是多么恶心。

想象每次看到喜欢的服装都不得不蒙面而去。

特别提醒:继续发挥你的想象力,这样坚持下去,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减肥竟然如此轻松。

转移法

转移法: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或某一项活动上去,也许能够熄灭这种反应,使你“拒食”。研究者发现,有些人想象食物的形象、气味都会引起食欲,因此,当你无法摆脱强烈的食欲诱惑时,不妨运用这个方法。

《瘦佳人》支招:可以在产生食欲时出门打球、散步、看电影,或者喝一杯水、咀嚼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橄榄、胡萝卜等,食欲转移得越快,节制饮食的效果就会越好,当然减肥结果也会更好。

特别提醒:转移法的效果取决于转移对象本身所具吸引力的大小,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加以选择。要知道,吸引力越大的事物,会让你的兴趣转移的越快,节食效果也就越好。

控制环境因素法

控制环境因素法:是说如果经常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吃东西,比如边看电视边吃,久而久之,不管饥饿与否,就可能养成一看电视就想吃东西的习惯。因此,为了窈窕,MM们必须学会控制环境因素的干扰!

《瘦佳人》支招:为自己制定严格的就餐计划,只在一定的地方、一定的时间内就餐。

特别提醒:将以前的习惯慢慢改变,例如看电视时若想吃东西,不让尝试着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

进食速度法

进食速度法:是指通过对吃饭速度的调试,从而减少吸收,来达到瘦身目的。但它不是单纯的让你控制进食数量。

《瘦佳人》支招:吃的时候慢慢品味,告诫自己要吃出滋味,这样进食速度自然就放慢了,而且你还不用忍受因饥饿带来的痛苦。

特别提醒:每次在吃任何东西时,你都要想象这是一餐美味,因此要慢慢品尝。

《瘦佳人》提醒

心理疗法最好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且适可而止,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千万不要矫枉过正、走火入魔,如果患上厌食症,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第8篇

众所周知,肥胖可以带来心理问题,如影响智力发展和动作能力训练等;反过来,心理失衡也会导致肥胖,如贪食症等。

讲心理减肥,头一条就是要讲心理健康,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卫生。尤其是已经肥胖的孩子。他们可能在肥胖前就已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肥胖以后这些问题会更为加重,而且还会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社会的,如同学、老师、朋友或其他人的嘲笑、鄙薄;也有来自父母等亲人的担忧、焦虑以及他们的责备、要求等;更有来自自己的。肥胖的孩子常会自感形秽,常出现自贵、担忧的情绪和迫切要求自己减肥的心理状态。成人要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活动,努力使他们轻松愉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要求减肥必须先讲心理卫生。

第二是要适当增加心理压力。有心理困难时体重会下降,我们不妨为孩子设置或增加一些困难,有意识地让他们去经受一些考验,甚至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促使他们产生一些情绪波动,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样做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他们心理素质,也在一定意义上有调节他们体重的减肥效果。这一方法看起来与第一种方法是矛盾的,但其实这是心理卫生的一个积极方法。

第三是食欲的心理调节。一般认为,“入”大于“出”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人”之多少首先决定于食欲。食欲下降,“人”也自然会少。食欲既是生理需要,也是一种心理欲望,降低食欲可以通过生理途径,也可以采用心理方法。

要减低食欲,还可在饭前给孩子吃点零食,以减弱饥饿感,等到吃饭时,孩子就不会狼吞虎咽。也有人主张少吃多餐;少做可口的饭菜,这样都会减低食欲。还可适当地给孩子营造一些对食欲有负面影响的条件。例如,对食物的负性评价,表示自己食欲低下(语言、进食行为),对食物某些成份(如动物脂肪)负性生理效应的评论等,以努力营造低食欲气氛。

第四是意念减肥。可让孩子想象自己是一位英俊、健美的男孩或美丽、苗条的女孩,冥想一些美好的艺术,优美的线条,暗示自己逐渐苗条起来,还可以采用放松、静默、惮坐、催眠等等方法,产生良好的心理减肥效果。

气功减肥术更是一绝,以“减肥”作为意念的主要内容。人静之后,机体的控制系统便会把“减肥”作为生理活动的最高指令,全面执行减肥。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我国的太极拳就是一种动功,其他拳术也一样,既是一种运动可消耗能量,也是一种功法,真正投入去做,肯定能减肥。

心理减肥方法很多,家长或青少年可向心理医生咨询。

另外,儿童肥胖不应理解为只是儿童自己造成。实际上,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或其他哺育者。他们就存在着错误的心理,例如:许多父母喜欢微胖的孩子,往往为孩子的消瘦而担心;许多家长还因自己经历过艰苦年月,出于“补偿心理”,不希望孩子吃粗茶淡饭,而是色香味越高越好。因此,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想吃、爱吃的习惯;父母的溺爱,还造成孩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坏毛病。由于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剥夺了他们许多消耗能量的机会;再有,父母希望儿子长得高高大大,因而男孩子肥胖更多;保健食品疯狂的广告宣传。尤其是儿童保健品的吹牛广告,迎合父母的爱子心理,又人为地使儿童摄取了致肥的激素或类激素等。

既然儿童肥胖的根子在父母身上,父母就应该先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父母只有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影响和有力的心理支持,才能疏通孩子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孩子科学减肥。

首先,父母必须承认孩子肥胖的现实,然后再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一起对付肥胖。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态度:

1 如果孩子只是一般地反对肥胖,家长则可因势利导,帮助孩子科学减肥,努力使体重接近正常标准。

2 如果孩子对肥胖持无所谓的态度,家长则需适当进行正面教育,适当议论儿童期肥胖的害处,并对孩子提出一些纠正的要求和具体的办法。

第9篇

1.形体美的相对标准及影响因素

按照中国人的体型和审美观,理想的形体美表现为:骨骼发育健全,关节不显得粗大突出,肢体比例协调;肌肉丰满发达,富有弹性,皮下脂肪适当,皮肤柔嫩光洁;五官端正,与头部配合协调;双肩对称,男宽女圆;脊柱正视垂直,侧看曲度正常;胸廓隆起,正面与侧面看略成“V”型,女子丰满而不下垂,侧看有明显曲线;臀部圆满适度;腿长,大腿线条柔和,小腿腓部较突出,足弓高。女性还以身材苗条匀称、“三围”适度、曲线明晰、富于韵味作为美的基本标准。

不良的形体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主要有遗传、营养不良、肢体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因素等,具体表现在:耸肩、溜肩、含胸、驼背、双肩不平、头颈歪斜、X型腿、O型腿、斜跨八字步、脚尖内扣、肥胖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形体锻炼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矫正不良的身体姿态,使人的形体有所改善。

2.肥胖的成因与危害

2.1肥胖的成因。引起肥胖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是由于能量摄入过多或能量消耗不足,剩余能量以中性脂肪的形式蓄积起来。(2)内分泌因素。(3)运动因素。肥胖者一般活动量少,因胖而行动不便,不喜欢运动,使肥胖进一步加重。(4)遗传因素。肥胖者常有肥胖家族史。研究表明,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肥胖者,子女有40%发生肥胖;双亲均不肥胖,子女仅有10%―14%发生肥胖。

肥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未成年期或发育期肥胖,到青春期体重增加更为明显,学生大多数属于这种单纯性肥胖,占95%,主要原因是饮食过量,消化吸收强,缺乏运动,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积聚体内所致。二是病理性肥胖,由于内分泌异常、药物副作用、视丘脑下部或前叶异常所致,但这种比例很小。

2.2肥胖的危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会造成代谢紊乱,心血管负担过重,可诱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中风等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威胁,同时对工作、学习、生活等也都起到阻碍作用。过重的脂肪对运动也是个障碍,可能会导致各种损伤。德国一位营养学家曾警告人们:“超过正常体重的每一千克会使寿命缩短8个月。”我国学者的调查资料表明,胖人患心脏病的比瘦人要高5倍,一般胖人得糖尿病的机率是正常人的4倍,肥胖病人因心血管和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的要比同龄组正常人多62%。肥胖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肥胖影响了自身的形体美,有些学生由于肥胖不能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做动作不美观,怕别人讥笑,产生害羞怕丑的心理状态;有些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产生了孤僻心理。而中青年人,尤其是女性,由于肥胖,感到自己体型难看,产生了自卑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

3.肥胖的控制手段及预防

3.1减肥的机理。人体脂肪细胞数目基本上是先天决定的。通过调节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提高血液内糖的利用率,防止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使肥大的脂肪细胞体积缩小,人也就变得苗条了。

3.2减肥的方法。目前的减肥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两种:(1)消极减肥,如节食、减少睡眠、针灸减肥、药物减肥、蒸汽浴减肥等;(2)积极减肥,运动加控食,其重要原则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让肌肉运动消耗多余的脂肪,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目前,医学界和体育专家普遍认为,最科学的减肥方法是适量进行体育运动、合理控制饮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结合的方法。

3.3积极减肥:运动+控食,双管齐下。运动减肥是一种采用广泛并被普遍接受的方法,由于运动使热量的消耗增多,因此即使辅之以饮食控制,其所需控制的量也比单纯饮食控制要少。运动可使身体成分中瘦体重增加,使身体结实、健美,而且对心肺机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从而促进运动者的健康。运动能给人带来欢乐感,对减肥者的心理及精神均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运动减肥已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方向。

运动减肥最有效的方式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就是在以有氧代谢为主供能的情况下所做的运动。有氧运动,每周要进行5―6次锻炼,每次连续30―60分钟。研究表明,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最适宜减肥,因为低中强度的运动使人员体内的脂肪变为游离的脂肪酸参与供能,从而减掉脂肪;同时低中强度的运动不会增加食欲。有氧运动心率范围一般控制在:(220-自己年龄)×(60%―75%)为宜。如一位20岁的学生,最大心率为220-20=200,则200×(60%―75%)=120―150,即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150之间的有氧练习对身体与减脂有效果并安全。

运动减肥时,必须坚持四大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不吸烟、合理饮食、多运动、少饮酒。遵循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人们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运动负荷,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如长跑、骑车、游泳、打球、跳绳、爬山、健美操、跳舞、武术和器械健身等,关键是持之以恒。如果体质好,应该选择运动负荷较大的项目,反之则选择运动负荷较小的项目。专家认为,游泳和自行车运动更适合肥胖者,因为胖人站立时下肢和腰部负荷较重,膝、踝关节易患各种伤疾,而游泳和自行车运动恰好能减轻下肢和腰部的压力。

3.4合理控制饮食。控制饮食是减肥的一条有效途径,运动能减脂,但若不控制饮食,运动减脂的效果就可能被口福“吃”掉。实践证明,在运动减脂的同时控制饮食,会明显提高减肥效果。饮食的控制应以不损害健康为基本原则,应从进食的时间、方式、品种和数量几方面加以控制。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宜盲目节食减肥,原则是合理饮食,控制脂肪摄入,保证蛋白质的供给。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多吃豆制品、青菜、水果等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较高的食品,注意钙的摄入。

有些人为了减肥,不知不觉地走进饮食的误区:(1)不吃早餐或晚餐。这容易造成饥饿,使胃容量增大。(2)不吃主食。主食提供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B1、B2。(3)不吃脂肪。脂肪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人体起着重要的作用。(4)以水果代替蔬菜。(5)进食过快。细嚼慢咽,才有助于消化吸收,同时刺激大脑的饱食中枢,减少饭量。

3.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静多动少”是肥胖者一大特性,因而,积极地动起来,改变常态,效果会很明显。除保证正常睡眠外,不要养成贪睡及懒惰的不良习惯,应早睡早起,还要养成定量进食、不偏不挑的进食习惯。对青少年学生更要加强健康教育,并提高家长对儿童与青少年肥胖危害性的认识。鼓励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鼓励他们走路上学,多做些家务劳动,既能增加热能的消耗,预防肥胖的发生,又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